CN102813011A - 增强抗氧化功能的食用油 - Google Patents

增强抗氧化功能的食用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13011A
CN102813011A CN2012102802258A CN201210280225A CN102813011A CN 102813011 A CN102813011 A CN 102813011A CN 2012102802258 A CN2012102802258 A CN 2012102802258A CN 201210280225 A CN201210280225 A CN 201210280225A CN 102813011 A CN102813011 A CN 1028130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krill
edible
value
sam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802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迪
吴祎南
余奕珂
李代
苏学锋
王元好
胥亚夫
刘建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PROVINCE DALIAN OCEAN FISHERY GROUP OF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PROVINCE DALIAN OCEAN FISHERY GROUP OF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PROVINCE DALIAN OCEAN FISHERY GROUP OF Corp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PROVINCE DALIAN OCEAN FISHERY GROUP OF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28022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13011A/zh
Publication of CN102813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130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dible Oils And Fats (AREA)
  • Fats And Perfumes (AREA)

Abstract

增强抗氧化功能的食用调和油,包括常见植物油及调和油与南极磷虾油的混合物,此类混合油脂较普通油脂具有更好的抗氧化作用,具体表现在相同处理条件下,此类油脂的过氧化值、茴香胺值、硫代巴比妥酸值等指标较未处理组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本发明通过在单一植物油或调和油中添加南极磷虾油,由于南极磷虾油内含有天然抗氧化作用的成分,可以有效的保护植物油及调和油油脂品质,具体表现为防止油脂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或加热过程中茴香胺值、过氧化值等主要衡量油脂氧化程度的指标的劣变,对食用油能够起到更健康,更安全的作用。

Description

增强抗氧化功能的食用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类食用油,具体涉及的是具有强化抗氧化效果的一类添加南极磷虾油的植物油及几种植物油以任意比例所调配成的调和油。
背景技术
食用油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一类食物,是人类摄取脂肪的重要来源,食用油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食用油有的被生食,更大一部分则是被加热后食用,特别是作为一种传热媒介,被用于油炸食品的加工。食用油在一般条件下就会发生水解反应、氧化反应等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特别是加热条件下这些变化极为明显,这些不利的化学变化导致了油脂的变质。除了感官上出现难闻的味道外,还可产生一些过氧化物、醛类化合物等中间产物,,醛类化合物有致癌、促使血压升高、破坏人体对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等毒副作用,劣质油脂的食用将直接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损害。目前有很多指标用于衡量油脂的质变情况,如过氧化值、茴香胺值以及硫代巴比妥酸值等。此外酸值也同样被用来评价油脂质量。
过氧化值是用来表示油脂和脂肪酸等被氧化程度的一种指标。是1千克样品中的活性氧含量,以过氧化物的毫摩尔数表示。用于说明样品是否因已被氧化而变质。因为油脂氧化酸败产生的一些小分子物质在体内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如产生自由基,所以过氧化值太高的油对身体不好 。
茴香胺值表征油里面醛、酮、醌等二级产物的多少,衡量的是油脂深度氧化的情况,茴香胺值数值越大,油脂的劣变程度越严重。新鲜的精炼油茴香胺值很低,当食用油脂储藏或使用不当时(如经反复煎炸的油。包装打开后放置时间过长的油等等),茴香胺值指标则显著升高。
硫代巴比妥酸是脂肪氧化分解的产物,是重要的油脂深度氧化的标志物,所以硫代巴比妥酸值的大小直接衡量了油脂深度氧化的情况,该值越大则说明油脂氧化越严重。
酸值是指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常用以表示其缓慢氧化后的酸败程度。一般酸值大于6的油脂不宜食用。
南极磷虾油是从南极磷虾所萃取出的活性复合分子,是目前自然界中唯一以磷脂型态结合 Omega-3 (EPA、DHA) 和多样性超强抗氧化物 (磷脂型虾青素和动物型类黄酮) 的分子结构。也是目前经临床实验证实具有降血脂、改善经前不适症状、改善关节炎、抗发炎和对抗紫外线引发皮肤癌的一种新的机能性成分。动物实验尚未发现任何过量服用 (7倍建议量) 的副作用。且对脑、胃、肺、肝、肾、小肠、心脏、胰脏、子宫、前列腺和皮肤均无不良反应。对海鲜过敏者尚未测试。南极磷虾捕自无污染的南极海域,其油脂成分不含重金属、PBC、戴奥辛、杀虫剂。
虾青素,是一种脂溶性红色类胡萝卜素,化学名称是3,3′-二羟基-4,4′-二酮基-β,β′-胡萝卜素,在体内可与蛋白质结合而呈青、蓝色。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作用。虾青素很容易被氧化,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自然界最强的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活性远远超过现有的抗氧化剂。 
天然虾青素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维生素C的6000倍,天然VE的50-1000倍,天然 β - 胡萝卜素的10倍,葡萄籽的60倍,黄体素的200倍 ,OPC(原花青素)的150倍,辅酶Q10的800倍,茶多酚的200倍,硫辛酸的75倍,番茄红素的7倍。
目前,国内的单一植物油及多种植物油的调和油中均未见添加有南极磷虾油的先例,特别是食用单一植物油及多种植物油脂的调和油中尚未出现既强化营养又强化抗氧化性的油脂,此类产品的设计与投产将极大程度的填补市场的空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单一油种及几种油种的调和油脂中未有添加南极磷虾油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类可在单一植物油种及几种油种的调和油脂中通过添加南极磷虾油进而抗氧化性得以强化的复合植物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添加南极磷虾油的食用植物油及调和油,其特征在于,包括常见植物油、调和油和南极磷虾油混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南极磷虾油占0.01%~1%。
进一步的所述南极磷虾油是指从南极磷虾中所提取的脂类混合物。南极磷虾油的添加使得该油脂较普通油脂具有更好的抗氧化特性。所提及的抗氧化特性是指衡量在正常条件下或者是加热条件下油脂氧化程度的主要指标值的劣变,包括:过氧化值、茴香胺值、硫代巴比妥酸值、酸值等其它衡量指标。
本发明的优点为:油脂混合比较简单,可在精炼后期添加搅拌即可。
根据实施例1:添加南极磷虾油的样品过氧化值的增长速度及后期指标数值均显著低于市售豆油空白对照组;
根据实施例3:添加南极磷虾油的各个组别样品的茴香胺值均显著低于市售豆油空白对照组;
根据实施例5:添加南极磷虾油的各个组别样品的硫代巴比妥酸值均显著低于市售豆油空白对照组;
根据实施例7:添加南极磷虾油的各个组别样品的酸值均与市售豆油空白对照组低于国家标准,可见南极磷虾油的加入并不影响油脂的品质;
本发明的植物油脂包括:1、2、3、4级国标植物油,利用各种植物组织通过压榨和浸出等工艺生产的油脂以及以上油脂的混合调和油脂。南极磷虾油是指从南极磷虾中提取的含有Omega-3系不饱和脂肪酸、优质磷脂以及虾青素的南极磷虾油。
本发明通过在单一或复合植物油内添加南极磷虾油,使得人们在食用植物油的同时能够起到补充营养及保健作用,同时南极磷虾油的加入还可以对植物油脂起到保护作用,特别是油脂在自然存放及加热过程中的氧化现象能够起到一定的抑制效果。
附图说明
图1实验油值过氧化值随加热试验时间增长的变化情况图表;
图2实验油的茴香胺值随加热时间增长的变化情况图表;
图3实验油的硫代巴比妥酸值随加热时间增长的变化情况图表;
图4 实验油酸值随加热时间增长的变化情况图表。
具体实施例
为使本发明示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添加南极磷虾油的食用大豆油,即大豆油与从南极磷虾中提取的油脂的混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南极磷虾油所占比例0.1%。本例中南极磷虾油是从捕捞自南极海域的南极磷虾中提取的油脂,该油脂含有磷脂型Omega-3系不饱和脂肪酸及虾青素等功能性成分。本实施例制作时,根据上述所需配比,进行混合。分别取空白对照样品500g、实验样品500g放入烧杯内,放入80℃烘箱内,每隔一段时间取出50g油样,编组备测过氧化值。 
称取一定量油样于锥形瓶中,将50ml乙酸-异辛烷溶液加入锥形瓶中,盖上塞子摇动至样品溶解。加入0.5ml饱和碘化钾溶液,盖上盖子使其反应1min,在此期间摇动锥形瓶至少三次,然后立刻加入30ml蒸馏水。用硫代硫酸钠溶液(试剂4)滴定上述溶液。逐渐地、不间断的添加滴定液,同时伴随有力的搅动,直到黄色几乎消失。添加约0.5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临近终点时,不断摇动使所有的碘从溶剂层释放出来,逐滴添加液,至蓝色消失,即为终点。计算过氧化值。
实验结果趋势如附图1显示,添加南极磷虾油的样品过氧化值的增长速度及后期指标数值均显著低于市售大豆油空白对照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添加南极磷虾油的食用大豆油,及大豆油与从南极磷虾中提取的油脂的混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南极磷虾油所占比例1%。本例中南极磷虾油是从捕捞自南极海域的南极磷虾中提取的油脂,该油脂含有磷脂型Omega-3系不饱和脂肪酸及虾青素等功能性成分。本实施例制作时,根据上述所需配比,进行混合。分别取空白对照样品500g、实验样品500g放入烧杯内,放入80℃烘箱内,每隔一段时间取出50g油样,编组备测过氧化值。 
称取一定量油样于锥形瓶中,将50ml乙酸-异辛烷溶液加入锥形瓶中,盖上塞子摇动至样品溶解。加入0.5ml饱和碘化钾溶液,盖上盖子使其反应1min,在此期间摇动锥形瓶至少三次,然后立刻加入30ml蒸馏水。用硫代硫酸钠溶液(试剂4)滴定上述溶液。逐渐地、不间断的添加滴定液,同时伴随有力的搅动,直到黄色几乎消失。添加约0.5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临近终点时,不断摇动使所有的碘从溶剂层释放出来,逐滴添加液,至蓝色消失,即为终点。计算过氧化值。
实验结果趋势如附图1显示,添加南极磷虾油的样品过氧化值的增长速度及后期指标数值均显著低于市售大豆油空白对照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添加南极磷虾油的大豆油,即大豆油与从南极磷虾中提取的油脂的混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南极磷虾油所占比例0. 1%。本例中南极磷虾油是从捕捞自南极海域的南极磷虾中提取的油脂,该油脂含有磷脂型Omega-3系不饱和脂肪酸及虾青素等功能性成分。本实施例制作时,根据上述所需配比,进行混合。分别取空白对照样品500g、实验样品500g放入炒锅内进行大火加热,每隔一段时间取样各50g,编组备测茴香胺值。
测试溶液的制备
称取0.2g左右试样,精确到1mg,装入50mL比色管中,用30mL~40mL异辛烷溶解。按每10g 加1~2g比例加入无水硫酸钠,使试样水分含量的质量分数小于0.1%。
未反应溶液的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5mL测试溶液于具塞试管中,用移液管加1mL冰醋酸溶液,盖上盖子充分摇动。在23°C±3°C下放置暗处8min。在2min内将溶液转移至干净、干燥的分光光度计的比色皿中。从添加冰醋酸溶液计时,反应时间总计10min±1min,测定吸光度A0。
反应溶液的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5mL测试溶液于具塞试管中,用移液管加1mL茴香胺试剂,盖上盖子充分摇动。在23°C±3°C下放置暗处8min。在2min内将溶液转移至干净、干燥的分光光度计的比色皿中。从添加冰醋酸溶液计时,反应时间总计10min±1min,测定吸光度A1。
空白溶液的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5mL异辛烷于具塞试管中,用移液管加1mL茴香胺试剂,盖上盖子充分摇动。在23°C±3°C下放置暗处8min。在2min内将溶液转移至干净、干燥的分光光度计的比色皿中。从添加冰醋酸溶液计时,反应时间总计10min±1min,测定吸光度。
计算:
按下式计算茴香胺值(AV):
AV=100QV[1.2×(A1-A2-A0)]/m
实验结果趋势如图2显示,添加南极磷虾油的各个组别样品的茴香胺值均显著低于市售大豆油空白对照组。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添加南极磷虾油的食用植物油,即大豆油与从南极磷虾中提取的油脂的混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南极磷虾油所占比例1%。本例中南极磷虾油是从捕捞自南极海域的南极磷虾中提取的油脂,该油脂含有磷脂型Omega-3系不饱和脂肪酸及虾青素等功能性成分。本实施例制作时,根据上述所需配比,进行混合。分别取空白对照样品500g、实验样品500g放入炒锅内进行大火加热,每隔一段时间取样各50g,编组备测茴香胺值。
测试溶液的制备
称取0.2g左右试样,精确到1mg,装入50mL比色管中,用30mL~40mL异辛烷溶解。按每10g 加1~2g比例加入无水硫酸钠,使试样水分含量的质量分数小于0.1%。
未反应溶液的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5mL测试溶液于具塞试管中,用移液管加1mL冰醋酸溶液,盖上盖子充分摇动。在23°C±3°C下放置暗处8min。在2min内将溶液转移至干净、干燥的分光光度计的比色皿中。从添加冰醋酸溶液计时,反应时间总计10min±1min,测定吸光度A0。
反应溶液的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5mL测试溶液于具塞试管中,用移液管加1mL茴香胺试剂,盖上盖子充分摇动。在23°C±3°C下放置暗处8min。在2min内将溶液转移至干净、干燥的分光光度计的比色皿中。从添加冰醋酸溶液计时,反应时间总计10min±1min,测定吸光度A1。
空白溶液的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5mL异辛烷于具塞试管中,用移液管加1mL茴香胺试剂,盖上盖子充分摇动。在23°C±3°C下放置暗处8min。在2min内将溶液转移至干净、干燥的分光光度计的比色皿中。从添加冰醋酸溶液计时,反应时间总计10min±1min,测定吸光度。
计算:
按下式计算茴香胺值(AV):
AV=100QV[1.2×(A1-A2-A0)]/m
实验结果趋势如附图2显示,添加南极磷虾油的各个组别样品的茴香胺值均显著低于市售豆油空白对照组。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添加南极磷虾油的食用大豆油,即大豆油与从南极磷虾中提取的油脂的混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南极磷虾油所占比例0. 1%。本例中南极磷虾油是从捕捞自南极海域的南极磷虾中提取的油脂,该油脂含有磷脂型Omega-3系不饱和脂肪酸及虾青素等功能性成分。本实施例制作时,根据上述所需配比,进行混合。分别取空白对照样品500g、实验样品500g放入炒锅内进行大火加热,每隔一段时间取样各50g,编组备测硫代巴比妥酸值。
标准曲线的绘制
准确吸取每相当于丙二醛10微克的标准溶液0.0、0.1、0.2、0.3、0.4、0.5、0.6ml置于纳氏比色管中,加水至总体积为5ml。加入5mlTBA溶液,然后按样品测定步骤进行,测得光密度绘制标准曲线。
样品测量
准确称取融化均匀油脂样品10g,置于100ml有盖三角瓶内,准确加入50ml三氯乙酸混合液,振摇半小时(保持油脂熔融状态,如冷结即在70℃水浴上略微加热使之溶化后继续振摇)用双层滤纸过滤,出去油脂。滤液重复用双层滤纸过滤一次。
准确移取上述溶液5ml置于25ml比色管内,加入5mlTBA溶液,混匀,加塞,置于90摄氏度水浴内保温40min,取出,室温冷却1h摇匀,静置2m,于538nm波长比色,对照标准曲线得到微克数(同时作空白试验)。计算样品硫代巴比妥酸值。
实验结果趋势如附图3显示,添加南极磷虾油的各个组别样品的硫代巴比妥酸值均显著低于市售豆油空白对照组。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添加南极磷虾油的食用大豆油,即大豆油与从南极磷虾中提取的油脂的混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南极磷虾油所占比例0.1%。本例中南极磷虾油是从捕捞自南极海域的南极磷虾中提取的油脂,该油脂含有磷脂型Omega-3系不饱和脂肪酸及虾青素等功能性成分。本实施例制作时,根据上述所需配比,进行混合。分别取空白对照样品500g、实验样品500g放入炒锅内进行大火加热,每隔一段时间取样各50g,编组备测硫代巴比妥酸值。
标准曲线的绘制
准确吸取每相当于丙二醛10微克的标准溶液0.0、0.1、0.2、0.3、0.4、0.5、0.6ml置于纳氏比色管中,加水至总体积为5ml。加入5mlTBA溶液,然后按样品测定步骤进行,测得光密度绘制标准曲线。
样品测量
准确称取融化均匀油脂样品10g,置于100ml有盖三角瓶内,准确加入50ml三氯乙酸混合液,振摇半小时(保持油脂熔融状态,如冷结即在70℃水浴上略微加热使之溶化后继续振摇)用双层滤纸过滤,出去油脂。滤液重复用双层滤纸过滤一次。
准确移取上述溶液5ml置于25ml比色管内,加入5mlTBA溶液,混匀,加塞,置于90摄氏度水浴内保温40min,取出,室温冷却1h摇匀,静置2m,于538nm波长比色,对照标准曲线得到微克数(同时作空白试验)。计算样品硫代巴比妥酸值。
实验结果趋势如附图3显示,添加南极磷虾油的各个组别样品的硫代巴比妥酸值均显著低于市售豆油空白对照组。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添加南极磷虾油的食用大豆油,即大豆油与从南极磷虾中提取的油脂的混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南极磷虾油所占比例0.1%。本例中南极磷虾油是从捕捞自南极海域的南极磷虾中提取的油脂,该油脂含有磷脂型Omega-3系不饱和脂肪酸及虾青素等功能性成分。本实施例制作时,根据上述所需配比,进行混合。分别取空白对照样品500g、实验样品500g放入烧杯内,放入80℃烘箱内,每隔一段时间取出50g油样,编组备测酸值。
取适量样品于三角锥瓶中,加入50毫升乙醇乙醚混合溶剂(1:1),加入数滴酚酞指示剂,用确定浓度的氢氧化钾乙醇进行滴定,滴定至溶液变色,并保持溶液15s不退色,即为终点,计算酸值。
实验结果趋势如图4显示,添加南极磷虾油的各个组别样品的酸值均与市售豆油空白对照组低于国家标准,可见南极磷虾油的加入并不影响油脂的品质。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添加南极磷虾油的食用大豆油,即大豆油与从南极磷虾中提取的油脂的混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南极磷虾油所占比例1%。本例中南极磷虾油是从捕捞自南极海域的南极磷虾中提取的油脂,该油脂含有磷脂型Omega-3系不饱和脂肪酸及虾青素等功能性成分。本实施例制作时,根据上述所需配比,进行混合。分别取空白对照样品500g、实验样品500g放入烧杯内,放入80℃烘箱内,每隔一段时间取出50g油样,编组备测酸值。
取适量样品于三角锥瓶中,加入50毫升乙醇乙醚混合溶剂(1:1),加入数滴酚酞指示剂,用确定浓度的氢氧化钾乙醇进行滴定,滴定至溶液变色,并保持溶液15s不退色,即为终点,计算酸值。
实验结果趋势如图4显示,添加南极磷虾油的各个组别样品的酸值均与市售豆油空白对照组低于国家标准,可见南极磷虾油的加入并不影响油脂的品质。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添加南极磷虾油的食用花生油,即花生油与从南极磷虾中提取的油脂的混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南极磷虾油所占比例0.1%。本实施例制作时,根据上述所需配比,进行混合。分别取空白对照样品500g、实验样品500g放入烧杯内,放入80℃烘箱内,每隔一段时间取出50g油样,编组备测过氧化值。另分别取空白对照样品500g、实验样品500g放入炒锅内进行大火加热,每隔一段时间取样各50g,编组备测茴香胺值、硫代巴比妥酸值。
实验结果经比较,添加南极磷虾油的各个组别样品过氧化值的增长速度均低于市售花生油空白对照组。添加南极磷虾油的各个组别样品的茴香胺值、硫代巴比妥酸值均低于市售花生油空白对照组。以上三个指标的变化趋势与附图1、2、3相似。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添加南极磷虾油的食用玉米油,即玉米油与从南极磷虾中提取的油脂的混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南极磷虾油所占比例0.15%。本实施例制作时,根据上述所需配比,进行混合。分别取空白对照样品500g、实验样品500g放入烧杯内,放入80℃烘箱内,每隔一段时间取出50g油样,编组备测过氧化值。另分别取空白对照样品500g、实验样品500g放入炒锅内进行大火加热,每隔一段时间取样各50g,编组备测茴香胺值、硫代巴比妥酸值。
实验结果经比较,添加南极磷虾油的各个组别样品过氧化值的增长速度均低于市售玉米油空白对照组。添加南极磷虾油的各个组别样品的茴香胺值、硫代巴比妥酸值均低于市售花生油空白对照组。以上三个指标的变化趋势与附图1、2、3相似。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添加南极磷虾油的食用葵花籽油,即葵花籽油与从南极磷虾中提取的油脂的混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南极磷虾油所占比例0.9%。本实施例制作时,根据上述所需配比,进行混合。分别取空白对照样品500g、实验样品500g放入烧杯内,放入80℃烘箱内,每隔一段时间取出50g油样,编组备测过氧化值。另分别取空白对照样品500g、实验样品500g放入炒锅内进行大火加热,每隔一段时间取样各50g,编组备测茴香胺值、硫代巴比妥酸值。
实验结果经比较,添加南极磷虾油的各个组别样品过氧化值的增长速度均低于市售葵花籽油空白对照组。添加南极磷虾油的各个组别样品的茴香胺值、硫代巴比妥酸值均低于市售花生油空白对照组。以上三个指标的变化趋势与附图1、2、3相似。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添加南极磷虾油的食用菜籽油,即菜籽油与从南极磷虾中提取的油脂的混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南极磷虾油所占比例0.5%。本实施例制作时,根据上述所需配比,进行混合。分别取空白对照样品500g、实验样品500g放入烧杯内,放入80℃烘箱内,每隔一段时间取出50g油样,编组备测过氧化值。另分别取空白对照样品500g、实验样品500g放入炒锅内进行大火加热,每隔一段时间取样各50g,编组备测茴香胺值、硫代巴比妥酸值。
实验结果经比较,添加南极磷虾油的各个组别样品过氧化值的增长速度均低于市售菜籽油空白对照组。添加南极磷虾油的各个组别样品的茴香胺值、硫代巴比妥酸值均低于市售花生油空白对照组。以上三个指标的变化趋势与附图1、2、3相似。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添加南极磷虾油的食用棉籽油,即棉籽油与从南极磷虾中提取的油脂的混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南极磷虾油所占比例0.1%。本实施例制作时,根据上述所需配比,进行混合。分别取空白对照样品500g、实验样品500g放入烧杯内,放入80℃烘箱内,每隔一段时间取出50g油样,编组备测过氧化值。另分别取空白对照样品500g、实验样品500g放入炒锅内进行大火加热,每隔一段时间取样各50g,编组备测茴香胺值、硫代巴比妥酸值。
实验结果经比较,添加南极磷虾油的各个组别样品过氧化值的增长速度均低于市售棉籽油空白对照组。添加南极磷虾油的各个组别样品的茴香胺值、硫代巴比妥酸值均低于市售花生油空白对照组。以上三个指标的变化趋势与附图1、2、3相似。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添加南极磷虾油的食用亚麻油,即亚麻油与从南极磷虾中提取的油脂的混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南极磷虾油所占比例0.1%。本实施例制作时,根据上述所需配比,进行混合。分别取空白对照样品500g、实验样品500g放入烧杯内,放入80℃烘箱内,每隔一段时间取出50g油样,编组备测过氧化值。另分别取空白对照样品500g、实验样品500g放入炒锅内进行大火加热,每隔一段时间取样各50g,编组备测茴香胺值、硫代巴比妥酸值。
实验结果经比较,添加南极磷虾油的各个组别样品过氧化值的增长速度均低于市售玉米油空白对照组。添加南极磷虾油的各个组别样品的茴香胺值、硫代巴比妥酸值均低于市售花生油空白对照组。以上三个指标的变化趋势与附图1、2、3相似。
上述实例是将符合卫生指标要求的南极磷虾油作为添加物,在单一植物油或复配调和油精炼后的精炼油中加入南极磷虾油,并进行搅拌后进行热处理后进行检测。
本发明从增强人类每天所必须的油脂的抗氧化性的角度为出发点,南极磷虾油是从捕自南极海域的南极磷虾中提取的油脂混合物,是一种安全、健康、无污染的产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发明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增强抗氧化功能的食用调和油,其特征在于,包括食用植物油或食用植物油的调和油与南极磷虾油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抗氧化功能的食用调和油,其特征在于,南极磷虾油是指从南极磷虾中所提取的脂类混合物。
3.根据权利1所述的增强抗氧化功能的食用调和油,其特征在于,食用植物油及调和油是指符合人类饮食习惯的食用植物油脂的一种或几种油脂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3所述的增强抗氧化功能的食用调和油,其特征在于,符合人类饮食习惯的食用植物油脂包括,但不仅限于: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棉籽油、葵花籽油、亚麻油、红花籽油、大豆油、橄榄油、米糠油、核桃油、茶籽油等从植物组织所提取的各类油脂。
5.根据权利1或2或3或4所述的增强抗氧化功能的食用调和油,其特征在于,南极磷虾油的所占的重量为0.01%~1.00%,其余为食用植物油或食用植物油的调和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强抗氧化功能的食用调和油,其特征在于,抗氧化特性是指衡量在正常条件下或者是加热条件下油脂氧化程度的主要指标值的劣变,所提及指标包括但不仅限于:过氧化值、茴香胺值、硫代巴比妥酸值、酸值等其它油脂质量衡量指标。
CN2012102802258A 2012-08-08 2012-08-08 增强抗氧化功能的食用油 Pending CN1028130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802258A CN102813011A (zh) 2012-08-08 2012-08-08 增强抗氧化功能的食用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802258A CN102813011A (zh) 2012-08-08 2012-08-08 增强抗氧化功能的食用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13011A true CN102813011A (zh) 2012-12-12

Family

ID=47297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802258A Pending CN102813011A (zh) 2012-08-08 2012-08-08 增强抗氧化功能的食用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1301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5493A (zh) * 2013-07-18 2013-11-13 青岛银龄美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以南极磷虾油为主料的健康食品
CN105558093A (zh) * 2015-12-14 2016-05-1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抗氧化米糠调和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39558A (zh) * 2016-01-13 2016-06-08 青岛佳印达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南极磷虾油与蜂产品水务组合物
CN106720470A (zh) * 2016-12-29 2017-05-31 天津市百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辅助抗氧化作用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2947A (zh) * 2007-09-24 2008-03-19 张国浩 一种含鱼油或多烯鱼油的营养均衡调和油及其生产方法
US20100239715A1 (en) * 2005-02-07 2010-09-23 Adrien Beaudoin Method for preventing the oxidation of lipids in animal and vegetable oils and compositions produced by the method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39715A1 (en) * 2005-02-07 2010-09-23 Adrien Beaudoin Method for preventing the oxidation of lipids in animal and vegetable oils and compositions produced by the method thereof
CN101142947A (zh) * 2007-09-24 2008-03-19 张国浩 一种含鱼油或多烯鱼油的营养均衡调和油及其生产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亚恩等: "南极磷虾油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和抗氧化力的影响", 《中国海洋药物杂志》 *
王南平等: "南极磷虾的特性和利用", 《水产科技情报》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5493A (zh) * 2013-07-18 2013-11-13 青岛银龄美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以南极磷虾油为主料的健康食品
CN105558093A (zh) * 2015-12-14 2016-05-1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抗氧化米糠调和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39558A (zh) * 2016-01-13 2016-06-08 青岛佳印达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南极磷虾油与蜂产品水务组合物
CN106720470A (zh) * 2016-12-29 2017-05-31 天津市百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辅助抗氧化作用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Effects of a natural antioxidant, polyphenol-rich rosemary (Rosmarinus officinalis L.) extract, on lipid stability of plant-derived omega-3 fatty-acid rich oil
Alem et al. Phyto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three date (Phoenix dactylifera L.) seeds varieties grown in the South East Morocco
Lemahieu et al. Impact of feed supplementation with different omega-3 rich microalgae species on enrichment of eggs of laying hens
Singh et al. Extraction of antioxidants from fruit peels and its utilization in paneer
Shad et a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fatty acid profile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peanut oil
Montefusco et al. Antioxidants in varieties of chicory (Cichorium intybus L.) and wild poppy (Papaver rhoeas L.) of Southern Italy
Ali Improvement the stability of fried sunflower oil by using different levels of pomposia (Syzyygium cumini).
Botsoglou et al. Olive leaves (Olea europea L.) and α‐tocopheryl acetate as feed antioxidants for improving the oxidative stability of α‐linolenic acid‐enriched eggs
Hosseini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n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sumac (Rhus coriaria L.), cumin (Cuminum cyminum), and caraway (Carum carvil) oils
CN102813011A (zh) 增强抗氧化功能的食用油
CN103211040A (zh) 一种煎炸油及其制备方法
Ourradi et al. Proximate composition of polyphenolic, phytochemical, antioxidant activity content and lipid profiles of date palm seeds oils (Phoenix dactylifera L.)
Ponphaiboon et a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ostrich oils using different rendering methods
Aly et al. Effect of thyme addition on some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sunflower oil
Samira et al. Co-processed [Argania spinosa L.(Skeels)] oil with thyme (Thymus vulgaris L.) leaves—New product optimization
Delfanian et al. Effect of natural extracted antioxidants from 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 fruit skin on thermo oxidative stability of soybean oil during deep frying
CN102771582A (zh) 添加南极磷虾油的食用调和油
Sakka et al. In vitro health beneficial activities of Pumpkin seeds from Cucurbita moschata cultivated in Lemnos
CN106106850A (zh) 一种橄榄葵花调和油及其制备方法
Olabanji et al. Nutraceuticals in different varieties of cowpeas
CN105146524A (zh) 一种鱼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Hamitri-Guerfi et al. Impact of the extraction method on physico-chemical proprieties, phytochemicals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sesame seeds oil
Okada et al. A study on fatty acids in seeds of Euterpe oleracea Mart seeds
Ayadi et al. Oxidative stability of olive oil enriched with oleaster leaves under accelerated storage conditions
Makhalemele et al. The nutritional evaluation of nopalitos from six South African cactus pear cultiva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