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6773A - 一种喷墨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喷墨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6773A
CN102806773A CN2012103036839A CN201210303683A CN102806773A CN 102806773 A CN102806773 A CN 102806773A CN 2012103036839 A CN2012103036839 A CN 2012103036839A CN 201210303683 A CN201210303683 A CN 201210303683A CN 102806773 A CN102806773 A CN 1028067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rint cartridge
implanting
inking chamber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0368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06773B (zh
Inventor
梁月丹
贾志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0368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067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06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67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067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67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墨盒上形成用于注墨的第一连接通道以及用于减压的第二连接通道,注入墨水时无需考虑注入孔的位置,不会对墨盒性能造成损害,而且填充步骤简单,充分保证大气连通通道的进气性能,并且可以容纳尽可能多的墨水,充分保证填充后的墨盒的打印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喷墨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喷墨打印机的普遍使用,墨盒的消耗量也逐渐增长,但是,由于墨盒作为一种消耗品,用完之后大部分都是被丢弃,而这些被丢弃的墨盒包括塑料、薄膜、芯片等组成部分,当中大部分都不能自然降解,这样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给环境带来负担。明显地,如果不对空旧墨盒进行回收,则对环境的污染会越来越严重。为此,优选的方案是对墨盒进行回收处理,再注墨,使其获得二次使用价值等。
常见的注墨方式是负压注墨方式,大多是从墨盒的出墨口抽吸墨盒内部负压,并经由进气口或在墨盒上形成的注入孔而进行注墨。但是,为了长期地维持所储存的墨水的质量,防止墨水蒸发而致使其粘度增加,墨盒上的进气通道往往设置得迂回曲折以及较细的直径,故当从进气口向墨盒内部注入墨水时,容易残留部分墨水在进气通道中,且残留墨水变得干涸时会对进气通道的性能造成影响。此外,为了保证打印过程中的稳定供墨,并且能够及时监控墨尽情况,现有的墨盒上往往设有较为复杂的负压控制机构和墨量检测机构,如设置在墨水通道的差压阀、压电传感器等,为此,形成注入孔的位置必须谨慎选择,否则,若注入孔的位置选择不当,则有可能会损害墨盒内部部件的性能,从而影响墨盒的打印质量,导致墨盒再生不良。
另外,对于多腔体的墨盒而言,注入孔的位置选择不当,有可能会导致注墨时会有部分空气困在腔体中,而容易造成打印断线或者影响其中的墨量检测机构的检测性能。
并且,若为了注入墨水而对墨盒进行较为复杂的加工,使得加工成本较高,甚至于高于制造新墨盒的成本,则再生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只需对多腔体墨盒进行少量加工、并在不损害墨盒的各种功能的情况下注入墨水、简单操作、再生成本低的注墨方法。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喷墨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所述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墨打印机上,所述墨盒包括:
墨水容纳部,容纳供应至所述喷墨打印机的墨水,所述墨水容纳部至少包括第一墨水腔、第二墨水腔;
墨水供应部,用于将所述墨水容纳部中所容纳的墨水供应至所述喷墨打印机;
墨水引导通道,用于将所述墨水容纳部中的墨水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墨水腔、第二墨水腔而引导至所述墨水供应部;
大气连通通道,使所述墨水容纳部与外部大气连通,且其上设有一大气连通孔;
设置于所述墨水容纳部与墨水供应部之间的差压阀,所述差压阀在其两侧的压差达到一定值时处于开启状态,否则处于关闭状态;
设置于所述大气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一墨水腔之间的缓冲通道;
与所述墨水容纳部及缓冲通道相隔绝的减压室;
所述墨水注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所述差压阀的两侧形成第一连接通道而使所述第二墨水腔与墨水供应部直接连通,在所述缓冲通道与所述减压室之间形成第二连接通道而使两者相互连通;
B、密封墨盒,使其处于密闭状态,并经由所述第二连接通道对所述墨盒内部进行减压;
C、从所述墨水供应部向墨盒内部进行注墨;
D、密封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与第二连接通道。
所述步骤B中,经由设置在所述减压室上并与外部大气连通的减压孔、所述第二连接通道而对所述墨盒内部进行减压操作。
所述步骤C中,注入的墨水经由所述第一连接通道而依次流动至所述第二墨水腔以及第一墨水腔。
所述墨盒的墨水容纳部由墨盒壳体、分隔壁以及粘附在所述墨盒壳体上的薄膜限定,其中,所述步骤A中,通过使所述薄膜与所述分隔壁之间分离而形成间隙以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与所述第二连接通道。
所述步骤D中,通过热熔焊使所述薄膜粘附在所述分隔壁上而密封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与所述第二连接通道。
所述步骤B具体为:密封所述大气连通孔以使墨盒处于密闭状态。
在所述步骤D之后还包括以下操作:密封所述墨水供应部以及所述大气连通孔。
所述步骤C中,墨盒以墨水供应部竖直向下的姿态放置。
所述第二墨水腔中还设有一棱镜,用于与设置在所述打印机中的光学传感器配合以检测墨盒中的剩余墨水量,其在有墨/无墨时反射的光量不同。
所述第一墨水腔设置成沿着墨水流动方向而位于第二墨水腔的上游处,且所述第一墨水腔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墨水腔的上方经由墨水引导通道而连通。
所述减压室设置成与所述缓冲通道相邻。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注入墨水时只需在所述差压阀的两侧形成连通墨水容纳部与墨水供应部的第一连接通道,以及在所述缓冲通道与所述减压室之间形成使两者彼此连通的第二连接通道即可,无需考虑注入孔的位置,不会对墨盒性能造成损害,而且填充步骤简单,充分保证大气连通通道的进气性能,并且可以容纳尽可能多的墨水,充分保证填充后的墨盒的打印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1b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墨盒的正面结构示意图以及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棱镜的检测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墨水注入方法的墨水再注入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发明墨水注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符号说明:1墨盒,10盒体,101第一墨水腔,1011墨水引导通道,1012墨水出口,102第二墨水腔,1021墨水出口,1022墨水入口,103墨水捕存室,1031切口部,1032通孔,104缓冲通道,105减压室,1051减压孔,106阀容纳室,1061墨水容纳部侧入口,107墨水供应部,108大气连通孔,109蛇形通道,1091空气入口,110气液分离室,1101、1102通孔,111 L型通道,1111上游端口,1112下游端口,112弯曲通道,1121、1122通孔,113、114、115、117墨水引导通道,1171墨水供应部出口,116棱镜,116a顶缘,116b、116c两反射面,118、119分隔壁,2真空吸引单元,21真空泵,22连通流路,23阀,3墨水注入单元,31泵,32流路,33阀,34墨罐,4光传感器,41光发射部,42光接受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多腔体以及结构复杂的墨盒的墨水注入孔位置难以确定、从进气口注墨容易影响进气通道性能等问题,现提出通过在墨盒上设置两连接通道以分别使出墨口与储墨腔之间可以绕过负压控制部件而直接连接以及使原形成在墨盒上的、与外部大气连通而与墨水腔相隔离的通孔可以绕过大气连通通道而直接与墨盒内部连通,从而无需在墨盒上形成注入孔或降低在墨盒上形成注入孔的难度,并避免进气通道的进气性能受到影响,充分保证注墨后的墨盒的打印性能。
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图1a是从正面侧观察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墨盒的盒主体时的简要示意图,图1b则为从背面侧观察墨盒的盒主体时的简要示意图。如图1a所示,墨盒1具有近似长方体的形状,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墨打印机上,用于向喷墨打印机的喷墨头供应墨水。墨盒1包括作为容器主体的盒体10,覆盖在盒体上方的第一薄膜(图中未示出)、覆盖在盒体背面侧以形成各种通道的第二薄膜等部件(图中未示出)。
如图1a所示,盒体10内部形成用于储存、容纳墨水的墨水容纳部,且盒体10内部形成有各种形状的分隔壁,即利用所述分隔壁将墨水容纳部划分为不同形状、大小的空间,故当所述第一薄膜覆盖在盒体10上并与所述分隔壁相粘合时,所述墨水容纳部被分割成不同的存储空间;同样的,由于盒体10的背面也形成有不同形状的凹部,故当所述第二薄膜覆盖在盒体10背面时,其与所述凹部的配合限定了各种流动通道以及存储空间。
具体的,如图1a所示,本实施例中,墨盒1,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墨打印机上,包括:墨水容纳部,用于存储供应至喷墨打印机以用于打印的墨水,其被划分为第一墨水腔101、第二墨水腔102,且按照打印过程中墨盒1的墨水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墨水腔101位于所述第二墨水腔102的上游;墨水供应部107,设置在墨盒1的底壁上,与设置在打印机上的供墨针相配合,用于将存储在所述墨水容纳部中的墨水输送至喷墨打印机上;大气连通通道,用于将墨盒1内部与外部大气连通以维持墨盒1内部压力平衡,其上形成有一大气连通孔108;缓冲通道104,设置在所述第一墨水腔101与大气连通通道之间,用于当墨水由于某种原因而从墨水腔中倒流时也能使墨水停留在其中,尽量使墨水不会继续向大气连通孔108侧流入;减压室105,设置成与所述缓冲通道104及墨水容纳部相隔绝,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其与所述缓冲通道104及第二墨水腔102相邻,且从墨盒插入方向看,其位于墨盒1的最底部,靠近墨水供应部107,其上设有一与外部大气连通的减压孔1051,正常情况下,当第一薄膜粘附在盒体10上时,减压室105与墨盒内部其它区域相隔绝。
如图1b所示,本实施例中,墨盒1上还设有一阀容纳腔106,当中容纳有一差压阀,且该差压阀设置在连通墨水容纳部与墨水供应部107的墨水引导通道上,其由阀膜、阀盖、弹簧等零部件组成,并将墨盒1内部的流路分隔为墨水容纳部侧与墨水供应部侧。一般情况下,所述差压阀通常处于关闭状态,只有当墨水容纳部侧与墨水供应部侧之间的压力差达到规定值以上后,所述差压阀才会打开以使墨水容纳部中的墨水流动至墨水供应部107;当两者之间侧压力平衡时,所述差压阀再度恢复为关闭状态。显然,所述差压阀根据其两侧的压力差而选择性的连通或阻断墨水容纳部与墨水供应部107之间的墨水流路。此为本领域的成熟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1b所示,盒体10背面侧形成有由蛇形通道109、气液分离室110等组成的大气连通通道。其中,蛇形通道109形成为细长的蜿蜓通路,可以延长从大气连通口108至墨水容纳部之间的距离,抑制墨水中的水分蒸发,防止墨水的粘度增加,且蛇形通道109的一端为与大气连通口108连通的空气入口1091,另一端则与形成在气液分离室110的底部的通孔1101相连通;气液分离室110,其中设置有气液分离膜(图中未示出),该分离膜利用高斥水性和高斥油性的纤维材料编织而成,只允许空气通过而不允许墨水通过,从而防止墨盒1中的墨水经由其中而流出,该气液分离室110的通孔1101经由通孔1102、1032而连接至缓冲通道104上方的墨水捕获室103,而该墨水捕获室103则经由切口部1031而与缓冲通道104相连通。另外,盒体10背面还设有作为墨水流动通道的L型通道111,沿着空气的流动方向看,其一端为设置在缓冲通道104下方的上游端口1111,另一端为设置在第一墨水腔102底部的下游端口1112,即L型通道111位于缓冲通道104与第一墨水腔101之间。为此,在打印过程中,外部大气则依次经由大气连通孔108、蛇形通道109、气液分离室110、墨水捕获室103、缓冲通道104而补充至第一墨水腔101。
此外,只要保证所述L型通道111的下游端口1112总是浸润在墨水中,即可防止空气进入墨水容纳部中,从而避免在墨盒1未使用时墨水容纳部的墨水蒸发而影响墨水粘度。然而,为了保证所述下游端口1112总能被墨水浸润,优选地,所述L型通道111中总是存在墨水;且L型通道111设置成比大气连通通道的其它连通通道部分都要细,细至可以形成弯月面的程度,从而可以保证即使L型通道111中的墨水在其中发生移动时,在通道中的任何一处均可形成弯月面。这样设置,使得储存在墨水容纳部的墨水的水分不会经由该通道111而向外部蒸发,避免其中墨水粘度上升,从而抑制墨水与新鲜空气接触而导致的质量恶化。
如图1a所示,第一墨水腔101与第二墨水腔102之间经由墨水引导通道1011及113而相互连通,确切地说,第一墨水腔101的底部与第二墨水腔102的上方经由墨水引导通道1011及113而相互连通。其中,墨水引导通道1011的一端为设置在第一墨水腔的墨水出口1012,另一端则为设置在引导通道113的墨水入口1022。而且,第二墨水腔102底部还设有一墨水出口1021,其经由通道而与通孔1121连通,而通孔1121又为弯曲通道112的一端。如图1b所示,弯曲通道112的另一端为设置在阀容纳腔106附近的通孔1122,而通孔1122又与差压阀的墨水容纳部侧入口1061相连通,也就是说,弯曲通道112用于将第二墨水腔102与阀容纳腔106彼此连通。另外,如图1a所示,差压阀的墨水供应部侧出口1171则经由通道117而与墨水供应部107直接连通。
一般来说,当墨盒1中的墨水由于被消耗而导致墨盒1内部的压力降低时,与所减少的墨水量相当的大气会从大气连通孔流入到所述墨水容纳部中。根据所述墨盒结构的描述可知,在墨盒1打印过程中,随着墨水的消耗,第一墨水腔101中的墨水依次经由通道1011、113、第二墨水腔102、弯曲通道112、差压阀、墨水通道117而输送至墨水供应部107,外部大气则依次经由大气连通孔108、蛇形通道109、气液分离室110、缓冲通道104而补充至各个墨水腔,且墨水容纳部的墨水消耗顺序为:第一墨水腔101、第二墨水腔102、阀容纳腔106。
在本实施例中,阀容纳腔106也可被当作墨盒1的第三墨水腔,其实际存储墨水容量的体积较小,即若当第二墨水腔102的墨水耗尽时,墨盒1中的墨水也将耗尽,此时应提醒用户注意打印数量,及时补充墨水,避免出现打印量过大而墨水不足以致打印头空射而烧毁的现象。因此,为了达到所述目的,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二墨水腔102的底壁上,即墨盒1的底壁上,设有一可与设置在打印机的墨盒安装部分光学传感器4相配合进行有/无墨检测的棱镜116,其由树脂材料制成,如聚丙烯等,或与墨盒材料相同的材料,且棱镜116可独立制作后再嵌入墨盒1中,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棱镜116与墨盒1一体制成,且由于棱镜116、墨水以及空气的折射率不同,故根据折射定律,在光线入射角度大致固定的前提下,在棱镜116上有墨/无墨时,其分别发生折射或反射,从而使得返回到光传感器4的光接收部42的光线数量不同,则只需要监控光接收部42的光线反射量即可判断墨盒1中的墨水是否处于“将近”状态。
具体地,图2为棱镜116检测墨尽的示意图。棱镜116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即其具有两倾斜相交的反射表面116b、116c。其中,当棱镜116的反射面还浸润在墨水中时,打印机的光传感器4的光发射部41发出的入射光沿着光路A-C的路线,被吸收到墨水内,不返回光接收部42,与此相对的,当墨盒1内部的墨水被消耗到墨水不与棱镜的反射面116b、116c接触的程度时。该入射光被棱镜116的反射表面116b及116c反射,经由光路A-B-C而到达光接收部42,这样,根据从光发射部41发出的光是否返回到光接收部42或者说根据返回至光接收部42的光量是否达到检测的阈值,可以检测处墨水的有无。此外,为了防止墨水粘附在棱镜116上方而造成检测错误,优选地,如图1a所示,所述两反射表面116b、116c的相交线(顶缘116a)的方向与墨盒1的长度方向相同,并垂直于墨盒在打印时的运动方向,这样打印过程中,由于字车的来回运动可尽量减少墨水粘附在棱镜116的可能性。
根据所述检测原理描述可知,棱镜116主要根据墨水/空气粘附在其反射面上而造成的折射率不同而进行检测,也就是说,当墨盒1内部尚有墨水时,而棱镜116上方却粘附着气泡时,同样容易导致棱镜116检测出现错误,造成墨盒1无墨的错误判断。为此,注墨过程中,如何避免棱镜116周围粘附气泡是注墨方法中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另外,为了更好地管理墨盒1的各种性能,其上还设有芯片,其包括电路基板及存储器,其中,电路基板上还设有多个电极端子,通过这些电极端子设置于打印机滑架上的装置侧端子相接触,使得墨盒与打印机之间建立电连接;其中,所述存储器与数个所述电极端子相连接,其既可为非易失性存储器,如EEPROM、FLASH等,也可为带有后备电池的易失性存储器,如RAM等,其主要用于在其中存储有与墨盒相关的各种信息,如墨水量信息、打印页数、清洗次数、墨水颜色、墨盒型号等。
以下对本实施例所使用的墨水注入装置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墨水注入装置包括:墨水注入单元3以及真空抽吸单元2。其中,所述墨水注入单元3包括:墨罐34,储存填充用的墨水;流路32,连接墨罐34与墨盒1;泵31,将墨罐34内的墨水(定量地)向与墨盒1连通的流路32压送,阀33,用于打开/关闭所述流路32。所述真空抽吸单元2包括:真空泵21,用于产生真空抽吸所需要的负压;连通流路22,使真空泵21所产生的负压作用于墨盒1中;阀23,用于打开/关闭连通流路22。
以下根据图3对利用所述墨水注入装置进行墨水注入动作的过程进行描述。
a.利用工具,如电烙铁,在减压室105与缓冲通道104相邻的分隔壁119处加热以使分隔壁119顶端与粘贴在其上的薄膜相剥离,如图3中所示的“Ⅰ”处,从而在减压室105与缓冲通道104之间形成彼此连通的第二连通通道,此时,墨水容纳部经由所述第二连通通道及减压孔1051而与外部大气连通,采用同样的方式使差压阀两侧之间的分隔壁118顶端与第一薄膜相剥离以形成将差压阀两侧彼此连通的第一连通通道,如图3所示的“Ⅱ”处,即此时墨水容纳部侧与墨水供应部侧经由所述第一连通通道而绕过所述差压阀以相互连通;
b.将真空抽吸单元2与减压孔1051连接,即流路22连通减压室105与真空泵21,然后将墨水注入单元4与墨水供应部107连接,即流路32连通墨水供应部107以及墨罐34,密封大气连通孔108,使墨盒1处于密闭状态,此时,真空抽吸单元2与墨水注入单元3均未启动;
c.将墨盒1以墨水供应部107竖直朝下的姿态放置,并打开真空抽吸单元2的阀23,启动真空泵21,对墨盒1内部进行抽吸减压,则墨盒1内部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二连通通道、减压孔1051而被抽吸至真空泵21中,直到内部达到预定的负压值时,停止抽吸并关闭所述阀23及真空泵21;
d.接着,打开所述墨水注入单元3的阀33,启动泵31以将墨罐34中的墨水输送至墨盒内部,则此时墨罐34中的墨水经由墨水供应部107、第一连通通道而依次进入第二墨水腔102、第一墨水腔101等。当墨盒1中注入适量墨水后,墨盒1内部压力平衡,则关闭所述阀33及泵31;
e.解除墨盒1与真空抽吸单元2、墨水注入单元3的连接关系,并利用工具,如电烙铁,将所述第一薄膜分别与分隔壁118及119热熔以使其粘贴在其顶面上,即所述Ⅰ和Ⅱ处,使得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以及第二连通通道被密封;
f.密封墨水供应部以及大气连通孔,可利用密封圈或焊接薄膜等方式。
所述注入方法还包括以下数个可选步骤:在步骤e之后,步骤f之前,还可以进行以下步骤:利用检测设备检查注墨后的墨盒1的气液分离膜处是否堵塞,即检测注墨后的墨盒1的进气性能是否正常;对于二次注墨的墨盒,在步骤a之前还需要去除墨水供应部107的残余薄膜,避免再次注墨后密封不完全;而且,还需要清洗墨盒1内部以去除其中残留的墨水,并甩干墨盒1内部的残余水分;在步骤f之后,还可以进行以下步骤:对芯片的信息进行复位,使其内部墨水量信息恢复至原始数据。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所述可选步骤对于初次注墨、未具有芯片的墨盒或者芯片中设有自动复位程序的墨盒而言是可以省略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在所述气液分离室110检测堵塞后进行返工,即重新去除墨水、检测、注墨等。
所述注墨过程中,墨水依次经由墨水通道117而逐渐注入第二墨水腔102、第一墨水腔101,如此,由于第二墨水腔102的上方与第一墨水腔101的下方经由墨水通道113及1011而相互连接,故随着墨水的注入,第二墨水腔102中的残余空气逐渐上升至第二腔102上方、并延着通道113、1011而移动至第一腔101中,从而避免残余空气停留在第二腔102中而造成空气粘附在棱镜116周围而影响其检测结果。
显然,采用所述注墨方法,无需考虑注入孔的位置如何确定,填充步骤简单,不会对墨盒的整体性能造成影响,充分保证大气连通通道的进气性能,并且可以容纳尽可能多的墨水,充分保证注墨后的墨盒的打印性能。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所述墨水注入方法不仅只是针对所述实施例中所示墨盒可实施,也可应用于其它大气开放型墨盒,确切地说,对于具有曲折的大气连通通道的大气开放型墨盒都适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所述墨水注入方法不仅可针对回收墨盒实施,也可针对全新墨盒进行注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所述墨水注入单元与真空吸引单元可理解为本行业常见的灌墨机中的不同组件,也就是说,所述回收方法中的注墨、减压、再抽吸等动作都可直接通过灌墨机进行操作。此外,墨水注入单元的泵应理解为任何可定量地输送流体至墨盒中的机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所述注墨方法中,分隔壁的顶端上也可形成数个突起,使得对于全新墨盒而言,其在初次将薄膜焊接至盒体上时,所述分隔壁处不会被封闭而直接形成所述第一及第二连通通道,而在最后完成注墨后再加大焊接强度以使所述突起熔融。
以上实施例是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喷墨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所述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墨打印机上,所述墨盒包括:
墨水容纳部,容纳供应至所述喷墨打印机的墨水,所述墨水容纳部至少包括第一墨水腔、第二墨水腔;
墨水供应部,用于将所述墨水容纳部中所容纳的墨水供应至所述喷墨打印机;
墨水引导通道,用于将所述墨水容纳部中的墨水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墨水腔、第二墨水腔而引导至所述墨水供应部;
大气连通通道,使所述墨水容纳部与外部大气连通,且其上设有一大气连通孔;
设置于所述墨水容纳部与墨水供应部之间的差压阀,所述差压阀在其两侧的压差达到一定值时处于开启状态,否则处于关闭状态;
设置于所述大气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一墨水腔之间的缓冲通道;
与所述墨水容纳部及缓冲通道相隔绝的减压室;
所述墨水注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所述差压阀的两侧形成第一连接通道而使所述第二墨水腔与墨水供应部直接连通,在所述缓冲通道与所述减压室之间形成第二连接通道而使两者相互连通;
B、密封墨盒,使其处于密闭状态,并经由所述第二连接通道对所述墨盒内部进行减压;
C、从所述墨水供应部向墨盒内部进行注墨;
D、密封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与第二连接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喷墨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B中,经由设置在所述减压室上并与外部大气连通的减压孔、所述第二连接通道而对所述墨盒内部进行减压操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喷墨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C中,注入的墨水经由所述第一连接通道而依次流动至所述第二墨水腔以及第一墨水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喷墨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墨盒的墨水容纳部由墨盒壳体、分隔壁以及粘附在所述墨盒壳体上的薄膜限定,其中,所述步骤A中,通过使所述薄膜与所述分隔壁之间分离而形成间隙以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与所述第二连接通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喷墨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D中,通过热熔焊使所述薄膜粘附在所述分隔壁上而密封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与所述第二连接通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喷墨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B具体为:密封所述大气连通孔以使墨盒处于密闭状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喷墨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步骤D之后还包括以下操作:密封所述墨水供应部以及所述大气连通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喷墨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C中,墨盒以墨水供应部竖直向下的姿态放置。
9.如权利要求1至8所述的任一喷墨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墨水腔中还设有一棱镜,用于与设置在所述打印机中的光学传感器配合以检测墨盒中的剩余墨水量,其在有墨/无墨时反射的光量不同。
10.如权利要求1至8所述的任一喷墨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墨水腔设置成沿着墨水流动方向而位于第二墨水腔的上游处,且所述第一墨水腔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墨水腔的上方经由墨水引导通道而连通。
11.如权利要求1至8所述的任一喷墨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减压室设置成与所述缓冲通道相邻。
CN201210303683.9A 2012-08-23 2012-08-23 一种喷墨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 Active CN1028067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03683.9A CN102806773B (zh) 2012-08-23 2012-08-23 一种喷墨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03683.9A CN102806773B (zh) 2012-08-23 2012-08-23 一种喷墨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6773A true CN102806773A (zh) 2012-12-05
CN102806773B CN102806773B (zh) 2015-04-08

Family

ID=47230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03683.9A Active CN102806773B (zh) 2012-08-23 2012-08-23 一种喷墨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06773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03462A1 (zh) * 2013-07-11 2015-01-15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墨盒及其再生方法
CN107878030A (zh) * 2016-09-29 2018-04-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盒
US10618294B2 (en) 2016-03-31 2020-04-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artridge
JP2021045983A (ja) * 2020-12-25 2021-03-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ク
CN113840734A (zh) * 2019-05-23 2021-12-24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具有可从外部着色剂供应源填充的储存器的打印设备的可选择的填充模式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94456A1 (en) * 2006-08-11 2008-04-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container
US20080231675A1 (en) * 2007-03-20 2008-09-2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ontainers
CN201143794Y (zh) * 2007-12-10 2008-11-05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US20090015644A1 (en) * 2006-08-11 2009-01-15 Satoshi Shinada Liquid injecting method and liquid container
US20090322840A1 (en) * 2007-10-16 2009-12-3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00073438A1 (en) * 2008-06-27 2010-03-2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method of filling liquid into liquid container, and re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iquid container
CN101767486A (zh) * 2009-10-30 2010-07-07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压差阀的墨盒的回收方法及回收后的墨盒
CN101844455A (zh) * 2010-06-21 2010-09-29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墨盒注墨方法和墨盒
CN201784249U (zh) * 2010-06-10 2011-04-06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重新注墨的墨盒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94456A1 (en) * 2006-08-11 2008-04-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container
US20090015644A1 (en) * 2006-08-11 2009-01-15 Satoshi Shinada Liquid injecting method and liquid container
US20080231675A1 (en) * 2007-03-20 2008-09-2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ontainers
US20090322840A1 (en) * 2007-10-16 2009-12-3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1143794Y (zh) * 2007-12-10 2008-11-05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US20100073438A1 (en) * 2008-06-27 2010-03-2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method of filling liquid into liquid container, and re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iquid container
CN101767486A (zh) * 2009-10-30 2010-07-07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压差阀的墨盒的回收方法及回收后的墨盒
CN201784249U (zh) * 2010-06-10 2011-04-06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重新注墨的墨盒
CN101844455A (zh) * 2010-06-21 2010-09-29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墨盒注墨方法和墨盒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03462A1 (zh) * 2013-07-11 2015-01-15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墨盒及其再生方法
US10618294B2 (en) 2016-03-31 2020-04-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artridge
CN107878030A (zh) * 2016-09-29 2018-04-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盒
CN107878030B (zh) * 2016-09-29 2020-03-2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盒
CN113840734A (zh) * 2019-05-23 2021-12-24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具有可从外部着色剂供应源填充的储存器的打印设备的可选择的填充模式
CN113840734B (zh) * 2019-05-23 2023-02-24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具有可从外部着色剂供应源填充的储存器的打印设备的可选择的填充模式
JP2021045983A (ja) * 2020-12-25 2021-03-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ク
JP7078103B2 (ja) 2020-12-25 2022-05-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6773B (zh) 2015-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42510B2 (en) Liquid injecting method and liquid container
CN102806773B (zh) 一种喷墨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
CN101612833B (zh) 液体容器的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容器
CN101612834B (zh) 向液体容器注入液体的方法、液体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JP5644279B2 (ja)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6657583B2 (ja) 液体供給装置および液体消費装置
CN100584620C (zh) 液体注入方法以及液体容器
JP3658328B2 (ja) 液体収容容器への液体再充填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5193688A (ja) 流体タンク用内部通気構造
JP662487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2051307A (ja)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CN105984229A (zh) 液体消耗设备
JP2011148101A (ja) 液体収容タンク、液体吐出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529386A (zh) 一种墨盒填充装置、墨盒填充系统及相应的墨盒填充方法
CN201784252U (zh) 一种负压式墨盒填充装置
US11701892B2 (en) Image-recording apparatus including first tank, second tank connectable to first tank, and head for ejecting liquid supplied from second tank
JP2009131973A (ja) 液体吐出装置
CN201784253U (zh) 一种负压式墨盒填充装置
CN101346237B (zh) 墨盒、墨盒袋和喷墨记录设备
CN103358704A (zh) 墨盒及其墨水注入方法
JP2007160859A (ja) 気液分離部材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
JP419250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665922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201622171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3211685A (ja) 液体貯蔵容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