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特别是塑料模板抗压能力不够、模板连接组装不便以及模板连接部位有间隙等缺点,提供一种全新结构的塑料建筑模板及可拆式连接件,抗压能力强,模板连接组装及拆卸快捷方便,模板连接紧密不漏浆。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卡扣连接件,其结构特点是:包括夹持板、环首螺栓、螺帽、垫圈、偏心手柄、销轴和支撑板;
所述的夹持板有2块,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分为左夹持板和右夹持板;2块夹持板的形状相同,且相对设置;各夹持板按照从前至后的次序依次由卡钩部、夹持主部和支撑部组成;
各夹持板的夹持主部的左右向的内侧面为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夹持主部的板体上设有作为夹持板的螺栓孔的左右向的通孔;
各夹持板的卡钩部具有在左右向的内侧伸出夹持主部的内侧面的作为卡钩的凸出部位;卡钩具有相应的依次相连的后端面、内侧面和斜面,且所述的后端面与所述的夹持主部的内侧面相交;夹持板的卡钩部的内侧面、后端面和夹持主部的内侧面的前部共同构成夹持板的夹持部位;
各夹持板的支撑部的左右向的内侧部位按照从前至后的次序依次为台阶状缺口部和弓形缺口部;台阶状缺口部具有台阶状缺口;弓形缺口部具有开口向内的弓形缺口;弓形缺口为铅垂设置的弧形曲面,该弧形曲面俯视为圆弧且为优弧,该优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90度至240度,弓形缺口部的弧形曲面由其位于前部的一端与台阶状缺口部的内侧面的后端相交;
所述的支撑板为一异形塑料板体,其形状与夹持板的支撑部的台阶状缺口部和弓形缺口部的形状相对应;支撑板由从左至右依次相连的弓形柱部、第一台阶部、第二台阶部和第三台阶部构成;其中,弓形柱部的外周侧面为铅垂设置的弧形曲面,该弓形柱部的外周侧面是使用时与1块夹持板的支撑部的弓形缺口相配合的部位,而第一台阶部则是使用时与该块夹持板的支撑部的台阶状缺口相配合的部位;第三台阶部则是使用时与另1块夹持板的支撑部的台阶状缺口相配合的部位;第二台阶部是使用时被夹在上述2块夹持板的各自的夹持主部的内侧面之间的部位;
所述的环首螺栓由环形圈和螺杆依次相连组成;偏心手柄由偏心叉板部和手柄部依次相连组成;偏心叉板部包括在与手柄部相连部位相互连接的上偏心板和下偏心板,上偏心板和下偏心板均设有偏心孔;环首螺栓由其环形圈伸入偏心手柄的偏心叉板部的上偏心板与下偏心板之间;销轴依次穿过偏心手柄的上偏心板的偏心孔、环首螺栓的环形圈和偏心手柄的下偏心板的偏心孔,且铆接在偏心手柄和环首螺栓上。
进一步的方案是:各夹持板的螺栓孔由位于左右向外侧的球缺形孔段和位于左右向内侧的圆柱形孔段依次相连构成,且球缺形孔段按照孔径由外向内逐步缩小的形式设置;
各夹持板的卡钩部的卡钩的后端面为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后端面由其左右向的外端与夹持主部的内侧面的前端相交,且相互垂直;卡钩的内侧面为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内侧面由其后端与卡钩的后端面的左右向的内端相交,且相互垂直;卡钩的斜面为沿外前至内后的方向设置的铅垂面,该斜面由其内后端与卡钩的内侧面的前端相交,且所述的斜面与卡钩的内侧面呈120度至150度的夹角;
各夹持板的支撑部的台阶状缺口部的台阶状缺口具有依次相连的后端面和内侧面;台阶状缺口部的后端面为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后端面由其左右向的内端与夹持主部的内侧面的后端相交,且所述后端面与所述内侧面相互垂直;台阶状缺口部的内侧面为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内侧面由其前端与台阶状缺口部的后端面的左右向的外端相交,且相互垂直;
支撑板的第一台阶部、第二台阶部和第三台阶部组成支撑主体;支撑板的弓形柱部由其右前侧与第一台阶部相连,且所述的弓形柱部的右前侧是弓形柱部的弓形的弦所在的部位;
支撑板的第一台阶部的外周侧面由依次相连的左侧面和前侧面组成;第一台阶部的左侧面为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左侧面由其后端与弓形柱部的外周侧面的前部的右端相交;第一台阶部的前侧面为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前侧面由其左端与第一台阶部的左侧面的前端相交,且相互垂直,从而第一台阶部的前侧面位于弓形柱部的前沿的前方;
支撑板的第二台阶部的外周侧面由依次相连的左侧面、前侧面和右侧面组成;第二台阶部的左侧面为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左侧面由其后端与第一台阶部的前侧面的右端相交,且相互垂直;第二台阶部的前侧面为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前侧面由其左端与第二台阶部的左侧面的前端相交,且相互垂直;第二台阶部的右侧面为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右侧面由其前端与第二台阶部的前侧面的右端相交,且相互垂直;
支撑板的第三台阶部的外周侧面由依次相连的前侧面和右侧面组成;第三台阶部的前侧面为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前侧面由其左端与第二台阶部的右侧面相交,且相互垂直,并且第三台阶部的前侧面与第一台阶部的前侧面位于同一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上,该结构使得第二台阶部的前侧面位于第一台阶部的前侧面和第三台阶部的前侧面的前方;第三台阶部的右侧面为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右侧面由其前端与第三台阶部的前侧面的右端相交,且相互垂直;
支撑板的支撑主体的后表面为铅垂设置的弧形曲面,该后表面由其右端从左前方与第三台阶部的右侧面的后端相交,该后表面由其左端从右前方与弓形柱部的外周侧面的后部的右端相交。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的夹持板、偏心手柄和支撑板均为塑料一体件;所述的环首螺栓、螺帽、垫圈和销轴均为钢制一体件。
本发明的塑料建筑模板,其结构特点是:该塑料建筑模板为单一正挑梁模板;所述的单一正挑梁模板为整体呈板框形的挤塑一体件,包括前侧横板、中间横板、左侧纵板、右侧纵板、左支承脚、右支承脚、纵向肋板、拱形肋板、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纵向肋板有3块,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为第一纵向肋板、第二纵向肋板和第三纵向肋板;
左侧纵板、右侧纵板和各纵向肋板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左侧纵板、各纵向肋板和右侧纵板相互间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设置,并且左侧纵板的中后部设有向右侧弯曲的圆弧板段,右侧纵板的中后部设有向左弯曲的圆弧板段;前侧横板和中间横板均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前侧横板位于中间横板的前方;
前侧横板的左端与左侧纵板的前端相连,前侧横板的右端与右侧纵板的前端相连,中间横板的左端连接在左侧纵板的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上,中间横板的右端连接在右侧纵板的向左弯曲的圆弧板段上,从而由前侧横板、中间横板、左侧纵板和右侧纵板共同构成模板主框架;
第一纵向肋板、第二纵向肋板和第三纵向肋板均连接在前侧横板与中间横板之间,且均由各自的前端与前侧横板相连,均由各自的后端与中间横板相连,并且第一纵向肋板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左端偏右部位,第二纵向肋板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左右向的中间部位,第三纵向肋板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右端偏左部位;
拱形肋板的拱顶朝向前方,且该拱顶与第二纵向肋板的前部以构成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拱形肋板由其左部的左后端连接在中间横板与第一纵向肋板的连接处;拱形肋板由其右部的右后端连接在中间横板与第三纵向肋板的连接处;
左支承脚和右支承脚均为整体呈框形的部位,且左支承脚与右支承脚相互间左右对称设置;左支承脚从后方连接在左侧纵板后端上而作为左侧后部框形部位;右支承脚从后方连接在右侧纵板的后端上而作为右侧后部框形部位;
第一斜板沿右前至左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一斜板的右前端连接在第一纵向肋板与中间横板的连接处,第一斜板的左后端与左支承脚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左支承脚的前侧左部、左侧纵板的后部、中间横板的左端部位以及第一斜板共同构成左侧中间框形部位;
左支承脚的左侧面与左侧纵板的左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左支承脚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左支承脚的右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的左侧面相互平行,左支承脚的右前部的前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的后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左支承脚的右侧面、左支承脚的右前部的前侧面和第一斜板的左后端部的右侧面共同构成第一被夹部位;
第二斜板沿左前至右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二斜板的左前端连接在第三纵向肋板与中间横板的连接处,第二斜板的右后端与右支承脚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右支承脚的前侧右部、右侧纵板的后部、中间横板的右端部位以及第二斜板共同构成右侧中间框形部位;
右支承脚的右侧面与右侧纵板的右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右支承脚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右支承脚的左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右支承脚的右侧面相互平行,右支承脚的左前部的前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右支承脚的后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右支承脚的左侧面、右支承脚的左前部的前侧面和第二斜板的右后端部的左侧面共同构成第二被夹部位。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的塑料建筑模板为由单一正挑梁模板作为基本单元在左右方向上以重复延续1至20次中的任一种方式得到;其中,由单一正挑梁模板作为基本单元在左右方向上重复延续一次则得到双重正挑梁模板,或者由单一正挑梁模板作为基本单元在左右方向上重复延续二次则得到连续三重正挑梁模板,或者由单一正挑梁模板作为基本单元在左右方向上重复延续五次则得到连续六重正挑梁模板。
本发明的塑料建筑模板,其结构特点是:该塑料建筑模板为单一反挑梁模板;所述的单一反挑梁模板为整体呈板框形的挤塑一体件,包括前侧横板、中间横板、左侧纵板、右侧纵板、左支承脚、右支承脚、纵向肋板、拱形肋板、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纵向肋板有3块,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为第一纵向肋板、第二纵向肋板和第三纵向肋板;
左侧纵板、右侧纵板和各纵向肋板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左侧纵板、各纵向肋板和右侧纵板相互间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设置;左侧纵板的中后部设有向右侧弯曲的圆弧板段;右侧纵板的中后部设有向左弯曲的圆弧板段;前侧横板和中间横板均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前侧横板位于中间横板的前方;
前侧横板的左端与左侧纵板的前端相连,前侧横板的右端与右侧纵板的前端相连;中间横板的左端连接在左侧纵板的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上,中间横板的右端连接在右侧纵板的向左弯曲的圆弧板段上,从而由前侧横板、中间横板、左侧纵板和右侧纵板共同构成模板主框架;
第一纵向肋板、第二纵向肋板和第三纵向肋板均连接在前侧横板与中间横板之间,且均由各自的前端与前侧横板相连,均由各自的后端与中间横板相连,并且第一纵向肋板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左端偏右部位,第二纵向肋板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左右向的中间部位,第三纵向肋板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右端偏左部位;
拱形肋板的拱顶朝向后方,该拱顶与第二纵向肋板的后端部位以构成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且拱顶的后侧与中间横板的前侧中部相连;拱形肋板由其左部的左前部与第一纵向肋板的中部以构成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拱形肋板由其左部的左前端连接在左侧纵板与前侧横板的连接处;拱形肋板由其右部的右前部与第三纵向肋板的中部以构成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拱形肋板由其右部的右前端连接在右侧纵板与前侧横板的连接处;
左支承脚和右支承脚均为整体呈框形的部位,且左支承脚与右支承脚相互间左右对称设置;左支承脚从后方连接在左侧纵板后端上而作为左侧后部框形部位;右支承脚从后方连接在右侧纵板的后端上而作为右侧后部框形部位;
第一斜板沿右前至左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一斜板的右前端连接在第一纵向肋板与中间横板的连接处,第一斜板的左后端与左支承脚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接,从而由左支承脚的前侧左部、左侧纵板的后部、中间横板的左端部位以及第一斜板共同构成左侧中间框形部位;
左支承脚的左侧面与左侧纵板的左侧面位于同一个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左支承脚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左支承脚的右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的左侧面相互平行,左支承脚的右前部的前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的后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左支承脚的右侧面、左支承脚的右前部的前侧面和第一斜板的左后端部的右侧面共同构成第一被夹部位;
第二斜板沿左前至右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二斜板的左前端连接在第三纵向肋板与中间横板的连接处,第二斜板的右后端与右支承脚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接,从而由右支承脚的前侧右部、右侧纵板的后部、中间横板的右端部位以及第二斜板共同构成右侧中间框形部位;
右支承脚的右侧面与右侧纵板的右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右支承脚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右支承脚的左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右支承脚的右侧面相互平行,右支承脚的左前部的前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右支承脚的后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右支承脚的左侧面、右支承脚的左前部的前侧面和第二斜板的右后端部的左侧面共同构成第二被夹部位。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的塑料建筑模板为由单一反挑梁模板作为基本单元在左右方向上以重复延续1至20次中的任一种方式得到;其中,由单一反挑梁模板作为基本单元在左右方向上重复延续一次则得到双重反挑梁模板,或者由单一反挑梁模板作为基本单元在左右方向上重复延续二次则得到连续三重反挑梁模板,或者由单一反挑梁模板作为基本单元在左右方向上重复延续五次则得到连续六重反挑梁模板。
本发明的塑料建筑模板,其结构特点是:该塑料建筑模板为阴角模板;所述的阴角模板为整体呈板框形的挤塑一体件,包括前侧横板、中间横板、后侧横板、左侧纵板、中间纵板、右侧纵板、后支承脚、右支承脚、纵向肋板、前部拱形肋板、第一斜板、第二斜板、横向肋板和左部拱形肋板;纵向肋板有2块,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为第一纵向肋板、第二纵向肋板;横向肋板有2块,按照从前至后的次序依次为第一横向肋板和第二横向肋板;
所述的左侧纵板、中间纵板、右侧纵板和纵向肋板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左侧纵板、中间纵板、各纵向肋板和右侧纵板相互间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依次设置,并且右侧纵板的中后部设有向左弯曲的圆弧板段;前侧横板、中间横板、后侧横板和横向肋板均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前侧横板、中间横板、各横向肋板和后侧横板相互间按照从前到后依次设置,并且后侧横板中右部设有向前弯曲的圆弧板段;
前侧横板的左端与左侧纵板的前端相连,前侧横板的右端与右侧纵板的前端相连;后侧横板的左端与左侧纵板的后端相连;中间横板的左端与左侧纵板的前部相连,中间横板的右端与右侧纵板的向左弯曲的圆弧板段相连;中间纵板的前端与前侧横板的左部相连,中间纵板的后端与后侧横板的向前弯曲的圆弧板段相连,且中间纵板由其前部与中间横板的左部以连为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从而由前侧横板、中间横板、后侧横板、左侧纵板、中间纵板和右侧纵板共同构成阴角模板的模板主框架,且前侧横板、中间横板、左侧纵板和右侧纵板共同构成模板主框架的前部框架,前侧横板、后侧横板、左侧纵板和中间纵板共同构成模板主框架的左部框架,并且前部框架的左部和左部框架的前部为同一个部位;
第一纵向肋板和第二纵向肋板均连接在前侧横板与中间横板之间,且均由各自的前端与前侧横板相连,均由各自的后端与中间横板相连,并且第一纵向肋板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前部框架的中右部,第二纵向肋板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前部框架的右端偏左部位;第一横向肋板和第二横向肋板均连接在左侧纵板与中间纵板之间,且均由各自的左端与左侧纵板相连,均由各自的右端与中间纵板相连,并且第一横向肋板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左部框架的中后部,第二横向肋板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左部框架的后端偏前部位;
前部拱形肋板的拱顶朝向前方,且该拱顶与第一纵向肋板的前部以构成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前部拱形肋板由其左部的左后端连接在中间横板与中间纵板的相交连接处,前部拱形肋板由其右部的右后端连接在中间横板与第二纵向肋板的连接处;
左部拱形肋板的拱顶朝向左方,且该拱顶与第一横向肋板的左部以构成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左部拱形肋板由其前部的右前端连接在中间横板与中间纵板的相交连接处,左部拱形肋板由其后部的右后端连接在中间纵板与第二横向肋板的连接处;
后支承脚从右方连接在后侧横板的右端上构成后侧右部框形部位,右支承脚从后方连接在右侧纵板的后端上构成右侧后部框形部位,且右支承脚位于后支承脚的右前方;
第一斜板沿左前至右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一斜板的左前端连接在中间纵板与第二横向肋板的连接处,第一斜板的右后端与后支承脚的左侧的前后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后支承脚的左侧后部、后侧横板的右部、中间纵板的后端部位以及第一斜板共同构成后侧中间框形部位;
后支承脚的后侧面与后侧横板的后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后支承脚的右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后支承脚的前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后支承脚的后侧面相互平行,后支承脚的左前部的左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后支承脚的右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后支承脚的前侧面、后支承脚的左前部的左侧面和第一斜板的右后端部位的前侧面共同构成第一被夹部位;
第二斜板沿左前至右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二斜板的左前端连接在中间横板与第二纵向肋板的连接处,第二斜板的右后端与右支承脚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右支承脚的前侧右部、右侧纵板的后部、中间横板的右端部位以及第二斜板共同构成右侧中间框形部位;
右支承脚的右侧面与右侧纵板的右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右支承脚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右支承脚的左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右支承脚的右侧面相互平行,右支承脚的左前部的前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右支承脚的后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右支承脚的左侧面、右支承脚的左前部的前侧面和第二斜板的右后端部位的左侧面共同构成第二被夹部位。
本发明的塑料建筑模板,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的塑料建筑模板为阳角模板;所述的阳角模板为整体呈板框形的挤塑一体件,包括前侧横板、中间横板、后侧横板、左侧纵板、中间纵板、右侧纵板、左支承脚、前支承脚、纵向肋板、横向肋板、第一斜板、第二斜板、斜向肋板和支承板框;
所述的左侧纵板、纵向肋板、中间纵板和右侧纵板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相互间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设置,并且左侧纵板的中后部设有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前侧横板、横向肋板、中间横板和后侧横板均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相互间按照从前至后的次序依次设置,并且前侧横板的中右部设有向后弯曲的圆弧板段;
前侧横板的左端与中间纵板的前端相连;右侧纵板的前端与前侧横板的向后弯曲的圆弧板段相连;中间横板的左端与左侧纵板的前端相连,中间横板的右端与右侧纵板的中部相连,中间横板由其右部与中间纵板的后部以连为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后侧横板的左端与左侧纵板的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相连,后侧横板由其左右向的中部与中间纵板的后端相连,后侧横板由其右部与右侧纵板的后部以连为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从而由前侧横板、中间横板、后侧横板、左侧纵板、中间纵板和右侧纵板构成阳角模板的模板主框架,且前侧横板、后侧横板、中间纵板和右侧纵板共同构成模板主框架的右部框架,中间横板、后侧横板、左侧纵板和右侧纵板共同构成模板主框架的后部框架,并且右部框架的后部和后部框架的右部为同一个部位;
纵向肋板连接在中间横板与后侧横板之间,且由其前端与中间横板相连,由其后端与后侧横板相连,并且纵向肋板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后部框架的左端偏右部位;横向肋板连接在中间纵板与右侧纵板之间,且由其左端与中间纵板相连,由其右端与右侧纵板相连,并且横向肋板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右部框架的前端偏后部位;
斜向肋板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斜向肋板、第二斜向肋板、第三斜向肋板、第四斜向肋板和第五斜向肋板;第一斜向肋板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铅垂设置,第二斜向肋板沿左前至右后的方向铅垂设置,第三斜向肋板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铅垂设置、第四斜向肋板沿右后至左前的方向铅垂设置,第五斜向肋板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铅垂设置;第一斜向肋板的左后端连接在纵向肋板与后侧横板的连接处,第一斜向肋板的右前端与中间横板的中部偏左部位相连;第二斜向肋板的左前端连接在第一斜向肋板与中间横板的连接处,第二斜向肋板的右后端连接在后侧横板与中间纵板的连接处;第三斜向肋板的左后端连接在后侧横板与中间纵板的连接处,第三斜向肋板的右前端连接在中间横板与右侧纵板的连接处;第四斜向肋板的右后端连接在中间横板与右侧纵板的连接处,第四斜向肋板的左前端与中间纵板的中部偏前部位相连;第五斜向肋板的左后端连接在中间纵板与第四斜向肋板的连接处,第五斜向肋板的右前端连接在横向肋板与右侧纵板的连接处;
支承板框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支承板、第二支承板、第三支承板、第四支承板和第五支承板;第一支承板沿左前至右后的方向铅垂设置,第二支承板沿左右向铅垂设置,第三支承板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铅垂设置,第四支承板沿前后向铅垂设置,第五支承板沿右后至左前的方向铅垂设置;第一支承板的左前端连接在后侧横板与中间纵板的连接处,且第一支承板设置在第二斜向肋板的向右后方延伸的位置上;第一支承板的右后端与第二支承板的左端相连;第二支承板的右端与第三支承板的左后端以及右侧纵板的后端相连;第三支承板的右前端与第四支承板的后端以及中间横板的右端相连;第五支承板的右后端与第四支承板的前端相连,第五支承板的左前端连接在中间横板与右侧纵板的连接处,且第五支承板设置在第四斜向肋板的向右后方延伸的位置上;
左支承脚从后方连接在左侧纵板后端上构成左侧后部框形部位,前支承脚从右方连接在前侧横板的右端上构成前侧右部框形部位,且前支承脚位于左支承脚的右前方;
第一斜板沿右前至左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一斜板的右前端连接在纵向肋板与后侧横板的连接处,第一斜板的左后端与左支承脚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左支承脚的前侧左部、左侧纵板的后部、后侧横板的左端部位以及第一斜板共同构成左侧中间框形部位;
左支承脚的左侧面与左侧纵板的左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左支承脚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左支承脚的右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的左侧面相互平行,左支承脚的右前部的前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的后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左支承脚的右侧面、左支承脚的右前部的前侧面和第一斜板的左后端部位的右侧面共同构成第一被夹部位;
第二斜板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二斜板的左后端连接在横向肋板与右侧纵板的连接处,第二斜板的右前端与前支承脚的左侧的前后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前支承脚的左侧前部、前侧横板的右部、右侧纵板的前端部位以及第二斜板共同构成前侧中间框形部位;
前支承脚的前侧面与前侧横板的前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前支承脚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前支承脚的前侧面相互平行,前支承脚的右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前支承脚的右后部的左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前支承脚的右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前支承脚的后侧面、前支承脚的左后部的左侧面和第二斜板的右前端部位的后侧面共同构成第二被夹部位。
本发明的塑料建筑模板,其结构特点是:该塑料建筑模板为连接角模;所述连接角模为整体呈板框形的挤塑一体件,包括前侧横板、左侧纵板、左支承脚、前支承脚、纵向肋板、横向肋板、第一斜板、第二斜板和支承板;纵向肋板有2块,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为第一纵向肋板和第二纵向肋板;横向肋板有2块,按照从前至后的次序依次为第一横向肋板和第二横向肋板;
左侧纵板和各纵向肋板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前侧横板和各横向肋板均沿左右向铅垂设置,支承板从左后至右前方向呈45度角铅垂设置;前侧横板的中右部设有向后弯曲的圆弧板段;左侧纵板的中后部设有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
前侧横板的左端与左侧纵板的前端相连;左支承脚从后方连接在左侧纵板后端上而作为左侧后部框形部位;前支承脚从右方连接在前侧横板的右端上而作为前侧右部框形部位;
第一纵向肋板的前端与前侧横板的中左部相连,第一纵向肋板的后端与支承板的左后端相连;第二纵向肋板的前端与前侧横板的向后弯曲的圆弧板段相连,第二纵向肋板的后端与支承板的右前端相连;
第一横向肋板的左端与左侧纵板的中前部相连,第一横向肋板的右端连接在支承板与第二纵向肋板的连接处;第一横向肋板的中左部与第一纵向肋板的中前部以连为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第二横向肋板的左端与左侧纵板的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相连,第二横向肋板的右端连接在第一纵向肋板与支承板的连接处;从而由前侧横板、左侧纵板、第一纵向肋板、第二纵向肋板、第一横向肋板、第二横向肋板和支承板共同构成连接角模的模板主框架;
第一斜板沿右前至左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一斜板的右前端连接在第一纵向肋板与支承板的连接处,第一斜板的左后端与左支承脚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左支承脚的前侧左部、左侧纵板的后部、第二横向肋板以及第一斜板共同构成左侧中间框形部位;
左支承脚的左侧面与左侧纵板的左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前后向的铅垂面上,左支承脚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左支承脚的右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的左侧面相互平行,左支承脚的右前部的前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的后侧面相互平行;左支承脚的右侧面、左支承脚的右前部的前侧面和第一斜板的左后端部的右侧面共同构成第一被夹部位;
第二斜板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二斜板的左后端连接在第二纵向肋板与支承板的连接处,第二斜板的右前端与前支承脚的左侧的前后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前支承脚的左侧前部、前侧横板的右部、第二纵向肋板以及第二斜板共同构成前侧中间框形部位;
前支承脚的前侧面与前侧横板的前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前支承脚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前支承脚的前侧面平行,前支承脚的右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前支承脚的左后部的左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前支承脚的右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前支承脚的后侧面、前支承脚的左后部的左侧面和第二斜板的右前端部位的后侧面共同构成第二被夹部位。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
(1)用本发明的塑料建筑模板代替传统钢模和木质模板,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还有利于保护环境。
(2)本发明的塑料建筑模板具有与其它塑料制品相同的防水和防霉性能,并且优选采用具有耐腐蚀、不易变形和阻燃性能的材质,从而适合建筑施工要求。
(3)对于塑料建筑模板的正挑梁结构模板、阴角模板和反挑梁结构模板来说,均在塑料建筑模板中采用弧形拱肋设计,较之常见的格栅型模板,较大程度地增加了模板主框架的朝向混凝土浇注面也即工作面的抗压强度。另外,对于正挑梁结构模板和阴角模板来说,由于其拱形肋板的存在使得模板主框架在朝向工作面方向的弹性模量增加较多,从而具有较好的抗变形性;而对于反挑梁结构模板来说,由于拱形肋板的弹性极限较大,可以适应捣浇混凝土时需要有较大振动幅度的场合。
(4)各塑料建筑模板均设有2个支承脚,支承脚采用框形结构,其作用是:第一、减轻了模板的重量,节省了塑料;第二、不仅增加了塑料建筑模板的整体的平稳性,还作为浇筑混凝土时的支承体系的一部分;第三、与相应的斜板共同形成被夹部位,以便通过相应的卡扣连接件与相邻的塑料建筑模板之间形成可拆式固定扣接。
(5)各塑料建筑模板均设有2个使用时与相邻塑料建筑模板进行拼接的侧向连接部位,每个侧向连接部位上均设置内凹的圆弧板段,从而使塑料建筑模板在受力变形时,通过圆弧板段的变形以减少对模板主框架变形的影响,有利于继续保持平整的形状。由于拼接的两块塑料建筑模板的对接面均有内凹的圆弧板段,从而可继续保持卡扣连接件将相邻的2块塑料建筑模板进行可靠扣合连接的状态,使得相邻塑料建筑模板拼接严密不漏浆。
(6)本发明采用全新的卡扣连接件,其夹持部位与塑料建筑模板的被夹部位密切配合,在卡扣连接件的强力锁紧下,相邻的两块塑料建筑模板间拼接严密,施工中能有效适应混凝土浇注震动棒震捣,连接处不松动、不漏浆。
(7)本发明的塑料建筑模板及其卡扣连接件在使用中需要拆卸时,只要顶出卡扣连接件的支撑板即可,或者将偏心手柄向偏心量小的一个弧面旋转而松开,即可拆卸。另外,由于优选左夹持板与右夹持板的形状相同,而可以互换,以及支撑板优选既能与左夹持板相配合,又能与右夹持板相配合,故在安装时,卡扣连接件的各个零件之间的适配性很好,可方便地进行安装。因此,由本发明的卡扣连接件对相应的塑料建筑模板进行可拆式固定扣接,较之其他常见的模板的安装和拆卸,本发明省时、省力,较大程度地节约工时和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对方位进行描述时,以图1所朝向的方向为上方,以图1背后的方向为下方,图1中的左右方仍为描述中的左右方,图1中的上下方向为描述中的前后方向。本发明中所提出的弧形曲面是指以一条圆弧曲线为基准,使该曲线沿上下方向的一方延伸而得到的面,本发明中所提出的弓形柱是指以一个呈弓形的面为基准,使该呈弓形的面沿经过其圆心的轴线的一方延伸而得到的体,所述的弓形缺口则是指在实体上去掉弓形柱后留下的缺口。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7至图13-3所示的塑料建筑模板为实际使用时的俯视图,也即给出了相应的塑料建筑模板的上端面的形状,由于本发明的塑料建筑模板均为挤塑一体件,故按照图中所示端面形状沿上下方向进行延伸即得到相应的塑料建筑模板。
(实施例1、卡扣连接件)
见图2至图6,本实施例的卡扣连接件1包括夹持板11、环首螺栓12、螺帽13、垫圈14、偏心手柄15、销轴16和支撑板17。其中夹持板11有2块,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分为左夹持板11a和右夹持板11b,2块夹持板11的形状相同或基本相同,且相对设置。在以下描述中,涉及夹持板11时,所述的方向“内”,对左夹持板11a来说即为方向“右”,对右夹持板11b来说即为方向“左”;所述方向“外”,对左夹持板11a来说即为方向“左”,对右夹持板11b来说即为方向“右”。偏心手柄15、支撑板17和2块夹持板11均为注塑成型的塑料一体件,环首螺栓12、螺帽13、垫圈14和销轴16均为钢制一体件。
见图3至图5,各夹持板11按照从前至后的次序依次由卡钩部11-1、夹持主部11-2和支撑部11-3组成。
各夹持板11的左右向的外侧面11-4铅垂设置,总体呈圆弧形曲面。各夹持板11的夹持主部11-2的左右向的内侧面11-2-1为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夹持主部11-2的板体上设有作为夹持板11的螺栓孔11-5的左右向的通孔,且该螺栓孔11-5由位于左右向外侧(图3中为左侧)的球缺形孔段11-5-1和位于左右向内侧(图3中为右侧)的圆柱形孔段11-5-2依次相连构成,且球缺形孔段11-5-1按照孔径由外向内(图3中为由左向右)逐步缩小的形式设置。
各夹持板11的卡钩部11-1具有在左右向的内侧(图3中为右侧)伸出夹持主部11-2的内侧面11-2-1的作为卡钩11-1-1的凸出部位。卡钩11-1-1具有相应的依次相连的后端面11-1-2、内侧面11-1-3和斜面11-1-4。卡钩11-1-1的后端面11-1-2为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后端面11-1-2由其左右向的外端(图3中为左端)与夹持主部11-2的内侧面11-2-1的前端相交,且所述的后端面11-1-2与所述的夹持主部11-2的内侧面11-2-1相互垂直。卡钩11-1-1的内侧面11-1-3为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内侧面11-1-3由其后端与卡钩11-1-1的后端面11-1-2的左右向的内端(图3中为右端)相交,且所述的内侧面11-1-3与所述的后端面11-1-2相互垂直。卡钩11-1-1的斜面11-1-4为沿外前至内后(图3中为左前至右后)的方向设置的铅垂面,该斜面11-1-4由其内后端(图3中为右后端)与卡钩11-1-1的内侧面11-1-3的前端相交,且所述的斜面11-1-4与卡钩11-1-1的内侧面11-1-4呈120度至150度的夹角(本实施例为135度)。夹持板11的卡钩部11-1的内侧面11-1-3、后端面11-1-2和夹持主部11-2的内侧面11-2-1的前部共同构成夹持板11的夹持部位11-6。夹持板11的夹持部位11-6是使用时与相应的塑料建筑模板的被夹部位相配合的部位。
夹持板11的支撑部11-3的左右向的内侧部位(图3中为右侧部位)按照从前至后的次序依次为台阶状缺口部和弓形缺口部。台阶状缺口部具有台阶状缺口11-3-1,台阶状缺口11-3-1具有依次相连的后端面11-3-2和内侧面11-3-3。台阶状缺口部的后端面11-3-2为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后端面11-3-2由其左右向的内端(图3中为右端)与夹持主部11-2的内侧面11-2-1的后端相交,且所述后端面11-3-2与所述内侧面11-2-1相互垂直。台阶状缺口部的内侧面11-3-3为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内侧面11-3-3由其前端与台阶状缺口部的后端面11-3-2的左右向的外端(图3中为左端)相交,且所述内侧面11-3-3与所述后端面11-3-2相互垂直。弓形缺口部具有开口向内的弓形缺口11-3-4,弓形缺口11-3-4为铅垂设置的弧形曲面11-3-5,该弧形曲面11-3-5俯视为圆弧且为优弧,该优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90度至240度(本实施例为200度),弓形缺口部的弧形曲面11-3-5由其位于前部的一端与台阶状缺口部的内侧面11-3-3的后端相交;弧形曲面11-3-5由其位于后部的一端与弓形缺口部的位于后部的外周侧面的内前端相交,弓形缺口部的外侧面则与夹持板11的左右向的外侧面11-4相连接。
支撑板17为一异形塑料板体,其形状与夹持板11的支撑部11-3的台阶状缺口部和弓形缺口部的形状相对应,支撑板17由从左至右依次相连的弓形柱部17-1、第一台阶部17-2、第二台阶部17-3和第三台阶部17-4构成,其中第一台阶部17-2、第二台阶部17-3和第三台阶部17-4组成支撑主体。弓形柱部17-1的外周侧面17-1-1为铅垂设置的弧形曲面,弓形柱部17-1由其右前侧与第一台阶部17-2相连,且所述的弓形柱部17-1的右前侧是俯视弓形柱部17-1时,其弓形的弦所在的部位。
上述支撑板17的弓形柱部17-1的外周侧面17-1-1是使用时与1块夹持板11的支撑部11-3的弓形缺口11-3-4相配合的部位,而第一台阶部17-2则是使用时与该块夹持板11的支撑部11-3的台阶状缺口11-3-1相配合的部位;第三台阶部17-4则是使用时与另1块夹持板11的支撑部11-3的台阶状缺口11-3-1相配合的部位;第二台阶部17-3是使用时被夹在上述2块夹持板11的各自的夹持主部11-2的内侧面11-2-1之间的部位;
第一台阶部17-2的外周侧面由依次相连的左侧面17-2-1和前侧面17-2-2组成;第一台阶部17-2的左侧面17-2-1为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左侧面17-2-1由其后端与弓形柱部17-1的外周侧面17-1-1的前部的右端相交;第一台阶部17-2的前侧面17-2-2为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前侧面17-2-2由其左端与第一台阶部17-2的左侧面17-2-1的前端相交,且所述前侧面17-2-2与所述左侧面17-2-1相互垂直,从而第一台阶部17-2的前侧面17-2-2位于弓形柱部17-1的前沿的前方。
第二台阶部17-3的外周侧面由依次相连的左侧面17-3-1、前侧面17-3-2和右侧面17-3-3组成;第二台阶部17-3的左侧面17-3-1为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左侧面17-3-1由其后端与第一台阶部17-2的前侧面17-2-2的右端相交,且所述左侧面17-3-1与所述前侧面17-2-2相互垂直;第二台阶部17-3的前侧面17-3-2为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前侧面17-3-2由其左端与第二台阶部17-3的左侧面17-3-1的前端相交,且所述的前侧面17-3-2与所述的左侧面17-3-1相互垂直;第二台阶部17-3的右侧面17-3-3为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右侧面17-3-3由其前端与第二台阶部17-3的前侧面17-3-2的右端相交,且所述的右侧面17-3-3与所述的前侧面17-3-2相互垂直。
第三台阶部17-4的外周侧面由依次相连的前侧面17-4-1和右侧面17-4-2组成;第三台阶部17-4的前侧面17-4-1为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前侧面17-4-1由其左端与第二台阶部17-3的右侧面17-3-3相交,且所述前侧面17-4-1与所述右侧面17-3-3相互垂直,并且第三台阶部17-4的前侧面17-4-1与第一台阶部17-2的前侧面17-2-2位于同一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上,该结构使得第二台阶部17-3的前侧面17-3-2位于第一台阶部17-2的前侧面17-2-2和第三台阶部17-4的前侧面17-4-1的前方。第三台阶部17-4的右侧面17-4-2为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该右侧面17-4-2由其前端与第三台阶部17-4的前侧面17-4-1的右端相交,且所述右侧面17-4-2与所述前侧面17-4-1相互垂直。
支撑板17的支撑主体的后表面17-5为铅垂设置的弧形曲面,该后表面17-5由其右端从左前方与第三台阶部17-4的右侧面17-4-2的后端相交,该后表面17-5由其左端从右前方与弓形柱部17-1的外周侧面17-1-1的后部的右端相交。
支撑板17的弓形柱部17-1的形状不仅与左夹持板11a的支撑部11-3的弓形缺口11-3-4相配合,也与右夹持板11b的支撑部11-3的弓形缺口11-3-4相配合。支撑板17的第一台阶部17-2的外周侧面的形状也与第三台阶部17-4的外周侧面的形状基本相对称,第一台阶部17-2的外周侧面的形状和第三台阶部17-4的外周侧面的形状既分别能与左夹持板11a的支撑部11-3的台阶状缺口11-3-1相配合,也分别能与右夹持板11b的支撑部11-3的台阶状缺口11-3-1相配合,并且支撑板17使用时,其第二台阶部17-3的左侧面17-3-1与左夹持板11a的夹持主部11-2的右侧面11-2-1相接触,第二台阶部17-3的右侧面17-3-3与右夹持板11b的夹持主部11-2的左侧面11-2-1相接触,反之亦然。支撑板17与2块夹持板11的配合形式分别见图2-1和图2-2。
环首螺栓12由环形圈12-1和螺杆12-2依次相连组成。偏心手柄15由偏心叉板部15-1和手柄部15-2依次相连组成。偏心叉板部15-1包括在与手柄部15-2相连部位相互连接的上偏心板和下偏心板15-1-1,上偏心板和下偏心板15-1-1均设有偏心孔。环首螺栓12由其环形圈12-1伸入偏心手柄15的偏心叉板部15-1的上偏心板与下偏心板15-1-1之间;由销轴16依次穿过偏心手柄15的上偏心板的偏心孔、环首螺栓12的环形圈12-1和偏心手柄15的下偏心板15-1-1的偏心孔,通过冲压方式使得销轴16铆接在偏心手柄15和环首螺栓12上,而构成手柄螺栓组件。
使用时,环首螺栓12由其螺杆12-2依次穿过2块夹持板11的螺栓孔11-5,环首螺栓12的螺杆12-2的伸出夹持板11的一端套上垫圈14后再旋上螺帽13。
(实施例2、塑料建筑模板:单一正挑梁模板)
见图7,本实施例的塑料建筑模板为单一正挑梁模板201。单一正挑梁模板201为正挑梁结构模板2的系列模板的一种。单一正挑梁模板201为挤塑一体件,是由材质为聚氯乙烯的塑料粒料熔化后经过相应的模具挤塑而得到的板框形塑料构件。单一正挑梁模板201(也即第一单拱单元)包括均铅垂设置的前侧横板21-1、中间横板21-2、左侧纵板22-1、右侧纵板22-2、纵向肋板24、拱形肋板25、第一斜板26-1和第二斜板26-2,还包括左支承脚23-1和右支承脚23-2。左支承脚23-1和右支承脚23-2均为基本呈“口”形的框形部位,左支承脚23-1和右支承脚23-2均由铅垂设置的相应的框板依次相连构成。
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左侧纵板22-1、右侧纵板22-2和各纵向肋板24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左侧纵板22-1、各纵向肋板24和右侧纵板22-2相互间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设置,并且左侧纵板22-1的中后部、优选占前后向总长的约2/3处设有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22-1-1,右侧纵板22-2的中后部、优选占前后向总长的约2/3处设有向左弯曲的圆弧板段22-2-1。前侧横板21-1和中间横板21-2均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前侧横板21-1和中间横板21-2相互间按照从前至后的次序依次设置。前侧横板21-1的左右向的长度约为纵向肋板24的前后向的长度的4倍。前侧横板21-1的前侧面为混凝土浇筑时的工作面。
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前侧横板21-1的左端与左侧纵板22-1的前端相连,前侧横板21-1的右端与右侧纵板22-2的前端相连;中间横板21-2的左端与左侧纵板22-1的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22-1-1相连,中间横板21-2的右端与右侧纵板22-2的向左弯曲的圆弧板段22-2-1相连;从而由前侧横板21-1、中间横板21-2、左侧纵板22-1和右侧纵板22-2共同构成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模板主框架。左侧纵板22-1设置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22-1-1和右侧纵板22-2设置向左弯曲的圆弧板段22-2-1,一方面使得圆弧板段用于增加模板主框架的强度,另一方面使得单一正挑梁模板201在变形时通过左侧纵板22-1和右侧纵板22-2的圆弧板段的变形可以减少对模板主框架变形的影响,还有利于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继续保持平整的形状,从而可继续保持卡扣连接件1处于将相邻的2块塑料建筑模板进行可靠地扣合连接的状态。
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纵向肋板24有3至5块(本实施例为3块)。3块纵向肋板24分左右位于左侧纵板22-1与右侧纵板22-2之间,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称为第一纵向肋板24-1、第二纵向肋板24-2和第三纵向肋板24-3。3块纵向肋板24均连接在前侧横板21-1与中间横板21-2之间,且均由各自的前端与前侧横板21-1相连,均由各自的后端与中间横板21-2相连。其中,第一纵向肋板24-1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左端偏右部位,优选第一纵向肋板24-1的前端与前侧横板21-1的占左右向总长约1/8处的部位相连,从而使得第一纵向肋板24-1与模板主框架构成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左侧前部框形部位。第二纵向肋板24-2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左右向的中间部位,优选第二纵向肋板24-2的前端与前侧横板21-1的占左右向总长一半的部位相连。第三纵向肋板24-3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右端偏左部位,优选第三纵向肋板24-3的前端与前侧横板21-1的占左右向总长约7/8处的部位相连,从而使得第三纵向肋板24-3与模板主框架构成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右侧前部框形部位。
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拱形肋板25的拱顶25-1朝向前方,且该拱顶25-1与第二纵向肋板24-2的前部以构成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优选该拱顶25-1与第二纵向肋板24-2的前端偏后部位以构成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所述的第二纵向肋板24-2的前部是指第二纵向肋板24-2的前端至第二纵向肋板24-2前后向总长的1/4的部位;所述的第二纵向肋板24-2的前端偏后部位进一步优选为位于第二纵向肋板24-2的前后向总长的约1/8处的部位。拱形肋板25由其左部的左后端连接在中间横板21-2与第一纵向肋板24-1的连接处,拱形肋板25由其右部的右后端连接在中间横板21-2与第三纵向肋板24-3的连接处。
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左支承脚23-1与右支承脚23-2相互间左右对称设置。左支承脚23-1从后方连接在左侧纵板22-1后端上而作为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左侧的后部的框形部位(简称为左侧后部框形部位);右支承脚23-2从后方连接在右侧纵板22-2的后端上而作为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右侧的后部的框形部位(简称为右侧后部框形部位)。左支承脚23-1和右支承脚23-2的作用,一是各自通过相应的卡扣连接件1与相邻塑料建筑模板进行可拆式固定连接,二是用于增加单一正挑梁模板201整体的平稳性,三是作为浇筑混凝土时的支承体系的一部分。
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第一斜板26-1沿右前至左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一斜板26-1的右前端连接在第一纵向肋板24-1与中间横板21-2的连接处,第一斜板26-1的左后端与左支承脚23-1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左支承脚23-1的前侧左部、左侧纵板22-1的后部、中间横板21-2的左端部位以及第一斜板26-1共同构成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左侧的前后向的中间的框形部位201c(简称为左侧中间框形部位201c),该左侧中间框形部位201c不仅增加了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左侧部位的强度,而且由于该左侧中间框形部位201c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左侧前部框形部位与左支承脚23-1之间,从而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在向前方向上的弹性模量很大、从而成为在向前方向上基本呈刚性的左侧支承体系。
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左支承脚23-1的左侧面与左侧纵板22-1的左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左支承脚23-1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左支承脚23-1的右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23-1的左侧面相互平行,左支承脚23-1的右前部的前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23-1的后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左支承脚23-1的右侧面、左支承脚23-1的右前部的前侧面和第一斜板26-1的左后端部的右侧面共同构成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位于左侧的第一被夹部位201a。该第一被夹部位201a是使用时与实施例1得到的卡扣连接件1的右夹持板11b的夹持部位11-6相配合的部位。
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第二斜板26-2沿左前至右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二斜板26-2的左前端连接在第三纵向肋板24-3与中间横板21-2的连接处,第二斜板26-2的右后端与右支承脚23-2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右支承脚23-2的前侧右部、右侧纵板22-2的后部、中间横板21-2的右端部位以及第二斜板26-2共同构成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右侧的前后向的中间的框形部位201d(简称为右侧中间框形部位201d),该右侧中间框形部位201d不仅增加了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右侧部位的强度,而且由于该右侧中间框形部位201d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右侧前部框形部位与右支承脚23-2之间,从而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在向前方向上的弹性模量很大、从而成为在向前方向上基本呈刚性的右侧支承体系。
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右支承脚23-2的右侧面与右侧纵板22-2的右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右支承脚23-2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右支承脚23-2的左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右支承脚23-2的右侧面相互平行,右支承脚23-2的左前部的前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右支承脚23-2的后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右支承脚23-2的左侧面、右支承脚23-2的左前部的前侧面和第二斜板26-2的右后端部的左侧面共同构成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位于右侧的第二被夹部位201b。该第二被夹部位201b是使用时与实施例1得到的卡扣连接件1的左夹持板11a的夹持部位11-6相配合的部位。
单一正挑梁模板201设置拱顶朝向前方拱形肋板25,并结合纵向肋板24配合于模板主框架,其技术效果如下:
一是纵向肋板24和拱形肋板25的存在增加了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模板主框架的朝向前方的抗压强度。
二是施工中组装塑料建筑模板时,同时还需用专门的模板支撑架以及相应的辅助构件所组成的模板支撑体系对塑料建筑模板进行支持和固定。本实施例中,模板支撑架直接对左支承脚23-1和右支承脚23-2的后侧面进行支撑。模板支撑架的存在,使得浇筑混凝土时作用于前侧横板21-1的前侧面上的压力全部转变成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弹性变形。
拱形肋板25的左部的左后端、左侧中间框形部位201c以及左支承脚23-1顺着拱形肋板25的左部的弯曲方向依次相连,拱形肋板25的右部的右后端、右侧中间框形部位201d以及右支承脚23-2则顺着拱形肋板25的右部的弯曲方向依次相连,从而形成了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拱形结构的支承体系。
在浇筑混凝土时,施加到前侧横板21-1的前侧面上的作用力主要有2种,一种是因为混凝土的重力而产生的侧压力,另一种是在插入式振动器(又称振动棒或混凝土振动棒)捣搅混凝土时产生的较大周期性的振动力。这两种作用力施加到前侧横板21-1的前侧面上后,由于左侧支承体系和右侧支承体系的弹性模量很大,使得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弹性形变主要发生在前侧横板21-1、拱形肋板25和中间横板21-2的左右向的中部部位,使它们在前后向上产生弹性变形,尤其是在捣浇混凝土时所产生的瞬间较大的振动力的作用下而产生的较大的前后向的弹性变形。所述的两种作用力也使得包括第一斜板26-1和第二斜板26-2在内的其它相应部位也均有相应的较小的弹性形变。由于拱形结构支承体系在向前方向上的弹性模量较大(该弹性模量仍小于左侧支承体系和右侧支承体系的弹性模量),从而振动的压力一旦减小,则在拱形结构支承体系的弹性作用下即能迅速恢复至相应的状态,从而使得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左右向的中部部位在向前方向上的弹性模量较大,具有在外力减少或消失时迅速恢复的特性,也即在捣搅混凝土时单一正挑梁模板201具有较好的抗变形性。
三是当拱形肋板25的拱顶25-1连接于第二纵向肋板24-2的前端偏后部位而不是连接于第二纵向肋板24-2的前端时,可以增加拱形肋板25的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也即增加了拱形肋板25的弹性极限,虽然使得模板主框架在前后向上的弹性模量略有减小,但适合需要前后向的弹性形变稍大的场合。
(实施例3、塑料建筑模板:双重正挑梁模板)
见图12-1,本实施例的塑料建筑模板为双重正挑梁模板202。双重正挑梁模板202为正挑梁结构模板2的系列模板的一种。双重正挑梁模板202为挤塑一体件,是由材质为聚氯乙烯的塑料粒料熔化后经过相应的模具挤塑而得到的板框形塑料构件。双重正挑梁模板202从形状上看,为由1个基本单元在左右方向上的一方重复延续1次构成;该基本单元称为第一单拱单元,其形状与实施例2所述的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形状相同;也即双重正挑梁模板202由位于左侧的第一单拱单元的右侧与位于右侧的第一单拱单元的左侧相连在一起而构成。其中,左侧的第一单拱单元的右侧纵板22-2与右侧的第一单拱单元的左侧纵板22-1结合而构成纵向加厚肋板202-1;左侧的第一单拱单元的右侧纵板22-2的向左弯曲的圆弧板段22-2-1则与右侧的第一单拱单元的左侧纵板22-1的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22-1-1相结合而构成一中空圆柱体部位202-2;左侧的第一单拱单元的右支承脚23-2与右侧的第一单拱单元的左支承脚23-1相结合而构成增强支承脚202-3,使得双重正挑梁模板202的每个第一单拱单元具有与实施例1的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相同、甚至略优的机械性能。
(实施例4、塑料建筑模板:连续三重正挑梁模板)
见图12-2,本实施例的塑料建筑模板为连续三重正挑梁模板203。连续三重正挑梁模板203为正挑梁结构模板2的系列模板的一种。连续三重正挑梁模板203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3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连续三重正挑梁模板203从形状上看,为由第一单拱单元在左右方向上的一方重复延续2次构成;从而连续三重正挑梁模板203相应设有2块纵向加厚肋板203-1、2个中空圆柱体部位203-2和2个增强支承脚203-3。
(实施例5、塑料建筑模板:连续六重正挑梁模板)
见图12-3,本实施例的塑料建筑模板为连续六重正挑梁模板206。连续六重正挑梁模板206为正挑梁结构模板2的系列模板的一种。连续六重正挑梁模板206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3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连续六重正挑梁模板206从形状上看,为由第一单拱单元在左右方向上的一方重复延续5次构成;从而连续六重正挑梁模板206相应设有5块纵向加厚肋板206-1、5个中空圆柱体部位206-2和5个增强支承脚206-3。
显尔易见,正挑梁模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成连续20重甚至更多重的正挑梁模板。
(实施例6、塑料建筑模板:单一反挑梁模板)
见图8,本实施例的塑料建筑模板为单一反挑梁模板301。单一反挑梁模板301为反挑梁结构模板3的系列模板的一种。单一反挑梁模板301为挤塑一体件,是由材质为聚氯乙烯的塑料粒料熔化后经过相应的模具挤塑而得到的板框形塑料构件。单一反挑梁模板301(也即第二单拱单元)包括均铅垂设置的前侧横板31-1、中间横板31-2、左侧纵板32-1、右侧纵板32-2、、纵向肋板34、拱形肋板35、第一斜板36-1和第二斜板36-2,还包括左支承脚33-1和右支承脚33-2。左支承脚33-1和右支承脚33-2均为基本呈“口”形的框形部位,左支承脚33-1和右支承脚33-2均由铅垂设置的相应的框板依次相连构成。
单一反挑梁模板301的左侧纵板32-1、右侧纵板32-2和各纵向肋板34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左侧纵板32-1、各纵向肋板34和右侧纵板32-2相互间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设置,并且左侧纵板32-1的中后部、优选占前后向总长的约2/3处设有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32-1-1,右侧纵板32-2的中后部、优选占前后向总长的约2/3处设有向左弯曲的圆弧板段32-2-1。前侧横板31-1和中间横板31-2均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前侧横板31-1和中间横板31-2相互间按照从前至后的次序依次设置。前侧横板31-1的左右向的长度约为纵向肋板34前后向的长度的4倍。前侧横板31-1的前侧面为混凝土浇筑时的工作面。
单一反挑梁模板301的前侧横板31-1的左端与左侧纵板32-1的前端相连,前侧横板31-1的右端与右侧纵板32-2的前端相连;中间横板31-2的左端与左侧纵板32-1的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32-1-1相连;中间横板31-2的右端与右侧纵板32-2的向左弯曲的圆弧板段32-2-1相连;从而由前侧横板31-1、中间横板31-2、左侧纵板32-1和右侧纵板32-2共同构成单一反挑梁模板301的模板主框架。左侧纵板32-1设置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32-1-1和右侧纵板32-2设置向左弯曲的圆弧板段32-2-1,一方面使得圆弧板段用于增加模板主框架的强度,另一方面使得单一反挑梁模板301在变形时通过左侧纵板32-1和右侧纵板32-2的圆弧板段的变形可以减少对模板主框架变形的影响,还有利于单一反挑梁模板301继续保持平整的形状,从而可继续保持卡扣连接件1处于将相邻的2块塑料建筑模板进行可靠地扣合连接的状态。
单一反挑梁模板301的纵向肋板34有3至5块(本实施例为3块)。3块纵向肋板34分左右位于左侧纵板32-1与右侧纵板32-2之间,从而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称为第一纵向肋板34-1、第二纵向肋板34-2和第三纵向肋板34-3。3块纵向肋板34均连接在前侧横板31-1与中间横板31-2之间,且均由各自的前端与前侧横板31-1相连,均由各自的后端与中间横板31-2相连。其中,第一纵向肋板34-1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左端偏右部位,优选第一纵向肋板34-1的前端与前侧横板31-1的占左右向总长的约1/8的部位相连,从而使得第一纵向肋板34-1与模板主框架构成单一反挑梁模板301的左侧前部框形部位。第二纵向肋板34-2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左右向的中间部位,优选第二纵向肋板34-2的前端与前侧横板31-1的占左右向总长一半的部位相连。第三纵向肋板24-3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右端偏左部位,优选第三纵向肋板34-3的前端与前侧横板31-1的占左右向总长约7/8处的部位相连,从而使得第三纵向肋板34-3与模板主框架构成单一反挑梁模板301的右侧前部框形部位。
单一反挑梁模板301的拱形肋板35的拱顶35-1朝向后方,该拱顶35-1与第二纵向肋板34-2后端部位以构成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且拱顶35-1的后侧与中间横板31-2的前侧中部相连。拱形肋板35由其左部的左前部与第一纵向肋板34-1的中部以构成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且所述的交错部位至拱顶35-1的弧长约占拱形肋板35的左部的整个弧长的2/3;拱形肋板35由其左部的左前端连接在前侧横板31-1与左侧纵板32-1的连接处。拱形肋板35由其右部的右前部与第三纵向肋板34-3的中部以构成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且所述的交错部位至拱顶35-1的弧长约占拱形肋板35的右部的整个弧长的2/3;拱形肋板35由其右部的右前端连接在前侧横板31-1与右侧纵板32-2的连接处。
单一反挑梁模板301的左支承脚33-1与右支承脚33-2相互间左右对称设置。左支承脚33-1从后方连接在左侧纵板32-1后端上而作为单一反挑梁模板301的左侧的后部的框形部位(简称为左侧后部框形部位);右支承脚33-2从后方连接在右侧纵板32-2的后端上而作为单一反挑梁模板301的右侧的后部的框形部位(简称为右侧后部框形部位)。左支承脚33-1和右支承脚33-2的作用,一是通过卡扣连接件1与相邻塑料建筑模板进行可拆式固定连接,二是用于增加单一反挑梁模板301整体的平稳性,三是作为浇筑混凝土时的支承体系的一部分。
单一反挑梁模板301的第一斜板36-1沿右前至左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一斜板36-1的右前端连接在第一纵向肋板34-1与中间横板31-2的连接处,第一斜板36-1的左后端与左支承脚33-1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左支承脚33-1的前侧左部、左侧纵板32-1的后部、中间横板31-2的左端部位以及第一斜板36-1共同构成单一反挑梁模板301的左侧的前后向的中间的框形部位301c(简称为左侧中间框形部位301c),该左侧中间框形部位301c不仅增加了单一反挑梁模板301的左侧部位的强度,而且由于该左侧中间框形部位301c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单一反挑梁模板301的左侧前部框形部位与左支承脚33-1之间,从而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在向前方向上的弹性模量很大、从而成为在向前方向上基本呈刚性的左侧支承体系。
单一反挑梁模板301的左支承脚33-1的左侧面与左侧纵板32-1的左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左支承脚33-1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左支承脚33-1的右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33-1的左侧面相互平行;左支承脚33-1的右前部的前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33-1的后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左支承脚33-1的右侧面、左支承脚33-1的右前部的前侧面和第一斜板36-1的左后端部的右侧面共同构成单一反挑梁模板301的位于左侧的第一被夹部位301a。该第一被夹部位301a是使用时与实施例1得到的卡扣连接件1的右夹持板11b的夹持部位11-6相配合的部位。
单一反挑梁模板301的第二斜板36-2沿左前至右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二斜板36-2的左前端连接在右侧纵向肋板34-3与中间横板31-2的连接处,第二斜板36-2的右后端与右支承脚33-2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右支承脚33-2的前侧右部、右侧纵板32-2的后部、中间横板31-2的右端部位以及第二斜板36-2共同构成单一反挑梁模板301的右侧的前后向的中间的框形部位301d(简称为右侧中间框形部位301d),该右侧中间框形部位301d不仅增加了单一反挑梁模板301的右侧部位的强度,而且由于该右侧中间框形部位301d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单一反挑梁模板301的右侧前部框形部位与右支承脚33-2之间,从而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在向前方向上的弹性模量很大、从而成为在向前方向上基本呈刚性的右侧支承体系。
单一反挑梁模板301的右支承脚33-2的右侧面与右侧纵板32-2的右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右支承脚33-2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右支承脚33-2的左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右支承脚33-2的右侧面相互平行,右支承脚33-2的左前部的前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右支承脚33-2的后侧面相互平行,从而使得右支承脚33-2的左侧面、右支承脚33-2的左前部的前侧面和第二斜板36-2的右后端部的左侧面共同构成单一反挑梁模板301的位于右侧的第二被夹部位301b。该第二被夹部位301b是使用时与实施例1得到的卡扣连接件1的左夹持板11a的夹持部位11-6相配合的部位。
本实施例的单一反挑梁模板301设置拱顶朝向后方的拱形肋板35,并结合纵向肋板34配合于模板主框架,其技术效果如下:
一是纵向肋板34和拱形肋板35的存在增加了单一反挑梁模板301的模板主框架的朝向前方的抗压强度。
二是施工中组装塑料建筑模板时,同时还需用专门的模板支撑架以及相应的辅助构件所组成的模板支撑体系对塑料建筑模板进行支持和固定。本实施例中,模板支撑架直接对左支承脚33-1和右支承脚33-2的后侧面进行支撑。模板支撑架的存在,使得浇筑混凝土时作用于前侧横板31-1的前侧面上的压力全部转变成单一反挑梁模板301的弹性变形。
设置拱顶朝向后方的拱形肋板35,对增加模板主框架在前后向上的弹性模量有一定的贡献,但是由于拱顶朝向后方,前侧横板31-1、中间横板31-2和拱形肋板35三者各自在前后向上的弹性模量相差不大,因而相对于同样规格的单一正挑梁模板201来说,单一反挑梁模板301的左右向的中部部位在向前方向上的弹性模量较小,又由于拱形肋板35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远大于单一正挑梁模板201,故增加了拱形肋板35的弹性极限。
在模板支撑架的支撑下,由于左侧支承体系和右侧支承体系的弹性模量很大,浇筑混凝土时施加到前侧横板31-1的前侧面上的作用力,使得主要在前侧横板31-1、拱形肋板35和中间横板31-2的各自的左右向的中部部位上产生前后向的弹性形变,还包括第一斜板36-1和第二斜板36-2在内的其它相应部位也均有相应的较小的弹性形变。由于拱形肋板35的弹性极限较大,可以适应捣浇混凝土时需要有较大振动幅度的场合,以便使得所浇筑的混凝土比较均匀和结实。
(实施例7、塑料建筑模板:双重反挑梁模板)
见图13-1,本实施例的塑料建筑模板为双重反挑梁模板302。双重反挑梁模板302为反挑梁结构模板3的系列模板的一种。双重反挑梁模板302为挤塑一体件,是由材质为聚氯乙烯的塑料粒料熔化后经过相应的模具挤塑而得到的板框形塑料构件。双重反挑梁模板302从形状上看,为由1个基本单元在左右方向上的一方重复延续1次构成;该基本单元称为第二单拱单元,其形状与实施例6所述的单一反挑梁模板301的形状相同;也即双重反挑梁模板302由位于左侧的第二单拱单元的右侧与位于右侧的第二单拱单元的左侧相连在一起而构成。其中,左侧的第二单拱单元的右侧纵板32-2与右侧的第二单拱单元的左侧纵板32-1结合而构成纵向加厚肋板302-1;左侧的第二单拱单元的右侧纵板32-2的向左弯曲的圆弧板段32-2-1则与右侧的第二单拱单元的左侧纵板32-1的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32-1-1相结合而构成一个中空圆柱体部位302-2;左侧的第二单拱单元的右支承脚33-2与右侧的第二单拱单元的左支承脚33-1相结合而构成增强支承脚302-3,使得双重反挑梁模板302的每个第二单拱单元具有与实施例6的单一反挑梁模板301相同、甚至略优的机械性能。
(实施例8、塑料建筑模板:连续三重反挑梁模板)
见图13-2,本实施例的塑料建筑模板为连续三重反挑梁模板303。连续三重反挑梁模板303为反挑梁结构模板3的系列模板的一种。连续三重反挑梁模板303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7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连续三重反挑梁模板303从形状上看,为由第二单拱单元在左右方向上的一方重复延续2次构成;从而连续三重反挑梁模板303设有相应2块纵向加厚肋板303-1、2个中空圆柱体部位303-2和2个增强支承脚303-3。
(实施例9、塑料建筑模板:连续六重反挑梁模板)
见图13-3,本实施例的塑料建筑模板为连续六重反挑梁模板306。连续六重反挑梁模板306为反挑梁结构模板3的系列模板的一种。连续六重反挑梁模板306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7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连续六重反挑梁模板306从形状上看,为由第二单拱单元在左右方向上的一方重复延续5次构成;从而连续六重反挑梁模板306设有5块纵向加厚肋板306-1、5个中空圆柱体部位306-2和5个增强支承脚306-3。
显尔易见,反挑梁模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成连续20重甚至更多重的反挑梁模板。
(实施例10、塑料建筑模板:阴角模板)
见图9,本实施例的塑料建筑模板为阴角模板4。阴角模板4为挤塑一体件,是由材质为聚氯乙烯的塑料粒料熔化后经过相应的模具挤塑而得到的板框形塑料构件。阴角模板4包括均铅垂设置的前侧横板41-1、中间横板41-2、后侧横板41-3、左侧纵板42-1、中间纵板42-2、右侧纵板42-3、纵向肋板44、前部拱形肋板45、第一斜板46-1、第二斜板46-2、横向肋板47和左部拱形肋板48,还包括后支承脚43-1和右支承脚43-2。后支承脚43-1和右支承脚43-2均为基本呈“口”形的框形部位,后支承脚43-1和右支承脚43-2均由铅垂设置的相应的框板依次相连构成。
阴角模板4的左侧纵板42-1、中间纵板42-2、右侧纵板42-3和各纵向肋板44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左侧纵板42-1、中间纵板42-2、各纵向肋板44和右侧纵板42-3相互间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设置,并且右侧纵板42-3的中后部、优选占前后向总长的约2/3的部位处设有向左弯曲的圆弧板段42-3-1。阴角模板4的前侧横板41-1、中间横板41-2、后侧横板41-3和各横向肋板47均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前侧横板41-1、中间横板41-2、各横向肋板47和后侧横板41-3相互间按照从前至后的次序依次设置,并且后侧横板41-3的中右部、优选占左右向总长的约2/3的部位处设有向前弯曲的圆弧板段41-3-1。前侧横板41-1的左右向的长度与左侧纵板42-1的前后向的长度相等,纵向肋板44的前后向的长度与横向肋板47的左右向的长度相等。前侧横板41-1的前侧面为浇筑混凝土时的第一工作面,左侧纵板42-1的左侧面为浇筑混凝土时的第二工作面。
阴角模板4的前侧横板41-1的左端与左侧纵板42-1的前端相连,前侧横板41-1的右端与右侧纵板42-3的前端相连,后侧横板41-3的左端与左侧纵板42-1的后端相连。中间横板41-2的左端与左侧纵板42-1的前部、优选占前后向总长的约2/7的部位相连,中间横板41-2的右端与右侧纵板42-3的向左弯曲的圆弧板段42-3-1相连。中间纵板42-2的前端与前侧横板41-1的左部、优选占左右向总长的约2/7的部位相连,中间纵板42-2的后端与后侧横板41-3的向前弯曲的圆弧板段41-3-1相连,且中间纵板42-2由其前部、优选占前后向总长的约2/7的部位与中间横板41-2的左部、优选占左右向总长的约2/7的部位以连为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从而由前侧横板41-1、中间横板41-2、后侧横板41-3、左侧纵板42-1、中间纵板42-2和右侧纵板42-3共同构成阴角模板4的模板主框架,且前侧横板41-1、中间横板41-2、左侧纵板42-1和右侧纵板42-3共同构成模板主框架的前部框架,前侧横板41-1、后侧横板41-3、左侧纵板42-1和中间纵板42-2共同构成模板主框架的左部框架,并且前部框架的左部和左部框架的前部为同一个部位。模板主框架的前部框架为在向左方向上具有很大弹性模量从而成为在向左方向上基本呈刚性的第二工作面的前侧支承体系。模板主框架的左部框架为在向前方向上具有很大弹性模量从而成为在向左方向上基本呈刚性的第一工作面的左侧支承体系。
后侧横板41-3设置向前弯曲的圆弧板段41-3-1和右侧纵板42-3设置向左弯曲的圆弧板段42-3-1,一方面使得圆弧板段用于增加模板主框架的强度,另一方面使得阴角模板4在变形时通过所述的圆弧板段的变形可以减少对模板主框架变形的影响,还有利于阴角模板4继续保持平整的形状,从而可继续保持卡扣连接件1处于将相邻的2块塑料建筑模板进行可靠地扣合连接的状态。
阴角模板4的纵向肋板44有2至3块(本实施例为2块)。2块纵向肋板44分左右位于中间纵板42-2与右侧纵板42-3之间,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称为第一纵向肋板44-1和第二纵向肋板44-2。2块纵向肋板44均连接在前侧横板41-1与中间横板41-2之间,且均由各自的前端与前侧横板41-1相连,均由各自的后端与中间横板41-2相连。其中,第一纵向肋板44-1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前部框架的中右部,优选第一纵向肋板44-1的前端与前侧横板41-1的占左右向总长的约4/7的部位相连。第二纵向肋板44-2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前部框架的右端偏左部位,优选第二纵向肋板44-2的前端与前侧横板41-1的占左右向总长的约6/7的部位相连,从而使得第二纵向肋板44-2与模板主框架的前部框架构成阴角模板4的右侧前部框形部位。
阴角模板4的横向肋板47有2至3块(本实施例为2块)。2块横向肋板47分前后位于中间横板41-2与后侧横板41-3之间,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称为第一横向肋板47-1和第二横向肋板47-2。2块横向肋板47均连接在左侧纵板42-1与中间纵板42-2之间,且均由各自的左端与左侧纵板42-1相连,均由各自的右端与中间纵板42-2相连。其中,第一横向肋板47-1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左部框架的中后部,优选第一横向肋板47-1的左端与左侧纵板42-1的占前后向总长的约4/7的部位相连。第二横向肋板47-2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左部框架的后端偏前部位,优选第二横向肋板47-2的左端与左侧纵板42-1的占前后向总长的约6/7的部位相连,从而使得第二横向肋板47-2与模板主框架的左部框架构成阴角模板4的后侧左部框形部位。
阴角模板4的前部拱形肋板45的拱顶45-1朝向前方,且该拱顶45-1与第一纵向肋板44-1的前部以构成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优选该拱顶45-1与第一纵向肋板44-1的前端偏后部位以构成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所述的第一纵向肋板44-1的前部是指第一纵向肋板44-1的前端至第一纵向肋板44-1前后向总长的1/4的部位;所述的第一纵向肋板44-1的前端偏后部位进一步优选为位于第一纵向肋板44-1的前后向总长的约1/8处的部位。前部拱形肋板45由其左部的左后端连接在中间横板41-2与中间纵板42-2的相交连接处,前部拱形肋板45由其右部的右后端连接在中间横板41-2与第二纵向肋板44-2的连接处。
阴角模板4的左部拱形肋板48的拱顶48-1朝向左方,且该拱顶48-1与第一横向肋板47-1的左部以构成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优选该拱顶48-1与第一横向肋板47-1的左端偏右部位以构成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所述的第一横向肋板47-1的左部是指第一横向肋板47-1的左端至第一横向肋板47-1左右向总长的1/4的部位;所述的第一横向肋板47-1的前端偏后部位进一步优选为位于第一横向肋板47-1的前后向总长的约1/8处的部位。左部拱形肋板48由其前部的右前端连接在中间横板41-2与中间纵板42-2的相交连接处,左部拱形肋板48由其后部的右后端连接在中间纵板42-2与第二横向肋板47-2的连接处。
阴角模板4的后支承脚43-1从右方连接在后侧横板41-3的右端上而作为阴角模板4的后侧的右部的框形部位(简称为后侧右部框形部位);右支承脚43-2从后方连接在右侧纵板42-3的后端上而作为阴角模板4的右侧的后部的框形部位(简称为右侧后部框形部位),且右支承脚43-2位于后支承脚43-1的右前方。后支承脚43-1和右支承脚43-2的作用,一是各自通过相应的卡扣连接件1与相邻塑料建筑模板进行可拆式固定连接,二是用于增加阴角模板4的整体的平稳性,三是作为浇筑混凝土时的支承体系的一部分。
阴角模板4的第一斜板46-1沿左前至右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一斜板46-1的左前端连接在中间纵板42-2与第二横向肋板47-2的连接处,第一斜板46-1的右后端与后支承脚43-1的左侧的前后向的中部相连,从而使得后支承脚43-1的左侧后部、后侧横板41-3的右部、中间纵板42-2的后端部位以及第一斜板46-1共同构成阴角模板4的后侧的左右向的中间的框形部位4c(简称为后侧中间框形部位4c),该中间的框形部位4c不仅增加了阴角模板4的后侧部位的强度,而且由于该后侧中间框形部位4c在左右方向上位于阴角模板4的后侧左部框形部位与后支承脚43-1之间,从而三者相对于阴角模板4的第二工作面共同构成了一个在向左方向上的弹性模量很大、从而成为在向左方向上基本呈刚性的后侧支承体系。
阴角模板4的后支承脚43-1的后侧面与后侧横板41-3的后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后支承脚43-1的右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后支承脚43-1的前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后支承脚43-1的后侧面相互平行,后支承脚43-1的左前部的左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后支承脚43-1的右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后支承脚43-1的前侧面、后支承脚43-1的左前部的左侧面和第一斜板46-1的右后端部位的前侧面共同构成阴角模板4的位于后侧的第一被夹部位4a。该第一被夹部位4a是使用时与实施例1得到的卡扣连接件1的右夹持板11b的夹持部位11-6相配合的部位。
阴角模板4的第二斜板46-2沿左前至右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二斜板46-2的左前端连接在中间横板41-2与第二纵向肋板44-2的连接处,第二斜板46-2的右后端与右支承脚43-2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从而使得右支承脚43-2的前侧右部、右侧纵板42-3的后部、中间横板41-2的右端部位以及第二斜板46-2共同构成阴角模板4的右侧的前后向的中间的框形部位4d(简称为右侧中间框形部位4d),该右侧中间框形部位4d不仅增加了阴角模板4的右侧部位的强度,而且由于该右侧中间框形部位4d在前后方向上位于阴角模板4的右侧前部框形部位与右支承脚43-2之间,从而三者相对于阴角模板4的第一工作面共同构成了一个在向前方向上的弹性模量很大、从而成为在向前方向上基本呈刚性的右侧支承体系。
阴角模板4的右支承脚43-2的右侧面与右侧纵板42-3的右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右支承脚43-2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右支承脚43-2的左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右支承脚43-2的右侧面相互平行,右支承脚43-2的左前部的前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右支承脚43-2的后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右支承脚43-2的左侧面、右支承脚43-2的左前部的前侧面和第二斜板46-2的右后端部位的左侧面共同构成阴角模板4的位于右侧的第二被夹部位4b。该第二被夹部位4b是使用时与实施例1得到的卡扣连接件1的左夹持板11a的夹持部位11-6相配合的部位。
阴角模板4设置前部拱形肋板45和左部拱形肋板48,并结合纵向肋板44和横向肋板47共同配合于模板主框架,其技术效果如下:
一是纵向肋板44和前部拱形肋板45的存在增加了阴角模板4的模板主框架的前部框架的朝向前方的抗压强度。横向肋板47和左部拱形肋板48的存在增加了阴角模板4的模板主框架的左部框架的朝向左方的抗压强度。
二是施工中组装塑料建筑模板时,同时还需用专门的模板支撑架以及相应的辅助构件所组成的模板支撑体系对塑料建筑模板进行支持和固定。本实施例中,模板支撑架直接对后支承脚43-1的右侧面和右支承脚43-2的后侧面进行支撑,另外,还由后侧相邻的相应的塑料建筑模板(例如单一正挑梁模板201)在后侧对阴角模板4进行支撑,以及由右侧相邻的相应的塑料建筑模板在右侧对阴角模板4进行支撑。模板支撑架以及相邻塑料建筑模板的存在,使得浇筑混凝土时作用于前侧横板41-1的前侧面上的压力以及作用于左侧纵板42-1的左侧面(也即第二工作面)上的压力主要转变成阴角模板4的弹性变形,少量转变成相邻塑料建筑模板的弹性变形。
前部拱形肋板45的拱顶朝向前方,并且前部拱形肋板45的左部的左后端与中间纵板42-2的中前部顺着前部拱形肋板45的左部的弯曲方向相连,前部拱形肋板45的右部的右后端、右侧中间框形部位4d以及右支承脚43-2则顺着前部拱形肋板45的右部的弯曲方向依次相连,从而形成了阴角模板4的前部拱形结构的支承体系。
在模板支撑架的支撑下,由于左侧支承体系和右侧支承体系的弹性模量很大,浇筑混凝土时施加到前侧横板41-1的前侧面(也即第一工作面)上的作用力,使得主要在前侧横板41-1、前部拱形肋板45和中间横板41-2的各自的与第一纵向肋板44-1相连接的部位上发生前后向的弹性变形,还包括第二斜板46-2在内的其它相应部位也均有相应的较小的弹性形变。由于前部拱形结构支承体系在向前方向上的弹性模量较大,从而振动的压力一旦减小,则在前部拱形结构支承体系的弹性作用下即能迅速恢复至相应的状态,从而使得模板主框架的前部框架在向前方向上的弹性模量较大,在外力减少或消失时具有迅速恢复的特性,也即在捣搅混凝土时阴角模板4的第一工作面具有较好的抗变形性。
三是左部拱形肋板48的拱顶朝向左方,左部拱形肋板48的前部的右前端与中间横板41-2的左中部顺着左部拱形肋板48的前部的弯曲方向相连,左部拱形肋板48的后部的右后端、右侧中间框形部位4d以及后支承脚43-1则顺着左部拱形肋板48的后部的弯曲方向依次相连,从而形成了阴角模板4的左部拱形结构的支承体系。
在模板支撑架的支撑下,由于前侧支承体系和后侧支承体系的弹性模量很大,浇筑混凝土时,施加到左侧纵板42-1的左侧面(也即第二工作面)上的作用力,使得主要在左侧纵板42-1、左部拱形肋板48和中间纵板42-2的各自的与第一横向肋板47-1相连接的部位上发生左右向的弹性变形,还包括第一斜板46-1在内的其它相应部位也均有相应的较小的弹性形变。由于左部拱形结构支承体系在向左方向上的弹性模量较大,从而振动的压力一旦减小,则在左部拱形结构支承体系的弹性作用下即能迅速恢复至相应的状态,从而使得模板主框架的左部框架在向左方向上的弹性模量较大,在外力减少或消失时具有迅速恢复的特性,也即在捣搅混凝土时阴角模板4的第二工作面具有较好的抗变形性。
四是当前部拱形肋板45的拱顶45-1连接于第一纵向肋板44-1的前端偏后部位而不是连接于第一纵向肋板44-1的前端时,可以增加前部拱形肋板45的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也即增加了前部拱形肋板45的弹性极限,虽然使得模板主框架的前部框架在前后向上的弹性模量略有减小,但适合将阴角模板4应用在前后向上需要弹性形变稍大的场合。
当左部拱形肋板48的拱顶48-1连接于第一横向肋板47-1的左端偏右部位而不是连接于第一横向肋板47-1的左端时,可以增加左部拱形肋板48的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也即增加了左部拱形肋板48的弹性极限,虽然使得模板主框架的左部框架在左右向上的弹性模量略有减小,但适合将阴角模板4应用在左右向上需要弹性形变稍大的场合。
(实施例11、塑料建筑模板:阳角模板)
见图10,本实施例的塑料建筑模板为阳角模板5。阳角模板5为挤塑一体件,是由材质为聚氯乙烯的塑料粒料熔化后经过相应的模具挤塑而得到的板框形塑料构件。阳角模板5包括均铅垂设置的前侧横板51-1、中间横板51-2、后侧横板51-3、左侧纵板52-1、中间纵板52-2、右侧纵板52-3、纵向肋板54、横向肋板55、第一斜板56-1、第二斜板56-2、斜向肋板57和支承板框58,还包括左支承脚53-1和前支承脚53-2。左支承脚53-1和前支承脚53-2均为基本呈“口”形的框形部位,左支承脚53-1和前支承脚53-2均由铅垂设置的相应的框板依次相连构成。
阳角模板5的左侧纵板52-1、中间纵板52-2、右侧纵板52-3和纵向肋板54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左侧纵板52-1、纵向肋板54、中间纵板52-2和右侧纵板52-3相互间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设置,并且左侧纵板52-1的中后部、优选占前后向总长的约2/3的部位处设有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52-1-1。前侧横板51-1、中间横板51-2、后侧横板51-3和横向肋板55均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前侧横板51-1、横向肋板55、中间横板51-2和后侧横板51-3相互间按照从前至后的次序依次设置,并且前侧横板51-1的中右部、优选占左右向总长的约2/3的部位处设有向后弯曲的圆弧板段51-1-1。中间横板51-2的左右向长度与中间纵板52-2的前后向长度基本相等,中间横板51-2的左右向长度约为纵向肋板54前后向长度的3倍,中间纵板52-2的前后向长度约为横向肋板55的左右向长度的3倍。
阳角模板5的前侧横板51-1的左端与中间纵板52-2的前端相连;右侧纵板52-3的前端与前侧横板51-1的向后弯曲的圆弧板段51-1-1相连;中间横板51-2的左端与左侧纵板52-1的前端相连,中间横板51-2的右端与右侧纵板52-3的中部相连,中间横板51-2由其右部、优选占左右向总长的约5/8的部位与中间纵板52-2的后部、优选占前后向总长的约5/8的部位以连为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后侧横板51-3的左端与左侧纵板52-1的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52-1-1相连,后侧横板51-3由其左右向的中部、优选占左右向总长的约5/11的部位与中间纵板52-2的后端相连,后侧横板51-3由其右部、优选占左右向总长约8/11的部位与右侧纵板52-3的后部、优选占前后向总长的约8/11的部位以连为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从而由前侧横板51-1、中间横板51-2、后侧横板51-3、左侧纵板52-1、中间纵板52-2和右侧纵板52-3构成阳角模板5的模板主框架,且前侧横板51-1、后侧横板51-3、中间纵板52-2和右侧纵板52-3共同构成模板主框架的右部框架,中间横板51-2、后侧横板51-3、左侧纵板52-1和右侧纵板52-3共同构成模板主框架的后部框架,并且右部框架的后部和后部框架的右部为同一个部位。前侧横板51-1设置向后弯曲的圆弧板段51-1-1和左侧纵板52-1设置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52-1-1,一方面使得圆弧板段用于增加模板主框架的强度,另一方面使得阳角模板5在变形时通过前侧横板51-1和左侧纵板52-1的圆弧板段的变形可以减少对模板主框架变形的影响,还有利于阳角模板5继续保持平整的形状,从而可继续保持卡扣连接件1处于将相邻的2块塑料建筑模板进行可靠地扣合连接的状态。中间横板51-2的露出在外的左中部的前侧面为浇筑混凝土时的第一工作面,中间纵板52-2的露出在外的前中部的左侧面为浇筑混凝土时的第二工作面。第一工作面与第二工作面构成了阳角模板5的阳角。
阳角模板5的纵向肋板54有1至2块(本实施例为1块)。纵向肋板54的前端与中间横板51-2相连,纵向肋板54的后端后侧横板51-3相连,并且纵向肋板54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后部框架的左端偏右部位,优选纵向肋板54的前端与中间横板51-2的占左右向总长的约1/8的部位相连,后端与后侧横板51-3的占左右向总长的约1/11的部位相连。
阳角模板5的横向肋板55有1至2块(本实施例为1块)。横向肋板55的左端与中间纵板52-2相连,横向肋板55的右端与右侧纵板52-3相连,并且横向肋板55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右部框架的前端偏后部位,优选横向肋板55的左端与中间纵板52-2的占前后向总长的约1/8的部位相连,右端与右侧纵板52-3的占前后向总长的约1/11的部位相连。
阳角模板5的斜向肋板57有5块,该5块斜向肋板57的首尾依次相连,且按照首尾相连的次序依次称为第一斜向肋板57-1、第二斜向肋板57-2、第三斜向肋板57-3、第四斜向肋板57-4和第五斜向肋板57-5。第一斜向肋板57-1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铅垂设置,第二斜向肋板57-2沿左前至右后的方向铅垂设置,第三斜向肋板57-3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铅垂设置、第四斜向肋板57-4沿右后至左前的方向铅垂设置,第五斜向肋板57-5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铅垂设置。第一斜向肋板57-1左后端连接在纵向肋板54与后侧横板51-3的连接处,第一斜向肋板57-1的右前端与中间横板51-2的中部偏左部位相连、优选与中间横板51-2的占左右向总长的约3/8的部位相连。第二斜向肋板57-2的左前端连接在第一斜向肋板57-1与中间横板51-2的连接处,第二斜向肋板57-2的右后端连接在后侧横板51-3与中间纵板52-2的连接处。第三斜向肋板57-3的左后端连接在后侧横板51-3与中间纵板52-2的连接处,第三斜向肋板57-3的右前端连接在中间横板51-2与右侧纵板52-3的连接处。第四斜向肋板57-4的右后端连接在中间横板51-2与右侧纵板52-3的连接处,第四斜向肋板57-4的左前端与中间纵板52-2的中部偏前部位相连、优选与中间纵板52-2的占前后向总长的约3/8处的部位相连。第五斜向肋板57-5的左后端连接在中间纵板52-2与第四斜向肋板57-4的连接处,第五斜向肋板57-5的右前端连接在横向肋板55与右侧纵板52-3的连接处。
阳角模板5的支承板框58由首尾依次相连的5块支承板构成,该5块支承板按照首尾相连的次序依次称为第一支承板58-1、第二支承板58-2、第三支承板58-3、第四支承板58-4和第五支承板58-5。第一支承板58-1沿左前至右后的方向铅垂设置,第二支承板58-2沿左右向铅垂设置,第三支承板58-3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铅垂设置,第四支承板58-4沿前后向铅垂设置,第五支承板58-5沿右后至左前的方向铅垂设置。第一支承板58-1的左前端连接在后侧横板51-3与中间纵板52-2的连接处,且第一支承板58-1设置在第二斜向肋板57-2的向右后方延伸的位置上;第一支承板58-1的右后端与第二支承板58-2的左端相连;第二支承板58-2的右端与第三支承板58-3的左后端相连,并且同时与右侧纵板52-3的后端相连;第三支承板58-3的右前端与第四支承板58-4的后端相连,并且同时与中间横板51-2的右端相连;第五支承板58-5的右后端与第四支承板58-4的前端相连,第五支承板58-5的左前端连接在中间横板51-2与右侧纵板52-3的连接处,且第五支承板58-5设置在第四斜向肋板57-4的向右后方延伸的位置上。
阳角模板5的左支承脚53-1从后方连接在左侧纵板52-1后端上而作为阳角模板5的左侧的后部的框形部位(简称为左侧后部框形部位);前支承脚53-2从右方连接在前侧横板51-1的右端上而作为阳角模板5的前侧的右部的框形部位(简称为前侧右部框形部位),且前支承脚53-2位于左支承脚53-1的右前方。
阳角模板5的第一斜板56-1沿右前至左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一斜板56-1的右前端连接在纵向肋板54与后侧横板51-3的连接处,第一斜板56-1的左后端与左支承脚53-1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左支承脚53-1的前侧左部、左侧纵板52-1的后部、后侧横板51-3的左端部位以及第一斜板56-1共同构成阳角模板5的左侧的前后向的中间的框形部位5c(简称为左侧中间框形部位5c),该左侧中间框形部位5c增加了阳角模板5的左侧部位的强度。
阳角模板5的左支承脚53-1的左侧面与左侧纵板52-1的左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左支承脚53-1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左支承脚53-1的右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53-1的左侧面相互平行,左支承脚53-1的右前部的前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53-1的后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左支承脚53-1的右侧面、左支承脚53-1的右前部的前侧面和第一斜板56-1的左后端部位的右侧面共同构成阳角模板5的位于左侧的第一被夹部位5a。该第一被夹部位5a是使用时与实施例1得到的卡扣连接件1的右夹持板11b的夹持部位11-6相配合的部位。
阳角模板5的第二斜板56-2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二斜板56-2的左后端连接在横向肋板55与右侧纵板52-3的连接处,第二斜板56-2的右前端与前支承脚53-2的左侧的前后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前支承脚53-2的左侧前部、前侧横板51-1的右部、右侧纵板52-3的前端部位以及第二斜板56-2共同构成阳角模板5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间的框形部位5d(简称为前侧中间框形部位5d),该前侧中间框形部位5d增加了阳角模板5的前侧部位的强度。
前支承脚53-2的前侧面与前侧横板51-1的前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前支承脚53-2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前支承脚53-2的前侧面平行,前支承脚53-2的右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前支承脚53-2的左后部的左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前支承脚53-2的右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前支承脚53-2的后侧面、前支承脚53-2的左后部的左侧面和第二斜板56-2的右前端部位的后侧面共同构成阳角模板5的位于前侧的第二被夹部位5b。该第二被夹部位5b是使用时与实施例1得到的卡扣连接件1的左夹持板11a的夹持部位11-6相配合的部位。
阳角模板5在模板主框架中设置纵向肋板54、横向肋板55和各块斜向肋板57,增加了阳角模板5的模板主框架的朝向相应的工作面的抗压强度。各块斜向肋板57的设置则增加了朝向相应的工作面的弹性模量。
阳角模板5还设置相应的支承板框58,从而使得阳角模板5成为在对着阳角方向上的弹性模量很大而在该方向上基本呈刚性的塑料建筑模板。
阳角模板5的支承板框58的第二支承板58-2的后侧面与左支承脚53-1的后侧面位于同一铅垂面上,以及阳角模板5的支承板框58的第四支承板58-4的右侧面与前支承脚53-2的右侧面位于同一铅垂面上,使得模板支撑架的安装比较方便。
阳角模板5的第一斜板56-1位于第一斜向肋板57-1的板体的延伸方向上,以及支承板框58的第一支承板58-1位于第二斜向肋板57-2的板体的延伸方向上,使得从前方施加至阳角模板5的第一工作面上的压力受到均衡的分布。
阳角模板5的第二斜板56-2位于第五斜向肋板57-5的板体的延伸方向上,以及支承板框58的第五支承板58-5位于第四斜向肋板57-4的板体的延伸方向上,使得从前方施加至阳角模板5的第二工作面上的压力受到均衡的分布。
阳角模板5的支承板框58的第三支承板58-3的朝向右后侧的侧面由阳角模板5的阳角所对准,也即第三支承板58-3的朝向右后侧的侧面与阳角模板5的第一工作面的延长面的交角以及与第二工作面的延长面的交角均为45度,从而在模板支撑架的支撑下,使得支承板框58可以较好地承受浇筑混凝土时对阳角部位的振动冲击力。
(实施例12、塑料建筑模板:连接角模)
见图11,本实施例的塑料建筑模板为连接角模6。连接角模6为挤塑一体件,是由材质为聚氯乙烯的塑料粒料熔化后经过相应的模具挤塑而得到的板框形塑料构件。连接角模6包括均铅垂设置的前侧横板61、左侧纵板62、纵向肋板64、横向肋板65、第一斜板66-1、第二斜板66-2和支承板67,还包括左支承脚63-1和前支承脚63-2。左支承脚63-1和前支承脚63-2均为基本呈“口”形的框形部位,左支承脚63-1和前支承脚63-2均由铅垂设置的相应的框板依次相连构成。
连接角模6的左侧纵板62和各纵向肋板64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左侧纵板62和各纵向肋板64相互间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设置,并且左侧纵板62的中后部、优选占前后向总长的约2/3的部位处设有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62-1。前侧横板61和各横向肋板65均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前侧横板61和各横向肋板65相互间按照从前至后的次序依次设置,并且前侧横板61的中右部、优选占左右向总长的约2/3的部位处设有向后弯曲的圆弧板段61-1。支承板67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呈45度角铅垂设置。前侧横板61的左右向的长度与左侧纵板62的前后向的长度基本相同。
连接角模6的前侧横板61的左端与左侧纵板62的前端相连。左支承脚63-1从后方连接在左侧纵板62后端上而作为连接角模6的左侧的后部的框形部位(简称为左侧后部框形部位);前支承脚63-2从右方连接在前侧横板61的右端上而作为连接角模6的前侧的右部的框形部位(简称为前侧右部框形部位)。
连接角模6的纵向肋板64有2至3块(本实施例为2块)。2块纵向肋板64均位于左侧纵板62的右侧,2块纵向肋板64相互间分左右设置,从而依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称为第一纵向肋板64-1和第二纵向肋板64-2。第一纵向肋板64-1的前端与前侧横板61的中左部相连、优选与前侧横板61的占左右向总长的约3/10的部位相连,第一纵向肋板64-1的后端与支承板67的左后端相连。第二纵向肋板64-2的前端与前侧横板61的向后弯曲的圆弧板段61-1相连,第二纵向肋板64-2的后端与支承板67的右前端相连。
连接角模6的横向肋板65有2至3块(本实施例为2块)。2块横向肋板65均位于前侧横板61的后侧,2块横向肋板65相互间分前后设置,从而依照从前至后的次序依次称为第一横向肋板65-1和第二横向肋板65-2。第一横向肋板65-1的左端与左侧纵板62的前端偏后部位相连、优选与左侧纵板62的占前后向总长的约3/10的部位相连,第一横向肋板65-1的左右向的中左部与第一纵向肋板64-1的前后向的中前部以连为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第一横向肋板65-1的右端连接在第二纵向肋板64-2与支承板67的连接处。第二横向肋板65-2的左端与左侧纵板62的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62-1相连,第二横向肋板65-2的右端连接在第一纵向肋板64-1与支承板67的连接处;从而由前侧横板61、左侧纵板62、第一纵向肋板64-1、第二纵向肋板64-2、第一横向肋板65-1、第二横向肋板65-2和支承板67共同构成连接角模6的模板主框架。
连接角模6的左侧纵板62设置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62-1和前侧横板61设置向后弯曲的圆弧板段61-1,一方面使得圆弧板段用于增加模板主框架的强度,另一方面使得连接角模6在变形时通过前侧横板61和左侧纵板61的圆弧板段的变形可以减少对模板主框架变形的影响,还有利于连接角模6继续保持平整的形状,从而可继续保持卡扣连接件1处于将相邻的2块塑料建筑模板进行可靠地扣合连接的状态。
连接角模6的第一斜板66-1沿右前至左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一斜板66-1的右前端连接在第一纵向肋板64-1与支承板67的连接处,第一斜板66-1的左后端与左支承脚63-1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左支承脚63-1的前侧左部、左侧纵板62的后部、第二横板肋板65-2以及第一斜板66-1共同构成连接角模6的左侧的前后向的中间的框形部位6c(简称为左侧中间框形部位6c),该左侧中间框形部位6c增加了连接角模6的左侧部位的强度。
连接角模6的左支承脚63-1的左侧面与左侧纵板62的左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左支承脚63-1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左支承脚63-1的右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63-1的左侧面相互平行,左支承脚63-1的右前部的前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63-1的后侧面相互平行,从而使得左支承脚63-1的右侧面、左支承脚63-1的右前部的前侧面和第一斜板66-1的左后端部的右侧面共同构成连接角模6的位于左侧的第一被夹部位6a。该第一被夹部位6a与卡扣连接件1的右夹持板11b的夹持部位11-6相配合。
连接角模6的第二斜板66-2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二斜板66-2的左后端连接在第二纵向肋板64-2与支承板67的连接处,第二斜板66-2的右前端与前支承脚63-2的左侧的前后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前支承脚63-2的左侧前部、前侧横板61的右部、第二纵向肋板64-2以及第二斜板66-2共同构成连接角模6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间的框形部位6d(简称为前侧中间框形部位6d),该前侧中间框形部位6d增加了连接角模6的前侧部位的强度。
连接角模6的前支承脚63-2的前侧面与前侧横板61的前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前支承脚63-2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前支承脚63-2的前侧面平行,前支承脚63-2的右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前支承脚63-2的左后部的左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前支承脚63-2的右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前支承脚63-2的后侧面、前支承脚63-2的左后部的左侧面和第二斜板66-2的右前端部位的后侧面共同构成连接角模6的位于前侧的第二被夹部位6b。该第二被夹部位6b与卡扣连接件1的左夹持板11a的夹持部位11-6相配合。
连接角模6所起到的作用是:与正挑梁结构模板2或反挑梁结构模板3构成阳角的转角。虽然连接角模6使用时不直接接触混凝土,但仍需承受一定的压力。
(应用例)
本发明的塑料建筑模板的种类有5个,在施工中作为组件成套配合使用,可根据具体施工对象情况,将正挑梁结构模板2、反挑梁结构模板3、阴角模板4、阳角模板5和连接角模6任意组合,而构成相应的一套模板。
上述各种模板的尺寸可依需要定制,一套模板中,各模板的连接有支承脚的纵板简称为纵板组合部位,该纵板组合部位的前后向的总长度为所述纵板的前后向的长度加上相应的支承脚的前后向的长度之和,各模板的纵板组合部位的形状相同或者相对称,且各模板的纵板组合部位的前后向的总长度均相同;各模板的连接有支承脚的横板简称为横板组合部位,该横板组合部位的左右向的总长度为所述横板的左右向长度加上相应的支承脚的左右向的长度之和,各模板的横板组合部位的形状相同或者相对称,且各模板的横板组合部位的左右向的总长度均相同;并且各模板的横板组合部位的左右向的总长度与各模板的纵板组合部位的前后向的总长度均相同,有利于采用一种规格的卡扣连接件1对相邻模板进行可拆式扣合固定连接。连接时,各个模板的第一被夹部位均与实施例1得到的卡扣连接件1的右夹持板11b的夹持部位11-6相配合,各个模板的第二被夹部位均与实施例1得到的卡扣连接件1的左夹持板11a的夹持部位11-6相配合。
另外,同一套模板中的各个模板的位于相应2个侧部的纵板、或者1个侧部的纵板和1个侧部的横板均设有相应的圆弧板段,各圆弧板段在相应的侧板上的长度方向的位置以及圆弧板段的直径均相同。
成套使用的塑料建筑模板还可进行相互间的功能配合。例如,在浇筑墙角或大型柱体转角处时,就需要在墙角的内侧面的转折处使用阴角模板4,阴角模板4的两边再连接正挑梁结构模板2或反挑梁结构模板3。在大型柱体转角处或者墙角的外侧面的转折处则使用阳角模板5,阳角模板5的两边再连接反挑梁结构模板3或正挑梁结构模板2,必要时再加用连接角模6。由于正挑梁结构模板2的前侧横板的前侧面(也即混凝土浇注面)正向抗压防变形能力要大于反挑梁结构模板3的前侧横板的前侧面(混凝土浇注面)正向抗压防变形能力,故将正挑梁结构模板2设置在内外侧的对外形要求较高的一侧。连接角模6的外周尺寸较阳角模板5的外周尺寸小,故可用于外部空间较小的大型柱体转角处或者墙角的外侧面的转折处。
见图1,将相邻的两块单一正挑梁模板201进行可拆式固定连接时,由卡扣连接件1的右夹持板11b的夹持部位11-6与位于右侧的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第一被夹部位201a相接触,由卡扣连接件1的左夹持板11a的夹持部位11-6与位于左侧的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第二被夹部位201b相接触,通过将偏心手柄15朝偏心量大的方向顺时针转动,而使得环首螺栓12在螺帽13和偏心手柄15的配合下将左夹持板11a和右夹持板11b紧紧夹住两块单一正挑梁模板201被夹部位,加之两块单一正挑梁模板201的优选的圆弧板段在拼接面上对接形成圆形通孔,而在卡扣连接件1的强力锁紧下,两块单一正挑梁模板201间拼接严密,两块单一正挑梁模板201中间的连接缝极小,在施工中能有效适应混凝土浇注震动棒震捣,连接处不松动、不漏浆。需要拆卸时,只要用起子(螺丝刀)、钢筋或木榔头等简单工具从下往上敲出或顶出卡扣连接件1的支撑板17即可,或者将偏心手柄15朝偏心量小的一个弧面旋转(逆时针旋转),即可拆卸。较之其他常见的塑料建筑模板的安装和拆卸,本发明的塑料建筑模板省时、省力,较大地节约工时和成本。
见图14至图17,图中分别表示了单一反挑梁模板3相互之间、阴角模板4与单一正挑梁模板201之间、阳角模板5与单一正挑梁模板201之间以及连接角模6与单一正挑梁模板201之间由相应的卡扣连接件1进行可拆式固定连接的具体实施方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均由卡扣连接件1的右夹持板11b的夹持部位11-6与相应模板的第一被夹部位相接触,由卡扣连接件1的左夹持板11a的夹持部位11-6与另一模板的第二被夹部位201b相接触,通过将偏心手柄15朝偏心量大的方向顺时针转动,而使得环首螺栓12在螺帽13和偏心手柄15的配合下将左夹持板11a和右夹持板11b紧紧夹住两块模板被夹部位,加之两块模板的优选的圆弧板段在拼接面上对接形成圆形通孔,而在卡扣连接件1的强力锁紧下,两块模板间拼接严密,两块模板中间的连接缝极小,在施工中能有效适应混凝土浇注震动棒震捣,连接处不松动、不漏浆。需要拆卸时,只要用简单工具从下往上敲出或顶出卡扣连接件1的支撑板17即可,或者将偏心手柄15朝偏心量小的一个弧面旋转(逆时针旋转),即可拆卸。较之其他常见的塑料建筑模板的安装和拆卸,本发明的塑料建筑模板省时、省力,较大地节约工时和成本。
以上实施例及应用例是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换和变化而得到相对应的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归入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