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5987B - 一种二次吸附有机废气回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次吸附有机废气回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5987B
CN102805987B CN201210299494.9A CN201210299494A CN102805987B CN 102805987 B CN102805987 B CN 102805987B CN 201210299494 A CN201210299494 A CN 201210299494A CN 102805987 B CN102805987 B CN 1028059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sorber
desorption
adsorption
gas
sol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9949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05987A (zh
Inventor
孙宗长
胡建林
袁亦扬
孙绍文
王海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TIANB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TIANB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Tianb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TIANB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Tianb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OYANG TIANB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9949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059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059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59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059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59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吸附有机废气回收方法,其采用2台或2台以上的吸附器依次交替进行废气吸附、二次吸附、脱附冷凝回收和脱附再生等过程,脱附气体不对外部排放,提高溶剂回收率,实现尾气处理全过程达标排放,解决反复加热产生的溶剂分解变质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二次吸附有机废气回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废气回收方法,尤其是用于彩色软包装印刷、干复生产中排放废气的一种二次吸附有机废气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塑料有机行业在使用苯溶油墨时,有机废气采用活性炭吸附、蒸汽脱附和常温下冷凝回收工艺,基本上可以实现废气达标排放和溶剂回收再利用。
由于国家在2009年8月1日开始执行的GB/T 10004-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已经规定产品不得有苯检出。塑料软包装印刷,特别是产量最大的食品、医药类塑料软包装印刷油墨由苯溶油墨转向无苯油墨是一种必然的选择。由于无苯油墨使用的溶剂多为水溶性溶剂,采用原有工艺回收的溶剂中含有大量的冷凝水,溶剂脱水的处理费用远高于甲苯溶剂脱水的费用,原有工艺经济上的优势已不复存在。同时,原有工艺中产生的大量含溶剂废水并没有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目前比较可行的技术是在阻燃性气体保护下,气体加热脱附和低温冷凝回收的工艺方法和本申请人公开的专利200910169851.8在阻燃性气体保护下常温冷凝回收的《一种采用二次吸附有机废气回收方法》。
专利200910169851.8在工业性应用已获得成功,使用厂家从中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在使用中仍然存在下述问题需要解决。
专利200910169851.8采用专用的二次吸附器。所有的一次吸附器脱附出的溶剂气体均由专用的二次吸附器进行二次吸附,然后对二次吸附器加温脱附回收。由于采用常温(20℃)冷凝回收,每次回收后二次吸附器的活性炭中有10~15%的溶剂无法冷凝回收的,脱附结束后滞留在二次吸附器活性炭中的溶剂,被多次加热出现溶剂分解变质的现象。
本发明采用在原一次吸附器中进行循环二次吸附的方法来解决溶剂反复加热分解变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专利200910169851.8基础上,取消专用的二次吸附器,在一次吸附器中实现回收溶剂的二次吸附和脱附回收的全过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术语解释:
废气吸附--经过再生的吸附器对有机废气的吸附;
再生脱附--对吸附器内的溶剂进行完全脱附,被脱附的吸附器实现再生,脱附出的溶剂气体由另一台已完成废气吸附的吸附器吸附;
二次吸附--已完成废气吸附的吸附器对再生脱附产生的溶剂气体的再吸附;
脱附冷凝回收--对已完成二次吸附的吸附器进行加热脱附,脱附出来气体冷凝回收,完成该吸附器中二次吸附溶剂的脱附冷凝回收,该吸附器在废气吸附时吸附的溶剂基本仍滞留在吸附器中(滞留的原因是,在脱附冷凝回收时,随着吸附器内溶剂量的减少脱附气体浓度在下降,当二次吸附的溶剂脱附后,剩下的在废气吸附时吸附的溶剂的脱附浓度在常温冷凝器中已经低于液化浓度无法回收了);
吸附饱和--在吸附器进行废气吸附过程中,当VOC气体检测到吸附器洁净气体侧VOC含量高于一个设定含量时定义为吸附饱和。
常温冷凝回收--冷凝器采用水作为冷却介质,在冷凝器中升温的冷却水通过冷却塔与空气进行热能交换,降温后的冷却水循环使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吸附有机废气回收方法,该方法采用由2台或2台以上的吸附器与废气冷却器、循环风机、加热器、冷凝器、VOC气体检测、氧含量检测和阀门组成循环回收系统;在循环过程中,系统中的1台经过二次吸附并且进行了脱附冷凝回收的吸附器A与1台有机废气吸附饱和的吸附器B,通过阀门的切换与冷凝器、循环风机、加热器组成脱附回路;完成吸附器A中剩余溶剂的脱附, 实现吸附器A的再生,脱附出的溶剂气体由吸附器B进行二次吸附,然后加热脱附常温冷凝回收溶剂。
吸附器A(已完成脱附冷凝回收)和吸附器B的工作步骤为:
①废气吸附:吸附器B吸附饱和后停止工作;
②阻燃气体置换:吸附器B内的空气置换为阻燃气体;
③再生脱附和二次吸附:吸附器A、冷凝器、吸附器B、循环风机、加热器组成再生脱附和二次吸附回路;从吸附器A脱附出的溶剂气体经冷凝器降温后由吸附器B进行二次吸附;
④吸附器A降温:吸附器A脱附再生完成后,吸附器A、冷凝器、循环风机组成吸附器A降温回路对吸附器A进行降温;
⑤加热脱附溶剂冷凝回收:吸附器A降温结束后,吸附器B、冷凝器、循环风机、加热器组成脱附溶剂冷凝回收回路,进行吸附器B在步骤③中二次吸附溶剂的脱附冷凝回收。
当系统中吸附器数量为2台时,加热脱附冷凝回收时不进行废气吸附;每次脱附回收步骤吸附器A和吸附器B是由两台吸附器轮流担任。
当系统中吸附器为3台或3台以上时,各吸附器轮换担任吸附器A和吸附器B,其他的吸附器进行废气吸附;当上述步骤①-⑤完成后,吸附器A进行废气吸附,吸附器B转为吸附器A’,另一台完成废气吸附的吸附器转为吸附器B’,轮流循环进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二次吸附有机废气回收方法,该方法采用由2台吸附器与废气冷却器、循环风机、加热器、冷凝器、VOC气体检测、氧含量检测和阀门组成循环回收系统;该方法适用于间歇生产制,脱附在停止生产的班次进行,每台吸附器具有回收全部废气的处理能力;生产中产生的废气由已完成脱附再生的吸附器B进行废气吸附,上一回收过程完成加热脱附冷凝回收的吸附器A等待,车间生产停止后开始脱附回收;该方法步骤如下:
①阻燃气体置换:吸附器B内的空气置换为阻燃气体;
②再生脱附和二次吸附:吸附器A、冷凝器、吸附器B、循环风机、加热器组成吸附器A再生脱附和吸附器B二次吸附回路;从吸附器A脱附出的溶剂气体经冷凝器降温后进入吸附器B进行二次吸附,完成吸附器A的脱附再生;
③吸附器A降温:吸附器A脱附完成后,吸附器A、冷凝器、循环风机组成吸附器A降温回路,循环气体对吸附器A进行降温;
④加热脱附溶剂冷凝回收:吸附器A降温结束,吸附器B、冷凝器、循环风机、加热器构成加热脱附冷凝回收回路;完成加热脱附和溶剂冷凝回收。
在下一个车间工作时段产生的废气由吸附器A进行废气吸附,完成加热脱附冷凝回收的吸附器B等待,车间生产停止后,再生脱附和二次吸附改由吸附器B进行脱附,吸附器A进行二次吸附,完成吸附器B的脱附再生。
本发明还提供另外一种二次吸附有机废气回收方法,该方法采用由3台吸附器与废气冷却器、循环风机、加热器、冷凝器、VOC气体检测、氧含量检测和阀门组成循环回收系统。
起始时,3台吸附器均处于未吸附状态,首先,吸附器1开始废气吸附,当吸附器1吸附饱和后停止吸附,吸附器1内的空气置换为阻燃气体。吸附器2开始废气吸附,吸附器3处于准备状态。下面开始循环回收步骤的介绍:
①废气吸附:吸附器2吸附饱和后停止工作,吸附器3开始吸附;
②阻燃气体置换:吸附器2内的空气置换为阻燃气体;
③再生脱附和二次吸附:吸附器1、冷凝器、吸附器2、循环风机、加热器组成吸附器1的再生脱附和吸附器2的二次吸附回路;从吸附器1脱附出的溶剂气体经冷凝器降温后进入吸附器2进行二次吸附;
④吸附器1降温:吸附器1脱附完成后,吸附器1、冷凝器、循环风机组成吸附器1降温回路;循环气体对吸附器1进行降温;
⑤加热脱附溶剂冷凝回收:吸附器1降温结束后,吸附器2、冷凝器、循环风机、加热器组成加热脱附冷凝回收回路;开始吸附器2的加热脱附和溶剂冷凝回收。
上述过程对完成废气吸附的吸附器1进行了再生脱附,而正常的循环过程中进行再生脱附的吸附器是一台完成了脱附冷凝回收的吸附器。
此后,吸附器3吸附饱和后停止工作,吸附器1开始吸附,吸附器3内的空气置换为阻燃气体,吸附器2和吸附器3组合进行步骤③-⑥,完成吸附器2的再生脱附和吸附器3的二次吸附和脱附冷凝回收。至此回收系统进入正常的循环过程,吸附器1吸附饱和后停止工作,吸附器2开始吸附,吸附器1内的空气置换为阻燃气体,吸附器3和吸附器1组合进行步骤③-⑥,完成吸附器3的再生脱附和吸附器1的二次吸附和脱附冷凝回收。如此形成无限的循环,每一次循环完成一台吸附器的再生脱附和一台吸附器的二次吸附和脱附冷凝回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二次吸附有机废气回收方法,该方法采用由n台吸附器与废气冷却器、循环风机、加热器、冷凝器、VOC气体检测、氧含量检测和阀门组成循环回收系统,其中,根据印刷废气量以及吸附器吸附能力计算需要m台吸附器,m为整数且m≥1,n为整数且n=m+2。
开机步骤与3台吸附器类似,由于篇幅原因,在此省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前述技术方案很容易想到和实现n台吸附器的开机步骤。当运行稳定时假定:吸附器1已完成了二次吸附和脱附冷凝回收,吸附器2已接近吸附饱和,其余吸附器3~吸附器n-1均处于废气吸附状态,开始循环回收步骤的介绍:
①废气吸附:吸附器2吸附饱和后停止吸附,吸附器n开始吸附,此时处于吸附状态的有吸附器3至吸附器n共m台吸附器;
②阻燃气体置换:吸附器2内的空气置换为阻燃气体;
③再生脱附和二次吸附:吸附器1、冷凝器、吸附器2、循环风机和加热器组成吸附器1的再生脱附和吸附器2的二次吸附回路;从吸附器1脱附出的溶剂气体经冷凝器降温后进入吸附器2进行二次吸附;
④吸附器1降温:吸附器1脱附完成后,吸附器1、冷凝器和循环风机组成吸附器1降温回路;循环气体对吸附器1进行降温; 
⑤加热脱附溶剂冷凝回收:吸附器1降温结束后,吸附器2、冷凝器、循环风机和加热器组成加热脱附冷凝回收回路,开始吸附器2的加热脱附和溶剂冷凝回收。
然后,吸附器1开始吸附,处于吸附状态的有吸附器1、吸附器4至吸附器n共m台吸附器;吸附器2和吸附器3重复上述步骤完成吸附器2的再生脱附和吸附器3的脱附冷凝回收。
然后,吸附器3和吸附器4重复上述步骤完成吸附器3的再生脱附和吸附器4中二次吸附溶剂的脱附冷凝回收。一直到吸附器n和吸附器1重复上述步骤完成吸附器n的再生脱附和吸附器1的脱附冷凝回收,完成全部吸附器的一次循环回收。
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用于彩色软包装印刷、干复或胶带涂敷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有机溶剂废气回收。
吸附器进行有机废气吸附或再生脱附二次吸附时,吸附器中活性炭床层的气体流速为0.1~1m/s。
再生脱附气体经吸附器二次吸附后,返回气体的溶剂浓度低于10g/m3。
吸附器脱附加热温度在80~300℃之间,加热方式为蒸汽或热导油间接加热。
在对完成二次吸附的吸附器进行脱附冷凝回收溶剂时,冷凝回收的溶剂是从进行再生脱附的吸附器脱附来的溶剂。由于本技术采用常温冷凝回收,受空气温度变化的影响,溶剂回收量在二次吸附溶剂量的上下有一定的变化。
吸附器二次吸附时溶剂气体的流向,可以与废气吸附的流向相同也可以相反。
吸附器采用的吸附介质为颗粒型活性炭或活性炭纤维。
吸附器脱附所需的热能由加热器加热循环的阻燃性气体提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取消专用的二次吸附器,二次吸附过程由已完成废气吸附的吸附器轮流担任。吸附器脱附、降温过程中气体不对外部排放,提高溶剂回收率,实现尾气处理全过程达标排放,解决反复加热产生的溶剂分解变质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中①~⑥个脱附工艺步骤中废气吸附的工艺流程图;
图3为实施例中①~⑥个脱附工艺步骤中阻燃气体置换的工艺流程图;
图4为实施例中①~⑥个脱附工艺步骤中再生脱附和二次吸附工艺流程图;
图5为实施例中①~⑥个脱附工艺步骤中吸附器降温工艺流程图;
图6为实施例中①~⑥个脱附工艺步骤中吸附器切换工艺流程图;
图7为实施例中①~⑥个脱附工艺步骤中加热脱附溶剂冷凝回收工艺流程图;
图2~图7对应说明书及实施例中①~⑥个脱附工艺步骤,图2~图7中只显示参与这个步骤所开启的阀门、工作管路和设备,本专业工程技术人员通过说明书及图1与图2~图7的对比,可以充分的理解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加以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结构和工作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技术方案吸附器数量为2台至数台,2台吸附器适用于单班或双班作业,3台或3台以上吸附器适用于连续有机作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以3台吸附器为例进行技术方案的阐述。
由于3台吸附器循环工作在不同的工况,指定循环回收步骤的起始状态为:吸附器3已完成再生脱附准备开始废气吸附,吸附器1已完成脱附溶剂冷凝回收,吸附器2的废气吸附已接近完成。下面开始循环回收步骤的介绍:
①废气吸附:(见图2)吸附器2吸附完成后停止工作,吸附器3开始吸附;
②阻燃气体置换:(见图3)吸附器2内的空气置换为阻燃气体;
③再生脱附和二次吸附:(见图4)吸附器1、冷凝器、吸附器2、循环风机、加热器组成再生脱附和二次吸附回路。从吸附器1脱附出的溶剂气体经冷凝器降温后进入吸附器2进行二次吸附。由于再生脱附的溶剂气体浓度在常温冷凝 器中达不到饱和液化浓度,从吸附器1脱附的溶剂气体通过常温冷凝器降温后由吸附器2进行二次吸附。本步骤完成吸附器1的脱附再生;
④吸附器1降温:(见图5)吸附器1脱附完成后,吸附器1、冷凝器、循环风机组成吸附器1降温回路。循环气体对吸附器1进行降温,步骤③和本步骤完成吸附器1中活性炭的再生和再次进行废气吸附的准备,准备接替吸附器3进行印刷废气吸附;
⑤吸附器切换:(见图6)当吸附器3完成废气吸附后吸附器3停止废气吸附,废气切换到吸附器1进行吸附,吸附器3内的空气置换为阻燃气体;
⑥加热脱附溶剂冷凝回收:(见图7)吸附器1降温结束后(降温步骤使用冷凝器和循环风机,二次脱附溶剂冷凝回收步骤需等待吸附器1降温结束,该步骤与步骤⑤同时进行),吸附器2、冷凝器、循环风机、加热器组成加热脱附冷凝回收回路。开始吸附器2的加热脱附和溶剂冷凝回收。经过二次吸附的吸附器在脱附时,脱附溶剂浓度高于常温时的液化浓度,溶剂在冷凝器中液化回收。随着吸附器中溶剂的减少,脱附溶剂浓度逐渐下降至常温液化浓度以下时回收结束。此时吸附器中剩余的溶剂量与吸附器废气吸附饱和时吸附的溶剂量基本相等;此时吸附器中剩余的溶剂量与吸附器废气吸附饱和时吸附的溶剂量基本相等;
通过吸附器2对从吸附器1脱附气体的二次吸附和加热脱附冷凝回收,完成了吸附器1的溶剂回收。然后吸附器2与吸附器3组对(此时吸附器3已完成印刷废气吸附,吸附器1正在进行废气吸附),通过过程③′将吸附器2剩余的溶剂脱附到吸附器3,过程④′完成吸附器2降温,过程⑤′将吸附器2切换到印刷废气回收,过程⑥′完成对吸附器2的溶剂回收。继而吸附器3与吸附器1组对(此时吸附器1已完成印刷废气吸附,吸附器2正在进行废气吸附),通过过程③″将吸附器3剩余的溶剂脱附到吸附器1,过程④″完成吸附器3降温,过程⑤″将吸附器3切换到印刷废气回收,过程⑥″完成对吸附器3的溶剂回收。通过上述过程回收系统中的三台吸附器完成一个脱附回收循环。其中过程③′、过程④′、过程⑤′、过程⑥′、过程③″、过程④″、过程⑤″、过程⑥″与过程③、过程④、过程⑤、过程⑥互相对应,仅是吸附器的简单替换。
下表1列出了循环回收过程中各吸附器的工作状态。
表1
回收系统实现连续循环工作至少需要3台吸附器,1台吸附器进行印刷废气吸附,其他两台吸附器通过阀门切换,组合成1台吸附器进行脱附再生另1台吸附器进行二次吸附和加热脱附冷凝回收回路。当印刷废气的排放量超过1台吸附器的处理能力时,需要增加吸附器的数量,吸附器数量的计算公式:
吸附器数量=印刷废气小时排放量/单台吸附器小时处理量+2
系统中,阻燃气体是氮气,或者是二氧化碳气体,或者是洁净的烟道气体。吸附器的加热方式为蒸汽或热导油间接加热。吸附后的净化气体由voc气体在线监测仪监控。吸附器加热脱附过程始终工作在阻燃性气体环境下,并在氧含量检测装置的监控下运行。吸附器采用的吸附介质为颗粒型活性炭或活性炭纤维。根据有机、干复废气的溶剂配方不同,吸附器脱附加热温度在80~300℃之间(当蒸汽温度达不到时采用热导油加热)。一次脱附气体经吸附器二次吸附后,返回气体的溶剂浓度低于10g/m3
实施例2
本发明的一套配置5台吸附器的回收系统已实际应用于某彩色软包装印刷企业的废气处理工程。
由于各台吸附器循环工作在不同的工况,指定循环回收步骤的起始状态为:吸附器3和吸附器4正在进行废气吸附,吸附器5已完成再生脱附等待开始废气吸附。吸附器1已完成加热脱附溶剂冷凝回收,吸附器2的废气吸附已接近完成。下面开始循环回收步骤的介绍。
①废气吸附:(见图2)吸附器2废气吸附饱和后停止工作,吸附器5开始废气吸附。废气经冷却器降温后进入吸附器。VOC气体检测设备监控每一台处于废气吸附工况吸附器的排放气体,当排放气体VOC浓度达到设定值时吸附器停止吸附。
②阻燃气体置换:(见图3)吸附器2内的气体置换为阻燃气体。吸附器废气吸附完成后,为保证安全脱附,需要将吸附器内的气体置换成阻燃气体(本实施例采用氮气)。在脱附的全过程中,脱附循环气体的氧含量由氧含量监测设备监控,当氧含量高于3%(体积比)时,停止脱附启动补氮程序。
③再生脱附和二次吸附:(见图4)吸附器1、冷凝器、吸附器2、循环风机、加热器构成再生脱附和二次吸附回路。从吸附器1脱附出的气体经冷凝器降温后进入吸附器2进行二次吸附。吸附器1脱附出的溶剂气体通过冷凝器降温,进入吸附器2中被二次吸附,吸附后低于10g/m3的低浓度气体经加热器升温后返回吸附器1循环,提供吸附器1脱附所需热能。
④吸附器1降温:(见图5)吸附器1再生脱附后,吸附器1、冷凝器、循环风机组成吸附器1降温回路,循环气体对吸附器1进行降温,准备下一次印刷废气吸附。
⑤吸附器切换:(见图6)吸附器1降温结束并且吸附器3吸附饱和后,吸附器1切换到废气吸附状态,吸附器3停止废气吸附,吸附器3内的气体置换为氮气。
⑥加热脱附溶剂冷凝回收:(见图7)吸附器1降温结束,吸附器2、冷凝器、循环风机、加热器构成二次脱附回路。开始二次脱附和溶剂冷凝回收。此过程完成吸附器2在二次吸附中所吸附溶剂的冷凝回收。
然后:
吸附器1、吸附器4和吸附器5进行废气吸附,吸附器2与完成废气吸附的吸附器3组对,重复上述①-⑥工艺步骤,完成对吸附器2所吸附溶剂的回收。
吸附器1、吸附器2和吸附器5进行废气吸附,吸附器3与完成废气吸附的吸附器4组对,重复上述①-⑥工艺步骤,完成对吸附器3所吸附溶剂的回收。
吸附器1、吸附器2和吸附器3进行废气吸附,吸附器4与完成废气吸附的吸附器5组对,重复上述①-⑥工艺步骤,完成对吸附器4所吸附溶剂的回收。
吸附器2、吸附器3和吸附器4进行废气吸附,吸附器5与完成废气吸附的吸附器1组对,重复上述①-⑥工艺步骤,完成对吸附器5所吸附溶剂的回收。
至此完成了5台吸附器吸附溶剂的一次循环回收的完整过程。过程中各吸附器依次交替组对完成脱附再生和溶剂回收,系统在循环过程中始终有3台吸附器在处理废气,2台吸附器在组对进行脱附回收。
下表2列出了循环回收过程中各吸附器的工作状态。
表2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二次吸附有机废气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由2台或2台以上的吸附器与废气冷却器、循环风机、加热器、冷凝器、VOC气体检测、氧含量检测和阀门组成循环回收系统;在循环过程中,系统中的1台经过二次吸附并且进行了脱附冷凝回收的吸附器A与1台已完成废气吸附的吸附器B,通过阀门的切换与冷凝器、循环风机、加热器组成脱附回路;将吸附器A中剩余溶剂进行脱附,实现吸附器A的再生,脱附出的溶剂气体由吸附器B进行二次吸附,然后加热脱附冷凝回收溶剂;
其中吸附器A和吸附器B的工作步骤为:
①废气吸附:吸附器B吸附完成后停止工作;
②阻燃气体置换:吸附器B内的空气置换为阻燃气体;
③再生脱附和二次吸附:吸附器A、冷凝器、吸附器B、循环风机、加热器组成再生脱附和二次吸附回路;从吸附器A脱附出的溶剂气体经冷凝器降温后由吸附器B进行二次吸附;
④吸附器A降温:吸附器A脱附完成后,吸附器A、冷凝器、循环风机组成吸附器A降温回路对吸附器A进行降温;
⑤加热脱附溶剂冷凝回收:吸附器A降温结束后,吸附器B、冷凝器、循环风机、加热器组成二次脱附回路,进行吸附器B的脱附和溶剂冷凝回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系统中吸附器数量为2台时,加热脱附冷凝回收时不进行印刷废气吸附;每次脱附回收步骤中,吸附器A和吸附器B是由两台吸附器轮流担任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当系统中吸附器为3台或3台以上时,各吸附器轮换担任吸附器A和吸附器B,其他的吸附器进行印刷废气吸附;当权利要求2的①-⑤步骤完成后,吸附器A转为印刷废气吸附,吸附器B转为吸附器A’,另一台完成印刷废气吸附的吸附器转为吸附器B’,重复循环步骤①-⑤。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吸附器B步骤⑤中冷凝回收的溶剂,是从步骤③中吸附器A脱附到吸附器B中的溶剂;由于采用常温冷凝回收,受空气温度变化的影响,溶剂回收量在二次吸附溶剂量的±15%范围内变化。
5.一种二次吸附印刷废气回收方法,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由2台吸附器与废气冷却器、循环风机、加热器、冷凝器、VOC气体检测、氧含量检测和阀门组成循环回收系统;该方法适用于间歇生产制,脱附在停止生产的班次进行,每台吸附器具有回收全部废气的处理能力;生产中产生的废气由已完成脱附再生的吸附器B进行废气吸附,上一回收过程完成加热脱附冷凝回收的吸附器A等待,车间生产停止后开始脱附回收;该方法步骤如下:
①阻燃气体置换:吸附器B内的空气置换为阻燃气体;
②再生脱附和二次吸附:吸附器A、冷凝器、吸附器B、循环风机、加热器组成吸附器A再生脱附和吸附器B二次吸附回路;从吸附器A脱附出的溶剂气体经冷凝器降温后进入吸附器B进行二次吸附,完成吸附器A的脱附再生;
③吸附器A降温:吸附器A脱附完成后,吸附器A、冷凝器、循环风机组成吸附器A降温回路,循环气体对吸附器A进行降温;
④加热脱附溶剂冷凝回收:吸附器A降温结束,吸附器B、冷凝器、循环风机、加热器构成加热脱附冷凝回收回路;完成加热脱附和溶剂冷凝回收;
在下一个车间工作时段产生的废气由吸附器A进行废气吸附,完成加热脱附冷凝回收的吸附器B等待,车间生产停止后,再生脱附和二次吸附改由吸附器B进行脱附,吸附器A进行二次吸附,完成吸附器B的脱附再生。
6.一种二次吸附印刷废气回收方法,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由3台吸附器与废气冷却器、循环风机、加热器、冷凝器、VOC气体检测、氧含量检测和阀门组成循环回收系统,
起始时,3台吸附器均处于未吸附状态,首先,吸附器1开始废气吸附,当吸附器1吸附饱和后停止吸附,吸附器1内的空气置换为阻燃气体;吸附器2开始废气吸附,吸附器3处于准备状态;循环回收步骤如下:
①废气吸附:吸附器2吸附饱和后停止工作,吸附器3开始吸附;
②阻燃气体置换:吸附器2内的空气置换为阻燃气体;
③再生脱附和二次吸附:吸附器1、冷凝器、吸附器2、循环风机、加热器组成吸附器1的再生脱附和吸附器2的二次吸附回路;从吸附器1脱附出的溶剂气体经冷凝器降温后进入吸附器2进行二次吸附;
④吸附器1降温:吸附器1脱附完成后,吸附器1、冷凝器、循环风机组成吸附器1降温回路;循环气体对吸附器1进行降温;
⑤加热脱附溶剂冷凝回收:吸附器1降温结束后,吸附器2、冷凝器、循环风机、加热器组成加热脱附冷凝回收回路;开始吸附器2的加热脱附和溶剂冷凝回收;
上述过程对完成废气吸附的吸附器1进行了再生脱附,而正常的循环过程中进行再生脱附的吸附器是一台完成了脱附冷凝回收的吸附器;
此后,吸附器3吸附饱和后停止工作,吸附器1开始吸附,吸附器3内的空气置换为阻燃气体,吸附器2和吸附器3组合进行步骤③-⑥,完成吸附器2的再生脱附和吸附器3的二次吸附和脱附冷凝回收;至此回收系统进入正常的循环过程,吸附器1吸附饱和后停止工作,吸附器2开始吸附,吸附器1内的空气置换为阻燃气体,吸附器3和吸附器1组合进行步骤③-⑥,完成吸附器3的再生脱附和吸附器1的二次吸附和脱附冷凝回收;如此形成无限的循环,每一次循环完成一台吸附器的再生脱附和一台吸附器的二次吸附和脱附冷凝回收。
7.一种二次吸附印刷废气回收方法,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由n台吸附器与废气冷却器、循环风机、加热器、冷凝器、VOC气体检测、氧含量检测和阀门组成循环回收系统,其中,根据印刷废气量以及吸附器吸附能力计算需要m台吸附器,m为整数且m≥1,n为整数且n=m+2,
当运行稳定时,循环回收步骤起始状态假定为:吸附器1已完成了二次吸附和脱附冷凝回收,吸附器2已接近废气吸附饱和,其余吸附器3~吸附器n-1均处于废气吸附状态,开始循环回收步骤:
①废气吸附:吸附器2吸附饱和后停止吸附,吸附器n开始吸附,此时处于吸附状态的有吸附器3至吸附器n共m台吸附器;
②阻燃气体置换:吸附器2内的空气置换为阻燃气体;
③再生脱附和二次吸附:吸附器1、冷凝器、吸附器2、循环风机和加热器组成吸附器1的再生脱附和吸附器2的二次吸附回路;从吸附器1脱附出的溶剂气体经冷凝器降温后进入吸附器2进行二次吸附;
④吸附器1降温:吸附器1脱附完成后,吸附器1、冷凝器和循环风机组成吸附器1降温回路;循环气体对吸附器1进行降温;
⑤加热脱附溶剂冷凝回收:吸附器1降温结束后,吸附器2、冷凝器、循环风机和加热器组成加热脱附冷凝回收回路,开始吸附器2的加热脱附和溶剂冷凝回收;
然后,吸附器1开始吸附,处于吸附状态的有吸附器1、吸附器4至吸附器n共m台吸附器;吸附器2和吸附器3重复上述步骤完成吸附器2的再生脱附和吸附器3脱附冷凝回收;
然后,吸附器3和吸附器4重复上述步骤完成吸附器3的再生脱附和吸附器4脱附冷凝回收,一直到吸附器n和吸附器1重复上述步骤完成吸附器n的再生脱附和吸附器1脱附冷凝回收,完成全部吸附器的一次循环回收。
8.如权利要求1-3或5-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用于彩色软包装印刷、干复或胶带涂敷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有机溶剂废气回收;吸附器进行废气吸附或再生脱附二次吸附时,吸附器中活性炭床层的气体流速为0.1~1m/s;再生脱附气体经吸附器二次吸附后,返回气体的溶剂浓度低于10g/m3;吸附器脱附加热方式为蒸汽或热导油间接加热,加热温度在80~300℃之间。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用于彩色软包装印刷、干复或胶带涂敷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有机溶剂废气回收;吸附器进行废气吸附或再生脱附二次吸附时,吸附器中活性炭床层的气体流速为0.1~1m/s;再生脱附气体经吸附器二次吸附后,返回气体的溶剂浓度低于10g/m3;吸附器脱附加热方式为蒸汽或热导油间接加热,加热温度在80~300℃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3或5-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吸附器二次吸附时溶剂气体的流向,与废气的流向相同或者相反;吸附器采用的吸附介质为颗粒型活性炭或活性炭纤维;吸附器脱附所需的热能由加热器加热循环的阻燃性气体提供。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吸附器二次吸附时溶剂气体的流向,与废气的流向相同或者相反;吸附器采用的吸附介质为颗粒型活性炭或活性炭纤维;吸附器脱附所需的热能由加热器加热循环的阻燃性气体提供。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吸附器二次吸附时溶剂气体的流向,与废气的流向相同或者相反;吸附器采用的吸附介质为颗粒型活性炭或活性炭纤维;吸附器脱附所需的热能由加热器加热循环的阻燃性气体提供。
CN201210299494.9A 2012-08-22 2012-08-22 一种二次吸附有机废气回收方法 Active CN1028059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99494.9A CN102805987B (zh) 2012-08-22 2012-08-22 一种二次吸附有机废气回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99494.9A CN102805987B (zh) 2012-08-22 2012-08-22 一种二次吸附有机废气回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5987A CN102805987A (zh) 2012-12-05
CN102805987B true CN102805987B (zh) 2015-05-20

Family

ID=47229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99494.9A Active CN102805987B (zh) 2012-08-22 2012-08-22 一种二次吸附有机废气回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059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1027A (zh) * 2013-09-25 2014-01-22 江苏中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除氧型油气回收方法及其装置
CN103480226B (zh) * 2013-09-27 2015-05-27 天津赛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专用于喷涂车间的工业可挥发有机污染物净化系统
CN103990350A (zh) * 2014-05-14 2014-08-20 宁波弘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溶剂废气处理系统
CN104028075A (zh) * 2014-05-31 2014-09-10 蔡博 一种低压干式间接加热解吸回收有机气体的装置及工艺
CN104801145B (zh) * 2015-03-24 2018-09-21 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 有机废气治理及在线监测系统
CN106334408A (zh) * 2016-05-03 2017-01-18 宁波工程学院 一种pet生产工艺中浆料釜废气的回收装置和工艺
CN106621692A (zh) * 2017-03-06 2017-05-10 成都赛普瑞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联合再生净化系统及净化方法
CN108096993B (zh) * 2018-01-30 2023-10-20 洛阳天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缓存吸附器吸附有机废气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
CN108096987A (zh) * 2018-01-30 2018-06-01 洛阳天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子筛吸附器二级吸附有机废气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
CN108273354A (zh) * 2018-04-12 2018-07-13 洛阳天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voc气体吸附器二级热返回一级节能系统及方法
CN109173568B (zh) * 2018-09-26 2020-11-27 南京兆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炭级差吸附安全浓缩方法
CN109731433B (zh) * 2018-12-18 2021-12-10 杭州捷瑞空气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采用活性炭吸附与转轮吸附相结合的乙酸乙酯回收方法
CN109985485B (zh) * 2019-04-29 2021-06-22 南京兆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浓度气体吸附回收净化的装置和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7686A (zh) * 2009-09-07 2010-02-03 孙宗长 一种采用二次吸附有机废气回收方法
CN201664573U (zh) * 2009-05-06 2010-12-08 孙宗长 导管加热阻燃性气体循环脱附有机废气回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07100A (ja) * 2002-09-13 2004-04-08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燃料改質器および燃料改質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64573U (zh) * 2009-05-06 2010-12-08 孙宗长 导管加热阻燃性气体循环脱附有机废气回收系统
CN101637686A (zh) * 2009-09-07 2010-02-03 孙宗长 一种采用二次吸附有机废气回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5987A (zh) 2012-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05987B (zh) 一种二次吸附有机废气回收方法
US8337593B2 (en) Process for purifying natural gas and regenerating one or more adsorbers
CN107789949A (zh) 一种负压变压吸附的气体分离方法
CN109126392B (zh) 一种采用离子液体进行烟气中co2捕集的装置及工艺
CN101288820A (zh) 以氮气为脱附介质的活性炭纤维有机废气回收方法和系统
CN100364643C (zh) 一种从排气中吸附回收净化有机物的方法和装置
CN101081361A (zh) 一种吸附床循环解吸分流回收再生方法及其装置
CN102441310A (zh) 油气回收方法和装置
CN102205235A (zh) 一种吸附床热气体循环解吸分流回收再生方法及其装置
CN102489106B (zh) 一种采用二次吸附对废气进行循环回收的方法
CN108144404A (zh) 一种车间尾气净化处理装置及其工艺
CN101637686B (zh) 一种采用二次吸附有机废气回收方法
CN101284201A (zh) 一种无二次污染的有机废气处理方法
CN109503314B (zh) 一种三氯蔗糖生产尾气中三氯乙烷的回收方法
CN105056700B (zh) 一种有机废气voc净化处理系统
CN109045926B (zh) 一种含有VOCs的废气处理装置和方法
US11572274B2 (en) Adsorption-based Claus tail gas treatment through regeneration temperature ramping
CN204034505U (zh) 一种管壳式有机废气净化处理装置
CN103523749B (zh) 一种利用炭黑尾气制氢的工艺
CN110508085B (zh) 一种溴化丁基橡胶尾气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CN112246087A (zh) 一种利用水泥窑烟气制备干冰的设备
CN111093800B (zh) 变温吸附方法
JP2019512384A (ja) 温度スイング吸着方法
CN114307530B (zh) 一种炼化厂VOCs尾气阻燃式变温吸附FrTSA净化工艺及系统
CN102718621B (zh) 一种选择性吸附脱除粗苯中二硫化碳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UOYANG HUITONG TIANBAO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UN ZONGCHANG

Effective date: 2013032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471000 LUOYANG, HENAN PROVINCE TO: 471003 LUOYANG, HENAN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328

Address after: 471003 No. 2 Qingcheng Road,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Henan, Luoyang

Applicant after: Luoyang Tian Bao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71000 Henan province Luoyang Xigong Thailand Metro Tai'an court 13A Mill Road

Applicant before: Sun Zongchang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IANGSU TIANB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UOYANG HUITONG TIANBAO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519

Owner name: LUOYANG TIANB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

Effective date: 2014051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471003 LUOYANG, HENAN PROVINCE TO: 226133 NANTONG, JIANGSU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519

Address after: 226133 Jiangsu Province Haimen City Linjiang Town Road 208 people in 6.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TIANB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nt after: LUOYANG TIANB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71003 No. 2 Qingcheng Road,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Henan, Luoyang

Applicant before: Luoyang Tian Bao Technology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71031 Henan province Luoyang City Qingcheng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Road No. 2

Patentee after: Luoyang print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LUOYANG TIANB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26133 Jiangsu Province Haimen City Linjiang Town Road 208 people in 6.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TIANB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LUOYANG TIANB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