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78321B - 双向风压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双向风压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78321B
CN102778321B CN201210091631.XA CN201210091631A CN102778321B CN 102778321 B CN102778321 B CN 102778321B CN 201210091631 A CN201210091631 A CN 201210091631A CN 102778321 B CN102778321 B CN 1027783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pressure
blast
pressure sensor
port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9163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78321A (zh
Inventor
梁承德
梁城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2778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83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783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83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2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rost or condensate
    • F25D21/025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rost or condensate using air pressure differential detec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F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MASS FLOW OR LIQUID LEVEL; METERING BY VOLUME
    • G01F15/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apparatus of groups G01F1/00 - G01F13/00 insofar as such details or appliances are not adapted to particular types of such apparatus
    • G01F15/001Means for regulating or setting the meter for a predetermined quant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测量风压的测量设备,并且具体来说,提供一种双向风压测量设备,其具有分别安装于空气引入端口和空气排出端口处的风压传感器,从而无论空气的方向如何均测量风压。

Description

双向风压检测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1年4月13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2001-0034066的优先权和权益,该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以参引的方式被整体地结合在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测量风压的测量设备,并且更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包括风压传感器的双向风压检测设备,风压传感器安装于引入空气的引入端口和排出空气的排出端口处,从而即使是在风向倒转时也测量风压。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如在本领域中众所周知的那样,冷冻冷藏设备包括压缩机、冷凝热交换器和冷凝风扇、膨胀阀、以及蒸发热交换器和蒸发风扇,压缩机构造成压缩制冷剂,冷凝热交换器和冷凝风扇构造成使由压缩机压缩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冷凝到液态制冷剂状态,膨胀阀构造成使从冷凝热交换器冷凝的液态制冷剂膨胀并将该制冷剂改变到液相和气相的两相状态,蒸发热交换器和蒸发风扇构造成蒸发经过膨胀阀膨胀的两相制冷剂。
这里,由于蒸发热交换器中的膨胀操作吸收来自吸入空气的热量,因此,在蒸发热交换器的内侧与外侧之间出现温差。
当强制循环蒸发热交换器6的内侧与外侧之间的温差高于某一程度时,发生结霜,其中,蒸发热交换器的外壁被霜所覆盖。
由于这种霜层不仅起到构造成放置空气与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的热阻器的作用,而且通过阻塞流经蒸发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流动路径而增大了空气的系统阻力,因此,减少了引入到蒸发热交换器6的空气容积,从而降低了蒸发热交换器的空气侧换热系数并导致蒸发热交换器的换热量减少。
可执行除霜操作以使制冷剂沿正常操作的相反方向流动,或者可操作安装在被霜覆盖住的蒸发热交换器的周围的单独的电加热器以防止这种问题的产生。
在相关技术中,将图1至4中所示的风压检测设备20用于检测除霜开始点。
图1是示出了安装于冷冻冷藏设备和冷冻设备的蒸发热交换器11处的常规风压检测设备20。该风压检测设备20安装于设置有风扇12的强制循环蒸发热交换器11处。
这里,通过该风压检测设备20检测除霜开始点。
风压检测设备20安装于冷冻冷藏设备和冷冻设备的蒸发热交换器11处,以检测由风扇12所导致的风压的变化,从而执行启动除霜操作的功能。
如图2和3中所示,风压检测设备20包括壳体21、风压传感器22、和操作板23。
即,当强制循环蒸发热交换器11的结霜将载荷施加至风扇12,并且减少了强制循环蒸发热交换器11中的空气流动时,将外部空气引入到强制循环蒸发热交换器11中,并且此时,由于操作板23来操作风压传感器22。
操作板23安装在壳体21中且连接于风压传感器22。当将外部空气引入到壳体21中时,由气流将操作板23朝向风压传感器22推动以操作该风压传感器22。
由于常规的风压检测设备详细公开在韩国专利No.674180中,因此,将省略掉重复说明。
然而,可仅在从外部沿一个方向引入空气时操作该常规风压检测设备20。
即,如图1中所示,仅在将空气从附图的右侧引导至左侧时,操作该操作板23以启动风压传感器22。
然而,如图1中所示,当空气在强制循环蒸发热交换器11的情况下从操作板23的右侧流至左侧时,根据实施方式,空气可反向流动。
即,如图4中所示,当反向安装该强制循环蒸发热交换器11时,空气沿与可由常规风压检测设备20测量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并且由此,无法测量风压。
因此,由于常规风压检测设备20无法在反向安装该强制循环蒸发热交换器11时测量风压,因此,必须安装额外的风压检测设备20以检测反向气流的风压。
此外,由于常规风压检测设备20包括设置于其外侧处的加热器,因此,无法容易地控制风压检测设备20中的温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双向风压检测设备,其通过将风压传感器安装于壳体的空气引入区和空气排出区处,甚至是在将引入到壳体并从壳体排出的空气的方向反转时也能够测量风压,并且易于利用安装于其中的加热器来控制风压检测设备中的温度。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向风压检测设备,其包括:风压传感器SW,该风压传感器SW构造成利用由风压操作的操作板D接通/断开开关SC以测量该风压;和壳体110,风压传感器SW安装在该壳体110中,其中,风压传感器SW分别安装于壳体110的空气引入区和空气排出区,从而使得无论引入到壳体110和从壳体110排出的空气的方向如何,均能够测量该风压。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向风压检测设备,该双向风压检测设备包括风压传感器SW,该风压传感器SW构造成利用由风压操作的操作板D接通/断开开关SC以测量风压;和壳体110,该风压传感器SW安装在壳体110中,其中,壳体110包括中空的壳体主体111和形成于壳体主体111的一个侧表面处并通过其引入和排出空气的第一端口114和第二端口115,并且风压传感器SW包括分别安装于第一端口114和第二端口115处的第一风压传感器120和第二风压传感器130,从使得无论引入到壳体110和从壳体110排出的空气的方向如何,均能够测量风压。
这里,该双向风压检测设备可进一步包括加热器180,该加热器180安装在壳体110中以均匀地维持该风压传感器SW的温度;和加热器控制单元BM,该加热器控制单元BM构造成控制该加热器180。
此外,加热器控制单元BM可包括:加热器操作控制单元160,该加热器操作控制单元160构造成在壳体110中的温度处于特定范围内时操作加热器180,并在该温度超过特定范围时停止加热器180的操作;和加热器操作切断单元170,该加热器操作切断单元170构造成当壳体110中的温度超过特定范围时,切断至加热器180的电力供应。
此外,加热器控制单元BM可由生物金属形成。
再者,双向风压检测设备可进一步包括沿水平方向安装在壳体主体111中的支承板112,其中,该风压传感器SW和控制单元BM安装在支承板112上,并且加热器180安装在支承板112的底表面上。
此外,双向风压检测设备可进一步包括安装于第一端口114处的流量调节单元190,其中,第一端口114可包括多个开口114a和遮蔽单元114b,这些多个开口114a在呈中空的圆筒形状的壳体主体111的纵向端表面中沿其圆周方向以预定间隔形成,该遮蔽单元114b形成在开口114a之间,并且流量调节单元190可包括调节单元主体191、多个开口191a和遮蔽单元191b,该调节单元主体191呈盘形状并且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端口114上,这多个开口191a在调节单元主体191处沿其圆周方向以预定间隔形成,该遮蔽单元191b形成在开口191a之间。
此外,风压传感器SW可包括开关SC,该开关SC构造成由于与操作板D接触而产生和发送信号;操作臂SW2,该操作臂SW2呈杆形状,在其一侧处可旋转地安装在开关SC上以在空气的引入或排出方向上弹性地变形,操作板D安装在该操作臂SW2上;和接触单元SW1,该接触单元SW1由操作臂SW2挤压以操作开关SC,并且操作板D可包括操作板主体D1,该操作板主体D1呈盘形状并构造成接触空气;和安装单元D2,该安装单元D2形成于操作板主体D1的一侧处,并且该操作臂SW2安装在安装单元D2上。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变得更为清楚,在所述附图中:
图1至4是用于说明常规风压检测设备的概念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风压检测设备的平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风压检测设备的分解立体图;以及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加热器的安装位置的支承板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实施方式,而是可以多种形式实施。描述下列实施方式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具体体现并实施本发明。
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可用于描述各个元件,这些元件并不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种元件与其它区分开。例如,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同样,第二元件可被称为第一元件,而不会背离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术语“和/或”包括相关罗列的物品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任一和全部组合体。
将会理解的是,当一种元件被称为“连接”或“联接”于另一元件时,它可直接连接或联接于另一元件或可存在居间元件。相反,当一种元件被称为“直接连接”或“直接联接”于另一元件时,不存在居间元件。
于此所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不意欲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未指明单复数形式时,也应视为包括复数情形,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外表明。将进一步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含有”和/或“具有”当于此使用时,详细说明了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群的存在,但不排出其它一个或更多个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群的存在或添加。
参照附图,将在下面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为了有助于理解本发明,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整个对于附图进行的说明中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不重复对于相同元件的说明。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5至7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风压检测设备包括风压传感器SW和壳体110,该风压传感器SW构造成利用由风压操作的操作板D接通/断开开关SC来检测风压,该风压传感器安装于壳体110处。
这里,风压传感器SW可安装于壳体110的空气引入区域和空气排出区域,从而无论引入到或排出壳体110的空气的方向如何,均检测风压。
即,如图5中所示,一个风压传感器SW设置于图中的壳体110的左侧,并且另一风压传感器SW设置于图中的壳体110的右侧。
甚至是在将外部空气沿方向I(从图中的左侧至右侧)或沿方向II(从图中的右侧至左侧)引入时,可在所有的情况下测量风压。
在常规技术中,如上所述,由于仅可沿一个方向测量空气,当空气的方向反转时,常规风压检测设备应另外反向安装。
然而,在本发明中,由于无论空气的方向如何,即,无论空气沿正常方向(方向I)或者反向(方向II)流动,均可测量风压,因此,无需如常规技术中那样,安装额外的风压检测设备。
同时,壳体110可包括中空的壳体主体111和形成于壳体主体111的一个侧表面处以引入和排出空气的第一端口114和第二端口115。
这里,风压传感器SW可包括分别安装于第一端口114处的第一风压传感器120和安装于第二端口115处的第二风压传感器130,用以如上所述在双方向上测量风压。
换言之,无论引入到壳体110和从壳体110排出的空气的方向如何,即,无论空气是沿正常方向(方向I)流动还是沿反向(方向II)流动,均可测量风压。
同时,为了正常操作风压检测设备100,风压检测设备100必须处于适当的温度环境中。
为此,在常规技术中,加热器180安装于壳体的外侧,以调节风压检测设备100的温度。
然而,在常规技术中,由于加热器180设置于壳体的外侧,因此难以适当地控制壳体的内侧,即,风压检测设备100周围的温度。
本发明解决了该问题。加热器180(稍后进行描述)安装在壳体180中以均匀地维持风压传感器SW的温度。
这里,如图5中所示,加热器180可设置于风压传感器SW的底表面处。在图5中,以虚线示出加热器180。
同时,可进一步设置有构造成控制加热器180的加热器控制单元BM。
为了将风压检测设备100的风压传感器SW维持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必须维持或停止加热器180的操作。
为此,设置有加热器控制单元BM。
这里,加热器控制单元BM可包括加热器操作控制单元160和加热器操作切断单元170,该加热器操作控制单元160构造成当壳体110中的温度处于特定范围内时操作该加热器180,并在温度偏离该特定范围时停止该加热器180的操作,该加热器操作切断单元170构造成当壳体110中的温度偏离该特定范围时,切断至加热器的供电。
即,加热器操作控制单元160起作用以控制加热器180的操作或停止,从而使壳体110中的温度处于特定范围内,并且作为额外的安全设备,加热器操作切断单元170起作用以切断电力供应从而防止加热器180在壳体110中的温度脱离特定范围时的操作。
例如,当加热器操作控制单元160被控制成用于操作或停止加热器180以将壳体110中的温度维持在30℃至40℃的范围内,并且壳体110中的温度超过45℃至55℃,加热器操作切断单元170切断至加热器180的电力供应。
这里,壳体110可由铝形成以使壳体110的内部与周围环境隔绝。
同时,加热器控制单元BM可由生物金属形成。
生物金属指的是在特定温度下记忆形状的金属,并且在现有技术中是众所周知的。
在本发明中,利用生物金属控制加热器180。
如图6中所示,利用生物金属的加热器控制单元BM可包括安装在支承板112(将会稍后进行描述)上的基座BM1和安装在基座BM2上的一对叶片件BM2。
这里,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来改变由生物金属形成的叶片件BM2以起到一种开关的作用。
由于利用生物金属的转换技术在现有技术中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将省略对其进行的详细说明和描述。
同时,如图6中所示,可进一步设置沿水平方向安装在壳体主体111中支承板112,风压传感器SW和控制单元BM可安装在支承板112上,并且可将加热器180安装在支承板112的底表面上。
这里,如图7中所示,可在支承板112的底表面处进一步设置有在其中形成有空间的加热器支架113,以将加热器180安装在支承板112的底表面上。
这里,加热器180可设置成沿纵向方向具有较大的长度,以设置于第一风压传感器120和第二风压传感器130的底表面侧处。
支承板112可呈如附图中所示的矩形板状。
然而,如上所述,出于支承控制单元BM的目的设置该支承板112、加热器180和风压传感器SW。当然,只要满足该目的,支承板112就可具有不同的形状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同时,如图6中所示,壳体110可包括可拆卸地附接于该壳体110的壳体组装单元116,并且可在该壳体组装单元116中形成有固定孔116a,使得固定工具FF穿过该第一固定孔116a从而被固定于壳体主体111。
同时,在图5和6中,并未示出构造成电连接于控制单元BM、加热器180和风压传感器SW的连接电路。
然而,由于构造成连接控制单元BM、加热器180和风压传感器SW的电路在现有技术中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将省略掉对其的详细描述。
同时,如图5中所示,壳体110的第一端口114和第二端口115可形成为穿过壳体110的左侧和右侧。
此外,直径大于第二端口115的凸缘FL可围绕第二端口115形成。
这里,出于如上所述引入或排出空气的目的而设置第一端口114和第二端口115。当然,只要满足目的,第一端口114和第二端口115就可具有不同的形状,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精神。
同时,可进一步设置安装在第一端口114上的流量调节单元190以调节经过第一端口114引入的空气的流量。
这里,第一端口114包括多个开口114a,这多个开口114a在中空的圆筒形壳体主体111的纵向端表面(图中的左侧表面)处沿其圆周方向以预定间距形成;和遮蔽单元114b,遮蔽单元114b形成在开口114a之间。
此外,流量调节单元190包括盘形调节单元主体191,该盘形调节单元主体191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端口114上;多个开口191a,这多个开口191a在该盘形调节单元主体191处沿其圆周方向以预定间距形成;和遮蔽单元191b,遮蔽单元191b形成在开口191a之间。
可调节经流量调节单元190引入到第一端口114的空气的流量。
即,流量调节单元190的开口191a可与第一端口114的开口114a对准,以调节空气流经的流动路径的数量,从而调节空气的流量。
同时,旋转的固定机构F(例如,螺栓或螺钉)安装于形成在调节单元主体191中的通孔191c和形成在第一端口114中的通孔114c处,从而能够可旋转地安装该调节单元主体191。
同时,第一端口114的开口114a和流量调节单元190的开口191a可呈扇形。
然而,出于运行空气流动的目的而设置开口114a和191a。当然,只要满足该目的,开口114a和191a就可具有不同的形状或数量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精神。
同时,如图5中所示,风压传感器SW可包括开关SC,开关SC构造成因与操作板D接触而产生和发送信号;操作臂SW2,该操作臂SW2呈杆形,在其一侧处可旋转地安装在开关SC上以在空气的引入或排出方向上弹性地变形,操作板D安装在该操作臂SW2上;和接触单元SW1,该接触单元SW1由操作臂SW2挤压以操作该开关SC。
这里,操作板D可包括操作板主体D1,该操作板主体D1呈盘形状并且构造成接触空气;和安装单元D2,该安装单元D2形成于操作板主体D1的一侧处,并且操作臂SW2安装在该安装单元D2上。
即,当通过空气移动该操作板D时,安装于操作板D处的操作臂SW2与操作板D互锁而被操作。
这里,当操作臂SW2挤压开关SC的该接触单元SW1时,操作该开关SC以产生预定信号。
由于将风压传感器SW安装于第一端口114和第二端口115处,因此,可沿空气的双流向测量风压。
如可从上文中所见,由于无论引入到壳体和从壳体排出的空气的方向如何均可测量风压,因此,无需安装额外的风压检测设备,并可因此降低成本。
此外,由于加热器安装在壳体中,因此,可容易地控制风压检测设备周围的温度。
尽管已经参照本发明的特定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明白的是,可在其中作出形式上和细节上的各种不同变化,而不会背离由所述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双向风压检测设备,所述双向风压检测设备包括风压传感器(SW)以及壳体(110),所述风压传感器(SW)构造成利用由风压操作的操作板(D)接通/断开开关(SC)以测量所述风压,所述风压传感器(SW)安装在所述壳体(110)中,其中,所述壳体(110)包括中空的壳体主体(111)以及形成于所述壳体主体(111)的一个侧表面处的第一端口(114)和第二端口(115),空气通过所述第一端口(114)和所述第二端口(115)引入和排出,以及
所述风压传感器(SW)包括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端口(114)和所述第二端口(115)处的第一风压传感器(120)和第二风压传感器(130),
其中,所述第一风压传感器(120)和所述第二风压传感器(130)构造成分别测量通过所述第一端口(114)和所述第二端口(115)引入的空气的风压,从而使得无论引入到所述壳体(110)和从所述壳体(110)排出的空气的方向如何,均能够测量所述风压,
其中,所述双向风压检测设备进一步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端口(114)处的流量调节单元(190),
其中,所述第一端口(114)包括多个开口(114a)和遮蔽单元(114b),所述多个开口(114a)在具有中空圆筒形状的所述壳体主体(111)的纵向端表面中沿其圆周方向以预定间隔形成,所述遮蔽单元(114b)形成在所述开口(114a)之间,以及
所述流量调节单元(190)包括调节单元主体(191)、多个开口(191a)以及遮蔽单元(191b),所述调节单元主体(191)具有盘形状且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一端口(114)上,所述多个开口(191a)在所述调节单元主体(191)处沿其圆周方向以预定间隔形成,所述遮蔽单元(191b)形成在所述开口(191a)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风压检测设备,进一步包括:
加热器(180),所述加热器(180)安装在所述壳体(110)中以均匀地维持所述风压传感器(SW)的温度,以及
加热器控制单元(BM),所述加热器控制单元(BM)构造成控制所述加热器(18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风压检测设备,其中,所述加热器控制单元(BM)包括:
加热器操作控制单元(160),所述加热器操作控制单元(160)构造成当所述壳体(110)中的温度处于特定范围内时操作所述加热器(180),并且在所述温度超过所述特定范围时停止所述加热器(180)的操作,以及
加热器操作切断单元(170),所述加热器操作切断单元(170)构造成当所述壳体(110)中的温度超过所述特定范围时,切断至所述加热器(180)的电力供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风压检测设备,其中,所述加热器控制单元(BM)由生物金属形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风压检测设备,进一步包括沿水平方向安装在所述壳体主体(111)中的支承板(112),
其中,所述风压传感器(SW)和所述控制单元(BM)安装在所述支承板(112)上,以及
所述加热器(180)安装在所述支承板(112)的底表面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风压检测设备,其中,所述风压传感器(SW)包括:开关(SC),所述开关(SC)构造成由于与所述操作板(D)接触而产生和发送信号;操作臂(SW2),所述操作臂(SW2)具有杆形状且在其一侧处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开关(SC)上以在空气的引入或排出方向上弹性地变形,并且所述操作板(D)安装在所述操作臂(SW2)上;以及接触单元(SW1),所述接触单元(SW1)由所述操作臂(SW2)挤压以操作所述开关(SC),以及
所述操作板(D)包括:操作板主体(D1),所述操作板主体(D1)具有盘形状并构造成接触空气;以及安装单元(D2),所述安装单元(D2)形成于所述操作板主体(D1)的一侧处,并且所述操作臂(SW2)安装在所述安装单元(D2)上。
CN201210091631.XA 2011-04-13 2012-03-30 双向风压检测设备 Active CN1027783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034066 2011-04-13
KR1020110034066A KR101056637B1 (ko) 2011-04-13 2011-04-13 양방향 풍압 검출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8321A CN102778321A (zh) 2012-11-14
CN102778321B true CN102778321B (zh) 2015-01-21

Family

ID=44933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91631.XA Active CN102778321B (zh) 2011-04-13 2012-03-30 双向风压检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67850B2 (zh)
KR (1) KR101056637B1 (zh)
CN (1) CN102778321B (zh)
WO (1) WO2012141521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41405B2 (en) * 2012-11-30 2016-05-17 Lennox Industries Inc. Defrost control using fan data
CN104977117B (zh) * 2014-04-04 2019-11-01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风压或风速传感器和使用该风压或风速传感器的风机
CN107806954B (zh) * 2017-10-24 2019-11-19 江苏省无线电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气压传感器辅助测量装置
CN107727303B (zh) * 2017-10-26 2020-06-16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风压传感器装置
KR101919378B1 (ko) * 2018-03-29 2018-11-19 양승덕 제상 시점 검출 장치
DE102020205749A1 (de) * 2020-05-07 2021-11-11 BSH Hausgeräte GmbH Haushalts-Kühlgerät und Verfahren zum Belüften eines Kühlfachbehälters
CN112968201B (zh) * 2021-02-05 2022-08-05 东莞市爱康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热压机构
CN114294792A (zh) * 2021-12-10 2022-04-08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内机风扇安装正确的判断方法
PL440289A1 (pl) * 2022-02-02 2023-01-30 Igloo Spółka Z Ograniczoną Odpowiedzialnością Urządzenie wykrywające oblodzenie wymiennika ciepła maszyn cieplnych oraz sposób wykrywania oblodzenia wymiennika ciepła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0244A (en) * 1982-01-04 1985-07-23 Honeywell Inc. Semiconductor pressure transducer
CN2747770Y (zh) * 2004-11-30 2005-12-21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冷却背包
KR100674180B1 (ko) * 2006-06-01 2007-01-24 양승덕 냉난방장치용 증발열교환기의 풍압제상시점검출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50001B2 (ja) * 1993-08-05 2000-06-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載レーダ装置
JP2694263B2 (ja) * 1994-08-23 1997-12-24 科学技術庁航空宇宙技術研究所長 三次元気流発生装置、及び該装置を使用した航空機の飛行制御系検証方法並びに飛行モーションシミュレータ
JPH10300599A (ja) * 1997-04-22 1998-11-13 Fujikura Ltd 風圧検知装置
KR20050104174A (ko) * 2004-04-28 2005-11-02 모딘코리아 유한회사 차량용 공기조화기의 도어 고정장치
GB0600274D0 (en) * 2006-01-09 2006-02-15 Oxycell Holding Bv Cooling and ventilation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0244A (en) * 1982-01-04 1985-07-23 Honeywell Inc. Semiconductor pressure transducer
CN2747770Y (zh) * 2004-11-30 2005-12-21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冷却背包
KR100674180B1 (ko) * 2006-06-01 2007-01-24 양승덕 냉난방장치용 증발열교환기의 풍압제상시점검출장치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10-300599A 1998.11.13 *
JP特开平7-49380A 1995.02.2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667850B2 (en) 2014-03-11
WO2012141521A2 (ko) 2012-10-18
WO2012141521A3 (ko) 2012-12-13
CN102778321A (zh) 2012-11-14
KR101056637B1 (ko) 2011-08-12
US20120260739A1 (en) 201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8321B (zh) 双向风压检测设备
ES2218811T3 (es) Refrigerador.
CN103033013B (zh) 冰箱和冰柜
EP3287724B1 (en) Refrigerator
KR101536284B1 (ko) 히트펌프 시스템의 실외기 제상작업용 적상감지센서
CN103889550A (zh) 除湿装置
JP2016125766A (ja) 冷却装置
US918838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ting coil defrost in a refrigeration system evaporator
CN104755856A (zh) 热泵装置
CN105157320A (zh) 冰箱
CN108955036A (zh) 一种卧式无霜双温风冷冷柜
CN103134227A (zh) 制冷循环系统和具有其的单系统风直冷冰箱
CN104541110A (zh) 辐射式空气调节机
US20160018154A1 (en) Sensor for coil defrost in a refrigeration system evaporator
CN209013566U (zh) 一种卧式无霜双温风冷冷柜
WO2010035983A2 (ko) 냉동 사이클용 증발기의 제상 시기 감지기
US9738505B2 (en) Preferential distribution of cooling capacity
JP2011247525A (ja) 冷凍装置
JP5366795B2 (ja) 冷却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KR20200087978A (ko) 유닛쿨러
EP3719408A1 (en) Air conditioner
KR20180089749A (ko) 공기 조화기용 실외기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CN218495390U (zh) 热泵系统和空调设备
JP2005106380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BRMU9102333U2 (pt) Câmara refrigerad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