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5939B - 用于机电变换器装置的控制设备和方法以及测量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机电变换器装置的控制设备和方法以及测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5939B
CN102665939B CN201080051334.1A CN201080051334A CN102665939B CN 102665939 B CN102665939 B CN 102665939B CN 201080051334 A CN201080051334 A CN 201080051334A CN 102665939 B CN102665939 B CN 1026659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voltage
conversion
light
sound w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133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65939A (zh
Inventor
香取笃史
真岛正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665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59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659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593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6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GENERAL
    • B06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e.g. FOR PERFORMING MECHANICAL WORK IN GENERAL
    • B06B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 B06B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 B06B1/0292Electrostatic transducers, e.g. electret-typ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1702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with opto-acoustic detection, e.g. for gases or analysing soli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9/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Visualisation of the interior of objects by transmitting ultrasonic or sonic waves through the object
    • G01N29/22Details, e.g. general constructional or apparatus details
    • G01N29/24Probes
    • G01N29/2418Probes using optoacoustic interaction with the material, e.g. laser radiation, photoacoustic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 Transducers For Ultrasonic Wave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存在下述情况,即,所产生的声波由于光衰减而减小,由此没有从接收该声波的机电变换器装置获得所希望的输出。本发明的用于控制机电变换器装置的控制设备包括:转换单元,其将从机电变换器装置的第一电极输出的电流转换为电压;DC电压施加单元,其将DC电压施加于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被布置为在它自己与第一电极之间具有间隙;以及产生单元,其基于关于从检查对象被光辐照的时刻起所经过的时间的信息来产生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使所述DC电压和用于将所述电流转换为所述电压的转换比率中的至少一个改变。

Description

用于机电变换器装置的控制设备和方法以及测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驱动机电变换器装置的控制设备和方法以及测量系统。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接收由于光声效应而产生的声波的电容式机电变换器装置的控制设备和方法以及包括该机电变换器装置的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存在一种测量系统,在该测量系统中,用光辐照(irradiate)检查对象,以使该检查对象中的测量对象由于光声效应而产生声波(典型地,超声波),并且使用机电变换器装置来接收所产生的光声波。示例性的现有的机电变换器装置是电容式微加工超声变换器(CMUT)装置,其是具有声波接收器频带宽的优点的电容式机电变换器装置。CMUT装置使用MEMS工艺生产,MEMS工艺是半导体工艺的应用技术。在专利文献PTL 1中提出了使用CMUT装置作为在基于光声效应的测量系统中所使用的机电变换器装置的方法。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07/0287912A1
发明内容
在基于光声效应的测量系统中,通过用光辐照检查对象来使检查对象基于光声效应产生光声波,所述光是通过使光源以具有预先确定的宽度的脉冲的形式周期性地执行发光来产生的。然而,当诸如活体的检查对象被检查时,用于辐照的光根据在检查对象内行进的距离而以指数方式衰减。因此,从测量对象(诸如肿瘤)产生的声波的强度(声压)取决于测量对象所存在的深度。当所产生的声压小时,机电变换器装置所接收的声压可低于机电变换器装置的接收器灵敏度(可接收的最小声压)。避免它的一种方式是将接收器灵敏度设置为总是处于高水平。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具有高声压的检测信号饱和,并且不能输出。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容式机电变换器装置的、考虑检查对象中的光衰减的控制设备和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机电变换器装置的控制设备,所述机电变换器装置具有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元件,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被布置为在它们之间具有间隙,并且在DC电压施加于第二电极的状态下,由于接收到通过辐照检查对象的光产生的声波,所述元件从第一电极输出电流,所述控制设备包括:转换单元,其被配置为将从第一电极输出的电流转换为电压;DC电压施加单元,其被配置为将DC电压施加于第二电极;以及产生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关于从所述检查对象被所述光辐照的时刻起所经过的时间的经过时间信息来产生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使所述DC电压和用于将所述电流转换为所述电压的转换比率中的至少一个改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控制机电变换器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机电变换器装置具有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元件,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被布置为在它们之间具有间隙,并且在DC电压施加于第二电极的状态下,由于接收到辐照检查对象的光所产生的声波,所述元件从第一电极输出电流,所述方法包括:将从第一电极输出的电流转换为电压;将DC电压施加于第二电极;并且基于关于从所述检查对象被所述光辐照的时刻起所经过的时间的信息来产生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使所述DC电压和用于将所述电流转换为所述电压的转换比率中的至少一个改变。
因为考虑检查对象中的光的衰减来控制电容式机电变换器装置,所以机电变换器装置输出减小的影响减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测量系统的示意图。
图2A至图2D是示出光的产生和衰减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机电变换器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获得转换系数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获得转换系数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其中提供参考信号产生器的测量系统的示意图。
图7A和图7B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测量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以下两种方法中的至少一种用于处理由光的衰减引起的机电变换器装置的输出减小的影响。第一种方法是根据光的衰减来提高所需的接收器对声波的灵敏度,从而增大机电变换器装置的输出。使用这种方法的实施例被描述为第一实施例。第二种方法是根据光的衰减来增大用于将从机电变换器装置输出的电流转换为电压的转换系数,而不调整机电变换器装置的输出。使用这种方法的实施例被描述为第二实施例。因此,这两个实施例都可根据光的衰减来减小由输出到外部装置以用于产生图像数据的信号的强度的降低而引起的影响。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指出,在本发明中,声波包括称为音波、超声波和光声波的波,并且指通过用诸如近红外线的光(电磁波)辐照检查对象而在该检查对象内产生的弹性波。
第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通过下述方式改变接收器灵敏度,即,根据从检查对象被光辐照的时刻起经过的时间来改变施加于电容式机电变换器装置的驱动电压(DC电压)。
图1示出测量系统的示意图,该测量系统包括用于可应用于本实施例的机电变换器装置的控制设备。在利用光声效应的该测量系统中,通过使光源111响应于发光指令信号201产生光202(脉冲光)来用光202辐照检查对象112。由于光202的辐照,从检查对象112内的测量对象(声波产生源)产生声波。作为声波接收器的机电变换器装置101接收该声波。机电变换器装置101将由所接收的声波引起的振动转换为电信号(电流)204,并且将电流204输出到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02。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02将输入电流204转换为电压205,并且将电压205输出到外部装置(未示出)的输入单元(诸如AD转换器或定相加法器(phasing adder)),以用于产生图像数据等。可用作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02的示例包括跨阻抗电路(transimpedance circuit)。经过时间信息产生单元103产生关于从包括在发光指令信号201中的ON信号(例如,与脉宽中心对应的时刻作为参考)起的经过时间的信息作为经过时间信息206,并且将经过时间信息206输出到控制信号产生单元104。控制信号产生单元104基于经过时间信息206产生控制信号207,并且将控制信号207输出到DC电压施加单元105,DC电压施加单元105将驱动电压(DC电压)施加于机电变换器装置101。根据本实施例的控制机电变换器装置101的控制设备至少包括控制信号产生单元104、DC电压施加单元105和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02。经过时间信息产生单元103可包括在控制设备中,或者可包括在分离的设备(诸如用于光源111的驱动控制器)中。这里,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02、经过时间信息产生单元103、控制信号产生单元104和DC电压施加单元105可使用例如PC或嵌入式CPU、FPGA或模拟电路来实现。这些单元可集成在专用控制IC芯片中,以便被布置在机电变换器装置101附近或者与机电变换器装置101集成。
现在将参照图2A至图2D来描述本发明所关注的光202的产生和衰减。在图2A中,水平轴示出时间,垂直轴示出驱动光源111的驱动信号的幅度。在图2B中,水平轴示出时间,垂直轴示出从光源111产生的光的强度。在图2C中,水平轴示出光在检查对象内行进的距离x1,垂直轴示出光的强度。在图2D中,水平轴示出时间,垂直轴示出离机电变换器装置101的距离x2。
如图2A所示,发光指令信号201是周期性脉冲信号,并且当发光指令信号201为ON时,光源111产生光。光源111响应于发光指令信号201周期性地发射光(参照图2B)。检查对象112被光源111所产生的光202辐照。参照图2C,辐照检查对象112的光的强度根据光在检查对象内行进的距离以指数方式降低。在本发明中,光在检查对象内行进的距离x1与光强度之间的关系称为光衰减关系。因为光以非常高的速度行进,所以可认为光在与当光源产生该光时相同的时间到达检查对象中的每个地方。
另一方面,因为通过光202产生的声波以固定的低速度行进通过检查对象,所以声波到达机电变换器装置101之前所花费的时间根据机电变换器装置101与声波产生源之间的距离x2而改变(参照图2D)。因此,可基于从光源111产生光的时刻(与检查对象被光辐照的时刻相同)起的经过时间t来确定声波产生位置离机电变换器装置101有多远。换句话讲,可根据从产生光的时刻起所经过的时间t、机电变换器装置101的位置、光202的辐照位置、检查对象112的位置等之间的关系确定声波产生源在检查对象112内的位置。基于声波产生源的此位置和光衰减关系,获得“从光辐照起的经过时间与光衰减之间的关系”。该关系示出引起产生在经过时间t之后到达的声波的接收光的量。这使得可确定到达机电变换器装置101的声波的强度(即,声压),即,需要被接收的声波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光的衰减,通过增大来自机电变换器装置101的需要的输出的幅度来提高接收器对声波的灵敏度。
这里,参照图3来描述可应用于本发明的机电变换器装置101。图3是示出机电变换器装置101、DC电压施加单元105、以及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02的截面的示意图。电容式机电变换器装置101的每个基元(cell)具有形成在其基板506上的下电极505和布置在下电极505上方的上电极502,在下电极505与上电极502之间具有间隙504(通常为几十纳米到九百纳米)。在本实施例中,上电极502形成在振动膜501上,振动膜501由形成在基板506上的支承单元503支承。在本发明中,由彼此面对的并且在其之间具有振动膜501和间隙504的这样一对电极所形成的组件被称为基元,该基元为最小振动单元。其中多个基元彼此并联电连接的配置称为元件(element)。虽然在图3中两个基元构成一个元件,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配置,单个基元可构成一个元件,或者多个基元可按两维阵列彼此连接。另外,可提供任何数量的元件,并且可按阵列布置任何数量的元件。作为机电变换器装置的CMUT装置通常具有按两维阵列布置的大约200到4000个元件,其中每个元件(一个像素)包括大约100到3000个基元。CMUT装置具有大约1cm到10cm的尺寸。
选自Al、Cr、Ti、Au、PT、Cu、Ag、W、Mo、Ta、Ni的金属或者选自AlSi、AlCu、AlTi、MoW、AlCr的合金中的至少一种可用于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上电极。上电极可设置在振动膜的上表面、后表面或内部的至少一个位置处。另外,可利用这样的配置,在该配置中,当振动膜由导体或半导体形成时,振动膜用作上电极。下电极可使用与上电极的金属类似的金属。当基板由诸如硅的半导体制成时,该基板也可用作下电极。
在图3中,所有上电极502在机电变换器装置101中彼此电连接,并且控制信号产生单元104与上电极502连接。DC电压施加单元105将预先确定的DC电压均匀地施加于上电极502,以便使得在下电极505与上电极502之间产生预先确定的电势差。在每个基元中,当声波输入到振动膜501时,振动膜501根据该声波的强度振动。在下电极505中,由于振动膜501的振动,产生静电感应,由此产生微小电流。通过使用与每个基元的下电极505连接的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02将电流转换为电压,可作为用于每个基元的电压信号获得将被接收的声波信号。在本发明中,与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02连接的电极称为第一电极,与DC电压施加单元105连接的电极称为第二电极。也就是说,在图3中,下电极505是第一电极,上电极502是第二电极。然而,可通过使上电极502与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02连接来使上电极502成为第一电极,并且可通过使下电极505与DC电压施加单元105连接来使下电极505成为第二电极。
现在将描述根据光的衰减来提高所需的接收器对声波的灵敏度的原理。当要驱动电容式机电变换器装置时,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下电极与上电极)之间施加预先确定的电势差,由此由于在所述电极之间产生的静电吸引力,振动膜501进入朝向基板506偏移(deflect)的状态。当接收到声波时,微小电流的强度与电极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并且与电极之间的电势差成比例。因此,当振动膜501接收到声波时所产生的电流根据所述电极之间的电势差而改变。更具体地讲,随着所述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增大,静电吸引力增大,并且振动膜501的偏移量增大,由此电极之间的距离减小。关于与接收到固定声波的情况对应的固定振动,所产生的电流随着电极之间的距离减小而增大。除此之外,电极之间的电势更大。因此,所产生的电流进一步增大。另一方面,随着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减小,静电吸引力减小,并且振动膜501的偏移减小,由此电极之间的距离增大。关于与接收到固定声波的情况对应的固定振动,所产生的电流随着电极之间的距离增大而减小。除此之外,电极之间的电势更小。因此,所产生的电流进一步减小。
本实施例具有这样的配置,在该配置中,控制信号产生单元104所产生的控制信号207输出到DC电压施加单元105。DC电压施加单元105使施加于上电极502的DC电压根据输入的控制信号207而改变。从而,使上电极与下电极之间的电势差改变,由此所需的接收器对声波的灵敏度可根据光的衰减(从光辐照的时刻起所经过的时间)而改变。换句话讲,这意味着改变用于将由所接收的声波引起的机械振动转换为电流的转换比率(转换系数)。即,控制信号产生单元104通过获得基于经过时间t的该转换系数来产生与该转换系数对应的控制信号207,并且将控制信号207输出到DC电压施加单元105。这减轻了由光的衰减引起的、从机电变换器装置101输出的电流的减小的影响。从而,最终调整了输出到外部装置以用于产生图像数据的信号(从图1中的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02输出的电压205)。
计算转换系数的方法
现在将解释作为从由所接收的声波引起的机械振动到电流的转换比率的转换系数。计算转换系数的方法取决于光202的辐照方向与机电变换器装置101之间的位置关系。首先,参照图4,描述机电变换器装置101的声波接收表面面对与光202的辐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情况。
参照图4,光源111垂直地朝向检查对象112辐射光202。机电变换器装置101布置在与光源111相对的位置处,检查对象112在机电变换器装置101与光源111之间。在以下描述中,假设检查对象112具有均匀宽度T,并且机电变换器装置101布置在检查对象112上,在机电变换器装置101与检查对象112之间没有间隙。还假设在光源111与检查对象112之间光202不衰减。
当光源111产生的用于辐照检查对象112的光202沿深度方向通过检查对象112时,光的强度以指数方式衰减。换句话讲,在检查对象112内,检查对象112的越接近光源111的部分被越强的光辐照,检查对象112的离光源111越远的部分被越弱的光辐照。在检查对象112的光辐照表面之下的深度d的位置处存在声波产生源的情况下,辐照该声波产生源的光的强度φ用下式表达。
φ=A×exp(-μeff×d)  (1)
在式(1)中,A是根据光强度确定的系数,μeff是根据检查对象112的特性确定的系数。这里,因为光以非常高的速度在检查对象112中行进,所以可假设从光源111发射的光在与光的发射相同的定时到达检查对象112内的任何地方。对于声波产生源的给定材料性质和尺寸,根据辐照该声波产生源的光的强度确定由于光声效应产生的声波的强度。换句话讲,在检查对象112内,在离光源111越近的位置处产生强度越高的声波,在离光源111越远的位置处产生强度越低的声波。也就是说,所需的接收器灵敏度显著地取决于声波产生源在检查对象112内的位置。
通过设P为当具有给定结构的材料被具有强度φ的光辐照时所产生的声波的强度,P用下式表达。
P=B×φ=B′×exp(-μeff×d)  (2)
这里,B和μeff是根据声波产生源确定的系数。由于光声效应产生的声波在朝向机电变换器装置101的方向上传播通过检查对象112,并且被机电变换器装置101接收。因为声波在检查对象112内的传播速度与光的速度相比低,所以机电变换器装置101首先接收离机电变换器装置101较近(离光源111较远)地产生的声波,稍后接收离机电变换器装置101较远(离光源111较近)地产生的声波。
这里,通过设x为从机电变换器装置101到声波产生源的距离,v为声波传播通过检查对象112的速率,从产生声波、直到声波被机电变换器装置101接收为止的时间t用下式表达。
t=x/v    (3)
从以上描述可看出,在图4中所示的配置中,首先接收由机电变换器装置101附近的弱光产生的弱声波,稍后接收由离机电变换器装置101远的位置处的强光产生的强声波。因此,在这样的配置中,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紧接在光源111发射光之后使转换系数大(提高接收器灵敏度),并且随着时间推进使转换系数较小(降低接收器灵敏度)。
通过使用离机电变换器装置101的距离x和检查对象112的宽度T,声波产生源位于检查对象112的光辐照表面之下的深度d用下式表达。
d=T-x    (4)
从式(3)和(4),获得下式。
d=T-v×t    (5)
通过设P′为位于检查对象112的光辐照表面之下的深度d处的声波产生源所产生的声波的强度,P′可用使用P(当不存在光衰减时所产生的声波的强度)的下式表达。
P′=C×P/x    (6)
C是根据检查对象112确定的系数。从式(6)、(2)和(5),获得下式。
[数学式1]
P ′ ( t ) = D v × t × exp { - μ eff × ( T - v × t ) } - - - ( 7 )
D是根据光源的光强度和检查对象中的光声效应确定的系数。因此,通过设转换系数为K,K用使用经过时间t的以下表达式表达。
[数学式2]
K ( t ) = 1 / P ′ ( t ) = v × t D × exp { - μ eff × ( T - v × t ) } - - - ( 8 )
因此,在如图4所示机电变换器装置101的声波接收表面面对与光202的辐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情况下,基于式(8)所表达的转换系数产生控制信号207。
接着,参照图5,描述以下情况,在该情况下,机电变换器装置101的声波接收表面不面对与光202的辐射方向相反的方向,并且检查对象112的光辐照表面和声波接收表面布置在检查对象112的同一侧。
在图5中,检查对象112被光202以预先确定的角度辐照,或者被引导通过设置在机电变换器装置101内的光波导的光202辐照,因此,光辐照表面和声波接收表面布置在检查对象112的同一侧。在这样的配置中,首先接收由机电变换器装置101附近的强光产生的强声波,稍后接收由远离机电变换器装置101的位置处的弱光产生的弱声波。因此,在这样的配置中,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紧接在光源111发射光之后使转换系数小(降低接收器灵敏度),并且随着时间推进使转换系数较大(提高接收器灵敏度)。
因为机电变换器装置101和光源111布置在检查对象的同一侧,所以可使从检查对象112的光辐照表面到声波产生源的深度d与从声波产生源到机电变换器装置101的距离x相同。
d=x    (9)
可使用式(9)如下重写式(3)和(6)。
t=d/v    (3′)
P′=C ×P/d    (6′)
使用式(2)、(3′)和(6′),位于检查对象112的光辐照表面之下的深度d处的声波产生源所产生的声波的强度P′可用下式表达。
[数学式3]
P ′ ( t ) = D v × t × exp ( - μ eff × v × t ) - - - ( 10 )
换句话讲,转换系数K用使用经过时间t的以下表达式表达。
[数学式4]
K ( t ) = 1 / P ′ ( t ) = v × t D × exp ( - μ eff × v × t ) - - - ( 11 )
因此,在如图5所示检查对象的光辐照表面和声波接收表面设置在检查对象的同一侧的情况下,可基于式(11)所表达的转换系数K来产生控制信号207。
此外,还可在检查对象的两侧都被光202辐照的情况(未示出)下获得转换系数。在这种情况下,K用下式(12)表达。
[数学式5]
K ( t ) = v × t D 1 × exp { - μ eff × ( T - v × t ) } + D 2 × exp ( - μ eff × v × t ) - - - ( 12 )
D1和D2是根据光源的强度和检查对象中的光声效应确定的系数。
如上所述,即使当被光202辐照的检查对象112的表面和机电变换器装置101的布置改变时,控制信号产生单元104也可基于从检查对象112被光辐照的时刻起所经过的时间t来获得转换系数(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将由所接收的声波引起的机械振动转换为电流的转换比率)。然后,产生与该转换比率对应的控制信号207,并且将该控制信号207输出到DC电压施加单元105。根据输入的控制信号207,DC电压施加单元105改变要被施加于上电极502的DC电压。从而,上电极与下电极之间的电势差改变,并且所需的用于接收声波的灵敏度可根据光的衰减(从光辐照的时刻起所经过的时间)而改变。这最终减轻了输出到外部装置以用于产生图像数据的信号(从图1中的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02输出的电压205)的减小的影响。
获得经过时间信息
在以上描述中,如图1所示,经过时间信息产生单元103基于包括在发光指令信号201中的ON信号(以脉宽中心作为参考)来获得经过时间信息206,发光指令信号201为用于指示光源产生光的信号。然而,如图6所示,通过在机电变换器装置101与检查对象112之间提供使光202产生所希望的声波401的参考信号产生器301,可基于声波401被机电变换器装置101接收的时间来获得经过时间信息206。换句话讲,基于参考信号产生器301所产生的声波401来产生用于产生经过时间信息206的参考信号402。
在图6中,参考信号产生器301布置在机电变换器装置101与检查对象112之间。更具体地讲,参考信号产生器301可设置在检查对象112的设置机电变换器装置101的那侧的表面附近,例如在检查对象112的所述表面上或者使检查对象112的一部分保持为预先确定的形状的板上。参考信号产生器301所产生的声波401在检查对象112中产生的声波203之前到达机电变换器装置101。参考信号确定单元302确定参考信号产生器301所产生的声波401已到达机电变换器装置101,并且将参考信号402输出到经过时间信息产生单元103。经过时间信息产生单元103基于参考信号402来产生经过时间信息206。
这里,描述参考信号确定单元302所执行的确定。首先,假设在光源111先前发射光之后已过去足够的时间段,并且在检查对象112中所产生的所有声波203已到达机电变换器装置101。当发光指令信号201输入到光源111时,光202以小的延迟输出。这是因为光源111响应于发光指令信号201产生光202要花费一些时间。因为光的速度非常快,所以认为参考信号产生器301和检测对象112即时地被输出光202辐照。
机电变换器装置101接收通过光202产生的声波,以使得在离机电变换器装置101较近的位置处产生的声波被较早地接收。DC电压施加单元105包括用于在声波的接收状态与非接收状态之间切换的开关。当已接收到参考信号产生器301所产生的声波401时,将开关切换到声波接收状态,并且输出根据声波401的电流204。此后,根据声波产生源的位置顺序地输出与所接收的声波401对应的电流204。这里,参考信号确定单元302基于非接收状态已切换到接收状态来确定参考信号产生器301所产生的声波401已到达,并且输出参考信号402。这防止由于例如光源111所产生的噪声的影响而导致DC电压施加单元105异常工作。
通过使用参考信号产生器301所产生的声波401作为用于经过时间信息产生单元103的参考信号402,可补偿光源111所执行的发光的延迟,或者由于光源111、检查对象112和机电变换器装置101的布置的变化而导致的声波到达时间的变化。
第二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7A和图7B,描述第二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光的衰减增大施加于机电变换器装置101的驱动电压(DC电压)来提高接收器灵敏度,由此从机电变换器装置101输出的电流204增大。换句话讲,在第一实施例中,基于从光辐照检查对象起的经过时间来改变用于将由于机电变换器装置101所接收的声波而导致的振动转换为电流的转换系数。然而,在第二实施例中,不改变机电变换器装置101的灵敏度,而是,当从机电变换器装置101输出的电流204根据光的衰减减小时,增大用于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02所执行的电流到电压的转换的转换比率。换句话讲,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02基于从光辐照检查对象起的经过时间来改变用于电流-电压转换的转换系数。在其他方面,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图7A是示出测量系统的示意图,该测量系统包括用于可应用于本实施例的机电变换器装置101的控制设备。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地,光源111产生光202(脉冲光),检查对象112被光202辐照。机电变换器装置101接收作为光202辐照的结果而在检查对象112中产生的声波。机电变换器装置101将由于所接收的声波而导致的振动转换为电流204,并且将电流204输出到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02。经过时间信息产生单元103产生关于从包括在发光指令信号201中的ON信号(例如,以与脉宽中心对应的时刻作为参考)起经过的时间的信息作为经过时间信息206,并且将经过时间信息206输出到控制信号产生单元104。这里,在本实施例中,控制信号产生单元104基于经过时间信息206产生的控制信号207输出到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02。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02使用基于控制信号207的转换比率(转换系数)将从机电变换器装置101输入的电流204转换为电压205,并且将电压205输出到外部装置(未示出)以用于产生图像数据等。所述转换系数与第一实施例中(计算转换系数的方法)所示的转换系数K类似。也就是说,可从机电变换器装置101与光辐照方向之间的关系获得转换系数。
图7B是作为本实施例的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02的跨阻抗电路的配置图。该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701、可变电阻器702、可变电容器703、电阻器704和电容器705。
在图7B中,运算放大器701与正电源VDD和负电源VSS连接。首先,描述当检测到电容改变时(当接收到声波时)所执行的操作。反相输入端子(-IN)与机电变换器装置101的第一电极(图3的情况下的下电极505)连接。运算放大器701的输出端子(OUT)通过彼此并联连接的可变电阻器702和可变电容器703与反相端子(-IN)连接,由此反馈输出信号。运算放大器701的非反相端子(+IN)通过彼此并联连接的电阻器704和电容器705与接地端子(GND)连接。接地端子(GND)的电压是位于正电源VDD的电压与负电源VSS的电压之间的中间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基于输入的控制信号207改变可变电阻器702和可变电容器703的值来改变用于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02所执行的电流-电压转换的转换比率。因此,能够以足够地高于声压由于光的衰减而改变的速度的速度在电路中反映基于转换系数产生的控制信号207。
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地,可从发光指令信号201获得从光辐照起的经过时间,或者通过提供参考信号产生器301,可获得关于从接收到来自参考信号产生器301的声波的时间起的经过时间的信息。
与本发明不同,可考虑一种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02获得的电压所输出到的外部装置(未示出)中设置在AD转换器之前的前置放大器(可变增益放大器:VGA)来执行增益调。然而,通过光声效应产生的声波具有宽频带,并且输出电压范围宽。因此,可能需要超过前置放大器的最大增益(放大因子)的增益调整。因此,通过利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即,增大从机电变换器装置101输出的电流204)和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即,增大用于电流-电压转换单元102所执行的电流-电压转换的转换比率)中的至少一个,可使用没有增益调整能力的前置放大器或者具有小范围增益调整能力的前置放大器。
尽管已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于2009年11月1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9-262068的权益,在此通过引用并入其全部内容。
指代符号列表
101机电变换器装置
102电流-电压转换单元
103经过时间信息产生单元
104控制信号产生单元
105DC电压施加单元
111光源
112检查对象
201发光指令信号
202光
203声波
204电流
205电压
206经过时间信息
207控制信号
501振动膜
502上电极
503支承单元
504间隙
505下电极
506基板

Claims (5)

1.一种控制机电变换器装置的控制设备,所述机电变换器装置具有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元件,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被布置为在它们之间具有间隙,并且在DC电压施加于所述第二电极的状态下,由于接收到通过用光辐照检查对象所产生的声波,所述元件从所述第一电极输出电流,所述控制设备包括:
转换单元,所述转换单元被配置为将从所述第一电极输出的电流转换为电压;
DC电压施加单元,所述DC电压施加单元被配置为将DC电压施加于所述第二电极;和
产生单元,所述产生单元被配置为基于关于从所述检查对象被所述光辐照的时刻起所经过的时间的经过时间信息来产生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使所述DC电压和用于将所述电流转换为所述电压的转换比率中的至少一个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所述经过时间信息是从指示光源发射光的发光指令获得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所述经过时间信息是从所述机电变换器装置接收到从参考信号产生器产生的声波的时间获得的,所述参考信号产生器设置在所述检查对象与所述机电变换器装置之间。
4.一种控制机电变换器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机电变换器装置具有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元件,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被布置为在它们之间具有间隙,并且在DC电压施加于所述第二电极的状态下,由于接收到作为光辐照检查对象的结果所产生的声波,所述元件从所述第一电极输出电流,所述方法包括:
将从所述第一电极输出的电流转换为电压;
将DC电压施加于所述第二电极;和
基于关于从所述检查对象被所述光辐照的时刻起所经过的时间的信息来产生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使所述DC电压和用于将所述电流转换为所述电压的转换比率中的至少一个改变。
5.一种测量系统,包括:
光源;
机电变换器装置,所述机电变换器装置接收作为检查对象被由所述光源产生的光辐照的结果而产生的声波;和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设备,被布置为控制所述机电变换器装置。
CN201080051334.1A 2009-11-17 2010-11-11 用于机电变换器装置的控制设备和方法以及测量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659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62068A JP5538831B2 (ja) 2009-11-17 2009-11-17 電気機械変換装置の制御装置と制御方法、及び測定システム
JP2009-262068 2009-11-17
PCT/JP2010/070523 WO2011062208A1 (en) 2009-11-17 2010-11-11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 device, and measurement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5939A CN102665939A (zh) 2012-09-12
CN102665939B true CN102665939B (zh) 2014-11-12

Family

ID=43750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133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65939B (zh) 2009-11-17 2010-11-11 用于机电变换器装置的控制设备和方法以及测量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33395B2 (zh)
EP (1) EP2501497B1 (zh)
JP (1) JP5538831B2 (zh)
CN (1) CN102665939B (zh)
WO (1) WO20110622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71285B2 (ja) * 2012-07-06 2017-0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型トランスデューサ
JP6234073B2 (ja) * 2013-06-07 2017-1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型トランスデューサの駆動装置、及び被検体情報取得装置
JP6152075B2 (ja) * 2014-07-02 2017-06-21 プレキシオン株式会社 光音響画像生成装置
FR3088721B1 (fr) * 2018-11-21 2022-10-07 Univ Montpellier Capteur capacitif pour la spectroscopie photo-acoustique, dispositif et procédé mettant en œuvre un tel capteu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25716Y (zh) * 2000-06-13 2001-04-04 史永祥 大功率超声波发生器
CN101152646A (zh) * 2006-09-27 2008-04-02 香港理工大学 柔性超声换能器阵列及其应用装置
CN101170281A (zh) * 2006-10-27 2008-04-30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超声棒电控系统
WO2009076427A1 (en) * 2007-12-10 2009-06-18 Stc.Unm Photoacoustic imaging devices and methods of imag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89236A (ja) * 1989-04-28 1990-11-29 Yokogawa Medical Syst Ltd 超音波血流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US6806988B2 (en) * 2000-03-03 2004-10-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apparatus
US20070016020A1 (en) * 2003-10-02 2007-01-18 Mitsuhiro Oshiki Ultrasonic probe, ultrasonographic device, and ultrasonographic method
KR100565800B1 (ko) * 2003-12-22 2006-03-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일 전극을 이용한 mems 구조물의 구동 및 구동검지장치
WO2006041114A1 (ja) 2004-10-15 2006-04-20 Hitachi Medical Corporation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2006122344A (ja) 2004-10-28 2006-05-18 Toshiba Corp 超音波画像診断装置
JP4676988B2 (ja) * 2005-09-05 2011-04-27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コ 超音波撮像装置
US20070287912A1 (en) * 2006-05-31 2007-12-13 Khuri-Yakub Butrus T Functional imaging using capacitive micromachined ultrasonic transducers
AU2008207265B2 (en) * 2007-01-19 2013-08-01 Sunnybrook Health Sciences Centre Scanning mechanisms for imaging probe
JP5546111B2 (ja) * 2007-06-29 2014-07-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超音波探触子、該超音波探触子を備えた検査装置
US20090005685A1 (en) * 2007-06-29 2009-01-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Ultrasonic prob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ultrasonic probe
JP2009262068A (ja) 2008-04-25 2009-11-12 Sc-Japan Co Ltd 空気清浄装置
EP2319415A4 (en) * 2008-08-27 2013-01-02 Canon Kk PHOTO-ACOUST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SSOCIATED WITH LIVING BODY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PHOTOACOUSTIC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LIVING BODY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25716Y (zh) * 2000-06-13 2001-04-04 史永祥 大功率超声波发生器
CN101152646A (zh) * 2006-09-27 2008-04-02 香港理工大学 柔性超声换能器阵列及其应用装置
CN101170281A (zh) * 2006-10-27 2008-04-30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超声棒电控系统
WO2009076427A1 (en) * 2007-12-10 2009-06-18 Stc.Unm Photoacoustic imaging devices and methods of imag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04106A (ja) 2011-06-02
EP2501497B1 (en) 2015-01-07
EP2501497A1 (en) 2012-09-26
CN102665939A (zh) 2012-09-12
US20120227498A1 (en) 2012-09-13
US9233395B2 (en) 2016-01-12
WO2011062208A1 (en) 2011-05-26
JP5538831B2 (ja) 2014-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7242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riving capacitive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tion apparatus
CA2119781C (en) A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he size and charge of colloidal particles
JP5473579B2 (ja) 静電容量型電気機械変換装置の制御装置、及び静電容量型電気機械変換装置の制御方法
US7764003B2 (en) Signal control in micromachined ultrasonic transducer
US5170666A (en)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of composite materials using acoustic emissions stimulated by absorbed microwave/radiofrequency energy
CN106449966B (zh) 一种压电传感装置及应用
CN102665939B (zh) 用于机电变换器装置的控制设备和方法以及测量系统
CN104068888A (zh) 检测电路、驱动方法、探测器以及被检体信息获取设备
Yamaner et al. High-power CMUTs: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JP6362533B2 (ja) 残留応力評価方法及び残留応力評価装置
US9417217B2 (en) System for detecting and locating a disturbance in a medium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Boulmé et al. A capacitive micromachined ultrasonic transducer probe for assessment of cortical bone
EP0488300B1 (en) Acoustic microscope system
EP4151960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ed electrical noise performance in magnetostrictive transmitters
JP6544687B2 (ja) 液滴検出装置及び液滴検出方法
US11701687B2 (en) Drive circuit, transducer system, and inspection device
KR102126081B1 (ko) 나노역학 측정시스템 및 나노역학 측정방법
JP5855142B2 (ja) 静電容量型トランスデューサの制御装置、及び静電容量型トランスデューサの制御方法
JP3045164B1 (ja) 3次元電荷分布測定装置
JPH1024038A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S63100527A (ja) 座標入力装置
JPH02266261A (ja) 超音波トランスジュー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2

Termination date: 202011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