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02126A - 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02126A
CN105202126A CN201410305480.2A CN201410305480A CN105202126A CN 105202126 A CN105202126 A CN 105202126A CN 201410305480 A CN201410305480 A CN 201410305480A CN 105202126 A CN105202126 A CN 1052021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grades
axle
driven
gea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0548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波
赵烤蕊
余子林
刘学武
王开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0548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02126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02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21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包括两根嵌套布置的输入轴、两根输出轴、一根输入副轴、一根中间惰轮支承轴、一根倒档轴,该自动变速器具有七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档,二、四、六、七档的主动齿轮布置在输入一轴上,一、三、五、倒档的主动齿轮布置在输入副轴上,二、四、六、七档的从动齿轮布置在输出一轴上,一、三、五、倒档的从动齿轮布置在输出二轴上,中间惰轮支承轴上空套安装有中间惰轮,通过中间惰轮将发动机动力从输入二轴传递到输入副轴上,由输入副轴再传递到部分档位上,该部分档位的主动齿轮布置在输入副轴上,从而所有档位的主动齿轮无需依次布置于两根输入轴上,大大缩短了整个变速器的轴向长度,使整体结构更紧凑,整车布置更合理。

Description

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变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背景技术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是将两个变速箱和两个离合器集成在一个变速箱内,两根可转动地套接在一起的输入轴分别与其中一个离合器相连接,两根输入轴分别传输两个变速箱速度组的动力,通过在两个离合器之间自动切换从而完成换挡程序,因此可实现换档过程的动力换档,即在换档过程中不中断动力,克服了AMT换档冲击的缺点,车辆在换档过程中,发动机的动力始终可以传递到车轮,换档迅速平稳,不仅保证了车辆的加速性,而且由于车辆不再产生由于换档引起的急剧减速情况,也极大的改善了车辆运行的舒适性。
现有的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中,所有档位的主动齿轮是依次布置于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上,因此变速器的轴向尺寸较长,所以对于前横置发动机、前轮驱动这样的车辆,特别是小型车,由于安装空间受到限制,上述变速器便较难采用。其次,当部分档位采用共用主动齿轮时,虽然可相对缩减变速器的轴向尺寸,但齿轮传动的速比误差可能会较大,较难实现所需速比,不利于使发动机在最佳区域工作。另外,现有的变速器由于变速的档位较少,一般最多为六档,较难实现传动比的合理分配,使发动机较难工作在最佳工作区域,从而对整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产生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了一种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其可以缩短变速器的轴向长度,使实际速比能够更为接近所需要的速比,使传动比分配更加合理。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包括:
相互嵌套设置的输入一轴与输入二轴,该输入一轴上从一端起依次安装有二档主动齿轮、四档主动齿轮、六档主动齿轮及七档主动齿轮,该输入二轴上固定安装有输入二轴主动齿轮;
第一离合器,该第一离合器与该输入一轴相连;
第二离合器,该第二离合器与该输入二轴相连;
输出一轴,该输出一轴上从一端起依次安装有第一主减速齿轮、二档从动齿轮、四档从动齿轮、六档从动齿轮及七档从动齿轮;
输出二轴,该输出二轴上从一端起依次安装有一档从动齿轮、倒档从动齿轮、第二主减速齿轮、五档从动齿轮及三档从动齿轮;
输入副轴,该输入副轴上从一端起依次安装有一档主动齿轮、倒档主动齿轮、输入副轴驱动齿轮、五档主动齿轮及三档主动齿轮,该输入副轴驱动齿轮固定在该输入副轴上;
中间惰轮支承轴,该中间惰轮支承轴上空套安装有中间惰轮;
倒档轴,该倒档轴上空套安装有倒档惰轮;其中,该一档主动齿轮与该一档从动齿轮常啮合,该二档主动齿轮与该二档从动齿轮常啮合,该三档主动齿轮与该三档从动齿轮常啮合,该四档主动齿轮与该四档从动齿轮常啮合,该五档主动齿轮与该五档从动齿轮常啮合,该六档主动齿轮与该六档从动齿轮常啮合,该七档主动齿轮与该七档从动齿轮常啮合,该倒档主动齿轮与该倒档惰轮常啮合,该倒档惰轮与该倒档从动齿轮常啮合,该输入二轴主动齿轮与该中间惰轮常啮合,该中间惰轮与该输入副轴驱动齿轮常啮合;
一倒档同步器,该一倒档同步器控制一档和倒档的接合;
二四档同步器,该二四档同步器控制二档和四档的接合;
三五档同步器,该三五档同步器控制三档和五档的接合;及
六七档同步器,该六七档同步器控制六档和七档的接合。
进一步地,该一档主动齿轮和该倒档主动齿轮固定在该输入副轴上,该一档从动齿轮和该倒档从动齿轮空套在该输出二轴上,该一倒档同步器设置在该输出二轴上且位于该一档从动齿轮与该倒档从动齿轮之间。
进一步地,该二档主动齿轮和该四档主动齿轮固定在该输入一轴上,该二档从动齿轮和该四档从动齿轮空套在该输出一轴上,该二四档同步器设置在该输出一轴上且位于该二档从动齿轮与该四档从动齿轮之间。
进一步地,该三档主动齿轮和该五档主动齿轮空套在该输入副轴上,该三档从动齿轮和该五档从动齿轮固定在该输出二轴上,该三五档同步器设置在该输入副轴上且位于该三档主动齿轮与该五档主动齿轮之间。
进一步地,该三档主动齿轮和该五档主动齿轮固定在该输入副轴上,该三档从动齿轮和该五档从动齿轮空套在该输出二轴上,该三五档同步器设置在该输出二轴上且位于该三档从动齿轮与该五档从动齿轮之间。
进一步地,该六档主动齿轮和该七档主动齿轮固定在该输入一轴上,该六档从动齿轮和该七档从动齿轮空套在该输出一轴上,该六七档同步器设置在该输出一轴上且位于该六档从动齿轮与该七档从动齿轮之间。
进一步地,该六档主动齿轮和该七档主动齿轮空套在该输入一轴上,该六档从动齿轮和该七档从动齿轮固定在该输出一轴上,该六七档同步器设置在该输入一轴上且位于该六档主动齿轮与该七档主动齿轮之间。
进一步地,该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还包括差速器齿圈,该第一主减速齿轮固定在该输出一轴上,该第二主减速齿轮固定在该输出二轴上,该第一主减速齿轮和该第二主减速齿轮同时与该差速器齿圈常啮合。
进一步地,该输入二轴主动齿轮、该中间惰轮和该输入副轴驱动齿轮形成为第一共面齿轮组,该第一主减速齿轮、该第二主减速齿轮和该差速器齿圈形成为第二共面齿轮组,该倒档主动齿轮、该倒档惰轮和该倒档从动齿轮形成为第三共面齿轮组,其中该第一共面齿轮组位于该第二共面齿轮组的其中一侧,该第三共面齿轮组位于该第二共面齿轮组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该输入二轴为空心轴,该输入二轴嵌套在该输入一轴上并与该输入一轴同轴。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一个中间惰轮,将发动机动力从输入二轴传递到输入副轴上,然后由输入副轴再传递到部分档位(即一、三、五、倒档)上,该部分档位的主动齿轮布置在输入副轴上,从而所有档位的主动齿轮无需依次布置于输入一轴和输入二轴上,大大缩短了整个变速器的轴向长度,使变速器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整车布置更为合理。
(2)各个档位的主动齿轮通过采用非共用主动齿轮的方式与对应的从动齿轮常啮合,即每个档位的主动齿轮仅作为该档位的主动齿轮,而不再作为另一档位的主动齿轮,所有档位均不采用共用主动齿轮的方式,使得实际速比能够更为接近所需要的速比,提高整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3)由于整体长度尺寸明显缩短,因此在与普通五、六档变速器相同外型尺寸的前提下可设置七个前进档,从而使传动比范围变大,传动比分配更加合理,进而明显提高整车的动力性能和整车档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特别是一种适合于前横置发动机、前驱轿车的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针对现有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轴向长度过大、档位数少等问题,提供一种轴向长度小、速比范围大、速比易分配的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请参图1,本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包括:一档主动齿轮1、一档从动齿轮2、一倒档同步器3、倒档主动齿轮4、倒档从动齿轮5、第二主减速齿轮6、输入副轴驱动齿轮7、五档从动齿轮8、五档主动齿轮9、三五档同步器10、三档从动齿轮11、输出二轴12、三档主动齿轮13、输入副轴14、中间惰轮15、二档主动齿轮16、四档主动齿轮17、输入一轴18、六档主动齿轮19、七档主动齿轮20、六七档同步器21、七档从动齿轮22、输出一轴23、六档从动齿轮24、四档从动齿轮25、二四档同步器26、二档从动齿轮27、差速器28、差速器齿圈29、第一主减速齿轮30、输入二轴主动齿轮31、发动机曲轴32、第一离合器33、第二离合器34、输入二轴35、中间惰轮支承轴36、倒档惰轮37、及倒档轴38。
该自动变速器包括七根轴,分别为:输入一轴18、输入二轴35、输出一轴23、输出二轴12、输入副轴14、中间惰轮支承轴36、及倒档轴38,七根轴相互平行布置。输入一轴18上从靠近发动机一端起依次安装有二档主动齿轮16、四档主动齿轮17、六档主动齿轮19、及七档主动齿轮20。输入二轴35上固定安装有输入二轴主动齿轮31。输出一轴23上从靠近发动机一端起依次安装有第一主减速齿轮30、二档从动齿轮27、四档从动齿轮25、六档从动齿轮24、及七档从动齿轮22。输出二轴12上从靠近发动机一端起依次安装有一档从动齿轮2、倒档从动齿轮5、第二主减速齿轮6、五档从动齿轮8、及三档从动齿轮11。输入副轴14上从靠近发动机一端起依次安装有一档主动齿轮1、倒档主动齿轮4、输入副轴驱动齿轮7、五档主动齿轮9、及三档主动齿轮13,输入副轴驱动齿轮7固定在输入副轴14上。中间惰轮支承轴36上空套安装有中间惰轮15。倒档轴38上空套安装有倒档惰轮37。
输入一轴18与输入二轴35相互嵌套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输入二轴35为空心轴,输入二轴35嵌套在输入一轴18上并与输入一轴18同轴。第一离合器33与输入一轴18相连并用于控制输入一轴18,第二离合器34与输入二轴35相连并用于控制输入二轴35。
一档主动齿轮1与一档从动齿轮2常啮合;二档主动齿轮16与二档从动齿轮27常啮合;三档主动齿轮13与三档从动齿轮11常啮合;四档主动齿轮17与四档从动齿轮25常啮合;五档主动齿轮9与五档从动齿轮8常啮合;六档主动齿轮19与六档从动齿轮24常啮合;七档主动齿轮20与七档从动齿轮22常啮合;倒档主动齿轮4与倒档惰轮37常啮合,倒档惰轮37与倒档从动齿轮5常啮合,即倒档主动齿轮4与倒档从动齿轮5之间没有直接的啮合关系,倒档从动齿轮5是通过倒档惰轮37与倒档主动齿轮4间接啮合的;输入二轴主动齿轮31与中间惰轮15常啮合,中间惰轮15与输入副轴驱动齿轮7常啮合。
输入二轴主动齿轮31、中间惰轮15和输入副轴驱动齿轮7形成为第一共面齿轮组。第一主减速齿轮30固定在输出一轴23上。第二主减速齿轮6固定在输出二轴12上,第一主减速齿轮30和第二主减速齿轮6同时与差速器齿圈29常啮合,第一主减速齿轮30、第二主减速齿轮6和差速器齿圈29形成为第二共面齿轮组。倒档主动齿轮4、倒档惰轮37和倒档从动齿轮5形成为第三共面齿轮组。其中,第一共面齿轮组位于第二共面齿轮组的左侧,第三共面齿轮组位于第二共面齿轮组的右侧。
一档主动齿轮1和倒档主动齿轮4固定在输入副轴14上,一档从动齿轮2和倒档从动齿轮5空套在输出二轴12上,一倒档同步器3设置在输出二轴12上且位于一档从动齿轮2与倒档从动齿轮5之间,一档与倒档由一倒档同步器3控制接合。
二档主动齿轮16和四档主动齿轮17固定在输入一轴18上,二档从动齿轮27和四档从动齿轮25空套在输出一轴23上,二四档同步器26设置在输出一轴23上且位于二档从动齿轮27与四档从动齿轮25之间,二档与四档由二四档同步器26控制接合。
在本实施例中,三档主动齿轮13和五档主动齿轮9空套在输入副轴14上,三档从动齿轮11和五档从动齿轮8固定在输出二轴12上,三五档同步器10设置在输入副轴14上且位于三档主动齿轮13与五档主动齿轮9之间,三档与五档由三五档同步器10控制接合。
在本实施例中,六档主动齿轮19和七档主动齿轮20固定在输入一轴18上,六档从动齿轮24和七档从动齿轮22空套在输出一轴23上,六七档同步器21设置在输出一轴23上且位于六档从动齿轮24与七档从动齿轮22之间,六档与七档由六七档同步器21控制接合。
本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在工作时各档动力传动如下:
一档动力传递路线:一倒档同步器3和一档从动齿轮2接合,第二离合器34闭合,发动机扭矩通过第二离合器34传递给输入二轴35,经由输入二轴主动齿轮31、中间惰轮15、输入副轴驱动齿轮7传到输入副轴14和一档主动齿轮1,再由一档从动齿轮2和一倒档同步器3的接合将扭矩传递到输出二轴12上的第二主减速齿轮6,再通过差速器齿圈29,并最终由差速器28输出动力。
二档动力传动路线:二四档同步器26和二档从动齿轮27接合,第一离合器33闭合,发动机扭矩通过第一离合器33传递给输入一轴18,经由二档主动齿轮16传到二档从动齿轮27,再由二档从动齿轮27与二四档同步器26的接合将扭矩传递到输出一轴23上的第一主减速齿轮30,再通过差速器齿圈29,并最终由差速器28输出动力。
三档动力传递路线:三五档同步器10和三档主动齿轮13接合,第二离合器34闭合,发动机扭矩通过第二离合器34传递给输入二轴35,经由输入二轴主动齿轮31、中间惰轮15、输入副轴驱动齿轮7传到输入副轴14上,再由三档主动齿轮13和三五档同步器10的接合将扭矩传递到三档从动齿轮11上,由三档从动齿轮11传递到输出二轴12上的第二主减速齿轮6,再通过差速器齿圈29,并最终由差速器28输出动力。
四档动力传动路线:二四档同步器26和四档从动齿轮25接合,第一离合器33闭合,发动机扭矩通过第一离合器33传递给输入一轴18,经由四档主动齿轮17传到四档从动齿轮25,再由四档从动齿轮25与二四档同步器26的接合将扭矩传递到输出一轴23上的第一主减速齿轮30,再通过差速器齿圈29,并最终由差速器28输出动力。
五档动力传递路线:三五档同步器10和五档主动齿轮9接合,第二离合器34闭合,发动机扭矩通过第二离合器34传递给输入二轴35,经由输入二轴主动齿轮31、中间惰轮15、输入副轴驱动齿轮7传到输入副轴14上,再由五档主动齿轮9和三五档同步器10的接合将扭矩传递到五档从动齿轮8上,由五档从动齿轮8传递到输出二轴12上的第二主减速齿轮6,再通过差速器齿圈29,并最终由差速器28输出动力。
六档动力传动路线:六七档同步器21和六档从动齿轮24接合,第一离合器33闭合,发动机扭矩通过第一离合器33传递给输入一轴18,经由六档主动齿轮19传到六档从动齿轮24,再由六档从动齿轮24与六七档同步器21的接合将扭矩传递到输出一轴23上的第一主减速齿轮30,再通过差速器齿圈29,并最终由差速器28输出动力。
七档动力传动路线:六七档同步器21和七档从动齿轮22接合,第一离合器33闭合,发动机扭矩通过第一离合器33传递给输入一轴18,经由七档主动齿轮20传到七档从动齿轮22,再由七档从动齿轮22与六七档同步器21的接合将扭矩传递到输出一轴23上的第一主减速齿轮30,再通过差速器齿圈29,并最终由差速器28输出动力。
倒档动力传递路线:一倒档同步器3和倒档从动齿轮5接合,第二离合器34闭合,发动机扭矩通过第二离合器34传递给输入二轴35,经由输入二轴主动齿轮31、中间惰轮15、输入副轴驱动齿轮7传到输入副轴14和倒档主动齿轮4,经过倒档惰轮37把动力传到倒档从动齿轮5上,再由一倒档同步器3与倒档从动齿轮5的接合将扭矩传递到输出二轴12上的第二主减速齿轮6,再通过差速器齿圈29,并最终由差速器28输出动力。
一档换二档过程:一档时,一倒档同步器3和一档从动齿轮2接合,第二离合器34闭合,第一离合器33打开;双离合器变速器控制系统发出一档换二档指令后,换挡执行机构预先将二四档同步器26和二档从动齿轮27接合,此时第一离合器33仍处在打开状态,即第一离合器33和输入一轴18都不传递动力;随着换挡过程继续,第二离合器34逐渐打开,与此同时第一离合器33逐渐闭合,此过程中,始终有离合器接合,不会出现扭矩中断;第二离合器34完全打开、第一离合器33完全闭合后,换挡过程结束。此时的档位为二档,第二离合器34处在打开状态,即第二离合器34、输入二轴35不传递动力,发动机动力经由第一离合器33传递到二档从动齿轮27上。本实施例的其余档位之间的换挡过程同理,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换挡规律,可以得出本实施例的其余档位之间的换挡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实施例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请参图2,本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与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三档从动齿轮11和五档从动齿轮8空套在输出二轴12上,三档主动齿轮13和五档主动齿轮9固定在输入副轴14上,三五档同步器10设置在输出二轴12上且位于三档从动齿轮11与五档从动齿轮8之间;六档主动齿轮19和七档主动齿轮20空套在输入一轴18上,六档从动齿轮24和七档从动齿轮22固定在输出一轴23上,六七档同步器21设置在输入一轴18上且位于六档主动齿轮19与七档主动齿轮20之间。关于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和工作原理可以参照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还可以理解地,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还可以为:三档主动齿轮13和五档主动齿轮9空套在输入副轴14上,三档从动齿轮11和五档从动齿轮8固定在输出二轴12上,三五档同步器10设置在输入副轴14上且位于三档主动齿轮13与五档主动齿轮9之间;六档主动齿轮19和七档主动齿轮20空套在输入一轴18上,六档从动齿轮24和七档从动齿轮22固定在输出一轴23上,六七档同步器21设置在输入一轴18上且位于六档主动齿轮19与七档主动齿轮20之间。关于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和工作原理可以参照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还可以理解地,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还可以为:三档从动齿轮11和五档从动齿轮8空套在输出二轴12上,三档主动齿轮13和五档主动齿轮9固定在输入副轴14上,三五档同步器10设置在输出二轴12上且位于三档从动齿轮11与五档从动齿轮8之间;六档主动齿轮19和七档主动齿轮20固定在输入一轴18上,六档从动齿轮24和七档从动齿轮22空套在输出一轴23上,六七档同步器21设置在输出一轴23上且位于六档从动齿轮24与七档从动齿轮22之间。关于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和工作原理可以参照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包括两根同轴布置的输入轴、两根输出轴、一根输入副轴、一根中间惰轮支承轴、一根倒档轴,该自动变速器具有七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档,二、四、六、七档的主动齿轮布置在输入一轴上,一、三、五、倒档的主动齿轮布置在输入副轴上,二、四、六、七档的从动齿轮布置在输出一轴上,一、三、五、倒档的从动齿轮布置在输出二轴上,中间惰轮支承轴上空套安装有中间惰轮。本实施例的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一个中间惰轮,将发动机动力从输入二轴传递到输入副轴上,然后由输入副轴再传递到部分档位(即一、三、五、倒档)上,该部分档位的主动齿轮布置在输入副轴上,从而所有档位的主动齿轮无需依次布置于输入一轴和输入二轴上,大大缩短了整个变速器的轴向长度,使变速器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整车布置更为合理。
(2)各个档位的主动齿轮通过采用非共用主动齿轮的方式与对应的从动齿轮常啮合,即每个档位的主动齿轮仅作为该档位的主动齿轮,而不再作为另一档位的主动齿轮,所有档位均不采用共用主动齿轮的方式,使得实际速比能够更为接近所需要的速比,提高整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3)由于整体长度尺寸明显缩短,因此在与普通五、六档变速器相同外型尺寸的前提下可设置七个前进档,从而使传动比范围变大,传动比分配更加合理,进而明显提高整车的动力性能和整车档次。
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互嵌套设置的输入一轴(18)与输入二轴(35),该输入一轴(18)上从一端起依次安装有二档主动齿轮(16)、四档主动齿轮(17)、六档主动齿轮(19)及七档主动齿轮(20),该输入二轴(35)上固定安装有输入二轴主动齿轮(31);
第一离合器(33),该第一离合器(33)与该输入一轴(18)相连;
第二离合器(34),该第二离合器(34)与该输入二轴(35)相连;
输出一轴(23),该输出一轴(23)上从一端起依次安装有第一主减速齿轮(30)、二档从动齿轮(27)、四档从动齿轮(25)、六档从动齿轮(24)及七档从动齿轮(22);
输出二轴(12),该输出二轴(12)上从一端起依次安装有一档从动齿轮(2)、倒档从动齿轮(5)、第二主减速齿轮(6)、五档从动齿轮(8)及三档从动齿轮(11);
输入副轴(14),该输入副轴(14)上从一端起依次安装有一档主动齿轮(1)、倒档主动齿轮(4)、输入副轴驱动齿轮(7)、五档主动齿轮(9)及三档主动齿轮(13),该输入副轴驱动齿轮(7)固定在该输入副轴(14)上;
中间惰轮支承轴(36),该中间惰轮支承轴(36)上空套安装有中间惰轮(15);
倒档轴(38),该倒档轴(38)上空套安装有倒档惰轮(37);其中,该一档主动齿轮(1)与该一档从动齿轮(2)常啮合,该二档主动齿轮(16)与该二档从动齿轮(27)常啮合,该三档主动齿轮(13)与该三档从动齿轮(11)常啮合,该四档主动齿轮(17)与该四档从动齿轮(25)常啮合,该五档主动齿轮(9)与该五档从动齿轮(8)常啮合,该六档主动齿轮(19)与该六档从动齿轮(24)常啮合,该七档主动齿轮(20)与该七档从动齿轮(22)常啮合,该倒档主动齿轮(4)与该倒档惰轮(37)常啮合,该倒档惰轮(37)与该倒档从动齿轮(5)常啮合,该输入二轴主动齿轮(31)与该中间惰轮(15)常啮合,该中间惰轮(15)与该输入副轴驱动齿轮(7)常啮合;
一倒档同步器(3),该一倒档同步器(3)控制一档和倒档的接合;
二四档同步器(26),该二四档同步器(26)控制二档和四档的接合;
三五档同步器(10),该三五档同步器(10)控制三档和五档的接合;及
六七档同步器(21),该六七档同步器(21)控制六档和七档的接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一档主动齿轮(1)和该倒档主动齿轮(4)固定在该输入副轴(14)上,该一档从动齿轮(2)和该倒档从动齿轮(5)空套在该输出二轴(12)上,该一倒档同步器(3)设置在该输出二轴(12)上且位于该一档从动齿轮(2)与该倒档从动齿轮(5)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二档主动齿轮(16)和该四档主动齿轮(17)固定在该输入一轴(18)上,该二档从动齿轮(27)和该四档从动齿轮(25)空套在该输出一轴(23)上,该二四档同步器(26)设置在该输出一轴(23)上且位于该二档从动齿轮(27)与该四档从动齿轮(25)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三档主动齿轮(13)和该五档主动齿轮(9)空套在该输入副轴(14)上,该三档从动齿轮(11)和该五档从动齿轮(8)固定在该输出二轴(12)上,该三五档同步器(10)设置在该输入副轴(14)上且位于该三档主动齿轮(13)与该五档主动齿轮(9)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三档主动齿轮(13)和该五档主动齿轮(9)固定在该输入副轴(14)上,该三档从动齿轮(11)和该五档从动齿轮(8)空套在该输出二轴(12)上,该三五档同步器(10)设置在该输出二轴(12)上且位于该三档从动齿轮(11)与该五档从动齿轮(8)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六档主动齿轮(19)和该七档主动齿轮(20)固定在该输入一轴(18)上,该六档从动齿轮(24)和该七档从动齿轮(22)空套在该输出一轴(23)上,该六七档同步器(21)设置在该输出一轴(23)上且位于该六档从动齿轮(24)与该七档从动齿轮(22)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六档主动齿轮(19)和该七档主动齿轮(20)空套在该输入一轴(18)上,该六档从动齿轮(24)和该七档从动齿轮(22)固定在该输出一轴(23)上,该六七档同步器(21)设置在该输入一轴(18)上且位于该六档主动齿轮(19)与该七档主动齿轮(20)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自动变速器还包括差速器齿圈(29),该第一主减速齿轮(30)固定在该输出一轴(23)上,该第二主减速齿轮(6)固定在该输出二轴(12)上,该第一主减速齿轮(30)和该第二主减速齿轮(6)同时与该差速器齿圈(29)常啮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输入二轴主动齿轮(31)、该中间惰轮(15)和该输入副轴驱动齿轮(7)形成为第一共面齿轮组,该第一主减速齿轮(30)、该第二主减速齿轮(6)和该差速器齿圈(29)形成为第二共面齿轮组,该倒档主动齿轮(4)、该倒档惰轮(37)和该倒档从动齿轮(5)形成为第三共面齿轮组,其中该第一共面齿轮组位于该第二共面齿轮组的其中一侧,该第三共面齿轮组位于该第二共面齿轮组的另一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输入二轴(35)为空心轴,该输入二轴(35)嵌套在该输入一轴(18)上并与该输入一轴(18)同轴。
CN201410305480.2A 2014-06-30 2014-06-30 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Pending CN1052021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05480.2A CN105202126A (zh) 2014-06-30 2014-06-30 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05480.2A CN105202126A (zh) 2014-06-30 2014-06-30 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2126A true CN105202126A (zh) 2015-12-30

Family

ID=54949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05480.2A Pending CN105202126A (zh) 2014-06-30 2014-06-30 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0212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7523A (zh) * 2018-05-11 2018-08-1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离合变速器
CN113685507A (zh) * 2020-05-18 2021-11-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13685502A (zh) * 2020-05-18 2021-11-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13685505A (zh) * 2020-05-18 2021-11-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4558A (zh) * 2005-04-19 2006-11-01 各特拉格·福特传动系统公司 混合式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1057091A (zh) * 2004-09-24 2007-10-17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自动化双离合器变速器控制用的传感器系统和方法
CN101776131A (zh) * 2008-12-23 2010-07-14 格特拉克·福特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双离合器变速器及控制该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
CN101918237A (zh) * 2009-03-23 2010-12-1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驱动装置
CN102865337A (zh) * 2011-07-08 2013-01-09 现代派沃泰有限公司 手自排变速器
CN102996746A (zh) * 2012-10-31 2013-03-2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3438161A (zh) * 2013-08-09 2013-12-11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CN203926635U (zh) * 2014-06-30 2014-11-05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7091A (zh) * 2004-09-24 2007-10-17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自动化双离合器变速器控制用的传感器系统和方法
CN1854558A (zh) * 2005-04-19 2006-11-01 各特拉格·福特传动系统公司 混合式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1776131A (zh) * 2008-12-23 2010-07-14 格特拉克·福特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双离合器变速器及控制该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
CN101918237A (zh) * 2009-03-23 2010-12-1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驱动装置
CN102865337A (zh) * 2011-07-08 2013-01-09 现代派沃泰有限公司 手自排变速器
CN102996746A (zh) * 2012-10-31 2013-03-2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3438161A (zh) * 2013-08-09 2013-12-11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CN203926635U (zh) * 2014-06-30 2014-11-05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7523A (zh) * 2018-05-11 2018-08-1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离合变速器
CN113685507A (zh) * 2020-05-18 2021-11-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13685502A (zh) * 2020-05-18 2021-11-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13685505A (zh) * 2020-05-18 2021-11-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13685502B (zh) * 2020-05-18 2024-01-19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13685507B (zh) * 2020-05-18 2024-01-2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13685505B (zh) * 2020-05-18 2024-01-2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九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0814A (zh) 多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05443674A (zh) 多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05370815A (zh) 多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05443676A (zh) 多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05370820B (zh) 十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CN105370816A (zh) 多挡双离合变速器及车辆
CN102797812B (zh) 双离合变速器
CN105202126A (zh) 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CN204041899U (zh) 十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CN204025555U (zh) 十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CN204025556U (zh) 十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CN204004217U (zh) 八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CN204025559U (zh) 十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CN203926631U (zh) 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CN204004218U (zh) 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CN203926635U (zh) 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CN204226569U (zh) 汽车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传动机构
CN204025558U (zh) 十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CN204025554U (zh) 十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CN105370821B (zh) 十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CN204041898U (zh) 十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CN204025557U (zh) 十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CN105221674A (zh) 八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CN105443673A (zh) 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CN105333073A (zh) 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3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