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0478B - 利用低品位热的跨临界/吸收复合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利用低品位热的跨临界/吸收复合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50478B CN102650478B CN201210147756.XA CN201210147756A CN102650478B CN 102650478 B CN102650478 B CN 102650478B CN 201210147756 A CN201210147756 A CN 201210147756A CN 102650478 B CN102650478 B CN 10265047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w
- outlet
- entrance
- critical
- heat exchang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02A30/274—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using waste energy, e.g. from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Landscapes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低品位热的跨临界/吸收复合制冷装置,包括高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跨临界循环子系统和低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通过各系统之间合理的能量耦合,既提高了输入系统的电能的利用效率,也提高了输入系统的低品位热的利用效率,并且能充分利用温度很低的低品位热,具有更好的经济性;且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利于稳定运行,建造以及维护费用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临界/吸收复合制冷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低品位热的跨临界/吸收制冷复合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部门,温度低于200℃,甚至是50~60℃的低品位余热广泛而大量地存在,例如燃气轮机、冶金行业、水泥行业、石化行业、食品加工行业排出海量的低品位余热。对于这些余热,传统技术难以利用而且经济性极差,因此,往往都是直接向环境排放,不仅造成了能量的极大浪费,而且也造成了糟糕的环境热污染。
利用低品位热进行空调制冷也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应用途径,其中吸收制冷技术就是利用低品位热制冷的主要方法之一。常规吸收制冷技术利用溴化锂水溶液或者氨水工业作为工质,这些常规吸收制冷装置由于循环自身的局限性,在利用低品位热制冷上存在一些比较大的缺点,例如温度比较低的低品位热难以利用或者其能量转换效率非常低、所获得的制冷能量密度比较低等。因此,常规吸收制冷技术在利用温度比较低的低品位热制冷上面临着巨大挑战,非常有必要发展能利用温度比较低的低品位热高效制冷的新技术。
自上世纪50年代,Altenkirch首次提出压缩/吸收复合制冷系统以来,由于压缩/吸收复合制冷技术具有能量转换效率比较高的优点,压缩/吸收复合制冷技术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
现有压缩/吸收复合制冷技术,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压缩子系统与吸收制冷子系统之间通过开式方式复合;另一类为压缩子系统与吸收制冷子系统相互独立,通过闭式方式复合。
对于开式压缩/吸收复合制冷技术存在一些缺陷:(1)压缩机的进出口压力均与连接位置进出口的热源温度密切相关,对压缩机有专门的要求,例如为避免污染溶液,压缩机要求是无油压缩机;(2)压缩系统与吸收系统采用相同制冷剂,由于吸收制冷与压缩制冷存在本质的差别,采用相同的制冷剂不可避免地要牺牲他们中一方的性能,甚至双方的性能;(3)制冷剂/工作流体的选择受到比较大的局限,例如溴化锂/水或氨/水等工质对对压缩机材质有特殊要求,压缩机的等熵效率偏低。
相对来说,闭式压缩/吸收复合制冷系统则能比较好地克服前述缺陷。现已开发了若干常规压缩/吸收复合制冷新技术,例如多种形式的开式常规压缩/吸收复合制冷系统、利用较低品位太阳能的开式常规压缩/吸收复合制冷循环等。但是,这些常规压缩/吸收复合制冷技术,无论是开式复合系统,还是闭式复合系统,在能量利用效率以及利用50℃~60℃这一温度范围很低的极低品位热有效制冷上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例如文献报道的常规压缩/氨水吸收复合制冷系统在能量转换效率上具有优势,但是在较低品位热的制冷上与常规两级吸收制冷系统所能利用的低品位热热源的温度相当,仅为约65℃的热源。
已有申请号为201010510850.8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低品位热能辅助驱动的复合式低温制冷系统,包括发生器、喷射器、工质泵、冷凝器、气液分离器、压缩机、第一节流部件、冷凝蒸发器、第二节流部件、蒸发器、加热器。该发明通过喷射器的作用降低了压缩机的功耗,也成功的利用了低品位热,但制冷效果有待提高。
自从蒙特利尔议定书签署以后,可以采用自然工质的跨临界循环的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关注。跨临界循环具有独特的放热过程,它以近似于变温度的相变放热的方式释放热量并且大部分在温度比较高的温区释放,这类循环在制取高温热方面体现了很大的优势。例如,在制冷温度为0℃制热温度为80℃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热泵循环其制冷COP可以达到2.0~3.0,80℃以上的热量占总热量的约60%。因而,跨临界循环自身具有大量可以利用的热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低品位热的跨临界/吸收复合制冷装置,通过跨临界循环子系统、高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和低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之间合理的能量耦合,既把跨临界循环子系统的冷凝热利用起来,也可以利用外部温度比较低的低品位热。
本发明一种利用低品位热的跨临界/吸收复合制冷装置,包括高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跨临界循环子系统和低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的高压发生器蒸汽出口与冷凝器入口相连,冷凝器出口与第一节流装置入口相连,第一节流装置出口与过冷器第一入口相连,过冷器第一出口与第一吸收器第一入口相连,第一吸收器出口与第一循环泵入口相连,第一循环泵出口与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一通道入口相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一通道出口与高压发生器溶液入口相连,高压发生器溶液出口与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通道入口相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通道出口与第二节流装置入口相连,第二节流装置出口与第一吸收器第二入口相连;
所述跨临界循环子系统的压缩机出口与高压发生器的内部换热器入口相连,高压发生器内部换热器出口与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三通道入口相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三通道出口与热交换器第一通道入口相连,热交换器第一通道出口与第三节流装置入口相连,第三节流装置出口与过冷器第二入口相连,过冷器第二出口与热交换器第二通道入口相连,热交换器第二通道出口与压缩机入口相连;
所述低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的低压发生器蒸汽出口与过冷器第三入口相连,过冷器第三出口与第四节流装置入口相连,第四节流装置出口与蒸发器入口相连,蒸发器出口与第二吸收器第一入口相连,第二吸收器出口与第二循环泵入口相连,第二循环泵出口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一通道入口相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一通道出口与低压发生器溶液入口相连,低压发生器溶液出口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二通道入口相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二通道出口与第五节流装置入口相连,第五节流装置出口与第二吸收器第二入口相连。
所述过冷器、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内部均设有内腔,所述过冷器的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与过冷器内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吸收器的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和出口与第一吸收器内腔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吸收器的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和出口与第二吸收器内腔相互连通。
所述过冷器设有盘管,所述过冷器的第三入口和第三出口分别与过冷器的盘管入口和出口相连。
所述冷凝器、第一吸收器和第二吸收器内部均设有冷却盘管,所述冷却盘管的进、出口与冷却介质源连通,所述冷却盘管中充注的冷却介质为水或空气。
所述低压发生器内部设有盘管,所述盘管的进、出口与低品位热源连通。
所述低品位热源为来自冶金行业、水泥行业、石化行业、食品加工行业等温度较低的余热。
所述的利用低品位热的跨临界/吸收制冷复合制冷装置工作流程如下:
对于高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高压发生器里的工作流体在跨临界循环子系统输入的热能作用下产生制冷剂蒸汽,所述制冷剂蒸汽先进入冷凝器被冷凝;接着,被冷凝后的制冷剂蒸汽经第一节流装置节流后进入过冷器闪蒸、降温,并调节制冷剂汽、液两相的组成比例;过冷器中以汽相状态存在的制冷剂蒸汽进入第一吸收器进行吸收过程,完成吸收过程的吸收后溶液被第一循环泵升压,然后流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的第一通道被预热后进入高压发生器;此后,吸收后溶液在高压发生器里又被跨临界循环排放出的热能加热产生制冷剂蒸汽,部分制冷剂蒸汽经高压发生器内部换热器冷却变为吸收溶液,所述吸收溶液再流过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通道后被预冷,经第二节流装置后进入第一吸收器,准备吸收来自过冷器的制冷剂蒸汽。
对于跨临界循环子系统,压缩机出口的制冷剂蒸汽先进入高压发生器内部换热器被冷却后流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三通道后被进一步冷却,然后流经内部换热器第一通道交换能量;此后,经第三节流装置膨胀节流进入过冷器;在过冷器里吸热蒸发后流经内部换热器第二通道,然后被压缩机压缩后成为过热制冷剂蒸汽。
对于低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低压发生器里的工作流体在外部输入的低品位热源的加热下产生制冷剂蒸汽与吸收溶液;所述制冷剂蒸汽进入过冷器,所述过冷器对制冷剂汽、液两相的组成比例进行调节,其中以液相状态存在的制冷剂从过冷器流出经第四节流装置节流后进入蒸发器蒸发制冷;最后,制冷剂进入第二吸收器被来自低压发生器的吸收溶液吸收;完成所述吸收过程的吸收后溶液经第二循环泵升压,然后流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一通道被预热后进入低压发生器;在低压发生器里又被低品位热加热后产生制冷剂蒸汽与吸收溶液,所述制冷剂蒸汽与吸收溶液流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二通道后被预冷,然后经第五节流装置后进入第二吸收器准备吸收来自蒸发器的制冷剂。
目前,大气层中的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且温室效应日益严重,因此本发明中的工作流体优选自然工质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等。
CO2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的天然工质,近些年已引起广泛关注,在跨临界循环中的应用也发展迅速;N2O作为另一种天然工质,其物理性质与CO2相似,二者的分子量,临界温度,临界压力接近;N2O的三相点温度-90.82℃,远低于CO2的-55.58℃,可以应用于更低温领域。
此外,一些不破坏臭氧层的有机物如1,1,1-三氟乙烷(R143a)、五氟乙烷(R125)等也成为重点选择对象。
故作为优选,所述跨临界循环子系统的工作流体为二氧化碳、1,1,1-三氟乙烷、五氟乙烷或一氧化二氮。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跨临界循环子系统的工作流体为二氟甲烷与丙烷的混合物。
吸收式制冷的工作流体为高沸点组分和低沸点组分的混合物,其中高沸点组分作为吸收剂,低沸点组分作为制冷剂,故作为优选,所述高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和低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的工作流体为溴化锂水溶液,其中溴化锂作为吸收剂,水作为制冷剂。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高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和低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的工作流体为氨水溶液,其中水作为吸收剂,氨作为制冷剂。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的高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和低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的工作流体为2,3,3,3-四氟丙烯、四氟乙烷中的一者与二乙基甲酰胺的混合物,其中二甲基甲酰胺作为吸收剂,2,3,3,3-四氟丙烯或四氟乙烷作为制冷剂。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高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和低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的工作流体为2,3,3,3-四氟丙烯、四氟乙烷中的一者与四甘醇二甲醚的混合物,其中四甘醇二甲醚作为吸收剂,2,3,3,3-四氟丙烯或四氟乙烷作为制冷剂。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高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和低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的工作流体为2,3,3,3-四氟丙烯、四氟乙烷中的一者与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物,其中二乙基甲酰胺作为吸收剂,2,3,3,3-四氟丙烯或四氟乙烷作为制冷剂。
本发明利用低品位热的跨临界/吸收制冷复合制冷装置既提高了输入系统的电能的利用效率,也提高了输入系统的低品位热的利用效率,并且能充分利用温度很低的低品位热,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具体而言,本发明具有以下一些优点:1)低品位热转换效率高,预计可以比现有技术提高15~30%;2)可以有效利用温度极低的低品位热,能够有效利用约50℃的低品位热制冷;3)电能的利用效率提高了40~60%;4)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利于稳定运行,建造以及维护费用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利用低品位热的跨临界/吸收制冷复合制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利用低品位热的跨临界/吸收制冷复合制冷装置,其中跨临界循环子系统的工作流体采用二氧化碳(R744常压下沸点为-78.5℃),高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和低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的工作流体均为溴化锂水溶液,其中水(R718常压下沸点为100℃)为制冷剂。整个装置包括高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跨临界循环子系统和低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
高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的高压发生器1蒸汽出口与冷凝器2入口相连,冷凝器2出口与第一节流装置3入口相连,第一节流装置3出口与过冷器4第一入口相连,过冷器4第一出口与第一吸收器5第一入口相连,第一吸收器5出口与第一循环泵6入口相连,第一循环泵6出口与第一溶液热交换器7第一通道入口相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7第一通道出口与高压发生器1溶液入口相连,高压发生器1溶液出口与第一溶液热交换器7第二通道入口相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7第二通道出口与第二节流装置8入口相连,第二节流装置8出口与第一吸收器5第二入口相连。
跨临界循环子系统的压缩机9出口与高压发生器1的内部换热器入口相连,高压发生器1内部换热器出口与第一溶液热交换器7第三通道入口相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7第三通道出口与内部换热器第一通道入口相连,内部换热器第一通道出口与第三节流装置11入口相连,第三节流装置11出口与过冷器4第二入口相连,过冷器4第二出口与热交换器10第二通道入口相连,热交换器10第二通道出口与压缩机9入口相连。
低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的低压发生器12蒸汽出口与过冷器4第三入口相连,过冷器4第三出口与第四节流装置13入口相连,第四节流装置13出口与蒸发器14入口相连,蒸发器14出口与第二吸收器15第一入口相连,第二吸收器15出口与第二循环泵16入口相连,第二循环泵16出口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7第一通道入口相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7第一通道出口与低压发生器12溶液入口相连,低压发生器12溶液出口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7第二通道入口相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7第二通道出口与第五节流装置18入口相连,第五节流装置18出口与第二吸收器15第二入口相连。
过冷器4、第一吸收器5、第二吸收器15内部均设有内腔,过冷器4的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与过冷器4内腔相互连通;第一吸收器5的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和出口与第一吸收器5内腔相互连通;第二吸收器15的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和出口与第二吸收器15内腔相互连通。
过冷器4设有盘管,过冷器4的第三入口和第三出口分别与过冷器4的盘管入口和出口相连。
冷凝器2、第一吸收器5和第二吸收器15内部均设有冷却盘管,冷却盘管的进、出口与冷却介质源连通,冷却盘管中充注的冷却介质为水。
低压发生器12内部设有盘管,盘管的进、出口与低品位热源连通。
工作流程如下:对于高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高压发生器1里的工作流体在跨临界循环子系统输入的热能作用下产生制冷剂蒸汽,制冷剂蒸汽先进入冷凝器2被冷凝;接着,被冷凝后的制冷剂蒸汽经第一节流装置3节流后进入过冷器4闪蒸、降温,并调节制冷剂汽、液两相的组成比例;过冷器4中以汽相状态存在的制冷剂蒸汽进入第一吸收器5进行吸收过程,完成吸收过程的吸收后溶液被第一循环泵6升压,然后流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7的第一通道被预热后进入高压发生器1;此后,吸收后溶液在高压发生器1里又被跨临界循环排放出的热能加热产生制冷剂蒸汽,部分制冷剂蒸汽经高压发生器1内部换热器冷却变为吸收溶液,所述吸收溶液再流过第一溶液热交换器7第二通道后被预冷,经第二节流装置8后进入第一吸收器5,准备吸收来自过冷器4的制冷剂蒸汽。
对于跨临界循环子系统,压缩机9出口的制冷剂蒸汽先进入高压发生器1内部换热器被冷却后流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7第三通道后被进一步冷却,然后流经热交换器10第一通道交换能量;此后,经第三节流装置11膨胀节流进入过冷器4;在过冷器4里吸热蒸发后流经热交换器10第二通道,然后被压缩机9压缩后成为过热制冷剂蒸汽。
对于低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低压发生器12里的工作流体在外部输入的低品位热源的加热下产生制冷剂蒸汽与吸收溶液;所述制冷剂蒸汽进入过冷器4,所述过冷器对制冷剂汽、液两相的组成比例进行调节,其中以液相状态存在的制冷剂从过冷器4流出经第四节流装置13节流后进入蒸发器14蒸发制冷;最后,制冷剂进入第二吸收器15被来自低压发生器12的吸收溶液吸收;完成所述吸收过程的吸收后溶液经第二循环泵16升压,然后流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7第一通道被预热后进入低压发生器12;在低压发生器12里又被低品位热加热后产生制冷剂蒸汽与吸收溶液,所述制冷剂蒸汽与吸收溶液流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7第二通道后被预冷,然后经第五节流装置18后进入第二吸收器15准备吸收来自蒸发器14的制冷剂。
对于本发明的利用低品位的跨临界/吸收复合制冷装置,在吸收器冷却水进口温度32℃、低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低压发生器的热源温度为55℃、制冷温度5℃时,按系统所消耗的电能来计算的COP值可达到约8.2;在扣除跨临界热泵子系统在制冷温度为5℃下可产生的制冷量以及跨临界循环子系统经过冷器等排出的低品位热可以产生的制冷量后,按输入的极低品位热所获得的制冷量来计算的COP值约为0.57,实现了有效地利用极低品位热制冷的目的。
本实施例电能利用效率提高了约60~90%,而且有效地利用了温度约为50℃的极低品位热,其能量利用效率提高了约35~60%。
对比例1
经计算,单效水/溴化锂吸收制冷系统在80~90℃左右的热源驱动下制取5~7℃的制冷其COP值可达到约0.6~0.8,但是它难以利用低于80℃的低品位热。两级吸收制冷循环可以比较高效地利用65℃~75℃的低品位热,在制取5~7℃的制冷时COP值约为0.4。
实施例2
跨临界循环子系统采用二氧化碳为工作流体,高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和低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的工作流体为氨水溶液,其中氨(R717常压下沸点为-33.5℃)为制冷剂。制冷装置的结构、各部件连接方式及工作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利用约80~100℃的低品位热获得-20~5℃的制冷,电能利用效率提高了约30~65%,低品位热能量利用效率提高了约25~50%。
实施例3
跨临界循环子系统采用二氧化碳为工作流体;高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和低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的工作流体为四氟乙烷(R134a)与二甲基甲酰胺(DMF)的混合物,其中四氟乙烷(R134a常压下沸点为-26.26℃)为制冷剂。制冷装置的结构、各部件连接方式及工作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利用约50~70℃的低品位热获得-20~5℃的制冷,电能利用效率提高了约20~45%,低品位热能量利用效率提高了约35~60%。
实施例4
跨临界循环子系统采用二氧化碳为工作流体;高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和低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的工作流体为2,3,3,3-四氟丙烯(HFO-1234yf)与二乙基甲酰胺(DMA)的混合物,其中2,3,3,3-四氟丙烯为制冷剂。制冷装置的结构、各部件连接方式及工作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利用约50~70℃的低品位热获得-20~5℃的制冷,电能利用效率提高了约25~40%,低品位热能量利用效率提高了约30~56%。
Claims (10)
1.一种利用低品位热的跨临界/吸收复合制冷装置,包括高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跨临界循环子系统和低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的高压发生器(1)蒸汽出口与冷凝器(2)入口相连,冷凝器(2)出口与第一节流装置(3)入口相连,第一节流装置(3)出口与过冷器(4)第一入口相连,过冷器(4)第一出口与第一吸收器(5)第一入口相连,第一吸收器(5)出口与第一循环泵(6)入口相连,第一循环泵(6)出口与第一溶液热交换器(7)第一通道入口相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7)第一通道出口与高压发生器(1)溶液入口相连,高压发生器(1)溶液出口与第一溶液热交换器(7)第二通道入口相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7)第二通道出口与第二节流装置(8)入口相连,第二节流装置(8)出口与第一吸收器(5)第二入口相连;
所述跨临界循环子系统的压缩机(9)出口与高压发生器(1)的内部换热器入口相连,高压发生器(1)的内部换热器出口与第一溶液热交换器(7)第三通道入口相连,第一溶液热交换器(7)第三通道出口与热交换器(10)第一通道入口相连,热交换器(10)第一通道出口与第三节流装置(11)入口相连,第三节流装置(11)出口与过冷器(4)第二入口相连,过冷器(4)第二出口与热交换器(10)第二通道入口相连,热交换器(10)第二通道出口与压缩机(9)入口相连;
所述低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的低压发生器(12)蒸汽出口与过冷器(4)第三入口相连,过冷器(4)第三出口与第四节流装置(13)入口相连,第四节流装置(13)出口与蒸发器(14)入口相连,蒸发器(14)出口与第二吸收器(15)第一入口相连,第二吸收器(15)出口与第二循环泵(16)入口相连,第二循环泵(16)出口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7)第一通道入口相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7)第一通道出口与低压发生器(12)溶液入口相连,低压发生器(12)溶液出口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7)第二通道入口相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7)第二通道出口与第五节流装置(18)入口相连,第五节流装置(18)出口与第二吸收器(15)第二入口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低品位热的跨临界/吸收复合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2)、第一吸收器(5)和第二吸收器(15)内部均设有冷却盘管,所述冷却盘管的进、出口与冷却介质源连通,所述冷却盘管中充注的冷却介质为水或空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低品位热的跨临界/吸收复合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发生器(12)内部设有盘管,所述盘管的进、出口与低品位热源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低品位热的跨临界/吸收复合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跨临界循环子系统的工作流体为二氧化碳、1,1,1-三氟乙烷、五氟乙烷或一氧化二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低品位热的跨临界/吸收复合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跨临界循环子系统的工作流体为二氟甲烷与丙烷的混合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低品位热的跨临界/吸收复合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和低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的工作流体为溴化锂水溶液。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低品位热的跨临界/吸收复合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和低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的工作流体为氨水溶液。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低品位热的跨临界/吸收复合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和低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的工作流体为2,3,3,3-四氟丙烯、四氟乙烷中的一者与二乙基甲酰胺的混合物。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低品位热的跨临界/吸收复合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和低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的工作流体为2,3,3,3-四氟丙烯、四氟乙烷中的一者与四甘醇二甲醚的混合物。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低品位热的跨临界/吸收复合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和低压级吸收制冷子系统的工作流体为2,3,3,3-四氟丙烯、四氟乙烷中的一者与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47756.XA CN102650478B (zh) | 2012-05-14 | 2012-05-14 | 利用低品位热的跨临界/吸收复合制冷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47756.XA CN102650478B (zh) | 2012-05-14 | 2012-05-14 | 利用低品位热的跨临界/吸收复合制冷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50478A CN102650478A (zh) | 2012-08-29 |
CN102650478B true CN102650478B (zh) | 2014-03-12 |
Family
ID=46692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4775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50478B (zh) | 2012-05-14 | 2012-05-14 | 利用低品位热的跨临界/吸收复合制冷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65047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75325B (zh) * | 2013-02-01 | 2015-04-15 | 郑州大学 | 压缩机余热利用系统及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 |
CN103175332B (zh) * | 2013-04-07 | 2015-01-07 | 东南大学 | 基于双工质对的两级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及其制冷方法 |
CN103629854B (zh) * | 2013-10-28 | 2015-07-29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种热媒水驱动的氨与溴化锂集成吸收式制冷装置及方法 |
CN104457019A (zh) * | 2014-11-17 | 2015-03-25 | 浙江大学 | 一种热量内部循环利用常规压缩热泵/两级吸收复合制冷系统 |
CN104501528B (zh) * | 2014-12-11 | 2017-05-03 | 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 | 甲烷合成气生产液化天然气的预冷系统及方法 |
CN104567090B (zh) * | 2015-01-20 | 2016-09-07 | 浙江大学 | 一种跨临界循环提供两级吸收循环发生热的复合制冷系统 |
CN104567078B (zh) * | 2015-01-20 | 2017-05-10 | 浙江大学 | 一种中间冷却式的两级吸收式制冷系统 |
CN104807237B (zh) * | 2015-04-29 | 2017-05-24 | 北京中南亚太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溴化锂的节能装置 |
CN105004095B (zh) * | 2015-07-03 | 2017-06-27 | 浙江大学 | 一种跨临界循环与两级吸收式热泵联产的复合热泵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59300A (ja) * | 1995-12-11 | 1997-06-20 | Katsura Seiki Seisakusho:Kk | アンモニア−水系吸収サイクルを用いた空冷式吸収ヒートポンプチラー |
JP4100462B2 (ja) * | 1997-09-30 | 2008-06-11 | 株式会社ぱど | 熱利用システム |
JP2000055505A (ja) * | 1998-08-11 | 2000-02-25 | Yamaha Motor Co Ltd | 複合熱移動装置 |
CN1362605A (zh) * | 2002-01-15 | 2002-08-07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吸收式制冷方法及其设备 |
JP2005331147A (ja) * | 2004-05-19 | 2005-12-02 | Denso Corp | 発電および空調システム |
CN101280981B (zh) * | 2008-05-08 | 2010-10-06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扩散吸收式制冷系统 |
CN101776345B (zh) * | 2010-01-29 | 2012-01-04 | 浙江大学 | 一种高效的吸收式制冷装置 |
CN101949611B (zh) * | 2010-10-19 | 2012-09-26 | 河南科技大学 | 一种低品位热能辅助驱动的复合式低温制冷系统 |
CN102410660B (zh) * | 2011-10-25 | 2013-04-24 | 浙江理工大学 | 吸收-压缩式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 |
-
2012
- 2012-05-14 CN CN201210147756.XA patent/CN10265047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50478A (zh) | 2012-08-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50478B (zh) | 利用低品位热的跨临界/吸收复合制冷装置 | |
CN102620461B (zh) | 一种自复叠喷射式制冷机 | |
CN100434834C (zh) | 一种蒸气喷射式制冷循环系统 | |
CN101603749B (zh) | 一种自复叠喷射式低温制冷循环系统 | |
CN202254464U (zh) | 跨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制冷系统 | |
CN104929706A (zh) | 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 |
CN104019579B (zh) | 利用余热驱动引射器的混合工质低温制冷循环系统 | |
CN102230686A (zh) | 溴化锂吸收-压缩式串联升压制冷/热泵系统 | |
CN105042931A (zh) | 一种跨临界循环与吸收式热泵联产的复合热泵系统 | |
CN103528263A (zh) | 一种带中间换热部件的喷射式制冷机 | |
CN109869940B (zh) | 喷射式跨临界二氧化碳双级压缩制冷系统 | |
CN105674558A (zh) | 燃气机驱动蒸气压缩与吸收复合式热泵热水机组运行方法 | |
CN104963732A (zh) | 联合循环供能系统 | |
CN104567089B (zh) | 一种利用努森压缩机的压缩—喷射复合制冷系统 | |
CN109724293A (zh) | 太阳能驱动吸收式过冷的co2跨临界双级压缩制冷系统 | |
CN103398485A (zh) | 一种蒸气压缩制冷系统装置及过冷方法 | |
CN102384604B (zh) | 双温热源喷射式制冷系统 | |
CN104567090A (zh) | 一种跨临界循环提供两级吸收循环发生热的复合制冷系统 | |
CN104236159A (zh) | 一种多能源驱动制冷系统及制冷方法 | |
CN210089175U (zh) | 喷射式跨临界二氧化碳双级压缩制冷系统 | |
KR101980332B1 (ko) | 상변화 웨이브 로터를 사용한 오토-케스케이드 냉동 시스템 | |
CN105004095A (zh) | 一种跨临界循环与两级吸收式热泵联产的复合热泵系统 | |
CN109163470A (zh) | 一种超低温二氧化碳冷热水机组 | |
CN111397234B (zh) | 一种低品位热驱动的混合工质制冷系统 | |
CN105423613A (zh) | 一种机械增压式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