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65364A - 具有可用烟火技术调整的刚度的用于吸收碰撞能量的装备和用于调整刚度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可用烟火技术调整的刚度的用于吸收碰撞能量的装备和用于调整刚度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65364A
CN102765364A CN2012102033316A CN201210203331A CN102765364A CN 102765364 A CN102765364 A CN 102765364A CN 2012102033316 A CN2012102033316 A CN 2012102033316A CN 201210203331 A CN201210203331 A CN 201210203331A CN 102765364 A CN102765364 A CN 1027653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ing
equipment
strutting arrangement
rigidity
pl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0333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65364B (zh
Inventor
R·马尔希塔勒尔
T·弗里德里希
A·莫里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bert Bosch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obert Bosch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bert Bosch GmbH filed Critical Robert Bosch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2765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53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653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53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60R19/26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 B60R19/3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destroyed upon impact, e.g. one-shot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7/0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 F16F7/12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using plastic deformation of members
    • F16F7/125Units with a telescopic-like action as one member moves into, or out of a second mem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Bags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吸收碰撞能量的具有可调整的刚度的装备(110),具有用于接收变形元件(330)和当该变形元件在由碰撞能量决定的推进方向(120)上运动时使该变形元件(330)变形的壳体(300、310)。该装备(110)包括:设置在壳体(300、310)内的可分离的基体(350),用于变形元件(330)的接收和变形;设置在壳体(300、310)内的支撑装置(360),其构造用于,在第一位置中支撑可分离的基体(350)抵抗变形元件(330)在相对于推进方向(120)的横向上作用的径向力,在第二位置中释放可分离的基体(350)以使其通过径向力而移动分离;和烟火技术促动器(370),用于产生压力,以使支撑装置(360)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调整该装备(110)的刚度。

Description

具有可用烟火技术调整的刚度的用于吸收碰撞能量的装备和用于调整刚度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可用烟火技术调整的刚度的用于吸收碰撞能量的装备和用于调整这样的装备的刚度的方法。这种装备例如可以在车辆中使用。 
背景技术
EP1 792 786 A2描述一种用于在汽车的保险杠横梁和车辆纵梁之间插入的碰撞盒。该碰撞盒具有一个用金属板制的作为折叠结构的壳体状变形轮廓和一个纵梁侧的法兰板。 
发明内容
在这种背景下,本发明提供一种根据主权利要求的具有可调整的刚度的装备以及一种用于调整刚度的方法。有利的结构从各从属权利要求和下面的说明中得出。 
一种自适应碰撞结构可以基于收缩吸能器工作。通过有效地接通和断开基体板能够改变收缩直径,从而适配碰撞结构的刚度。 
本发明基于这样的认识,通过使用基于烟火技术的促动器,能够实现使自适应碰撞结构的可折断的基体的支撑装置运动到一个位置中的特别短的调整时间,在该位置,该可折断的基体被释放以分离。 
因为为了实现这里提出的原理特别小的压力容积对于适宜的而且快速作用的促动机构特别有利,所以在根据这里提出的方案制造的装备中产生节约结构空间的优点。这与支撑装置所需的小的重量以及烟火技术促动器的快速响应时间相结合使得能够实现很短的调整时间。整个自适应结构的另一结构空间优点如此得出:可以实现具有小宽度的支撑装置,使得根据这里提出的方案制造的装备的外直径显著减小。相应的所使用的烟火技术促动器能够很小或者很紧凑地实现,并且能够简单地集成在自适应碰撞结 构中。 
这里建议的方案的另一优点在于,这里介绍的装备能够简单从而低成本地连接到车辆的气囊控制器上。因为气囊控制器大多已经包含用于使多个气囊点火的部件,因而在碰撞时也触发自适应碰撞结构的烟火技术促动器的困难程度以及附加成本因素很小。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吸收碰撞能量的具有可调整的刚度的装备,其具有用于接收变形元件和当变形元件在由碰撞能量决定的推进方向上运动时使该变形元件变形的壳体,其中,该装备具有以下特征: 
设置在壳体内的可分离的基体,用于变形元件的接收和变形; 
设置在壳体内的支撑装置,其构造用于:在第一位置支撑可分离的基体抵抗变形元件在相对于推进方向在横向上作用的径向力,在第二位置释放可分离的基体使其通过径向力而运动以分离;和 
烟火技术促动器,用于产生压力,以使支撑装置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以便调整该装备的刚度。 
该装备例如可以是收缩吸能器。该装备可以在车辆中用于吸收通过该车辆例如与另一车辆或者与静止物体碰撞所产生并且作用于该车辆及其乘客的碰撞能量。该装备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前部区域内或者在尾部内。 
壳体例如可以具有一个开孔和对置的另一开孔,通过该一个开孔,在该装备处于静止位置时变形元件的一个端部区域至少部分地被接收在壳体内,通过该另一开孔,变形元件在由于车辆的碰撞引起的变形过程之后可从壳体内伸出。壳体例如可以由两个半壳体组合成,其中,一个半壳体可以具有用于接收变形元件的开孔,而另一半壳体可以具有用于变形元件从壳体内伸出的另一开孔。该壳体在变形元件穿过壳体运动时可以在这个周边上包围该变形元件或者它的一部分。为了在壳体的内部安置可分离的基体和促动器,壳体可以具有拱起部。 
变形元件可以构造为例如圆形或者多边形管形式的纵长构件。变形元件可以响应碰撞而在推进方向沿它的纵轴线运动穿过壳体,在此通过可分离的基体被接收并且变形,以便吸收碰撞能量。变形元件的变形可以通过可分离的基体以变形元件的收缩、即横截面的减小的形式进行。 
可分离的基体可以整体地以圆形或者多边形框架的形式构造,它的内部净尺寸至少部分地小于变形元件在进入可分离的基体的变形区段之前的 横截面。可分离的基体可以整体地构造或者由多个彼此不连接的或者通过预定断裂位置连接的单个零件组成。可分离的基体的内侧面例如可以倾斜延伸,使得可分离的基体构成漏斗状,其导致变形元件在由于碰撞而沿着可分离的基体的内侧面运动期间收缩。可分离的基体可以这样设置在壳体内,使得可分离的基体的外壁与壳体的内壁隔开间距。可分离的基体可以改变它的位置。特别是,可分离的基体在缺少支撑装置的支撑的情况下可通过挤入的变形元件的径向力被从变形元件压离,亦即被朝向壳体的内壁挤压并且可能折断,从而不再引起变形元件收缩。 
支撑装置可以是一体式的或者多体式的,并且在第一位置中布置在可分离的基体的外壁和壳体的内壁之间。它可以用具有足够强度的材料构成,以便在第一位置中支撑可分离的基体抵抗沿可分离的基体的内侧面运动的变形元件的径向力,使得变形元件能够由于可分离的基体而收缩。该支撑装置例如可以通过弹簧元件固定在第一位置或者保持在静止位置。 
烟火技术促动器可以安置在壳体内的一个空腔内,该空腔由壳体的在推进方向上的前壁和支撑装置构成。该烟火促动器可以构造用于响应该装备的控制器的信号产生压力波,该压力波足够强,以使把支撑装置例如抵抗弹簧力运动到第二位置,以便释放可分离的基体使其通过变形元件分离。这样会使装备的刚度相应降低。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支撑装置可以构造为环,特别是它的内直径大于或者等于可分离的基体的外部尺寸。例如支撑装置可以在第一位置中这样在这个周边包围可分离的基体,使得可分离的基体的外侧面靠在环形支撑装置的内表面上。这样可以有利地在支撑装置处于第一位置时保证在所有侧均匀地支撑可分离的基体,使得变形元件的变形在装备调整到高刚度的情况下优化并且能够以最大的能量吸收进行。 
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烟火技术促动器具有多个设置的点火元件,用于产生压力,特别是,这些点火元件等距设置。这些点火元件或者点火器可以是可电子点火的爆炸介质,它们能够借助例如来自控制器、特别是车辆的气囊控制器的信号激活。点火器在此可以不用于点燃燃烧介质,而仅能够用于产生压力波,该压力波足以把支撑装置从第一位置“发射”到第二位置。例如可以使用两个、三个或者四个点火器。该实施方式提供这样的优点:通过所有的点火器的时间同步的点火能够保证建立均匀的压力, 通过这种均匀的压力能够避免支撑装置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期间倾斜。 
如果壳体的在推进方向上位于支撑装置之后的壁具有至少一个通孔,也是适宜的。这样能够以简单的方式把在支撑装置处于第一位置时在推进方向上位于支撑装置之后的空气体积随着向第二位置的运动而从壳体内推出。这有助于有利地避免在烟火技术促动器被激活后支撑装置不希望地从第二位置弹回到第一位置。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该装备可以包括一个导向元件,用于对支撑装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导向和/或用于使支撑装置在第二位置固定。这里,导向元件尤其可以具有倾斜地伸入到支撑装置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运动区域内的侧壁。替换地,导向元件尤其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设置的卡锁凸缘,它延伸到支撑装置的运动区域内。该导向元件可以在部分区域内包括壳体壁的一个与支撑装置的外侧面相邻的内侧面。逐渐收缩的净尺寸或者倾斜伸入到支撑装置的运动区域内的侧壁例如可以通过导向元件的在推进方向上成漏斗形收缩的内壁提供。在该替换实施方式中,卡锁凸缘例如可以在导向元件的内壁上环绕地成形出。卡锁凸缘可以构造得伸入到导向元件的内部空间中,使得支撑装置能够由于在促动器点火时产生的压力而越过卡锁凸缘运动并且接着通过该凸缘被保持住,由此能够阻止重新向第一位置返回。两种实施方式都能够简单地实现可靠的保持装置,以便在烟火技术促动器被操作后支撑装置固定在第二位置。以这种方式能够最优地保证,在装备处于低刚度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变形元件使可分离的基体分离。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该装备还可以具有一个不可分离的基体,用于变形元件的接收和变形。该不可分离的基体可以在壳体内在推进方向上安置在可分离的基体之前。该固定的或者不可分离的基体可以设置在壳体内用于以外壁贴靠在压力腔的侧壁上以便支撑。该固定的或者不可分离的基体还不会由于碰撞而破坏,也就是说用比变形元件坚固的材料构造,使得在变形元件的碰撞时运动到壳体内的区段在挤入该基体中时能够收缩。本发明的这种实施方式提供的优点是:变形元件已经开始变形,使得在可分离的基体上不是发生变形元件的首次变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方法,用于调整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的装备 的刚度,其中该方法具有下面的步骤: 
接收具有关于碰撞能量的信息的信号; 
将该信号的值与阈值比较;和 
如果比较步骤的得出,该值与所述阈值具有预定的关系,则向烟火技术促动器提供激活信号,用于使支撑装置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以便把该装备的刚度调整到更低的水平。 
该方法例如可以在控制器、特别是在负责触发车辆中的气囊的控制器内执行。该控制器可以与前面解释的装备连接或者可以集成于其中。这样根据该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可以基于控制器的信号进行所述提供步骤。这里例如可以涉及用于触发其内集成有上述装备的车辆气囊的信号。 
该控制器可以构造用于在相应的装置中实施或者实现本发明方法的步骤。通过本发明的这些形式为控制器的实施方案变型也能够快速且有效地解决本发明所基于的任务。 
在此对于控制器可以理解为一种电器具,它处理传感器信号并且据此输出控制信号。该控制器可以具有接口,所述接口可以以硬件和/或软件方式构成。在以硬件方式构成时,所述接口例如可以是所谓系统ASIC的包含所述装备的不同功能的部分。然而也可以是,所述接口是自己的集成电路或者至少部分由离散的元件组成。在以软件方式构成时,所述接口可以是软件模块,它们例如在微控制器上与其他软件模块并存。 
控制器例如可以从车辆的传感器、例如加速度传感器接收关于碰撞能量的信息,该传感器检测发生在车辆上的碰撞的严重度、位置和方向。碰撞能量与阈值比较的步骤可以在控制器内借助一种适宜的算法实施。从低于或者高于阈值可以推断碰撞的严重度。如果比较的结果得出发生了不严重的碰撞,则降低该装备的刚度。相应地例如可以通过车辆总线从控制器向烟火技术促动器提供激活信号或者点火信号,使得烟火技术促动器把支撑装置在推进方向上从第一位置弹射到第二位置,以便降低该装备的刚度。相反,如果比较步骤得出碰撞是严重的,则抑制提供激活信号,使得支撑装置保留在第一位置并且该装备保持被调整到高刚度,以便能够高程度地吸收碰撞能量。 
具有程序代码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也是具有优点的,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的载体例如半导体存储器、硬盘存储器或者光学存储 器上,并且当该程序在信号处理系统例如计算机或者相应器具上被执行时,用于执行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举例详细说明本发明。附图中示出: 
图1具有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自适应碰撞结构的车辆的原理图; 
图2A自适应碰撞结构在静止位置的剖面图; 
图2B图2A的自适应碰撞结构在被促动的位置的剖面图; 
图2C图2A的自适应碰撞结构在碰撞情况下具有弱调整的剖面图; 
图3A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烟火技术促动器的自适应碰撞结构在静止位置的剖面图; 
图3B图3A的具有烟火技术促动器的自适应碰撞结构在被促动位置的剖面图; 
图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3A和3B的自适应碰撞结构的保持装置的剖面图; 
图5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3A和3B的自适应碰撞结构的保持装置的剖面图; 
图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3A和3B的自适应碰撞结构的可分离的基体的立体图; 
图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3A和3B的自适应碰撞结构的点火器的图; 
图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用于调整自适应碰撞结构的刚度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中,对于在不同附图中表示并且作用相似的元件使用相同或者相似的附图标记,由此省略对这些元件的重复说明。 
自适应碰撞结构可以基于不同的原理。例如,碰撞结构的自适应的能量吸收可通过用切削加工去除加固肋或者碰撞结构的自适应的能量吸收通 过收缩来实现。为了调整刚度,可以为刚度可变的碰撞结构设置快速且精确的促动机构,为自适应碰撞结构设置涡流促动器,自适应碰撞结构设置液压环,或者设置在负荷下可降低力的自适应碰撞结构,以使乘客的加速脉冲更平和。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自适应碰撞结构110的车辆100的原理图。示出车辆前部结构,它包括一个横梁和在其上连接的一个前纵梁和一个后纵梁。该装备110集成于后纵梁内。也可以集成于前纵梁内。该碰撞结构110或者另一相应的碰撞结构110还可以附加地或者替代地集成于车辆尾部。一个箭头表示车辆100的行驶方向115。另一箭头表示推进方向120,在该方向上,在车辆100碰撞时,这里指正面碰撞时,要吸收碰撞能量,并且在该方向上该装备110的一个在图1中未示出的变形元件相应地在该装备110内运动,以便通过变形吸收碰撞能量。 
根据图2A、2B和2C说明用于在碰撞时保护车辆乘员的自适应碰撞结构的作用方式。这些结构被设计用于代替汽车中现有前车厢结构的零件。在基本位置中该结构一般调整为较高刚度,该刚度相当于车辆的前纵梁的刚度,要转换的第二调整状态具有相当于现有技术的常规碰撞盒的刚度的高度。同样可以把自适应碰撞结构在前部结构中安装到更后面,即作为后纵梁的替代。 
图2A表示一个可调整的碰撞吸能器200的纵剖面,该碰撞吸能器200例如可安装在车辆的前车内。该自适应碰撞吸能器200包括一个变形元件210,它在这里构造为一个管,还包括一个壳体220,其内设置固定的基体230和可折断的基体240。图2A表示系统200的静止位置。在这里,一个可在壳体内移动的环250布置在可折断的基体240和壳体220的一个壁之间,以便支撑可折断的基体240。通过中断通过线圈260的电流并且一个与环250的底部连接的弹簧元件270在环250上施力并将该环保持在可折断的基体240的高度上,产生系统200的该调整状态。在车辆碰撞时,在图2A内表示的碰撞吸能器200的基本调整状态,管210在借助箭头表示的碰撞方向280上沿它的借助点划线表示的纵向延伸向固定的基体230和可折断的基体240内移动,在此强烈收缩。因此,碰撞吸能器200在根据图2A表示的静止位置中被调整到高的或者最大的刚度,并且能够高度吸收或者消除高程度的碰撞能量。 
图2B在另一纵剖面图中示出处于被促动的位置中的可调整的碰撞吸能器200。在被促动时环250移动。此时电流流过线圈260并且产生磁场,借助该磁场,可移动的环250从可折断的基体240离开向下运动。因此,环250不再支撑可折断的基体240抵抗在碰撞时进入基体240的管210的径向力。如果现在发生碰撞,则管210同样进入固定的基体230和可折断的基体240内。因为环250不支撑可折断的基体240,所以它可由于由管210产生的径向力的冲击-例如在预设的预定断裂位置上-折断和分离。 
相应地,图2C又在一个纵剖面图中示出在碰撞吸能器200弱调整或者低刚度的情况下在碰撞时的碰撞吸能器200,如根据图2B所说明的那样。这里,可折断的基体240由于进入壳体220内的管210的径向力而被折断和分离。因此碰撞时或碰撞后的管210的收缩程度与根据图2A草绘的基本调整状态相比较小,相应地较少吸收碰撞能量。 
根据图2A、2B和2C的表示能够清楚地看到,在碰撞速度高从而碰撞能量大的情况下有利的是,早期达到高的能量吸收水平,因此应该调整到较高的刚度,如根据图2A表示的那样。在碰撞能量小的情况下需要较低的刚度,由此结构200能够通过导入的较小的力变形。这一原理根据图2B和2C说明。由此,在载客负荷的形式为强度较小但时间较长的负荷的情况下产生优点。图中示出的高的和低的刚度水平在所示实施例中借助促动器调整。 
下面,代替使环移动的线圈,提出一呈烟火技术促动器形式的替换方案。其例如构造为用于使可分离基体的支撑装置例如止动环抵抗弹簧力运动。根据下面的附图介绍这里建议的借助用烟火技术产生的压力波使支撑装置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原理。烟火技术促动器还公知用于触发气囊。在气囊情况下在烟火技术模块中经常存在两个基本元件。第一个是点火器,它从气囊控制器获得1-2A数量级的电流脉冲并且点火。第二个是气体发生器或者推进组件,其由于点火器的初始点火而快速燃烧,这也可被感觉为爆炸。通过推进组件的该燃烧产生的气体在数毫秒内填充气囊。推进组件的大小必须适应气囊大小。两级气囊包括两个点火器和两个不同大小的推进组件,它们顺序点火。 
图3A表示图1所示自适应碰撞结构11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该剖面图表示装备110在纵剖面中的左侧和右侧,它们关于装备 110的通过点划线表示的纵轴线彼此镜像设置。 
图3A表示处于静止位置的碰撞结构110,在该位置调整到高刚度。示出一个壳体,它由第一半壳体300和第二半壳体310组成,还表示出一个变形元件330,它在这里以管的形式构造并且它的端部区域被接收在壳体300、310内。在壳体300、310内设置不可分离的基体或者初级基体340、可分离的基体350、通过弹簧保持在其位置中的支撑装置360以及烟火技术促动器370。在图3A所示实施例中支撑装置360构造为环,烟火技术促动器370实施为两个相对设置的点火器的形式。替换地,也可以仅使用仅一个点火器或者使用多个点火器。如图3A所示,点火器370设置在气密封闭的压力腔380内,该压力腔380由第一半壳体300、初级基体340和支撑装置360限制或者限界。第二半壳体310具有两个通孔或者排出孔390。箭头表示推进方向120,在碰撞情况下变形元件330在该方向上向壳体300、310内移动并由此变形。 
在图3A的表示中,烟火技术促动器370位于静止位置。支撑装置360借助由布置在支撑装置360和第二半壳体310之间的两个弹簧元件392产生的弹簧力保持在该第一位置,在该位置,它相对于在碰撞时向壳体300、310内移动的变形元件的径向力支撑可分离的基体350。因此,按照图3A的表示,装备110被调整到高刚度。代替两个弹簧元件392,也可以使用更多或者更少的弹簧元件,或者使用整体的环形弹簧。 
图3B在另一剖面图中示出图3A的装备处于被促动或者点火器370形式的烟火技术促动器点火的情况下。响应点火器370的点火进行爆炸395。由爆炸395引起的压力波膨胀到压力腔380的整个容积,使得建立足够的压力,以便把环360抵抗弹簧元件392的弹簧力向在图3B中示出的第二位置弹射,在该第二位置,环360释放可分离的基体350以便分离和折断。 
在图3A的表示中,自适应碰撞结构110的促动器370位于静止位置。调整为最大变形度,也就是说装备110的刚度最大。在识别到刚度应该减小的碰撞后,点火器370例如由气囊控制器点火,环360由于产生的压力波而被推开,如在图3B中所示。提出在图3A和3B中所示实施例中实现的排出孔390,由此在环360的对置的一侧不建立背压。即这能够负面影响环360的动态特性并因此引起自适应碰撞结构110的功能故障。此外应该使没有水通过这些孔390进入装备110的内部,以避免腐蚀表面可能引起 的会限制功能的后果。根据在附图中未示出的替换实施例,也可以省去排出孔390。如果点火器370的点火涉及误触发,则环360借助弹簧元件392的弹簧力重新返回到第一位置,装备110的刚度重新位于高水平。误触发例如可以基于错误地解释所发生的碰撞,其例如代替引起触发的碰撞而仅是轻微碰撞。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变形元件330不发生变形,所以可分离的基体350不分离并且环360能够无问题地返回第一位置。以这种方式,具有装备110的车辆的司机能够在具有调整到高刚度的碰撞结构110并从而在由碰撞结构110提供最大保护的情况下例如开行到最近的工场。 
因为在图3A和3B所示的自适应碰撞结构110的情况下环360仅移动少量几毫米,从而仅产生极小的容积,所以推进组件或者气体发生器对于装备110的功能是不必要的。为了移动环360,一个点火器或者这里的多个点火器370的能量就足够,如后面还将根据图8说明的那样。因为环360可能由于它的直径比它的厚度显著大而具有不利的导向情况,所以很强烈地注意均匀地建立压力是重要的。这样能够避免环倾斜而不能行驶全部行程的情况。从这一理由出发,使用多个点火器370是有利的。相应地,根据图3A和3B说明的装备110的实施例具有两个点火器370,它们相距180°设置在环360对面。替换地,还可以想到使用三个隔开120°的点火器370或者四个隔开90°的点火器370。 
根据图3A和3B表示的促动器原理也能够应用于其它能量吸收作用原理上,例如扩宽、翻卷、折叠、切割等。管330的横截面在这里表示的实施方式中为圆形,也可以是其它横截面,例如矩形、四边形、椭圆等。 
有利的是,在车辆前部结构的后部区域中例如作为后纵梁的一部分使用根据图3A和3B说明的具有烟火技术促动机构370的自适应碰撞结构110。因为该部分在严重碰撞情况下在碰撞开始后相对晚、例如在约30-40ms后变形并且气囊已经被点火,所以这里说明的不可逆的刚度适配绝对不是危险的。当在车辆前部结构的前部区域内例如作为碰撞盒的一部分和可能作为前纵梁的一部分使用本发明时,不可逆的触发有些危险。因为这些元件在碰撞事件早期变形,也就是说在少于10ms之后变形,所以可能的促动必须更早进行。有些情况下到个那候或许不能无疑问地澄清,在该早期时间点测得的碰撞严重度是否实际上也相当于真正的严重度。触发安全性的提高可以通过另外的传感器例如雷达、激光雷达、视频、超声等实现。本 发明的另一优点是与气囊控制器的简单从而低成本的连接。因为气囊控制器已经包含为多个气囊点火的部件,所以同样要在碰撞时触发的自适应碰撞结构110的点火器370的困难程度以及附加成本因素很小。 
从在图3A和3B中表示的装备110的结构看出,当环或支撑装置360位于静止位置时,压力腔380的容积小于3.5cm3体积。结果是,压力变化曲线的初始峰值大于约30巴,这是一个很大的优点。这与小的环重量和点火器的快速响应时间结合使得能够实现很小的调整时间。同样有利的是整个自适应的结构110的结构空间。环360不需要像在图2A到2C中所示装备中那样宽,该外直径由于本发明能够显著减小。点火器370很小或者很紧凑,并且能够简单地集成在自适应碰撞结构110中。 
为防止支撑装置或者说环360在爆炸后弹回初始位置或第一位置,环360通过保持装置固定。该固定例如通过环导向装置的锥形走向实现或者通过一个楔形缩窄部实现,该环应被挤压穿过该缩窄部。图4和5表示图3A和3B的自适应碰撞结构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适宜的保持装置的剖面图。 
图4以简化的画面示出用于环形支撑装置360的保持装置的剖面,形式为导向装置或者导向元件400的第一变型。在图4所示的导向装置400的实施例中,一个内壁构成在推进方向120上锥形收缩的漏斗。导向装置400的该壁的一部分可以通过装备110的壳体的一个壁构成。在图4的画面中在上部示出环360处于静止位置或者第一位置,在该位置实现对装备的可折断的基体的支撑功能。在画面的下部示出在促动器点火后的环360,其中环360位于第二位置,在该位置它不再支撑可分离的基体。如图4的画面所示,环360在沿导向装置400的内壁运动时被镦锻,或者说在导向元件400的壁中被形成楔形,并且现在被固定在第二位置中。 
图5以简化的画面示出用于环形支撑装置360的、形式为导向装置或者导向元件400的第二变型的保持装置的剖面。图5的画面除一点外与图4的画面相同,即在这里内壁的漏斗形走向在一卡锁凸缘410处终止。环360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时被挤压越过该卡锁凸缘410,并且被阻止从这里通过运动返回到第一位置即静止位置,从而被固定在第二位置。 
图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表示图3A和3B的自适应碰撞结构的构造为环的可分离基体350的立体图。可分离的基体350的在该图中表示的实施例具有三个预定断裂位置,这些位置把可分离的基体350分为三个相 等大小的区段。如果作用在该可分离的基体350上的支撑力通过支撑装置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而消失,则该可分离的基体350可沿着这些预定断裂位置折断。可分离的基体350的各个区段接着能够径向向外移动,由此,可分离的基体350的内直径增大。 
图7在一个细节更精确的视图中表示不同类型点火器的例子,它们可以用在图3A和3B的自适应碰撞结构中。例如可以在本发明装备中分别环状并且等间距地设置三个同类型的点火器。这些点火器可以从相应的制造商购进并安装在该装备中。 
借助上面所指的附图说明的结构或者装备也可以用在车辆尾部,即使这里特别考察了在前车部的使用。根据这里介绍的方案建立的自适应碰撞结构固定在车辆车身上。 
图8表示用于调整例如根据图3A和3B的实施例说明的自适应碰撞结构的刚度的方法的流程图800的一个实施例。 
在第一步骤810接收关于碰撞能量的信息,例如形式为碰撞严重度信号,该信号例如由车辆的速度传感器提供,在该速度传感器中安装有所述装备。在接着的步骤820中例如借助适宜的算法将为对应于该碰撞能量的碰撞严重度与存储的碰撞严重度阈值比较,以便在根据图3A和3B说明的本发明装备的实施例的情况下判定,所求得的碰撞严重度是否低于碰撞严重度阈值。如果在步骤820中的比较得出,该碰撞严重度低于碰撞严重度阈值,则以步骤830继续进行该方法,在该步骤中,提供用于使烟火技术促动器点火的激活信号,以减小该装备的刚度。相反,如果在步骤820中的比较判定,所求得的碰撞严重度不低于碰撞严重度阈值,则以步骤840继续进行该方法,在该步骤中,抑制用于使烟火技术促动器点火的激活信号的提供。相应地,支撑装置保留在第一位置,因此该装备保持调整到高刚度。根据方法800的一种实施方式,步骤810和820可以在车辆的气囊控制器中执行。相应地,步骤830基于气囊控制器的信号执行。 
所说明的和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仅示例性选择。不同的实施例可以完全地或者针对个别特征地彼此组合。也可以将一个实施例通过另一实施例的特征来补充。此外,本发明的方法步骤可以重复并且可以以与所说明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来执行。 

Claims (10)

1.具有可调整的刚度用于吸收碰撞能量的装备(110),具有用于接收变形元件(330)和当该变形元件在由该碰撞能量决定的推进方向(120)上运动时使该变形元件(330)变形的壳体(300、310),其中,该装备具有下面的特征:
设置在壳体内的可分离的基体(350),用于该变形元件的接收和变形;
设置在壳体内的支撑装置(360),其构造用于,在第一位置中支撑所述可分离的基体抵抗变形元件在相对于推进方向的横向上作用的径向力,在第二位置中释放该可分离的基体以便为了通过径向力分离而运动;和
烟火技术促动器(370),用于产生压力,以使支撑装置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以便调整该装备的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备(110),其特征在于,支撑装置(360)构造为环,特别是它的内直径大于或者等于可分离的基体(350)的外周。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备(110),其特征在于,该烟火技术促动器(370)具有多个布置的点火元件,用于产生压力,特别是,其中,点火元件等距布置。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备(1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00、310)的在推进方向(120)上设置在支撑装置(360)之后的壁具有至少一个通孔(390)。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备(110),其特征在于,该装备包括一个导向元件(400),用于对支撑装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导向(360)和/或用于使支撑装置固定在第二位置,特别是,其中,所述导向元件具有倾斜伸入到支撑装置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运动区域中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之一所述的装备(110),其特征在于,该装备包括一个导向元件(400),用于对支撑装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导向(360)和/或用于使支撑装置固定在第二位置,特别是,其中,导向元件具有至少一个设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卡锁凸缘(410),该卡锁凸缘延伸到支撑装置的所述运动区域内。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备(110),其特征在于,该装备还具有一个不可分离的基体(340),用于接收变形元件(330)和使变形元件(330)变形,其中,该不可分离的基体在壳体(300、310)内在推进方向(120)上设置在所述可分离的基体(350)之前。
8.用于调整根据权利要求1到7之一所述的装备(110)的刚度的方法(800),其中,该方法具有下面的步骤:
接收(810)具有关于碰撞能量的信息的信号;
将该信号的值与一阈值比较(820);和
如果该比较步骤得出,该值与阈值具有预定的关系,则向烟火技术促动器(370)提供激活信号,以使支撑装置(360)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以便使该装备的刚度调整到较低的水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800),其特征在于,在提供步骤(830)中由气囊控制器提供所述激活信号。
10.计算机程序产品,具有程序代码,用于当该程序在信号处理系统上执行时实施根据权利要求8或9的方法(800)。
CN201210203331.6A 2011-05-05 2012-05-04 具有可用烟火技术调整的刚度的用于吸收碰撞能量的装备和用于调整刚度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653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1075288.9 2011-05-05
DE102011075288A DE102011075288A1 (de) 2011-05-05 2011-05-05 Vorrichtung mit pyrotechnisch einstellbarer Steifigkeit zum Aufnehmen von Aufprallenergie und Verfahren zum Einstellen einer Steifigkei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65364A true CN102765364A (zh) 2012-11-07
CN102765364B CN102765364B (zh) 2016-08-03

Family

ID=47019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0333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65364B (zh) 2011-05-05 2012-05-04 具有可用烟火技术调整的刚度的用于吸收碰撞能量的装备和用于调整刚度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62008B2 (zh)
CN (1) CN102765364B (zh)
DE (1) DE102011075288A1 (zh)
FR (1) FR297477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3452A (zh) * 2018-07-18 2020-01-3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设备和用于分解车辆的组件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31591A1 (de) * 2010-07-21 2012-01-26 Robert Bosch Gmbh Crashstruktur mit einstellbarer Steifigkeit für ein Deformationselement für ein Fahrzeug
DE102011089992A1 (de) * 2011-12-27 2013-06-27 Robert Bosch Gmbh Personenschutz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mit einer Fußgängerschutz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Einsetzen einer mit einer Personenschutz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koppelbare Fußgängerschutzeinrichtung
DE102018111226B3 (de) * 2018-05-09 2019-10-24 e.GO Mobile AG Crashstruktu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solchen Crashstruktur und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solchen Crashstruktu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82653A (en) * 1966-08-25 1969-12-09 Nissan Motor Shock absorbing device
EP0850807B1 (de) * 1996-12-27 2003-05-07 Euromotive Gesellschaft m.b.H. Stossverzehr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EP1415866B1 (de) * 1997-10-16 2005-03-30 DaimlerChrysler AG Pralldämpf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05057429A1 (de) * 2005-11-30 2007-06-06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Crashbox
CN101428689A (zh) * 2007-11-08 2009-05-13 尤洛考普特公司 自动地适应于其支承的重量的能量吸收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2005015218D1 (de) * 2005-09-08 2009-08-13 Ford Global Tech Llc Aufprallschutzstruktu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82653A (en) * 1966-08-25 1969-12-09 Nissan Motor Shock absorbing device
EP0850807B1 (de) * 1996-12-27 2003-05-07 Euromotive Gesellschaft m.b.H. Stossverzehr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EP1415866B1 (de) * 1997-10-16 2005-03-30 DaimlerChrysler AG Pralldämpf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05057429A1 (de) * 2005-11-30 2007-06-06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Crashbox
CN101428689A (zh) * 2007-11-08 2009-05-13 尤洛考普特公司 自动地适应于其支承的重量的能量吸收器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3452A (zh) * 2018-07-18 2020-01-3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设备和用于分解车辆的组件的方法
US11433839B2 (en) 2018-07-18 2022-09-06 Robert Bosch Gmbh Device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for fragmenting a component for a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65364B (zh) 2016-08-03
US8762008B2 (en) 2014-06-24
US20120283917A1 (en) 2012-11-08
FR2974776A1 (fr) 2012-11-09
DE102011075288A1 (de) 2012-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54229B2 (ja) 安全装置
US6193296B1 (en)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system
US6394535B1 (en)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system
US9457762B2 (en) Active hood front cover for pedestrian protection
CN108528377B (zh) 车辆能量吸收系统
CN102765364A (zh) 具有可用烟火技术调整的刚度的用于吸收碰撞能量的装备和用于调整刚度的方法
US20100326782A1 (en) Energy Absorber With Double-Acting Crush Lobes
CN101624067A (zh) 设置在机动车上的连接设备及用于控制该连接设备的方法
JP2009517264A (ja) 歩行者、乗員、車両のための可変エネルギー管理システム
US20140379223A1 (en) Pedestrian pro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having adaptive reduction of collision energy
EP1948485A1 (en) A vehicle safety device
US20150336613A1 (en) Device for changing the rigidity of a vehicle, method for activating a device for changing the rigidity of a vehicle and control unit
WO2022211753A1 (en) A crashbox
JP2017119479A (ja) 車体前部可変構造
US8096580B2 (en) Air bag apparatus and gas generator for the same
CN103434477A (zh) 车辆及其发动机罩
JP6577370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CN117416263A (zh) 防下潜座椅机构、座椅和车辆
JP7144995B2 (ja) 車両の安全装置
CN115697777A (zh) 碰撞吸能盒
EP2899099B1 (en) An active crash structure arrangement
JP2019130948A (ja) 車両用衝撃吸収装置
JP2002154398A (ja) 乗員保護装置
JP2015217800A (ja) 歩行者保護装置
CN105150971A (zh) 分层吸能式气囊保险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