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6462B - 一种五芯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五芯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46462B
CN102646462B CN 201210113625 CN201210113625A CN102646462B CN 102646462 B CN102646462 B CN 102646462B CN 201210113625 CN201210113625 CN 201210113625 CN 201210113625 A CN201210113625 A CN 201210113625A CN 102646462 B CN102646462 B CN 1026464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isolated component
weight
filling member
isol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1011362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46462A (zh
Inventor
方亚琴
蒋菊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Super Power & Ultrahigh Pressure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Guleite Machinery Product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Guleite Machinery Product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Guleite Machinery Product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1011362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464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46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64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464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646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线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五芯电缆,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位于中央的中心填充件、位于中心填充件外侧的隔离条及输电体、包覆在隔离条及输电体外的护套层;隔离条由相互分离的第一至第五隔离元件构成;输电体由相互分离的第一至第五导体构成;隔离元件位于相邻的导体之间;在电缆的横截面上,第一隔离元件、第一导体、第二隔离元件、第二导体、第三隔离元件、第三导体、第四隔离元件、第四导体、第五隔离元件、第五导体依次相接形成同心的圆环形。本发明还揭示了该种电缆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五芯电缆具结构简单、易制作、同样的载流量外径更小、护套层耗用更少、成本更低的优点;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具工序少、成品合格率高、简单易学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五芯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线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五芯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电缆的应用已日益普及,现有技术中,电缆不仅用于民用,而且用于军用、工作用等。现有的五芯电缆通常采用将五根圆柱形绝缘导线进行绞合,再在绞合层外挤包护套的方式实现;绝缘层通常由位于内部的圆形导体及包覆在导体外的绝缘层构成。然而,这种电缆的外径尺寸较大,不利于已有的管道的敷设,另外,由于较大的外径,使得护套的耗用量较大,造成了成本居高不下的局面。
现有的五芯电缆通常用于三相五线制的场合,其中三根一般作为动力相线,另外一根作为地线,还有一根作为零线;当然,也可以作为三相四线制的场合,其中一根作为备用线。
申请人于2011年8月8日申请了公开号为CN 102280173A、名称为二芯电缆及制作方法;公开号为CN 102280171A、名称为三芯电缆及制作方法;公开号为CN 102280172A、名称为四芯电缆及制作方法的专利,但在实际应用中,用户需求使用五芯电缆的场合较多,故对于类似结构的电缆进行了开发。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先揭示一种五芯电缆,然后揭露该电缆的制造方法,它们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五芯电缆,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位于中央的中心填充件1、位于中心填充件外侧的隔离条2及输电体3、包覆在隔离条及输电体外的护套层4;隔离条2由相互分离的第一隔离元件21、第二隔离元件22、第三隔离元件23、第四隔离元件24、第五隔离元件25构成;输电体3由相互分离的第一导体31、第二导体32、第三导体33、第四导体34、第五导体35构成;第一隔离元件位于第一导体与第五导体之间,第二隔离元件位于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之间,第三隔离元件位于第二导体与第三导体之间,第四隔离元件位于第三导体与第四导体之间,第五隔离元件位于第四导体与第五导体之间;在电缆的横截面上,第一隔离元件、第一导体、第二隔离元件、第二导体、第三隔离元件、第三导体、第四隔离元件、第四导体、第五隔离元件、第五导体依次相接形成同心的圆环形。
一种五芯电缆,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位于中央的中心填充件1、位于中心填充件外侧的隔离条2及输电体3、包覆在隔离条及输电体外的保护带5、及包覆在保护带之外的护套层4;隔离条2由相互分离的第一隔离元件21、第二隔离元件22、第三隔离元件23、第四隔离元件24、第五隔离元件25构成;输电体3由相互分离的第一导体31、第二导体32、第三导体33、第四导体34、第五导体35构成;第一隔离元件位于第一导体与第五导体之间,第二隔离元件位于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之间,第三隔离元件位于第二导体与第三导体之间,第四隔离元件位于第三导体与第四导体之间,第五隔离元件位于第四导体与第五导体之间;在电缆的横截面上,第一隔离元件、第一导体、第二隔离元件、第二导体、第三隔离元件、第三导体、第四隔离元件、第四导体、第五隔离元件、第五导体依次相接形成同心的圆环形;所述保护带是纵向或螺旋缠绕包覆在圆环形之上的,且保护带中包含有0.3%-0.8%重量的氢氧化铝、0.3%-0.9%重量的氢氧化镁。
一种五芯电缆,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位于中央的中心填充件1、位于中心填充件外侧的隔离条2及输电体3、包覆在隔离条及输电体外的护套层4;隔离条2由第一隔离元件21、第二隔离元件22、第三隔离元件23、第四隔离元件24、第五隔离元件25构成;输电体3由相互分离的第一导体31、第二导体32、第三导体33、第四导体34、第五导体35构成;第一隔离元件位于第一导体与第五导体之间,第二隔离元件位于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之间,第三隔离元件位于第二导体与第三导体之间,第四隔离元件位于第三导体与第四导体之间,第五隔离元件位于第四导体与第五导体之间;在电缆的横截面上,第一隔离元件、第一导体、第二隔离元件、第二导体、第三隔离元件、第三导体、第四隔离元件、第四导体、第五隔离元件、第五导体依次相接形成同心的圆环形;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第五隔离元件是与护套层一体成形且连在一起的。
上述所述的五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填充件中包含有95%-98%重量的聚丙烯、0.2%-0.6%重量的氢氧化铝、0.2%-0.8%重量的氢氧化镁、0.5%-3.0%重量的碳酸钙、0.1%-0.3%重量的氢氧化钛。
一种五芯电缆,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位于中央的中心填充件1、位于中心填充件外侧的隔离条2及输电体3、包覆在隔离条及输电体外的护套层4;隔离条2由相互分离的第一隔离元件21、第二隔离元件22、第三隔离元件23、第四隔离元件24、第五隔离元件25构成;输电体3由相互分离的第一导体31、第二导体32、第三导体33、第四导体34、第五导体35构成;第一隔离元件位于第一导体与第五导体之间,第二隔离元件位于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之间,第三隔离元件位于第二导体与第三导体之间,第四隔离元件位于第三导体与第四导体之间,第五隔离元件位于第四导体与第五导体之间;在电缆的横截面上,第一隔离元件、第一导体、第二隔离元件、第二导体、第三隔离元件、第三导体、第四隔离元件、第四导体、第五隔离元件、第五导体依次相接形成同心的圆环形;所述中心填充件内部为中空的,且中空部分具有至少一根光导纤维11。
一种五芯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制造中心填充件的步骤:将包含有95%-98%重量的聚丙烯、0.2%-0.6%重量的氢氧化铝、0.2%-0.8%重量的氢氧化镁、0.5%-3.0%重量的碳酸钙、0.1%-0.3%重量的氢氧化钛的原料放入填充件挤塑机中,80℃烘料30分钟-60分钟;同时加热挤塑机,使机头温度达到150℃±5℃、机身温度达135℃-150℃;以20米/分钟-250米/分钟的速度牵引挤出物并经过长度为20米-60米长的水槽,水槽中水的温度为5℃-30℃;盘绕至中心填充件周转盘具上;
制造隔离条的步骤:通过挤塑分别形成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及第五隔离元件;或者通过挤塑形成第一隔离元件,然后对第一隔离元件进行分切盘绕形成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及第五隔离元件;
制造输电体的步骤:通过绞合、成形工序,形成近似扇形的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
制造五芯电缆成品的步骤:将中心填充件穿过模具的中央孔;将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及第五隔离元件分别穿过模具的相互间隔的第一组外围孔;将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分别穿过模具的相互间隔的第二组外围孔;同时牵引中心填充件、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及第五隔离元件及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同时打开挤塑机,使护套料挤制在第一隔离元件、第一导体、第二隔离元件、第二导体、第三隔离元件、第三导体、第四隔离元件、第四导体、第五隔离元件、第五导体依次相接形成同心的圆环形的外侧,形成护套层;牵引并经冷却、盘绕形成五芯电缆。
一种五芯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制造中心填充件的步骤:将包含有95%-98%重量的聚丙烯、0.2%-0.6%重量的氢氧化铝、0.2%-0.8%重量的氢氧化镁、0.5%-3.0%重量的碳酸钙、0.1%-0.3%重量的氢氧化钛的原料放入填充件挤塑机中,80℃烘料30分钟-60分钟;同时加热挤塑机,使机头温度达到150℃±5℃、机身温度达135℃-150℃;以20米/分钟-250米/分钟的速度牵引挤出物并经过长度为20米-60米长的水槽,水槽中水的温度为5℃-30℃;盘绕至中心填充件周转盘具上;
制造隔离条的步骤:通过挤塑分别形成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及第五隔离元件;或者通过挤塑形成第一隔离元件,然后对第一隔离元件进行分切盘绕形成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及第五隔离元件;
制造输电体的步骤:通过绞合、成形工序,形成近似扇形的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
包覆保护带的步骤:将中心填充件穿过模具的中央孔;将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及第五隔离元件分别穿过模具的相互间隔的第一组外围孔;将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分别穿过模具的相互间隔的第二组外围孔;同时牵引中心填充件、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及第五隔离元件及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同时打开包覆机,使第一隔离元件、第一导体、第二隔离元件、第二导体、第三隔离元件、第三导体、第四隔离元件、第四导体、第五隔离元件、第五导体依次相接形成同心的圆环形的外侧,纵向或螺旋包覆保护带;保护带中包含有0.3%-0.8%重量的氢氧化铝、0.3%-0.9%重量的氢氧化镁;
制造五芯电缆成品的步骤:挤开挤塑机,在保护带外形成护套层;牵引并经冷却、盘绕形成五芯电缆。
一种五芯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制造中心填充件的步骤:将包含有95%-98%重量的聚丙烯、0.2%-0.6%重量的氢氧化铝、0.2%-0.8%重量的氢氧化镁、0.5%-3.0%重量的碳酸钙、0.1%-0.3%重量的氢氧化钛的原料放入填充件挤塑机中,80℃烘料30分钟-60分钟;同时加热挤塑机,使机头温度达到150℃±5℃、机身温度达135℃-150℃;以20米/分钟-250米/分钟的速度牵引挤出物并经过长度为20米-60米长的水槽,水槽中水的温度为5℃-30℃;盘绕至中心填充件周转盘具上;
制造输电体的步骤:通过绞合、成形工序,形成近似扇形的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
制造五芯电缆成品的步骤:将中心填充件穿过模具的中央孔;将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分别穿过模具的相互间隔的第二组外围孔;同时牵引中心填充件、及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同时打开挤塑机,使护套料挤制在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形成的同心的圆环形的外侧,并同时形成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及第五隔离元件和护套层;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及第五隔离元件和护套层是连为一体的,牵引并经冷却、盘绕形成五芯电缆。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的截面积可以不相等,或不全相等,这种情况更适合于三相五线制;当然,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及第五隔离元件也可全相等或不全相等,以符合不同的电压等级要求。
本发明五芯电缆具有结构简单、易制作、同样的载流量外径更小、护套层耗用更少、成本更低的优点;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具有工序少、成品合格率高、简单易学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五芯电缆的实施实例1的局部解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五芯电缆的实施实例2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五芯电缆的实施实例3的局部解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五芯电缆的实施实例4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实施实例1至实施实例4为本发明五芯电缆的实施实例,实施实例5至实施实例7为本发明五芯电缆的制造方法的实施实例。
Figure BSA00000703080700051
请见图1及图2,一种五芯电缆,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位于中央的中心填充件1、位于中心填充件外侧的隔离条2及输电体3、包覆在隔离条及输电体外的护套层4;隔离条2由相互分离的第一隔离元件21、第二隔离元件22、第三隔离元件23、第四隔离元件24、第五隔离元件25构成;输电体3由相互分离的第一导体31、第二导体32、第三导体33、第四导体34、第五导体35构成;第一隔离元件位于第一导体与第五导体之间,第二隔离元件位于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之间,第三隔离元件位于第二导体与第三导体之间,第四隔离元件位于第三导体与第四导体之间,第五隔离元件位于第四导体与第五导体之间;在电缆的横截面上,第一隔离元件、第一导体、第二隔离元件、第二导体、第三隔离元件、第三导体、第四隔离元件、第四导体、第五隔离元件、第五导体依次相接形成同心的圆环形。
Figure BSA00000703080700052
请参考图1及见图3,一种五芯电缆,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位于中央的中心填充件1、位于中心填充件外侧的隔离条2及输电体3、包覆在隔离条及输电体外的保护带5、及包覆在保护带之外的护套层4;隔离条2由相互分离的第一隔离元件21、第二隔离元件22、第三隔离元件23、第四隔离元件24、第五隔离元件25构成;输电体3由相互分离的第一导体31、第二导体32、第三导体33、第四导体34、第五导体35构成;第一隔离元件位于第一导体与第五导体之间,第二隔离元件位于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之间,第三隔离元件位于第二导体与第三导体之间,第四隔离元件位于第三导体与第四导体之间,第五隔离元件位于第四导体与第五导体之间;在电缆的横截面上,第一隔离元件、第一导体、第二隔离元件、第二导体、第三隔离元件、第三导体、第四隔离元件、第四导体、第五隔离元件、第五导体依次相接形成同心的圆环形;所述保护带是纵向或螺旋缠绕包覆在圆环形之上的,且保护带中包含有0.3%-0.8%重量的氢氧化铝、0.3%-0.9%重量的氢氧化镁。
Figure BSA00000703080700053
请见图图4并参考图2,一种五芯电缆,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位于中央的中心填充件1、位于中心填充件外侧的隔离条2及输电体3、包覆在隔离条及输电体外的护套层4;隔离条2由第一隔离元件21、第二隔离元件22、第三隔离元件23、第四隔离元件24、第五隔离元件25构成;输电体3由相互分离的第一导体31、第二导体32、第三导体33、第四导体34、第五导体35构成;第一隔离元件位于第一导体与第五导体之间,第二隔离元件位于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之间,第三隔离元件位于第二导体与第三导体之间,第四隔离元件位于第三导体与第四导体之间,第五隔离元件位于第四导体与第五导体之间;在电缆的横截面上,第一隔离元件、第一导体、第二隔离元件、第二导体、第三隔离元件、第三导体、第四隔离元件、第四导体、第五隔离元件、第五导体依次相接形成同心的圆环形;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第五隔离元件是与护套层一体成形且连在一起的。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的五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填充件中包含有95%-98%重量的聚丙烯、0.2%-0.6%重量的氢氧化铝、0.2%-0.8%重量的氢氧化镁、0.5%-3.0%重量的碳酸钙、0.1%-0.3%重量的氢氧化钛。
Figure BSA00000703080700061
请参考图1、图4及见图5,一种五芯电缆,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位于中央的中心填充件1、位于中心填充件外侧的隔离条2及输电体3、包覆在隔离条及输电体外的护套层4;隔离条2由相互分离的第一隔离元件21、第二隔离元件22、第三隔离元件23、第四隔离元件24、第五隔离元件25构成;输电体3由相互分离的第一导体31、第二导体32、第三导体33、第四导体34、第五导体35构成;第一隔离元件位于第一导体与第五导体之间,第二隔离元件位于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之间,第三隔离元件位于第二导体与第三导体之间,第四隔离元件位于第三导体与第四导体之间,第五隔离元件位于第四导体与第五导体之间;在电缆的横截面上,第一隔离元件、第一导体、第二隔离元件、第二导体、第三隔离元件、第三导体、第四隔离元件、第四导体、第五隔离元件、第五导体依次相接形成同心的圆环形;所述中心填充件内部为中空的,且中空部分具有至少一根光导纤维11。
当然,隔离条也可以是象实施实例3中那样是与护套层为一体的。
上述所述的五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填充件中包含有95%-98%重量的聚丙烯、0.2%-0.6%重量的氢氧化铝、0.2%-0.8%重量的氢氧化镁、0.5%-3.0%重量的碳酸钙、0.1%-0.3%重量的氢氧化钛。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的五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为低烟无卤聚乙烯或PVC或聚乙烯。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的五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第五隔离元件为低烟无卤聚乙烯或PVC或聚乙烯;它们是相同的材料或不全相同的材料。
Figure BSA00000703080700062
一种五芯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制造中心填充件的步骤:将包含有95%-98%重量的聚丙烯、0.2%-0.6%重量的氢氧化铝、0.2%-0.8%重量的氢氧化镁、0.5%-3.0%重量的碳酸钙、0.1%-0.3%重量的氢氧化钛的原料放入填充件挤塑机中,80℃烘料30分钟-60分钟;同时加热挤塑机,使机头温度达到150℃±5℃、机身温度达135℃-150℃;以20米/分钟-250米/分钟的速度牵引挤出物并经过长度为20米-60米长的水槽,水槽中水的温度为5℃-30℃;盘绕至中心填充件周转盘具上;
制造隔离条的步骤:通过挤塑分别形成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及第五隔离元件;或者通过挤塑形成第一隔离元件,然后对第一隔离元件进行分切盘绕形成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及第五隔离元件;
制造输电体的步骤:通过绞合、成形工序,形成近似扇形的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
制造五芯电缆成品的步骤:将中心填充件穿过模具的中央孔;将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及第五隔离元件分别穿过模具的相互间隔的第一组外围孔;将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分别穿过模具的相互间隔的第二组外围孔;同时牵引中心填充件、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及第五隔离元件及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同时打开挤塑机,使护套料挤制在第一隔离元件、第一导体、第二隔离元件、第二导体、第三隔离元件、第三导体、第四隔离元件、第四导体、第五隔离元件、第五导体依次相接形成同心的圆环形的外侧,形成护套层;牵引并经冷却、盘绕形成五芯电缆。
Figure BSA00000703080700071
一种五芯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制造中心填充件的步骤:将包含有95%-98%重量的聚丙烯、0.2%-0.6%重量的氢氧化铝、0.2%-0.8%重量的氢氧化镁、0.5%-3.0%重量的碳酸钙、0.1%-0.3%重量的氢氧化钛的原料放入填充件挤塑机中,80℃烘料30分钟-60分钟;同时加热挤塑机,使机头温度达到150℃±5℃、机身温度达135℃-150℃;以20米/分钟-250米/分钟的速度牵引挤出物并经过长度为20米-60米长的水槽,水槽中水的温度为5℃-30℃;盘绕至中心填充件周转盘具上;
制造隔离条的步骤:通过挤塑分别形成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及第五隔离元件;或者通过挤塑形成第一隔离元件,然后对第一隔离元件进行分切盘绕形成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及第五隔离元件;
制造输电体的步骤:通过绞合、成形工序,形成近似扇形的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
包覆保护带的步骤:将中心填充件穿过模具的中央孔;将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及第五隔离元件分别穿过模具的相互间隔的第一组外围孔;将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分别穿过模具的相互间隔的第二组外围孔;同时牵引中心填充件、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及第五隔离元件及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同时打开包覆机,使第一隔离元件、第一导体、第二隔离元件、第二导体、第三隔离元件、第三导体、第四隔离元件、第四导体、第五隔离元件、第五导体依次相接形成同心的圆环形的外侧,纵向或螺旋包覆保护带;保护带中包含有0.3%-0.8%重量的氢氧化铝、0.3%-0.9%重量的氢氧化镁;
制造五芯电缆成品的步骤:挤开挤塑机,在保护带外形成护套层;牵引并经冷却、盘绕形成五芯电缆。
Figure BSA00000703080700081
一种五芯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制造中心填充件的步骤:将包含有95%-98%重量的聚丙烯、0.2%-0.6%重量的氢氧化铝、0.2%-0.8%重量的氢氧化镁、0.5%-3.0%重量的碳酸钙、0.1%-0.3%重量的氢氧化钛的原料放入填充件挤塑机中,80℃烘料30分钟-60分钟;同时加热挤塑机,使机头温度达到150℃±5℃、机身温度达135℃-150℃;以20米/分钟-250米/分钟的速度牵引挤出物并经过长度为20米-60米长的水槽,水槽中水的温度为5℃-30℃;盘绕至中心填充件周转盘具上;
制造输电体的步骤:通过绞合、成形工序,形成近似扇形的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
制造五芯电缆成品的步骤:将中心填充件穿过模具的中央孔;将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分别穿过模具的相互间隔的第二组外围孔;同时牵引中心填充件、及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同时打开挤塑机,使护套料挤制在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形成的同心的圆环形的外侧,并同时形成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及第五隔离元件和护套层;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及第五隔离元件和护套层是连为一体的,牵引并经冷却、盘绕形成五芯电缆。
本发明五芯电缆具有结构简单、易制作、同样的载流量外径更小、护套层耗用更少、成本更低的优点;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具有工序少、成品合格率高、简单易学的优点。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的构思可以按其他种种形式实施运用,它们同样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 一种五芯电缆,它包含位于中央的中心填充件、位于中心填充件外侧的隔离条及输电体、包覆在隔离条及输电体外的护套层;隔离条由相互分离的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第五隔离元件构成;输电体由相互分离的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构成;第一隔离元件位于第一导体与第五导体之间,第二隔离元件位于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之间,第三隔离元件位于第二导体与第三导体之间,第四隔离元件位于第三导体与第四导体之间,第五隔离元件位于第四导体与第五导体之间;在电缆的横截面上,第一隔离元件、第一导体、第二隔离元件、第二导体、第三隔离元件、第三导体、第四隔离元件、第四导体、第五隔离元件、第五导体依次相接形成同心的圆环形;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填充件中包含有95%—98%重量的聚丙烯、0.2%—0.6%重量的氢氧化铝、0.2%—0.8%重量的氢氧化镁、0.5%—3.0%重量的碳酸钙、0.1%—0.3%重量的氢氧化钛。
2.一种五芯电缆,它包含位于中央的中心填充件、位于中心填充件外侧的隔离条及输电体、包覆在隔离条及输电体外的保护带、及包覆在保护带之外的护套层;隔离条由相互分离的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第五隔离元件构成;输电体由相互分离的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构成;第一隔离元件位于第一导体与第五导体之间,第二隔离元件位于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之间,第三隔离元件位于第二导体与第三导体之间,第四隔离元件位于第三导体与第四导体之间,第五隔离元件位于第四导体与第五导体之间;在电缆的横截面上,第一隔离元件、第一导体、第二隔离元件、第二导体、第三隔离元件、第三导体、第四隔离元件、第四导体、第五隔离元件、第五导体依次相接形成同心的圆环形;所述保护带是纵向或螺旋缠绕包覆在圆环形之上的,且保护带中包含有0.3%—0.8%重量的氢氧化铝、0.3%—0.9%重量的氢氧化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填充件中包含有95%—98%重量的聚丙烯、0.2%—0.6%重量的氢氧化铝、0.2%—0.8%重量的氢氧化镁、0.5%—3.0%重量的碳酸钙、0.1%—0.3%重量的氢氧化钛。
3.一种五芯电缆,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位于中央的中心填充件、位于中心填充件外侧的隔离条及输电体、包覆在隔离条及输电体外的护套层;隔离条由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第五隔离元件构成;输电体由相互分离的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构成;第一隔离元件位于第一导体与第五导体之间,第二隔离元件位于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之间,第三隔离元件位于第二导体与第三导体之间,第四隔离元件位于第三导体与第四导体之间,第五隔离元件位于第四导体与第五导体之间;在电缆的横截面上,第一隔离元件、第一导体、第二隔离元件、第二导体、第三隔离元件、第三导体、第四隔离元件、第四导体、第五隔离元件、第五导体依次相接形成同心的圆环形;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第五隔离元件是与护套层一体成形且连在一起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填充件中包含有95%—98%重量的聚丙烯、0.2%—0.6%重量的氢氧化铝、0.2%—0.8%重量的氢氧化镁、0.5%—3.0%重量的碳酸钙、0.1%—0.3%重量的氢氧化钛。
4.一种五芯电缆,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位于中央的中心填充件、位于中心填充件外侧的隔离条及输电体、包覆在隔离条及输电体外的护套层;隔离条由相互分离的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第五隔离元件构成;输电体由相互分离的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构成;第一隔离元件位于第一导体与第五导体之间,第二隔离元件位于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之间,第三隔离元件位于第二导体与第三导体之间,第四隔离元件位于第三导体与第四导体之间,第五隔离元件位于第四导体与第五导体之间;在电缆的横截面上,第一隔离元件、第一导体、第二隔离元件、第二导体、第三隔离元件、第三导体、第四隔离元件、第四导体、第五隔离元件、第五导体依次相接形成同心的圆环形;所述中心填充件内部为中空的,且中空部分具有至少一根光导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填充件中包含有95%—98%重量的聚丙烯、0.2%—0.6%重量的氢氧化铝、0.2%—0.8%重量的氢氧化镁、0.5%—3.0%重量的碳酸钙、0.1%—0.3%重量的氢氧化钛。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所述的任意一种五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为PVC或聚乙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所述的任意一种五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为低烟无卤聚乙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所述的任意一种五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第五隔离元件为PVC或聚乙烯。
8.一种五芯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制造中心填充件的步骤:将包含有95%—98%重量的聚丙烯、0.2%—0.6%重量的氢氧化铝、0.2%—0.8%重量的氢氧化镁、0.5%—3.0%重量的碳酸钙、0.1%—0.3%重量的氢氧化钛的原料放入填充件挤塑机中,80℃烘料30分钟—60分钟;同时加热挤塑机,使机头温度达到150℃±5℃、机身温度达135℃—150℃;以20米/分钟—250米/分钟的速度牵引挤出物并经过长度为20米—60米长的水槽,水槽中水的温度为5℃—30℃;盘绕至中心填充件周转盘具上;
    制造隔离条的步骤:通过挤塑分别形成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及第五隔离元件;或者通过挤塑形成第一隔离元件,然后对第一隔离元件进行分切盘绕形成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及第五隔离元件;
    制造输电体的步骤:通过绞合、成形工序,形成近似扇形的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
    制造五芯电缆成品的步骤:将中心填充件穿过模具的中央孔;将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及第五隔离元件分别穿过模具的相互间隔的第一组外围孔;将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分别穿过模具的相互间隔的第二组外围孔;同时牵引中心填充件、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及第五隔离元件及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同时打开挤塑机,使护套料挤制在第一隔离元件、第一导体、第二隔离元件、第二导体、第三隔离元件、第三导体、第四隔离元件、第四导体、第五隔离元件、第五导体依次相接形成同心的圆环形的外侧,形成护套层;牵引并经冷却、盘绕形成五芯电缆。
9.一种五芯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制造中心填充件的步骤:将包含有95%—98%重量的聚丙烯、0.2%—0.6%重量的氢氧化铝、0.2%—0.8%重量的氢氧化镁、0.5%—3.0%重量的碳酸钙、0.1%—0.3%重量的氢氧化钛的原料放入填充件挤塑机中,80℃烘料30分钟—60分钟;同时加热挤塑机,使机头温度达到150℃±5℃、机身温度达135℃—150℃;以20米/分钟—250米/分钟的速度牵引挤出物并经过长度为20米—60米长的水槽,水槽中水的温度为5℃—30℃;盘绕至中心填充件周转盘具上;
    制造隔离条的步骤:通过挤塑分别形成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及第五隔离元件;或者通过挤塑形成第一隔离元件,然后对第一隔离元件进行分切盘绕形成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及第五隔离元件;
    制造输电体的步骤:通过绞合、成形工序,形成近似扇形的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
    包覆保护带的步骤:将中心填充件穿过模具的中央孔;将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及第五隔离元件分别穿过模具的相互间隔的第一组外围孔;将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分别穿过模具的相互间隔的第二组外围孔;同时牵引中心填充件、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及第五隔离元件及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同时打开包覆机,使第一隔离元件、第一导体、第二隔离元件、第二导体、第三隔离元件、第三导体、第四隔离元件、第四导体、第五隔离元件、第五导体依次相接形成同心的圆环形的外侧,纵向或螺旋包覆保护带;保护带中包含有0.3%—0.8%重量的氢氧化铝、0.3%—0.9%重量的氢氧化镁; 
    制造五芯电缆成品的步骤:挤开挤塑机,在保护带外形成护套层;牵引并经冷却、盘绕形成五芯电缆。
10.一种五芯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制造中心填充件的步骤:将包含有95%—98%重量的聚丙烯、0.2%—0.6%重量的氢氧化铝、0.2%—0.8%重量的氢氧化镁、0.5%—3.0%重量的碳酸钙、0.1%—0.3%重量的氢氧化钛的原料放入填充件挤塑机中,80℃烘料30分钟—60分钟;同时加热挤塑机,使机头温度达到150℃±5℃、机身温度达135℃—150℃;以20米/分钟—250米/分钟的速度牵引挤出物并经过长度为20米—60米长的水槽,水槽中水的温度为5℃—30℃;盘绕至中心填充件周转盘具上;
    制造输电体的步骤:通过绞合、成形工序,形成近似扇形的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
    制造五芯电缆成品的步骤:将中心填充件穿过模具的中央孔;将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分别穿过模具的相互间隔的第二组外围孔;同时牵引中心填充件、及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同时打开挤塑机,使护套料挤制在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第四导体、第五导体形成的同心的圆环形的外侧,并同时形成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及第五隔离元件和护套层;第一隔离元件、第二隔离元件、第三隔离元件、第四隔离元件及第五隔离元件和护套层是连为一体的,牵引并经冷却、盘绕形成五芯电缆。
CN 201210113625 2012-02-07 2012-04-07 一种五芯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464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113625 CN102646462B (zh) 2012-02-07 2012-04-07 一种五芯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26971 2012-02-07
CN201210026971.4 2012-02-07
CN 201210113625 CN102646462B (zh) 2012-02-07 2012-04-07 一种五芯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6462A CN102646462A (zh) 2012-08-22
CN102646462B true CN102646462B (zh) 2013-09-04

Family

ID=46659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1011362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46462B (zh) 2012-02-07 2012-04-07 一种五芯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4646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30623A (ja) * 1996-06-07 1997-12-22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電力ケーブル
CN101673593A (zh) * 2009-10-10 2010-03-17 龚利芬 骨架电缆
CN102280172B (zh) * 2011-08-08 2012-12-12 梁建波 四芯电缆及其制作方法
CN202487239U (zh) * 2012-02-07 2012-10-10 常熟市谷雷特机械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五芯电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6462A (zh) 2012-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18003U (zh) 一种简易结构电缆
CN104851478B (zh) 一种简易结构电缆及制造方法
CN104730667B (zh) 骨架式光缆及制作方法
CN204360807U (zh) 一种电力系统用电缆
CN102280172B (zh) 四芯电缆及其制作方法
CN102842386B (zh) 二芯电缆及其制作方法
CN101887783A (zh) 一种机场助航灯光用电缆的制造方法
CN104392798B (zh) 一种电力系统用电缆及其制作方法
CN102646462B (zh) 一种五芯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CN103258593B (zh) 环保型同心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09000A (zh) 2芯带状电线的制造方法以及2芯带状电线
CN202487239U (zh) 一种五芯电缆
CN104361938B (zh) 一种电力电缆及其制作方法
CN213082273U (zh) 一种稳定电缆绝缘层偏芯的模芯装置
CN102280173B (zh) 二芯电缆及其制作方法
CN203325548U (zh) 用于野外布线特殊复杂环境的通信缆
CN203242409U (zh) 环保型同心电缆
CN205334998U (zh) 一种双温敏变色带预警电缆
CN205487389U (zh) 一种120℃电机引接引流电缆
CN204596505U (zh) 一种具有异型填充绳的光电缆
CN205542140U (zh) 一种90℃电机引接引流电缆
CN202650583U (zh) Hdmi线
CN204651061U (zh) 一种组合绕包绝缘轻型安装线
CN211578400U (zh) 一种高效率特种型abc架空导线
CN102842387B (zh) 二芯电缆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UBEI CHAONENG EHV POWE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ANGSHU GULEITE MACHINERY PRODUCT DESIGN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121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Fang Yaqin

Inventor after: Jiang Jusheng

Inventor after: Li Baisong

Inventor after: Li Yunni

Inventor before: Fang Yaqin

Inventor before: Jiang Jushe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FANG YAQIN JIANG JUSHENG TO: FANG YAQIN JIANG JUSHENG LI BAISONG LI YUNNI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15554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TO: 430050 WUHAN, HUBEI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217

Address after: Two village 430050 Hanyang District of Hubei city of Wuhan Province, No. 60-65

Patentee after: Hubei Super Power & Ultrahigh Pressure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554 No. 15 Lane Village, still lake town, Jiangsu, Changshou City

Patentee before: Changshu Guleite Machinery Product Design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

Termination date: 201604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