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07527B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阵列基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阵列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07527B
CN102707527B CN201210194876.5A CN201210194876A CN102707527B CN 102707527 B CN102707527 B CN 102707527B CN 201210194876 A CN201210194876 A CN 201210194876A CN 102707527 B CN102707527 B CN 1027075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ub
electrically connected
film transistor
sweep tr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948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07527A (zh
Inventor
王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9487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07527B/zh
Priority to US13/522,325 priority patent/US9082331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2/077057 priority patent/WO201318536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707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075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075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0752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01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using specific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9G3/02 - G09G3/36, e.g. using an intermediate record carrier such as a film slide; Projection systems; Display of non-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solel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e.g. digital display on projected diapositive as background
    • G09G3/00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using specific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9G3/02 - G09G3/36, e.g. using an intermediate record carrier such as a film slide; Projection systems; Display of non-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solel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e.g. digital display on projected diapositive as background to produce spatial visual effec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48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32Displays for viewing with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or head-mounted displays [HMD]
    • H04N13/337Displays for viewing with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or head-mounted displays [HMD] using polarisation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56Image reproducers having separate monoscopic and stereoscopic m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39Pixel structures
    • G09G2300/0443Pixel structures with several sub-pixels for the same colour in a pixel, not specifically used to display gradations
    • G09G2300/0447Pixel structures with several sub-pixels for the same colour in a pixel, not specifically used to display gradations for multi-domain technique to improve the viewing angle in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uch as multi-vertical alignment [MVA]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09Crosstalk reduction, i.e. to reduce direct or indirect influences of signals directed to a certain pixel of the displayed image on other pixels of said image, inclusive of influences affecting pixels in different frames or fields or sub-images which constitute a same image, e.g. left and right images of a stereoscopic displa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42Compensation of deficiencies in the appearance of colou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阵列基板,阵列基板包括至少多条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线、数据线以及多个并排设置的像素单元,将像素单元的像素电极划分为至少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以及第三子电极,同时控制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在3D显示模式下显示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时存在预设电压差。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使液晶显示面板在3D显示模式下减少信号串扰问题,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视角的颜色差异,降低色彩失真。

Description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阵列基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阵列基板。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3D(Three Dimensions,3D)立体显示技术也越来越成熟。3D电视、3D投影、3D摄像机等3D立体影像设备层出不穷。与2D(Two Dimensions,2D)平面显示不同的是,3D立体显示技术的画面更逼真,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已逐渐成为未来显示设备的主流发展方向。
FPR(Film-type Patterned Retarder,偏光式)是现有3D液晶显示的成像方式之一。如图1所示,FPR 3D显示系统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1、Patterned Retarder(偏光)薄膜12以及偏光眼镜13。液晶显示面板101包括形成左眼信号的像素16、形成右眼信号的像素17以及两者之间的黑色矩阵(Black Matrix,BM)18。FPR 3D显示系统主要是通过附着在液晶显示面板11上的Patterned Retarder薄膜12将3D画面分离成左眼图像14和右眼图像15,再经过偏光眼镜13将左眼图像14和右眼图像15分别送至用户的左、右眼睛。用户的左右眼接收到两组图像,再经大脑合成立体影像。
由于FPR 3D显示技术不需要镜片的一开一合,因此FPR 3D显示系统中的显示闪烁感较轻,能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尤其是配合VA(Vertical Alignment,液晶垂直取向)型显示面板来观看3D影像,其显示效果更佳。这是因为VA型显示面板相较于传统显示面板而言具有相当高的对比度和较短的响应时间,能提供更好显示效果。但是VA型面板的屏幕均匀度不够好,往往会发生颜色漂移现象,在大视角观看时容易出现色偏。而FPR 3D显示技术也存在视角限制的问题,即观看者的视角较窄。当观看者处于较大视角位置时会出现双眼信号相互串扰的现象,如本应送到右眼的信号却被左眼同时观察到了,如图1虚线部分所示,由此会导致画面严重串扰,图像清晰度差。因此,在VA型显示面板上实现FPR 3D显示技术时,大视觉问题尤其严重。
现有技术中,解决上述FPR 3D显示技术视角限制的问题的方案通常是增加形成左眼信号的像素16和形成右眼信号的像素17之间的黑色矩阵18的宽度,以减小双眼信号串扰的可能性,如图1所示。通过计算,黑色矩阵18宽度需增加至整个像素的1/3宽度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串扰现象。但是,通过这种方式会导致像素的开口率大幅减小,液晶显示面板的亮度也会降低。特别是当处于2D显示模式下,本身不存在双眼串扰问题,亮度却因此而降低。另一方面,将纯2D显示面板转变为同时具备2D和3D显示功能的面板时,只需制作一道黑色矩阵光罩即可实现转换。增加黑色矩阵18的宽度后,对应的黑色矩阵光罩也需进行相应的更改,增加了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成本。
另一种解决方案是采用1G2D(One Gate line Two Data line,一条扫描线两条数据线)的像素设计。如图2所示,采用1G2D的像素设计方案的像素结构包括第一数据线21、第二数据线22、扫描线23、主像素24以及子像素25。第一数据线21和第二数据线22分别给主像素24和子像素25提供信号,主像素24和子像素25采用同一条扫描线23驱动。当液晶显示面板从2D显示模式切换至3D显示模式时,向主像素204输入黑色画面信号使其显示黑色,以在主像素区域实现“黑色矩阵”的效果,由此也可减少双眼信号串扰。1G2D的像素设计中主像素24和子像素25的液晶分子转角不相同,使液晶面板在2D显示模式下具备很好的低色偏效果。但是,在切换至3D显示模式时,由于主像素24区域为黑色,此时只表现出子像素25的液晶分子偏转,失去了低色偏功能,再加上VA型显示面板本身的色偏存在,使观看者处于大视角位置时观察到的颜色异常现象更为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阵列基板,能够使液晶显示面板在3D显示模式下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视角的颜色差异,降低色彩失真,提高显示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包括阵列基板包括至少多条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线、数据线以及多个并排设置的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均包括开关元件和像素电极,每个像素单元对应至少一条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线以及数据线;像素电极至少包括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以及第三子电极;每个像素单元的开关元件数量为至少三个,至少分别是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以及第三开关元件;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以及第三开关元件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以及第三子电极,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以及第三开关元件的输入端分别电连接数据线,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分别电连接第一扫描线,第三开关元件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二扫描线;其中,在进入3D显示模式时,第二扫描线输入扫描信号以控制第三开关元件打开,数据线通过第三开关元件输入对应黑色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三子电极,随后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第二扫描线;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第二扫描线后第一扫描线输入扫描信号以控制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打开,数据线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输入对应需要显示的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并控制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
其中,在进入2D显示模式时,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分别输入扫描信号以控制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以及第三开关元件打开,数据线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以及第三开关元件输入对应需要显示的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以及第三子电极,并控制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以及第三子电极中的至少两个子电极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
其中,阵列基板包括至少多条第三扫描线,数据线包括第一数据线,每个像素单元对应至少一条第三扫描线以及第一数据线;每个像素单元的开关元件进一步包括第四开关元件以及第五开关元件;像素单元还包括第一耦合电容和第二耦合电容;第四开关元件和第五开关元件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第一耦合电容和第二耦合电容,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第三开关元件的输入端分别电连接第一数据线,第四开关元件和第五开关元件的输入端分别电连接第二子电极和第三子电极,第四开关元件和第五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分别电连接第三扫描线;其中,在进入3D显示模式时,数据线通过第三开关元件输入对应黑色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三子电极是指:第一数据线通过第三开关元件输入对应黑色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三子电极;数据线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输入对应需要显示的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并控制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是指:第一数据线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输入对应需要显示的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随后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第一扫描线;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第一扫描线后第三扫描线输入扫描信号以控制第四开关元件的打开,第二子电极的电压信号通过第四开关元件耦合至第一耦合电容,调整第一耦合电容以使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
其中,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第三开关元件、第四开关元件以及第五开关元件分别为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第三薄膜晶体管、第四薄膜晶体管以及第五薄膜晶体管;第一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栅极、第一源极以及第一漏极,第一源极与第一数据线电连接,第一漏极与第一子电极电连接,第一栅极与第一扫描线电连接以控制第一薄膜晶体管的导通与关闭;第二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二栅极、第二源极以及第二漏极,第二源极与第一数据线电连接,第二漏极与第二子电极电连接,第二栅极与第一扫描线电连接以控制第二薄膜晶体管的导通与关闭;第三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三栅极、第三源极以及第三漏极,第三源极与第一数据线电连接或与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漏极电连接,第三漏极与第三子电极电连接,第三栅极与第二扫描线电连接以控制第三薄膜晶体管的导通与关闭;第四薄膜晶体管包括第四栅极、第四源极以及第四漏极,第四源极与第二子电极电连接,第四漏极与第一耦合电容电连接,第四栅极与第三扫描线电连接以控制第四薄膜晶体管的导通与关闭;第五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五栅极、第五源极以及第五漏极,第五源极与第三子电极电连接,第五漏极与第二耦合电容电连接,第五栅极与第三扫描线电连接以控制第五薄膜晶体管的导通与关闭。
其中,在进入2D显示模式时,在第三源极与第一数据线电连接的情况下,数据线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以及第三开关元件输入对应需要显示的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以及第三子电极,并控制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以及第三子电极中的至少两个子电极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是指:第一数据线分别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以及第三薄膜晶体管输入需要显示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以及第三子电极,随后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后第三扫描线输入扫描信号以控制第四薄膜晶体管和第五薄膜晶体管打开,第二子电极的电压信号通过第四薄膜晶体管耦合至第一耦合电容,第三子电极的电压信号通过第五薄膜晶体管耦合至第二耦合电容,调整第一耦合电容和第二耦合电容以使第一子电极分别与第二子电极和第三子电极之间均存在预设电压差或第一、第二、第三子电极三者之间均存在预设电压差;在第三源极与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漏极电连接的情况下,数据线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以及第三开关元件输入对应需要显示的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以及第三子电极,并控制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以及第三子电极中的至少两个子电极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是指:第一数据线分别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二薄膜晶体管输入需要显示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电压信号通过第二薄膜晶体管后通过第三薄膜晶体管输入至第三子电极,随后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后第三扫描线输入扫描信号以控制第四薄膜晶体管和第五薄膜晶体管打开,第二子电极的电压信号通过第四薄膜晶体管输入至第一耦合电容,第三子电极的电压信号通过第五薄膜晶体管输入至第二耦合电容,调整第一耦合电容和第二耦合电容以使第一子电极分别与第二子电极和第三子电极之间均存在预设电压差或第一、第二、第三子电极三者之间均存在预设电压差。
其中,阵列基板包括至少多条第三扫描线,数据线包括第一数据线,每个像素单元对应至少一条第三扫描线以及第一数据线;每个像素单元的开关元件进一步包括第四开关元件;像素单元还包括第一耦合电容;第四开关元件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耦合电容,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第三开关元件的输入端分别电连接第一数据线,第四开关元件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子电极,第四开关元件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三扫描线;其中,在进入3D显示模式时,数据线通过第三开关元件输入对应黑色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三子电极是指:第一数据线通过第三开关元件输入对应黑色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三子电极;数据线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输入对应需要显示的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并控制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是指:第一数据线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输入对应需要显示的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随后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第一扫描线;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第一扫描线后第三扫描线输入扫描信号以控制第四开关元件的打开,第二子电极的电压信号通过第四开关元件耦合至第一耦合电容,调整第一耦合电容以使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
其中,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第三开关元件以及第四开关元件分别为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第三薄膜晶体管、第四薄膜晶体管;第一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栅极、第一源极以及第一漏极,第一源极与第一数据线电连接,第一漏极与第一子电极电连接,第一栅极与第一扫描线电连接以控制第一薄膜晶体管的导通与关闭;第二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二栅极、第二源极以及第二漏极,第二源极与第一数据线电连接,第二漏极与第二子电极电连接,第二栅极与第一扫描线电连接以控制第二薄膜晶体管的导通与关闭;第三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三栅极、第三源极以及第三漏极,第三源极与第一数据线电连接或与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漏极电连接或与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漏极电连接,第三漏极与第三子电极电连接,第三栅极与第二扫描线电连接以控制第三薄膜晶体管的导通与关闭;第四薄膜晶体管包括第四栅极、第四源极以及第四漏极,第四源极与第二子电极电连接,第四漏极与第一耦合电容电连接,第四栅极与第三扫描线电连接以控制第四薄膜晶体管的导通与关闭。
其中,在进入2D显示模式时,在第三源极与第一数据线电连接的情况下,数据线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以及第三开关元件输入对应需要显示的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以及第三子电极,并控制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以及第三子电极中的至少两个子电极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是指:第一数据线分别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以及第三薄膜晶体管输入需要显示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以及第三子电极,随后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后第三扫描线输入扫描信号以控制第四薄膜晶体管打开,第二子电极的电压信号通过第四薄膜晶体管耦合至第一耦合电容,调整第一耦合电容以使第二子电极分别与第一子电极和第三子电极之间均存在预设电压差;在第三源极与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漏极电连接的情况下,数据线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以及第三开关元件输入对应需要显示的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以及第三子电极,并控制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和第三子电极中的至少两个子电极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是指:第一数据线分别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二薄膜晶体管输入需要显示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电压信号通过第二薄膜晶体管后通过第三薄膜晶体管输入至第三子电极,随后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后第三扫描线输入扫描信号以控制第四薄膜晶体管打开,第二子电极的电压信号通过第四薄膜晶体管耦合至第一耦合电容,调整第一耦合电容以使第二子电极分别与第一子电极和第三子电极之间均存在预设电压差;在第三源极与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漏极电连接的情况下,数据线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以及第三开关元件输入对应需要显示的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以及第三子电极,并控制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和第三子电极中的至少两个子电极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是指:第一数据线分别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二薄膜晶体管输入需要显示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电压信号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后通过第三薄膜晶体管输入至第三子电极,随后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后第三扫描线输入扫描信号以控制第四薄膜晶体管打开,第二子电极的电压信号通过第四薄膜晶体管耦合至第一耦合电容,调整第一耦合电容以使第二子电极分别与第一子电极和第三子电极之间均存在预设电压差。
其中,数据线包括第二数据线和第三数据线,每个像素单元对应至少一条第二数据线以及第三数据线;第一开关元件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数据线,第二开关元件和第三开关元件的输入端分别电连接第三数据线;其中,在进入3D显示模式时,数据线通过第三开关元件输入对应黑色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三子电极是指:第三数据线通过第三开关元件输入对应黑色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三子电极;数据线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输入对应需要显示的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并控制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是指:第二数据线和第三数据线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输入对应需要显示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使第二数据线和第三数据线输入的电压信号存在差异以使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
其中,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以及第三开关元件分别为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以及第三薄膜晶体管;第一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栅极、第一源极以及第一漏极,第一源极与第二数据线电连接,第一漏极与第一子电极电连接,第一栅极与第一扫描线电连接以控制第一薄膜晶体管的导通与关闭;第二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二栅极、第二源极以及第二漏极,第二源极与第三数据线电连接,第二漏极与第二子电极电连接,第二栅极与第一扫描线电连接以控制第二薄膜晶体管的导通与关闭;第三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三栅极、第三源极以及第三漏极,第三源极与第三数据线电连接或与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漏极电连接或与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漏极电连接,第三漏极与第三子电极电连接,第三栅极与第二扫描线电连接以控制第三薄膜晶体管的导通与关闭。
其中,在进入2D显示模式时,在第三源极与第三数据线电连接的情况下,数据线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以及第三开关元件输入对应需要显示的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以及第三子电极,并控制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以及第三子电极中的至少两个子电极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是指:第二数据线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输入需要显示同一种图像的第一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第三数据线分别通过第二薄膜晶体管和第三薄膜晶体管输入需要显示图像的第二电压信号至第二子电极和第三子电极,使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存在差异以使第一子电极分别与第二子电极和第三子电极之间均存在预设电压差;在第三源极与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漏极电连接的情况下,数据线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以及第三开关元件输入对应需要显示的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以及第三子电极,并控制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以及第三子电极中的至少两个子电极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是指:第二数据线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输入需要显示同一种图像的第一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第三数据线通过第二薄膜晶体管输入需要显示同一种图像的第二电压信号至第二子电极,第二电压信号通过第二薄膜晶体管后通过第三薄膜晶体管输入至第三子电极,使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存在差异以使第一子电极分别与第二子电极和第三子电极之间均存在预设电压差;在第三源极与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漏极电连接的情况下,数据线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以及第三开关元件输入对应需要显示的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以及第三子电极,并控制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以及第三子电极中的至少两个子电极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是指:第二数据线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输入需要显示同一种图像的第一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第一电压信号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后通过第三薄膜晶体管输入至第三子电极,第三数据线通过第二薄膜晶体管输入需要显示同一种图像的第二电压信号至第二子电极,使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存在差异以使第二子电极分别与第一子电极和第三子电极之间均存在预设电压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阵列基板包括至少多条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线、数据线以及多个并排设置的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均包括开关元件和像素电极,每个像素单元对应至少一条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线以及数据线;像素电极至少包括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以及第三子电极;每个像素单元的开关元件数量为至少三个,至少分别是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以及第三开关元件;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以及第三开关元件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以及第三子电极,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以及第三开关元件的输入端分别电连接数据线,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分别电连接第一扫描线,第三开关元件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二扫描线;在进入3D显示模式时,第二扫描线输入扫描信号以控制第三开关元件打开,数据线通过第三开关元件输入对应黑色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三子电极,随后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第二扫描线;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第二扫描线后第一扫描线输入扫描信号以控制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打开,数据线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输入对应需要显示的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并控制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
其中,液晶显示面板是VA型液晶显示面板;在进入2D显示模式时,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分别输入扫描信号以控制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以及第三开关元件打开,数据线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以及第三开关元件输入对应需要显示的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以及第三子电极,并控制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以及第三子电极中的至少两个子电极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将像素单元的像素电极划分为至少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以及第三子电极,在第三子电极实现“黑色矩阵”的效果,并且使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在显示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的情况下,两者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能够解决3D显示模式下信号串扰的技术问题,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视角的颜色差异,降低色彩失真,提高显示效果。
此外,同时向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子电极输入对应需要显示的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并控制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以及第三子电极中的至少两个子电极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也能够提高2D显示模式下液晶显示面板的亮度以及像素的开口率,改善大视角的颜色差异,降低色彩失真,提高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FPR 3D显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同时示出两种视角条件下的光路差异;
图2是现有技术中采用1G2D像素设计方案的像素结构示意图,同时分别示出处于2D显示模式和3D显示模式下的主像素和子像素显示状态;
图3是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阵列基板虚线部分处的一个像素单元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像素单元进入3D显示模式时第三子电极显示黑画面的效果示意图;
图6是图3中阵列基板虚线部分处一个像素单元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像素单元的三个子电极中的至少两个子电极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开关元件为薄膜晶体管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像素单元的三个子电极中的至少两个子电极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开关元件为薄膜晶体管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像素单元的三个子电极中的至少两个子电极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开关元件为薄膜晶体管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像素单元的三个子电极中的至少两个子电极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的开关元件为薄膜晶体管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像素单元的三个子电极中的至少两个子电极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的开关元件为薄膜晶体管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像素单元的三个子电极中的至少两个子电极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的开关元件为薄膜晶体管时的等效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实施例的结构设计能使液晶显示面板在2D显示模式和3D显示模式下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视角的颜色差异,降低色彩失真,提高显示效果。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参阅图3和图4,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10的一实施例包括至少多条第一扫描线101、第二扫描线102、数据线103以及多个并排设置的像素单元104。其中,每个像素单元104均包括开关元件1041和像素电极1042,并且每个像素单元对应至少一条第一扫描线101、第二扫描线102以及数据线103。
像素电极1042至少包括第一子电极10421、第二子电极10422以及第三子电极10423。每个像素单元104的开关元件1041数量至少为三个,分别是第一开关元件10411、第二开关元件10412以及第三开关元件10413。
第一开关元件10411、第二开关元件10412以及第三开关元件10413均包括输入端、输出端和控制端。第一开关元件10411、第二开关元件10412以及第三开关元件10413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第一子电极10421、第二子电极10422以及第三子电极10423,输入端分别电连接数据线103。第一开关元件10411和第二开关元件10412的控制端分别电连接第一扫描线101。第三开关元件10413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二扫描线102。
第一开关元件10411和第二开关元件10412分别控制第一子电极10421和第二子电极10422的显示与关闭,其控制端均电连接第一扫描线101。向第一扫描线101输入扫描信号时,第一开关元件10411和第二开关元件10412同时打开,数据线103通过第一开关元件10411和第二开关元件10412向第一子电极10421和第二子电极10422输入电压信号,使第一子电极10421和第二子电极10422显示。第三开关元件10413控制第三子电极10423的显示与关闭,其控制端电连接第二扫描线102。向第二扫描线102输入扫描信号时,第三开关元件10413打开,数据线103通过第三开关元件10413向第三子电极10423输入电压信号,使第三子电极10423显示。
本实施例的阵列基板10可使液晶显示面板实现2D画面显示和3D画面显示之间的切换。
在液晶显示面板进入3D显示模式时,第二扫描线102输入扫描信号以控制第三开关元件10413打开,数据线103通过第三开关元件10413输入对应黑色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三子电极10423,随后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第二扫描线102。其中,对第三子电极10423输入黑色图像的电压信号,可对第三子电极10423进行“清屏”,使第三子电极10423显示黑画面,随后关闭第二扫描线102,不再对第三子电极10423输入扫描信号,使第三子电极10423保持黑画面状态,如图5所示。在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第二扫描线102后,第一扫描线101输入扫描信号以控制第一开关元件10411和第二开关元件10412打开,数据线103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元件10411和第二开关元件10412输入对应需要显示的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10421和第二子电极10422,并控制第一子电极10421和第二子电极10422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
当然,在液晶显示面板进入3D显示模式时,也可先对整个像素单元104进行“清屏”。具体地,向第一扫描线101和第二扫描线102同时输入扫描信号以打开第一开关元件10411、第二开关元件10412以及第三开关元件10413,数据线103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元件10411、第二开关元件10412以及第三开关元件10413输入黑色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10421、第二子电极10422以及第三子电极10423,以对整个像素单元104进行“清屏”,使整个像素单元104显示黑色画面。随后停止对第二扫描线102输入扫描信号,使第三子电极10423保持黑画面状态,继续对第一扫描线101输入扫描信号,数据线103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元件10411和第二开关元件10412输入对应需要显示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10421和第二子电极10422,并控制第一子电极10421和第二子电极10422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预设电压差的具体数值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要求是设定后既能够保证基本的显示质量,同时又能够改善大视角的颜色差异,降低色彩失真,本发明对此具体数值不作限制。
通过上述方式,液晶显示面板进入3D显示模式时,使第三子电极10423保持黑画面状态,等效于黑色矩阵,由此可减小3D显示模式下双眼信号串扰的可能性。并且,控制第一子电极10421和第二子电极10422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进而控制液晶分子的偏转,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视角的颜色差异,降低色彩失真,提高3D显示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参阅图6,第三开关元件20413的输入端还可电连接第二开关元件20412的输出端。数据线203通过第二开关元件20412输入电压信号至第二子电极20422,电压信号通过第二开关元件20412后,通过第三开关元件20413输入至第三子电极20423。
除上述将第三开关元件20413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开关元件20412的输出端的变化之外,由于图6所示的其他结构单元与图4所示的相应结构单元类似,因此不再对图6所示的其他结构进行赘述。
继续参阅图4,液晶显示面板在进入2D显示模式时,第一扫描线101和第二扫描线102分别输入扫描信号以控制第一开关元件10411、第二开关元件10412以及第三开关元件10413打开,数据线103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元件10411、第二开关元件10412以及第三开关元件10413输入对应需要显示的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10421、第二子电极10422以及第三子电极10423,并控制第一子电极10421、第二子电极10422以及第三子电极10423中的至少两个子电极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
液晶显示面板在进入2D显示模式时,第一扫描线101和第二扫描线102均打开,三个子电极10421、10422、10423都输入对应需要显示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由此可使像素单元104具有较大的开口率,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亮度。并且,控制三个子电极10421、10422、10423中的至少两个子电极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进而控制液晶分子的偏转,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视角的颜色差异,降低色彩失真。
本发明还提供了多种控制三个子电极中的至少两个子电极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的像素单元设计方案。
参阅图7,并结合图3,阵列基板10包括至少多条第三扫描线305,数据线103包括第一数据线3031。每个像素单元104对应至少一条第三扫描线305以及第一数据线3031。每个像素单元104的开关元件3041进一步包括第四开关元件30414以及第五开关元件30415。像素单元104还包括第一耦合电容3043和第二耦合电容3044。
其中,第四开关元件30414和第五开关元件30415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第一耦合电容3043和第二耦合电容3044。第一开关元件30411、第二开关元件30412以及第三开关元件30413的输入端分别电连接第一数据线3031。第四开关元件30414和第五开关元件30415的输入端分别电连接第二子电极30422和第三子电极30423,其控制端分别电连接第三扫描线305。
在液晶显示面板进入3D显示模式时,第二扫描线302输入扫描信号以打开第三开关元件30413,第一数据线3031通过第三开关元件30413输入对应黑色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三子电极30423。随后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第二扫描线302,使第三子电极30423保持黑画面。第一扫描线301输入控制信号以打开第一开关元件30411和第二开关元件30412,第一数据线3031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元件30411和第二开关元件30412输入对应需要显示的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30421和第二子电极30422,使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图像,此时第一子电极30421和第二子电极30422的电位相同。随后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第一扫描线301。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第一扫描线301后,第三扫描线305输入扫描信号以控制第四开关元件30414打开。第四开关元件30414打开后,第二子电极30422的电压信号通过第四开关元件30414耦合至第一耦合电容3043,使第二子电极30422的电位发生了变化,而第一子电极30421的电位未发生改变。根据实际视角色偏的需求,调整第一耦合电容3043的大小,进而使第一子电极30421和第二子电极30422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
本实施例中,开关元件3041为三端式控制开关。如图8所示,以薄膜晶体管开关为例,本实施例的第一开关元件30411、第二开关元件30412、第三开关元件30413、第四开关元件30414以及第五开关元件30415分别为第一薄膜晶体管30411’、第二薄膜晶体管30412’、第三薄膜晶体管30413’、第四薄膜晶体管30414’以及第五薄膜晶体管30415’。
其中,第一薄膜晶体管30411’包括第一栅极30411’3、第一源极30411’1以及第一漏极30411’2。第一栅极30411’3、第一源极30411’1以及第一漏极30411’2分别作为第一薄膜晶体管30411’的控制端、输入端以及输出端。第一源极30411’1与第一数据线3031电连接,第一漏极30411’2与第一子电极30421电连接,第一栅极30411’3与第一扫描线301电连接以控制第一薄膜晶体管30411’的导通与关闭。
第二薄膜晶体管30412’包括第二栅极30412’3、第二源极30412’1以及第二漏极30412’2。第二栅极30412’3、第二源极30412’1以及第二漏极30412’2分别作为第二薄膜晶体管30412’的控制端、输入端以及输出端。第二源极30412’1与第一数据线3031电连接,第二漏极30412’2与第二子电极30422电连接,第二栅极30412’3与第一扫描线301电连接以控制第二薄膜晶体管30412’的导通与关闭。
第三薄膜晶体管30413’包括第三栅极30413’3、第三源极30413’1以及第三漏极30413’2。第三栅极30413’3、第三源极30413’1以及第三漏极30413’2分别作为第三薄膜晶体管30413’的控制端、输入端以及输出端。第三源极30413’1与第一数据线3031电连接,第三漏极30413’2与第三子电极30423电连接,第三栅极30413’3与第二扫描线302电连接以控制第三薄膜晶体管30413’的导通与关闭。
第四薄膜晶体管30414’包括第四栅极30414’3、第四源极30414’1以及第四漏极30414’2。第四栅极30414’3、第四源极30414’1以及第四漏极30414’2分别作为第四薄膜晶体管30414’的控制端、输入端以及输出端。第四源极30414’1与第二子电极30422电连接,第四漏极30414’2与第一耦合电容3043电连接,第四栅极30414’3与第三扫描线305电连接以控制第四薄膜晶体管30414’的导通与关闭。
第五薄膜晶体管30415’包括第五栅极30415’3、第五源极30415’1以及第五漏极30415’2。第五栅极30415’3、第五源极30415’1以及第五漏极30415’2分别作为第五薄膜晶体管30415’的控制端、输入端以及输出端。第五源极30415’1与第三子电极30423电连接,第五漏极30415’2与第二耦合电容3044电连接,第五栅极30415’3与第三扫描线305电连接以控制第五薄膜晶体管30415’的导通与关闭。
液晶显示面板在进入2D显示模式时,第一扫描线301和第二扫描线302分别输入扫描信号以控制第一薄膜晶体管30411’、第二薄膜晶体管30412’以及第三薄膜晶体管30413’打开,第一数据线3031分别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30411’、第二薄膜晶体管30412’以及第三薄膜晶体管30413’输入需要显示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30421、第二子电极30422以及第三子电极30423,使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图像,此时第一子电极30421、第二子电极30422以及第三子电极30423的电位相同,随后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第一扫描线301和第二扫描线302。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第一扫描线301和第二扫描线302后,第三扫描线305输入扫描信号以控制第四薄膜晶体管30414’和第五薄膜晶体管30415’打开。由于第一耦合电容3043和第二耦合电容3044的存在,因此第四薄膜晶体管30414’和第五薄膜晶体管30415’打开后,第二子电极30422的电压信号通过第四薄膜晶体管30414’耦合至第一耦合电容3043,第三子电极30423的电压信号通过第五薄膜晶体管30415’耦合至第二耦合电容3044,使得第二子电极30422和第三子电极30423的电位发生了变化。根据实际视角色偏的需求,调整第一耦合电容3043和第二耦合电容3044的大小,使第二子电极30422和第三子电极30423的电位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变化。即调整第一耦合电容3043和第二耦合电容3044可使第一子电极30421分别与第二子电极30422和第三子电极30423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而第二子电极30422和第三子电极30423电压相等;或者使第一子电极30421、第二子电极30422、第三子电极30423三者之间均存在预设电压差。
由上述可知,通过使第二子电极30422和第三子电极30423分别与增加的第一耦合电容3043和第二耦合电容3044电连接,改变第一耦合电容3043和第二耦合电容3044的大小,使第二子电极30422和第三子电极30423的电位发生变化,进而可使第一子电极30421分别与第二子电极30422和第三子电极30423之间均存在预设电压差或第一子电极30421、第二子电极30422和第三子电极30423三者之间均存在预设电压差,以此控制液晶分子的偏转,从而能够使液晶显示面板在2D显示模式下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视角的颜色异常,降低色彩失真,提高显示效果;并且在3D显示模式下使第一子电极30421和第二子电极30422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第三子电极30423由第二扫描线302单独控制而实现“黑色矩阵”的效果,能够解决信号串扰的技术问题,也可改善大视角的颜色异常,降低色彩失真。
此外,参阅图9,第三开关元件40413的输入端也可电连接第二开关元件40412的输出端。第一数据线4031通过第二开关元件40412输入电压信号至第二子电极40422,电压信号通过第二开关元件40412后,再通过第三开关元件40413输入至第三子电极40423。
同理地,图9中,除上述将第三开关元件40413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开关元件40412的输出端的变化之外,由于图9所示的其他结构单元与图7所示的相应结构单元类似,因此不再对图9所示的其他结构进行赘述。
参阅图10,图10为图9的开关元件4041为薄膜晶体管时的等效电路图,第三薄膜晶体管40413’的第三源极40413’1与第二薄膜晶体管40412’的第二漏极40412’2电连接。此时,当液晶显示面板进入2D显示模式时,第一数据线4031分别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4041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40412’输入需要显示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40421和第二子电极40422,电压信号通过第二薄膜晶体管40412’后通过第三薄膜晶体管40413’输入至第三子电极40423,随后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第一扫描线401和第二扫描线402。向第三扫描线405输入扫描信号以控制第四薄膜晶体管40414’和第五薄膜晶体管40415’打开,第二子电极40422的电压信号通过第四薄膜晶体管40414’耦合至第一耦合电容4043,第三子电极40423的电压信号通过第五薄膜晶体管40415’耦合至第二耦合电容4044,使得第二子电极40422和第三子电极40423的电位发生变化。根据实际视角色偏的需求,调整第一耦合电容4043和第二耦合电容4044的大小,使第二子电极40422和第三子电极40423的电位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变化,进而可使第一子电极40421分别与第二子电极40422和第三子电极40423之间均存在预设电压差或第一子电极40421、第二子电极40422、第三子电极40423三者之间均存在预设电压差。
参阅图11,并结合图3,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三个子电极中的至少两个子电极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阵列基板10包括至少多条第三扫描线705,数据线103包括第一数据线7031。每个像素单元104对应至少一条第三扫描线705以及第一数据线7031。每个像素单元104的开关元件7041进一步包括第四开关元件70414。像素单元104还包括第一耦合电容7043。本实施例的像素单元的结构与图7所示的像素单元的结构除了第五开关元件和第二耦合电容的区别之外,其余相对应的结构以及各结构之间的连接关系均是相类似的,因此本实施例不再对图11以及图12的结构及其连接关系进行赘述,其中,图12是图11中的开关元件为薄膜晶体管时的等效电路图。
液晶显示面板进入3D显示模式时,其3D显示驱动原理与上述实施例是相类似的,具体过程可参考上述实施例进行理解,在此不进行赘述。
参阅图12,在第三源极70413’1与第一数据线7031电连接的情况下,液晶显示面板在进入2D显示模式时,第一数据线7031输入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70421、第二子电极70422以及第三子电极70423使三个子电极电位相同。关闭第一扫描线701和第二扫描线702,向第三扫描线705输入扫描信号以控制第四薄膜晶体管70414’打开后,由于第一耦合电容7043的存在,第二子电极70422的电压信号通过第四薄膜晶体管70414’耦合至第一耦合电容7043,使得第二子电极70422的电位发生了变化。根据实际视角色偏的需求,调整第一耦合电容7043的大小,使第二子电极70422电位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变化,进而使第二子电极70422分别与第一子电极70421和第三子电极70423之间均存在预设电压差,而第一子电极70421和第三子电极70423保持电压相等。
由上述可知,通过使第二子电极70422与增加的第一耦合电容7043电连接,调整第一耦合电容7043使第二子电极70422分别与第一子电极70421和第三子电极70423之间均存在预设电压差,以控制液晶分子的偏转,从而能够使液晶显示面板在2D显示模式下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视角的颜色异常,降低色彩失真,提高显示效果;并且在3D显示模式下使第一子电极70421和第二子电极70422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第三子电极70423由第二扫描线702单独控制而实现“黑色矩阵”的效果,能够解决信号串扰的技术问题,也可改善大视角的颜色异常,降低色彩失真。
此外,参阅图13,第三开关元件80413的输入端也可电连接第二开关元件80412的输出端。第一数据线8031通过第二开关元件80412输入电压信号至第二子电极80422,电压信号通过第二开关元件80412后,再通过第三开关元件80413输入至第三子电极80423。
图13中,除上述将第三开关元件80413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开关元件80412的输出端的变化之外,由于图13所示的其他结构单元与图11所示的相应结构单元类似,因此不再对图13所示的其他结构进行赘述。
参阅图14,图14为图13的开关元件为薄膜晶体管时的等效电路图,第三薄膜晶体管80413’的第三源极80413’1与第二薄膜晶体管80412’的第二漏极80412’2电连接。此时,当液晶显示面板进入2D显示模式时,第一数据线8031分别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8041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80412’输入需要显示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80421和第二子电极80422,电压信号通过第二薄膜晶体管80412’后通过第三薄膜晶体管80413’输入至第三子电极80423,随后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第一扫描线801和第二扫描线802。向第三扫描线805输入扫描信号以控制第四薄膜晶体管40414’打开,第二子电极80422的电压信号通过第四薄膜晶体管40414’耦合至第一耦合电容8043,使得第二子电极80422的电位发生变化。根据实际视角色偏的需求,调整第一耦合电容8043使第二子电极80422分别与第一子电极80421和第三子电极80423之间均存在预设电压差。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薄膜晶体管80413’的第三源极80413’1还可以与第一薄膜晶体管80411’的第一漏极80411’2电连接。此时,当液晶显示面板进入2D显示模式时,输入至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子电极的电压信号是相同的,而后通过调整第一耦合电容8043使第二子电极80422分别与第一子电极80421和第三子电极80423之间均存在预设电压差。其他部分的电路连接关系与驱动原理与上述实施例是相类似的,因此在此不进行一一赘述,可参考上述实施例进行理解。
参阅图15,并结合图3,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三个子电极中的至少两个子电极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阵列基板10的数据线103包括第二数据线5032和第三数据线5033,每个像素单元104对应至少一条第二数据线5032和第三数据线5033。
其中,第一开关元件50411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数据线5032,第二开关元件50412和第三开关元件50413的输入端分别电连接第三数据线5033。
在液晶显示面板进入3D显示模式时,第二扫描线502输入扫描信号至第三开关元件50413以打开第三开关元件50413,第三数据线5033通过第三开关元件50413输入对应黑色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三子电极50423,对第三子电极50423进行“清屏”,使第三子电极50423显示黑画面。随后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第二扫描线502,使第三子电极50423保持黑画面。然后第一扫描线501输入扫描信号打开第一开关元件50411和第二开关元件50412,第二数据线5032和第三数据线5033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元件50411和第二开关元件50412输入对应需要显示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50421和第二子电极50422,通过设置第二数据线5032和第三数据线5033输入不同的电压信号,以使第一子电极50421和第二子电极50422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
参阅图16,本实施例中,开关元件5041为三端式控制开关。以薄膜晶体管开关为例,第一开关元件50411、第二开关元件50412以及第三开关元件50413分别为第一薄膜晶体管50411’、第二薄膜晶体管50412’以及第三薄膜晶体管50413’。
其中,第一薄膜晶体管50411’包括第一栅极50411’3、第一源极50411’1以及第一漏极50411’2。第一栅极50411’3、第一源极50411’1以及第一漏极50411’2分别作为第一薄膜晶体管50411’的控制端、输入端以及输出端。第一源极50411’1与第二数据线5032电连接,第一漏极50411’2与第一子电极50421电连接,第一栅极50411’3与第一扫描线501电连接以控制第一薄膜晶体管50411’的导通与关闭。
第二薄膜晶体管50412’包括第二栅极50412’3、第二源极50412’1以及第二漏极50412’2。第二栅极50412’3、第二源极50412’1以及第二漏极50412’2分别作为第二薄膜晶体管50412’的控制端、输入端以及输出端。第二源极50412’1与第三数据线5033电连接,第二漏极50412’2与第二子电极50422电连接,第二栅极50412’3与第一扫描线501电连接以控制第二薄膜晶体管50412’的导通与关闭。
第三薄膜晶体管50413’包括第三栅极50413’3、第三源极50413’1以及第三漏极50413’2。第三栅极50413’3、第三源极50413’1以及第三漏极50413’2分别作为第三薄膜晶体管50413’的控制端、输入端以及输出端。第三源极50413’1与第三数据线5033电连接,第三漏极50413’2与第三子电极50423电连接,第三栅极50413’3与第二扫描线502电连接以控制第三薄膜晶体管50413’的导通与关闭。
液晶显示面板在进入2D显示模式时,第一扫描线501和第二扫描线502分别输入扫描信号以打开第一薄膜晶体管50411’、第二薄膜晶体管50412’以及第三薄膜晶体管50413’。第二数据线5032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50411’输入需要显示同一种图像的第一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50421,第三数据线5033分别通过第二薄膜晶体管50412’和第三薄膜晶体管50413’输入需要显示所述图像的第二电压信号至第二子电极50422和第三子电极50423。根据实际视角色偏的需求,使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存在差异,由此可使第一子电极50421分别与第二子电极50422和第三子电极50423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而第二子电极50422和第三子电极50423电位相同。
由上述可知,通过第二数据线5032给第一子电极50421输入电压信号,第三数据线5033分别给第二子电极50422和第三子电极50423输入电压信号,由于第二数据线5032和第三数据线5033输入的电压信号存在差异,因此可以使第一子电极50421分别与第二子电极50422和第三子电极50423之间均存在预设电压差,以控制液晶分子的偏转,从而能够使液晶显示面板在2D显示模式和3D显示模式下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视角的颜色异常,降低色彩失真,提高显示效果;并且第三子电极50423由第二扫描线502单独控制,使第三子电极50423在3D显示模式下实现“黑色矩阵”的效果,解决信号串扰的技术问题,在2D显示模式下控制第三子电极50423正常打开,也能够提高2D显示模式下液晶显示面板的亮度以及像素的开口率。
此外,参阅图17,第三开关元60413的输入端也可电连接第二开关元件60412的输出端。在此种情况下,第三数据线6033通过第二开关元件60412输入电压信号至第二子电极60422,电压信号通过第二开关元件60412后,再通过第三开关元件60413输入至第三子电极60423。
具体地,参阅图18,图18为图17的开关元件6041为薄膜晶体管管时的等效电路图,第三薄膜晶体管60413’的第三源极60413’1与第二薄膜晶体管60412’的第二漏极60412’2电连接。此时,液晶显示面板在进入2D显示模式时,第一扫描线601和第二扫描线602分别输入扫描信号以打开第一薄膜晶体管60411’、第二薄膜晶体管60412’以及第三薄膜晶体管60413’。第二数据线6032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60411’输入需要显示同一种图像的第一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60421,第三数据线6033通过第二薄膜晶体管60412’输入需要显示同一种图像的第二电压信号至第二子电极60422。第二电压信号通过第二薄膜晶体管60412’后通过第三薄膜晶体管60413’至第三子电极60423。根据实际视角色偏的需求,使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存在差异,由此可使第一子电极60421分别与第二子电极60422和第三子电极60423之间均存在预设电压差。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薄膜晶体管60413’的第三源极60413’1还可以与第一薄膜晶体管60411’的第一漏极60411’2电连接。此时,当液晶显示面板在进入2D显示模式时,第二数据线6032向第一薄膜晶体管60411’输入需要显示同一种图像的第一电压信号,第一电压信号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60411’输入至第三薄膜晶体管60413’,从而使第一子电极60421和第三子电极60423的电压信号相同。第三数据线6033向第二薄膜晶体管60412’输入需要显示同一种图像的第二电压信号。使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存在差异,从而使第二子电极60422分别与第一子电极60421和第三子电极60423之间均存在预设电压差。其它部分的电路连接关系和驱动原理与上述实施例是相类似的,在此也不进行一一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一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阵列基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至少多条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线、第三扫描线、数据线以及多个并排设置的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均包括第一耦合电容、第二耦合电容、开关元件和像素电极,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对应至少一条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线、第三扫描线以及数据线;
所述像素电极至少包括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以及第三子电极;
每个所述像素单元的开关元件数量为五个,至少分别是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第三开关元件、第四开关元件以及第五开关元件;
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以及第三开关元件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以及第三子电极,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以及第三开关元件的输入端分别电连接同一条数据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分别电连接第一扫描线,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二扫描线,所述第四开关元件和第五开关元件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第一耦合电容和第二耦合电容,所述第四开关元件和第五开关元件的输入端分别电连接第二子电极和第三子电极,所述第四开关元件和第五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分别电连接第三扫描线;
其中,在进入3D显示模式时,所述第二扫描线输入扫描信号以控制第三开关元件打开,所述数据线通过第三开关元件输入对应黑色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三子电极,随后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所述第二扫描线;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所述第二扫描线后第一扫描线输入扫描信号以控制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打开,所述数据线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输入对应需要显示的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随后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所述第一扫描线;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所述第一扫描线后第三扫描线输入扫描信号以控制第四开关元件的打开,所述第二子电极的电压信号通过第四开关元件耦合至所述第一耦合电容,调整第一耦合电容以使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
在2D显示模式下,所述数据线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以及第三开关元件输入对应需要显示的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所述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以及第三子电极;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后第三扫描线输入扫描信号以控制第四开关元件和第五开关元件打开,所述第二子电极的电压信号通过第四开关元件耦合至所述第一耦合电容,所述第三子电极的电压信号通过第五开关元件耦合至第二耦合电容,调整第一耦合电容和第二耦合电容以使第一子电极分别与第二子电极和第三子电极之间均存在预设电压差或第一、第二、第三子电极三者之间均存在预设电压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第三开关元件、第四开关元件以及第五开关元件分别为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第三薄膜晶体管、第四薄膜晶体管以及第五薄膜晶体管;
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栅极、第一源极以及第一漏极,所述第一源极与第一数据线电连接,所述第一漏极与第一子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栅极与第一扫描线电连接以控制第一薄膜晶体管的导通与关闭;
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二栅极、第二源极以及第二漏极,所述第二源极与第一数据线电连接,所述第二漏极与第二子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栅极与第一扫描线电连接以控制第二薄膜晶体管的导通与关闭;
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三栅极、第三源极以及第三漏极,所述第三源极与第一数据线电连接或与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三漏极与第三子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三栅极与第二扫描线电连接以控制第三薄膜晶体管的导通与关闭;
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包括第四栅极、第四源极以及第四漏极,所述第四源极与第二子电极电连接,所述第四漏极与第一耦合电容电连接,所述第四栅极与第三扫描线电连接以控制第四薄膜晶体管的导通与关闭;
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五栅极、第五源极以及第五漏极,所述第五源极与第三子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五漏极与第二耦合电容电连接,所述第五栅极与第三扫描线电连接以控制第五薄膜晶体管的导通与关闭。
3.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阵列基板;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至少多条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线、第三扫描线、数据线以及多个并排设置的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均包括第一耦合电容、第二耦合电容、开关元件和像素电极,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对应至少一条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线、第三扫描线以及数据线;
所述像素电极至少包括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以及第三子电极;
每个所述像素单元的开关元件数量为五个,至少分别是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第三开关元件、第四开关元件以及第五开关元件;
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以及第三开关元件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以及第三子电极,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以及第三开关元件的输入端分别电连接同一条数据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分别电连接第一扫描线,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二扫描线,所述第四开关元件和第五开关元件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第一耦合电容和第二耦合电容,所述第四开关元件和第五开关元件的输入端分别电连接第二子电极和第三子电极,所述第四开关元件和第五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分别电连接第三扫描线;
在进入3D显示模式时,所述第二扫描线输入扫描信号以控制第三开关元件打开,所述数据线通过第三开关元件输入对应黑色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三子电极,随后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所述第二扫描线;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所述第二扫描线后第一扫描线输入扫描信号以控制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打开,所述数据线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输入对应需要显示的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随后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所述第一扫描线;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所述第一扫描线后第三扫描线输入扫描信号以控制第四开关元件的打开,所述第二子电极的电压信号通过第四开关元件耦合至所述第一耦合电容,调整第一耦合电容以使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之间存在预设电压差;
在2D显示模式下,所述数据线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以及第三开关元件输入对应需要显示的同一种图像的电压信号至所述第一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以及第三子电极;停止输入扫描信号至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后第三扫描线输入扫描信号以控制第四开关元件和第五开关元件打开,所述第二子电极的电压信号通过第四开关元件耦合至所述第一耦合电容,所述第三子电极的电压信号通过第五开关元件耦合至第二耦合电容,调整第一耦合电容和第二耦合电容以使第一子电极分别与第二子电极和第三子电极之间均存在预设电压差或第一、第二、第三子电极三者之间均存在预设电压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是VA型液晶显示面板。
CN201210194876.5A 2012-06-13 2012-06-13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阵列基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075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94876.5A CN102707527B (zh) 2012-06-13 2012-06-13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阵列基板
US13/522,325 US9082331B2 (en) 2012-06-13 2012-06-18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array substrate thereof
PCT/CN2012/077057 WO2013185360A1 (zh) 2012-06-13 2012-06-18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阵列基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94876.5A CN102707527B (zh) 2012-06-13 2012-06-13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阵列基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07527A CN102707527A (zh) 2012-10-03
CN102707527B true CN102707527B (zh) 2015-07-15

Family

ID=46900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9487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07527B (zh) 2012-06-13 2012-06-13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阵列基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07527B (zh)
WO (1) WO20131853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3995B (zh) * 2013-06-21 2016-02-0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阵列基板及电子装置
CN103389604B (zh) * 2013-07-19 2015-11-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3353698B (zh) * 2013-07-19 2016-03-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3399439B (zh) * 2013-07-26 2015-11-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3399435B (zh) * 2013-08-01 2015-09-1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3454823B (zh) * 2013-09-09 2016-01-0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3472644B (zh) * 2013-09-25 2015-11-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3605224A (zh) * 2013-11-21 2014-02-2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中像素结构以及驱动方法
CN103605223B (zh) * 2013-11-21 2016-03-1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中像素结构以及驱动方法
US20150138170A1 (en) * 2013-11-21 2015-05-21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pixel structure therein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3941442B (zh) 2014-04-10 2016-07-2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7144994B (zh) * 2017-06-29 2018-10-2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07301847B (zh) * 2017-06-29 2018-08-2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16564222B (zh) * 2023-07-07 2023-11-2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1911A (zh) * 2009-11-30 2011-06-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立体图像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02231256A (zh) * 2011-06-15 2011-11-0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子像素电路及使用其的平面显示面板
CN102298238A (zh) * 2011-08-19 2011-12-2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WO2012039345A1 (ja) * 2010-09-22 2012-03-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WO2012063830A1 (ja) * 2010-11-09 2012-05-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ゲート信号線駆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4503B (zh) * 2009-04-10 2011-01-0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阵列、液晶显示面板以及光电装置
TWI428901B (zh) * 2011-10-20 2014-03-01 Au Optronics Corp 液晶顯示裝置及其顯示驅動方法
TWI493519B (zh) * 2012-03-09 2015-07-21 Au Optronics Corp 畫素電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1911A (zh) * 2009-11-30 2011-06-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立体图像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WO2012039345A1 (ja) * 2010-09-22 2012-03-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WO2012063830A1 (ja) * 2010-11-09 2012-05-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ゲート信号線駆動方法
CN102231256A (zh) * 2011-06-15 2011-11-0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子像素电路及使用其的平面显示面板
CN102298238A (zh) * 2011-08-19 2011-12-2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07527A (zh) 2012-10-03
WO2013185360A1 (zh) 2013-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07527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阵列基板
CN102879966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995667B (zh)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CN103268043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879960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US9671662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N103399435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3399439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3389604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3091896B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方法
CN103257495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3353698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US908233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array substrate thereof
US9325979B2 (en) 3D display method and 3D display device having increased viewing angle
CN101782695A (zh) 电子显示装置
CN103813157B (zh) 自动立体图像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3033973A (zh) 显示设备、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CN103313078A (zh) 显示设备
CN102866549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4464670B (zh) 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结构、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US9420269B2 (en)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US8928704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evice with the same
US8896773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N102663982A (zh) 立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203275841U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