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0022B - 红外线反射构件 - Google Patents

红外线反射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40022B
CN102640022B CN201080048072.3A CN201080048072A CN102640022B CN 102640022 B CN102640022 B CN 102640022B CN 201080048072 A CN201080048072 A CN 201080048072A CN 102640022 B CN102640022 B CN 1026400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reflection horizon
circularly polarized
polarized light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80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40022A (zh
Inventor
浜田聪
竹重彰词
鹿岛启二
黑田刚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6470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16478B/zh
Priority to CN201510564751.0A priority patent/CN1051824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40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00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400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00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8Filters for use with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e.g. for separating visible light from infrared and/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6Reflecting filters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在使可见光透过的同时、有效地反射太阳光中所含的红外线(热射线)的红外线反射构件。本发明通过提供如下的红外线反射构件来解决上述问题,即,是透过可见光且反射特定波长的红外线的红外线反射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将右旋圆偏振光成分或左旋圆偏振光成分的红外线反射的选择反射层的红外线反射层,上述红外线反射层具有与包含在地面上的太阳光光谱的红外区域中的位于最短波长侧的波峰的第一辐射能量频带对应的第一反射频带,在将上述第一反射频带中的最大反射率设为R1、将达到上述R1的一半值的反射率的短波长侧的波长设为λ1的情况下,上述λ1处于~1010nm的范围内。

Description

红外线反射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使可见光透过的同时、有效地反射太阳光中所含的红外线(热射线)的红外线反射构件。
背景技术
作为可以在可见光到红外线的波长区域中选择性地反射所需的波长的构件,已知有使用了胆甾相液晶的选择反射构件。这些选择反射构件可以仅将所需的光(电磁波)选择性地反射,因此例如有望作为使可见光透过且仅反射热射线的热射线反射膜或透过性绝热膜来利用。
对于使用胆甾相液晶来反射红外线的红外线反射构件,例如已知有以下的文献。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包含实施了在宽频带中反射近红外线的薄膜涂层的透明基板、和在近红外线部具有尖锐的波长选择反射性的胆甾相液晶制的滤光片的层叠体。该技术的目的在于,不降低可见光的透过率而以高效率反射近红外线。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的绝热涂层,即,包含在红外线波长范围内反射所入射的放射线的至少40%的1种或1种以上的胆甾相层。该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使用胆甾相层,获得所需的绝热效果。
此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如下的高分子液晶层结构体,该结构体是具备利用特定的方法提高了光反射率的高分子液晶层、和支承该高分子液晶层的支承体的高分子液晶层结构体,其对于特定波长的光来说反射率为35%以上。该技术主要用于液晶显示器(LCD)中,通过使用氟系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来提高高分子液晶层的反射率。另外,专利文献4中,公开有如下的近红外线遮蔽用的双面粘合膜,即,具备近红外线遮蔽层,该遮蔽层具有包含透过可见光、并且选择性地反射特定波长区域的近红外线的、具有胆甾相液晶结构的高分子固化体层的选择反射层A。该技术主要用于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PDP)中,利用近红外线遮蔽用的双面粘合 膜,来抑制PDP对周围造成的电磁波的影响。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28140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1-51931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419568号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209574号公报
由于在各种红外线当中,到达地面上的太阳光中所含的红外线占太阳光的全部辐射能量的大约一半,因此通过反射该红外线而获得的隔断效果高。但是,就以往的红外线反射构件而言,对太阳光中所含的红外线的反射效率并不良好。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在透过可见光的同时、有效地反射太阳光中所含的红外线(热射线)的红外线反射构件。而且,本发明中所说的红外线是指波长为800nm以上的光(电磁波)。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中,提供一种红外线反射构件,是透过可见光而反射特定波长的红外线的红外线反射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将右旋圆偏振光成分或左旋圆偏振光成分的红外线反射的选择反射层的红外线反射层,上述红外线反射层具有与包含在地面上的太阳光光谱的红外区域中的位于最短波长侧的波峰的第一辐射能量频带对应的第一反射频带,在将上述第一反射频带中的最大反射率设为R1、将达到上述R1的一半值的反射率的短波长侧的波长设为λ1的情况下,上述λ1处于900nm~1010nm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由于λ1处于上述范围内,因此可以有效地反射第一辐射能量频带中所含的红外线。另外,由于λ1为900nm以上,因此可以制成不会阻碍可见光的透过的红外线反射构件。由此,本发明的红外线反射构件作为隔绝太阳光中所含的红外线的构件是有用的。
在上述发明中,优选上述λ1处于910nm~970nm的范围内。这是因为, 可以更为有效地反射太阳光中所含的红外线。
在上述发明中,优选上述红外线反射层为与上述第一反射频带对应的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A。这是因为,可以在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中使用的材料的种类比可以在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中使用的材料的种类更多。
在上述发明中,优选上述红外线反射层具有与上述第一反射频带对应的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A及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这是因为,通过配置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及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这两层,可以提高反射率。
在上述发明中,优选上述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包括反射上述右旋圆偏振光成分的红外线的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C、和形成于上述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C的受光侧表面的λ/2片。这是因为,通过将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及λ/2片组合,可以发挥与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相同的反射特性。此外,还有可以在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中使用的材料的种类比可以在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中使用的材料的种类更多的优点。
在上述发明中,优选上述红外线反射层具有与包含在地面上的太阳光光谱的红外区域中的位于短波长侧的第二波峰的第二辐射能量频带对应的第二反射频带,在将上述第二反射频带中的最大反射率设为R2、将达到上述R2的一半值的反射率的长波长侧的波长设为λ4的情况下,上述λ4处于1250nm~1450nm的范围内。这是因为,通过使红外线反射层具有第一反射频带及第二反射频带双方,可以更为有效地反射太阳光中所含的红外线。
在上述发明中,优选上述红外线反射层具有与上述第一反射频带对应的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A1、和与上述第二反射频带对应的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A2。这是因为,可以在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中使用的材料的种类比可以在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中使用的材料的种类更多。
在上述发明中,优选上述红外线反射层具有与上述第一反射频带对应的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A1及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1、和与上述第二反射频带对应的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A2及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 射层B2。这是因为,通过配置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及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这两层,可以提高反射率。
在上述发明中,优选上述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1及上述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2中的至少一方包括反射上述右旋圆偏振光成分的红外线的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C、和形成于上述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C的受光侧表面的λ/2片。这是因为,通过将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及λ/2片组合,可以发挥与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相同的反射特性。此外,还有可以在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中使用的材料的种类比可以在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中使用的材料的种类更多的优点。
另外,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红外线反射构件,是透过可见光且反射特定波长的红外线的红外线反射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将右旋圆偏振光成分或左旋圆偏振光成分的红外线反射的选择反射层的红外线反射层,上述红外线反射层具有与包含在地面上的太阳光光谱的红外区域中的位于短波长侧的第二波峰的第二辐射能量频带对应的第二反射频带,在将上述第二反射频带中的最大反射率设为R2、将达到上述R2的一半值的反射率的长波长侧的波长设为λ4的情况下,上述λ4处于1250nm~1450nm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由于λ4处于上述范围内,因此可以有效地反射第二辐射能量频带中所含的红外线。由此,本发明的红外线反射构件作为隔绝太阳光中所含的红外线的构件是有用的。
在上述发明中,优选上述红外线反射层为与上述第二反射频带对应的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A。这是因为,可以在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中使用的材料的种类比可以在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中使用的材料的种类更多。
在上述发明中,优选上述红外线反射层具有与上述第二反射频带对应的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A及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这是因为,通过配置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及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这两层,可以提高反射率。
在上述发明中,优选上述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包括反射上述右旋圆偏振光成分的红外线的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C、和形成于上述右 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C的受光侧表面的λ/2片。这是因为,通过将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及λ/2片组合,可以发挥与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相同的反射特性。此外,还有可以在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中使用的材料的种类比可以在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中使用的材料的种类更多的优点。
在上述发明中,优选上述选择反射层含有形成了胆甾相结构的棒状化合物。这是因为,可以获得所需的选择反射性。
在上述发明中,优选上述棒状化合物具有向列相液晶性,上述选择反射层含有将手性向列相液晶固定化而成的物质。这是因为,可以获得所需的选择反射性。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红外线反射构件起到可以在透过可见光的同时、有效地反射太阳光中所含的红外线(热射线)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红外线反射构件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2是例示红外线反射层的波长及反射率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3是例示本发明的红外线反射层的层构成的示意剖面图。
图4是例示本发明的红外线反射层的层构成的示意剖面图。
图5是例示第一反射频带的波长及反射率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6是例示第一反射频带及第二反射频带的波长及反射率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7是例示本发明的红外线反射层的层构成的示意剖面图。
图8是例示本发明的红外线反射层的层构成的示意剖面图。
图9是例示第一反射频带及第二反射频带的波长及反射率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0是例示第一反射频带、第二反射频带及第三反射频带的波长及反射率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1中得到的红外线反射构件的波长及反射率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2中得到的红外线反射构件的波长及反射率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3中得到的红外线反射构件的波长及反射率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4中得到的红外线反射构件的波长及反射率的关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红外线反射构件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红外线反射构件根据红外线反射层所具有的反射频带可以大致上分为3个实施方式。即,可以红外线反射层大致上分为至少具有第一反射频带的方式(第一实施方式)、至少具有第二反射频带的方式(第二实施方式)、至少具有第三反射频带的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红外线反射构件,分为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第一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反射构件是透过可见光且反射特定波长的红外线的红外线反射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将右旋圆偏振光成分或左旋圆偏振光成分的红外线反射的选择反射层的红外线反射层,上述红外线反射层具有与包含在地面上的太阳光光谱的红外区域中的位于最短波长侧的波峰的第一辐射能量频带对应的第一反射频带,在将上述第一反射频带中的最大反射率设为R1、将达到上述R1的一半值的反射率的短波长侧的波长设为λ1的情况下,上述λ1处于900nm~1010nm的范围内。
在参照附图的同时,对此种第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反射构件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反射构件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图1所示的红外线反射构件10具有透明基板1、和形成于透明基板1上且具有反射右旋圆偏振光成分或左旋圆偏振光成分的红外线的选择反射层2的红外线反射层3。图1中,表示的是红外线反射层3为单一的选择反射层2的情况。红外线反射层3也可以如后所述具有多个选择反射层2。
图2是例示红外线反射层中的波长及反射率的关系的曲线图。需要说明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地面上的太阳光光谱”是表示温带的地面上的平 均的太阳光的辐射能量(Wm-2/nm)的分布的光谱(AM1.5G)。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地球轨道上的太阳光光谱(AM0)中,辐射能量的分布是平缓的,然而辐射能量会因大气中的反射、散射、吸收等而衰减。其结果是,在地面上,得到如图2所示的太阳光光谱。此外,本说明书中,有时将“地面上的太阳光光谱”简称为“太阳光光谱”。
另外,图2的红外线反射层具有与包含在地面上的太阳光光谱的红外区域中的位于最短波长侧的波峰的第一辐射能量频带21对应的第一反射频带31。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谓红外区域是指波长800nm以上的区域。另外,第一辐射能量频带21通常在波长1010nm附近具有波峰,其波长范围是950nm~1150nm。另一方面,第一反射频带31是指提供最大反射率R1的波长处于第一辐射能量频带21的波长范围内的频带,既可以由单一的选择反射层形成,也可以由多个选择反射层形成。第一实施方式中,其最大特征在于,在将达到最大反射率R1的一半值(1/2R1)的反射率的短波长侧的波长设为λ1的情况下,λ1处于900nm~1010nm的范围内。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由于λ1处于上述范围内,因此可以有效地反射第一辐射能量频带中所含的红外线。另外,由于λ1为900nm以上,因此可以制成不会阻碍可见光的透过的红外线反射构件。由此,第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反射构件作为隔绝太阳光中所含的红外线的构件是有用的。特别是,由于第一辐射能量频带中的红外线的能量密度比其他的辐射能量频带中的红外线的能量密度大,因此通过反射该红外线,可以大幅度提高反射效率。
下面,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反射构件的每个构成进行说明。
(1)红外线反射层
首先,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反射层进行说明。红外线反射层是具有一层或两层以上的反射右旋圆偏振光成分或左旋圆偏振光成分的红外线的层。构成红外线反射层的选择反射层具有对从层的一侧的面入射的光(电磁波)当中的右旋圆偏振光成分或左旋圆偏振光成分进行选择反射、并使剩下的成分透过的功能。作为可以像这样仅能反射特定的圆偏振光成分的材料,已知有胆甾相液晶材料。胆甾相液晶材料具有如下的性质,即, 对于沿着液晶的平面排列的螺旋轴入射的光(电磁波)的右旋及左旋的2个圆偏振光,选择性地反射其中一方的偏振光。该性质被作为圆偏振光二色性为人所知,如果适当地选择胆甾相液晶分子的螺旋结构的旋转方向,则可以选择性地反射具有与该旋转方向相同的旋光方向的圆偏振光。
该情况下的最大旋光偏振光光散射是在下式(1):
λ=nav·p    (1)中的选择波长λ下产生的。而且,式(1)中,nav是与螺旋轴正交的平面内的平均折射率,p是液晶分子的螺旋结构的螺距。
另外,反射波长的带宽Δλ可以用下式(2):
Δλ=Δn·p    (2)来表示。而且,式(2)中,Δn是胆甾相液晶材料的双折射率。即,由胆甾相液晶材料构成的选择反射层将以选择波长λ为中心的波长带宽Δλ的范围的光(电磁波)的右旋或左旋的圆偏振光成分的一方反射,使另一方的圆偏振光成分和其他的波长区域的非偏振光的光(电磁波)透过。
所以,通过适当地选择胆甾相液晶材料的nav及p,而可以反射所需的红外线。
(i)红外线反射层的特性及构成
下面,对红外线反射层的特性及构成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反射层如上述的图2所示,至少具有第一反射频带31。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其最大特征在于,在将第一反射频带31中的最大反射率设为R1、将达到R1的一半值的反射率的短波长侧的波长设为λ1的情况下,λ1处于900nm~1010nm的范围内。
这里,将λ1的上限设为1010nm基于以下的理由。即,太阳光光谱的第一辐射能量频带的峰值波长为1010nm附近,在该峰值波长的附近,红外线的能量密度变大。所以,为了有效地反射第一辐射能量频带的峰值波长附近的红外线,优选至少达到最大反射率R1的一半值的λ1为第一辐射能量频带的峰值波长以下。由此,将λ1的上限设为1010nm。
此外,λ1的上限优选为970nm,更优选为960nm,进一步优选为950nm。λ1的上限更优选为950nm的理由如下所示。即,在将太阳光光谱的第一辐射能量频带时的波峰强度设为RS1,将达到该RS1的一半值的强度的短波 长侧的太阳光光谱波长设为λS1的情况下,λS1为950nm附近。由此,通过以满足λ1≤λS1的关系的方式设定λ1的值,第一反射频带可以将在第一辐射能量频带中的红外线的能量密度大的部分大致上覆盖。由此,可以更为有效地进行红外线的反射。
另一方面,将λ1的下限设为900nm基于如下的理由。即,由于λ1是R1的一半值的反射率的波长,因此第一反射频带在比λ1短的波长侧具有带坡度的反射区域。该带坡度的反射区域的波长范围在现行的材料系中,被预想为最大100nm左右。由此,如果λ1的下限小于900nm,则带坡度的反射区域的最短的波长就小于800nm,有可能到达可见光区域。该情况下,电磁波反射构件就会带有红色,从而有可能降低穿过电磁波反射构件的识认性。由此,将λ1的下限设为900nm。此外,λ1的下限优选为910nm,更优选为920nm。
另外,如上述的图2所示,将第一反射频带31中的最大反射率设为R1,将达到R1的一半值(1/2R1)的反射率的长波长侧的波长设为λ2。λ2的波长范围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1010nm~1210nm的范围内。此外,λ2的下限优选为1050nm,更优选为1080nm,进一步优选为1090nm。λ2的下限更优选为1090nm的理由如下所示。即,在将太阳光光谱的第一辐射能量频带中的波峰强度设为RS1,将达到该RS1的一半值的强度的长波长侧的太阳光光谱波长设为λS2的情况下,λS2通常为1090nm附近。由此,优选以满足λS2≤λ2的关系的方式设定λ2的值。另一方面,λ2的上限优选为1150nm。
另外,第一反射频带的峰值波长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优选处于第一辐射能量频带的峰值波长的附近,例如优选处于900nm~1150nm的范围,尤其优选处于950nm~1100nm的范围内。另外,λ1及λ2的间隔(λ21)例如优选处于50nm~200nm的范围内,尤其优选处于100nm~200nm的范围内。
下面,对可以获得第一反射频带的红外线反射层的层构成进行说明。红外线反射层的层构成只要是可以获得所需的第一反射频带,就没有特别限定。作为此种红外线反射层的层构成,例如如图3所示,可以举出红外线反射层3为与第一反射频带对应的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A的层构成 (图3(a))、以及红外线反射层3为与第一反射频带对应的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的层构成(图3(b))。而且,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也可以如后所述,由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C及λ/2片构成。另外,图3(a)中,入射的红外线11的右旋圆偏振光成分被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A反射,图3(b)中,入射的红外线11的左旋圆偏振光成分被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反射。像这样,即使在红外线反射层由一个选择反射层构成的情况下,由于λ1及λ2的间隔(λ21)最大为200nm左右,因此可以在第一辐射能量频带进行充分的反射。由此,就可以得到如上述的图2所示的第一反射频带31。另外,在红外线反射层3为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A或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的情况下,其最大反射率通常为30%~50%的范围内。
另外,作为上述红外线反射层的层构成的其他例子,如图4(a)所示,可以举出红外线反射层3具有与第一反射频带对应的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A及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的层构成。图4(a)中,入射的红外线11的右旋圆偏振光成分首先被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A反射,透过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A的红外线11的左旋圆偏振光成分被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反射。其结果是,如图5所示,第一反射频带31的反射率变高。像这样,在红外线反射层3具有与第一反射频带对应的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A及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的情况下,其最大反射率通常为60%~100%的范围内。
图4(a)中,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A及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的位置关系没有特别限定。另外,如图4(b)所示,优选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由反射右旋圆偏振光成分的红外线的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C、和形成于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C的受光侧表面的λ/2片构成。这是因为,通过将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及λ/2片组合,可以发挥与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相同的反射特性,且可以在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中使用的材料的种类比可以在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中使用的材料的种类多。图4(b)中,入射的红外线11的右旋圆偏振光成分首先被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A反射,透过了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A的红外线11的左旋圆偏振光成分在透过λ/2片D时被转换为右旋圆偏振 光成分,该右旋圆偏振光成分被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C反射。该情况下,被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C反射了的右旋圆偏振光成分在透过λ/2片时,再次被转换为左旋圆偏振光成分,透过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A,并从红外线反射层3中射出。其结果是,如图5所示,第一反射频带31的反射率变高。
第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反射层也可以如图6所示,除了第一反射频带31以外,还具有第二反射频带32。另外,在图6中,为了方便起见,将第一反射频带31及第二反射频带32独立地记载,然而实际上是在两者重复的部分,测量相加后的反射率(图9、图10中也相同)。另外,第二反射频带32是与包含在地面上的太阳光光谱的红外区域中的位于短波长侧的第二波峰的第二辐射能量频带22对应的频带。第二辐射能量频带22通常在波长1250nm附近具有波峰,其波长范围是1150nm~1370nm。另一方面,第二反射频带32是指提供最大反射率R2的波长处于第二辐射能量频带22的波长范围内的频带,既可以由单一的选择反射层形成,也可以由多个选择反射层形成。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将达到最大反射率R2的一半值(1/2R2)的反射率的长波长侧的波长设为λ4的情况下,λ4优选处于1250nm~1450nm的范围内。
这里,将λ4的下限设为1250nm是基于以下的理由。即,太阳光光谱的第二辐射能量频带的峰值波长为1250nm附近,在该峰值波长的附近,红外线的能量密度变大。因此,为了有效地反射第二辐射能量频带的峰值波长附近的红外线,优选至少达到最大反射率R2的一半值的λ4为第二辐射能量频带的峰值波长以上。由此,λ4的下限优选为1250nm。
此外,λ4的下限优选为1330nm。其理由如下所示。即,在将太阳光光谱的第二辐射能量频带的波峰强度设为RS2,将达到该RS2的一半值的强度的长波长侧的太阳光光谱波长设为λS4的情况下,λS4为1330nm附近。因此,通过以满足λS4≤λ4的关系的方式设定λ4的值,第二反射频带可以将在第二辐射能量频带中的红外线的能量密度大的部分几乎覆盖。由此,可以更为有效地进行红外线的反射。
另一方面,将λ4的上限设为1450nm是基于以下的理由。即,如上述的图3中说明所述,在红外线反射层由一个选择反射层构成的情况下,λ1 及λ2的间隔(λ21)最大为200nm左右。这在图6所示的第二反射频带32中也是相同的,λ3及λ4的间隔(λ43)最大为200nm左右。而且,λ3是达到R2的一半值(1/2R2)的反射率的短波长侧的波长。另一方面,在考虑了太阳光光谱的第二辐射能量频带的波峰在1250nm附近的情况下,如果使λ4大于1450nm,则λ3就会大于1250nm,第二反射频带无法将在第二辐射能量频带中的红外线的能量密度大的部分几乎覆盖。由此,λ4的上限优选为1450nm。另外,为了使第二反射频带更为有效地覆盖第二辐射能量频带,λ4的上限更优选为1400nm。
另外,λ3的波长范围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1050nm~1250nm的范围内,更优选为1050nm~1200nm的范围内。另外,在将太阳光光谱的第二辐射能量频带中的波峰强度设为RS2,将达到该RS2的一半值的强度的短波长侧的太阳光光谱波长设为λS3的情况下,λS3通常为1150nm附近。由此,优选以满足λ3≤λS3的关系的方式来设定λ3的值。由此,λ3优选处于1050nm~1150nm的范围内。另外,为了使第二反射频带更为有效地覆盖第二辐射能量频带,λ3更优选处于1100nm~1150nm的范围内。
另外,第二反射频带的峰值波长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处于第二辐射能量频带的峰值波长的附近,例如优选处于1175nm~1325nm的范围内,尤其优选处于1225nm~1275nm的范围内。另外,对于λ3及λ4的间隔(λ43),与上述的λ1及λ2的间隔(λ21)相同。
下面,对能够获得第一反射频带及第二反射频带的红外线反射层的层构成进行说明。红外线反射层的层构成只要是可以获得所需的第一反射频带及第二反射频带,就没有特别限定。作为此种红外线反射层的层构成,例如可以如图7所示,举出红外线反射层3具有与第一反射频带对应的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A1、与第二反射频带对应的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A2的层构成(图7(a))、以及红外线反射层3具有与第一反射频带对应的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1、与第二反射频带对应的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2的层构成(图7(b))。而且,也可以是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1及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2中的至少一方由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C及λ/2片构成的层构成。
另外,作为上述红外线反射层的层构成的其他例子,可以举出红外线 反射层具有与第一反射频带对应的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A1及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1、和与第二反射频带对应的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A2及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2。如果要例示此种红外线反射层,则如图8(a)所示,可以举出红外线反射层3从受光侧起依次具有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A1、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A2、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1、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2。此种红外线反射层由于具有与第一反射频带对应的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A1及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1、和与第二反射频带对应的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A2及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2,因此如图9所示,第一反射频带31及第二反射频带32的反射率变高。
图8(a)中,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A1、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A2、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1、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2的位置关系没有特别限定。另外,如图8(b)~(d)所示,优选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1及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2中的至少一方由反射右旋圆偏振光成分的红外线的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C(C1、C2)、和形成于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C的受光侧表面的λ/2片D(D1、D2)构成。这是因为,通过将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及λ/2片组合,可以发挥与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相同的反射特性。此外,还具有可以在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中使用的材料的种类比可以在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中使用的材料的种类多的优点。
第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反射层也可以如图10所示,除了第一反射频带31以外,还具有第三反射频带33。第三反射频带33是与包含在地面上的太阳光光谱的红外区域中的位于短波长侧的第三波峰的第三辐射能量频带23对应的频带。第三辐射能量频带32通常在波长1550nm附近具有波峰,其波长范围是1370nm~1900nm。另一方面,第三反射频带33是指提供最大反射率R3的波长处于第三辐射能量频带23的波长范围内的频带,既可以由单一的选择反射层形成,也可以由多个选择反射层形成。
将达到最大反射率R3的一半值(1/2R3)的反射率的短波长侧的波长设为λ5,将相同的长波长侧的波长设为λ6。λ5优选处于1370nm~1550nm的范围内。另一方面,λ6优选处于1550nm~1900nm的范围内,更优选处 于1550~1750nm的范围内。第三反射频带的波峰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优选处于第三辐射能量频带的峰值波长的附近,例如处于1475nm~1625nm的范围内,尤其优选处于1525nm~1575nm的范围内。另外,对于λ5及λ6的间隔(λ65),与上述的λ1及λ2的间隔(λ21)相同。
另外,构成红外线反射层的选择反射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优选处于0.1μm~10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处于0.5μm~20μ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处于1μm~10μm的范围内。另外,也可以在构成红外线反射层的多个选择反射层之间形成粘接剂层。作为粘接剂层中所用的材料,例如可以优选使用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等亲水性粘接剂、丙烯酸系粘接剂、聚氨酯系粘接剂、环氧系粘接剂等。
(ii)选择反射层的材料
下面,对选择反射层的材料进行说明。如上所述,选择反射层通常是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或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这些层只要是可以发挥圆偏振光二色性的层,就没有特别限定。作为此种选择反射层,例如可以举出含有形成了胆甾相结构的棒状化合物的层。
作为上述棒状化合物,通常是具有折射率各向异性的化合物,优选使用在分子内具有聚合性官能团的化合物,更优选使用还具有能够三维交联的聚合性官能团的化合物。这是因为,通过使上述棒状化合物具有聚合性官能团,就可以将上述棒状化合物聚合而固定,因此可以形成难以产生经时变化的物质。另外,也可以将具有上述聚合性官能团的棒状化合物、与不具有上述聚合性官能团的棒状化合物混合使用。而且,上述所谓“三维交联”是指,使棒状化合物彼此三维地聚合,成为网状(network)结构的状态。
作为上述聚合性官能团,例如可以举出利用紫外线、电子线等电离放射线、或者热的作用聚合的聚合性官能团。作为这些聚合性官能团的代表例,可以举出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或者阳离子聚合性官能团等。此外,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的代表例,可以举出具有至少一个可以加成聚合的烯属不饱和双键的官能团,作为具体例,可以举出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的乙烯基、丙烯酸酯基(是包括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的总称)等。另外,作为上述阳离子聚合性官能团的具体 例,可以举出环氧基等。此外,作为聚合性官能团,例如可以举出异氰酸酯基、不饱和三键等。它们当中,从工艺的方面考虑,优选使用具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官能团。
另外,棒状化合物优选为显示出液晶性的液晶性材料。这是因为,液晶性材料的折射率各向异性大。作为棒状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以例示出以下述化学式(1)~(6)表示的化合物。
这里,以化学式(1)、(2)、(5)及(6)表示的液晶性材料可以依照D.J.Broer等人在Makromol.Chem.190,3201-3215(1989)、或D.J.Broer等人在Makromol.Chem.190,2255-2268(1989)中公开的方法,或者与之类似地制备。另外,以化学式(3)及(4)表示的液晶性材料的制备公开于DE195,04,224中。
另外,作为在末端具有丙烯酸酯基的向列相液晶性材料的具体例,还可以举出下述化学式(7)~(17)中所示的材料。
此外,作为棒状化合物,可以例示出SID 06 DIGEST 1673-1676中公开的下述化学式(18)中所表示的化合物。
而且,上述棒状化合物既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例如,作为上述棒状化合物,如果将在两个末端具有1个以上的聚合性官能团的液晶性材料和在一个末端具有1个以上的聚合性官能团的液晶性材料混合使用,则可以利用两者的配合比的调整来任意地调整聚合密度(交联密度)及光学特性,从这一点考虑是优选的。
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任意一种的棒状化合物都可以适当地使用,然而尤其适合使用显示出向列相液晶性的棒状化合物,优选使用将该棒状化合物与手性剂并用的材料。这是因为,如果是此种材料,则可以将手性向列相液晶固定化。
作为上述手性剂,只要是可以使上述棒状化合物进行规定的胆甾相排列,就没有特别限定。作为手性剂,例如优选使用如下述的通式(19)、(20)或(21)中所示那样的、在分子内具有轴向不对称性的低分子化合物。
在上述通式(19)或(20)中,R1表示氢或甲基。Y是上述所示的(i)~(xxiv)中的任意一种,其中,优选为式(i)、(ii)、(iii)、(v)及(vii)中的任意一种。另外,表示亚烷基的链长度的c及d分别可以独立地在2~12 的范围中取任意的整数,然而优选为4~10的范围,更优选为6~9的范围。
另外,作为手性剂,也可以使用以如下所示的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iii)λ/2片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优选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包括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和λ/2片。这是因为,通过将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及λ/2片组合,可以发挥与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相同的反射特性。此外,还有可以在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中使用的材料的种类比可以在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中使用的材料的种类更多的优点。
作为上述λ/2片,只要是产生相位差π的材料,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普通的λ/2片。其中,在第一实施方式中,λ/2片优选具有满足下述式(3)的平均延迟值(retardation)。
Re={(2n+1)/2±0.2}·λ    (3)
(式中,Re表示延迟值,λ表示波长,n表示1以上的整数)。
这是因为,即使在作为λ/2片使用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等通用拉伸薄膜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使λ/2片满足特定的条件,而获得即使是大面积也没有不均地仅有效地反射所需的波长、并且非常廉价的红外线反射构件。特别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上述λ优选为提供上述的各反射频带的最大反射率的波长。
一般来说,作为λ/2片使用的相位差膜是由纤维素衍生物、环烯烃系树脂等构成的高分子薄膜,在工业上也正在广泛的普及。这些相位差膜的薄膜的延迟面内分布非常小,在薄膜整面中具有均匀的延迟值。例如,作为光学元件用的相位差膜普及的TAC薄膜的延迟的面内分布大致上为 1.5nm左右。与此相对,由于很难将对通用树脂进行熔融挤出加工而得的高分子拉伸薄膜制成厚度及双折射率在薄膜整面中均匀的材料,因此这些高分子拉伸薄膜的延迟面内分布为数十nm左右。作为相位差膜,通过使用延迟值Re满足上述式(3)的关系的3λ/2nm以上的薄膜,例如在将反射波长λ设为1200nm时使用Re=1800nm的相位差膜,则即使是延迟的面内分布例如为50nm左右的高分子拉伸薄膜,对最大反射波长造成的反射率的影响(sin2(π·Re/λ))也会低至7%左右,从而可以实现在面内均匀并且高效率的反射特性。
此外,本说明书中,所谓λ/2片的延迟值,是以λ/2片中折射率最大的方向(滞相轴方向)的折射率(nx)、与滞相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进相轴方向)的折射率(ny)和λ/2片的厚度(d),利用下述式(4)定义的,
Re=(nx-ny)×d    (4)
平均延迟值的定义是:对于λ/2片的任意的200mm宽度之间,以均等间隔(10mm)测定20个点的延迟值,并将这些值平均而得的值。而且,例如可以利用王子计测仪器制的KOBRA-WX100/IR等来测定(测定角0°)延迟值。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λ/2片的平均延迟值至少为所需的选择反射波长λ的1.3~1.7倍左右。例如在将被选择反射层反射的波长λ设为1200nm的情况下,根据上述式(3),制成至少平均延迟值处于1560nm~2040nm的范围内的相位差膜。通过使用具有此种平均延迟值的相位差膜,即使相位差膜的延迟面内分布为数十nm,也可以作为红外线反射构件实现在整体上均匀并且高效率的反射特性。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延迟面内分布大、并且平均延迟值大的、以往没有作为相位差膜使用过的通用高分子拉伸薄膜以满足上述式(3)的方式应用于红外线反射构件中作为λ/2片。而且,本说明书中,延迟面内分布是:对薄膜的任意的200mm宽度之间,以均等间隔(10mm)测定20个点的延迟值,将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定义为面内分布。例如可以利用王子计测仪器制的KOBRA-WX100/IR等来测定(测定角0°)延迟值。
如上所述,即使在将延迟面内分布为数十nm左右的高分子拉伸薄膜作为λ/2片使用的情况下,也可以作为红外线反射构件实现在整体上均匀 并且高效率的反射特性,对于其理由,以下将举例进行说明。对于延迟面内分布为1.5nm左右的TAC薄膜,已知市售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有时也简记为PET)双轴拉伸薄膜的延迟面内分布为±数十nm左右。例如,厚188μm的双轴拉伸PET薄膜(LUMIRA(注册商标)U35、Toray株式会社制)的TD方向的延迟面内分布为±80nm左右,MD方向的延迟面内分布为-60nm~+80nm左右。如果使用具有此种面内分布的高分子拉伸薄膜作为λ/2片,则例如在将反射波长λ设为可见光区域(550nm)的情况下,对最大反射波长造成的影响为80nm/550nm×100=14.5%,透过薄膜的光的偏光状态并非完全的右旋圆偏振光,而是包含偏移了的右旋圆偏振光成分,其结果是,应当反射的光IR减少,反射效率降低。与此相对,例如即使设为延迟面内分布如上所述为±80nm左右,在所用的选择波长为1200nm的情况下,为80nm/1200nm×100=6.6%,在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C中反射的光量增大。由此,可以实现具有高效率并且均匀的反射特性的反射构件。
λ/2片的延迟面内分布优选为±25nm以上,更优选为±50nm以上。但是,延迟面内分布优选为λ/2片的整个面的平均延迟值的±1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下。此外,本说明书中,平均延迟值定义是:对于薄膜的任意的200mm宽度之间,以均等间隔(10mm)测定20个点的延迟值,并将这些值平均而得的值。
作为如上所述的高分子拉伸薄膜,例如可以举出由聚碳酸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或将苯乙烯与其他单体共聚而得的苯乙烯共聚物等聚苯乙烯树脂、聚丙烯腈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树脂、尼龙6、尼龙66等聚酰胺系树脂、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等通用树脂构成的拉伸薄膜,然而在它们当中,从获得的容易性、制造成本、平均延迟值的大小的观点考虑,可以优选使用由聚酯系树脂构成的拉伸薄膜。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双轴拉伸薄膜的平均延迟值在薄膜厚度为200μm左右时大致上为5000nm,在厚度为120μm左右时为3000nm。
(2)透明基板
下面,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反射构件中所用的透明基板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反射构件通常还具有支承上述选择反射层的透明基板。而且,如上所述,如果上述选择反射层具有λ/2片,且可以利用该λ/2片来支承选择反射层,则不需要设置透明基板。另外,透明基板只要形成于选择反射层的至少一方的表面即可。
作为上述透明基板,只要是可以支承上述选择反射层的材料,就没有特别限定。其中,透明基板通常在可见光区域的透过率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这里,透明基板的透过率可以利用JIS K7361-1(塑料-透明材料的总透光率的试验方法)来测定。
透明基板只要是具备所需的透明性的材料,则无论是具有挠曲性的柔性材料,还是没有挠曲性的刚性材料都可以使用。作为透明基板,例如可以举出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聚乙烯或聚甲基戊烯等烯烃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醚砜或聚碳酸酯、聚砜、聚醚、聚醚酮、(甲基)丙烯腈、环烯烃聚合物、环烯烃共聚物等树脂构成的基板。其中优选使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透明基板。这是因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通用性高、容易获得。
另外,作为透明基板也可以使用玻璃等刚性材料,在选择反射层的一面或两面配置刚性材料。而且,对于透明基板的厚度,可以根据红外线反射构件的用途及构成透明基板的材料等适当地决定,没有特别限定。
(3)红外线反射构件
第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反射构件由于使选择反射层的反射频带与地面上的太阳光光谱对应,因此可以有效地反射太阳光中所含的红外线(热射线)。由此,红外线反射构件优选为太阳光隔断用的红外线反射构件。另外,作为红外线反射构件的用途,具体来说,可以举出车辆用的热射线反射玻璃、建筑用的热射线反射玻璃、太阳能电池用的热射线反射薄膜等。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反射构件的制造方法只要是可以获得上述的红外线反射构件的方法,就没有特别限定。作为红外线反射构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例,可以举出将含有棒状化合物及手性剂的选择反射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于透明基板上、并根据需要实施紫外线照射等固化处理的方法。另外,在选择反射层具有多层结构的情况下,只要依次涂布多个选择反射层形成用涂布液即可。此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在构成选择反射层的层之 间形成上述的粘接剂层。
2.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红外线反射构件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红外线反射构件是透过可见光、且反射特定波长的红外线的红外线反射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将右旋圆偏振光成分或左旋圆偏振光成分的红外线反射的选择反射层的红外线反射层,上述红外线反射层具有与包含在地面上的太阳光光谱的红外区域中的位于短波长侧的第二波峰的第二辐射能量频带对应的第二反射频带,在将上述第二反射频带中的最大反射率设为R2、将达到上述R2的一半值的反射率的长波长侧的波长设为λ4的情况下,上述λ4处于1250nm~1450nm的范围内。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由于λ4处于上述范围内,因此可以有效地反射第二辐射能量频带中所含的红外线。由此,第二实施方式的红外线反射构件作为隔绝太阳光中所含的红外线的构件是有用的。
第二实施方式的红外线反射构件的红外线反射层至少具有第二反射频带。此外,其最大特征在于,λ4处于特定的范围内。对于第二反射频带、R2、λ3、λ4、红外线反射层的构成及其他事项,由于与上述的“1.第一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内容相同,因此省略这里的记载。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红外线反射层也可以除了第二反射频带以外,还具有第三反射频带。对于有关第三反射频带的事项,也与上述的内容相同。
3.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红外线反射构件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红外线反射构件是透过可见光、且反射特定波长的红外线的红外线反射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将右旋圆偏振光成分或左旋圆偏振光成分的红外线反射的选择反射层的红外线反射层,上述红外线反射层具有与包含在地面上的太阳光光谱的红外区域中的位于短波长侧的第三波峰的第三辐射能量频带对应的第三反射频带,在将上述第三反射频带中的最大反射率设为R3、将达到上述R3的一半值的反射率的长波长侧的波长设为λ6的情况下,上述λ6处于1550nm~1900nm的范围内。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由于λ6处于上述范围内,因此可以有效地反射第三辐射能量频带中所含的红外线。由此,第三实施方式的红外线反射构件 作为隔绝太阳光中所含的红外线的构件是有用的。特别是,由于λ6为1900nm以下,因此具有不会妨碍利用了波长2000nm以上的红外线的通信(例如ETC或携带电话的通信)的优点。
第三实施方式的红外线反射构件的红外线反射层至少具有第三反射频带。此外,其最大特征在于,λ6处于特定的范围内。对于第三反射频带、R3、λ5、λ6、红外线反射层的构成及其他事项,由于与上述的“1.第一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内容相同,因此省略这里的记载。
而且,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实施方式是例示性的,具有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中记载的技术思想实质上相同的构成、并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的方式无论是何种情况都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实施例
下面,使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此外,后述的所谓“份”只要没有特别指出,都是指“重量份”。
[实施例1]
作为透明基板,准备了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双轴拉伸薄膜。然后,准备了溶解有在两个末端具有可聚合的丙烯酸酯并且在中央部的介晶基元(mesogenic)与上述丙烯酸酯之间具有间隔体的、液晶性单体分子(Paliocolor(注册商标)LC1057(BASF公司制))96.95份、和在两侧的末端具有可聚合的丙烯酸酯的手性剂(Paliocolor(注册商标)LC756(BASF公司制))3.05份的环己酮溶液。而且,在上述环己酮溶液中,添加了相对于上述液晶性单体分子为5.0重量%的光聚合引发剂(Irgacure 184)(固体成分30重量%)。
然后,在上述的双轴拉伸薄膜上,不隔着取向膜地用棒涂机涂布上述的环己酮溶液。然后,在120℃保持2分钟,使环己酮溶液中的环己酮蒸发,由此使液晶性单体分子取向。然后,对所得的涂膜照射400mJ/cm2的紫外线,利用由涂膜中的光聚合引发剂产生的自由基使取向后的液晶性单体分子的丙烯酸酯及手性剂的丙烯酸酯进行三维地交联而聚合物化,通过在双轴拉伸薄膜上将胆甾相结构固定化,而形成选择反射层,得到红外线反射构件。另外,选择反射层的膜厚为5μm。
[实施例2]
作为透明基板,准备了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双轴拉伸薄膜。然后,准备了溶解有在两个末端具有可聚合的丙烯酸酯并且在中央部的介晶基元与上述丙烯酸酯之间具有间隔体的、液晶性单体分子(Paliocolor(注册商标)LC1057(BASF公司制))95.95份、和在两侧的末端具有可聚合的丙烯酸酯的手性剂(Paliocolor(注册商标)LC756(BASF公司制))3.05份的环己酮溶液。而且,在上述环己酮溶液中,添加了相对于上述液晶性单体分子为5.0重量%的光聚合引发剂(Irgacure 184)(固体成分30重量%)。将其作为环己酮溶液1。
然后,准备溶解有在两个末端具有可聚合的丙烯酸酯并且在中央部的介晶基元与上述丙烯酸酯之间具有间隔体的、液晶性单体分子(Paliocolor(注册商标)LC1057(BASF公司制))96.65份、和具有可聚合的丙烯酸酯的手性剂(CNL-716(ADEKA公司制))4.35份的环己酮溶液。而且,向上述环己酮溶液中,添加相对于上述液晶性单体分子为5.0重量%的光聚合引发剂(Irgacure 184)(固体成分30重量%)。将其作为环己酮溶液2。
再然后,在上述的双轴拉伸薄膜上,不隔着取向膜地用棒涂机涂布上述的环己酮溶液1。然后,在120℃保持2分钟,使环己酮溶液中的环己酮蒸发,由此使液晶性单体分子取向。此后,对所得的涂膜照射400mJ/cm2的紫外线,利用由涂膜中的光聚合引发剂产生的自由基使取向后的液晶性单体分子的丙烯酸酯及手性剂的丙烯酸酯进行三维地交联而聚合物化,通过在双轴拉伸薄膜上将胆甾相结构固定化,而形成选择反射层。另外,选择反射层的膜厚为5μm。
继而向上述的选择反射层上用棒涂机涂布上述的环己酮溶液2。然后,在120℃保持2分钟,使环己酮溶液中的环己酮蒸发,由此使液晶性单体分子取向。此后,对所得的涂膜照射400mJ/cm2的紫外线,利用由涂膜中的光聚合引发剂中产生的自由基将取向后的液晶性单体分子的丙烯酸酯及手性剂的丙烯酸酯进行三维地交联而聚合物化,通过将胆甾相结构固定化,而形成选择反射层,得到了具有2层选择反射层的红外线反射构件。另外,第二层的选择反射层的膜厚为5μm。
[实施例3]
作为透明基板,准备了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双轴拉伸薄膜。然后,准备了溶解有在两个末端具有可聚合的丙烯酸酯并且在中央部的介晶基元与上述丙烯酸酯之间具有间隔体的、液晶性单体分子(Paliocolor(注册商标)LC1057(BASF公司制))96.95份、和在两侧的末端具有可聚合的丙烯酸酯的手性剂(Paliocolor(注册商标)LC756(BASF公司制))3.05份的环己酮溶液。而且,在上述环己酮溶液中,添加了相对于上述液晶性单体分子为5.0重量%的光聚合引发剂(Irgacure 184)(固体成分30重量%)。将其作为环己酮溶液1。
然后,准备溶解有在两个末端具有可聚合的丙烯酸酯并且在中央部的介晶基元与上述丙烯酸酯之间具有间隔体的、液晶性单体分子(Paliocolor(注册商标)LC1057(BASF公司制))97.55份、和在两侧的末端具有可聚合的丙烯酸酯的手性剂(Paliocolor(注册商标)LC756(BASF公司制))2.45份的环己酮溶液。而且,向上述环己酮溶液中,添加相对于上述液晶性单体分子为5.0重量%的光聚合引发剂(Irgacure 184)(固体成分30重量%)。将其作为环己酮溶液2。
再然后,在上述的双轴拉伸薄膜上,不隔着取向膜地用棒涂机涂布上述的环己酮溶液1。然后,在120℃保持2分钟,使环己酮溶液中的环己酮蒸发,由此使液晶性单体分子取向。此后,对所得的涂膜照射400mJ/cm2的紫外线,利用由涂膜中的光聚合引发剂产生的自由基使取向后的液晶性单体分子的丙烯酸酯及手性剂的丙烯酸酯进行三维地交联而聚合物化,通过在双轴拉伸薄膜上将胆甾相结构固定化,而形成选择反射层。另外,选择反射层的膜厚为5μm。
继而向上述的选择反射层上用棒涂机涂布上述的环己酮溶液2。然后,在120℃保持2分钟,使环己酮溶液中的环己酮蒸发,由此使液晶性单体分子取向。此后,对所得的涂膜照射400mJ/cm2的紫外线,利用由涂膜中的光聚合引发剂产生的自由基使取向后的液晶性单体分子的丙烯酸酯及手性剂的丙烯酸酯进行三维地交联而聚合物化,通过将胆甾相结构固定化,而形成选择反射层,得到了具有2层选择反射层的红外线反射构件。另外,第二层的选择反射层的膜厚为5μm。
[实施例4]
作为透明基板,准备了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双轴拉伸薄膜。首先,准备了溶解有在两个末端具有可聚合的丙烯酸酯并且在中央部的介晶基元与上述丙烯酸酯之间具有间隔体的、液晶性单体分子(Paliocolor(注册商标)LC1057(BASF公司制))96.95份、和在两侧的末端具有可聚合的丙烯酸酯的手性剂(Paliocolor(注册商标)LC756(BASF公司制))3.05份的环己酮溶液。而且,在上述环己酮溶液中,添加了相对于上述液晶性单体分子为5.0重量%的光聚合引发剂(Irgacure 184)(固体成分30重量%)。将其作为环己酮溶液1。
然后,准备溶解有在两个末端具有可聚合的丙烯酸酯并且在中央部的介晶基元与上述丙烯酸酯之间具有间隔体的液晶性单体分子(Paliocolor(注册商标)LC1057(BASF公司制))97.55份、和在两侧的末端具有可聚合的丙烯酸酯的手性剂(Paliocolor(注册商标)LC756(BASF公司制))2.45份的环己酮溶液。而且,向上述环己酮溶液中,添加相对于上述液晶性单体分子为5.0重量%的光聚合引发剂(Irgacure 184)(固体成分30重量%)。将其作为环己酮溶液2。
然后,准备溶解有在两个末端具有可聚合的丙烯酸酯并且在中央部的介晶基元与上述丙烯酸酯之间具有间隔体的液晶性单体分子(Paliocolor(注册商标)LC1057(BASF公司制))95.65份、和具有可聚合的丙烯酸酯的手性剂(CNL-716(ADEKA公司制))4.35份的环己酮溶液。此外,向上述环己酮溶液中,添加相对于上述液晶性单体分子为5.0重量%的光聚合引发剂(Irgacure 184)(固体成分30重量%)。将其作为环己酮溶液3。
最后,准备溶解有在两个末端具有可聚合的丙烯酸酯并且在中央部的介晶基元与上述丙烯酸酯之间具有间隔体的液晶性单体分子(Paliocolor(注册商标)LC1057(BASF公司制))96.65份、和具有可聚合的丙烯酸酯的手性剂(CNL-716(ADEKA公司制))3.35份的环己酮溶液。此外,向上述环己酮溶液中,添加相对于上述液晶性单体分子为5.0重量%的光聚合引发剂(Irgacure 184)(固体成分30重量%)。将其作为环己酮溶液4。
再然后,向上述的双轴拉伸薄膜上,不隔着取向膜地用棒涂机涂布上述的环己酮溶液1。然后,在120℃保持2分钟,使环己酮溶液中的环己酮蒸发,由此使液晶性单体分子取向。此后,对所得的涂膜照射400mJ/cm2 的紫外线,利用由涂膜中的光聚合引发剂中产生的自由基使取向了的液晶性单体分子的丙烯酸酯及手性剂的丙烯酸酯进行三维地交联而聚合物化,通过在双轴拉伸薄膜上将胆甾相结构固定化,而形成选择反射层。另外,选择反射层的膜厚为5μm。其后,通过也在相同条件下依次涂布环己酮溶液2~4,而得到具有4层选择反射层的红外线反射构件。另外,各层的选择反射层的膜厚为5μm。
[评价]
使用分光光度计(岛沣制作所制UV-3100PC)测定(以正反射角5°进行测定)了实施例1~4中得到的红外线反射构件的反射特性。将其结果示于表1及图11~图14中。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R1(nm)   1012   1010   1018   1035
  R1处的反射率(%)   47.1   78.8   46.7   90.8
  R2(nm)   -   -   1232   1257
  R2处的反射率(%)   -   -   40   73
  λ1(nm)   920   918   960   935
  λ2(nm)   1086   1095   1142   1125
  λ3(nm)   -   -   1142   1176
  λ4(nm)   -   -   1371   1388
如图11所示,对于实施例1而言,可以确认,红外线反射层(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具有与太阳光光谱的第一辐射能量频带对应的第一反射频带。另外,如图12所示,对于实施例2而言,也可以确认,红外线反射层(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及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具有第一反射频带。特别是实施例2中,由于红外线反射层具有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及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这双方,因此实施例2的反射率与实施例1的反射率相比大幅度提高。
另一方面,如图13所示,对于实施例3而言,可以确认,红外线反射层(2种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具有第一反射频带及第二反射频带。另外,如图14所示,对于实施例4而言,也可以确认,红外线反射层(2种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及2种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具有第一反射频带及第二反射频带。特别是实施例4中,由于红外线反射层具有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及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这双方,因此实施例4的反射率与实施例3的反射率相比大幅度提高。
附图标记
1…透明基板,2…选择反射层,3…红外线反射层,10…红外线反射构件,11…红外线,21…第一辐射能量频带,22…第二辐射能量频带,23…第三辐射能量频带,31…第一反射频带,32…第二反射频带,33…第三反射频带,A、C…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D…λ/2片。

Claims (4)

1.一种红外线反射构件,是透过可见光且反射特定波长的红外线的红外线反射构件,其特征在于,
具备具有将右旋圆偏振光成分或左旋圆偏振光成分的红外线反射的选择反射层的红外线反射层,
所述红外线反射层具有与包含在地面上的太阳光光谱的红外区域中的位于最短波长侧的波峰的第一辐射能量频带对应的第一反射频带,
在将所述第一反射频带中的最大反射率设为R1、将达到上述R1的一半值的反射率的短波长侧的波长设为λ1的情况下,所述λ1处于900nm~1010nm的范围内,
所述红外线反射层具有与包含在地面上的太阳光光谱的红外区域中的位于第二短波长侧的波峰的第二辐射能量频带对应的第二反射频带,
在将所述第二反射频带中的最大反射率设为R2、将达到所述R2的一半值的反射率的长波长侧的波长设为λ2的情况下,所述λ2处于1250nm~1450nm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反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反射层具有与所述第一反射频带对应的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A1、和与所述第二反射频带对应的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A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反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反射层具有与所述第一反射频带对应的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A1及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1、和与所述第二反射频带对应的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A2及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线反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1及所述左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B2中的至少一方包括反射所述右旋圆偏振光成分的红外线的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C、和形成于所述右旋圆偏振光选择反射层C的受光侧表面的λ/2片。
CN201080048072.3A 2009-12-25 2010-10-08 红外线反射构件 Active CN1026400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64700.8A CN105116478B (zh) 2009-12-25 2010-10-08 红外线反射构件
CN201510564751.0A CN105182460B (zh) 2009-12-25 2010-10-08 红外线反射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95768A JP2011137850A (ja) 2009-12-25 2009-12-25 赤外線反射部材
JP2009-295768 2009-12-25
PCT/JP2010/067765 WO2011077809A1 (ja) 2009-12-25 2010-10-08 赤外線反射部材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64751.0A Division CN105182460B (zh) 2009-12-25 2010-10-08 红外线反射构件
CN201510564700.8A Division CN105116478B (zh) 2009-12-25 2010-10-08 红外线反射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0022A CN102640022A (zh) 2012-08-15
CN102640022B true CN102640022B (zh) 2015-10-14

Family

ID=44195355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64700.8A Active CN105116478B (zh) 2009-12-25 2010-10-08 红外线反射构件
CN201080048072.3A Active CN102640022B (zh) 2009-12-25 2010-10-08 红外线反射构件
CN201510564751.0A Active CN105182460B (zh) 2009-12-25 2010-10-08 红外线反射构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64700.8A Active CN105116478B (zh) 2009-12-25 2010-10-08 红外线反射构件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64751.0A Active CN105182460B (zh) 2009-12-25 2010-10-08 红外线反射构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18626A1 (zh)
EP (2) EP2518539B1 (zh)
JP (1) JP2011137850A (zh)
KR (1) KR20120128597A (zh)
CN (3) CN105116478B (zh)
WO (1) WO20110778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54215A (ja) * 2010-01-27 2011-08-11 Fujifilm Corp 赤外光反射板、合わせガラス用積層中間膜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合わせガラス
JP5308420B2 (ja) * 2010-10-04 2013-10-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反射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09710B2 (ja) * 2011-09-27 2015-04-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赤外光反射層及び赤外光反射板並びにガラス用積層中間膜シート及び合わせガラスと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5998448B2 (ja) * 2011-09-30 2016-09-2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赤外線反射部材
CN102354010B (zh) * 2011-10-18 2014-02-19 凯鑫森(上海)功能性薄膜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玻璃膜及使用节能型玻璃膜的装置
CN103904387B (zh) * 2012-12-28 2016-02-17 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七研究所 一种毫米波透射与光学反射双模结构
JP2014231467A (ja) * 2013-05-30 2014-12-11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赤外線反射フィル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合わせガラス
CN104035251B (zh) * 2014-05-21 2017-10-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装置、显示设备和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
US9823395B2 (en) * 2014-10-17 2017-11-2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ultilayer optical film having overlapping harmonics
CN108431645B (zh) * 2016-01-29 2020-12-22 麦克赛尔控股株式会社 具备透明屏幕功能的透明隔热绝热构件
CN107346084B (zh) * 2017-07-21 2020-10-16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全反射红外反射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WO2019035157A1 (ja) * 2017-08-14 2019-02-2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反射制御層を有する移動体
CN108663867A (zh) * 2018-04-11 2018-10-16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染料掺杂的激光防护膜
US20210262745A1 (en) * 2019-03-27 2021-08-26 Osaka Gas Co., Ltd. Radiative Cooling Device and Radiative Cooling Method
CN114008496B (zh) * 2019-06-26 2024-03-08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显示介质、真实性判定方法以及包含显示介质的物品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9035A (zh) * 2001-03-16 2003-11-26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胆甾醇型彩色滤光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214592A (en) * 1982-12-15 1986-11-25 Paul J. Shannon Polymeric liquid crystals
JPH04281403A (ja) * 1991-03-08 1992-10-07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高可視熱線反射積層体
DE19504224A1 (de) 1994-02-23 1995-08-24 Merck Patent Gmbh Flüssigkristallines Material
JP3419568B2 (ja) 1994-10-28 2003-06-23 東京磁気印刷株式会社 高分子液晶層の光反射率向上方法および高分子液晶層構造体
DE19745647A1 (de) 1997-10-15 1999-04-22 Basf Ag Wärmeisolationsbeschichtung
JP2000028827A (ja) * 1998-07-10 2000-01-28 Nitto Denko Corp 光学フィルタ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表示装置
US7215473B2 (en) * 2002-08-17 2007-05-0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nhanced heat mirror films
WO2006128091A2 (en) * 2005-05-26 2006-11-30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Multilayer laminates comprising twisted nematic liquid crystals
US7652736B2 (en) * 2005-10-25 2010-01-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Infrared light reflecting film
US20070097509A1 (en) * 2005-10-31 2007-05-03 Nevitt Timothy J Optical elements for high contrast applications
US8483123B2 (en) * 2006-06-30 2013-07-09 Nokia Corporation QoS request and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for wireless relay networks
JP2008209895A (ja) * 2007-01-31 2008-09-11 Nitto Denko Corp 連結組み合わせ型光学フィルム、液晶パネル、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924088B2 (ja) * 2007-02-22 2012-04-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真偽判定用媒体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物品、真偽判定用媒体ラベル、真偽判定用媒体転写シートならびに真偽判定用媒体転写箔
JP2008209574A (ja) 2007-02-26 2008-09-11 Fujimori Kogyo Co Ltd 近赤外線遮蔽用の両面粘着フィルム及びpdp用光学フィルター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9035A (zh) * 2001-03-16 2003-11-26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胆甾醇型彩色滤光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51980B1 (en) 2020-09-30
EP3351980A1 (en) 2018-07-25
CN102640022A (zh) 2012-08-15
EP2518539A1 (en) 2012-10-31
EP2518539A4 (en) 2017-07-19
CN105116478B (zh) 2017-09-29
CN105182460A (zh) 2015-12-23
KR20120128597A (ko) 2012-11-27
US20120218626A1 (en) 2012-08-30
CN105116478A (zh) 2015-12-02
WO2011077809A1 (ja) 2011-06-30
CN105182460B (zh) 2018-08-24
EP2518539B1 (en) 2020-09-30
JP2011137850A (ja) 2011-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40022B (zh) 红外线反射构件
JP5020289B2 (ja) 赤外光反射板、及び赤外光反射性合わせガラス
JP4191724B2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光学機能フィルム、偏光フィルム、並びに表示装置
JP5562158B2 (ja) 光反射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反射性フィルム
WO2010143684A1 (ja) 赤外光反射板、赤外光反射性合わせガラス、並びにコレステリック液晶層を有する積層体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US20120026580A1 (en) Infrared light reflective film
JP2012173421A (ja) 赤外光反射板並びに合わせガラス用積層中間膜シート及び合わせガラスと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5163802B2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光学機能フィルム、偏光フィルム、並びに、表示装置
JP5277189B2 (ja) 遮熱部材、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CN102343695A (zh) 用于制备光反射膜的方法和光反射膜
JP4191711B2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光学機能フィルム、偏光フィルム、並びに、表示装置
CN102576111A (zh) 电磁波反射构件的制造方法
US20150168622A1 (en) Infrared-ray reflective member
JP5998448B2 (ja) 赤外線反射部材
CN102959437A (zh) 电磁波反射膜及其制造方法
JP2011128417A (ja) 電磁波反射部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磁波反射部材の反射率回復方法
JP2011107178A (ja) 遮熱部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