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4697B - 制造工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造工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4697B
CN102794697B CN201210163878.8A CN201210163878A CN102794697B CN 102794697 B CN102794697 B CN 102794697B CN 201210163878 A CN201210163878 A CN 201210163878A CN 102794697 B CN102794697 B CN 1027946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removal amount
instrument
difference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638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94697A (zh
Inventor
上原良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7946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46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946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46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1/00Processes of grinding or polishing; Use of auxiliary equipment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13/00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optical surfaces on lenses or surfaces of similar shape on other work;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19/00Single-purpose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particular grinding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main group
    • B24B19/08Single-purpose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particular grinding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main group for grinding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s, e.g. shafts of elliptical or polygonal cross-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30Electron or ion beam tubes for processing objects
    • H01J2237/31Processing objects on a macro-scale
    • H01J2237/3114Machin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9/00Gear cutting, milling, or planing
    • Y10T409/30Milling
    • Y10T409/303752Pro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rinding And Polishing Of Tertiary Curved Surfaces And Surfaces With Complex Shapes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 Constituent Portions Of Griding Lathes, Driving, Sensing And Control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制造工件的方法,其能够在一次加工中高精度地加工工件。该制造方法包括:改变单位去除形状和工件的相对方位;设定旋转研磨工具的旋转轴和工件的相对位置,以便具有在对于各个相对方位确定的计算去除形状和目标去除形状之间差值中差值为最小的相对方位;并且,根据驻留时间分布以相对速度加工工件。该制造方法能够在一次加工扫描中小误差地加工工件,因此可以增加工件表面的精度和通过减少加工重复次数而改善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制造工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工件的方法,用于高精度地加工工件,典型的工件为光学元件例如透镜或反射镜、金属例如模具以及半导体元件衬底例如硅片。
背景技术
以光学元件例如透镜或反射镜、金属例如模具以及半导体元件衬底例如硅片为典型的工件要求高精度加工。
在加工步骤中,对工件的整个工件表面进行成形并去除周期为大约1mm到10mm的起伏(称为波纹)和频率范围等于或低于该周期的粗糙度。这样的研磨不是在一次研磨加工中完成,而是通过重复多个工序来执行,这些工序采用工具的不同运动、不同类型的工具和不同的研磨液。特别地,将要安装在光刻机中的光学元件(大工件)通常是利用这样的工具来加工,该工具的将要与光学元件接触的面积小于待加工部分的面积。例如,已知一种加工方法,其中,当围绕大体上与工件表面平行的轴旋转的轮胎型工具被压靠在工件表面上的同时,轮胎型工具和工件相对彼此移动,从而加工工件表面(下文中,该方法称为“轮胎法”)。另外,还已知采用磁流变研磨工具的方法,其中,把包含研磨材料的磁流变流体在磁流变流体磁性地硬化的状态下供应到工具和工件表面之间,并且通过使工具和工件相对彼此移动来加工工件。此外,还已知利用离子束的加工方法。
注意,在下面的描述中,通过固定工具和移动工件来执行加工,但是也可以通过移动工具和工件中的至少一个来执行加工。
有些情况下,在单位去除形状中产生各向异性,该单位去除形状是当工具停止在工件上的给定位置并且工件经过单位时间的加工时形成在工件中的。例如,图4示出了通过轮胎法获得的单位去除形状。这里,单位去除形状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具有不同的横截面形状。在工具与工件接触的旋转表面中,在旋转轴方向(在图4中的X轴方向)的接触压力分布不同于在垂直于旋转轴方向的方向(在图4中的Y轴方向)的接触压力分布,因此在单位去除形状中产生各向异性,并且去除敏感性具有各向异性。一般,与球形工具(球形工具接触工件的接触面是圆形的,以形成各向同性的接触压力分布)不同,非球形的轮胎型工具具有各向异性的接触压力分布和各向异性的单位去除形状。注意,即使在球形工具中,在施加研磨液方面或在工具的旋转方向上球形工具具有各向异性的情况下,在单位去除形状中也会产生各向异性。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当在工具旋转轴的方位与工具运动方向(扫描方向)一致的情况下移动工具时和当在旋转轴方位与工具运动方向垂直的情况下移动工具时,这两者之间的加工敏感性存在差异;并且,在与作为加工目标的设计形状和加工后的形状之间的差值对应的加工残余量也存在差异。
因此,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H09-267244描述了一种方法,其中,当用具有各向异性的工具研磨工件表面时,通过多次重复以下步骤来执行研磨,该步骤是:每次用工具研磨工件表面时,把工件相对于工具的扫描方向旋转给定的角度。
然而,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H09-267244中描述的加工方法中,需要多次研磨工件表面,这导致的问题是需要相当长的加工时间。此外,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H09-267244描述的加工方法中,当把工件相对于工具的扫描方向旋转给定的角度时,有些情况下,取决于工具运动方向和工件相对于工具的方位的结合,加工精度减小了。
因此,为了减少加工时间,设想的是在一次加工中加工工件表面。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候取决于工具运动方向和工件相对于工具的方位的结合,加工精度也减小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工件的方法,该方法能够通过调节工件相对于工具的相对运动方向而在一次加工中高精度加工工件。
根据本发明示意性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造工件的方法,用于通过使工件和在单位去除量中具有各向异性的工具进行相对扫描来加工工件,该方法包括:根据在工件各个位置的目标去除量和作为单位时间工具加工量的单位去除量,计算在各个位置的第一驻留时间,并且进一步根据第一驻留时间和单位去除量来计算第一计算去除量,从而确定第一差值,该第一差值作为第一计算去除量和目标去除量之间的差值;和改变工件和工具的相对方位,在改变后的相对方位,根据在工件各个位置的目标去除量和作为单位时间工具加工量的单位去除量来计算在各个位置的第二驻留时间,并且进一步根据第二驻留时间和单位去除量来计算第二计算去除量,从而确定第二差值,该第二差值作为第二计算去除量和目标去除量之间的差值,其中,当第二差值小于第一差值时,在工具和工件定位成具有改变后的相对方位的状态下加工工件。
根据本发明另一示意性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造工件的方法,用于通过使工件和在单位去除量中具有各向异性的工具进行相对扫描来加工工件,该方法包括:使工件和工具的相对方位改变多个相对旋转角度,根据在工件各个位置的目标去除量和作为单位时间工具加工量的单位去除量,计算对于所述多个相对旋转角度中每一个相对旋转角度的在各位置的驻留时间,并且进一步根据驻留时间和单位去除量来计算出计算去除量,从而确定在计算去除量和目标去除量之间的差值;和把分别对于所述多个相对旋转角度计算的差值进行相互比较,从而确定具有最小差值的相对旋转角度,其中,在工具和工件定位成具有所确定相对旋转角度的方位的状态下加工工件。
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工件的方法,改变单位去除形状和工件的相对方位,把旋转研磨工具的旋转轴和工件的相对位置设定成具有在对于各个相对方位确定的计算去除形状和目标去除形状之间差值之中差值最小的相对方位,并且在此状态下对工件加工。因此,本发明制造工件的方法能够在一次扫描中误差小地加工工件,并且因此可以增加工件表面的精度和通过减少重复加工的次数来改进加工效率。
从下面参考附图对示意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进一步的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实施本发明制造方法的加工设备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2A和2B是示出了工具和XY工作台的相对运动的视图,其中,图2A是工具和XY工作台的局部放大图,图2B是图2A的俯视图并且示意性地示出了工具在工件表面上的加工路线。
图3是示出了本发明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单位去除形状。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工件加工之前具有贝壳图形的工件表面的俯视图。
图6示出了当工件在图5的位置加工时工件表面的加工残余形状。
图7示出了当对放置在通过把图5的位置相对于XY工作台旋转45度获得的位置处的工件加工时工件表面的加工残余形状。
图8示出了当对放置在通过把图5的位置相对于XY工作台旋转90度获得的位置处的工件加工时工件表面的加工残余形状。
图9是在本发明实例中在工件加工之前工件表面的俯视图。
图10的曲线图示出了在本发明实例中目标去除形状相对于单位去除形状的相对旋转角度和加工残余之间的关系。
图11示出了在本发明的实例中当对在图9的位置处的工件加工时工件表面的加工残余形状。
图12示出了当对放置在通过把图9的位置相对于XY工作台旋转42度获得的位置处的工件加工时工件表面的加工残余形状。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描述了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制造工件的方法。文中的数值是参考值,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的限制。图1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制造工件的方法的加工设备的示意性的主视图。
用于加工工件W的工件表面Wa的轮胎型工具1与电机2的旋转轴2a连接。电机2以预定的转速旋转工具1。电机2设置在载荷控制设备4中。该载荷控制设备4设置在倾动机构5中。倾动机构5设置在研磨头3中。研磨头3设置在Z工作台6中。工件W可移除地固定在XY工作台8上。
在上述的结构中,载荷控制设备4以预定载荷将工具1压靠在工件W上。倾动机构5能够使工具1、电机2和载荷控制设备4一同相对于研磨头3和Z工作台6而沿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倾动。Z工作台6能够使研磨头3、倾动机构5、载荷控制设备4、电机2和工具1一同在Z轴方向移动(升降)。XY工作台8能够在X轴方向(左右方向)和Y轴方向(前后方向)的平面上移动。通过控制设备9的控制来操作电机2、Z工作台6、XY工作台8和倾动机构5。控制设备9基于终端PC(个人计算机)10的操作信号来执行控制操作。
通过在控制设备9的控制下Z工作台6、XY工作台8和倾动机构5各自的操作,工具1在依照工件W的加工形状的曲率而倾动的同时在工件W上的各位置之间移动(扫描)。从终端PC10把工具1相对于工件W的相对扫描图形和工具1在工件的各个位置的运动速度数据输入到控制设备9。此时,在电机2和载荷控制设备4使工具1以受控的预定转速旋转的同时工具1以预定的载荷垂直地压靠在工件表面上,并且工具1在加工工件W的同时移动。
图2A是工具1和XY工作台8的局部放大图。图2B是图2A的俯视图,并且示意性地显示了工具在工件表面上的研磨路线。
当工件W在XY工作台8上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移动时,工具1在工件W上产生如图2B所示的扫描图形,以加工工件表面Wa。
在这个实施例中,加工是通过固定工具1和移动工件W实施的。然而,仅需要通过移动工具和工件的至少一个来实施加工,并且加工不限制于该实施例中的方式。
接下来,根据图3的流程图,将描述制造工件W的方法。
首先,确定工件在各个位置的目标去除量。具体地,目标去除量可以通过例如下面的方法确定。终端PC10利用形状测量设备(未显示)实施对工件表面Wa的形状的测量(S1),并且计算目标去除形状,作为通过测量获得的形状与预存的设计形状之间的差值(S3)。因此,确定了目标去除量。也就是说,终端PC10计算加工量。当测量工件表面Wa的形状时,工件W固定到XY工作台上,并且工件W固定在与当工件W加工时工件W被固定的位置和方向相同的位置和方向。也就是说,工件的工件表面定位在XY平面中转动方向上(平面内转动方向)确定的位置。
接着,终端PC10获得单位去除形状作为单位去除量,即工具在每单位时间的加工量(S5)。通过利用当工件在实际研磨时使用的工具来加工与工件具有相同材料的光滑试样(试验工件)而获得单位去除形状。单位去除形状是在给定时间(单位时间)内不使工具和试样相对彼此移动的情况下加工试样或试验工件时加工去除部分的形状。通过形状测量设备(未显示)计算加工去除部分的形状,以获得单位去除形状。此时,试样相对于试验工具旋转轴的方位与实际加工工件时工件相对于工具旋转轴的方位相同。另外,假定的是,在通过载荷控制设备4向工具施加给定载荷的同时,在单位时间内不移动的情况下工具研磨试样的给定部分。图4示出了单位去除形状的实施例,并且单位去除形状形成为使试样压陷。注意,步骤S5可以在步骤S1之前执行。
随后,根据在工件各个位置的目标去除量和作为单位时间工具加工量的单位去除量,计算在各个位置的第一驻留时间。具体地,根据目标去除形状(在工件各个位置的目标去除量)和单位去除形状(单位去除量),终端PC10计算驻留时间分布(在工件各个位置的第一驻留时间)(S7)。驻留时间分布表示在工件W各个位置相对于工具的运动速度分布状态。通过用试验加工的每单位时间加工量除目标去除形状来计算驻留时间分布。注意,作为计算驻留时间的方法,例如已知以下的方法。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H10-337638中提出的方法中,优化驻留时间分布的逼近函数,使得在目标去除形状和基于驻留时间实施加工时预期要被去除的计算去除形状之间差值平方的总和减小。另外,还提出了利用傅里叶变换的方法(参见《精密工程期刊》,Journal Precision Engineering,62,(1996),408)。在作为工件加工量的目标去除形状较大的部分中,工具驻留的时间(驻留时间)长。
然后,根据第一驻留时间和单位去除量来计算第一计算去除量,和计算第一差值,该第一差值是在第一计算去除量和目标去除量之间的差值。具体地,终端PC10计算加工残余形状(第一差值)(S9)。一般,采用具有给定三维形状的单位去除形状,因此,即使当加工是依照驻留时间分布而实施时,也不是必定能够实施精确符合目标去除形状的加工。注意,如果单位去除形状是无限小的点,那么能够实现精确符合目标去除形状的加工。因此,计算出在通过计算获得的计算去除形状(在工件各个位置的第一计算去除量)和目标去除形状(在工件各个位置的目标去除量)之间的差值作为加工残余形状(在工件各个位置的第一差值)(S9),计算去除形状是基于驻留时间分布在控制工件相对于工具的运动速度的同时加工工件时预期要去除的形状。注意,可以通过把单位去除形状(单位去除量)与在工件W各个位置的驻留时间相乘来计算出计算去除形状(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H10-337638)。
接下来,改变工件和工具的相对方位。在改变的相对方位,根据在工件各个位置的目标去除量和作为单位时间加工量的单位去除量,计算在各个位置的第二驻留时间,进一步地根据第二驻留时间和单位去除量计算第二计算去除量,和计算第二差值,该第二差值是第二计算去除量和目标去除量之间的差值。具体地,工具是轮胎型工具,并且具有在如图4所示单位去除形状中出现的各向异性,这是因为工具的接触压力分布相对于工件表面Wa具有各向异性。单位去除形状具有各向异性,从而加工残余的分布根据工具相对于工件表面Wa的方位不同而不同。也就是说,当旋转轴2a(作为电机2和工具1二者的旋转轴)的方位与图2B中所示工件的运动方向一致时的加工残余分布与当旋转轴2a的方位垂直于工件的运动方向(未显示)时的加工残余分布是不同的。
因此,终端PC10计算当工件表面相对于工具1的旋转轴2a在0-90度的范围内旋转时的加工残余形状。也就是说,终端PC10计算在从0度到90度的角度范围内的加工残余形状(S9)(第二差值),在0度时,电机2的旋转轴2a的方位与工件的运动方向一致,在90度时,旋转轴2a的方位与工件的运动方向垂直。当第二差值小于第一差值时,在工具和工件定位成具有改变的相对方位的状态下加工工件。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4所示,在单位去除形状中,该单位去除形状是单位时间去除量的形状并且相对于单位线CL对称,计算出在作为相对方位的从0度到90度的相对旋转角度的加工残余形状就足够了。然而,在相对于线不对称的形状中,必须计算从0度到180度的加工残余形状。
下面描述计算加工残余形状的方法。该实施例的工具是形成如图4所示单位去除形状的工具,因此假定的是,确定当工件在0度到90度的旋转角度范围内旋转至少一次时获得的加工残余形状,或确定在该实施例中每当工件旋转15度(角度并不限于15度)时获得的加工残余形状。
假定工件的工件表面Wa具有如图5所示的贝壳图形。假定工具执行加工以去除贝壳图形的黑色直线部分。另外,假定贝壳图形的目标去除形状具有在有效表面中为35.35纳米的均方根(RMS)粗糙度。
工具的单位去除形状具有在Y轴方向伸长的形状,如图4所示。单位去除形状的横截面形状在X轴方向比在Y轴方向变化得更急剧。当对各个横截面形状进行频率分解并且用波长和光谱强度之间的关系来替代时,X轴方向具有比Y轴方向更高的频率分量。这表明,工具可以去除在X轴方向比Y轴方向具有更多高频率分量的形状,并且去除精度随方位不同而不同。
在图5中所示的目标去除形状大体上在Y轴方向具有波纹。结果,很难通过利用具有在图4中所示方位的单位去除形状来实现具有如图5所示方位的工件W的形状去除。
因此,使具有图5的目标去除形状的工件W相对于工具旋转,并且改变工件W在XY工作台8上的放置位置。当工件W旋转以使目标去除形状的波纹方向变成靠近X轴方向时,促进了波纹(粗糙度)的去除,也减小了加工残余。
图6示出了图5的目标去除形状的加工残余形状(差值)的计算结果。(目标去除形状没有旋转。)。图7和图8示出了当图5的目标去除形状分别旋转45度和90度时的加工残余形状(对应于相对旋转角度的相应差值)的计算结果。在图7的工件表面的左侧部分和图8的工件表面的上部中心部分中,加工之前的波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使得加工之后的残余小于图6的对应部分在加工之后的残余。也就是说,消除的波纹量增加了。
随后,把对应于相对旋转角度的相应差值彼此进行比较。从图6和图8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到,与图6的情况相比,图8的情况的残余较少,在图8的情况中,目标去除形状为贝壳图形的工件W相对于X轴旋转90度。当相对旋转角度是0度时(图6)在表面中的计算加工残余为8.56纳米RMS,而当相对旋转角度是90度时(图8)为7.14纳米。因此,当工件相对于工具的方位(相对旋转角度)改变为使得工件表面的目标去除形状的粗糙度显著存在的方向与工具的加工敏感性高的方向大体上一致时,能有效地去除粗糙度。
因此,终端PC10计算和存储对应于各相对旋转角度的加工残余形状(差值)(S9,S11,S15,S7,S9,S11和S13),和选择具有最小加工残余(差值)的相对旋转角度作为加工条件(S17)。使工件旋转所选择的相对旋转角度,并将工件放置在XY工作台8上(S19)。注意,取代让工件W旋转,可以让研磨头3相对于工件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在加工设备中提供θ轴工作台(未显示),以用于使研磨头3在水平方向上旋转定位。在上述的贝壳图形的例子中,使工具旋转90度,并且把工件放置在θ轴工作台上。
当工具放置在XY工作台上的预定位置之后,加工设备11根据工具的相对扫描图形和在所选相对旋转角度的驻留时间分布数据来加工(研磨)工件(S21)。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的制造工件的方法中,工件W和工具1(作为在单位去除形状中具有各向异性的旋转工具)彼此抵靠,并通过使工件W和工具1相对于彼此移动来加工工件。
在该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中,主要是根据下列第一和第二步骤来计算工件和工具的相对方位。第一步骤是这样的步骤:根据在工件各个位置的目标去除量和作为单位时间工具加工量的单位去除量来计算在各个位置的第一驻留时间,并且进一步地根据第一驻留时间和单位去除量来计算第一计算去除量,从而确定第一差值,该第一差值是第一计算去除量和目标去除量之间的差值。第二步骤是这样的步骤:改变工件和工具的相对方位,在改变后的相对方位,根据在工件各个位置的目标去除量和作为单位时间加工量的单位去除量来计算在各个位置的第二驻留时间,并且进一步地根据第二驻留时间和单位去除量来计算第二计算去除量,从而确定第二差值,该第二差值是第二计算去除量和目标去除量之间的差值。
进一步地,当第二差值小于第一差值时,在工具和工件定位成具有改变的相对方位的状态下加工工件。
替代地,该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工件和工具的相对方位改变多个相对旋转角度,根据在工件各个位置的目标去除量和对应于所述多个相对旋转角度中每个相对旋转角度的作为单位时间工具加工量的单位去除量来计算在各个位置的驻留时间,并且进一步地根据驻留时间和单位去除量来计算出计算去除量,从而确定计算去除量和目标去除量之间的差值。此外,将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相对旋转角度计算出的差值彼此比较,从而确定具有最小差值的相对旋转角度,并且在工具和工件定位成具有所确定相对旋转角度的方位的状态下加工工件。
因此,在该制造方法中,选择出在计算去除形状和目标去除形状之间具有最小差值的工具和工件的相对方位,并且根据驻留时间分布来加工工件。因此,在该研磨方法中,在根据驻留时间分布来调整相对运动速度的同时加工工件,以便获得设计的形状,因此能在一次加工中高精度地加工工件。此外,能在加工以光学元件(例如透镜或反射镜)、金属(例如模具)和半导体衬底(例如硅片)为代表的工件时适当地应用本发明的制造工件的方法。
(实例)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实例形成有目标去除图形的工件的俯视图。工件具有有效直径为170毫米的圆形,并具有在有效表面为3.54纳米的均方根(RMS)粗糙度。工件的材料是合成石英玻璃。工件表面是非球形。在加工之前通过探针式形状测量设备测量工件表面的形状。根据通过测量获得的形状和设计的形状之间的差值,计算出目标去除形状。
在实例中工具的直径是毫米,并且加工过程中工具的转速为恒定的20赫兹。工具是例如由SUS制造的轮胎型工具,并且在与工件接触的外周表面上设置聚氨酯泡沫。聚氨酯泡沫的硬度例如是A80度。工具压靠在工件表面上,使得工具的旋转轴2a垂直于工件表面的法线。
通过载荷控制设备4以150gf的恒定载荷把工具垂直地压靠在工件表面上。研磨液从出口排出以供给到加工位置,吸入到与出口相对的入口以收集和过滤,然后再次从出口排出。以这样的方式,研磨液是循环使用的。研磨液包含氧化铈磨粒,其浓度例如是0.5%。在工具重复在X轴方向的扫描运动和在Y轴方向的进给运动的同时加工工件。在加工期间的平均扫描速度是1.0mm/s。在每次扫描中在Y轴方向的工具进给运动量是0.3毫米。
图4示出了在实例中采用的单位去除形状。在主加工之前,通过使工具在给定位置对作为试样的合成石英板加工一分钟而不进行工具扫描,在合成石英板中形成单位去除形状。另外,在该加工中的工具与实际使用的工具是相同的。此外,除了在不进行工具扫描的情况下在给定位置执行加工之外,加工条件与实际加工时相同。使用干涉显微镜三维地测量单位去除形状。单位去除形状相对于工具的旋转轴2a(也作为电机2的旋转轴)是对称的,使得单位去除形状的中心轴与工具的旋转轴一致。调整去除形状的旋转方向位置,使得中心轴和旋转轴两者都与X轴一致。
终端PC10根据图4的单位去除形状计算对于图9的目标去除形状的驻留时间分布。另外,终端PC10计算加工残余形状,作为目标去除形状和当根据驻留时间分布执行加工时估算的计算去除形状之间的差值。加工残余形状在有效表面中的均方根(RMS)是1.136纳米。此外,在不改变图4的单位去除形状的情况下,对通过顺时针方向多次旋转(每次15度)图9的目标去除形状获得的形状执行相同的计算。也就是说,多次改变工具和工件的相对方位(每次15度),并且计算对于各个相对方位的在有效表面中的RMS。作为计算的结果,当相对方位旋转45度时在有效表面中的均方根(RMS)是最小的,为1.054纳米。
因此,基于在表面中平均加工残余在45度的相对旋转角度附近为最小的估算,把相对旋转角度设定为40度和42度,以通过终端PC10计算加工残余形状。因此,当相对旋转角度是42度时,获得的RMS为1.050纳米,这作为在表面的加工残余的最小值。
图10显示了上述计算的结果。如图10所示,在实例中,在图中显示为最小值的42度的相对旋转角度处结束计算,但是可以继续搜寻具有更小残余的角度。图11示出了在目标去除形状不相对于图4的单位去除形状进行相对旋转的情况下计算的0度相对旋转角度(相对方位)处的加工残余形状。图12示出了通过将目标去除形状相对于单位去除形状顺时针相对旋转42度而计算的加工残余形状。在图11的加工残余形状中,观察到在Y轴方向的波纹成分。在图12的加工残余形状中,在Y轴方向波纹成分的残余与图11的相比要小。因此,如上所述,在图12的有效表面中的均方根(RMS)值比图11中的小。
在实例中,在通过将工件旋转42度得到的位置对工件进行实际加工。也就是说,工件W固定到XY工作台8上,处于把工件W从工件相对于工具的方位是0度的位置旋转42度得到的位置。根据通过对于42度相对旋转角度的计算获得的驻留时间分布来使XY工作台8相对于工具进行扫描,并且在一次加工中加工工件表面。当通过探针式形状测量设备再次测量加工后的表面并计算加工残余时,均方根是1.052纳米。与1.136纳米的均方根相比,能够获得高精度的工件表面,其中,1.136纳米的均方根是在不改变工件相对于工具的相对旋转角度的情况下相对旋转角度是0度的状态下执行加工时估算的加工残余。
在实例中使用了轮胎型工具,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单位去除形状具有各向异性的加工方法中也能获得类似的效果,这样的加工方法例如为利用磁流变研磨工具来加工或用从离子束辐照设备发出的离子束来加工。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随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给予最宽泛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改进和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8)

1.一种制造工件的方法,用于通过使工件和在单位去除量中具有各向异性的工具进行相对扫描来加工工件,
该方法包括:
根据在工件各个位置的目标去除量和作为单位时间工具加工量的单位去除量,计算在各个位置的第一驻留时间,并且进一步根据第一驻留时间和单位去除量来计算第一计算去除量,从而确定第一差值,该第一差值作为第一计算去除量和目标去除量之间的差值;和
改变工件和工具的相对方位,在改变后的相对方位,根据在工件各个位置的目标去除量和作为单位时间工具加工量的单位去除量来计算在各个位置的第二驻留时间,并且进一步根据第二驻留时间和单位去除量来计算第二计算去除量,从而确定第二差值,该第二差值作为第二计算去除量和目标去除量之间的差值,
其中,当第二差值小于第一差值时,在工具和工件定位成具有改变后的相对方位的状态下加工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工件的方法,其中,工具包括轮胎型旋转工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工件的方法,其中,工具包括磁流变研磨工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工件的方法,其中,工具包括离子束辐照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工件的方法,其中,工件包括光学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工件的方法,其中,工件包括模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工件的方法,其中,工件包括半导体衬底。
8.一种制造工件的方法,用于通过使工件和在单位去除量中具有各向异性的工具进行相对扫描来加工工件,
该方法包括:
使工件和工具的相对方位改变多个相对旋转角度,根据在工件各个位置的目标去除量和作为单位时间工具加工量的单位去除量,计算对于所述多个相对旋转角度中每一个相对旋转角度的在各位置的驻留时间,并且进一步根据驻留时间和单位去除量来计算出计算去除量,从而确定在计算去除量和目标去除量之间的差值;和
把分别对于所述多个相对旋转角度计算的差值进行相互比较,从而确定具有最小差值的相对旋转角度,
其中,在工具和工件定位成具有所确定相对旋转角度的方位的状态下加工工件。
CN201210163878.8A 2011-05-24 2012-05-24 制造工件的方法 Active CN1027946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15388 2011-05-24
JP2011-115388 2011-05-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4697A CN102794697A (zh) 2012-11-28
CN102794697B true CN102794697B (zh) 2015-05-13

Family

ID=46168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63878.8A Active CN102794697B (zh) 2011-05-24 2012-05-24 制造工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301242A1 (zh)
EP (1) EP2527085A2 (zh)
JP (1) JP6000643B2 (zh)
CN (1) CN1027946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1907B (zh) * 2012-12-31 2018-01-23 深圳市配天智造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机床旋转轴的定位方法
CN103771729B (zh) * 2014-01-22 2015-12-02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可降低行程的离子束加工方法
CN103786074B (zh) * 2014-01-22 2016-01-2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可降低转角的离子束加工方法
CN105014519A (zh) * 2014-04-22 2015-11-04 沛鑫科技有限公司 半自动金相研磨机
CN104608024B (zh) * 2015-01-22 2017-01-25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针对离子束牺牲层中高频误差抑制加工的复合牺牲层加工方法
CN105479295B (zh) * 2015-12-09 2017-09-12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可均化误差的抛光路径的生成方法
CN110245317B (zh) * 2019-05-16 2022-03-15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一种磁流变抛光去除函数的提取方法及装置
CN113275976B (zh) * 2020-02-20 2022-07-05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计算机控制光学面形误差收敛加工方法、装置及介质
TWI802839B (zh) * 2021-01-22 2023-05-21 揚明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自由曲面的模仁及其製造方法、以及使用該模仁來製作鏡片的方法與鏡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40777A (en) * 1989-09-29 1992-08-25 Olympus Optical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lishing optical elements
US5375064A (en) * 1993-12-02 1994-12-20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ving a material removal tool with low tool accelerations
JPH09267244A (ja) * 1996-03-29 1997-10-14 Nikon Corp 研磨方法
WO2003070427A2 (de) * 2002-02-21 2003-08-28 Asphericon Gmbh Verfahren zum nachschleifen und polieren von freiformflächen, insbesondere von rotationssymmetrischen asphärischen optischen linsen
JP2008238364A (ja) * 2007-03-28 2008-10-09 Hoya Corp 研磨装置及び研磨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1898325A (zh) * 2010-07-28 2010-12-0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光学元件表面的修形加工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数控机床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68308A (en) * 1986-12-17 1988-09-06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Universal lens polishing tool, polis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olishing
US5157878A (en) * 1987-03-19 1992-10-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olishing method with error correction
US5291415A (en) * 1991-12-13 1994-03-01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Method to determine tool paths for thinning and correcting errors in thickness profiles of films
JPH10337638A (ja) 1997-06-09 1998-12-22 Nikon Corp 形状創成方法
JP2003011045A (ja) * 2001-06-28 2003-01-15 Canon Inc 研磨方法及び装置、露光装置、デバイス製造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JP3990901B2 (ja) * 2001-11-22 2007-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研磨方法及び装置、露光装置、デバイス製造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JP4906043B2 (ja) * 2005-09-22 2012-03-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研磨方法
GB2452091B (en) * 2007-08-24 2013-01-02 Zeeko Ltd Computer controlled work tool apparatus and method
US8392015B2 (en) * 2009-07-10 2013-03-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ing method for a workpiece
JP2011020241A (ja) * 2009-07-21 2011-02-03 Canon Inc 研磨加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40777A (en) * 1989-09-29 1992-08-25 Olympus Optical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lishing optical elements
US5375064A (en) * 1993-12-02 1994-12-20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ving a material removal tool with low tool accelerations
JPH09267244A (ja) * 1996-03-29 1997-10-14 Nikon Corp 研磨方法
WO2003070427A2 (de) * 2002-02-21 2003-08-28 Asphericon Gmbh Verfahren zum nachschleifen und polieren von freiformflächen, insbesondere von rotationssymmetrischen asphärischen optischen linsen
JP2008238364A (ja) * 2007-03-28 2008-10-09 Hoya Corp 研磨装置及び研磨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1898325A (zh) * 2010-07-28 2010-12-0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光学元件表面的修形加工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数控机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00643B2 (ja) 2016-10-05
CN102794697A (zh) 2012-11-28
EP2527085A2 (en) 2012-11-28
JP2013006267A (ja) 2013-01-10
US20120301242A1 (en) 2012-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4697B (zh) 制造工件的方法
AU2005271466B2 (en) Raster cutting technology for ophthalmic lenses
US7440814B2 (en) Method for auto-calibration of a tool in a single point turning machine used for manufacturing in particular ophthalmic lenses
CN104002240B (zh) 研磨部件的外形调整方法以及研磨装置
Chen et al. Machining of micro aspherical mould inserts
KR100403059B1 (ko) 결정성 자성유동 다듬질 방법 및 장치
US20010024934A1 (en) Method of grinding an axially asymmetric aspherical mirror
CN104029126B (zh) 用于确认修整工具的构形偏离的方法及相应装备的磨削机
CN107457616A (zh) 一种基于纳米镍粉的金刚石晶体表面机械化学抛光方法
CN106737194B (zh) 一种气囊轮廓在位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3764344B (zh) 一种通过锻造来制造零件的方法
Baburaj et al. Study of micro ball end mill ge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cutting edge radius
Cheung et al. Analysis of surface generation in the ultraprecision polishing of freeform surfaces
JP2011189476A (ja) 研磨加工方法
Li et al. Tool wear and profile development in contour grinding of optical components
Nadolny et al. Design of a device for precision shaping of grinding wheel macro-and micro-geometry
JP4458235B2 (ja) 凹端面加工法及び装置
Bletek et al. Dressing of fine grained diamond grinding wheels for ultra precision grinding of structured molds in brittle hard materials
JP2011101933A (ja) 筒状ワークの研削方法
JP2002346899A (ja) 曲面加工法及び加工装置
Ismail et al. Surface Metrology for Process Diagnostic of Ultrasonic Vibration Assisted Grinding
JP2003205459A (ja) 研磨加工装置及び方法
Gao et al. Investigation on the dressing shape of vacuum chuck in wafer rotation grinding
Mishra et al. Analysis of surface roughness in slow tool servo machining of freeform optics
Bletek et al. Dressing of grinding wheels for ultra precision grinding of diffractive structures in tungsten carbide mol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