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1079A - 用于无线通讯的自适应接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线通讯的自适应接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81079A
CN102781079A CN2012101413958A CN201210141395A CN102781079A CN 102781079 A CN102781079 A CN 102781079A CN 2012101413958 A CN2012101413958 A CN 2012101413958A CN 201210141395 A CN201210141395 A CN 201210141395A CN 102781079 A CN102781079 A CN 1027810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
signal
adaptive
design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413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81079B (zh
Inventor
陈政宏
陈鹏森
何祥德
黄光虎
黄志清
张钦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tish Cayman Islands Business Miley electronic Limited by Share Ltd.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Integrated System Solu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grated System Solu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grated System Soluti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81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10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810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10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09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by improving strong signal performance of the receiver when strong unwanted signals are present at the receiver inpu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027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assessing signal quality or detecting noise/interference for the received signal
    • H04B2001/1045Adjacent-channel interfer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个自适应、成本低、高效率、可节能之无线通讯的自适应接收方法,但不限于蓝牙接收器,特别是一种于起始接收蓝牙封包前,通过侦测相邻信道干扰是否存在,设定滤波器的频宽、滤波器的阶数、取样速率、模拟数字转换器之输出位元数量,以及自动增益控制运算单元以决定该低噪声放大器及可变增益放大器之设定。

Description

用于无线通讯的自适应接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个自适应、成本低、高效率、可节能的无线通讯的自适应接收方法,但不限于蓝牙接收器,特别是一种于起始接收蓝牙封包前,通过侦测相邻信道干扰是否存在,设定滤波器的频宽、滤波器的阶数、取样速率、模拟数字转换器的输出位元数量,以及自动增益控制运算单元以决定该低噪声放大器及可变增益放大器的设定。
背景技术
蓝牙设备需要通过蓝牙的规范(Specification of the Bluetooth System, version 2.0+EDR”, Nov. 4, 2004.),其包括接收器的灵敏度和相邻信道干扰(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 ACI)测试。为了通过ACI测试,能大幅抑制所有在ACI频外功率的高阶模拟滤波器是必需的。此外,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ADC)必须有足够的动态范围与解析度以表示于通带内的频段信号和模拟滤波器后的ACI。然而,若要在电路里实施的话,具有大量的输出位元的高阶模拟滤波器和高解析度ADC都会消耗更多的功率和更昂贵的成本。
另一方面,窄频的模拟滤波器可抑制更多的ACI,但宽频的模拟滤波器能达到较好的灵敏度。因此,模拟滤波器的频宽常被设计通常是很难取舍。传统方式是使用ACI规格用最小所需的阶数模拟滤波器牺牲一些接收器灵敏度,和满足一个ADC所需最小取样频率和输出位元的数量,以节省成本和功率消耗。此外,越来越多的无线区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设备(如802.11 b/g/n装置)也使用相同的频段(约2.4至2.483GHz),蓝牙与WLAN设备的共存已成为一个重大的挑战。
一个先知技术中的蓝牙接收器的功能方块图如图1所示。射频功率前端电路详述如下。天线10是用来接收无线电信号、以及低噪声放大器20用以根据一通过自动增益控制90设定的该低噪声放大器控制信号902放大天线10的输出、混频器30系用以将从低噪声放大器20输出的直接转换一基频信号,并集中在一低中频输出频率区域。
在一典型的蓝牙接收器中,低中频可能高达几MHz或低到0Hz (在本发明中称之0中频或直接向下转换)。当一模拟滤波器40欲取得的中频信号中心为低中频或0中频时,此模拟滤波器40或为一带通滤波器(低中频),或为一低通滤波器(0中频),其中心频率与混频器30输出的接收信号的中心频率相同,即IF>0或IF=0。该可变增益放大器50根据通过自动增益控制90提供的该可变增益放大器控制信号901,将该模拟滤波器40的输出,加以适当放大后,再将其输出提供给该模拟数字转换器60。该模拟数字转换器60将该接收模拟信号转换成一数字信号(用位元表示),再将其输出提供给该数字滤波器70。该数字滤波器70能进一步抑制剩余的相邻信道干扰并将输出送到数字解码器80解码。
该自动增益控制90利用该模拟数字转换器输出601测量该数字信号功率,并利用低噪声放大器控制902及可变增益放大器控制901决定了该低噪声放大器20及可变增益放大器50的增益设定以适当放大该接收的模拟信号,使模拟数字转换器的输出值,达到一较适当的范围。
参照图2a与图2b,该第一行表示所欲取得的蓝牙信号及干扰的蓝牙信号的中心(IF)的中心值,以及2至4行分别显示在数据传输率为 1,2或3Mbps的值时,其载波干扰功率比(C/I)的门槛值,皆以分贝表示,举例来说,图2a和图2b的第二行中显示为-40 dB,其条件和要求为:所欲取得的蓝牙信号(其功率以“C”表示)为1Mbps的数据速率,其中频(IF)之中心值在0MHz,干扰蓝牙信号中心频在所欲取得之蓝牙信号中心频-8MHz处,为达成位元错误率优于0.001,以干扰蓝牙所需的C/I (干扰蓝牙信号功率表示为“I”表示)必须小于或等于C/I-40 dB的门槛值-40dB(C/- I≤-40),详细的欲取得之信号功率C的绝对值则于蓝牙标准规范中揭示。
   对于大多数测试中,干扰信号相较于那些欲取得的信号有更大的功率(即C/I<0用dB为单位)。为成功解码该欲取得的信号,蓝牙的接收器通常采用一个模拟滤波器40和一个数字滤波器70,如图1所示,用来抑制任何频带外的干扰信号。在图2在这两个例子中,蓝牙接收器采用一个模拟低通滤波器如图2a所示,中心于0中频(IF=0MHz),以及蓝牙接收器采用一模拟中频滤波器,如图2b所示,中心于低中频(IF=3MHz)。然而,根据相邻信道干扰规范,无论0中频或滴中频的蓝牙接收器,当该蓝牙干扰信号中心比欲取得之蓝牙信号中心频高2MHz,而C/I为30dB或更高时(即C/I≧-30),此时蓝牙接收器解码欲取得的1Mbps信号,必须达成位元错误率优于0.001,相邻信道如图2a和图2b所示。
另一方面,为在该欲取得的信号中达到最好的解码灵敏度,该模拟滤波器的3dB信道频宽应该是比较宽广的,足以让大部分所需的信号功率在最小滤波器失真的情况下传递,换句话说,即一个狭窄的频带带宽通过抑制更多的相邻信道干扰功率非常接近该欲取得的信号中心,会优先通过抑制的相邻信道干扰测试功率,但这个过滤器可能会抑制或扭曲该欲取得的信号,因此实际上,当接收器提供较佳的灵敏度时,便很难同时达成对相邻信道干扰的抑制。
此难题对类比滤波器的设计提出了一个巨大挑战:即能在频域中,对频道外的相邻信道干扰功率尽可能抑制多一点(或快一点),并在同一时间能保持滤波器之频宽能尽可能宽广,以减少对欲取得的信号的抑制或扭曲。但不幸的是,更宽广的滤波器频宽会造成较少的相邻信道干扰被抑制,以及要在频域中抑制该相邻信道干扰需要一较高阶的且尽可能多(或快)的相邻信道干扰滤波器,与图3a、图3b说明了这个概念。
在图3a、图3b显示该滤波器的幅度响应于图中,欲取得的信号中频中心之中心频率被假设为0MHz,对应图2a,一中心频率为0MHz之低中频蓝牙接收器,该实际通道滤波器中心频率即为0MHz。
图2b为一中心频率为3MHz的低中频蓝牙接收器,该实际通道滤波器中心频率即为3MHz。如图3a所示,一具有一侧3dB频宽为0.7MHz的二阶模拟通道滤波器,当蓝牙干扰信号中心频比欲取得之蓝牙信号中心频高2MHz时,此滤波器可以提供约20dB的相邻信道干扰功率抑制,图中显示一具有一侧3dB频宽为1MHz的三阶模拟通道滤波器亦可以提供约20dB的相邻信道干扰功率抑制,同时降低了对欲取得之蓝牙信号的滤波。另外,我们可以发现,在中频+2MHz之后,相较于二阶滤波器,三阶滤波器可抑制更多的相邻信道干扰功率。
然而,如图2a和图2b所示,当一相邻信道干扰十分靠近该欲取得的信号的频率中心时,蓝牙标准对此模拟滤波器相邻信道的要求常最难达成,因为当一相邻信道干扰之频率中心由比欲取得之信号的频率中心高2MHz时,在1MHz内,其载波干扰功率比(C/I)的门槛值,从0dB(C/I=0)跳转至30dB(C/I=-30),当一相邻信道干扰之频率中心远离该欲取得之信号中心时,当该二阶与该三阶滤波器均已经抑制30dB甚至更多,且该相邻信道干扰要求已经为相同的C/I门槛值时,相邻信道干扰测试便较易通过,如图2a和图2b所示。
因此,一蓝牙接收滤波器的该频带带宽选择是一个在更好的灵敏度和更好的相邻频道干扰性能下达到平衡,以及普遍地使用一高阶模拟滤波器。其缺点是其在设计与实施下的高复杂性导致于高成本,以及高功率消耗,这是所有的移动设备有限的电池容量的关键。换句话说,一在蓝牙接收器中的一修复受损滤波器在一相邻信道干扰存在时,既不是优化设计,当相邻信道干扰不存在时,也不会具有最好的灵敏度。
然而,该相邻信道干扰并不会总是存在,因为蓝牙接收器可以提前知道蓝牙封包的起始时间,在开始接收前可以针对干扰的存在先进行了解,如此的发现导致了本发明提出更好的计算方法与设计机会。
参照美国专利公告第8,060,041号,由Ballantyne等人提出,其揭示了一应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自适性接收器,是有关于一种无线通讯装置内的高性能的接收器以及一降低功耗接收器。其以从基站接收信号后,在无线通讯装置控制器侦测到于该基站与该无线通讯装置之间的一射频环境下的一个或多个频道条件环境。当射频信号强度较弱时,控制器会选择一个高性能接收器以处理该接收信号,以及当该射频信号强度较强时,控制器会选择一较低功率接收器以处理该接收信号,然而,本专利并无有效控制无法有效节省功率的该N位元ADC及该模拟滤波器。
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出一种自适应无线通讯接收器,可解决上述所提及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思路是对该蓝牙规范所具有的特定的发送与接收蓝牙封包之时间设定 (预定时间序)及其接收方式,亦即,在开始接收蓝牙封包前的一段起始时间为习知的预先蓝牙接收,在开起蓝牙接收器时,可预先侦测任何相邻信道功率的存在与否(不仅限于蓝牙或满足802.11规范之装置)。如此有效的操作方式不论相邻信道干扰之存在与否,皆可对该接收器进行最佳化的设定(相邻信道干扰提供之抑制、灵敏度及功率消耗)。然而,模拟滤波器(低通滤波器或带通滤波器)通常被设计具有一窄频通带,并仅用提供欲取得之信号通过。因此,存在于该滤波器通带外的宽频相邻信道干扰功率并无法准确的被量测。
于本发明提出四个方法(但不限于四个方法),第一方法为使用一数字电路量测相邻信道干扰功率并提供一旁路径于该模拟滤波器。亦即,使用自动增益控制单元90。第二方法为使用一配置于模拟滤波器前的模拟电路量测相邻信道干扰功率。
相较而言,第一个方法为提供一旁路路径于模拟滤波器,将导致模拟数字转换器所输出相当多的位元数量以确保其量测的准确性,如此的操作必须消耗较长的量测时间。其主要原因为数字模拟转换器的取样频率通常尽可能的被设计于相当低,以节省功率消耗、灵敏度及相邻信道干扰。
然而,该模拟滤波器(带通滤波器或低通滤波器)被设计用以具有一窄频宽以只能通过该欲取得之信号。因此,该宽频相邻信道干扰功率于该模拟滤波器通带频宽之外之信号无法正确地被测量。
另一方面,即使第二个方法不需要实现一个旁路路径于该模拟滤波器,通过模拟电路量测该模拟信号功率将在IC设计上耗费较大的硬体区域及成本,
此外,欲使用模拟电路来准确地量测具有相邻信道干扰动态功率范围之相邻信道干扰功率 (误差需在一些dB以内),需要使用额外具有高解析度的模拟比较器来量测全部频段的相邻信道干扰。此外,如此的操作将需要消耗大量的功率,在可携式装置中有限的电池容量来说这是不理想的。
总而言之,相较于模拟电路,要精确地使用数字电路来量测信号功率是比较耗时的,然而,数字电路却是在IC设计中是较便宜且较低功率消耗。
第三个方法是将一旁路路径或一模拟功率量测电路配置于一模拟滤波器之后来实现,在第三个方法中,可通过同时使用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对宽频相邻信道干扰功率同时进行量测。第四个方法如下所述:第一步骤,先利用一个简单的模拟电路快速且大略地测量信号功率,先确定低噪声放大器是否需要关闭。第二步骤,再使用数字电路进行较高准确度的相邻信道干扰功率测量,以决定该可变增益放大器增益设定。上述之第四个方法不需要使用大面积的模拟比较器即能提供了更快的量测时间。
其他于本发明中提及之用以侦测相邻信道干扰之方法的将说明如下:一般而言,蓝牙接收器是以在考虑最差的信号接收情况下进行设计。在这种情况下,接收器的设计会导致最差的相邻信道干扰问题,亦即,一高阶模拟滤波器、一窄频带带宽及一具有高取样率、高解析度及大量输出位元的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如上所述,这个接收器不论相邻信道干扰存在与否情况下都不是最佳的,更糟糕的是,这样的设计在相邻信道干扰不存在的情况下,将提高IC成本及功率消耗。因此,本发明的相邻信道干扰侦测方法可适用于其他省电目的之装置,举例来说,一个可选择性地决定期取样频率或输出位元数之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
此外,如图1所示,低噪声放大器20用以处理一全频宽信号,其包括噪声、干扰以及欲取得之信号。举例来说,一个蓝牙或一个802.11无线区域网路装置的全频宽可能为80MHz,但欲取得的蓝牙信号频宽只有1MHz。因此,当在具有全频宽的蓝牙信号存在时,将低噪声放大器20切换至一低增益模式是相当重要的。然而,在一模拟滤波器之后的该数字自动增益控制单元90无法侦测该频宽外的相邻信道干扰功率,以将该低噪声放大器至一低增益模式。
有鉴于此,当一大相邻信道干扰存在时,将因为操作于饱和模式下的低噪声放大器及模拟滤波器之输出信号降低该接收系统的品质。因此,于实际接收欲取得之蓝牙封包前,对宽频相邻信道干扰进行量测,并将其与一通过数字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所量测之窄频信号进行比较后,进而准确的决定低噪声放大器及可变增益放大器之适当增益控制,如此的操作对于该接收系统而言是相当重要的。
举例来说,当在实际接收封包前,若窄频信号功率远小于宽频相邻信道干扰参考功率,该低噪声放大器将会被设定为一低增益模式,以确保亦包含低杂讯放大器及类比滤波器的接收器不会操作于饱和模式下。另一个例子是使用上述之宽频相邻信道干扰参考功率以选择一适当的低噪声放大器增益设定、使用自动增益控制以追踪该窄频信号功率以及调整该可变增益放大器增益设定。此自动增益控制运算法的优点在于通过一模拟功率测量电路能简易地进行测量并调整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设置,特别是当一相邻信道干扰存在时,另外,可通过使用一较便宜、较低功率消耗之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追踪该窄频信号功率并以实现一较准确的增益设定。其本发明之细节于以下叙述之。
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讯之自适应接收方法。
本发明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另一种用于无线通讯之自适应接收方法;
本发明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无线通讯且具有一宽频相邻信道干扰参考功率PWB之自适应接收方法;以及
本发明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无线通讯之自适应与可节能接收方法。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讯之自适应接收方法,其包含下列之步骤:步骤1:于接收一欲取得之信号前N1+N2秒,打开一接收机之电源,并设置一切换器控制信号以使得一混频器之输出端及一可变增益放大器之输入端可通过该切换器连接;步骤2:通过一自动增益控制单元测量一数字信号之信号功率且持续N1秒,并输出一量测信号功率PACI,其中该数字信号系通过一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输出;步骤3:若该量测信号功率 PACI大于一功率门槛值 PTH,则设定一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反之,设定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0;步骤4:于接收该欲取得之信号前N2秒,设定一切换器控制信号以使得一自适应模拟滤波器之输出端及一可变增益放大器之输入端可通过该切换器连接,并根据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选择性地设定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与一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以及步骤5:在开始接收时,对该欲取得之信号进行侦测及解码。
为达到上述之另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讯之自适应接收方法,其包含下列之步骤:步骤1:于接收一欲取得之信号前N1+N2秒,打开一接收机之电源;步骤2:通过一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测量一中频信号之信号功率且持续 N1秒,并输出一量测信号功率 PACI,其中该中频信号系为一自适应滤波器之输入信号;步骤3:若该量测信号功率 PACI大于一功率门槛值 PTH,则设定一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反之,设定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0;步骤4:于接收该欲取得之信号前N2秒,根据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进行一自适应模拟滤波器及一可变增益放大器之设定;步骤5:在开始接收时,对该欲取得之信号进行侦测及解码;以及步骤6:在开始接收以后,如同步骤2中之自适应滤波器之前,连续地将该量测信号功率 PACI与一量测信号功率PNB进行比对,以决定一低噪声放大器之适当增益设定,其中该量测信号功率PNB系为一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之一输出数字信号且系通过一自动增益控制单元测量取得。
为达到上述之另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讯且具有一宽频相邻信道干扰参考功率PWB之自适应接收方法,其包含下列之步骤:步骤1:在开始接收时,打开一接收机且具有预设设定之一自适应滤波器及具有预设设定之一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之电源;步骤2:通过一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测量该宽频相邻信道干扰参考功率PWB、通过一自动增益控制单元测量一信号功率PNB且持续N1秒,其中宽频相邻信道干扰参考功率PWB系为一混频器之输出信号且该信号功率PNB为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之输出;步骤3:若一量测信号功率差值PWB – PNB大于一功率门槛值PD,则设定一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反之,设定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0;步骤4:在开始接收后N1秒,根据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重新设定该自适应滤波器及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之设定;以及步骤5:在开始接收后N1+N2秒,对该欲取得之信号进行侦测及解码。
为达到上述之又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讯之自适应与可节能接收方法,其包含下列之步骤:步骤1:于接收一欲取得之信号前N1+N2秒,打开一接收机之电源,并设置一切换器控制信号以使得一混频器之输出端及一可变增益放大器之输入端可通过该切换器连接;步骤2:同时通过一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及一自动增益控制单元测量一信号功率PACI,并输出该量测信号功率PACI,其中该信号功率PACI之量测可通过一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测量一可变增益放大器之输出信号或通过一自动增益控制单元测量一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且持续N1秒取得;步骤3:若该量测信号功率 PACI大于一功率门槛值 PTH,则设定一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反之,设定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0;步骤4:于接收该欲取得之信号前N2秒,设定一切换器控制信号以使得一自适应模拟滤波器之输出端及一可变增益放大器之输入端可通过该切换器连接,并根据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选择性地设定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与一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以及步骤5:在开始接收时,对该欲取得之信号进行侦测及解码。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包含一低中频(IF>0)或直接转换(IF=0)接收器的无线收发器的功能方块图;
图2a和图2b为现有技术中包含一零中频(IF=0Hz)以及一低中频(IF=3MHz)接收器的相邻信道干扰规范示意图;
图3a和图3b为二阶、三阶以及四阶低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图4为本发明的一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方块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第二实施例的功能方块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第三实施例的功能方块图;
图7为实现本发明的执行步骤与时间轴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第四实施例的功能方块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一第五实施例的功能方块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一第六实施例的功能方块图;
图11为实现本发明的另一执行步骤与时间轴示意图;以及
图12为实现本发明的另一执行步骤与时间轴示意图。
实施方式
虽然本发明可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附图所示者及于下文中说明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请了解本文所揭示者考量为本发明的一范例,且并非意图用以将本发明限制于图示及/或所描述的特定实施例中。
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方块图,该图中大多数的电路功能方块图与如图1的现有技术相似,该自适应无线通讯接收器200包含:一天线2010;一低噪声放大器2020;一混频器2030;一自适应模拟滤波器2040;一可变增益放大器2060;一切换器2050;一具有N位元输出的模拟数字转换器2070;一自动增益控制单元2080;一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2090;一数字滤波器2100及一数字解码器2110。该天线2010用于接收一射频信号2011。该低噪声放大器2020,其具有一第一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该天线2010、一第二输入端及一输出端,用以根据一低噪声放大器控制信号2081以放大该射频信号2011。该混频器2030,其具有一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该低噪声放大器2020的该输出端及一输出端,用以将射频信号2011直接转换为一中频(IF)信号2031。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2040,其具有一第一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该混频器2030的该输出端、一第二输入端及一输出端,用以根据一相邻信道干扰指示2091,选择性地抑制该中频信号2031频宽外的干扰及噪声。该可变增益放大器2060,其具有一输入端、一第二输入端以及一输出端,用以根据一可变增益放大器的控制信号2082放大一第一信号2051。该切换器2050,其具有一第一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2040的该输出端、一第二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该混频器2030之该输出端以及一输出端系电性连接至该可变增益放大器2060之该第一输入端,用以根据一切换器控制信号2092连接该混频器2030或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2040其中的一至该可变增益放大器2060。该具有N位元输出的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2070,其具有一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至该可变增益放大器2060的该输出端、一第二输入端及一输出端,用以根据一相邻信道干扰指示,选择性地转换该可变增益放大器2060输出之一第二信号至一第三数字化信号2071。该自动增益控制单元2080,其具有一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至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2070的该输出端、一第二输入端、一第一输出端系电性连接至该低噪声放大器2020之该第二输入端、一第二输出端系电性连接至该可变增益放大器2060的该第二输入端及一第三输出端,用于测量、追踪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2070输出的该第三数字信号2071的信号功率、决定该低噪声放大器2020及该可变增益放大器2060的适当增益设定、分别地设定该低噪声放大器控制信号2081及该可变增益放大器控制信号2082、以及通过该第一输出端输出该低噪声放大器的控制信号2081至该低噪声放大器2020及通过该第二输出端输出一可变增益放大器控制信号2082及一量测的信号功率PACI至该可变增益放大器2060。该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2090,其具有一输出端系电性连接至自动增益控制单元2080的该第三输出端、一第一输出端系电性连接至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2040的该第二输入端、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的该第二输入端及该自动增益控制单元的该第二输入端以及一第二输出端系电性连接至该切换器2050的该第二输入端,用以接收该量测的信号功率PACI、决定一相邻信道干扰是否存在及通过该第二输出端输出该切换器控制信号2092至该切换器2050、通过该第一输出端输出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2091以设定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2040及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该数字滤波器2100,系电性连接至该具有N位元输出的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2070的该输出端,用以抑制该第三数字信号频宽外的信号2071功率;以及该数字解码器2110,系电性连接至该数字滤波器2100,用以将该数字滤波器2100输出的一第四信号2101进行解码。
总而言之,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2040的实现具有可选择性地选择该滤波器2040之信道频宽,该切换器2050系根据一切换器控制信号2092可选择性地一输入信号至该可变增益放大器2060,该输入信号即分别为一中频信号2031或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2040之输出信号,且该切换器控制信号2092系通过一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2090所决定。该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2090则具有以下的功能(a)输出该切换器控制信号2092至该切换器2050(b)测量该自动增益控制单元2080输出的信号功率2083(c)将该信号功率2083与一信号门槛进行比较以决定任何相邻信道干扰信号的存在与否以及(d)输出此相邻信道干扰指示2091至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2040。
本发明的一第二实施例的功能方块图如图5所示,其中该自适应无线通讯接收器300包含:一天线3010;一低噪声放大器3020;一混频器3030;一自适应模拟滤波器3040;一可变增益放大器3050;一具有N位元输出的模拟数字转换器3060;一自动增益控制单元3070;一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3080;一数字滤波器3090;一数字解码器3100。该天线3010,系用以接收一射频信号3011。该低噪声放大器3020,其具有一第一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该天线3010、一第二输入端及一输出端,用以根据一低噪声放大器(LNA)控制信号以放大该射频信号3011。该混频器3030,其具有一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该低噪声放大器(LNA)3020的该输出端及一输出端,用以将射频信号3011直接转换为一中频(IF)信号3031。 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3040,其具有一第一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该混频器3030的该输出端、一第二输入端及一输出端,用以根据一相邻信道干扰指示3081可选择性地抑制该中频信号3031频宽外的干扰及噪声。该可变增益放大器3050,其具有一输入端、一第二输入端以及一输出端,用以根据一可变增益放大器的控制信号3072放大从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3040输出的一第一信号3041。该具有N位元输出的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3060,其具有一第一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该可变增益放大器3050的该输出端、一第二输入端及一输出端,用以转换该可变增益放大器3050输出的一第二信号3051至一第三数字化信号3061。该自动增益控制单元3070,其具有一第一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该具有N位元输出的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3060的该输出端、一第二输入端、一第一输出端系电性连接至该低噪声放大器3020的该第二输入端、一第二输出端系电性连接至该可变增益放大器3050的该第二输入端及一第三输出端,用于测量与 追踪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3060输出的该第三数字信号3061的信号功率、决定该低噪声放大器3020及该可变增益放大器3050的适当增益设定、分别地设定该低噪声放大器控制信号3071及该可变增益放大器控制信号3072、以及通过该第一输出端输出该低噪声放大器的控制信号3071至该低噪声放大器3020及通过该第二输出端输出一可变增益放大器控制信号3072。该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3080,其具有一输出端系电性连接至该混频器3030的该第三输出端、一第一输出端系电性连接至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3040的该第二输入端,用以测量由该混频器3030输出的中频信号3031的信号功率、决定若一相邻信道干扰是否存在,则通过该第一输出端输出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3081,进而决定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3040的设定。该数字滤波器3090,系电性连接至该具有N位元输出的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3060的该输出端,用以抑制该第三数字信号3061于频宽外的信号功率。该数字解码器3100,系电性连接至该数字滤波器3090,用以将该数字滤波器输出的一第四信号3091进行解码。
除此之外,该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3080的功能包含(a)量测由混频器3030输出的该中频信号3031的信号功率(b)将该中频信号3031与一功率门槛进行比较,以决定任何相邻信道干扰信号是否存在(c)输出一相邻信道干扰指示3081至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3040,进而决定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3040的频宽。
本发明的一第三实施例的功能方块图如图6所示,其中该自适应无线通讯接收器400包含:一天线4010;一低噪声放大器4020;一混频器4030;一自适应模拟滤波器4040;一可变增益放大器4060;一切换器4050;一具有N位元输出的模拟数字转换器4070;一自动增益控制单元4080;一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4090;一数字滤波器4100;一数字解码器4110,其大多数功能方块图与前述相似,亦即,包含一自适应模拟滤波器4040。
总而言之,该切换器4050系根据一切换器控制信号4092可选择性地提供一输入信号至该可变增益放大器4060,该输入信号即分别为一中频信号4031或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4040的输出信号,且该切换器控制信号2092系通过一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4090所决定。该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4090则具有以下的功能(a)输出该切换器控制信号4092至该切换器4050(b)测量该可变增益放大器4060输出的第二信号4061的信号功率及接收该低噪声放大器控制4081信号与该可变增益放大器控制4082信号(c)将第二信号4061的信号功率与一信号门槛进行比较以决定任何相邻信道干扰信号的存在与否以及(d)输出此相邻信道干扰指示4091至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4040,进而决定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4040的频宽设定。
上述实施例的主要的差异在于决定该相邻信道干扰信号的存在与否的方法可为(a)通过电性连接于自适应模拟滤波器2040的后的数字电路(自动增益控制单元2080)决定,如图4所示(b)通过电性连接于自适应模拟滤波器3040的前的一模拟电路(自适应接收运算3080)在的,如图5所示(c)通过旁路于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4040的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4090,亦即同样通过自动增益控制单元4080,如图6所示。
为了更了解本发明的精神,图7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执行步骤与时间轴。该蓝牙接收器的电源于时间(T=T0)时打开,其相距于起始接收时间(T=T2)约N1+N2秒,该执行步骤与时间轴包含了5个步骤:
步骤1:在时间(T=T0)时,打开该接收器的电源。由于欲取得的蓝牙封包信号于时间(T=T2)将不被传送,任何于该时间(T=T2)之前所侦测到的信号功率被视为由蓝牙或802.11装置所发送之相邻信道干扰。请参考图4及图6,该自适应滤波器2040 4040 可通过切换器控制信号2092 4092控制该切换器2050 4050,使得该混频器2030 4030之输出可直接连接至该可变增益放大器2060 4060。而在图5中的自适应滤波器3040,则不额外需要一个旁路路径。
步骤2:在时间T=T0与T=T1之间,通过(a)一数字电路(自动增益控制单元 2080)测量该宽频相邻信道干扰,配置于图4之自适应滤波器3040之后(b)一模拟电路(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3080),配置于图5之自适应滤波器3040之前(c)通过该自适应运算单元4090及一自动增益控制单元4080,配置于图6中之自适应滤波器4040之后。
步骤3:在步骤2完成后,根据相邻信道干扰PACI的功率侦测,可决定该相邻信道干扰PACI之存在与否。在步骤2中,若该相邻信道干扰PACI大于一功率门槛值PTH,则设定一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反之,其则设定为0
步骤4:于时间T=T1时,将自适应模拟滤波器2040 4040 (如在步骤1中已被旁路),亦即,通过切换器控制信号2092 4092的设定,以连结自适应滤波器2040 4040至可变增益放大器2060 4060之输入,并可根据步骤3中之相邻信道干扰指示进而设定自适应滤波器2040 3040 4040之通带频宽。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2091 3081 4091被设定为1,则自适应滤波器2040 3040 4040之通带频宽设定为窄频频宽,以压抑更多相邻信道干扰功率。反之,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2091 3081 4091被设定为0,亦即无相邻信道干扰存在,则将自适应滤波器2040 3040 4040之通带频宽设定为宽频频宽,以提高该接收器之灵敏度。
步骤5:于时间T=T2时,对该欲取得之蓝牙封包信号进行侦测及解码。
在上述之执行步骤与时间轴中,一段N1秒的时间同时被设定至一模拟电路、一数字电路,或者两者同时,以确保能准确地量测该相邻信道干扰功率。另一方面,一段N2秒的时间则被用以提供自适应模拟滤波器2040 3040 4040之开或关、依据相邻信道干扰功率指示调整其滤波器通带频宽的所需时间。此外,若相邻信道干扰功率独自通过图4中之数字自动增益控制单元2080测量,或者通过图6之模拟及数字电路,自适应模拟滤波器2040 4040则通过切换器被旁路。该旁路功能的使用,对图5中的自适应模拟滤波器3040并不适用。
除此之外,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2040、3040、4040具有对一窄频频宽或一宽信道频宽之选择性。举例来说,一自适应模拟滤波器2040、3040、4040具有可选择性选择其使用一低阶或一高阶滤波器。因此,当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0且以节能为优先时,该接收器200、300、400会选择具有一较低能耗之低阶滤波器于自适应模拟滤波器2040、3040、4040。此外,当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时,一模拟数为转换器单元2070、3060、4070具有为操作于一较高取样频率及最大位元值输出之最佳性能模式,而当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0时,则操作于为具有低取样频率及较小位元输出之节能模式。
于本发明中所提及之自适应滤波器之通带频宽之单位(不论BNarrow或BWide)皆为赫兹(Hertz)、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之取样频率(不论RHigh或RLow)之单位则为样本/秒。
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之功能方块图如图8所示,该自适应无线通讯接收器500包含:
一天线5010;一低噪声放大器5020;一混频器5030;一自适应模拟滤波器5040;一可变增益放大器5060;一切换器5050;一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5070;一自动增益控制单元5080;一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5090;一数字滤波器5100;一数字解码器5110。
该天线5010,用于接收一射频信号5011。该低噪声放大器5020,具有一第一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该天线5010、一第二输入端及一输出端,用以根据一低噪声放大器控制5081信号放大该射频信号5011。该混频器5030,具有一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该低噪声放大器5020之该输出端及一输出端,用以将射频信号5011直接转换为一中频信号5031。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5040,具有一第一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该混频器5030之该输出端、一第二输入端及一输出端,用以根据一相邻信道干扰指示5091,选择性地抑制该中频信号5031频宽外之干扰及噪声。该可变增益放大器5060,具有一第一输入端、一第二输入端及一输出端,用以根据一可变增益放大器控制5082信号放大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5040输出之一第一信号5051。该切换器5050,具有一第一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5040之该输出端、一第二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该混频器5030之该输出端、一第三输入端及一输出端系电性连接至该可变增益放大器5060之该第一输入端,用以根据一切换器控制5092信号连接该混频器5030或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5040其中之一至该可变增益放大器5060。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5070,具有一第一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该可变增益放大器5060之该输出端、一第二输入端及一输出端,用以根据一相邻信道干扰指示5091,选择性地转换该可变增益放大器5060输出之一第二信号5061为一第三数字化信号5071。该自动增益控制单元5080,具有一第一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5070之该输出端、一第二输入端、一第一输出端系电性连接至该低噪声放大器5020之该第二输入端、一第二输出端系电性连接至该可变增益放大器5060之该第二输入端及一第三输出端,用于测量与追踪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5070输出之该第三数字信号5071之信号功率、决定该低噪声放大器5020及该可变增益放大器5060之适当增益设定、分别地设定该低噪声放大器控制5081信号及该可变增益放大器5082控制信号、通过该第一输出端输出该低噪声放大器控制5081信号至该低噪声放大器5020及通过该第二输出端输出一可变增益放大器控制5082信号至该可变增益放大器5060与一量测之信号功率(PACI)。该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5090,具有一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自动增益控制单元5080之该第三输出端、一第一输出端系电性连接至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5040之该第二输入端、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5070之该第二输入端及该自动增益控制单元5080之该第二输入端、一第二输出端系电性连接至该切换器5050之该第三输入端,用以接收该量测之信号功率(PACI)、决定一相邻信道干扰是否存在及通过该第二输出端输出该切换器控制5092信号至该切换器、通过该第一输出端输出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5091以设定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5040及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5070。该数字滤波器5100,系电性连接至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5070之该输出端,用以抑制该第三数字信号之频宽外之信号功率。该数字解码器5110,系电性连接至该数字滤波器5100,用以对该数字滤波器5100输出之一第四信号5101进行解码。
总而言之,该切换器5050系根据一切换器控制信号5092可选择性地一输入信号至该可变增益放大器5060,该输入信号即分别为一中频信号5031或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5040之输出信号,且该切换器控制信号5092系通过一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5090所决定。该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5090之功能包含(a)输出该切换器控制信号5092至该切换器5050(b)测量由自动增益控制单元输出之一信号功率5083 (c)将信号功率5083与一信号门槛进行比较以决定任何相邻信道干扰信号的存在与否以及(d)输出此相邻信道干扰指示5091至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5040及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5070。
除此之外,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5040之设定条件为(a) 当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时,将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5040设定为具有一窄频频宽且(或)具有高阶滤波器响应之特性(b) 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0时,将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5040设定为具有一宽频频宽且(或)具有低阶滤波器响应之特性。另一方面,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5070之设定条件为(a)当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时,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5070设定为具有为操作于一较高取样频率且(或)最大位元值输出之最佳性能模式(b)当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0时,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5070设定为有低取样频率且(或)较小位元输出之节能模式。
需注意的是,当测量功率PACI大于门槛功率时,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被设定为1,反之,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被设定为0。此外,自动增益控制单元5080所具有之功能包含:(a)通过电性连结于自适应模拟滤波器5040后之自动增益控制单元5080,于接收实际信号封包的起始时间之前,储存该测量的宽频相邻信道干扰参考功率(b)将宽频相邻信道干扰参考功率与通过自动增益控制单元5080输出之窄频相邻信道干扰参考功率进行比较后,通过低噪声放大器控制5081信号及可变增益放大器控制5082,以决定该低噪声放大器5020以及可变增益放大器5060之适当增益设定。
本发明之第五实施例之功能方块图如图9所示,该具有宽频相邻信道干扰参考功率(PWB)之自适应无线通讯接收器600,其包含:一天线6010;一具有多级之低噪声放大器6020;一混频器6030;一自适应模拟滤波器6040;一可变增益放大器6050;一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6060;一自动增益控制单元6070;一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6080;一数字滤波器6090;一数字解码器6100。该天线6010系用以接收一射频信号6011。该具有多级之低噪声放大器6020,具有一第一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该天线6010、一第二输入端及一输出端,用以根据一低噪声放大器控制6071信号放大该射频信号6011。该混频器6030,具有一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该具有多级之低噪声放大器6020之该输出端及一输出端,用以将射频信号6011直接转换为一中频信号6031。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6040,具有一第一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该混频器6030之该输出端、一第二输入端及一输出端,用以根据一相邻信道干扰指示6081,选择性地抑制该中频信号6031频宽外之干扰及噪声。该可变增益放大器6050,具有一第一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6040之该输出端、一第二输入端及一输出端,用以根据一可变增益放大器6050控制6072信号放大从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6040输出之一第一信号6041。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6060,具有一第一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该可变增益放大器6050之该输出端、一第二输入端及一输出端,用以根据一相邻信道干扰指示6081,选择性地转换该可变增益放大器6050输出之一第二信号6051为一第三数字化信号6061。该自动增益控制单元6070,具有一第一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6060之该输出端、一第二输入端、一第一输出端系电性连接至该具有多级之低噪声放大器6020之该第二输入端及一第二输出端系电性连接至该可变增益放大器6050之该第二输入端,用以测量与追踪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6060输出之该第三数字信号6061之信号功率、决定该具有多级之低噪声放大器6020及该可变增益放大器6050之适当增益设定、分别地设定该低噪声放大器控制6071信号及该可变增益放大器6072控制信号、通过该第一输出端输出该低噪声放大器控制6071信号至该具有多级之低噪声放大器6020及通过该第二输出端输出一可变增益放大器6072控制信号至该可变增益放大器6050。该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具有一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混频器6030之该输出端、一第一输出端系电性连接至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6040之该第二输入端与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6060之该第二输入端及一第二输出端系电性连接至该自动增益控制单元6070之该第二输入端,用以测量该混频器6030输出之该中频信号6031之信号功率、决定若一相邻信道干扰存在,则通过该第一输出端输出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6081以选择性地设定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6040与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6060以及通过该第二输出端决定该宽频相邻信道干扰参考功率(PWB)至该自动增益控制单元6070。该数字滤波器6090,系电性连接至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6060之该输出端,用以抑制该第三数字信号6061之频宽外之信号功率。该数字解码器6100,系电性连接至该数字滤波器6090,用以将该数字滤波器6090输出之一第四信号6091进行解码。 
除此之外,该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6080之功能包含(a)量测由混频器6030输出之该中频信号6031之信号功率(b)将该中频信号6031与一功率门槛进行比较,以决定任何相邻信道干扰信号是否存在(c)输出一相邻信道干扰指示6081至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6040,进而决定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6040之频宽及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6060(其功能与第四实施例中相同)(d)连续地输出一测量之宽频相邻信道干扰参考功率(PWB)6082至该自动增益控制6070,于实际接收封包之起始时间之前或之后。相较于图8中所提及之自适应模拟滤波器5040,于本实施例中之自适应模拟滤波器6040不需使用一旁路路径。
除此之外,于本实施例中一新的自动增益控制单元6070功能包含在实际接收信号封包之前或之后,使用电性连结于适性模拟滤波器6040之前之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6080所量测之宽频相邻信道干扰参考功率(PWB)与使用自动增益控制单元6070所量测之窄频功率信号进行比对后,通过低噪声放大器控制6071信号及可变增益放大器控制6072,以决定该低噪声放大器6020以及可变增益放大器6050之适当增益设定。
本发明之第六实施例如图10所示,该具有自适应及可节能之无线通讯接收器,其包含:一天线7010;一低噪声放大器7020;一混频器7030;一自适应模拟滤波器7040;一可变增益放大器7060;一切换器7050;一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7070;一自动增益控制单元7080;一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7090;一数字滤波器7100;一数字解码器7110。该天线7010,用以接收一射频信号7011。该低噪声放大器7020,具有一第一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该天线7010、一第二输入端及一输出端,用以根据一低噪声放大器控制7081信号放大该射频信号7011。该混频器7030,具有一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该低噪声放大器7020之该输出端及一输出端,用以将射频信号7011直接转换为一中频信号7031。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7040,其具有一第一输入端一自适应模拟滤波器7040,具有一第一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该混频器7030之该输出端、一第二输入端及一输出端,用以根据一相邻信道干扰指示7091,选择性地抑制该中频信号7031频宽外之干扰及噪声。该可变增益放大器7060,其具有一输入端一可变增益放大器7060,具有一第一输入端、一第二输入端及一输出端,用以根据一可变增益放大器控制7082信号放大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7040输出之一第一信号。该切换器7050,其具有一第一输入端一切换器7050,具有一第一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7040之该输出端、一第二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该混频器7030之该输出端、一第三输入端及一输出端系电性连接至该可变增益放大器7060之该第一输入端,用以根据一切换器控制7092信号连接该混频器7030或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7040其中之一至该可变增益放大器7060。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7070,其具有一第一输入端一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7070,具有一第一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该可变增益放大器7060之该输出端、一第二输入端及一输出端,用以根据一相邻信道干扰指示7091,选择性地转换该可变增益放大器7060输出之一第二信号7061为一第三数字化信号7071。该自动增益控制单元7080,具有一第一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7070之该输出端、一第二输入端、一第一输出端系电性连接至该低噪声放大器7020之该第二输入端、一第二输出端系电性连接至该可变增益放大器7060之该第二输入端,用于测量与追踪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7070输出之该第三数字信号7071之信号功率、决定该低噪声放大器7020及该可变增益放大器7060之适当增益设定、分别地设定该低噪声放大器控制7081信号及该可变增益放大器控制7082信号、通过该第一输出端输出该低噪声放大器控制7081信号至该低噪声放大器7020及通过该第二输出端输出一可变增益放大器控制7082信号至该可变增益放大器7060。该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7090,具有一第一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自动增益控制单元7080之该第一输出端、一第二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该自动增益控制单元7080之该第二输入端、一第三输入端系电性连接至该可变增益放大器7060之该输出端、一第一输出端系电性连接至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7040之该第二输入端及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7070之该第二输入端、一第二输出端系电性连接至该切换器7050之该第三输出端及一第三输出端系电性连接至该自动增益控制单元7080之该第二输入端,用以测量一信号功率(PACI)、决定一相邻信道干扰是否存在及通过该第二输出端输出该切换器控制7092信号至该切换器7050、通过该第一输出端输出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7091以设定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7040及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7070以及输出一模拟参考功率7093至该自动增益控制单元7080之第二输入端。该数字滤波器7100,系电性连接至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7070之该输出端,用以抑制该第三数字信号7071之频宽外之信号功率。该数字解码器7110,系电性连接至该数字滤波器7100,用以对该数字滤波器7100输出之一第四信号7101进行解码。
该切换器7050系根据一切换器控制信号7092可选择性地一输入信号至该可变增益放大器7060,该输入信号即分别为一中频信号7031或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7040之输出信号,且该切换器控制信号7092系通过一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7090所决定。该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7090之功能包含(a)输出该切换器控制信号7092至该切换器7050(b)测量中频信号7031之信号功率(c)将信号功率7031与一信号门槛进行比较以决定任何相邻信道干扰信号的存在与否以及(d)输出模拟参考功率7093至自动增益控制单元7080(e)输出此相邻信道干扰指示7091至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7040及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7070。
然而,于本实施例中,于接受一封包起始时间前,该相邻信道干扰信号功率同时为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7090中之该模拟电路以及一数字自动增益控制单元7080所测量,(即被该自动增益控制7080决定该低噪声放大器控制信号7081以及该可变增益放大器控制信号7082); 
除此之外,于本实施例中一新的自动增益控制单元7080被用以测量与追踪自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单元7070输出之该信号功率,以决定该适当的低噪声放大器7020及可变增益放大器7060之增益设定,以及分别地输出低噪声放大器控制7081即可变增益放大控制7082至低噪声放大器7020即可变增益放大器7060。除此之外,该自动增益控制单元7080被设置有一选择性以利用该模拟参考功率7083以决定一低噪声放大器7020之适当的增益设置。
为了更了解本发明之第4实施例至第6实施例之精神,一执行步骤与时间轴如图11所示,其包含6个步骤说明如下:
步骤1:于时间(T=T0)时,亦即,于接收一欲取得之信号前N1+N2秒,打开怡接收机之电源,且该自适应滤波器5040 7040 可通过切换器控制信号5092 7092控制该切换器5050 7050,使得该混频器5030 7030之输出可直接连接至该可变增益放大器5060 7060,分别于图8及图10中。而在图9中的自适应滤波器6040,则不额外需要一个旁路路径;
步骤2:在时间(T=T0)与(T=T1)之间,通过(a)一数字电路(自动增益控制单元 5080)测量该宽频相邻信道干扰,配置于图8之自适应滤波器5040之后(b)一模拟电路(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6080),配置于图9之自适应滤波器6040之前(c)同时通过该自适应运算单元7090及一自动增益控制单元7080,配置于图10中之自适应滤波器7040之后,并输出一量测信号功率(PACI),其中该中频信号系为一自适性滤波器之输入信号;
步骤3:在步骤2完成后,根据相邻信道干扰PACI的功率侦测,可决定该相邻信道干扰PACI之存在与否。在步骤2中,若该相邻信道干扰PACI大于一功率门槛值PTH,则设定一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反之,其则设定为0。此外,若该模拟电路用以量测该相邻信道干扰功率,亦即,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6080 7090、宽频相邻信道干扰参考功率6082或模拟参考功率7093连接至数字自动增益控制单元6070 7080,并做为一参考功率,以决定该低噪声滤波器或该可变增益控制放大器控制信号6071 7081 6072 7082。
步骤4:于时间(T=T1)时,亦即,于接收该欲取得之信号前N2秒,将自适应模拟滤波器5040 7040 (如在步骤1中已被旁路),亦即,通过切换器控制信号5092 7092的设定,以连结自适应滤波器5040 7040至可变增益放大器5060 7060之输入,并可根据步骤3中之相邻信道干扰指示进而设定自适应滤波器5040 7040之通带频宽。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5091 6081 7091被设定为1,则(a)自适应滤波器5040 6040之通带频宽设定为窄频频宽,以压抑更多相邻信道干扰功率(b)将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5070 6060 7070设定为高取样频率且具有较大输出位元。反之,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2091 3081 4091被设定为0,亦即无相邻信道干扰存在,则将自适应滤波器5040 7040之通带频宽设定为宽频频宽,以提高该接收器之灵敏度,将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5070 6060 7070设定为高取样频率且具有较大输出位元,以降低功率消耗。
步骤5:于时间(T=T2)时,对该欲取得之蓝牙封包信号进行侦测及解码。 根据于步骤3中设定完成的低噪声放大器5020 6020 7020及可变增益放大器5060 6050 7060,打开自动增益控制单元5080 6070 7080。
步骤6:于时间(T>T2)时,自动增益控制单元5080 6070 7080,进行窄频信号功率量测并将其与步骤2中之宽频相频信道参考功率6082进行比较,进而决定该低噪声放大器与该可变增益放大器之设定。若宽频相频信道参考功率6082可于自适应模拟滤波器前被量测到,如图9中之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6080所示。该可提供不同的增益设定之具有复数个放大级的低噪声放大器与该可变增益放大器之增益设定系通过宽频相邻信道干扰参考功率6082与窄频信号功率之比较后决定。另一方法为使用宽频相频信道参考功率6082决定该低噪声放大器之增益设定,而使用自动增益控制单元6070决定可变增益放大器之增益。
另一方面,该步骤4中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滤波器之滤波器阶数为一正整数FHigh,反之,则设定为一正整数FLow,其中1≤FLow≤FHigh。该步骤4中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滤波器之通带频宽为一正实数BNarrow,反之,则设定为一正实数BWide,其中0<BNarrow≤BWide。该步骤4中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之取样频率为一正实数RHigh,反之,则设定为一正实数RLow,其中0<RLow≤RHigh。该步骤4中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之输出位元数量为一正整数NBig,反之,则设定为一正整数NSmall,其中1≤NSmall≤NBig
本发明之另一方法或实施例如下所述:若该宽频信号功率于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前测量,此测量而得之功率(PWB)可用来与由于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之后的一数字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所测量之值(PNB)相比较,若两者功率差PWB-PNB大于门槛功率PD,,则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反之为0。除此之外,于图9中并不需要预先开启接收器,于自适应模拟滤波器之前的宽频功率以及自适应模拟滤波器之后的窄频功率皆可在预定起始时间之前或之后连续地被测量。
如上所述之新的执行步骤与时间轴如图12所示,其包含5个步骤说明如下:
步骤1:在开始接收时,打开一接收机且具有预设设定之一自适应滤波器及具有预设设定之一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之电源;
步骤2:通过一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测量该宽频相邻信道干扰参考功率PWB、通过一自动增益控制单元测量一信号功率PNB且持续N1秒,其中宽频相邻信道干扰参考功率PWB系为一混频器之输出信号且该信号功率PNB为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之输出;
步骤3:若一量测信号功率差值PWB – PNB大于一功率门槛值 PD,则设定一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反之,其则设定为0;
步骤4:在开始接收后N1秒,根据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重新设定该自适应滤波器及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之设定;以及
步骤5:在开始接收后N1+N2秒,对该欲取得之信号进行侦测及解码。
即使本发明中之上述接收器均特别着重于一蓝牙接收器,但这些方法与装置可被轻易地应用于其他无线通讯系统中(a) 当相邻信道干扰存在与否,其自适应之特定可优化接收器之性能 (b)节省成本和功率消耗。在一般情况下,本发明可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当收到一个封包的起始时间被称为接收。因此,接收器可以先打开,以通过使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或者同时使用模拟及数字电路进行相邻信道干扰功率的量测。除此之外,一相邻信道干扰指示用以决定当相邻信道干扰功率大于一门槛功率时,其可能导致接收器之性能下降。
此指示可被用来设定该接收器以具有不同功能及自适应的优化接收器性能不论该相邻信道干扰存在或相邻信道干扰是否存在,本发明所述之接收器,其功能系为选自下列至少之一,其包含:(a)一可选择高阶或低阶响应之滤波器、窄频或宽频频宽之滤波器,以及是否使用该滤波器(b)一可选择(高或低)取样频率及/或不同输出位元数之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单元 (c)一决定该低噪声放大器即该可变增益放大器设定之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使用该宽频相邻信道干扰参考功率于该滤波器之前或不通过该滤波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21)

1.一种用于无线通讯的自适应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下列步骤:
步骤1:于接收一欲取得的信号前N1+N2秒,打开一接收机的电源,并设置一切换器控制信号以使得一混频器的输出端及一可变增益放大器的输入端可通过该切换器连接;
步骤2:通过一自动增益控制单元测量一数字信号的信号功率且持续N1秒,并输出一量测信号功率PACI,其中该数字信号通过一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输出;
步骤3:若该量测信号功率 PACI大于一功率门槛值 PTH,则设定一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反之,设定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0;
步骤4:于接收该欲取得的信号前N2秒,设定一切换器控制信号以使得一自适应模拟滤波器的输出端及一可变增益放大器的输入端可通过该切换器连接,并根据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选择性地设定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与一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以及
步骤5:在开始接收时,对该欲取得的信号进行侦测及解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该用于无线通讯的自适应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3中,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滤波器的滤波器阶数为一正整数FHigh,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0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滤波器的滤波器阶数为一正整数FLow,其中1≤FLow≤FHigh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该用于无线通讯的自适应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3中,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滤波器的通带频宽为一正实数BNarrow,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0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滤波器之通带频宽为一正实数BWide,其中0<BNarrow≤BWide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该用于无线通讯的自适应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3中,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的取样频率为一正实数RHigh,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0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之取样频率为一正实数RLow,其中0<RLow≤RHigh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该用于无线通讯的自适应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3中,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的输出位元数量为一正整数NBig,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0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的输出位元数量为一正整数NSmall,其中1≤NSmall≤NBig
6.一种用于无线通讯的自适应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下列步骤:
步骤1:于接收一欲取得的信号前N1+N2秒,打开一接收机的电源;
步骤2:通过一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测量一中频信号的信号功率且持续 N1秒,并输出一量测信号功率 PACI,其中该中频信号系为一自适应滤波器的输入信号;
步骤3:若该量测信号功率 PACI大于一功率门槛值 PTH,则设定一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反之,设定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0;
步骤4:于接收该欲取得之信号前N2秒,根据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设定一自适应模拟滤波器及一可变增益放大器;
步骤5:在开始接收时,对该欲取得的信号进行侦测及解码;以及
步骤6:在开始接收以后,如同步骤2中的自适应滤波器之前,连续地将该量测信号功率 PACI与一量测信号功率PNB进行比对,以决定一低噪声放大器的适当增益设定,其中该量测信号功率PNB为一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的一输出数字信号且系通过一自动增益控制单元测量取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该用于无线通讯的自适应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3中,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滤波器的滤波器阶数为一正整数FHigh,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0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滤波器的滤波器阶数为一正整数FLow,其中1≤FLow≤FHigh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该用于无线通讯的自适应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3中,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滤波器的通带频宽为一正实数BNarrow,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0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滤波器的通带频宽为一正实数BWide,其中0<BNarrow≤BWide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该用于无线通讯的自适应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3中,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的取样频率为一正实数RHigh,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0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的取样频率为一正实数RLow,其中0<RLow≤RHigh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该用于无线通讯的自适应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3中,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的输出位元数量为一正整数NBig,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0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的输出位元数量为一正整数NSmall,其中1≤NSmall≤NBig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该用于无线通讯的自适应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若该一量测信号功率差值(PACI-PNB)大于一功率门槛值(PD),则于步骤6中设定该低噪声放大器至一低增益模式,以提供一较小或相同于通过该自动增益控制单元使用该量测信号功率PNB所设定的增益设定。
12.一种用于无线通讯且具有一宽频相邻信道干扰参考功率PWB的自适应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下列步骤:
步骤1:在开始接收时,打开一接收机且具有预设设定的一自适应滤波器及具有预设设定的一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的电源;
步骤2:通过一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测量该宽频相邻信道干扰参考功率PWB、通过一自动增益控制单元测量一信号功率PNB且持续N1秒,其中宽频相邻信道干扰参考功率PWB系为一混频器的输出信号且该信号功率PNB为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的输出;
步骤3:若一量测信号功率差值PWB–PNB大于一功率门槛值PD,则设定一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反之,设定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0;
步骤4:在开始接收后N1秒,根据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重新设定该自适应滤波器及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的设定;以及
步骤5:在开始接收后N1+N2秒,对该欲取得的信号进行侦测及解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该用于无线通讯且具有一宽频相邻信道干扰参考功率PWB的自适应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3中,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滤波器的滤波器阶数为一正整数FHigh,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0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滤波器的滤波器阶数为一正整数FLow,其中1≤FLow≤FHigh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该用于无线通讯且具有一宽频相邻信道干扰参考功率PWB的自适应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3中,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滤波器的通带频宽为一正实数BNarrow,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0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滤波器的通带频宽为一正实数BWide,其中0<BNarrow≤BWide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该用于无线通讯且具有一宽频相邻信道干扰参考功率PWB的自适应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3中,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的取样频率为一正实数RHigh,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0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的取样频率为一正实数RLow,其中0<RLow≤RHigh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该用于无线通讯且具有一宽频相邻信道干扰参考功率PWB的自适应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3中,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的输出位元数量为一正整数NBig,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0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的输出位元数量为一正整数NSmall,其中1≤NSmall≤NBig
17.一种用于无线通讯的自适应与可节能接收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骤:
步骤1:于接收一欲取得的信号前N1+N2秒,打开一接收机的电源,并设置一切换器控制信号以使得一混频器的输出端及一可变增益放大器的输入端可通过该切换器连接;
步骤2:同时通过一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及一自动增益控制单元测量一信号功率PACI,并输出该量测信号功率PACI,其中该信号功率PACI的量测可通过一自适应接收运算单元测量一可变增益放大器的输出信号或通过一自动增益控制单元测量一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且持续N1秒取得;
步骤3:若该量测信号功率 PACI大于一功率门槛值 PTH,则设定一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反之,设定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0; 
步骤4:于接收该欲取得的信号前N2秒,设定一切换器控制信号以使得一自适应模拟滤波器的输出端及一可变增益放大器的输入端可通过该切换器连接,并根据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选择性地设定该自适应模拟滤波器与一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以及
步骤5:在开始接收时,对该欲取得的信号进行侦测及解码。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该用于无线通讯的自适应与可节能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3中,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滤波器的滤波器阶数为一正实数FHigh,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0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滤波器的滤波器阶数为一正实数FLow,其中1≤FLow≤FHigh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该用于无线通讯的自适应与可节能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3中,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滤波器的通带频宽为一正实数BNarrow,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0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滤波器的通带频宽为一正实数BWide,其中0<BNarrow≤BWide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该用于无线通讯的自适应与可节能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3中,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的取样频率为一正实数RHigh,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0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的取样频率为一正实数RLow,其中0<RLow≤RHigh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该用于无线通讯的自适应与可节能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3中,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1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的输出位元数量为一正整数NBig,若该相邻信道干扰指示为0时,则设定该自适应模拟数字转换器的输出位元数量为一正整数NSmall,其中1≤NSmall≤NBig
CN201210141395.8A 2011-05-10 2012-05-09 用于无线通讯的自适应接收方法 Active CN1027810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484388P 2011-05-10 2011-05-10
US61/484,388 2011-05-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1079A true CN102781079A (zh) 2012-11-14
CN102781079B CN102781079B (zh) 2016-03-16

Family

ID=4712530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41395.8A Active CN102781079B (zh) 2011-05-10 2012-05-09 用于无线通讯的自适应接收方法
CN201210143685.6A Active CN102780533B (zh) 2011-05-10 2012-05-09 可适性无线通讯接收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43685.6A Active CN102780533B (zh) 2011-05-10 2012-05-09 可适性无线通讯接收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8693595B2 (zh)
CN (2) CN102781079B (zh)
TW (2) TWI43452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2968A (zh) * 2014-08-25 2014-12-24 余凤莲 一种基于zigbee的自适应无线接收机
CN104270177A (zh) * 2014-08-25 2015-01-07 余凤莲 一种自适应蓝牙接收机
CN112105094A (zh) * 2015-01-15 2020-12-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94469B2 (en) * 2011-10-24 2013-07-23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Usa Inc. Detection and mitigation of interference in a multimode receiver using variable bandwidth filter
US9001941B2 (en) * 2012-01-31 2015-04-07 Analog Devic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independently control front end gain and baseband gain
GB2499645A (en) * 2012-02-24 2013-08-28 Frontier Silicon Ltd Determining quality of a received signal in a radio receiver comprising two gain control loops
JP5657596B2 (ja) * 2012-03-26 2015-01-21 株式会社東芝 近接妨害除去フィルタ装置、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装置
KR101365311B1 (ko) * 2012-07-31 2014-02-1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적응형 필터 및 적응형 필터링 방법
FR2999373B1 (fr) * 2012-12-12 2018-04-06 Harmonic Inc. Procede d'adaptation dynamique du codage d'un flux audio et/ou video transmis a un dispositif
CN104135298A (zh) * 2013-05-03 2014-11-05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设备
US20140328233A1 (en) * 2013-05-03 2014-11-06 Mediatek Inc. Portable device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information
CN104811287B (zh) * 2014-01-29 2018-06-22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多载波信号的接收方法与接收器
US20150222459A1 (en) * 2014-02-04 2015-08-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ynamic filter configur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 (aci)
NZ726392A (en) * 2014-06-16 2018-06-2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hod and entity in tdd radio communications
CN104393852A (zh) * 2014-12-02 2015-03-04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一种目标信号的自动增益调节系统及方法
US9800279B2 (en) 2015-02-16 2017-10-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gain control in wireless receiver
US11496983B2 (en) * 2015-05-29 2022-11-08 Apple Inc. Techniques for selecting conducted RF links for mitigating multi-radio coexistence
US9900852B2 (en) * 2015-06-29 2018-02-20 Intel IP Corporation Preemptive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GC)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US9444504B1 (en) * 2015-09-04 2016-09-13 Raytheon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ve signal cancellation
US9985671B2 (en) * 2016-01-15 2018-05-29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radio performance
CN105490654B (zh) * 2016-01-20 2018-01-19 山东大学 语音采集系统的自动增益控制器控制方法及电路
DE102017203633A1 (de) * 2016-03-10 2017-09-1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Überlastschutz für den empfänger-nachbarkanal
TWI634754B (zh) 2017-03-14 2018-09-0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通訊系統接收電路及射頻訊號接收方法
US10341160B2 (en) * 2017-05-15 2019-07-02 Ali Corporation Radio receiver with smart listening mode
EP3407637A1 (en) * 2017-05-26 2018-11-28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Reduction of interference between neighbor transmissions
US10707914B2 (en) * 2018-06-08 2020-07-0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Adaptive antenna and radio
CN112740739B (zh) * 2018-11-20 2022-10-21 深圳市欢太科技有限公司 干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10608849B1 (en) * 2019-04-08 2020-03-31 Kandou Labs, S.A. Variable gain amplifier and sampler offset calibration without clock recovery
US10873486B1 (en) * 2020-01-23 2020-12-22 Goodix Technology Inc. Receiver circuits with blocker attenuating RF filter
CN116210179A (zh) * 2020-06-25 2023-06-02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反应性干扰检测
US11206122B1 (en) * 2020-11-29 2021-12-21 Silicon Laboratories Inc. Variable rate sampling for AGC in a bluetooth receiver using connection state and access address field
US11563605B2 (en) 2021-04-07 2023-01-24 Kandou Labs SA Horizontal centering of sampling point using multiple vertical voltage measurements
US11374800B1 (en) 2021-04-14 2022-06-28 Kandou Labs SA Continuous time linear equalization and bandwidth adaptation using peak detector
US11496282B1 (en) 2021-06-04 2022-11-08 Kandou Labs, S.A. Horizontal centering of sampling point using vertical vernier
CN114553248A (zh) * 2022-03-03 2022-05-27 合肥中颖电子有限公司 带自适应干扰抑制的接收机及方法
EP4312381A3 (en) * 2022-07-05 2024-04-10 Nokia Technologies Oy Capability indication updat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47534A1 (en) * 2003-08-28 2005-03-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aptable receiver parameters
CN101013914A (zh) * 2007-02-15 2007-08-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wcdma移动终端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1248587A (zh) * 2005-06-23 2008-08-2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自适应多信道调制解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16638A (ja) * 1999-06-30 2001-01-19 Nec Corp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の自動利得制御方法
US6304134B1 (en) * 2000-03-29 2001-10-1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High-frequency boost technique
JP2005136790A (ja) * 2003-10-31 2005-05-26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アナログ/デジタル共用フロントエンドモジュール
US7555661B2 (en) * 2005-05-03 2009-06-30 Sirf Technology, Inc. Power management in digital receivers that adjusts at least one a of clock rate and a bit width based on received signal
US8060041B2 (en) 2006-02-09 2011-11-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receiv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295371B2 (en) * 2006-07-14 2012-10-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arrier receiv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428535B1 (en) * 2007-07-30 2013-04-23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Receiver dynamic power management
JPWO2009031239A1 (ja) * 2007-09-07 2010-12-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Ofdm受信装置
CN101577558A (zh) * 2008-05-06 2009-11-11 凌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自动增益控制的无线接收系统及方法
US8355666B2 (en) * 2008-09-10 2013-01-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ference-adaptive communications
KR101231399B1 (ko) * 2008-12-19 2013-02-0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다중안테나 무선채널측정장치의 적응적 수신 전력 제어 장치 및 그 운용 방법
US8731500B2 (en) * 2009-01-29 2014-05-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utomatic gain control based on bandwidth and delay spread
US8102929B2 (en) * 2009-02-12 2012-0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power ultra wideband transceiver
KR20100096528A (ko) * 2009-02-24 2010-09-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범용직렬버스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CN101895507A (zh) * 2010-08-09 2010-11-24 复旦大学 一种正交频分复用接收机系统及其自动增益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47534A1 (en) * 2003-08-28 2005-03-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aptable receiver parameters
CN1843010A (zh) * 2003-08-28 2006-10-04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可适应接收机参数的方法和系统
CN101248587A (zh) * 2005-06-23 2008-08-2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自适应多信道调制解调器
CN101013914A (zh) * 2007-02-15 2007-08-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wcdma移动终端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2968A (zh) * 2014-08-25 2014-12-24 余凤莲 一种基于zigbee的自适应无线接收机
CN104270177A (zh) * 2014-08-25 2015-01-07 余凤莲 一种自适应蓝牙接收机
CN112105094A (zh) * 2015-01-15 2020-12-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34521B (zh) 2014-04-11
US8718207B2 (en) 2014-05-06
CN102781079B (zh) 2016-03-16
TWI449343B (zh) 2014-08-11
CN102780533B (zh) 2014-10-08
US20120288043A1 (en) 2012-11-15
US8693595B2 (en) 2014-04-08
TW201246807A (en) 2012-11-16
TW201246808A (en) 2012-11-16
US20120288042A1 (en) 2012-11-15
CN102780533A (zh) 2012-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1079B (zh) 用于无线通讯的自适应接收方法
US7668523B2 (en) Adaptive AGC in a wireless network receiver
US8086204B2 (en) Radio receiving apparatus
US7656970B1 (en) Apparatu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ing signal energy to control sample resolution and rate
US8588348B2 (en) Receiver with automatic gain control
US20020163979A1 (en) Narrowband gain control of receiver with digital post filtering
US20050147192A1 (en) High frequency signal receiver and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KR20070122468A (ko) 통합된 광대역 간섭자 검출을 갖는 agc
JP2001526486A (ja) プログラマブルダイナミックレンジ受信器
CN112312436A (zh) 一种提升LoRa私有协议网关接收灵敏度的方法及装置
WO2009042691A2 (en) Adc use with multiple signal modes
WO2008066290A1 (en) Automatic gain control circuit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gain control
US7856216B2 (en) Diversity receiver and gain adjusting method therefor
US20130058439A1 (en) Receiver
US10819302B1 (en) Automatic gain control to optimize receiver performance in presence of jammer signals
US7054605B1 (en) Variable-gain low noise amplifier to reduce linearity requirements on a radio receiver
US20080056413A1 (en) Adaptive agc approach to maximize received signal fidelity and minimize receiver power dissipation
US812610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arying a dynamic range
US2004016204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receiver gain using a mixed signal technique by implementing both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GC) and bit-normalization
CN101132249A (zh) 一种无中频声表滤波器的宽带多载频接收机
KR100888504B1 (ko) 다중 모드 무선랜을 위한 적응형 전압 참조값을 갖는 자동이득 조절 장치 및 방법
TWI449346B (zh) 可節能之無線接收器與系統及其操作之方法
EP2151062B1 (en) Increasing sensitivity of radio receiver
Spiridon et al. Smart gain partitioning for noise-Linearity trade-off optimization in multi-standard radio receivers
Zhang et al. A fast convergence two-stage AGC for a Bluetooth low energy radio with 84dB tuning ran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012

Address after: Arizona, USA

Applicant after: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Address before: Cayman Islands

Applicant before: British Cayman Islands Business Miley electronic Limited by Share 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012

Address after: Cayman Islands

Applicant after: British Cayman Islands Business Miley electronic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Science Park, Hsinchu, Taiwan, China Road 8, building 4

Applicant before: INTEGRATED SYSTEM SOLUTION CORPOR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