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3775A - 产丁二酸基因工程菌及其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产丁二酸基因工程菌及其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43775A
CN102643775A CN2012101431744A CN201210143174A CN102643775A CN 102643775 A CN102643775 A CN 102643775A CN 2012101431744 A CN2012101431744 A CN 2012101431744A CN 201210143174 A CN201210143174 A CN 201210143174A CN 102643775 A CN102643775 A CN 1026437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mentation
succinic acid
gene
acid
ete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431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岷
刘嵘明
梁丽亚
吴明科
曹伟佳
马江锋
陈可泉
韦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14317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43775A/zh
Publication of CN102643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37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株产丁二酸基因工程菌及其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方法。本发明的产丁二酸基因工程菌菌株分类命名为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BA305,其保藏号编号为CCTCC NO:M2012102。其构建过程主要包括失活或敲除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和磷酸转运系统中的ptsG基因,并过量表达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使重组大肠杆菌能够高效利用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及果糖等单糖,同时高效利用各种比例混合糖以及纤维素水解液生长,大幅度提高了丁二酸的合成效率。其发酵方法采用两阶段发酵方式,有氧阶段提高生物量,厌氧阶段发酵产酸。

Description

产丁二酸基因工程菌及其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株产丁二酸基因工程菌及其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方法,具体是一株高效利用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及果糖等单糖,并且高效利用各种比例混合糖以及纤维素水解液生长并产丁二酸重组菌株及其利用该菌株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丁二酸(succinic acid)又称琥珀酸,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香料、油漆、食品和塑料等行业,作为C4平台化合物,可用于合成1,4-丁二醇、四氢呋喃、γ-丁内酯等有机化学品以及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类生物可降解材料,被美国能源部认为是未来12种最有价值的生物炼制产品之一。
丁二酸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利用微生物发酵法转化可再生资源,由于原料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污染小,环境友好,且在发酵过程中可以吸收固定CO2,能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开辟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利用的新途径,今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丁二酸的生产菌株主要集中在Anaerobiospirillum succiniciproducens、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Mannheimiasucciniciproducens、重组谷氨酸棒杆菌和重组大肠杆菌。其中利用野生菌株生产丁二酸虽然获得了较高的产物浓度,但培养过程培养基成本较高,且甲酸、乙酸等副产物积累较多,阻碍了其工业化进程。而重组大肠杆菌由于遗传背景清楚、易操作、易调控、培养基要求简单和生长迅速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研究以获得产丁二酸优秀菌株。
PTS转运系统是大肠杆菌中葡萄糖转运的主要转运方式,但是PTS转运系统的存在,使大肠杆菌不能同时利用葡萄糖和其他各种单糖代谢生长,而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够分别利用葡萄糖、木糖、果糖、阿拉伯糖等单糖在厌氧条件下代谢生长,但是丁二酸不是其主要代谢产物,为减少副产物生成,大肠杆菌敲除或失活乳酸脱氢酶(LDH)基因,丙酮酸甲酸裂解酶(PFL)基因活性减少副产物的生成。但是当以葡萄糖或果糖为碳源时,由于敲除乳酸脱氢酶(LDH)基因和丙酮酸甲酸裂解酶(PFL)基因,导致菌株辅酶不平衡,并且积累了大量丙酮酸,导致菌体不能利用葡萄糖和果糖厌氧条件下代谢生长,并生产丁二酸;而以木糖或阿拉伯糖为碳源时,由于敲除乳酸脱氢酶(LDH)基因和丙酮酸甲酸裂解酶(PFL)基因,减少了丙酮酸和乙酸的生成,从而使伴随丙酮酸和乙酸生成的ATP减少,最终导致重组大肠杆菌不能利用木糖和阿拉伯糖代谢生长,并生产丁二酸。
玉米芯是农业生产中比较常见的废弃物,由于其成分含有大量纤维素,因此其水解液对微生物发酵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可持续利用的绿色碳源,但其稀酸水解液含有高浓度木糖,因此现有技术中大多数产丁二酸大肠杆菌不能利用玉米芯水解液发酵生产丁二酸。姜岷等将玉米芯按料液比1:5(质量体积比)配制玉米芯料液,物料粒径250~380μm,H2SO4用量3%(体积分数),水解温度126℃,反应时间215h,利用活性炭吸附及Ca(OH)2中和等方式,对玉米芯多组分糖液进行脱毒脱盐处理,总糖质量浓度为50g/L,其中木糖占80%以上。
稻草秸秆是重要的一类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目前,除了在造纸业工业方面的利用,绝大多数被废弃,严重浪费了资源并且污染了环境。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因此其水解液对微生物发酵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可持续利用的绿色碳源,但其水解液含有高浓度木糖,因此现有技术中大多数产丁二酸大肠杆菌不能利用稻草秸秆水解液发酵生产丁二酸,陶文沂等通过稀硫酸121℃处理稻草秸秆1h,再用20g/L的NaOH于121℃处理秸秆1h,葡萄糖和木糖二者总质量浓度达50g/L左右。
甘蔗渣是甘蔗制糖时榨糖之后剩下的主要成分,因此其水解液对微生物发酵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可持续利用的绿色碳源,但其水解液含有高浓度木糖,因此现有技术中大多数产丁二酸大肠杆菌不能利用稻草秸秆水解液发酵生产丁二酸,约含有50%的纤维素通过粉碎以及碱/氧化法预处理可得到总糖质量为50g/L,其中木糖占80%以上。
糖蜜是工业制糖过程中,蔗糖结晶后,剩余的不能结晶,但仍含有较多糖的液体残留物。余炜等将糖蜜与水1:1混匀,用浓硫酸(5mol/L)将其pH调至2.0,于100℃加热20min,并用15%的石灰乳中和处理,总糖质量为600g/L,葡萄糖和果糖各占50%。
在大肠杆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通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PC)生成草酰乙酸,在此过程中没有ATP的生成,但是在Bacillus subtilis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是通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PCK)生成草酰乙酸的,在此过程中有ATP的生成,并且Millard等在大肠杆菌中过量表达E.colippc和pck,研究发现过量表达ppc可以使琥珀酸作为混合酸发酵的主要产物,且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3.5倍,而过量表达pck对发酵结果没有影响,但在ppc缺陷菌株中,pck的过量表达能够提高琥珀酸的产量,这是由于PPC的Km比PCK小100倍,因此只有在ppc缺陷菌株中,pck的过量表达才能够提高琥珀酸的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株高效利用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及果糖等单糖,并且高效利用各种比例混合糖以及纤维素水解液生长并产丁二酸重组菌株及其构建方法,并利用该菌株厌氧发酵生产丁二酸,达到菌株的构建方法简单方便,构建得到的菌株发酵方法简单可行,易于工业化,产酸能力强的目的,从而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本发明提供一株产丁二酸基因工程菌菌株,其分类命名为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BA305,其保藏号编号为CCTCC NO:M 2012102。
二、本发明所述的大肠埃希氏菌BA305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缺乏乳酸脱氢酶(LDH)基因,丙酮酸甲酸裂解酶(PFL)基因活性的菌株大肠杆菌为出发菌株,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敲除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PC)基因和磷酸转运系统(PTS)中的ptsG基因,并过量表达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PCK)后,得到高效利用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及果糖等单糖,并且高效利用各种比例混合糖以及纤维素水解液生长并产丁二酸的大肠埃希氏菌BA305。重组菌株大肠埃希氏菌BA305的代谢途径如图1所示。
进一步地,所述的具体构建步骤如下:
(1)以缺乏乳酸脱氢酶基因(ldhA),丙酮酸甲酸裂解酶基因(pflB)活性的E.coli NZN111菌株为出发菌株,敲除其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PC)基因和PTS转运系统中的ptsG基因,得到同时缺乏ldhA、pflB、ppc和ptsG的感受态菌株;
(2)纯化扩增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pck)基因,构建得到过量表达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的表达质粒;
(3)将步骤(2)所述的质粒导入步骤(1)得到的感受态菌株,获得阳性转化子;
(4)利用步骤(3)的阳性转化子过量表达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PCK),恢复其在厌氧条件下代谢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及果糖等单糖,以及各种比例混合糖和纤维素水解液的能力,得到高效利用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及果糖等单糖,并且高效利用各种比例混合糖以及纤维素水解液生长并产丁二酸的大肠埃希氏菌BA305。
三、利用本发明所述的大肠埃希氏菌BA305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两阶段发酵方式,有氧阶段提高生物量,厌氧阶段发酵产酸。
进一步地,具体步骤如下。
将大肠埃希氏菌BA305按1%(v/v)接种量接种入有氧阶段发酵培养基中有氧培养,当有氧培养菌体OD600至0.4~0.6用0.3mM的IPTG诱导至OD600=3时,按接种量10%转接至厌氧阶段发酵培养基中厌氧发酵。
其中所述的有氧阶段发酵培养基是现有技术中有氧培养产丁二酸大肠杆菌的常规培养基;所述的厌氧阶段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包括但不限于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果糖或者其组合;还包括玉米芯水解液、稻草秸秆水解液、糖蜜水解液或者甘蔗渣水解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首先,本发明以缺乏乳酸脱氢酶(LDH)基因,丙酮酸甲酸裂解酶(PFL)基因活性的菌株大肠杆菌NZN111为出发菌株,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敲除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PC)基因和PTS转运系统中的ptsG基因,并过量表达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使其高效利用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及果糖等单糖,并且高效利用各种比例混合糖以及纤维素水解液生长并产丁二酸。这种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提高菌株ATP生物合成能力,高效利用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及果糖等单糖,使菌株能够高效利用各种比例混合糖以及纤维素水解液代谢生长,大量提高丁二酸的产量及生产能力的方法未见公开,而这种应用将大大推进丁二酸产业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利用本发明所述的菌株大肠埃希氏菌BA305的发酵结果表明新构建的重组大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BA305能够高效利用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及果糖等单糖,并且高效利用各种比例混合糖以及纤维素水解液发酵,并大量积累丁二酸,相比出发菌株,不能利用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及果糖等单糖,各种比例混合糖和纤维素水解液发酵,没有丁二酸积累的特征,其产酸特征变化巨大。
最后,厌氧发酵过程中产大量诸如乙酸等对菌株有毒害作用的副产物,因此考虑两阶段发酵方式,有氧阶段提高生物量,厌氧阶段进行产酸发酵。也可以选择性地采用膜分离技术,达到分离菌体的目的,再进而用于厌氧发酵。
附图说明
图1Escherichia coli BA305的代谢途径。
图2实施例1的线性DNA片段的电泳鉴定图。
图3实施例1的同源重组阳性重组子的电泳鉴定图。
图4实施例2的线性DNA片段的电泳鉴定图。
图5实施例2的同源重组阳性重组子的电泳鉴定图。
图6质粒pTrc99a-pck的双酶切电泳鉴定图。
本发明的微生物的分类命名为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BA305,其保藏日期为2012年4月8日,保藏单位全称为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为CCTCC,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CCTCC NO:M 20121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但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本发明的生物材料的来源的说明:
1、本发明所述的安普霉素抗性基因的来源是:pIJ773,南京师范大学邵蔚蓝教授惠赠。
2、本发明所述的能够诱导表达λ重组酶的质粒的来源是:pKD46,购自Introvegen公司。
3、本发明所述的能够诱导产生FLP重组酶的质粒的来源是:pCP20,购自Introvegen公司。
4、本发明所述的Bacillus subtilis基因组的来源是:购自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5、本发明所述的表达质粒用pTrc99a的来源是:购自Introvegen公司。
6、出发菌株:E.coli NZN111的感受态菌株的来源有两处:
(1)Biotechnol Bioeng,2001,74:89~95。申请人首先通过查阅到该生物材料的上述文献出处,并联系了发表人系美国芝加哥大学的David P.Clark教授,并邮件请求其赠与该生物材料,并免费获得了该生物材料;且申请人保证从本申请日起二十年内向公众发放该生物材料;
(2)该生物材料还在中国专利(申请号96198547.X,申请日1996.10.31,授权日2003年1月1日,授权公告号CN1097632C)的专利文献中公开并获得授权。
7、本发明的引物的设计及合成:自行设计并外包金斯瑞生物技术公司合成。
实施例1
本实施例说明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敲除出发菌株NZN111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pc基因,得到消除安普霉素抗性菌株的过程。
1、利用LB培养基,于37℃、有氧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NZN111至OD600=0.4~0.6,制备成电转感受态。
2、将质粒pKD46电转入感受态的大肠杆菌NZN111。电击条件为:200Ω,25μF,电击电压2.3kV,电击时间4~5ms。电击后迅速将菌体加入预冷1mL的SOC培养基,150r/min、30℃培养1h之后涂布于带氨苄青霉素(amp)的LB培养基平板筛选出阳性转化子大肠杆菌NZN111(pKD46)。
3、在LB培养基中加入10mM的L-阿拉伯糖,于30℃下诱导质粒pKD46表达出λ重组酶,制成电转感受态。
4、以两侧带有FRT位点的安普霉素抗性基因为模板,利用高保真PCR扩增系统,以质粒pIJ773为模板,并设计两端带有PPC同源片段的扩增引物,扩增出线性DNA同源片段,引物序列如下:
上游带同源臂引物H1-P1,下划线为同源片段:
5’-ATGAACGAACAATATTCCGCATTGCGTAGTAATGTCAGTATGCTC
GGCATTCCGGGGATCCGTCGACC-3’。
下游带同源臂引物H2-P2,下划线为同源片段:
5’-AGCACGAGGGTTTGCAGAAGAGGAAGATTAGCCGGTATTACGCAT
ACCTGTAGGCTGGAGCTGCTTC-3’。
反应体系:带同源臂的上下游引物(100pmol/μL)各0.5μL;模板DNA(100ng/μL)0.5μL;10×buffer 5μL;dNTPs(10mM)各1μL;DMSO(100%)2.5μL;Pyrobest DNA聚合酶(2.5U/μL)1μL;ddH2O 36/35.5μL;总体积50μL。
反应条件:94℃,2min;(94℃45sec;50℃45sec;72℃90sec;10个循环);(94℃45sec;50℃45sec;72℃90sec;15个循环);72℃,5min。
线性DNA片段的鉴定如图2。
5、电转线性DNA片段至已诱导表达λ重组酶的大肠杆菌NZN111(pKD46)感受态,并涂布于带安普霉素的LB平板筛选出阳性重组子,并进行了PCR鉴定,电泳图如图3所示。
6、阳性重组子制成感受态后倒入能诱导表达FLP重组酶的质粒pCP20,于42℃热激表达FLP重组酶后即可消除安普霉素抗性。利用一对平板,进行平行点样,能够在无抗性平板上生长,但不能在抗性平板上生长的均极为已经敲除抗性的菌株。
实施例2
本实施例说明利用实施案例1得到的已敲除ppc基因的菌株,再次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敲除PTS转运系统中ptsG基因,得到消除安普霉素抗性菌株的过程。
1、利用LB培养基,于37℃、有氧条件下培养已实施案例1得到的已敲除ppc基因的菌株至OD600=0.4~0.6,制备成电转感受态。
2、将质粒pKD46电转入此感受态细胞中。电击条件为:200Ω,25μF,电击电压2.3kV,电击时间4~5ms。电击后迅速将菌体加入预冷1mL的SOC培养基,150r/min、30℃培养1h之后涂布于带氨苄青霉素(amp)的LB培养基平板筛选出阳性转化子大肠杆菌NZN111/△ppc(pKD46)。
3、在LB培养基中加入10mM的L-阿拉伯糖,于30℃下诱导质粒pKD46表达出λ重组酶,制成电转感受态。
4、以两侧带有FRT位点的安普霉素抗性基因为模板,利用高保真PCR扩增系统,以质粒pIJ773为模板,并设计两端带有ptsG基因同源片段的扩增引物,扩增出线性DNA同源片段,引物序列如下:
上游带同源臂引物H1-P1,下划线为同源片段:
5’-ATGTTTAAGAATGCATTTGCTAACCTGCAAAAGGTCGGTAAATCGCTG
ATTCCGGGGATCCGTCGACC-3’。
下游带同源臂引物H2-P2,下划线为同源片段:
5’-TTAGTGGTTACGGATGTACTCATCCATCTCGGTTTTCAGGTTATCGGA
TGTAGGCTGGAGCTGCTTC-3’。
反应体系:带同源臂的上下游引物(100pmol/μL)各0.5μL;模板DNA(100ng/μL)0.5μL;10×buffer 5μL;dNTPs(10mM)各1μL;DMSO(100%)2.5μL;Pyrobest DNA聚合酶(2.5U/μL)1μL;ddH2O 36/35.5μL;总体积50μL。
反应条件:94℃,2min;(94℃45sec;50℃45sec;72℃90sec;10个循环);(94℃45sec;50℃45sec;72℃90sec;15个循环);72℃,5min。
线性DNA片段的鉴定如图4。
5、电转线性DNA片段至已诱导表达λ重组酶的大肠杆菌NZN111/△ppc(pKD46)感受态,并涂布于带安普霉素的LB平板筛选出阳性重组子,并进行了PCR鉴定,电泳图如图5所示。
6、阳性重组子制成感受态后倒入能诱导表达FLP重组酶的质粒pCP20,于42℃热激表达FLP重组酶后即可消除安普霉素抗性。利用一对平板,进行平行点样,能够在无抗性平板上生长,但不能在抗性平板上生长的均极为已经敲除抗性的菌株。
实施例3
本实施例说明构建过量表达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的表达质粒,能够高效利用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及果糖等单糖,并且高效利用各种比例混合糖以及纤维素水解液发酵,并大量积累丁二酸,得到菌株大肠埃希氏菌BA305的方法。
1、构建过量表达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的表达质粒,其过程包括:
(1)合成带有SacI和XbaI酶切位点的引物,
上游引物:5’-CGAGCTCATGAACTCAGTTGATTTGACCG-3’;
下游引物:5’-GCTCTAGAGCATTCCGTCAATTAAAACAAG-3’。
(2)以Bacillus subtilis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反应条件为:94℃,5min;(94℃45s,53℃45s,72℃100s,35个循环);72℃,10min。纯化扩增出的pck基因后,表达质粒用pTrc99a分别用SacI和XbaI双酶切、连接获得重组质粒pTrc99a-pck。质粒pTrc99a-pck的双酶切电泳鉴定如图6所示。
(3)将质粒pTrc99a-pck导入实施案例2中同时缺乏ldhA、pflB、ppc和ptsG的感受态菌株,获得的阳性转化子即为本发明的新构建菌株Escherichia coliBA305。
实施例4
本实施例说明大肠埃希氏菌BA305与出发菌株利用木糖发酵产酸能力的对比。
大肠埃希氏菌BA305能够高效利用木糖发酵,并大量积累丁二酸,采用两阶段发酵方式,其特征在于按1%(v/v)接种量从冻存管接入三角瓶中,当有氧培养菌体OD600至0.6左右用0.3mM的IPTG诱导至OD600=3左右时,按接种量10%转接至血清瓶中厌氧发酵,发酵48h。
有氧阶段培养基为:LB+Amp(氨苄青霉素50μg/mL)。
厌氧阶段培养基为:LB+木糖(30g/L)+碱式碳酸镁0.6g+Amp(氨苄青霉素50μg/mL)+0.3mM IPTG。
发酵结果见表1。
表1Escherichia coli BA305与出发菌株发酵产酸的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01623037400091
注:ND表示未检测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说明大肠埃希氏菌BA305与出发菌株利用葡萄糖发酵产酸能力的对比。
大肠埃希氏菌BA305能够高效利用葡萄糖发酵,并大量积累丁二酸,采用两阶段发酵方式,其特征在于按1%(v/v)接种量从冻存管接入三角瓶中,当有氧培养菌体OD600至0.4左右用0.3mM的IPTG诱导至OD600=3左右时,按接种量10%转接至血清瓶中厌氧发酵,发酵48h。
有氧阶段培养基为:LB+Amp(氨苄青霉素50μg/mL)。
厌氧阶段培养基为:LB+葡萄糖(30g/L)+碱式碳酸镁0.6g+Amp(氨苄青霉素50μg/mL)+0.3mM IPTG。
发酵结果见表2。
表2Escherichia coli BA305与出发菌株发酵产酸的结果比较
注:ND表示未检测到。
实施例6
本实施例说明大肠埃希氏菌BA305与出发菌株利用阿拉伯糖发酵产酸能力的对比。
大肠埃希氏菌BA305能够高效利用阿拉伯糖发酵,并大量积累丁二酸,采用两阶段发酵方式,其特征在于按1%(v/v)接种量从冻存管接入三角瓶中,当有氧培养菌体OD600至0.5左右用0.3mM的IPTG诱导至OD600=3左右时,按接种量10%转接至血清瓶中厌氧发酵,发酵48h。
有氧阶段培养基为:LB+Amp(氨苄青霉素50μg/mL)。
厌氧阶段培养基为:LB+阿拉伯糖(30g/L)+碱式碳酸镁0.6g+Amp(氨苄青霉素50μg/mL)+0.3mM IPTG。
发酵结果见表3。
表3Escherichia coli BA305与出发菌株发酵产酸的结果比较
注:ND表示未检测到。
实施例7
本实施例说明大肠埃希氏菌BA305与出发菌株利用果糖发酵产酸能力的对比。
大肠埃希氏菌BA305能够高效利用果糖发酵,并大量积累丁二酸,采用两阶段发酵方式,其特征在于按1%(v/v)接种量从冻存管接入三角瓶中,当有氧培养菌体OD600至0.4~0.6左右用0.3mM的IPTG诱导至OD600=3左右时,按接种量10%转接至血清瓶中厌氧发酵,发酵48h。
有氧阶段培养基为:LB+Amp(氨苄青霉素50μg/mL)。
厌氧阶段培养基为:LB+果糖(30g/L)+碱式碳酸镁0.6g+Amp(氨苄青霉素50μg/mL)+0.3mM IPTG。
发酵结果见表4。
表4Escherichia coli BA305与出发菌株发酵产酸的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01623037400111
注:ND表示未检测到。
实施例8
本实施例说明大肠埃希氏菌BA305与出发菌株利用总糖发酵产酸能力的对比。
大肠埃希氏菌BA305能够高效利用质量比为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果糖为1:1:1:1的混合糖发酵,并大量积累丁二酸,采用两阶段发酵方式,其特征在于按1%(v/v)接种量从冻存管接入三角瓶中,当有氧培养菌体OD600至0.4~0.6左右用0.3mM的IPTG诱导至OD600=3左右时,按接种量10%转接至血清瓶中厌氧发酵,发酵48h。
有氧阶段培养基为:LB+Amp(氨苄青霉素50μg/mL)。
厌氧阶段培养基为:LB+总糖(30g/L)+碱式碳酸镁0.6g+Amp(氨苄青霉素50μg/mL)+0.3mM IPTG。
发酵结果见表5。
表5Escherichia coli BA305与出发菌株发酵产酸的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01623037400121
注:ND表示未检测到。
实施例9
本实施例说明大肠埃希氏菌BA305与出发菌株利用总糖发酵产酸能力的对比。
大肠埃希氏菌BA305能够高效利用质量比为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果糖为1:2:3:4的混合糖发酵,并大量积累丁二酸,采用两阶段发酵方式,其特征在于按1%(v/v)接种量从冻存管接入三角瓶中,当有氧培养菌体OD600至0.4~0.6左右用0.3mM的IPTG诱导至OD600=3左右时,按接种量10%转接至血清瓶中厌氧发酵,发酵48h。
有氧阶段培养基为:LB+Amp(氨苄青霉素50μg/mL)。
厌氧阶段培养基为:LB+总糖(30g/L)+碱式碳酸镁0.6g+Amp(氨苄青霉素50μg/mL)+0.3mM IPTG。
发酵结果见表6。
表6Escherichia coli BA305与出发菌株发酵产酸的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01623037400122
注:ND表示未检测到。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说明大肠埃希氏菌BA305与出发菌株利用总糖发酵产酸能力的对比。
大肠埃希氏菌BA305能够高效利用质量比为木糖:葡萄糖:阿拉伯糖:果糖为1:2:3:4的混合糖发酵,并大量积累丁二酸,采用两阶段发酵方式,其特征在于按1%(v/v)接种量从冻存管接入三角瓶中,当有氧培养菌体OD600至0.4~0.6左右用0.3mM的IPTG诱导至OD600=3左右时,按接种量10%转接至血清瓶中厌氧发酵,发酵48h。
有氧阶段培养基为:LB+Amp(氨苄青霉素50μg/mL)。
厌氧阶段培养基为:LB+总糖(30g/L)+碱式碳酸镁0.6g+Amp(氨苄青霉素50μg/mL)+0.3mM IPTG。
发酵结果见表7。
表7Escherichia coli BA305与出发菌株发酵产酸的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01623037400131
注:ND表示未检测到。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说明大肠埃希氏菌BA305与出发菌株利用总糖发酵产酸能力的对比。
大肠埃希氏菌BA305能够高效利用质量比为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果糖为1:2:3:4的混合糖发酵,并大量积累丁二酸,采用两阶段发酵方式,其特征在于按1%(v/v)接种量从冻存管接入三角瓶中,当有氧培养菌体OD600至0.4~0.6左右用0.3mM的IPTG诱导至OD600=3左右时,按接种量10%转接至血清瓶中厌氧发酵,发酵48h。
有氧阶段培养基为:LB+Amp(氨苄青霉素50μg/mL)。
厌氧阶段培养基为:LB+总糖(30g/L)+碱式碳酸镁0.6g+Amp(氨苄青霉素50μg/mL)+0.3mM IPTG。
发酵结果见表8。
表8Escherichia coli BA305与出发菌株发酵产酸的结果比较
注:ND表示未检测到。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说明大肠埃希氏菌BA305与出发菌株利用总糖发酵产酸能力的对比。
大肠埃希氏菌BA305能够高效利用质量比为果糖: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为1:2:3:4的混合糖发酵,并大量积累丁二酸,采用两阶段发酵方式,其特征在于按1%(v/v)接种量从冻存管接入三角瓶中,当有氧培养菌体OD600至0.4~0.6左右用0.3mM的IPTG诱导至OD600=3左右时,按接种量10%转接至血清瓶中厌氧发酵,发酵48h。
有氧阶段培养基为:LB+Amp(氨苄青霉素50μg/mL)。
厌氧阶段培养基为:LB+总糖(30g/L)+碱式碳酸镁0.6g+Amp(氨苄青霉素50μg/mL)+0.3mM IPTG。
发酵结果见表9。
表9Escherichia coli BA305与出发菌株发酵产酸的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01623037400142
注:ND表示未检测到。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说明大肠埃希氏菌BA305与出发菌株发酵产酸能力的对比。
大肠埃希氏菌BA305能够高效利用玉米芯水解液发酵,并大量积累丁二酸,采用两阶段发酵方式,其特征在于按1%(v/v)接种量从冻存管接入三角瓶中,当有氧培养菌体OD600至0.4~0.6左右用0.3mM的IPTG诱导至OD600=3左右时,按接种量10%转接至血清瓶中厌氧发酵,发酵48h。
有氧阶段培养基为:LB+Amp(氨苄青霉素50μg/mL)。
厌氧阶段培养基为:LB+玉米芯水解液(按总糖30g/L计量)+碱式碳酸镁0.6g+Amp(氨苄青霉素50μg/mL)+0.3mM IPTG。
发酵结果见表10。
表10Escherichia coli BA305与出发菌株发酵产酸的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01623037400151
注:ND表示未检测到。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说明大肠埃希氏菌BA305与出发菌株发酵产酸能力的对比。
大肠埃希氏菌BA305能够高效利用稻草秸秆水解液发酵,并大量积累丁二酸,采用两阶段发酵方式,其特征在于按1%(v/v)接种量从冻存管接入三角瓶中,当有氧培养菌体OD600至0.4~0.6左右用0.3mM的IPTG诱导至OD600=3左右时,按接种量10%转接至血清瓶中厌氧发酵,发酵48h。
有氧阶段培养基为:LB+Amp(氨苄青霉素50μg/mL)。
厌氧阶段培养基为:LB+稻草秸秆水解液(按总糖30g/L计量)+碱式碳酸镁0.6g+Amp(氨苄青霉素50μg/mL)+0.3mM IPTG。
发酵结果见表11。
表11Escherichia coli BA305与出发菌株发酵产酸的结果比较
Figure BDA00001623037400152
注:ND表示未检测到。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说明大肠埃希氏菌BA305与出发菌株发酵产酸能力的对比。
大肠埃希氏菌BA305能够高效利用糖蜜水解液发酵,并大量积累丁二酸,采用两阶段发酵方式,其特征在于按1%(v/v)接种量从冻存管接入三角瓶中,当有氧培养菌体OD600至0.4~0.6左右用0.3mM的IPTG诱导至OD600=3左右时,按接种量10%转接至血清瓶中厌氧发酵,发酵48h。
有氧阶段培养基为:LB+Amp(氨苄青霉素50μg/mL)。
厌氧阶段培养基为:LB+糖蜜水解液(按总糖30g/L计量)+碱式碳酸镁0.6g+Amp(氨苄青霉素50μg/mL)+0.3mM IPTG。
发酵结果见表12。
表12Escherichia coli BA305与出发菌株发酵产酸的结果比较
注:ND表示未检测到。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说明大肠埃希氏菌BA305与出发菌株发酵产酸能力的对比。
大肠埃希氏菌BA305能够高效利用甘蔗渣水解液发酵,并大量积累丁二酸,采用两阶段发酵方式,其特征在于按1%(v/v)接种量从冻存管接入三角瓶中,当有氧培养菌体OD600至0.4~0.6左右用0.3mM的IPTG诱导至OD600=3左右时,按接种量10%转接至血清瓶中厌氧发酵,发酵48h。
有氧阶段培养基为:LB+Amp(氨苄青霉素50μg/mL)。
厌氧阶段培养基为:LB+甘蔗渣水解液(按总糖30g/L计量)+碱式碳酸镁0.6g+Amp(氨苄青霉素50μg/mL)+0.3mM IPTG。
发酵结果见表13。
表13Escherichia coli BA305与出发菌株发酵产酸的结果比较
注:ND表示未检测到。

Claims (7)

1.一株产丁二酸基因工程菌菌株,其分类命名为大肠埃希氏菌BA305(Escherichia coli BA305),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2102。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肠埃希氏菌BA305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缺乏乳酸脱氢酶基因,丙酮酸甲酸裂解酶基因活性的菌株大肠杆菌为出发菌株,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敲除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和磷酸转移酶系统的ptsG基因后,过量表达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后,得到大肠埃希氏菌BA3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构建步骤如下:
(1)以缺乏乳酸脱氢酶基因,丙酮酸甲酸裂解酶基因活性的E.coli菌株为出发菌株,敲除其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和磷酸转移酶系统的ptsG基因,得到同时缺乏ldhA、pflB、ppc和ptsG的感受态菌株;
(2)纯化扩增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基因,构建得到过量表达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的表达质粒;
(3)将步骤(2)所述的质粒导入步骤(1)得到的感受态菌株,获得阳性转化子;
(4)利用步骤(3)的阳性转化子过量表达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恢复其在厌氧条件下代谢,得到的菌株即大肠埃希氏菌BA305。
4.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肠埃希氏菌BA305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两阶段发酵方式,有氧阶段提高生物量,厌氧阶段发酵产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大肠埃希氏菌BA305按体积比1%接种量接种入有氧阶段发酵培养基中有氧培养,当有氧培养菌体OD600至0.4~0.6用0.3mM的IPTG诱导至OD600=3时,按接种量体积比10%转接至厌氧阶段发酵培养基中厌氧发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厌氧阶段发酵培养基的碳源为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果糖或者其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厌氧阶段发酵培养基的碳源为玉米芯水解液、稻草秸秆水解液、糖蜜水解液或者甘蔗渣水解液。
CN2012101431744A 2012-05-10 2012-05-10 产丁二酸基因工程菌及其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方法 Pending CN1026437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31744A CN102643775A (zh) 2012-05-10 2012-05-10 产丁二酸基因工程菌及其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31744A CN102643775A (zh) 2012-05-10 2012-05-10 产丁二酸基因工程菌及其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3775A true CN102643775A (zh) 2012-08-22

Family

ID=46656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431744A Pending CN102643775A (zh) 2012-05-10 2012-05-10 产丁二酸基因工程菌及其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4377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4116A (zh) * 2012-10-16 2013-01-09 南京工业大学 产丁二酸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及应用
CN103320367A (zh) * 2013-07-10 2013-09-25 南京工业大学 一株厌氧利用合成培养基高产丁二酸大肠杆菌的筛选及其应用
CN103937733A (zh) * 2014-03-18 2014-07-23 南京工业大学 一株利用蔗糖产丁二酸基因工程菌株及其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9738A (zh) * 2011-07-18 2012-04-04 南京工业大学 一株产丁二酸基因工程菌及其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9738A (zh) * 2011-07-18 2012-04-04 南京工业大学 一株产丁二酸基因工程菌及其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ANJINI CHATTERJEE ET AL.: "Mutation of the ptsG Gene Results in Increased Production of Succinate in Fermentation of Glucose by Escherichia coli",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vol. 67, no. 1, 31 December 2001 (2001-12-31) *
于丽 等: "过量表达Bacillus subtilis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对大肠杆菌产琥珀酸的影响", 《微生物学通报》, vol. 37, no. 3, 31 December 2010 (2010-12-31) *
王庆昭: "高产琥珀酸大肠杆菌的代谢工程", 《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辑》, no. 5, 15 May 2007 (2007-05-15), pages 26 *
詹晓北 等: "大肠杆菌生产琥珀酸的代谢工程研究进展", 《过程工程报》, vol. 7, no. 4, 31 August 2007 (2007-08-31)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4116A (zh) * 2012-10-16 2013-01-09 南京工业大学 产丁二酸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及应用
CN103320367A (zh) * 2013-07-10 2013-09-25 南京工业大学 一株厌氧利用合成培养基高产丁二酸大肠杆菌的筛选及其应用
CN103320367B (zh) * 2013-07-10 2014-12-31 南京工业大学 一株厌氧利用合成培养基高产丁二酸大肠杆菌的筛选及其应用
CN103937733A (zh) * 2014-03-18 2014-07-23 南京工业大学 一株利用蔗糖产丁二酸基因工程菌株及其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18477A (zh) 利用木糖代谢产丁二酸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方法
Lu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gen and methane production from cornstalks by an augmented two-or three-stage anaerobic fermentation process
CN102329765B (zh) 一种高产l-丙氨酸的xz-a26菌株及构建方法与应用
CN101255405B (zh) 新构建的高产苹果酸基因工程菌及其生产苹果酸的方法
Tang et al. Highly efficient rice straw utilization for poly-(γ-glutamic acid) production by Bacillus subtilis NX-2
CN101240259B (zh) 新构建的高产富马酸基因工程菌及其生产富马酸的方法
US20230279456A1 (en) Genetically Engineered Bacteria Producing Lacto-N-neotetraos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U2009262334A1 (en) Method of producing yeast biomass
CN103045528B (zh) 生产dl-丙氨酸的工程菌及利用该工程菌生产dl-丙氨酸的方法
Yang et al.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L-lactic acid by an engineered Thermoanaerobacterium aotearoense with broad substrate specificity
CN107022515B (zh) 一株利用木质纤维素水解液厌氧发酵产l-天冬氨酸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CN104046577A (zh) 一株产苹果酸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及应用
Assavasirijinda et al. Efficient fermentative production of polymer-grade d-lactate by an engineered alkaliphilic Bacillus sp. strain under non-sterile conditions
CN102399738B (zh) 一株产丁二酸基因工程菌及其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方法
Cao et al. Efficient β-poly (L-malic acid) production from Jerusalem artichoke by Aureobasidium pullulans ipe-1 immobilized in luffa sponge matrices
CN111944730B (zh) 一株可高效利用菊芋粉的副干酪乳杆菌及其应用
CN102154339A (zh) 一种产丁二酸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方法
CN102533626A (zh) 利用葡萄糖产丁二酸的基因工程菌株及其发酵产酸方法
Yegin et al. Valorization of egg shell as a detoxifying and buffering agent for efficient polymalic acid production by Aureobasidium pullulans NRRL Y-2311-1 from barley straw hydrolysate
CN105543214A (zh) 利用乙酸生产丁二酸的代谢工程大肠杆菌菌株构建方法和应用
CN102643774B (zh) 一株产丁二酸基因工程菌及其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方法
CN102604880A (zh) 一株产丁二酸基因工程菌及其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方法
CN102517303B (zh) 一种产乳酸的重组蓝藻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643775A (zh) 产丁二酸基因工程菌及其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方法
Arshad et al. Enhancing Profitability of Ethanol Fermentation through Gamma Ray Mutagenesis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