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59097A - 一种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59097A CN102759097A CN2012102585415A CN201210258541A CN102759097A CN 102759097 A CN102759097 A CN 102759097A CN 2012102585415 A CN2012102585415 A CN 2012102585415A CN 201210258541 A CN201210258541 A CN 201210258541A CN 102759097 A CN102759097 A CN 1027590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boiler
- flue gas
- outlet
- tempera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9000003546 flue gas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title abstract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009 desulfuriz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3517 fum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5000019504 cigarett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477 desulfu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628 coolnes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0874 syndrom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提高锅炉效率3%左右的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与锅炉的烟道出口连接的空气预热器、与空气预热器连接的除尘器、与除尘器连接的引风机、与引风机连接的冷烟器及与冷烟器的烟气出口连接的脱硫塔。烟气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连接在锅炉的烟道出口与空气预热器的出口之间的旁路省煤器;所述冷烟器采用间热式换热器;所述烟气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两个暖风器、一个一次风机和一个二次风机,该两个暖风器并联在所述冷烟器的热媒管上,所述一次风机和二次风机各自连接在两个暖风器的进风口,所述两个暖风器的出风口连接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使锅炉排烟温度为80℃~120℃并使锅炉进风温度为50℃~80℃。
Description
一种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火力发电厂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外火力发电厂锅炉的排烟温度一般在120°〜130°C,教科书上也是这样推荐的。这样选择的原因主要在于锅炉烟气在温度较低时会对金属壁产生低温腐蚀,为了防止低温腐蚀的发生,锅炉排烟温度不能更低。
[0003] 德国一家代表性火电厂的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它包括依次与锅炉的烟道出口连接的空气预热器、旁路省煤器、电气除尘器、引风机、冷烟器、湿法脱硫塔、烟囱及与冷烟器的热媒管连接的热媒水预热器等构成,该锅炉排烟温度(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温)为 160°C,锅炉的进风温度为120°C。
[0004] 图I是我国有代表性的效率比较高的火电厂的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它包括依次与锅炉I的烟道出口连接的空气预热器I、电气除尘器4、引风机5、低温省煤器9、湿法脱硫塔7、烟囱8等构成,该锅炉排烟温度(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温)为125°C。
[0005] 上述两种系统比较明显的特点是锅炉排烟温度都高于120°C。
[0006] 从锅炉排烟下游的设备分析:
[0007] 对电气除尘器来说,烟气温度最好在100°C左右,除尘效率高,也没有烟气低温腐蚀的危险;
[0008] 对引风机来说,烟气温度在100°C左右效率高;
[0009] 对湿法脱硫塔来说,工作温度在50°C左右效率最佳;
[0010] 从锅炉效率的角度来看,在不发生烟气低温腐蚀的前提下,排烟温度越低,效率越闻。
[0011] 综上所述,高效利用锅炉烟气余热,进一步降低锅炉排烟温度到100°C左右是有利于各方面的。
[0012] 通常,燃煤带入锅炉的热量相当于锅炉主蒸汽和再热蒸汽带出的热量、旁路省煤器低压部分带出的热量、锅炉排烟带出的热量、未燃尽碳热损失、辐射及对流散热热损失以及未计入热损失。
[0013] 下表是某台10000MW锅炉的热效率计算数据:
[0014]
[0015] 从上表可见,某台10000MW锅炉空气预热器烟气出口的温度为128°C,锅炉空气预热器空气进口的温度为25°C,由此引起的锅炉排烟热损失为4. 88 %,对应的锅炉热效率为94. 31%。该系统中的空气预热器的冷端的最低金属壁温度为76°C左右。
发明内容
[0016]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它能自动控制锅炉排烟的温度,并大幅度缩小了锅炉排烟温度和进风温度之差,在解决了烟气低温腐蚀的前提下,使锅炉的效率从目前的94%左右提高到96%以上,实现锅炉尾部烟气低温热量的高效利用,达到节能的目的。
[0017]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与锅炉的烟道出口连接的空气预热器、与空气预热器连接的除尘器、与除尘器连接的弓I风机、与引风机连接的冷烟器及与冷烟器的烟气出口连接的脱硫塔,其中,
[0018] 所述烟气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连接在锅炉的烟道出口与空气预热器的出口之间的旁路省煤器;[0019] 所述冷烟器采用有中间热媒的间热式换热器;
[0020] 所述烟气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两个暖风器、一个一次风机和一个二次风机,该两个暖风器并联在所述冷烟器的热媒管上,所述一次风机和二次风机各自连接在两个暖风器的进风口,所述两个暖风器的出风口连接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使锅炉排烟温度为80°C〜120°C并使锅炉进风温度为50°C〜80°C。
[0021] 上述的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中,所述烟气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一个与所述两个暖风器串联的热恒器,该热恒器的热管连接汽轮机的低温热源。
[0022] 本发明的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系统,采用冷烟器回收锅炉的烟气余热,并通过两个并联的暖风器分别加热空气预热器进口的一次风温度和二次风温度,使空气预热器的进风温度达到50°C〜80°C ;如果冷烟器回收的烟气余热不能满足两个暖风器所需要的热量,就由热恒器吸收汽轮机的低温热源来满足热量平衡。由于采用热恒器,会自动提高冷烟器的热媒水温度,从而自动提高了两个暖风器的出风温度,间接地自动控制了锅炉的排烟 温度(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温)为80°C〜120恒定不变,解决了烟气的低温腐蚀,在此基础上,由于大幅度缩小了锅炉排烟温度和进风温度之差,所以有效的提高了锅炉效率,使锅炉的效率从目前的94%左右提高到96%以上,实现了锅炉尾部烟气低温热量的高效利用,大幅度降低了机组的供电煤耗,具有巨大的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23] 图I为现有技术的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本发明的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0026] 请参阅图2,本发明的一种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与锅炉I的烟道出口连接的空气预热器2、与空气预热器2连接的除尘器4、与除尘器4连接的引风机5、与引风机5连接的冷烟器6、与冷烟器6的烟气出口连接的脱硫塔7、与脱硫塔7连接的烟囱8及连接在锅炉I的烟气出口与空气预热器2的出口之间的旁路省煤器3,还包括两个暖风器61、62、一次风机63、二次风机64及热恒器65,其中:
[0027] 冷烟器6采用有中间热媒的间热式换热器,中间热媒采用水;
[0028] 两个暖风器61、62并联在冷烟器6的热媒管上,一次风机63和二次风机64各自连接在两个暖风器61、62的进风口,两个暖风器61、62的出风口连接空气预热器2的进口 ;
[0029] 热恒器65与两个暖风器61、62串联在冷烟器6的热媒管上,该热恒器65的热管连接汽轮机的低温热源10。
[0030] 本发明的一种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锅炉I中的烟气通过烟道经空气预热器2和旁路省煤器3使锅炉排烟温度(空气预热器出口的烟器温度)降温到80°C〜120°C后进入除尘器4,经除尘器4除尘后的烟气再经引风机5升压后进入冷烟器6冷却,使烟气冷却到85°C左右进入脱硫塔7脱硫,然后经烟囱8排空;冷烟器6在冷却烟气的过程中放出的热量由热媒水分别载热到两个暖风器61、62并通过一次风机63加热锅炉一次风和二次风机64加热锅炉二次风,将一次风的温度和二次风的温度提高到50°C〜80°C后进入空气预热器2。当环境温度降低或者汽轮机组的负荷降低时,冷烟器6放出的热量不足以将一次风和二次风温度提高到控制锅炉排烟温度80°C〜120°C时,就需要汽轮机的低温热源进入热恒器65来提高冷烟器6的热媒水温度,从而自动提高了两个暖风器61、62的出风温度,间接地自动控制了锅炉排烟温度恒定不变。
[0031] 当发明的系统将空气预热器2的进风温度提高到60°C左右后,结合旁路省煤器3的使锅炉排烟温度为100°c,这样空气预热器2的金属壁的冷端最低温度大约80°C,高于现有国内外锅炉一般的空气预热器的金属壁的冷端最低温度75°C左右,所以首先解决了锅炉尾部受热面烟气低温腐蚀问题。
[0032] 锅炉热损失中,排烟热损失是最大的一项,几乎有5%左右。排烟热损失的大小取决于锅炉排烟温度和进风温度之差。发明的系统由于大幅度缩小了锅炉排烟温度和进风温度之差,所以有效的提高了锅炉效率,实现了锅炉尾部烟气低温热量的高效利用,实现了锅炉尾部烟气低温热量的高效利用,大幅度降低了机组的供电煤耗,具有巨大的节能减排的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0033] 当然,由于旁路省煤器3和热恒器65都与汽轮机热力系统有关联。其中旁路省煤器3将减少汽轮机抽汽回热系统的抽汽,热恒器65将增加汽轮机低压抽汽回热系统的抽汽,这两方面都将引起汽轮机热耗的变化,但这个变化相对锅炉效率的提高对机组供电煤耗的影响要小的多,所以总体将会降低机组供电煤耗6g/kWh以上。
[0034]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Claims (2)
1. 一种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与锅炉的烟道出口连接的空气预热器、与空气预热器连接的除尘器、与除尘器连接的引风机、与引风机连接的冷烟器及与冷烟器的烟气出口连接的脱硫塔,其特征在干, 所述烟气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连接在锅炉的烟道出口与空气预热器的出口之间的旁路省煤器; 所述冷烟器采用有中间热媒的间热式换热器; 所述烟气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两个暖风器、ー个一次风机和ー个二次风机,该两个暖风器并联在所述冷烟器的热媒管上,所述一次风机和二次风机各自连接在两个暖风器的进风ロ,所述两个暖风器的出风ロ连接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ロ,使锅炉排烟温度为80°C〜120°C并使锅炉进风温度为50°C〜80°C。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ー个与所述两个暖风器串联的热恒器,该热恒器的热管连接汽轮机的低温热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2585415A CN102759097A (zh) | 2012-07-25 | 2012-07-25 | 一种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2585415A CN102759097A (zh) | 2012-07-25 | 2012-07-25 | 一种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59097A true CN102759097A (zh) | 2012-10-31 |
Family
ID=47053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585415A Pending CN102759097A (zh) | 2012-07-25 | 2012-07-25 | 一种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759097A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23183A (zh) * | 2013-07-15 | 2013-12-04 | 上海申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火电厂风机优化配置系统及方法 |
CN104100994A (zh) * | 2014-07-04 | 2014-10-15 | 西安西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烟气余热回收及再热技术的锅炉节能减排系统 |
CN104930539A (zh) * | 2015-06-29 | 2015-09-23 | 山东大学 | 一种燃煤电厂烟气回热系统及节能节水超净排放方法 |
CN106090880A (zh) * | 2016-07-21 | 2016-11-09 | 内蒙古京能锡林发电有限公司 | 一种机炉集合热能循环余热回用系统 |
CN107218592A (zh) * | 2017-06-10 | 2017-09-29 | 哈尔滨恒昇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烟气余热综合控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CN107923608A (zh) * | 2015-12-24 | 2018-04-17 | 三菱重工环境·化学工程株式会社 | 废热发电系统 |
CN108800598A (zh) * | 2018-06-22 | 2018-11-13 | 中国电建集团都江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联合暖风器双旁路宽负荷调整方法 |
CN112664922A (zh) * | 2020-12-15 | 2021-04-16 | 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带空预器旁路省煤器的锅炉的排烟温度的修正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53347A (ja) * | 1999-11-22 | 2001-06-08 | Babcock Hitachi Kk | 廃熱回収ボイラ及び廃棄物処理用設備 |
US20060144043A1 (en) * | 2004-11-29 | 2006-07-06 | Yasuhiro Takeuchi | Heat recovery equipment |
CN102454980A (zh) * | 2010-10-19 | 2012-05-16 | 上海成信建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火电厂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方法 |
CN202328165U (zh) * | 2011-10-24 | 2012-07-11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 | 一种烟气能量梯级利用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火电机组 |
CN202791972U (zh) * | 2012-07-25 | 2013-03-13 | 上海阿波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
-
2012
- 2012-07-25 CN CN2012102585415A patent/CN10275909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53347A (ja) * | 1999-11-22 | 2001-06-08 | Babcock Hitachi Kk | 廃熱回収ボイラ及び廃棄物処理用設備 |
US20060144043A1 (en) * | 2004-11-29 | 2006-07-06 | Yasuhiro Takeuchi | Heat recovery equipment |
CN102454980A (zh) * | 2010-10-19 | 2012-05-16 | 上海成信建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火电厂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方法 |
CN202328165U (zh) * | 2011-10-24 | 2012-07-11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 | 一种烟气能量梯级利用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火电机组 |
CN202791972U (zh) * | 2012-07-25 | 2013-03-13 | 上海阿波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贯彻"十二五"环保规划创新火电环保技术与装备研讨论文集》 20120625 蔡明坤 几种不同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方案介绍和比较 , * |
蔡明坤: "几种不同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方案介绍和比较", 《贯彻"十二五"环保规划创新火电环保技术与装备研讨论文集》, 25 June 2012 (2012-06-25) *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23183A (zh) * | 2013-07-15 | 2013-12-04 | 上海申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火电厂风机优化配置系统及方法 |
CN104100994A (zh) * | 2014-07-04 | 2014-10-15 | 西安西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烟气余热回收及再热技术的锅炉节能减排系统 |
CN104100994B (zh) * | 2014-07-04 | 2016-08-10 | 西安西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烟气余热回收及再热技术的锅炉节能减排系统 |
CN104930539A (zh) * | 2015-06-29 | 2015-09-23 | 山东大学 | 一种燃煤电厂烟气回热系统及节能节水超净排放方法 |
CN107923608B (zh) * | 2015-12-24 | 2019-07-09 | 三菱重工环境·化学工程株式会社 | 废热发电系统 |
CN107923608A (zh) * | 2015-12-24 | 2018-04-17 | 三菱重工环境·化学工程株式会社 | 废热发电系统 |
WO2018014768A1 (zh) * | 2016-07-21 | 2018-01-25 | 京能(锡林郭勒)发电有限公司 | 一种机炉集合热能循环余热回用系统 |
CN106090880B (zh) * | 2016-07-21 | 2018-06-26 | 京能(锡林郭勒)发电有限公司 | 一种机炉集合热能循环余热回用系统 |
CN106090880A (zh) * | 2016-07-21 | 2016-11-09 | 内蒙古京能锡林发电有限公司 | 一种机炉集合热能循环余热回用系统 |
CN107218592A (zh) * | 2017-06-10 | 2017-09-29 | 哈尔滨恒昇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烟气余热综合控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CN108800598A (zh) * | 2018-06-22 | 2018-11-13 | 中国电建集团都江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联合暖风器双旁路宽负荷调整方法 |
CN108800598B (zh) * | 2018-06-22 | 2020-08-18 | 中国电建集团都江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联合暖风器双旁路宽负荷调整方法 |
CN112664922A (zh) * | 2020-12-15 | 2021-04-16 | 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带空预器旁路省煤器的锅炉的排烟温度的修正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54980B (zh) | 火电厂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方法 | |
CN102759097A (zh) | 一种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 |
CN101900347B (zh) | 电站锅炉排烟余热高品位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2432505U (zh) | 燃煤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2791972U (zh) | 一种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 |
CN102401369B (zh) | 提高火电厂锅炉可回收排烟余热品质并逐级利用的方法 | |
CN203177151U (zh) | 改进结构的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2177093U (zh) | 多级高效置换式的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 |
CN102401393B (zh) | 火电厂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 |
CN104006401B (zh) | 电厂锅炉烟气余热的深度回收利用及减排系统 | |
CN106090880A (zh) | 一种机炉集合热能循环余热回用系统 | |
CN103104907B (zh) | 基于分隔烟道与多级空气预热的锅炉受热结构及受热方法 | |
CN202484963U (zh) | 火电厂锅炉烟气余热品质提升并逐渐利用系统 | |
CN205383589U (zh) | 一种新型尾部烟气热能集合高效节能应用系统 | |
CN202692019U (zh) | 蒸汽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1866755U (zh) | 火电厂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 |
CN100520268C (zh) | 一种火电厂烟气脱硫用烟气—烟气热管换热器 | |
CN201779684U (zh) | 电站锅炉排烟余热高品位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3771380U (zh) | 一种冷凝余热回收蒸汽锅炉 | |
CN202581272U (zh) | 一种燃烧褐煤电站提高锅炉空预器进口风温的系统 | |
CN203642476U (zh) | 间接式燃油气热风锅炉 | |
CN206247373U (zh) | 一种管式换热器余热回收系统 | |
CN205261526U (zh) | 加热锅炉二次风的热电厂供热蒸汽过热度利用系统 | |
CN105526599B (zh) | 清洁型燃煤锅炉排烟余热提质利用系统 | |
CN201819198U (zh) | 高低压复合式省煤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