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11174A - 通信终端和设备、交换数据的方法及建立通信连接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终端和设备、交换数据的方法及建立通信连接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11174A
CN102711174A CN2012100857595A CN201210085759A CN102711174A CN 102711174 A CN102711174 A CN 102711174A CN 2012100857595 A CN2012100857595 A CN 2012100857595A CN 201210085759 A CN201210085759 A CN 201210085759A CN 102711174 A CN102711174 A CN 1027111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nas
communication
core ne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857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11174B (zh
Inventor
M.比纳斯
崔荧男
A.施密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filed Critical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2711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11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111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11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终端和设备、交换数据的方法及建立通信连接的方法。描述了一种通信终端,包括:通信模块,其被配置为在所述通信终端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网之间建立NAS承载连接;以及控制器,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通信终端专门使用所述NAS承载连接来在与所述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与所述核心网之间交换数据。

Description

通信终端和设备、交换数据的方法及建立通信连接的方法
技术领域
实施例总体涉及一种通信终端、一种用于交换数据的方法、一种通信设备以及一种用于建立通信连接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由于各种原因(例如覆盖区的扩展、更高效的无线电资源使用、或者通信质量的提高),通信终端可以充当中继节点(即,中继通信设备)。在通信网络中使用中继的灵活且高效的方式是所期望的。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贯穿不同视图,相似的参考标记一般指代相同的部分。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重点一般在于示意本发明的原理。在以下描述中,参照以下附图来描述各个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通信系统。
图2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状态转移图。
图3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协议结构。
图4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通信系统。
图5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消息流图。
图6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协议结构。
图7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通信系统。
图8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协议栈架构。
图9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协议栈架构。
图10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通信终端。
图11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2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消息流图。
图13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协议架构。
图14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消息流图。
图15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消息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描述参照附图,附图以示意的方式示出了可实施本发明的具体细节和实施例。充分详细地描述这些实施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其他实施例,并且可以进行结构、逻辑和电气改变。各个实施例不必互斥,这是由于可以将一些实施例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实施例进行组合以形成新实施例。
3GPP(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已经将LTE(长期演进)引入到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标准的发布8版本中。利用LTE,通过改进系统容量和频谱效率,针对分组数据传输进一步优化了UMTS空中接口。特别地,显著地提高了最大净传输速率,即在下行链路传输方向上提高至300 Mbps以及在上行链路传输方向上提高至75 Mbps。此外,LTE支持1.4、3、5、10、15和20 MHz的可扩缩带宽,并且在下行链路中基于多接入方法OFDMA/TDMA(正交频分多址/时分多址)并在上行链路中基于SC-FDMA/TDMA(单载波频分多址/TDMA)。OFDMA/TDMA是多载波多接入方法,其中,向订户提供了频谱中的所定义的数目的子载波以及定义的传输时间以用于数据传输的目的。已经将LTE UE(用户设备)的针对传输和接收的RF带宽能力设置为20 MHz。物理资源块(PRB)是LTE中定义的用于物理信道的分配的基线单位。物理资源块包括12个子载波乘以6或7个OFDMA/SC-FDMA码元的矩阵。将一个OFDMA/SC-FDMA码元和一个子载波的对表示为资源单元。
图1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
根据该实施例,通信系统100是根据LTE的网络架构来配置的。通信系统100还可以是根据另一通信标准(例如,根据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CDMA2000(CDMA:码分多址)或FOMA(自由移动接入))配置的。
通信系统100包括无线电接入网(在该示例中,根据LTE,其为E-UTRAN,即演进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网)101和核心网(在该示例中,根据LTE,其为EPC,即演进分组核心)102。E-UTRAN 101可以包括基(收发器)站(在该示例中,根据LTE,其为eNodeB,即eNB)103。每个基站103为E-UTRAN 101的一个或多个移动无线电小区104提供了无线电覆盖。
位于移动无线电小区104中的移动终端(在该示例中,根据LTE,其为UE,即用户设备)105可以经由在该移动无线电小区中提供覆盖(换言之,在该移动无线电小区中操作)的基站103与核心网102和其他移动终端105进行通信。
基于多接入方法,通过空中接口106,在基站103与位于由基站103操作的移动无线电小区104中的移动终端之间传输控制和用户数据。
基站103通过X2接口107彼此互连。基站还通过S1接口108连接至核心网(演进分组核心)102,更具体地,连接至MME(移动性管理实体)109和服务网关(S-GW)110。
MME负责控制位于E-UTRAN 101的覆盖区中的移动终端105的移动性以及承载(bearer)管理功能,而S-GW 110负责:i)处理用户数据在移动终端105与核心网102之间的传输;以及ii)按照(per)移动终端、PDN(分组数据网络)和QCI(服务质量标识符)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计费。在根据LTE的核心网102的该示例(即,EPC——演进分组核心)中,MME 109和S-GW 110连接至提供与外部分组数据网络(例如因特网112)的连接性的核心网102的PDN GW(分组数据网络网关)111(还被称作P-GW)。此外,PDN GW 111负责对移动终端105的IP地址分配以及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服务级计费。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LTE,通信系统100支持以下类型的双工方法:全双工FDD(频分双工)、半双工FDD和TDD(时分双工)。
根据全双工FDD,使用两个分离的频带进行上行链路(UL)传输(即,从移动终端105至基站103的传输)和下行链路(DL)传输(即,从基站103至移动终端105的传输),并且可以同时进行这两个传输。根据半双工FDD,也使用两个分离的频带进行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但是这两个传输在时间上不重叠。根据TDD,使用相同频带进行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二者中的传输。在时间帧内,可以在下行链路与上行链路之间交替地切换传输方向。
为了高效地控制移动终端105与基站(eNodeB)103之间的无线电资源和通信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LTE,在RRC协议层处指定了两个连接状态:状态RRC_IDLE(也被称作空闲模式)和状态RRC_CONNECTED(也被称作已连接模式)。在图2中示意了这些RRC状态以及这些状态之间的转移。
图2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状态转移图200。
例如,当在相应移动终端105与相应基站103之间建立通信连接时,进行从RRC_IDLE状态203至RRC_CONNECTED状态204的第一状态转移201。
例如,当相应移动终端105与相应基站103之间的通信连接被释放时,进行从RRC_CONNECTED状态204至RRC_IDLE状态203的第二状态转移202。
例如,RRC_CONNECTED状态204和RRC_IDLE状态203可以被表征如下。  
· RRC_IDLE:
         · 未建立RRC连接;
         · 网络(即,E-UTRAN 101和/或核心网102)在跟踪区域级别(跟踪区域定义了无线电小区104组,其中,处于RRC_IDLE状态的移动终端105注册至该无线电小区104,并且其中,在进入通信尝试的情况下寻呼移动终端105)知道UE位置(即,相应移动终端105的位置);
         · 移动终端105执行小区(重)选择;
         · 移动终端105获取在无线电小区104中广播的系统信息;
         · 移动终端105和基站103未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传输用户和控制数据;
         · 移动终端105监视寻呼信道,以接收与进入呼叫或对系统信息的修改有关的通知;
· RRC_CONNECTED:
         · 在移动终端105与基站103之间建立RRC连接;
         · 移动终端105仅连接至一个无线电小区104,并基于由移动终端105报告的测量(例如,检测到的相邻无线电小区104的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通过显式切换和小区改变命令来执行网络控制的移动性;
         · 网络在小区区域级别知道移动终端105位置;
         · 移动终端105获取在无线电小区中广播的系统信息;
         · 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传输用户和控制数据;
         · 移动终端105监视寻呼信道,以接收与对系统信息的修改有关的通知。
将RRC连接定义为移动终端105和基站103中的RRC对等实体之间的点对点双向连接。根据一个实施例,在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不存在或存在一个RRC连接。
在图3中示意了根据LTE的空中接口106(被表示为Uu空中接口)的无线电协议架构。
图3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协议结构300。
协议结构300还被称作接入层(AS)。在逻辑上将Uu空中接口划分为三个协议层。在移动终端105和基站103中均实现确保并提供相应协议层的功能的实体。
协议结构包括物理层PHY 301作为最底层,PHY 301表示根据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协议层1(L1)。物理层301之上布置的协议层是数据链路层302,其表示根据OSI参考模型的协议层2(L2)。详细地,数据链路层302包括多个子层,即,介质接入控制(MAC)子层303、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子层304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子层305。Uu空中接口的最顶层是网络层306,其为根据OSI参考模型的协议层3(L3)并包括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307。
每个协议(子)层301至307经由定义的服务接入点308至311给其上的协议(子)层提供它的服务。
为了提供对协议层架构的更好理解,向服务接入点提供了总体上合乎习惯且明确的名称:PHY经由传输信道将其服务提供给MAC,MAC经由逻辑信道将其服务提供给RLC,以及RLC根据RLC模式(as function of the RLC mode)将其服务作为数据传送提供给RRC和PDCP,所述RLC模式即TM(透明模式)、UM(未应答模式)和AM(应答模式)。此外,PDCP经由无线电承载将其服务提供给RRC层307和用户平面上层(upper layers),具体地,经由信令无线电承载(SRB)将其服务提供给RRC 307并经由数据无线电承载(DRB)将其服务提供给用户平面上层。LTE当前支持最多3 个SRB和11个DRB。
不仅在水平方向上将如图3所示的LTE无线电协议架构分割为上述协议层301至307,而且在垂直方向上将其分割为控制平面(C平面)312和用户平面(U平面)313。控制平面的实体用于处理信令数据在移动终端105与基站103之间的交换,特别地,所述信令数据是建立、重新配置和释放物理信道、传输信道、逻辑信道、信令无线电承载和数据无线电承载所需要的,而用户平面的实体用于处理用户数据在移动终端105与基站103之间的交换。
每个协议层301至307具有特定的规定功能:
· 特别地,物理层(或PHY层)301负责:i)传输信道上的检错;ii)传输信道的信道编码/解码;iii)混合ARQ(自动重传请求)软合并;iv)编码后的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上的映射;v)物理信道的调制和解调。
· 特别地,MAC层303负责:i)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ii)通过HARQ而进行的纠错;iii)逻辑信道优先化;iv)传输格式选择。
· 特别地,RLC层304负责:i)通过ARQ而进行的纠错;ii)RLC SDU(服务数据单元)的级联、分段和重新组装;iii)RLC数据PDU(协议数据单元)的重新分段和重新排序。此外,对RLC进行建模,使得针对每个无线电承载(数据或信令)存在独立的RLC实体。
· PDCP层305负责IP(网际协议)数据流的首部压缩和解压缩、用户平面数据和控制平面数据的加密和解密、以及控制平面数据的完整性保护和完整性验证。对PDCP进行建模,使得每个无线电承载(即,数据无线电承载和信令无线电承载,除信令无线电承载SRB0外)与一个PDCP实体相关联。根据无线电承载特性(即,单向或双向)和RLC模式,每个PDCP实体与一个或两个RLC实体相关联。
· RRC层307负责移动终端105与基站103之间的控制平面信令,并特别执行以下功能:i)系统信息的广播;ii)寻呼;iii)物理信道、传输信道、逻辑信道、信令无线电承载和数据无线电承载的建立、重新配置和释放。信令无线电承载用于在移动终端105与基站103之间交换RRC消息。
如果位于LTE无线电小区104中的移动终端105正使用由移动通信网络(即,无线电接入网101和核心网102)提供的例如与外部分组数据网络(PDN)(如因特网112)的端对端通信服务,则核心网102基于相关通信服务的质量准则,在所定义的QoS(服务质量)下提供该通信服务。这是通过在移动终端105与核心网102之间建立EPS(演进分组系统)承载上下文来进行的。EPS承载可以被定义为移动终端105与核心网102(包括MME 109、S-GW 110和PDN网关111)之间的与特定QoS属性相关联的信息传输路径。
这在图4中被示意。
图4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通信系统400。
通信系统400包括作为E-UTRAN 403的一部分的基站402和移动终端401,E-UTRAN 403与图1的无线电接入网101类似。此外,通信布置400包括MME和/或S-GW 404和P-GW 405作为EPC 406的一部分,EPC 406与图1的核心网102类似。此外,通信系统400包括作为因特网408的一部分的对等实体407,例如因特网408中的服务器计算机。
端对端服务409可以由移动终端401与对等实体407之间的通信网络(包括无线电接入网403和核心网406)提供。
端对端服务409还可以被视为分组数据网络连接。
端对端服务409是通过EPS承载410来提供的,EPS承载410在建立、释放和维护方面的管理是在NAS(非接入层)级别或网络层上处理的,网络层是根据OSI参考模型的协议层3(L3)。
在无线电空中接口级别或接入层级别上,将EPS承载410映射至数据无线电承载(DRB)411。详细地,将EPS承载410的QoS属性转换为数据无线电承载411的QoS属性,例如保证比特率、最大比特率、RLC模式和逻辑信道优先级。
图4可以被视为从移动终端的角度示出了EPS承载服务架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LTE,定义了两种类型的EPS承载:缺省承载和专用承载。建立缺省承载以给移动终端105提供与PDN(例如因特网112)的总是连通的(always-on)IP连接性,并且在PDN连接的整个寿命期间保持建立该缺省承载。所建立的到相同PDN的任何附加EPS承载被称作专用承载。根据一个实施例,建立或修改专用承载的决定仅可以由核心网102做出,并且,承载级别QoS属性始终由核心网102指派。
根据一个实施例,每个EPS承载与QoS类标识符(QCI)相关联,QCI是用作对控制EPS承载级别分组转发处理的节点特定参数(例如调度权重、接纳阈值、队列管理阈值、链路层协议配置等)的引用的标量。根据LTE,定义了具有用于对通信服务进行分类的对应特性的九个标准化QoS类标识符,这九个标准化QoS类标识符在其具体传输属性和质量需求方面不同。在表1中示意了标准化QCI值到标准化特性的一对一映射。  
Figure 97134DEST_PATH_IMAGE001
表1。
表1中指示的资源类型确定是否永久分配与服务相关的专用网络资源。在“GBR”资源类型的情况下,在承载建立/修改时永久分配与保证比特率(GBR)值(即,可期望由GBR承载提供的比特率)相关的专用网络资源。在“非GBR”资源类型的情况下,在承载建立/修改时不永久分配专用网络资源。根据一个实施例,专用承载可以是GBR或非GBR承载,而缺省承载仅可以是非GBR承载。根据一个实施例,每个QCI(GBR和非GBR)与优先级级别相关联。优先级级别1是最高优先级级别,并且优先级级别9是最低优先级级别。优先级级别的目的在于:允许例如基站103在来自一个移动终端的不同数据流之间以及在来自不同移动终端的不同数据流之间适当调度。分组延迟预算(PDB)定义了可以在移动终端105与核心网102之间延迟分组的时间的上界。对于特定QCI,PDB的值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相同。PDB的目的在于:支持调度和链路层功能的配置(例如,调度优先级权重和HARQ目标操作点的设置)。分组差错丢失率(PELR)定义了已由发送器在链路层协议(如RLC)级别处理但未由对应接收器成功传送至上层(如PDCP)的数据分组(例如IP分组)的比率的上界。PELR的目的在于:允许适当的链路层协议配置(例如E-UTRAN中的RLC和HARQ)。对于特定QCI,PELR的值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相同。
以下,参照图5来描述处于RRC_IDLE状态的移动终端(例如处于空闲模式的移动终端105)发起与外部分组数据网络(PDN)(例如因特网112)建立通信服务(“移动始发数据呼叫”)的示例缺省EPS承载建立过程。
图5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消息流图500。
该消息流在例如与移动终端105相对应的移动终端501、例如与操作移动终端501所处的无线电小区104的基站103相对应的基站502、例如与MME 109相对应的MME 503、例如与S-GW 110相对应的S-GW 504和例如与P-GW 111相对应的P-GW 505之间进行。
作为图5所示的过程的结果,在移动终端501和通信网络(包括无线电接入网和核心网,无线电接入网具有基站502,核心网包括MME 503、S-GW 504和P-GW 505)中建立与特定QoS属性相关联的(与非GBR资源类型相对应的)缺省EPS承载和数据无线电承载,给移动终端501指派IP地址,使得其可以与PDN(例如因特网)进行通信,并且相应地配置接入层协议层1至3,使得可以在通信连接的持续时间内、在该QoS下、在RRC_CONNECTED状态中提供通信服务。
详细地,缺省EPS承载建立过程包括以下内容。
在506中,由于需要为通信服务建立RRC连接,移动终端501向基站502发送包括作为建立理由的“移动始发数据呼叫”在内的RRC连接请求消息507。
在508中,基站502接受该请求,并向移动终端501发送RRC连接设立消息509,其中配置专用无线电资源以便建立信令无线电承载1(SRB1),SRB1用于RRC消息(其可以包括附带的NAS消息)以及用于NAS消息,全都使用DCCH逻辑信道。
在510中,移动终端501向基站502发送RRC连接设立完成消息511,以确认RRC连接建立的成功完成。与RRC连接设立完成消息511一起,移动终端501在信息元DedicatedInfoNAS内向通信网络(即,向基站502)发送NAS PDN连接性请求消息512,以发起PDN连接的建立。
在513中,在与NAS PDN连接性请求消息512一起接收到RRC连接设立完成消息511后,基站502提取NAS PDN连接性请求消息512并将其传递至MME 503。
在514中,MME接收PDN连接性请求消息512并为与移动终端501相关联的缺省EPS承载分配缺省EPS承载QoS(即,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QCI和最大比特率)和EPS承载标识(例如,作为EPS承载的唯一标识符的四比特值)。然后,其创建一创建会话请求消息515(包括移动终端501的IMSI(国际移动订户标识)、移动终端501的MSISDN(移动订户综合服务数字网)号码、缺省EPS承载QoS以及EPS承载标识),并向S-GW 504发送创建会话请求消息515。
在516中,S-GW 504将创建会话请求消息515转发至P-GW 505。
在517中,P-GW 505存储接收到的参数并利用包括被指派给移动终端501的IP地址的创建会话响应消息518进行响应。
在519中,S-GW 504将创建会话响应消息518转发至MME 503。
在520中,MME 503接收创建会话响应消息518。结果,其创建激活缺省EPS承载上下文请求消息521(包括EPS承载QoS、EPS承载标识以及向移动终端501分配的IP地址),并经由基站502将其发送至移动终端501以请求对缺省EPS承载上下文的激活。
在522中,基站502经由在DCCH上映射的SRB1将激活缺省EPS承载上下文请求消息521转发至移动终端501。与激活缺省EPS承载上下文请求消息521(其为NAS消息)一起,基站502发送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523,其包括根据所指派的QoS属性的MAC层和PHY层配置以及数据无线电承载的专用无线电资源配置。
在524中,移动终端501利用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消息525进行响应,以确认RRC连接重新配置的成功完成。
在526中,在处理了接收到的激活缺省EPS承载上下文请求消息521之后,移动终端501发送UL信息传送消息527,以将激活缺省EPS承载上下文接受消息528(其为NAS消息)传输至通信网络(即,至基站502)。利用激活缺省EPS承载上下文接受消息528,移动终端501对缺省EPS承载上下文的激活进行应答。
在529中,基站502从UL信息传送消息527提取激活缺省EPS承载上下文接受消息528,并将其传递至MME 503。此时,建立缺省EPS承载和数据无线电承载,使得移动终端501可以开始传输其数据。
在图6中示意了由图5所示的过程引起的用于上行链路的无线电协议架构配置。
图6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协议结构600。
与参照图3描述的协议结构300类似,协议结构600包括物理层601、MAC层602、RLC层603、PDCP层604和RRC层605,并且还可以在垂直方向上被划分为C平面606和U平面607。
在U平面607中,使用DTCH逻辑信道609将通信服务映射至数据无线电承载DRB1 608。在C平面中,配置了三个SRB 610:
· SRB0用于RRC消息,使用CCCH逻辑信道;
· SRB1用于RRC消息(其可以包括附带的NAS消息)以及用于SRB2建立前的NAS消息,全都使用DCCH逻辑信道;
· SRB2用于NAS消息,使用DCCH逻辑信道。SRB2具有比SRB1更低的优先级,并由无线电接入网101在安全性激活之后配置。
除SRB0外,所有其他信令和数据无线电承载与一个PDCP实体相关联,这是由于针对SRB0不需要PDCP功能。物理层601经由映射至PUSCH物理信道613的USCH传输信道612将其服务提供给MAC层602,在PUSCH物理信道613上,通过Uu空中接口106将来自USCH 612的数据传输至基站103。
关于世界范围内持续增加数目的移动订户,对移动服务存在增长的需要,尤其是对分组交换数据服务存在增长的需要。为了满足该需要并容易地给其用户提供对多种服务和应用的接入,根据一个实施例,移动终端可以支持多个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例如根据3G UMTS、2G GSM、WLAN和蓝牙的无线电接入技术。从通信网络运营商的角度来看,对以合理的成本提供增强的覆盖、容量和小区边缘吞吐量存在富有挑战性的需要。
异构和多RAT网络表示满足该富有挑战性的需要的颠覆性方案,其中,增强的覆盖、容量和小区边缘吞吐量由不同类型的小区(例如宏小区、微微小区、毫微微小区)和RAT(例如LTE、UMTS、GSM、WLAN、蓝牙)提供。异构和多RAT网络的基本思想可以从以下看到:将业务从根据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且在第一(例如已许可的昂贵的)频谱中操作的宏无线电小区卸载至根据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且在第二(例如未许可的便宜的)频谱中操作的该宏无线电小区内的小区域无线电小区。
在图7中示意了使用两种不同无线电接入技术的异构网络部署情形的示例。
图7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通信系统700。
与以上参照图1描述的通信系统100类似,通信系统700包括:基站701,其操作(宏)无线电小区702;核心网704,其包括MME/S-GW 703(即,MME、S-GW或者包括这两个功能的组件)和PDN-GW 714,其经由SGi接口706将核心网704连接至因特网705。基站701是无线电接入网(在该示例中根据LTE)的一部分,并经由S1接口707连接至核心网704。
基站701作为LTE eNB提供宏小区覆盖,并在已许可的频谱(即,由无线电接入网和核心网704的运营商许可)中操作。第一移动终端708位于移动无线电小区702中。第一移动终端708是使用短距离RAT(诸如例如WLAN或蓝牙)且在未许可的频谱(例如ISM(工业科学医疗)频带)中操作的双RAT LTE中继移动终端,并为机会网络709提供附加的小区域覆盖。机会网络709包括第二移动终端710和第三移动终端711。
机会网络709是使用与LTE不同的RAT来操作的,并可以由蜂窝通信网络(包括无线电接入网和核心网704)在不论何时不论何地需要它的情况下动态建立和控制,并可能以合理的成本将移动服务传送至移动订户。在机会网络709中,ON终端(即,第二移动终端和第三移动终端)710、711经由空中接口713(例如根据WLAN或蓝牙)连接至中继移动终端(即,第一移动终端)708,并且,中继移动终端708自身经由LTE Uu空中接口712连接至基站701(并且从而连接至蜂窝通信网络)。
ON终端710、711对移动服务的接入由中继移动终端708维护。这意味着:从ON终端710、711的角度来看,可以将中继移动终端708视为对在ON终端710、711与蜂窝通信网络之间交换的数据进行路由的网络节点(例如移动热点)。
此外,中继移动终端708自身还可以接入移动服务。因此,从协议架构的观点来看,中继移动终端708必须支持(至少)两个协议栈。这在图8和9中示意。
图8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协议栈架构800。
协议栈架构800是在使用WLAN来操作机会网络709的情况下使用的。
对于LTE空中接口712,协议栈架构800包括第一物理层801、第一MAC层802、RLC层803、PDCP层804、RRC层805和NAS层806。对于面向ON终端710、711的空中接口713(在该示例中,其为WLAN空中接口),协议栈架构800包括第二物理层807、第二MAC层808、LLC层809和IP层810。
图9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协议栈架构900。
协议栈架构900是在使用蓝牙来操作机会网络709的情况下使用的。
对于LTE空中接口712,协议栈架构900包括第一物理层901、第一MAC层902、RLC层903、PDCP层904、RRC层905和NAS层906。对于面向ON终端710、711的空中接口713(在该示例中,其为蓝牙空中接口),协议栈架构900包括第二物理层907、第二MAC层908、LMP(链路管理)层909、HCI(主机控制器接口)层910、L2CAP(逻辑链路和控制适配协议)层911和IP层912。
可以在免许可的ISM频带(2.4-2.4835 GHz)中操作根据IEEE 802.11b或802.11g的WLAN(无线LAN连接性的标准)和蓝牙(短距离连接性的标准)。这两种系统均将TDD用作双工方案。在WLAN中,将ISM频带分为三个不重叠的射频(RF)信道,每个信道具有22 MHz带宽,并且对于WLAN设备与接入点(在该示例中,其为ON终端710、711和中继终端708之一)之间的数据传输使用一个特定RF信道。在蓝牙中,从2.402 GHz开始将ISM频带分为79个RF信道,每个信道具有1 MHz带宽。对于两个蓝牙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根据跳频方案,使用所有79个RF信道。此外,为了最小化在ISM频带中同时操作蓝牙和WLAN时对WLAN的干扰,可以根据自适应跳频方案来执行两个蓝牙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其中,避免了当前由WLAN使用的特定RF信道。
当前在LTE中未规定异构和多RAT网络(例如通信系统700)的概念。对于LTE中的标准化解决方案,存在许多方面。LTE中尚未规定的一个方面涉及:建立和维护通过中继终端708与核心网704相连接的ON终端710、711的 EPS承载上下文。如上所述,EPS承载被用于使用通信服务。
一种方案可以是:将ON终端710、711的EPS承载上下文与中继移动终端708的现有的(一个或多个)EPS承载上下文相关联。这种方案是可行的,但显现出以下缺陷:当使用该方案时,可能不能对中继移动终端708和ON终端710、711进行有区别的QoS和计费控制。
根据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建立和维护ON终端的EPS承载上下文的解决方案,其允许在异构和多RAT网络部署中进行有区别的QoS和计费控制。
图10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通信终端1000。
通信终端1000包括:通信模块1001,其被配置为在通信终端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网之间建立NAS承载连接。
通信终端1000还包括:控制器1002,其被配置为控制该通信终端以专门使用NAS承载连接来在与该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例如,通信终端1000是第一通信终端)与核心网之间交换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换言之,作为移动通信网络的中继通信设备而操作的通信终端在NAS级别上(即,在比接入层(AS)级别更高的层上,换言之,在AS协议之上的层上)与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网建立通信连接,该通信终端仅将该通信连接用于中继数据,而例如不用于其自身所使用的数据,例如其自身处理或要处理的有用数据或用于该通信终端自身所使用的通信服务的数据(包括有用数据和/或控制数据)。换言之,该通信终端保持与核心网的至少一个通信连接用于中继,并保持与核心网的至少一个通信连接用于其他目的,例如用于在其自身(即,例如其自身生成或要处理的非中继数据)与核心网之间交换数据。
根据一个实施例,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通信终端专门使用NAS承载连接来仅在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与核心网之间交换数据。
根据一个实施例,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通信终端专门使用NAS承载连接来在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与核心网之间中继数据。
通信终端可以是移动通信终端,例如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订户终端。
根据一个实施例,NAS承载连接是通过EPS承载而提供的通信连接。
根据一个实施例,通信终端被配置为使用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并使用第一频带与核心网进行通信,并被配置为使用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并使用第二频带与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进行通信。
例如,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与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不同。
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可以是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无线电接入技术。例如,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是LTE无线电接入技术。
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可以是局域网无线电接入技术。例如,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是WLAN无线电接入技术。
第一频带可以与第二频带不同。
通信终端可以被配置为使用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和第二频带来操作无线电小区。
通信终端还可以包括:信令电路,其被配置为向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发信号通知NAS承载连接将与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相关联。
信令电路还可以被配置为向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发信号通知与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相关联的NAS承载连接要被释放。
根据一个实施例,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通信终端使用NAS承载连接、根据与NAS承载连接相关联的服务质量在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与核心网之间交换数据。
根据一个实施例,通信模块被配置为在通信终端与核心网之间建立另外的NAS承载连接。
根据一个实施例,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通信终端专门使用该NAS承载连接在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中的第二通信终端与核心网之间交换数据并且专门使用该另外的NAS承载连接在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中的另一通信终端与核心网之间交换数据。
根据一个实施例,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通信终端使用该NAS承载连接、根据与该另外的NAS承载连接相关联的服务质量来交换数据。
根据一个实施例,同该NAS承载连接相关联的服务质量与同该另外的NAS承载连接相关联的服务质量不同。
例如,通信终端1000执行如图11所示的方法。
图11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流程图1100。
流程图1100示意了用于交换数据的方法。
在1101中,建立通信终端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网之间的NAS承载连接。
在1102中,控制通信终端专门使用NAS承载连接来在与该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与核心网之间交换数据。
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接收机,被配置为从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在第一通信终端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网之间建立NAS承载连接并将NAS承载连接与同第一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相关联的请求;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例如响应于该请求)在第一通信终端与核心网之间建立NAS承载连接,并且(例如响应于该请求)将NAS承载连接与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相关联。
该通信设备还可以包括:无线电模块,其使用NAS承载连接、经由第一通信终端与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交换数据。
根据一个实施例,接收机还被配置为接收释放NAS承载连接的请求,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响应于该释放请求而释放NAS承载连接。
根据一个实施例,通信设备是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网络实体。
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立通信连接的方法,包括:从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在第一通信终端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网之间建立NAS承载连接并将NAS承载连接与同第一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相关联的请求;在第一通信终端与核心网之间建立NAS承载连接;以及将NAS承载连接与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相关联。
应当注意,在通信终端1000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对图11所示的用于交换数据的方法、通信设备和用于建立通信连接的方法类似有效,反之亦然。
根据一个实施例,通信终端1000建立并维护ON终端的EPS承载上下文,从而允许异构和多RAT网络部署中的有区别的QoS和计费控制。以下参照图7所示的通信系统700来描述这一点。
根据一个实施例,在通信系统700中执行以下NAS信令以建立和维护ON终端710、711的EPS承载。
· 中继移动终端708将PDN连接性关联请求消息发送至移动通信网络以发起用于ON终端710、711的PDN连接的建立并将PDN连接与中继终端708相关联。在该消息中,包括ON终端710、711的一个或多个标识,例如IMSI和/或MSISDN。
· 中继终端708将PDN连接性释放请求消息发送至移动通信网络以释放与中继终端708相关联的用于ON终端710、711的PDN连接。在该消息中,包括ON终端710、711的一个或多个标识(例如IMSI和/或MSISDN)以及要释放的EPS承载标识和IP地址。
· 此外,根据一个实施例,利用信息元“ON终端标识”来扩展如上参照图5所述的NAS消息激活缺省EPS承载上下文请求(由MME 703发送至中继终端708)、激活缺省EPS承载上下文接受(由中继终端708发送至MME 703)、去激活EPS承载上下文请求(由MME 703发送至中继终端708)和去激活EPS承载上下文接受(由中继终端708发送至MME 703)。当针对ON终端710、711而不针对中继终端708执行缺省EPS承载建立或EPS承载去激活时,设置该信息元。
根据一个实施例,关于AS(接入层)C平面配置,引入用于建立和修改ON特定数据无线电承载的上行链路RRC连接重新配置请求消息。该消息还包含用于携带NAS消息的信息元“DedicatedInfoNAS”。该消息由中继终端708发送至基站701。
根据一个实施例,关于AS(接入层)U平面配置:
· 在中继终端708中,与用于中继终端708自身的数据无线电承载分离地建立并维护用于ON终端710、711的数据无线电承载。
· 对于ON终端710、711或使用具有相同QoS属性的通信服务的ON终端710、711的组配置ON特定数据无线电承载。每个ON特定数据无线电承载由明确的QoS属性(例如最大比特率、RLC模式和逻辑信道优先级)表征。
以下,参照图7所示的通信系统700来描述实施例,其中,假定移动通信网络是在下行链路中基于OFDMA/TDMA、在上行链路中基于SC-FDMA/TDMA的LTE网络,并在FDD模式中操作。此外,如参照图7所述,假定第一移动终端708是双RAT中继终端,以及第二移动终端710和第三移动终端711是ON终端(经由短距离无线电技术与中继终端708进行通信,并且从而是由中继终端709操作的机会网络709的一部分)并位于由基站701操作的LTE宏无线电小区702中。
以下参照图12来描述根据一个实施例的EPS承载激活的示例。
图12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消息流图1200。
消息流在与中继终端708相对应的中继终端1201、与操作移动终端501所处的无线电小区104的基站701相对应的基站1202、例如与MME/S-GW 703相对应的MME 1203和S-GW 1204以及与PDN-GW 714相对应的P-GW 1205之间进行。
假定中继终端1201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并正在使用与外部分组数据网络(如因特网705)的两个通信服务。此外,作为移动热点,中继终端1201使用WLAN向ON中端710、711提供与因特网705的连接性。假定ON终端710、711作为WLAN客户端连接至中继终端1201以得到对因特网服务的接入。结果,机会网络709由中继终端1201设立,并且针对两个ON终端710、711(也被称作WLAN客户端#1和WLAN客户端#2)执行缺省EPS承载建立过程,如下所述。
在1206中,在中继终端1201从两个ON终端710、711接收到接入通信服务的连接请求之后,其向基站1202发送RRC连接重新配置请求消息1207以请求ON特定数据无线电承载的建立。
与RRC连接重新配置请求消息1207一起,中继终端1201在信息元“DedicatedInfoNAS”内将PDN连接性关联请求消息1208(其为NAS消息)发送至基站1202,以发起用于两个ON终端710、711的PDN连接的建立并将PDN连接与中继终端1201相关联。在PDN连接性关联请求消息1208中,包括ON终端710、711的标识(例如每个ON终端710、711的IMSI和/或MSISDN)。
在1209中,在与PDN连接性关联请求消息1208一起接收到RRC连接重新配置请求消息1207后,基站1202提取PDN连接性关联请求消息1208并将其传递至MME 1203。
在1210中,MME 1203接收PDN连接性关联请求消息1208,并为每个ON终端分配缺省EPS承载QoS(例如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QCI和最大比特率)和EPS承载标识(例如作为EPS承载的唯一标识符的四比特值)。然后,其创建创建会话请求消息1211(包括ON终端710、711的IMSI和/或MSISDN、缺省EPS承载QoS和EPS承载标识),并将创建会话请求消息1211发送至S-GW 1204。
在1212中,S-GW 1204将创建会话请求消息1211转发至P-GW 1205。
在1213中,P-GW 1205存储接收到的参数,并利用包括被指派给每个ON终端710、711的IP地址的创建会话响应消息1214进行响应。
在1215中,S-GW 1204将创建会话响应消息1214转发至MME 1203。
MME 1203接收创建会话响应消息1214。结果,在1216中,其创建激活缺省EPS承载上下文请求消息1217(包括每个ON终端的IP地址、EPS承载QoS和EPS承载标识),并经由基站1202将其发送至中继终端1201以请求对用于每个ON终端710、711的缺省EPS承载上下文的激活。
在1218中,基站1202经由在DCCH上映射的SRB1将激活缺省EPS承载上下文请求消息1217转发至中继终端1201。与激活缺省EPS承载上下文请求消息1217一起,基站1202发送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1219,其包括根据每个ON终端710、711的所指派的QoS属性的数据无线电承载的专用无线电资源配置。在该示例中,基站1202配置两个数据无线电承载,这是由于ON终端710、711正在使用QCI资源类型“非GBR”的两个不同服务。
在1220中,移动终端1201利用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消息1221进行响应,以确认RRC连接重新配置的成功完成。
在1222中,在处理了接收到的激活缺省EPS承载上下文请求消息1217之后,中继终端1201发送上行链路信息传送消息1223,以将激活缺省EPS承载上下文接受消息1224(其为NAS消息)传输至通信网络(具体地,基站1202)。利用激活缺省EPS承载上下文接受消息1224,中继终端1201对用于这两个ON终端710、711的缺省EPS承载上下文的激活进行应答。
在1225中,基站1202从上行链路信息传送消息1223提取激活缺省EPS承载上下文接受消息1224,并将其传递至MME 1203。此时,在通信网络中建立用于这两个ON终端710、711的缺省EPS承载和数据无线电承载,并将缺省EPS承载和数据无线电承载与中继终端1201相关联,使得这两个ON终端710、711可以开始通过中继终端1201将其数据传输至通信网络。
在图13中示意了由图12所示的过程引起的、在中继终端708中用于上行链路的无线电协议架构。
图13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协议架构1300。
协议架构1300包括物理层1301、MAC层1302、RLC层的RLC实体1303以及PDCP层的PDCP实体1304。协议架构1300可以被划分为C平面1305和U平面1306。
在U平面1306中,配置了总体四个数据无线电承载:用于中继终端708自身的DRB1和DRB2、用于第二移动终端(ON终端#1)710的DRB3和用于第三移动终端(ON终端#2)711的DRB4。第一阴影块1307指示用于处理中继终端708的数据的PDCP实体和RLC实体,第二阴影块1308指示用于处理第二移动终端710的数据的PDCP实体和RLC实体,以及第三阴影块1309指示用于处理第三移动终端711的数据的PDCP实体和RLC实体。
以下,描述如下示例:其中,第三移动终端(ON终端#2;WLAN客户端#2)711结束其通信服务,使得需要对其建立的缺省EPS承载进行去激活(即,释放)。在图14中示意了对应的EPS承载去激活过程。
图14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消息流图1400。
信令流在与中继终端708相对应的中继终端1401、与基站701相对应的基站1402和与MME/S-GW 703相对应的MME 1403之间进行。
在1404中,中继终端1401向基站1402发送RRC连接重新配置请求消息1405以请求ON特定数据无线电承载的重新配置,即,释放曾被配置用于第三移动终端711的DRB4(参见图13)。
与RRC连接重新配置请求消息1405一起,中继终端1401在信息元“DedicatedInfoNAS”内将PDN连接性释放请求消息1406(其为NAS消息)发送至通信网络(具体地,至基站1402),以发起对用于第三移动终端711的PDN连接的去激活。在PDN连接性释放请求消息1406中,包括第三移动终端711的标识(例如IMSI和/或MSISDN)以及第三移动终端711的EPS承载标识和IP地址。
在1407中,在与PDN连接性释放请求消息1406一起接收到RRC连接重新配置请求消息1405后,基站1402提取PDN连接性释放请求消息1406并将其传递至MME 1403。
在1408中,MME 1403接收PDN连接性释放请求消息1406。在处理之后,其创建去激活EPS承载上下文请求消息1409以请求对用于第三移动终端711的所指示的缺省EPS承载的去激活,并将去激活EPS承载上下文请求消息1409发送至中继终端1401。在该上下文中,MME 1403还创建并向PDN-GW 714发送对应的消息,以去激活相应PDN连接并释放被指派给第三移动终端711的IP地址。
在1410中,基站1402经由在DCCH上映射的SRB1将去激活EPS承载上下文请求消息1409转发至中继终端1401。与去激活EPS承载上下文请求消息1409一起,基站1402发送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1411以释放曾为第三移动终端711配置的DRB4。
在1412中,移动终端1401利用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消息1413进行响应,以确认RRC连接重新配置的成功完成。
在1414中,在处理了接收到的去激活EPS承载上下文请求消息1409之后,中继终端1401发送上行链路信息传送消息1415,以将去激活EPS承载上下文接受消息1416(其为NAS消息)传输至通信网络。利用去激活EPS承载上下文接受消息1416,中继终端1401对用于第三移动终端711的EPS承载上下文的去激活进行应答。
在1417中,基站1402从上行链路信息传送消息1415提取去激活EPS承载上下文接受消息1416,并将其传递至MME 1403。此时,在通信网络中对用于第三移动终端711的EPS承载和数据无线电承载进行去激活/释放。
以下,针对以下情况给出示例:其中,将用于第二移动终端710和第三移动终端711的现有EPS承载上下文与中继移动终端708重新关联。这可以例如在以下情况时完成:当第二移动终端710和第三移动终端711是双RAT终端(例如配备有LTE和WLAN调制解调器二者)并已经使用其LTE调制解调器在LTE宏小区702中开始其通信服务,并且,例如,由于宏小区702中的无线电资源的短缺,通信网络已经决定将来自第二移动终端710和第三移动终端711的业务卸载至中继终端708(即,使第二移动终端710和第三移动终端711经由中继终端708与无线电接入网进行通信)时。在图15中示意了用于第二移动终端710和第三移动终端711的对应EPS承载重新关联过程。
图15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消息流图1500。
信令流在与中继终端708相对应的中继终端1501、与基站701相对应的基站1502和与MME/S-GW 703相对应的MME 1503之间进行。
在1504中,中继终端1501向基站1502发送RRC连接重新配置请求消息1505以请求ON特定数据无线电承载的重新配置。
与RRC连接重新配置请求消息1505一起,中继终端1501在信息元“DedicatedInfoNAS”内将PDN连接性关联请求消息(其为NAS消息)1506发送至通信网络(具体地,至基站1502),以发起用于第二移动终端710和第三移动终端711的现有PDN连接与中继终端1501的重新关联。在PDN连接性关联请求消息1506中,包括第二移动终端710和第三移动终端711的标识(例如IMSI和/或MSISDN)以及第二移动终端710和第三移动终端711的EPS承载标识和IP地址。
在1507中,在与PDN连接性关联请求消息1506一起接收到RRC连接重新配置请求消息1505后,基站1502提取PDN连接性关联请求消息1506并将其传递至MME 1503。
在1508中,MME 1503执行用于第二移动终端710和第三移动终端711的现有PDN连接与中继终端1501的重新关联,并创建激活缺省EPS承载上下文请求消息1509,并经由基站1502将激活缺省EPS承载上下文请求消息1509发送至中继终端1501,以请求对用于第二移动终端710和第三移动终端711的缺省EPS承载上下文的激活。
在1510中,基站1502经由在DCCH上映射的SRB1将激活缺省EPS承载上下文请求消息1509转发至中继终端1501。与激活缺省EPS承载上下文请求消息1509一起,基站1502发送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1511,其包括根据第二移动终端710和第三移动终端711的所指派的QoS属性的数据无线电承载的专用无线电资源配置。基站1502配置两个数据无线电承载,这是由于第二移动终端710和第三移动终端711正在使用QCI资源类型“非GBR”的两个不同服务。
在1512中,移动终端1501利用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消息1513进行响应,以确认RRC连接重新配置的成功完成。
在1514中,在处理了接收到的激活缺省EPS承载上下文请求消息1509之后,中继终端1501发送上行链路信息传送消息1515,以将激活缺省EPS承载上下文接受消息1516(其为NAS消息)传输至通信网络。利用激活缺省EPS承载上下文接受消息1516,中继终端1501对用于第二移动终端710和第三移动终端711的缺省EPS承载上下文的激活进行应答。
在1517中,基站1502从上行链路信息传送消息1515提取激活缺省EPS承载上下文接受消息1516,并将其传递至MME 1503。此时,将用于第二移动终端710和第三移动终端711的缺省EPS承载和数据无线电承载与中继终端1501重新关联,使得这两个移动终端710、711可以开始通过中继终端1501将其数据传输至通信网络。
中继终端1501中所得到的用于上行链路的无线电协议架构与由图12所示的过程引起的无线电协议架构(即,图13所示的无线电协议架构)相同。具体地,如上所述,在U平面1306中,配置了总体四个数据无线电承载:用于中继终端1501自身的DRB1和DRB2、用于第二移动终端710的DRB3和用于第三移动终端711的DRB4。
尽管参照特定实施例具体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因此,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指示,并且,因此意在包含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物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改变。

Claims (27)

1.一种通信终端,包括:
通信模块,其被配置为在所述通信终端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网之间建立NAS承载连接;
控制器,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通信终端专门使用所述NAS承载连接来在与所述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与所述核心网之间交换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通信终端专门使用所述NAS承载连接来仅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与所述核心网之间交换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通信终端专门使用所述NAS承载连接来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与所述核心网之间中继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通信终端是移动通信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通信终端是所述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订户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NAS承载连接是通过EPS承载而提供的通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通信终端被配置为使用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并使用第一频带与所述核心网进行通信,并且被配置为使用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并使用第二频带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进行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与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是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无线电接入技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是LTE无线电接入技术。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是局域网无线电接入技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是WLAN无线电接入技术。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第一频带与所述第二频带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通信终端被配置为使用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和所述第二频带来操作无线电小区。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还包括:信令电路,其被配置为向所述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发信号通知所述NAS承载连接将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相关联。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还包括:信令电路,其被配置为向所述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发信号通知要释放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相关联的NAS承载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通信终端使用所述NAS承载连接、根据与所述NAS承载连接相关联的服务质量来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与所述核心网之间交换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通信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通信终端与所述核心网之间建立另外的NAS承载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通信终端专门使用所述NAS承载连接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中的第二通信终端与所述核心网之间交换数据并专门使用所述另外的NAS承载连接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中的另一通信终端与所述核心网之间交换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通信终端使用所述NAS承载连接、根据与所述另外的NAS承载连接相关联的服务质量来交换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同所述NAS承载连接相关联的服务质量与同所述另外的NAS承载连接相关联的服务质量不同。
22.一种用于交换数据的方法,包括:
在通信终端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网之间建立NAS承载连接;
控制所述通信终端专门使用所述NAS承载连接来在与所述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与所述核心网之间交换数据。
23.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机,其被配置为从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网之间建立NAS承载连接并将所述NAS承载连接与同所述第一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相关联的请求;以及
控制器,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与所述核心网之间建立NAS承载连接,并将所述NAS承载连接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相关联。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信设备,还包括:无线电模块,其使用所述NAS承载连接、经由所述第一通信终端来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交换数据。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接收机还被配置为接收释放所述NAS承载连接的请求,以及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响应于释放请求而释放所述NAS承载连接。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通信设备是所述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网络实体。
27.一种用于建立通信连接的方法,包括:
从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网之间建立NAS承载连接并将所述NAS承载连接与同所述第一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相关联的请求;
在所述第一通信终端与所述核心网之间建立NAS承载连接;以及
将所述NAS承载连接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终端相关联。
CN201210085759.5A 2011-03-28 2012-03-28 通信终端和设备、交换数据的方法及建立通信连接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111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072838 2011-03-28
US13/072,838 US20120250601A1 (en) 2011-03-28 2011-03-28 Communication terminal, method for exchanging data,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US13/072,838 2011-03-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11174A true CN102711174A (zh) 2012-10-03
CN102711174B CN102711174B (zh) 2016-06-01

Family

ID=46903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8575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11174B (zh) 2011-03-28 2012-03-28 通信终端和设备、交换数据的方法及建立通信连接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50601A1 (zh)
CN (1) CN102711174B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91386A (zh) * 2013-05-10 2015-12-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站
CN105432135A (zh) * 2012-12-14 2016-03-2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建立辅助承载的节点装置和方法
CN107135547A (zh) * 2016-02-26 2017-09-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连接系统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466115A (zh) * 2016-06-06 2017-1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的无线承载配置方法与装置
WO2018086451A1 (zh) * 2016-11-14 2018-05-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及装置、下行数据投递方法及装置
CN108377496A (zh) * 2016-11-14 2018-08-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鉴权、终端状态切换、下行数据投递方法及装置
CN108713331A (zh) * 2016-03-09 2018-10-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受信任的wlan与wwan之间的高效转变
CN109196835A (zh) * 2016-05-12 2019-01-11 Sk电信有限公司 用于异构网络环境下提供下一代网络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CN109313790A (zh) * 2016-04-27 2019-02-05 斯科特科技公司 用于问责管理的基于无线装置的自动检入和信息寻源系统
CN109417826A (zh) * 2016-07-04 2019-03-01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控制装置、网关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9446264A (zh) * 2018-09-10 2019-03-08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流可视化的城市移动数据分析方法
CN109906630A (zh) * 2016-11-03 2019-06-18 株式会社Kt 基于网络切片处理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0419261A (zh) * 2017-07-23 2019-11-05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cu-du切分场景下修改无线电承载的方法和设备
US12108482B2 (en) 2016-11-03 2024-10-01 Kt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cessing data on basis of network slice, and apparatus therefo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64855B1 (ko) * 2011-06-18 2015-10-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Apn에 따라 구체화되는 정보 또는 apn에 따라 구체화되지 않는 정보를 기초로 수행되는 로컬 네트워크를 통한 트래픽 오프로드
US9521549B2 (en) * 2011-06-30 2016-12-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WiFi fixed wireless personal services
CN102869116B (zh) * 2011-07-05 2015-07-08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本地网络和实现本地网关和家庭基站建立连接的方法
US8965415B2 (en) 2011-07-15 2015-02-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hort packet data service
US9973877B2 (en) * 2011-09-23 2018-05-15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handling small data transmission
US11223570B2 (en) * 2011-09-29 2022-01-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network nodes for controlling resources of a service session as well as corresponding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US8711699B2 (en) * 2011-10-31 2014-04-29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izing application data for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user device
US8660078B2 (en) * 2012-02-07 2014-02-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radio bearer (DRB) enhancements for small data transmissions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13123644A1 (en) * 2012-02-21 2013-08-29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Local networks
US9526091B2 (en) 2012-03-16 2016-12-20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on of self-optimization func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13190669A1 (ja) * 2012-06-20 2013-12-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局、基地局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4737470B (zh) * 2012-09-19 2017-11-14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系统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KR20140080192A (ko) * 2012-12-20 2014-06-30 주식회사 팬택 이종 네트워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베어러 확장 제어 방법 및 그 장치
WO2014101206A1 (zh) * 2012-12-31 2014-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无线局域网的方法、接入网和核心网设备、接入点
EP2961242B1 (en) * 2013-02-19 2018-11-21 Kyocera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er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US9603182B2 (en) * 2013-03-14 2017-03-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Establishing reliable always-on packet data network connections
JP2014204193A (ja) * 2013-04-02 2014-10-2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WO2015032013A1 (en) * 2013-09-06 2015-03-12 Intel IP Corporation Network connection or disconnection for mobile devices
CN105474737B (zh) * 2014-07-31 2019-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实现方法和设备
DE102014221956A1 (de) * 2014-10-28 2016-05-1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Fahrzeug, Verfahren und Computerprogramm für einen Relay-Sendeempfänger und eine Netzwerkkomponente
WO2016171123A1 (ja) * 2015-04-20 2016-10-27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
CN106332300A (zh) * 2015-06-16 2017-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专用承载建立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EP4138464A3 (en) 2015-08-31 2023-03-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wireless protocol configurable according to services and devices
EP3142453B1 (en) * 2015-09-08 2018-05-16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iggering radio bearer release by a relay ue (user equip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105053B1 (ko) * 2015-11-17 2020-04-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확장된 아이들 모드 불연속 수신 활성화 지원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EP3209048B1 (en) * 2016-02-18 2019-08-28 Deutsche Telekom AG Method for an enhanced and/or an adap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at least one secondary communication device via or using a primary communication device, system,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US20170311243A1 (en) * 2016-04-20 2017-10-2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Radio resource control procedure for query of service providers
CN106134277A (zh) * 2016-06-20 2016-11-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基站、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377527B (zh) * 2016-11-02 2021-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灵活部署场景的网络架构
ES2927063T3 (es) * 2016-11-03 2022-11-02 Ipcom Gmbh & Co Kg Intercambio de mensajes para dispositivos ponibles
WO2018082070A1 (zh) * 2016-11-04 2018-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报文处理方法及控制面网元、用户面网元
CN108024301B (zh) * 2016-11-04 2022-07-26 夏普株式会社 基站、用户设备及其执行的方法
JP6953706B2 (ja) 2016-11-22 2021-10-27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
JP2020036055A (ja) * 2017-01-05 2020-03-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コア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KR102695743B1 (ko) * 2018-11-27 2024-08-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베어러를 관리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US11464066B2 (en) * 2019-04-05 2022-10-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Establishing radio bearers on millimeter wave frequencie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US11540106B2 (en) 2019-04-05 2022-1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sweeping on millimeter wave frequencie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US11751279B2 (en) * 2020-01-07 2023-09-05 Mediatek Inc.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multi-radio access technology (RAT) coordina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0452A (zh) * 2001-12-28 2003-07-1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中继台、移动台及分组发送控制方法
WO2009028673A1 (ja) * 2007-08-29 2009-03-0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コアネットワーク、移動端末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1873164A (zh) * 2009-04-21 2010-10-27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数据传递的中继站及控制数据传递的相关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15969B1 (en) * 2007-02-12 2015-06-03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inter-node b signalling of cell status information
US20090270097A1 (en) * 2008-04-29 2009-10-29 Gallagher Michael 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r Equipment Registration Updates Triggered by a Tracking Area Change
US8169931B2 (en) * 2008-05-21 2012-05-01 Airhop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se stations and their provisioning, management, and network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0452A (zh) * 2001-12-28 2003-07-1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中继台、移动台及分组发送控制方法
WO2009028673A1 (ja) * 2007-08-29 2009-03-0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コアネットワーク、移動端末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1873164A (zh) * 2009-04-21 2010-10-27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数据传递的中继站及控制数据传递的相关方法

Cited B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32135A (zh) * 2012-12-14 2016-03-2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建立辅助承载的节点装置和方法
CN105432135B (zh) * 2012-12-14 2019-05-1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建立辅助承载的节点装置和方法
CN105191386A (zh) * 2013-05-10 2015-12-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站
CN105191386B (zh) * 2013-05-10 2018-11-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及无线终端
CN107135547B (zh) * 2016-02-26 2020-07-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连接系统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135547A (zh) * 2016-02-26 2017-09-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连接系统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713331B (zh) * 2016-03-09 2021-04-2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受信任的wlan与wwan之间的高效转变
CN108713331A (zh) * 2016-03-09 2018-10-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受信任的wlan与wwan之间的高效转变
CN109313790A (zh) * 2016-04-27 2019-02-05 斯科特科技公司 用于问责管理的基于无线装置的自动检入和信息寻源系统
CN109196835A (zh) * 2016-05-12 2019-01-11 Sk电信有限公司 用于异构网络环境下提供下一代网络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CN107466115B (zh) * 2016-06-06 2020-07-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的无线承载配置方法与装置
CN107466115A (zh) * 2016-06-06 2017-1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的无线承载配置方法与装置
CN109417826B (zh) * 2016-07-04 2023-08-22 夏普株式会社 用户设备(ue)以及用户设备(ue)的通信方法
CN109417826A (zh) * 2016-07-04 2019-03-01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控制装置、网关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US12108482B2 (en) 2016-11-03 2024-10-01 Kt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cessing data on basis of network slice,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9906630B (zh) * 2016-11-03 2022-09-16 株式会社Kt 基于网络切片处理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9906630A (zh) * 2016-11-03 2019-06-18 株式会社Kt 基于网络切片处理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US11627631B2 (en) 2016-11-03 2023-04-11 Kt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cessing data on basis of network slice,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8377564A (zh) * 2016-11-14 2018-08-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及装置、下行数据投递方法及装置
CN108377496B (zh) * 2016-11-14 2022-12-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鉴权方法及装置
CN108377564B (zh) * 2016-11-14 2023-05-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及装置、下行数据投递方法及装置
CN108377496A (zh) * 2016-11-14 2018-08-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鉴权、终端状态切换、下行数据投递方法及装置
WO2018086451A1 (zh) * 2016-11-14 2018-05-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及装置、下行数据投递方法及装置
CN110419261A (zh) * 2017-07-23 2019-11-05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cu-du切分场景下修改无线电承载的方法和设备
CN110419261B (zh) * 2017-07-23 2023-06-09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cu-du切分场景下修改无线电承载的方法和设备
CN109446264B (zh) * 2018-09-10 2021-09-10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流可视化的城市移动数据分析方法
CN109446264A (zh) * 2018-09-10 2019-03-08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流可视化的城市移动数据分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50601A1 (en) 2012-10-04
CN102711174B (zh) 2016-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11174B (zh) 通信终端和设备、交换数据的方法及建立通信连接的方法
US10925106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nd user terminal supporting dual connectivity
CN103139928B (zh) 用于传送机会网络相关消息的方法
US2023005223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10505160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9792595B (zh) 用于使用中继接入网络的系统和方法
EP3589065B1 (en) Swi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4718791B (zh) 多rat系统中的无线通信
US1044060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 forwarding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EP2887705B1 (en) Methods,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s for downlink data transmission of multi-user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EP3354061B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buffer status report in a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11417215B (zh) 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终端及通信装置
US9900902B2 (en) Radio base station,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in
CN110063086A (zh) 利用上行链路切换的数据恢复方法
CN102684755A (zh) 移动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服务器
CN105009675A (zh) 通信终端设备、通信设备、通信网络服务器以及控制方法
CN110035449B (zh) 一种数据量报告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2355697A (zh) 机器类型通信数据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636207A (zh) 一种传输上行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EP2916611B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short-distance communication
CN116349259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EP4156574A1 (en) Ip-based ue aggregation
JP7450030B2 (ja) 基地局、基地局の制御方法、及びセルラ通信システム
WO2020164614A1 (zh) 一种辅助信息及其传递的方法和装置
CN117397286A (zh) 基于流的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eubiberg

Patentee after: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Address before: Neubiberg

Patentee before: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30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INTEL Corp.

Address before: Neubiberg

Patentee before: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06

Address after: No. 18, Wu Sha seashore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before: INTEL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