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6193A - 一种含有硅噻菌胺的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硅噻菌胺的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76193A
CN105076193A CN201410214619.2A CN201410214619A CN105076193A CN 105076193 A CN105076193 A CN 105076193A CN 201410214619 A CN201410214619 A CN 201410214619A CN 105076193 A CN105076193 A CN 1050761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thiopham
thifluzamide
seed
composition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1461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彩乐
曹明章
戴兰芳
杨立平
王新军
孔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1461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76193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76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61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硅噻菌胺的组合物,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硅噻菌胺和噻呋酰胺,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小麦纹枯病、全蚀病。

Description

一种含有硅噻菌胺的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硅噻菌胺的组合物,以及该组合物用于种子处理的用途。
背景技术
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是麦区重要的土传病害,因品种、栽培制度、肥水条件等原因,在北方麦区、西北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逐年加重发生。在大多数麦区,纹枯病、全蚀病混和发生,或交替发生普遍。其病原菌是土壤寄居菌,寄主范围广,可在多种杂草、禾本科作物上繁殖,也可通过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正因如此,纹枯病、全蚀病很难防治,造成小麦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甚至导致作物大幅度减产、绝收。
目前,防治小麦纹枯病的药剂主要有三唑类杀菌剂、多菌灵、井冈霉素等。防治全蚀病的药剂少,登记的药剂有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在农业实践中,农民为提高效果,往往加量施用,这些药剂应用时间长,在某些地区一些药剂的反复使用已导致了病原菌的高度抗性。三唑类药剂安全性差,过量应用常常造成对作物的药害。高效、安全的药剂是种植者亟待满足的需求。
硅噻菌胺(又名全食净),英文通用名为silthiopham,分子式为C13H21NOSSi,对全蚀病具有良好的活性,持效期长。其主要通过干扰靶标菌线粒体腺嘌呤核苷酸的转运而发挥作用,一方面对病原菌明显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能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增加毛细根数,从而弥补根系受损对植株生长的影响。但其防治谱单一,对小麦其他病害几乎无效。
噻呋酰胺(又名满穗),英文通用名为thifluzamide,分子式为C13H6Br2F6N2O2S,是一种内吸性杀菌剂,持效期长。其主要抑制病原菌三羧酸循环中的酸去氢酶而起作用。
因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是土传病害,防治此类病害常采用种子处理的方式,既能提前预防,又能减少药剂的用量。迄今为止,硅噻菌胺和噻呋酰胺复配的组合物未见诸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效的含有硅噻菌胺和噻呋酰胺的增效组合物。本发明组合物是发明人在大量、广泛的复配筛选试验中,意外发现的,组合物对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有显著增效作用,表现出优于单剂的良好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含有硅噻菌胺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由硅噻菌胺和噻呋酰胺复配组成。
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硅噻菌胺和噻呋酰胺的重量比为50:1~1:50,较佳的重量比为10:1~1:10。
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占组合物总重量的1%~90%。
所述的组合物特别适用于小麦等作物的种子处理防治真菌病害,能显著提高防治效果和作物产量。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常规方法制备,即含有效成分的原药与合适的助剂、溶剂、载体或填料等必要的辅助成分按已知的方法加工。
合适的溶剂、助剂包括:如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石蜡、煤油、柴油、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环己醇、苯甲醇、环己酮、异佛尔酮、吡咯烷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二醇二乙酸酯、二甲亚砜等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载体如粘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硫酸钙、轻质碳酸钙、蔗糖、工业几丁质、硅胶、滑石粉、白炭黑、绢云母粉等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可选用的助剂包括磷酸盐类、盐酸盐类、木素磺酸盐类、萘磺酸盐类、苯酚磺酸盐类、琥珀酸磺酸盐类、多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EO/PO嵌段共聚物、分子量为20000-30000的高分子接枝共聚物、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多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类、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类、多苯乙烯基聚氧乙烯醚类、烷基硫酸盐类、烷基萘磺酸盐类、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烷基丁二酸磺酸盐类、支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烷基聚氧乙烯醚类、羧烷基纤维素类、羟烷基纤维素类、硅酸铝镁、黄原胶、聚酯酸乙烯酯、聚烷基硅环氧乙烷类、磷酸、冰醋酸、柠檬酸、顺丁烯二酸、二丁基羟基甲烷、丁基羟基茴香醚、特丁基对苯二酚、没食子酸丙酯、石膏粉、过氧化钙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
将不同化合物进行复配应用,是治理病虫害抗病问题的有效管理措施之一。增效组合明显地提高药剂的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的使用量。通过大量具体的复配试验,发现硅噻菌胺与噻呋酰胺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下面提供的实施例用于详细阐述本发明,而不构成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定。实施例所用到的实验方法,若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实施例中的百分含量,若无特殊说明,均为重量百分含量。
生物测定实例1:硅噻菌胺和噻呋酰胺复配对小麦纹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小麦纹枯病(RhizoctoniasolaniKühn)
将病原菌分别接种于PDA培养基(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克)上,在25℃下恒温培养4天,将加适量水的麦麸装入三角瓶中,经高压灭菌后接入上述活化的菌种,置于25℃恒温箱中培养30天,备用;将麦麸扩繁的立枯丝核菌加入灭菌土中,制备成5%质量比的菌土,备用。
分别称取一定量硅噻菌胺、噻呋酰胺原药,用适量二甲亚砜溶解,加入0.1%的吐温-80水,配置成2%水液。按设计的复配比例和处理剂量,用含0.5%聚乙烯醇的水稀释配制各处理的拌种药液。
采用拌种法,每个药剂设置6个浓度梯度,各药剂拌种时药液、种子的质量比设定为1:30(重量比),空白对照用0.5%聚乙烯醇水液。将处理后的种子播入盛有菌土的大花盆中,每盆播8粒种子,每盆确保5株长势一致的幼苗,每处理重复20次,然后将各处理置于18℃的光照培养箱内,光周期为14L/10D,相对湿度保持为65%-80%,连续保持土壤湿润,待种子出苗后长至4叶期,视空白对照发病情况,倒盆调查各处理的发病株数,计算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计算公式为:
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
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
生物测定实例2:硅噻菌胺和噻呋酰胺复配对小麦全蚀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小麦全蚀病(GaeumannomycesgraminisSacc.)
将病原菌分别接种于PDA培养基(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克)上,在25℃下恒温培养4天,将加适量水的麦麸装入三角瓶中,经高压灭菌后接入上述活化的菌种,置于25℃恒温箱中培养30天,备用;将麦麸扩繁的全蚀病加入灭菌土中,制备成5%质量比的菌土,备用。
分别称取一定量硅噻菌胺、噻呋酰胺原药,用适量二甲亚砜溶解,加入0.1%的吐温-80水,配置成2%水液。按设计的复配比例和处理剂量,用含0.5%聚乙烯醇的水稀释配制各处理的拌种药液。
采用拌种法,每个药剂设置6个浓度梯度,各药剂拌种时药液、种子的质量比设定为1:30(重量比),空白对照用0.5%聚乙烯醇水液。将处理后的种子播入盛有菌土的大花盆中,每盆播8粒种子,每盆确保5株长势一致的幼苗,每处理重复20次,然后将各处理置于18℃的光照培养箱内,光周期为14L/10D,相对湿度保持为65%-80%,连续保持土壤湿润,待种子出苗后长至4叶期,视空白对照发病情况,倒盆调查各处理的发病株数,计算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计算公式为:
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
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毒力测定结果见表2。
表1、2指出,硅噻菌胺与噻呋酰胺对小麦纹枯病、全蚀病具有良好的增效作用,尤其在50:1~1:5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在120以上,尤其10:1~1:10增效更为显著,共毒系数均在130以上。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10.2%硅噻菌胺·噻呋酰胺种衣剂
硅噻菌胺10.0%、噻呋酰胺0.2%、偏二氯乙烯2.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黄原胶2.0%、羧甲基纤维素钠4.0%、乙二醇2.0%、1.0%NaOH5.0%、紫色浆3.0%,其余用水补足100%。将活性成分、成膜剂、分散剂、润湿剂等加入高剪切混合乳化机进行预分散,再接入砂磨机进行处理,研磨2h过滤即可制得10.2%硅噻菌胺·噻呋酰胺种衣剂。12.5%硅噻菌胺悬浮剂、24%噻呋酰胺悬浮剂购于市场。
该实施例应用于小麦的种子处理,试验设置的药液与种子的质量比为1:30,按试验剂量进行种子处理,每小区25m2,每个处理重复3个小区,并设置清水处理的小区作为空白对照。将种子播种于历年发生小麦纹枯病、全蚀病的大田,于生长期调查各小区的发病情况,于收获期测量处理的产量。
试验指出,硅噻菌胺和噻呋酰胺组合对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有突出的效果,组合物在低于单剂用量的情况下,能表现出优于单剂的良好效果,也能大幅度地提高作物的产量。
实施例2:42.0%硅噻菌胺·噻呋酰胺悬浮种衣剂
硅噻菌胺40.0%、噻呋酰胺2.0%、聚酯酸乙烯酯10.0%、聚苯丙乳液0.5%、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盐0.5%、异丙基萘磺酸钠3.0%、黄原胶0.2%、玫瑰精0.4%、乙二醇5.0%,其余用水补足100%。将活性成分、成膜剂、分散剂、润湿剂等加入高剪切混合乳化机进行预分散,再接入砂磨机进行处理,研磨2h过滤即可制得42.0%硅噻菌胺·噻呋酰胺悬浮种衣剂。12.5%硅噻菌胺悬浮剂、24%噻呋酰胺悬浮剂购于市场。
该实施例应用于小麦的种子处理,试验设置的药液与种子的质量比为1:30,按试验剂量进行种子处理,每小区25m2,每个处理重复3个小区,并设置清水处理的小区作为空白对照。将种子播种于历年发生小麦纹枯病、全蚀病的大田,于生长期调查各小区的发病情况,于收获期测量处理的产量。
试验指出,硅噻菌胺和噻呋酰胺组合对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有突出的效果,组合物在低于单剂用量的情况下,能表现出优于单剂的良好效果,也能大幅度地提高作物的产量。
实施例3:44.0%硅噻菌胺·噻呋酰胺湿拌种剂
硅噻菌胺40.0%、噻呋酰胺4.0%、羧甲基纤维素钠1.0%、石膏粉1.0%、黄原胶0.2%、亚甲基双荼磺酸钠3.0%、十二烷基硫酸钠2.0%、过氧化钙;5.0%、玫瑰精2.0%,白炭黑补足100%。将活性成分、成膜剂、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粹后即得44.0%硅噻菌胺·噻呋酰胺湿拌种剂。12.5%硅噻菌胺悬浮剂、24%噻呋酰胺悬浮剂购于市场。
该实施例应用于小麦的种子处理,试验设置的药液与种子的质量比为1:30,按试验剂量进行种子处理,每小区25m2,每个处理重复3个小区,并设置清水处理的小区作为空白对照。将种子播种于历年发生小麦纹枯病、全蚀病的大田,于生长期调查各小区的发病情况,于收获期测量处理的产量。
试验指出,硅噻菌胺和噻呋酰胺组合对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有突出的效果,组合物在低于单剂用量的情况下,能表现出优于单剂的良好效果,也能大幅度地提高作物的产量。
实施例4:60.0%硅噻菌胺·噻呋酰胺种子处理可分散剂
硅噻菌胺50.0%、噻呋酰胺10.0%、聚乙烯醇0.5%、拉开粉0.5%,十二烷基硫酸钠2.0%,白炭黑5.0%,刚果红1.5%、凹凸棒土补足至100%。将活性成分、成膜剂、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粹后即得60.0%硅噻菌胺·噻呋酰胺种子处理可分散剂。12.5%硅噻菌胺悬浮剂、24%噻呋酰胺悬浮剂购于市场。
该实施例应用于小麦的种子处理,试验设置的药液与种子的质量比为1:30,按试验剂量进行种子处理,每小区25m2,每个处理重复3个小区,并设置清水处理的小区作为空白对照。将种子播种于历年发生小麦纹枯病、全蚀病的大田,于生长期调查各小区的发病情况,于收获期测量处理的产量。
试验指出,硅噻菌胺和噻呋酰胺组合对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有突出的效果,组合物在低于单剂用量的情况下,能表现出优于单剂的良好效果,也能大幅度地提高作物的产量。
实施例5:20.0%硅噻菌胺·噻呋酰胺种子处理乳剂
硅噻菌胺10.0%、噻呋酰胺10.0%、微晶纤维素2.5%、阿拉伯胶0.5%、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1.5%、N-甲基吡咯烷酮3.0%,异丙醇10.0%,农乳500#5.0%,农乳1601#5.0%,酸性大红1.0%,水补足至100%。将原药、溶剂、助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水溶性组分和水混合制得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与水相混合,制得20.0%硅噻菌胺·噻呋酰胺种子处理乳剂。12.5%硅噻菌胺悬浮剂、24%噻呋酰胺悬浮剂购于市场。
该实施例应用于小麦的种子处理,试验设置的药液与种子的质量比为1:30,按试验剂量进行种子处理,每小区25m2,每个处理重复3个小区,并设置清水处理的小区作为空白对照。将种子播种于历年发生小麦纹枯病、全蚀病的大田,于生长期调查各小区的发病情况,于收获期测量处理的产量。
试验指出,硅噻菌胺和噻呋酰胺组合对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有突出的效果,组合物在低于单剂用量的情况下,能表现出优于单剂的良好效果,也能大幅度地提高作物的产量。
实施例6:66.0%硅噻菌胺·噻呋酰胺悬浮种衣剂
硅噻菌胺11.0%、噻呋酰胺55.0%、明胶2.0%、亚甲基双萘磺酸钠2.0%、海藻酸钠0.5%、乙二醇5.0%、农乳6001.0%、高岭土3.0%,用水补足100%。将活性成分、成膜剂、分散剂、润湿剂等加入高剪切混合乳化机进行预分散,再接入砂磨机进行处理,研磨2h过滤即可制得66.0%硅噻菌胺·噻呋酰胺悬浮种衣剂。12.5%硅噻菌胺悬浮剂、24%噻呋酰胺悬浮剂购于市场。
该实施例应用于小麦的种子处理,试验设置的药液与种子的质量比为1:30,按试验剂量进行种子处理,每小区25m2,每个处理重复3个小区,并设置清水处理的小区作为空白对照。将种子播种于历年发生小麦纹枯病、全蚀病的大田,于生长期调查各小区的发病情况,于收获期测量处理的产量。
试验指出,硅噻菌胺和噻呋酰胺组合对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有突出的效果,组合物在低于单剂用量的情况下,能表现出优于单剂的良好效果,也能大幅度地提高作物的产量。
实施例7:11.0%硅噻菌胺·噻呋酰胺水乳种衣剂
硅噻菌胺1.0%、噻呋酰胺10.0%、淀粉3.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0%、N-甲基吡咯烷酮3.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0%、农乳600#3.0%、亮红2.0%,水补足至100%。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加入水中混合均匀,制得11.0%硅噻菌胺·噻呋酰胺水乳种衣剂。12.5%硅噻菌胺悬浮剂、24%噻呋酰胺悬浮剂购于市场。
该实施例应用于小麦的种子处理,试验设置的药液与种子的质量比为1:30,按试验剂量进行种子处理,每小区25m2,每个处理重复3个小区,并设置清水处理的小区作为空白对照。将种子播种于历年发生小麦纹枯病、全蚀病的大田,于生长期调查各小区的发病情况,于收获期测量处理的产量。
试验指出,硅噻菌胺和噻呋酰胺组合对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有突出的效果,组合物在低于单剂用量的情况下,能表现出优于单剂的良好效果,也能大幅度地提高作物的产量。
实施例8:42.0%硅噻菌胺·噻呋酰胺种子处理可分散剂
硅噻菌胺2.0%、噻呋酰胺40.0%、羧甲基纤维素钠0.5%、黄原胶0.5%,亚甲基双萘磺酸钠2.0%,蔗糖5.0%,亮红1.5%、膨润土补足至100%。将活性成分、成膜剂、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粹后即得42.0%硅噻菌胺·噻呋酰胺种子处理可分散剂。12.5%硅噻菌胺悬浮剂、24%噻呋酰胺悬浮剂购于市场。
该实施例应用于小麦的种子处理,试验设置的药液与种子的质量比为1:30,按试验剂量进行种子处理,每小区25m2,每个处理重复3个小区,并设置清水处理的小区作为空白对照。将种子播种于历年发生小麦纹枯病、全蚀病的大田,于生长期调查各小区的发病情况,于收获期测量处理的产量。
试验指出,硅噻菌胺和噻呋酰胺组合对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有突出的效果,组合物在低于单剂用量的情况下,能表现出优于单剂的良好效果,也能大幅度地提高作物的产量。
实施例9:51.0%硅噻菌胺·噻呋酰胺悬浮种衣剂
硅噻菌胺1.0%、噻呋酰胺50.0%、羧甲基纤维素2%、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0%、苯乙烯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1.5%、黄原胶0.1%、尿素3.0%、玫瑰精0.5%、正辛醇0.5%,水补足100%。称取一定量的原药、助剂、水混合于原料混合罐中,经高速剪切后倒入砂磨机中充分混合均匀,将药液和研磨介质分离过滤即可制得51.0%硅噻菌胺·噻呋酰胺悬浮种衣剂。12.5%硅噻菌胺悬浮剂、24%噻呋酰胺悬浮剂购于市场。
该实施例应用于小麦的种子处理,试验设置的药液与种子的质量比为1:30,按试验剂量进行种子处理,每小区25m2,每个处理重复3个小区,并设置清水处理的小区作为空白对照。将种子播种于历年发生小麦纹枯病、全蚀病的大田,于生长期调查各小区的发病情况,于收获期测量处理的产量。
试验指出,硅噻菌胺和噻呋酰胺组合对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有突出的效果,组合物在低于单剂用量的情况下,能表现出优于单剂的良好效果,也能大幅度地提高作物的产量。

Claims (4)

1.一种含有硅噻菌胺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由硅噻菌胺和噻呋酰胺复配组成,硅噻菌胺和噻呋酰胺的重量比为50:1~1: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硅噻菌胺和噻呋酰胺的重量比为10:1~1:10。
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占组合物总重量的1%~90%。
4.根据权利要求4,其特征在于组合物用于种子处理的用途。
CN201410214619.2A 2014-05-21 2014-05-21 一种含有硅噻菌胺的组合物 Pending CN1050761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14619.2A CN105076193A (zh) 2014-05-21 2014-05-21 一种含有硅噻菌胺的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14619.2A CN105076193A (zh) 2014-05-21 2014-05-21 一种含有硅噻菌胺的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6193A true CN105076193A (zh) 2015-11-25

Family

ID=54558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14619.2A Pending CN105076193A (zh) 2014-05-21 2014-05-21 一种含有硅噻菌胺的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7619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30492A (zh) * 2014-10-29 2015-03-25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 一种含噻呋酰胺和硅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5475343A (zh) * 2015-12-28 2016-04-13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硅噻菌胺和吡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642A (zh) * 1994-12-15 1998-03-18 孟山都公司 植物全蚀病防治用杀真菌剂
US6884754B1 (en) * 2001-09-28 2005-04-26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Inc. Aqueous compositions for seed treatment
CN101184396A (zh) * 2005-05-24 2008-05-21 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杀真菌活性化合物结合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642A (zh) * 1994-12-15 1998-03-18 孟山都公司 植物全蚀病防治用杀真菌剂
US6884754B1 (en) * 2001-09-28 2005-04-26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Inc. Aqueous compositions for seed treatment
CN101184396A (zh) * 2005-05-24 2008-05-21 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杀真菌活性化合物结合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30492A (zh) * 2014-10-29 2015-03-25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 一种含噻呋酰胺和硅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5475343A (zh) * 2015-12-28 2016-04-13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硅噻菌胺和吡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55825B (zh) 含有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15777B (zh) 一种含乙嘧酚和甲基硫菌灵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379990A (zh) 杀菌剂组合物
CN106172421A (zh) 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247710B (zh) 含有吡唑醚菌酯的保健组合物
CN104247716B (zh) 一种含有硅噻菌胺的组合物
CN101278616B (zh) 抗旱耐盐碱玉米种衣剂
CN102428930B (zh) 一种含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3609572B (zh) 一种含有四霉素与氨基寡糖素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00021A (zh) 一种植物保护用组合物
CN109362759A (zh) 一种含氯氟醚菌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265446A (zh) 一种含有烯肟菌胺及四氟醚唑的农药组合物
CN105076193A (zh) 一种含有硅噻菌胺的组合物
CN104082300A (zh) 一种含有吡丙醚和螺螨酯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CN104115861A (zh) 一种含有硝虫硫磷和丁氟螨酯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CN107660546A (zh)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与氨基寡糖素的杀菌组合物
CN104054712B (zh)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972448A (zh) 一种抗病组合物及其应用和悬浮种衣剂
CN102715173A (zh) 一种含有苯醚双唑与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2334488B (zh) 一种杀虫防病悬浮种衣剂
CN105494359B (zh) 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复配杀菌剂及其应用
CN102715168B (zh) 一种含有苯醚双唑与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5724392B (zh) 一种含有氰烯菌酯和种菌唑的农药组合物在防治水稻恶苗病中的用途
CN105766923A (zh) 一种杀虫、螨组合物
CN102318641A (zh) 含有稻瘟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