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7812B - 双离合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双离合变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97812B CN102797812B CN201210303804.XA CN201210303804A CN102797812B CN 102797812 B CN102797812 B CN 102797812B CN 201210303804 A CN201210303804 A CN 201210303804A CN 102797812 B CN102797812 B CN 10279781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
- double
- synchronizer
- planetary gear
- row planeta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离合变速器,包括第一离合及对应的第一输入轴,第二离合及对应的第二输入轴,同步器,输出轴,还包括第一、第二双排行星轮系,互相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互相啮合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第二输入轴空套在第一输入轴上,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的其中一排行星机构的行星架固定、且同时与另一排行星机构的齿圈固定,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其中一排行星机构的行星架固定、且同时与另一排行星机构的齿圈固定,第三齿轮与第一输入轴或第二输入轴固定连接,第四齿轮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中间轴或连接轴固定连接,输出轴与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固定连接。本发明可减小变速器占用空间,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变速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自动变速的双离合变速器。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的输出转速非常高,最大功率及最大扭矩在一定的转速区出现。为了发挥发动机的最佳性能,就必须有一套变速装置,来协调发动机的转速和车轮的实际行驶速度。汽车变速器的作用是改变传动比,扩大驱动轮转矩和转速的变化范围,以适应经常变化的行驶条件,同时使发动机在有利(功率较高而油耗较低)的工况下工作。其次,在发动机旋转方向不变情况下,使汽车能倒退行驶。汽车变速器按所用轮系型式不同,有轴线固定式变速器(普通变速器)和轴线旋转式变速器(行星齿轮变速器)两种。按离合器的数量可以分为单离合变速器和双离合变速器。双离合变速器的动力传动通常为两条路线,一是奇数档传递路线,二是偶数档传递路线,两条动力传递路线分别通过第一、第二离合器连接第一、第二输入轴,再通过与两输入轴对应的从动轴上的传动齿轮将动力输出,双离合变速器通过两离合器的协调控制和各同步器控制,能够实现在不切断动力的情况下转换传动比,从而缩短换档时间,然而现有的应用于汽车上的双离合变速器的齿轮布置形式多采用平行轴式,平行轴式双离合变速器必须采用单独的倒档轴及倒档齿轮。当采用一条输出轴时,变速器轴向尺寸大;采用两条输出轴时,变速器径向尺寸大,占用空间大,不利于汽车的结构布局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全新结构的双离合变速器,减小变速器的轴向及径向尺寸,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离合变速器,包括第一离合及对应的第一输入轴,第二离合及对应的第二输入轴,同步器,输出轴,所述第二输入轴空套在第一输入轴上,还包括第一、第二双排行星轮系,互相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互相啮合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的其中一排行星机构的行星架固定、且同时与另一排行星机构的齿圈固定,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其中一排行星机构的行星架固定、且同时与另一排行星机构的齿圈固定,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入轴或第二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中间轴或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双排行星轮系是辛普森式齿轮变速机构或拉维娜式齿轮变速机构,所述第二双排行星轮系是辛普森式齿轮变速机构或拉维娜式齿轮变速机构。
所述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的太阳轮与空套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的第一轴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太阳轮与空套在所述中间轴上的第二轴套固定连接;第一同步器设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中后行星架与第一轴套之间,第二同步器设在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前排行星架与第二轴套之间,第三同步器设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的前后两齿圈之间,常接合同步器设在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中间轴与连接轴之间,第四同步器设在第二轴套与所述常接合同步器之间。
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连接轴固定连接,在第一输入轴与第一轴套之间设置第三同步器,所述第一同步器设置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与第三同步器间,所述第二同步器、第四同步器和常接合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左侧。
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中间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器和第三同步器设置在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左侧,所述第二同步器、第四同步器和常接合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的左侧。
所述第二双排行星轮系行星架与中间轴连接,太阳轮与第二轴套连接,在中间轴与连接轴之间设七档同步器。
所述第一同步器是二、四档同步器,所述第二同步器是一、三档同步器,所述第三同步器是六档同步器,所述第四同步器是五档和倒档同步器。
所述第一同步器或第二同步器可由一对制动器代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是在现有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基础上,通过采用辛普森式齿轮变速机构或拉维娜式齿轮变速机构,并配合两个离合器、同个同步器使用,使它既可以达到用极少的齿轮对数实现更多速比档位的目的,又可以实现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动力换档性能,且可减小变速器的轴向及径向尺寸,使变速器的尺寸大小得到控制,汽车结构布局设计更加灵活,同时可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双离合变速器第一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1档运转状态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2档运转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3档运转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4档运转状态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5档运转状态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6档运转状态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倒档运转状态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第十七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第十八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第十九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第二十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第二十一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第二十二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第二十三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第二十四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第二十五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33为本发明第二十六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发明第二十七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35为本发明第二十八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36为本发明第二十九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37为本发明第三十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38为本发明双离合变速器的制动器结构示意图;
图39为本发明第三十一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40本发明第三十二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41本发明第三十三实施例的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8,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包括双离合组件1(包括第一离合2与第二离合3、分别对应两离合的第一输入轴4、第二输入轴5,第一双排行星轮系100、第二双排行星轮系129、输出轴130及多个同步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以上下结构布置,均是辛普森式(Simpson)齿轮变速机构,第一双排行星轮系包括前后两个单排行星齿轮机构,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的前太阳轮104及后太阳轮109分别与前行星齿轮101、后行星齿轮106啮合,第一双排行星轮系通过第二输入轴5与第二离合3连接,第二输入轴5空套在第一输入轴4上,第一输入轴4一端连接第一离合2,第一双排行星轮系中的前齿圈103与第二输入轴5固定,第一双排行星轮系中的前太阳轮104及后太阳轮109与第一轴套111固定,第一轴套111空套在第一输入轴4上。第二双排行星轮系129包括前后两个单排行星齿轮机构,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前太阳轮120及后太阳轮126分别与前行星齿轮124、后行星齿轮128啮合,第二双排行星轮系中的后行星架125及前齿圈119与第二齿轮123及输出轴130固定。第二双排行星轮系中的前太阳轮120及后太阳轮126与第二轴套122固定,第二轴套122空套在中间轴121上,第二双排行星轮系中后齿圈127与中间轴121固定。
第一输入轴4另一端固定有第三齿轮112,第三齿轮112与第四齿轮113啮合,第四齿轮113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129的连接轴114固定连接,第一齿轮102与第一双排行星轮系100的前排行星架105固定、且同时与后排齿圈107固定,第二齿轮123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后排行星架125固定、且同时与前排齿圈119固定,第一齿轮102与第二齿轮123啮合,输出轴与双离合器组件1在同一侧。
第二同步器(一、三档同步器117)设在第二双排行星轮系中前行星架118与第二轴套122之间。第一同步器(二、四档同步器110)设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中后行星架108与第一轴套111之间。常啮合同步器115设在中间轴121与连接轴114之间。第四同步器(五档、倒档同步器116)设在第二轴套122与常啮合同步器115之间。第三同步器(六档同步器131)设置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100的前齿圈103与后齿圈107之间。第一双排行星轮系100实现二、四、六档位控制。第二双排行星轮系129实现一、三、五档及倒档操控。本发明的双离合变速器实现六速前进档及一速倒档。
换档操作过程如下:
空档状态时,如图1所示,一、三档同步器117及二、四档同步器110均处于中间位置,五档、倒档同步器116在右侧处于分离状态,六档同步器131在右侧也处于分离状态,常啮合同步器115把中间轴121与轴114连成一体,第一离合器2和第二离合器3处于分离状态。在本示例中同步器处于其他工作状态也可以实现空档功能。
升档时的换档操作:
空档起步时,一、三档同步器117向左移动,将第二双排行星轮系129中前行星架118锁止从而使前行星架118固定不动,第一离合器2缓慢结合,使动力传递到输出轴130,从而实现车辆起步。此时第二离合器3处于分离状态,其余同步器处于空档状态时的位置,如图2所示,粗实线表示一档的动力传递路线。
一档运转时,动力经第一离合器2传递给第一输入轴4,一、三档同步器117处于左侧位置,将第二双排行星轮系129中前行星架118锁止从而使前行星架118固定不动,这样第二双排行星轮系129形成约束关系,可以实现大的传动比的动力传递。此时第二离合器3处于分离状态,其余同步器处于空档状态时的位置。
随着车速增加,需要由一档升入二档时但还未到一、二档换档点时,二、四档同步器110提前向左移动,将第一双排行星轮系100中后行星架108锁止从而使前行星架108固定不动。当车速达到一档升到二档的换档点时,第一离合器分离,同时第二离合器接合。使变速器进入二档工作状态,如图3所示,粗实线表示二档的动力传递路线。
二档运转时,第二离合器3接合,动力经第二离合器3传递给第一输入轴5,二、四档同步器110处于左侧位置,将第一双排行星轮系100中前行星架108锁止从而使前行星架108固定不动。一、三档同步器117由左侧位置移到中间位置,此时第一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其余同步器处于空档状态时的位置。
二档升入三档时,一、三档同步器117向右移动,将第二轴套122锁止使其固定不动。第二离合器3分离,同时第一离合器2接合,完成二档升三档的换档过程,使变速器进入三档工作状态,如图4所示,粗实线表示三档的动力传递路线。二、四档同步器110由左侧位置移到中间位置,其余同步器也处于空档状态时的位置。
三档升入四档时,二、四档同步器110向右移动,将第一轴套111锁止使其固定不动。第一离合器分离,同时第二离合器接合,完成三档升四档的换档过程,使变速器进入四档工作状态,如图5所示,粗实线表示四档的动力传递路线。一、三档同步器117由右侧位置移到中间位置,其余同步器也处于空档状态时的位置。
四档升入五档时,五档、倒档同步器116向左移动,将常啮合同步器115与第二轴套122连成一体,从而使第二双排行星轮系129形成一个整体。第二离合器3分离,同时第一离合器2接合,完成四档升五档的换档过程,使变速器进入五档工作状态,如图6所示,粗实线表示六档的动力传递路线。二、四档同步器110由右侧位置移到中间位置,其余同步器也处于空档状态时的位置。
五档升入六档时,六档同步器131向右移动,将第一双排行星轮系100中的前齿圈103与后齿圈107连成一体,从而使第一双排行星轮系100形成一个整体。第一离合器2分离,同时第二离合器3接合,完成五档升六档的换档过程,使变速器进入六档工作状态,如图7所示,粗实线表示六档的动力传递路线。五档、倒档同步器116向右移动,其余同步器也处于空档状态时的位置。
倒档时,五档、倒档同步器116向左移动,常啮合同步器115向右移动,将第四齿轮113与第二轴套122连成一体,第一离合器2接合,完成倒档过程,如图8所示,粗实线表示倒档的动力传递路线。其余同步器也处于空档状态时的位置。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9,输出轴与第一双排行星轮系同轴。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均为辛普森式齿轮变速机构,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布置在各同步器的右侧,输出轴固定在第一齿轮上,第三、四齿轮布置在各同步器的左侧,第三齿轮与第二输入轴固定连接。
在第一输入轴4与第一轴套之间设置六档同步器,第一同步器(二、四档同步器110)设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中前行星架105与第一轴套111之间。第二同步器(一、三档同步器117)设在第二双排行星轮系中前行星架118与第二轴套122之间。常啮合同步器115设在中间轴121与连接轴114之间。第四同步器(五档、倒档同步器116)设在第二轴套122与常啮合同步器115之间。
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作赘述。本实施例通过双排行星轮系位置的改变,由第一双排行星轮系实现二、四、六档,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实现一、三、五及倒档。输出轴与第一双排行星轮系同轴,适用于后驱动的车辆。
第三实施例
参见图10,输出轴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同轴。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均为辛普森式齿轮变速机构,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布置在各同步器的右侧,输出轴固定在第二齿轮上,第三、四齿轮布置在各同步器的左侧,第三齿轮与第二输入轴固定连接。
在第一输入轴4与第一轴套之间设置六档同步器,第一同步器(二、四档同步器110)设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中前行星架105与第一轴套111之间。第二同步器(一、三档同步器117)设在第二双排行星轮系中前行星架118与第二轴套122之间。常啮合同步器115设在中间轴121与连接轴114之间。第四同步器(五档、倒档同步器116)设在第二轴套122与常啮合同步器115之间。
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作赘述。本实施例通过双排行星轮系位置的改变,由第一双排行星轮系实现二、四、六档,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实现一、三、五及倒档。输出轴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同轴,适用于后驱动的车辆。
第四实施例
参见图11,输出轴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同轴。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均为辛普森式齿轮变速机构,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布置在各同步器的右侧,输出轴固定在第二齿轮上,第三、四齿轮布置在各同步器的左侧,第三齿轮与第二输入轴固定连接。
在中间轴136与第二轴套111之间设置六档同步器131,第一同步器(二、四档同步器110)设在第二双排行星轮系中前行星架与第二轴套之间。第二同步器(一、三档同步器117)设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中前行星架与第一轴套之间。常啮合同步器115设在第一输入轴4与第一轴套内轴135之间。第四同步器(五档、倒档同步器116)设在第一轴套122与常啮合同步器115之间。
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作赘述。本实施例通过双排行星轮系位置的改变,由第一双排行星轮系实现一、三、五档及倒档,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实现二、四、六档。输出轴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同轴,适用于后驱动的车辆。
第五实施例
参见图12,输出轴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同轴。第一双排行星轮系为辛普森式齿轮变速机构,第二双排行星轮系为拉维娜式(Ravigneaux)齿轮变速机构,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作赘述。本实施例输出轴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同轴,适用于前驱动的车辆。
第二双排行星轮系拉维娜式齿轮变速机构227包括前后两个单排行星齿轮机构,两行星排共用行星架219和齿圈221,由小太阳轮225、短行星轮223、长行星轮226、行星架219及齿圈221组成一个双行星轮式行星排。一排是单级行星齿轮机构,由大太阳轮218带动长行星齿轮226,长行星齿轮带动齿圈221;另一排是双级行星齿轮机构,由小太阳轮带动短行星齿轮,短行星齿轮再带动长行星齿轮,最后再带动圈。
第六实施例
参见图13,第一双排行星轮系采用拉维娜式齿轮变速机构280,实现二、四、六档。第二双排行星轮系采用辛普森式行星齿轮机构129,实现一、三、五及倒档。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的行星架与齿圈之间设置六档同步器。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作赘述。本实施例适用于前驱动的车辆。
第七实施例
参见图14,第一双排行星轮系采用辛普森式齿轮变速机构100,实现2、4、6档。第二双排行星轮系采用拉维娜式行星齿轮机构227,实现一、三、五、七档及倒档。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的前齿圈与后齿圈之间设置六档同步器。第二双排行星轮系行星架与中间轴连接。在中间轴与连接轴之间设七档同步器240。第二双排行星轮系行星架与中间轴连接。输出轴与双离合组件1在同一侧。其余结构与第五实施例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第八实施例
参见图15,本实施例在第七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如下调整:将原第一双排行星轮系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位置互换,原辛普森式齿轮变速机构129设置在下方改作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各同步器相应随行星轮系位置调整,使第一双排行星轮系实现一、三、五、七档及倒档。第二双排行星轮系280实现二、四、六档。
第九实施例
参见图16,输出轴与第一双排行星轮系同轴。第一双排行星轮系100为辛普森式齿轮变速机构,第二双排行星轮系227为拉维娜式齿轮变速机构,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布置在各同步器的右侧,输出轴固定在第一齿轮上,第三、四齿轮布置在各同步器的左侧,第三齿轮与第二输入轴固定连接。
在第一输入轴4与第一轴套之间设置六档同步器,第一同步器(二、四档同步器)设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中前行星架与第一轴套之间。第二同步器(一、三档同步器)设在第二双排行星轮系中行星架与第二轴套之间。常啮合同步器设在中间轴与连接轴114之间。第四同步器(五档、倒档同步器)设在第二轴套与常啮合同步器之间。
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作赘述。本实施例通过双排行星轮系位置的改变,由第一双排行星轮系实现二、四、六档,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实现一、三、五及倒档。输出轴与第一双排行星轮系同轴,适用于后驱动的车辆。
第十实施例
参见图17,本实施例在第九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如下调整:输出轴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同轴。
第十一实施例
参见图18,本实施例在第四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如下调整:第二双排行星轮系采用拉维娜式行星齿轮机构227,实现二、四、六档。其余结构与第四实施例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第十二实施例
参见图19,本实施例在第十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如下调整:将原第一双排行星轮系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位置互换,第一双排行星轮系采用拉维娜式齿轮变速机构280,实现二、四、六档。第二双排行星轮系采用辛普森式行星齿轮机构129,实现一、三、五及倒档,输出轴与第一双排行星轮系在同一轴线。
第十三实施例
参见图20,本实施例在第十二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如下调整:输出轴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在同一轴线。
第十四实施例
参见图21,本实施例在第十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如下调整:第一双排行星轮系采用拉维娜式齿轮变速机构280,一、三、五及倒档。第二双排行星轮系采用辛普森式行星齿轮机构129,实现二、四、六档。
第十五实施例
参见图22,本实施例第一双排行星轮系采用辛普森式齿轮变速机构100,实现二、四、六档。第二双排行星轮系采用拉维娜式行星齿轮机构227,实现一、三、五、七档及倒档。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布置在各同步器的右侧,输出轴固定在第一齿轮上,第三、四齿轮布置在各同步器的左侧,第三齿轮与第二输入轴固定连接。
在第一输入轴4与第一轴套之间设置六档同步器,第一同步器(二、四档同步器)设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中前行星架与第一轴套之间。第二同步器(一、三档同步器)设在第二双排行星轮系中行星架与第二轴套之间。常啮合同步器设在中间轴与连接轴之间。第四同步器(五档、倒档同步器)设在第二轴套与常啮合同步器之间。在第二双排行星轮系,连接轴与中间轴之间设七档同步器。
其余结构与第七实施例相同,在此不作赘述。输出轴与第一双排行星轮系同轴,适用于后驱动的车辆。
第十六实施例
参见图23,本实施例在第十五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如下调整:输出轴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在同一轴线。
第十七实施例
参见图24,本实施例在第十六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如下调整:将原第一双排行星轮系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位置互换,第一双排行星轮系采用拉维娜式齿轮变速机构,实现二、四、六档。第二双排行星轮系采用辛普森式行星齿轮机构,实现一、三、五、七档及倒档。输出轴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在同一轴线。
第十八实施例
参见图25,当第一双排行星轮系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结构形式均采用拉维娜式行星齿轮机构时,可实现六速前进档及一速倒档变速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实现二、四、六档。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实现1、3、5及倒档。输出轴)与双离合组件在同一侧。
第十九实施例
参见图26,本实施例在第十八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如下调整:第二双排行星轮系采用拉维娜式行星齿轮机构,实现一、三、五、七档及倒档(具体参见图14)。第二双排行星轮系行星架与中间轴连接。在中间轴与连接轴之间设七档同步器。输出轴与双离合组件1在同一侧。
第二十实施例
参见图27,本实施例在第十九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如下调整:实现八速前进档及一速倒档变速器之一,第一双排行星轮系实现二、四、六、八档。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实现一、三、五、七档及倒档。在中间轴与连接轴之间设七档同步器。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常接合同步器与行星架之间设八档同步器。输出轴与双离合组件1在同一侧。
第二十一实施例
参见图28,本实施例在第二十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如下调整:第一双排行星轮系增加倒档同步器,实现实现一、三、五、七档及倒档。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常接合同步器与行星架之间设七档同步器。在第二双排行星轮系中间轴与连接轴之间设八档同步器。在第二输入轴5与第一轴套之间设倒档同步器。输出轴与双离合组件1在同一侧。
第二十二实施例
参见图29,本实施例在第十八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如下调整:输出轴与第一双排行星轮系同轴。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布置在各同步器的右侧,第三、四齿轮布置在各同步器的左侧,第三齿轮与第二输入轴固定连接。
第二十三实施例
参见图30,本实施例在第二十二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如下调整:输出轴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在同一轴线。
第二十四实施例
参见图31,本实施例在第二十三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如下调整:将原第一双排行星轮系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位置互换,各同步器随同变换位置,变换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实现二、四、六档。第一双排行星轮系实现一、三、五及倒档,输出轴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在同一轴线。
第二十五实施例
参见图32,本实施例在第二十三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如下调整:实现七速前进档及一速倒档变速器之七,第一双排行星轮系实现二、四、六档。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实现一、三、五、七及倒档,在中间轴与连接轴之间设七档同步器。输出轴与第一双排行星轮系在同一轴线。
第二十六实施例
参见图33,本实施例在第二十五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如下调整:输出轴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在同一轴线。
第二十七实施例
参见图34,本实施例在第二十六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如下调整:原第一双排行星轮系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上下位置互换,互换后,新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实现二、四、六档。第一双排行星轮系实现一、三、五、七及倒档。
第二十八实施例
参见图35,实现八速前进档及一速倒档变速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实现二、四、六、八档。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实现一、三、五、七及倒档。在第二双排行星轮系中间轴与连接轴之间设七档同步器。在第一输入轴4与第一轴套内轴之间设八档同步器。输出轴与第一双排行星轮系在同一轴线。
第二十九实施例
参见图36,本实施例在第二十八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如下调整:输出轴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在同一轴线。
第三十实施例
参见图37,本实施例在第二十九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如下调整:原第一双排行星轮系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上下位置互换,互换后,新第二双排行星轮系实现二、四、六、八档。第一双排行星轮系实现一、三、五、七及倒档。 参见图38,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一同步器或第二同步器可由一对制动器代替。
第三十一实施例
参见图39,为了进一步减少变速器的轴向尺寸,可将第一离合2、第二离合3的位置进行变化,直接放进第一双排行星轮系。
第三十二实施例
参见图40,为了进一步减少变速器的轴向尺寸,可将第一离合2、第二离合3的位置进行变化,直接放进第一双排行星轮系。
第三十三实施例
参见图41,为了进一步减少变速器的轴向尺寸,可将第一离合2、第二离合3的位置进行变化,直接放进第一双排行星轮系。
Claims (8)
1.双离合变速器,包括第一离合及对应的第一输入轴,第二离合及对应的第二输入轴,同步器,输出轴,所述第二输入轴空套在第一输入轴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第二双排行星轮系,互相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互相啮合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的其中一排行星机构的行星架固定、且同时与另一排行星机构的齿圈固定,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其中一排行星机构的行星架固定、且同时与另一排行星机构的齿圈固定,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入轴或第二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中间轴或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排行星轮系是辛普森式齿轮变速机构或拉维娜式齿轮变速机构,所述第二双排行星轮系是辛普森式齿轮变速机构或拉维娜式齿轮变速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的太阳轮与空套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的第一轴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太阳轮与空套在所述中间轴上的第二轴套固定连接;第一同步器设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中后行星架与第一轴套之间,第二同步器设在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前排行星架与第二轴套之间,第三同步器设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的前后两齿圈之间,常接合同步器设在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中间轴与连接轴之间,第四同步器设在第二轴套与所述常接合同步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连接轴固定连接,在第一输入轴与第一轴套之间设置第三同步器,所述第一同步器设置在第一双排行星轮系与第三同步器间,所述第二同步器、第四同步器和常接合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左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中间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器和第三同步器设置在第二双排行星轮系的左侧,所述第二同步器、第四同步器和常接合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双排行星轮系的左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双排行星轮系行星架与中间轴连接,太阳轮与第二轴套连接,在中间轴与连接轴之间设七档同步器。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器是二、四档同步器,所述第二同步器是一、三档同步器,所述第三同步器是六档同步器,所述第四同步器是五档和倒档同步器。
8.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器或第二同步器可由一对制动器代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03804.XA CN102797812B (zh) | 2012-08-23 | 2012-08-23 | 双离合变速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03804.XA CN102797812B (zh) | 2012-08-23 | 2012-08-23 | 双离合变速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97812A CN102797812A (zh) | 2012-11-28 |
CN102797812B true CN102797812B (zh) | 2015-09-23 |
Family
ID=47197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30380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97812B (zh) | 2012-08-23 | 2012-08-23 | 双离合变速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79781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56351B (zh) * | 2013-04-28 | 2015-08-19 | 河南科技大学 | 多离合器变速装置 |
CN103423386B (zh) * | 2013-07-27 | 2016-01-13 |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 六速双离合变速器传动装置 |
CN103438163B (zh) * | 2013-07-27 | 2016-08-10 |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多速行星齿轮式双离合变速器 |
CN103470699B (zh) * | 2013-07-27 | 2017-06-27 | 赵良红 | 双离合变速器传动机构 |
CN103438164B (zh) * | 2013-07-27 | 2015-12-23 |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多速变速器传动机构 |
DE202013105062U1 (de) | 2013-11-11 | 2015-02-16 | Hofer-Pdc Gmbh | Antriebsstrang, insbesondere als Antriebsbaukasten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75250A (zh) * | 2010-09-28 | 2011-02-16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离合变速器传动装置 |
CN102042371A (zh) * | 2010-11-22 | 2011-05-04 | 郭质刚 | 带行星轮系的双离合器式变速传动装置 |
CN202812019U (zh) * | 2012-08-23 | 2013-03-20 | 赵良红 | 双离合变速器 |
DE102004001278B4 (de) * | 2004-01-07 | 2015-08-13 | Volkswagen Ag |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
2012
- 2012-08-23 CN CN201210303804.XA patent/CN10279781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4001278B4 (de) * | 2004-01-07 | 2015-08-13 | Volkswagen Ag |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CN101975250A (zh) * | 2010-09-28 | 2011-02-16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离合变速器传动装置 |
CN102042371A (zh) * | 2010-11-22 | 2011-05-04 | 郭质刚 | 带行星轮系的双离合器式变速传动装置 |
CN202812019U (zh) * | 2012-08-23 | 2013-03-20 | 赵良红 | 双离合变速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97812A (zh) | 2012-11-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97812B (zh) | 双离合变速器 | |
CN1971086B (zh) | 具有高-低输出扭矩传递机构和齿轮组的多级变速器 | |
CN201487145U (zh) | 一种汽车自动变速器 | |
CN103148175B (zh) | 汽车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 |
CN103697118A (zh) | 多用变速器 | |
CN102913598B (zh) | 行星齿轮式手动变速器 | |
CN103133610A (zh) | 多级变速器及其操作方法 | |
CN103256351B (zh) | 多离合器变速装置 | |
CN104696450A (zh) | 三离合器多速变速器 | |
CN105370820A (zh) | 十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 |
CN103423386B (zh) | 六速双离合变速器传动装置 | |
CN202812019U (zh) | 双离合变速器 | |
CN202431852U (zh) | 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传动装置 | |
CN204114031U (zh) | 一种新型的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布置结构 | |
CN204025556U (zh) | 十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 |
CN202901186U (zh) | 行星齿轮式手动变速器 | |
CN103438163A (zh) | 一种多速行星齿轮式双离合变速器 | |
CN105202126A (zh) | 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 |
CN103438164B (zh) | 一种多速变速器传动机构 | |
CN204004217U (zh) | 八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 |
CN103470699B (zh) | 双离合变速器传动机构 | |
CN203413049U (zh) | 一种多速变速器传动机构 | |
CN203453399U (zh) | 双离合变速器传动机构 | |
CN203822968U (zh) | 一种混合动力纵置双离合变速箱传动装置 | |
CN204004218U (zh) | 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23 Termination date: 2019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