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3063A - 无线发送设备、无线发送方法、无线发送程序和无线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发送设备、无线发送方法、无线发送程序和无线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83063A
CN102783063A CN2011800104749A CN201180010474A CN102783063A CN 102783063 A CN102783063 A CN 102783063A CN 2011800104749 A CN2011800104749 A CN 2011800104749A CN 201180010474 A CN201180010474 A CN 201180010474A CN 102783063 A CN102783063 A CN 1027830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ence
signal
frequency band
suppresses
inhib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047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二木康则
有吉正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830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30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2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 H04J11/003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2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 H04J11/00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343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6Assessment of spectral gaps suitable for allocating digitally modulated signals, e.g. for carrier allocation in cognitive rad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65Arrangements for sidelobes suppression specially adapted to multicarrier systems, e.g. spectral pre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4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er for adjusting OFDM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e.g. transmission timing or guard interval l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发送设备,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干扰抑制处理装置71,用于通过针对发送信号的部分频带中的信号的频域处理来生成部分地抑制所述信号对干扰避免频带的泄露功率的干扰抑制发送信号;和第二干扰抑制处理装置72,用于通过针对发送信号的部分或整个频带中的信号的时域处理来生成抑制所述信号对所述干扰避免频带的泄露功率的干扰抑制发送信号。

Description

无线发送设备、无线发送方法、无线发送程序和无线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发送设备、无线发送方法、无线发送程序和无线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人们日益担心:随着要求传输速率的带宽更宽且系统日益多样化,频率资源会耗尽。近来,用于识别周围无线电波环境的感知无线电和用户自主地执行最佳通信的需要已被考虑。在此感知无线电中,从有效使用频率资源的角度出发,允许已分配给现有无线电系统的频带被另外一个无线电系统二次使用的动态频谱接入已受到关注。具体地,动态频谱接入允许次系统作为新的无线电系统以一种不会中断主系统通信的方式使用分配给作为现有无线电系统的主系统的频带中的空闲频谱。
图27是示出用于动态频谱接入的通信系统的示例的解释图。在图27所示的示例中,次系统2220以一种不会中断主系统通信的方式使用分配给主系统2210的频带中的空闲频谱。换句话说,次系统2220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分享分配给主系统2210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的频带。
在图27所示的通信系统中,主系统2210包括主系统基站2211、主系统移动台2212和主系统移动台2213。主系统基站2211允许数据在主系统移动台2212和主系统移动台2213之间交换。
另外,次系统2220包括次系统基站2221、次系统移动台2222和次系统移动台2223。次系统基站2221允许次系统移动台2222和次系统移动台2223之间的数据交换。
除了图27中所示的示例,作为动态频谱接入的示例,可有IEEE802.22WRAN(无线区域网络)。IEEE802.22是美国用于下述系统的标准,在此系统中在用于作为现有主系统的基于地面的电视广播或无线话筒的频带中,作为次系统的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使用主系统频带的空闲信道。
接下来,将描述与动态频谱接入有关的干扰抑制技术。图28是示出主系统所使用的频带和次系统的频谱的例子的解释图。图28(a)是示出在应用干扰抑制技术前主系统的频带和次系统的谱频的图像的示意图。图28(b)是示出应用干扰抑制技术后主系统的频带和次系统的谱频的图像的示意图。在图28中,横坐标代表频率,纵坐标代表功率密度。
原则上,次系统需要执行通信而不中断主系统的通信。因此,在图28所示的示例中,次系统谱频2302-1和2302-2需要通过抑制对主系统所使用的频带2301-1、2301-2和2301-3的干扰来传送。然而,如图28(a)所示,在实际的传送谱频中,功率会泄漏到传送频带以外的区域。因此,有一种担忧,由于存在功率泄露,次系统的谱频的一部分会干扰主系统。在此,如果为主系统使用的频带提供足够的保护频带(用于防护的空闲频带),则可抑制对主系统的干扰。然而,当提供足够的保护频带时,又担心频率的使用效率会降低。
如上所述,在使用感知无线电技术用于在两个或多个系统之间分享相同频带的通信系统中,对于次系统来说在发送的同时抑制对主系统的干扰而不降低频率使用效率是很重要的。当次系统是使用基于OFDM(正交频分复用)的无线接入方法的系统时,由于泄露到频带外部的功率因为子载波的旁瓣成分而变大,所以干扰抑制措施尤其重要。
例如,用于抑制干扰主系统的干扰抑制发送方法可包括数字滤波方式、零再生方法、高斯多载波方式、子载波加权、时间窗(timewindowing)和AIC(有源干扰抵消)。数字滤波方式是通过使用FIR(有限脉冲响应)滤波器或IIR(无限脉冲响应)滤波器来使频谱整形的方法。零再生方法是在组合多个OFDM符号之后执行FFT(快速傅里叶变换)并在零子载波替换之后执行IFFT(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的方法。高斯多载波方式是用于通过高斯脉冲波形来整形频谱的多载波发送方式。子载波加权是通过在要被转换为子载波信号的符号之间加权来抑制干扰的方法。时间窗是在时域中使OFDM符号整形的方法。AIC是生成用于抵消频带外泄漏成分的音调(tone)来抑制干扰的方法。接下来将描述它们之中的AIC方法,对于商业上现有的无线电系统其具有高度亲合性并能够动态地抑制干扰以适应周围的无线电波情况。
图29是示出非专利文献(NPL)1中描述的AIC方法的示例的解释图。图29示出一种状态,其中次系统在主系统2501使用的频带两侧发送谱频2502-1和2502-2,在横坐标上绘出频率,在纵坐标上绘出功率密度。AIC是这样一种方法,其提供专用音调(AIC音调)用于抵消次系统谱频泄漏到主系统使用的频带中的成分以抑制次系统频带外功率。在图29所示的示例中,在主系统2501使用的频带外总共提供了两个AIC音调,2503-1和2503-2,每一个音调用于一侧,以抑制次系统的频带外功率。使用AIC可显著抑制频带外功率。
图30是示出在非专利文献2中描述的作为AIC的修改的CC(抵消载波)方法的示例的解释图。图30显示发送频带2602和处于发送频带外部的频率位置(干扰避免频带)2601之间的关系,在横坐标上绘出频率,在纵坐标上绘出功率密度。与AIC类似,CC方法提供专用音调(CC)用于抵消从发送频带2602泄漏到干扰避免频带2601的频谱成分。注意此处的术语CC为非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AIC音调的一种,生成CC是为了抑制干扰避免频带的部分频带即部分干扰避免频带中的功率。在图30所示的示例中,在发送频带2602中的频率之中提供了两个抵消载波2603,其位于干扰避免频带2601附近的频率处。CC 2603可有效地将干扰避免频带中的频率之中的、位于发送频带2602附近的且具有尤其是泄露到其中的大功率量的部分干扰避免频带的泄漏功率最小化。
专利文献(PTL)1还描述了采用AIC进行的干扰抑制处理的示例。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PTL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9-89393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H.Yamaguchi,“用于MB-OFDM感应无线电的有源干扰抵消技术”(“Ac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technique for MB-OFDM cognitive radio,”),34th EMC,2004。
非专利文献2:S.Brandes,I.Cosovic,和M.Schnell,“通过插入抵消载波在OFDM系统中抑制旁瓣”(“Sidelobe suppression in OFDMsystems by Insertion of cancellation carriers,”)VTC2005,2005。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NPL1和PTL1中描述的使用AIC音调的干扰抑制方法有一个问题,如果采用AIC音调来抑制泄漏功率的带宽(抑制目标带宽)很宽,则不能获得充分的抑制效果。具体地,当考虑到频率的使用效率而限制AIC音调数时,则出现干扰抑制性能显著退化的问题。
另一方面,当干扰避免带宽很宽时,NPL2中描述的使用CC的干扰抑制方法比使用AIC更能有效地抑制泄漏功率。然而,在NPL2中描述的使用CC的干扰抑制方法中,由于干扰避免频带中的抑制频带被限制在发送频带附近而生成抑制信号(CC),因此存在一个问题,即在远离发送频带的频率位置处不能获得充分的抑制效果。
因此,根据AIC方法和CC方法,可动态地抑制干扰以适合周围的无线电波情况,但是在NPL1、PTL1和NPL2描述的方法中,存在一个问题,即由于上述问题,对主系统造成了干扰。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干扰抑制性能而不降低频率使用效率的无线发送设备、无线发送方法、无线发送程序和无线通信系统。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无线发送设备,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干扰抑制处理装置,用于通过针对发送信号的部分频带中的信号的频域处理来生成部分地抑制所述信号对干扰避免频带的泄露功率的干扰抑制发送信号;和第二干扰抑制处理装置,用于通过针对发送信号的部分或整个频带中的信号的时域处理来生成抑制所述信号对所述干扰避免频带的泄露功率的干扰抑制发送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无线发送方法,特征在于包括:通过针对发送信号的部分频带中的信号的频域处理来生成部分地抑制所述信号对干扰避免频带的泄露功率的干扰抑制发送信号;和通过针对发送信号的部分或整个频带中的信号的时域处理来生成抑制所述信号对所述干扰避免频带的泄露功率的干扰抑制发送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无线发送程序,特征在于,使计算机执行:第一干扰抑制处理,用于通过针对发送信号的部分频带中的信号的频域处理来生成部分地抑制所述信号对干扰避免频带的泄露功率的干扰抑制发送信号;和第二干扰抑制处理,用于通过针对发送信号的部分或整个频带中的信号的时域处理来生成抑制所述信号对所述干扰避免频带的泄露功率的干扰抑制发送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发送设备,用于发送无线电信号;和干扰量测量设备,包括用于检测由所述无线发送设备发送的无线电信号的检测部,其中,所述干扰量测量设备包括:干扰量测量装置,用于测量或估计由所述无线发送设备发送的无线电信号对干扰避免频带的干扰量;和控制信号通知装置,用于基于由所述干扰量测量装置测量或估算的干扰量来生成控制信号并将该控制信号通知给所述无线发送设备,该控制信号包括指示所需的干扰抑制等级的干扰抑制请求信息或作为干扰抑制处理参数的预定控制信息,该干扰抑制处理参数用于由所述无线发送设备执行的作为干扰抑制处理的对部分发送信号进行的频域处理和对部分或所有发送信号进行的时域处理。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提高干扰抑制性能而不降低频率使用效率的无线发送设备、无线发送方法、无线发送程序和无线通信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发送设备中的基带单元的结构的示例的框图。
图2是示出分配确定信息的另一个示例的解释图。
图3是示出基带单元100的发送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干扰抑制发送分配决定部102中频率组分配的示例的解释图。
图5是示出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发送设备中的发送信号子载波的排列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发送设备中的发送信号子载波的排列的另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基带单元的结构的另外一个示例的框图。
图8是示出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基带单元的结构的示例的框图
图9是示出时间窗部515的更详细的结构的框图。
图10是用于描述时间窗处理的原理的解释图。
图11是示出AIC符号发生器516的更详细的结构的示例的框图。
图12是示出将信号输入到IFFT 512-2的示例的解释图。
图13是示出通过AIC符号发生器516生成AIC符号的示例的解释图。
图14是示出基带单元500的发送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发送信号的子载波排列的另外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发送信号的子载波排列的另外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17是示出获取干扰抑制请求信息的操作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18是示出改变AIC音调数量的操作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19是示出改变干扰抑制处理参数的示例的解释图。
图20是示出改变另外一个干扰抑制处理参数的示例的解释图。
图21是示出改变再另外一个干扰抑制处理参数的示例的解释图。
图22是示出从干扰测量设备通知给次系统源设备(相关无线发送设备)的干扰抑制请求信息的接口的示例的解释图。
图23是示出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模拟结果的解释图。
图24是示出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基带单元的结构的示例的框图
图2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大体结构的框图。
图26是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大体结构的框图。
图27是示出用于动态频谱接入的通信系统的示例的解释图。
图28是示出主系统所使用的频带和次系统的谱频的例子的解释图。
图29是示出非专利文献(NPL)1中描述的AIC方法的示例的解释图。
图30是示出非专利文献(NPL)2中描述的CC方法的示例的解释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下文中将描述的每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采用OFDM系统作为无线接入系统的示例来进行描述。另外,在每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将这样的情况作为例子,其中在动态频谱接入情况下本发明的无线发送设备被实现为次系统中的发送设备。
示例性实施例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发送设备中的基带单元的结构的示例的框图。这里,基带单元是处于RF单元上游用于处理在低频区中的信号的处理单元,其具有作为输入的发送信息位串,其以数字形式生成和输出发送已调制信号。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生成发送已调制信号时,根据本发明的干扰抑制处理在此基带单元中执行。
图1中所示的基带单元100包括调制器101、干扰抑制发送分配决定部102、信号分离器103、采用时域处理的干扰抑制处理部104(以下称为时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4)、采用频域处理的干扰抑制处理部105(以下称为频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5)和合成部106。
调制器101对输入的发送信息位串执行调制处理。具体地,输入发送信息位串的每一个位均被映射到作为调制单位的符号上。进一步地,调制器101将通过调制得到的信号(以下称为已调制信号)输出到信号分离器103。
干扰抑制发送分配决定部102参照预定的分配确定信息来为已调制信号决定时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4在其上执行干扰抑制处理的频率组的分配,以及频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5在其上执行干扰抑制处理的频率组的分配。此处,分配确定信息是作为如下标准的信息,该标准用于决定分配给已调制信号的发送频带中由时域处理来抑制干扰的范围以及由频域处理来抑制干扰的范围。例如,该信息可以是指示所需干扰抑制的等级(level)的干扰抑制请求信息。希望将被分配用于干扰抑制处理的频率组应通过按照作为最小单元的无线电资源(例如,子载波)在发送频带中对频域进行分组来获得。干扰抑制发送分配决定部102可以决定在分配给已调制信号的发送频带中的哪个频率区域内采用频域处理来抑制干扰,在哪个频率区域内采用时域处理来抑制干扰从而分配将要经受频域处理的频率组和将要经受时域处理的频率组。干扰抑制发送分配决定部102将指示每一个频率组分配结果的信息作为频率组分配结果输出到信号分离器103。
在本示例中,干扰抑制发送分配决定部102按照无线电资源分配频率组,以将采用频域处理的干扰抑制发送方法或采用时域处理的干扰抑制发送方法应用于作为干扰源的发送信号的频带。如此,发送信号的至少一个区内的干扰可通过频域处理来抑制,而其它区域内的干扰可通过时域处理来抑制。
图2是示出分配确定信息的另一个示例的解释图。如图2所示,例如,次系统发送设备(即,相关的无线发送设备)的发送功率、次系统或主系统的数据库信息、CPC信息、感应结果、干扰避免带宽、干扰避免频带的频率间隔、次系统发送设备和主系统接收设备之间的发送损耗、从次系统发送设备发送的电波的方向性等,可用作为干扰抑制请求信息。当这些信息被使用时,干扰量可以,例如,从这些信息中计算或估算出来从而确定要在干扰避免频带中抑制的干扰的程度,并将该确定值作为干扰抑制请求信息使用。要抑制的干扰的程度已被确定的目标可以是整个干扰避免频带或只是干扰避免频带的一部分,或者是通过预定的方法(比如远近)或根据子载波而划分的每一个相应频带。
信号分离器103输入从调制器101输出的已调制信号以及由干扰抑制发送分配决定部102提供的频率组分配结果以便根据频率组分配结果按照频率组将已调制信号分离。信号分离器103将按频率组分离的已调制信号输出到时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4或频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5。更具体地,在被分配为将要经受时域处理的频率组的频域内的已调制信号(以下称为属于频率组的部分已调制信号)被输出到时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4,且属于将要经受频域处理的频率组的部分已调制信号被输出到频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5。当属于其它频率组的域作为输出数据格式被包括时,通过将其设置为指示无发送数据的无效值(例如,零)来输出该部分。
时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4通过对由信号分离器103分离的已调制信号(即,将要经受时域处理的频域内的已调制信号)进行时域处理来执行干扰抑制,以便生成干扰抑制处理后的信号。时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4也可使用,例如,时间窗的方法通过时域处理来抑制干扰。时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4在信号经受干扰抑制处理后将其输出到合成部106。
频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5通过对由信号分离器103分离的已调制信号(即,将要经受频域处理的频域内的已调制信号)进行频域处理来执行干扰抑制,以便生成经受干扰抑制处理后的信号。频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5也可使用,例如,AIC的方法通过频域处理来抑制干扰。当使用AIC时,用于在干扰避免频带的一部分(例如,发送频带附近的部分干扰避免频带)抑制干扰的AIC音调被生成且被插入到发送符号。频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5在信号经受干扰抑制处理后将其输出到合成部106。
合成部106合成经受干扰抑制处理后且从时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4输出的信号与经受干扰抑制处理后且从频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5输出的信号。合成信号作为发送已调制信号被输出。
图3是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基带单元100的发送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基于预定的分配确定信息,干扰抑制发送分配决定部102就哪个频率区域要成为采用时域处理或频域处理来抑制干扰的目标来决定输入已调制信号的频率组的分配(步骤S1)。可以在每次输入发送信息位串时,在获取分配确定信息的定时,或改变分配确定信息的定时分配频率组。
当发送信息位串被输入且被调制器101调制时,信号分离器103基于由干扰抑制发送分配决定部102提供的频率组分配结果按照频域组将从调制器101输出的已调制信号分离(步骤S2)。每一个分离信号按照频率组被输入到时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4或频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5。
时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4和频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5分别地输入从信号分离器103输出的各个频域组内的已调制信号以执行性能彼此不同的干扰抑制处理(步骤S3)。信号在经受时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4或频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5的干扰抑制处理之后被分别输出到合成部106。
在已调制信号按照频域组经受干扰抑制处理并从时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4和频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5输出后,合成部106输入并合成已调制信号(步骤S4)。合成部106将合成的信号作为发送已调制信号输出。
图4是示出干扰抑制发送分配决定部102中频率组分配的示例的解释图。图4中所示的示例是,当分配确定信息是干扰抑制请求信息时,干扰抑制发送分配决定部102的操作结果的示例。例如,如图4所示,当干扰抑制请求指示“发送频带附近的干扰抑制需求很强”而“远离发送频带的干扰抑制需求很弱”时,干扰抑制发送分配决定部102可以以这样一种方式决定作为干扰源的发送信号的频率组分配,即增加对其应用采用频域处理的干扰抑制的发送子载波数量,并减少对其应用采用时域处理的干扰抑制的发送子载波数量。进一步地,例如,当干扰抑制请求指示“发送频带附近的干扰抑制请求很弱”而“远离发送频带的干扰抑制请求很强”时,可以以这样一种方式决定频率组分配,即减少对其应用采用频域处理的干扰抑制的发送子载波数量,并增加对其应用采用时域处理的干扰抑制的发送子载波数量。
图5是示出该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发送设备中的发送信号子载波的排列的示例的示意图。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在无线发送设备的发送频带302中作为干扰源的发送信号当中,远离干扰避免频带301(即,发送频带之外的频带)的发送子载波被确定为频率组304,其中干扰是通过时域处理来抑制的。另一方面,位于干扰避免频带301附近的发送子载波被确定为频率组305,其中干扰是通过频域处理来抑制的。另外,对于采用频域处理进行的干扰抑制,干扰抑制信号(AIC音调)303被插入到发送频带302内距干扰避免频带301较近的位置。在本示例中,干扰抑制信号303抑制干扰避免频带301内接近发送频带302的部分干扰避免频带306。
图6是示出该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发送设备中的发送信号子载波的排列的另外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在图5中所示的上述示例中,部分干扰避免频带306被布置到接近发送频带302为的是通过频域处理进行干扰抑制以生成干扰抑制信号303。然而,如图6所示,部分干扰避免频带306不一定必须要在发送频带302附近。例如,当在距离发送频带302很远的频率位置对主系统的干扰很强时,可将部分干扰避免频带306布置到对主系统的干扰很强的频带内以生成干扰抑制信号303。
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由频域处理进行的干扰抑制限制于一部分,与此同时时域处理也执行干扰抑制。因此,即便抑制泄漏功率的干扰避免频带很宽,也可获得出色的干扰抑制性能而不会降低频率使用效率。另外,在干扰避免频带内离发送频带很远的位置也可获得出色的干扰抑制性能。这是因为,在干扰抑制发送方法中,采用时域处理进行的干扰抑制发送对远离发送频带的位置的干扰抑制更出色,而采用频域处理进行的干扰抑制发送对发送频带附近位置的干扰抑制更出色。此外,根据分配确定信息比如干扰抑制请求信息,可改变应用采用频域处理的干扰抑制发送方法的频率组和应用采用时域处理的干扰抑制发送方法的频率组的分配,从而灵活地控制干扰避免频带内泄漏成分的功率密度以便更准确地满足所需的频谱遮罩(mask)。
应注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所示的示例中,干扰抑制发送分配决定部102,为每一个无线电资源,将频率组分配到作为干扰源的发送信号的频带,以便应用由频域处理执行的干扰抑制发送方法或由时域处理执行的干扰抑制发送方法,但是由应用频域处理执行的干扰抑制发送方法和由时域处理执行的干扰抑制发送方法结合使用的方式并不局限于此。例如,采用频域处理的干扰抑制发送方法和采用时域处理的干扰抑制发送方法可同时应用于部分频域。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时域处理的干扰抑制发送方法被应用于所有发送信号。另一方面,采用频域处理的干扰抑制发送方法只被应用于部分发送信号。
图7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基带单元100的修改的框图。图7中所示的基带单元100包括调制器101、干扰抑制发送分配决定部102、采用时域处理的干扰抑制处理部104(时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4)和采用频域处理的干扰抑制处理部105(频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5)。与图1中所示的基带单元100不同之处在于省略了信号分离器103和合成部106,且频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5被安排在时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4上游。应注意每一个部的操作与图1中各部的操作基本相同。
在本示例中,经调制器101调制的已调制信号同样被输出到频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5。应注意经频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5处理后的信号被输出到时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4。频率组分配结果作为由干扰抑制发送分配决定部102得出的关于分配结果的信息被输出到频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5。
在输入的已调制信号之中,频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5通过对将要经受频域处理的频域内的已调制信号进行频域处理来执行干扰抑制,频域处理由干扰抑制发送分配决定部103提供的频率组分配结果指示。
时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4通过对经受过采用频域处理进行的干扰抑制后且从频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5输入的信号进行时域处理来执行干扰抑制。应注意,指示将发送信号的所有频率区域作为采用时域处理的干扰抑制目标的频率组分配结果也可被输入到时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4,以便时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4基于输入的频率组分配结果对将要经受处理的频域(本示例中发送信号的所有频域)内的已调制信号进行时域处理来执行干扰抑制。另外,时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4将经过其干扰处理的信号作为发送已调制信号输出。
示例性实施例2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图8是示出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基带单元的结构的示例的框图。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其中在图1所示结构中采用AIC作为采用频域处理的干扰抑制发送方法,采用时间窗作为采用时域处理的干扰抑制发送方法。
图8中所示的基带单元500包括编码器501、交织器502、调制器503、S/P(串行/并行)转换器504、时间窗/AIC分配决定部509、感应部510、子载波映射部511、IFFT 512-1和512-2、P/S(并行/串行)转换器513-1和513-2、CP添加部514-1、GI添加部514-2、时间窗部515、AIC符号发生器516和加法器517。
编码器501输入发送信息位串、执行编码以纠正输入的发送信息位串中的误差,并将已编码的位串输出到交织器502。此处,例如,卷积码或turbo码可用于编码。
交织器502输入由编码器501编码的位串,执行交织处理以改变输入的编码位串的排列,并将交织的位串输出到调制器503。
调制器503输入由交织器502交织的位串,执行调制处理以将交织后的输入位串映射到符号,并将已调制信号输出到S/P转换器504。调制器503使用调制方法,比如QPSK(正交相移键控)、16QAM(正交调幅),或64QAM按照调制单位来映射(整理次序)输入的位串,以生成已调制信号。
S/P转换器504输入从调制器503输出的已调制信号,执行串行/并行转换以按照传输帧单位将输入的已调制信号转换为并行信号,并按照传输帧单位将已转换为并行信号的已调制信号输出到子载波映射部511。
时间窗/AIC分配决定部509输入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分配确定信息对应的干扰抑制请求信息,以基于输入的干扰抑制请求信息(其关于采用时域处理的时间窗或采用频域处理的AIC中的哪一个作为干扰抑制手段应用于发送信号)按照子载波来决定分配。进一步地,时间窗/AIC分配决定部509将指示已决定的分配结果的信息作为时间窗/AIC分配结果输出到子载波映射部511。干扰抑制请求信息可以是,例如,有关所需的频谱遮罩的信息。
感应部510感应主系统的通信情况以将有关主系统使用的频带的信息,即哪一个频带中的干扰应被避免(以下可称为干扰避免频带信息)输出到子载波映射部511和AIC符号发生器516。
子载波映射部511输入从S/P转换器504输出的已被转换为并行信号的已调制信号,由时间窗/AIC分配决定部509提供的时间窗/AIC分配结果,以及由感应部510提供的干扰避免频带信息。基于时间窗/AIC分配结果,子载波映射部511将输入的已调制信号分开使其进入按照子载波执行时间窗的处理系统和按照子载波执行AIC处理的处理系统。另外,基于干扰避免频带信息,子载波映射部511映射子载波,以便在干扰要被避免的频带内不放置任何子载波。子载波映射部511将在其上执行时间窗的子载波的已调制信号输出到IFFT 512-1,将在其上执行AIC的子载波的已调制信号输出到AIC符号发生器516。
IFFT 512-1输入从子载波映射部511输出的将要经受时间窗的子载波的已调制信号,在已调制信号上执行IFFT处理(傅里叶逆变换处理)以生成子载波信号,并将生成的子载波信号输出到P/S转换器513-1。
P/S转换器513-1输入从IFFT 512-1输出的子载波信号,执行并行/串行转换以将输入的子载波信号转换为串行信号,并在已调制信号被转换为串行信号之后将其输出到CP添加部514-1。应注意这里输出的已调制信号可以是其数据作为OFDM符号组的已调制信号。
CP添加部514-1输入从P/S转换器513-1输出的已调制信号,执行处理以将CP(循环前缀)加到输入的已调制信号上,并将已加入CP的已调制信号输出到时间窗部515。例如,CP添加部514-1通过拷贝由每一个输入的已调制信号所指示的OFDM符号的后部到OFDM符号之前的位置来添加CP。
时间窗部515输入已添加CP且从CP添加部514-1输出的已调制信号,并对输入的已调制信号执行时间窗处理那样的处理,以在时域内将符号的两端进行波形整形。具体地,时间窗部515首先通过拷贝加入CP之前的OFDM符号的前部到由输入的已调制信号指示的OFDM符号后面的位置,来执行在已加入CP的OFDM符号上加入一个尾部的处理。接下来,时间窗部515执行对扩展的时域OFDM符号进行波形整形的处理,并部分地前后重叠经过波形整形的OFDM符号。为了OFDM符号的波形整形,例如,可基于预定的窗口重叠长度将升余弦滚降波形用于波形整形。具体地,用于波形整形的运算处理须通过使用有关已调制信号的数据来执行。时间窗部515在已调制信号经受时间窗处理后将其输出到加法器517。
AIC符号发生器516输入从感应部510输出的干扰避免频带信息和从子载波映射部511输出的将要经受AIC处理的子载波的已调制信号,基于有关输入的已调制信号和干扰避免频带信息的数据来计算用于抵消在干扰避免频带中泄漏的干扰成分的符号(AIC符号),将该符号作为发送符号的一部分插入到已调制信号中,并将已插入AIC符号的已调制信号输出到IFFT512-2。
IFFT 512-2输入已插入从AIC符号发生器516输出的AIC符号的已调制信号,并对输入的已调制信号执行IFFT处理以生成子载波信号。IFFT512-2将通过IFFT处理生成的子载波信号输出到P/S转换器513-2。
P/S转换器513-2输入从IFFT 512-2输出的子载波信号,执行并行/串行转换以将输入的子载波信号转换为串行信号,并在已调制信号被转换为串行信号后将其输出到GI添加部514-2。可以说这里输出的已调制信号是其数据作为OFDM符号组的已调制信号。
GI添加部514-2输入从P/S转换器513-2输出的已调制信号,执行将GI(保护间隔)加到输入的已调制信号上的处理,并将已加入GI的已调制信号输出到加法器517。GI添加部514-2执行在OFDM符号之前加入例如零填补的GI的处理。应注意,可添加除零以外的任何常量(例如,1或2)或CP。
加法器517输入从时间窗部515输出的已调制信号和从GI添加部514-2输出的已调制信号,将上述两种信号相加,并将相加的信号作为发送已调制信号输出。
图9是示出时间窗部515的更详细的结构的框图。如图9所示,时间窗部515可以包括尾部拷贝部5151、时域波形整形部5152和前后OFDM符号重叠部5153。
图10是用于描述时间窗处理的原理的解释图。在图10中,LCP表示CP长度[样本],LOV表示窗口重叠长度[样本]。在图10所示的示例中,CP 801的样本数量与LCP对应,尾部803的样本数量与LOV对应,且有效CP长度通过LCP-LOV来表达。时间窗部515对如图10中所示的输入的已调制信号(加入CP后的OFDM符号)执行波形整形以及重叠前后OFDM符号的时间窗处理,并将经受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加法器517。以下将详细描述时间窗处理。
尾部拷贝部5151输入从CP添加部514-1输出的已调制信号(即,加入CP之后的其数据为OFDM符号的已调制信号)。尾部拷贝部5151将加入CP之前的OFDM符号的前部按照预定的窗口重叠长度LOV[样本]将其拷贝复制下来并将其加到OFDM符号之后的位置,作为尾部。尾部拷贝部5151将关于已加入尾部的OFDM符号的数据输出到时域波形整形部5152。
时域波形整形部5152输入来自尾部拷贝部5151的关于已加入CP和尾部的OFDM符号的数据。时域波形整形部5152根据窗口重叠长度在CP时期(interval)和尾部时期执行时域波形整形。作为波形整形的示例,可基于升余弦滚降波形进行波形整形。这里,样本t的波形整形特性g(t)由等式(1)来表达。在等式(1)中,NFFT表示FFT大小,LCP表示CP长度[样本]。
[等式1]
g ( t ) = 1 2 + 1 2 cos ( &pi; + &pi; L OV ) , 0 &le; t < L OV 1 , L OV &le; t < L CP + N FFT 1 2 + 1 2 cos ( &pi; ( t - ( L CP + N FFT ) ) L OV ) , L CP + N FFT &le; t < L CP + N FFT + L OV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Eq . ( 1 )
时域波形整形部5152将有关经过波形整形的OFDM符号的数据输出到前后OFDM符号重叠部5153l。
前后OFDM符号重叠部5153输入来自时域波形整形部5152的有关经受波形整形的OFDM符号的数据。前后OFDM符号重叠部5153根据窗口重叠长度LOV将经受波形整形的该符号的CP时期(头部窗口)和经过波形整形的之前符号的尾部时期(尾部窗口)相加,以使它们相互重叠。类似地,经受波形整形的其符号的尾部时期和经受波形整形的该符号的CP时期部分也相互重叠。前后OFDM符号重叠部5153将通过本处理生成的已调制信号(通过波形整形以及将前后OFDM符号重叠获得的已调制信号)输出到加法器517。
图11是示出AIC符号发生器516更详细的结构的示例的框图。如图11所示,AIC符号发生器516可包括AIC系数发生器5161、AIC系数乘法器5162和AIC符号插入部5163。
AIC系数发生器5161输入来自感应部510的干扰避免频带信息,计算AIC系数,并将计算出的AIC系数输出到AIC系数乘法器5162。这里,AIC系数,例如,与稍后将描述的等式(8)中的矩阵W对应。
AIC系数乘法器5162输入从AIC系数发生器5161输出的AIC系数和从子载波映射部511输出的将要接受AIC处理的子载波的已调制信号。AIC系数乘法器5162将由输入的已调制信号指示的并经过子载波映射的发送符号与AIC系数相乘以生成AIC符号,并将有关生成的AIC符号的数据输出到AIC符号插入部5163。这里,AIC符号可通过,例如,下文中将描述的等式(8)计算出。
AIC符号插入部5163输入从子载波映射部511输出的并经受过AIC处理的子载波的已调制信号和关于从AIC系数乘法器5162输出的AIC符号的数据,并将AIC符号插入到发送符号中。AIC符号插入部5163将已插入AIC符号的已调制信号(其数据为已插入AIC符号的发送符号的已调制信号)输出到IFFT 512-2。
图12是示出将信号输入到IFFT 512-2(即,从AIC符号插入部5163输出信号)的示例的解释图。在图12所示的示例中,除了原始的发送符号,零被插入到与干扰避免频带相对应的符号中,AIC符号被插入到发送符号和与干扰避免频带相对应的这些符号之间。
接下来将结合图13描述通过AIC符号发生器516生成AIC符号的示例。图13是示出通过AIC符号发生器516生成AIC符号的示例的解释图。
在图13所示示例中,假定位于发送频带302内远离干扰避免频带301的作为干扰源的发送子载波304通过时间窗被抑制,且在干扰避免频带301附近与作为干扰源的发送子载波数量相对应的Q个子载波305通过AIC经受干扰抑制。在采用AIC进行干扰抑制该示例中,假定在数量上与NAIC相对应的AIC音调303被插入到与干扰避免频带301相邻的发送频带302中。进一步地,假定AIC音调303对在与Ni个子载波相对应的干扰避免频带301内位于发送频带302附近的部分干扰避免频带306执行抑制,该部分干扰避免频带306在数量上与Ni_partial相对应。
作为IFFT 512-1的输出的时域样本n(n=0、1.....N-1)的OFDM信号x(n)通过以下等式(2)表达,其中等式(2)中的X(k),k(k=0、1.....N-1)表示将要被发送的符号,而N表示IFFT的大小:
[等式2]
x ( n ) = &Sigma; k = 0 N - 1 X ( k ) exp ( j 2 &pi; nk N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Eq . ( 2 )
另外,位于频率位置l(l=0、1......NM-1)的,上采样M倍(M≥1)的OFDM信号的频谱Y(l)可由下面的等式(3)表达:
[等式3]
Figure BPA00001608216500181
根据等式(2)和等式(3),OFDM信号的频谱Y(l)通过下面的等式(4)表达,其中等式(4)中的P(l,k)表示变换核:
[等式4]
Y ( l ) = 1 N &Sigma; n = 0 N - 1 &Sigma; k = 0 N - 1 X ( k ) exp ( j 2 &pi; n N ( k - l M ) ) = 1 N &Sigma; k = 0 N - 1 X ( k ) P ( l , k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Eq . ( 4 )
这里,如果对干扰避免频带301上采样之前子载波的数量是Ni,且在对干扰避免频带301内的部分干扰避免频带306上采样以便通过AIC音调303将干扰功率最小化之前子载波的数量是Ni_partial(Ni_partial<Ni),则在对部分干扰避免频带306上采样后,具有多行旁瓣成分M(Ni_partial-1)+1的列向量d1通过下面的等式(5)表达:
P1=PSg      等式(5)
在等式(5)中,PS表示在对部分干扰避免频带306上采样之后提取与旁瓣成分相对应的Mu至M(u+Ni_partial-1)行获得的子阵(M(Ni_partial-1)+1)×N,其作为矩阵P(具有要素P(l,k)),而g表示具有N行的列向量,行由干扰避免频带和具有与设置为零的AIC音调相对应的成分的发送符号构成。另外,u表示在上采样之前,部分干扰避免频带306的起始子载波数量。
用于抵消部分干扰避免频带306中的旁瓣成分的信号通过下面的等式(6)表达:
P1h=-d1      等式(6)
假设此处AIC音调的数量是NAIC,P1表示通过提取矩阵PS的u-NAIC至u+Ni_partial-1列所获得子阵(M(Ni_partial-1)+1)×(Ni_partial+NAIC),其中只考虑与部分干扰避免频带306相对应的行,而h表示具有用于抵消干扰成分的(Ni_partial+NAIC)行AIC符号的列向量。
由于矩阵P1不是方阵,所以列向量h通过最小均方差方法决来确定。根据等式(6),误差平方e2例如由下面的等式(7)表达:
e2=‖P1h+d12       …等式(7)
根据等式(7),抵消干扰成分的列向量h可由下面的等式(8)表达:
[等式8]
h = - ( P 1 T P 1 ) - 1 P 1 T d 1 = - ( P 1 T P 1 ) - 1 P 1 T P S g = - WG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Eq . ( 8 )
这里,W表示与AIC系数发生器5161的输出信号相对应的(Ni_partial+NAIC)×N矩阵。因此,抵消干扰成分的AIC符号的列向量h可从矩阵W和发送符号的列向量g计算出来,其中AIC符号的列向量h与AIC系数乘法器5162的输出对应。AIC符号的列向量h由Ni_partial+NAIC要素构成,但是只有与NAIC相对应的要素才可以被用作AIC符号。
接下来,将描述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图14是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基带单元500的发送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下面将主要描述时间窗/AIC分配决定部509和子载波映射部511的操作。更具体地,将描述根据干扰抑制请求信息(比如频谱遮罩)来适应性地改变应用时间窗的发送子载波分配的范围和应用AIC的发送子载波分配的范围的操作。其它操作与上面提到的相同。
在图14所示示例中,时间窗/AIC分配决定部509参考干扰抑制请求信息来决定应用时间窗的子载波和应用AIC的子载波,并将分配结果作为时间窗/AIC分配结果输出(步骤S11)。子载波的分配可以通过,例如,使用图4中所示的控制方法来控制。
基于时间窗/AIC分配结果,子载波映射部511输出已调制的符号,将其分离成用于执行时间窗处理的子载波和用于执行AIC处理的子载波(步骤S12)。
在步骤S13中,作为对用于执行时间窗处理的子载波进行的干扰抑制发送处理,IFFT 512-1、P/S转换器513-1、CP添加部514-1和时间窗部515按顺序执行预定的处理,以生成经受时间窗处理之后的OFDM信号。另一方面,作为对用于执行AIC处理的子载波进行的干扰抑制发送处理,AIC符号发生器516、IFFT 512-2、P/S转换器513-2和GI添加部514-2按顺序执行预定的处理,以生成经受AIC处理后的OFDM信号。
当经受过时间窗处理的OFDM信号和经受过AIC处理的OFDM信号分别被生成时,加法器517合成这两种信号,并将合成的信号作为发送已调制信号输出(步骤S14)。两种信号可不经过合成处理而被分别发送。
图15和图16是示出发送信号的子载波排列的其它示例的示意图。在图15所示的示例中,当无线发送设备通过使用干扰避免频带301两侧提供的发送频带302-1和302-2提供发送时,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干扰抑制处理被应用于干扰避免频带301两侧安排的发送频带302-1和302-2内的发送信号。如图15中所示的那样,当干扰避免频带附近有两个或更多发送频带时,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干扰抑制处理就要集中在各个干扰避免频带距发送频带较近的部分。
例如,在图15中所示的示例中,只需关注发送频带302-1和干扰避免频带301之间的位置关系以便决定发送频带302-1内的距干扰避免频带301较近的频带为需要通过AIC来抑制干扰的频率组305-1,离干扰避免频带301较远的频带为需要通过时间窗来抑制干扰的频率组304-1。另外,只需关注发送频带302-2和干扰避免频带301之间的位置关系以便决定发送频带302-2内的距干扰避免频带301较近的频带为频率组305-2,其内的干扰需要AIC来抑制,而离干扰避免频带301较远的频带为频率组304-2,其内的干扰需要通过时间窗来抑制。另外,在发送频带302-1和302-2中,AIC音调303-1和303-2被分别安排在与干扰避免频带301相邻的位置。当有两个或更多个频率组Q要经受采用AIC进行的干扰抑制时,每一个频率组Q都要进行与生成和插入AIC音调有关的计算。如果需要并行处理,则可提供两个或更多个计算部。
图16中所示的示例是这样一种示例,其中当无线发送设备通过使用,如发送频带302,夹在干扰避免区域301-1和301-2之间的区域,来发送发送信号时,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干扰抑制处理被应用于发送频带302内的发送信号。与图15中所示的示例相似,当发送频带两侧有两个或多个干扰避免频带时,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干扰抑制处理就要集中在各个干扰避免频带距发送频带较近的部分。然而,如图16中所示那样,可以有另外一种方法,如下:基于发送频带在其两侧接近干扰避免频带的两部分,发送频带其两侧接近干扰避免频带的部分被组成对,以首先决定要经受AIC干扰抑制处理的频率组Q,从而决定其它将要成为经受时间窗干扰抑制处理的频率组。
例如,在图16中所示的示例中,基于在发送频带302两侧距其较近的干扰避免频带301-1和301-2所在的位置决定将要经受AIC干扰抑制的频率组305-1和305-2,以决定将要成为要经受时间窗干扰抑制的频率组304的其它区域。在本示例中,AIC音调303-1和303-2被分别安排在发送频带302内与干扰避免频带301-1和干扰避免频带301-2相邻的位置。
上述描述了显示以子载波为单位决定AIC音调数量的示例,但是并不局限于以子载波为单位,只要是以无线电资源为单位即可。
接下来,将描述用于干扰抑制请求信息获取的方法。图17是示出获取干扰抑制请求信息的操作的示例的序列图。图17中所示的示例是这样一种示例,其中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发送设备被用作为次系统中的源设备(例如,基站或终端)以从一个分开提供的干扰测量设备获取干扰抑制请求信息。这里,干扰测量设备是用于测量或估计次系统源设备对主系统的干扰量以基于结果决定干扰抑制请求信息的设备。在图17所示的示例中,显示了一个过程,其中干扰测量设备决定干扰抑制请求信息并将此干扰抑制请求信息通知给次系统源设备。
干扰测量设备(例如,次系统终端站或基站,或主系统终端站或基站)检测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信号1401,以便次系统源设备从所检测的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信号1401测量或估算给予主系统的干扰量。然后,基于测量或估算的干扰量决定干扰抑制请求信息。这里,干扰量包括例如干扰功率、信号功率对干扰功率比、信号功率对噪音功率比以及主系统的通信质量。另外,例如,当干扰量很大时可将干扰抑制请求信息决定为增加干扰抑制的需求,或者当干扰量很小时将干扰抑制请求信息决定为减少干扰抑制的需求。接下来,干扰抑制请求信息通过与干扰抑制控制线路方向相反的线路1402被通知给作为次系统源设备(例如,基站或终端站)的无线发送设备。
在已被通知干扰抑制请求信息的无线发送设备中,例如,时间窗/AIC分配决定部509根据通知的内容按照子载波来改变干扰抑制处理的分配。
应注意,干扰测量设备可以在预定的定时(每个设置的周期,根据用户指令,等等)或响应于来自作为次系统源设备的无线发送设备的请求而执行这一系列操作。
图18是示出当AIC音调数量是基于干扰抑制请求信息被改变时,改变AIC音调数量的操作的示例的序列图。在图18所示的示例中,作为次系统源设备的无线发送设备获得干扰抑制请求信息、根据已获得的干扰抑制请求信息决定AIC音调的数量,并将其通知给次系统目标设备(例如,次系统终端站或基站)。
如图18中所示的那样,次系统源设备(有关的无线发送设备)通过,例如,与图17中所示示例相同的程序来获得干扰抑制请求信息。
已获得的干扰抑制请求信息的次系统源设备根据已获得的干扰抑制请求信息1402决定AIC音调的数量,并将已决定的AIC音调的数量作为AIC音调数量通知信号1403通知给次系统目标设备。AIC音调有这样一种特性,其数量越多,就越能提高干扰抑制性能,其数量越少,干扰抑制性能就越低。这里,例如,AIC音调的数量可以由以下内容决定:当干扰抑制请求很强时,AIC音调的数量增加,而当干扰抑制请求很弱时,AIC音调的数量减少。决定AIC音调的数量可作为,例如,干扰抑制分配处理或子载波映射处理的一部分由时间窗/AIC分配决定部509做出。
次系统目标设备须参照通知的AIC音调数量通知信号1403来执行接收处理而不将与该AIC音调数量相对应的子载波作为数据解码。
以上描述示出了一个示例,其中干扰测量设备决定干扰抑制请求信息1402。然而,由于考虑到干扰抑制请求信息1402由次系统源设备决定,因此有关次系统源设备的发送功率密度的信息、与主系统CPC(感知导频信道)有关的数据库、感应结果、干扰避免带宽、干扰避免频带的频率间隔、次系统发送设备和主系统接收设备之间的传播损耗、发送电波方向性等,都可以作为确定信息加以参考以做出决定。
另外,以上描述示出了根据干扰抑制请求信息改变AIC音调数量的示例,但是可根据干扰抑制请求信息改变部分干扰避免带宽,以生成AIC音调。例如,作为参照干扰抑制请求信息的结果,如果想要在部分干扰避免频带内形成具有窄带宽的深槽,则部分干扰避免带宽可被减少。另一方面,如果想要在部分干扰避免频带内形成具有宽带宽的浅槽,则干扰避免带宽将被变得更宽。
此外,部分干扰避免带宽可根据AIC音调的数量改变。例如,当AIC音调的数量很小时,可以减小部分干扰避免带宽,而当AIC音调的数量很大时,可增加部分干扰避免带宽。
图19至图21是示出当用于干扰抑制处理(包括频率组分配)的参数是基于分配确定信息而被改变时的表格的示例的解释图。
图19是示出当将要经受AIC干扰抑制的子载波的数量Q是根据干扰抑制请求信息改变时的表格的示例的解释图。例如,如图19中所示的那样,干扰抑制请求信息可被再分为一个或多个参数,比如AIC干扰抑制的部分干扰避免频带306内的请求信息和AIC干扰抑制的部分干扰避免频带306以外频带内的请求信息。图19(a)是示出将要经受AIC干扰抑制的子载波的数量Q与部分干扰避免频带306内的干扰抑制请求信息相关联的表格的示例的解释图。图19(b)是示出使要经受AIC干扰抑制的子载波的数量Q与部分干扰避免频带306以外其它频带内的干扰抑制请求信息相关联的表格的示例的解释图。
例如,如图19(a)中所示,当干扰抑制请求信息(部分干扰避免频带)很弱时,减少将要经受AIC干扰抑制的子载波的数量Q,而当干扰抑制请求信息(部分干扰避免频带)很强时,增加将要经受AIC干扰抑制的子载波的数量Q,这样的值可被记录,以基于该值来决定将要经受AIC干扰抑制的子载波的数量Q。
另外,例如,如图19(b)中所示,当干扰抑制请求信息(除部分干扰避免频带以外的频带)很强时,减少将要经受AIC干扰抑制的子载波的数量Q,而当干扰抑制请求信息(除部分干扰避免频带以外的频带)很弱时,增加将要经受AIC干扰抑制的子载波的数量Q,这样的值可被记录,以基于该值来决定将要经受AIC干扰抑制的子载波的数量Q。
优选的是,不用经受AIC干扰抑制的发送子载波应经受时间窗干扰抑制,但是也可不执行应用时间窗的干扰抑制处理。
图20是示出当AIC音调数量根据干扰抑制请求信息改变时的表格的示例的解释图。图20(a)是示出使AIC音调数量与部分干扰避免频带306内的干扰抑制请求信息相关联的表格的示例的解释图。图20(b)是示出使AIC音调的数量与AIC干扰抑制的部分干扰避免频带306以外频带内的干扰抑制请求信息相关联的表格的示例的解释图。
例如,如图20(a)中所示,当干扰抑制请求信息(部分干扰避免频带)很弱时,减少AIC音调的数量,而当干扰抑制请求信息(部分干扰避免频带)很强时,增加AIC音调数量,这样的值被登记,以基于该值来决定AIC音调的数量。
另外,例如,如图20(b)中所示,当干扰抑制请求信息(部分干扰避免频带以外的频带)很强时,减少AIC音调的数量,而当干扰抑制请求信息(部分干扰避免频带以外的频带)很弱时,增加AIC音调数量,这样的值被登记,以基于该值来决定AIC音调的数量。
图21是示出当采用AIC进行干扰抑制的部分干扰避免带宽根据干扰抑制请求信息改变时的表格的示例的解释图。图21(a)是示出将采用AIC进行干扰抑制的部分干扰避免带宽与部分干扰避免频带306内的干扰抑制请求信息相关联的表格的示例的解释图。图21(b)是示出将采用AIC进行干扰抑制的部分干扰避免带宽与采用AIC进行干扰抑制的部分干扰避免频带306以外频带内的干扰抑制请求信息相关联的表格的示例的解释图。图21(c)是示出将采用AIC进行干扰抑制的部分干扰避免带宽与AIC音调数量相关联的表格的示例的解释图。
例如,如图21(a)中所示,当干扰抑制请求信息(部分干扰避免频带)很弱时,将采用AIC进行干扰抑制的部分干扰避免带宽增宽,而当干扰抑制请求信息(部分干扰避免频带)很强时,将采用AIC进行干扰抑制的部分干扰避免带宽变窄,这样的值可被登记,以基于该值来决定采用AIC进行干扰抑制的部分干扰避免带宽。图21(a)中所示的示例,当干扰抑制请求信息很弱时,被用来形成采用AIC进行干扰抑制的具有宽带宽的浅槽,或者当干扰抑制请求信息很强时,被用来形成采用AIC进行干扰抑制的具有窄带宽的深槽。
另外,例如,如图21(b)中所示,当干扰抑制请求信息(部分干扰避免频带)很弱时,将采用AIC进行干扰抑制的部分干扰避免带宽变窄,而当干扰抑制请求信息(部分干扰避免频带)很强时,将采用AIC进行干扰抑制的部分干扰避免带宽增宽,这样的值可被登记,以基于该值来决定采用AIC进行干扰抑制的部分干扰避免带宽。图21(b)中所示的示例,当干扰抑制请求信息很弱时,被用来形成采用AIC进行干扰抑制的具有窄带宽的深槽,或者当干扰抑制请求信息很强时,被用来形成采用AIC进行干扰抑制的具有宽带宽的浅槽。
另外,例如,如图21(c)中所示,当AIC音调数量很小时,将采用AIC进行干扰抑制的部分干扰避免带宽变窄,而当AIC音调的数量很大时,将采用AIC进行干扰抑制的部分干扰避免带宽变宽,这样的值可被登记,以基于该值来决定采用AIC进行干扰抑制的部分干扰避免带宽。
图22示出用于控制信息的接口的示例,该控制信息作为干扰抑制请求信息和分配确定信息,从干扰测量设备被通知给次系统源设备(相关无线发送设备)。图22(a)显示了将部分干扰避免频带中的请求信息和部分干扰避免频带以外的频带的请求信息作为干扰抑制请求信息进行通知的示例。在图22(a)所示的示例中,例如,请求信息可以以下方式被表示为数值,即该数值越大,请求干扰抑制的程度越高,而该数值越小,请求干扰抑制的程度越低。应注意,部分干扰避免频带和部分干扰避免频带以外的频带可被如此替换,以至于部分干扰避免频带将被放置在发送频带附近,而部分干扰避免频带以外的频带将被放置在远离发送频带的位置。另外,指示请求程度的一个数值可作为整个干扰避免频带的干扰抑制请求信息,而不划分为部分干扰避免频带内的请求信息和部分干扰避免频带以外的频带内的请求信息。
图22(b)是示出用于控制信息的接口的示例的解释图。如图22(b)中所示,作为干扰抑制处理参数的各种控制信息可基于该控制信息接口从干扰测量设备等获得,并反映在各种操作设置中。在图22(b)所示的示例中,包括将要经受采用AIC进行的干扰抑制的子载波的数量Q、采用AIC进行干扰抑制的部分干扰避免带宽、采用AIC进行干扰抑制的部分干扰避免频带内的频率位置、AIC音调的数量和时间窗中的重叠长度LOV等信息被显示为控制信息。应注意,这些信息中的一部分可被通知,或者指示这些值的上限和下限的限制信息或可变范围可被通知。
在上述示例中,干扰抑制请求信息和各种控制信息从干扰测量设备获得。干扰测量设备可以包括在主系统或次系统中,或作为独立的设备存在。另外,干扰抑制请求信息和各种控制信息可以从用于管理次系统、主系统或一个或多个系统的高端设备获得。
另外,干扰抑制请求信息和各种控制信息可被表示为包括指示0或1的二进制信息的数值,以在状态从之前状态过渡到当前状态时给出差值通知。
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次系统中的干扰避免频带的干扰抑制性能可被改提高。另外,分别应用了时间窗和AIC的子载波分配的范围可根据干扰抑制请求信息来改变,以在考虑了对主系统的干扰的情况下灵活地控制干扰避免频带的泄漏功率密度。类似地,AIC音调的数量可根据干扰抑制请求信息改变,以在考虑了对主系统的干扰的情况下灵活地控制干扰避免频带的泄漏功率密度。应注意,与只需应用AIC的结构相比,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发送设备需执行新的IFFT计算,但是IFFT计算所增加的量比执行卷积相乘所需的数字滤波器或误差校正解码器要低。
图23是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效果的模拟结果。在图23中,子载波在横坐标上绘制,功率[dB]在纵坐标上绘制。图23中所示的模拟结果是一种示例,其中次系统提供干扰避免频带两侧的发送,且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干扰抑制处理应用于安排在干扰避免频带两侧的发送信号。在图23中,显示了有关干扰的三种方法之间的比较,即,采用时间窗的干扰抑制发送信号1301、采用NPL2中的CC的干扰抑制发送信号1302和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干扰抑制发送信号1303。每一个方法中,发送子载波的数量是514,而干扰避免带宽的子载波的数量是Ni=82。另外,两端总共有四个AIC音调,其中NAIC=2,其被分别安排在发送频带和干扰避免频带间的边界处。另外,在发送频带中,作为干扰源将要经受采用AIC进行的干扰抑制的子载波的数量(Q),其在干扰避免频带附近的数量为15,其余距干扰避免频带较远的作为干扰源的子载波要经受采用时间窗进行的干扰抑制。干扰避免频带中部分干扰避免频带内的采用AIC进行干扰抑制的子载波的数量是Ni_partial=3,且部分干扰避免频带被安排在干扰避免频带的两端,以生成AIC音调。另外,FFT的大小为N=1024,CP长度为LCP=63,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采用时间窗的干扰抑制发送信号1301的窗口重叠长度和干扰抑制发送信号1303的时间窗的窗口重叠长度均为LOV=10,且符号功率为1的QPSK(正交相移键控)被用作调制系统。
从图23中可明显看出,采用时间窗的干扰抑制发送信号1301未能在接近发送频带的频率位置获得充分的干扰抑制效果。NPL2中经过CC的干扰抑制发送信号1302未能在干扰避免频带中远离发送频带的位置获得充分的干扰抑制效果。相比之下,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干扰抑制发送信号1303可在整个干扰避免频带获得充分的干扰抑制效果,并且发现频带外的泄漏功率可被降低。
示例性实施例3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图24是示出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基带单元的结构的示例的框图。在图24所示的示例结构更详细,其中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采用子载波加权作为采用频域处理的干扰抑制发送方法,采用时间窗作为采用时域处理的干扰抑制发送方法。图24中所示的基带单元600与图8中所示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基带单元500的不同之处在于用时间窗/子载波加权分配决定部601代替了时间窗/AIC分配决定部509,且用子载波加权部602代替了AIC符号发生器516。其它方面可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相同。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发送信号(在其上不执行时间窗的发送信号)的一些子载波要经受采用子载波加权的干扰抑制发送。子载波加权是一种干扰抑制发送方法,其将要被转换为子载波信号的符号乘以适当的加权来抑制泄漏功率,以便降低干扰避免频带内的部分干扰避免频带的泄漏旁瓣功率。
在时间窗/子载波加权分配决定部601中,在对发送信号的每一个子载波分配干扰抑制处理时,则须应用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决定将要经受采用AIC进行的干扰抑制的子载波(例如图13中所示子载波305)的方法相同的方法决定将要经受加权的子载波。
在子载波加权部602中,子载波305被乘以实数权重系数,以使得作为在干扰避免频带301的部分干扰避免频带306中合并将要经受采用子载波加权进行的干扰抑制的子载波305的多个旁瓣成分的结果,子载波305能变小,然后被输出到下游的IFFT 512-2。作为子载波加权的修改,子载波加权部602用复数权重系数乘以子载波305。
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基带单元600的操作须将图14中所示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基带单元500的操作中的AIC替换为子载波加权。具体地,图14中的步骤S11至S13中,步骤S11的操作须由时间窗/子载波加权分配决定部601来执行。另外,在步骤S13中对子载波执行AIC处理的干扰抑制发送处理须由子载波加权部602、IFFT 512-2、P/S转换器513-2和GI添加部514-2执行。其它方面可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相同。
当应用子载波加权时,具有这样的优势,即不需要象在AIC情况下插入专用符号来抑制泄漏功率。
除AIC和子载波加权之外,频谱编码也可以作为一种频域干扰抑制发送方法。当应用频谱编码时,用于在要转换为子载波信号的符号之间提供相关性的频谱编码部,例如,可代替图8中所示的AIC符号发生器516。
采用时域处理的干扰抑制发送方法也不局限于时间窗。例如,可以采用任何其它方法比如时域处理中用于滤波频率的数字滤波器。另外,采用频域处理的干扰抑制发送方法并不局限于AIC、子载波加权和频谱编码,可采用任何其它方法。
在以上描述中,主要示出了将干扰抑制请求信息作为分配确定信息使用的示例,但是除了干扰抑制请求信息之外,其它任何信息都可以被用作分配确定信息。
另外,在以上描述中,列举了在一个或两个干扰避免频带内同时使用时间窗处理系统和AIC处理系统来抑制干扰的示例。然而,例如,当干扰避免频带(主系统所使用的频带数量)的数量很小时,可停止时间窗处理系统,只在AIC处理系统中提供干扰抑制发送,以便只有当干扰避免频带的数量很大时才同时使用时间窗处理系统和AIC处理系统来提供干扰抑制发送。
另外,在以上描述中,多载波发送中的OFDM无线发送设备被作为一个示例,但是第一至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例如,可应用于单载波发送中的DFT(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Spread)OFDM。
另外,在以上描述中,应用于次系统的情况被作为一个示例,但是第一至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例如,也可用于主系统。
另外,第一至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基带单元,例如,可作为电路在预定的硬件中实施。另外,例如,它们可由基于控制程序操作的计算机电路(例如,CPU(中央处理器))实现,未显示出。控制程序被储存于无线发送设备或基带单元内部的存储介质例如,ROM(只读存储器)、硬盘等,或被储存于外部存储介质(例如,可移动介质、可移动磁盘等),并由上述计算机电路读取和执行。应注意,基带单元中包括的每一个部分还可由预定的硬件和根据程序操作的CPU等的组合来实现。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大体结构。图25是示出本发明的大体结构的框图。图25中所示的无线发送设备70包括第一干扰抑制处理装置71和第二干扰抑制处理装置72。
第一干扰抑制处理装置71通过针对发送信号的部分频带中的信号的频域处理,来生成用于部分地抑制所述信号对干扰避免频带的泄露功率的干扰抑制发送信号。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干扰抑制处理装置71显示为频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5、AIC符号发生器516和子载波加权部602。也可能想到AIC符号发生器516、IFFT 512-2、P/S转换器513-2和GI添加部514-2的组合被作为第一干扰抑制处理装置71的例子。
第二干扰抑制处理装置72通过针对发送信号的部分或整个频带中的信号的时域处理,来生成用于抑制所述信号对干扰避免频带的泄露功率的干扰抑制发送信号。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第二干扰抑制处理装置72显示为时域干扰抑制处理部104和时间窗部515。也可能想到P/S转换器513-1、CP添加部514-1和时间窗部515的组合被作为第二干扰抑制处理装置72的例子。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是当应抑制泄漏功率的干扰避免频带很宽时,也可获得出色的干扰抑制性能而不降低频率使用效率。
第一干扰抑制处理装置可对发送信号之中的、在干扰避免频带附近的频带内的信号执行频域处理。
第二干扰抑制处理装置可对发送信号之中的、在第一干扰抑制处理装置未在其中执行频域处理的频带内的信号执行时域处理。
将成为第一干扰抑制处理装置抑制泄漏功率的目标的干扰避免频带的部分频带可在发送频带附近。
图26是示出本发明的无线发送设备的结构的另一个示例的框图。如图26中所示,本发明的无线发送设备可进一步包括干扰抑制处理分配装置73。干扰抑制处理分配装置73基于指示所需干扰抑制的等级的干扰抑制请求信息,在发送信号的频带内决定采用频域处理执行干扰抑制的频带的范围以及采用时域处理执行干扰抑制的频带的范围。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干扰抑制处理分配装置73显示为干扰抑制发送分配决定部102,时间窗/AIC分配决定部509和时间窗/子载波加权分配决定部601。
无线发送设备可进一步包括操作参数改变装置74。操作参数改变装置74基于指示所需干扰抑制等级的干扰抑制请求信息或作为干扰抑制处理参数的预定控制信息改变第一干扰抑制处理装置或第二干扰抑制处理装置的操作参数。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操作参数改变装置74显示为干扰抑制发送分配决定部102的功能。
例如,操作参数改变装置可根据干扰抑制请求信息或预定的控制信息改变泄漏功率抑制信号的数量并将改变后的泄漏功率抑制信号的数量通知给目标设备。
另外,例如,根据干扰抑制请求信息或预定的控制信息,将成为第一干扰抑制处理装置抑制泄漏功率目标的干扰避免频带的部分频带的带宽可被改变。
另外,如图26所示,第一干扰抑制处理装置可包括泄漏功率抑制信号生成装置,其用于生成作为部分抑制干扰避免频带内的泄漏功率的信号的泄漏功率抑制信号,而第二干扰抑制处理装置可包括符号波形整形装置,其用于在时域中整形符号波形。
另外,泄漏功率抑制信号生成装置可包括:干扰抑制符号生成装置,其用于输入有关干扰避免频带的信息和有关发送符号的信息,该发送符号是通过对作为采用频域处理进行干扰抑制的目标的发送信号进行频率映射而获得的,并用于生成在其中插入了干扰抑制符号的发送信号作为发送符号,其中,干扰抑制符号是抑制功率泄漏到干扰避免频带的部分频带的符号;逆傅里叶逆变换装置,其用于输入从干扰抑制符号生成装置提供的发送信号,并对发送信号执行逆傅里叶逆变换处理以生成子载波信号;并行/串行转换装置,其用于输入由逆傅里叶逆变换装置提供的子载波信号,将子载波信号转换为串行信号,并输出该串行信号;和保护间隔添加装置,其用于输入由并行/串行转换装置提供的信号,并对在其上执行了逆傅里叶逆变换的每一个发送帧添加保护间隔。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无线发送设备可以无线电资源为单位决定在其上采用频域处理执行干扰抑制的频带的范围和在其上采用时域处理执行干扰抑制的频带的范围。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无线发送设备可以子载波为单位决定在其上采用频域处理执行干扰抑制的频带的范围和在其上采用时域处理执行干扰抑制的频带的范围。
(补充说明1)根据本发明的无线发送设备可被配置为包括:信号分离装置,用于在频域中分离发送信号;第一干扰抑制处理装置,用于对从信号分离装置提供的经分离的信号执行频域处理以生成部分地抑制所述信号对干扰避免频带的泄露功率的干扰抑制发送信号;和第二干扰抑制处理装置,用于对从信号分离装置提供的经分离的信号执行时域处理以生成抑制所述信号对所述干扰避免频带的泄露功率的干扰抑制发送信号,其中,信号分离装置以无线电资源为单位将发送信号分为两组,一组要经受由第一干扰处理装置执行的干扰处理,另一组要经受由第二干扰处理装置执行的干扰处理。
(补充说明2)根据本发明的无线发送设备中,符号波形整形装置可被配置为包括:逆傅里叶逆变换装置,用于输入要经受采用时域处理进行的干扰抑制的发送信号,并对该发送信号执行逆傅里叶逆变换处理以生成子载波信号;并行/串行转换装置,用于输入由逆傅里叶逆变换装置提供的子载波信号,将子载波信号转换为串行信号,并输出该串行信号;循环前缀添加装置,用于输入由并行/串行转换装置提供的信号,并对执行了逆傅里叶逆变换的每一个发送帧添加循环前缀;以及用于对符号的两端进行波形整形的装置,用于输入添加了循环前缀的并从循环前缀添加装置输出的信号,并在时域中对符号两端的波形进行整形。
(补充说明3)在根据本发明的无线发送设备中,可以对发送信号中接近干扰避免频带的频带内的信号执行频域处理。
(补充说明4)在根据本发明的无线发送方法中,可以对发送信号中未通过频域处理生成干扰抑制发送信号的频带内的信号执行时域处理。
采用频域处理的干扰抑制发送信号的生成处理和采用时域处理的干扰抑制发送信号的生成处理可以是并行处理,或者采用时域处理的干扰抑制发送信号的生成处理可以在采用频域处理的干扰抑制发送信号的生成处理之后执行。
(补充说明5)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无线发送方法可基于指示所需干扰抑制等级的干扰抑制请求信息、在发送信号的频带内决定采用频域处理执行干扰抑制的频带的范围和采用时域处理执行干扰抑制的频带的范围。
(补充说明6)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无线发送程序,可使计算机:在第一干扰抑制处理过程中,对所述发送信号中的接近所述干扰避免频带的频带内的信号执行频域处理。
(补充说明7)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作为用于由所述无线发送设备执行的作为干扰抑制处理的对部分发送信号进行的频域处理和对部分或所有发送信号进行的时域处理的参数的所述预定控制信息可以至少是以下各项中的任一个:发送信号中要经受采用频域处理进行的干扰抑制的无线电资源的数量,在频域处理中作为抑制泄漏功率目标的干扰避免频带的部分频带的带宽,在频域处理中作为抑制泄漏功率目标的干扰避免频带的部分频带内的频率位置,在频域处理中要生成的用于抑制泄漏功率的泄漏功率抑制信号的数量,以及在时域处理中作为生成符号波形目标的前后符号的重叠长度。
如上所述,虽然结合示例性实施例和示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和示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对本发明的结构和细节进行能够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各种变化。
本发明要求于2010年2月2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0-037851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其整个内容结合于文中。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要求发送无线电信号同时抑制对发送频带之外的频带的干扰的设备、方法和程序中。
标号列表
Figure BPA00001608216500331
Figure BPA00001608216500341

Claims (19)

1.一种无线发送设备,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干扰抑制处理装置,用于通过针对发送信号的部分频带中的信号的频域处理来生成部分地抑制所述信号对干扰避免频带的泄露功率的干扰抑制发送信号;和
第二干扰抑制处理装置,用于通过针对发送信号的部分或整个频带中的信号的时域处理来生成抑制所述信号对所述干扰避免频带的泄露功率的干扰抑制发送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发送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干扰抑制处理装置对所述发送信号中的接近所述干扰避免频带的频带内的信号执行频域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发送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干扰抑制处理装置对所述发送信号中的所述第一干扰抑制处理装置未执行频域处理的频带内的信号执行时域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何一个所述的无线发送设备,还包括
干扰抑制处理分配装置,用于基于指示所需干扰抑制等级的干扰抑制请求信息,在发送信号的频带内决定采用频域处理执行干扰抑制的频带的范围和采用时域处理执行干扰抑制的频带的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何一个所述的无线发送设备,其中,要作为通过所述第一干扰抑制处理装置来抑制泄漏功率的目标的干扰避免频带的部分频带在发送频带附近。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何一个所述的无线发送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干扰抑制处理装置包括用于生成作为在所述干扰避免频带内部分地抑制泄漏功率的信号的泄漏功率抑制信号的泄漏功率抑制信号生成装置,并且
所述第二干扰抑制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在时域内对符号波形进行整形的符号波形整形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发送设备,还包括
操作参数改变装置,用于基于指示所需的干扰抑制等级的干扰抑制请求信息或作为干扰抑制处理参数的预定控制信息,来改变用于所述第一干扰抑制处理装置或所述第二干扰抑制处理装置的操作参数,
其中,所述操作参数改变装置根据所述干扰抑制请求信息或所述预定控制信息来改变泄漏功率抑制信号的数量,并将改变后的泄漏功率抑制信号的数量通知给目的地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无线发送设备,还包括
操作参数改变装置,用于基于指示所需的干扰抑制等级的干扰抑制请求信息或作为干扰抑制处理参数的预定控制信息,来改变用于所述第一干扰抑制处理装置或所述第二干扰抑制处理装置的操作参数,
其中,所述操作参数改变装置根据所述干扰抑制请求信息或所述预定控制信息来改变要作为通过所述第一干扰抑制处理装置抑制泄漏功率的目标的干扰避免频带的部分频带的带宽。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无线发送设备,其中,所述泄漏功率抑制信号生成装置包括:
干扰抑制符号生成装置,用于输入有关所述干扰避免频带的信息和有关发送符号的信息,该发送符号是通过对作为采用频域处理进行干扰抑制的目标的发送信号进行频率映射而获得的,并用于生成插入了干扰抑制符号的发送信号作为所述发送符号,其中,所述干扰抑制符号是用于抑制功率泄漏到干扰避免频带的部分频带的符号;
逆傅里叶逆变换装置,用于输入从所述干扰抑制符号生成装置提供的发送信号,并对发送信号执行逆傅里叶逆变换处理以生成子载波信号;
并行/串行转换装置,用于输入由所述逆傅里叶逆变换装置提供的子载波信号,将子载波信号转换为串行信号,并输出该串行信号;和
保护间隔添加装置,用于输入由所述并行/串行转换装置提供的信号,并对执行了逆傅里叶逆变换的每一个发送帧添加保护间隔。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何一个所述的无线发送设备,其中,以无线电资源为单位决定采用频域处理执行干扰抑制的频带的范围和采用时域处理执行干扰抑制的频带的范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发送设备,其中,以子载波为单位决定采用频域处理执行干扰抑制的频带的范围和采用时域处理执行干扰抑制的频带的范围。
12.一种无线发送方法,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针对发送信号的部分频带中的信号的频域处理来生成部分地抑制所述信号对干扰避免频带的泄露功率的干扰抑制发送信号;和
通过针对发送信号的部分或整个频带中的信号的时域处理来生成抑制所述信号对所述干扰避免频带的泄露功率的干扰抑制发送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发送方法,其中,对所述发送信号中的接近所述干扰避免频带的频带内的信号执行频域处理。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无线发送方法,其中,对所述发送信号中的未执行频域处理的频带内的信号执行时域处理。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任何一个所述的无线发送方法,还包括
基于指示所需干扰抑制等级的干扰抑制请求信息,在发送信号的频带内决定采用频域处理执行干扰抑制的频带的范围和采用时域处理执行干扰抑制的频带的范围。
16.一种无线发送程序,使计算机执行:
第一干扰抑制处理,用于通过针对发送信号的部分频带中的信号的频域处理来生成部分地抑制所述信号对干扰避免频带的泄露功率的干扰抑制发送信号;和
第二干扰抑制处理,用于通过针对发送信号的部分或整个频带中的信号的时域处理来生成抑制所述信号对所述干扰避免频带的泄露功率的干扰抑制发送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发送程序,其中,在第一干扰抑制处理过程中,计算机对所述发送信号中的接近所述干扰避免频带的频带内的信号执行频域处理。
18.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发送设备,用于发送无线电信号;和干扰量测量设备,包括用于检测由所述无线发送设备发送的无线电信号的检测部,其中,
所述干扰量测量设备包括:
干扰量测量装置,用于测量或估计由所述无线发送设备发送的无线电信号对干扰避免频带的干扰量;和
控制信号通知装置,用于基于由所述干扰量测量装置测量或估算的干扰量来生成控制信号并将该控制信号通知给所述无线发送设备,该控制信号包括指示所需的干扰抑制等级的干扰抑制请求信息或作为干扰抑制处理参数的预定控制信息,该干扰抑制处理参数用于由所述无线发送设备执行的作为干扰抑制处理的对部分发送信号进行的频域处理和对部分或所有发送信号进行的时域处理。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作为用于由所述无线发送设备执行的作为干扰抑制处理的对部分发送信号进行的频域处理和对部分或所有发送信号进行的时域处理的参数的所述预定控制信息至少是以下各项中的任一个:发送信号中要经受采用频域处理进行的干扰抑制的无线电资源的数量,在频域处理中作为抑制泄漏功率目标的干扰避免频带的部分频带的带宽,在频域处理中作为抑制泄漏功率目标的干扰避免频带的部分频带内的频率位置,在频域处理中要生成的用于抑制泄漏功率的泄漏功率抑制信号的数量,以及在时域处理中作为生成符号波形目标的前后符号的重叠长度。
CN2011800104749A 2010-02-23 2011-01-07 无线发送设备、无线发送方法、无线发送程序和无线通信系统 Pending CN10278306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37851 2010-02-23
JP2010-037851 2010-02-23
PCT/JP2011/000047 WO2011104998A1 (ja) 2010-02-23 2011-01-07 無線送信装置、無線送信方法、無線送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3063A true CN102783063A (zh) 2012-11-14

Family

ID=44506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04749A Pending CN102783063A (zh) 2010-02-23 2011-01-07 无线发送设备、无线发送方法、无线发送程序和无线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64887B2 (zh)
EP (1) EP2541818A4 (zh)
JP (1) JP5660120B2 (zh)
CN (1) CN102783063A (zh)
WO (1) WO201110499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1094A (zh) * 2018-07-16 2018-11-23 中南民族大学 谱编码ofdm系统及最小频谱旁瓣导频符号设计方法
CN112422469A (zh) * 2016-01-29 2021-0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5856951A (zh) * 2023-02-22 2023-03-28 北京凯芯微科技有限公司 双模频域抗干扰电路、基带芯片及导航接收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44916B1 (en) 2002-05-14 2020-05-05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Spreading and precoding in OFDM
US11381285B1 (en) 2004-08-02 2022-07-05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Transmit pre-coding
EP2630742A4 (en) * 2011-02-22 2016-05-18 Nec Corp WIRELESS TRANSMISSION APPARATUS,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WIRELESS TRANSMISSION PROGRAM
JP2012209703A (ja) * 2011-03-29 2012-10-25 Fujitsu Semiconductor Ltd 送信機
JP5782989B2 (ja) * 2011-10-26 2015-09-24 アイコム株式会社 通信機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2497340B (zh) * 2011-12-31 2014-12-1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基于迭加窗抑制算法的时频门处理方法
AU2012392501B2 (en) 2012-10-18 2016-12-22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 OFDM communications
KR20150091370A (ko) * 2012-11-29 2015-08-10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Ofdm 시스템에서의 스펙트럼 누출 감소 방법
JP5977666B2 (ja) * 2012-12-26 2016-08-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及び周波数選択性妨害訂正方法
JP6598146B2 (ja) * 2015-02-20 2019-10-30 株式会社国際電気通信基礎技術研究所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らを備え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102651724B1 (ko) * 2015-08-03 2024-03-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US10382233B2 (en) * 2016-05-12 2019-08-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Heterogeneous weighted overlap-add windowing and filtering fo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waveforms
GB2562253B (en) * 2017-05-09 2021-11-03 Imagination Tech Ltd Efficient detection of ranging code correlation function of a GNSS signal
US10637705B1 (en) 2017-05-25 2020-04-28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Peak-to-average-power reduction for OFDM multiple access
US10243773B1 (en) 2017-06-30 2019-03-26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Efficient peak-to-average-power reduction for OFDM and MIMO-OFDM
US11917604B2 (en) 2019-01-25 2024-02-27 Tybalt, Llc 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and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WO2020242898A1 (en) 2019-05-26 2020-12-03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3371A (zh) * 2008-02-01 2010-12-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服务基站的选择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82596A4 (en) * 2004-07-01 2012-11-14 Texas Instruments Inc TIME-RANGE WINDOW TECHNOLOGY OF A MULTI-BAND-OFDM SYSTEM FOR ENHANCING SPECTRAL SCULPTURING
US20080117959A1 (en) * 2006-11-22 2008-05-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False alarm reduction in detection of a synchronization signal
GB2453148B (en) * 2007-09-27 2009-08-19 Toshiba Res Europ Ltd Interference avoidance
JP4548512B2 (ja) * 2008-05-02 2010-09-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JP2010124416A (ja) * 2008-11-21 2010-06-03 Toshiba Corp Ofdm送信機および方法
JP5345899B2 (ja) * 2009-06-16 2013-11-2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間の周波数共用方法及び周波数共用通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3371A (zh) * 2008-02-01 2010-12-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服务基站的选择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AHMOUD S. EL-SAADANY ET AL.: "Revisiting Active Cancellation Carriers for Shaping the Spectrum of OFDM-based Cognitive Radios", 《SARNOFF SYMPOSIUM 2009》, 1 April 2009 (2009-04-01) *
SINJA BRANDES ET AL.: "Reduction of Out-of-Band Radiation in OFDM Based Overlay Systems", 《DYSPAN 2005》, 11 November 2005 (2005-11-11) *
SRIKANTH PAGADARAI ET AL.: "A Sub-optimal Sidelobe Suppression Technique for OFDM-based Cognitive Radios", 《MILCOM 2008》, 19 November 2008 (2008-11-19)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2469A (zh) * 2016-01-29 2021-0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422469B (zh) * 2016-01-29 2022-0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881094A (zh) * 2018-07-16 2018-11-23 中南民族大学 谱编码ofdm系统及最小频谱旁瓣导频符号设计方法
CN108881094B (zh) * 2018-07-16 2020-11-24 中南民族大学 谱编码ofdm系统及最小频谱旁瓣导频符号设计方法
CN115856951A (zh) * 2023-02-22 2023-03-28 北京凯芯微科技有限公司 双模频域抗干扰电路、基带芯片及导航接收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60120B2 (ja) 2015-01-28
US8964887B2 (en) 2015-02-24
US20130058432A1 (en) 2013-03-07
WO2011104998A1 (ja) 2011-09-01
EP2541818A1 (en) 2013-01-02
JPWO2011104998A1 (ja) 2013-06-17
EP2541818A4 (en) 2015-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3063A (zh) 无线发送设备、无线发送方法、无线发送程序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02612815B (zh) 无线发送装置、无线发送方法和基带电路
US8743982B2 (en) Systems for the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of digital data and transmission methods using such systems
CN106789828B (zh) 一种基于峰值跟踪反馈降低fbmc-oqam系统峰均功率比的方法
CN101297405A (zh) 发射用于限制干扰的多载波信号的方法、信号、发射设备、接收方法和设备以及相应的计算机程序
US20120213312A1 (en) Wireless transmitting apparatus, wireless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wireless transmitting program
EP2057809A2 (en) 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ncelling 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
CN104253680A (zh) 一种fbmc系统中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US20170265202A1 (en) Time domain pilot of single-carrier mimo system and synchronization method thereof
JP2013535163A (ja) シングルキャリア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送信信号生成装置および方法
EP2416616B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Dash et al. OFDM systems and PAPR reduction techniques in OFDM systems
CN101989971B (zh) 一种带外功率抑制方法及装置
JP5208980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Hammadi et al. New Filtering Method to Reduce PAPR and OOBE of UFMC in 5G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3004968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haped Single Carrie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with Low 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
US20190349157A1 (en) Receiver, transmitter,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subband communication and methods for subband communication
CN101958874B (zh) 基于角分复用的双正交频分多址蜂窝系统
CN105656821A (zh) 一种cr-ofdm系统中抑制旁瓣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CN112448903A (zh) 消除基于ofdm系统的子载波间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CN112543085B (zh) 传输用子载波的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18098653A (ja)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Loulou Low-Complexity Multicarrier Waveform Processing Schemes fo Futur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li et al. The Effect of MIRBBASI-MARTIN Filter on the Performance of Filter Bank Multicarrier Transmultiplexer System
Dumari et al. Research Article BER and PSD Improvement of FBMC with Higher Order QAM Using Hermite Filter for 5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beyon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1130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