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77766A - 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盖板以及盖板的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盖板以及盖板的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77766A
CN102677766A CN2011100636085A CN201110063608A CN102677766A CN 102677766 A CN102677766 A CN 102677766A CN 2011100636085 A CN2011100636085 A CN 2011100636085A CN 201110063608 A CN201110063608 A CN 201110063608A CN 102677766 A CN102677766 A CN 1026777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lateral sulcus
cover plate
mold
reinfor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636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乡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TAIKE Co Ltd
AS GIK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TAIKE Co Ltd
AS GIK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TAIKE Co Ltd, AS GIK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TAIK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06360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77766A/zh
Publication of CN102677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77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品质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盖板以及盖板的形成方法,其不受气候、温度影响,即使是没有高度纯熟技术的施工人员,也可以以极少的人数在短时间内实施施工作业,不仅大幅减少了包括运输成本在内的施工成本,并且抗震性、耐久性优异。由具有耐锈性、耐腐蚀性、耐侵蚀性的金属制钢板构成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包括底板部(3)、设置在底板部(3)边缘的第一及第二侧壁部(6、7)以及第三及第四侧壁部(10、11),在所述铸模内设有多根加强钢材(13)以及多根与所述加强钢材(13)交叉的辅助加强钢材(14),进而,所述第三及第四侧壁部(10、11)还包括第一及第二壁板部(18、19),且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18、19)之间还具有多根纵向钢筋群(20)和第一水平钢筋(21)。

Description

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盖板以及盖板的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以及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的形成方法。
技术背景
从古至今,侧沟的规模有大有小,其用途也种类繁多。小型侧沟多用于道路、公路两侧,作为排雨排水的设施。而大型侧沟多用于农业用水的输送、河道输送以及经过净化处理的生活废水、工业废水的输送。
因此,在这些侧沟中,设置在道路、公路两侧的侧沟,通常为了保证安全都设有盖体,用于该侧沟的盖体,由于各单元较小,因此有使用仅将混凝土注入到适当的铸模内构成的盖体的情况,也有使用将多根钢筋设置到该适当的铸模内后,再将混凝土注入到设置有钢筋的适当铸模内构成的盖体的情况。
另一方面,对于比设置在道路或公路两侧的侧沟规模更大的、作为水路使用的侧沟,在特定的位置,车辆或行人等需要横穿所述侧沟进行往来,所以通常在该侧沟的部分位置铺上盖体形状的适当板材,形成小型的桥梁。
像覆盖在侧沟的部分位置上的盖体这样的小型桥梁结构,有时会被作为道路的一部分用于通行诸如汽车等车辆。因此,只用混凝土构成的盖体强度太弱,起不到桥梁的作用。
因此,为了使这类兼备道路功能的盖体,即小型桥梁达到规定的强度,多使用在混凝土内适当插入钢筋或加强钢材的侧沟盖体。
只是,以往在特定侧沟上设置兼具道路或公路功能的用于侧沟的盖体时,通常在该侧沟处搭建特定的脚手架或支撑设施,再用木质材料制作相应的铸模,然后在该木制铸模内以格子形式适当设置多根钢料制作相应的铸模,然后在该木制铸模内以格子形式适当设置多根钢筋后,向该铸模内注入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该木制铸模,同时拆除上述脚手架或支撑设施,从而完成了在特定侧沟上铺设兼备道路或公路功能的盖体的工程。
但是,以往的施工方法,不仅施工程序复杂且施工时间还很长,另外,搭建和拆除上述脚手架或支撑设施的作业还伴有危险性,因此增加了施工整体的成本。
此外,该侧沟的表面形状,即该侧沟旁边的地形发生三维变化时,如该侧沟的宽度有所变化时、或该侧沟两岸地面高度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时、或侧沟一边呈水平状而另一边不是水平的而是呈倾斜状或高低不平时,利用上述脚手架或支撑设施来确定木制铸模位置的方法,不仅施工更加复杂,有时甚至根本无法进行施工作业。
此外,以往的施工方法都必须在脚手架或支撑设施完成的基础上方能进行该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的制作,且这些施工作业都必须在施工现场进行,不仅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员,在铸模的选取及铺设方面也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并且,在需要正确铺设铸模的同时,还需要在该施工现场进行钢筋的切割、弯曲作业以及在该铸模内部正确设置钢筋并绑定的作业,因此在要求该作业精度的同时,还要求必须采用拥有高度纯熟技术的施工人员、并花费大量的作业时间及劳动力,出现工期变长、延迟等现象多有发生、建设成本增加的问题。
以往的施工方法,在混凝土凝固后还需整体拆卸、撤除所述铸模,拆除后的铸模除了部分会被再利用之外,其余均为工业废物,工业废物的产生及运输作业使得作业时间、成本进一步增加。
作为解决以往问题的方法,如特开2004-285823号公报(专利文献1)或特开2005-330809号公报(专利文献2)等中记载了如下板桥制作方法,其在与该侧沟的水流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在该侧沟的宽度方向上并列密集设置多根由角钢、C型钢或H型钢制作的加强钢材,同时在与上述加强钢材垂直相交的方向上适当设置钢筋或金属棒,再向该加强钢材内部注入混凝土。
但是,上述方法不仅要设置脚手架或支撑设施,而且该侧沟桥的主体部位是金属制的加强钢材,其使用量相当多,而从整体来看混凝土的使用量却极少,因此不仅制造成本高,而且还需在该加强钢材的上表面另行铺设其他覆盖材料,需要增加施工工序,同时也增加了成本。
另外,在特开2005-299344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如下用于侧沟的盖体结构,即在残存铸模部的上面设置钢筋后浇上混凝土,作为能够覆盖大型侧沟的盖体,其特征在于该残存铸模部的上面形成多根截面呈倒锥形的加强肋板,防止该残存户名部扭曲。
但是,在该专利文献3中并没有公开任何有关该用于侧沟的盖体在施工现场的实物,同时也没有公开任何有关钢筋的具体设置方式、该用于侧沟的盖体的侧壁部对混凝土的保护措施的内容,也没有给予任何启示。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4-2858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5-330809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5-2993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于是,为了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其可以构成高品质的侧沟盖体,所述侧沟盖体是在具有多种地形结构的侧沟上作为小桥铺设的可作为道路或公路使用的盖体,不管铺设所述侧沟盖体的场所具有何种地形结构,都能根据该地形结构正确设计所述侧沟盖体,且该侧沟盖体不受气候、温度影响,即使是没有高度纯熟技术的施工人员,也可以以极少的人数在短时间内实施正确的施工作业,不仅减少了包括运输成本在内的施工成本,且抗震性、耐久性优异。
此外,现有的侧沟盖体,由于该侧沟盖体的侧面突出出来,因此在抗震性和耐久性方面存在问题,而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大幅度减少施工成本,且以混凝土为主体、具有优异的抗震性和耐久性、高品质的侧沟盖体,以及该侧沟盖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基本上采用了以下所述各技术。
即,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为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其架设在侧沟上,作为盖体兼道路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铸模包括底板部、铸模部、多根加强钢材以及多根辅助加强钢材;
所述底板部为具有定宽定长的矩形;
所述铸模部由位于所述底板部上的第一及第二侧壁部、以及第三或第四侧壁部构成;所述第一及第二侧壁部从与侧沟的水流方向平行对置的第一及第二端部开始,向与所述底板部的平面几乎垂直的方向延伸,并具有规定高度;所述第三或第四侧壁部从与所述侧沟的水流方向几乎垂直相交的方向平行对置的第三及第四端部中的至少一端开始,向与所述底板部的平面几乎垂直的方向延伸,并具有规定高度;
所述加强钢材在与所述侧沟的水流方向几乎垂直相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设置且固定于所述底板部上,并且所述加强钢材具有与所述底板部的平面几乎垂直的壁面;
所述辅助加强钢材在与所述侧沟的水流方向上平行设置,在与所述加强钢材的交叉部上与所述加强钢材接合固定;
进而,所述盖板铸模,还在面向所述盖板铸模内部的所述第一及第二侧壁部的内面上,设有用于加强所述侧壁的支撑部件;在所述支撑部件和所述加强钢材之间,设有连接固定支撑部件与所述加强钢材的接合板;
进而,形成于所述第三及第四端部的至少一端上的第三或第四侧壁部还包括第一及第二壁板部,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在与所述侧沟的水流方向上以规定间隔平行对置,且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之间具有多根纵向钢筋群以及至少一根第一水平钢筋;所述纵向钢筋群设置在与所述底板部的平面几乎垂直的方向上,并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的长度方向上以规定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水平钢筋并排设置在所述第三或第四端部的长度方向上;
并且,所述纵向钢筋的下端部分别朝向与所述纵向钢筋的排列方向几乎垂直相交的方向、且与所述侧沟的水流方向平行的方向弯曲;
并且,在所述铸模中,所述底板部、所述第一及第二侧壁部、以及构成所述第三或第四侧壁部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由具有具有耐锈性、耐腐蚀性、耐侵蚀性的钢板构成;
并且,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内,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的面向所述铸模内部一侧的下端部与所述底板部之间形成空间部,所述纵向钢筋的下端部通过所述空间部向所述铸模内部空间延伸。
并且,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为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其特征在于,其是在上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内注入混凝土而构成的。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为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假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由工厂预先制作完成后,将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搬运至所述侧沟盖体的铺设现场,在所述盖体的铺设现场,将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铺设在规定位置后,向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内注入混凝土。
本发明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以及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的架设方法,,分别运用了以上各技术,结果改良了现有技术的缺陷,根据预先制定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的设计信息,在工厂内预先形成由底板部与其周边形成的侧壁部所构成的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并在工厂内预先将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与设置在该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内的钢筋群相互固定为一体,形成一种或几种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然后将可运输的一种或几种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搬运至铺设该侧沟盖体的预定施工现场,再由少数施工人员根据制定好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设计信息,将预先设定的钢筋群插入该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内部,与已经固定好的辅助钢材或水平钢筋等分别进行衔接后,在该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内部注入混凝土。该铸模与该混凝土呈一体化的状态,无需拆除即可作为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使用,因此改良了现有技术的缺陷,使正确设计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不受气候、温度影响,即使是没有高度纯熟技术的施工人员,也可以以极少的人数在短时间内实施施工作业,因此能够达到大幅度减少包括运输成本在内的施工成本的效果。
以往的侧沟盖体,其侧面的混凝土裸露在外,容易出现裂痕,水等会由裂痕渗入混凝土内部,加速了混凝土的风化,在抗震性和耐久性方面存在问题。而本发明,由于所述侧沟盖体的底部和侧壁面都被包裹在具有抗锈性、抗腐蚀性、抗侵蚀性的钢板内,完全不存在以上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的具体例子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平面图,是本发明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的另一方式的一个具体例子的示意图。
图2(A)是图1(A)的平面图,图2(B)是本发明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的另一方式的侧壁部的侧面详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的另一方式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所使用的加强钢材的详细结构说明图。
图5是本发明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所使用的辅助加强钢材的详细结构说明图。
图6(A)是本发明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另一方式的结构平面图,图6(B)是它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所使用的宽度确定部件的结构说明图。
图8是本发明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的另一方式的结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的不同结构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2、侧沟;3、底板部;4、第一端部;5、第二端部;6、第一侧壁部;7、第二侧壁部;8、第三端部;9、第四端部;10、第三侧壁部;11、第四侧壁部;12、壁面;13、加强钢材;14、辅助加强钢材;15、侧壁部内侧;16、制成部件;17、接合板;18、第一壁板部;19、第二壁板部;20、纵向钢筋;21、第一水平钢筋;22、纵向钢筋的下端部;23、空间部;24、铸模内部空间;25、第二水平钢筋群;26、第三水平钢筋群;30、地基;31、螺栓;32、螺栓嵌合孔部;35、36弯曲突出部位;37、开口部;38、缺口部;39、垂直壁部;40、宽度确定部件;41、第二壁板部的两端侧面;42、封闭板;43、沟槽;44、上端边缘;45、弯曲壁;46、端部;50、排水孔部;51、周边部;52、排水孔侧壁部;54、排水孔部加强钢筋;55、上端部;56、弯曲壁部;60、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61、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的具体例子,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即,图1是本发明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的一个具体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架设在侧沟2上兼作为道路使用的用于盖体的盖板铸模1,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部3、铸模部1、多根加强钢材13以及多根辅助加强钢材14;所述底板部3呈定长定宽的矩形;所述铸模部1由位于所述底板部3上的第一侧壁部6及第二侧壁部7、以及第三侧壁部10或第四侧壁部11构成;所述第一侧壁部6及第二侧壁部7从与侧沟2的水流方向S平行对置的第一端部4和第二端部5开始,向与所述底板部3的平面几乎垂直的方向延伸,具有规定高度;所述第三侧壁部10或第四侧壁部11从与所述侧沟2的水流方向S几乎垂直相交的方向平行对置的第三端部8和第四端部9中的至少一端开始,向与所述底板部3的平面几乎垂直的方向延伸,并具有规定高度;所述加强钢材13在与所述侧沟2的水流方向S几乎垂直相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设置且固定于所述底板部3上,并且所述加强钢材13具有与所述底板部3的平面几乎垂直的壁面12;所述辅助加强钢材14在与所述侧沟2的水流方向S上平行设置,在与所述加强钢材13的交叉部上与所述加强钢材13接合固定;进而,所述盖板铸模1,还在面向所述盖板铸模内部的所述第一及第二侧壁部6、7的内面15上,设有用于加强所述侧壁部6、7的支撑部件16,在所述支撑部件16与所述加强钢材13之间,设有连接固定所述支撑部件16与所述加强钢材13的连接板17;此外,形成于所述第三及第四端部8、9的至少一端的所述第三或第四侧壁部10、11还包括第一壁板部18及第二壁板部19,所述第一壁板部18及第二壁板部19在与所述侧沟2的水流方向S上以特定间隔平行对置,且在所述第一壁板部18和第二壁板部19之间具有多根纵向钢筋群20以及至少一根第一水平钢筋21,;所述纵向钢筋群20设置在与所述底板部3的平面几乎垂直的方向上,并在所述第一壁板部18及第二壁板部19的长度方向上以规定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水平钢筋21并排设置第三或第四端部8、9的长度方向上;并且,所述纵向钢筋20的下端部22分别朝向与所述纵向钢筋20的排列方向几乎垂直相交的方向、且与所述侧沟2的水流方向S平行的方向弯曲;并且,在所述铸模1中,所述底板部3、所述第一及第二侧壁部6、7、以及构成所述第三或第四侧壁部10、11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18、19由具有抗锈性、抗腐蚀性、抗侵蚀性的钢板组成;并且,在所述第一壁板部18和第二壁板部19内,所述壁板部19面向所述铸模1内部一侧下端部与所述底板部3之间形成空间部23,所述纵向钢筋20的下端部22通过所述空间部23向所述铸模内部空间24延伸。
此外,举一个本发明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更详细的具体祥例,同样如图1所示,架设在侧沟2上、兼道路使用的用于盖体的盖板铸模1,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铸模1包括底板部3、铸模部1、多根加强钢材13、多根第二水平钢筋群25、多根第三水平钢筋群26以及辅助加强钢材14;所述底板部3呈定长定宽的矩形;所述铸模部1由位于所述底板部3上的第一及第二侧壁部6、7、以及第三或第四侧壁部10、11构成,所述第一及第二侧壁部从与侧沟2的水流方向S平行对置的第一端部4和第二端部5开始,向与所述底板部3的平面几乎垂直的方向延伸,并具有规定高度;所述第三或第四侧壁部10、11从与该侧沟2的水流方向S几乎垂直相交的方向平行对置的第三及第四端部8、9中的至少一端开始,向与所述底板部3的平面几乎垂直的方向延伸,并具有规定高度;所述加强钢材13在与所述侧沟2的水流方向S几乎垂直相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设置且固定于所述底板部3上,并且所述加强钢材13具有与所述底板部3的平面几乎垂直的壁面12;所述第二水平钢筋群25设置在所述加强钢材13之间,与所述加强钢材13平行的方向上;所述第三水平钢筋群26设置在平行于所述侧沟2的水流方向S上,并贯穿所述加强钢材13的所述壁面12,且互相平行设置;所述辅助加强钢材14与所述第三水平钢筋群26平行设置,在所述加强钢材13的交叉部上于所述加强钢材13接合固定;进而,所述盖板铸模1还在面向所述盖板铸模1内部的所述第一及第二侧壁部6、7的内面15上,设有用于加强所述侧壁部6、7的支撑部件16,所述支撑部件16和所述加强钢材13之间,设有连接固定所述支撑部件16与所述加强钢材13的连接板17;此外,形成于所述第三及第四端部8、9的至少一端的所述第三或第四侧壁部10、11还包括第一壁板部18和第二壁板部19,所述第一壁板部18和第二壁板部19以规定间隔平行对置于与所述侧沟2的水流方向S上且在所述第一壁板部18和第二壁板部19之间具有多根纵向钢筋群20以及至少一根第一水平钢筋21;所述纵向钢筋群20设置在与所述底板部3的平面几乎垂直的方向上,并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的长度方向上以规定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水平钢筋21平排设置在所述第三或第四端部8、9的长度方向上;并且,所述纵向钢筋20的下端部22分别朝向与所述纵向钢筋20的排列方向几乎垂直相交的方向、且与所述侧沟2的水流方向S平行的方向弯曲,使所述纵向钢筋20的下端部22分别与所述第三水平钢筋群26的各端部并列连接;并且,在所述铸模1中,所述底板部3、所述第一及第二侧壁部6、7、以及构成所述第三或第四侧壁部10、11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18、19由具有抗锈性、抗腐蚀性、抗侵蚀性的钢板组成;并且,在所述第一壁板部18和第二壁板部19内,所述壁板部19的面向所述铸模1内部一侧的下端部与所述底板部3之间形成空间部23,所述纵向钢筋20的下端部22通过所述空间部23向所述铸模内部空间24延伸。
即,本发明的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根据侧沟所定部位的三维地形形状预先决定有关该侧沟盖体的设计信息,基于上述设计信息,在工厂内分别制作用来设定各个特定的部位的铸模,为了设置规定的侧沟盖体,将在工厂内制作好的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搬运至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将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安装到为了设置该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而预先完成的地基上,在该地基上将上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进行连接固定后,在上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内注入混凝土。
本发明的在工厂内制作完成的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如上所述,在由底板部3和形成于其周边的侧壁部6、7、10、11构成的铸模内部,具有将加强钢材13、辅助加强钢材14以及纵向钢筋20、第二及第三水平方向钢筋25、26以规定形状设置固定后的组成结构。因内部没有灌浇混凝土,不是很重,一般两人即可搬运。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及第三水平方向钢筋25、26,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的施工现场进行装配,插入到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内。
需要设置所述侧沟盖体的侧沟三维地理地形,根据各地形实际情况的不同,因此需要在设计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的形状时,详细记录各铺设场所的三维地理信息,再根据记录的三维地理信息进行设计制作。
在该发明中,本发明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的底板部3一般是矩形,其长和宽的长度是根据所定的道路或公路的宽度以及该侧沟的宽度等来决定的,根据情况,该底板部3的该侧沟的宽度、以及长度不一定但也可以取产生变化的形状。
同样,本发明中的第一至第四侧壁部6、7、10、11的各高度,有时相互一致,但根据需要铺设所述侧沟盖体的侧沟的三维地理形状,其高度也可以不一致。此外,同一侧壁部6、7、10、11的各高度还可以沿长度方向发生变化。
需要铺设所述侧沟盖体的侧沟的三维地理形状特别复杂时,用一个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设计难度特别大时,也可以将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分别设计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施工现场拼接成一体。
这种情况,对拼接部位的设计特别重要。
本发明中的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的底板部3优选形成水平形状。
如上所述,本发明中的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以及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对架设在所述侧沟上面的盖体或小桥的设计、制作及施工都取决于应铺设该侧沟的所述盖体或小桥周围的三维地理地形,根据以上资料能轻易的制作出具有适当结构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在所述侧沟盖体的铺设现场,能够短期间、低成本的铺设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以往的施工方法,只能制作平坦的盖体,不能像本发明一样能够进行细微的调整,于是,需要通过周边施工将周边道路或公路的形状转变为适合平坦盖体或小桥安置的形状,增加了施工成本。
而且,本发明的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是以混凝土和由硬性金属材料制作的铸模的结合为基础的。该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在完成后也会被一直使用,其耐久性就成为了问题,由于该盖体的侧面被完全包裹在硬性金属材料里面,在保持了外观美观的同时,防止了所述盖体侧面的混凝土被破坏、出现裂缝、耐久性降低等问题因此延长了使用寿命。
但是,在图1中的本发明的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中,所述底板部3、所述第一至第四侧壁部6、7、10、11优选使用具有适当硬度的金属材料、合成树脂、包括炭素纤维的复合合成树脂或由金属材料与合成树脂复合的复合材料等所构成的硬性材料来制作。
本发明中,作为硬性材料优选使用具有抗锈性、耐腐蚀性、耐侵蚀性的钢板。
本发明中,所述底板部3的形状及纵向、横向的长度,以及所述壁板部6、7、10、11的长度和高度,并不是如上所述的特定值,而是根据各侧沟的三维地理地形和道路或公路的宽度等设定的。
本发明中,在所述用于侧沟的盖板铸模1的所述底板部3处,在其第一及第二端部4、5近旁,优选沿该第一及第二端部4、5的长度方向,设置螺栓31和嵌合孔部32。
即,把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设置在该侧沟2的指定部位,一般如图1所示,在所述侧沟2的近旁,用混凝土或砖块制作地基,形成地基30,这时,为了将该地基30和该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稳定固定在一起,在该地基30处,以适当的间隔埋入螺栓31,优选将螺栓31与设在该底板部3的螺栓嵌合孔部32嵌合固定。
一方面,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加强钢材13由适当的硬性材料制作。其排列间隔和排列根数没有限定,可根据该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的整体强度来设定。
该加强钢材13的截面如图4(A)及图4(B)所示,H型钢或C型钢都可以,或者也可以如图4(C)所示,位于垂直壁部12的上端部及下端部的弯曲突出部35、36的突出方向不一致的Z型钢。还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具有如图4(D)所示截面形状的材料。
另一方面,该加强钢材13,如图4(E)所示,在该垂直壁面部12的至少部分位置,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三水平钢筋26贯穿通过的开口部37。
此外,该加强钢材13的所述开口部37优选为椭圆形,其长轴沿该加强钢材13的长度方向。
本发明中的加强钢材13,在所述垂直壁面部12的至少部分位置优选设有用于减轻该加强钢材13重量的、具有适当形状的缺口部38。
另,本发明中的所述加强钢材13,均用螺栓、螺帽、铆钉、焊接等适当的接合方式接合固定在所述底板部3的表面上。
本发明中的辅助加强钢材14也是由适当硬性材料构成的,其排列间隔或排列根数并不受限制,但取决于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的整体强度要求。其截面形状可以为如图5(A)至(C)所示的L型、H型或C型,还可以为如图5(D)所示的为垂直壁部39的上端部及下端部的弯曲突出部的方向不一致的Z型钢。
另,该辅助加强钢材14与所述加强钢材13的交叉部处,均用螺栓、螺帽、铆钉、焊接等适当的接合方式相互接合固定。
一方面,在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中的第一及第二侧壁部6、7,其面向所述盖板铸模内部的所述侧壁部内面15处,为了防止该侧壁6、7因混凝土的膨胀压力产生变形、破损或因外压产生变形、破损,沿该侧壁6、7的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根用于加强该侧壁6、7的支撑部件16,另,在该支撑部件16与所述加强钢材13之间,设置连接固定所述支撑部件16与所述加强钢材13的接合板17。
该接合板17,具有固定所述加强钢材13的设置位置的功能,对其设置个数或设置间隔没有特定限制,按加强钢材13来相应设置。
本发明中,在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内加上所述加强钢材13和所述辅助加强钢材14,如上所述,追加使用了第二水平钢筋25和第三水平钢筋26,在该第二及第三水平钢筋25、26的交叉部位,用例如焊接、钢丝捆绑等适当的连接方法进行接合固定。
本发明中,该第二及第三水平钢筋25、26,可以在工厂制作时预先插入,或者也可以在所述侧沟盖体的铺设施工现场插入。
另,本发明中,对该第二水平钢筋25和第三水平钢筋26的使用根数和位置间隔没有特定的要求,取决于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的强度。
下面对本发明的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中,在第三和第四端部8、9形成的第三及第四侧壁部10、11的结构进行说明。
即,本发明的第三及第四侧壁部10、11设置在与侧沟2的水流方向S垂直相交的方向上。作为公路或道路使用所述盖体时,具有用来使行人能清楚地看见盖板的边缘部、防止行人跌落的功能。
因此,所述第三及第四侧壁部10、11的高度至少要达到100mm,宽度至少要达到150mm。
另,如上所述,在设计上需要将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分多次制作时,可以在其中一个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上只形成所述第三及第四端部8、9的其中一端的侧壁部,例如第三侧壁部10,同时,在另一个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上仅设有对应于所述第四端部9的第四侧壁部11。
另,本发明的第三及第四侧壁部10、11,如图1及图2所示,由两块平行的壁板部18、19构成。
详细说明,在所述第三及第四端部8、9中的至少一端形成的第三或第四侧壁部10、11,均由设置在该侧沟2的水流方向S上、以规定间隔平行对置的两块第一壁板部18和第二壁板部19构成。
所述第三及第四侧壁部10、11的上端部的高度优选保持一致。至于两者的下端部,所述第三侧壁部10的下端部延伸至所述底板部3的第三端部8处,所述第四侧壁部11的下端部在所述底板部3的第三端部8的内侧,不延伸到所述底板部3的表面,与所述底板部3之间形成空间部23。
即,所述壁板部18的高度设定得比所述壁板部19的高度要长。
如下说明所示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钢筋20的下端部22通过所述空间部23向所述铸模内部空间24延伸。
此外,所述第三及第四侧壁部10、11的上端部的高度,也有两者一致且与所述底板部3的面平行、呈水平状的情况。但根据上述情况,如图1(B)及图2(B)所示,所述第三及第四侧壁部10、11的高度,也有沿该侧壁部10、11的长度方向发生变化的情况。
其形状,取决于设置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的侧沟2的地形状况。
在本发明中的所述第一壁板部18和第二壁板部19之间,如图7所示,为了维持两壁板部18、19之间的间隔的均一性,优选在第一壁板部18和第二壁板部19的长度方向上通过所定的间隔,将具有定长W、定宽S、定厚T的适当硬性材料制作的宽度确定部件40,使用焊接方式或粘合方式、或者螺丝、螺栓螺帽等部件进行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18、19的间隔W并不是特别指定的,例如可设置为150mm。
一方面,本发明中,在所述第一壁板部18和第二壁板部19之间设置钢筋群,所述钢筋群是将在与所述底板部3的平面呈垂直的方向上设置的多根纵向钢筋群20,和并排配置在所述第三及第四端部8、9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有一根的第一水平钢筋21,在其交叉部上分别以适当的连接方式固定连接,形成格子状。且各纵向钢筋20的下端22向与该纵向钢筋20的排列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且与该侧沟的水流方向S平行的方向弯曲。
这是由该纵向钢筋20的下端部22和该第三水平钢筋26相互连接而构成的。
另,本发明中的第一壁板部18和第二壁板部19的两端侧面部41优选用封闭板42封闭;所述封闭板42由与构成所述壁板部、所述侧壁部或所述底板部的硬性金属材料相同的硬性金属材料构成。
如图8所示,在本发明中的第一壁板部18,也就是相当于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的侧壁部10、11的外侧的部分壁板部上,优选在平行于该壁板部18的长度方向上,设有从该壁板部18的外表面向内侧方向呈凹陷状的至少一根呈直线状的沟槽43。
通过设置沟槽43,增加注到该壁板部18、19内的混凝土的结合力,在增强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的强度的同时,对抗该混凝土在凝固时产生的膨胀力,防止该壁板部的外表面向外侧膨胀变形。在保持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外观平整的同时,在该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的外表面添加上横条图案,既美观又可以用来与现有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进行区分。
当然,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沟槽43设在壁板部19的避免上。
另,本发明中的第一壁板部18和第二壁板部19的上端部44,互相设置在呈水平状或倾斜状的同一平面上,同时该第一壁板部18和第二壁板部19的上端部44,优选设有与所述壁板部18、19的表面呈规定角度、向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18、19的内部方向弯曲的弯曲壁45。
对该弯曲壁45的宽度没有特定的要求,例如为20mm,且对该曲折角度也没有要求,例如可以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18、19的垂直面成45度角。
在本发明的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中,如图6(A)及图6(B)所示,在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的部分位置,可以设置贯穿所述加强钢材13、所述辅助加强钢材14、所述水平钢筋群25、26及底板部3的排水孔部50。
该排水孔部50是为了将积蓄在由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构成的用于侧沟的盖体的部分盖体上的雨水等有效地排入侧沟2内而设置的,对其大小和个数没有特定的要求,取决于该盖板的宽度和长度等。
本发明中的排水孔部50,首先在该底板部3的规定位置,设置具有规定大小、规定个数的排水孔部50,由排水孔部50的周边部51开始,由上述硬性金属材料构成的排水孔侧壁部52向垂直方向延伸。
对该排水孔侧壁部52的高度没有特定要求,例如优选与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的第一及第二侧壁部6、7的上端部的高度相等或相近。
该排水孔50的平面形状不一定必须是矩形,也可以是圆形。
另,在具体的例子中,在所述底板部3处设置完所述排水孔部50,且设置完所述排水孔侧壁部52后,由于要设置所述加强钢材13、所述辅助加强钢材14、以及第二及第三水平钢筋群25、26等,所以在排水孔部50处的所述加强钢材13、所述辅助加强钢材14、所述钢筋群无法保持直线的连续性,因此要进行适当的截断后设置在所述底板部3上。
因此,所述排水孔部50周边的加强效果有所减弱,为了增强其强度,如图7所示,优选在该排水孔部50的周边,在与所述加强钢材13、所述辅助加强钢材14、以及所述第二及第三水平钢筋的排列方向不同的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排水孔部加强钢筋群54。
该排水孔部加强钢筋群54,例如,如图6所示,可以将4个所述排水孔部加强钢筋群54设置成矩形,在各相互交叉点以适当的连接方式接合固定,同时将部分所述排水孔部加强钢筋群54与部分所述辅助加强钢材14接合固定。
根据情况,该排水孔部加强钢筋54,与所述加强钢材13、或所述第二及第三水平钢筋群25、26的至少部分通过适当的连接方式进行相互接合固定。
并且,优选在该排水孔侧壁部52的各上端部55处,设置具有与上述弯曲壁45同样结构的弯曲壁56。
此外,作为本发明另外的具体例子,如上所述,根据需要铺设所述盖体的所述侧沟2的三维地理结构,不必进行仅用来改变该侧沟周边地形的土木工程,而是将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分为多个,分别在工厂进行制作,完成后搬入需要铺设所述盖体的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将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连接起来,能够降低铺设该盖体的总施工成本。
若对上述具体事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的话,如图3(A)所示,上述本发明中的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分别在工厂内制作第一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X1、第二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X2,所述第一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X1在所述底板部3的第四端部8处,形成了由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18、19所组成的第四侧壁部10,在该底板部3的第三端部9处未形成所述第三侧壁部11,所述第二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X2,如图3(B)所示,在本发明的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中,在所述底板部3的第三端部9处形成了由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18、19所组成的第三侧壁部11,在该底板部3的第四端部8处未形成所述第四侧壁部10,将两者搬运到施工现场后,在施工现场将该第一及第二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X1和X2,以未形成所述底板部3的所述侧壁部10、11的端部8、9处相互连接,同时,对所述辅助加强钢材14和所述第三水平方向钢筋26进行相互连接固定。
并且,当预备铺设所述盖体的侧沟2两旁地形比较复杂时,例如,也可以如图3(C)所示,另外在工厂制作第三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X3,所述第三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X3在上述本发明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中,在所述底板部3的第三端部9和第四端部8两处均未形成由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18、19组成的第三及第四侧壁部10、11,之后,在施工现场将该第三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X3设置在第一及第二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X1、X2之间,并进行相互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至第三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X1至X3的所述底板部3的形状、长度、宽度等,所述第一及第二侧壁部6、7,以及所述第三及第四侧壁部10、11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并没要求必须要一致,可以根据应铺设所述盖体的所述侧沟2的三维地理结构,根据测定的数据,设计制作成各自需要的形状。
本发明的另外的方式是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60,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60是在上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内注入混凝土所构成的。
即,如图1至图3所示,将本发明的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搬运至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将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架设在侧沟2的指定位置后,根据情况,由施工人员将所述第二及第三水平方向钢筋群25、26插入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内部,在接合固定所述第二及第三水平方向钢筋群25、26的交叉部的同时,所述第三水平方向钢筋群26与所述纵向钢筋20的下端部22固定连接后,在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内注入混凝土,等混凝土完全凝固后,即本发明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60竣工。
混凝土注入到与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的侧壁部及壁板部的上端部同高。
因此,本发明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60,其周边的侧壁部全部都被硬质金属材料所包覆,从上方正视的话,在所述底板部3的部分、所述第三及第四侧壁部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18、19之间的部分可以看见混凝土61
进而,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为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的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预先在工厂内进行制作后,搬运至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的铺设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将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铺设至指定位置后,向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1内部注入混凝土。
本发明的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及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的架设方法,开创了在侧沟上架设具有长期耐久性的盖体或小型桥梁等的盖板新时代。

Claims (26)

1.一种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其架设在侧沟上,作为盖体兼道路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铸模包括底板部、铸模部、多根加强钢材以及多根辅助加强钢材;
所述底板部为具有定宽定长的矩形;
所述铸模部由位于所述底板部上的第一及第二侧壁部、以及第三或第四侧壁部构成;所述第一及第二侧壁部从与侧沟的水流方向平行对置的第一及第二端部开始,向与所述底板部的平面几乎垂直的方向延伸,并具有规定高度;所述第三或第四侧壁部从与所述侧沟的水流方向几乎垂直相交的方向平行对置的第三及第四端部中的至少一端开始,向与所述底板部的平面几乎垂直的方向延伸,并具有规定高度;
所述加强钢材在与所述侧沟的水流方向几乎垂直相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设置且固定于所述底板部上,并且所述加强钢材具有与所述底板部的平面几乎垂直的壁面;
所述辅助加强钢材在与所述侧沟的水流方向上平行设置,在与所述加强钢材的交叉部上与所述加强钢材接合固定;
进而,所述盖板铸模,还在面向所述盖板铸模内部的所述第一及第二侧壁部的内面上,设有用于加强所述侧壁的支撑部件;在所述支撑部件和所述加强钢材之间,设有连接固定支撑部件与所述加强钢材的接合板;
进而,形成于所述第三及第四端部的至少一端上的第三或第四侧壁部还包括第一及第二壁板部,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在与所述侧沟的水流方向上以规定间隔平行对置,且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之间具有多根纵向钢筋群以及至少一根第一水平钢筋;所述纵向钢筋群设置在与所述底板部的平面几乎垂直的方向上,并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的长度方向上以规定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水平钢筋并排设置在所述第三或第四端部的长度方向上;
并且,所述纵向钢筋的下端部分别朝向与所述纵向钢筋的排列方向几乎垂直相交的方向、且与所述侧沟的水流方向平行的方向弯曲;
并且,在所述铸模中,所述底板部、所述第一及第二侧壁部、以及构成所述第三或第四侧壁部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由具有耐锈性、耐腐蚀性、耐侵蚀性的钢板构成;
并且,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内,所述壁板部的面向所述铸模内部一侧的下端部与所述底板部之间形成空间部,所述纵向钢筋的下端部通过所述空间部向所述铸模内部空间延伸。
2.一种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其架设在侧沟上,作为盖体兼道路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铸模包括底板部、铸模部、多根加强钢材、多根第二水平钢筋群、多根第三水平钢筋群以及辅助加强钢材;
所述底板部为具有定长定宽的矩形;
所述铸模部由位于所述底板部上的第一及第二侧壁部、以及第三或第四侧壁部构成;所述第一及第二侧壁部从与侧沟的水流方向平行对置的第一及第二端部开始,向与所述底板部的平面几乎垂直的方向延伸,并具有规定高度;所述第三或第四侧壁部从与所述侧沟的水流方向几乎垂直相交的方向平行对置的第三及第四端部中的至少一端开始,向与所述底板部的平面几乎垂直的方向延伸,并具有规定高度;
所述加强钢材在与所述侧沟的水流方向几乎垂直相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设置且固定于所述底板部上,并且所述加强钢材具有与所述底板部的平面几乎垂直的壁面;
所述第二水平钢筋群设置在所述加强钢材之间,与所述加强钢材平行的方向上;
所述第三水平钢筋群设置在平行于所述侧沟的水流方向上并贯穿所述加强钢材的所述壁面,且互相平行设置;
所述辅助加强钢材与所述第三水平钢筋群平行设置,在与所述加强钢材的交叉部上与所述加强钢材接合固定;
进而,所述盖板铸模还在面向所述盖板铸模内部的所述第一及第二侧壁部的内面上,设有用于加强所述侧壁的支撑部件;在所述支撑部件和所述加强钢材之间,设有连接固定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加强钢材的接合板;
进而,形成于所述第三及第四端部的至少一端上的第三或第四侧壁部还包括第一及第二壁板部,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在与所述侧沟的水流方向上以规定间隔平行对置;且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之间具有多根纵向钢筋群以及至少一根第一水平钢筋;所述纵向钢筋群设置在与所述底板部的平面几乎垂直的方向上,并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的长度方向上以规定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水平钢筋并排设置在所述第三或第四端部的长度方向上;
并且,所述纵向钢筋的下端部分别朝向与所述纵向钢筋的排列方向几乎垂直相交的方向、且与所述侧沟的水流方向平行的方向弯曲,使所述纵向钢筋的下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三水平钢筋群的各端部并列连接;
并且,在所述铸模中,所述底板部、所述第一及第二侧壁部、以及构成所述第三或第四侧壁部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由具有抗锈性、抗腐蚀性、抗侵蚀性的钢板构成;
并且,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内,所述壁板部的面向所述铸模内部一侧的下端部与所述底板部之间形成空间部,所述纵向钢筋的下端部通过所述空间部向所述铸模内部空间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部的所述第一及第二端部附近,沿所述第一及第二端部的长度方向,设有嵌合螺栓的嵌合孔部。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钢材,其截面为H字型、C字型、或者位于垂直壁部的上端部及下端部的弯曲突出部的方向不一致的Z字型。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加强钢材,其截面为L字型、H字型或C字型、或者位于垂直壁的上端部及下端部的弯曲突出部的方向不一致的Z字型。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钢材,在所述几乎垂直的壁面内的至少一部分位置上,设有用于贯穿所述第三水平钢筋的开口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为椭圆形,其长轴为沿所述加强钢材的长度方向。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强钢材的所述几乎垂直的壁面内的至少一部分位置上,设有用于减轻所述加强钢材重量的缺口部。
9.如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及第三水平钢筋,在其各交叉部上以适当的结合方式接合固定。
10.如权利要求2-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水平钢筋与所述纵向钢筋的下端部以适当的结合方式接合固定。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之间设置宽度确定材料,用来保持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之间具有一定间隔。
12.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侧壁部的高度,沿所述第一及第二端部变化。
13.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第三或第四侧壁部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的高度,沿所述第三或第四端部变化。
14.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的上端部,互相设置在呈水平或倾斜状的同一平面上,同时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的上端部设有与所述壁板部的表面呈规定角度、向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的内部方向弯曲的弯曲壁。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其特征在于,在侧沟施工现场,所述第二及第三水平钢筋插入到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内,通过适当的结合方式,使其相互接合固定、或者使其与所述加强钢材或所述纵向钢筋接合固定。
16.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的部分位置上,设有贯穿所述加强钢材、所述水平钢筋群及所述底板部的排水孔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排水孔部的周边侧壁部,用与构成所述底板部或所述侧壁部相同的材料构成。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水孔部的周边设有多个排水孔部加强钢筋群,其设置在与所述加强钢材、辅助补强钢材以及所述第二及第三水平钢筋群的排列方向不同的方向上。
19.如权利要求16-1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其特征在于,通过适当的结合方式,所述排水孔部的所述加强钢筋,至少与所述加强钢材、辅助加强钢材以及所述第二及第三水平钢筋群的一部分相互接合固定。
20.如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其特征在于,构成在所述底板部的所述第三或第四端部的至少一端所形成的所述第三或第四侧壁部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壁板部构成地基部。
21.一种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其特征在于,对仅在所述底板部的第三端部形成所述第三侧壁部的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第一盖板铸模,和仅在所述底板部的第四端部形成所述第四侧壁部的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第二盖板铸模,将没有形成所述侧壁部的所述底板部的端部对置,以适当的结合方式,将所述底板部、所述第二水平钢筋群以及所述辅助加强钢材相互接合固定。
22.一种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其特征在于,对仅在所述底板部的第三端部形成所述第三侧壁部的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第一盖板铸模,和仅在所述底板部的第四端部形成所述第四侧壁部的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第二盖板铸模,将没有形成所述侧壁部的所述底板部的端部对置,同时在对置的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第一及第二盖板铸模之间,设置所述底板部的第三及第四端部均没有形成所述第三及第四侧壁部的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第三盖板铸模,使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第三盖板铸模的所述第一及第二侧壁部与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第一及第二盖板铸模的所述第一及第二侧壁部并列;以适当的结合方式将所述底板部、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第一至第三盖板铸模的所述第二水平钢筋群、以及所述辅助加强钢材相互接合固定。
23.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第一及第二盖板铸模的相互接合、或者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第一至第三盖板铸模的相互接合,是在所述侧沟施工现场或工厂内实施的。
24.一种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2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是在工厂内制成的。
25.一种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其特征在于,其是向权利要求1-2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内注入混凝土而构成的。
26.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2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预先在工厂内制作完成后,将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搬运到所述侧沟盖体的铺设现场,在所述盖体的铺设现场,将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铺设在规定位置后,向所述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内注入混凝土。
CN2011100636085A 2011-03-15 2011-03-15 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盖板以及盖板的形成方法 Pending CN1026777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636085A CN102677766A (zh) 2011-03-15 2011-03-15 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盖板以及盖板的形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636085A CN102677766A (zh) 2011-03-15 2011-03-15 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盖板以及盖板的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7766A true CN102677766A (zh) 2012-09-19

Family

ID=46810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636085A Pending CN102677766A (zh) 2011-03-15 2011-03-15 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盖板以及盖板的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7776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4644A (zh) * 2012-12-20 2013-05-22 天津市赛英工程建设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固定结构的横截沟井圈及其施工方法
CN104350206A (zh) * 2013-03-21 2015-02-11 朴海永 用于建造混凝土路面的预制模具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4644A (zh) * 2012-12-20 2013-05-22 天津市赛英工程建设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固定结构的横截沟井圈及其施工方法
CN103114644B (zh) * 2012-12-20 2014-04-09 天津市赛英工程建设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固定结构的横截沟井圈及其施工方法
CN104350206A (zh) * 2013-03-21 2015-02-11 朴海永 用于建造混凝土路面的预制模具
CN104350206B (zh) * 2013-03-21 2016-03-30 朴海永 用于建造混凝土路面的预制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80179B2 (ja) コンクリート製橋梁システム及び関連方法
CN100529312C (zh) 用于高架电线支撑和/或支撑桩地基的施工的模块化系统
CN101798817B (zh) 组合式挡土墙结构
CN104895092A (zh) 一种内支撑临时格构柱用作永久结构柱的方法
CN102864737A (zh) 一种钢结构人行天桥
CN109457568B (zh) 一种双边叠合梁预制后张法预应力装配路面施工工艺
CN109208632A (zh) 一种预制空心模块积木式混凝土挡土墙
CN205712204U (zh) 一种多重止水带及其防水结构
CN102677766A (zh) 用于侧沟盖体的盖板铸模、盖板以及盖板的形成方法
CN105821908A (zh) 一种多重止水带、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9066480U (zh) 一种预制空心模块积木式混凝土挡土墙
CN205100235U (zh) 适用于桥梁的抗倾覆式路灯基础结构
CN106320184A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桥梁施工方法
KR100973236B1 (ko) 엘리베이터 피트 지지 구조체
CN216712852U (zh) 一种山区公路用中央分隔带钢筒混凝土护栏
CN110593110A (zh) 适用于曲线和纵横坡的箱梁现浇支架及其施工方法
CN108286267B (zh) 装配式波纹钢混凝土组合综合管廊
CN211368652U (zh) 一种基于厚抛石基础的桩柱平台结构
CN211228109U (zh) 公路桥梁外包式防撞护栏
CN105804095A (zh) 一种用于支护边坡的预制网格梁及其支护方法
CN219280573U (zh) 一种组合式波形梁护栏基础结构
CN212427192U (zh) 一种配置绿化台的装配式挡土墙
CN215290183U (zh) 一种简便拼装式锚杆框架梁
CN218466334U (zh) 一种桥梁伸缩缝连接结构
CN112177220B (zh) 一种节能稳定型叠合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