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2949A - 一种抗植物病毒复配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植物病毒复配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2949A
CN102792949A CN2012103201840A CN201210320184A CN102792949A CN 102792949 A CN102792949 A CN 102792949A CN 2012103201840 A CN2012103201840 A CN 2012103201840A CN 201210320184 A CN201210320184 A CN 201210320184A CN 102792949 A CN102792949 A CN 1027929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gent
composition
insect amide
plant virus
lentin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201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云
王晓红
韩金栋
褚爱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YIJIA AGRICULTURE CHEMIC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YIJIA AGRICULTURE 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YIJIA AGRICULTURE CHEMIC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YIJIA AGRICULTURE 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2018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92949A/zh
Publication of CN102792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29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一种抗植物病毒复配组合物,有效成分包括生物源抗植物病毒制剂和唑虫酰胺,所述生物源抗植物病毒制剂与唑虫酰胺的重量比为90:1~1:180。本发明中的生物源抗植物病毒制剂和唑虫酰胺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相辅相成,在抑制植物病毒的发生的同时将传播病毒的昆虫杀死,切断了病毒传染途径,避免了病毒的二次感染,大大提高了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抗植物病毒复配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植物病毒复配组合物。
背景技术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是由我国首先发现鉴定和命名的危害农作物的病毒新种,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传毒介体主要是白背飞虱。其主要症状为:分蘖增加,叶片短阔、僵直,叶色深绿,叶背的叶脉和茎秆上现初蜡白色,后变褐色的短条瘤状隆起,不抽穗或穗小,结实不良,不同生育期染病后的症状略有差异;苗期发病,心叶生长缓慢,叶片短宽、僵直、浓绿,叶脉有不规则蜡白色瘤状突起,后变黑褐色;根短小,植株矮小,不抽穗,常提早枯死;分蘖期发病,新生分蘖先显症,主茎和早期分蘖尚能抽出短小病穗,但病穗缩藏于叶鞘内;拔节期发病,剑叶短阔,穗颈短缩,结实率低,叶背和茎秆上有短条状瘤突。水稻苗期、分蘖前期感染发病的基本绝收,拔节期和孕穗期发病,产量因侵染时期先后造成损失在30~10%。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MRDV属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5至6片叶即可显症,开始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点,逐渐扩及整个叶片。病苗浓绿,叶片僵直,宽短而厚,心叶不能正常展开,病株生长迟缓、矮化叶片背部叶脉上产生蜡白色隆起条纹,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至9至10叶期,病株矮化现象更为明显,上部节间短缩粗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高度不到健株一半,多数不能抽穗结实,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果穗畸型,花丝极少,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
番茄病毒病是常见病害,尤其在近年来,夏秋季节在我国北方保护地发生了大面积的番茄黄曲病毒病和番茄蕨叶病毒病,据研究番茄病毒病在每年4-5月番茄生长中后期、以及8月下旬-10月上旬移栽期为高发阶段,此时温室作物拔除倾倒在露天地方,病虫源移到露天大田,极易将病毒传染到玉米上,致使玉米粗缩病发生。
病毒病的防治,已成为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目前,我国国内的化学和生物型农药产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和缓解上述病害,但是,由于上述病毒借由蚜虫、蓟马、白背飞虱或灰飞虱传播,而飞虱、蓟马又是一种对农药抗药性极强,繁殖能力极高的恶性虫害,这样复合性侵染同时并发传播,给该类病害的预防和根治带来极大困难。目前的应对方法是,分别对虫害和病害单独喷雾防治,并按施药周期重复几次,反复几个循环才能收到效果,而这样做的过程中,势必造成了对农药、劳动力、水源等多种资源的浪费,长期以来一直是农业生产上难以克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植物病毒复配组合物,喷施后其对未感染病害的植株提高抵抗力、对已经染病的植株进行有效的防治,避免交叉感染,从而消除上述背景技术中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抗植物病毒复配组合物,其有效成分包括生物源抗植物病毒制剂和唑虫酰胺,所述生物源抗植物病毒制剂与唑虫酰胺的重量比为90:1~1:180。
所述生物源抗植物病毒制剂包括葡聚烯糖、香菇多糖和氨基寡糖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生物源抗植物病毒制剂和唑虫酰胺在所述复配组合物的总重量中百分含量为1.2~90%。
除上述有效成分生物源抗植物病毒制剂和唑虫酰胺之外,所述复配组合物中还包括载体和助剂。
所述载体选自水、植物油或惰性固体填料中的一种。
植物油包括油酸甲酯、大豆油、玉米油、松节油、松脂基植物油、桉树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惰性固体填料选自白炭黑、高岭土、轻质碳酸钙、硅藻土、石英砂、滑石粉以及硫酸铵、硫酸钠、苯甲酸钠、氯化钾、硫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助剂包括表面活性剂、防冻剂、增稠助悬剂、稳定剂、消泡剂、助乳化剂。
表面活性剂可以是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展着剂中的一种或几种。表面活性剂可以是非离子或阴离子型的,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复合使用。所述乳化剂选自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壬基苯酚醚硫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硫酸盐、以及这些化合物的磷酸酯中和盐或市售的乳化剂单体中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例子如600#系列、400#系列、1600#系列、NPES系列、斯盘系列、吐温系列等。所述分散剂、润湿展着剂均选自木质素磺酸盐(钠盐或钙盐)、单酯磺基丁二酸盐、烷基萘磺酸钠、甲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硫酸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亚甲基萘磺酸钠二丁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聚羧酸盐、萘磺酸盐、茶枯粉、皂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改性聚三硅氧烷中的一种或几种,可单独使用,也可复合使用,其中改性聚三硅氧烷优选德国巴斯夫产品。
根据使用的场合,所述复配组合物中可以添加防冻剂、增稠助悬剂、稳定剂、消泡剂、助乳化剂、助崩解剂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功能性助剂。
所述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三醇、丙二醇、尿素或二甘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增稠助悬剂选自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羧甲基纤维素钠、硅酸镁铝中的一种或几种。
稳定剂为磷酸、喹酸胺、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异氰酸酯、脲醛树脂中的一种。
消泡剂为聚硅氧烷、硅油、正丁醇、正戊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助乳化剂为喹酰胺、环己酮、乙醇、溶剂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助崩解剂为苯甲酸钠、硫酸铵、尿素、柠檬酸、柠檬酸钠、柠檬酸锌、葡萄糖、白砂糖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物质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物质,可通过市场购得。
所述复配组合物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油悬浮剂、水悬浮剂或水分散粒剂。以上剂型采用常规的制备方法即可。
当所述复配组合物为可湿性粉剂时,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如下:
唑虫酰胺1%-60%;
葡聚烯糖、香菇多糖和氨基寡糖素可以单用或复混,占总重的0.1%~50%,一般情况下:葡聚烯糖0.1%-50%、香菇多糖0.1%-10%和氨基寡糖素0.1%-30%中的一种或几种;
分散剂1%-5%、润湿展着剂1%-10%、增稠助悬剂0-10%、惰性固体填料5%~55%。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木质素磺酸盐(钠盐或钙盐)、单酯磺基丁二酸盐、烷基萘磺酸钠、甲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硫酸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亚甲基萘磺酸钠二丁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聚羧酸盐、萘磺酸盐、茶枯粉、皂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改性聚三硅氧烷中选择一种或几种作为分散剂、润湿展着剂;可以选用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羧甲基纤维素钠、硅酸镁铝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增稠助悬剂;惰性固体填料选自白炭黑、高岭土、轻质碳酸钙、硅藻土、石英砂、滑石粉以及硫酸铵、硫酸钠、苯甲酸钠、氯化钾、硫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
当所述复配组合物为油悬浮剂时,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如下:
唑虫酰胺1%-25%;
葡聚烯糖、香菇多糖和氨基寡糖素可以单用或复混,占总重的0.1%~15%,一般情况下,香菇多糖0.1%-5%、氨基寡糖素0.1%-5%和葡聚烯糖1%-5%中的一种或几种;
植物油20%-80%、乳化剂1%-10%、分散剂0.5%-5%、助乳化剂1%-10%、渗透剂0-5%。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油酸甲酯、大豆油、玉米油、松节油、松脂基植物油、桉树油中选取一种或几种作为植物油使用;从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壬基苯酚醚硫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硫酸盐、以及这些化合物的磷酸酯中和盐或市售的乳化剂单体中选择一种或几种作为乳化剂使用;从木质素磺酸盐(钠盐或钙盐)、单酯磺基丁二酸盐、烷基萘磺酸钠、甲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硫酸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亚甲基萘磺酸钠二丁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聚羧酸盐、萘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选择的一种或几种作为分散剂使用;助乳化剂选自喹酰胺、环己酮、乙醇、溶剂油中的一种或几种;渗透剂为聚合三硅氧烷。
当所述复配组合物为水悬浮剂时,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如下:
唑虫酰胺1%-35%;
生物源抗植物病毒制剂为葡聚烯糖、香菇多糖和氨基寡糖素中的一种,即葡聚烯糖0.1%-20%、或香菇多糖0.1%-10%、或氨基寡糖素0.1%-10%;
分散剂1%-5%,润湿展着剂1%-5%,增稠助悬剂0.1%-3.0%,防冻剂0-8%,消泡剂0-2%,水,40%~70%,以补足100%。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木质素磺酸盐(钠盐或钙盐)、单酯磺基丁二酸盐、烷基萘磺酸钠、甲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硫酸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亚甲基萘磺酸钠二丁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聚羧酸盐、萘磺酸盐、茶枯粉、皂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改性聚三硅氧烷中选择一种或几种作为分散剂和润湿展着剂使用;增稠助悬剂选用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羧甲基纤维素钠、硅酸镁铝中的一种或几种;防冻剂从乙二醇、丙三醇、丙二醇、尿素或二甘醇中选择一种或几种使用;消泡剂为聚硅氧烷、硅油、正丁醇、正戊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当所述复配组合物为水分散粒剂时,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如下:
唑虫酰胺1%-50%;
生物源抗植物病毒制剂为葡聚烯糖、香菇多糖和氨基寡糖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占总重的0.1%~55%,一般情况下,葡聚烯糖0.1%-50%、香菇多糖0.1%-10%和氨基寡糖素0.1%-30%中的一种或几种;
分散剂1%-10%、润湿展着剂1%-10%、惰性固体填料10%-80%、助崩解剂1%-15%,增稠助悬剂0.1-10%。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木质素磺酸盐(钠盐或钙盐)、单酯磺基丁二酸盐、烷基萘磺酸钠、甲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硫酸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亚甲基萘磺酸钠二丁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聚羧酸盐、萘磺酸盐、茶枯粉、皂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改性聚三硅氧烷中选择一种或几种作为分散剂和润湿展着剂使用;惰性固体填料选自白炭黑、高岭土、轻质碳酸钙、硅藻土、石英砂、滑石粉以及硫酸铵、硫酸钠、苯甲酸钠、氯化钾、硫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助崩解剂为苯甲酸钠、硫酸铵、尿素、柠檬酸、柠檬酸钠、柠檬酸锌、葡萄糖、白砂糖中的一种或几种;增稠助悬剂选用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羧甲基纤维素钠、硅酸镁铝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唑虫酰胺的化学名称为:4-氯-3-乙基-1-甲基-N-{[4-(4-甲基苯氧基)苯基]-甲基}-1H吡唑-5-羧酰胺。
分子式:C10H11N5O
结构式:
Figure BDA00002087533000061
唑虫酰胺为新型吡唑杂环类杀虫杀螨剂。其作用机理为阻碍线粒体的代谢系统中的电子传达系统复合体I,从而使电子传达受到阻碍,使昆虫不能提供和贮存能量,被称为线粒体电子传达复合体阻碍剂(METI)。杀虫谱广,具有触杀作用。田间试验证明对蚜虫、蓟马、螨虫效果均良好,可有效控制病毒传播介质。
葡聚烯糖分子式:C36H60
葡聚烯糖是一种在寄主病原互作过程中来自病原菌的可诱导植物抗病性的激发子,俗称“两个糖”,是国际新开发的一种新型生物诱抗性杀病毒剂,活性显著高于普通寡糖产品。其能有效钝化病毒,对多种病毒引起的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还能促进光合作用,增加糖份和维生素的累积,提高作物自身免疫力和防卫反应。增强作物的抗逆性,有效促进作物生长、分枝、开花、结果等。
香菇多糖英文名称Lentinan。
结构式:
Figure BDA00002087533000062
分子式:(C42H70O35)n。
香菇多糖是从香菇(Lentinus edodes)子实体或菌丝中分离的一种多糖,活性成分是具有分支的β-(1—3)—D—葡聚糖,主链由β—(1—3)—连接的葡萄糖基组成,沿主链随机分布着由β-(1—6)连接的葡萄糖基,呈梳状结构。以β-1,3葡聚糖为主,有免疫激活和抗肿瘤活性,香菇多糖最初应用于医学界,作为肿瘤化疗和排毒辅助剂。香菇多糖被作物吸收,诱生干扰素,因此有抗病毒作用并对一些病菌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影响真菌孢子萌发,诱发菌丝形态发生变异、孢内生化发生改变等;其能激发植物体内基因,产生具有抗病作用的几丁酶、葡聚糖醇、保素及PR蛋白等,并具有细胞活化作用,有助于受害植株的恢复,促根壮苗,增强作物的抗逆性,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它不仅对真菌、细菌、病毒具有极强的防治和铲除作用,而且还具有营养、调节、解毒、抗菌的功效,可广泛用于防治果树、蔬菜、地下根茎、烟草、中药材及粮棉作物的病毒、细菌、真菌引起的花叶病、小叶病、斑点病、炭疽病、霜霉病、疫病、蔓枯病、黄矮病、稻瘟病、青枯病、软腐病等病害。尤其对增强作物自身免疫力,抑制病毒萌发有效。
氨基寡糖素英文名称:Oligosaccharins。
化学名称:低聚D—氨基葡萄糖。
分子式:(C6H11O4N)n(n≥2)。
结构式:
氨基寡糖素是指D-氨基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的低聚糖,由几丁质降解得壳聚糖后再降解制得,或由微生物发酵提取的低毒杀菌剂,氨基寡糖素能对一些病菌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影响真菌孢子萌发,诱发菌丝形态发生变异、孢内生化发生改变等。能激发植物体内基因,产生具有抗病作用的几丁酶、葡聚糖酶、保素及PR蛋白等,并具有细胞活化作用,有助于受害植株的恢复,促根壮苗,增强作物的抗逆性,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上述均是本领域公知的杀虫、杀菌剂,可以通过各种商业渠道购得。
本发明的复配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可以按照普通的兑水喷雾方法施用。本发明的复配组合物对害虫和病原体的持效期与组合物中单个化合物的含量有关,也与组合物的施用量有关。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将生物源抗植物病毒制剂和唑虫酰胺以重量比为90:1~1:180复配使用,其中生物源抗植物病毒制剂优选葡聚烯糖、香菇多糖和氨基寡糖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唑虫酰胺是一种杀虫剂,而葡聚烯糖、香菇多糖和氨基寡糖素则是抗病毒剂,两者的作用机理不同,复配之后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并非是两种成分的简单叠加,复配组合物可以有效抑制植物病毒的发生,对已经感染植物病毒的植株进行有效的防治,在抑制和杀毒的同时,可以杀死传播病毒的昆虫,避免交叉感染,保护作物免受病毒侵害,提高杀虫杀菌效率,降低成本;而且选择的生物源抗植物病毒制剂为多糖类,更容易粘附于植物表面,保有性更强,效果更加持久。
本发明提供的抗植物病毒复配组合物,其中的生物源抗植物病毒制剂和唑虫酰胺相辅相成,能够抑制植物病毒的发生,而且能够将传播病毒的昆虫杀死,从而切断了病毒传染途径,避免了病毒的二次感染,大大提高了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1.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1:28%可湿性粉剂
配方:有效成分唑虫酰胺,3%;有效成分生物源抗植物病毒制剂为葡聚烯糖,25%;分散剂为聚羧酸盐和萘磺酸盐混合物,5%;润湿展着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2%;增稠助悬剂为硅酸铝镁1.0%,惰性固体填料为白炭黑和高岭土的混合物,其中白炭黑占可湿性粉剂的总重的10%,高岭土54%,以补足100%。
实施例2:60.33%可湿性粉剂
配方:有效成分唑虫酰胺,60%;有效成分生物源抗植物病毒制剂选用葡聚烯糖0.1%、香菇多糖0.1%和氨基寡糖素0.13%;分散剂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3%;润湿展着剂为改性聚三硅氧烷,0.8%;增稠助悬剂为聚乙烯醇和膨润土混合物,7%;惰性固体填料为硅藻土,28.87%,以补足100%。
实施例3:90%可湿性粉剂
配方:唑虫酰胺,51%;生物源抗植物病毒制剂选用葡聚烯糖30%、香菇多糖9%;分散剂为聚合羧酸盐1%和萘磺酸盐缩合物2%;润湿展着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5%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1%混合物;惰性固体填料为轻质碳酸钙,5.5%,以补足100%。
制备方法:按实施例配方比例,将有效成分加入到惰性固体填料中,并在其中加入分散剂、润湿展着剂混合,经气流粉碎后再混合制得可湿性粉剂。主要设备有混合机、气流粉碎机。
表1复配组合物可湿性粉剂(实施例1、2、3)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药效试验
Figure BDA00002087533000091
2.油悬浮剂
实施例4:1.2%油悬浮剂
配方:唑虫酰胺,1%;生物源抗植物病毒制剂为香菇多糖0.1%、氨基寡糖素0.1%;乳化剂为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硫酸盐,10%;分散剂为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硫酸盐,5%、助乳化剂为喹酰胺和环己酮混合物,10%、渗透剂为聚合三硅氧烷,5%;植物油为油酸甲酯,68.8%。
实施例5:40%油悬浮剂
配方:唑虫酰胺25%;生物源抗植物病毒制剂为香菇多糖5%、氨基寡糖素5%和葡聚烯糖5%;乳化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脂肪酸聚氧乙烯酯混合物,1%;分散剂为单酯磺基丁二酸盐,0.5%;助乳化剂为环己酮和乙醇混合物,1%;植物油为大豆油、玉米油混合物,57.5%。
实施例6:25%油悬浮剂
配方:唑虫酰胺20%;生物源抗植物病毒制剂为香菇多糖5%;乳化剂为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8%;分散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2.5%;助乳化剂为溶剂油,7%;渗透剂为聚合三硅氧烷,3%;植物油为松脂基植物油,53%。
制备方法:按实施例配方比例将唑虫酰胺和生物源抗植物病毒制剂加入植物油中,并在其中加入乳化剂、分散剂、助乳化剂、渗透剂,经高速剪切,湿法砂磨,最后匀质过滤即得产品。主要设备是配料釜、胶体磨或匀质混合机、砂磨机。
表2复配组合物油悬浮剂(实施例4、5、6)防治玉米粗缩病田间药效试验
Figure BDA00002087533000101
3.水悬浮剂
实施例7:36.2%香菇多糖·唑虫酰胺水悬浮剂
配方:唑虫酰胺,36%;生物源抗植物病毒制剂为香菇多糖,0.2%;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钙盐,3.5%;润湿展着剂为甲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硫酸盐,2.2%;增稠助悬剂为聚乙烯醇和喷润土混合物,0.2%,水,57.9%,以补足100%。
实施例8:20%葡聚烯糖·唑虫酰胺水悬浮剂
配方:唑虫酰胺18%;生物源抗植物病毒制剂为葡聚烯糖,2%;分散剂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亚甲基萘磺酸钠二丁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的混合物,3%;润湿展着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3%;增稠助悬剂为黄原胶、硅酸铝镁混合物,1%;防冻剂为乙二醇,8%;消泡剂为聚硅氧烷,0.2%;水64.8%,以补足100%。
实施例9:38%氨基寡糖素·唑虫酰胺水悬浮剂
配方:唑虫酰胺35%;生物源抗植物病毒制剂为氨基寡糖素3%;分散剂为亚甲基萘磺酸钠、二丁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1%;润湿展着剂为聚羧酸盐、双酯磺基丁二酸盐混合物,2.2%;增稠助悬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硅酸铝镁混合物,2%;防冻剂为二甘醇,4%;消泡剂为硅油和正丁醇混合物,1%,水,51.8%,以补足100%。
制备方法:按实施例配方比例将唑虫酰胺和生物源抗植物病毒制剂加入水中,并在其中加入助剂,经高速剪切,湿法砂磨,最后匀质过滤即得产品。主要设备是配料釜、胶体磨或匀质混合机、砂磨机。
表3复配组合物水悬浮剂(实施例7、8、9)防治灰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表4复配组合物水悬浮剂(实施例7、8、9)防治玉米粗缩病田间药效试验
4、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10:56%水分散粒剂
配方:唑虫酰胺,6%;生物源抗植物病毒制剂为葡聚烯糖30%、香菇多糖5%和氨基寡糖素15%;分散剂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亚甲基萘磺酸钠二丁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的混合物,10%;润湿展着剂为聚羧酸盐、萘磺酸盐混合物,10%、惰性固体填料为滑石粉,10%;助崩解剂为白砂糖4%;增稠助悬剂为膨润土、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物,10%,
实施例11:60%水分散粒剂
配方:唑虫酰胺,40%;生物源抗植物病毒制剂为葡聚烯糖10%、氨基寡糖素10%;分散剂为萘磺酸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混合物,10%;润湿展着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5%;助崩解剂为苯甲酸钠、硫酸铵混合物,15%,增稠助悬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0.5%;惰性固体填料为白炭黑、高岭土混合物,12%。
实施例12:16.9%水分散粒剂
配方:唑虫酰胺,10%;生物源抗植物病毒制剂选用香菇多糖3.9%、氨基寡糖3%;润湿展着剂十二烷基硫酸钠,1%;分散剂选用茶枯粉、萘磺酸甲醛缩合物和聚羧酸盐混合物,1%;助崩解剂为苯甲酸钠,1%,增稠助悬剂为硅酸镁铝,0.1%;惰性固体填料为轻质碳酸钙,80%。
制备方法:按实施例配方比例,将唑虫酰胺、生物源抗植物病毒制剂加入惰性固体填料中,并在其中加入助剂,混合,经气流粉碎,后加适量水,经捏合、造粒、干燥、筛分制得水分散粒剂产品;或将粉碎过的粉体在沸腾造粒机中喷水、造粒、干燥,之后筛分制得产品。主要设备有混合机、气流粉碎机、捏合机、挤压造粒机,烘房或流化床干燥,或沸腾造粒机、筛分机。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一切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所作出的结构上的改进,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抗植物病毒复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包括生物源抗植物病毒制剂和唑虫酰胺,所述生物源抗植物病毒制剂与唑虫酰胺的重量比为90:1~1:18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植物病毒复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源抗植物病毒制剂包括葡聚烯糖、香菇多糖和氨基寡糖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抗植物病毒复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源抗植物病毒制剂和唑虫酰胺在所述复配组合物的总重量中百分含量为1.2~9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植物病毒复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组合物中包括载体和助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植物病毒复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选自水、植物油或惰性固体填料中的一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抗植物病毒复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组合物为可湿性粉剂、油悬浮剂、水悬浮剂或水分散粒剂中的一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抗植物病毒复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组合物的可湿性粉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唑虫酰胺1-60%;
葡聚烯糖、香菇多糖和氨基寡糖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总重为0.1%~50%;分散剂1-5%、润湿剂1-10%、增稠助悬剂0.1-10%、惰性固体填料5%~55%。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抗植物病毒复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组合物的油悬浮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唑虫酰胺1-25%;
香菇多糖、氨基寡糖素和葡聚烯糖中的一种或几种,总重为0.1%~15%;植物油20-80%、乳化剂1-10%、分散剂0.5-5%、助乳化剂1-10%、渗透剂0-5%。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抗植物病毒复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组合物的水悬浮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唑虫酰胺1-35%;
葡聚烯糖0.1-20%、或香菇多糖0.1-10%、或氨基寡糖素0.1-10%;
分散剂1-5%,润湿剂1-5%,增稠助悬剂0.1-3.0%,防冻剂0-8%,消泡剂0-2%,水40%~70%。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抗植物病毒复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组合物的水分散粒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唑虫酰胺1-50%;
葡聚烯糖、香菇多糖和氨基寡糖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总重为0.1%~55%;
分散剂1-10%、润湿剂1-10%、惰性固体填料10-80%、助崩解剂1-15%,增稠助悬剂0.1-10%。
CN2012103201840A 2012-08-31 2012-08-31 一种抗植物病毒复配组合物 Pending CN1027929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201840A CN102792949A (zh) 2012-08-31 2012-08-31 一种抗植物病毒复配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201840A CN102792949A (zh) 2012-08-31 2012-08-31 一种抗植物病毒复配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2949A true CN102792949A (zh) 2012-11-28

Family

ID=47192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201840A Pending CN102792949A (zh) 2012-08-31 2012-08-31 一种抗植物病毒复配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92949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7710A (zh) * 2013-06-29 2014-12-31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吡唑醚菌酯的保健组合物
CN104886089A (zh) * 2015-06-23 2015-09-09 郭红甫 活性多糖在防治玉米顶腐病中的应用
CN107372630A (zh) * 2017-06-27 2017-11-24 广西南宁市田园聚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源杀菌组合物
CN110384096A (zh) * 2019-08-06 2019-10-29 京博农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啶虫酰胺和香菇多糖的农药组合物
CN110384095A (zh) * 2019-08-06 2019-10-29 京博农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啶虫酰胺和葡聚烯糖的抗病毒组合物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9392A (zh) * 2010-12-28 2011-04-06 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吡蚜酮复配组合物
CN102349504A (zh) * 2011-09-13 2012-02-15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含氟啶虫酰胺的超低容量液剂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9392A (zh) * 2010-12-28 2011-04-06 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吡蚜酮复配组合物
CN102349504A (zh) * 2011-09-13 2012-02-15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含氟啶虫酰胺的超低容量液剂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7710A (zh) * 2013-06-29 2014-12-31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吡唑醚菌酯的保健组合物
CN104247710B (zh) * 2013-06-29 2016-02-24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吡唑醚菌酯的保健组合物
CN104886089A (zh) * 2015-06-23 2015-09-09 郭红甫 活性多糖在防治玉米顶腐病中的应用
CN107372630A (zh) * 2017-06-27 2017-11-24 广西南宁市田园聚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源杀菌组合物
CN110384096A (zh) * 2019-08-06 2019-10-29 京博农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啶虫酰胺和香菇多糖的农药组合物
CN110384095A (zh) * 2019-08-06 2019-10-29 京博农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啶虫酰胺和葡聚烯糖的抗病毒组合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59472B (zh) 一种含有植物皂素的增强型壳寡糖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方
CN101297648B (zh) 一种含有菇类蛋白多糖的杀菌剂组合物
CN102893991A (zh)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
CN103190404B (zh) 一种防治植物线虫和病毒病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470168A (zh) 壳寡糖植物生长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92949A (zh) 一种抗植物病毒复配组合物
CN103719088B (zh) 一种防治植物病毒病的生物源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711844A (zh) 一种含氨基寡糖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合物
CN105494375A (zh) 一种水稻催枯组合物
CN103651382A (zh) 一种含壳寡糖的杀虫组合物及应用
CN102515971B (zh) 用于防治黑条矮缩病的水稻拌种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71815A (zh) 一种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组合农药
CN103210922A (zh) 一种含氨基寡糖素和稻瘟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524269B (zh) 杀菌组合物、农药及其应用
CN102239845A (zh) 一种含有嘧肽霉素与葡聚烯糖的农药组合物
CN105875622A (zh) 一种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1999392A (zh) 一种含吡蚜酮复配组合物
CN102919268A (zh) 含有寡糖与含硫杀菌成分的组合物
CN102696602A (zh) 香菇多糖与复硝酚钠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5053013A (zh) 高效防治油菜根肿病的种子包衣剂
CN104255739A (zh) 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461340A (zh)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
CN104542695B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毒氟磷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CN104430390A (zh) 氨基寡糖素与噻唑菌胺复配农用杀菌剂
CN105076193A (zh) 一种含有硅噻菌胺的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