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73139B - 喷墨印染装置以及印染物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喷墨印染装置以及印染物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73139B
CN102673139B CN201210071768.9A CN201210071768A CN102673139B CN 102673139 B CN102673139 B CN 102673139B CN 201210071768 A CN201210071768 A CN 201210071768A CN 102673139 B CN102673139 B CN 1026731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dyeing
erasibility
printing
con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717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73139A (zh
Inventor
长瀬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73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31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731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31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8Printing on text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 Coloring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Abstract

一种喷墨印染装置及印染物的制造方法,其在对被印染材料进行印染的油墨中调配树脂以提高洗涤坚牢性、耐擦性及定影性,且油墨粘度的上升、油墨喷出稳定性及喷嘴的干燥恢复性的下降等的问题较少,从而进行高图像质量的印染。所述喷墨印染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具有喷出涂布液的喷嘴列的印染头,所述涂布液包含耐擦性提高用树脂,且该耐擦性提高用树脂的含量为A;具有喷出油墨的喷嘴列的印染头,所述油墨包含所述耐擦性提高用树脂,且该耐擦性提高用树脂的含量为B,其中,所述含量A及所述含量B满足A>B的关系。

Description

喷墨印染装置以及印染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印染装置以及印染物的制造方法,所述喷墨印染装置通过从喷墨记录头喷射油墨,从而在棉、丝绸、羊毛、化学纤维、混纺等的被印染材料上进行印染。
背景技术
在对棉、丝绸、羊毛、化学纤维、混纺等的布进行印染时,一直以来,采用了使用印染模具的丝网印染方法和使用雕刻了图案的雕刻辊的滚筒印染方法。由于在这些印染方法中使用高价的印染模具与雕刻辊,因此如果不是进行印染物的大量生产的情况,则与成本不相符。
另一方面,由于通过喷墨方式而实施的印染不需要所述印染模具与雕刻辊等,而是利用设计的数字数据来进行印染,因此,不仅能够进行少量的印染,而且还能够迅速地应对设计的细微变更,从而能够大幅地缩短生产时间。此外,还具有能够表现颜色的渐变等的、设计的自由度较大的优点,例如,能够将照片等图像的数字数据印染在T恤等衣服与布制的小物件等上,从而容易地制作少量的原创产品。
基于这种观点,通过喷墨方式而实施印染的喷墨印染方法备受注目。
作为喷墨印染所使用的油墨,存在颜料及染料的油墨。虽然颜料油墨与染料油墨相比,色调与清晰性较差,但是在无需染料油墨中所需要的对被印染材料的前处理这一点、及对纤维的定影性这一点上,与染料相比处于优势。此外,由于染料能够进行印染的被印染材料有所限制,因此在能够在各种被印染材料上进行印染这一点上,使用颜料的印染备受注目。
但是,与以分子水平定影在被印染材料的纤维上的染料不同,在印染后颜料具有容易剥落的课题。
在此,所述衣服及其他服饰制品为进行频繁洗涤的物件,而且经常会出现其印染部分因穿戴或使用而被磨损的情况。因此,在衣服及其他服饰制品等的布料上进行的印染中,对洗涤坚牢性、耐擦性、定影性等的油墨特性有所要求。
因此,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通过向颜料油墨调配树脂,从而提高所述洗涤坚牢性、耐擦性、定影性等的油墨特性的技术。
在此,洗涤坚牢性、耐擦性、及定影性等的油墨特性的提高幅度与所述树脂的调配量相关,为了获得所述油墨特性的充分的提高幅度,而需要增加树脂量。另外,虽然为了提高耐擦性而向油墨添加树脂的操作,在进行对纸的印刷的油墨中也被实施,但是为了获得在布等的印染中所要求的耐擦性,需要添加与纸用途的油墨中的树脂添加量相比多几倍(3~4倍左右)的树脂。但是,当树脂的调配量增加时,具有容易产生油墨粘度上升、油墨喷出稳定性及喷嘴的干燥恢复性下降等的问题的倾向。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155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0574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喷墨印染装置及印染物的制造方法,且在对被印染材料进行喷墨方式的印染时,在油墨中调配树脂以提高洗涤坚牢性、耐擦性、及定影性,且油墨粘度的上升、油墨喷出稳定性及喷嘴的干燥恢复性的下降等的问题较少,从而能够进行高图像质量的印染。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印染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具有喷出涂布液的喷嘴列的印染头,所述涂布液包含耐擦性提高用树脂,且该耐擦性提高用树脂的含量为A;具有喷出油墨的喷嘴列的印染头,所述油墨包含所述耐擦性提高用树脂,且该耐擦性提高用树脂的含量为B,其中,所述含量A及所述含量B满足A>B的关系。
在本发明中,“被印染材料”是指,成为印染对象的“布料”或“衣服及其他服饰制品”等。“布料”包括:棉、丝绸、羊毛等天然纤维、或尼龙等化学纤维、或者将这些材料混合而成的复合纤维的纺织品、编织品、无纺布等,并且包括卷绕成筒状的较长的材料和切割成预定长度的材料这两种形式。
此外,“衣服及其他服饰制品”中,除了缝制后的T恤、手绢、围巾、毛巾、手提袋、布制的手提包、帘子、床单、床罩等家居类制品之外,还包括作为缝制前的状态的部分而存在的裁剪前后的布料等。
此外,“油墨”是指,用于在被印染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液体,并包含颜色材料。“涂布液”是指,不包含颜色材料,其能够用于形成对所述油墨的印染前的被印染材料表面、或者印染后的油墨表面进行覆盖的涂布层的液体。此外,“耐擦性提高用树脂”是指,以提高油墨的洗涤坚牢性、耐擦性、定影性为目的而被添加的树脂。
在本方式中,形成对油墨表面进行覆盖的涂布层的涂布液的耐擦性提高用树脂含量A被设定为,多于油墨的耐擦性提高用树脂含量B。虽然油墨如上文所述这样包含颜色材料,但是由于涂布液不包含颜色材料,因此在考虑到油墨的粘度及油墨喷出稳定性的情况下,可以使该涂布液含有较多的耐擦性提高用树脂。
根据本方式,将油墨中所含有的耐擦性提高用树脂量设定得较低,且如图1所示,通过在由油墨形成的印染后的图像(油墨层3)上,形成与该油墨相比包含更多的耐擦性提高用树脂的涂布液的涂布层2,从而作为重叠了的油墨层和涂布层的整体,能够获得与通过所述含量B而获得的耐擦性相比更高的耐擦性。
例如,当为了赋予油墨所要求的预定的油墨特性(洗涤坚牢性、耐擦性、定影性等)所需要的耐擦性提高用树脂含量为C时,如果将该含量C添加在油墨中,则有时会出现油墨粘度上升、油墨喷出稳定性及喷嘴的干燥恢复性下降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油墨的耐擦性提高用树脂量设定为,少于所述含量C且满足预定的油墨喷出稳定性及喷嘴的干燥恢复性的含量B,而且,将涂布液的耐擦性提高用树脂量A设定为,当与所述耐擦性提高用树脂含量B的油墨的油墨层重叠时,作为油墨层和涂布层重叠而成的层整体,可获得所述耐擦性提高用树脂含量C的油墨的油墨层同等以上的耐擦性。即,能够在将油墨的耐擦性提高用树脂含量设定为低于所述含量C的同时,使印染后的图像整体的耐擦性成为通过所述含量C而获得的耐擦性的同等以上。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印染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中,具备:控制部,其对所述涂布液及所述油墨的喷出进行控制,其中,所述控制部具备通过交替地重复所述涂布液及所述油墨的喷出来形成图像的印染模式。
根据本方式,除了与第一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之外,还能够如图2(A)或者图2(B)所示这样,通过交替重叠油墨层3和涂布层2来形成图像。此外,在如图1所示这样由一层的油墨层3及涂布层2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当所述涂布层2及油墨层3因印染物的使用或洗涤而剥落时,将立即看到被印染材料的底色。
通过交替重叠油墨层3和涂布层2,而由多个油墨层3a、3b、3c和涂布层2a、2b、2c来印染图像,从而即使最上层的油墨层3c因使用或洗涤而剥落,也由于显现出下面的油墨层3b,因而图像不会立即劣化。因此,所印染的图像可长期被保持在美好的状态下。
此外,当交替重叠油墨层和涂布层时的多个油墨层不仅可以层叠一种颜色种类的油墨,还可以层叠两种以上颜色种类的油墨层(参照图4)。以这种方式,可期待不同于重叠了一种颜色种类的油墨时的颜色表现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印染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式中,所述控制部具备形成由所述涂布液构成的涂布层的涂布模式。
根据本方式,除了与第二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以外,还能够在以上文所述的方式交替重叠油墨层和涂布层而形成图像之前,在印染该图像的被印染材料表面上形成所述底涂布层6[参照图3(B)]。通过在被印染材料上预先形成与油墨相比包含更多的耐擦性提高用树脂的底涂布层6,从而能够提高定影性及洗涤坚牢性。此外,能够抑制因被印染材料的颜色或种类的不同而导致的油墨的显色的不同。
而且,可以在印染后执行该涂布模式,从而在图像表面上形成预定的厚度的顶涂布层5[参照图3(A)及图3(B)]。通过由顶涂布层5切实地覆盖所印染的图像的最上层,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耐擦性、定影性及洗涤坚牢性。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印染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式或者第三方式中,所述控制部具备在所述图像的边缘部形成所述涂布层的镶边的镶边模式。
根据本方式,能够在交替重叠油墨层和涂布层而印染图像之前,在准备印染的图像的边缘部形成所述涂布层的镶边7(参照图5)。因此,能够使图像的边缘部分的显色突出,从而印染清晰的图像。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印染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四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中,所述油墨由颜色材料、耐擦性提高用树脂及至少包含溶剂在内的其他组分构成,所述涂布液不包含所述颜色材料,且所述耐擦性提高用树脂之外的组分组成与所述油墨相同。
根据本方式,能够将耐擦性提高用树脂多调配出与未包含的颜色材料相对应的量。此外,当颜色材料和耐擦性提高用树脂之外的组分组成相同时,油墨和涂布液的物理性状将变得类似。因此,当以重叠的方式进行了印染时,油墨层和涂布层容易一体化。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式所涉及的印染物的制造方法中,以通过第一方式至第五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的喷墨印染装置来执行印染的方式而进行制造。
根据本方式,从而取得与第一方式至第五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能够在对被印染材料执行喷墨印染时,减少油墨粘度的上升、油墨喷出稳定性及喷嘴的干燥恢复性的下降等的问题,且获得洗涤坚牢性、耐擦性及定影性优异的高图像质量的印染物。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对使用了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墨印染装置的印染进行说明的图,且为印染物的结构放大图。
图2为使用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墨印染装置所制造的印染物的其他示例,图2(A)为形成油墨层,再实施油墨层和涂布层的反复印染时的印染物的结构放大图,图2(B)为先形成涂布层,再实施反复印染时的印染物的结构放大图。
图3(A)为实施了图像印染后的表面涂布时的印染物的结构放大图,图3(B)为实施了图像印染前的被印染材料表面涂布和图像印染后的表面涂布时的印染物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在重叠有多层的油墨层上形成了两种颜色种类的油墨层时的印染物的结构放大图。
图5为在相当于通过印染而形成的图像的边缘部的、被印染材料表面上形成了涂布层时的印染物的结构放大图。
图6为用于对使用了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墨印染装置的印染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墨印染装置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墨印染装置所使用的印染头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受这些说明限制。
首先,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墨印染装置所使用的油墨及涂布液进行说明。
油墨
油墨由颜色材料、耐擦性提高用树脂、至少包含溶剂在内的其他组分构成。作为用于印染的油墨,优选使用耐光性、耐水性等的保存性优异的颜料油墨,作为所述颜色材料,可以使用公知的颜料,即有机颜料、无机颜料及碳黑等。
例如,虽然作为黑色油墨用的颜料,特别优选为炉黑、灯黑、乙炔炭黑、槽法炭黑等的炭黑(C.I.颜料黑7)类,但是也可以使用铜氧化物、铁氧化物(C.I.颜料黑11)、氧化钛等的金属类颜料、苯胺黑(C.I.颜料黑1)等的有机颜料。
此外,作为彩色油墨用的颜料,能够使用C.I.颜料黄1(坚牢黄G)、3、12(双偶氮黄AAA)、13、14、17、24、34、35、37、42(黄色氧化铁)、53、55、74、81、83(双偶氮黄HR)、93、94、95、97、98、100、101、104、108、109、110、117、120、128、138、153、155、180、185、C.I.颜料红1、2、3、5、17、22(坚牢亮猩红)、23、31、38、48:2(永久红2B(Ba))、48:2(永久红2B(Ca))、48:3(永久红2B(Sr))、48:4(永久红2B(Mn))、49:1、52:2、53:1、57:1(亮胭脂红6B)、60:1、63:1、63:2、64:1、81(罗丹明6G色淀)、83、88、101(铁红)、104、105、106、108(镉红)、112、114、122(喹吖啶酮品红)、123、146、149、166、168、170、172、177、178、179、185、190、193、202、206、209、219、C.I.颜料紫19、23、C.I.颜料橙36、C.I.颜料蓝1、2、15(酞菁蓝R)、15:1、15:2、15:3(酞菁蓝G)、15:4、15:6(酞菁蓝E)、16、17:1、56、60、63、C.I.颜料绿1、4、7、8、10、17、18、36等。
作为油墨中的颜色材料的含量,优选为0.5%~30%,更加优选为1.0%~15%。如果采用在此以下的添加量,则无法确保印染浓度,而如果采用在此以上的添加量,则在油墨的粘度增加与粘度特性方面会产生结构粘性,从而存在来自喷墨印染头的油墨的喷射稳定性变差的倾向。
下面,对耐擦性提高用树脂进行说明。本发明的耐擦性提高用树脂为,以提高油墨的洗涤坚牢性、耐擦性、定影性为目的而被添加的材料,并且,可以使用公知的树脂,例如,可以使用在日本特开2006-307165号公报中所记载的树脂组分。具体而言,可以使用亲水性树脂和疏水性树脂的复合组分树脂。作为亲水性树脂,可以使用具有羧基、磺基等的亲水性基团的苯乙烯-丙烯酸树脂、硅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等。作为疏水性树脂,可以使用表现出疏水性的苯乙烯-丙烯酸树脂、硅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等。
此外,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来进行制造,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189626号公报中所记载的方法(高分子微粒子的制作方法)。
此外,耐擦性提高用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0℃以下。通过这种方式,从而提高了作为印染用油墨的颜料的定影性。当超过0℃时,颜料的定影性会逐渐下降。优选为-5℃以下,且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而且,所述耐擦性提高用树脂的酸值优选为100mgKOH/g以下。当酸值超过100mgKOH/g时,在被印染材料上进行了印染时的洗涤坚牢性会下降。优选为50mgKOH/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mgKOH/g以下。此外,耐擦性提高用树脂的分子量优选为10万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万以上。如果采用不足10万的分子量,则会使在被印染材料上进行了印染时的洗涤坚牢性下降。
此外,油墨中的耐擦性提高用树脂的含量B(以下,当简称为“含量B”时,则表示油墨中的耐擦性提高用树脂的含量)优选为重量百分比10%以下。通过将含量B设定为重量百分比10%以下,从而能够防止印染头的喷嘴中的油墨的固化,而且还能够使该油墨的粘度成为能够稳定地喷出油墨的粘度。另外,对于本发明所使用的油墨中的耐擦性提高用树脂的含量B,将在对后文叙述的涂布液的耐擦性提高用树脂的含量A进行说明时,进一步进行详细叙述。
下面,对所述颜色材料及耐擦性提高用树脂之外的其他组分进行说明。所述其他组分为,至少包含溶剂在内的组分,例如,可以含有1,2-己二醇、三丁基乙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三乙二醇、三乙醇胺等的溶剂与其他表面活性剂、离子交换水等。作为所述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乙炔乙二醇系、乙炔醇系等的公知的表面活性剂(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0-189626号公报)。
此外,还可以以放置稳定性的确保、从喷墨头的稳定喷出、堵塞改善或者油墨的劣化防止等为目的,而添加保湿剂、溶解助剂、浸透控制剂、粘度调节剂、pH调节剂、防氧化剂、防腐剂、杀菌剂、防蚀剂、用于捕获对分散造成影响的金属离子的螯合物等的各种添加剂。
涂布液
本发明所使用的涂布液为,在不包含所述油墨中的颜色材料,且能够用于形成涂布层的液体,所述涂布层覆盖印染前的被印染材料表面或者印染后的油墨表面。作为涂布液,可以使用所述油墨的颜色材料之外的组分,即,耐擦性提高用树脂、和包含关于所述油墨的说明中的“颜色材料及耐擦性提高用树脂之外的其他组分”的组分。尤其优选为,涂布液中的该其他组分的组成(例如,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也与所述油墨相同。
本发明所使用的涂布液中的耐擦性提高用树脂的具体含量A(以下,当简称为“含量A”时,则表示涂布液中的耐擦性提高用树脂的含量)被设定为,多于所述油墨中的耐擦性提高用树脂含量B。其原因在于,虽然油墨如上文所述这样包含颜色材料,但由于涂布液不包含颜色材料,因此在考虑到油墨的粘度及油墨喷出稳定性的情况下,可以使该涂布液含有较多的耐擦性提高用树脂。
因此,通过将油墨中的所述含量B设定得较低,并在油墨层上含量形成多于该油墨的、耐擦性提高用树脂含量A的涂布液的涂布层,从而作为重叠了的油墨层和涂布层的层整体,能够获得与通过所述含量B而获得的耐擦性相比更高的耐擦性。涂布液中的耐擦性提高用树脂的含量A优选为重量百分比15%以下,且进一步优选为重量百分比10%以下。
通过将油墨中的耐擦性提高用树脂含量B和涂布液的耐擦性提高用树脂含量A的关系设定为A>B,从而能够实现如下的结构。
例如,当为了赋予油墨所要求的预定的油墨特性(洗涤坚牢性、耐擦性、定影性等)所需要的耐擦性提高用树脂含量为C时,如果将该含量C添加到油墨中,则有时会出现油墨粘度上升,从而油墨喷出稳定性及喷嘴的干燥恢复性下降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油墨的所述含量B设定为,少于所述含量C且满足预定的油墨喷出稳定性及喷嘴的干燥恢复性的含量B,而且,将涂布液中的所述含量A设定为,当与所述含量B的油墨的油墨层重叠时,作为油墨层和涂布层重叠而成的层整体,可获得所述耐擦性提高用树脂含量C的油墨的油墨层同等以上的耐擦性。即,能够在将油墨的耐擦性提高用树脂含量B设定为低于所述含量C的同时,使印染后的图像整体的耐擦性成为通过所述含量C而获得的耐擦性的同等以上。
列举更加具体的示例,用于赋予油墨所需求的预定的所述油墨特性而需要的耐擦性提高用树脂含量、与颜料含量的质量比通常在3以上。例如,当油墨的颜料浓度为重量百分比4.5%时,所述含量C为重量百分比13.5%以上。但是,当在油墨中添加重量百分比10%以上的耐擦性提高用树脂时,将有可能使油墨的喷出稳定性变差。此时,将油墨的耐擦性提高用树脂含量B设定为例如重量百分比7%,且将涂布液的耐擦性提高用树脂含量A设定为重量百分比9%。此时,虽然在仅采用油墨时,与颜料含量的质量比为约1.6,但通过添加涂布液的所述含量A,从而能够满足与颜料含量的质量比在3以上(约3.6)的条件。此外,由于涂布液及油墨中的耐擦性提高用树脂含量均不足重量百分比10%,因此还能够降低油墨的喷出稳定性下降的可能性。
在表1中示出了本发明所使用的油墨和涂布液的组分组成的一个示例。
表1
实施例1
下面,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墨印染装置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图8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墨印染装置所使用的印染头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
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墨印染装置10具备:印染头11,其能够执行双方向的印染;控制部12,其对从被设置在该印染头11上的喷嘴列的涂布液及所述油墨的各自的喷出进行控制。x1及x2为印染头的移动方向,y为作为被印染物的被印染材料13的输送方向。
如图8所示,印染头11具备:喷嘴列14a、喷嘴列14b,其喷出所述涂布液(CL1及CL2);喷嘴列15a、喷嘴列15b、喷嘴列15c及喷嘴列15d,其喷出各种颜色的油墨(Y、M、C、K)。各个喷嘴列被排列配置在与设置有印染头11的滑架的轴向(印染头的移动方向x1及移动方向x2)正交的方向上。此外,在喷出涂布液的喷嘴列14a与喷嘴列14b之间,设置有喷出油墨的喷嘴列15a~喷嘴列15d。通过以这种方式排列配置喷嘴列,从而在印染头的移动方向x1及移动方向x2的任一方向上,均能够连续喷出涂布液和油墨从而重叠形成涂布层和油墨层。
虽然在图8所记载的印染头11中,喷出涂布液的喷嘴列14a及喷嘴列14b、和喷出油墨的各种颜色的喷嘴列15a~喷嘴列15d被设置在同一印染头11上,但是也可以分别设置具有喷出涂布液的喷嘴列14a及喷嘴列14b的印染头、和具有喷出各种颜色的油墨的喷嘴列15a~喷嘴列15d的印染头。
本实施例的喷墨印染装置10所使用的涂布液及油墨为,如上文所述这样,耐擦性提高用树脂的含量为A的涂布液、和所述耐擦性提高用树脂的含量为B的油墨,并且,含量A和含量B的关系满足A>B。
此外,对所述涂布液及所述油墨的喷出进行控制的控制部12具备:通过交替重复所述涂布液及所述油墨的喷出来形成图像的印染模式。
而且,所述控制部12具备:形成由所述涂布液构成的涂布层的涂布模式;于在所述印染模式中形成的所述图像的边缘部处,形成所述涂布层的镶边的镶边模式。
下面,利用图6对使用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墨印染装置而进行的印染物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6为对使用了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墨印染装置的印染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当在被印染材料上印染图像时,首先,执行步骤S1,在所述步骤S1中,判断是否在所述被印染材料表面上进行涂布液的涂布(底涂布层的形成)。当进行涂布时(在步骤S1中,为“是”),则进入步骤S2,而从印染头11中仅喷出涂布液,并且,当在与印染有图像的部分相对应的被印染材料表面上形成了涂布层(底涂布层)之后,进入步骤S3。当不进行涂布(在步骤S1中,为“否”)时,则就此进入步骤S3。
接下来,执行步骤S3,在所述步骤S3中,判断是否在准备印染的图像的边缘部形成涂布层的镶边。当进行镶边时(在步骤S3中,为“是”),则从印染头11只喷出涂布液,从而在准备印染的图像的边缘部形成涂布层(步骤S4),接着进入步骤S5。当不进行镶边(在步骤S3中,为“否”)时,则就此进入步骤S5。
接下来,执行通过油墨而形成图像的步骤S5。在步骤S5中,按照先油墨、后涂布液,或者先涂布液、后油墨的顺序,从印染头11的各个喷嘴列喷出油墨和涂布液,从而将油墨层和涂布层一层一层地层叠,进而形成图像。然后,执行步骤6,在所述步骤S6中,判断是否进行下述的印染,即,在步骤5中所形成的油墨层和涂布层之上,进一步重叠油墨层和涂布层的“叠印”的印染。
当进行所述叠印印染时(在步骤S6中,为“是”),则再一次执行步骤S5。当不进行叠印印染时(在步骤S6中,为“否”),则进入步骤S7。
接下来,执行步骤S7,在所述步骤S7中,判断是否在步骤S5中所形成的图像的表面上进行涂布液的涂布(顶涂布层的形成)。当进行涂布时(在步骤S7中,为“是”),则从印染头11中仅喷出涂布液,而执行在图像表面形成涂布层的步骤S8,从而结束印染。当不进行涂布(在步骤S7中,为“否”)时,则就此结束印染。
通过按照如上文所述的工序,利用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墨印染装置10来制造印染物1,从而如图1所示,在由油墨形成的印染后的图像(油墨层3)上,形成与该油墨相比包含更多的耐擦性提高用树脂的涂布液的涂布层2,由此作为重叠了油墨层3和涂布层2的整体,能够获得与通过油墨层中所包含的耐擦性提高用树脂含量B而获得的耐擦性相比更高的耐擦性。
此外,通过执行所述“叠印”的印染,从而如图2(A)或者图2(B)所示,获得了以交替重叠油墨层3和涂布层2的方式而形成图像的印染物1。在如图1所示这样,由一层的油墨层3及涂布层2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当所述涂布层2及油墨层3因印染物的使用或洗涤而剥落时,将立即看到被印染材料的底色。
但是,如图2(A)或者图2(B)所示,通过交替重叠油墨层3和涂布层2,而由多个油墨层3a、3b、3c和涂布层2a、2b、2c来印染图像,从而即使最上层的油墨层3c因使用或洗涤而剥落,也由于显现出下面的油墨层3b,因而图像不会立即劣化。因此,所印染的图像可长期被保持在美好的状态下。
另外,当通过重复所述步骤S5和步骤S6而进行“叠印”时,如图4所示,也可以叠印颜色种类不同的两种以上的油墨(例如油墨3d及油墨3e)。通过这种方式,可期待不同于重叠了一种颜色种类的油墨时的颜色表现的可能性。此外,如图4所示,可以部分具有未重叠油墨的层,并按照先油墨层、后涂布层、再涂布层的顺序重叠油墨层和涂布层。
此外,如图3(B)所示,当在进行印染前于被印染材料4表面上涂布所述底涂布层6时,由于该底涂布层6与油墨相比包含更多的耐擦性提高用树脂,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定影性及洗涤坚牢性。此外,能够抑制因被印染材料4的颜色或种类的不同而导致的油墨的显色的不同。
而且,如图3(A)及图3(B)所示,当在所印染的图像表面上涂布所述顶涂布层5时,将由顶涂布层5切实地覆盖所印染的图像的最上层,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耐擦性、定影性及洗涤坚牢性。
此外,如图5所示,通过在进行印染之前,在准备印染的图像的边缘部(端部)形成所述涂布层的镶边7,从而能够使图像的边缘部分的显色突出,进而印染清晰的图像。
以上为对本发明的喷墨印染装置及印染物的制造方法的说明,通过这些装置及方法,能够在喷墨方式的印染中,减少油墨粘度的上升、油墨喷出稳定性的下降、及喷嘴的干燥恢复性的下降等的问题,从而获得洗涤坚牢性、耐擦性、及定影性优异的高图像质量的印染物。
符号说明
1  印染物;
2、2a、2b、2c  涂布层;
3、3a、3b、3c、3d、3e  油墨层;
4  被印染材料;
5  顶涂布层;
6  底涂布层;
7  涂布层的镶边;
10  喷墨印染装置;
11  印染头;
12  控制部;
13  被印染材料;
14a、14b  喷嘴列;
15a、15b、15c、15d  喷嘴列。

Claims (6)

1.一种喷墨印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喷出涂布液的喷嘴列的印染头,所述涂布液包含耐擦性提高用树脂,且该耐擦性提高用树脂的含量为A;
具有喷出油墨的喷嘴列的印染头,所述油墨包含所述耐擦性提高用树脂,且该耐擦性提高用树脂的含量为B,
其中,所述含量A及所述含量B满足A>B的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印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控制部,其对所述涂布液及所述油墨的喷出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控制部具备通过交替地重复所述涂布液及所述油墨的喷出来形成图像的印染模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印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具备形成由所述涂布液构成的涂布层的涂布模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印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具备在所述图像的边缘部形成所述涂布层的镶边的镶边模式。
5.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印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墨由颜色材料、耐擦性提高用树脂及至少包含溶剂在内的其他组分构成,
所述涂布液不包含所述颜色材料,且所述耐擦性提高用树脂之外的组分组成与所述油墨相同。
6.一种印染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通过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印染装置来执行印染的方式而进行制造。
CN201210071768.9A 2011-03-16 2012-03-16 喷墨印染装置以及印染物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26731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58362A JP5817961B2 (ja) 2011-03-16 2011-03-16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装置、および捺染物の製造方法
JP2011-058362 2011-03-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3139A CN102673139A (zh) 2012-09-19
CN102673139B true CN102673139B (zh) 2015-05-20

Family

ID=46805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71768.9A Active CN102673139B (zh) 2011-03-16 2012-03-16 喷墨印染装置以及印染物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67764B2 (zh)
JP (1) JP5817961B2 (zh)
CN (1) CN1026731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19209A (ja) * 2015-07-10 2017-01-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EP4159076A1 (en) * 2016-02-05 2023-04-05 NIKE Innovate C.V. Additive color printing using multiple color graphic layers
JP6794650B2 (ja) * 2016-04-07 2020-12-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捺染方法
EP3339502B1 (en) 2016-12-20 2020-02-12 Agfa Nv Method for ink jet textile printing
WO2020101634A1 (en) * 2018-11-12 2020-05-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Textile print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0278A (ja) 1991-04-23 1994-01-18 Toyobo Co Ltd シート状物の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
US6513897B2 (en) * 2000-12-29 2003-02-0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Multiple resolution fluid applicator and method
JP2007276482A (ja) * 2001-04-24 2007-10-25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これらを用いた記録物
US7166690B2 (en) * 2001-12-15 2007-01-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cycled method for a wasted polyester and reclaimed materials thereof
JP4639069B2 (ja) * 2004-11-05 2011-02-23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顔料プリント方法
JP2009012204A (ja) 2007-07-02 2009-01-22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印刷方法、印刷物、及び印刷装置
JP2009057452A (ja) 2007-08-31 2009-03-19 Konica Minolta Ij Technologies Inc 捺染用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
US8247045B2 (en) * 2007-11-08 2012-08-21 Eastman Kodak Company Inkjet recording element
JP5222590B2 (ja) 2008-03-12 2013-06-26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捺染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
US8210672B2 (en) * 2008-05-28 2012-07-0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method using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printing apparatus
JP5346521B2 (ja) * 2008-08-21 2013-11-2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クリアインク、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10150454A (ja) * 2008-12-26 2010-07-08 Riso Kagaku Corp 捺染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セット
US20100227948A1 (en) * 2009-01-22 2010-09-0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omposition for inkjet recording
JP2010189626A (ja) 2009-01-22 2010-09-02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
JP5444876B2 (ja) * 2009-06-24 2014-03-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36069A1 (en) 2012-09-20
CN102673139A (zh) 2012-09-19
US8967764B2 (en) 2015-03-03
JP2012193471A (ja) 2012-10-11
JP5817961B2 (ja) 2015-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73139B (zh) 喷墨印染装置以及印染物的制造方法
US8857966B2 (en) Inkjet printing ink
JP3004792B2 (ja) カラー捺染方法
JP594771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及び布状繊維製品
JP271368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同方法で捺染され布帛、及び捺染された布帛の製造方法
JP5197079B2 (ja) 捺染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
US11242649B2 (en) Ink set for textile printing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printed textile item
JP2016011466A (ja)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布状繊維製品
JP2010150454A (ja) 捺染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セット
US20180030301A1 (en) Aqueous inkjet ink set for textile printing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printed textile item
CN102673138B (zh) 喷墨印染装置以及印染物的制造方法
US20200276850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printed matter
CN101806003A (zh) 图像形成方法及记录物
CN105593315B (zh) 拔染喷墨油墨组成物
JP555764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用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繊維の捺染方法
CN102827512B (zh) 成像方法
JP2018024853A (ja) 捺染用水性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セット及び捺染物の製造方法
WO2016125869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によって捺染された布帛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システム
JP2006124855A (ja) 濃色加工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
JP200401854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用インクと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
JP200429246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と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
JP300479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
JPS6372585A (ja) インクジエツト防染方法
CN108656755A (zh) 喷墨印染装置以及印染物的制造方法
KR20210051224A (ko) 디지털 프린팅을 이용한 안료 날염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