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9304B - 输入装置及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输入装置及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9304B
CN102799304B CN201210083742.6A CN201210083742A CN102799304B CN 102799304 B CN102799304 B CN 102799304B CN 201210083742 A CN201210083742 A CN 201210083742A CN 102799304 B CN102799304 B CN 1027993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splicing ear
transparent base
electrode layer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837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99304A (zh
Inventor
笹川英人
山县一芳
铃木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993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93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993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930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抑制目视下的表面侧的反射不均的输入装置及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输入装置具有:将一个面作为输入操作面的装饰基材(20);层叠在装饰基材(20)的另一个面上的透光性的粘接层(52);一面经由粘接层(52)贴合在装饰基材(20)上的第一透明基材(30);与层叠在第一透明基材(30)的另一个面上的第一透明电极层(31)电连接的第一引出配线层(32);设置在第一引出配线层(32)上的第一连接端子(33);与第一连接端子(33)电连接的柔性配线基板(60);形成在第一连接端子(33)的附近且形成在第一透明基材(30)上的第一狭缝部(35)。

Description

输入装置及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入装置及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能够抑制目视下的表面侧的反射不均的输入装置及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透光型的输入装置构成为,在透明基材上形成有透明电极层及从透明电极层引出的引出配线层,通过操作者的输入操作来检测输入坐标位置,通过与液晶显示装置等的显示画面组合,而发挥进行菜单的选择或数据的输入的功能。
作为这样的透光型的输入装置,已知有静电电容式或电阻膜式的输入装置。电阻膜式的输入装置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一对透明基材隔开空间对置配置,隔着周边部的绝缘层而接合。在各透明基材的对置面的透光区域形成透明电极层,在包围透光区域的非透光区域形成用于将输入信息输出的引出配线层,在外部连接有用于电连接的柔性配线基板。作为输入操作面的表面侧的透明基材使用柔软的膜状的材料而形成,操作者对输入区域的任意的部位进行按压操作时,透明基材发生变形而使一对透明电极层接触,通过读取该接触引起的电阻值的变化而能够检测输入坐标位置。
近年来,要求这样的输入装置的进一步薄型化。并且,由于输入装置装入到电子设备中而作为电子设备的框体的一部分或操作面的一部分来使用,因此优选不与框体产生高低差的形态。从而,为了实现薄型、输入装置的表面侧无凹凸且平坦的输入装置而尝试了各种办法。
薄型的输入装置中使用的柔性配线基板经由连接构件压接,因此在输入装置的表面侧,柔性配线基板的压接的痕迹作为光的反射不均而被看到。该不均不会影响进行输入操作的透光区域的功能,仅为非透光区域的极小一部分。然而,即使在不会影响输入装置的功能的非透光区域,微小的凹凸所产生的反射不均反倒更加显眼,因此使用者可能会注意到该反射不均。
在专利文献2的输入装置中,为了改善作为输入操作面的表面侧的凹凸,在输入操作面侧的透明基材未连接柔性配线基板以防受柔性配线基板的厚度的影响,而设置来自输入操作面侧的透明基材的导电连接部和贯通对置的其它透明基材的表背的通孔。并且,在对置的其它透明基材的相反侧的面(背面)连接柔性配线基板。进而,由于柔性配线基板具有因电极引起的凹凸,因此为了防止该电极的凹凸转印至表面侧,而在用于供所述一对透明基材对置配置的绝缘层上设置空间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130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8666号公报
然而,由于通过经由设置在透明基材上的通孔来连接柔性配线基板以改善表面侧的凹凸,因此这样的输入装置需要复杂的结构,存在制造工序或必要构件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尤其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抑制目视下的表面侧的反射不均的输入装置及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将一个面作为输入操作面的装饰基材;层叠在所述装饰基材的另一个面上的透光性的粘接层;一面经由所述粘接层贴合在所述装饰基材上的第一透明基材;层叠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材的另一个面上的第一透明电极层;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电连接的第一引出配线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引出配线层上的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电连接的柔性配线基板;形成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附近且形成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材上的第一狭缝部。
构成为柔性配线基板与输入侧的第一透明基材的第一连接端子连接的结构,第一透明基材受连接柔性配线基板的影响而产生第一连接端子及其周围的区域的变形。根据本发明,由于在第一透明基材的该第一连接端子附近设有第一狭缝部,因此能够通过第一狭缝部吸收该变形。由此,连接柔性配线基板的影响不会向作为输入操作面侧的装饰基材的表面传播。
从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抑制目视下的表面侧的反射不均。
进而,优选具有形成在所述粘接层上的第二狭缝部,所述第二狭缝部设置在与所述第一狭缝部俯视下重叠的位置处。这样,即使存在影响经由所述粘接层传播的可能性,该影响也会被第二狭缝部消除。从而,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抑制目视下的表面侧的反射不均。
优选所述第一狭缝部以留出所述第一引出配线层的层叠区域的方式包围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设置。通过将第一狭缝部的形状以包围第一连接部的周围的方式设置,由此能够抑制连接柔性配线基板的影响传播的情况,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抑制目视下的表面侧的反射不均。
优选所述装饰基材具有设置成窗状的透光区域、包围所述透光区域的非透光区域,所述装饰基材上设有对所述非透光区域进行着色的装饰层,所述装饰层形成在所述装饰基材的另一个面上。这样,能够以将引出配线层、连接端子和柔性配线基板配置在非透光区域的方式设置装饰层,且能够将装饰层形成在装饰基材的与输入操作面相反侧的面上,因此能够使输入装置的表面侧平坦。
优选本发明的输入装置具备: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材的另一个面对置配置的第二透明基材;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对置而形成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材上的第二透明电极层;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电连接的第二引出配线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引出配线层上的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设置在俯视下隔开规定的间隔的位置处,所述柔性配线基板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电连接。这样,由于能够实现具有与对置的透明电极层双方电连接的印制配线的输入装置,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抑制目视下的表面侧的反射不均。
优选所述第二透明基材具有供所述柔性配线基板的至少一部分露出的空间部,所述空间部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俯视下重叠的位置处。由此,由于无需担心柔性配线基板的厚度影响输入操作面侧而产生凹凸,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提高目视下的表面侧的平坦性。
优选所述第二透明基材通过透明树脂的成形而形成。这样,能够将第二透明基材形成为刚体结构。从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构成输入装置,且能够容易地与显示装置或电子设备一体化。
优选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中,所述输入装置具备:将一个面作为输入操作面的装饰基材;一面经由透光性的粘接层贴合在所述装饰基材的另一个面上的第一透明基材;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材上的第一透明电极层,所述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a)在设有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的所述第一透明基材的另一个面上形成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电连接的第一引出配线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引出配线层的第一连接端子,且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材上形成狭缝部的工序;
(b)将所述装饰基材的另一个面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材的一个面经由所述粘接层贴合的工序;
(c)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上经由连接构件压接柔性配线基板的工序。
由于将柔性配线基板与输入侧的第一透明基材的第一连接端子连接,因此会在第一连接端子及其周围的区域产生变形,但根据本发明,由于在第一透明基材的该第一连接端子附近形成狭缝部,因此能够吸收变形。由此,连接柔性配线基板的影响不会向作为输入操作面侧的装饰基材的表面传播。从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抑制目视下的表面侧的反射不均。
优选在所述(a)工序中,将所述第一透明基材与所述粘接层贴合后,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材和所述粘接层上统一形成所述狭缝部。这样,能够容易地与装饰基材贴合,且利用狭缝部消除影响经由所述粘接层传播的可能性。从而,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抑制目视下的表面侧的反射不均。
优选在所述(c)工序中,以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对置的方式配置设有第二透明电极层的第二透明基材后,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上经由所述连接构件压接所述柔性配线基板。这样,能够以简单的工序进行制造,因此能够实现低成本化。
优选在所述(c)工序中,预先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材上形成空间部,将所述第一透明基材与所述第二透明基材以规定的间隔对置配置,之后,将对所述柔性配线基板进行压接的装置从所述空间部插入,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上经由所述连接构件压接所述柔性配线基板。这样,在第一透明基材的第一连接端子上载置柔性配线基板的状态下,能够从第二透明基材的空间部对柔性配线基板进行压接,因此在压接时表面侧不会变形,即使使用热压接也无需担心被过度加热。
能够通过激光加工形成所述狭缝部。若使用激光加工,则能够精度良好地进行加工,且由于能够减少异物的附着,因此批量生产性也优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输入装置及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由于连接柔性配线基板的影响不会向作为输入操作面侧的装饰基材的表面传播,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抑制目视下的表面侧的反射不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透视示意图,是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4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是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是第一透明基材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6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示意图,是第一透明基材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7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是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是中途工序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柔性配线基板的结构例的模式俯视图。
【符号说明】
10输入装置
11透光区域
12非透光区域
20装饰基材
21装饰层
30第一透明基材
31第一透明电极层
32、32a、32b第一引出配线层
33、33a、33b第一连接端子
35第一狭缝部
40第二透明基材
41第二透明电极层
42第二引出配线层
43第二连接端子
45空间部
46开口部
51绝缘层
52粘接层
55第二狭缝部
56抗蚀剂层
60柔性配线基板
61基膜
62罩膜
63配线层
64、64a、64b第一端子
65a、65b第二端子
71连接构件
81、83保护膜
82弱粘接层
90压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的立体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的分解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观察附图,适当改变各构成要素的尺寸的比率等而示出。
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构成电阻膜式的输入装置。如图1及图2所示,输入装置10包括挠性的装饰基材20、挠性的第一透明基材30、第二透明基材40。并且,输入装置10具有用于能够视觉辨认显示装置的画面等的透光区域11、以包围透光区域11的方式设置成框状的非透光区域12。
在此,“透光性”或“透明”是指可见光的透射率大致为70%以上的状态。并且,优选雾度值为6以下。
第一透明基材30与第二透明基材40经由设置在非透光区域12中的绝缘层51而在电绝缘的状态下粘接。并且,在挠性的第一透明基材30的输入操作面侧经由粘接层52粘接挠性的装饰基材20。绝缘层51及粘接层52使用丙烯系双面胶带。进而,为了使电绝缘可靠,优选预先印刷抗蚀剂层56。
如图2所示,在第一透明基材30及第二透明基材40的对置面上分别层叠有用于检测输入位置信息的第一透明电极层31及第二透明电极层41。并且,用于将输入位置信息输出的第一引出配线层32在第一透明基材30的非透光区域12中引回而与第一透明电极层31电连接。同样,第二引出配线层42在第二透明基材40的非透光区域12中引回而将第二引出配线层42与第二透明电极层41电连接。并且,第一引出配线层32及第二引出配线层42在设置于Y2侧的非透光区域12中的第一连接端子33及第二连接端子43处与柔性配线基板60连接。从而,仅通过简单的结构就能够将对置的第一透明电极层31及第二透明电极层41与柔性配线基板60电连接。
第一连接端子33与第二连接端子43配置在俯视下隔开规定的间隔的位置处。与此对应,柔性配线基板60具有与第一连接端子33连接的第一端子64、与第二连接端子43连接的第二端子65,第一端子64和第二端子65形成在不同的面上而分支成能够与第一透明基材30侧和第二透明基材40侧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柔性配线基板60通过设置在第二透明基材40上的开口部46而被引出。
在电阻膜式的输入装置10的输入操作时,若利用手指或笔形状的输入工具对输入操作面的透光区域11进行按压操作,则具有挠性的第一透明基材30及装饰基材20发生挠曲而使第一透明电极层31与第二透明电极层41接触。在对第一透明电极层31例如沿Y1-Y2方向施加电压时,根据因按压操作而产生的与各透明电极层的接触位置对应的Y1-Y2方向的分压比而能够检测出Y坐标。同样地,在对第二透明电极层41沿X1-X2方向施加电压时,根据各透明电极层的接触而产生的分压比而能够检测出X坐标。
配置在输入操作面侧的第一透明基材30是厚度形成为100μm~200μm左右的具有挠性的膜状的材料,可以使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透明树脂材料。第二透明基材40以0.5mm~2.0mm左右的厚度通过成形加工形成,从而具有比第一透明基材30高的刚性,可以使用PC(聚碳酸酯)等透明树脂材料。并且,第二透明基材40也可以与第一透明基材30同样使用厚度为100μm~200μm左右的膜材料。
第一透明电极层31及第二透明电极层41使用在可见光区域具有透光性的ITO(铟锡氧化物)、SnO2、ZnO等透明导电材料且通过溅射法或蒸镀法来成膜。其厚度为0.01μm~0.05μm,例如形成为0.02μm左右。另外,在溅射法或蒸镀法以外的方法中,还可以利用预先准备形成有透明电极膜的薄膜而仅将透明电极膜转印到基材上的方法、涂敷液状的原料的方法来成膜。
与第一透明电极层31及第二透明电极层41连接而形成的第一引出配线层32及第二引出配线层42使用铜或银的导电性膏剂且通过网版印刷法或喷墨印刷法等形成。各引出配线层的厚度可以形成为5μm~30μm左右。
在第一透明基材30的输入操作面侧设有装饰基材20。装饰基材20由PET等透明树脂材料形成,其厚度为100μm~200μm左右且具有挠性。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厚度约为130μm的PET膜。并且,优选挠性的装饰基材20的输入操作面侧具有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等的硬质涂层。并且,在装饰基材20的与输入操作面不同的面上形成有装饰层21。装饰层21通过网版印刷法或喷墨印刷法等印刷,从而形成非透光区域12。从装饰基材20的输入操作面侧观察时,装饰基材20平坦。
装饰层21以与各引出配线层或柔性配线基板60的连接部在俯视下重叠的方式设置,从而具有遮蔽各引出配线层等以防被操作者直接看到的效果。并且,由于输入装置10搭载于电子设备的显示部时装饰层21会被操作者直接看到,因此对形成有装饰层21的装饰区域22的外观尤其要求严格的质量。例如,由于装饰层21被着色或绘制有图案、标记、文字等,因此微小的凹凸所产生的反射不均容易被操作者看到,存在外观质量上的不良情况。
图3及图4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3表示从输入操作面侧观察到的局部放大俯视图,是省略了装饰基材20和粘接层52等,用实线表示在第一透明基材30的另一个面上形成的第一引出配线层32及第一连接端子33,由此容易辨明与第一狭缝部35的平面位置的透视示意图。图4是图3的沿IV-IV线剖开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具有在第一透明基材30及粘接层52上分别形成有第一狭缝部35及第二狭缝部55的结构。第一狭缝部35及第二狭缝部55在Y2侧的非透光区域12中设置在与第一连接端子33俯视下重叠的位置处,而以留出第一引出配线层32的层叠区域的方式包围第一连接端子33。
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端子33经由连接构件71与柔性配线基板60连接,因此当电连接所使用的连接构件71发生固化时,由于此时的收缩而受到应力。因此可知,第一透明基材30产生以第一连接端子33为中心的面方向(X-Y面方向)的变形,产生从装饰基材20的输入操作面侧能看到的褶皱(Z方向的凹凸)。需要说明的是,该褶皱在压接后随着时间经过(例如一天后)而变得不显眼。考虑这是由于粘接层52等慢慢地缓和了应力。即使这样,当残留的褶皱被看到的话,仍无法获得优选的外观。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形成有第一狭缝部35,因此能够由第一狭缝部35吸收该变形。由此,用于连接柔性配线基板60的连接构件71的收缩的影响不会向作为输入操作面侧的装饰基材20的表面传播。从而,能够提高目视下的表面侧的平坦性。
并且,通过在俯视下重叠的位置形成第二狭缝部55,由此影响经由粘接层52而传播的可能性也被第二狭缝部55消除。从而,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提高目视下的表面侧的平坦性。
由此,通过将第一连接端子33设置于在输入操作面侧的第一透明基材30上形成的第一引出配线层32的简单结构,能够构成输入装置10,且提高目视下的表面侧的平坦性。
第一透明电极层31及第二透明电极层41可以分别层叠在输入操作区域,而分别与第一引出配线层32及第二引出配线层42连接。第一透明电极层31中设有规定的绝缘区域的话,可以层叠在第一透明基材30的大致整面上,且第一引出配线层32可以与第一透明电极层31层叠。若使用激光修整,则容易将绝缘区域形成为线状。同样地,第二透明电极层41中设有规定的绝缘区域的话,可以层叠在第二透明基材40的大致整面上,且第二引出配线层42可以与第二透明电极层41层叠。
为了提高输入操作面侧的装饰基材20的平坦性,在非透光区域12设置虚设配线层和抗蚀剂层56,优选尽可能使由绝缘层51贴合的区域的各种膜厚恒定。
绝缘层51及粘接层52除丙烯系双面胶带外,还可以使用丙烯系粘合剂或透明粘接剂。然而,作为绝缘层51,优选能够可靠地绝缘以防止第一引出配线层32与第二引出配线层42的短路的双面胶带。需要说明的是,优选设置抗蚀剂层56,以提高绝缘性且使第一引出配线层32引起的凹凸平坦化。
第二透明基材40除PC(聚碳酸酯)外,还可以使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等透明树脂材料。由于能够通过成形加工将第二透明基材40形成为刚体结构,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构成输入装置10,且能够容易地与显示装置或电子设备一体化。
并且,柔性配线基板60通过设置在第二透明基材40上的开口部46的贯通孔而引出,从而能够连接而不会被从输入操作面侧看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透明基材40使用0.5mm~2.0mm左右的厚度的透明树脂材料来进行成形加工,从而具有比第一透明基材30高的刚性,但也可以与第一透明基材30同样使用具有挠性的膜状的透明树脂材料。这样,可以仅通过第一引出配线层32等的图案不同而以与第一透明基材30相同的工序和相同的原材料来形成第二透明基材40。这种情况下,优选在第二透明基材40的另一个面上经由与粘接层52同样的材料贴合具有足够刚性的第三透明树脂基材。无论何种结构,都能够以比较简单的结构来构成输入装置10,且能够容易地与显示装置或电子设备一体化。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透明基材30的局部放大俯视图。需要说明的是,从与输入操作面相反的面观察。
在第一透明基材30的与输入操作面相反的面上层叠第一透明电极层31,且在未图示的第一透明电极层31的Y1侧连接第一引出配线层32a,在第一引出配线层32a的Y2侧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端子33a。同样地,在第一透明电极层31的Y2侧连接第一引出配线层32b,在第一引出配线层32b上设有第一连接端子33b。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引出配线层32b在X1侧具有用于平坦化的虚设配线。进而,在第一透明基材30上形成有第一狭缝部35。
第一狭缝部35以留出第一引出配线层32的层叠区域的方式包围第一连接端子33的三方而设置,以防与第一引出配线层32发生干涉。在由第一狭缝部35围成的内侧的区域中配置有用于对柔性配线基板60进行压接的连接构件71(未图示的),能够同时地进行第一连接端子33与柔性配线基板60的电连接和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5所示的第一狭缝部35的开口宽度为0.1mm~1mm左右,一边的长度为3mm~5mm左右。
并且,图6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示意图,是第一透明基材30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对本变形例的结构构件也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在图5中,第一狭缝部35设置成具有直线状的三边的形状,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直线状。可以像图6所示的第一变形例那样形成为带圆角的U字状或J字状,还可以形成为其它形状。无论何种形状,通过在第一连接端子33的附近设置第一狭缝部35,都能够抑制连接柔性配线基板60的影响向面方向传播的情况,因此能够以以简单的结构抑制目视下的表面侧的反射不均。
<第二实施方式>
图7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是局部放大剖视图。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结构构件也使用相同的符号。
在第二透明基材40上与用于引出柔性配线基板60的开口部46不同而另行形成空间部45。空间部45设置在至少与第一连接端子33俯视下重叠的位置处,从输入操作面的相反侧观察时,能够在空间部45的内部看到柔性配线基板60的一部分(第一连接端子33的压接区域)。
由此,无需担心柔性配线基板60的厚度会影响输入操作面侧而产生凹凸,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提高目视下的表面侧的平坦性。并且,期望输入装置10进一步薄型化,本实施方式作为实现薄型化的结构来说也优越。
并且,可以使用空间部45,而从输入操作面的相反侧在第一连接端子33上经由连接构件71压接柔性配线基板60。这样,只要将挠性的装饰基材20侧载置于平坦的夹具即可,因此在压接时表面侧不会发生变形,即使使用热压接也无需担心被过度加热。进而,由于能够在热压接中对柔性配线基板60的压接区域直接进行加热,因此能够使连接构件71可靠地热固化,连接可靠性优越。
空间部45可以与开口部46一体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开口部46只要能够供柔性配线基板60通过即可,不为贯通孔也可,可以是在第二透明基材40的Y2侧设置的切口。并且,优选在该区域设置绝缘层51的开口以防柔性配线基板60与绝缘层51发生干涉。
<制造方法>
图8是表示输入装置10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是中途工序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省略了各结构构件的详细情况,且表示所说明的工序下的状态,因此将构成输入操作面的一侧作为下侧。
图8(a)中,挠性的第一透明基材30例如在辊卷状的膜上设置第一透明电极层31而以规定的尺寸裁断后,利用激光修整来形成规定的绝缘图案。接着,通过网版印刷法来印刷厚度为10μm左右的银的导电性膏剂并对其进行加热,由此形成与第一透明电极层31电连接的第一引出配线层32和设置于第一引出配线层32的第一连接端子33。进而,在第一引出配线层32的形成面上贴合带弱粘接层82的保护膜81来进行保护,在相反面上贴合带保护膜83的粘接层52,之后通过冲裁加工统一形成第一狭缝部35、第二狭缝部55。需要说明的是,保护膜81、82并不是必须要在制造工序中使用的,但在防止工序中的损伤或异物附着上有效,因此优选如图8(a)所示那样制造。
接着,剥离所述保护膜83,如图8(b)所示,经由粘接层52将具有挠性的装饰基材20的设有装饰层21的面与第一透明基材30的未设置第一引出配线层32等的面贴合。
对第二透明基材40而言,也在进行了规定的工序后进行与第一透明基材30的贴合。进而,如图8(c)所示,使用压接装置90,在第一连接端子33上经由连接构件71压接柔性配线基板60。
图9是表示柔性配线基板60的结构例的模式俯视图。柔性配线基板60在绝缘性且挠性的基膜61上形成配线层63。如图9所示,在所述基膜61上经由粘接层(未图示)来层叠绝缘性的罩膜62。
柔性配线基板60在压接区域除去所述罩膜62或所述基膜61。所述配线层63由空出间隔而并列配置的四根引线图案构成,各引线图案的端部在未形成有罩膜62或基膜61的区域露出,从而形成第一端子64a、64b、及第二端子65a、65b。可以通过除去所述罩膜62或所述基膜61中的哪一方来改变压接的面。由此,柔性配线基板60能够插入对置的第一透明基材30与第二透明基材40之间,而与形成在各面上的第一连接端子33和第二连接端子43连接。
基膜61及罩膜62可以使用聚酰亚胺膜等具有挠性的有机树脂。并且,配线层63由铜箔等形成。通常,将基膜61与膜状的铜箔经由粘接层(未图示)贴合,对铜箔进行加工以加工出配线层63的图案,进而将罩膜62经由粘接层(未图示)贴合。第一端子64a、64b及第二端子65a、65b通过印刷银的导电性膏剂等而层叠在配线层63上。
第一端子64a、64b与第一连接端子33a、33b的连接经由连接构件71并通过热压接来实现。第二端子65a、65b与第二连接端子43的连接也同样。
优选连接构件71为各向异性导电树脂。各向异性导电树脂通过在环氧树脂等绝缘性材料中分散金属镀敷后的树脂珠等导电粒子而成,若在固化前进行压接,则在压接的膜厚方向具有导电性,在平面方向具有绝缘性。从而,即使第一端子64a、64b或第二端子65a、65b在面方向上相邻,以一起覆盖它们的方式涂敷各向异性导电树脂,这些端子也不会在平面方向上发生短路。
优选在通过压接将第二透明基材40的第二连接端子43与柔性配线基板60的第二端子65a、65b连接后,贴合第一透明基材30。这样,在连接第一透明基材30的第一连接端子33与第一端子64a、64b时,可以仅对俯视下第一连接端子33的部位进行压接。
需要说明的是,优选预先利用抗蚀剂层56对第一引出配线层32及第一连接端子33的由连接构件71覆盖的压接区域以外的区域进行保护。
图8(c)所示的第二透明基材40上形成有空间部45,但在未设置空间部45的情况下,夹着第一透明基材30和第二透明基材40来进行压接为好。
在第二透明基材40上设置空间部45时,可以使用空间部45来从输入操作面的相反侧插入压接装置90,因此能够在第一连接端子33上经由连接构件71来压接柔性配线基板60。这样,仅将挠性的装饰基材20侧载置于平坦的夹具即可,因此在压接时表面侧不会变形,即使使用热压接也无需担心被过度加热。进而,由于能够直接对柔性配线基板60的压接区域进行加热,因此能够可靠地使连接构件71热固化,连接可靠性优越。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用于连接柔性配线基板60的连接构件71的收缩的影响不会向作为输入操作面侧的装饰基材20的表面传播。从而,能够提高目视下的表面侧的平坦性。
在图8(a)工序中,也可以在第一透明基材30上形成第一引出配线层32和第一连接端子33之前预先通过冲压加工来形成第一狭缝部35。这种情况下,虽然没有在粘接层52形成第二狭缝部55的工序,但由于在第一透明基材30上设有狭缝部,因此用于连接柔性配线基板60的连接构件71的收缩的影响不会向作为输入操作面侧的装饰基材20的表面传播。从而,能够提高目视下的表面侧的平坦性。
并且,这种情况下,优选在第一透明基材30的两面贴合弱粘接性的保护膜后加工出第一狭缝部35。这样,能够防止不必要的异物附着或损伤。然而,在图8(b)工序等中,粘接层52在第一狭缝部35露出,因此需要注意以防异物附着,优选在粘接层52也设置第二狭缝部55。
狭缝部也可以通过激光加工来形成。与冲压加工相比,激光加工容易变更图案,能够简单地形成最佳形状。进而,若使用激光加工,则能够精度良好地进行加工,且能够减少异物的附着,因此批量生产性也优越。
本发明还能够适用于电阻膜式的输入装置以外的装置。静电电容式的输入装置可以使用第一透明电极层31作为静电电容检测电极图案。并且,还可以通过设置与第一透明电极层31绝缘的第三透明电极层,从而由第一透明电极层31和第三透明电极层形成两层的静电电容检测电极图案结构。任一种情况下,在与第一透明电极层31电连接的第一引出配线层32上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子33都与柔性配线基板60连接,但通过在第一连接端子33的附近具有形成在第一透明基材30上的第一狭缝部35,由此能够抑制目视下的表面侧的反射不均。
在静电电容式的输入装置中,在实现柔性结构的情况下尤为有效。例如,通过与柔性的显示装置组合,由此能够实现可折弯的电子设备。
本实施方式中的输入装置10使用于便携式电话机、数码相机、PDA,游戏机、车载导航仪等。

Claims (29)

1.一种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一个面作为输入操作面的装饰基材;
层叠在所述装饰基材的另一个面上的透光性的粘接层;
一个面经由所述粘接层贴合在所述装饰基材上的第一透明基材;
层叠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材的另一个面上的第一透明电极层;
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电连接的第一引出配线层;
设置在所述第一引出配线层上的第一连接端子;
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电连接的柔性配线基板;
形成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附近且形成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材上的第一狭缝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形成在所述粘接层上的第二狭缝部,所述第二狭缝部设置在与所述第一狭缝部在俯视下重叠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狭缝部以留出所述第一引出配线层的层叠区域的方式包围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饰基材具有设置成窗状的透光区域、包围所述透光区域的非透光区域,所述装饰基材上设有对所述非透光区域进行着色的装饰层,
所述装饰层形成在所述装饰基材的另一个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饰基材具有设置成窗状的透光区域、包围所述透光区域的非透光区域,所述装饰基材上设有对所述非透光区域进行着色的装饰层,
所述装饰层形成在所述装饰基材的另一个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材的另一个面对置地配置的第二透明基材;
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对置而形成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材上的第二透明电极层;
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电连接的第二引出配线层;
设置在所述第二引出配线层上的第二连接端子,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设置在俯视下隔开规定间隔的位置,
所述柔性配线基板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材的另一个面对置配置的第二透明基材;
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对置而形成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材上的第二透明电极层;
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电连接的第二引出配线层;
设置在所述第二引出配线层上的第二连接端子,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设置在俯视下隔开规定间隔的位置,
所述柔性配线基板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材的另一个面对置配置的第二透明基材;
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对置而形成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材上的第二透明电极层;
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电连接的第二引出配线层;
设置在所述第二引出配线层上的第二连接端子,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设置在俯视下隔开规定间隔的位置,
所述柔性配线基板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材的另一个面对置配置的第二透明基材;
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对置而形成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材上的第二透明电极层;
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电连接的第二引出配线层;
设置在所述第二引出配线层上的第二连接端子,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设置在俯视下隔开规定间隔的位置,
所述柔性配线基板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明基材具有供所述柔性配线基板的至少一部分露出的空间部,
所述空间部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在俯视下重叠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明基材具有供所述柔性配线基板的至少一部分露出的空间部,
所述空间部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在俯视下重叠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明基材具有供所述柔性配线基板的至少一部分露出的空间部,
所述空间部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在俯视下重叠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明基材具有供所述柔性配线基板的至少一部分露出的空间部,
所述空间部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在俯视下重叠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明基材通过透明树脂的成形而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明基材通过透明树脂的成形而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明基材通过透明树脂的成形而形成。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明基材通过透明树脂的成形而形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明基材通过透明树脂的成形而形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明基材通过透明树脂的成形而形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明基材通过透明树脂的成形而形成。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明基材通过透明树脂的成形而形成。
22.一种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输入装置具备:将一个面作为输入操作面的装饰基材;一个面经由透光性的粘接层贴合在所述装饰基材的另一个面上的第一透明基材;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材上的第一透明电极层,所述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a)在设有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的所述第一透明基材的另一个面上,形成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电连接的第一引出配线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引出配线层的第一连接端子,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附近且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材上形成狭缝部的工序;
(b)经由所述粘接层将所述装饰基材的另一个面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材的一个面贴合的工序;
(c)经由连接构件向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压接柔性配线基板的工序。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a)工序中,将所述第一透明基材与所述粘接层贴合,之后,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材和所述粘接层上一并形成所述狭缝部。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c)工序中,设有第二透明电极层的第二透明基材以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对置的方式配置,之后,经由所述连接构件向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压接所述柔性配线基板。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c)工序中,预先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材上形成空间部,将所述第一透明基材与所述第二透明基材以规定的间隔对置配置,之后,
将对所述柔性配线基板进行压接的装置从所述空间部插入,
经由所述连接构件向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压接所述柔性配线基板。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a)工序中,通过激光加工形成所述狭缝部。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a)工序中,通过激光加工形成所述狭缝部。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a)工序中,通过激光加工形成所述狭缝部。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a)工序中,通过激光加工形成所述狭缝部。
CN201210083742.6A 2011-05-26 2012-03-27 输入装置及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993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17672 2011-05-26
JP2011117672 2011-05-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9304A CN102799304A (zh) 2012-11-28
CN102799304B true CN102799304B (zh) 2015-06-10

Family

ID=47198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8374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99304B (zh) 2011-05-26 2012-03-27 输入装置及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008354A (zh)
CN (1) CN1027993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15929A1 (ja) * 2018-05-11 2019-11-1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ー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ッチセンサーフィルム中間体
US11595557B2 (en) * 2019-01-23 2023-02-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nic module, electronic equipment, imaging sensor module, imaging apparatus, and display apparatu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9803A (zh) * 2006-06-14 2007-12-19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55311B2 (ja) * 1999-12-03 2008-03-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携帯型情報端末
JP2011008666A (ja) * 2009-06-29 2011-01-13 Alps Electric Co Ltd 座標入力装置と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9803A (zh) * 2006-06-14 2007-12-19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9304A (zh) 2012-11-28
JP2013008354A (ja) 2013-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73330B1 (ko) 터치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2455821B (zh) 输入装置及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2667688B (zh) 透光型输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6371669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US11023084B2 (en) Touch sensor,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ouch sensor
JP5970805B2 (ja) 透明シート付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
CN106126001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9891764B2 (en) Touch screen panel
EP2597551A2 (en) Touch panel having border without color differen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1061504B2 (en) Input sensing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30277197A1 (en) Dual-substrate capacitive touch panel
CN102446012A (zh) 触控面板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
TWI522866B (zh) 觸控螢幕用顯示構件及其製造方法
KR20200001610A (ko) 투명 전극 부재 및 그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그 투명 전극 부재를 사용한 정전 용량식 센서
CN102799305A (zh) 输入装置及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
JP6735850B2 (ja) 静電容量式センサおよび機器
CN102799304B (zh) 输入装置及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
EP3090325B1 (en) Touch sensor structure
CN207458013U (zh) 触控薄膜、触控组件、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CN109061962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JP2015011492A (ja) 入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0573698U (zh) 一种具有触摸屏的电子设备
CN109597513A (zh) 触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触摸屏
JP7206744B2 (ja) 導電性パターン基板及び導電性パターン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15011491A (ja) 入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0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