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72421A - 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72421A
CN106172421A CN201610526028.8A CN201610526028A CN106172421A CN 106172421 A CN106172421 A CN 106172421A CN 201610526028 A CN201610526028 A CN 201610526028A CN 106172421 A CN106172421 A CN 1061724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buconazole
metconazole
wheat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bactericid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2602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明国
段亚冰
王建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52602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72421A/zh
Publication of CN106172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724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6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hre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647Triazoles; Hydrogenated triazoles
    • A01N43/6531,2,4-Triazoles; Hydrogenated 1,2,4-triazol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主要成分包括1:40~20:1的叶菌唑和戊唑醇,辅以合适的助剂和载体,对小麦进行病害的防治,与传统药剂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两种主要成分具有相容性,增效作用显著,提高了杀菌活性,减少了单一杀菌剂的用药,节省了农药成本;高效、低毒、低残留、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对环境友好;降低病原菌对化学药剂的抗药性风险水平,有利于病原菌敏感度的保持,同时能延缓病菌对配方中单剂出现抗药性;杀菌效果显著,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兼治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小麦纹枯病和小麦叶枯病,治理病原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减少了病害对农作物生产造成的为害,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谷类栽培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锈病和叶枯病是威胁小麦生产的重要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尤其是由镰孢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不仅能够造成毁灭性的产量损失,而且在感染的谷粒中还会产生大量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等毒素,严重影响粮食安全,威胁人和动物的健康。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可由多种镰刀菌或称镰孢菌(Fusarium spp.)引起的芽腐、苗枯和穗腐/穗枯的子囊菌病害。其病原包括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亚洲镰刀菌(F.asiaticum)、黄色镰刀菌(F.culmorum)、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雪腐镰刀菌(F.nivale)等近20个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和亚洲镰刀菌(F.asiaticum)混合种群引起的,其中南方麦区以亚洲镰刀菌为主,北方麦区以禾谷镰刀菌为主。
由于抗病育种受到对镰刀菌具有免疫或高抗基因资源的限制,目前使用杀菌剂仍是有效防控小麦赤霉病的重要措施。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以多菌灵为主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主要用于小麦赤霉病的化学防治,但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和使用剂量的增大,小麦赤霉病菌早已对以多菌灵为主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产生抗药性,且抗性频率不断增加,抗性范围逐年扩大,常导致小麦赤霉病防治失败,造成病害流行加剧。
经过近30年的抗药性监测,发现中国华东地区对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镰刀菌已经形成优势群体,常用的多菌灵、硫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基本丧失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价值。尤为严重的是,小麦赤霉病菌产生抗药性会导致DON毒素合成显著增加,加重了小麦赤霉病的危害和食品安全的风险。而目前,小麦赤霉病仍是以多菌灵单剂或含有多菌灵的复配剂为主进行防治,由于抗药性群体的增加,农民为了减少产量损失,往往加倍使用多菌灵等杀菌剂,生产中实际使用剂量往往是制剂推荐剂量的2-3倍,且施药次数也有所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抗药性、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是当今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重大社会需求。
叶菌唑(羟菌唑),metconazole,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它是一种三唑类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包含抗菌活性较高的顺式异构体(1RS,5SR)和活性较低的反式异构体,叶菌唑对镰刀菌菌丝生长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主要通过抑制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破坏真菌细胞膜透性和膜结构,强烈抑制真菌菌丝生长。然而,不同植物病原真菌细胞内的叶菌唑受体Cyt.P450不仅具有结构多样性,而且还存在多种调控和颉颃生理机制,以致不同真菌表现不同的敏感性。目前该杀菌剂在国际上主要用于防治谷类作物锈病(Puccinia spp.)、叶枯病或颖枯病(Septoria spp.)、网斑病(Pyrenophora teres)、云纹斑病(Rhynchosporium secalis),而对麦类白粉病(Erysiphespp.)和赤霉病(Fusarium spp.)只有中等防治效果。
戊唑醇(tebuconazole),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它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强的三唑类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戊唑醇在全世界范围内用作谷类作物种子处理剂和叶面喷雾,杀菌谱广,杀菌活性高,持效期长。该杀菌剂主要通过抑制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破坏真菌细胞膜透性和膜结构,强烈抑制真菌菌丝生长。然而,不同植物病原真菌细胞内的戊唑醇受体Cyt.P450不仅具有结构多样性,而且还存在多种调控和颉颃生理机制,以致不同真菌表现不同的敏感性。目前该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水稻、花生、蔬菜、香蕉、苹果、梨以及玉米高粱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其在全球50多个国家的60多种作物上取得登记并广泛使用。
如何将叶菌唑和戊唑醇进行组合并以合理的配比针对防控小麦赤霉病产生高效作用值得探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针对小麦作物赤霉病的防治的药剂存在抗性频率不断增加,抗性范围逐年扩大,常导致小麦赤霉病防治失败,造成病害流行加剧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对小麦赤霉病防控具有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大幅度降低农药施用量,降低环境污染和农产品的残留、持效期长且提高小麦抗逆性的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按重量计由5~80%的主要成分及20~95%助剂和载体组成;其中所述主要成分叶菌唑和戊唑醇的重量比为1:40~20:1。
更为优选的,所述主要成分叶菌唑和戊唑醇的重量比为1:20~10:1。
更进一步的,所述主要成分叶菌唑和戊唑醇的重量比为1:10~5:1。
更为优选的,所述主要成分叶菌唑和戊唑醇的重量比为1:5~3:1。
更进一步的,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微乳剂或水分散粒剂。
更进一步的,所述载体为水、陶土、高岭土、活性白土、硅藻土、凹凸棒土、轻质碳酸钙、泥煤、白炭黑中的一种或几种。
更进一步的,所述助剂为乙醇、甲醇、乙二醇、丙二醇、NNO-1、黄原胶、木质素磺酸钙、木质素磺酸钠、聚乙二醇、甘油、拉开粉、皂角粉、洗衣粉、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硫酸铵、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六偏磷酸钠、月桂醇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甲醛树酯聚氧乙基醚、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二甲亚砜、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磺酸聚甲醛缩合物、N-甲基吡咯烷酮、肥皂、油酸钠、烷基苯磺酸钙、三苯乙烯基酚环氧乙烷化磷酸三乙醇胺盐、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聚氧乙烯醚、丁基萘磺酸钠、苯甲酸、苯甲酸钠、羧甲基纤维素、硅酮类化合物、硅酸镁铝、农乳100、磷辛10号、聚乙烯醇、月桂酸、棕榈酸、可溶性淀粉、黄原胶、阿拉伯胶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的应用,具体用于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小麦纹枯病和小麦叶枯病的防治。
更进一步的,防治方法为对小麦进行两次施药,小麦扬花初期和灌浆初期分别进行施用,每次杀菌组合物主要成分的用量为8~20g/亩。
更进一步的,防治方法为对小麦种子用杀菌组合物进行拌种处理,每100kg种子主要成分的使用量为8~20g。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根据各种药剂的不同作用机理,将其完美结合起来,辅以合适的助剂和载体,寻求最合适的配比对小麦进行赤霉病的防治,与传统药剂相比相比具有以下优点:a)高效、低毒、低残留、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对环境友好;b)与传统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流药剂多菌灵无交互抗药性;c)两种药剂具有相容性,增效作用显著,提高了杀菌活性,减少了单一杀菌剂的用药剂量,节省了农药使用成本;d)能降低病原菌对化学药剂的抗药性风险水平,有利于病原菌敏感度的保持,同时能延缓病菌对配方中单剂出现抗药性;e)杀菌效果显著,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并兼治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小麦纹枯病和小麦叶枯病,治理病原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减少了病害对农作物生产造成的为害,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按重量计由5~80%的主要成分及20~95%助剂和载体组成;其中所述主要成分叶菌唑和戊唑醇的重量比为1:40~20: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要成分叶菌唑和戊唑醇的重量比为1:20~10: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要成分叶菌唑和戊唑醇的重量比为1:10~5: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要成分叶菌唑和戊唑醇的重量比为1:5~3:1。
室内活性测定:
以对多菌灵敏感(MBCS)和抗药性(MBCR)的小麦赤霉病菌为试验靶标,室内测定叶菌唑和戊唑醇不同比例的组合物对靶标的毒力和互作增效系数。其方法采用叶菌唑和戊唑醇原药用甲醇溶解成1000μg/mL母液,4℃保存备用。将叶菌唑与戊唑醇按有效含量分别配制成1:40、1:20、1:10、1:5、1:1、5:1、10:1和20:1混剂的系列试液,然后混入培养基质(PDA),测定对小麦赤霉病多菌灵敏感(MBCS)及抗性(MBCR)菌株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计算EC50值和增效系数。
菌丝生长平均抑制率=[(对照菌落直径均值-处理菌落直径均值)/(对照菌落直径均值-接种菌饼直径)]×100%。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计算出回归方程和EC50值。按Wadley法,计算增效系数(SR)。
根据增效系数(SR)评价药剂混用的联合作用类型,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SR=EC50(Eth)/EC50(Eob),EC50(Eth)=(a+b)/[(a/EC50A)+(b/EC50B)]。其中,A、B分别为杀菌剂单剂,a、b为相应单剂在混剂中的比例,EC50(Eth)为混剂EC50理论值,EC50(Eob)为混剂EC50实测值。
根据表1结果可以看出,当叶菌唑和戊唑醇的配比为1~40:20~1时,对多菌灵敏感及抗性的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为0.0233~0.0548μg/ml,增效系数为1.65~2.04,均达到了增效的效果。
表1:叶菌唑·戊唑醇室内配方筛选结果
实施例1:
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剂型为可湿性粉剂,各组分具体配比如下:叶菌唑8%、戊唑醇32%、木质素磺酸钠1%、洗衣粉2%、十二烷基硫酸钠2%、硅藻土20%、其余为高岭土补充至100%。
其制备方法为:将上述组分充分混匀,经砂磨机粉碎和过300目筛,得到40%叶菌唑·戊唑醇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2:
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剂型为可湿性粉剂,各组分具体配比如下:叶菌唑6%、戊唑醇10%、木质素磺酸钠1%、洗衣粉2%、十二烷基硫酸钠2%、硅藻土20%、其余为高岭土补充至100%。
其制备方法为:将上述组分充分混匀,经砂磨机粉碎和过300目筛,得到16%叶菌唑·戊唑醇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3:
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剂型为可湿性粉剂,各组分具体配比如下:叶菌唑24%、戊唑醇6%、木质素磺酸钠1%、洗衣粉2%、十二烷基硫酸钠2%、硅藻土20%、其余为高岭土补充至100%。
其制备方法为:将上述组分充分混匀,经砂磨机粉碎和过300目筛,得到30%叶菌唑·戊唑醇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4:
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剂型为悬浮剂,各组分具体配比如下:叶菌唑16%、戊唑醇32%、丙二醇4%、N-甲基吡咯烷酮1%、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NNO-7 1%、羧甲基纤维素1%、聚乙二醇1%,其余为水补充至100%。
其制备方法为:将上述组分充分混匀,经砂磨机粉碎至90%的药剂颗粒直径≤5μm,得到48%叶菌唑·戊唑醇悬浮剂。
实施例5:
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剂型为悬浮剂,各组分具体配比如下:叶菌唑16%、戊唑醇12%、丙二醇4%、N-甲基吡咯烷酮1%、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NNO-7 1%、羧甲基纤维素1%、聚乙二醇1%,其余为水补充至100%。
其制备方法为:将上述组分充分混匀,经砂磨机粉碎至90%的药剂颗粒直径≤5μm,得到28%叶菌唑·戊唑醇悬浮剂。
实施例6:
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剂型为微乳剂,各组分具体配比如下:叶菌唑6%、戊唑醇36%、N-甲基吡咯烷酮1%、烷基聚氧乙烯醚2%、三苯乙烯基酚环氧乙烷化磷酸三乙醇胺盐2%、丙二醇1.5%、硅酮类化合物0.8%、黄原胶1%、硅酸镁铝2%,其余为水补充至100%。
其制备方法为:将上述比例的叶菌唑、戊唑醇、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乳化剂烷基聚氧乙烯醚和三苯乙烯基酚环氧乙烷化磷酸三乙醇胺盐加在一起,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水、抗冻剂丙二醇、增稠剂黄原胶、消泡剂硅酮类化合物混合在一起,成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即可制得42%叶菌唑·戊唑醇微乳剂。
实施例7:
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剂型为水分散粒剂,各组分具体配比如下:叶菌唑20%、戊唑醇20%、硫酸铵10%、苯乙基酚甲醛树酯聚氧乙基醚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脂肪酸聚氧乙烯酯3.5%,其余为膨润土补充至100%。
其制备方法为:将上述组分充分混匀,经过粉碎制备母粉,将母粉与适量水溶液混合均匀,高速剪切并砂磨机研磨,然后进行流化床造粒,干燥、过筛,即可制得40%叶菌唑·戊唑醇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8:
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剂型为水分散粒剂,各组分具体配比如下:叶菌唑9%、戊唑醇27%、硫酸铵10%、苯乙基酚甲醛树酯聚氧乙基醚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脂肪酸聚氧乙烯酯3.5%,其余为膨润土补充至100%。
其制备方法为:将上述组分充分混匀,经过粉碎制备母粉,将母粉与适量水溶液混合均匀,高速剪切并砂磨机研磨,然后进行流化床造粒,干燥、过筛,即可制得36%叶菌唑·戊唑醇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9:
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的应用:
采用实施例1-8的杀菌组合物进行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控药效试验:
供试场地和材料:试验地安排在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已经产生抗药性的江苏淮安白马湖农场和盐城新洋农场。小麦品种均为淮麦33号。
试验方法:2015年11月落谷播种,田间管理按常规进行,未使用其他农药。2016年4月28日即小麦扬花初期采用农稼乐16L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进行第一次施药,根据天气预报5月1日(灌浆初期)进行第二次施药。各小区面积为20平方米,3个重复,用水量为50kg/亩,空白对照不施药。2016年5月20日进行病情调查,防治效果见表2、3。其中叶菌唑处理使用的40%叶菌唑悬浮剂为南京南农农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戊唑醇处理使用的430g/L戊唑醇悬浮剂为南京南农农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表2:杀菌组合物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白马湖农场
表3:杀菌组合物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新洋农场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单独的叶菌唑和戊唑醇在白马湖农场和新洋农场防治小麦赤霉病方面都具有优异的防治能力,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将两者按照本发明的配方进行复配后进行喷施,不仅有效的降低了发病率、病情指数,提高了防治效果,而且大大降低了用药量,节省了大量的经济投入。
同时调查发现,实施例1~8的杀菌剂组合物制剂对小麦白粉病、小麦叶锈病和小麦纹枯病表现出较好的防效,防效均在90%以上,尤其是在小麦叶锈病的防效最佳。两地的试验结果可靠,充分表明该组合物在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同时,可以较好的防治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小麦纹枯病等病害。
实施例10:
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的应用: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8进行种子处理以防治小麦病害的田间药效试验:
采用实施例1~8的杀菌组合物及叶菌唑、戊唑醇单剂,按100公斤种子用药液5升将样品对水稀释后拌种处理感染小麦赤霉病菌的小麦种子。试验设在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网室,使用一次性塑料杯,基质为草炭土。塑料杯底部打孔,放在托盘上,中间在托盘中加水。每直径20cm盆钵播种25粒种子,各处理重复10盆,置于温室培养。出苗后10天检查出苗率和死苗率,计算对赤霉病菌引起芽腐和苗枯的防治效果。同时保留长势一致的10盆苗,并在基质中接种含有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的麦麸培养基,和对叶片接种白粉病菌和叶锈菌孢子,接种后14天各处理调查100株麦苗,计算纹枯病、白粉病和锈病的株发病率和防治效果。
表4:杀菌组合物对种子处理后防治小麦病害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结果显示,种子处理后,有效减少了赤霉病菌引起的芽腐和幼苗枯死,使出苗率提高了5%以上。同时还观察到处理的麦苗叶色浓绿,叶片宽度增加,植株粗壮。试验表明使用本发明的杀菌剂组合物进行种子处理不仅可以防治赤霉病引起的芽腐、苗枯,提高种子的出苗率,还具有壮苗的作用。
试验还发现,生长至2叶1心时对麦苗进行小麦白粉病菌、小麦纹枯病菌、小麦叶锈病菌接种,采用实施例1~8的杀菌剂制剂种子处理的麦苗上发病均较轻,发病率防效均在90%以上,显著大于单剂的防效。这表明,本发明的杀菌剂组合物种子处理不仅对小麦病害均有极好的防治效果,而且用药量也大幅减少,用药成本大幅降低,利于环境保护,效益更好。
应当指出,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计由5~80%的主要成分及20~95%助剂和载体组成;其中所述主要成分叶菌唑和戊唑醇的重量比为1:40~2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要成分叶菌唑和戊唑醇的重量比为1:20~1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要成分叶菌唑和戊唑醇的重量比为1:10~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要成分叶菌唑和戊唑醇的重量比为1:5~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微乳剂或水分散粒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水、陶土、高岭土、活性白土、硅藻土、凹凸棒土、轻质碳酸钙、泥煤、白炭黑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为乙醇、甲醇、乙二醇、丙二醇、NNO-1、黄原胶、木质素磺酸钙、木质素磺酸钠、聚乙二醇、甘油、拉开粉、皂角粉、洗衣粉、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硫酸铵、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六偏磷酸钠、月桂醇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甲醛树酯聚氧乙基醚、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二甲亚砜、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磺酸聚甲醛缩合物、N-甲基吡咯烷酮、肥皂、油酸钠、烷基苯磺酸钙、三苯乙烯基酚环氧乙烷化磷酸三乙醇胺盐、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聚氧乙烯醚、丁基萘磺酸钠、苯甲酸、苯甲酸钠、羧甲基纤维素、硅酮类化合物、硅酸镁铝、农乳100、磷辛10号、聚乙烯醇、月桂酸、棕榈酸、可溶性淀粉、黄原胶、阿拉伯胶中的一种或几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小麦纹枯病和小麦叶枯病的防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防治方法为对小麦进行两次施药,小麦扬花初期和灌浆初期分别进行施用,每次杀菌组合物主要成分的用量为8~20g/亩。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防治方法为对小麦种子用杀菌组合物进行拌种处理,每100kg种子主要成分的使用量为8~20g。
CN201610526028.8A 2016-07-05 2016-07-05 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Pending CN1061724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26028.8A CN106172421A (zh) 2016-07-05 2016-07-05 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26028.8A CN106172421A (zh) 2016-07-05 2016-07-05 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72421A true CN106172421A (zh) 2016-12-07

Family

ID=57465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26028.8A Pending CN106172421A (zh) 2016-07-05 2016-07-05 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72421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2888A (zh) * 2016-08-25 2017-01-18 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种子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06485A (zh) * 2017-05-10 2017-08-04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含叶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水稻恶苗病上的应用
CN107047570A (zh) * 2017-04-19 2017-08-18 江苏粮满仓农化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水乳剂
CN107467037A (zh) * 2017-09-29 2017-12-15 高邮市丰田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物组合物
CN109169681A (zh) * 2018-10-25 2019-01-11 江苏生久农化有限公司 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9179310A1 (en) * 2018-03-22 2019-09-26 Jiangsu Rotam Chemistry Co., Ltd Fungicidal compositions having carbendazim and tebuconazole and methods for using such compositions
CN111202076A (zh) * 2018-11-22 2020-05-29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组合物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4507A (en) * 1994-07-01 1998-02-03 Janssen Pharmaceutica, N.V. Synergistic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metconazole and another triazole
EP1568277A1 (en) * 2002-12-04 2005-08-31 Sankyo Agro Company, Limited Method of preventing wheat from mycotoxin contamination
CN101969776A (zh) * 2007-11-29 2011-02-09 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减少玉蜀黍中的真菌毒素污染的方法
CN102027937A (zh) * 2010-12-30 2011-04-27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叶菌唑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4507A (en) * 1994-07-01 1998-02-03 Janssen Pharmaceutica, N.V. Synergistic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metconazole and another triazole
EP1568277A1 (en) * 2002-12-04 2005-08-31 Sankyo Agro Company, Limited Method of preventing wheat from mycotoxin contamination
CN101969776A (zh) * 2007-11-29 2011-02-09 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减少玉蜀黍中的真菌毒素污染的方法
CN102027937A (zh) * 2010-12-30 2011-04-27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叶菌唑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韩青梅 等: "戊唑醇与羟菌唑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2888A (zh) * 2016-08-25 2017-01-18 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种子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47570A (zh) * 2017-04-19 2017-08-18 江苏粮满仓农化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水乳剂
CN107006485A (zh) * 2017-05-10 2017-08-04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含叶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水稻恶苗病上的应用
CN107467037A (zh) * 2017-09-29 2017-12-15 高邮市丰田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物组合物
WO2019179310A1 (en) * 2018-03-22 2019-09-26 Jiangsu Rotam Chemistry Co., Ltd Fungicidal compositions having carbendazim and tebuconazole and methods for using such compositions
CN112236038A (zh) * 2018-03-22 2021-01-15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具有多菌灵和戊唑醇的杀真菌组合物及使用这样的组合物的方法
CN109169681A (zh) * 2018-10-25 2019-01-11 江苏生久农化有限公司 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202076A (zh) * 2018-11-22 2020-05-29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组合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72421A (zh) 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334500B (zh) 一种杀虫防病悬浮种衣剂
CN101690483B (zh) 一种含有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CN101548677B (zh) 乙嘧酚与三唑类杀菌组合物
CN101518257A (zh) 杀菌类农药组合物
CN103493818A (zh) 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2630679B (zh) 一种含肟醚菌胺的农药组合物
CN106172438A (zh) 杀菌组合物
CN106212470A (zh) 一种含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428930B (zh) 一种含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5010357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239853A (zh) 一种含有噻氟菌胺的复合杀菌剂
CN103444742A (zh) 一种含有叶菌唑和丙硫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48982B (zh) 一种杀真菌混合物
CN102342284B (zh) 一种杀菌抗病组合物及其悬浮种衣剂
CN106259366B (zh)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
CN107494550A (zh) 一种含有氟唑菌酰羟胺和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6070236A (zh) 一种含有种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494359B (zh) 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复配杀菌剂及其应用
CN102715169A (zh) 一种含二氰蒽醌的农用杀菌复配组合物
CN105766937B (zh) 一种井冈霉素和种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646859A (zh) 一种增效减量生物—化学农药组合物在防治麦类赤霉病中的用途
CN111602674A (zh) 一种含氯氟醚菌唑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农药组合物
CN104542648A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1567535A (zh) 一种含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的杀菌混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