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2252A - 输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2252A
CN102792252A CN2011800134212A CN201180013421A CN102792252A CN 102792252 A CN102792252 A CN 102792252A CN 2011800134212 A CN2011800134212 A CN 2011800134212A CN 201180013421 A CN201180013421 A CN 201180013421A CN 102792252 A CN102792252 A CN 1027922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ing layer
resistive layer
layer
cut apart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342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泷田一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922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22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e.g. a single continuous surface or two parallel surfaces put in conta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多点触控的电阻式的输入装置,其能够简单且以低成本获得线性优良的响应性。对置配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至少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的第一电阻层被分割而构成多个第一分割电阻层(31a~31e),各第一分割电阻层空开间隔地沿纵向(Y)并列设置。与不同的各第一分割电阻层(31a~31e)连接的第一配线层的长度尺寸分别不同。此外,使长度尺寸越长的所述第一配线层的平均宽度尺寸形成得越大。

Description

输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进行多点触控输入的电阻式的输入装置,尤其涉及配线层的构造。
背景技术
在以下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能够进行多点触控输入的电阻式的输入装置的结构。电阻式的输入装置将第二基板和第一基板在高度方向上空出间隔地对置配置。各基板构成为具有基材和形成于基材表面的电阻层。在能够进行多点触控输入的输入装置中,形成于基材表面上的电阻层分割成多层,各分割电阻层的两侧与由导电性材料形成的配线层电连接。
图7表示构成相对于本发明的比较例的输入装置的一方的基板的俯视图。在此,将平面内正交的2个方向中的一方定义为横向(X),将另一方定义为纵向(Y)。
如图7(a-1)所示,在基材表面上形成的电阻层被分割而构成多个分割电阻层1a~1e。各分割电阻层1a~1e分别空出规定间隔地沿纵向(Y)并列设置。
如图7(a-1)所示,在各分割电阻层1a~1e的横向(X)的两侧电连接有配线层2a~2j。各配线层2a~2j向纵向(Y)的一方的区域延伸出,各配线层2a~2j的前端部构成外部连接部3。
如图7(a-1)所示,与不同的分割电阻层1a~1e连接的各个配线层2a~2j的长度尺寸不同,与不同的分割电阻层1a~1e连接的各配线层2a~2j的电阻值不同。
在图7(a)的下图中以示意图示出各分割电阻层1a~1e的朝向横向(X)的位置与各分割电阻层1a~1e内的电压的关系。通过设置在横向(X)的两侧的配线层2a~2j(电极)向各分割电阻层1a~1e施加电压。此时,由于如上所述那样与不同的分割电阻层1a~1e连接的各配线层2a~2j的电阻值不同,所以如图7(a-2)所示,各分割电阻层1a~1e内形成倾斜不同的电压梯度。其结果是,如图7(b-1)的箭头所示,例如,当使用手指等操作体以将各分割电阻层1a~1e斜向横切的方式进行操作时,如果将在各分割电阻层1a~1e内分布的操作位置的电压图线化,如图7(b-2)所示那样不会成为直线,产生偏差。因此,存在无法线性地获得操作响应性的问题。
因此,例如,虽然存在通过控制器IC进行校准而将在各分割电阻层的电压梯度调整成相同的方法,但是存在校准复杂且需要高价的控制器IC的问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66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注册第3150693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2中,对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配线层的结构没有任何记载。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尤其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多点触控输入的电阻式的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简单且能够以低成本获得线性优良的操作响应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对置配置,各基板具有:基材、设置在各基材的内表面上且在两侧施加有电压而形成电位梯度的电阻层,
在平面内正交的两个方向为纵向和横向时,在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电阻层的所述横向的两侧连接有第一配线层,在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电阻层的所述纵向的两侧连接有第二配线层,
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所述第一电阻层被分割而构成多个第一分割电阻层,各第一分割电阻层空开间隔地沿所述纵向并列设置,与不同的各第一分割电阻层连接的各第一配线层的长度尺寸分别不同,
使长度尺寸越长的所述第一配线层的平均剖面面积形成得越大。
由此,在本发明中,可以使与不同的各第一分割电阻层连接的各第一配线层的电阻值相同,由此能够使各第一分割电阻层的电压梯度相同。因此,在本发明的能够进行多点触控输入的电阻式的输入装置中,即使不使用高价的控制器IC进行复杂的校准等,也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和低成本获得线性优良的操作响应性。
在本发明中,可以构成为使长度尺寸越长的所述第一配线层的平均宽度尺寸形成得越大的形态。或者,可以构成为使长度尺寸越长的所述第一配线层的平均膜厚形成得越大。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构成为,各第一配线层的与所述第一分割电阻层连接的一侧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构成外部连接部,各第一配线层的所述外部连接部在所述第一电阻层的所述纵向的单侧区域汇集,从各外部连接部的位置到与各第一分割配线层连接的连接位置的长度尺寸在各第一配线层上不同。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构成为,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所述第二电阻层被分割而构成多个第二分割电阻层,各第二分割电阻层空开间隔地沿所述横向并列设置,与各第二分割电阻层的所述纵向的两侧连接的各第二配线层的与所述第二分割电阻层连接的一侧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构成外部连接部,各第二配线层的所述外部连接部汇集于所述第二电阻层的所述纵向的单侧区域,各第二配线层中的通过所述第二电阻层的所述横向的区域的部分的宽度尺寸在各第二配线层上以相同的宽度尺寸形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能够进行多点触控输入的电阻式的输入装置,即使不使用高价的控制器IC进行复杂的校准等,也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和低成本获得线性优良的操作响应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触控面板)的局部纵剖视图(沿着图3的Y1-Y2方向而在高度方向上切断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2是表示输入装置的检测动作的说明图。
图3(a-1)是在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第一基板上设置的第一分割电阻层及配线层的俯视图(示意图),图3(a-2)是表示朝向横向(X)的位置与各第一分割配线层内的电压梯度的关系的曲线图(示意图),图3(b-1)是表示沿箭头方向对图3(a-1)所示的第一分割电阻层的表面进行了操作的俯视图,图3(b-2)是表示对图3(b-1)的箭头方向进行操作时,朝向横向(X)的操作位置与各第一分割电阻层中的操作位置处的电压的关系的曲线图(示意图)。
图4是第二分割电阻层及配线层的俯视图(示意图)。
图5(a)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一分割电阻层及配线层的俯视图(示意图),图5(b)是从图5(a)所示的A-A线切断而从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局部纵剖视图,图5(c)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6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俯视图,图6(a)是表面构件的俯视图,图6(b)是第一基板的俯视图,图6(c)是将第一基板的一部分放大后的俯视图,图6(d)是第二基板的俯视图(表示与第一基板对置的内表面)。
图7(a-1)是在构成与本发明相对的比较例的输入装置的基板上设置的分割电阻层及配线层的俯视图(示意图),图7(a-2)是表示朝向横向(X)的位置与各分割配线层内的电压梯度的关系的曲线图(示意图),图7(b-1)是表示沿箭头方向对图7(a-1)所示的分割电阻层的表面进行了操作的俯视图,图7(b-2)是沿着图7(b-1)的箭头方向进行操作时,朝向横向(X)的操作位置与各分割电阻层中的操作位置处的电压的关系的曲线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触控面板)的局部纵剖视图(沿着图3的Y1-Y2方向而在高度方向切断的局部纵剖视图),图2是表示输入装置的检测动作的说明图,图3(a-1)是在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第一基板上设置的第一分割电阻层及配线层的俯视图(示意图),图3(a-2)是表示朝向横向(X)的位置与对各第一分割配线层施加的电压的电压梯度的关系的曲线图(示意图),图3(b-1)是表示沿箭头方向对图3(a-1)所示的第一分割电阻层的表面进行了操作的俯视图,图3(b-2)是表示沿图3(b-1)的箭头方向进行操作时,朝向横向(X)的操作位置与各第一分割电阻层中的操作位置处的电压的关系的曲线图(示意图),图4是第二分割电阻层及配线层的俯视图(示意图),图5(a)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一分割电阻层及配线层的俯视图(示意图),图5(b)是从图5(a)所示的A-A线切断且从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局部纵剖视图,图5(c)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局部纵剖视图,图6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俯视图,图6(a)是表面构件的俯视图,图6(b)是第一基板的俯视图,图6(c)是将第一基板的一部分放大后的俯视图,图6(d)是第二基板的俯视图(表示与第一基板对置的内表面)。
各图中在平面内正交的两个方向中的一方定义为横向(X1-X2),另一方定义为纵向(Y1-Y2)
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20构成能够进行多点触控输入的电阻式的输入装置。如图1所示,输入装置20构成为具有第一基板22、第二基板21及表面构件60。
第一基板(下部基板)22具有:透光性基材30、在透光性基材30的上表面(与第二基板21对置的内表面)上形成的透光性的第一电阻层31、与第一电阻层31电连接的第一配线层(图1中未图示)。
如图3(a-1)所示,第一电阻层31被分割而构成多个第一分割电阻层31a~31e。如图3(a-1)所示,各第一分割电阻层31a~31e空出规定的间隔地沿着纵向(Y1-Y2)并列设置。各第一分割电阻层31a~31e形成为相同的形状而为相同的电阻值。
如图3(a-1)所示,在各第一分割电阻层31a~31e的横向(X1-X2)的两侧分别电连接有第一配线层38a~38j的前端部(电极)。虽然各第一分割电阻层31a~31e分别配置在能够利用手指等操作体进行操作的输入区域33内,但是第一配线层38a~38j形成在设置于输入区域33的周围的非输入区域34内。输入区域33设置在高度方向(Z)上与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器81对置的部分上。
如图3(a-1)所示,各第一配线层38a~38j从各第一分割电阻层31a~31e的横向(X1-X2)的两侧在所述非输入区域34内回绕,并汇集于非输入区域34的Y1侧区域34a。此外,汇集于Y1侧区域34a的各第一配线层38a~38j的端部构成与未图示的柔性印制基板连接的外部连接部40。
接下来,如图1所示,与第一基板22在高度方向(Z)上空出规定间隔地对置的第二基板21具有:透光性基材35、形成于透光性基材35的下表面(与第一基板22对置的内表面)上的透光性的第二电阻层36、与第二电阻层36电连接的第二配线层(在图1中未图示)。
透光性基材30、35由聚碳酸酯树脂(PC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PET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PEN树脂)、环状聚烯烃(COP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丙烯酸)(PMMA)等透明基材形成,厚度形成为50μm~1300μm左右。下侧的透光性基材30优选比上侧的透光性基材35厚且刚性更高。例如,优选下侧的透光性基材30由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PEN树脂)等塑料基材形成,且形成得比上侧的透光性基材35厚。另一方面,上侧的透光性基材35优选由用于确保挠性的膜等形成。
第一电阻层31及第二电阻层36通过利用溅射或蒸镀等对ITO(IndiumTin Oxide:氧化铟锡)、SnO2、ZnO等无机透明导电材料进行成膜而形成。另外,也可以是将这些无机透明导电材料的微粉末固结后的材料。或者,作为有机透明导电材料,可以是涂布有碳纳米管、聚噻吩、聚吡咯等有机导电性聚合物的材料。各电阻层31、36的厚度为0.005μm~2μm左右。
另外,第一配线层38a~38j(参照图3)及第二配线层是通过对例如Ag涂膜进行印刷形成的配线层。各配线层使用电阻值比各电阻层31、36低的导电材料。
图1所示的输入装置20是能够进行多点触控输入的电阻式的触控面板结构,设置有能够进行输入操作的输入区域33。如图1所示,在输入区域33中,在第一基板22与第二基板21之间设置有空气层44。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在空气层44内设置有多个点隔件(dot spacer)。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基板22与第二基板21之间,在输入区域33的周围的非输入区域34(参照图3、图6)内设置有间隔件,使第一基板22与第二基板21之间接合。
利用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检测动作。当操作者使用手指或笔将输入区域33向下方按压时,第二基板21向下方弯曲,电阻层31、36抵接。此时,若在图2的P点,第一分割电阻层31b与第二电阻层36彼此接触,则与第一分割电阻层31b沿X方向分割后的电阻值相对应的电压可从与第二电阻层36的纵向(Y1-Y2)的两侧连接的第二配线层37(图2中仅示出配线层的前端的电极部分。对各第一配线层也是同样)获得,另外,与第二电阻层36沿Y1-Y2方向分割后的电阻值相对应的电压可从第一配线层38c、38d获得。此外,通过对所获得的各电压进行A/D转换,从而能够检测P点的X-Y坐标上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虽然第二电阻层36与第一电阻层31不同地未被分割,但是也可以分割(对第二电阻层分割的结构,将利用图4、图6在后面进行说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第二基板21的上面侧设置有具备操作面(输入区域33的表面)的透光性的表面构件60。另外,在表面构件60的下表面的非输入区域34(参照图3~图6)的部分形成有装饰部。此外,表面构件60与第二基板21之间经由透光性的粘结层61而接合。
另外,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基板22的下表面经由粘结层70接合有透光性的支承构件71。粘结层61、70例如可以使用丙烯酸树脂系粘结带。支承构件71为透明的树脂板,优选由丙烯酸系的塑料基材形成。需要说明的是,支承构件71的形成是任意的。
如图3(a-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不同的第一分割电阻层31a~31e的横向(X1-X2)的两侧连接的各第一配线层38a、38c、38e、38g、38i(38b、38d、38f、38h、38j)的长度尺寸不同。关于长度尺寸,由从与柔性印制基板连接的外部连接部40的位置到各第一分割电阻层31a~31e的连接位置的长度尺寸来规定。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各第一配线层38a~38j的电阻值全部相同地,长度尺寸越长的第一配线层越为了增大平均剖面面积而将平均宽度尺寸设定得大,从而使各电阻值一致。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图4、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以各配线层的膜厚相同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剖面面积”是指,将各第一配线层从膜厚方向沿与宽度方向(与从各配线层的与第一分割电阻层31a~31e的连接位置朝向外部连接部40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切断时的切断面的面积。另外,“平均宽度尺寸”是指,长度长的第一配线层的整个区域与长度短的第一配线层相比也可以不为宽幅。例如,在长度长的第一配线层的一部分因形成区域窄而无法以形成为宽幅的情况下,可以构成为以与长度短的第一配线层同等以下的宽度尺寸来形成,而在其他部分形成为宽幅。如此一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长度尺寸越长的第一配线层的平均剖面面积形成得越大,能够使各第一配线层38a~38j的电阻值一致,因此,如图3(a-2)所示,当在各第一分割电阻层31a~31e的横向(X1-X2)的两侧施加相同的电压时,能够使横向(X1-X2)的各第一分割电阻层31a~31e内的电压梯度相同。由此,如图3(a-2)所示,各第一分割电阻层31a~31e的电压梯度呈现一条直线。
此外,如图3(b-1)的箭头所示,例如,当使用手指等操作体以将各第一分割电阻层31a~31e斜向横切的方式对输入区域33进行按压操作时,若将受到按压操作的部分的各第一分割电阻层31a~31e内的电压图线化,则如图3(b-2)所示,能够以在一直线上的方式获得所述电压。因此,例如当在横向(X1-X2)的相同位置对不同的第一分割电阻层31a~31e通过多点触控进行按压操作时,能够使对于横向的操作位置的检测输出相同,从而能够以高精度检测多点触控的操作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不连接高价的控制器IC而进行复杂的校准等,也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且低成本获得线性优良的操作响应性。
图3(a-1)所示的各第一配线层38a~38j中的第一配线层38a、38c、38e、38g、38i与各第一分割电阻层31a~31e的相同的左侧端部(X2)连接,各第一配线层38a、38c、38e、38g、38i的外部连接部40成为接地电位侧。另一方面,各第一配线层38a~38j中的第一配线层38b、38d、38f、38h、38j与各第一分割电阻层31a~31e的相同的右侧端部(X1)连接,各第一配线层38b、38d、38f、38h、38j的外部连接部40成为输入电位侧。在图3(a-1)中,虽以所有的第一配线层38a~38j的电阻值一致的方式对各第一配线层38a~38j的宽度尺寸进行了调整,但是,也可以至少使设置在各第一分割电阻层31a~31e的相同侧的端部的各第一配线层38a、38c、38e、38g、38i(38b、38d、38f、38h、38j)的电阻值分别一致,而设置在其他侧的端部的各第一配线层38a、38c、38e、38g、38i和各第一配线层38b、38d、38f、38h、38j彼此为不同的电阻值。
图4是第二分割电阻层及配线层的俯视图(示意图)的一例。在图4(a)中,第二电阻层36被分割而构成多个第二分割电阻层36a、36b。各第二分割电阻层36a、36b空出间隔地沿横向(X1-X2)并列设置。
如图4(a)所示,在各第二分割电阻层36a、36b的纵向(Y1-Y2)的两侧电连接有第二配线层37a~37d。此外,各第二配线层37a~37d的外部连接部45汇集于非输入区域34的Y1侧区域34a。符号53是设置在第一基板22上的外部连接部(图3(a-1)的外部连接部40)所汇集的场所,考虑到与柔性印制基板的接合性,设置在第二基板21上的外部连接部45在从横向(X1-X2)的中心稍向X1侧偏离的位置汇集。
由此,与不同的第二分割电阻层36a、36b连接的第二配线层37a、37c(37b、37d)的长度尺寸不同。因此,如图4(a)所示,对与各第二分割电阻层36a、36b的相同侧连接的第二配线层的宽度尺寸进行比较,为了使长度尺寸长的第二配线层37a与长度短的第二配线层37c相比平均剖面面积更大,增大长度尺寸长的第二配线层37a的平均宽度尺寸。同样,为了使长度尺寸长的第二配线层37b与长度短的第二配线层37d相比平均剖面面积更大,增大长度尺寸长的第二配线层37b的平均宽度尺寸。由此,使各第二配线层37a、37c(37b、37d)的电阻值一致。
在图4(a)中,第二配线层37a从非输入区域34的Y2侧区域34c通过X2侧区域34d而延伸到Y1侧区域34a。另一方面,第二配线层37c从非输入区域34的Y2侧区域34c通过X1侧区域34b而延伸到Y1侧区域34a。此外,第二配线层37a、37c在Y2侧区域34c及X1侧区域34b、X2侧区域34d以彼此相同的宽度尺寸形成而成为相同的剖面面积,但是可以在Y1侧区域34a相互改变宽度尺寸,从而使第二配线层37a的电阻值与第二配线层37c的电阻值一致。
在图4(a)中,由于使第二配线层37a、37c分为非输入区域34的X1侧区域34b和X2侧区域34d而通过,因此能够适当地应对非输入区域34的狭小化(窄边框化)。另外,无需如后述的图6(d)的形态那样形成虚设配线层。
如此,在图4(a)的实施方式中,各第二配线层37a~37d的电阻值的调整在非输入区域34的Y1侧区域34a进行。
另外,如上所述,在向第二配线层37a、37c的纵向(Y1-Y2)较长地延伸的X1侧区域34b及X2侧区域34d内,由于将第二配线层37a、37c的宽度尺寸设定为相同,从而能够稳定地形成较长的配线部分的各第二配线层37a、37c,从而不会产生断线等不良状况。
在图4(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各第二配线层37a~37d的外部连接部45向设置于第一基板22上的外部连接部所汇集的场所53的横向(X1-X2)的两侧分割配置,从而能够与不同的第二分割电阻层36a、36b连接且使相对于各第二分割电阻层36a、36b连接在相同侧的第二配线层37a、37c(37b、37d)的长度尺寸相同。即,第二配线层37a和第二配线层37c能够成为左右对称的图案,另外,第二配线层37b和第二配线层37d能够形成左右对称的图案。因此,在图4(b)的形态中,使第二配线层37a和第二配线层37c的剖面面积相同,且使第二配线层37a和第二配线层37c的电阻值相同,同样,使第二配线层37b和第二配线层37d的剖面面积相同且使第二配线层37b和第二配线层37d的电阻值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即使采用图4(b)的形态,在对方侧的第一基板22中,成为长度尺寸越长的第一配线层的平均剖面面积形成得越大的形态。
在图5(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形成有与图3(a-1)同样的第一分割电阻层31a~31e,但与各第一分割电阻层31a~31e连接的第一配线层54a~54j全部为相同的宽度尺寸。
其中,如图5(b)所示,使长度越长的第一配线层的平均膜厚形成得越大而使平均剖面面积越大(第一配线层54b的膜厚>第一配线层54d的膜厚>第一配线层54f的膜厚>第一配线层54h的膜厚>第一配线层54j的膜厚),由此使各第一配线层的电阻值一致。通过如此使膜厚变化,各第一配线层54a~54j的宽度尺寸能够以窄幅形成,从而能够适当地应对非输入区域34的狭小化(窄边框化)。
或者,如图5(c)所示,可以不仅调节各第一配线层的膜厚,而且对一个以上的第一配线层还改变宽度尺寸,从而将各第一配线层的电阻值调整成一致(需要说明的是,使图5(c)中各第一配线层54b、54d、54f、54h、54j的膜厚及宽度尺寸双方均变化)。当然,在图3(a-1)的形态中,可以不仅改变各第一配线层的宽度尺寸,而且对一个以上的第一配线层也改变膜厚,从而将各第一配线层的电阻值调整成一致。
或者,可以将第一配线层54b、54d、54f、54h、54j分为使宽度尺寸改变而调整电阻值的层和使膜厚改变而调整电阻值的层。
使膜厚变化而调整电阻值的形态也可适用于形成在第二基板21上的第二配线层。
在图6中,更具体地示出了其他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图6(a)是由透光性基材形成的表面构件(面板部)60的平面形状,表面构件60的中央部成为输入区域33,输入区域33的周围成为非输入区域34。在非输入区域34的下表面侧形成有装饰部41。
图6(b)示出第一基板22的表面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在第一基板22上的第一电阻层46分割为第一分割电阻层46a和第一分割电阻层46b两部分。与各第一分割电阻层46a、46b的横向(X1-X2)的两侧连接的第一配线层47a~47d形成为延伸到非输入区域34的Y1侧区域34a。此外,各第一配线层47a~47d的端部在Y1侧区域34a构成外部连接部48。如图6(b)所示,第一配线层47a、47b形成得比第一配线层47c、47d长。因此,如图6(b)(c)(图6(c)是将图6(b)的图示左上附近的一部分放大的局部放大俯视图)所示,第一配线层47a、47b的平均宽度尺寸比第一配线层47c、47d的平均宽度尺寸(平均剖面面积)大,由此各第一配线层47a~47d的电阻值被调整成相同。如图5(b)、(c)所示,可以通过改变各第一配线层47a~47d的膜厚来调整电阻值。
图6(d)表示第二基板21的俯视形状(与第一基板22对置的内表面)。如图6(d)所示,形成在第二基板21上的第二电阻层49被分割成第二分割电阻层49a和第二分割电阻层49b这两部分。各第二分割电阻层49a、49b沿X1-X2方向空出间隔地并列设置。此外,在各第二分割电阻层49a、49b的纵向(Y1-Y2)的两侧形成的第二配线层50a~50d形成为延伸到非输入区域34的Y1侧区域34a。此外,各第二配线层50a~50d的端部在Y1侧区域34a构成外部连接部51。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二分割电阻层49a、49b的Y1侧的端部连接的第二配线层50a、50c被调整成为相同的电阻。同样,与第二分割电阻层49a、49b的Y2侧的端部连接的第二配线层50b、50d被调整成为相同的电阻。
图6(d)所示的符号50e是虚设配线层。设置虚设配线层50e的目的在于,在第一基板22与第二基板21隔着间隔件对置时,使第一基板22和第二基板21容易平行地对置配置。在图6(d)中,虽然由于第二配线层50b、50d通过非输入区域34的相同的X1侧区域34b而为了补偿X2侧区域34d的高度而设置了虚设配线层50e,但是是否形成虚设配线层50e可以是任意的。
如图6(d)所示,第二配线层50b、50d均通过形成于第二电阻层49的周围的非输入区域34的X1侧区域34b。如图6(d)所示,由于第二基板21的外形为与横向(X1-X2)相比纵向(Y1-Y2)长的形态,因此,在纵向(Y1-Y2)延伸得较长的X1侧区域34b以大致相同长度延伸的第二配线层50b、50d的电阻值没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X1侧区域34b,第二配线层50b、50d的宽度尺寸设定为相同,在非输入区域34的Y2侧区域34c,使配线长度长的第二配线层50d的宽度尺寸与配线长度短的第二配线层50b的宽度尺寸相比宽度更宽,从而能够使第二配线层50b、50d的电阻值一致。于是,在纵向(Y1-Y2)上延伸得长的X1侧区域34b中,能够将第二配线层50b、50d的宽度尺寸设定为相同,因此能够稳定地形成较长的配线部分的各第二配线层50b、50d,从而不会产生断线等不良状况。
在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上形成的各电阻层分割成几部分可以任意确定。另外,如图2所示,可以构成为仅分割在一方的基板上形成的电阻层而不分割在另一方的基板上形成的电阻层。
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用于携带式电话机、数码相机、PDA、游戏机、汽车导航等。
符号说明
20输入装置
21第二基板
22第一基板
30、35 透光性基材
31、46 第一电阻层
31a~31e、46a、46b 第一分割电阻层
33 输入区域
34 非输入区域
36、49 第二电阻层
38a~38j、47a~47d 第一配线层
40、45、48 外部连接部
41 装饰部
36a、36b、49a、49b 第二分割电阻层
37a~37d、50a~50d 第二配线层
60 表面构件
71 支承构件
81 液晶显示器

Claims (5)

1.一种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对置配置,各基板具有:基材、设置在各基材的内表面上且在两侧施加有电压而形成电位梯度的电阻层,
在平面内正交的两个方向为纵向和横向时,在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电阻层的所述横向的两侧连接有第一配线层,在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电阻层的所述纵向的两侧连接有第二配线层,
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所述第一电阻层被分割而构成多个第一分割电阻层,各第一分割电阻层空开间隔地沿所述纵向并列设置,与不同的各第一分割电阻层连接的各第一配线层的长度尺寸分别不同,
使长度尺寸越长的所述第一配线层的平均剖面面积形成得越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长度尺寸越长的所述第一配线层的平均宽度尺寸形成得越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长度尺寸越长的所述第一配线层的平均膜厚形成得越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第一配线层的与所述第一分割电阻层连接的一侧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构成外部连接部,各第一配线层的所述外部连接部在所述第一电阻层的所述纵向的单侧区域汇集,从各外部连接部的位置到与各第一分割配线层连接的连接位置的长度尺寸在各第一配线层上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所述第二电阻层被分割而构成多个第二分割电阻层,各第二分割电阻层空开间隔地沿所述横向并列设置,与各第二分割电阻层的所述纵向的两侧连接的各第二配线层的与所述第二分割电阻层连接的一侧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构成外部连接部,各第二配线层的所述外部连接部汇集于所述第二电阻层的所述纵向的单侧区域,各第二配线层中的通过所述第二电阻层的所述横向的区域的部分的宽度尺寸在各第二配线层上以相同的宽度尺寸形成。
CN2011800134212A 2010-03-12 2011-03-09 输入装置 Pending CN1027922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56388 2010-03-12
JP2010056388 2010-03-12
PCT/JP2011/055527 WO2011111749A1 (ja) 2010-03-12 2011-03-09 入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2252A true CN102792252A (zh) 2012-11-21

Family

ID=44563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34212A Pending CN102792252A (zh) 2010-03-12 2011-03-09 输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270038B2 (zh)
CN (1) CN102792252A (zh)
TW (1) TWI471798B (zh)
WO (1) WO201111174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6533A (zh) * 2015-11-19 2016-03-30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之线路结构
CN106066740A (zh) * 2016-08-02 2016-11-0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50682A1 (ja) * 2012-09-27 2014-04-0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タッチパネル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8978A (zh) * 2008-01-28 2009-08-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触摸屏
CN101546243A (zh) * 2008-03-26 2009-09-30 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静电电容式输入装置、带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1561737A (zh) * 2008-04-16 2009-10-21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静电电容式触摸板和具有该触摸板的画面输入式显示装置
JP2010026641A (ja) * 2008-07-16 2010-02-04 Nissha Printing Co Ltd マルチタッチ入力が可能なアナログ抵抗膜方式タッチパネ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02859B2 (ja) * 2001-04-16 2005-10-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1061853B1 (ko) * 2003-08-29 2011-09-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표시판
JP2008003134A (ja) * 2006-06-20 2008-01-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配線構造、及び表示装置
CN102016768B (zh) * 2008-02-28 2014-11-19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变化的薄层电阻的触屏传感器
CN101957677A (zh) * 2009-07-17 2011-01-26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板
CN201508536U (zh) * 2009-08-14 2010-06-16 敏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型触控面板
TWM374617U (en) * 2009-09-02 2010-02-21 Minlad Invest Ltd Double-layered resistive touch panel
TWM387310U (en) * 2009-11-16 2010-08-21 J Touch Corp Improved circuit fo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panel and touch control pane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8978A (zh) * 2008-01-28 2009-08-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触摸屏
CN101546243A (zh) * 2008-03-26 2009-09-30 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静电电容式输入装置、带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1561737A (zh) * 2008-04-16 2009-10-21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静电电容式触摸板和具有该触摸板的画面输入式显示装置
JP2010026641A (ja) * 2008-07-16 2010-02-04 Nissha Printing Co Ltd マルチタッチ入力が可能なアナログ抵抗膜方式タッチパネル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6533A (zh) * 2015-11-19 2016-03-30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之线路结构
CN105446533B (zh) * 2015-11-19 2018-08-31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之线路结构
CN106066740A (zh) * 2016-08-02 2016-11-0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US10114505B2 (en) 2016-08-02 2018-10-30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Touch control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control display device
CN106066740B (zh) * 2016-08-02 2019-02-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5408A (en) 2012-02-01
TWI471798B (zh) 2015-02-01
JPWO2011111749A1 (ja) 2013-06-27
WO2011111749A1 (ja) 2011-09-15
JP5270038B2 (ja) 2013-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82085B2 (en) Touch panel
US9304630B2 (en) Touch panel
JP4616324B2 (ja) タッチセンサ
KR102009321B1 (ko) 표시장치용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176680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KR101376887B1 (ko) 터치스크린 패널 및 터치스크린 장치
KR101230400B1 (ko) 혼합식 멀티 터치 패널
KR20110045800A (ko) 메쉬형 전극패턴을 갖는 터치스크린 패널
US20170329455A1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screen
US9383781B2 (en) Touch sensor
JP2013225266A (ja) タッチパネル
CN102656545A (zh) 触摸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1638190U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
US20140054151A1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same
US20140340590A1 (en) Touch panel
CN106126004B (zh) 触摸面板和包括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CN102792252A (zh) 输入装置
CN102841721B (zh) 触摸面板
KR101349703B1 (ko) 멀티터치와 단일힘을 감지하는 터치입력구조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105692B1 (ko) 터치 패널용 면상 부재 제조 방법
CN105549787A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装置
CN102402355A (zh) 容性触摸屏
CN204833198U (zh) 触控装置
JP2008135291A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631414A (zh) 触摸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1116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