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9215A - 热泵热水供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泵热水供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9215A
CN102809215A CN2012102301216A CN201210230121A CN102809215A CN 102809215 A CN102809215 A CN 102809215A CN 2012102301216 A CN2012102301216 A CN 2012102301216A CN 201210230121 A CN201210230121 A CN 201210230121A CN 102809215 A CN102809215 A CN 1028092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agent
port
heating
heat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301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09215B (zh
Inventor
中谷和人
池田英和
野村正和
山村直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09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9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092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92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4/00Fluid hea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eat pumps
    • F24H4/02Water heaters
    • F24H4/04Storage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1/00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accumulated in storage masses
    • F24D11/02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accumulated in storage masses using heat pumps
    • F24D11/0214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accumulated in storage masses using heat pumps water heating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14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different sections, e.g. in water heaters 
    • F24H9/142Connecting hydraulic compon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14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different sections, e.g. in water heaters 
    • F24H9/148Arrangements of boiler components on a frame or within a casing to build the fluid heater, e.g. boil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 Housings, Intake/Discharge, And Installation Of Fluid Heater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泵热水供暖装置,本发明的热泵热水供暖装置具有:内设制冷剂回路(8)和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的外壳(36);使通过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加热后的热媒循环、进行散热的外部散热器(2);以及通过配管(3)连接外壳(36)和外部散热器(2)的热媒输出端口(21)、热媒返回端口(23),所述热泵热水供暖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外壳(36)的侧方设置有凸部(41),在凸部(41)配置有热媒输出端口(21)和热媒返回端口(23),施工性高,也能够提高效率,维护性优越,能够紧凑地设计。

Description

热泵热水供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水或防冻液等热媒进行供暖的热泵热水供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这种热泵热水供暖装置具有:冷冻回路、贮液箱(cistern tank)和循环泵。
冷冻回路由压缩机、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减压机构和蒸发器环状连接而构成。在水制冷剂热交换器中,从该制冷剂回路接受制冷剂的供给通过热交换来对水进行加热。贮液箱与该水制冷剂热交换器连接。循环泵将该热水向远处供给。室外机被水平分隔板上下分割。贮液箱、循环泵和热水喷头载置于该水平分隔板的上方(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图9表示专利文献1所述的现有热泵热水供暖装置的室外机100的俯视内视图和正面主要部分内视图。
室外机100具有贮液箱101和循环泵102。贮液箱101的作用在于水或防冻液等热媒的补给,以及膨胀的热媒的缓冲。循环泵102将热水向设置于远处的外部散热器110(地暖或扇式对劣热器等)供给。室外机100被外装框103覆盖全周。室外机100的内部被上下分隔板105上下分割,在上下分隔板105的下方配置有热泵装置104,在上下分隔板105的上方配置有贮液箱101和循环泵102。
另外,在上下分隔板105的上方配置有热媒输出端口106和热媒返回端口107。热媒输出端口106和热媒返回端口107与外部散热器110和配管109连接。热媒输出端口106和热媒返回端口107也同样地在水平分隔板105的上方朝向侧方配置。另外,在热泵装置104的右侧方设置有收纳电源线等的配管罩108。
图10是连接图9所示的室外机100与使热媒循环的配管109和外部散热器110的施工图,连接配置于热泵装置104的上后方的热媒输出端口106、热媒返回端口107和配管109,通过室外机100后方,与外部散热器110连接。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4498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692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在室外机100的上方配置贮液箱101和循环泵102,所以存在外壳变大,设置室外机100主体的条件受限制的课题。
另外,热媒输出端口106、热媒返回端口107也位于上下分隔板105上方,所以存在与热媒输出端口106、热媒返回端口107连接的配管109变长,效率可能降低的课题。
本发明是解决上述课题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性高,效率也提高的热泵热水供暖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课题,本发明的热泵热水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构成制冷剂回路的压缩机、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减压器和蒸发器收纳于外壳,上述外壳具有通过热水回路与上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连接的热媒输出端口和热媒返回端口,将上述热媒输出端口和上述热媒返回端口通过配管与外部散热器连接,使通过上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加热后的热媒在上述外部散热器循环,通过上述外部散热器散热,其中在上述外壳的侧方设置有凸部,在上述凸部配置有上述热媒输出端口和上述热媒返回端口。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施工性高,效率也提高的热泵热水供暖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热泵热水供暖装置的后方内视立体图。
图2是该热泵热水供暖装置的前方内视立体图。
图3是该热泵热水供暖装置的后方内视立体图。
图4是该热泵热水供暖装置的前方内视立体图。
图5(a)是该热泵热水供暖装置的前方外观立体图,(b)是该热泵热水供暖装置的后方外观立体图。
图6是该热泵热水供暖装置的后方内视施工图。
图7是该热泵热水供暖装置的后方外观施工图。
图8是该热泵热水供暖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热水回路图。
图9(a)是现有热泵热水供暖装置的俯视内视图,(b)是现有热泵热水供暖装置的正视图。
图10是现有热泵热水供暖装置的外观施工图。
符号说明
4压缩机
5水制冷剂热交换器
7蒸发器
8制冷剂回路
16循环泵
17贮液箱
21热媒输出端口
23热媒返回端口
36外壳
41端口安装件(凸部)
42端口安装件罩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发明是一种热泵热水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构成制冷剂回路的压缩机、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减压器和蒸发器收纳于外壳,上述外壳具有通过热水回路与上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连接的热媒输出端口和热媒返回端口,将上述热媒输出端口和上述热媒返回端口通过配管与外部散热器连接,使通过上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加热后的热媒在上述外部散热器循环,通过上述外部散热器散热,其中在上述外壳的侧方设置有凸部,在上述凸部配置有上述热媒输出端口和上述热媒返回端口。
由此,施工时,需要将配管安装于热媒输出端口、热媒返回端口,但是其部位在侧方上呈凸状,所以配管的连接容易。从而,施工性提高,能够谋求施工时间的缩短。
而且,在室外机的右侧方连接有电源线,所以需要与侧壁确保一定的距离作为维护空间,但是通过向右侧方进行配管的引设能够有效活用该空间。
第二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热媒输出端口和上述热媒返回端口大致水平地配置,且将上述热媒输出端口和上述热媒返回端口各自的开口部朝向上述外壳的后方配置。
由此,能够大致平行地引设与热媒输出端口和热媒返回端口连接的配管。
因此,配管的引设变得容易。特别是若事先将热媒输出端口和热媒返回端口在室外机的右侧方尽量向下方配置,则在引设于蒸发器侧时,配管也不会堵塞蒸发器,性能也不会降低。
第三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外壳的外侧配置有上述热媒输出端口,在上述外壳的内侧配置有上述热媒返回端口。
由此,将与热媒输出端口和热媒返回端口连接的配管向热泵热水供暖装置的室外机的左方向引设时,配管可能堵塞蒸发器。但是,通过将热媒输出端口相对于热媒返回端口配置于外侧,在室外机的背面引设配管时,从热媒输出端口流出的高温的热媒通过外侧,通过外部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变成低温。而且,低温的热媒通过室外机和蒸发器附近,向热媒返回端口返回。
这时,蒸发器呈低温状态。远离该低温的蒸发器,配置有流动高温的热媒的配管,变成低温的配管配置于内侧。由此,配管的高温侧不被冷却,热媒一边维持高温,一边被送往外部散热器。而且,由外部散热器散热后的热媒通过接近蒸发器的位置,由此变成更低温后被送往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COP,能够提高节能性。
第四发明的特征在于:将多个上述热媒输出端口在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将多个上述热媒返回端口在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
由此,能够将与热媒输出端口、热媒返回端口连接的配管紧凑地收纳于室外机1的下方,配管的引设变得容易,施工性提高。
另外,通过将热媒输出端口、热媒返回端口纵向排列,将它们大致水平地配置,能够在室外机1的侧面下方集中配置多个热媒输出端口、热媒返回端口。
特别是在将多个配管向热泵热水供暖装置的左方向引设时,配管可能堵塞蒸发器。但是,通过如上所述那样集中热媒输出端口、热媒返回端口,能够在下方紧凑地排列配管。
由此,能够将以配管不堵塞的方式引设进行热交换的蒸发器,不会由于施工而使性能恶化,另外,能够容易地施工。
第五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贮存上述热媒的贮液箱;和使上述热媒循环的循环泵,将上述循环泵和上述贮液箱向上述外壳的后方凸出地配置。
由此,将与热媒输出端口和热媒返回端口连接的配管向热泵热水供暖装置的左方向引设时,配管可能堵塞蒸发器,但是在室外机的右侧方朝向后方安装配管,使该配管通过向室外机1的后方呈凸状伸出的后方外部装饰板的下方,由此能够防止向配管上方移动。
因此,能够防止配管堵塞蒸发器。另外,能够防止通过蒸发器的空气量减少而性能降低、消耗电力量增加等,能够提供一种节能性优越的热泵热水供暖装置。
这表示了向室外机的左方引设配管的例子,向右方引设时,不堵塞蒸发器,所以没有什么问题,向后方引设的情况也相同,在性能方面成为问题的是向右方向引设配管的情况。
第六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作为上述凸部的端口安装件配置上述热媒输出端口和上述热媒返回端口,并且安装有能够从外侧装卸的端口安装件罩。
由此,通过将端口安装件罩从外侧拆下,能够进行其内部的热水回路的维护,服务性提高。
另外,热媒输出端口、热媒返回端口通过固定于配置于外壳的侧方的端口安装件,能够提高强度,确保施工时固定配管时的强度。
第七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热媒输出端口为热动阀。
热动阀根据使用的外部散热器进行打开、关闭,以使热水只流向需要的外部散热器的方式进行控制,根据外部散热器的使用状况,能够进行加热后的热媒的流量控制,使用性、节能性提高。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不限定于该实施。
(实施方式1)
下面,基于图1~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热泵热水供暖装置。
在图8中,热泵热水供暖装置具有室外机1和外部散热器2。室外机1加热水或防冻液等热媒。外部散热器2与室外机1通过配管3连接。热媒在室外机1和外部散热器2循环。外部散热器2是地暖等面板状的外部散热器,也可以是具有板式散热器或送风风扇9的扇式对劣热器等散热设备。配管3包括热媒输出配管3a和热媒返回配管3b。
由室外机1加热的热媒通过配管3(热媒输出配管3a)送往外部散热器2,为设置有外部散热器2的起居室供暖。在热泵热水供暖装置中,室外机1成为其热源。
室外机1组装有以下部件。
室外机1具有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4、进行热媒和制冷剂的热交换的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作为减压机构的膨胀阀6、以及蒸发器7。将压缩机4、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减压机构6和蒸发器7依次环状连接,构成制冷剂回路8,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8中循环。
送风风扇9向蒸发器7输送空气,促进蒸发器7的热交换能力。
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由导热率高的铜管构成,由配置于外侧的制冷剂管5a、配置于内侧的水管5b形成双管结构。制冷剂在制冷剂管5a的内周面与水管5b的外周面之间流动,热媒在水管5b内流动。使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与热媒的流动方向相对。
冷凝温度传感器10钎焊安装于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压缩机出口温度传感器11设置于压缩机4的压缩机排出配管12。空气热交换器出口温度传感器13设置于蒸发器7的空气热交换器出口配管14。
室外机1具有热水回路15。在热水回路15设置有循环泵16。循环泵16配置于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的上游侧。热水回路15与配管3连接,通过循环泵16使热媒在外部散热器2与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之间循环。
贮液箱17配置于循环泵16的上游。贮液箱17调节在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热水回路15、配管3和外部散热器2中循环的热媒量,若循环量不足,则补给热媒,若由于膨胀而循环量变多,则进行蓄积。
在贮液箱17设置有为了补给热媒而开口的盖18、检测贮液箱17内的水位的水位传感器19。
在热水回路15的输出侧的末端部设置有热动阀20。热动阀20分别设置于多个外部散热器2。进行控制,使得设置于使用的外部散热器2的热动阀20打开,未使用的外部散热器2或未与外部散热器2连接的热动阀20关闭,使热水只流经需要的外部散热器2。
在热水回路15的出口侧具有热媒输出端口21,在热水回路15的入口侧具有热媒返回端口23。
热媒输出端口21设置于热动阀20的下游侧,该热媒输出端口21与配管3连接。所有的外部散热器2均未使用时,热动阀20关闭。
在图8中,使用四处热动阀20,但是也可以使用一处或五处以上。另外,也可以不使用热动阀20,使热媒直接流向外部散热器2。
输出头管22将热水回路15分支成多条,连接多个热动阀20。在热动阀20为一个的情况下,不使用输出头管22,热水回路15与热动阀20连接。
热媒返回端口23与通过外部散热器2散热而温度降低后的热水返回的配管3连接。热媒返回端口23的数量与热动阀20的数量相同,在图7中为四处。即,在热动阀20为一处的情况下,热媒返回端口23也为一处。
该热媒返回端口23经由返回头24与热水回路15(返回端口热媒配管44)连接。在热动阀20和热媒返回端口23为一个的情况下,不使用返回头24,热水回路15(返回端口热媒配管44)与热媒返回端口23连接。
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入口温度传感器25测量进入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的热媒的温度。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出口温度传感器26测量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的出口侧的热媒的温度。
控制装置27进行热泵热水供暖装置的各种致动器和传感器的控制。遥控器28在使用者进行热泵热水器的运转或起居室的温度等的各种设定时使用。
图1~图7是图8的热泵热水供暖装置的冷冻回路和热水回路图所示的室外机,图1~图4为内视立体图,图5为外观立体图,图6和图7为施工图。对与图7相同的部件附有相同符号。
如图1~图4所示,在室外机1的最下部有底板29,在该底板29的右侧载置有压缩机4。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是由制冷剂管5a和水管5b构成的双管结构的热交换器,载置在底板29上。双管结构的配管3以螺旋形状构成,以变得紧凑。
压缩机排出配管12与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连接。通过压缩机4压缩至高压后排出的高温制冷剂从制冷剂管5a的最上部前表面侧流入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
热媒从位于最下部的水管5b向位于上方的水管5b移动而被加热。通过将变成高温、密度降低的热媒从位于上部的水管5b向配管3引导,浮力增加,能够减少循环泵16的动力。另外,连接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和热动阀20的热水回路15、以及连结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和热媒返回端口23的热水回路15经过压缩机4的前表面。
图4所示的散热器隔热材料30为了提高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的隔热性,是由泡沫聚苯乙烯等隔热材料构成的散热器隔热材料30,由散热器隔热材料上30a组成的散热器隔热材料上30a和散热器隔热材料下30b构成。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被散热器隔热材料上30a和散热器隔热材料下30b夹着。散热器隔热材料下30b以与底板29的平面部的凹凸部卡合的方式载置在底板29上。
图4所示的罩体31配置于散热器隔热材料30的外上方,覆盖散热器隔热材料上30a和散热器隔热材料下30b的前后左右上表面。在图中表示使用与散热器隔热材料30不同的部件作为罩体31的结构,但是罩体31也能够兼用作散热器隔热材料30。另外,在图4中,为了使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可见,切除了散热器隔热材料30、罩体31的一部分,但是实际上不是这样切除的形状。
蒸发器7为了覆盖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的后横部而形成呈L字形弯折的形状,载置于底板29。
送风风扇9配置于蒸发器7的内侧、罩体31的上方,强制使空气通过蒸发器7,促进空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送风电机32驱动送风风扇9,电机座33保持送风电机32。电机座33固定于罩体31上表面。
分隔板34将配置有送风风扇9和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的空间和配置有压缩机4和作为减压机构的膨胀阀6的空间隔离。
控制装置27载置于分隔板34上方,在该控制装置27的右侧方安装有电源线连接端子35a和遥控器连接端子35b。
而且,至此所述的各种部件收纳于热泵热水供暖装置的外壳36。该外壳36由图5的外观立体图所示,由前板37、右侧板38、左侧板39、顶板40构成。覆盖前方的前板37、覆盖右侧方和右后方的右侧板38和覆盖左侧方的左侧板39安装于底板29。覆盖上方的顶板40载置于前板37、右侧板38、左侧板39。
多个热动阀20在外壳36的右侧方、压缩机4的右外侧,伸出右侧板38外地纵向配置。当然,在热动阀20为一个的情况下,在右侧板38外配置一个。该热动阀20由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加热,将变成热水的热媒通过配管3送往外部散热器2。
在热动阀20的前端设置有热媒输出端口21。热媒通过热动阀20、热媒输出端口21被送往配管3(配管3参照图7)。
另外,多个热媒返回端口23在热动阀20侧的内侧,同样地伸出右侧板38外地纵向排列,以与热动阀20在大致水平方向上的方式配置。通过热媒返回端口23,利用外部散热器2散热而变成低温的热媒返回到热水回路15。
热媒输出端口21和热媒返回端口23的开口部朝向外壳36的后方配置。
在端口安装件41安装有热动阀20和热媒返回端口23。端口安装件41固定于底板29。端口安装件罩42设置于端口安装件41的外侧,保持于端口安装件41。
而且,该端口安装件41和端口安装件罩42向右侧板38的外侧呈凸状凸出地安装。
也就是说,热动阀20和热媒返回端口23、安装有它们的端口安装件41、以及端口安装件罩42,配置于从热泵热水供暖装置的外壳36向侧方呈凸状凸出的地方。
输出头管22与热动阀20连接,该输出头管22和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的水管5b通过作为热水回路15的热动阀配管43连接。在该热动阀配管43安装有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出口温度传感器26。
贮液箱17以向压缩机4后方的右侧板38的后方伸出的形状设置。该贮液箱17的下表面与返回端口配管44连接。返回端口热媒配管44与和热媒返回端口23一体化的返回头24连接。通过外部散热器2散热而温度降低后的热媒,通过返回端口配管44被导向贮液箱17。
该贮液箱17具有吸收从低温变成高温、体积增加的热媒的体积膨胀程度的作用。特别是使用体积膨胀率大的防冻液作为热媒时,以热媒不溢出的方式决定贮液箱17的容积。
在贮液箱17上方设置有盖18。贮液箱17拆下该盖18补给热媒。
另外,在该盖18的一部分有刻痕,通过该刻痕释放贮液箱17内的上升的压力。
另外,在贮液箱17中注入规定以上的热媒时,使膨胀的热媒从该盖18溢出。贮液箱17向压缩机4后方的右侧板38的后方伸出,所以溢出的热媒能够向外侧释放。
设置于贮液箱17的水位传感器19检测贮液箱17内的水位,若水位下降,则通过发出警告通知使用者,在遥控器28上显示,由此来催促使用者进行热媒的补给。
循环泵16配置于贮液箱17的下方,与贮液箱17同样地以向压缩机4后方的右侧板38的背面伸出的形状设置。
从贮液箱17的下方引出的泵输入配管45与配置于贮液箱17的下方的循环泵16连接,呈热媒从上方向下方流通的形状。
即,贮液箱17、泵输入配管45、循环泵16均配置于向压缩机4后方的右侧板38的背面凸出的位置。
循环泵16以强制使热水在热水回路15内循环的方式进行运转。而且,该循环泵16与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泵出口配管46连接。在该泵出口配管46安装有测量进入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的热水的温度的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入口温度传感器25。
图5是安装有外壳36的状态的热泵热水供暖装置的外观立体图。上述循环泵16、贮液箱17被在压缩机4后方,向外壳36的右侧板38后方呈凸状伸出的后方外壳47覆盖。后方外壳47防止水从外部浸入循环泵16、贮液箱17。该后方外壳47由位于最下部的后方底板47a、以覆盖侧方的方式构成的后方侧板47b、位于最上部的后方上板47c构成。
这样,如图8所示,虚线A包围的部分是向压缩机4侧方的室外机1右侧方呈凸状凸出的部分。另外,虚线B包围的部分是收纳于后方外壳47的内侧的部分。后方外壳47配置于压缩机4的后方,配置于室外机1的后方。
再回到图5,在右侧板38的右外侧设置有配管罩50,在该配管罩50内侧的右侧板38安装有端口安装件41和端口安装件罩42。在端口安装件41安装有热动阀20和热媒返回端口23,同样地防止水从外部浸入。
在外壳36的前板37有与送风风扇9成同心圆状的吹出口37a。在该吹出口37a设置有喇叭口37b。喇叭口37b是与送风风扇9成同心圆状地从内周面朝向径向外侧呈大致半圆状弯曲的拉伸形状。
通过送风风扇9旋转,从蒸发器7吸引空气,从前板37的吹出口37a释放,从而进行热交换。
吹出格栅51具有用于使来自送风风扇9的吹出风通过的格子状的开口部。吹出格栅51呈向前板37的吹出口37a前方凸出状设置,具有通过对吹出风进行整流来谋求低噪音化,并且保护手不接触送风风扇9的作用。
在该室外机1安装有配管3的施工图为图6和图7,图7是在图6中安装有配管罩50的图。
基座52载置室外机1,浮起100mm程度,保持室外机1。基座52一般由混凝土或树脂构成。
电源线53与电源线连接端子35a连接,向室外机1供给电源。遥控器线54与遥控器连接端子35b连接,向遥控器28供给电源,进行数据的收发。
配管3安装于热媒输出端口21、热媒返回端口23,该配管3的内部为交联PE管,在其外侧作为包覆材料设置有隔热材料。
而且,将该配管3与外部散热器2连接,将通过室外机1加热后的热媒从热媒输出端口21通过热媒输出配管3a送往外部散热器2,进行供暖。于是,进行热交换变成低温后的热媒,通过热媒返回配管3b,向热媒返回端口23返回,在室外机1中再次加热,重复该动作。
在该图6、图7中,记载了配管3(热媒输出配管3a、热媒返回配管3b)向室外机1的左方向缠绕的状态,但也存在右方向的情况、保持原来的状态笔直地引设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所示,将配管3向室外机1的左方向引设的情况最难。必须防止由于配管3堵塞蒸发器7,而蒸发器7的面积减少,热交换量减少,效率降低。
图6表示拆下配管罩50的状态,图7表示在安装配管3或电源线53、遥控器线54后,安装有配管罩50的状态。
如图6所示,施工时,需要将配管3、电源线53、遥控器线54安装于室外机1。
在施工中,首先,将室外机1载置于基座52(或载置台)。
然后,将电源线53与电源线连接端子35a连接,将与遥控器28连接的遥控器线54,与遥控器连接端子35b连接。
而且,将与外部散热器2连接的配管3与和热动阀20连接的热媒输出端口21连接,再将配管3与配置于热媒输出端口21的内侧的热媒返回端口23连接。
最后,打开贮液箱17的盖18,注入规定量的热媒。这时,通过使配置于贮液箱17的下方的循环泵16动作,使热媒充分地传递到热水回路15、配管3、外部散热器2。
至此,施工结束。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上述热泵热水供暖装置的动作。
若通过遥控器28开始室外机1的运转,则压缩机4动作。这样,压缩至高压后排出的制冷剂,通过压缩机排出配管12被送往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与由循环泵16送来的热媒进行热交换从而进行散热。由此,加热后的热媒从低温热媒变成高温热媒。
从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流出的制冷剂通过膨胀阀6减压膨胀,被送往蒸发器7,与由送风风扇9送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在通过蒸发器7期间蒸发气化。该气化的制冷剂被压缩机4吸入,再次反复进行压缩过程,通过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的低温热媒被渐渐加热。
关于热水回路15,通过使循环泵16运转,在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中被加热的热媒被强制送往输出头管22,送往通过该输出头管22分岔成多处(图中为四处,也有只是一处不分岔的例子)的热动阀20。
使热媒向遥控器28设定的外部散热器2流动的热动阀20打开,除此之外的热动阀20关闭。热媒经由该热动阀20、热媒输出端口21,通过安装于室外机1的外部的热媒输出配管3a,被导向外部散热器2。热媒通过外部散热器2散热,为设置有外部散热器2的起居室等供暖。
通过外部散热器2散热,变成低温的热媒通过热媒返回配管3b,流向配置于热媒输出端口21的大致水平方向的内侧的热媒返回端口23。通过热媒返回端口23、返回头24,通过返回端口热媒配管44,从贮液箱17的下表面进入贮液箱17。以在该贮液箱17中在上方具有空气层的方式注入一定量的热媒。
之后,同样地从贮液箱17的下表面通过泵输入配管45,被强制向循环泵16吸引,通过循环泵16强制送往泵出口配管46,变成低温的热媒通过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加热,再次被导向外部散热器2,反复进行这样的动作,由此利用通过外部散热器2散热的热媒进行起居室的供暖。
在施工中,首先,在变成室外机1的右侧方的凸状的地方,朝向后方安装配管3(热媒输出配管3a、热媒返回配管3b),并安装配管罩50。其方法与空调的施工大致相同。(在空调的情况下,将连接室外机和室内机的配管同样地安装)。
因此,由于与空调中连接制冷剂配管的地方大致相同,所以通过能够采用与空调的施工相同的对策,对于未熟练的施工人员来说施工也变得容易。
相比之下,配管3(热媒输出配管3a、热媒返回配管3b)一般采用插入热媒输出端口21、或热媒返回端口23,用配件固定的方法,所以不需要工具,施工性比空调容易。因此,施工人员能够利用与空调相同的要领跟简单地进行作业,作业性大幅提高。
特别是,施工时,需要将配管3(热媒输出配管3a、热媒返回配管3b)安装于热媒输出端口21、热媒返回端口23,但是,该热媒输出端口21、热媒返回端口23向侧方呈凸状,所以配管3(热媒输出配管3a、热媒返回配管3b)的连接容易。从而,施工性提高,能够谋求施工时间的缩短。
另外,通过在变成凸状的部位设置热媒输出端口21、热媒返回端口23,将配管3(热媒输出配管3a、热媒返回配管3b)向室外机1的侧方引设时也如图6或图7所示,能够从其侧方向背面引设,能够增大配管3的曲率半径。
作为配管3,在这样的热泵热水供暖装置的情况下,多使用φ10的交联聚乙烯管,但是作为该最小弯曲半径能够确保优选的R150以上。
而且,施工时,如图6所示,在安装配管3(热媒输出配管3a、热媒返回配管3b)后,安装热媒输出端口21和热媒返回端口23,如图7所示,用配管罩50将它们覆盖。
配管3主要使用交联聚乙烯管,在交联聚乙烯管的外侧,作为包覆材料,设置有隔热材料。已知交联聚乙烯管可能由于太阳光线等的紫外线而老化,发生龟裂等,可能漏水。
因此,通过该隔热材料,提高隔热性能,并且保护交联聚乙烯管不受紫外线照射。
热媒输出端口21、热媒返回端口23和交联聚乙烯管(配管3)的连接部是没有隔热材料的状态。因此,通过设置配管罩50,能够遮挡其连接部不受太阳光线照射,能够防止老化,长期确保质量。在配管罩50为树脂的情况下,优选加入紫外线吸收剂,使紫外线不透射到内侧。
另外,在室外机1的右侧方,电源线连接端子35a和遥控器连接端子35b也与电源线53或遥控器28用遥控器线54连接,所以需要与其侧方的壁确保一定的距离,作为维护空间,但是,通过向右侧方进行配管3的引设,能够有效活用其空间。
另外,通过将热媒输出端口21和热媒返回端口23在大致水平方向上排列,能够大致平行地引设与热媒输出端口21和热媒返回端口23连接的配管3(热媒输出配管3a、热媒返回配管3b)。
因此,配管3的引设变得容易,并且特别是若事先将热媒输出端口21和热媒返回端口23在室外机1的右侧方尽量向下方配置,则引设于蒸发器7侧时,配管3也不会堵塞蒸发器7,性能也不会降低。
特别是,将配管3(热媒输出配管3a、热媒返回配管3b)向室外机1的左方向引设时,配管3(热媒输出配管3a、热媒返回配管3b)可能堵塞蒸发器7,但是,如图6、图7所示,通过在室外机1的右侧方,朝向后方安装配管3(热媒输出配管3a、热媒返回配管3b),使该配管3(热媒输出配管3a、热媒返回配管3b)通过向室外机1的后方呈凸状伸出的后方外部装饰板47的下方,由此能够防止配管3(热媒输出配管3a、热媒返回配管3b)配置于上方,能够防止配管3(热媒输出配管3a、热媒返回配管3b)堵塞蒸发器7。另外,能够防止通过蒸发器7的空气量减少,性能降低,消耗电力量上升,能够得到节能性优越的热泵热水供暖装置。
这例示了向室外机1的左方引设配管3(热媒输出配管3a、热媒返回配管3b)的例子,但是,向右方引设时不堵塞蒸发器7,所以没什么问题,向后方引设的情况也相同,在性能方面成为问题的是向右方向引设配管3(热媒输出配管3a、热媒返回配管3b)的情况。
另外,将与热媒输出端口21和热媒返回端口23连接的配管3(热媒输出配管3a、热媒返回配管3b)向室外机1的左方向引设时,通过将热媒输出端口21相对于热媒返回端口23配置于外侧,向室外机1的背面引设配管3时,从热媒输出端口21流出的高温的热媒通过外侧,通过外部热交换器2进行热交换,变成低温。而且,低温的热媒通过热媒返回配管3b,通过室外机1和蒸发器7附近,返回到热媒返回端口23。
蒸发器7变成低温状态。远离该低温的蒸发器7,配置流动有高温热媒的热媒输出配管3a,变成低温的热媒返回配管3b配置于内侧。由此,热媒输出配管3a的高温侧不冷却,热媒一边维持高温,一边被送往外部散热器2。而且,通过外部散热器2散热的热媒通过接近蒸发器7的位置,由此变得更低温,被送往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COP,能够提高节能性。
而且,热媒输出端口21、热媒返回端口23具有多个(图1、图3中,作为一例,为四个),通过事先将多个热媒输出端口21、上述热媒返回端口23纵向排列配置,能够将与热媒输出端口21、热媒返回端口23连接的配管3紧凑地收纳于室外机1的下方,配管3的引设变得容易,施工性提高。
另外,将热媒输出端口21、热媒返回端口23纵向排列,将它们大致水平地配置,由此能够在室外机1的侧下方集中地配置多个热媒输出端口21、热媒返回端口23。特别是将多个配管3向供暖用室外机1的左方向引设时,配管3可能堵塞蒸发器7。但是,能够使热媒输出端口21、热媒返回端口23如上述那样集中,能够紧凑地在下方排列配管3。
由此,能够以配管3不堵塞进行热交换的蒸发器7的方式进行引设,不会因施工而引起性能恶化,另外,能够容易地施工。
另外,热水回路15连接:使通过外部散热器2进行热交换的热媒返回的热媒返回端口23;贮存通过水制冷剂热交換器5加热后的热媒的贮液箱17;输送热媒的循环泵16;水制冷剂热交换器5;和将热媒向与外部散热器2连接的配管3释放的热媒输出端口21。循环泵16配置于贮液箱17的下方。后方外壳47从设置于压缩机4后方的外壳36呈凸状凸出设置。在该后方外壳47收纳贮液箱17和循环泵16。热媒输出端口21和热媒返回端口23安装于从外壳36呈凸状凸出的端口安装件41。由此,将与热媒输出端口21和热媒返回端口23连接的配管3向室外机1的左方向引设时,配管3向后方延伸,之后通过室外机1的后方。
这时,配管3可能堵塞蒸发器7,但是如图6或图7所示,在室外机1的右侧方朝向后方安装配管3,使该配管3通过向室外机1的后方呈凸状伸出的后方外部装饰板47的下方,由此能够防止配管3向上方移动,能够防止配管3堵塞蒸发器7。另外,能够防止通过蒸发器7的空气量减少,性能降低,消耗电力量上升,能够得到节能性优越的热泵热水供暖装置。
这例示了向室外机1的左方引设配管3的例子,但是,向右方引设时,不堵塞蒸发器7,所以没什么问题,向后方引设的情况也相同,在性能方面成为问题的是向右方向引设配管3的情况。
另外,通过将热媒输出端口21作为进行热媒的流通的开关的热动阀20,热动阀20根据使用的外部散热器2而打开、关闭,控制成使热媒只流向需要的外部散热器2,能够根据外部散热器2的使用状况,控制加热后的热媒的流量,使用性、节能性提高。
室外机1在后方设置有后方外壳47,在右侧方设置有配管罩50,所以不会变得极大。因此,能够抑制成本方面的上升,能够降低成本。
另外,室外机1与基本的空调相比,后方的后方外壳47变大,但是,投影面积没有太大变化,包装容积也极度增加,能够将仓库保管时的保管料抑制到最小,也能够降低成本。
如上所述,本发明一边尽量紧凑地维持热泵热水供暖装置主体,一边提高施工性的向上和性能,并且提高维护性,所以可以说非常有效。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热泵热水供暖装置的施工性高,效率也提高,所以适用于地暖或水暖等供暖设备。

Claims (7)

1.一种热泵热水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构成制冷剂回路的压缩机、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减压器和蒸发器收纳于外壳,
所述外壳具有通过热水回路与所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连接的热媒输出端口和热媒返回端口,
将所述热媒输出端口和所述热媒返回端口通过配管与外部散热器连接,
使通过所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加热后的热媒在所述外部散热器循环,通过所述外部散热器散热,其中
在所述外壳的侧方设置有凸部,在所述凸部配置有所述热媒输出端口和所述热媒返回端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热水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媒输出端口和所述热媒返回端口大致水平地配置,且将所述热媒输出端口和所述热媒返回端口各自的开口部朝向所述外壳的后方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泵热水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的外侧配置有所述热媒输出端口,在所述外壳的内侧配置有所述热媒返回端口。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热水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多个所述热媒输出端口在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将多个所述热媒返回端口在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热水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贮存所述热媒的贮液箱;和使所述热媒循环的循环泵,将所述循环泵和所述贮液箱向所述外壳的后方凸出地配置。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热水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作为所述凸部的端口安装件配置所述热媒输出端口和所述热媒返回端口,并且安装有能够从外侧装卸的端口安装件罩。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热水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媒输出端口为热动阀。
CN201210230121.6A 2011-05-31 2012-05-31 热泵热水供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092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21360 2011-05-31
JP2011121360A JP5845441B2 (ja) 2011-05-31 2011-05-31 ヒートポンプ温水暖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9215A true CN102809215A (zh) 2012-12-05
CN102809215B CN102809215B (zh) 2016-01-20

Family

ID=46229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3012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09215B (zh) 2011-05-31 2012-05-31 热泵热水供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530401B1 (zh)
JP (1) JP5845441B2 (zh)
CN (1) CN10280921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6086A (zh) * 2013-06-14 2014-12-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热水生成装置
CN106123334A (zh) * 2016-08-12 2016-11-16 代辉 一种可移动、集成、自载一体式空气能热水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112799A1 (de) 2020-05-12 2021-11-18 Viessmann Werke Gmbh & Co Kg Wärmepumpenanlag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47620A (ja) * 2003-11-19 2005-06-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ヒートポンプ熱源機
CN101029776A (zh) * 2006-02-27 2007-09-05 李建民 一种热管太阳能热能利用系统
CN101387439A (zh) * 2008-11-07 2009-03-18 奉政一 热泵水箱系统
JP2009139079A (ja) * 2007-11-15 2009-06-25 Daikin Ind Ltd ヘッダの支持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67847A (en) * 1954-07-05 1957-02-06 Brentford Electric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combined refrigerating and water heating systems
JPH0347153Y2 (zh) * 1985-05-02 1991-10-07
JPH0625776Y2 (ja) * 1988-04-20 1994-07-0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902920B2 (ja) * 1993-11-30 1999-06-0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ユニット
JP4049602B2 (ja) * 2002-03-28 2008-02-20 株式会社長府製作所 温水加熱機能付き冷暖房用エアコン
JP5173780B2 (ja) 2008-12-18 2013-04-03 株式会社コロナ ヒートポンプ式温水暖房装置
JP2010169273A (ja) 2009-01-20 2010-08-05 Corona Corp ヒートポンプ式温水暖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47620A (ja) * 2003-11-19 2005-06-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ヒートポンプ熱源機
CN101029776A (zh) * 2006-02-27 2007-09-05 李建民 一种热管太阳能热能利用系统
JP2009139079A (ja) * 2007-11-15 2009-06-25 Daikin Ind Ltd ヘッダの支持構造
CN101387439A (zh) * 2008-11-07 2009-03-18 奉政一 热泵水箱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6086A (zh) * 2013-06-14 2014-12-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热水生成装置
CN104236086B (zh) * 2013-06-14 2018-05-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热水生成装置
CN106123334A (zh) * 2016-08-12 2016-11-16 代辉 一种可移动、集成、自载一体式空气能热水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30401A3 (en) 2014-11-19
JP5845441B2 (ja) 2016-01-20
EP2530401A2 (en) 2012-12-05
CN102809215B (zh) 2016-01-20
EP2530401B1 (en) 2016-08-24
JP2012247163A (ja) 2012-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15423B (zh) 一种机柜散热方法及装置
CN109564018B (zh) 热泵设备模块
CN101586862A (zh) 通信机房温度控制系统
US20150090423A1 (en) Method of heat exchange system
CN102160171A (zh) 液体浸没的、水平计算机服务器机架及冷却此种服务器机架的系统和方法
CN100371669C (zh) 卧式直饮机
CN107166601B (zh) 一种水循环冷热双控一体机
JP2019513216A (ja) 空調装置
CN102809216A (zh) 热泵水暖装置
JP2010144968A (ja) 暖房装置、貯湯装置、給湯装置、冷房装置及び複合装置
CN101588701A (zh) 机柜的温控方法和系统
CN102809215A (zh) 热泵热水供暖装置
JP5102579B2 (ja) 冷暖房システム
EP2530400B1 (en) Heat pump hydronic heater
JP2003185271A (ja) 温水器
CN101232796A (zh) 一种自动调温机箱
CN202770051U (zh) 节能型制冷/制热系统
CN104180599B (zh) 用于超市的冷柜和热柜能源循环利用系统
CN104320957A (zh) 电子设备散热系统
JP4935720B2 (ja) 貯湯式温水器および貯湯タンクユニット
CN104951017A (zh) 模块化数据中心
JP2011047554A (ja) 給湯装置、冷房給湯装置及び暖房給湯装置
CN103822425A (zh) 冰箱速冷装置
KR101794144B1 (ko) 저수위시 비상운전이 가능한 온수 저장탱크
CN210274959U (zh) 一种无水微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Termination date: 2020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