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2496A - 位置检测系统以及位置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位置检测系统以及位置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2496A
CN102802496A CN2011800146173A CN201180014617A CN102802496A CN 102802496 A CN102802496 A CN 102802496A CN 2011800146173 A CN2011800146173 A CN 2011800146173A CN 201180014617 A CN201180014617 A CN 201180014617A CN 102802496 A CN102802496 A CN 1028024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field
mentioned
coil
detected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46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02496B (zh
Inventor
饭田隆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02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24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024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24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61B1/041Capsule endoscopes for imag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47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 A61B1/00158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using magnetic fiel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6Devices, other than using radiation, for detecting or locating foreign bodies ; determining position of probes within or on the body of the patient
    • A61B5/061Determining position of a probe within the body employing means separate from the probe, e.g. sensing internal probe position employing impedance electrodes on the surface of the body
    • A61B5/062Determining position of a probe within the body employing means separate from the probe, e.g. sensing internal probe position employing impedance electrodes on the surface of the body using magnetic field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Endoscope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涉及的位置检测系统(1)具备:胶囊内窥镜(10),其被配置于检测空间内K内,与在检测空间内K内形成的驱动磁场相应地产生谐振磁场;磁场产生线圈(D1),其在检测空间内产生驱动磁场;检测线圈(S1~S8),其检测由胶囊内窥镜(10)与驱动磁场相应地产生的谐振磁场与驱动磁场的合成磁场;电流检测部(32),其与检测线圈(S1~S8)的磁场检测同步地检测流过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电流;以及位置检测部(50),其根据由检测线圈(S1~S8)检测出的合成磁场的检测值和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驱动电流的检测值来计算胶囊内窥镜(10)的位置和方向。

Description

位置检测系统以及位置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位置检测系统以及位置检测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磁场对被导入到被检体内的胶囊型被检体内导入装置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位置检测系统以及位置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开发出一种具备摄像元件的胶囊型检测体(以下,称为胶囊内窥镜)(例如参照下面示出的专利文献1)。胶囊内窥镜例如经过口腔被导入到被检体内而拍摄被检体内,将获得的图像(以下,称为被检体内图像)以无线方式发送到配置在被检体外的外部装置。操作员通过目视来确认由外部装置接收到的被检体内图像,由此能够诊断被检体的症状等。
在使用了如上所述的胶囊内窥镜的医疗系统中,期望正确地获知胶囊内窥镜的位置、朝向等,其目的在于确定被检体内的拍摄位置、引导胶囊内窥镜的位置等。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一种位置检测系统:在胶囊内窥镜内设置由线圈(L)和电容器(C)构成的谐振电路(以下,将该谐振电路称为LC谐振电路),由设置于外部装置的检测线圈对该LC谐振电路通过从外部施加的交变磁场(以下,将该磁场称为驱动磁场)所产生的谐振磁场进行检测,由此检测胶囊内窥镜的位置、朝向。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715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此,为了检测出检测体的位置,需要从检测线圈的检测值中分离出驱动磁场成分和谐振磁场成分。作为从检测线圈的检测值中分离出驱动磁场成分和谐振磁场成分的方法,存在从检测线圈的输出中检测相位与驱动磁场大致正交的振幅成分和相位与驱动磁场大致相同的振幅成分的方法。而且,在该方法中,建议如下一种方法:通过使驱动磁场的周期与傅里叶变换的周期同步,来使开始傅里叶变换的定时的驱动磁场的相位固定。然而,在该方法中,存在以下的问题:在由于驱动磁场产生部的经时变化、温度变化以及与LC谐振电路的干扰等而驱动磁场的相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导致傅里叶变换的开始定时的相位会不同,从而无法正确地进行分离,位置检测精确度会变差。
另外,作为从检测线圈的检测值中分离出驱动磁场成分和谐振磁场成分的其它方法,存在如下一种方法:预先在不存在胶囊内窥镜的状态下产生驱动磁场并保存这种情况下的检测线圈的检测值,从存在胶囊内窥镜的状态下的检测线圈的检测值减去所保存的不存在胶囊内窥镜的情况下的检测值。然而,在该方法中,也存在以下的问题:在由于驱动磁场产生部的经时变化、温度变化以及与LC谐振电路的干扰等而驱动磁场的相位和振幅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所保存的不存在胶囊内窥镜的情况下的检测值与要进行减法运算的实际的驱动磁场成分之间会产生差,无法正确地进行分离,从而导致位置检测精确度会变差。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正确地进行驱动磁场成分与谐振磁场成分的分离来高精确度地检测检测体的位置的位置检测系统以及位置检测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位置检测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检测体,其被配置于检测空间内,与在上述检测空间内形成的驱动磁场相应地产生感应磁场;一个以上的磁场产生线圈,其在上述检测空间内产生上述驱动磁场;磁场检测线圈,其检测由上述检测体与上述驱动磁场相应地产生的上述感应磁场与上述驱动磁场的合成磁场;电流检测部,其与上述磁场检测线圈的磁场检测同步地检测流过上述磁场产生线圈的驱动电流;以及位置信息运算部,其根据由上述磁场检测线圈检测出的上述合成磁场的检测值和由上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驱动电流的检测值来计算上述检测体的位置和方向。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位置检测系统的特征在于,还具备校准运算部,该校准运算部根据由上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驱动电流的检测值,来计算由上述磁场检测线圈检测出的合成磁场的检测值中的与上述驱动磁场对应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上述位置信息运算部基于由上述磁场检测线圈检测出的上述合成磁场,求出相对于在上述校准运算部中计算出的上述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具有大致正交的相位差的成分,根据所求出的该成分来计算上述检测体的位置和方向。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位置检测系统的特征在于,还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将在上述检测体不位于上述检测空间内的情况下由上述磁场检测线圈检测出的磁场的检测值和由上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驱动电流的检测值存储为基准值,上述校准运算部根据由上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驱动电流的检测值和存储在上述存储部中的上述基准值来计算上述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位置检测系统的特征在于,上述校准运算部使用在上述存储部中作为上述基准值存储的驱动电流的检测值与由上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驱动电流值的检测值之间的相位差来计算上述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位置检测系统的特征在于,设置有多个上述磁场产生线圈,该位置检测系统还具备:切换部,其能够使各磁场产生线圈的闭合环路分别断开;以及切换控制部,其在要获取上述基准值的情况下,使上述切换部将除了作为上述基准值的获取对象的上述磁场产生线圈以外的上述磁场产生线圈的闭合环路断开。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位置检测系统的特征在于,上述校准运算部根据上述磁场产生线圈的特性、上述磁场检测线圈的特性、上述磁场产生线圈与上述磁场检测线圈的相对位置信息以及由上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驱动电流的检测值,来计算由上述磁场检测线圈检测出的合成磁场的检测值中的上述驱动磁场的成分的相位。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位置检测系统的特征在于,还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对应关系,在该对应关系中,使上述磁场产生线圈以不同的相位产生驱动磁场的情况下由上述磁场检测线圈检测出的磁场的各检测值与由上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驱动电流的各检测值相对应,上述校准运算部根据由上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驱动电流的检测值和由上述存储部存储的对应关系来计算与上述驱动磁场对应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位置检测系统的特征在于,上述校准运算部根据由上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驱动电流的检测值来计算该驱动电流的相位,将计算出的该相位作为由上述磁场检测线圈检测出的上述合成磁场的检测值中的上述驱动磁场的成分的相位来输出。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位置检测系统的特征在于,还具备校准运算部,该校准运算部根据由上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驱动电流的检测值来计算由上述磁场检测线圈检测出的上述合成磁场的检测值中的与上述驱动磁场对应的驱动磁场成分的振幅和相位,上述位置信息运算部根据在上述校准运算部中计算出的上述驱动磁场成分的振幅和相位,来求出由上述磁场检测线圈检测出的上述合成磁场与上述驱动磁场之差,根据所求出的该差来计算上述检测体的位置和方向。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位置检测系统的特征在于,还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将在上述检测体不位于上述检测空间内的情况下由上述磁场检测线圈检测出的磁场的检测值和由上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驱动电流的检测值存储为基准值,上述校准运算部根据由上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驱动电流的检测值和存储在上述存储部中的上述基准值来计算上述驱动磁场成分的振幅和相位。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位置检测系统的特征在于,上述校准运算部使用在上述存储部中作为上述基准值存储的驱动电流的检测值和由上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驱动电流值的检测值之间的振幅比和相位差,来计算上述驱动磁场成分的振幅和相位。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位置检测系统的特征在于,设置有多个上述磁场产生线圈,该位置检测系统还具备:切换部,其能够使各磁场产生线圈的闭合环路分别断开;以及切换控制部,其在要获取上述基准值的情况下,使上述切换部将除了作为上述基准值的获取对象的上述磁场产生线圈以外的上述磁场产生线圈的闭合环路断开。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位置检测系统的特征在于,上述校准运算部根据上述磁场产生线圈的特性、上述磁场检测线圈的特性、上述磁场产生线圈与上述磁场检测线圈的相对位置信息以及由上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驱动电流的检测值,来计算由上述磁场检测线圈检测出的上述合成磁场的检测值中的上述驱动磁场的成分的振幅和相位。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位置检测系统的特征在于,还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对应关系,在该对应关系中,使上述磁场产生线圈以不同的振幅和相位产生上述驱动磁场的情况下由上述磁场检测线圈检测出的磁场的各检测值与由上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驱动电流的各检测值相对应,上述校准运算部根据由上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驱动电流的检测值和存储在上述存储部中的对应关系来计算上述驱动磁场的成分的振幅和相位。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位置检测方法检测检测体的位置,该检测体被导入到配置有形成驱动磁场的一个以上的磁场产生线圈的检测空间内,与上述驱动磁场相应地产生感应磁场,该位置检测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磁场检测步骤,检测由上述检测体与上述驱动磁场相应地产生的上述感应磁场与上述驱动磁场的合成磁场;电流检测步骤,与上述磁场检测步骤中的磁场检测同步地检测流过上述磁场产生线圈的驱动电流;以及位置信息计算步骤,根据在上述磁场检测步骤中检测出的上述合成磁场的检测值和通过上述电流检测步骤检测出的上述驱动电流的检测值,来计算上述检测体的位置和方向。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位置检测方法的特征在于,还包括校准计算步骤,在该校准计算步骤中,根据在上述电流检测步骤中检测出的上述驱动电流的检测值,来计算在上述磁场检测步骤中检测出的上述合成磁场的检测值中的与上述驱动磁场对应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上述位置信息计算步骤基于在上述磁场检测步骤中检测出的上述合成磁场来求出相对于在上述校准计算步骤中计算出的上述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具有大致正交的相位差的成分,根据所求出的该成分来计算上述检测体的位置和方向。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位置检测方法的特征在于,还包括校准计算步骤,在该校准计算步骤中,根据在上述电流检测步骤中检测出的上述驱动电流的检测值,来计算在上述磁场检测步骤中检测出的上述合成磁场的检测值中的与上述驱动磁场对应的驱动磁场成分的振幅和相位,上述位置信息计算步骤根据在上述校准计算步骤中计算出的上述驱动磁场成分的振幅和相位,来求出在上述磁场检测步骤中检测出的上述合成磁场与上述驱动磁场之差,根据所求出的该差来计算上述检测体的位置和方向。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位置检测系统能够根据由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驱动电流的检测值从合成磁场中分离出当前磁场产生线圈所产生的驱动磁场成分,因此能够正确地进行驱动磁场成分与谐振磁场成分的分离,从而能够高精确度地检测检测体的位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位置检测方法能够根据在电流检测步骤中检测出的驱动电流的检测值从合成磁场中分离出当前磁场产生线圈所产生的驱动磁场成分,因此能够正确地进行驱动磁场成分与谐振磁场成分的分离,从而能够高精确度地检测检测体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位置检测系统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针对图1所示的磁场产生线圈所产生的驱动磁场的强度的时间依赖、或针对检测线圈所检测出的驱动磁场的强度的时间依赖性的图。
图3是表示由图1所示的磁场产生线圈产生的驱动磁场、作为利用检测线圈得到的检测磁场的合成磁场以及胶囊内窥镜的谐振磁场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位置检测系统中的位置检测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基准值获取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图4所示的校准运算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针对图1所示的磁场产生线圈所产生的驱动磁场的强度的时间依赖、或针对检测线圈所检测出的驱动磁场的强度的时间依赖性的其它例的图。
图8是表示由图1所示的磁场产生线圈产生的驱动磁场、作为利用检测线圈得到的检测磁场的合成磁场以及胶囊内窥镜的谐振磁场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的位置检测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图9所示的基准值获取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图9所示的校准运算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中的位置检测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图12所示的校准运算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中的位置检测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图14所示的校准数据表制作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图14所示的校准数据获取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中的校准运算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位置检测系统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图18所示的位置检测系统中的位置检测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图19所示的基准值获取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图19所示的校准运算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中的位置检测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图22所示的基准值获取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24是表示图22所示的校准运算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25是表示实施方式1或2中的胶囊内窥镜的概要结构例的框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或2的胶囊内窥镜的概要结构例的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与附图一起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各图只不过是以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内容的程度概要地示出形状、大小以及位置关系,因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各图中例示的形状、大小以及位置关系。另外,在附图的记载中,对同一部分附加同一标记。
(实施方式1)
下面,使用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位置检测系统1的结构和动作。此外,本实施方式实现如下的位置检测系统以及位置检测方法:求出当前产生的驱动磁场成分,基于该驱动磁场成分分离出谐振磁场成分,由此能够高精确度地检测检测体的位置而不受到驱动磁场的经时变化等的影响。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位置检测系统1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位置检测系统1具备:检测空间K,其容纳被导入了作为检测体的胶囊内窥镜10的被检体900;以及外部装置20,其检测胶囊内窥镜10在检测空间K内的位置和朝向(姿势)。
如图1所示,胶囊内窥镜10具有产生位置检测用的谐振磁场的谐振磁场产生部11(参照图1)。谐振磁场产生部11如后所述那样包括由并联连接的电容器(C)和电感器(L)构成的LC谐振电路,通过从外部输入的、频率与谐振频率大致相同的位置检测用磁场(以下,称为驱动磁场)来激励该LC谐振电路,从而产生谐振磁场。换言之,胶囊内窥镜10与在检测空间K内形成的驱动磁场相应地产生作为感应磁场的谐振磁场。此外,谐振频率F是由并联连接的电容器(C)和电感器(L)决定的LC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另外,胶囊内窥镜10例如也可以具有作为胶囊型医疗装置的功能,接收来自外部装置20的表示各种操作指示的无线信号,并且将通过拍摄被检体内部的图像而获取到的被检体内信息作为无线信号发送到外部装置20。
检测空间K中配置有:磁场产生线圈D1,其在检测空间K内形成大致均匀的驱动磁场;多个检测线圈S1~S8(以下将任意的检测线圈的标记设为S),该多个检测线圈S1~S8检测在检测空间K内形成的磁场;以及布线基板14A和14B,该布线基板14A和14B中分别安装有多个检测线圈S1~S4和S5~S8。另外,布线基板14A例如设置在载置被导入了胶囊内窥镜10的被检体900的载置台(未图示)的下侧,布线基板14B例如配置于检测空间K的上侧。
磁场产生线圈D1例如在检测空间K内产生由沿规定轴方向延伸的磁力线形成的大致均匀的驱动磁场,来作为在检测空间K内产生的驱动磁场。各检测线圈S检测在检测空间K内形成的磁场,在胶囊内窥镜10被配置于检测空间K内的情况下,检测与磁场产生线圈D1所产生的驱动磁场相应地由胶囊内窥镜10的谐振磁场产生部11产生的谐振磁场与由磁场产生线圈D1产生的驱动磁场的合成磁场。从各检测线圈S读出的检测信号是以电压来表示各检测线圈S所配置的位置处的磁场的强度、相位等磁场信息的信号。各检测线圈S例如是包括能够对规定轴方向的磁场强度和方向进行检测的线圈的磁传感器。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由磁敏电阻元件、磁阻抗元件(MI元件)等构成的磁传感器来构成各检测线圈S。另外,各检测线圈S还能够由三轴磁传感器等构成,该三轴磁传感器由分别对x轴、y轴或者z轴进行检测的三个线圈构成。多个检测线圈S被配置在不容易受到驱动磁场的影响且易于检测胶囊内窥镜10的谐振磁场产生部111所产生的谐振磁场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1中,示出多个检测线圈S1~S4被二维排列在配置于检测空间K下侧的布线基板14A的底面(检测空间K下侧的x-y平面)的例子,并且示出多个检测线圈S5~S8被二维排列在配置于检测空间K上侧的布线基板14B的上表面(检测空间K上侧的x-y平面)的例子。
另外,外部装置20具备:控制部21,其控制外部装置20内的各部;存储部22,其存储由控制部21控制各部时执行的各种程序和参数等;操作输入部23,其用于操作员输入对于胶囊内窥镜10的各种操作指示;显示部24,其以图像(包括影像)、声音的方式显示胶囊内窥镜10的位置、朝向以及从胶囊内窥镜10获取到的被检体内信息;无线接收部25,其接收从胶囊内窥镜10作为无线信号发送过来的被检体内信息等;以及无线发送部26,其将摄像指示等各种操作指示作为无线信号发送到胶囊内窥镜10。
而且,外部装置20具备:驱动线圈输入信号调整部30,其对使用于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的信号的振幅、相位进行调整;驱动信号生成部31,其按照来自驱动线圈输入信号调整部30的控制来生成要输入到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信号;电流检测部32,其与检测线圈S中的磁场检测同步地检测流过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电流;转换部40,其通过对从检测线圈S读出的电压变化进行A/D转换、傅里叶变换来分离出规定的频率成分以作为合成磁场成分进行输出,并且,通过对由电流检测部32读出的电流变化进行A/D转换、傅里叶变换来分离出规定的频率成分以作为驱动电流成分进行输出;以及位置检测部50,其根据由各检测线圈S分别检测出的合成磁场成分和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驱动电流成分来获取各合成磁场成分中所包含的胶囊内窥镜10的谐振磁场成分,从而计算胶囊内窥镜10的位置和方向。此外,在图1中,列举出了使驱动信号生成部31为独立于外部装置20的个体的情况下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将该驱动信号生成部31设置在外部装置20内的结构。
控制部21例如由CPU、MPU等构成,按照从存储部22读出的程序和参数来控制外部装置20内的各部。另外,存储部22例如由RAM、ROM等构成,保存由控制部21控制各部时执行的程序和参数。在该存储部22中适当地保存有从胶囊内窥镜10接收到的被检体内图像、位置检测部50所导出的胶囊内窥镜10的位置、朝向等信息。
操作输入部23例如由键盘、鼠标、数字键以及操纵杆等构成,构成为用于操作员输入摄像指示(包括其它的被检体内信息获取指示)等对于胶囊内窥镜10的各种操作指示、对显示在显示部24中的画面进行切换的画面切换指示等对于外部装置20的各种操作指示等。此外,在胶囊内窥镜10具备多个摄像部、并且在显示部24中大致实时地显示由胶囊内窥镜10获取到的图像的情况下,也可以还具备对显示在显示部24中的画面进行切换的切换功能。
显示部24例如由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LED阵列等显示装置构成,显示胶囊内窥镜10的位置、朝向等信息以及从胶囊内窥镜10发送过来的被检体内图像等被检体内信息。另外,在显示部24中也可以搭载使用了扬声器等的声音再现功能。显示部24使用该声音再现功能将关于各种操作向导、胶囊内窥镜10的电池余量等的信息(包括警告等)以声音方式通知给操作员。
无线接收部25与接近检测空间K而配置的由偶极天线(dipole antenna)等构成的未图示的接收用天线相连接。该接收用天线例如被配置在检测空间K附近。无线接收部25通过接收用天线接收从胶囊内窥镜10作为无线信号发送的被检体内图像等,在对接收到的信号执行滤波、下变频、解调以及解码等各种处理之后,将其输出到控制部21。
无线发送部26与接近检测空间K而配置的由偶极天线等构成的未图示的发送用天线相连接。该发送用天线例如被配置在检测空间K附近。无线发送部26在对从控制部21输入的针对胶囊内窥镜10的各种操作指示等信号执行向发送用基准频率信号的叠加、调制、上变频等各种处理之后,将其作为电波信号从发送用天线发送给胶囊内窥镜10。
驱动线圈输入信号调整部30按照从控制部21输入的控制信号,来计算频率与胶囊内窥镜10中的LC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大致相同的信号波形,将该信号波形输出到驱动信号生成部31。
驱动信号生成部31按照从驱动线圈输入信号调整部30输入的信号波形生成驱动信号,对该驱动信号进行电流放大之后,将放大后的驱动信号输入到磁场产生线圈D1。被输入放大后的驱动信号的磁场产生线圈D1产生频率与胶囊内窥镜10的LC谐振电路所具有的谐振频率大致相同的磁场,由此在检测空间K内形成使LC谐振电路激励的驱动磁场。
电流检测部32与检测线圈S中的磁场检测同步地检测流过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电流并输出到转换部40。另外,从电流检测部32输出的检测信号是以电流来表示流过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电流的强度、相位等信息的信号。此外,从电流检测部32输出的检测信号也可以是以电压来表示流过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电流的强度、相位等信息的信号。
转换部40通过对由检测线圈S读出的表示电压变化的检测信号执行规定的处理,来大致实时地导出检测信号中所包含的与合成磁场成分对应的规定的频率成分。另外,转换部40通过对由电流检测部32读出的表示电流变化的检测信号执行规定的处理,来大致实时地导出与驱动电流对应的规定的频率成分。
该转换部40例如包括A/D转换部41和FFT运算部42。A/D转换部41从多个检测线圈S和电流检测部32分别读出各检测信号,适当地对读出的模拟的各检测信号进行放大、频带限制、A/D转换。另外,FFT运算部42对从A/D转换部41输出的数字的各检测信号进行高速傅立叶变换,由此生成表示在各检测线圈S中检测出的各合成磁场成分和在电流检测部32中检测出的驱动电流的数据(以下,将其称为FFT数据)。FFT运算部42将表示在各检测线圈S中检测出的各合成磁场成分的FFT数据输入到位置检测部50中的校准运算部51和位置信息运算部53。另外,FFT运算部42将表示在电流检测部32中检测出的驱动电流的FFT数据输入到位置检测部50中的校准运算部51。另外,FFT数据是将从检测线圈S读出的检测信号中所包含的磁场信息或从电流检测部32读出的检测信号中所包含的驱动电流信息转换为由强度和相位的成分构成的信息所得到的数据。
位置检测部50通过对从转换部40输入的FFT数据执行规定的运算处理,来基于检测信号中所包含的磁场信息导出胶囊内窥镜10的当前位置、朝向。
在此,在对胶囊内窥镜10进行位置检测时从各检测线圈S读出的检测信号中,除了由LC谐振电路产生的谐振磁场成分以外,还包含由磁场产生线圈D1产生的具有与谐振频率大致相同的频率的驱动磁场成分。因而,直接利用与各检测线圈S对应的FFT数据是无法直接导出胶囊内窥镜10(特别是LC谐振电路)的正确位置、朝向的。因此,在位置检测部50中,需要从利用各检测线圈S得到的合成磁场的检测值中分离出驱动磁场成分,来求出与LC谐振电路所产生的谐振磁场对应的谐振磁场成分。
在本实施方式1中,位置检测部50不是求出与预先检测出的不存在LC谐振电路的状态下的驱动磁场对应的驱动磁场成分,而是求出与当前由磁场产生线圈D1产生的驱动磁场对应的驱动磁场成分,并从合成磁场中分离出所求出的该驱动磁场成分,从而获取胶囊内窥镜10的LC谐振电路实际所产生的谐振磁场成分。
位置检测部50具有:校准运算部51,其根据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驱动电流的检测值来计算由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合成磁场成分的检测值中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存储器52,其存储规定的基准值;以及位置信息运算部53,其基于由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合成磁场来求出相对于在校准运算部51中计算出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具有大致正交的相位差的成分,根据所求出的该成分来计算胶囊内窥镜10的位置和方向。
参照图2来说明位置检测部50的各结构部的处理内容。首先,在检测线圈S所检测出的合成磁场中,包含与磁场产生线圈D1所产生的驱动磁场相应地由胶囊内窥镜10的谐振磁场产生部11产生的谐振磁场,并且包含磁场产生线圈D1自身所产生的驱动磁场。即,无论胶囊内窥镜10是否位于检测范围K内,检测线圈S都会检测到磁场产生线圈D1所产生的驱动磁场。而且,根据磁场产生线圈D1与检测线圈S的相对位置关系,检测线圈S所检测到的驱动磁场成分与磁场产生线圈D1所产生的驱动磁场具有成对的关系。
图2的(1)是表示针对磁场产生线圈D1所产生的驱动磁场的强度的时间依赖性的图,图2的(2)是表示针对检测线圈S所检测出的驱动磁场的强度的时间依赖性的图。在图2的(2)中,示出了胶囊内窥镜10不位于检测范围K内的情况下的检测线圈S的检测结果。
例如,如该图2的(1)的曲线Ld0所示,在磁场产生线圈D1以规定频率产生驱动磁场的情况下,在检测线圈S中,在如图2的(2)的曲线Ls0那样偏移了时间T的状态下以相同频率检测出驱动磁场。该对应关系是由磁场产生线圈D1的特性、检测线圈S的特性以及磁场产生线圈D1与检测线圈S的相对位置关系来决定的。因而,在由磁场产生线圈D1产生的驱动磁场由于经时变化而如图2的(1)的曲线Ld1所示那样以与曲线Ld0相比如箭头Y1那样偏移了ΔDθ的相位产生的情况下,在检测线圈S中也如图2的(2)的曲线Ls1所示那样以与曲线Ls0相比如箭头Y2那样偏移了ΔDθ的相位检测出驱动磁场。
因此,只要预先求出磁场产生线圈D1所产生的驱动磁场和在该情况下由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驱动磁场的检测结果来作为基准,并求出为了进行胶囊内窥镜10的位置检测而当前由磁场产生线圈D1产生的驱动磁场的相位相比于作为基准的驱动磁场的相位发生了多少变化,就能够求出检测线圈S所检测出的合成磁场中的与驱动磁场对应的成分的相位。这是因为,检测线圈S所检测出的合成磁场中的与驱动磁场对应的成分也从基准偏移了与由磁场产生线圈D1实际产生的驱动磁场从基准偏移的相位相同的相位。合成磁场由与驱动磁场对应的驱动磁场成分和来自胶囊内窥镜10的谐振磁场成分构成。因而,通过求出检测线圈S所检测出的合成磁场中的作为一方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就能够从图2的(3)的曲线Lc1所示的合成磁场中分离出曲线Ls1所示的驱动磁场成分,从而如箭头Y3那样获取到曲线Lr1所示的由胶囊内窥镜10产生的谐振磁场成分。
另外,磁场产生线圈D1中的驱动磁场的相位和流过磁场产生线圈D1的电流的相位是相同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设置电流检测部32,来检测流过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电流以作为表示磁场产生线圈D1所产生的驱动磁场的值。即,在本实施方式1中,通过求出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流过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电流的相位,来求出磁场产生线圈D1实际所产生的驱动磁场的相位。
具体地说,首先,在胶囊内窥镜10不位于检测空间K内的状态下,从磁场产生线圈D1产生驱动磁场,在该状态下使各检测线圈S实际检测驱动磁场。在这种情况下,电流检测部32与各检测线圈S的磁场检测同步地检测流过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电流。在本实施方式1中,将该胶囊内窥镜10不位于检测空间K内的状态下由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磁场的检测值和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驱动电流的检测值用作基准值。此外,存储器52将该胶囊内窥镜10不位于检测空间K内的情况下由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磁场的检测值和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驱动电流的检测值作为基准值进行存储。
然后,校准运算部51根据在对胶囊内窥镜10的位置检测过程中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驱动电流的检测值和存储在存储器52中的基准值来计算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具体地说,校准运算部51求出在存储器52中作为基准值存储的驱动电流的检测值与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实际流过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电流的检测值之间的相位差。然后,校准运算部51使用所求出的该相位差来计算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换言之,校准运算部51求出将作为基准值存储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与所求出的相位差相加所得到的值,将该值作为当前磁场产生线圈D1所产生的驱动磁场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输出到位置信息运算部53。
接着,参照图3来说明位置信息运算部53中的胶囊内窥镜10的当前位置、朝向的导出处理。图3是表示由磁场产生线圈D1产生的驱动磁场、作为利用检测线圈S得到的检测磁场的合成磁场以及胶囊内窥镜10的谐振磁场之间的关系的图。
如图3所示,胶囊内窥镜10所产生的谐振磁场(以下,将在表示强度和相位的平面空间内展开的谐振磁场的矢量称为Fr)相对于驱动磁场(以下,将在表示强度和相位的平面空间内展开的驱动磁场的矢量称为Fd)具有90°的相位差。因而,为了从FFT数据所包含的全部磁场(以下,将其设为检测出的合成磁场,将在表示强度和相位的平面空间内展开的合成磁场的矢量称为Fc1)去除驱动磁场Fd以取出谐振磁场Fr,需要从合成磁场Fc1中提取出相对于驱动磁场Fd具有90°的相位差的矢量成分。
位置信息运算部53从合成磁场Fc1分离出相对于与从校准运算部51输出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对应的驱动磁场Fd1具有90°的相位差的谐振磁场Fr1,通过对该谐振磁场Fr1进行规定的运算处理来导出胶囊内窥镜10的当前位置、朝向。
以往,在未将胶囊内窥镜导入检测空间K内的状态下驱动磁场产生线圈来在检测空间内形成驱动磁场,预先求出在该状态下由检测线圈检测出的驱动磁场Fd0,将该驱动磁场Fd0的相位成分用作要从合成磁场Fc1去除的驱动磁场。
然而,在该以往的方法中,在磁场产生线圈所实际产生的驱动磁场由于磁场产生线圈的经时变化、温度变化以及与LC谐振电路的干扰等而如箭头Y11那样变化为从驱动磁场Fd0偏移ΔDθ后的相位Dθ1的驱动磁场Fd1的情况下,也将驱动磁场Fd0用作从合成磁场Fc去除的驱动磁场。因而,在以往的方法中,存在以下问题:磁场产生线圈实际所产生的驱动磁场的相位与去除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不同,无法进行正确的分离,位置检测精确度会变差。即,在以往的方法中,并非从合成磁场Fc1提取出相对于磁场产生线圈D1实际所产生的驱动磁场Fd1具有90°的相位差的矢量成分,而是提取出相对于预先求出的驱动磁场Fd0具有90°的相位差的矢量成分,将所提取出的该矢量成分作为谐振磁场Fr0取出。因此,在以往的方法中,存在以下问题:即使在由于驱动磁场产生部的经时变化、温度变化以及与LC谐振电路的干扰等而驱动磁场Fd0变化为驱动磁场Fd1的情况下,该驱动磁场的变化也未被反映到谐振磁场的分离处理中,使用与实际的谐振磁场Fr1不同的磁场Fr0来进行位置检测,因此位置检测精确度会变差。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1中,并不使用变化前的驱动磁场Fd0,而是根据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流过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电流来求出磁场产生线圈D1当前所产生的驱动磁场Fd1的相位,使用所求出的该驱动磁场Fd1的相位来分离出谐振磁场。因而,在本实施方式1中,磁场产生线圈D1实际所产生的驱动磁场的相位与去除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不会不同,从而能够正确地从合成磁场Fc1分离出谐振磁场Fr1。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即使由于磁场产生线圈D1的经时变化、温度变化以及与LC谐振电路的干扰等而磁场产生线圈D1所产生的驱动磁场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正确地进行驱动磁场Fd1与谐振磁场Fr1的分离,因此能够高精确度地对检测体的位置进行检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求出实际在位置检测系统1中胶囊内窥镜10不位于检测空间K内的状态下的驱动磁场的检测值和驱动电流的检测值来作为基准值,在位置检测过程中,除了电流检测部32的检测值以外,还使用该基准值来求出驱动磁场成分。换言之,基准值包含位置检测系统1的个体差以及位置检测系统1的周边环境影响,是针对每个位置检测系统1分别所确定的。在本实施方式1中,使用针对每个该位置检测系统1分别求出的基准值来进行位置检测,因此能够得到排除了位置检测系统1的个体差以及位置检测系统1的周边环境影响的正确的位置检测结果。
接着,参照图4来说明图1所示的位置检测系统1中的位置检测处理。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位置检测系统1中的位置检测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在位置检测系统1中,进行基准值获取处理,在该基准值获取处理中,获取在胶囊内窥镜10不位于检测空间K内的情况下由各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驱动磁场的检测值和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驱动电流的检测值来作为基准值(步骤S1)。该基准值获取处理无需在每次位置检测时都进行,只要在设置位置检测系统1时、更换磁场产生线圈D1和检测线圈S的部件时进行即可。另外,也可以定期进行该基准值获取处理以保持固定的精确度。
然后,在位置检测系统1中,在实际将胶囊内窥镜10配置于检测空间K内的状态下,进行胶囊内窥镜10的位置检测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在位置检测系统1中,由校准运算部51进行校准运算处理,在该校准运算处理中,计算由各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合成磁场中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步骤S2)。接着,位置信息运算部53进行位置运算处理,在该位置运算处理中,基于由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合成磁场,求出相对于在校准运算部51中计算出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具有大致正交的相位差的成分,根据所求出的该成分来运算检测体的位置和方向(步骤S3)。由该位置信息运算部53得到的位置和方向的运算结果被输出至控制部21,在控制部21的控制下被输出至显示部24。
接着,控制部21根据从操作输入部23输入的指示来判断是否结束位置检测处理(步骤S4)。控制部21在判断为不结束位置检测处理的情况下(步骤S4:“否”),为了继续进行位置检测而返回至步骤S2,进行校准运算处理。另一方面,控制部21在判断为结束位置检测处理的情况下(步骤S4:“是”),伴随着位置检测结束,针对磁场产生线圈D1、检测线圈S、转换部40以及位置检测部50的控制处理也结束。
接着,说明图4所示的基准值获取处理。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基准值获取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在基准值获取处理中,如图5所示,首先,从检测空间K内去除胶囊内窥镜10,以使胶囊内窥镜10不位于检测空间K内(步骤S10)。然后,磁场产生线圈D1在控制部21的控制下进行以规定条件在检测空间K内产生驱动磁场的驱动磁场输出处理,随之检测线圈S也开始进行磁场检测(步骤S11)。
然后,电流检测部32检测流过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值(步骤S12)。此外,电流检测部32与各检测线圈S的磁场检测同步地进行该检测。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驱动电流值通过在A/D转换部41中进行A/D转换、进而在FFT运算部42中进行傅里叶变换后以被分离为在位置检测中使用的规定的频率成分的状态将实数值和虚数值输出至校准运算部51。校准运算部51获取经转换部40转换后的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驱动电流值来作为基准电流值(步骤S13)。另一方面,与各检测线圈S所检测出的磁场对应的各电压值也同样地,通过在A/D转换部41中进行A/D转换并在FFT运算部42中进行傅里叶变换后以分别被分离为在位置检测中使用的规定的频率成分的状态将实数值和虚数值输出至校准运算部51。校准运算部51获取经转换部40转换后的与由各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驱动磁场对应的各电压值来作为与各检测线圈S对应的基准电压值(步骤S14)。
然后,校准运算部51计算获取出的基准电流值的相位(步骤S17)。校准运算部51使存储部52将基准电流值、各基准电压值以及基准电流值的相位存储为基准值(步骤S18),结束基准值获取处理。
接着,说明图4所示的校准运算处理。图6是表示图4所示的校准运算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在校准运算处理中,为了开始位置检测处理,使将胶囊内窥镜10导入体内的被检体900移动至检测空间K内,来将胶囊内窥镜10设置于检测空间K内以使胶囊内窥镜10位于检测空间K内(步骤S20)。然后,磁场产生线圈D1在控制部21的控制下开始进行以规定条件在检测空间K内产生驱动磁场的驱动磁场输出处理,随之各检测线圈S开始进行磁场检测处理(步骤S21)。此外,与该各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磁场对应的电压值通过在A/D转换部41中分别进行A/D转换并在FFT运算部42中进行傅里叶变换来被分离为在位置检测中使用的规定的频率成分,作为各检测线圈S分别检测出的合成磁场被输出至位置信息运算部53。
然后,电流检测部32检测流过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值(步骤S22)。此外,电流检测部32与各检测线圈S的磁场检测同步地进行电流检测。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驱动电流值通过在A/D转换部41中进行A/D转换、进而在FFT运算部42中进行傅里叶变换后以被分离为规定的频率成分的状态被输出至校准运算部51。校准运算部51获取经转换部40转换后的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驱动电流值(步骤S23),计算该驱动电流值的相位(步骤S24)。然后,校准运算部51参照存储器52内的各基准值(步骤S25)。
校准运算部51根据计算出的驱动电流值的相位和所参照的各基准值,来计算由各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合成磁场中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步骤S27)。然后,校准运算部51将计算出的各相位、即由各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合成磁场中的驱动磁场成分的各相位输出至位置信息运算部53(步骤S28)。位置信息运算部53针对各检测线圈S的各检测结果,进行从合成磁场中分离出相对于与从校准运算部51输出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对应的驱动磁场具有90°的相位差的谐振磁场的分离处理,通过对分离出的谐振磁场进行规定的运算处理来导出胶囊内窥镜10的当前位置、朝向。
接着,以各检测线圈S中的检测线圈S1为例来说明步骤S27和步骤S28的运算处理。此外,将存储在存储器52中的基准电流值的相位设为Dθ,将检测线圈S1中的基准电压值的实数值设为DR1,将检测线圈S1中的基准电压值的虚数值设为DI1,并且将在电流检测部32中检测出的驱动电流值的相位设为Dθ′。
首先,校准运算部51通过使用以下的(1)式来计算基准电流值与驱动电流值的相位差ΔDθ。
Dθ′-Dθ=ΔDθ      …(1)
接着,校准运算部51使用在(1)式中求出的相位差ΔDθ和基准电压值来计算与检测线圈S1所检测出的合成磁场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对应的驱动电压值的实数值SR1′和虚数值SI1′。具体地说,通过使用以下的(2)式和(3)式,针对基准电压值的各值,将各基准电压值的相位相加ΔDθ,来计算驱动电压值的实数值SR1′和虚数值SI1′。
SR1′=(SR1×coxΔθ-SI1×sinΔθ)   …(2)
SI1′=(SR1×sinΔθ+SI1×cosΔθ)   …(3)
然后,校准运算部51根据使用(2)式和(3)式求出的驱动电压值的实数值SR1′和虚数值SI1′,来计算检测线圈S1中的驱动电压值的相位。对于检测线圈S2~S8,校准运算部51也同样地计算出检测线圈S2~S8中的各驱动电压值的相位。
在位置检测系统1中,通过进行图4~图6中示出的各处理过程,作为构成由各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合成磁场的驱动磁场成分,求出针对当前磁场产生线圈D1所产生的驱动磁场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根据所求出的该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从合成磁场中正确地分离出胶囊内窥镜10所产生的谐振磁场,因此能够高精确度地检测胶囊内窥镜10的位置。
(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变形例1)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说明通过从合成磁场中减去驱动磁场成分来分离出谐振磁场的情况。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变形例1中,校准运算部51除了求出与驱动磁场成分对应的驱动电压值的相位以外,还求出驱动电压值的振幅来作为驱动磁场成分。
参照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的处理内容。图7的(1)是表示针对磁场产生线圈D1所产生的驱动磁场的强度的时间依赖性的图,图7的(2)是表示针对检测线圈S所检测出的驱动磁场的强度的时间依赖性的图。在图7的(2)中,示出了胶囊内窥镜10不位于检测范围K内的情况下的检测线圈S的检测结果。
在如该图7的(1)的曲线Ld0所示那样磁场产生线圈D1以规定频率产生了驱动磁场的情况下,在检测线圈S中,在如图7的(2)的曲线Ls0那样偏移了时间T的状态下以相同频率检测出驱动磁场,该时间T是对应于检测线圈S与磁场产生线圈D1之间的距离、检测线圈S的特性所引起的。并且,在磁场产生线圈D1以振幅Kd0产生了驱动磁场的情况下,在检测线圈S中,以振幅Ks0检测出驱动磁场。该磁场产生线圈D1所产生的驱动磁场的振幅Kd0与检测线圈S所检测出的驱动磁场的振幅Ks0之比是由磁场产生线圈D1的特性、检测线圈S的特性以及磁场产生线圈D1与检测线圈S的相对位置关系来决定的。因而,在磁场产生线圈D1所产生的驱动磁场由于经时变化而如图7的(1)的曲线Ld1所示那样以与曲线Ld0相比如箭头Y21那样偏移了ΔDθ的相位产生、并且振幅从Kd0变化为Kd1的情况下,在检测线圈S中检测出的驱动磁场如图7的(2)的曲线Ls1所示那样与曲线Ls0相比如箭头Y22那样相位偏移了ΔDθ,并且振幅变为Ks0的(Kd1/Kd0)倍、即Ks1。
因此,只要求出为了进行胶囊内窥镜10的位置检测而由磁场产生线圈D1当前所产生的驱动磁场的相位相比于作为基准的驱动磁场的相位发生了多少变化,并且求出为了进行胶囊内窥镜10的位置检测而由磁场产生线圈D1当前所产生的驱动磁场的振幅相比于作为基准的驱动磁场的振幅发生了多少变化,就能够求出由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合成磁场中的与驱动磁场对应的成分的相位和振幅。而且,通过求出由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合成磁场中的作为一方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和振幅,能够从图7的(3)的曲线Lc1所示的合成磁场中分离曲线Ls1所示的驱动磁场成分,从而如箭头Y23那样获取曲线Lr1所示的胶囊内窥镜10所产生的谐振磁场成分。
另外,磁场产生线圈D1中的驱动磁场的相位与流过磁场产生线圈D1的电流的相位是相同的,并且,磁场产生线圈D1中的驱动磁场的振幅与流过磁场产生线圈D1的电流的振幅具有固定的比例关系。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在电流检测部32中,在位置检测时检测流过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电流,求出该驱动电流的振幅,求出所求出的振幅相对于基准电流值的振幅的比,将求出的驱动电流的振幅比乘以基准电压值的振幅,来获取各检测线圈S所检测出的驱动磁场成分的振幅。
具体地说,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变形例1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将在胶囊内窥镜10不位于检测空间K内的情况下由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磁场的检测值和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驱动电流的检测值用作基准值。然后,校准运算部51根据在对于胶囊内窥镜10的位置检测过程中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驱动电流的检测值和存储在存储器52中的基准值来计算驱动磁场成分的振幅和相位。校准运算部51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求出在存储器52中作为基准值存储的驱动电流的检测值与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实际流过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电流的检测值之间的相位差,计算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并且,校准运算部51求出在存储器52中作为基准值存储的驱动电流的检测值与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实际流过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电流的检测值之间的振幅比。然后,校准运算部51求出将作为基准值存储的驱动磁场成分的振幅乘以所求出的振幅比所得到的值,将该值作为当前磁场产生线圈D1所产生的驱动磁场的驱动磁场成分的振幅输出到位置信息运算部53。
然后,位置信息运算部53通过如图8所示那样从检测线圈S所检测出的合成磁场Fc1减去根据校准运算部51所输出的振幅和相位求出的驱动磁场Fd1,来求出胶囊内窥镜10所产生的谐振磁场Fr1。然后,位置信息运算部53通过对该谐振磁场Fr1进行规定的运算处理来导出胶囊内窥镜10的当前位置、朝向。
以往,在未将胶囊内窥镜10导入检测空间K内的状态下驱动磁场产生线圈D1来在检测空间K内形成驱动磁场,预先求出在该状态下由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驱动磁场Fd0,将该驱动磁场Fd0用作从合成磁场Fc1减去的驱动磁场。然而,在以往的方法中,在从磁场产生线圈D1实际产生的驱动磁场由于驱动磁场产生部的经时变化、温度变化以及与LC谐振电路的干扰等而如箭头Y11那样变化为相位和振幅与驱动磁场Fd0不同的驱动磁场Fd1的情况下,也将驱动磁场Fd0用作从合成磁场Fc减去的驱动磁场。因此,以往存在以下问题:该驱动磁场的变化未被反映到谐振磁场的分离处理中,使用了与实际的谐振磁场Fr1不同的磁场Fr2来进行位置检测,因此位置检测精确度会变差。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并不使用变化前的驱动磁场Fd0,而是根据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流过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电流来求出磁场产生线圈D1当前所产生的驱动磁场的相位和振幅,从而进行位置检测,因此能够从合成磁场Fc1中正确地分离出谐振磁场Fr1,从而起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也在位置检测过程中使用电流检测部32的检测值和基准值来求出驱动磁场成分,因此能够得到排除了位置检测系统1的个体差以及位置检测系统1的周边环境影响的正确的位置检测结果。
接着,参照图9来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的位置检测处理。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的位置检测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如图9所示,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进行基准值获取处理,在该基准值获取处理中,获取在胶囊内窥镜10不位于检测空间K内的情况下由各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驱动磁场的检测值和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驱动电流的检测值来作为基准值(步骤S1-1)。该基准值获取处理无需在每次位置检测时都进行,只要在设置位置检测系统1时、更换磁场产生线圈D1和检测线圈S的部件时进行即可。另外,也可以定期进行该基准值获取处理以保持固定的精确度。
然后,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在实际将胶囊内窥镜10配置于检测空间K内的状态下,进行胶囊内窥镜10的位置检测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在位置检测系统1中,由校准运算部51进行校准运算处理,在该校准运算处理中,计算由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合成磁场中的驱动磁场成分的振幅和相位(步骤S2-1)。接着,位置信息运算部53进行位置运算处理,在该位置运算处理中,基于由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合成磁场,根据在校准运算部51中计算出的驱动磁场成分的振幅和相位来求出由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合成磁场与驱动磁场之差,将所求出的该差作为由胶囊内窥镜10产生的谐振磁场,来运算胶囊内窥镜10的位置和方向(步骤S3-1)。由该位置信息运算部53得到的位置和方向的运算结果被输出至控制部21,在控制部21的控制下被输出至显示部24。
然后,控制部21与图4所示的步骤S4同样地,根据从操作输入部23输入的指示来判断是否结束位置检测处理(步骤S4-1)。控制部21在判断为不结束位置检测处理的情况下(步骤S4-1:“否”),为了继续进行位置检测而返回至步骤S2-1,进行校准运算处理。另一方面,控制部21在判断为结束位置检测处理的情况下(步骤S4-1:“是”),伴随着位置检测结束,针对磁场产生线圈D 1、检测线圈S、转换部40以及位置检测部50的控制处理也结束。
接着,说明图9所示的基准值获取处理。图10是表示图9所示的基准值获取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在基准值获取处理中,如图10所示,首先,与图5的步骤S10和步骤S11同样地,在从检测空间K内去除作为检测体的胶囊内窥镜10之后(步骤S10-1),开始进行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磁场输出处理和检测线圈S的磁场检测(步骤S11-1)。
然后,与图5的步骤S12同样地,电流检测部32与各检测线圈S的磁场检测同步地检测流过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值(步骤S12-1)。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驱动电流值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转换部40中被分离为规定的频率成分,在校准运算部51中作为基准电流值来获取(步骤S13-1)。另一方面,与各检测线圈S所检测出的磁场对应的各电压值也同样地在转换部40中被分离为规定的频率成分,在校准运算部51中作为与各检测线圈S对应的基准电压值来获取(步骤S14-1)。
然后,校准运算部51根据获取到的基准电流值的实数值和虚数值来计算基准电流值的振幅和相位(步骤S17-1)。校准运算部51使存储器52将基准电流值、各基准电压值、计算出的基准电流值的振幅和相位作为基准值进行存储(步骤S18-1),结束基准值获取处理。
接着,说明图9所示的校准运算处理。图11是表示图9所示的校准运算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如图11所示,在校准运算处理中,与图6的步骤S20和步骤S21同样地,在为了开始位置检测处理而将作为检测体的胶囊内窥镜10设置在检测空间K内之后(步骤S20-1),开始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磁场输出处理和检测线圈S的磁场检测(步骤S21-1)。与该各检测线圈S所检测出的磁场对应的电压值在转换部40中被分离为在位置检测中使用的规定的频率成分,作为各检测线圈S分别检测出的合成磁场被输出至位置信息运算部53。
然后,与图6的步骤S22同样地,电流检测部32与各检测线圈S的磁场检测同步地检测流过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值(步骤S22-1)。然后,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驱动电流值与图6的步骤S23同样地在转换部40中被分离为规定的频率成分,在校准运算部51中作为驱动电流值来获取(步骤S23-1)。
接着,校准运算部51计算该驱动电流值的振幅和相位(步骤S24-1)。然后,校准运算部51参照存储器52内的各基准值(步骤S25-1)。
校准运算部51根据计算出的驱动电流值的振幅和相位和所参照的各基准值来计算由各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合成磁场中的驱动磁场成分的振幅和相位(步骤S27-1)。然后,校准运算部51将计算出的各振幅和各相位、即由各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合成磁场中的驱动磁场成分的各振幅和各相位输出至位置信息运算部53(步骤S28-1)。位置信息运算部53针对各检测线圈S的各检测结果,进行从合成磁场减去与从校准运算部51输出的驱动磁场成分的振幅和相位对应的驱动磁场来分离出谐振磁场的分离处理,通过对分离出的谐振磁场进行规定的运算处理来导出胶囊内窥镜10的当前位置、朝向。
接着,以各检测线圈S中的检测线圈S1为例来说明步骤S27-1和步骤S28-1的运算处理。此外,将存储在存储器52中的基准电流值的相位设为Dθ,将基准电流值的振幅设为DX,将检测线圈S1中的基准电压值的实数值设为SR1,将检测线圈S1中的基准电压值的虚数值设为SI1,将在电流检测部32中检测出的驱动电流值的相位设为Dθ′,并且将驱动电流值的振幅设为DX′。
校准运算部51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使用上述(1)式来计算基准电流值与驱动电流值之间的相位差ΔDθ。接着,校准运算部51使用以下的(4)式来计算基准电流值的振幅与驱动电流值的振幅之比Kx。
DX′/DX=Kx    …(4)
接着,校准运算部51使用通过(1)式求出的相位差ΔDθ和通过(4)式求出的振幅比Kx以及基准电压值,来计算与检测线圈S1所检测出的合成磁场的驱动磁场成分对应的驱动电压值的实数值SR1′和虚数值SI1′。具体地说,通过使用以下的(5)式和(6)式,针对基准电压值的各值,将各基准电压值的相位相加ΔDθ后乘以振幅比Kx,来计算驱动电压值的实数值SR1′和虚数值SI1′。
SR1′=Kx×(SR1×coxΔθ-SI1×sinΔθ)    …(5)
SI1′=Kx×(SR1×sinΔθ+SI1×cosΔθ)    …(6)
然后,校准运算部51根据使用(5)式和(6)式求出的驱动电压值的实数值DR1′和虚数值DI1′来计算检测线圈S1中的驱动电压值的振幅和相位。对于检测线圈S2~S8,校准运算部51也同样地计算出检测线圈S2~S8中的各驱动电压值的振幅和相位。
这样,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通过进行图9~图11所示的各处理过程,作为构成由各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合成磁场的驱动磁场成分,求出针对当前磁场产生线圈D1所产生的驱动磁场的驱动磁场成分的振幅和相位,根据所求出的该驱动磁场成分的振幅和相位从合成磁场中正确地分离出胶囊内窥镜10所产生的谐振磁场,因此能够高精确度地检测胶囊内窥镜10的位置。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中,不使用基准值,而是使用预先准备的磁场产生线圈的特性、各磁场检测线圈的特性以及磁场产生线圈与磁场检测线圈的相对位置信息,通过仿真来计算驱动磁场成分的实数值和虚数值。
参照图12来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中的位置检测处理。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中的位置检测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如图12所示,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中,删除图4和图9所示的基准值获取处理,进行校准运算部51的校准运算处理(步骤S2-2)、位置信息运算部53的位置运算处理(步骤S3-2)以及控制部21的位置检测结束判断处理(步骤S4-2)。此外,控制部21在判断为不结束位置检测处理的情况下(步骤S4-2:“否”),为了继续进行位置检测而返回至步骤S2-2,进行校准运算处理。另一方面,控制部21在判断为结束位置检测处理的情况下(步骤S4-2:“是”),伴随着位置检测结束,针对磁场产生线圈D1、检测线圈S、转换部40以及位置检测部50的控制处理也结束。
接着,说明图12所示的校准运算处理。图13是表示图12所示的校准运算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如图12所示,在校准运算处理中,与图6的步骤S20和步骤S21同样地,在为了开始位置检测处理而将作为检测体的胶囊内窥镜10设置在检测空间K内之后(步骤S20-2),开始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磁场输出处理和检测线圈S的磁场检测(步骤S21-2)。与该各检测线圈S所检测出的磁场对应的电压值在转换部40中被分离为在位置检测中使用的规定的频率成分,作为各检测线圈S分别检测出的合成磁场被输出至位置信息运算部53。
然后,与图6的步骤S22同样地,电流检测部32与各检测线圈S的磁场检测同步地检测流过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值(步骤S22-2)。然后,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驱动电流值与图6的步骤S23同样地在转换部40中被分离为规定的频率成分,在校准运算部51中作为驱动电流值来获取(步骤S23-2)。
接着,校准运算部51获取磁场产生线圈D1的特性、各磁场检测线圈S的特性、磁场产生线圈D1与磁场检测线圈S的各相对位置信息(步骤S25-2)。这些各信息是预先求出的,例如被存储在存储器52内。然后,校准运算部51根据获取到的磁场产生线圈D1的特性、各磁场检测线圈S的特性、磁场产生线圈D1与各磁场检测线圈S的各相对位置信息以及驱动电流值,通过仿真来计算出各检测线圈S中的驱动磁场成分的实数值和虚数值(步骤S26-2)。
然后,校准运算部51根据计算出的各检测线圈S中的驱动磁场成分的实数值和虚数值来计算各检测线圈S中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步骤S27-2)。此外,校准运算部51在步骤S27-2中,也可以计算各检测线圈S中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和振幅。然后,校准运算部51将计算出的由各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合成磁场中的驱动磁场成分的各相位输出至位置信息运算部53(步骤S28-2)。位置信息运算部53使用从校准运算部51输出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或从校准运算部51输出的驱动磁场成分的振幅和相位来从各检测线圈S所检测出的合成磁场中分离出谐振磁场,通过对分离出的谐振磁场进行规定的运算处理来导出胶囊内窥镜10的当前位置、朝向。
这样,通过仿真来求出磁场产生线圈D1实际产生的驱动磁场成分的情况下也能够从合成磁场中正确地分离出胶囊内窥镜10所产生的谐振磁场,因此能够高精确度地检测胶囊内窥镜10的位置。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中,预先制作使对于由磁场产生线圈产生的驱动磁场的各相位的检测线圈的检测值与电流检测部的检测值分别相对应所得到的LUT(lookup table,查找表),在进行位置检测时参照该LUT来求出合成磁场中的驱动磁场成分。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21使磁场产生线圈D1实际以分别不同的相位产生驱动磁场,使各检测线圈和电流检测部32分别进行检测处理。然后,控制部21针对磁场产生线圈D1所产生的驱动磁场的各相位,获取由各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磁场的各检测值和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驱动电流的各检测值。存储器52针对磁场产生线圈D1所产生的驱动磁场的各相位存储作为对应关系的LUT,在该对应关系中,使获取到的由各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磁场的各检测值与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驱动电流的各检测值相对应。并且,校准运算部51在位置检测处理过程中,根据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驱动电流的检测值和由存储器52存储的LUT来计算由各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合成磁场中的与驱动磁场对应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
参照图14来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中的位置检测处理。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中的位置检测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如图14所示,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中,进行校准数据表制作处理(步骤S1-3)来代替图4和图9所示的基准值获取处理。在该校准数据表制作处理中,制作使对于由磁场产生线圈产生的驱动磁场的各相位的检测线圈的检测值与电流检测部的检测值分别相对应所得到的LUT。接着,校准运算部51进行校准数据获取处理,在该校准数据获取处理中,根据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驱动电流的检测值和由存储器52存储的LUT来计算各检测线圈S所检测出的合成磁场中的与驱动磁场对应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步骤S2-3)。然后,与图4所示的步骤S3和步骤S4同样地,进行位置信息运算部53的位置运算处理(步骤S3-3)和控制部21的位置检测结束判断处理(步骤S4-3)。此外,控制部21在判断为不结束位置检测处理的情况下(步骤S4-3:“否”),为了继续进行位置检测而返回至步骤S2-3,进行校准数据获取处理。另一方面,控制部21在判断为结束位置检测处理的情况下(步骤S4-3:“是”),伴随着位置检测结束,针对磁场产生线圈D1、检测线圈S、转换部40以及位置检测部50的控制处理也结束。
接着,说明图14所示的校准数据表制作处理。图15是表示图14所示的校准数据表制作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如图15所示,从检测空间K内去除(步骤S10-3)作为检测体的胶囊内窥镜10。接着,开始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磁场输出和各检测线圈S的磁场检测(步骤S11-3)。首先,磁场产生线圈D1以规定的初始条件产生驱动磁场。电流检测部32与图5的步骤S12同样地与各检测线圈S的磁场检测同步地检测流过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值(步骤S12-3)。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驱动电流值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转换部40中被分离为规定的频率成分,在校准运算部51中作为与磁场产生线圈D1所产生的驱动磁场的相位对应的基准电流值来获取(步骤S13-3)。另一方面,与各检测线圈S所检测出的磁场对应的各电压值也同样地,在转换部40中被分离为规定的频率成分,在校准运算部51中作为对应于各检测线圈S的、与磁场产生线圈D1所产生的驱动磁场的相位对应的基准电压值来获取(步骤S14-3)。
校准运算部51计算获取到的基准电压值的相位来作为与获取到的基准电流值对应的驱动磁场的相位(步骤S15-3)。校准运算部51将作为驱动磁场的相位计算出的基准电压值的相位与基准电流值相对应地进行存储(步骤S16-3)。
之后,控制部21判断是否针对获取对象的所有相位获取了全部基准值(步骤S17-3)。控制部21在判断为尚未针对获取对象的所有相位获取了全部基准值的情况下(步骤S17-3:“否”),将流过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电流值的相位变更为作为下一个要获取的对象的基准电流值的相位(步骤S18-3)。然后,返回至步骤S11-3,磁场产生线圈D1以使流过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电流的相位变为该相位的方式在磁场产生线圈D1中产生驱动磁场,并且检测线圈S也开始进行磁场检测(步骤S11-3)。之后,位置检测系统1进行步骤S12-3~步骤S16-3所示的各处理,求出与该相位对应的基准电流值以及基准电压值的相位,将基准电压值的相位作为驱动磁场的相位而与基准电流值的相位相对应地进行存储。
与此相对,在控制部21判断为已针对获取对象的所有相位获取了全部基准值的情况下(步骤S17-3:“是”),校准运算部51制作使驱动磁场的各相位与电流检测部32的检测值分别对应的LUT(步骤S19-3),将该LUT存储在存储器52中。该LUT是使基准电流值与驱动磁场的各相位相对应所得到的。
接着,说明图14所示的校准数据获取处理。图16是表示图14所示的校准数据获取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如图16所示,在校准数据获取处理中,与图6的步骤S20和步骤S21同样地,在为了开始位置检测处理而将作为检测体的胶囊内窥镜10设置在检测空间K内之后(步骤S20-3),开始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磁场输出处理和检测线圈S的磁场检测(步骤S21-3)。与该各检测线圈S所检测出的磁场对应的电压值在转换部40中被分离为在位置检测中使用的规定的频率成分,作为各检测线圈S分别检测出的合成磁场被输出至位置信息运算部53。
然后,与图6的步骤S22同样地,电流检测部32与各检测线圈S的磁场检测同步地检测流过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值(步骤S22-3)。然后,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驱动电流值与图6的步骤S23同样地,在转换部40中被分离为规定的频率成分,在校准运算部51中作为驱动电流值来获取(步骤S23-3)。校准运算部51与图6所示的步骤S24同样地,计算该驱动电流值的相位(步骤S24-3)。
然后,校准运算部51参照存储器52内的LUT(步骤S25-3)。校准运算部51从所参照的LUT中获取与计算出的驱动电流值的相位对应的各检测线圈S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步骤S27-3)。校准运算部51将获取到的各相位作为各检测线圈S所检测出的合成磁场中的驱动磁场成分的各相位输出至位置信息运算部53(步骤S28-3),结束校准数据获取处理。位置信息运算部53使用从校准运算部51输出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来从各检测线圈S所检测出的合成磁场中分离出谐振磁场,通过对分离出的谐振磁场进行规定的运算处理来导出胶囊内窥镜10的当前位置、朝向。
这样,在预先制作LUT并参照该LUT来求出磁场产生线圈D1实际产生的驱动磁场成分的情况下也能够从合成磁场中正确地分离出胶囊内窥镜10所产生的谐振磁场,因此能够高精确度地检测胶囊内窥镜10的位置。
此外,本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也能够应用于根据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和驱动磁场成分的振幅来从各检测线圈S所检测出的合成磁场中分离出谐振磁场的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在校准数据表制作处理中,在步骤S11-3中将振幅也与相位一起改变来进行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磁场输出处理,在步骤S15-3中,将基准电压值的振幅与相位一起计算出来,在步骤S19-3中,制作使基准电压值的振幅和相位分别与基准电压值相对应所得到的LUT。
另外,在校准数据获取处理中,校准运算部51在步骤S24-3中与图11所示的步骤S24-1同样地,计算该驱动电流值的振幅和相位,在步骤S27-3中,从所参照的LUT获取与计算出的驱动电流值的振幅和相位对应的各检测线圈S的驱动磁场成分的振幅和相位,之后在步骤S28-3中输出获取到的各振幅和各相位。位置信息运算部53在步骤S3-3中进行以下的位置运算处理:根据在校准运算部51中计算出的驱动磁场成分的振幅和相位来求出由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合成磁场与驱动磁场之差,将所求出的该差作为由胶囊内窥镜10产生的谐振磁场,来运算胶囊内窥镜10的位置和方向。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中,磁场产生线圈D1中的驱动磁场的相位与流过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电流的相位是相同的,因此校准运算部51将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驱动电流的相位作为由磁场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合成磁场的检测值中的驱动磁场的成分的相位来输出。
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中的位置检测处理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中,在进行了图4的步骤S2所示的计算由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合成磁场中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的校准运算处理之后,进行图4的步骤S3所示的位置信息运算部53的位置运算处理和图4的步骤S4所示的控制部21的位置检测结束判断处理。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中的校准运算处理。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中的校准运算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如图17所示,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中的校准运算处理中,与图6的步骤S20和步骤S21同样地,在为了开始位置检测处理而将作为检测体的胶囊内窥镜10设置在检测空间K内之后(步骤S20-4),开始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磁场输出和各检测线圈S的磁场检测(步骤S21-4)。然后,与图6的步骤S22同样地,电流检测部32与各检测线圈S的磁场检测同步地检测流过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值(步骤S22-4)。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驱动电流值与图6的步骤S23同样地,在校准运算部51中作为驱动电流值来获取(步骤S23-4)。接着,校准运算部51与图6的步骤S24同样地,计算该驱动电流值的相位(步骤S24-4)。然后,校准运算部51将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驱动电流的相位作为由磁场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合成磁场的检测值中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来输出(步骤S28-4)。位置信息运算部53使用从校准运算部51输出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从各检测线圈S所检测出的合成磁场中分离出谐振磁场,通过对分离出的谐振磁场进行规定的运算处理来导出胶囊内窥镜10的当前位置、朝向。
磁场产生线圈D1中的驱动磁场的相位与流过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电流的相位是大致相同的,因此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中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能够从合成磁场中正确地分离出胶囊内窥镜10所产生的谐振磁场。
(实施方式2)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2。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的位置检测系统201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位置检测系统201具备在检测空间K内形成大致均匀的驱动磁场的多个磁场产生线圈D1、D2,并且具备与各磁场产生线圈D1、D2分别对应的驱动信号生成部31a、31b和电流检测部32a、32b。
而且,位置检测系统201具备外部装置220以代替图1所示的外部装置20。外部装置220具有控制部221以代替图1所示的控制部21,具有驱动线圈输入信号调整部230以代替图1所示的驱动线圈输入信号调整部30,具有转换部240以代替图1所示的转换部40,具有位置检测部250以代替图1所示的位置检测部50。
控制部221对外部装置220内的各部进行控制。驱动线圈输入信号调整部230对在磁场产生线圈D1、D2的驱动中使用的信号的振幅、相位进行调整。各驱动信号生成部31a、31b按照来自驱动线圈输入信号调整部230的控制生成要输入到磁场产生线圈D1或磁场产生线圈D2的驱动信号。转换部240与A/D转换部41同样地,具有:A/D转换部241,其对多个检测线圈S和电流检测部32a、32b的各检测信号进行A/D转换;以及FFT运算部242,其与FFT运算部42同样地,生成表示在各检测线圈S中检测出的各合成磁场成分和在电流检测部32a、32b中检测出的驱动电流的FFT数据。位置检测部250具有:校准运算部251,其根据由电流检测部32a、32b检测出的驱动电流的检测值来计算由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合成磁场成分的检测值中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存储器52,其存储规定的基准值;以及位置信息运算部253,其根据由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检测结果和在校准运算部251中计算出的计算结果来计算胶囊内窥镜10的位置和方向。
并且,在各磁场产生线圈D1、D2中,分别设置有切换开关254a、254b。切换开关254a将磁场产生线圈D1的线圈的闭合环路切换为断开,切换开关254b将磁场产生线圈D2的线圈的闭合环路切换为断开。校准运算部251在要获取各磁场产生线圈D1、D2的各基准值的情况下,使各切换开关254a、254b将除了作为基准值的获取对象的磁场产生线圈以外的磁场产生线圈的闭合环路断开。
在具有多个磁场产生线圈的该位置检测系统201中,在要获取各基准值的情况下,通过使除了作为基准值的获取对象的磁场产生线圈以外的磁场产生线圈的闭合环路断开,来排除磁场产生线圈D1、D2之间的干扰的影响,从而针对各磁场产生线圈获取正确的各基准值。
接着,说明位置检测系统201中的位置检测处理。图19是表示图18所示的位置检测系统201中的位置检测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如图19所示,在位置检测系统201中,进行基准值获取处理,在该基准值获取处理中,获取在胶囊内窥镜10不位于检测空间K内的情况下由各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驱动磁场的检测值和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驱动电流的检测值作为基准值(步骤S201)。在该步骤S201中,针对各磁场产生线圈获取各基准值。然后,由校准运算部251进行校准运算处理,在该校准运算处理中,计算由各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合成磁场中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步骤S202)。接着,位置信息运算部253进行位置运算处理,在该位置运算处理中,基于由各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合成磁场,求出相对于在校准运算部251中计算出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具有大致正交的相位差的成分,根据所求出的该成分来运算检测体的位置和方向(步骤S203)。之后,与图4的步骤S4同样地,由控制部221进行位置检测结束判断处理(步骤S204)。此外,控制部221在判断为不结束位置检测处理的情况下(步骤S204:“否”),为了继续进行位置检测而返回至步骤S202,进行校准运算处理。另一方面,控制部221在判断为结束位置检测处理的情况下(步骤S204:“是”),伴随着位置检测结束,针对磁场产生线圈D1、D2、检测线圈S、转换部240以及位置检测部250的控制处理也结束。
接着,说明图19所示的基准值获取处理。图20是表示图19所示的基准值获取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如图20所示,从检测空间K内去除作为检测体的胶囊内窥镜10(步骤S210)。首先,为了获取磁场产生线圈D1的基准值,校准运算部251对用于识别磁场产生线圈D1、D2的识别号n进行初始化,设n=1(步骤S211)。接着,校准运算部251将除了磁场产生线圈Dn以外的磁场产生线圈切换为断开(步骤S212)。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识别磁场产生线圈D1、D2的识别号n为1,因此校准运算部251控制切换开关254b使其将除了磁场产生线圈D1以外的磁场产生线圈D2的闭合环路断开。其结果是,在检测空间K内形成的磁场仅为由磁场产生线圈D1产生的驱动磁场。
接着,进行用于获取针对磁场产生线圈D1的基准值的各处理。因此,在位置检测系统201中,从磁场产生线圈D1输出驱动磁场(步骤S213),开始检测线圈S的磁场检测(步骤S214)。接着,电流检测部32a与各检测线圈S的磁场检测同步地检测流过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值(步骤S215)。由电流检测部32a检测出的驱动电流值在转换部240中被分离为规定的频率成分,在校准运算部251中作为磁场产生线圈D1的基准电流值来获取(步骤S216)。另一方面,与各检测线圈S所检测出的磁场对应的各电压值也同样地,在转换部240中被分离为规定的频率成分,在校准运算部251中作为与磁场产生线圈D1对应的各检测线圈S的基准电压值来获取(步骤S217)。
然后,校准运算部251根据获取到的与磁场产生线圈D1对应的基准电流值来计算与磁场产生线圈D1对应的基准电流值的相位(步骤S220)。校准运算部251将基准电流值、基准电压值以及基准电流值的相位的各基准值作为与磁场产生线圈D1对应的基准值存储在存储器52中(步骤S221),结束与磁场产生线圈D1对应的基准值获取处理。
接着,校准运算部251将用于识别磁场产生线圈D1、D2的识别号n与最大值N进行比较,来判断是否n=N(步骤S222)。校准运算部251在判断为不是n=N的情况下(步骤S222:“否”),将n加1而设为n=n+1(步骤S223),进行用于获取针对磁场产生线圈D2的基准值的各处理。为此,返回至步骤S212,校准运算部251控制切换开关254a使其将除了磁场产生线圈D2以外的磁场产生线圈D1的闭合环路断开,在检测空间K内形成的磁场仅为由磁场产生线圈D2产生的驱动磁场。然后,在从磁场产生线圈D2输出驱动磁场之后(步骤S213),进行步骤S214~步骤S220的各处理,获取针对磁场产生线圈D2的基准值。另一方面,校准运算部251在判断为n=N的情况下(步骤S222:“是”),结束基准值获取处理。
接着,说明图19所示的校准运算处理。图21是表示图19所示的校准运算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如图21所示,在校准运算处理中,与图6的步骤S20同样地,在为了开始位置检测处理而将作为检测体的胶囊内窥镜10设置在检测空间K内之后(步骤S230),开始磁场产生线圈D1、D2的驱动磁场输出处理和检测线圈S的磁场检测(步骤S231)。与该各检测线圈S所检测出的磁场对应的电压值在转换部240中被分离为在位置检测中使用的规定的频率成分,作为各检测线圈S分别检测出的合成磁场被输出至位置信息运算部253。
然后,电流检测部32a、32b与各检测线圈S的磁场检测同步地分别检测流过各磁场产生线圈D1、D2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值(步骤S232)。然后,由电流检测部32检测出的各驱动电流值在转换部240中被分离为规定的频率成分,在校准运算部251中作为与各磁场产生线圈D1、D2对应的驱动电流值来获取(步骤S233)。
接着,校准运算部251分别计算与该磁场产生线圈D1、D2对应的各驱动电流值的相位(步骤S234)。然后,校准运算部251参照存储器52内的与各磁场产生线圈D1、D2对应的各基准值(步骤S235)。
校准运算部251根据计算出的各驱动电流值的相位和所参照的与各磁场产生线圈D1、D2对应的各基准值,针对各磁场产生线圈D1、D2计算由各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合成磁场中的各驱动磁场成分的实数值和虚数值(步骤S236)。接着,校准运算部251根据与各磁场产生线圈D1、D2对应的各驱动磁场成分的实数值和虚数值,针对各检测线圈S进行将该各磁场产生线圈D1、D2的驱动磁场成分进行合成的处理(步骤S237),针对各检测线圈计算出在步骤S237中合成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步骤S238)。之后,校准运算部251将计算出的通过各检测线圈S的检测所得到的合成磁场中的磁场产生线圈D1、D2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输出至位置信息运算部253(步骤S239)。位置信息运算部253针对各检测线圈S的各检测结果进行从合成磁场中分离出相对于与从校准运算部251输出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对应的驱动磁场具有90°的相位差的谐振磁场的分离处理,通过对分离出的谐振磁场进行规定的运算处理来导出胶囊内窥镜10的当前位置、朝向。
接着,以各检测线圈S中的检测线圈S1为例来说明步骤S237和步骤S238的运算处理。此外,将存储在存储器52中的基准电流值的相位中的与磁场产生线圈D1对应的相位设为Dθ,将与磁场产生线圈D2对应的相位设为Dφ,将检测线圈S1的基准电压值中的与磁场产生线圈D1对应的基准电压值的实数值设为DR1、将虚数值设为DI1,将与磁场产生线圈D2对应的基准电压值的实数值设为DR2、将虚数值设为DI2,并且将在电流检测部32a中检测出的与磁场产生线圈D1对应的驱动电流值的相位设为Dθ′,将在电流检测部32b中检测出的与磁场产生线圈D2对应的驱动电流值的相位设为Dφ′。
作为与步骤S236对应的处理,首先,校准运算部251通过使用以下的(11-1)式来计算与磁场产生线圈D 1对应的基准电流值与驱动电流值之间的相位差ΔDθ。
Dθ′-Dθ=ΔDθ    …(11-1)
并且,校准运算部251通过使用以下的(11-2)式来计算与磁场产生线圈D2对应的基准电流值与驱动电流值之间的相位差ΔDφ。
Dφ′-Dφ=ΔDφ    …(11-2)
接着,校准运算部251使用通过(11-1)式求出的相位差ΔDθ以及与磁场产生线圈D1对应的基准电压值,计算检测线圈S1所检测出的合成磁场中的与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磁场成分对应的驱动电压值的实数值DR1′和虚数值DI1′。具体地说,通过使用以下的(12-1)式和(13-1)式,针对与磁场产生线圈D1对应的基准电压值的各值,将各基准电压值的相位相加ΔDθ,来计算驱动电压值的实数值DR1′和虚数值DI1′。
DR1′=(DR1×coxΔθ-DI1×sinΔθ)    …(12-1)
DI1′=(DR1×sinΔθ+DI1×cosΔθ)    …(13-1)
同样地,校准运算部251使用通过(11-2)式求出的相位差ΔDφ和与磁场产生线圈D2对应的基准电压值来计算检测线圈S1所检测出的合成磁场中的与磁场产生线圈D2的驱动磁场成分对应的驱动电压值的实数值DR2′和虚数值DI2′。具体地说,通过使用以下的(12-2)式和(13-2)式,针对与磁场产生线圈D2对应的基准电压值的各值,将各基准电压值的相位相加ΔDθ,来计算驱动电压值的实数值DR2′和虚数值DI2′。
DR2′=(DR2×coxΔφ-DI2×sinΔφ)    …(12-2)
DI2′=(DR2×sinΔφ+DI2×cosΔφ)    …(13-2)
接着,作为与步骤S237对应的处理,使用通过(12-1)式、(12-2)式、(13-1)式以及(13-2)式计算出的与各磁场产生线圈D1、D2对应的驱动磁场成分的实数值DR1′、DR2′和虚数值DI1′、DI2′以及以下的(14-1)式和(14-2)式,来求出将磁场产生线圈D1、D2的驱动磁场成分合成后的驱动电压值的实数值SR1和虚数值SI1。
SR1=DR1′+DR2′  …(14-1)
SI1=DI1′+DI2′  …(14-2)
然后,校准运算部251将使磁场产生线圈D1、D2的各驱动磁场成分进行合成后得到的磁场作为检测线圈S1中的驱动磁场成分,根据与该驱动磁场成分对应的驱动电压值的实数值SR2′、虚数值SI2′来计算检测线圈S1中的驱动电压值的相位。对于检测线圈S2~S8也同样地,校准运算部251计算检测线圈S2~S8中的各驱动电压值的相位。
在位置检测系统201中,通过进行图19~图21所示的各处理过程,来排除磁场产生线圈D1、D2之间的干扰的影响,从而针对各磁场产生线圈D1、D2获取正确的各基准值。并且,在位置检测系统201中,根据与该各磁场产生线圈D1、D2分别对应的各基准值和由各电流检测部32a、32b分别检测出的驱动电流值来求出当前由磁场产生线圈D1、D2产生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来从合成磁场中正确地分离出胶囊内窥镜10所产生的谐振磁场,因此能够高精确度地检测胶囊内窥镜10的位置。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在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中,说明如下情况:作为驱动磁场成分,除了求出与驱动磁场成分对应的驱动电压值的相位以外,还求出驱动电压值的振幅,从合成磁场减去驱动磁场成分来分离出谐振磁场。
对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中的位置检测处理进行说明。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中的位置检测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如图22所示,在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中,进行基准值获取处理,在该基准值获取处理中,获取在胶囊内窥镜10不位于检测空间K内的情况下由各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驱动磁场的检测值和由电流检测部32a、32b检测出的驱动电流的检测值来作为基准值(步骤S201-1)。在该步骤S201-1中,针对各磁场产生线圈获取各基准值。然后,进行校准运算处理,在该校准运算处理中,校准运算部251计算由各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合成磁场中的驱动磁场成分的振幅和相位(步骤S202-1)。接着,位置信息运算部253进行位置运算处理,在该位置运算处理中,基于由各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合成磁场,根据在校准运算部251中计算出的驱动磁场成分的振幅和相位来求出由检测线圈S检测出的合成磁场与驱动磁场之差,将所求出的该差作为由胶囊内窥镜10产生的谐振磁场,来运算胶囊内窥镜10的位置和方向(步骤S203-1)。之后,与图4的步骤S4同样地,由控制部221进行位置检测结束判断处理(步骤S204-1)。此外,控制部221在判断为不结束位置检测处理的情况下(步骤S204-1:“否”),为了继续进行位置检测而返回至步骤S202-1,进行校准运算处理。另一方面,控制部221在判断为结束位置检测处理的情况下(步骤S204-1:“是”),伴随着位置检测结束,针对磁场产生线圈D1、D2、检测线圈S、转换部240以及位置检测部250的控制处理也结束。
接着,说明图22所示的基准值获取处理。图23是表示图22所示的基准值获取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如图23所示,从检测空间K内去除作为检测体的胶囊内窥镜10(步骤S210-1)。首先,为了获取磁场产生线圈D 1的基准值,校准运算部251与图20的步骤S211同样地,对识别号n进行初始化,设n=1(步骤S211-1),将除了磁场产生线圈Dn以外的磁场产生线圈切换为断开(步骤S212-1)。校准运算部251控制切换开关254b使其将除了磁场产生线圈D1以外的磁场产生线圈D2的闭合环路断开。
接着,进行用于获取针对磁场产生线圈D1的基准值的各处理。因此,与图20所示的步骤S213~步骤S216同样地,在位置检测系统201中,从磁场产生线圈D1输出驱动磁场(步骤S213-1),开始检测线圈S的磁场检测(步骤S214-1),由电流检测部32a检测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电流值(步骤S215-1),由校准运算部251获取磁场产生线圈D1的基准电流值(步骤S216-1)。然后,与图20的步骤S217同样地,由校准运算部251获取磁场产生线圈D1的各基准电压值(步骤S217-1)。
然后,校准运算部251根据获取到的与磁场产生线圈D1对应的基准电流值的实数值和虚数值来计算与磁场产生线圈D1对应的基准电流值的振幅和相位(步骤S220-1)。校准运算部251将基准电流值、基准电压值以及计算出的基准电流值的振幅和相位的各基准值作为与磁场产生线圈D1对应的基准值存储在存储器52中(步骤S221-1),结束与磁场产生线圈D1对应的基准值的获取。
接着,校准运算部251与图20所示的步骤S222同样地,判断是否n=N(步骤S222-1)。校准运算部251在判断为不是n=N的情况下(步骤S222-1:“否”),将n加1而设为n=n+1(步骤S223-1),为了获取针对磁场产生线圈D2的基准值,返回至步骤S212-1,控制切换开关254a使其将除了磁场产生线圈D2以外的磁场产生线圈D1的闭合环路断开,进行步骤S213-1~步骤S221-1的各处理。由此,获取针对磁场产生线圈D2的基准值。另一方面,校准运算部251在判断为n=N的情况下(步骤S222-1:“是”),结束基准值获取处理。
接着,说明图22所示的校准运算处理。图24是表示图22所示的校准运算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如图24所示,在校准运算处理中,与图6的步骤S20同样地,在为了开始位置检测处理而将作为检测体的胶囊内窥镜10设置在检测空间K内之后(步骤S230-1),开始磁场产生线圈D1、D2的驱动磁场输出处理和检测线圈S的磁场检测(步骤S231-1)。
然后,电流检测部32a、32b与各检测线圈S的磁场检测同步地分别检测流过各磁场产生线圈D1、D2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值(步骤S232-1)。在校准运算部251中作为与各磁场产生线圈D1、D2对应的驱动电流值来获取(步骤S233-1)。
接着,校准运算部251分别计算与该磁场产生线圈D1、D2对应的各驱动电流值的振幅和相位(步骤S234-1)。然后,校准运算部251参照存储器52内的与各磁场产生线圈D1、D2对应的各基准值(步骤S235-1)。
校准运算部251根据计算出的各驱动电流值的振幅和相位和所参照的与各磁场产生线圈D1、D2对应的各基准值,针对各磁场产生线圈D1、D2计算各检测线圈S所检测出的合成磁场中的各驱动磁场成分的实数值和虚数值(步骤S236-1)。接着,校准运算部251根据与各磁场产生线圈D1、D2对应的各驱动磁场成分的实数值和虚数值,针对各检测线圈S进行将该各磁场产生线圈D1、D2的驱动磁场成分合成的处理(步骤S237-1),针对各检测线圈计算出在步骤S237-1中合成的驱动磁场成分的振幅和相位(步骤S238-1)。之后,校准运算部251将计算出的通过各检测线圈S的检测所得到的合成磁场中的磁场产生线圈D1、D2的驱动磁场成分的振幅和相位输出至位置信息运算部253(步骤S239-1)。位置信息运算部253针对各检测线圈S的各检测结果进行从合成磁场减去与从校准运算部251输出的驱动磁场成分的振幅和相位对应的驱动磁场来分离出谐振磁场的分离处理,通过对分离出的谐振磁场进行规定的运算处理来导出胶囊内窥镜10的当前位置、朝向。
接着,以各检测线圈S中的检测线圈S1为例来说明步骤S237-1和步骤S238-1的运算处理。此外,将存储在存储器52中的基准电流值的相位中的与磁场产生线圈D1对应的相位设为Dθ,将与磁场产生线圈D2对应的相位设为Dφ,将基准电流值的振幅中的与磁场产生线圈D1对应的振幅设为DX,将与磁场产生线圈D2对应的振幅设为DY,将检测线圈S1的基准电压值中的与磁场产生线圈D1对应的基准电压值的实数值设为DR1、将虚数值设为DI1,将与磁场产生线圈D2对应的基准电压值的实数值设为DR2、将虚数值设为DI2,并且将在电流检测部32a中检测出的与磁场产生线圈D1对应的驱动电流值的相位设为Dθ′、将振幅设为DX′,将在电流检测部32b中检测出的与磁场产生线圈D2对应的驱动电流值的相位设为Dφ′、将振幅设为DY′。
作为与步骤S236-1对应的处理,校准运算部251与实施方式2同样地,使用上述(11-1)式和(11-2)式来计算与磁场产生线圈D1对应的基准电流值与驱动电流值之间的相位差ΔDθ以及与磁场产生线圈D2对应的基准电流值与驱动电流值之间的相位差ΔDφ。
接着,校准运算部251使用以下的(15-1)式来计算与磁场产生线圈D1对应的基准电流值的振幅与驱动电流值的振幅之比Kx。接着,校准运算部251使用以下的(15-2)式来计算与磁场产生线圈D2对应的基准电流值的振幅与驱动电流值的振幅之比Ky。
DX′/DX=Kx  …(15-1)
DY′/DY=Ky  …(15-2)
接着,校准运算部251使用通过(11-1)式求出的相位差ΔDθ、通过(15-1)式求出的振幅比Kx以及与磁场产生线圈D1对应的基准电压值,来计算检测线圈S1所检测出的合成磁场中的与磁场产生线圈D1的驱动磁场成分对应的驱动电压值的实数值DR1′和虚数值DI1′。具体地说,通过使用以下的(16-1)式和(17-1)式,针对与磁场产生线圈D1对应的基准电压值的各值,将各基准电压值的相位相加ΔDθ之后乘以振幅比Kx,来计算出驱动电压值的实数值DR1′和虚数值DI1′。
DR1′=Kx×(DR1×coxΔθ-DI1×sinΔθ)    …(16-1)
DI1′=Kx×(DR1×sinΔθ+DI1×cosΔθ)    …(17-1)
同样地,校准运算部251使用通过(11-2)式求出的相位差ΔDφ、通过(15-2)式求出的振幅比Ky以及与磁场产生线圈D2对应的基准电压值,来计算检测线圈S1所检测出的合成磁场中的与磁场产生线圈D2的驱动磁场成分对应的驱动电压值的实数值DR2′和虚数值DI2′。具体地说,通过使用以下的(16-2)式和(17-2)式,针对与磁场产生线圈D1对应的基准电压值的各值,将各基准电压值的相位相加ΔDφ之后乘以振幅比Ky,来计算出驱动电压值的实数值DR2′和虚数值DI2′。
DR2′=Ky×(DR2×coxΔφ-DI2×sinΔφ)    …(16-2)
DI2′=Ky×(DR2×sinΔφ+DI2×cosΔφ)    …(17-2)
接着,作为与步骤S237-1对应的处理,使用通过(16-1)式、(16-2)式、(17-1)式以及(17-2)式计算出的与各磁场产生线圈D1、D2对应的驱动磁场成分的实数值DR1′、DR2′和虚数值DI1′、DI2′、以及以下的(18-1)式和(18-2)式,来求出将磁场产生线圈D1、D2的驱动磁场成分合成后的驱动电压值的实数值SR1和虚数值SI1。
SR1=DR1′+DR2′  …(18-1)
SI1=DI1′+DI2′  …(18-2)
然后,校准运算部251将使磁场产生线圈D1、D2的各驱动磁场成分进行合成后得到的磁场作为检测线圈S1中的驱动磁场成分,根据与该驱动磁场成分对应的驱动电压值的实数值SR2′、虚数值SI2′来计算检测线圈S1中的驱动电压值的振幅和相位。对于检测线圈S2~S8也同样地,校准运算部251计算出检测线圈S2~S8中的各驱动电压值的振幅和相位。
在位置检测系统201中,通过进行图22~图24所示的各处理过程,与实施方式2同样地,排除磁场产生线圈D1、D2之间的干扰的影响,从而针对各磁场产生线圈D1、D2获取正确的各基准值,因此起到与实施方式2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实施方式2和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中,能够分别应用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和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即,在实施方式2和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中,也可以使用预先准备的磁场产生线圈D1、D2的特性、各磁场检测线圈S的特性、磁场产生线圈D1、D2与检测线圈S的相对位置信息,通过仿真针对各磁场产生线圈D1、D2计算出驱动磁场成分的实数值和虚数值。另外,在实施方式2和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中,也可以预先针对磁场产生线圈D1、D2分别制作使检测线圈的检测值(磁场产生线圈D1、D2的驱动磁场)与电流检测部32a、32b的检测值分别对应的LUT(查找表),在进行位置检测时参照该各LUT来针对各磁场产生线圈D1、D2求出驱动磁场成分的实数值和虚数值。
另外,对图1所示的胶囊内窥镜10进行说明。胶囊内窥镜10如图25所示,例如包括:谐振磁场产生部11,其具有由并联连接的电容器(C)和电感器(L)构成的LC谐振电路111;存储器部12;控制部13,其对胶囊内窥镜10内的各部进行控制;被检体内信息获取部14,其获取被检体900内的各种信息;无线发送部15和发送用天线15a,其将被检体内信息获取部14所获取到的被检体内信息作为无线信号发送到胶囊内窥镜10外部;无线接收部16和接收用天线16a,其接收从外部装置20作为无线信号发送的各种操作指示等;以及内部电源17,其对胶囊内窥镜10内的各部供给电力。此外,图2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胶囊内窥镜10的概要结构例的框图。
被检体内信息获取部14具有:撮像部142,其例如获取作为被检体内信息的被检体内图像;照明部141,其在利用撮像部142对被检体900内进行摄像时对被检体900内进行照明;以及信号处理部143,其对由撮像部142获取到的被检体内图像执行规定的信号处理。
撮像部142例如图26所示那样具有:撮像元件142a,其将入射的光转换为电信号来形成像;物镜142c,其被配置于撮像元件142a的受光面侧;以及未图示的撮像元件驱动电路,其对撮像元件142a进行驱动。此外,图2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胶囊内窥镜10的概要结构例的外观图。
如图26所示,撮像元件142a例如能够使用CCD摄像机、CMOS摄像机等。摄像元件驱动电路在来自控制部13的控制下驱动摄像元件142a来获取模拟信号的被检体内图像。另外,摄像元件驱动电路将从摄像元件142a读出的模拟信号的被检体内图像输出到信号处理部143。
另外,如图26所示,照明部141具有多个光源141A以及驱动各光源141A的未图示的光源驱动电路。在各光源141A中例如能够使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光源驱动电路在来自控制部13的控制下与摄像部142的驱动相配合地驱动光源141A,由此照明被检体900内。
返回到图25来进行说明。信号处理部143例如对从摄像部142输入的模拟的被检体内图像执行采样、放大、A/D(Analog toDigital:模拟到数字)转换等规定的信号处理,由此生成数字的被检体内图像。被执行各种处理后的被检体内图像被输入到无线发送部15。
此外,被检体内信息获取部14还可以具备未图示的传感器元件以及对该传感器元件进行驱动控制的传感器元件驱动电路。传感器元件例如由体温计、压力计、pH计等构成,适当地获取被检体900内的温度、压力、pH值等来作为被检体内信息。传感器元件驱动电路在来自控制部13的控制下驱动传感器元件来获取被检体内信息,将该被检体内信息输入到无线发送部15。
无线发送部15与由线圈天线等构成的发送用天线15a相连接,对从信号处理部143输入的被检体内图像等被检体内信息执行向发送用基准频率信号的叠加、调制、上变频等各种处理,之后将其作为无线信号从发送用天线15a发送给外部装置20。
无线接收部16与由线圈天线等构成的接收用天线16a相连接,无线接收部16通过该接收用天线16a接收从外部装置20作为无线信号发送的各种操作指示等,在对接收到的信号执行滤波、下变频、解调以及解码等各种处理之后,将其输出到控制部13。
控制部13例如由CPU、MPU等构成,根据通过无线接收部16从外部装置20输入的各种操作指示等从未图示的存储部读出程序和参数并执行,由此控制胶囊内窥镜10内的各部。
存储器部12例如由RAM、ROM等构成,保存由控制部13控制各部时执行的程序和参数。另外,在该存储器部12中适当地保存由被检体内信息获取部14获取到的被检体内图像等被检体内信息。
内部电源17包括例如作为一次电池或者二次电池的钮扣型电池以及电源电路等,该电源电路将从钮扣型电池输出的电力升压等后提供给胶囊内窥镜10内的各部,该内部电源17将驱动电力提供给胶囊内窥镜10内的各部。但是,并不限定于钮扣型电池。
另外,上述各部(11、13、14、15、15a、16、16a以及17)例如收纳在胶囊型壳体18内。例如图26所示,壳体18由容器18a和盖子18b构成,该容器18a其一端呈半球状的圆顶形状,另一端形成开口,呈大致圆筒形状或者半椭圆球状的形状,该盖子18b具有半球形状,通过与容器18a的开口嵌合来密封壳体18内部。该壳体18例如具有被检体900可吞服的程度的大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盖子18b由透明材料形成。上述光源141A被安装在搭载上述光源驱动电路(未图示)的电路基板141B上。同样地,摄像元件142a和物镜142c被安装在搭载摄像元件驱动电路(未图示)的电路基板(未图示)上。安装光源141A的电路基板141B以及安装摄像元件142a的电路基板被配置在壳体18内的透明的盖子18b侧。此时,各电路基板上的元件搭载面朝向盖子18b侧。因而,如图26所示,摄像元件142a和光源141A的摄像/照明方向通过透明的盖子18b朝向胶囊内窥镜10外侧。
附图标记说明
1、201:位置检测系统;10:胶囊内窥镜;14A、14B:布线基板;20、220:外部装置;21、221:控制部;22:存储部;23:操作输入部;24:显示部;25:无线接收部;26:无线发送部;30、230:驱动线圈输入信号调整部;31、31a、31b:驱动信号生成部;32、32a、32b:电流检测部;40、240:转换部;41、241:A/D转换部;42、242:FFT运算部;50、250:位置检测部;51、251:校准运算部;52:存储器;53、253:位置信息运算部;254a、254b:切换开关;900:被检体;D1、D2:磁场产生线圈;S1~S8:检测线圈。

Claims (17)

1.一种位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检测体,其被配置于检测空间内,与在上述检测空间内形成的驱动磁场相应地产生感应磁场;
一个以上的磁场产生线圈,其在上述检测空间内产生上述驱动磁场;
磁场检测线圈,其检测由上述检测体与上述驱动磁场相应地产生的上述感应磁场与上述驱动磁场的合成磁场;
电流检测部,其与上述磁场检测线圈的磁场检测同步地检测流过上述磁场产生线圈的驱动电流;以及
位置信息运算部,其根据由上述磁场检测线圈检测出的上述合成磁场的检测值和由上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驱动电流的检测值来计算上述检测体的位置和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校准运算部,该校准运算部根据由上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驱动电流的检测值,来计算由上述磁场检测线圈检测出的合成磁场的检测值中的与上述驱动磁场对应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
上述位置信息运算部基于由上述磁场检测线圈检测出的上述合成磁场,求出相对于在上述校准运算部中计算出的上述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具有大致正交的相位差的成分,根据所求出的该成分来计算上述检测体的位置和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位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将在上述检测体不位于上述检测空间内的情况下由上述磁场检测线圈检测出的磁场的检测值和由上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驱动电流的检测值存储为基准值,
上述校准运算部根据由上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驱动电流的检测值和存储在上述存储部中的上述基准值来计算上述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位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校准运算部使用在上述存储部中作为上述基准值存储的驱动电流的检测值与由上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驱动电流值的检测值之间的相位差来计算上述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位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上述磁场产生线圈,
该位置检测系统还具备:
切换部,其能够使各磁场产生线圈的闭合环路分别断开;以及
切换控制部,其在要获取上述基准值的情况下,使上述切换部将除了作为上述基准值的获取对象的上述磁场产生线圈以外的上述磁场产生线圈的闭合环路断开。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位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校准运算部根据上述磁场产生线圈的特性、上述磁场检测线圈的特性、上述磁场产生线圈与上述磁场检测线圈的相对位置信息以及由上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驱动电流的检测值,来计算由上述磁场检测线圈检测出的合成磁场的检测值中的上述驱动磁场的成分的相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位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对应关系,在该对应关系中,使上述磁场产生线圈以不同的相位产生驱动磁场的情况下由上述磁场检测线圈检测出的磁场的各检测值与由上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驱动电流的各检测值相对应,
上述校准运算部根据由上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驱动电流的检测值和由上述存储部存储的对应关系来计算与上述驱动磁场对应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位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校准运算部根据由上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驱动电流的检测值来计算该驱动电流的相位,将计算出的该相位作为由上述磁场检测线圈检测出的上述合成磁场的检测值中的上述驱动磁场的成分的相位来输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校准运算部,该校准运算部根据由上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驱动电流的检测值来计算由上述磁场检测线圈检测出的上述合成磁场的检测值中的与上述驱动磁场对应的驱动磁场成分的振幅和相位,
上述位置信息运算部根据在上述校准运算部中计算出的上述驱动磁场成分的振幅和相位,来求出由上述磁场检测线圈检测出的上述合成磁场与上述驱动磁场之差,根据所求出的该差来计算上述检测体的位置和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位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将在上述检测体不位于上述检测空间内的情况下由上述磁场检测线圈检测出的磁场的检测值和由上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驱动电流的检测值存储为基准值,
上述校准运算部根据由上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驱动电流的检测值和存储在上述存储部中的上述基准值来计算上述驱动磁场成分的振幅和相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位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校准运算部使用在上述存储部中作为上述基准值存储的驱动电流的检测值和由上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驱动电流值的检测值之间的振幅比和相位差,来计算上述驱动磁场成分的振幅和相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位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上述磁场产生线圈,
该位置检测系统还具备:
切换部,其能够使各磁场产生线圈的闭合环路分别断开;以及
切换控制部,其在要获取上述基准值的情况下,使上述切换部将除了作为上述基准值的获取对象的上述磁场产生线圈以外的上述磁场产生线圈的闭合环路断开。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位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校准运算部根据上述磁场产生线圈的特性、上述磁场检测线圈的特性、上述磁场产生线圈与上述磁场检测线圈的相对位置信息以及由上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驱动电流的检测值,来计算由上述磁场检测线圈检测出的上述合成磁场的检测值中的上述驱动磁场的成分的振幅和相位。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位置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对应关系,在该对应关系中,使上述磁场产生线圈以不同的振幅和相位产生上述驱动磁场的情况下由上述磁场检测线圈检测出的磁场的各检测值与由上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驱动电流的各检测值相对应,
上述校准运算部根据由上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驱动电流的检测值和存储在上述存储部中的对应关系来计算上述驱动磁场的成分的振幅和相位。
15.一种位置检测方法,检测检测体的位置,该检测体被导入到配置有形成驱动磁场的一个以上的磁场产生线圈的检测空间内,与上述驱动磁场相应地产生感应磁场,该位置检测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磁场检测步骤,检测由上述检测体与上述驱动磁场相应地产生的上述感应磁场与上述驱动磁场的合成磁场;
电流检测步骤,与上述磁场检测步骤中的磁场检测同步地检测流过上述磁场产生线圈的驱动电流;以及
位置信息计算步骤,根据在上述磁场检测步骤中检测出的上述合成磁场的检测值和通过上述电流检测步骤检测出的上述驱动电流的检测值,来计算上述检测体的位置和方向。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位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校准计算步骤,在该校准计算步骤中,根据在上述电流检测步骤中检测出的上述驱动电流的检测值,来计算在上述磁场检测步骤中检测出的上述合成磁场的检测值中的与上述驱动磁场对应的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
上述位置信息计算步骤基于在上述磁场检测步骤中检测出的上述合成磁场来求出相对于在上述校准计算步骤中计算出的上述驱动磁场成分的相位具有大致正交的相位差的成分,根据所求出的该成分来计算上述检测体的位置和方向。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位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校准计算步骤,在该校准计算步骤中,根据在上述电流检测步骤中检测出的上述驱动电流的检测值,来计算在上述磁场检测步骤中检测出的上述合成磁场的检测值中的与上述驱动磁场对应的驱动磁场成分的振幅和相位,
上述位置信息计算步骤根据在上述校准计算步骤中计算出的上述驱动磁场成分的振幅和相位,来求出在上述磁场检测步骤中检测出的上述合成磁场与上述驱动磁场之差,根据所求出的该差来计算上述检测体的位置和方向。
CN201180014617.3A 2010-02-18 2011-01-13 位置检测系统以及位置检测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024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33664 2010-02-18
JP2010033664 2010-02-18
PCT/JP2011/050402 WO2011102161A1 (ja) 2010-02-18 2011-01-13 位置検出システムおよび位置検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2496A true CN102802496A (zh) 2012-11-28
CN102802496B CN102802496B (zh) 2015-04-01

Family

ID=44482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461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02496B (zh) 2010-02-18 2011-01-13 位置检测系统以及位置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21445B2 (zh)
EP (1) EP2537451A4 (zh)
JP (1) JP4961510B2 (zh)
CN (1) CN102802496B (zh)
WO (1) WO201110216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7783A (zh) * 2013-12-10 2016-03-16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位置检测系统
CN109690232A (zh) * 2016-07-14 2019-04-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非接触式传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82651B (en) * 2010-04-15 2013-05-01 And Technology Res Ltd An electromagnetic method for sens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wo items using coupled tuned circuits
JP2015002791A (ja) * 2013-06-19 2015-01-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端末装置、および記憶媒体
WO2016027518A1 (ja) * 2014-08-20 2016-02-2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誘導装置及びカプセル型医療装置誘導システム
CN106470591B (zh) 2014-11-10 2018-05-1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位置检测系统
JP6104470B2 (ja) * 2014-12-19 2017-03-2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カプセル型内視鏡およびカプセル型内視鏡システム
US10531074B2 (en) * 2015-10-16 2020-01-07 CapsoVision, Inc. Endoscope employing structured light providing physiological feature size measurement
WO2019049451A1 (ja) * 2017-09-05 2019-03-1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ビデオプロセッサ、内視鏡システム、表示方法、及び表示プログラム
EP3666163B1 (en) * 2018-12-10 2023-02-01 Max-Planck-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Wissenschaften e.V. A simultaneous calibration method for magnetic localizsation and actuation systems
CN111887848A (zh) * 2020-08-04 2020-11-06 重庆金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腔道或通道通畅度的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6545A (zh) * 2005-12-02 2008-12-03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医疗装置的位置检测系统、医疗装置引导系统及医疗装置的位置检测方法
JP2009039356A (ja) * 2007-08-09 2009-02-26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医療装置誘導システム、医療装置誘導方法および医療装置誘導システムで用いるルックアップテーブルの作成方法
CN101426423A (zh) * 2006-04-21 2009-05-06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医疗装置引导系统及其位置校正方法
CN101516251A (zh) * 2006-09-28 2009-08-26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检测体位置检测系统以及检测体的位置检测方法
CN101543392A (zh) * 2008-03-24 2009-09-30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位置检测系统
CN101553159A (zh) * 2006-11-27 2009-10-07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位置检测系统、医疗装置引导系统以及位置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79200B2 (ja) 2005-03-28 2011-04-2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カプセル型医療装置の位置検出システム、カプセル型医療装置誘導システムおよびカプセル型医療装置の位置検出方法
JP4694571B2 (ja) * 2005-10-06 2011-06-0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位置検出システム
EP1972255B1 (en) * 2005-12-27 2012-03-28 Olympus Corporation Capsule type medical device guiding system and its control method
JP4757021B2 (ja) 2005-12-28 2011-08-2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位置検出システム
EP2191769B1 (en) * 2007-09-25 2015-10-28 Olympus Corporation Position senso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6545A (zh) * 2005-12-02 2008-12-03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医疗装置的位置检测系统、医疗装置引导系统及医疗装置的位置检测方法
CN101426423A (zh) * 2006-04-21 2009-05-06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医疗装置引导系统及其位置校正方法
CN101516251A (zh) * 2006-09-28 2009-08-26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检测体位置检测系统以及检测体的位置检测方法
CN101553159A (zh) * 2006-11-27 2009-10-07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位置检测系统、医疗装置引导系统以及位置检测方法
JP2009039356A (ja) * 2007-08-09 2009-02-26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医療装置誘導システム、医療装置誘導方法および医療装置誘導システムで用いるルックアップテーブルの作成方法
CN101543392A (zh) * 2008-03-24 2009-09-30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位置检测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7783A (zh) * 2013-12-10 2016-03-16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位置检测系统
CN109690232A (zh) * 2016-07-14 2019-04-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非接触式传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37451A1 (en) 2012-12-26
JPWO2011102161A1 (ja) 2013-06-17
EP2537451A4 (en) 2015-09-16
WO2011102161A1 (ja) 2011-08-25
CN102802496B (zh) 2015-04-01
JP4961510B2 (ja) 2012-06-27
US8421445B2 (en) 2013-04-16
US20120098523A1 (en) 2012-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02496A (zh) 位置检测系统以及位置检测方法
JP4869040B2 (ja) 位置検出システムおよび医療装置誘導システム
CN102421349A (zh) 位置检测系统以及位置检测方法
US8217645B2 (en) Position detecting system and position detecting method using an evaluation function
CN102196760B (zh) 位置检测系统以及位置检测系统的工作方法
CN102405010B (zh) 被检体内检查系统
KR101101509B1 (ko) 피검체 내 위치 검출 시스템 및 피검체 내 위치 검출 방법
CN101511258B (zh) 医疗用引导系统以及医疗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7205612B (zh) 位置检测系统以及位置检测方法
JP2005334251A (ja) 位置関係検出装置および位置関係検出システム
CN107529948B (zh) 位置检测系统和位置检测系统的工作方法
JPWO2016151915A1 (ja) 位置検出システム及び誘導システム
JP2008284303A (ja) 位置検出システムおよび位置検出方法
CN107105981B (zh) 胶囊型医疗装置引导系统
US10777881B2 (en) Receiving antenna, receiving antenna unit, and receiving system
JP5415717B2 (ja) 検査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磁気誘導システム
CN105407783B (zh) 位置检测系统
CN107249422A (zh) 位置检测系统以及胶囊型医疗装置引导系统
WO2016151914A1 (ja) 位置検出システム及び誘導システム
JP2006149686A (ja) 位置検出装置および被検体内導入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1

Termination date: 2017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