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4710B - 网络建立客户端间不相交数据连接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网络建立客户端间不相交数据连接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4710B
CN102804710B CN201080028524.1A CN201080028524A CN102804710B CN 102804710 B CN102804710 B CN 102804710B CN 201080028524 A CN201080028524 A CN 201080028524A CN 102804710 B CN102804710 B CN 1028047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data
internet resources
cube computation
data c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85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04710A (zh
Inventor
G·格拉默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catel Optical Networks Israel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Optical Networks Isra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Optical Networks Israel Ltd filed Critical Alcatel Optical Networks Israe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04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47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047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47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8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for finding disjoint path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8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for finding disjoint paths
    • H04L45/1283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for finding disjoint paths with disjoint lin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提出了一种由网络建立两客户端之间不相交数据连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不同设备处的不同步骤。第一客户端设备经客户端网络接口发送一个或者多个连接请求消息到网络,以请求到第二客户端设备的至少两个不相交数据连接,所述一个或者多个连接请求消息包括第一指示数据和第二指示数据,该第一指示数据指示第一预先确定网络资源组,该第二指示数据指示第二预先确定网络资源组,且第二预先确定网络资源组与第一预先确定网络资源组不相交。

Description

网络建立客户端间不相交数据连接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建立客户端间不相交数据连接的方法和网络末端节点。
背景技术
在某些场合中,客户端可能想通过传输网络建立一些互不相交的数据连接。这些不相交数据连接将由网络通过到第一客户端设备的不相交数据路径来建立,其中所述不相交数据连接将第一客户端设备连接到第二客户端设备,该第二客户端设备也被连接到所述网络。
对于通过一些端口被连接到网络末端节点的客户端,公知的是客户端可向所述网络末端节点请求一些到第二客户端的数据连接,其中该第二客户端被连接到网络中的第二网络末端节点。
客户端具有两个穿过网络连到第二客户端的不相交数据连接的优点在于:客户端可使用两个不相交数据连接作为冗余数据连接。在如下的情况下,这是所期望的,所述情况为在万一通过第一数据连接进行的数据传输故障时,客户端想保护通过第一数据连接的数据传输。在这种情况下,客户端可以将数据传输从第一数据连接切换到第二数据连接。由于客户端知道两个数据连接是相互不相交的,客户端可确信网络中的单网络资源的故障将不会对所述两个数据连接有影响,因为所述两个数据连接是相互不相交的,因此意味着它们的连接是通过不相交数据路径而建立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当前公知的建立不相交的穿过网络的数据连接的方法。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网络在两客户端之间建立不相交数据连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不同设备中不同的步骤。
第一客户端设备经客户端网络接口发送一个或者多个连接请求消息到网络,以请求到第二客户端设备的至少两个不相交数据连接。所述一个或者多个连接请求消息包括第一指示数据和第二指示数据,该第一指示数据指示第一预先确定网络资源组,该第二指示数据指示第二预先确定网络资源组,第二预先确定网络资源组与第一预先确定网络资源组不相交。
所述网络经第一数据路径建立所述第一数据连接,其中第一数据路径使用从所述第一网络资源组中选择的网络资源。此外,所述网络经第二数据路径建立所述第二数据连接,其中第二数据路径使用从所述第二网络资源组中选择的网络资源。
所提供的方法具有如下优点:通过简单地发送一个或者多个包含不同指示数据的请求消息,客户端可向网络末端节点请求不相交数据连接。所述客户端不用发送指令到网络末端节点,其中所述指令明示出将用于数据连接和对应的数据路径的网络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一网络,其中第一客户端设备被连接到单个网络末端节点。
图2显示一网络,其中第一客户端设备被连接到两个网络末端节点。
图3显示一网络,其中第一客户端设备被连接到两个网络末端节点,而且其中数据连接由网络末端节点根据现有技术而建立。
图4显示一网络,其中根据第一实施例将网络资源分配到不相交网络资源组。
图5A显示一网络,其具有被建立的不相交数据连接。
图5B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用于建立不相交数据连接的协议的步骤。
图5C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用于建立不相交数据连接的一可选协议的步骤。
图6A显示一网络,其具有根据另外可选方案而建立的数据连接。
图6B显示了根据所述另外可选方案的信令协议的步骤。
图7显示一网络,其具有根据第一实施例而建立的数据连接和改变的数据路径。
图8显示一网络,其具有根据第二实施例而建立的数据连接。
图9显示一网络,其具有根据第二实施例而建立的数据连接和改变的数据路径。
图10显示一网络,其具有根据第三实施例而建立的数据连接。
图11显示一网络,其具有根据第三实施例而建立的数据连接和改变的数据路径。
图12显示了网络末端节点的方块图。
图13显示了客户端设备的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描绘了网络N,第一客户端设备C1通过第一端口P1和第二端口P2被连接到网络N。第一端口连接PC1和第二端口连接PC2从第一客户端设备C1的端口P1和端口P2开始引出,通过客户端网络接口CNI,连接到第一网络末端节点NEN1。第一网络末端节点NEN1通过不同链路和网络节点被连接到第二网络末端节点NEN2。第一网络末端节点NEN1通过第一链路L11被连接到第一网络节点NN1,其中第二链路L12从第一网络节点NN1开始引出,并被连接到第二网络末端节点NEN2。第三链路L21从第一网络末端节点NEN1开始引出,并被连接到第二网络节点NN2,其中第四链路L22从第二网络节点NN2开始引出,并被连接到第二网络末端节点NEN2。第五链路L23从第二网络节点NN2开始引出,并被连接到第三网络节点NN3。第六链路L31连接第一网络末端节点NEN1和第三网络节点NN3。第七链路L32连接第三网络节点NN3和第二网络末端节点NEN2。第二客户端设备C2通过客户端网络接口CNI被连接到第二网络末端节点NEN2。
第一客户端设备C1通过第一端口连接PC1向第一网络末端节点NEN1请求到第二客户端设备C2的第一数据连接。如果网络和网络节点以及网络末端节点支持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协议,第一网络末端节点NEN1能够使用基于流量工程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TE)协议确定通过的网络第一路径。根据图1中的例子,第一路径PTH1从第一网络末端节点NEN1引出通过链路L21到网络节点NN2,接着通过链路L23到网络节点NN3和通过链路L32到网络末端节点NEN2。被使用过的链路L21、L23、L32是第一路径PTH1{L21,L23,L32}的路径分段。在客户端设备C1和客户端设备C2之间第一数据连接CON1通过第一路径PTH1而被建立。在网络中(其中在所述网络中网络单元支持MPLS)建立确定路径的原理是通过在网络单元间执行称为RSVP-TE的协议来实现的。这个协议由第一网络末端节点NEN1发起,第一网络末端节点NEN1请求建立第一路径PTH1以用于建立第一数据连接CON1。
如果客户端设备C1想建立到客户端设备C2的第二数据连接CON2,客户端设备C1就通过端口连接PC2发送请求到网络,该请求被网络末端节点NEN1所接收。通过OSPF-TE协议,网络末端节点NEN1可针对第二数据连接CON2确定第二路径PTH2,从而第二路径PTH2与第一路径PTH1不相交。这意味着,第一和第二路径不使用供网络末端节点NEN1和网络末端节点NEN2之间数据传输的共同网络资源。
通过这样,网络末端节点NEN1可通过第二路径PTH2建立第二数据连接CON2,以作为与第一数据连接CON1不相交的数据连接。为了依靠于OSPF-TE协议,网络末端节点NEN1保存路由数据RD,其中该路由数据RD从网络节点和网络末端节点所交换的消息中收集。从所述路由数据RD中,网络末端节点NEN1具有关于网络N的拓扑信息,该拓扑信息使得网络末端节点NEN1可选择某些链路用于确定路径。
第二路径PTH2通过链路L11从网络末端节点NEN1引出到网络节点NN1,从网络节点NN1通过链路L12继续到网络末端节点NEN2。这些用于第二路径PTH2的链路是第二路径PTH2{L11,L12}的路径分段。
如果图1所示网络N是同步数字体系(SDH)或者光传送网(OTN)类型的网络,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的原理可被第一网络末端节点NEN 1所实施,以确定和建立不相交数据路径用于建立不相交数据连接。
图2描述了一网络,其中第一客户端设备C1通过第一端口P1和第一端口连接PC1被连接到第一网络末端节点NEN1。进一步地,第一客户端设备C1通过第二端口P2和第二端口连接PC2被连接到第二网络末端节点NEN2。第一网络末端节点NEN1和第二网络末端节点NEN2通过不同的链路和网络节点被连接到第三网络末端节点NEN3,其中第二客户端设备C2通过客户端网络接口CNI被连接到第三网络末端节点NEN3。
在图2中的网络包括网络末端节点NEN1、NEN2、NEN3,以及另外的链路和网络节点。第一链路L11从第一网络末端节点NEN1引出到第一网络节点NN1。第二链路L12从第一网络节点NN1引线到第三网络末端节点NEN3。第三链路L21从第一网络末端节点NEN1引出到第二网络节点NN2。第四链路L23从第二网络节点NN2引出到第三网络末端节点NEN3。第五链路L22从第二网络末端节点NEN2引出到第二网络节点NN2。第六链路L24从第二网络节点NN2引出到第三网络节点NN3。第七链路L31从第二网络末端节点NEN2引出到第三网络节点NN3。第八链路L32从第三网络节点NN3引出到第三网络末端节点NEN3。
图3描述了,当使用MPLS或者GMPLS的原理时建立的数据连接,以提供数据连接到第一客户端设备C1。图3所描述的网络描绘了图2中描述的所有单元。进一步地,图3所描述的网络描绘了第一数据连接CON1,第二数据连接CON21和第三数据连接CON22。在下面的进一步细述中,这些数据连接的目的将被解释。
将采用的是客户端设备C1通过第一端口连接PC1向第一网络末端节点NEN1请求到客户端设备C2的第一数据连接。进一步将采用的是,网络末端节点NEN1通过链路L21和链路L23确定一路径,该路径穿过网络节点NN2最后到达网络末端节点NEN3。
该路径可通过使用OSPF-TE协议而被确定。在使用RSVP-TE协议建立路径后,网络末端节点NEN1经第一端口连接PC1提供通过上述路径的第一数据连接CON1到客户端设备C1。
作为下一步骤,将采用客户端设备C1通过第二端口连接PC2向第二网络末端节点NEN2请求到客户端设备C2的第二数据连接,该第二数据连接将是与第一数据连接CON1不相交的。如果第二网络末端节点NEN2依赖于OSPF-TF协议,其知道网络N的拓扑结构,但其不知道用于第一数据连接CON1的第一路径,该第一路径由网络末端节点NEN1所确定和建立。因此,网络末端节点NEN2不知道为建立与第一数据连接CON1不相交的第二数据连接,哪些网络资源将可以被使用。
如图3所描述,网络末端节点NEN2可通过一路径建立第二数据连接CON21,该路径从网络末端节点NEN2引出经链路L22到网络节点NN22,接着经链路L23到网络末端节点NEN3。该用于第二数据连接CON21的第二路径可为第二数据连接,其与第一数据连接CON1不相交。第三数据连接CON22也是可能的,其通过一路径实现,该路径从网络末端节点NEN2引出,沿着链路L31到网络节点NN3,并接着沿着链路L32到网络末端节点NEN3。该第三数据连接CON22可以是与第一数据连接CON1不相交的数据连接。
问题在于,第二网络末端节点NEN2不能在第二连接CON21和第三连接CON22之间,就第二连接CON21、第三连接CON22与第一连接CON1的不相交性进行区分。这是因为MPLS的OSPF-TE协议或者GMPLS的对等协议不提供足够信息到第二网络末端节点NEN2以便知晓由不同节点已经建立的路径和数据连接,例如由网络末端节点NEN1建立的第一数据连接CON1。为建立将与由不同网络末端节点早些时间建立的数据连接所不相交的数据连接,网络末端节点根据现有技术不能够考虑已经由其它网络末端节点所建立的路径和数据连接。
传递网络N的完整拓扑信息到客户端设备C1将一方面,使得客户端设备C1可能选择网络N的某些网络资源,以建立期望的数据路径和所对应数据连接。另外一方面,这样具有缺点:网络N的完整拓扑信息可被传递到客户端设备C1。出于安全考虑,这一点经常是网络运营者所不期望的。
第二实施例
网络运营者分配网络资源到不相交的网络资源组,以便依赖于所述不相交的网络资源组的不相交数据连接穿过所述网络从第一客户端设备C1引线到第二客户端设备C2。各组网络资源是相互不相交的,这意味着一单个网络资源可仅属于一单个网络资源组。
换句话说,一组网络资源构成为,以便可能仅依赖单个网络资源组的网络资源,来建立在第一客户端设备和第二客户端设备之间穿过网络的数据连接。进一步地,依赖不同的不相交网络资源组的数据连接没有共同的网络资源。网络资源由网络运营者唯一地被指定到一个网络资源组。这意味着,单个网络资源仅可被分配到单个网络资源组。一个网络资源组可包括单个网络资源或者多个网络资源。网络进一步创建指示数据以唯一地标识单个网络资源组,并提供该指示数据到第一客户端。根据较佳的方案,指示数据是唯一地标识网络资源组的单个数据值,该值可为数字或者其它值。因此,在第一客户端的角度来看,该指示数据是预先定义数据。
为分配网络资源到网络资源组,网络运营者可分配一标记到网络资源,其中所述标记唯一地标识网络资源组。所述用于唯一标识网络资源组的指示数据可为标记,其中该标记已被分配给所有属于被标识网络资源组的网络资源。进一步地,网络运营者可创建指定数据,其向不相交的网络资源组指定网络资源。该指定数据可包括用于标识网络资源的数据和标记,其中该标记被分配给网络资源以分配网络资源到不相交组。所述指定数据接着被运营者提供到网络末端节点,其中客户端可被连接到该网络末端节点。指定数据可被提供到另外的网络设备。
在这个第一实施例中,链路被采用为网络资源。网络节点没有被采用为网络资源。
图4描述了网络N和两个客户端设备,其具有图2描述的所有单元。进一步地,图4说明了另外的单元,现根据第一实施例通过该图4对建立不相交数据连接的方法做解释。
根据图4,第一网络资源组SA由链路L21和链路L23所构成,SA={L21,L23}。通过分配标记A到链路L21和链路L23,在图4中对所述SA进行说明。第二网络资源组SB,其与所述第一网络资源组SA不相交,构成为SB={L22,L24,L31,L32}。在图4中,第二组SB的网络资源被分配第二标记B。第三网络资源组SC,其与所述第一组SA和所述第二组SB不相交,构成为SC={L11,L12},第三组SC的网络资源被分配第三标记C。标记A、B、C被定义为指示数据ID,并被提供给客户端设备C1。进一步地,由网络运营者所建立的指定数据被提供到网络末端节点NEN1和NEN2,并存储在该两个节点中。一旦网络N的网络运营者分配网络资源给网络资源组,而且也分配标记A、B、C给网络资源,所产生的指定数据通过协议经网络被分发,以使得网络中的所有单元可获得所述产生的指定数据。
存储于第一客户端设备C1中的指示数据DD简单地可为标记A、B、C,其唯一地标识网络资源组为SA、SB、SC。
如果客户端设备C1想基于属于某一网络资源组的网络资源建立数据连接,客户端仅只要从所述指示数据ID选择对应的标记,并发送包括远程客户端设备C2的地址和所选标记的请求到网络末端节点NEN1。接着,基于属于所选标记标识的网络资源组的网络资源,网络末端节点NEN1建立到远程客户端设备C2的第一数据连接。假定网络运营者合适的指定网络资源给不相交的网络资源组,客户端设备C1通过从所述指示数据ID选择不同标记用于另外的数据连接,并发送请求到网络末端节点NEN2,所述请求包括远程客户端设备C2的地址和进一步选择的标记,可以向网络末端节点NEN2请求另外的不相交数据连接。网络末端节点NEN2基于属于由所述进一步选择的标记标识的网络资源组的网络资源,接着建立进一步的到远程客户端设备C2的数据连接。这就导致了相互不相交的数据连接,并且所述数据连接由不同的网络末端节点NEN1和NEN2所提供。
为建立仅使用被标识网络资源组中的资源的数据连接,网络末端节点依靠存储在网络末端节点中的指定数据DD和也存储在网络末端节点中的路由数据。例如,所述路由数据可为用于MPLS算法或者GMPLS算法的路由数据。
客户端设备C1可发送带有单独指示数据的单独请求消息到单独网络末端节点,以请求单独不相交数据连接。所述客户端设备C1也可发送一个带有多个指示数据的请求消息,以请求多个不相交数据连接。
现使用图5A和图5B来具体解释建立不相交数据连接的方法中的不同步骤。
图5A描述了相同的网络,其具有图4所描述的所有单元。另外,图5A描述了依据所提出的方法而建立的第一数据连接CON1和第二数据连接CON2。图5B描述客户端设备和网络之间的信令协议的不同步骤。
依据图5B,第一客户端设备C1通过其第一端口P1发送请求消息REQ到网络末端节点NEN1。所述请求消息REQ是通过第一网络资源组SA的网络资源,到客户端设备C2的数据连接的请求。因此,所述请求消息REQ包含第二客户端的地址ADR2(C2),和标识了第一网络资源组的指示数据,这里指示数据为标记A。作为下一步骤,网络末端节点NEN1确定第一路径PTH1,该第一路径PTH1仅由第一组SA的网络资源所组成。作为进一步的步骤,网络末端节点NEN1建立第一路径PTH1,并通过该第一路径PTH1建立第一数据连接CON1。通过发送一提供消息PRV(CON1),所述网络末端节点经客户端网络接口CNI提供所述被建立的第一数据连接CON1到客户端设备C1。
根据图5A,第一路径PTH1被确定为PTH1={L21,L23}。在图5A中,通过第一数据路径PTH1建立的第一数据连接CON1被描述为虚线。如图5B所描述,通过客户端网络接口CNI第一数据连接CON1被提供到第一客户端设备C1。
作为下一步骤,图5B描述了客户端设备C1发送第二请求REQ到网络末端节点NEN2。该第二请求是请求从客户端设备C1到客户端设备C2的第二数据连接。第二数据连接CON2将与第一数据连接CON1不相交。客户端设备C1通过将第二客户端设备的地址ADR(C2)和作为指示数据的标记B包括在第二请求消息中,做出该对不相交数据连接的请求,其中标记B唯一地标识第二网络资源组SB,且第二网络资源组SB与第一网络资源组SA不相交。在接收到该请求后,第二网络末端节点NEN2确定第二路径PTH2,该第二路径PTH2仅基于第二组SB的网络资源作为路径PTH2={L31,L32}。第二网络末端节点NEN2建立第二路径PTH2,因此也建立与第一数据连接CON1不相交的第二数据连接CON2。第二网络末端节点NEN2通过客户端网络接口CNI,提供第二数据连接CON2到客户端设备C1。通过接收包括作为指示数据的标记B的第二请求消息,第二网络末端节点NEN2可以依靠保存在第二网络末端节点NEN2中的指定数据DD,以确定性地决定与第一数据连接CON1不相交的第二数据连接CON2。指示数据B唯一地标识网络资源,所述网络资源在指定数据DD中被标识为也具有标记B,因此所述网络资源属于第二网络资源组SB。
所述被提出的方法具有优点:网络末端节点NEN2可提供与第一数据连接CON1不相交的第二数据连接CON2,其中该第一数据连接CON1由网络末端节点NEN1所提供。换句话说,不同网络末端节点NEN1、NEN2可提供与其它早些时间由其它网络末端节点所建立的数据连接不相交的数据连接。这一点由存储在网络末端节点中的指定数据DD和存储在第一客户端设备C1中的指示数据ID来确保。不是全部的拓扑信息不得不被传递到第一客户端设备C1。这就为网络N的网络提供者确保了高级别的安全。
如前有关图3所解释的,根据现有技术不可能保证第二网络末端节点NEN2提供与第一网络末端节点NEN1早些时间建立的第一数据连接CON1不相交的第二数据连接。该问题通过实施前述所提出方法中的不同步骤而被解决。
根据第一实施例,指示数据ID包括由网络运营者提供的标记A、B、C。根据第一可选方案,保存在第一客户端设备C1中的指示数据ID与各个单独标记A、B、C一起另外地包含标识了端口P1、P2的数据,其中通过端口P1、P2可达到到网络末端节点,且网络末端节点可建立对应于某一被选择标记的数据连接。见图5A,第一指示数据可包含第一标记A,并具有标识第一端口P1的数据。这是因为通过第一端口P1可达到第一网络末端节点NEN1,第一网络末端节点NEN1为可通过对应于第一标记A的第一网络资源组SA建立数据连接的网络末端节点。在这个方案中,第二指示数据是标记B,并具有标识第二端口P2的标识数据。第三指示数据是标记C,并具有标识第一端口P1的标识数据。通过保存某一标记作为指示数据,其中该指示数据带有指示某一端口的指示数据,客户端设备C1就知道通过哪个端口P1、P2可能成功地请求数据连接,该数据连接使用对应于所选择标记的网络资源组中的网络资源。
根据进一步的可选方案,仅指示数据A、B、C作为指示数据ID被存储在第一客户端设备C1中。没有标识某一端口P1、P2的标识数据与指示数据ID一起被存储。对于这种可选方案,图5C描述了客户端设备C1和网络末端节点NEN1、NEN2之间的信令协议。客户端设备C1通过第二端口P2发送请求REQ到第二网络末端节点NEN2,以请求到客户端设备C2的数据连接,该数据连接使用带有标记A的属于第一网络资源组SA的网络资源。因为网络末端节点NEN2不能建立仅使用第一网络资源组SA的网络资源的数据连接,因此网络末端节点NEN2通过客户端网络接口CNI发送否认该请求的消息到第一客户端设备C1,所述消息被描述为消息NACK。通过该消息NACK,客户端设备C1被通知在端口P2进行该请求,经该端口P2通常不可能依从所述请求。因此,客户端设备C1被通知其不得不经不同的端口尝试去请求起初请求的数据连接。因此相同的请求再被发起,但是这次是经第一端口P1到第一网络末端节点NEN1。因为,第一网络末端节点NEN1可以依从该请求,其继续协议中的不同步骤,该不同步骤是确定和建立已经在图5B中描绘且在前详细描述的路径PTH和数据连接CON。
与图6B所描述方案的信令协议的步骤一起,图6A描述了建立不相交数据连接的可选方案。
图6A描述了相同的网络,其具有如图4所描述的所有单元,除了一个不同之外。该不同是链路L22和链路L24没有被指定到第二网络资源组SB。因此,链路L22和链路L24没有携带标记,且第二网络资源组SB是SB={L31,L32}。根据图6A,存储在客户端设备C1的指示数据ID仅包含标记A、B、C。客户端设备C1不知道通过哪个端口P1、P2,经基于某网络资源组的网络资源的数据路径,可成功地从网络末端节点NEN1、NEN2请求到数据连接。
根据图6B,客户端设备C1发送请求消息到网络末端节点NEN2,以请求基于属于第二网络资源组SB的网络资源,到客户端设备C2的数据连接。网络末端节点NEN2在收到该请求后确定第一路径PTH1为路径PTH1={L31,L32},并且通过第一路径PTH1建立第一数据连接CON1。第一数据连接CON1由网络末端节点NEN2通过客户端网络接口CNI而提供到客户端设备C1。作为第二请求,客户端设备C1经第二端口P2向第二网络末端节点NEN2请求到客户端设备C2的第二数据连接,该第二数据连接将是基于仅属于第一网络资源组SA的网络资源的。如图6中所描述的,网络末端节点NEN2不能够确定路径PTH2,该路径PTH2仅使用属于第一网络资源组SA的网络资源。但是,网络末端节点NEN2可以确定路径PTH2为PTH2={L22,L23},其包含属于第一网络资源组SA的网络资源链路L23和网络资源链路L22,其中链路L22没有被分配给任何其它的网络资源组,也还没有被占用作为以前确定和建立的数据连接的数据路径。不是拒绝客户端设备C1的第二请求,网络末端节点NEN2建立第二数据连接CON2为PTH2={L22,L23},第二数据连接CON2是与之前建立的数据连接CON1不相交的数据连接。第二数据连接CON2依赖于所要求网络资源组SA的网络资源,和没有分配给网络资源组且还没有用于在之前时间段建立的数据连接的网络资源。
根据图6B中的信令协议,路径PTH2={L22,L23}由网络末端节点NEN2所确定和建立,网络末端节点NEN2通过该路径建立第二数据连接CON2,该第二数据连接CON2被描述为点划线。第二数据连接CON2被网络末端节点NEN2经客户端网络接口PRV(CON2)提供到客户端设备C1。另外,指示消息MSG被网络末端节点NEN2经客户端网络接口CNI发送到客户端设备C1。该消息MSG包含指示数据,其指示了所提供的第二网络连接CON2与其它数据连接不相交,但是依赖不属于所要求网络资源组SA的网络资源和属于所要求网络资源组SA的网络资源。
图7描述了万一网络资源故障,在网络中建立数据连接的可选方案。图7描述了如图4所描述的所有单元。另外,图7描述了第一数据连接CON1,该第一数据连接CON1由第一网络末端节点NEN1经第一端口P1提供到第一客户端设备C1。第一数据连接CON1依赖第一数据路径PTH1={L21,L23}。此外,图7描述了由第一网络末端节点NEN1经客户端设备C1的第一端口P1所提供的第三数据连接CON3。第三数据连接CON3依赖由第三网络资源组SC的链路形成的第三数据路径PTH3,第三数据路径PTH3为PTH3={L11,L12}。
根据图7,链路L32携带有第二标记B并且因此属于第二网络资源组SB,具有断线故障DC。因此,网络不再能依据路径PTH2={L31,L32}提供如图5A中所描述的第二数据传输CON2。相反地,网络不得不改变第二数据连接CON2为改变的第二数据连接CON2A,该改变的第二数据连接CON2A依赖改变的第二数据路径PTH2A={L31,L24,L23}。现在,经改变的第二数据路径PTH2A被改变的第二数据连接CON2A部分地依赖包含在第一网络资源组SA中的另外网络资源,该另外网络资源为链路L23。因此,第二被改变数据连接CON2A与第一数据连接CON1不再不相交。
作为第一可选方案,在第二数据连接CON2被改变但被改变的第二数据连接CON2A还与所有其它之前建立的数据连接不相交的情况下,第二网络末端节点NEN2发送指示消息到客户端设备C1。该指示消息优选地包含网络资源的标记B,该标记B标识了用于建立数据连接的网络资源组SB。
作为第二可选方案,网络末端节点NEN2在如下情况下发送指示消息到第一客户端设备C1,该情况为第二数据连接CON2被改变为改变的第二数据连接CON2A,所述改变的第二数据连接CON2A不再与所有其它之前建立的数据连接不相交,而是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与之前建立的数据连接共同的网络资源,其中所述另外的网络资源属于之前建立的数据连接的网络资源组。该消息优选地包含改变的第二数据连接CON2A的第二标签B。作为可选方案,该消息进一步包含数据连接CON1的标签A,其中数据连接CON1和改变的第二数据连接CON2A具有共同的资源。这样,客户端设备C1就被通知了哪些数据连接正在使用共同的资源。
根据图7中的例子,客户端设备C1由消息被通知:沿第一数据连接CON1和被改变第二数据连接CON2A的通信量不再穿过不相交资源和不相交数据路径。因此,由于数据连接CON1和CON2使用共同的网络资源,客户端设备C1被通知数据连接CON1和CON2两者的可能故障风险。万一链路L23故障,第一数据连接CON1和被改变的第二数据连接CON2A都将迅速出故障。因此,之前描述的包含前面所述信息的消息使得客户端设备C1确定是否某些数据将被经第三数据连接CON3传送,该第三数据连接CON3仍与第一数据连接CON1和改变的第二数据连接CON2A不相交。
优选地,指示消息包含指示数据,其指示了网络资源的种类,其中该网络资源为在改变后数据连接CON1和CON2A所共同拥有的。
第二实施例
图8描述两个客户端设备和包含所有图4中所描述单元的网络,除了一个不同之外。根据图8,该不同处是:链路L23是由两个纤维,第一纤维L231和第二纤维L232,所组成的光纤维束。第一纤维L231被分配了第二标记B,指定第一纤维L231到第二网络资源组SB,形成SB={L22,L231,L31,L24,L33}。第二纤维L232被分配了第一标记A,指定第二纤维L232到第一网络资源组SA,形成SA={L21,L232}。
第一数据连接CON1被第一网络末端节点NEN1经客户端设备C1的第一端口P1通过第一数据路径PTH1={L21,L23}而提供。第二数据连接CON2被第二网络末端节点NEN2经第二端口P2通过第二数据路径PTH2={L22,L231}而提供到客户端设备C1。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数据连接CON1和第二数据连接CON2被定义为不相交的,因为这两个数据连接使用一光导纤维束L23中的不同纤维L231和L232。标记A、B、C被网络N的网络运营者,不仅以单链路为粒度,而且以单光导纤维束的单纤维L231、L232为粒度,而进行分配。图8所描述其它链路在该例子中被认为仅是单纤维的光导链路,或者为经电线的电数据连接的链路。
根据所描述的例子,链路L32遭遇第一断线DC1,这是为什么第二数据连接CON2会沿第二路径PTH2={L22,L231}路由,使得第一数据连接CON1和第二数据连接CON2穿过相同的光导纤维束L23,但是不同的纤维L231和L232。根据可选方案,两个数据连接CON1和CON2仍被定义为相互不相交的,但是事实上数据连接CON1和CON2穿过相同的光导纤维束L23的不同的纤维L231和L232,这被视为是一增长的风险,因为两纤维L231和L232属于共享的风险组SRG。优选地,网络末端节点NEN2发送消息到客户端设备C1,指示第二数据连接CON2现在依赖于这样的一个网络资源,其与另一数据连接CON1的另一网络资源L232共享风险组SRG。优选地,网络末端节点NEN1也就第一数据连接CON1发送对应的消息到客户端设备C1。
采用描述在图8中的网络,描述在图9中的网络说明了:万一沿纤维束L23的第一纤维L231有第二断线故障DC2,第二数据连接CON2就变化为改变的第二数据连接CON2A。第二数据路径PTH2被改变,以至第二数据路径PTH2由改变的第二数据路径PTH2A={L22,L232}所替代,形成了以虚线描述的第二数据连接CON2A。因为第一数据连接CON1和改变的第二数据连接CON2A现在依赖光导纤维束L23中的相同纤维,该两个数据连接CON2被定义为不再相互不相交了。因此第二网络末端节点NEN2发送消息到客户端设备C1,该消息包含第二数据连接CON2的第二标记B,所述第二数据连接CON2被改变为不再与另一数据连接CON1不相交的第二数据连接CON2A。优选地,上述消息额外地包含另一数据连接CON1的第一标记A,改变的第二数据连接CON2A现在与数据连接CON1具有了共同的第一网络资源组中的资源。
第三实施例
图10描述了所有图4中所描述的单元,除了两个不同处。第一个不同处是:链路L22和链路L24不具有分配给它们的标记,并且因此没有被分配给任何网络资源组。
第二个不同处是:不仅链路具有分配给它们的标记,也因此被分配到网络资源组;而且网络节点具有分配给它们的标记,并且也因此被分配到网络资源组。网络节点NN1具有被分配的第三标记C,因此被分配到第三网络资源组SC,形成了SC={NN1,L11,L12}。网络节点NN2具有被分配的第一标记A,因此被分配到第一网络资源组SA,形成了SA={NN2,L21,L23}。网络节点NN3具有被分配的第二标记B,因此被分配到第二网络资源组SB,形成了SB={NN3,L31,L32}。
第一数据连接CON1由网络末端节点NEN1基于第一确定建立的路径PTH1={L21,NN2,L23},经客户端设备C1的第一端口P1而提供。第二数据连接由网络末端节点NEN2基于第二确定建立的路径PTH2={L31,NN3,L32},经客户端设备C1的第二端口P2而提供。第三数据连接CON3由网络末端节点NEN1基于第三确定建立的路径PTH3={L11,NN1,L12},经客户端设备C1的第一端口P1而提供。
采用描述在图10中的网络,描述在图11中的网络说明了在万一链路L31遭遇断线故障DC时,网络的反应。第二数据连接CON2被改变为改变的第二数据连接CON2A,该改变的第二数据连接CON2A沿着PTH2A={L22,NN2,L24,NN3,L23}。被改变的第二数据连接CON2A仍仅通过链路引线,所述链路要么是第二网络资源组SB中的链路或者其它链路,所述其它链路没有包含在任何其它网络资源组中,并且为链路L22和链路L24。从链路不相交性上说,第一数据连接CON1和改变的第二数据连接CON2仍是相互不相交的。从网络节点不相交性上说,因为两个数据连接现在都使用分配给第一网络资源组SA的第二网络节点NN2,第二数据连接CON2与第一数据连接CON1不再不相交。因此,被改变的第二数据连接CON2A和第一数据连接CON1被定义为不再相互不相交。所以,网络末端节点NEN2通过第二端口P2发送消息到客户端设备C1。该消息包括指示数据,指示了第二数据连接CON2被改变。此外,所述消息优选地包括指示数据,其指示客户端设备C1被改变的第二数据连接CON2A不再与由网络N提供到客户端设备C1的所有其它数据连接CON1、CON3不相交。优选地,所述消息额外地包括指示了数据连接类型的指示数据,其中所述数据连接与被改变数据连接现在具有共同的网络资源。所述指示数据可以是数据连接CON1的标记A,其中所述数据连接CON1与被改变数据连接CON2A使用共同的网络资源。
网络末端设备的实施例
网络末端设备的实施例在图12中进行了显示,其中所述网络末端设备可被使用作为任一前述实施例中的网络末端节点。
网络末端设备1000包括用于经客户端网络接口CNI与客户端设备C1进行数据传输的第一接口装置1001。如果在网络末端设备1000和客户端设备C1之间的数据传输是依赖于时分复用(TDM)的传输,第一接口装置1001包括用于TDM传输的I/O线路接口卡1002。如果在网络末端设备1000和客户端设备C1之间的数据传输是依赖于波分复用(WDM)的光传输,第一接口装置1001进一步包括用于执行WDM的I/O线路接口卡1003。依赖于TDM技术的网络可为同步数字体系(SDH)类型的网络或者光传输网络(OTN)。
如果在网络末端设备1000和客户端设备C1之间的数据传输是通过数据包的传输,第一接口装置1001包括用于包处理的I/O线路接口卡1004。
第一接口装置1001经接口IF3与开关矩阵SM交换数据。开关矩阵SM经接口IF4也与第二接口装置1011交换数据。
第二接口装置1011适于经网络-网络接口NNI传输数据到网络N。如果网络末端设备1000和网络N之间的数据传输是依赖于时分复用(TDM)的传输,第二接口装置1011包括用于TDM传输的I/O线路接口卡1012。如果在网络末端设备1000和网络N之间的数据传输是依赖于波分复用(WDM)的光传输,第二接口装置1011进一步包括适于执行WDM的I/O线路接口卡1013。依赖于TDM技术的网络可为同步数字体系(SDH)类型的网络或者光传输网络(OTN)。
如果在网络末端设备1000和网络N之间的数据传输是通过数据包的传输,第二接口装置1011包括用于包处理的I/O线路接口卡1014。
第一接口装置1001适于从客户端设备C1接收至少一个连接请求消息REQ。所述请求消息REQ是请求到远程客户端的数据连接。所述请求消息包括远程客户端的地址ADR(C2)和用于指示预定网络资源组的指示数据(A)。
网络末端设备1000包括控制系统CU,其经接口IF1连接到第一接口装置以接收来自客户端设备C1的请求消息REQ,并与客户端设备C1交换进一步的消息。
控制系统CU适于确定数据路径,该数据路径使用从被指示网络资源组中选出的网络资源。为确定所述数据路径,控制系统执行MPLS协议或者GMPLS协议算法,并依赖于在存储单元MU中保存的路由数据RD和指定数据DD。为了与存储单元MU交换数据,控制系统CU经接口IF5被连接到存储单元MU。指定数据DD由网络或者网络运营者提供到网络末端设备1000,接着被存储在存储单元MU中。
为通过所述确定的数据路径建立被请求的数据连接,控制系统CU根据MPLS协议或者GMPLS协议,发起与网络资源的消息交换。该消息交换可经控制平面CTRL而进行,其中控制系统CU经接口IF6被连接至所述控制平面。可选地,控制系统CU经第二接口装置1011执行所述消息交换,在该情况下,控制系统CU经接口IF2被连接至第二接口装置1011。
此外控制系统CU经控制接口CIF1、CIF2、CIF3控制开关矩阵SM、第一接口装置1001和第二接口装置1011,以控制客户端设备C1和网络N之间的数据交换。
所述控制系统可实施在单控制器板,或者相互经接口互联的多控制器板上。
客户端设备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提出了客户端的实施例。
客户端设备2000包括用于经客户端网络接口CNI与网络N中的网络末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接口装置2001。如果在网络末端设备和客户端设备2000之间的数据传输是依赖于时分复用的传输,接口装置2001包括用于TDM传输的I/O线路接口卡2002。如果在网络末端设备和客户端设备2000之间的数据传输是依赖于波分复用的光传输,接口装置2001进一步包括用于执行WDM的I/O线路接口卡2003。依赖于TDM技术的网络可为同步数字体系(SDH)类型的网络或者光传输网络(OTN)。
如果在网络末端设备和客户端设备2000之间的数据传输是通过数据包的传输,接口装置2001包括用于包处理的I/O线路接口卡2004。
客户端设备2000进一步包括存储单元MU2,其适于存储至少一个指示数据(A)。该指示数据(A)指示了预先确定的网络资源组,该网络资源组与由另外的指示数据所指示的另外的网络资源组不相交。至少一个指示数据(A)为预先确定的数据,并被网络提供到客户端设备2000。
客户端设备包括控制系统CU2,其经接口IF11被连接以获取指示数据A。此外,控制系统经接口IF12被连接到接口装置2001以发送至少一个连接请求消息到网络末端节点。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请求消息包括指示数据A,其唯一地标识了网络资源组。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请求消息被发送以请求经数据路径到远程客户端设备的数据连接,其中所述数据路径使用从指示网络资源组中选择的网络资源。此外,所述请求消息包括远程客户端的地址ADR(C2)。

Claims (10)

1.一种由网络(N)建立客户端之间不相交数据连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通过网络(N)向第一客户端设备(C1)提供第一指示数据(A)和第二指示数据(B)以作为预先定义的数据;
所述第一客户端设备(C1)经客户端网络接口(CNI)发送一个或者多个连接请求消息到所述网络(N),以请求到第二客户端设备(C2)的至少两个不相交数据连接(CON1、CON2),所述一个或者多个连接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指示数据(A)和所述第二指示数据(B),所述第一指示数据唯一地标识第一预先确定网络资源组(SA),所述第二指示数据唯一地标识第二预先确定网络资源组(SB),且所述第二预先确定网络资源组(SB)与所述第一预先确定网络资源组(SA)不相交,其中所述第一预先确定网络资源组(SA)和所述第二预先确定网络资源组(SB)彼此不相交,因为单个网络资源能够仅属于所述第一预先确定网络资源组(SA)和所述第二预先确定网络资源组(SB)中的单个网络资源组;
所述网络经第一数据路径(PTH1)建立所述第一数据连接(CON1),其中第一数据路径(PTH1)使用从由所述第一指示数据(A)唯一地标识的所述第一网络资源组(SA)中选择的网络资源;
所述网络经第二数据路径(PTH2)建立所述第二数据连接(CON2),其中第二数据路径(PTH2)使用从由所述第二指示数据(B)唯一地标识的所述第二网络资源组(SB)中选择的网络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数据(A)为唯一地标识单个网络资源组(SA)的数据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网络(N)将所述第二数据连接(CON2)的所述第二数据路径(PTH2)改变为改变的第二数据路径(PTH2A)而导致改变的第二数据连接(CON2A),所述改变的第二数据连接(CON2A)依赖包含在所述第一网络资源组(SA)中的至少一个另外的网络资源(L23),则所述网络(N)向所述第一客户端设备(C1)发送指示消息(MSG)。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消息包含所述第二指示数据(B)。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消息包含所述第一指示数据(A)。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的方法,其中所述另外的网络资源是以下选项中的一个:
网络节点(NN2、NEN3)间的链路(L23);
网络节点(NN2);
网络节点(NN2、NEN3)间的光导纤维束(L23)中的纤维(L232)。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端设备(C1)发送包含第一指示数据(A)的第一连接请求消息到第一网络末端节点(NEN1),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端设备(C1)发送包含第二指示数据(B)的第二连接请求消息到第二网络末端节点(NEN2)。
8.一种用于在客户端设备间提供数据连接的网络末端节点设备(1000),其包括:
第一接口装置(1001),适于向所述客户端提供唯一地标识预先确定的网络资源组的指示数据,并且适于从第一客户端(C1)接收至少一个连接请求消息以请求到第二客户端设备(C2)的数据连接(CON1),所述请求消息包含唯一地标识预先确定的网络资源组(SA)的指示数据(A),其中所述预先确定的网络资源组彼此不相交,因为单个网络资源能够仅属于所述预先确定的网络资源组中的单个网络资源组;
存储单元(MU),适于提供指定数据(DD)和路由数据(RD),所述指定数据将网络资源唯一地指定到不相交网络资源组(SA、SB);
控制系统(CU),适于通过使用所述指定数据(DD)和所述路由数据(RD)确定数据路径(PTH1),所述数据路径(PTH1)使用从所述唯一地被标识的网络资源组(SA)中选择的网络资源;并适于与另外的网络设备(NN1、NN2、NN3、NEN3)交换消息,以经由所述数据路径(PTH1)建立所述请求的数据连接(CON1)。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网络末端节点设备,其中如果所述网络末端节点设备(1000)不能确定所述数据路径(PTH1)时,所述网络末端节点设备(1000)发送拒绝消息到所述客户端设备(C1)。
10.一种请求不相交数据连接的客户端设备(C1),包括:
存储单元,适于保存指示数据(A),所述指示数据唯一地标识预先确定的网络资源组(SA),其中所述唯一地标识的网络资源组(SA)与由另外的指示数据(B、C)所指示的另外的网络资源组不相交,其中所述预先确定的网络资源组与所述另外的网络资源组彼此不相交,因为单个网络资源能够仅属于所述网络资源组中的单个网络资源组,并且其中所述指示数据(A)为由网络提供到所述客户端设备的预先定义的数据;
控制器,适于发送至少一个连接请求消息到网络末端节点设备(1000),以请求经由数据路径(PTH1)到第二客户端设备(C2)的数据连接(CON1),所述数据路径(PTH1)使用从所述被标识的网络资源组(SA)中选出的网络资源,其中所述请求消息包含所述指示数据(A)。
CN201080028524.1A 2009-06-24 2010-06-17 网络建立客户端间不相交数据连接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047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9305594.5 2009-06-24
EP09305594A EP2267954B1 (en) 2009-06-24 2009-06-24 Method of establishing disjoint data connections between clients by a network
PCT/EP2010/058528 WO2010149562A1 (en) 2009-06-24 2010-06-17 Method of establishing disjoint data connections between clients by a networ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4710A CN102804710A (zh) 2012-11-28
CN102804710B true CN102804710B (zh) 2015-09-30

Family

ID=41100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852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04710B (zh) 2009-06-24 2010-06-17 网络建立客户端间不相交数据连接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954493B2 (zh)
EP (1) EP2267954B1 (zh)
JP (1) JP5504341B2 (zh)
KR (1) KR101332594B1 (zh)
CN (1) CN102804710B (zh)
AT (1) ATE527790T1 (zh)
WO (1) WO20101495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85685B1 (en) * 2012-07-09 2016-06-15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link-diverse traffic path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8976790B2 (en) 2012-08-03 2015-03-10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Disjoint data path routing for integrity and availability augmentation
US10218568B2 (en) 2013-11-12 2019-02-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provisioning control plane in multi-technology network
WO2018031088A1 (en) * 2016-08-10 2018-02-15 Level 3 Communications, Ll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mapping a network service path
CN113162854B (zh) * 2017-01-27 2022-1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径计算方法和装置
CN109525910B (zh) * 2019-01-04 2021-06-08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最小环的电力系统保护otn网络双路径规划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24187B1 (en) * 1999-07-02 2006-10-1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Routing of bandwidth guaranteed paths with restoration in an information network
CN101222406A (zh) * 2006-12-14 2008-07-16 华耀环宇科技有限公司 双代理在虚拟专用网络(vpn)中进行应用层内容路由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73131A (en) * 2001-03-09 2002-09-11 Marconi Comm Ltd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JP2002359636A (ja) * 2001-05-31 2002-12-13 Nec Corp 経路ペア設計方法、経路ペア設計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6956824B2 (en) * 2001-06-14 2005-10-18 Tropic Networks Inc. Extension of link aggregation protocols over the network
WO2003003156A2 (en) * 2001-06-27 2003-01-09 Brilliant Optical Networks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chemes for dynamic allocation and de-allocation of bandwidth
JP3769244B2 (ja) * 2002-04-19 2006-04-1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パス設定サービス提供方法およびルータおよび認証課金サーバ
US7398321B2 (en) * 2002-05-14 2008-07-08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Of Suny Segment protection scheme for a network
US8675493B2 (en) * 2002-07-02 2014-03-18 Alcatel Lucent Routing bandwidth guaranteed paths with local restoration in label switched networks
US7860392B2 (en) * 2003-06-06 2010-12-28 Dynamic Method Enterprises Limited Optical network topology databases based on a set of connectivity constraints
US7389321B2 (en) * 2003-12-12 2008-06-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quential restructuring of a collaborative context
US7606142B2 (en) * 2004-09-30 2009-10-20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hared backup allocation in networks based on partial information
US7406032B2 (en) * 2005-01-06 2008-07-29 At&T Corporation Bandwidth management for MPLS fast rerouting
JP4392386B2 (ja) * 2005-06-02 2009-12-2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リカバリ方法、ならびに、そのリカバリ方法を実行する発信者ノード装置、中継ノード装置、および、着信者ノード装置
US8179789B2 (en) * 2005-07-01 2012-05-15 Winnov,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timestamps for media stream data
CN100456700C (zh) * 2006-08-31 2009-0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具有多种保护和恢复类型的组播业务方法和装置
FR2921779B1 (fr) * 2007-09-28 2011-02-18 Alcatel Lucent Communication d'une information de risque dans un reseau multi-domaine
JP4997196B2 (ja) * 2008-08-08 2012-08-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パス計算装置、通信路確立制御方法
US8243586B2 (en) * 2009-11-24 2012-08-1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ross-layer reconfiguration method for surviving multiple-link network failure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24187B1 (en) * 1999-07-02 2006-10-1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Routing of bandwidth guaranteed paths with restoration in an information network
CN101222406A (zh) * 2006-12-14 2008-07-16 华耀环宇科技有限公司 双代理在虚拟专用网络(vpn)中进行应用层内容路由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89673A1 (en) 2012-04-12
ATE527790T1 (de) 2011-10-15
EP2267954B1 (en) 2011-10-05
KR20120019485A (ko) 2012-03-06
JP2012531155A (ja) 2012-12-06
JP5504341B2 (ja) 2014-05-28
US8954493B2 (en) 2015-02-10
CN102804710A (zh) 2012-11-28
KR101332594B1 (ko) 2013-12-26
EP2267954A1 (en) 2010-12-29
WO2010149562A1 (en) 201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umagalli et al. IP restoration vs. WDM protection: Is there an optimal choice?
US7411964B2 (en) Communication network, path sett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path setting program recorded thereon
Doverspike et al. Challenges for MPLS in optical network restoration
Ye et al. A simple dynamic integrated provisioning/protection scheme in IP over WDM networks
JP4764790B2 (ja) 信号中継装置、ノード装置、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リンク生成方法およびリンク生成プログラム
US7680029B2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with mechanism for reserving resources for recovery paths in label-switched network
CN102804710B (zh) 网络建立客户端间不相交数据连接的方法
EP2314025B1 (en) Link diversity and load balancing across digital and optical express-thru nodes
JP3744362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リング形成方法及び障害回復方法並びにリング形成時のノードアドレス付与方法
US20140146663A1 (en) Multi-Level Recovery in Transport Networks
US768013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label to path in ring network
CN101860769B (zh) 一种ip与光融合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143410B (zh) 一种光网络中的路径计算方法及路径计算单元
CN102014040A (zh) 一种流量工程属性的发布方法及装置
JP4731376B2 (ja) 光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中継ノード
JP4120671B2 (ja) パス設定方法および通信ネットワーク並びにそれに用いる集中制御装置およびノード装置
CN108781183A (zh) 一种业务路径建立的方法、节点设备和系统
JP4878536B2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Liu et al. Distributed route computation and provisioning in shared mesh optical networks
Hwang et al. A novel dynamic multiple ring-based local restoration for point-to-multipoint multicast traffic in WDM mesh networks
JP3788263B2 (ja)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装置、及び、障害回復方式
Miyazawa et al. Proposal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autonomous distributed control for elimination of incomplete lightpaths in optical packet and circuit integrated networks
JP3351365B2 (ja)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通信ノード、及び、障害回復方法
Rychlicki Application Lambda Switching
Correia et al. A resource efficient optical protection scheme for IP-over-WDM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30

Termination date: 201806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