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75325B - 压缩机余热利用系统及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余热利用系统及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75325B
CN103075325B CN201310044015.3A CN201310044015A CN103075325B CN 103075325 B CN103075325 B CN 103075325B CN 201310044015 A CN201310044015 A CN 201310044015A CN 103075325 B CN103075325 B CN 1030753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compressor
thermal source
heat
absorption refrig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440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75325A (zh
Inventor
魏新利
孟祥睿
刘宏
马新灵
张军
曹海亮
王定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04401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753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75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53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753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53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余热利用系统及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它包括压缩机、换热器、初始冷却换热器和吸收式制冷机,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余热接口连通所述换热器,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媒接口连通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易于对现有热源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可回收压缩机余热并用于提高压缩机工作效率、可降低压缩机能耗;所述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多台换热器连接制冷机并驱动其制冷,使得余热回收效率高、余热再利用效果好、易于实现;所述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多台辅助换热器,可提高每级压缩机工作效率且易于实现;所述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冷却塔和冷却换热器,大大提高压缩机工作效率、同时具有节能减排的优点。

Description

压缩机余热利用系统及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机余热利用系统及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属于余热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压缩机在压缩气体之后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排放入空气中不仅浪费还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在工业生产中,合成气体要经过多级压缩机的压缩,产生的大量热量排放掉更是对资源的浪费、对环境的污染,是现在工业不可忽视的问题;同时,由于进入压缩机的气体温度越高,压缩机功耗也越大,排放出的气体温度也越高,对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而实际生产中,主要采用循环水冷却,不仅消耗大量的循环水和动力,而且造成余热能的大量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易于对现有热源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可回收压缩机余热并用于提高压缩机工作效率、可降低压缩机能耗的压缩机余热利用系统,还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效率高、余热再利用效果好、易于实现的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还提供了一种可大大提高压缩机工作效率、节能减排的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还提供了一种可提高每级压缩机工作效率且易于实现的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缩机余热利用系统,它包括压缩机、换热器、初始冷却换热器和吸收式制冷机;其中,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进气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热源进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冷媒出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热源出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冷媒进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冻水进口连通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的冷媒出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冻水出口连通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的冷媒进口。
基上所述,所述吸收式制冷机通过余热利用管道连接所述换热器,所述余热利用管道上连接有热源循环泵;所述吸收式制冷机通过冷冻水管道连接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所述冷冻水管道上连接有冷冻水循环泵。
基上所述,它还包括冷却换热器和冷却塔,所述换热器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冷却换热器的进气口,所述冷却换热器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冷却塔的冷冻水进口,所述冷却换热器的冷媒进口连通所述冷却塔的冷冻水出口。
基上所述,所述冷却换热器通过冷却管道连接所述冷却塔,所述冷却管道上连接有冷却循环泵。
基上所述,它还包括辅助换热器,所述辅助换热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冷却换热器的出气口,所述辅助换热器的冷媒进口连通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冻水出口,所述辅助换热器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冻水进口。
基上所述,它还包括辅助换热器,所述辅助换热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出气口,所述辅助换热器的冷媒进口连通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冻水出口,所述辅助换热器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冻水进口。
基上所述,它还包括制冷机备份热源,所述制冷机备份热源连接所述吸收式制冷机。
该压缩机余热利用系统将压缩机产生的余热再利用,驱动所述吸收式制冷机进行制冷,制得的冷冻水用来降低进入所述压缩机时的气体的温度,使得所述压缩机工作的效率提高,能耗降低,并且易于对现有热源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其具有设计科学、易于对现有热源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可回收压缩机余热并用于提高压缩机工作效率、可降低压缩机能耗的优点。
一种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它包括初始冷却换热器、吸收式制冷机和不少于两级串联的压缩机余热热源,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包括一台压缩机和一组换热器;其中,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的出气口连通第一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压缩机进气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压缩机出气口连通该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进气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出气口连通下一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压缩机进气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热源进口连通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冷媒出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热源出口连通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冷媒进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冻水进口连通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的冷媒出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冻水出口连通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的冷媒进口。
基上所述,所述吸收式制冷机通过余热利用管道连接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所述余热利用管道上连接有热源循环泵;所述吸收式制冷机通过冷冻水管道连接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所述冷冻水管道上连接有冷冻水循环泵。
基上所述,它还包括制冷机备份热源,所述制冷机备份热源连接所述吸收式制冷机。
该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在成套压缩机机组中加入余热利用系统,在每两级压缩机之间设置换热器,每个换热器均连接所述吸收式制冷机,将大量的余热吸收并传递给所述吸收式制冷机并驱动其制冷,制得的冷水用来降低进入第一级压缩机的气体温度,易于实现,其具有余热回收效率高、余热再利用效果好、易于实现的优点。
一种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它包括初始冷却换热器、吸收式制冷机、不少于两级串联的压缩机余热热源和冷却塔,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包括一台压缩机、一组换热器和一组冷却换热器;其中,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的出气口连通第一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压缩机进气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压缩机出气口连通该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进气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出气口连通该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冷却换热器进气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冷却换热器出气口连通下一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压缩机进气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热源进口连通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冷媒出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热源出口连通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冷媒进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冻水进口连通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的冷媒出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冻水出口连通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的冷媒进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冷却换热器冷媒出口连通所述冷却塔的冷冻水进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冷却换热器冷媒进口连通所述冷却塔的冷冻水出口。
基上所述,所述吸收式制冷机通过余热利用管道连接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所述余热利用管道上连接有热源循环泵;所述吸收式制冷机通过冷冻水管道连接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所述冷冻水管道上连接有冷冻水循环泵;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冷却换热器通过冷却管道连接所述冷却塔,所述冷却管道上连接有冷却循环泵。
基上所述,所述压缩机余热热源还包括辅助换热器,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辅助换热器进气口连通该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冷却换热器出气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辅助换热器出气口连通下一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压缩机进气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辅助换热器的冷媒进口连通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冻水出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辅助换热器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冻水进口。
基上所述,它还包括制冷机备份热源,所述制冷机备份热源连接所述吸收式制冷机。
该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不仅将余热回收再利用,同时结合冷却塔使得其经济性更好,改造费用更低,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功耗更低,其具有可大大提高压缩机工作效率、节能减排的优点。
一种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它包括初始冷却换热器、吸收式制冷机和不少于两级串联的压缩机余热热源,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包括一台压缩机、一组换热器和一组辅助换热器;其中,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的出气口连通第一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压缩机进气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压缩机出气口连通该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进气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出气口连通该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辅助换热器进气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辅助换热器出气口连通下一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压缩机进气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热源进口连通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冷媒出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热源出口连通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冷媒进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冻水进口分别连通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的冷媒出口和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辅助换热器的冷媒出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冻水出口连通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的冷媒进口和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辅助换热器的冷媒进口。
基上所述,所述吸收式制冷机通过余热利用管道连接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所述余热利用管道上连接有热源循环泵;所述吸收式制冷机通过冷冻水管道连接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所述冷冻水管道上连接有冷冻水循环泵。
基上所述,它还包括制冷机备份热源,所述制冷机备份热源连接所述吸收式制冷机。
该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将利用每级压缩机产生的余热制得的冷冻水用于进一步降低每级压缩机入口的温度,进一步的提高了每级压缩机的工作效率,余热高效的得到回收利用,其具有余热利用率高、可提高每级压缩机工作效率、易于实现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所述压缩机余热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中所述压缩机余热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中所述压缩机余热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4中所述压缩机余热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5中所述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6中所述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7中所述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8中所述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9中所述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压缩机;2.换热器;3.初始冷却换热器;4.吸收式制冷机;5.冷却换热器;6.冷却塔;7.辅助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压缩机余热利用系统,包括压缩机1、换热器2、初始换热3器、吸收式制冷机4;其中,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3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压缩机1的进气口,所述压缩机1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换热器2的进气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的热源进口连通所述换热器3的冷媒出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的热源出口连通所述换热器3的冷媒进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的冷冻水进口连通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3的冷媒出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的冷冻水出口连通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3的冷媒进口。
工作过程:所述压缩机1在压缩气体时产生大量的热量,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的热源出口排出较低温度的脱盐水进入所述换热器2吸收一部分气体的热量,之后再流回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这些热量驱动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进行制冷,制得的冷冻水流入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3,用于降低气体进入所述压缩机1时的温度,排出的气体温度依然较高。本实施例适用于压缩机和吸收式制冷机的性能都足够好,能够一次压缩成功的情况。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各个管道在实际应用中管程较长,为使冷媒在管道内能够以稳定的流速流动,故增设加压设备。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通过余热利用管道连接所述换热器2,所述余热利用管道上连接有热源循环泵;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通过冷冻水管道连接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3,所述冷冻水管道上连接有冷冻水循环泵。这样做的好处是,冷媒以平稳的速度进行传热,使得生产效率稳定,压缩机工作也更加稳定。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述吸收式制冷机在特殊环境下启动热量不足时,需要增设制冷机备份热源,所述制冷机备份热源连接所述吸收式制冷机。在备份热源的协助下完成启动,之后正常运行。
实施例2
如图2所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增设了冷却换热器5和冷却塔6,能够使压缩机压缩后的气体降温,更经济和易于实现。所述换热器2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冷却换热器5的进气口,所述冷却换热器5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冷却塔6的冷冻水进口,所述冷却换热器5的冷媒进口连通所述冷却塔6的冷冻水出口。冷却塔中的凉水通过所述冷却换热器的冷媒进口进入所述冷却换热器,带走气体的一部分热量,再从所述冷却换热器的冷媒出口流出,再次流入冷却塔散热,散热完毕后重新流入所述冷却换热器,循环工作。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各个管道在实际应用中管程较长,为使冷媒在管道内能够以稳定的流速流动,故增设加压设备。所述冷却换热器5通过冷却管道连接所述冷却塔6,所述冷却管道上连接有冷却循环泵。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通过余热利用管道连接所述换热器2,所述余热利用管道上连接有热源循环泵;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通过冷冻水管道连接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3,所述冷冻水管道上连接有冷冻水循环泵。所述冷却换热器5通过冷却管道连接所述冷却塔6,所述冷却管道上连接有冷却循环泵。这样做的好处是,冷媒以平稳的速度进行传热,使得生产效率稳定,压缩机工作也更加稳定。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述吸收式制冷机在特殊环境下启动热量不足时,需要增设制冷机备份热源,所述制冷机备份热源连接所述吸收式制冷机。在备份热源的协助下完成启动,之后正常运行。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它还包括辅助换热器7,所述辅助换热器7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冷却换热器4的出气口,所述辅助换热器7的冷媒进口连通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的冷冻水出口,所述辅助换热器7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的冷冻水进口。在所述吸收式制冷机能够制得足够多的冷冻水的情况下,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制得的冷冻水流经所述辅助换热器7,降低气体的温度,它有效地减少了冷却水塔的工作压力。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各个管道在实际应用中管程较长,为使冷媒在管道内能够以稳定的流速流动,故增设加压设备。所述冷却换热器5通过冷却管道连接所述冷却塔6,所述冷却管道上连接有冷却循环泵。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通过余热利用管道连接所述换热器2,所述余热利用管道上连接有热源循环泵;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通过冷冻水管道连接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3,所述冷冻水管道上连接有冷冻水循环泵。所述冷却换热器5通过冷却管道连接所述冷却塔6,所述冷却管道上连接有冷却循环泵。这样做的好处是,冷媒以平稳的速度进行传热,使得生产效率稳定,压缩机工作也更加稳定。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述吸收式制冷机在特殊环境下启动热量不足时,需要增设制冷机备份热源,所述制冷机备份热源连接所述吸收式制冷机。在备份热源的协助下完成启动,之后正常运行。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它还包括辅助换热器7,所述辅助换热器7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换热器2的出气口,所述辅助换热器7的冷媒进口连通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的冷冻水出口,所述辅助换热器7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的冷冻水进口。在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的热利用效率足够高的情况下,制得冷冻水不仅可用于降低气体进入所述压缩机时的温度,同时也可用于降低气体出口的温度,这样做的好处是,所述吸收式制冷机制得的多余的冷冻水可以用于辅助降低所述压缩机1出口处的温度。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各个管道在实际应用中管程较长,为使冷媒在管道内能够以稳定的流速流动,故增设加压设备。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通过余热利用管道连接所述换热器2,所述余热利用管道上连接有热源循环泵;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通过冷冻水管道连接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3,所述冷冻水管道上连接有冷冻水循环泵。这样做的好处是,冷媒以平稳的速度进行传热,使得生产效率稳定,压缩机工作也更加稳定。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述吸收式制冷机在特殊环境下启动热量不足时,需要增设制冷机备份热源,所述制冷机备份热源连接所述吸收式制冷机。在备份热源的协助下完成启动,之后正常运行。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一种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它包括初始冷却换热器3、吸收式制冷机4和不少于两级串联的压缩机余热热源,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包括一台压缩机1和一组换热器2;其中,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3的出气口连通第一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压缩机进气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压缩机出气口连通该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进气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出气口连通下一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压缩机进气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的热源进口连通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冷媒出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的热源出口连通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冷媒进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的冷冻水进口连通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3的冷媒出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的冷冻水出口连通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3的冷媒进口。
由于目前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利用率较低,故连接多级压缩机,利用多级压缩机的热量驱动吸收式制冷机工作。多级所述压缩机分别为Ⅰ级压缩机、Ⅱ级压缩机和Ⅲ级压缩机。
工作过程:所述气体通过初始冷却换热器降温后进入Ⅰ级压缩机压缩,压缩后的高温气体经过所述换热器2吸热降温后进入Ⅱ级压缩机进行压缩,进一步压缩后的气体进入第二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吸热降温后进入Ⅲ级压缩机压缩;冷媒脱盐水经过各个换热器2的冷媒入口进入换热器吸收气体的热量,从换热器2的冷媒出口流出再经过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的热源进口进入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并驱动其制冷,利用过后的脱盐水从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的热源出口流出,再次进入所述换热器2,循环工作;同时,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制得的冷冻水从冷冻水出口流出到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4内 ,冷却气体进入Ⅰ级压缩机时的温度,使得压缩机的工作效率更高。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各个管道在实际应用中管程较长,为使冷媒在管道内能够以稳定的流速流动,故增设加压设备。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通过余热利用管道连接所述换热器2,所述余热利用管道上连接有热源循环泵;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通过冷冻水管道连接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3,所述冷冻水管道上连接有冷冻水循环泵。这样做的好处是,冷媒以平稳的速度进行传热,使得生产效率稳定,压缩机工作也更加稳定。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述吸收式制冷机在特殊环境下启动热量不足时,需要增设制冷机备份热源,所述制冷机备份热源连接所述吸收式制冷机。在备份热源的协助下完成启动,之后正常运行。
实施例6
如图6所示,一种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它包括初始冷却换热器3、吸收式制冷机4、不少于两级串联的压缩机余热热源和冷却塔6,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包括一台压缩机1、一组换热器2和一组冷却换热器5;其中,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3的出气口连通第一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压缩机进气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压缩机出气口连通该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进气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出气口连通该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冷却换热器进气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冷却换热器出气口连通下一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压缩机进气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的热源进口连通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冷媒出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的热源出口连通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冷媒进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的冷冻水进口连通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的冷媒出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的冷冻水出口连通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的冷媒进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冷却换热器5冷媒出口连通所述冷却塔6的冷冻水进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冷却换热器5冷媒进口连通所述冷却塔6的冷冻水出口。
由于气体进入下一级压缩机时的温度依然较高,故增设冷却塔6和冷却换热器5。
工作过程:气体经过各级压缩机压缩后,先进入所述换热器2,所述换热器2中的冷媒脱盐水带走一部分热量提供给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并驱动其制冷;所述冷却换热器5连接所述冷却塔6,从冷却塔6流出的冷水流经所述冷却换热器5进一步冷却气体的温度;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制得的冷冻水流入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3降低气体进入第一级压缩机时的温度,这样做的好处是各级压缩机入口的气体温度都较低,有利于提高各级压缩机的工作效率。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各个管道在实际应用中管程较长,为使冷媒在管道内能够以稳定的流速流动,故增设加压设备。所述冷却换热器5通过冷却管道连接所述冷却塔6,所述冷却管道上连接有冷却循环泵。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通过余热利用管道连接所述换热器2,所述余热利用管道上连接有热源循环泵;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通过冷冻水管道连接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3,所述冷冻水管道上连接有冷冻水循环泵。所述冷却换热器5通过冷却管道连接所述冷却塔6,所述冷却管道上连接有冷却循环泵。这样做的好处是,冷媒以平稳的速度进行传热,使得生产效率稳定,压缩机工作也更加稳定。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述吸收式制冷机在特殊环境下启动热量不足时,需要增设制冷机备份热源,所述制冷机备份热源连接所述吸收式制冷机。在备份热源的协助下完成启动,之后正常运行。
实施例7
如图7所示,它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所述压缩机余热热源还包括辅助换热器7,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辅助换热器7的进气口连通该级冷却换热器5的出气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辅助换热器7的出气口连通下一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压缩机1进气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辅助换热器7的冷媒进口连通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的冷冻水出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辅助换热器7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的冷冻水进口。若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利用率足够高或有其他热源供其工作时,可制得足够多的冷冻水,通过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辅助换热器进一步的冷却进入每级压缩机的气体温度,即经过冷却水塔冷却之后,再进一步通过冷冻水降温,使气体进入每级压缩机时的温度都可以足够低,大大提高了压缩机的工作效率。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各个管道在实际应用中管程较长,为使冷媒在管道内能够以稳定的流速流动,故增设加压设备。所述冷却换热器5通过冷却管道连接所述冷却塔6,所述冷却管道上连接有冷却循环泵。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通过余热利用管道连接所述换热器2,所述余热利用管道上连接有热源循环泵;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通过冷冻水管道连接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3,所述冷冻水管道上连接有冷冻水循环泵。所述冷却换热器5通过冷却管道连接所述冷却塔6,所述冷却管道上连接有冷却循环泵。这样做的好处是,冷媒以平稳的速度进行传热,使得生产效率稳定,压缩机工作也更加稳定。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述吸收式制冷机在特殊环境下启动热量不足时,需要增设制冷机备份热源,所述制冷机备份热源连接所述吸收式制冷机。在备份热源的协助下完成启动,之后正常运行。
实施例8
如图8所示,一种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它包括初始冷却换热器3、吸收式制冷机4和不少于两级串联的压缩机余热热源,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包括一台压缩机1、一组换热器2和一组辅助换热器7;其中,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3的出气口连通第一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压缩机1进气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压缩机1出气口连通该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2进气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2出气口连通该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辅助换热器7进气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辅助换热器7出气口连通下一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压缩机1进气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的热源进口连通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2冷媒出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的热源出口连通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2冷媒进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的冷冻水进口分别连通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3的冷媒出口和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辅助换热器7的冷媒出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的冷冻水出口连通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3的冷媒进口和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辅助换热器7的冷媒进口。当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换热效率足够高或者利用其他热源制冷时,能够产生足够的冷冻水,这些冷冻水不仅可以降低气体进入Ⅰ级压缩机时的温度,还可以降低进入每级压缩机的气体温度,可以显著地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各个管道在实际应用中管程较长,为使冷媒在管道内能够以稳定的流速流动,故增设加压设备。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通过余热利用管道连接所述换热器2,所述余热利用管道上连接有热源循环泵;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通过冷冻水管道连接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3,所述冷冻水管道上连接有冷冻水循环泵。这样做的好处是,冷媒以平稳的速度进行传热,使得生产效率稳定,压缩机工作也更加稳定。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述吸收式制冷机在特殊环境下启动热量不足时,需要增设制冷机备份热源,所述制冷机备份热源连接所述吸收式制冷机。在备份热源的协助下完成启动,之后正常运行。
实施例9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采用三条气体压缩线路并联的方式同时驱动所述吸收式制冷机制冷,所述吸收式制冷机为溴化锂制冷机,在实际生产中,由于这种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利用率较低,多条线路的余热量才能使它高效工作,制得的冷水能够使进入各条气体压缩线路的气体温度大为降低,大大增加了压缩机的工作效率,使得压缩气体的效率提高,并且压缩机功耗降低。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各个管道在实际应用中管程较长,为使冷媒在管道内能够以稳定的流速流动,故增设加压设备。所述冷却换热器5通过冷却管道连接所述冷却塔6,所述冷却管道上连接有冷却循环泵。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通过余热利用管道连接所述换热器2,所述余热利用管道上连接有热源循环泵;所述吸收式制冷机4通过冷冻水管道连接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3,所述冷冻水管道上连接有冷冻水循环泵。所述冷却换热器5通过冷却管道连接所述冷却塔6,所述冷却管道上连接有冷却循环泵。这样做的好处是,冷媒以平稳的速度进行传热,使得生产效率稳定,压缩机工作也更加稳定。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述吸收式制冷机在特殊环境下启动热量不足时,需要增设制冷机备份热源,所述制冷机备份热源连接所述吸收式制冷机。在备份热源的协助下完成启动,之后正常运行。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7)

1.一种压缩机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压缩机、换热器、初始冷却换热器和吸收式制冷机;其中,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进气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热源进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冷媒出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热源出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冷媒进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冻水进口连通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的冷媒出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冻水出口连通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的冷媒进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式制冷机通过余热利用管道连接所述换热器,所述余热利用管道上连接有热源循环泵;所述吸收式制冷机通过冷冻水管道连接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所述冷冻水管道上连接有冷冻水循环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缩机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冷却换热器和冷却塔,所述换热器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冷却换热器的进气口,所述冷却换热器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冷却塔的冷冻水进口,所述冷却换热器的冷媒进口连通所述冷却塔的冷冻水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换热器通过冷却管道连接所述冷却塔,所述冷却管道上连接有冷却循环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辅助换热器,所述辅助换热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冷却换热器的出气口,所述辅助换热器的冷媒进口连通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冻水出口,所述辅助换热器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冻水进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缩机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辅助换热器,所述辅助换热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出气口,所述辅助换热器的冷媒进口连通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冻水出口,所述辅助换热器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冻水进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制冷机备份热源,所述制冷机备份热源连接所述吸收式制冷机。
8.一种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初始冷却换热器、吸收式制冷机和不少于两级串联的压缩机余热热源,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包括一台压缩机和一组换热器;其中,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的出气口连通第一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压缩机进气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压缩机出气口连通该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进气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出气口连通下一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压缩机进气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热源进口连通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冷媒出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热源出口连通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冷媒进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冻水进口连通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的冷媒出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冻水出口连通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的冷媒进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式制冷机通过余热利用管道连接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所述余热利用管道上连接有热源循环泵;所述吸收式制冷机通过冷冻水管道连接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所述冷冻水管道上连接有冷冻水循环泵。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制冷机备份热源,所述制冷机备份热源连接所述吸收式制冷机。
11.一种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初始冷却换热器、吸收式制冷机、不少于两级串联的压缩机余热热源和冷却塔,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包括一台压缩机、一组换热器和一组冷却换热器;其中,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的出气口连通第一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压缩机进气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压缩机出气口连通该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进气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出气口连通该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冷却换热器进气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冷却换热器出气口连通下一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压缩机进气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热源进口连通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冷媒出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热源出口连通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冷媒进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冻水进口连通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的冷媒出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冻水出口连通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的冷媒进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冷却换热器冷媒出口连通所述冷却塔的冷冻水进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冷却换热器冷媒进口连通所述冷却塔的冷冻水出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式制冷机通过余热利用管道连接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所述余热利用管道上连接有热源循环泵;所述吸收式制冷机通过冷冻水管道连接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所述冷冻水管道上连接有冷冻水循环泵;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冷却换热器通过冷却管道连接所述冷却塔,所述冷却管道上连接有冷却循环泵。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余热热源还包括辅助换热器,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辅助换热器进气口连通该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冷却换热器出气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辅助换热器出气口连通下一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压缩机进气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辅助换热器的冷媒进口连通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冻水出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辅助换热器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冻水进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制冷机备份热源,所述制冷机备份热源连接所述吸收式制冷机。
15.一种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初始冷却换热器、吸收式制冷机和不少于两级串联的压缩机余热热源,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包括一台压缩机、一组换热器和一组辅助换热器;其中,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的出气口连通第一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压缩机进气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压缩机出气口连通该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进气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出气口连通该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辅助换热器进气口,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辅助换热器出气口连通下一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压缩机进气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热源进口连通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冷媒出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热源出口连通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冷媒进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冻水进口分别连通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的冷媒出口和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辅助换热器的冷媒出口,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冻水出口连通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的冷媒进口和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辅助换热器的冷媒进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式制冷机通过余热利用管道连接每级压缩机余热热源的换热器,所述余热利用管道上连接有热源循环泵;所述吸收式制冷机通过冷冻水管道连接所述初始冷却换热器,所述冷冻水管道上连接有冷冻水循环泵。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制冷机备份热源,所述制冷机备份热源连接所述吸收式制冷机。
CN201310044015.3A 2013-02-01 2013-02-01 压缩机余热利用系统及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753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4015.3A CN103075325B (zh) 2013-02-01 2013-02-01 压缩机余热利用系统及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4015.3A CN103075325B (zh) 2013-02-01 2013-02-01 压缩机余热利用系统及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75325A CN103075325A (zh) 2013-05-01
CN103075325B true CN103075325B (zh) 2015-04-15

Family

ID=48151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4401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75325B (zh) 2013-02-01 2013-02-01 压缩机余热利用系统及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753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66378A (zh) * 2017-01-03 2018-07-10 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减振装置
CN106705469A (zh) * 2017-02-14 2017-05-24 杭州联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压缩空气系统节能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372751A (zh) * 2018-09-19 2019-02-2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采用余热制冷进行进气冷却的螺杆空压机系统
CN110242540B (zh) * 2019-07-15 2024-05-03 上海赛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压缩机的一级热回收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2215A (zh) * 2006-11-30 2009-09-23 赫斯基注射器成型系统有限公司 压缩机
CN102269509A (zh) * 2011-07-14 2011-12-07 华北电力大学 与余热驱动制冷相结合的co2压缩液化系统
CN102322414A (zh) * 2011-09-07 2012-01-18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级间冷热量高质量回收及储存的空气压缩机组
CN102650478A (zh) * 2012-05-14 2012-08-29 浙江大学 利用低品位热的跨临界/吸收复合制冷装置
CN203098208U (zh) * 2013-02-01 2013-07-31 郑州大学 压缩机余热利用系统及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01670B2 (ja) * 1989-11-29 1999-06-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乾式圧縮空気の供給装置
JPH1054625A (ja) * 1996-08-09 1998-02-24 Katsura Seiki Seisakusho:Kk ハイブリッドアンモニア吸収冷凍機
JP2010266154A (ja) * 2009-05-15 2010-11-25 Ebara Corp 二酸化炭素液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2215A (zh) * 2006-11-30 2009-09-23 赫斯基注射器成型系统有限公司 压缩机
CN102269509A (zh) * 2011-07-14 2011-12-07 华北电力大学 与余热驱动制冷相结合的co2压缩液化系统
CN102322414A (zh) * 2011-09-07 2012-01-18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级间冷热量高质量回收及储存的空气压缩机组
CN102650478A (zh) * 2012-05-14 2012-08-29 浙江大学 利用低品位热的跨临界/吸收复合制冷装置
CN203098208U (zh) * 2013-02-01 2013-07-31 郑州大学 压缩机余热利用系统及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75325A (zh) 2013-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8079B (zh) 太阳能喷射与双级压缩联合热泵系统
CN1811303A (zh) 单效热泵/双效(或多效)制冷吸收式机组和热电冷联供系统
CN110542241B (zh) 单双效复合蒸吸二段蒸汽型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
CN101644506A (zh) 一种压缩-吸收式制冷机
CN108800275B (zh) 一种利用电厂余热的大温差集中供热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04791925A (zh) 一种节能型开式冷却塔供冷系统
CN103075325B (zh) 压缩机余热利用系统及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
CN204555111U (zh) 节能型开式冷却塔供冷系统
CN204345839U (zh) 一种实现开闭式循环的热源塔热泵溶液再生与供冷装置
CN102226601B (zh) 一种多功能引射式热泵机组
CN104390300A (zh) 实现夏季供冷与冬季溶液再生的热源塔热泵溶液再生装置
CN211953306U (zh)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换流阀用外冷却系统
CN110259537B (zh) 一种二氧化碳朗肯循环动力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203098208U (zh) 压缩机余热利用系统及压缩机级间余热利用系统
CN203837330U (zh) Co2热泵热交换增焓装置
CN203399467U (zh) 一种节能型空冷式压缩机冷却系统
CN102654326A (zh) 一种气液喷射器增效的双喷射式制冷装置
CN103822322A (zh) 风光联合驱动热泵的冷热联供系统及工作方法
CN202709544U (zh) 一种多级冷凝综合节能高效换热器
CN203769942U (zh) 一种数据中心液态空气制冷发电装置
CN203671980U (zh) 一种工业用风冷变频并联式冷水机组
CN202403445U (zh) 采用蒸发式冷凝器的喷射制冷机组
CN217604412U (zh) 一种多级压缩空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111121339A (zh) 一种工业余热或地热能空气能联用发电和制冷装置
CN201811495U (zh) 余热回收装置及蓄冰热泵机组、水源热泵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15

Termination date: 2018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