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3062A - 可充气逃生坡道以及具有可充气逃生坡道的船用救生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充气逃生坡道以及具有可充气逃生坡道的船用救生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3062A
CN102803062A CN2010800284573A CN201080028457A CN102803062A CN 102803062 A CN102803062 A CN 102803062A CN 2010800284573 A CN2010800284573 A CN 2010800284573A CN 201080028457 A CN201080028457 A CN 201080028457A CN 102803062 A CN102803062 A CN 1028030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mp
inflatable
assembly
bar
reinforcemen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845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纪尧姆·西蒙柏海特
塞德瑞克·强尼
帕斯卡尔·米考德
马克·拉乌拉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rvitec SAS
Original Assignee
Survitec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rvitec SAS filed Critical Survitec SAS
Publication of CN102803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30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7/00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 B63B27/14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of ramps, gangways or outboard ladders ; Pilot lifts
    • B63B27/143Ram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CLAUNCHING, HAULING-OUT, OR DRY-DOCKING OF VESSELS; LIFE-SAVING IN WATER; 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 WATER; MEANS FOR SALVAGING 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9/00Life-saving in water
    • B63C9/22Devices for holding or launching life-buoys, inflatable life-rafts, or other floatable life-saving equipment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坡道(1),其具有三个纵梁(5,6),每个纵梁(5,6)具有至少两个可充气杆(8),可充气杆(8)由侧撑杆和下撑杆的可充气杆支撑,其布置成可充气的、在充气的状态下呈多边形的、围绕着纵梁(5,6)的闭合的加固框架(11,18),加固框架(11,18)的所述杆由连接件和充气工具连接于纵梁(5,6)。

Description

可充气逃生坡道以及具有可充气逃生坡道的船用救生设备
本发明涉及用于船上人员向至少一个可充气救生筏撤离的“海生”可充气逃生坡道、以及船上乘客和/或船员用的救生设备,所述救生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可充气救生筏,其在放气状态下与相关的充气工具一起折叠接纳在一个容器中,在放气和折叠的状态下,一个本发明的“海生”可充气逃生坡道卷绕在所述容器上。
公知的有上述一般类型的“海生”可充气逃生坡道,救生设备——其包括这样一种可充气逃生坡道和装有至少一个可充气救生筏的容器,以及也如上所述的相关的充气工具。
特别是,专利文献WO95/14605提出一种“海上”逃生设备,其包括一个可充气逃生坡道,所述可充气逃生坡道由可释放的坡道-筏界面连接装置连接于一个可充气救生筏,所述可释放的坡道-筏界面连接装置是可变形的连接装置,以使坡道和筏进行相对运动,整个逃生系统易于在不到2分钟的短时间间隔内展开和充气,尽管其具有一个运力很大的筏,例如,其能容纳大约一百名乘客。
在WO95/14605提出的“海上”救生设备中,用于人员从船上向一个可充气救生筏撤离的可充气逃生坡道具有:
-三个复式纵梁,每个复式纵梁具有至少两个纵杆,所述纵杆可分别充气,并排连接,在其长度上相邻,其中,两个下边梁和一个上中梁与其长度呈横向地彼此隔开,在充气状态下基本上彼此平行;
-一个挠性滑道,其用于在由坡道撤离期间承载人员,所述滑道连接两个在坡道的整个长度上其间连续延伸的下边梁,在其入口端配有与船只连接的连接装置,在其出口端配有可变形和可释放的坡道-筏界面连接装置;
-下撑杆,其具有与两个下边梁连接并在撤离滑道之下延伸的可充气下杆;以及
-侧撑杆,其具有可充气的侧杆,所述可充气的侧杆连接于上中梁和下边梁,使之具有基本上与纵梁垂直的总体上呈三角形的横截面,以便在充气的状态下加固坡道的结构。
在参照WO95/14605中图1、2和4至6说明的可充气撤离坡道的实施例中,坡道在部署、展开和充气的状态下,在一个固定于船只上的内装一个放气和折叠的筏的坡道-容器组件与所述充气的筏之间延伸,其承载结构具有九个为圆形截面的圆柱形纵杆,每个都可单独充气(独立于其它纵杆),分成三组连在一起,每组三个杆,从而形成三个三重复式纵梁,每组三个相应的杆叠置成叠置件的横截面也基本上呈三角形,三个纵杆基本上沿母线两个两个地相切,且通过胶接或通过高频焊接沿这些母线彼此连接。在坡道充气的状态下,各组纵杆彼此保持隔开,且由称为斜支撑的充气的侧撑杆和下撑杆予以支撑。侧撑杆由成对粘接的可充气侧杆构成,其分别向上游和向下游倾斜,即相对于与充气的纵杆垂直的平面分别向坡道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倾斜。
在与WO95/14605为同一申请人的WO2009/026631中,也涉及具有一般三角形横截面的海上可充气逃生坡道,WO95/14605的现有技术示于图3和4,且参照这些附图予以说明,在所述海上可充气逃生坡道中,由成对的倾斜的可充气杆组成的侧撑杆组件用于加固坡道的侧边,彼此不连接,因而不能防止坡道甚至在不存在任何撤离人员附加载重的情况下,在其本身重量的作用下导致弯曲和下陷的运动,这构成一个主要缺陷,因为会增大螺旋坡道变形或载重时发生弯曲和/或扭绞挤压的危险,从而使坡道不适合于安全使用的目的。
为了弥补WO95/14605、WO2009/026631的实施例的缺陷,提出一种具有一般三角形横截面的可充气逃生坡道,其具有一个基部和两个侧端面,其每个侧端面由一系列自锁连接的部件构成,所述部件彼此锁定,以使坡道在使用构形充气时是直的,在其从展开和卸载位置承载至少一个撤离人员时,坡道预应力成略微弯曲,向上隆起。自锁部件是可充气部件,其彼此邻接,相互串联,在充气的状态下,布置成具有一般三角形的闭合框架,处于交替倒置位置,以致一个充气的“三角形”框架的顶端交叠排列在两个顶端之间,每个顶端属于整体系列中直接邻接的两个“三角形”框架之一。更确切地说,每个充气的框架是三个大边与三个小边互相交替的一个六边形框架,每个小边连接相应的“三角形”可充气框架的两个大边,这些充气的框架限定坡道的基本上在同一个倾斜平面上延伸的侧端面,固定支承在具有三个可充气纵杆的上复式纵梁以及两个下单式边梁之一的外部上,每个下单式边梁由坡道的一个单个可充气纵杆构成。
应当指出,这种具有自持式结构的可充气逃生坡道,其侧端面每个都由一系列彼此锁定的邻接的可充气框架构成,以便当其在使用构形充气和展开、承载撤离人员时,坡道是直的,其具有复杂的结构,难以实施,因而成本特别高。
也是公知地,专利文献WO95/15787提出一种可充气逃生坡道(见该文献的图7和8以及说明书的相应部分),其具有矩形横截面,具有四个复式纵梁,每个纵梁由并置连接的两个可充气杆构成,且由构成下撑杆和上撑杆的可充气横杆支撑,以及如同在WO95/14605中那样,由侧撑杆支撑,侧撑杆由使下纵梁连接于上纵梁且交替地向上游和向下游倾斜的Z字形可充气杆构成,一个导杆延伸在两个下复式纵梁之间,位于下横撑杆的上面。
在该实施例中,可充气部件(纵梁、可选地上下侧撑杆)由一个可充气杆构成,具有一个管状室,其限定在一个圆柱形外壁和一个圆柱形内壁之间,其围绕中央圆柱形可充气室,以张紧杆,其刚度由在所述环形室中延伸的一个半刚性柔性材料板予以加强。
应当指出,也在该实施例中,坡道足够的刚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可充气杆的环形室中半刚性柔性材料板的性能。因此,该可充气逃生坡道也具有复杂的结构,难以实施,因而成本很高。
本发明旨在提出WO95/14605中公知类型的具有一般三角形横截面的可充气逃生坡道,在快速和安全撤离方面,即在人员从船上安全和快速撤离到至少一个可充气救生筏上方面,获得至少与公知的可充气逃生坡道同样良好的性能,提高坡道在充气状态下的刚度或刚性,因而在风浪引起的挠曲-扭绞和/或挤压-拉动的作用下,在船和筏的纵摇和/或横摇的非同步运动以及船和筏的相对运动的作用下,具有抗变形的特性,改善了所述公知的一般类型的可充气撤离坡道的结构。
本发明还旨在改进前述一般类型的坡道的结构,使所述坡道的结构至少部分地模块化,使本发明的坡道更易于和更经济地实现工业化生产,尤其是便于根据船只类型(客轮、尤其是海上旅游客轮、或者渡轮),制造具有不同长度、适应需要的坡道。
本发明还旨在改进前述公知的一般类型的可充气逃生坡道,使之与运力很大的现代救生筏的很大容纳能力(约为100人)、和/或与如同本申请人的专利文献FR2756809中所公知的形成容纳平台的区域具有最佳兼容性,和/或使之与逃生设备的最新研发成果具有最佳兼容性,最新研发的逃生设备使一个可充气逃生坡道连接于具有多个可充气救生筏的一个容器,如同本申请人的专利文献FR2912111中所公知的,在所述逃生设备中,放了气的折叠坡道卷绕在容器上,一方面与船相连接,另一方面连接于容器中的单个筏,或连接于容器中的一个第一筏,以便在坡道-容器组件投放和展开之后,进行部署和按顺序或相继充气,接着进行坡道充气,然后,打开容器,并对容器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筏按顺序充气。
为此,本发明提出上述一般类型的、且在WO95/14605中是公知的可充气逃生坡道,其特征在于,可充气的侧面和下部撑杆布置成闭合的加固框架,其可充气,在充气的状态下呈多边形,围绕三个纵梁,加固框架的所述杆用连接件和充气工具连接于所述三个纵梁,充气工具通过所述纵梁进行连接。
因此,作用于三个复式纵梁中任一个复式纵梁、或这种梁所具有的纵杆中任一个纵杆的挤压/拉动和/或挠曲/扭绞作用力,输入到侧面和下部撑杆的所述闭合的加固框架中至少一个加固框架中,且为有关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闭合的加固框架所截留,因而分布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其它纵梁上,即其所具有的纵杆上,从而传递到坡道的其它闭合的加固框架,以便借助于这些闭合的加固框架,作用于三个纵梁中任一个纵梁和/或所述闭合的加固框架中任一个加固框架的作用力,分布和分配在坡道的构架组件上,例如由这些梁和加固框架构成的组件上。
有利地,为了便于制造长度不同的本发明的坡道,为了适于应用于不同类型的船只上,且保留例如上述的坡道的总体结构,侧面和下部撑杆用加固组件布置,所述加固组件可彼此独立地进行机械和气动充气,每个都由导杆和纵梁穿过,坡道的两端从一端到另一端由其基部彼此连接,所述加固组件由连接件和充气工具连接于三个纵梁。
因此,由一些侧面和下部撑杆的可充气杆实施的闭合的加固框架安装在所述加固组件中,其数量可选择,以根据坡道长度和所述加固组件的单位长度实施具有一定长度的坡道。
此外,有利地,为使一个加固组件的损坏,例如杆的撕裂或穿孔,不引起坡道的其中三个纵梁由所述损坏的加固组件支撑的区段由于所述损坏的加固组件放气而刚度下降,每个加固组件是一个由多个彼此连接的可充气结构组成的分隔的组件,每个可充气结构限定一个密封隔间,其可相对于所述组件的其它隔间单独充气。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加固组件具有至少一个可充气结构,其在充气的状态下,形成一个封闭的六边形加固框架,其具有三个长杆,构成两个侧撑杆和一个下撑杆,交替地具有三个短杆和一个上短撑杆,所述三个短杆在侧撑杆的下端构成下撑杆的侧端的两个下侧接头,所述上短撑杆连接两个侧撑杆的上端。
因此,坡道的所有加固组件的闭合的六边形加固框架在一起基本上限定一个具有六边形横截面的棱柱,因而具有六面(三大三小),其不仅具有最靠近地包覆三个复式纵梁的优越性,当三个复式纵梁中每个都由三个可充气纵杆叠置而成时,尤其如此,具有基本上呈三角形的叠置件横截面,而且尤其是使坡道获得很大的刚度,其归因于面的数量比较多。
此外,在一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每个加固组件在充气的状态下,具有基部呈方形或矩形的金字塔柱身的一般外形,其斜棱由侧撑杆的杆、一个上游端面和一个下游端面形成,所述侧撑杆的杆限定两个基本上呈三角形的对置的侧端面,所述上游端面朝向坡道的入口端,所述下游端面朝向坡道的出口端,所述上游端面和下游端面也是对置的,且基本上呈三角形,上游和下游端面由三个纵梁和导杆穿过,每个加固组件的基部由一个上游下撑杆和一个下游下撑杆形成,在加固组件充气的状态下,上游下撑杆和下游下撑杆由一个基本上呈X形的撑杆支撑,所述基本上呈X形的撑杆在两个下边梁和导杆的下面延伸。
因此,根据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例,结合闭合的六边形加固框架和具有中空金字塔柱身的一般外形的加固组件的优越性,本发明的坡道的每个加固组件在充气的状态下,具有一个上游外六边形框架和一个下游外六边形框架,每个都构成一个可通过一个上游内多边形框架和一个下游内多边形框架的分别对应的两个长杆和三个短杆,沿其侧撑杆的两个长杆及其三个短杆,向组件内独立充气的复式结构,所述上游内多边形框架和下游内多边形框架每个都构成另一个可独立充气的结构,每个也都具有一个呈U形喇叭口的下杆,其由U的臂端连接于相应的上游或下游内多边形框架的两个下侧短杆,而每个呈U形的下杆在U的基部的全长上连接于另一个内多边形框架的对应的下杆的U的基部,以形成所述加固组件的基部的基本上呈x形的撑杆。
因此,在该特殊的实施例中,每个加固组件具有四个可彼此独立充气的结构,即每个结构都与其它结构独立地充气,为安全起见,这四个可充气结构中两个是六边形框架,而其它两个是这样的框架,每个都是六边形框架之一在其一部分周边上为复式,且在基部处具有X形撑杆的结构,支撑两个六边形框架的基部。
另外,为使坡道获得最大刚度或最需要的刚性,为了限制其由于挤压、挠曲、扭曲、扭绞而变形,即坡道分别与船和筏连接的上部或上游入口端和下部或下游出口端的变形,所述坡道最好在其两端的每个端部具有两个端部加固组件之一,其在充气的状态下比安装在两个端部加固组件之间的中间加固组件更具刚性。
为此,根据既简单又安全的结构,每个端部加固组件具有比每个中间加固组件数量更多的可独立充气的结构。
因此,如果中间组件每个都根据上述优选实施例加以实施,具有四个可独立充气的结构,其中两个六边形框架,至少一个端部加固组件,最好可具有至少两个辅助的可独立充气的结构,每个都呈倒V形总体形状,由侧撑杆的两个长杆和上短撑杆的一个短杆构成,其在其长度上分别连接在上游和下游外框架之一的侧撑杆的两个长杆和上短撑杆的短杆的外部上,以便所述至少一个端部加固组件具有至少六个可独立充气的结构。
该实施方式的特别有利之处在于,端部组件如同中间组件那样,全部具有常见的基本结构,一个中间组件只要再加两个均呈倒V形的辅助的独立的可充气结构,以便从一个中间组件获得一个端部组件。
在这种坡道上,为安全起见,为避免可充气的纵杆之一的损坏(撕裂或穿孔)引起一段坡道不仅由于该纵杆的放气而且还由于多个相邻的加固组件的对应的可充气结构的放气而降低刚度,坡道的两个相邻组件的所述对应的可充气结构大部分由单独的充气工具连接于所述纵梁的不同的可充气纵杆。
理想地,两个乃至三个相邻的加固组件中每个加固组件的每个可充气结构由单独的充气工具连接于纵梁的一个相关的可充气纵杆。但是,根据合适的成本效率的综合权衡,由于梁的数量限于三个,以及每个梁的可充气纵杆的数量也限于例如三个,因此,前述理想解决方案的应用导致实施数量很少的可充气结构,以确保良好的安全性,或反之,具有可独立充气的结构数量足够多的加固组件,以确保良好的安全性,纵梁的可充气纵杆的总数不足以使之每个都确保两个或三个相邻加固组件的仅一个加固组件的一个单个可充气结构的充气。因此,采用的技术措施是,两个相邻加固组件的至少一大部分对应的可充气结构,由每个可充气结构所固有的、纵梁的不同的可充气纵杆所固有的单独的充气工具进行连接。
为了便于使坡道固定于筏,坡道的出口端最好具有下游端可充气横杆,其由两个隔开的区域连接在两个下边梁的可充气纵杆的下游端上,且在侧面向下延长,超出其通过两个可充气的弯曲的端部延伸段与坡道的两个下边梁相连接的区域,可使坡道和所述筏之间的接触区域扩大,以确保彼此的良好接触。
此外,在本发明的坡道中,连接件最好是活动的(或可拆卸的)机械固定装置,其适于确保纵梁的可充气杆和侧撑杆与下撑杆的可充气杆之间的非连续连接。
由活动的机械固定装置进行的这种非连续连接的优越性是,不仅便于通过在纵梁上安装、必要时拆除所需数量的加固部件,来装配坡道,而且便于在使梁的可充气杆可拆卸地机械固定于侧撑杆或下撑杆的可充气杆的某些活动的机械固定装置同时构成所述撑杆的所述充气工具时,实施侧撑杆和下撑杆的充气工具,如同两个杆彼此间的公知的组合式活动机械固定装置和杆之一由另一杆充气的充气工具那样。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乘客和/或船员的救生设备,如上所述,公知地,所述救生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可充气的救生筏,在放气和折叠的状态下,与相关的充气工具一起,装入一个容器内,在放气和折叠的状态下,围绕所述容器卷绕一个可充气的逃生坡道,其一个入口端由连接件连接于船只,一个出口端由可变形和可释放的坡道-筏界面连接装置连接于容器中的一个筏,本发明的救生设备是这样的,所述坡道是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坡道。
此外,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因为使用公知的“三环式”连接装置——其通常用于另一种应用情况,即跳伞人员例如希望释放其主降落伞以打开其备用降落伞时释放带负荷的降落伞的装置,所以本发明的设备的可变形和可释放的坡道-筏界面连接装置是两个侧置组件,每个安装在坡道出口端的两个侧边缘之一附近,且每个都具有两个公知的“三环式”可释放连接装置,其例如进行气动或信号遥控脱扣或手动就地脱扣,由粗缆连接于坡道,且由另外的与所述三环式装置的至少一个环连接的粗缆连接于所述筏。
最后,本发明的设备可以是这样的,由容器构成的组件内装至少一个筏及其充气工具,围绕容器卷绕的坡道接纳在一个贮存座架中,所述贮存座架固定在船的甲板上,具有已知结构,已经用于贮存和从座架投放现有技术中的这种坡道-容器组件。
但是,本发明的设备最好是这样的,所述坡道-容器组件接纳在贮存和投放所述组件的座架中,座架用于固定在所述船的甲板上,座架具有一个正面凹入的推板和一个翻板,所述推板适于在一个离船滑板上推动所述组件,适于相对于所述船的甲板凸起,所述翻板用于确保与船的甲板边缘保持一定间距地投放和展开容器-坡道组件。
参照附图对给出的非限制性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其它技术措施和优越性将得到更好的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可充气逃生坡道的立体示意图,其在一艘渡轮类型的船只和一个可充气救生筏之间展开和充气,坡道的出口端或下端由可变形和可释放的坡道-筏界面连接装置连接于所述救生筏,所述连接装置在图1所示的细部VIII中示出;
图2是图1所示的可充气逃生坡道的立体示意图,其处于展开和充气的状态,未示出滑道,以便不遮盖该坡道的可充气构架的基部结构;
图2a、2b、2c分别是上端加固组件、一个中间加固组件和一个可变形与可释放的坡道-筏连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其涉及图2中的细部IIa、IIb和IIc;
图3是图2所示的坡道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坡道的正视侧视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的坡道沿图4中斜剖面V-V的横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2a所示的端部加固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例如由两个构件或对称的半部分构件构成,在其装配之前,每个半部分构件或对称构件由三个可独立充气的结构件组成;
图7是图2a所示的端部加固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示出其6个可独立充气的结构件,其中,位于端部的两个是多余的,用于实施图2所示的一个中间加固组件;
图8是图1中细部VIII的立体放大示意图,筏的上部周缘予以局部剖切;以及
图9和10分别是图8中细部IX和X的放大示意图。
图1以立体图示意地示出本发明的可充气逃生坡道1,其在一艘船2例如一艘渡轮和一个可充气救生筏之间处于展开和充气的构形,也是在展开和充气的状态下,用可变形和可释放的坡道-筏界面连接装置,以可释放的方式固定于坡道1的下端或出口端,所述连接装置大体上在图1的细部VIII中示出,下面参照图8至10予以更详细的说明,而坡道1的另一端,即其上端或入口端,连接于一个贮存与投放座架4,所述贮存与投放座架4安装在船2上,用于贮存由处于放气和折叠状态的坡道1与在一个容器(未示出)中也是处于放气和折叠状态的筏3构成的整套组件,坡道1围绕所述容器卷绕,在投放前在船2的甲板上处于贮存构形。
如图2至5放大所示,坡道1的结构包括一个构架,其具有三个三重复式纵梁,其中一个纵梁是上梁5,其在其它两个纵梁的上面基本上处于中央位置,所述其它两个纵梁是下边梁6,一个挠性滑道7固定在所述下边梁6之间,且在坡道1的整个长度上延伸,所述挠性滑道7用于承载由布置成滑槽的坡道1撤离的人员。
为清楚起见,为了不遮盖框架结构,滑道7仅在图5上示意地示出。
三个三重复式纵梁5和6中每个都具有三个纵杆8,每个纵杆8呈长圆柱体形,具有圆形横截面,可单独充气(即独立于其它纵杆8进行充气),一个叠置在其它两个的上面,以致其两个两个地在其长度上相切,因此,例如用一种胶合剂或通过高频焊接,用围绕每个梁的三个杆8胶接或连接的环、套圈或挠性带这样的连接件,并排地相邻连接,例如逐渐地、在其长度上不连续地连接,以致在充气的状态下,每个梁5或6的横截面基本上具有等边三角形的形状。
坡道1的构架也具有多个加固组件9和10,其可彼此独立地进行气动和机械充气,且从坡道1的入口端至出口端由其基部彼此连接,每个加固组件9和10由连接件机械连接于纵梁5和6的纵杆8,由充气工具从所述纵梁5和6的某些纵杆8进行充气,以致在坡道1充气的状态下,用横杆支撑和用斜撑加固梁5和6,使之与其长度呈横向地彼此保持隔开,例如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延伸,以使充气的坡道1的横截面(垂直于梁5和6)基本上具有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的形状。
这些加固组件的数量决定坡道1的长度,其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即端部加固组件9,其间安装中间加固组件10,对于全长为14.5米的可充气坡道1来说,在所示的特殊实施例中,在两个端部加固组件9之间,所述中间加固组件10的数量为3个。
在该实施例中,两个端部加固组件9彼此相同,如图2a所示,其相应于图2中细部IIa的上部端部组件9,中间加固组件10也彼此相同,如图2b所示,其相应于图2中细部IIb的坡道1中部的中间组件10。
两种类型的加固组件9、10中每个都是一个分级组件,对于端部加固件9来说,由六个可充气结构件构成,对于中间加固件10来说,由四个可充气结构件构成,其彼此连接,其中每个都限定六个或四个密封隔间之一,每个都相对于相应的加固组件9或10的其它隔间单独充气。
现在,参照图6和7说明图2a所示的端部加固组件9的结构和实施例,图6和7以立体图示意地示出端部组件9的两半对称的构成部分,在图6上,在两半部分组装之前,每个构成部分由三个独立连接的可充气结构件组成,在图7上,由相同的端部组件9的六个独立的可充气结构件组成,其以立体分解图示出,其中,三个构成该组件的一个半部分9a,其它三个构成该组件的另一个半部分9b,两个对称的半部分9a和9b彼此相同,面对面布置,只需说明一个就够了。每个半部分9a或9b具有一个可充气的结构,当加固组件9或10装配在坡道1上时,所述可充气的结构在充气的状态下,因为朝向加固组件9的外部而构成一个闭合的外六边形加固框架11。该封闭的六边形加固框架11交替地相继由彼此相同的三个长杆12、13和14以及也彼此相同的三个短杆15、16和17构成,其中,两个长杆12和13构成相向和向上的斜侧撑杆,长杆14构成下撑杆,而短杆15构成短的上撑杆,连接两个侧撑杆12和13的上端,短杆16构成下撑杆14的一个侧端与一个相应的侧撑杆13的下端的一个下侧连接件,而另一个短杆17使下撑杆14的另一侧端连接于另一个侧撑杆12的下端。
端部加固组件9的每个半部分9a或9b也具有一个独立的第二可充气结构件,其由另一个封闭的多边形加固框架构成,因为所述另一个多边形加固框架相对于外部六边形框架11朝内布置,所以称为内部多边形加固框架,所述独立的第二可充气结构件具有两个长杆19和20,其彼此相同,且相同于六边形框架11的长杆12和13,以便也构成侧撑杆,在其上端由一个短杆21彼此连接,形成一个短上撑杆,其相同于框架11的上撑杆15,而框架18的两个长侧撑杆19和20的下端每个都由彼此相同、且相同于框架11的短杆16和17的两个短杆22和23之一向下延长,以形成连接于一个下杆24的臂端的接头,所述下杆24呈U形扩口,封闭框架18,朝向加固组件9的另一个半部分9a或9b的框架18的呈U形扩口的下杆24,以致这两个呈U形扩口的下杆24可沿其基部25彼此胶接,当两个半部分9a和9b由加固框架18的两个短上撑杆一个胶接装配在另一个上时,彼此粘接。另外,每个框架11的下连接件的短杆16和17胶接在框架18的对应的下连接件22和23的两个短杆上,框架11的两个长侧撑杆12和13沿框架18的两个长侧撑杆19和20进行胶接。
最后,加固组件9的每个半部分9a和9b在多边形框架11的外部,相对于组件9的中部,具有一个独立的第三可充气结构件26,其呈倒V形,由两个长侧撑杆27和28构成,所述两个长杆27和28彼此相同,且相同于框架11和19的长杆12和13以及框架18的长杆20,由与框架11和18的短上撑杆15和21相同的一个短上撑杆29彼此连接。因此,倒V形结构件26加固由框架11和18构成的组件,从外部加固侧撑杆12和13以及上撑杆15,在其整个长度上分别胶接倒V形结构件26的侧撑杆27和28以及短上撑杆29。
当两个半部分9a和9b沿两个呈U形扩口的下杆24的基部25和沿两个上撑杆21彼此连接时,两个U形下杆24构成一个X形撑杆,其在与两个框架11的两个下撑杆14相同的平面上延伸,以便良好地支撑如此构成的加固组件9的基部,在充气的状态下,所述加固组件9的一般外形是一种中空金字塔形柱身,具有方形或矩形基部,其斜棱由两个封闭的加固框架11和18的以及倒V形结构件26的侧撑杆12、13、19、20和27、28形成。
图2b所示的每个中间加固组件10与图2a、6和7所示的端部加固组件9的区别,仅仅在于不配置两个倒V形可充气端部结构件26。因此,对于中间加固组件10的实施和结构来说,可以重复端部加固组件9的实施和结构,特别是实施成面对面粘接的两个相同的和对称的半部分,唯一的差别在于,每个半部分仅具有两个独立的可充气结构件,其由一个封闭的六边形加固框架11和一个封闭的多边形加固框架18构成,用于支撑中间加固组件10的基部的X形撑杆完全与加固组件9一样加以实施。
因此,每个中间加固组件10在充气的状态下,也具有其基部为方形或矩形的中空金字塔形柱身的一般外形,其斜棱由这样一种组件10的两个框架11和两个框架18的侧撑杆12、13和19、20形成,如此,具有四个独立的可充气结构件,而每个端部加固组件9具有六个独立的可充气结构件。
在每个加固组件9或10上,杆12、13、19和20以及必要时杆27和28限定两个基本上呈三角形的对置的侧端面,以及当组件9和10安装在三个纵梁5、6和导板7上且连接于纵梁5和6的纵杆8时,限定两个也基本上呈三角形的对置的端面,一个是朝向坡道1的入口端的上游端面,另一个是朝向该坡道1的出口端的下游端面。因此,上游端面和下游端面是每个加固组件9和10的由坡道1的三个纵梁5和6与导板7穿过的端面。此外,每个加固组件9或10的基部由一个位于上游的下撑杆14和一个位于下游的下撑杆14如此形成,这两个杆14在相应的加固组件9或10充气的状态下,由基本上呈X形的撑杆支撑,所述X形撑杆由所述组件的两个U形扩口下杆24连接而成,该X形撑杆在两个下边梁6和滑道7之下延伸。
因此,应理解为,在充气的状态下,两个端部加固组件9中的每一个都比中间加固组件10中的每一个更具刚性,中间加固组件10仅仅由其基部彼此粘接安装,彼此既不进行机械连接,也不在两个端部组件9之间与之进行机械连接,因为每个端部组件9比每个中间加固组件10具有数量更多的独立的可充气结构件。
如果加固组件9和10彼此既不连接,也不通过充气工具彼此连接,那么,相反,它们每个都由连接件连接于三个纵梁5和6的纵杆8,以及由充气工具连接于这些梁5和6的某些纵杆8。
更确切地说,每个中间加固组件10或端部加固组件9的四个或六个独立的可充气结构件中每个都由充气工具连接于三个纵梁5和6所具有的九个纵杆8中的四个或六个之一,此外,如果考虑直接相邻的两个加固组件10或9和10的任一对,那么,这两个组件之一的大部分独立的可充气结构件连接于纵梁5和6的可充气杆8,其不同于这两个组件中另一个的对应的可充气结构件由充气工具与之连接的可充气杆。例如,如果考虑上端部加固组件9和中间加固组件10直接邻接,那么,由这两个组件上游的两个封闭的六角形加固框架11构成的两个独立的可充气结构件不从同一个纵杆8充气,以避免坡道1在这两个组件9和10处的区段由于向这两个组件的对应的两个独立的可充气结构件或同一个组件9或10的两个可充气结构件供给充气气体的同一个纵杆8损坏而基本上充不上气,
因此,充气的坡道1具有极佳的刚度,因为由下撑杆确保的梁5和6的支撑具有可充气的下杆14和24,其连接于在逃生滑道7之下延伸的两个下边梁6,且连接于与上中梁5和下边梁6连接的可充气侧杆12、13、19、20、27和28,辅以由短杆15、21和29形成的短上撑杆以及由短杆16、17、22和23形成的下侧连接撑杆,其与加固组件9和10的其它杆、特别是这些组件的封闭的加固框架11和18一起,基本上限定一个具有六边形横截面的棱柱,其中六个面(三大三小)有助于使坡道1在充气的状态下获得很大的刚度。
坡道1的下部在其出口端具有一个可充气的下游端横杆30,其通过该横杆30上的两个隔开的区域连接在两个下边梁6的可充气的下纵杆8的下游端上,其在所述与坡道1的梁6的杆8的连接区域的上面,由两个端部延伸段31在侧面向下延长,所述两个端部延伸段31可充气且弯曲,以确保坡道1的下端与筏3之间的良好接触,可选地,使这两个充气的端部延伸段在筏3的上浮动杆33的一部分的上面和后面至少部分地接合。该横杆30及其端部延伸段31以及其相对于下边梁6的位置示于图2和2c。
为了确保不同的加固组件9和10与三个梁5和6的可充气纵杆8的连接,连接件最好是公知类型的可拆卸机械固定装置,每个可拆卸的机械固定装置都具有一个在外部车有螺纹的管形端头,可与两个密封接头进行螺纹连接,所述两个密封接头每个都固定在彼此连接的两个可充气杆之一上。当管形端头仅仅用于在一个纵梁5或6的一个可充气杆8与一个加固组件9或10的一个可充气杆之间确保可拆卸的不连续的机械固定时,管形端头的中央通道密封封闭,为使加固组件9和10固定于梁5和6的可充气杆8,不一定在两个连接的可充气杆之间的接触区域或接触点配置这种可拆卸的机械固定装置。这种在外部车有螺纹的管形端头固定装置非常有用,因为使管形端头的中央通道畅通,可拆卸的机械固定装置可同时在彼此同样进行机械连接的两个杆之间构成一种气动互连装置,以致两个杆之一可从另一个杆进行充气。因此,构成不同的加固组件9和10的独立的可充气结构件的不同的杆不仅机械固定于梁5和6的杆8,而且还由这些杆8充气,杆8本身从一个压缩混合气罐充气,所述压缩混合气由氮和二氧化碳混合气构成,这些压缩混合气罐例如布置在安装于船2上的座架4的一个底板之下,所述座架4用于贮存救生设备,所述救生设备包括放了气的折叠的坡道1和筏3,所述放了气的折叠的坡道卷绕在一个容器(未示出)上,所述筏3放气后折叠在所述容器中。
关于本发明的救生设备,其使至少一个可充气的救生筏连接于一个可充气的逃生坡道,其与下述文献中已经述及的救生设备的区别基本上仅仅在于坡道1本身的结构,WO95/14605中的图1和2示出展开和充气的救生设备,该文献的图3示出展开和充气的过程,本申请人的FR2912111中的图6示出处于贮存构形的救生设备,其图7示出展开和充气的过程,最后,该文献的图8示出其处于使用构形。
但是,如果可变形和可释放的坡道1-筏3界面连接装置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类似的救生设备中使用的连接装置,那么,本发明提出采用与公知的连接装置不同的连接装置,其在坡道-筏界面可变形和可释放的连接作用方面,应用公知类型的“三环式”可释放连接装置,其用标号32示意地示于图2和2c,以及示于与图1中细部VIII相应的图8。
所述装置32是两个侧置组件,其中每个都安装在可充气的下游端横杆30的朝向筏3、更确切地说是朝向筏3的上浮动杆33(图8和9上为局部剖面图)上部的端面上,所述两个装置32中每个都安装在杆30的位于坡道1出口端的两个侧边缘附近的两个区域之一上,基本上位于横杆30连接于下边梁6的下游端的部位。
如图9所详示的那样,在筏3的上浮动杆33的剖切部分处,连接装置32为复式,具有两个三环式机构34,每个都由一条带子35连接于一个承带板36,所述承带板36是一个固定在横杆30的一个相应侧面部分上的刚性板,具有带子通道。该板36不一定配置,但优选地,用于坡道1与运力很大的筏3相连接的情况。为了与运力小的筏进行可释放和可变形的连接,两个机构34的带子35可直接固定在杆30上。每个机构34具有一个称为“三环式升降器”的组件37,其中一个大环或钩环38由一条带子(未示出)连接于筏3,该带子例如形成筏3的上杆33的圈,用于在其另一端固定于同一装置32的另一个三环式机构34的大环或钩环38。连接于筏3的每个钩环38用于在带子35的一个带扣的端部接纳一个中等环39,向带子35翻折的该中等环39本身由一个小环40穿过,所述小环40由与带子35连接的另一个带扣保持,其本身带有一个小带扣,其穿过也与带子35连接的一个小板,以致该小带扣在小板上面凸起的部分由一个保持件穿过,所述保持件例如是一个称为“信号闸刀”的信号释放系统41,其可通过一个遥控装置释放小带扣,小带扣的释放引起小环40释放,小环40可脱离中等环39,按次序,中等环39可脱离钩环38,从而确保装置32处筏3相对于坡道1的释放。
显然,另一个三环式机构相同,也进行遥控,由另一个信号释放系统41使之释放。在其它实施例中,遥控释放可由一个气动执行机构确保,根据另一实施例,可由位于筏3中的一个操作人员手动进行释放。
可以如同现有技术中的救生设备那样,使坡道1由其上端连接于安装在船2上的贮存座架4。
但是,优选地,本发明的救生设备具有由一个容器构成的组件的一个贮存和释放座架4,所述容器内装至少一个筏3及其充气工具,坡道1卷绕在该容器上。该座架4可具有一个正面凹入的推板,用于将坡道-筏容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推到一个滑板42上所述滑板42在覆盖坡道1的充气罐的座架4的底板上滑动,该滑板42相对于船2的甲板超出、凸起,以便在一个翻板使坡道-筏容器组件放到滑板42上之后,开始展开坡道1的上端部分,以相对于船2的甲板边缘具有一定间距地释放所述坡道-筏容器组件。因此,后者展开然后充气,与部件既无相互影响也无钩住的危险,在船2的船体上也不会由于贮存和释放座架4而表面高低不平。
为了增大由坡道1撤离的流量,最好使滑道7细分成两条相邻的通路(见图5),其由一个挠性隔板7c分隔,所述挠性隔板7c在坡道1的整个长度上承受滑道7的中部,且悬置于上部5。该实施例适用于运载乘客数量多的船只。

Claims (16)

1.可充气的逃生坡道,其用于从船(2)向至少一个可充气的救生筏(3)撤离人员,所述坡道(1)具有:
-三个复式纵梁(5,6),每个都具有至少两个可单独充气的、在其长度上邻接且并列连接的纵杆(8),其中,两个下边梁(6)和一个上中梁(5)横向于其长度彼此隔开,且在充气的状态下基本上彼此平行,
-挠性导板(7),其用于在由坡道(1)撤离期间承载人员,所述导板(7)连接两个下边梁(6),且在坡道(1)的整个长度上彼此连续延伸,从其配有与船(2)相连接的连接件的入口端,延伸至其配有可变形和可释放的坡道(1)-筏(3)界面连接装置的出口端,
-下撑杆,其具有与两个下边梁(6)连接的、在撤离导板(7)的下面延伸的可充气下杆(14,24),
-边撑杆,其具有与上中梁(5)和下边梁(6)相连接的可充气边杆(12,13,19,20,27,28),以便在充气的状态下,加固坡道(1)的结构,使之基本上与纵梁(5,6)垂直地具有总体上呈三角形的横截面,
其特征在于,边撑杆和下撑杆的可充气杆(12,13,14,19,20,24)布置成闭合的加固框架(11,18),其可充气,在充气的状态下呈多边形,围绕着三个纵梁(5,6),加固框架(11,18)的所述杆由连接件和充气工具连接于所述纵梁(5,6),所述充气工具通过所述纵梁(5,6)进行充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撑杆和下撑杆布置成可彼此独立地进行机械和气动充气的加固组件(9,10),其每个都由导板(7)和纵梁(5,6)穿过,从坡道(1)的两端中的一端到另一端由其基面彼此连接,所述加固组件(9,10)由连接件和充气工具连接于三个纵梁(5,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坡道,其特征在于,每个加固组件(9,10)是一个由彼此连接的多个可充气结构(11,18,26)组成的分隔组件,每个可充气结构限定一个可相对于所述组件的其它隔间单独充气的密封隔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坡道,其特征在于,每个加固组件(9,10)具有至少一个可充气结构,在充气的状态下,所述可充气结构形成一个闭合的六边形加固框架(11),所述加固框架(11)具有三个长杆(12,13,14),构成两个边撑杆(12,13)和一个下撑杆(14),与三个短杆(15,16,17)交替布置,构成下撑杆(14)的侧端与边撑杆(12,13)的下端部的两个下侧接头(16,17),以及一个连接两个边撑杆(12,13)的上端的上短撑杆(15)。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坡道,其特征在于,每个加固组件(9,10)在充气的状态下,具有基部为方形或矩形的中空金字塔柱身的一般外形,其斜棱由边撑杆的杆(12,13,19,20,27,28)形成,限定两个基本上呈三角形的对置的侧端面、一个朝向坡道(1)的入口端的上游端面、以及一个朝向坡道(1)的出口端的也基本上呈三角形的对置的下游端面,上游和下游端面由三个纵梁(5,6)和导板(7)穿过,每个加固组件(9,10)的基部由一个上游下撑杆(14)和一个下游下撑杆(14)形成,在加固组件(9,10)充气的状态下,其由在两个下边梁(6)和导板(7)的下面延伸的基本上呈X形的一个撑杆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5以及例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坡道,其特征在于,每个加固组件(9,10)在充气的状态下,具有一个上游外六边形框架(11)和一个下游外六边形框架(11),每个都沿其边撑杆的两个长杆(12,13)及其三个短杆(15,16,17),分别由一个上游内多边形框架(18)和一个下游内多边形框架(18)的对应的两个长杆(19,20)和三个短杆(21,22,23),向组件(9,10)内构成一个独立的复式可充气结构,每个都构成另一个独立的可充气结构,每个也都具有一个呈U形喇叭口的下杆(24),所述下杆(24)由U的臂端连接于相应的上游或下游内多边形框架(18)的两个下侧短杆(22,23),而每个呈U形的下杆(24)在U的基部(25)的长度上连接于另一个内多边形框架(18)的对应的下杆(24)的U的基部(25),以形成所述加固组件(9,10)的基部的基本上呈X形的撑杆。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坡道,其特征在于,在其两端中的每一端处,所述坡道具有两个端部加固组件(9)之一,其在充气的状态下,比安装在两个端部加固组件(9)之间的中间加固组件(10)更具刚性。
8.根据权利要求7以及例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坡道,其特征在于,每个端部加固组件(9)比每个中间加固组件(10)具有数量更大的可充气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以及例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坡道,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端部加固组件(9)具有至少两个辅助的独立的可充气结构(26),每个可充气结构(26)都总体上呈倒V形,由侧撑杆的两个长杆(27,28)和上短撑杆的一个短杆(29)构成,在其长度上分别连接在侧撑杆的两个长杆(12,13)和上游与下游外框架(11)之一的上短撑杆的短杆(15)的外部上,以便所述至少一个端部加固组件(9)具有至少六个独立的可充气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至9中任一项以及例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坡道,其特征在于,坡道(1)的两个相邻加固组件(9,10)的对应的可充气结构大部分由单独的充气工具连接于所述纵梁(5,6)的不同的可充气纵杆(8)。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坡道,其特征在于,坡道(1)的出口端具有一个下游端可充气横杆(30),其由两个隔开的区域连接在两个下边梁(6)的可充气纵杆(8)的下游端上,且由两个可充气和弯曲的两个端部延伸段(31)在侧面向下延伸超出其与坡道(1)的两个下边梁(6)的连接区域,可使接触区域在坡道(1)和所述筏(3)之间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是活动的机械固定装置,其适于确保纵梁(5,6)的可充气杆(8)与侧撑杆及下撑杆的可充气杆(12,13,14,19,20,24)之间的非连续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坡道,其特征在于,梁(5,6)的可充气杆(8)与侧撑杆或下撑杆的可充气杆(12,13,14,19,20,24)的某些活动机械固定装置,同时构成所述撑杆的所述充气工具。
14.救生设备,用于船(2)的乘客和/或船员,其具有至少一个可充气的救生筏(3),所述可充气的救生筏(3)在放气和折叠的状态下,与相关的充气工具一起装入容器中,在放气和折叠的状态下,围绕所述容器卷绕一个可充气的撤离坡道,所述撤离坡道的入口端由连接件连接于船(2),所述撤离坡道的出口端由可变形和可释放的坡道-筏界面连接装置(32)连接于容器中的所述筏(3),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道是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坡道(1)。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和可释放的坡道-筏界面连接装置(32)是两个侧置组件,每个都安装在坡道(1)的出口端的两个侧边缘之一附近,每个都具有两个公知的“三环式”可释放连接装置,其例如进行气动或信号遥控脱扣或手动就地脱扣,由粗缆(35)连接于坡道(1),且由另外的粗缆连接于所述筏(3),所述另外的粗缆连接于所述三环式装置(34)的至少一个环(38)。
16.根据权利要求14和1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由内装至少一个筏(3)及其充气工具的容器与围绕容器卷绕的坡道(1)构成的组件,接纳在贮存和投放所述组件的座架(4)上,座架(4)用于固定在所述船(2)的甲板上,座架(4)具有推板和翻板,所述推板具有凹入的正面,所述正面适于在一个离船滑板(42)上推动所述组件,并适于相对于所述船(2)的甲板凸起,所述翻板用于确保与船(2)的甲板的边缘保持一定间距地投放和展开容器-坡道组件。
CN2010800284573A 2009-06-12 2010-06-10 可充气逃生坡道以及具有可充气逃生坡道的船用救生设备 Pending CN1028030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0953938 2009-06-12
FR0953938A FR2946615B1 (fr) 2009-06-12 2009-06-12 Rampe d'evacuation gonflable, et installation de sauvetage pour navire, la comprenant.
PCT/FR2010/051166 WO2010142922A1 (fr) 2009-06-12 2010-06-10 Rampe d'evacuation gonflable, et installation de sauvetage pour navire, la comprenan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3062A true CN102803062A (zh) 2012-11-28

Family

ID=41818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84573A Pending CN102803062A (zh) 2009-06-12 2010-06-10 可充气逃生坡道以及具有可充气逃生坡道的船用救生设备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00765A1 (zh)
EP (1) EP2440446B1 (zh)
KR (1) KR101613185B1 (zh)
CN (1) CN102803062A (zh)
AU (1) AU2010258451B2 (zh)
CA (1) CA2764771C (zh)
DK (1) DK2440446T3 (zh)
FR (1) FR2946615B1 (zh)
WO (1) WO2010142922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3560A (zh) * 2019-01-29 2019-05-10 北海市恒泰顺威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可扩容的水面救生浮岛平台系统
CN110466691A (zh) * 2019-08-22 2019-11-19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救生筏登乘系统
CN113602455A (zh) * 2021-08-23 2021-11-05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船舶应急救生撤离装置
CN114537595A (zh) * 2022-01-27 2022-05-27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充气滑梯式海上撤离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62735B2 (en) * 2008-08-28 2015-10-20 Michael Grainger Inflatable evacuation slide
NL2014203B1 (nl) * 2015-01-28 2017-01-11 Jb-Beheer B V Inrichting met een geleidingsorgaan.
US10118708B2 (en) * 2015-10-19 2018-11-06 Goodrich Corporation Evacuation slide with beam structure comprising four-point cross section
CN105480510B (zh) * 2015-12-31 2017-06-16 江苏仅一包装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源切换机构
GB2555576B (en) * 2016-10-26 2021-09-15 Survitec Group Ltd Evacuation system
IT201700086155A1 (it) * 2017-07-27 2019-01-27 Progetech S R L Sistema di evacuazione di emergenza modulare ed orientabile.
WO2021104587A1 (en) * 2019-11-26 2021-06-03 Vestas Offshore Wind A/S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vers for wind turbine structures
EP3971076A1 (en) * 2020-09-16 2022-03-23 Viking Life-Saving Equipment A/S A maritime chute for maritime evacuation
CN114537618A (zh) * 2022-01-27 2022-05-27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基于梁-桁架结构的气胀式海上撤离滑梯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0062A (en) * 1982-11-22 1984-07-17 The B. F. Goodrich Company Delayed restraint release device for inflatable escape slides
WO1995014605A1 (en) * 1993-11-22 1995-06-01 Liferaft Systems Australia Pty. Limited Marine evacuation system
WO1995015787A1 (en) * 1993-12-06 1995-06-15 Per Stefenson Inflatable construction
JPH09201423A (ja) * 1996-01-26 1997-08-05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非常用脱出装置
CN2260051Y (zh) * 1994-11-30 1997-08-20 南京航海仪器二厂 船舶应急救生撤离装置
CN2262434Y (zh) * 1996-09-19 1997-09-17 陈宝国 折叠式火灾救生滑梯
CN1205673A (zh) * 1995-12-19 1999-01-20 沃德尔·斯托里斯(安全生存设备)有限公司 船用逃生系统
US6799741B2 (en) * 2002-06-21 2004-10-05 Goodrich Corporation Evacuation slide having trapezoidal outline
WO2009026631A1 (en) * 2007-08-29 2009-03-05 Liferaft Systems Australia Pty Limited Triangular inflatable evacuation slid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986436A (en) * 1973-09-04 1976-03-30 John M. Fisher Escape slide assembly
FR2300702A1 (fr) * 1975-02-11 1976-09-10 Beaufort Air Sea Equipment Ltd Dispositif gonflable pour l'evacuation d'un batiment flottant en perdition
US4614500A (en) * 1983-09-07 1986-09-30 The Garrett Corporation Flotation platform
US4723929A (en) * 1987-05-18 1988-02-09 The B. F. Goodrich Company Inflatable life rafts
CA2195058A1 (en) * 1996-02-02 1997-08-02 William Sydney Merchant Inflatable tube
FR2756809B1 (fr) 1996-12-06 1999-02-12 Zodiac Int Radeau de sauvetage de grande capacite
FR2757130B1 (fr) * 1996-12-18 1999-02-12 Zodiac Int Radeau de sauvetage gonflable, autoredressable
US6634914B2 (en) * 2000-05-26 2003-10-21 Darren Vancil Self-righting whitewater raft
US7422108B2 (en) * 2005-10-17 2008-09-09 Air-Paq, Inc. Structure of air-packing device
FR2912111B1 (fr) * 2007-02-02 2009-04-17 Zodiac Internat Soc Par Action Dispositif de survie en mer a plusieurs radeaux pneumatiques
US8011986B1 (en) * 2009-10-23 2011-09-06 Curtsinger Clay A Inflatable buoyant tent apparatus
US20110278092A1 (en) * 2010-05-14 2011-11-17 Frank John Brown Girt panel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0062A (en) * 1982-11-22 1984-07-17 The B. F. Goodrich Company Delayed restraint release device for inflatable escape slides
WO1995014605A1 (en) * 1993-11-22 1995-06-01 Liferaft Systems Australia Pty. Limited Marine evacuation system
WO1995015787A1 (en) * 1993-12-06 1995-06-15 Per Stefenson Inflatable construction
CN2260051Y (zh) * 1994-11-30 1997-08-20 南京航海仪器二厂 船舶应急救生撤离装置
CN1205673A (zh) * 1995-12-19 1999-01-20 沃德尔·斯托里斯(安全生存设备)有限公司 船用逃生系统
JPH09201423A (ja) * 1996-01-26 1997-08-05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非常用脱出装置
CN2262434Y (zh) * 1996-09-19 1997-09-17 陈宝国 折叠式火灾救生滑梯
US6799741B2 (en) * 2002-06-21 2004-10-05 Goodrich Corporation Evacuation slide having trapezoidal outline
WO2009026631A1 (en) * 2007-08-29 2009-03-05 Liferaft Systems Australia Pty Limited Triangular inflatable evacuation slide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3560A (zh) * 2019-01-29 2019-05-10 北海市恒泰顺威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可扩容的水面救生浮岛平台系统
CN109733560B (zh) * 2019-01-29 2024-03-08 北海市恒泰顺威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可扩容的水面救生浮岛平台系统
CN110466691A (zh) * 2019-08-22 2019-11-19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救生筏登乘系统
CN110466691B (zh) * 2019-08-22 2021-07-16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救生筏登乘系统
CN113602455A (zh) * 2021-08-23 2021-11-05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船舶应急救生撤离装置
CN113602455B (zh) * 2021-08-23 2022-08-02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船舶应急救生撤离装置
CN114537595A (zh) * 2022-01-27 2022-05-27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充气滑梯式海上撤离系统
CN114537595B (zh) * 2022-01-27 2023-12-01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充气滑梯式海上撤离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142922A1 (fr) 2010-12-16
CA2764771A1 (fr) 2010-12-16
EP2440446B1 (fr) 2013-06-05
CA2764771C (fr) 2016-10-04
DK2440446T3 (da) 2013-07-22
AU2010258451B2 (en) 2016-02-04
AU2010258451A1 (en) 2012-01-19
FR2946615A1 (fr) 2010-12-17
KR20120034190A (ko) 2012-04-10
US20120100765A1 (en) 2012-04-26
EP2440446A1 (fr) 2012-04-18
FR2946615B1 (fr) 2011-05-27
KR101613185B1 (ko) 2016-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03062A (zh) 可充气逃生坡道以及具有可充气逃生坡道的船用救生设备
EP2139756B1 (en) A floatable unit for evacuation purposes
US5285986A (en) Rigid airship with a carrier frame of ribs and beams enclosed by skin sections forming an envelope
CN102395507B (zh) 船舶
US3450374A (en) Resiliently flexible vehicle
US20030060101A1 (en) Floatation system including life raft
CZ294021B6 (cs) Stavebnicová modulární jednotka vzducholodi a vzducholoď z nich postavená
CN102781769A (zh) 具有可充气部件的可收缩船只
US11167827B2 (en) Survival craft
WO2013085589A2 (en) Improved wing-in-ground effect vessel
JPH07507021A (ja) 貨物と乗客の搬送のための飛行船
US20060231678A1 (en) High speed airship
WO1995014605A1 (en) Marine evacuation system
EP0790917B1 (en)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curing closed decks and cargo on ships respectively
CN113895570B (zh) 一种带有气囊的框架式浮岛、半潜船及半潜船控制方法
EP1470039B1 (en) Hull assembly for an aquatic vessel and high speed catamaran vessel
US3513494A (en) Float boat
CN209096974U (zh) 一种便携式金属结构的救生艇
CN217227890U (zh) 一种正六棱柱体多模组环形浮空飞行器
CN218198771U (zh) 水域救援用平头双体救援艇
DE102013002170A1 (de) Rettungssystem für passagierschiffe
WO2014195349A1 (en) Hovercraft with inflatable sidebodies
US20240011315A1 (en) Airmast Inflatable Tower
WO2015160282A1 (ru) Катер - катамаран сборно - разборный
AU689516B2 (en) Marine evacu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