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72173A - 表面处理器具 - Google Patents

表面处理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72173A
CN102772173A CN2012101458709A CN201210145870A CN102772173A CN 102772173 A CN102772173 A CN 102772173A CN 2012101458709 A CN2012101458709 A CN 2012101458709A CN 201210145870 A CN201210145870 A CN 201210145870A CN 102772173 A CN102772173 A CN 1027721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clone
group
axis
cyclones
coh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4587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72173B (zh
Inventor
L.霍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yson Technology Ltd
Dys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Dys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yson Ltd filed Critical Dyson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72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2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721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21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6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cyclones or other devices with centrifugal action
    • A47L9/1616Multiple arrangement thereof
    • A47L9/1625Multiple arrangement thereof for series flow
    • A47L9/1633Concentric cyclo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6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cyclones or other devices with centrifugal action
    • A47L9/1616Multiple arrangement thereof
    • A47L9/1641Multiple arrangement thereof for parallel flow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6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cyclones or other devices with centrifugal action
    • A47L9/1616Multiple arrangement thereof
    • A47L9/1625Multiple arrangement thereof for series 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4CENTRIFUGAL 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OUT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 B04CAPPARATUS USING FREE VORTEX FLOW, e.g. CYCLONES
    • B04C5/00Apparatus in which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vortex is reversed
    • B04C5/14Construction of the underflow ducting; Apex constructions; Discharge arrangements ; discharge through sidewall provided with a few slits or perforations
    • B04C5/185Dust coll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4CENTRIFUGAL 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OUT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 B04CAPPARATUS USING FREE VORTEX FLOW, e.g. CYCLONES
    • B04C5/00Apparatus in which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vortex is reversed
    • B04C5/24Multiple arrangement thereof
    • B04C5/26Multiple arrangement thereof for series 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4CENTRIFUGAL 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OUT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 B04CAPPARATUS USING FREE VORTEX FLOW, e.g. CYCLONES
    • B04C5/00Apparatus in which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vortex is reversed
    • B04C5/24Multiple arrangement thereof
    • B04C5/28Multiple arrangement thereof for parallel flo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一种表面处理器具包括具有绕轴线并行布置的多个第一旋风器的第一旋风分离单元、位于第一旋风分离单元下游且包括多个绕所述轴线并行布置的第二旋风器的第二旋风分离单元。每个第二旋风器具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该多个第二旋风器至少被划分为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和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的流体入口被布置为第一组群,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的流入通孔被布置为沿所述轴线从第一组群间隔开的第二组群。这使得分离装置能够具有紧凑外观。

Description

表面处理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处理器具。在其优选实施例中,该器具是立式真空吸尘器的形式。
背景技术
使用旋风分离装置的真空吸尘器是熟知的。这种真空吸尘器的例子示出于US4,373,228、US3,425,192、US6,607,572和EP1268076中。分离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旋风分离单元,进入的空气相继地穿过该单元。这允许较大的灰尘和碎屑在第一分离单元中被从气流抽离,使得第二旋风器在理想条件下操作且由此有效地以有效方式去除非常细微颗粒。
在一些情况下,第二旋风分离单元包括并行布置的多个旋风器。这些旋风器通常被设置绕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延伸的环中。通过提高并行的多个较小旋风器代替单个的较大旋风器,分离单元的分离效率,即分离单元从气流分离携带颗粒的能力,可被增加。这是由于旋风器内产生的导致灰尘颗粒被从气流甩出的离心力的增加。
增加并行旋风器的数量,对于相同总压力阻力的分离单元,可进一步增加分离效率,或压力效率。但是,当旋风器被设置在环中时,这会增加分离单元的外直径,而这反过来会不期望地增加分离装置的尺寸。虽然该尺寸增加可通过减小各个旋风器的尺寸而得到改善,但是旋风器可被减小尺寸的范围受到限制。非常小的旋风器可迅速被阻塞且可对于穿过真空吸尘器的气流的速度是有害的,且由此损害其清洁效率。
发明内容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表面处理器具,包括:
第一旋风分离单元,其包括绕轴线并行布置的多个第一旋风器;和
第二旋风分离单元,其位于第一旋风分离单元的下游且包括绕所述轴线并行布置的多个第二旋风器,每个第二旋风器包括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该多个第二旋风器被划分为至少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和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的流体入口被布置为第一组群,且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的流体入口被布置为沿所述轴线从第一组群间隔开的第二组群。
将第二旋风分离单元的旋风器分成第一组和第二组,每个组绕公共轴线布置且具有一起成组群的流体入口,这可允许各组的旋风器沿轴线间隔开。这可使得第二旋风分离单元的旋风器的数量和尺寸被选择以在分离装置在尺寸约束内优化清洁效率。
每个组可包含相同数量的第二旋风器。例如,如果对于第二旋风分离单元的旋风器的理想数量是二十四,则这些旋风器可被布置为十二个旋风器的两个组,八个旋风器的三个组或六个旋风器的四个组,这依赖于分离装置的最大直径和/或分离装置的最大高度。替换地,每个组可分别包含不同数量的旋风器。例如,如果对于第二旋风分离单元的旋风器的理想数量是三十六,则这些旋风器可被布置为十八个旋风器的第一组、十二个旋风器的第二组和六个旋风器的第三组。
成组的第二旋风器的流体入口可被布置为多种不同配置中的一种。例如,入口可被布置为绕轴线延伸的螺旋形配置,从而流体入口在沿所述轴线测量时位于不同的轴向位置。替换地,第一组群的流体入口可被布置为第一环形配置,第二组群的流体入口可被布置为沿所述轴线从第一环形配置间隔开的第二环形配置。环形配置可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尺寸,或它们可分别具有不同的尺寸。流体入口的每个配置可实质上垂直于所述轴线。在每个配置中,流体入口可被相对于所述轴线倾斜,从而流体入口呈绕所述轴线延伸的大致截锥形配置,或它们可实质上垂直于所述轴线,这依赖于旋风器相对于所述轴线的倾斜度。
在每个组内,第二旋风器优选地与所述轴线实质上等距。替换地,或附加地,第二旋风器绕所述轴线可实质上等距或等角度地间隔开。
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优选地位于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的至少一部分之上。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可绕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的部分布置,从而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圆周地重叠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的部分,优选地为上部部分。这可允许第一和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更靠近在一起,减小了分离装置的总高度。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的每个旋风器的外壁的至少部分可形成表面处理器具的外表面的部分。将旋风器的锥形本体的外壁的至少部分并入器具的外表面,允许该器具的总体积保持最小。
第一组群的流体入口的第一环形配置的半径可大于第二组群的流体入口的第二环形配置。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可包括多于第二组的第二风器的旋风器数量。
第二旋风分离单元的每个旋风器优选地具有锥形本体,其优选为截锥形形状。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优选地布置为使得旋风器的纵向轴线彼此接近。类似地,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优选地布置为使得旋风器的纵向轴线彼此接近。在任一情况下,第二旋风器的纵向轴线优选地与这些旋风器绕其布置的轴线相交。
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的旋风器的纵向轴线优选与所述轴线以相同的角度相交。但是,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的旋风器的纵向轴线可与所述轴线以两个或多个不同的角度相交。类似地,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的旋风器的纵向轴线优选地与所述轴线以相同角度相交,但是同样,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的旋风器的纵向轴线可与所述轴线以两个或多个不同角度相交。
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的纵向轴线与轴线相交的角度可实质上与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的纵向轴线与该轴线相交的角度相同。替换地,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的纵向轴线与轴线相交的角度可与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的纵向轴线与该轴线相交的角度不相同。例如,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的纵向轴线与所述轴线相交的角度可大于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的纵向轴线与所述轴线相交的角度。增加第二旋风器的一个组向轴线倾斜的角度可减小分离装置的总高度。
除了第一和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第二旋风分离单元可包括第三组的第二旋风器。第三组的第二旋风器的流体入口可被布置为第三组群,其沿所述轴线与第一组群和第二组群间隔开。再次,第三组的第二旋风器的入口可被布置为绕该轴线延伸的螺旋形配置。然而优选地,第三组群的流体入口被大致布置为第三环形配置,其沿所述轴线从第一和第二环形配置间隔开。如上,流体入口的配置可被认为垂直于所述轴线。在该第三配置中,流体入口可被相对于所述轴线倾斜,从而流体入口呈绕所述轴线延伸的大致截锥形配置,或它们可实质上垂直于所述轴线,这依赖于旋风器相对于所述轴线的倾斜度。
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优选地位于第三组的第二旋风器的至少一部分之上。为了减小分离装置的高度,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可绕第三组的第二旋风器的部分布置,从而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圆周地重叠第三组的第二旋风器的部分,优选地为上部部分。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也可绕第三组的第二旋风器的部分延伸,从而该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圆周地重叠第二和第三组的每个的第二旋风器的至少部分。这可进一步允许第二旋风器更靠近在一起,减小了分离装置的总高度。
第二组群的流体入口的第二环形配置的半径大于第三组群的流体入口的第二环形配置。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可包括多于第三组的第二风器的旋风器数量。
如上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单元的每个旋风器优选地具有锥形本体,其优选为截锥形形状。第三组的第二旋风器的旋风器可被布置为使得它们的纵向轴线彼此接近。替换地,第三组的第二旋风器中的旋风器可被布置为使得它们的纵向轴线实质上平行。这些纵向轴线可被布置为使得它们实质上平行于第二旋风器被绕其布置的轴线。
多个第一旋风器可被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多个第二旋风器的至少一些之下。多个第一旋风器可被绕第二旋风器的至少一些布置。例如,多个第一旋风器可被绕一个或多个组的第二旋风器的部分布置。多个第一旋风器可被绕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延伸,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绕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延伸。多个第一旋风器也可绕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延伸,多个第一旋风器与第一和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分别重叠不同量。
第一旋风器绕所述轴线的配置可实质上与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绕所述轴线的配置相同。多个第一旋风器和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可与所述轴线等距。每个第一旋风器可紧位于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的相应旋风器之下。换句话说,每个第一旋风器包括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且第一旋风器的流体入口可被布置为第一旋风器入口组群,其沿该轴线从至少第一组群间隔开。替换地,多个第一旋风器可绕所述轴线相对于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有角度地偏置。
第二旋风器的数量可大于第一旋风器的数量。第一旋风分离单元和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可包括相同数量的旋风器。
第一旋风分离单元的每个旋风器可具有锥形本体,其优选为截锥形形状。每个第一旋风器可具有纵向轴线,第一旋风器布置为使得第一旋风器的纵向轴线彼此接近。第一旋风器的纵向轴线可与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的纵向轴线以相同的角度与这些旋风器绕其布置的轴线相交。换句话说,多个第一旋风器和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可被布置为相对于轴线为第一取向,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可被布置为相对于该轴线为第二取向,其不同于第一取向。
每个第一旋风器可包括柔性部分。给每个第一旋风器设置柔性部分可有助于防止在表面处理器具的使用过程中在旋风器内堆积灰尘。每个第一旋风器可包括锥形本体,其具有较宽部分和较窄部分,每个第一旋风器的较窄部分是柔性的。较宽部分优选地具有大于较窄部分的刚性。例如,锥形本体的较宽部分可由具有比锥形本体的较窄部分更大刚性的材料形成。较宽部分可由塑料或金属材料形成,例如聚丙烯、ABS或铝,而较窄部分可由热塑性弹性体、TPU、硅橡胶或天然橡胶形成。替换地,锥形本体的较宽部分可由具有比锥形本体的较窄部分更大厚度。较窄部分可为旋风器的末端。该末端在该器具的使用过程中可振动,其可使得在灰尘聚集导致旋风器阻塞前打断灰尘沉积。
至少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也可包括这种柔性部分。
该器具可包括歧管,用于接收来自第一旋风分离单元的流体,和用于传送该流体至第二旋风分离单元。
该器具可包括出口腔室,用于接收来自第二旋风器的流体出口的流体。第三组的第二旋风器优选地布置在出口腔室之下,而第一和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优选地绕出口腔室布置。将第三组的第二旋风器定位在出口腔室之下可进一步允许第二旋风分离单元的旋风器的数量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歧管可绕出口腔室且在其之下延伸,以传送流体流至第二旋风分离单元的旋风器。
出口腔室优选地包括偏压的,或弹簧加载的联接构件,其可相对于旋风分离单元移动以接收出口用于接收来自分离装置的流体流,该联接构件包括流体出口,流体流通过该流体出口被从分离装置排出。这可使得通过朝向出口管偏压分离装置的仅一部分,即联接构件,而在分离装置和出口管之间保持气密密封。
除了第一和第二旋风分离单元,该器具包括第三旋风分离单元,其包括至少一个旋风器。该第三旋风分离单元可位于第一和第二旋风分离单元上游。第三旋风分离单元可包括单个旋风器,用于在流体流进入第一旋风分离单元之前从流体流分离脏物和灰尘。第一旋风器和第二旋风器绕其布置的轴线优选地为第一旋风分离单元的纵向轴线。多个第一旋风器优选地至少部分地位于第三旋风分离单元之上。
旋风分离单元优选地形成分离装置的部分,其优选地可移除地安装在器具的主体上。
该器具优选地包括马达驱动风扇单元用于抽吸气流穿过器具。分离装置设置有三级旋风分离,且其中两个旋风分离单元每个包括并行布置的多个旋风器,这可使得分离装置的分离效率足够高以使得流体流从分离装置直接行进至风扇单元,即,没有经过风扇单元上游的过滤器组件。
表面处理器具优选地为真空清洁器具的形式。术语“表面处理器具”是要具有宽泛的含义,且包括大范围的机器,其具有头部,用于在表面上行进以某方式清洁或处理该表面。此外,它包括施加吸力至表面以从其抽吸材料的机器,例如真空吸尘器(干式、湿式或干/湿式),以及施加材料至表面的机器,例如抛光/打蜡机,压力洗涤机,地面标记机和香波机(shampooingmachine)。它还包括草坪割草机和其它切割机。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包括:
第一旋风分离单元,其包括绕轴线并行布置的多个第一旋风器;和
第二旋风分离单元,其位于第一旋风分离单元的下游且包括绕所述轴线并行布置的多个第二旋风器,每个第二旋风器包括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该多个第二旋风器被划分为至少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和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的流体入口被布置为第一组群,且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的流体入口被布置为沿所述轴线从第一组群间隔开的第二组群。
结合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上述特征可同等地应用于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反之亦然。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现在将参考附图仅通过实例进行描述,其中:
图1是真空吸尘器的从上方观察的前透视图;
图2(a)是真空吸尘器的侧视图,该真空吸尘器的管处于下降位置;且图2(b)是真空吸尘器的侧视图,该管处于上升位置;
图3是真空吸尘器的从上方观察的前透视图,该真空吸尘器的分离装置被去除;
图4是分离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分离装置的顶部视图;
图6(a)是沿图5中的线A-A截取的分离装置的顶部截面视图,图6(b)是沿图5中的线B-B截取的顶部截面视图,图6(c)是沿图5中的线C-C截取的顶部截面视图;图6(d)是沿图5中的线D-D截取的顶部截面视图,图6(e)是沿图5中的线E-E截取的顶部截面视图;
图7(a)是分离装置的侧截面视图,其沿图4中的线F-F截取,且图7(b)是如图7(a)的但是背景材料被略去的相同截面视图;和
图8(a)是滚动组件的顶部视图,且图8(b)是沿图8(a)中的线G-G截取的侧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2(a)示出了真空吸尘器10形式的表面处理器具。真空吸尘器10是筒式、或罐式的类型。总之,真空吸尘器10包括分离装置12,用于从气流分离脏物和灰尘。分离装置12是旋风分离装置的形式,且包括外仓14,该外仓具有外壁16,外壁实质上是圆柱形的。外仓14的下端被基部18封闭,该基部可枢转地附连至外壁16。用于产生吸力以抽吸携带灰尘空气进入分离装置12的马达驱动风扇单元被容置在滚动组件20内,该滚动组件位于分离装置12后方。还参考图3,滚动组件20包括主体22和两个轮子24、26,该轮子可旋转地连接至主体22用于接合地面。位于分离装置12之下的入口管28传送携带灰尘的空气进入分离装置12,且出口管30传送从分离装置12排出的空气进入滚动组件20。
支架32被连接至滚动组件20的主体22。支架32大致为箭头的形状,且包括轴34,以及大致三角形头部36,该轴在其后端连接至滚动组件20的主体22。支架32的头部36的侧壁的倾斜度可有助于真空吸尘器10在角落、家具或矗立于地面上的其它物件附近的操纵,因为当与这种物件接触时,这些侧壁倾向于靠着矗立物件滑动以绕该矗立物件引导滚动组件20。
用于接合地面的一对轮子组件38被连接至支架32的头部36。每个轮子组件38被转向臂40连接至头部36的相应角部,该转向臂定形为使得轮子组件38位于支架32的头部36之后,但是在滚动组件20的轮子24、26的前面接触地面。轮子组件38由此在滚动组件20在地面上操纵时支撑滚动组件20,限制滚动组件20绕轴线的旋转,该轴线垂直于轮子组件38的旋转轴线,且实质上平行于真空吸尘器10被操纵于的地面。轮子组件38与地面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滚动组件20的轮子24、26与地面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在该实例中,每个转向臂40被在其第一端处连接至支架32用于绕相应毂轴线枢转运动。每个毂轴线实质上垂直于轮子组件38的旋转轴线。每个转向臂40的第二端被连接至相应轮子组件38从而轮子组件38在真空吸尘器10被在地面上操纵时自由旋转。
转向臂40,且由此轮子组件38相对于支架32的运动受到细长轨迹控制臂42的控制。轨迹控制臂42的每个端部被连接至相应转向臂40的第二端,从而轨迹控制臂42相对于支架32的运动导致每个转向臂40绕其毂轴线枢转。这又导致每个轮子组件38绕其支架32的相应角部轨道运行,以改变真空吸尘器10在地面上的运动的方向。
轨迹控制臂42相对于支架32的运动受到入口管28相对于支架32的运动的影响。还参考图3,轨迹控制臂42在管支撑件44之下穿过,该管支撑件从滚动组件20的本体22向前延伸且优选地与其为整体。替换地,管支撑件44可连接至支架32。入口管28被可枢转地连接至管支撑件44用于绕轴线运动,该轴线实质上垂直于轮子组件38的旋转轴线。入口管28包括向后延伸臂46,其在管支撑件44之下穿过以接合轨迹控制臂42,从而当臂46随入口管28运动时轨迹控制臂42相对于支架32运动。
入口管28包括相对刚性的入口区段48、相对刚性的出口区段50和在入口区段48和出口区段50之间延伸的相对柔性的软管52。入口区段48包括连接件54,用于连接至用于传送携带脏物气流至入口管28的棒和软管组件(未示出)。棒和软管组件被连接至清洁器头(未示出),该清洁器头包括吸口,携带脏物气流通过该吸口被抽入真空吸尘器10。入口区段48被连接至叉件(yoke)56且被其支持。叉件56包括地面接合滚动元件58,用于将叉件支持在地面上。叉件56的后段被连接至支架32,用于绕叉件枢转轴线枢转运动,该枢转轴线从入口管28的枢转轴线间隔开且实质上与其平行。支架32被定形以限制叉件56相对于支架32的枢转运动至约±65°的范围内。
入口管28的出口区段50可枢转地连接至管支撑件44,其沿分离装置12的外表面延伸。为了在地面上操纵真空吸尘器10,用户拉动连接至联接件54的棒和软管组件,以在地面上拖拽真空吸尘器10,其进而导致滚动组件20的轮子24、26、轮子组件38和滚动元件58在地面上旋转和移动真空吸尘器10。例如,当其跨地面移动时,为了将真空吸尘器10转向左方,用户向左拉动棒和软管组件,从而入口管28的入口区段48和连接至其的叉件56绕叉件枢转轴线向左枢转。入口区段48的该枢转运动导致软管52弯曲且施加力在入口管28的出口区段50上。该力导致出口区段50绕管枢转轴线枢转。由于软管52的柔性,入口区段48绕叉件枢转轴线枢转的量大于出口区段50绕管枢转轴线枢转的量。例如,当入口区段48被枢转65°的角度时,出口区段50被枢转约20°的角度。当出口区段50绕管枢转轴线枢转时,臂46将轨迹控制臂42相对于支架32运动。轨迹控制臂42的运动导致每个转向臂40枢转,从而轮子组件38向左转,由此改变真空吸尘器10在地面上运动的方向。
入口管28还包括支撑件60,分离装置12被可去除地安装在该支撑件上。支撑件60被连接至入口管28的出口区段50,以在出口区段50绕管枢转轴线枢转时与其一起运动。支撑件60从出口区段50向前且大致水平地延伸,以在入口管28的软管52之上延伸。支撑件60由相对刚性的材料形成,优选地为塑料,从而当分离装置12被安装在支撑件60上时支撑件60不压坏软管52。支撑件60包括倾斜前段62,其承载插头(spigot)64,该插头从该前段向上延伸以定位在形成在外仓14的基部18中的凹部66内。当分离装置12被安装在支撑件60上时,外仓14的纵向轴线被相对于管枢转轴线倾斜,在该实例中是倾斜从30°至40°的角度范围。结果,当真空吸尘器10被在地面上操纵时入口管28绕管枢转轴线的枢转运动导致分离装置12绕管枢转轴线相对于支架32、滚动组件20和出口管30枢转或摆动。
入口管48的出口区段50包括空气出口68,携带脏物的气流从该空气出口进入分离装置12。分离装置12被示出于图4至7中。分离装置12的具体总体形状可根据该分离装置12被用于的真空吸尘器的类型和尺寸而变化。例如,分离装置12的总长度可关于该装置的直径而增加或减小,或基部18的形状可改变。
如上所述,分离装置12包括外仓14,外仓具有外壁16,该外壁实质上为圆柱形。外仓14的下端被弯曲基部18封闭,该弯曲基部通过枢轴70而被可枢转地附连至外壁16且通过卡持部72而被保持在关闭位置,该卡持部接合位于外壁16上的沟槽。在关闭位置中,基部18被抵靠外壁16的下端密封。卡持部72能弹性变形,从而,在向下压力被施加至卡持部72的最上部时,该卡持部72移动离开沟槽且从其脱离接合。在这种情况下,基部18将从外壁16掉落。
特别参考图7(a),分离装置12包括三级旋风分离。分离装置12包括第一旋风分离单元74、位于第一旋风分离单元74下游的第二旋风分离单元76、以及位于第二旋风分离单元76下游的第三旋风分离单元78。
第一旋风分离单元74包括单个第一旋风器80。第一旋风器80大致为环形形状,且具有纵向轴线L1。第一旋风器80位于外仓14的外壁16和分离装置12的第一内壁82之间。第一内壁82绕纵向轴线L1延伸。第一内壁82具有大致圆柱形下段84和环形上段。上段包括内壁段88,和大致截锥形外壁段90,该外壁段绕内壁段88的上部延伸。如图6(a)和图7(a)所示,内壁段88具有大致扇贝形轮廓(scalloped profile)。
凸缘92从外壁段90的上端径向向外延伸。环形密封件(未示出)可位于凸缘92上以接合外壁16的内表面,且由此形成外壁16和第一内壁82之间的密封。
脏空气入口96被设置在外壁16的上端附近,以接收来自入口管28的空气出口68的气流。当分离装置12被安装在支撑件60上时,脏空气入口96位于入口管28的空气出口68之上。脏空气入口96被切向于外仓16布置,以确保进入的脏空气在进入分离装置12时被迫沿螺旋形路径行进。
第一旋风分离单元74的流体出口被提供为穿孔护罩98的形式。护罩98具有环形上壁100(其被连接至第一内壁82的上段的外壁段90的外表面),大致圆柱形侧壁102(其从上壁100悬垂从而其从第一内壁82的圆柱形下段84径向间隔开),以及环形下壁104(其从侧壁102的下端径向向内延伸以接合第一内壁82的下段84的外表面)。在该实施例中,侧壁102包括网,其在上壁100和下壁104之间延伸。参考图6(a),该网由多个轴向延伸肋105径向支撑,该多个轴向延伸肋绕第一内壁82的外表面成角度地间隔开。下壁104可具有实质上圆柱形外壁,如图7(a)所示,或它可具有外壁,该外壁远离侧壁102的下端向外成锥形。
分离装置12包括第一灰尘收集器106,用于接收由第一旋风器80从气流分离的灰尘。第一灰尘收集器106大致为环形形状,且从护罩98的下壁104的下端延伸至基部18,且从外壁16延伸至第一内壁82的下段84。当基部18处于关闭位置中时,下段84的下端被抵靠第一环形密封构件108密封,该环形密封构件由基部18承载。
分离装置12包括第二内壁110。第一内壁82绕第二内壁110延伸,且实质上与第二内壁110同轴线地对齐。第二内壁110大致为漏斗形,且具有圆柱形下段112,其从内壁82的圆柱形下段84径向地间隔开,以在它们之间限定环形腔室。第二内壁110还具有截锥形上段114,其从第二内壁110的下段112的上端径向向外张开,且其从第一内壁82的内壁段88径向间隔开。
如上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单元76位于第一旋风分离单元74的下游。第二旋风分离单元76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旋风器用于接收从第一旋风分离单元74排出的气流。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旋风分离单元76包括并行布置的多个第二旋风器120。第二旋风器120被布置为大致截锥形配置,其绕纵向轴线L1延伸且中心位于该纵向轴线上。在该配置中,第二旋风器120与纵向轴线L1等距间隔开,且绕纵向轴线L1大致等角度间隔开。每个第二旋风器120都与其它第二旋风器120相同。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旋风分离单元76包括十八个第二旋风器120。在该配置中,第二旋风器120可在两个第二旋风器120之间具有间隙191,按钮121或其它装置、卡持部或机构位于该间隙中。
每个第二旋风器120具有圆柱形上段122和锥形本体段,该本体段优选地为截锥形。本体段被划分为上部124和下部126。每个第二旋风器120的本体的上部124与上段122一体,且形成分离装置12的第一模制锥形包128的部分。本体的下部126由柔性比上部124大的材料形成。在该实施例中,每个第二旋风器120的本体具有下部126,其优选地被包覆模制有第二旋风器的上部124。替换地,下部126可通过适当的方法或通过使用适当的固定手段而被胶粘、固定或夹持到上部124。无论哪种技术被用于连接下部126至上部124,该连接优选地使得在本体段的内表面上在上部124和下部126的接头处没有显著的台阶或其他不连续部。下部126优选地由橡胶材料形成,其可具有从约20,至50且优选48的Shore A值,而上部124优选地由聚丙烯,或ABS形成,其可具有约60的shore D值。
第一锥形包128具有一对外支撑壁130a、130b。第一外支撑壁130a被安装在第一内壁82的凸缘92上,第二外支撑壁130b被安装在第一内壁82的内壁段88的上端上。第一锥形包128还具有一对内支撑壁132a、132b,该内支撑壁支撑第二内壁110的上段114。
第一锥形包128相对于内壁82、110成角度地对齐,从而每个第二旋风器120的本体的上部124延伸至位于内壁82、110之间的腔室中。每个第二旋风器120的下部126终止于锥形开口134,脏物和灰尘从该锥形开口被从第二旋风器120排出。锥形开口134位于内壁82、110之间,且由此位于内壁82、110之间环形腔室提供第二灰尘收集器136,用于接收由第二旋风器120从气流分离的灰尘。第二灰尘收集器136由此为大致环形形状,且从基部18延伸至位于第二旋风器120的最下极点之下10mm的上极点,该最下极点在该实施例中是第二旋风器120的末端的最下极点。当基部18处于关闭位置中时,第二内壁110的下段112的下端被抵靠第二环形密封构件138密封,该环形密封构件由基部18承载。第一灰尘收集器106绕第二灰尘收集器136延伸。
第二旋风器120被相对于纵向轴线L1以第一取向布置。每个第二旋风器120具有纵向轴线L2,第二旋风器120布置为使得第二旋风器120的纵向轴线L2彼此接近。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旋风器120的纵向轴线L2与第一旋风器80的纵向轴线L1以第一角度α相交,该第一角度α在该实施例中是约33°。第二旋风器120相对于纵向轴线L1的取向使得第一旋风器80绕第二旋风器120的每个的下部延伸,而第二旋风器120的每个的上部位于第一旋风器80上方。如图4所示,第一锥形包128的外表面包括每个第二旋风器120的本体段的上部124的部分和上段122的部分。第一锥形包128的外表面还形成分离装置12的外表面的部分,该部分进而形成真空吸尘器10的外表面的部分。
每个第二旋风器120具有流体入口140和流体出口142。对于每个第二旋风器120,流体入口140位于第二旋风器120的圆柱形上段122中,其被布置为使得空气切向进入第二旋风器120。流体入口140被绕纵向轴线L1大致布置为环形配置。该环形配置实质上垂直于纵向轴线L1,尽管当然在该环形配置中流体入口140由于第二旋风器120相对于纵向轴线L1的倾斜角而被向纵向轴线L1倾斜。图6(b)是沿穿过第二旋风器120的流体入口140的平面Pi截取的分离装置12的顶部截面视图。平面Pi在图4中标出,且实质上垂直于纵向轴线L1。流体出口142是旋涡溢流器(vortex finder)的形式,其设置在每个第二旋风器120的上端处。旋涡溢流器位于覆盖第二旋风器120的敞开上端的第一环形旋涡溢流器板144中。环形密封构件145形成气密密封以防止空气在第一锥形包128和第一旋涡溢流器板144之间泄露。
空气通过第一歧管146而被从第一旋风分离单元74传送至第二旋风分离单元76的第二旋风器120的流体入口140。第一歧管146绕纵向轴线L1延伸,且包括一组入口通道148,该组入口通道接收来自护罩98的侧壁102和第一内壁82的下段84之间的空气。通道148被限定在第一内壁82的上段的内壁段88和外壁段90之间,且由此绕第二灰尘收集器136的上极点布置。每个通道148在第二旋风器120的相邻下部126之间延伸。第二旋风器120的流体入口140与第一歧管146连通以接收来自入口通道148的空气。第一歧管146被第一锥形包128和第二内壁110的上段114围住。第二旋风器120可由此被认为延伸穿过第一歧管146。
如上所述,第三旋风分离单元78位于第二旋风分离单元76的下游。第三旋风分离单元78包括并行布置的多个第三旋风器。在该实施例中,第三旋风分离单元78包括三十六个第三旋风器。每个第三旋风器都与其它第三旋风器相同。在该实施例中,每个第三旋风器也实质上与第二旋风器120的每个相同。但是,第三旋风器可具有与第二旋风器120不同的尺寸。
第三旋风器具有与第二旋风器120实质上相同的尺寸和形状。如第二旋风器120,每个第三旋风器具有圆柱形上段152和锥形本体段,该本体段优选地为截锥形。本体段被划分为上部154和下部156。每个第三旋风器150的上部154与上段152为整体。第三旋风器的本体的上部154和下部156每个都优选地由分别与第二旋风器120的上部124和下部126相同的材料形成。下部156优选地被联接至上部154,其方式与第二旋风器120的下部126被联接至第二旋风器120的上部124的方式类似。每个第三旋风器具有流体入口158和流体出口160。对于每个第三旋风器,流体入口158位于第三旋风器的圆柱形上段152中,且被布置为使得空气切向进入第三旋风器。流体出口160是旋涡溢流器的形式,其设置在每个第三旋风器的上端处。
为了减小分离装置12的直径,第三旋风器被布置为多个组。在该实施例中,第三旋风分离单元78包括第一组的第三旋风器162、第二组的第三旋风器164、和第三组的第三旋风器166。每个组分别包含不同数量的第三旋风器。第一组的第三旋风器162包含十八个第三旋风器,第二组的第三旋风器164包含十二个旋风器,第三组的第三旋风器166包含六个第三旋风器。
第一组的第三旋风器162位于第二旋风器120之上。在该实例中,第一组的第三旋风器162内的第三旋风器的配置实质上与第二旋风器120的配置相同。第三旋风器被布置为大致截锥形配置,其绕纵向轴线L1延伸且中心位于该纵向轴线上。在该配置中,第三旋风器与纵向轴线L1等距间隔开,且绕纵向轴线L1大致等角度间隔开。第三旋风器与纵向轴线L1的径向间隔实质上和第二旋风器120与纵向轴线L1的径向间隔相同。再次,在两个第三旋风器162之间具有间隙131,按钮151或其它装置、卡持部或机构位于该间隙中。
第一组的第三旋风器162也以与第二旋风器120相同的取向相对于纵向轴线L1布置。换句话说,在该组中,第三旋风器被相对于纵向轴线L1以第一取向布置。第一组的第三旋风器162的每个旋风器具有纵向轴线L3a,且这些旋风器被布置为使得它们的纵向轴线L3a彼此接近,且以第一角度α与纵向轴线L1相交。
第一组的第三旋风器162的每个旋风器位于第二旋风器120的相应一个的紧上方。为了最小化分离装置12的高度的增加,第一组的第三旋风器162被布置为使得第二旋风器120的上部绕第一组的第三旋风器162的下部延伸或与第一组的第三旋风器162的下部重叠。
第一组的第三旋风器162绕第二组的第三旋风器164延伸。第二组的第三旋风器164的旋风器也被布置为大致截锥形配置,其绕纵向轴线L1延伸且中心位于该纵向轴线上。在该配置中,第三旋风器被从纵向轴线L1等距地间隔开,且绕纵向轴线L1等角度间隔,但是旋风器与纵向轴线L1的径向间隔小于第一组的第三旋风器162的旋风器。
为了允许第一和第二组的第三旋风器在第三旋风分离单元78内具有紧凑的配置,第二组的第三旋风器164被相对于纵向轴线L1以不同的取向布置。在该第二组中,旋风器被相对于纵向轴线L1以第二取向布置。第二组的第三旋风器164的每个旋风器具有纵向轴线L3b,且这些旋风器被布置为使得它们的纵向轴线L 3b彼此接近,且以小于角度α的第二角度β与纵向轴线L1相交。在该实施例中,该角度β是约20°。
为了减小分离装置12的高度,第二组的第三旋风器164部分地位于第一组的第三旋风器162之下,从而第一组的第三旋风器162的下部绕第二组的第三旋风器164的上部延伸。因此,第二旋风器120绕第一组的第三旋风器162和第二组的第三旋风器164二者延伸,重叠每个组各自不同的量。
第一和第二组的第三旋风器162、164的配置使得第一组的第三旋风器162的流体入口158被布置为第一组群,第二组的第三旋风器164的流体入口158被布置为第二组群,该第二组群沿纵向轴线L1与第一组群间隔开。在每个组群中,流体入口158被大致布置为绕纵向轴线L1的环形配置,该环形配置实质上垂直于纵向轴线L1。再次,在每个环形配置中,由于第三旋风器相对于纵向轴线L1的倾斜度,流体入口158被相对于纵向轴线L1倾斜。图6(e)是沿穿过第一组的第三旋风器162的流体入口的平面P1截取的分离装置12的顶部横截面视图,图6(d)是沿穿过第二组的第三旋风器164的流体入口的平面P2截取的分离装置12的顶部横截面视图。如图4所示,这些平面P1、P2的每个实质上垂直于纵向轴线L1。平面P1、P2沿纵向轴线L1间隔开,平面P1位于P2之上。
第二组的第三旋风器164绕第三组的第三旋风器166延伸。第三组的第三旋风器166的旋风器也被布置为大致环形配置,其绕纵向轴线L1延伸且中心位于该纵向轴线上。在该配置中,第三旋风器被从纵向轴线L1等距地间隔开,且绕纵向轴线L1等角度间隔,但是第三旋风器从纵向轴线L1的径向间隔小于第一和第二组的第三旋风器162、164的旋风器。
为了最大化第三组的第三旋风器166的旋风器的数量,第三组的第三旋风器166被相对于第二组的第三旋风器164以不同取向布置。在该第三组中,旋风器被以关于纵向轴线L1的第三取向布置。第三组的第三旋风器166的每个旋风器具有纵向轴线L3c,且这些旋风器被布置为使得它们的纵向轴线L3c彼此接近,且以小于角度β的第三角度γ与纵向轴线L1相交。在该实施例中,该角度γ是约10°。
第三组的第三旋风器166也部分地位于第二组的第三旋风器164之下,从而第二组的第三旋风器164的下部绕第三组的第三旋风器166的上部延伸。如图4所示,第二旋风器120绕每组第三旋风器延伸,重叠每个组相应的不同量。
第三组的第三旋风器166的配置还使得第三组的第三旋风器166的流体入口158被布置为第三组群,其沿纵向轴线L1从第一和第二组群间隔开。在第三组群中,流体入口158被大致布置为绕纵向轴线L1的环形配置,该环形配置实质上垂直于纵向轴线L1。再次,在每个环形配置中,由于第三旋风器向纵向轴线L1的倾斜度,流体入口158被向纵向轴线L倾斜。图6(c)是沿穿过第三组的第三旋风器166的流体入口的平面P3截取的分离装置12的顶部截面视图。如图4所示,平面P3实质上垂直于纵向轴线L1。平面P1、P2位于平面P3之上。
空气通过第二歧管168而被从第二旋风分离单元76传送至第三旋风分离单元78。第二歧管168包括一组入口通道170,其每个接收来自相应第二旋风器120的流体出口140的空气。参考图7(a)和7(b),第一组的第三旋风器162的每个旋风器的本体的上部154与每个旋风器的上段152为整体,且形成分离装置12的第二模制锥形包172的部分。第二锥形包172具有下环形支撑壁174,其被安装在第一锥形包128上。支撑壁174在第一旋涡溢流器板144上方延伸以与其限定入口通道170。如图4所示,第二锥形包172的外表面包括第一组的第三旋风器162的每个旋风器的本体段的上部154的部分和上段152的部分。第二锥形包172的外表面还形成分离装置12的外表面的部分,该部分进而形成真空吸尘器10的外表面的部分。如上所述,第一组的第三旋风器162的每个旋风器的流体出口160是旋涡溢流器的形式,其设置在每个旋风器的上端处。这些旋涡溢流器位于第二旋涡溢流器板176中,其覆盖第一组的第三旋风器162的旋风器的敞开上端。环形密封构件179形成气密密封以防止空气在第二锥形包172和第二旋涡溢流器板176之间泄露。
第二歧管168部分地由第二锥形包172限定,且还部分地由第三模制锥形包177限定。第二锥形包172绕第三锥形包177延伸。第二锥形包172可为相对于第三锥形包177独立的部件,或其可与第三锥形包177为整体。第三锥形包177限定第二和第三组的第三旋风器164、166的每个旋风器的本体的上部154和上段152。第三旋风器可由此被认为延伸穿过第二歧管168。第三锥形包177具有支撑件178,其绕第三锥形包177的外表面延伸,且被安装在第一锥形包128上。旋涡溢流器,其提供第二和第三组的第三旋风器164、166的每个的旋风器的流体出口160,也位于第二旋涡溢流器板176中,该旋涡溢流器板也覆盖第二和第三组的第三旋风器164、166的旋风器的敞开上端。密封构件180、182形成气密密封以防止空气在第三锥形包177和第二旋涡溢流器板176之间泄露。
每个第三旋风器本体的下部156终止于锥形开口184,脏物和灰尘从该锥形开口被从第三旋风器排出。第二内壁110的内表面限定第三灰尘收集器185,用于接收由第三旋风器从气流分离的灰尘。第三灰尘收集器185为大致圆柱形形状,且从基部18延伸至位于第三旋风器的最下极点之下10mm的上极点,该最下极点在该实施例中是第三组的第三旋风器166的旋风器末端的最下极点。因此,依赖于第三组的第三旋风器166沿纵向轴线L1的位置,第三灰尘收集器185可具有大致截锥形上段。第一灰尘收集器106和第二灰尘收集器136的每个绕第三灰尘收集器185延伸。
第二灰尘收集器136的体积大于第一灰尘收集器106和第三灰尘收集器185的每个的体积。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灰尘收集器136的体积大于第一和第三灰尘收集器106、185的体积的和。
从第三旋风分离单元78的旋风器排出的空气进入流体出口腔室186。第一和第二组的第三旋风器162、164的上部绕流体出口腔室186延伸,而第三组的第三旋风器166位于流体出口腔室186之下。流体出口腔室186由第二锥形包172、第三旋涡溢流器板180和盖体188限定,该盖体限定分离装置12的上壁。盖体188被安装在第二锥形包172上。
盖体188包括联接构件190,联接构件190用于将分离装置12联接至真空吸尘器的出口管30。联接构件190被联接支撑构件192支撑。支撑构件192由盖体188保持。支撑构件192优选地为单件,优选地由塑料材料模制而成,但是替换地支撑构件192可由多个连接在一起的部件形成。支撑构件192大致为管状形状,且包括中心孔用于接收来自出口腔室186的空气。还参考图5和6(e),支撑构件192包括位于其一端处的中心毂194,和多个辐条196,该实例中为四个辐条,其从毂194径向地向外延伸至支撑构件192的外壁,以在相邻辐条196之间限定多个孔,孔的形状为相邻辐条196之间的四分之一圆。毂194沿纵向轴线L1延伸。返回图7(a),环形凸缘198从支撑构件192的外表面径向向外延伸,且被盖体188的内壁200支撑。
联接构件190包括空气出口202,气流通过该出口而被从分离装置12排出。联接构件190实质上与支撑构件192共轴线。特别参考图7(a)和7(b),联接构件190大致为杯形,且包括基部204和从基部204的边缘向上延伸的内壁206。类似于支撑构件192,基部204包括从中心毂210径向向外延伸的多个辐条208。联接构件190的毂210还沿纵向轴线L1延伸,且包围支撑构件192的毂194。联接构件190包括与支撑构件192相同数量的辐条208。在该实例中,联接构件190的每个辐条208与支撑构件192的相应辐条196配合;支撑构件192的辐条196在图5中通过形成在联接构件190的辐条208中的窗口可以看见。联接构件190的基部204由此也在相邻辐条208之间限定多个孔,其形状为相邻辐条208之间的四分之一圆,且其接收来自流体出口腔室186的空气。
联接构件190可相对于支撑构件192移动。偏压力被施加至联接构件190,其沿一沿纵向轴线L1延伸的方向推联接构件190,以使联接构件接合真空吸尘器10的出口管30。在本实例中,偏压力由弹性元件212施加,弹性元件212优选为螺旋弹簧,位于支撑构件192和联接构件190之间。弹性元件212位于纵向轴线L1上。在该实例中,毂194、210是中空的,且弹性元件212位于毂194、210内。弹性元件212的一端接合位于支撑构件192的毂194内的弹簧座214,而弹性元件212的另一端接合联接构件190的毂210的上端216。
联接构件190的内壁206具有凹形的或碗形的内表面,其接合真空吸尘器10的出口管30。参考图2(b),8(a)和8(b),出口管30包括连接至出口管30的空气入口302的环形密封构件300,用于绕纵向轴线L1连续地接合联接构件190的凹形内表面。出口管30的空气入口302大致为穹顶形。如前所述,在清洁操作过程中,入口管28的出口区段50绕管枢转轴线的运动导致分离装置12绕管枢转轴线相对于出口管30摆动。联接构件190的内表面和出口管30的密封构件300之间的连续接合,结合联接构件190朝向出口管30的偏压,使得可以在真空吸尘器10跨地面运动过程中当分离装置12相对于出口管30运动时在分离装置12和出口管30之间保持连续的气密连接。
出口管30大致为分离装置12和滚动组件20之间延伸的弯曲臂的形式。细长管道304提供通道306用于从空气入口302传送空气至滚动组件20。
出口管30能相对于分离装置12运动以允许分离装置12从真空吸尘器10去除。管道304的远离出口管30的空气入口302的那个端部被可枢转地连接至滚动组件20的主体22,以使得出口管30能在下降位置(如图2(a)所示)和升高位置(如图2(b)所示)之间运动,在该下降位置中,出口管30与分离装置12流体连通,而该上升位置允许分离装置12被从真空吸尘器10去除。
参考图8(b),出口管30被位于主体22中的扭力弹簧(未示出)朝向上升位置偏压。主体22还包括偏压卡持部312,用于克服扭力弹簧的力而将出口管30保持在下降位置中,以及卡持部释放按钮314。出口管30包括手柄316以允许在出口管30被保持在其下降位置中时真空吸尘器10被用户携带。卡持部312被布置为与连接至出口管30的指状部318协作,以将出口管保持在其下降位置中。按下卡持部释放按钮314导致卡持部312克服施加至卡持部312的偏压力而从指状部318运动离开,允许扭力弹簧移动出口管30至其上升位置。
滚动组件20现在将参考图8(a)和8(b)进行描述。如上所述,滚动组件20包括主体22和两个弯曲轮子24、26,该轮子可旋转地连接至主体22用于接合地面。在该实施例中,主体22和轮子24、26限定实质上球形的滚动组件20。轮子24、26的旋转轴线被相对于真空吸尘器10位于的地面向上朝向主体22倾斜,从而轮子24、26的轮缘接合地面。轮子24、26的旋转轴线的倾斜的角度优选地是在从4至15°的范围,更优选地是在从5至10°的范围,且在该实施例中为约6°。滚动组件20的轮子24、26的每个是穹顶形的,且具有实质上球形曲率的外表面,从而每个轮子24、26大致为半球形形状。
滚动组件20容置马达驱动风扇单元320、用于缩回和储存一部分电缆(未示出,其终止于提供电源给风扇单元220的马达等的插头323)于主体22内的线缆回卷组件322,以及过滤器324。风扇单元220包括马达和叶轮,该叶轮由马达驱动以抽吸携带脏物气流进入和穿过真空吸尘器10。风扇单元320被容置在马达筒326中。马达筒326被连接至主体22,从而风扇单元320在真空吸尘器10被在地面上操纵时不旋转。过滤器324位于风扇单元320的下游。过滤器324为管状且位于马达筒226的一部分周围。
主体22还包括排气口,用于从真空吸尘器10排出清洁的空气。排气口形成在主体22的后方。在优选实施例中,排气口包括位于主体22的下部中的多个出口孔318,且出口孔被定位为对于真空吸尘器10的外部具有最小的环境干扰。
第一用户操作开关330被设置在主体上且被布置为使得,当其被按压时,风扇单元320被通电。风扇单元320还可通过按压该第一开关330而被断电。第二用户操作开关332被邻近第一开关330设置。第二开关332使得用户能激活线缆回卷组件322。用于驱动风扇单元320和线缆回卷组件322的电路也被容置在滚动组件20内。
在使用中,风扇单元320被用户激活且携带脏物的气流通过清洁器头中的吸口而被抽入真空吸尘器10。携带脏物的空气穿过软管和棒组件,且进入入口管28。携带脏物的空气穿过入口管28且通过脏空气入口96进入分离装置12的第一旋风分离单元74。由于脏空气入口96的切向布置,气流在穿过第一旋风分离单元74时相对于外壁16沿一螺旋路径行进。较大的脏物和灰尘通过旋风作用而被沉积在第一灰尘收集器106内且被收集在其中。
部分清洁的气流经由护罩98的侧壁102的网中的穿孔离开第一旋风分离单元74且进入第一歧管146。从第一歧管146,气流进入第二旋风器120,其中进一步的旋风分离去除仍携带在该气流中的一些脏物和灰尘。该脏物和灰尘被沉积在第二灰尘收集器136中,同时清洁空气经由流体出口142离开第二旋风器120且进入第二歧管168。从第二歧管168,气流进入第三旋风器,其中进一步的旋风分离去除仍携带在该气流中的脏物和灰尘。该脏物和灰尘被沉积在第三灰尘收集器185中,同时清洁空气经由流体出口160离开第三旋风器且进入流体出口腔室186。气流进入支撑构件192的孔,且沿该孔在支撑构件192与联接构件190的辐条196、208之间轴向地穿过,以通过联接构件190的空气出口202排出且进入出口管30的穹顶形空气入口302。
气流沿出口管30内的通道306穿过,然后进入滚动组件20的主体22。在滚动组件20内,气流被引导至风扇单元320中。气流随后穿出马达筒326,例如通过马达筒326的侧壁中形成的孔,且穿过过滤器324。最后气流通过主体22中的出口孔328而被排出。
当出口管30处于其上升位置中时,分离装置12可被从真空吸尘器10去除用于排空和清洁。分离装置12包括手柄340以便于从真空吸尘器10去除分离装置12。手柄340被连接至盖体188,例如通过卡扣连接。为了清空分离装置12,用户按下按钮以促动一机构来施加向下压力至卡持部72的最上部,以导致卡持部72变形并从位于外仓14的外壁16上的沟槽脱离。这使得基部18能移动离开外壁16以允许收集在分离装置12的灰尘收集器中的脏物和灰尘被清空至垃圾箱或其他容器中。如图4所示,促动机构包括压杆机构342,其可滑动地位于分离装置12的外表面上,且其被促动压靠卡持部72以移动卡持部72离开沟槽,允许基部18从外壁16掉落,从而收集的分离装置12内的脏物和灰尘可被去除。
在该实施例中,第三旋风分离单元78包括三组第三旋风器。当然,第三旋风分离单元78可包括多于三组的第三旋风器,或少于三组的第三旋风器。例如,第二组的第三旋风器164可被省略,从而第三组的第三旋风器166提供为第二组的第三旋风器。作为另一替换,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162可被省略,从而第二组的第三旋风器164提供为第一组的第三旋风器且第三组的第三旋风器166提供为第二组的第三旋风器。

Claims (20)

1.一种表面处理器具,包括:
第一旋风分离单元,其包括绕轴线并行布置的多个第一旋风器;和
第二旋风分离单元,其位于第一旋风分离单元的下游且包括绕所述轴线并行布置的多个第二旋风器,每个第二旋风器包括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该多个第二旋风器被划分为至少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和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的流体入口被布置为第一组群,且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的流体入口被布置为沿所述轴线从第一组群间隔开的第二组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具,其中第一组群的流体入口大致被布置为第一环形配置,第二组群的流体入口大致被布置为沿所述轴线从第一环形配置间隔开的第二环形配置。
3.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器具,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旋风器和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与所述轴线等距。
4.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器具,其中每个第二旋风器具有纵向轴线,且其中至少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的第二旋风器的纵向轴线彼此接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器具,其中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的旋风器的纵向轴线彼此接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器具,其中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的纵向轴线和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的纵向轴线与所述轴线相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器具,其中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的纵向轴线与所述轴线相交的角度与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的纵向轴线与所述轴线相交的角度不相同。
8.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器具,其中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绕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的部分延伸。
9.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器具,其中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位于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的至少部分之上。
10.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器具,其中第二旋风分离单元包括第三组的第二旋风器,该第三组的第二旋风器的流体入口被布置为沿所述轴线与第一组群和第二组群间隔开的第三组群。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器具,其中第三组群的流体入口大致布置为第三环形配置。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器具,其中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绕第三组的第二旋风器的至少部分延伸。
13.如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器具,其中第二组的第二旋风器位于第三组的第二旋风器的至少部分之上。
14.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器具,其中每个组的第二旋风器包括相应的不同数量的旋风器。
15.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器具,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旋风器绕至少一些第二旋风器布置。
16.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器具,其中每个第一旋风器包括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且第一旋风器的流体入口被布置为第一旋风器入口组群,其沿所述轴线从至少第一组群间隔开。
17.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器具,其中第一旋风器绕所述轴线的配置实质上与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绕所述轴线的配置相同。
18.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器具,其中每个第一旋风器包括柔性部分。
19.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器具,其中至少第一组的第二旋风器的每个旋风器包括柔性部分。
20.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器具,其为真空清洁器具的形式。
CN201210145870.9A 2011-05-11 2012-05-11 表面处理器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721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1107780.7A GB2490694B (en) 2011-05-11 2011-05-11 A surface treating appliance
GB1107780.7 2011-05-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2173A true CN102772173A (zh) 2012-11-14
CN102772173B CN102772173B (zh) 2015-12-09

Family

ID=44243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4587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72173B (zh) 2011-05-11 2012-05-11 表面处理器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707511B2 (zh)
JP (1) JP5712164B2 (zh)
CN (1) CN102772173B (zh)
GB (1) GB2490694B (zh)
WO (1) WO2012153098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45694A (zh) * 2013-10-24 2015-04-29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堆叠旋风器的旋风分离器
US20200060496A1 (en) * 2018-08-27 2020-02-27 Tti (Macao Commercial Offshore) Limited Floor cleaner
CN115120134A (zh) * 2022-08-04 2022-09-30 北京顺造科技有限公司 旋风分离器及表面清洁装置
CN115120134B (zh) * 2022-08-04 2024-05-31 北京顺造科技有限公司 旋风分离器及表面清洁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58365A1 (en) * 2009-11-16 2011-05-19 Dyson Technology Limited A surface treating appliance
GB2490695B (en) 2011-05-11 2015-01-14 Dyson Technology Ltd A surface treating appliance
GB2490696B (en) 2011-05-11 2014-12-17 Dyson Technology Ltd A cyclonic surface treating appliance with multiple cyclones
GB2492743B (en) 2011-05-11 2015-01-14 Dyson Technology Ltd A surface treating appliance
GB2490697B (en) 2011-05-11 2015-01-14 Dyson Technology Ltd A surface treating appliance
GB2490692B (en) * 2011-05-11 2014-12-17 Dyson Technology Ltd A cyclonic surface treating appliance with multiple cyclones
GB2492744B (en) 2011-05-11 2014-12-24 Dyson Technology Ltd A multi-cyclonic surface treating appliance
GB2490693B (en) * 2011-05-11 2014-12-17 Dyson Technology Ltd A cyclonic surface treating appliance with multiple cyclones
CN104586317B (zh) * 2013-10-30 2017-11-21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吸尘器上的风道结构
JP1520140S (zh) 2013-12-20 2015-03-23
USD767219S1 (en) 2013-12-20 2016-09-20 Dyson Technology Limited Part of a vacuum cleaner
GB2524018B (en) * 2014-03-11 2017-01-04 Hoover Ltd Cyclonic separation device
GB2527787B (en) * 2014-07-02 2017-01-18 Dyson Technology Ltd Vacuum cleaner
KR101653481B1 (ko) * 2015-01-16 2016-09-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 청소기 및 집진장치
US9885196B2 (en) 2015-01-26 2018-02-06 Hayward Industries, Inc. Pool cleaner power coupling
CA3147577C (en) 2015-01-26 2023-01-24 Hayward Industries, Inc. Swimming pool cleaner with hydrocyclonic particle separator and/or six-roller drive system
WO2017070117A1 (en) 2015-10-19 2017-04-27 Integrated Surgical LLC Liquid-gas separator
US9896858B1 (en) 2017-05-11 2018-02-20 Hayward Industries, Inc. Hydrocyclonic pool cleaner
US9885194B1 (en) 2017-05-11 2018-02-06 Hayward Industries, Inc. Pool cleaner impeller subassembly
US10156083B2 (en) 2017-05-11 2018-12-18 Hayward Industries, Inc. Pool cleaner power coupli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16721A (en) * 2004-07-29 2006-02-08 Dyson Ltd Separating apparatus
CN101184424A (zh) * 2005-05-27 2008-05-21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污垢与灰尘的旋流分离装置
CN201139516Y (zh) * 2007-06-11 2008-10-29 泰怡凯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吸尘器的多级旋风分离装置
WO2009056793A1 (en) * 2007-11-01 2009-05-07 Dyson Technology Limited Cyclonic separating apparatus
CN102711574A (zh) * 2009-11-16 2012-10-03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表面处理器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61994A (en) * 1960-10-18 1962-11-06 Allen Sherman Hoff Co Dust collector device
US3425192A (en) 1966-12-12 1969-02-04 Mitchell Co John E Vacuum cleaning system
US3543931A (en) * 1968-02-29 1970-12-01 Nichols Eng & Res Corp Multiple cyclone assembly
US4373228A (en) 1979-04-19 1983-02-15 James Dyson Vacuum cleaning appliances
GB8527215D0 (en) * 1985-11-05 1985-12-11 Shell Int Research Solids-fluid separation
US4853008A (en) * 1988-07-27 1989-08-01 Notetry Limited Combined disc and shroud for dual cyclonic cleaning apparatus
JPH0663453A (ja) 1992-08-12 1994-03-08 Kurosaki Refract Co Ltd 閉塞防止機構を有するサイクロン型分離装置
GB2360719B (en) 2000-03-31 2003-04-30 Notetry Ltd A domestic vacuum cleaner for separating particles from a fluid flow
US6607572B2 (en) 2001-02-24 2003-08-19 Dyson Limited Cyclonic separating apparatus
GB2399780A (en) 2003-03-28 2004-09-29 Dyson Ltd Arrangement of cyclones for noise damping
KR100607442B1 (ko) 2005-03-29 2006-08-02 삼성광주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 사이클론 집진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진공 청소기
GB2424606C (en) 2005-03-29 2010-12-01 Samsung Kwangju Electronics Co Cyclonic dust-separating apparatus.
JP2006272314A (ja) * 2005-03-29 2006-10-12 Samsung Kwangju Electronics Co Ltd マルチサイクロン集塵装置
GB2426726B (en) 2005-05-27 2008-11-05 Dyson Technology Ltd Cyclonic separating apparatus
EP1915084B2 (en) * 2005-08-17 2018-04-25 LG Electronics Inc. Dust collecting device for vacuum cleaner
US7776120B2 (en) 2006-03-10 2010-08-17 G.B.D. Corp. Vacuum cleaner with a moveable divider plate
GB2436281B (en) 2006-03-24 2011-07-20 Hoover Ltd Cyclonic vacuum cleaner
KR100783142B1 (ko) 2007-03-12 2007-12-07 삼성광주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장치
GB2453761B (en) 2007-10-18 2012-04-18 Dyson Technology Ltd Cyclonic separating apparatus for a cleaning appliance
GB2453760A (en) 2007-10-18 2009-04-22 Dyson Technology Ltd Sealing on closure member of cyclone
GB2453949B (en) 2007-10-23 2012-03-28 Hoover Ltd Cyclonic separation apparatus
KR20090070450A (ko) 2007-12-27 2009-07-01 주식회사 부방테크론 사이클론 조립체
GB2468150B (en) * 2009-02-27 2012-10-03 Dyson Technology Ltd Cyclonic separating apparatus
GB2469047B (en) 2009-03-31 2013-12-04 Dyson Technology Ltd A cylinder type cleaning appliance
GB2469057B (en) 2009-03-31 2012-10-10 Dyson Technology Ltd Separating apparatus for a cleaning appliance
CN101862165A (zh) 2009-04-20 2010-10-20 马吉 吸尘器的多级旋风分离装置
GB2499330B (en) 2009-07-24 2014-02-12 Dyson Technology Ltd A separating apparatus
JP4947110B2 (ja) 2009-08-24 2012-06-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GB2475313B (en) 2009-11-16 2014-01-08 Dyson Technology Ltd A surface treating appliance
GB2475312B (en) 2009-11-16 2014-01-08 Dyson Technology Ltd A surface treating appliance
GB2490696B (en) 2011-05-11 2014-12-17 Dyson Technology Ltd A cyclonic surface treating appliance with multiple cyclones
GB2492744B (en) 2011-05-11 2014-12-24 Dyson Technology Ltd A multi-cyclonic surface treating appliance
GB2490695B (en) 2011-05-11 2015-01-14 Dyson Technology Ltd A surface treating appliance
GB2490693B (en) 2011-05-11 2014-12-17 Dyson Technology Ltd A cyclonic surface treating appliance with multiple cyclones
GB2492743B (en) 2011-05-11 2015-01-14 Dyson Technology Ltd A surface treating appliance
GB2490697B (en) 2011-05-11 2015-01-14 Dyson Technology Ltd A surface treating appliance
GB2490692B (en) 2011-05-11 2014-12-17 Dyson Technology Ltd A cyclonic surface treating appliance with multiple cyclon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16721A (en) * 2004-07-29 2006-02-08 Dyson Ltd Separating apparatus
CN101184424A (zh) * 2005-05-27 2008-05-21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污垢与灰尘的旋流分离装置
CN201139516Y (zh) * 2007-06-11 2008-10-29 泰怡凯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吸尘器的多级旋风分离装置
WO2009056793A1 (en) * 2007-11-01 2009-05-07 Dyson Technology Limited Cyclonic separating apparatus
CN102711574A (zh) * 2009-11-16 2012-10-03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表面处理器具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45694A (zh) * 2013-10-24 2015-04-29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堆叠旋风器的旋风分离器
US20200060496A1 (en) * 2018-08-27 2020-02-27 Tti (Macao Commercial Offshore) Limited Floor cleaner
CN115120134A (zh) * 2022-08-04 2022-09-30 北京顺造科技有限公司 旋风分离器及表面清洁装置
CN115120134B (zh) * 2022-08-04 2024-05-31 北京顺造科技有限公司 旋风分离器及表面清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53098A1 (en) 2012-11-15
GB2490694A (en) 2012-11-14
GB2490694B (en) 2015-01-14
US20120284952A1 (en) 2012-11-15
JP5712164B2 (ja) 2015-05-07
US8707511B2 (en) 2014-04-29
CN102772173B (zh) 2015-12-09
GB201107780D0 (en) 2011-06-22
JP2012236030A (ja) 2012-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2173B (zh) 表面处理器具
CN102772174B (zh) 表面处理器具
CN102772176B (zh) 表面处理器具
CN102772172B (zh) 表面处理器具
CN102772179B (zh) 表面处理器具
CN102772177B (zh) 表面处理器具
CN102772178B (zh) 表面处理器具
CN102772175B (zh) 表面处理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9

Termination date: 202005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