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7030A - 具有边缘保护装置的模板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边缘保护装置的模板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7030A
CN102667030A CN2010800499503A CN201080049950A CN102667030A CN 102667030 A CN102667030 A CN 102667030A CN 2010800499503 A CN2010800499503 A CN 2010800499503A CN 201080049950 A CN201080049950 A CN 201080049950A CN 102667030 A CN102667030 A CN 1026670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rginal portion
protection
protection marginal
edge
matr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99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67030B (zh
Inventor
G·尼德雷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ka Industrie GmbH
Original Assignee
Doka Industri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ka Industrie GmbH filed Critical Doka Industrie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26670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70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670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70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9/00Forming or shuttering elements for general use
    • E04G9/02Forming boards or similar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9/00Forming or shuttering elements for general use
    • E04G9/02Forming boards or similar elements
    • E04G2009/023Forming boards or similar elements with edge prote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9/00Forming or shuttering elements for general use
    • E04G9/02Forming boards or similar elements
    • E04G2009/023Forming boards or similar elements with edge protection
    • E04G2009/026Forming boards or similar elements with edge protection specific for cor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保护边缘(4)的模板元件(1)、特别是模板(2),该模板元件包括面状的、由边缘面(8)限定的由木材和/或木质材料和/或木材-塑料复合物制成的基体(3);以及设置在边缘面(8)的第一分面(9)上的、由第一塑料材料或由多个第一塑料材料的组合物制成的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在此,在基体(3)的边缘面(8)的至少一个第二分面(11)上和/或在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外表面(22)上借助于注塑成型法施设由第二塑料材料制成的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其中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在接触面(13)上邻接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并且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在接触面(13)上持久地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连接;并且,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在基体(3)的边缘面(8)的方向变化部分(14)、特别是拐角(15)上或者在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外表面(22)的方向变化部分(14)上延伸。

Description

具有边缘保护装置的模板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模板元件、特别是模板,以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2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制造模板元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延长由木材和/或木质材料制成的模板或一般而言的模板元件的使用寿命,该模板元件长期以来设有塑料制的边缘保护装置,该边缘保护装置基本上用于通过该塑料制的边缘保护装置相对于由木材和/或木质材料制成的基体的较高的机械耐磨性减少对模板元件的边缘的损坏,并在相当大程度上阻止湿气经由边缘区域进入由木材和/或木质材料制成的基体中。特别是在模板之后安装或拆卸时,这样的模板元件的边缘区域、特别是在边缘上遭受高的机械负荷,并且在此产生的边缘损坏对用模板元件制成的混凝土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由此在边缘损坏时在两个模板元件之间的接合面上在完成的构件表面上引起突出部或鼓起,该突出部或鼓起在模板拆卸以后必须费力地和相应成本高地去除。因此不在边缘上造成损坏是这样的模板元件的使用寿命的重要准则。
塑料制的边缘保护装置还应阻止湿气经由模板元件的边缘面进入,因为湿气的吸收或释放可以引起由木材和/或木质材料制成的基体的膨胀或收缩,而这同样可以对由此制成的混凝土构件产生不利的影响,并还可以由于天然材料即木材的分解过程、特别是腐朽过程而显著加速模板元件的机械载重量,由此同样不利地缩短模板元件的使用寿命。
关于这样的边缘保护装置在模板元件上的实施方式例如由DE 2305 797A1已知,在由木材制成的模板的边缘侧的窄面上沿板边缘施设塑料制的边缘护层。各边缘护层在此具有成直角伸出的且嵌入模板的边缘凹槽中的中间板条,并且各边缘护层在该边缘护层贴靠在模板的木心上的表面上与木心粘合。为了防止湿气,木心在板面上至少在一侧上设有平面的塑料制的护层,并且为了阻止湿气进入木心,至少一个护层在其接合面的在其外边缘上的区域内与邻接的边缘护层粘合或焊接。
由DE 196 11 413C2已知一种用于在模板上施设边缘保护装置的方法,其中由木材、木材复合物或木状的材料制成的基板在剪裁以后至少部分地沿各边缘面且特别是在拐角区域中用塑料、优选聚氨酯包围注塑。边缘保护装置的有利的实施形式在于,其由同种的材料围绕整个板且在各拐角上无中断或附加的加强部的情况下构成,但其中这样构成的同种的环绕的边缘保护装置在不同规格的模板中需要复杂的装置。
WO 2008/095897A1同样公开使用注塑成型法制造边缘保护装置或密封边缘,其中在用防水的护面涂层的木制基体的端侧的边缘面上施设边缘保护装置。为了实现在边缘保护装置与基体之间的牢固的机械固定和在边缘保护装置与护面之间的防水的连接,在基体上需要复杂的切削加工方法。
DE 92 15 477U1描述一种用于混凝土模板的板,包括拐角保护装置,其中在形成该板的板盘的每一拐角上成型有连接轮廓,使板盘的角形完整的橡胶弹性的角形件附接到该连接轮廓上,该角形件包括软外壳和充满该外壳的空腔直到连接轮廓的粘合的且柔软的泡沫材料。
EP 1 921 223A2公开一种矩形的模板元件,在其各较短的横向边缘上设有加固元件,该加固元件可以由塑料构成并借助于用第二塑料的夹心注塑
Figure BDA00001601889000021
固定于在模板元件的横向边缘上的凹槽中。在该夹心注塑中,也可以用塑料填充在模板元件的拐角上的凹口,这些凹口在完成的模板元件上形成其拐角。
EP 2 055 864A2描述一种模板,包括沿板边缘连续的容纳槽,在该容纳槽中设置塑料制的加固边缘,该加固边缘以其远离容纳槽的外表面与板边缘齐平地端接。在一实施形式中,边缘保护装置除加固边缘外还具有同样可以由塑料构成的表面保护层。
DE 26 18 366A1公开一种模板,包括环绕的由弹性的柔软的材料制成的边缘保护装置,该边缘保护装置与形成模板面的板盘牢固地连接。为了防止冲击,在拐角上可以设置更弹性的材料,使得边缘保护装置在拐角的区域内具有较大的横截面。
DE 196 11 413A1披露一种模板,包括塑料制的边缘保护装置,该边缘保护装置在其边缘面上在至少一个拐角区域中完全覆盖基板。在此基板的边缘面的处于基板中部的轮廓曲线在拐角区域中相对于其他存在的拐角凹进。
由DE 23 05 797A1已知一种包括塑料制的护层的模板,该模板在边缘侧的窄面上沿板边缘具有塑料制的边缘护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边缘保护装置的模板元件和一种用于制造其的方法,其中虽然使用经济的制造方法,但仍实现边缘保护装置的高的机械承载能力和防止湿气进入模板元件中的良好的保护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的特征的模板元件并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2的特征措施的方法实现。通过在基体的边缘面的至少一个第二分面上和/或在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外表面上借助于注塑成型法设置由第二塑料材料制成的第二保护边缘部分,并使该第二保护边缘部分在接触面上可持久地、机械加载地且防水地邻接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对于各相应的保护边缘部分可以分别选择有利的制造方法,并且通过选择塑料材料实现保护边缘的适配于相应的产生的负荷的特性,其中通过在第一与第二保护边缘部分之间的接触面上的持久连接,接合面关于机械承载能力没有减弱点并构成防湿气保护。通过可以在各个保护边缘部分中分别最佳地选择由塑料材料制造边缘保护装置,这样的实施形式或这样的制造方法是特别良好适用的,即使具有复杂边缘面的模板元件也可以经济的方式设有具有高保护作用的边缘保护装置。特别是由此模板元件的整个边缘面可以设有边缘保护装置,而在接触面中关于保护作用没有显著的减弱点。在本申请中没有更详细地讨论由木材和/或木质材料制成的基体的结构,因为在这方面由现有技术充分已知适合的实施形式和制造方法,其中在这方面作为基体的有利的实施形式的示例应该提到使用实体木板、三层板、胶木板、胶合板、OSB板(定向刨花板)、纸板、硬纤维板、MDF板(中密度纤维板)、木材-塑料复合板、由木材-塑料混合物制成的板、由具有热塑性的或热固性涂层的全部上述材料制成的板等。模板元件的可特别经济制造的实施形式在于,第二保护边缘部分在基体的拐角上或在基体的由第一保护边缘部分覆盖的拐角上或在基体或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边缘面的倒圆或倒棱的方向变化部的区域上延伸,因为边缘面的特定拐角区域或过渡区域在模板元件的随后的使用中遭受高的机械负荷,并且第二保护边缘部分可以相应地特别适配于该要求地构造。此外在基体的倒圆或倒棱的拐角或方向变化部分上比在基体的尖锐拐角中更容易地施设连续的第一保护边缘部分。
按照本发明的实施形式可特别有利地在三层板中使用,因为在这里在边缘面的每一部分中基体的至少一些部分横向于木材纤维相交,并且这些所谓的斜纹木面由于其高的吸水能力而必须被特别防止湿气影响。
当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塑料和第二保护边缘部分的塑料基本上由弹性的塑料、特别是热塑性的聚氨酯(TPU)构成时,在使用时实现在边缘保护装置与基体之间的高结合力和边缘保护装置的高机械承载能力。两种塑料材料在此不必是相同的,但应该在接触面上相互形成良好的附着结合,其中机械持久的连接主要通过范德瓦耳斯力和在第一塑料材料的高分子与第二塑料材料的高分子之间的相互扩散获得。另外,例如通过在第一保护边缘部分中的底切或通口,实现在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塑料材料与第二保护边缘部分的塑料材料之间在接触面上的机械固定,除了附着结合以外该机械固定也是有效的。为了进一步改进在第一保护边缘部分与第二保护边缘部分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借助于粘合剂或底漆预处理在第一保护边缘部分上的接触面来改进。特别是对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和第二保护边缘部分使用类似的塑料材料保证良好且持久的连接。
模板元件的有利的实施形式还在于,第二保护边缘部分沿边缘面至少部分地具有垂直于边缘面的恒定厚度,因为在这些具有恒定厚度的部分中边缘面在基体上构成相对于完成的保护边缘的平行曲线,并因此基体可以按简单的方式为施设第二保护边缘部分作准备。此外由此实现在第二保护边缘部分内存在尽可能少的机械特性的改变,这力求在模板元件的整个周界上达到。
第二保护边缘部分在第一保护边缘部分上和可能也在基体上的机械固定特别是这样促进,即第二保护边缘部分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和可能也与基体的连接面对应于第二保护边缘部分的总周界面的至少三分之一。该总周界面在此对应于作为体积体考虑的第二保护边缘部分的扣除处于模板元件的板表面中的各分面的整个表面。该整个表面也可以与用于注射第二保护边缘部分的成型空腔的内表面等同。由此减少因机械负荷而分离的危险。
模板元件的也可与其他实施方案组合的有利实施形式在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各端部构成在其上随后连接第二保护边缘部分的接触面或接合面或端面,所述端部设置在边缘面的直线形的部分上。这些端部因此在未弯曲的状态下连接于基体的边缘面,并且避免由于内应力而使各端部从边缘面不希望的分离的危险。在施设第一保护边缘部分与施设第二保护边缘部分之间具有较大的时间间隔时,这是特别有利的。在注射第二保护边缘部分以后可忽略不希望的分离的危险,因为各端部通过第二保护边缘部分在一定程度上附加地固定在基体上。
在基体或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方向变化部分、特别是拐角上,第二保护边缘部分的沿两个邻接于方向变化部分的边缘面的角平分线测量的厚度优选可以为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厚度的5倍与15倍之间,借此由按照本发明的保护边缘最佳地保护基体的遭受高机械负荷的拐角免受损坏。
在接触面的区域内,第二保护边缘部分的垂直于其外表面测量的厚度为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厚度的一倍与三倍之间,其中优选地在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塑料材料和第二保护边缘部分的塑料材料具有类似的机械特性时,在接触面上的两个保护边缘部分优选选择具有近似相同的厚度,以便在接触面的区域内使完成的保护边缘的机械特性尽可能少地改变。而在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塑料材料与第二保护边缘部分的塑料材料之间具有不同的机械特性时,第二保护边缘部分的机械特性可以通过改变其厚度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机械特性均衡,或者在第二保护边缘部分中可以自发地实现与在第一保护边缘部分中不同的机械特性,例如在压力负荷的情况下提高挠性或减小挠性。
为了避免在第二保护边缘部分内机械特性的突变,可以有利的是,第二保护边缘部分沿边缘面至少部分地具有垂直于边缘面的可变的厚度,由此一方面为了制造流畅的过渡通过平缓的横截面变化实现,这例如在流动技术上有利于利用注塑成型法的制造。由于在使用模板元件时经常经由边缘牵引模板元件,因此有利的是,模板元件的保护边缘具有尽可能小的机械不连续性,即特别是具有尽可能均匀的挠性或弹性,因为具有突变挠性的保护边缘在经由边缘牵引时保护边缘在该机械不连续性的区域内可以遭受极高的负荷,该负荷可以导致保护边缘的破裂。因此有利的是,第一保护边缘部分和第二保护边缘部分在接触面的区域内在负荷垂直于基体的边缘面或垂直于保护边缘的表面作用时具有至少近似相同的刚度,其中刚度被限定为相应的塑料材料的弹性模量E与相应的塑料材料的垂直于边缘面的厚度的比。
当第一保护边缘部分和/或第二保护边缘部分在整个面上对接地连接于基体的边缘面时,可以特别经济地制造按照本发明的模板元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很简单的刀具(例如锯片或圆柱形接缝铣刀或切削刀)以一定规格预制作基体。特别是通过使用双端成型装置连续地在基体上制造两个相互平行的边缘面,其中通过横向于进给方向设置在双端成型装置中的调整轴,铣削装置在构造边缘面时可以具有附加的自由度。在边缘面的该实施形式中,可以不必借助于高消耗的刀具引入附加的凹槽,并且尽管如此通过使用高强度的粘合连接仍可在第一保护边缘部分与基体之间实现机械上足够牢固的连接。作为这样高强度的粘合方法的示例在这方面使用PUR(聚氨酯)热熔体胶粘剂系,其在边缘胶合的领域内长期以来是经济的、具有可靠的结果、能够实现机械上可承受高负荷的连接、并且相对于环境影响、特别是湿气还具有高的抵抗能力。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垂直于板状基体的表面地对接地以一定规格预制作边缘面,但与此不同边缘面也可以倾斜于模板元件的板表面定向。
对此可替代地,特别是在第二保护边缘部分的区域内,边缘面具有至少一个凹口或沿基体的边缘面延伸的成型部,借此在借助于注塑成型法在施设第一保护边缘部分以后施设的第二保护边缘部分之间提供边缘面的较大表面,其可用于用第二保护边缘部分的熔融的塑料材料润湿并因此可以在基体上实现较高的机械附着力。在此可以通过开缝或孔在基体中构成适合的凹口,这些凹口可以用简单的工具和甚至可能以连续方法制造;同样可以以连续方法利用现有技术已知的工具和方法在基体的壁面上简单地施设成型部。
但在基体的边缘面上施设凹口或凹槽时必须考虑到,在借助于注塑成型法施设第二保护边缘部分并施加在此产生的表面压力时,这些凹口或凹槽可形成由木材和/或木质材料制成的基体的可能的裂缝的起点,并因此应该尽可能避免尖角。在整面地或对接地以一定规格预制作基体的边缘面时在相当大程度上避免在注射第二塑料材料的过程中使基体破裂的危险。
当第一保护边缘部分和第二保护边缘部分在接触面的区域内具有配合作用的形锁合元件时,可以附加地提高在第一保护边缘部分与第二保护边缘部分之间的连接的机械强度。这样例如在可以例如通过由第一塑料预制的边缘材料构成的第一保护边缘部分上在施设期间将适合的底切设置在接触面上,这些底切在随后借助于注塑成型法施设第二保护边缘时被第二保持边缘部分的塑料填充,并且在第二塑料材料凝固以后在两个保护边缘部分之间形成形锁合的机械连接。通过这些底切或凹口还加大接触面的共同的表面并由此提供较大的面积以实现在第一塑料材料与第二塑料材料之间的附着作用。这样的底切或凹口可以在由预制的滚轧材料构成的第一保护边缘部分中借助于适合的冲头在切割步骤中形成。
如上所述,有利的是,第一保护边缘部分和第二保护边缘部分具有尽可能类似的或等同的物理的、特别是机械技术的特性,并由此沿模板元件的整个周界存在尽可能均质的保护边缘。这可以这样实现,即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塑料材料和第二保护边缘部分的塑料材料具有至少近似相同的技术特性,特别是弹性、抗断强度、硬度、熔化温度等。
但对此可替代地也可以有利的是,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塑料材料和第二保护边缘部分的塑料材料具有相互明显不同的机械技术的特性。例如在保护边缘的各拐角(其由第二保护边缘部分构成且一般来说在使用中遭受较高的机械负荷)的区域内,在该实施形式中可以使用不同于在模板的各纵向边缘或各横向边缘的绝大部分上延伸的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塑料材料。
为了实现在高的机械承载能力与用保护边缘经济地制造模板元件之间的均衡的比例,有利的是,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厚度对应于基体的厚度的0.1倍与0.5倍之间。模板元件的基体经常具有在10mm与35mm之间的厚度,其中在实践中已证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2mm至8mm的平均厚度是有利的。在第一保护边缘部分或第二保护边缘部分具有这样的厚度时确保,在这样的模板元件的边缘上的点状的冲击式负荷由保护边缘的塑料材料分配到较大的面积上,并且处在保护边缘下方的基于木材和/或木质材料的基体遭受较小的并因而不造成损坏地可忍受的机械负荷。
由于按照本发明的模板元件具有很高的使用寿命并构成优质的操作装置,还可能有利的是,在保护边缘的区域内设置测量传感器元件和/或RFID(无线电频率识别)发射元件。这样例如在施设第一保护边缘部分之前可以在基体的凹口中装入相应的元件,或者也可在施设第二保护边缘部分之前,由于借助于注塑成型法施设第二保护边缘部分,因此特别是可以将这样的元件也注入第二保护边缘部分中。在这样的模板元件中的测量传感器元件可以例如用于测量在模板的区域内的温度。PFID发射元件例如适用于不接触地和/或自动化地识别各个模板元件,因此可以在使用寿命期间跟踪这些模板元件的使用,或者可以用于可不接触地读取地提供测量传感器元件的测量值。
模板元件的特别有利的实施形式在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基本上齐平地与板表面端接,并且第二保护边缘部分具有相对于基体的板表面突出的、特别是突出至少0.5mm的加高部分。因此,这样的模板元件的由第二塑料构成的拐角稍厚于基体和第一保护边缘部分。在由此制成的混凝土表面上,因此在模板元件的拐角区域中产生与加高对应的轻微凹陷的部分,这些部分或者在完成的表面上是无碍的或者可以简单地用油灰填充。加高的重要优点在于,模板元件的拐角区域不相对于基体的板表面凹进或凹陷,并因此在完成的混凝土表面上不形成局部的突出部,即使在使用基体时由于湿气影响使基体的厚度因膨胀过程而增加或者拐角区域作为模板元件的受最强负荷的区域比基体或第一保护边缘部分具有较强的损耗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加高部分的另一优点在于,在这样形成的模板元件相互堆叠时,在相互面对的各板表面之间形成气隙,其易于从基体中经由各板表面排出湿气,并因此减少湿气停滞且减小对模板元件的木材或木质材料的由此引起的不利的缩短寿命的影响。加高部分在此相对于模板元件的板表面特别是突出0.5mm与2mm之间。
有利地,加高部分具有平行于板表面的加高面,该加高面一直延伸到模板元件的拐角。加高部分的在使用中引起的损耗由此较均匀地分布到较大的面积上,并且因此在拐角区域中的加高即使在恶劣的使用条件下也仍然保持长久。此外相互堆叠的各模板元件因此稳定地相互叠在一起。
从板表面的水平面向加高面延伸的斜面状的过渡面在第二保护边缘部分上导致,在完成的混凝土表面上形成在板表面与加高部分之间的平缓的逐渐上升的过渡并且不形成尖锐棱边或台阶。此外避免在拆卸和操纵模板元件时例如加高部分在各边缘上钩住等问题。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按照本发明的用于制造具有边缘保护装置的模板元件的方法的特征在于,边缘保护装置的各个分部分分别利用这样的措施制造,即这些措施在制造方法的经济性与最佳的使用特性、特别是边缘保护装置的高耐用性之间产生最佳的均衡性。
在施设第一保护边缘部分以后,第二保护边缘部分以注塑成型法通过使用在接触面的区域内围绕基体和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分部分或两个相邻的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注塑模具而施设。因此一方面通过注塑成型模具的成型壁、另一方面通过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外表面或基体的边缘面与相邻的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各接合面和外表面一起限定用于容纳熔液的第二塑料材料的成型空腔。该方法作为初级成形方法对于相邻的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边缘面或接合面的几何形状波动是不敏感的,并因此可以以不高的精度要求实现以一定规格制作基体的预先安排的分步骤和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施设。
在接触面上的优质、持久、特别是可承受机械高负荷且防水的连接这样实现,即通过熔接过程或焊接过程制造第二保护边缘部分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在接触面上的连接,通过该熔接过程或焊接过程实现在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塑料材料与第二保护边缘部分的塑料材料之间的紧密连接。通过第二保护边缘部分的熔融的塑料材料的尽可能高的温度,在注射过程中还表面地熔化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塑料材料并由此形成紧密的连接。当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塑料材料和第二保护边缘部分的塑料材料类似或在相当大程度相同、亦即具有等价的化学成分时,在此实现特别好的连接。
在实施注塑成型过程以后,经由注塑成型模具从第二保护边缘部分的塑料材料排出热并从剩余的模板元件排出热,由此起初熔融的塑料凝固并且第二保护边缘部分获得希望的强度。为了冷却第二保护边缘部分并由此缩短需要的直到模板元件脱模的时间,注塑成型模具可以具有如采用供液体流过的冷却通道的形式的冷却装置。
由于以一定规格预制作基体最经济地以连续方法实现,因此有利的是,第一保护边缘部分或多个第一保护边缘部分以连续方法施设在基体的边缘面上。为此可以将用于施设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相应的装置集成在双端成型装置中或集成在单侧的边缘通路(在其上以一定规格制作基体)中。但也可以在自身的加工站施加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塑料材料和/或第二保护边缘部分的塑料材料,而与以一定规格预制作无关。
用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塑料材料为此可以有利地作为预制的边缘材料存在,其采用以一定规格预制作的带材的形式或作为滚轧材料施设,其中该实施形式也可以有利地与其他描述的实施形式相组合。
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和第二保护边缘部分的施设方式无关,边缘面在施设之前可以经受预处理,该预处理为了改进边缘保护装置的附着强度特别是可以包括底漆或类似粘合剂的使用。
还有可能的是,在施设第二保护边缘部分之前,在第一保护边缘部分上的接触面和/或基体的边缘面经受切削加工。在此可以特别是同样以连续方法利用几何形状确定的刀具(例如锯或铣刀)或利用几何形状不确定的刀具(例如研磨刀)实现切削加工。通过在施设第二保护边缘部分之前以一定规格中间制作模板元件,可以对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上述施设保持较低的精度要求,借此可以降低整个方法的经济成本。此外通过在施设各个保护边缘部分之间的这样的附加的切削加工,第二保护边缘部分和各接触面可以实现特别的几何形状,并由此例如可以给予特别高的挠性和弹性或高的抵抗能力和高的刚度。为了在施设第一保护边缘部分以后在该切削加工时获得干净的切削边缘,以同步方法使用多个切削刀具。
按照本发明的模板元件的特别经济的制造通过如下方式变成可能,即在持续延伸的各边缘面部分上、特别是在矩形基体的各纵向边缘和各端面边缘上以连续方法施设各第一保护边缘部分,接着在各边缘面部分之间或在彼此成直角相互定向的各第一保护边缘部分上借助于注塑成型法施设第二保护边缘部分。由此利用经济上有利的连续方法可以施设环绕的边缘保护装置的绝大部分,其中该方法也可以很灵活地在极不同的形式中使用,而借助于适合的注塑成型模具(其仅必须在模板元件的厚度上可调),可以与模板元件的表面尺寸无关地在模板元件的各拐角中经济地施设第二保护边缘部分,并且可以获得在各接触面上的连接的保持恒定的质量。
模板元件或制造这样的模板元件的方法的也可与其他实施形式组合的特别有利的实施形式在于,在第一制造步骤中,将特别是作为半成品材料的第一保护边缘部分施加到基体的几乎全部边缘面上。亦即在这方面,在基体的整个周界上尽可能仅存在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两个接合面或端面,其优选定位在完成的模板元件的拐角区域中。基体在完成的模板元件的拐角区域中优选设有倒圆或斜面,借此边缘面相对于直角凹进。基体轮廓的斜面或倒圆易于一件式地施设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特别是以连续方法连续地施设。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各接合面有利地定位在这样的倒圆或斜面上,其中各相互面对的接合面相互间具有最大达几厘米、优选小于20mm的间距。在边缘面的直的部分上,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外表面已作为模板元件的稍后的外表面,而在各拐角区域中通过注射第二保护边缘部分构成模板元件的外表面。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借助于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分别以显著简化的示意图示出:
图1具有环绕的边缘保护装置的采用矩形模板形式的模板元件;
图2模板元件的拐角区域的可能的实施形式;
图3具有标示的注塑成型模具的模板元件的拐角区域的另一可能的实施形式;
图4模板元件的沿图1中的线IV-IV截取的剖面图;
图5在模板元件的拐角区域中的边缘保护装置的另一可能的实施形式;
图6在模板元件的拐角区域中的边缘保护装置的另一可能的实施形式;
图7按照本发明的模板元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8具有边缘保护装置的模板元件的另一实施形式;
图9具有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特别实施形式的边缘保护装置的剖面图;
图10在第一实施形式中的第二保护边缘部分中具有加高部分的模板元件的拐角区域;
图11图10的拐角区域的剖面图;
图12在另一实施形式中的第二保护边缘部分中具有加高部分的模板元件的拐角区域;
图13图12的拐角区域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应该声明,在各不同描述的实施形式中相同的部分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相同的构件标记,其中包含在全部描述中的公开内容在含义上可以转移成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相同的构件标记的部分。此外,在描述中选择的位置说明,例如上面、下面、侧面等,涉及直接描述和示出的附图,并且在位置改变时在含义上转移到新的位置。此外来自示出和描述的各不同实施形式的各单个特征或特征组合也可以构成本身独立的有发明创造性的或按照本发明的解决方案。
关于数值范围的全部说明在具体的描述中应该这样理解,即它们由此一同包括任意的和全部的分量范围,例如说明1至10应该这样理解,即一同包括从下限1和上限10起的全部的分量范围,亦即全部的分量范围从下限1或更大开始并在上限10或更小时终止,例如1至1.7、或3.2至8.1、或5.5至10。
图1示出用于制造混凝土构件的模板元件1,在这里例如为模板2的形式,该模板元件包括面状的基体3,该基体的边缘设有环绕的塑料制的保护边缘4。模板元件1的基体3基本上由木材和/或木质材料构成,其给予模板元件1在应用时所需的强度和稳定性,而保护边缘4基本上用于在相当大程度上保护基体3的边缘区域免受损坏和湿气影响。
作为保护基体3免受湿气影响的另外的措施,板表面5或两个对置的板表面5、6可以分别设有护层7,该护层保护由木材或木质材料制成的基体3的表面免受湿气影响并例如通过如由聚丙烯(PP)、清漆制成的塑料表面构成。在此,在基体3上通过剪裁或以一定规格制作产生环绕的边缘面8,在该边缘面上施设保护边缘4。环绕的保护边缘4在此由多个保护边缘部分组成,其中在边缘面8的第一分面9、9′、9″和9′″上设置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10′、10″和10′″,在边缘面8的第二分面11、11′、11″和11′″上设置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12′、12″和12′″。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10′、10″和10′″分别在基体3的各纵向边缘或各横向边缘的绝大部分上延伸,而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12′、12″和12′″在基体3的各拐角区域上延伸并在各接触面13上分别直接地邻接于相邻的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由此构成连续的在整个边缘面8上延伸的保护边缘4。保护边缘4当然也可以称为边缘保护装置,此时两个概念就此而言具有同一意义。
在各接触面13上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1和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分别在整个面上持久地相互连接,借此保护边缘4在各接触面13的区域内对于在使用中产生的机械负荷和湿气影响也具有足够的抵抗能力。通过所使用的注塑成型法,在接触面13上的连接以及由此引起的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紧密连接可承受高机械负荷且是防水的。
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10′、10″和10′″由第一塑料材料构成,该第一塑料材料对于环境影响(如湿气、混凝土内含材料、化学物质、升高的温度、日光辐射和UV辐射)具有高的机械耐磨性和高的抵抗力。
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12′、12″和12′″在使用中遭受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类似的机械负荷和类似的环境影响并由第二塑料材料构成,该第二塑料材料至少大致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第一塑料材料相同,但也可以由具有明显不同于第一塑料材料的特性的第二塑料材料构成。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分别覆盖基体3的各纵向边缘或各横向边缘的绝大部分的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10′、10″和10′″例如以连续方法施设在其边缘面8上,并可以由相关的塑料材料的半成品材料(例如预成型的带材或连续的滚轧材料的形式)构成,其以相应的长度施加在边缘面8上。为了施设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10′……,可以例如利用所有通用的胶合方法,其中可以使用高强度的和耐湿气的胶粘剂系。作为适合的胶粘剂系的示例,就此而言应该提及使用PUR热熔胶粘剂系,其特征特别是在于,其不仅可以在热影响和/或湿气影响下硬化并且可以实现保护边缘4在基体3上的卓越的附着强度。
设置在基体3的各拐角区域中的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12′、12″和12′″借助于注塑成型法施设在基体3和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10′……上,并分别在两个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之间延伸。为了实施注塑成型法,注塑成型模具这样设置在其上已施设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基体3上,即分别形成适合的成型空腔以制造各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该成型空腔一方面通过注塑成型模具本身的各模具分部元件、另一方面通过边缘面8的第二分面11和各相邻的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端面限定。借助另一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关于该注塑成型过程的其他实施细节。
在图1的实施例中,模板元件1通过矩形的模板2构成,但自然也可设想到模板元件1的不同于矩形形状的外形,特别是也可设想到基体3的边缘面8的其他的拐角角度或倒圆的分部分,其中不仅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而且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都可以设置在边缘面8的倒圆的分面上。这样也可以例如用已知的方法将边缘材料移到倒圆的例如部分圆形的边缘面8上。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优选设置在边缘面8的分面11上,在各分面中边缘面8发生方向变化,因此各分面11在方向变化部分14上延伸,各方向变化部分在所示的模板2的示例中分别对应于基体3的拐角15。
图2示出模板元件1的一部分、亦即形式为拐角15的方向变化部分14,其例如对应于图1中的右下方的拐角。在此在基体3的边缘面8上在纵向边缘上设置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在横向边缘上设置另一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并且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延伸在该第一保护边缘部分与另一第一保护边缘部分之间,该第二保护边缘部分在拐角15的区域内包围基体3并且可以说封闭在两个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与10′之间的间隙。在此通过各接触面13上的短线标示出在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和10”与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之间的持久连接。
在图2中还标示出,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的厚度16’可以大致等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厚度17(在图2中角形的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的指向上方的支臂对应于图1中的矩形的模板元件的较短的横向边缘),或者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的厚度16可以大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厚度17(如在图2中保护边缘部分12的水平支臂对应于图1中的矩形的模板元件的较长的纵向边缘)。该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的厚度16的示例性示出的变化可以用于在大致成直角地向保护边缘4施加负荷时给予第二保护边缘部分类似的机械特性,例如均衡在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塑料材料与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的塑料材料之间的不同的硬度或弹性。这样,当两种塑料材料具有几乎相同的弹性时,推荐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的厚度16′与第一保护边缘10′的厚度17大致相同,而例如在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的塑料材料相对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塑料材料具有较小的弹性时可以这样均衡,即将第二保护边缘部分的厚度16选择成大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厚度17,前提是两种塑料材料比由木材和/或木质材料制成的基体3具有较高的弹性,这一般而言是可以实现的。
图2还示出,边缘面8在施设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以后可以后续进行切削加工并同时可以准备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形成接触面13的端面以与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的连接。边缘面8的在图2中所示的边界曲线例如这样产生,即在施设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以后连续地使铣刀嵌入,该铣刀以垂直于基体平面定向的旋转轴线旋转并朝横向于模板元件1的纵向边缘的进入方向18进给,接着利用铣刀平行于纵向边缘的运动以恒定的尺寸继续切削基体3,并且在基体3的末端实施横向于纵向边缘的进一步的进给运动19,该进给运动导致基体的边缘面8的弧形的出口20。
在此有利的是,角形的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的各支臂从完成的模板元件1上的拐角15出发经由几倍的厚度16沿边缘面8延伸,借此除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10′在各接触面13上连接以外还实现在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与基体3之间的大接触面并由此对于剪切过程或剥皮过程获得高的机械承载能力。在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与基体3之间的足够大的附着面、即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和可能也与基体3的连接面21对应于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的总周界面的至少三分之一。该总周界面在此对应于作为体积体考虑的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的扣除处于模板元件1的板表面5、6中的各分面的整个表面。该整个表面也可以与用于注射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的成型空腔的内表面等同。
在图1中,所示的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还至少部分地具有例如恒定的厚度16,因此在这些部分中也可以视为具有在相当大程度上恒定的机械特性。
作为用于模板元件1的可替代实施形式的示例,图3示出模板2的拐角15的一部分,其中基体3在拐角区域中的倒圆的边缘面8和两个邻接于该倒圆的边缘面的直边缘(例如矩形基体3的纵向边缘和横向边缘)用连续的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覆盖,并且完成的模板元件1的拐角15由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构成,该第二保护边缘部分注射在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外表面22上。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外表面22在接触面13的区域内在注射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之前还可以附加地进行加工,利用该加工还可以提高连接的耐久性。这样可以例如通过切削加工设置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拐角区域而加大接触面13,借此还可以实现在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与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之间的机械固定。必要时可以通过一直通到基体3中的孔而获得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在基体中的附加的固定。
在该实施例中,边缘面8的轮廓在后续的拐角15的区域内以四分之一圆的形式倒圆,但在变型方案中为此也可以通过铰孔的棱边或两个用虚线标示的直切口相对于以一定规格制作成直角的基体3在拐角15上变钝,借此该拐角具有大于90°、亦即例如135°的拐角角度。相对于倒圆的实施形式或图2中的实施形式(其中借助于圆柱形铣刀切削加工边缘面8的轮廓),边缘面8的由直的分部分组成的轮廓在外部拐角的区域内可以借助于两个或更多个直的锯切部分制造。
在拐角区域中的倒圆或倒棱对于施设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是有利的,因为在使用半成品形式的塑料材料时该塑料材料具有一定的固有刚度,并且通过避免边缘面8在方向变化部分14中的尖锐拐角而使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连续地施设、特别是环绕的粘附显著地变容易并使在基体3上的机械结合更好。
在图3的或在拐角区域中具有倒棱的实施形式中,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具有可变的厚度16,这还导致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的局部不同的机械特性。但由于在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内不存在厚度16的突变,因此在沿另一物体的边缘牵引或移动这样的模板元件1时不存在冲击式负荷的危险。如同图2中所示的平缓的过渡,所示的连续的厚度变化在注塑成型技术方面可以保证在注射第二塑料材料时有利的流动状况。
图3以虚线标示出注塑成型模具23,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可以借助于该注塑成型模具施设在已设有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基体3的拐角区域中。注塑成型模具23为此具有模具分部凹口24,该模具分部凹口与边缘面8和已施设的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外表面22一起限定成型空腔25,该成型空腔对应于稍后的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在注塑成型模具23中为此设置至少一个供料通道26,经由该供料通道可以将熔融的塑料材料供给到成型空腔25。供料通道26或供料通道系统通入成型空腔25中的至少一个浇口27、也可能通入多个浇口27,其中根据注塑成型技术适合地定位浇口或多个浇口。为了加速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的熔融的塑料材料的凝固并由此缩短需要的制造时间,优选在注塑成型模具23中附加地设置冷却系统,借助于该冷却系统在注射过程以后促进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的快速冷却。
就此而言在图3的实施形式中也可以改变拐角的构造,其中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在拐角区域中具有接合面28,该接合面在注射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时被封闭。当在基体3的边缘面8上施设多个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或仅唯一的一件式环绕的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时必然产生这样的接合面28,其中该接合面有利地这样铺设,即该接合面处于拐角区域中并接着由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覆盖并由此被封闭。因此类似于图1或2的实施形式,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两个端面29之间的间距被覆盖,其中各端面29相互面对且彼此间仅具有较小的间距。
图4局部地示出模板元件1的沿图1中的线IV-IV截取的在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的区域内或在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区域内的剖面图。如实线所示,基体3的边缘面8在此可以直线形地在模板元件1的表面30之间延伸或者也可以成型,其中该成型部在图4中通过用虚线标示的凹槽31示例性示出。对接的直线形的边缘面8的优点在于边缘面8的简单制造,而通过边缘面8的成型部可以使在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或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与基体3之间的接触面加大。接触面的加大不仅使优选借助于胶粘方法施设的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而且使借助于注塑成型法施设的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与基体3更好地固定。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的附加的固定在此可以通过嵌入凹槽31中的镖枪状的成型凸起实现。
图4还示出模板元件1的各表面30可以通过面状地与基体3连接的各护层32构成。这些护层32实现对由木材和/或木质材料和/或木材-塑料复合物构成的基体3的保护,不仅防机械影响而且防湿气或其他在使用中可以与模板元件1接触的化学物质的作用。与由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和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组成的保护边缘4一起,基体3的各护层32构成针对外部作用的机械负荷、湿气影响和可能的化学物质的影响的保护阻挡层。各护层32例如包括如由聚丙烯(PP)或其他的热塑性或热固性的增强或不增强的塑料制成的塑料覆层或涂层,并且特别是在整个面上与基体3粘结或胶合。对于成型部可替代地或附加地,基体3的边缘面8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凹口33,利用该凹口可以使借助于注塑成型法施设的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在基体3中附加地固定。
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厚度17对应于基体3的厚度的0.1倍与0.5倍之间。模板元件1的基体3经常具有在15mm与35mm之间的厚度,由此在实践中已证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2mm至8mm的平均厚度是有利的。
图5示出模板元件1在拐角区域15中的另一可能的实施形式,其中在基体3的直边缘上施设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各第一保护边缘部分在拐角区域15中借助于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连接。在该实施例中借助于指形铣刀34制造边缘面8的轮廓,该指形铣刀的旋转轴线35成直角地朝模板元件1的表面30定向。在此虚线标示出旋转轴线35相对于基体3的路线。在该实施例中,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5关于拐角15对称地构成,其中该对称的拐角的实施形式对于模板元件1的其他实施形式也可以构成结构简单的解决方案。
图6示出模板元件1的另一实施形式,其中基体3成直角地以一定规格预制作,并且边缘面8相对于矩形仅改变为使得在施设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以后,例如借助于一个或两个锯片在基体3中制出开缝36,这些开缝可以实现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与基体3的附加固定。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开缝36大致平行于拐角15的角平分线37。在制造这些开缝36时,可以同时加工先前施设的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端面,借此也制出稍后的各接触面13。与成直角定向的开缝相比,通过各开缝36的倾斜的实施形式在各接触面13的区域内加大在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与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之间的接触面,并且由此可以同样实现在各相互对接的保护边缘部分10、12之间的接触面13上的改善的机械连接。
图7示意性且显著简化地示出用于制造按照本发明的模板元件1的方法,其中必要时用护层32覆盖的基体3以连续方法完成下列方法步骤:
例如借助于双端成型装置以一定规格制作38各纵向边缘,
在基体3的各纵向边缘上边缘胶合39各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
例如基于双端成型装置连续地以一定规格制作40基体3的各横向边缘,
在基体3的各横向边缘上边缘胶合41各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
以一定规格制作42基体3以施设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
在基体3的各拐角区域上注射43各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
图8中示出模板元件1的在必要时本身独立的另一实施形式,其中再次对于相同的部分使用与上述的图1至7中的附图标记或构件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或构件标记。对于设有附图标记的各部分,其在此处未被单独说明,参阅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设有相同附图标记的各部分的相应描述。
图8示出矩形模板2形式的模板元件1,包括由木材和/或木质材料和/或木材-塑料复合物制成的基体3和环绕的保护边缘4。保护边缘4这样制造,即在通过以一定规格预制作基体3在该基体上制造边缘面8以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被粘贴或胶合到边缘面8上,该第一保护边缘部分一件式地在边缘面8的整个周界上一直延伸到接合面28。基体3在其矩形的基本形状中具有四个方向变化部分14或拐角区域,在其中边缘面8设有倒棱44。这些倒棱44或可替代地在图3中描述的倒圆用于使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可以无尖锐拐点地简单地绕各拐角区域引导。接着这样制造模板元件1的各拐角15,即在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外表面22的各拐角区域或各方向变化部分14中借助于注塑成型法施设各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其中通过注射各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的塑料材料构成完成的模板元件1的各尖锐边缘的成直角的拐角15。在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与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之间通过向接触面13上的注射制造持久的连接。
在图8中右下方的接合面28上,通过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封闭存在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起端与终端之间的间距,并且接触面13也延伸到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各端面29。模板元件1的该实施形式的制造方法可以类似于图7描述的方法,其中直接在以一定规格制作38各纵向边缘和以一定规格制作40各横向边缘以后以一定规格制作各拐角区域,在这里亦即制造倒棱44。通过边缘胶合39和41施设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2可以在必要时组合成唯一的环绕的边缘胶合过程。接着在各拐角区域中注射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使模板元件1完整。
因此图8是这样的实施例,其中在模板元件1的三个拐角15上,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分别仅在接触面13上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外表面22连接,并且在具有接合面28的拐角15中,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除位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外表面22和各端面29上的接触面13外也与基体3的边缘面8连接。
由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端部构成并构成接合面28的端面29在图1、2、5、6、7和8的实施例中处于边缘面8的各直线形部分中,因此各端部没有受到折弯,该折弯可能由于弯曲应力而可使第一保护边缘部分从基体上分离。
模板元件1的在图9中以局部横剖面示出的另一实施形式可以在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不由同种的塑料材料制造,而是沿模板元件的厚度的方向由至少三个分部分45a、45b和45c组成,其中这些分部分45a、45b、45c可以由不同的塑料材料构成,这些塑料材料也可以分别具有不同的机械特性。分部分45a、45b、45c可以通过胶粘连接相互连接,但有利的是通过所谓的共挤塑方法制造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塑料材料,其中在挤塑过程中将不同的塑料材料连接成一件式的挤塑成型件,其作为半成品用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这样的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有利实施形式实现,外部的分部分45a和45c由高耐磨性和高粘性的材料构成、例如由热塑性的聚氨酯(TPU)构成,处在外部的分部分之间的分部分45b由具有较高弹性的另一材料、优选同样由TPU构成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延伸件的作用,其在基体3的由于湿气影响可能引起的厚度变化时可以延伸,因此两个外部的分部分45a和45c保持与基体3的板表面5、6齐平,因为这些板表面由于较弹性的分部分45b可以跟随基体3的厚度变化,而不会由于在胶接缝中的高剪应力引起分离的危险。
这样的包括多个分部分的保护边缘部分10的局部较高的弹性也可以对于上述措施可替代地或附加地这样实现,即保护边缘4的厚度16沿模板元件的厚度方向不是恒定的,而是局部具有横截面缩小部,例如沿边缘面的周界方向延伸的切口、凹进、凹槽等的形式,由此允许具有弹性特性的塑料局部较大的变形,并且保护边缘部分10可以无损地承受基体3的厚度变化。
图10中以局部视图、图11中以沿XI-XI截取的剖面图示出模板元件1的可与上述各实施形式组合的另一实施特征。在此,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在采用成直角的拐角15的形式的方向变化部分14上直接注射在边缘面8上,并在各接触面13上与在邻接于拐角15的各边缘上的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连接。边缘面8在此在拐角上倒圆,借此由第二塑料制成的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具有较大的材料厚度并且在拐角15的区域内保护基体3免受冲击。如图11所示,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在拐角15的区域内在两个板侧面上具有加高部分46,该加高部分相对于板表面5或6突出,因此在完成的混凝土表面中形成相应的凹陷。因此模板元件1的在拐角15的区域内的厚度稍大于在基体3的区域内的厚度,其中这样的加高部分46的加高47相对于板表面5可以大致在0.5mm与2mm之间。模板元件1优选在两个侧面5、6上具有相同的加高部分46,因此可两面地使用这样的模板元件,但与此不同,加高部分46也可以仅单侧地形成在板表面5或6上。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加高部分46这样构成,即该加高部分具有加高面48,其平行于板表面5、6并一直延伸到拐角15。加高面48在此具有等边直角三角形的形状,其关于角平分线47对称。如果在模板中多个模板元件1的各拐角15相互邻接,则各相应的加高面48补足成较大的面状的总加高,该总加高在完成的混凝土表面中形成与其相应的凹陷。
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还可以具有从板表面5或6的水平面一直延伸到加高面48的斜面状的过渡面49,因此产生从板表面5、6向加高面48的平缓的逐渐上升的过渡。
这样的加高部分46的重要优点在于,当基体3可能在使用模板元件1时而引起膨胀时,该基体即使在其厚度增加时也不相对于加高部分46凸出,并因此在这样的模板元件1的拐角15的区域内不会在完成的混凝土表面上形成突起。如果需要的话,在完成的混凝土表面上形成的微小的凹陷可用显著较小的消耗、例如用填料消除,然而在完成的混凝土表面上的突出部是成问题的并且通常必须用很大的消耗、例如通过打磨去除。
在板表面5、6与加高面48之间形成平缓上升的连接的过渡面49具有优选小于30°、特别是小于20°的倾斜角。在完成的混凝土表面上由此同样产生平缓的逐渐上升或延伸的过渡,并由此在相当大程度上阻止加高部分46在各边缘上钩住。图12和13中示出模板元件1的可与上述各实施形式组合的并可能本身独立的另一实施形式,其中再次对于相同的部分使用与在上述的图10和11中的附图标记或构件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或构件标记。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参阅或参照在上述的图10和11中的详细的描述。
如在图12的局部视图和在图13中的沿图12中的线XIII-XIII截取的剖面图所示,在该实施形式中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施设在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外侧22上并与其经由共同的接触面13连接,亦即类似于图3中的实施形式。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在此也在方向变化部分14或拐角15的区域上延伸并与板表面5和6齐平。注射的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在此也具有图10和11描述的加高部分46,该加高部分特别是具有加高面48和过渡面49。
加高部分46或加高面48的形状当然可以不同于图中所示的形状,例如过渡面49不尖锐棱边地过渡到邻接的板表面5,或者加高面48而是也可以构成倒圆的过渡。加高面48例如在俯视图中也可以具有弧形的边缘,并因此产生四分之一圆形的加高面。
在通过注射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制造模板元件1时,第二保护边缘部分构成完成的模板元件1的各拐角15,在具有加高部分46的实施形式中使用注塑成型模具23,其中模具面沿板厚度的方向是可调的,借此能够实现朝板平面的方向的脱模。
各实施例示出模板元件和用于制造这样的模板元件的方法的可能的实施方案,其中就此而言应该提到,本发明并不限于其各具体示出的实施方案,而更确切地说各个实施方案相互不同的组合也是可能的,并且这些变型可能方案由于通过具体的发明而教示出技术处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因此通过示出和描述的各实施方案的各个细节的组合可能设想到的全部实施方案也一同包含在保护范围内。
形式上最后应该指出,为了更好地理解模板元件1的结构,该模板元件或其各组成部分部分地不按比例和/或放大和/或缩小地示出。
基于独立的有发明创造性的解决方案的目的可以由说明书得知。
特别是在图1、2、3、4、5、6、7、8、9、10、11、12、13中示出的各个实施形式可以构成独立的按照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主题。与此有关的按照本发明的目的和解决方案由这些图的详细描述得知。
附图标记清单
1模板元件
2模板
3基体
4保护边缘
5板表面
6板表面
7护层
8边缘面
9分面
10第一保护边缘部分
11分面
12第二保护边缘部分
13接触面
14方向变化部分
15拐角
16厚度
17厚度
18进入方向
19进给运动
20出口
21连接面
22外表面
23注塑成型模具
24模具分部凹口
25成型空腔
26供料通道
27浇口
28接合面
29端面
30表面
31凹槽
32护层
33凹口
34指形铣刀
35旋转轴线
36开缝
37角平分线
38以一定规格制作
39边缘胶合
40以一定规格制作
41边缘胶合
42以一定规格制作
43注射-注塑成型
44倒棱
45分部分
46加高部分
47加高
48加高面
49过渡面
50倾斜角

Claims (16)

1.具有保护边缘(4)的模板元件(1),特别是模板(2),该模板元件包括面状的、由边缘面(8)限定的基体(3),该基体由木材和/或木质材料和/或木材-塑料复合物制成;设置在边缘面(8)的至少大致与基体(3)的整个边缘面(8)对应的第一分面(9)上的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该第一保护边缘部分由第一塑料材料或由多种第一塑料材料的组合物制成;借助于注塑成型法施设在基体(3)的边缘面(8)的至少一个第二分面(11)上和/或在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外表面(22)上的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该第二保护边缘部分由第二塑料材料制成,其中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在接触面(13)上邻接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并且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在接触面(13)上持久地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连接,
其特征在于,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在基体(3)的边缘面(8)的方向变化部分(14)、特别是拐角(15)上或者在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外表面(22)的方向变化部分(14)上延伸。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元件(1),其特征在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塑料材料或多种塑料材料和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的塑料材料基本上由持久弹性的塑料、特别是热塑性的聚氨酯构成。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板元件(1),其特征在于,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至少部分地具有垂直于相应的边缘面(8)或外表面(22)的恒定的厚度(16)。
4.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模板元件(1),其特征在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构成端面(29)的端部设置在边缘面(8)的直线形的部分上。
5.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模板元件(1),其特征在于,在基体(3)或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方向变化部分(14)、特别是拐角(15)上,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沿两个邻接于方向变化部分(14)的边缘面(8)的角平分线测量的厚度(16)为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厚度(17)的5倍与15倍之间。
6.按照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模板元件(1),其特征在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在整个面上对接地与基体(3)的边缘面(8)连接,并且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在整个面上对接地与基体(3)的边缘面(8)和/或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外表面(22)连接。
7.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模板元件(1),其特征在于,边缘面(8)或外表面(22)在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的下方具有在基体(3)和/或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中的至少一个凹口(33),该至少一个凹口特别是开缝或孔的形式,或者边缘面(8)或外表面(22)在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的下方具有沿基体(3)的边缘面(8)和/或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外表面(22)延伸的成型部、特别是至少一个凹槽(31)。
8.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模板元件(1),其特征在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沿基体(3)的厚度的方向由至少三个分部分(45a、45b、45c)组成,其中与板表面(5、6)最接近的两个分部分(45a、45c)由具有至少大致相同的机械特性的塑料材料构成,并且至少一个位于所述两个分部分之间的分部分(45b)相对于所述两个分部分(45a、45c)具有较高的弹性。
9.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模板元件(1),其特征在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基本上与板表面(5、6)齐平地端接,并且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具有相对于基体(3)的板表面(5、6)突出的、特别是突出至少0.5mm的加高部分(46)。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板元件(1),其特征在于,加高部分(46)具有平行于板表面(5、6)的加高面(48),该加高面一直延伸到模板元件(1)的拐角(15)。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模板元件(1),其特征在于,加高部分(46)具有从板表面(5、6)的水平面向加高面(48)延伸的斜面状的过渡面(49)。
12.用于制造具有保护边缘(4)的模板元件(1)、特别是模板(2)的方法,包括:以一定规格制作由木材或木质材料制成的面状的基体(3)以制造边缘面(8);借助于胶合方法或注射成型方法在边缘面(8)的至少大致与基体(13)的整个边缘面(8)对应的第一分面(9)上施设由第一塑料材料制成的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接着在边缘面(8)的第二分面(11)上和/或在第一保护边缘(10)的外表面(22)上施设由第二塑料材料制成的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其中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借助于注塑成型法通过使用围绕基体(3)和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分部分的注塑成型模具(23)在接触面(13)上直接邻接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设置,并且在将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施设在接触面(13)上时在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与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之间形成持久的连接,
其特征在于,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施设在基体(3)的边缘面(8)的方向变化部分(14)、特别是拐角(15)上或者在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外表面(22)的方向变化部分(14)上。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在接触面(13)上的连接通过熔接过程和/或焊接过程形成。
14.按照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作为预制的边缘材料施设。
15.按照权利要求12至14之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施设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之前,在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上的接触面(13)和/或基体(3)的边缘面(8)特别是以连续方法进行切削加工。
16.按照权利要求12至15之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体(3)的边缘面(8)上施设连续的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或多个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10′、10″、10″′、…),接着在连续的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的外表面(22)的方向变化部分(14)上或在各第一保护边缘部分(10、10′、10″、10″′、…)之间的接合面(28)上借助于注塑成型法施设第二保护边缘部分(12)。
CN201080049950.3A 2009-09-17 2010-09-17 具有边缘保护装置的模板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670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9011856.3 2009-09-17
EP09011856A EP2299029A1 (de) 2009-09-17 2009-09-17 Schalungselement mit Kantenschutz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PCT/EP2010/005717 WO2011032716A1 (de) 2009-09-17 2010-09-17 Schalungselement mit kantenschutz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7030A true CN102667030A (zh) 2012-09-12
CN102667030B CN102667030B (zh) 2014-11-05

Family

ID=41466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995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67030B (zh) 2009-09-17 2010-09-17 具有边缘保护装置的模板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2) EP2299029A1 (zh)
CN (1) CN102667030B (zh)
BR (1) BR112012008311A2 (zh)
WO (1) WO201103271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9300A (zh) * 2015-03-05 2015-06-10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基板结构
CN111715972A (zh) * 2019-03-22 2020-09-29 Peri有限公司 用于框架模板面板的承载结构
CN113530211A (zh) * 2020-08-13 2021-10-22 六安市叶集团结木业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模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395070B1 (es) * 2011-05-30 2013-12-11 Fpk Lightweight Technologies, S.Coop. Panel de encofrado
CN102787715A (zh) * 2012-04-24 2012-11-21 浙江凯雄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塑料建筑模板及其加工工艺
GB201306247D0 (en) * 2013-04-08 2013-05-22 Acrow Formwork N I Ltd Formwork Panel
AT13728U1 (de) 2013-05-15 2014-07-15 Doka Ind Gmbh Schalungselement für Betonschalungen
CN105401716B (zh) * 2015-10-26 2018-02-23 邵学华 碳纤维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
DE202020103820U1 (de) 2020-07-02 2021-10-06 WASA Compound GmbH & Co. KG Schalungssystem und Kunststoffabdecklag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305797A1 (de) * 1973-02-07 1974-08-08 Anton Krogner Schalungsplatte
WO1991006730A1 (en) * 1989-10-27 1991-05-16 Bo Allan Hjelm Shuttering panel for concreting
DE9215477U1 (zh) * 1992-11-13 1993-01-07 Westag & Getalit Ag, 4840 Rheda-Wiedenbrueck, De
DE19611413C2 (de) * 1996-03-22 1998-03-19 Doka Ind Gmbh Schalplatte für Betonschalungen mit Kantenschutz und Eckverstärkung
CN2525159Y (zh) * 2001-05-17 2002-12-11 姚谦 弹性密封侧模板
EP1921223A2 (en) * 2006-05-22 2008-05-14 ULMA C y E, S. COOP. Panel for making formwork walls and process for making said pan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618366A1 (de) * 1976-04-27 1977-11-17 Meyer Keller Noe Schalttech Schalbohle oder schaltafel mit einem teilweise oder ganz umlaufenden kantenschutz
ITSV20070005A1 (it) 2007-02-08 2008-08-09 Europlastica S R L Pannello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pareti di contenimento di casseforme per le gettate di calcestruzzo in particolare per le casseforme di contenimento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solette in calcestruzzo o simili e procedimento per la fabbricazione del det
AT506045B1 (de) * 2007-10-30 2010-09-15 Wiehag Holding Gmbh Schalplatte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305797A1 (de) * 1973-02-07 1974-08-08 Anton Krogner Schalungsplatte
WO1991006730A1 (en) * 1989-10-27 1991-05-16 Bo Allan Hjelm Shuttering panel for concreting
DE9215477U1 (zh) * 1992-11-13 1993-01-07 Westag & Getalit Ag, 4840 Rheda-Wiedenbrueck, De
DE19611413C2 (de) * 1996-03-22 1998-03-19 Doka Ind Gmbh Schalplatte für Betonschalungen mit Kantenschutz und Eckverstärkung
CN2525159Y (zh) * 2001-05-17 2002-12-11 姚谦 弹性密封侧模板
EP1921223A2 (en) * 2006-05-22 2008-05-14 ULMA C y E, S. COOP. Panel for making formwork walls and process for making said panel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9300A (zh) * 2015-03-05 2015-06-10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基板结构
CN104699300B (zh) * 2015-03-05 2018-07-06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基板结构
CN111715972A (zh) * 2019-03-22 2020-09-29 Peri有限公司 用于框架模板面板的承载结构
US11519186B2 (en) 2019-03-22 2022-12-06 Peri Se Support structure for a frame formwork panel
CN113530211A (zh) * 2020-08-13 2021-10-22 六安市叶集团结木业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模板
CN113530212A (zh) * 2020-08-13 2021-10-22 六安市叶集团结木业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组合的建筑模板
CN113530212B (zh) * 2020-08-13 2022-08-23 中铁城建集团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组合的建筑模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2008311A2 (pt) 2016-03-22
EP2488713A1 (de) 2012-08-22
WO2011032716A1 (de) 2011-03-24
EP2488713B1 (de) 2016-08-31
CN102667030B (zh) 2014-11-05
EP2299029A1 (de) 201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7030A (zh) 具有边缘保护装置的模板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60393B (zh) 具有通用连接系统的地板
EP1377718B1 (en) Reinforced fiber cement article, methods of making and installing
EP2281979B1 (en) Floorboard
US8888067B1 (en) Thermoplastic liner for casting textures and objects into poured wall
US20110101564A1 (en) Method for encapsulating the edge of a flexible sheet
US11040467B1 (en) Mold made from a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N104454854B (zh) 复合材料层板与金属件的连接结构
US20160160510A1 (en) Cove Base Molding Systems and Methods
RU2459706C2 (ru) Местная обработка армированных пенопластов и слоистое изделие
CN1772477A (zh) 蜂窝板材的复合工艺
EP1154090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composite articles and the composite article obtained
CN1803414A (zh) 模切刀模及其制作方法
CN215858448U (zh) 一种建筑保温幕墙
CN210597929U (zh) 一种直角边包覆带槽镁基板组件
US6398903B1 (en) Method for applying an edge protector to a plate made of a brittle material, such as glass or a glass-ceramic material, in particular a cooking surface
US20040221948A1 (en) A stone tile layer adapted on surfaces of furniture, architectural components or the like
CN113944293A (zh) 镶板
JPH09111959A (ja) 太陽電池付瓦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663636B1 (ko) 건축용 방수 패널의 제조방법 및 방수 패널
CN210258272U (zh) 一种前三角饰板的包塑结构
CN109505490B (zh) 一种快速组装的实木门及其加工工艺
CN217680196U (zh) 一种适用于整体卫浴壁板防水构造
US20070000196A1 (en) Decorative corner guard
CN105644326A (zh) 汽车塑料尾门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7320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