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35895A - 空调机的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的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35895A
CN102635895A CN201210027928XA CN201210027928A CN102635895A CN 102635895 A CN102635895 A CN 102635895A CN 201210027928X A CN201210027928X A CN 201210027928XA CN 201210027928 A CN201210027928 A CN 201210027928A CN 102635895 A CN102635895 A CN 1026358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mentioned
surface decorating
indoor set
decorating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2792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35895B (zh
Inventor
新村卓也
小岛和仁
大场安志
大村纮史
后藤卓哉
尾崎田
须贝将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35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58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358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58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将正面装饰面板保持为以较大的打开角度打开的状态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使在正面装饰面板(10)关闭时以横倒的方式收纳在正面装饰面板(10)的背面与室内机主体(50)之间的保持臂(30)相对于正面装饰面板(10)立起大致直角,使处于该立起状态的保持臂(30)的另一端与室内机主体(50)的前表面侧抵接,由此将正面装饰面板(10)保持为以较大的规定的打开角度打开的状态,保持臂(30)自横倒的状态以臂转动轴(32)为转动中心沿正面装饰面板(10)的长度方向、即左右方向转动而立起。

Description

空调机的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将正面装饰面板保持为打开状态的保持构造,该正面装饰面板以在上下方向上转动且开闭自如的方式设置在室内机主体的前表面侧。
背景技术
在具有室外机和室内机的分体式空调机的室内机中,设置在进行空气调节的房间的墙壁面上部的壁挂式室内机包括:室内机主体,其在壳体的内部收纳有换热器、贯流风机等,该壳体由位于靠墙壁面的位置的箱状的背面壳及位于该背面壳的前方的框状的前面框构成;正面装饰面板,其以覆盖上述的前面框的前表面开口的方式设置在该室内机主体的前表面侧(正面侧)。
正面装饰面板的正面面向室内而非常有助于该室内机的外观装饰,并且,正面装饰面板的背面(与室内机主体侧相对的面)的左右两端附近的各自的上部具有转动轴,该两个转动轴分别转动支承于形成在室内机主体的前面框的前表面上部的轴承部,正面装饰面板能够以此为转动中心沿上下方向转动并开闭。
另外,在其背面的下部,沿左右方向隔有间隔地突出设置有多个面板卡定突起,它们卡定于形成在前面框的前表面下部的卡定爪,稳定地维持正面装饰面板的关闭的状态。在使用者打开正面装饰面板时,使正面装饰面板的下部向跟前侧移动,使面板卡定突起脱离卡定爪并以该状态连续地向上方转动。
在室内机主体内,在室内空气的吸入口与换热器之间,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装备有捕捉包含在吸入的室内空气中的灰尘的过滤器,例如在为了清扫(除去附着的灰尘)而装卸该过滤器时等,使用者有时打开正面装饰面板。近年来,搭载有过滤器自动清扫机构的室内机出现,但若为自动清扫机构将从过滤器除去的灰尘收集于集尘箱的类型,则在为了废弃收集于该集尘箱的灰尘而装卸集尘箱时,必须打开正面装饰面板。另外,在想要擦拭清洁室内机主体的例如前面框的表面等情况下以及想要通过肉眼检查内部的情况下等,也需要打开正面装饰面板。
若像这样的使用者打开正面装饰面板进行的室内机主体的维护操作通过如下方式实施,即,一边利用一只手以正面装饰面板不关闭的方式保持打开状态,一边利用另一只手来实施,则会产生难以进行操作或根据情况的不同而无法进行操作的问题。因此,为了使使用者能够利用双手可靠地实施上述那样的维护操作,需要能够将正面装饰面板保持为打开状态的保持构造。
像这样,作为将正面装饰面板保持为打开状态的保持机构,在以往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具有如下保持机构:在正面装饰面板左右两端附近的背面分别形成在正面装饰面板关闭的状态下向室内机主体侧突出的突起片,另一方面,在室内机主体侧,以与上述的突起片相对的方式形成有具有台阶的保持片,该台阶沿该室内机主体的进深方向延伸,并且,在其中途,进深侧的部分位于上方,在使用者使正面装饰面板以其上部为支点向上方转动而打开时,面板侧的突起片的顶端一边使主体侧的保持片向下方弹性变形一边自进深侧向跟前的台阶滑动,并卡定于台阶,由此保持正面装饰面板的打开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具有如下结构:具有卡定臂,其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枢轴支承于正面装饰面板的左右方向的侧壁的内侧下部,被扭转螺旋弹簧向室内机主体侧施力,另一方面,在室内机主体侧形成有引导部和止动部,该引导部用于沿上下方向引导卡定端,该卡定端以沿左右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在上述的卡定臂的顶端部,该止动部在该引导部的下端卡定上述的卡定端,在使用者欲打开正面装饰面板而将保持关闭状态的爪固定解除时,卡定臂被扭转螺旋弹簧的弹簧力(弹性力)施力,卡定端沿主体侧的引导部下降而卡定于止动部,伴随着被弹簧力按压于主体侧的卡定臂的下降,正面装饰面板以上部为支点转动而打开,通过卡定臂的卡定端的卡定,在此位置保持正面装饰面板的打开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具有如下结构:在作为室内机主体侧的前面框的左右方向的端部,收纳以沿上下方向转动自如的方式被支承的面板保持臂,在使正面装饰面板以上部为支点转动而打开时,使安装于该主体侧的面板保持臂从向下的状态向上方转动,使该面板保持臂的顶端卡定于正面装饰面板的背面,将正面装饰面板保持为打开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263022号公报(5~7页,第1~4图)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06824号公报(4~6页,第1~3图)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97762号公报(0015~0025栏,图8~14)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以往的将正面装饰面板保持为打开状态的保持构造中,支承打开状态的正面装饰面板的突起片预先以从正面装饰面板的背面突出的状态设置,在正面装饰面板关闭时,突起片沿室内机主体的进深方向延伸,而收纳在作为室内机主体的壳体的前面框。因此,产生这样的限制:必须使该突起片的长度短于室内机主体的进深长度,无法使突起片的长度形成得足够长。因此,无法增大正面装饰面板的保持为打开状态时的打开角度(与从关闭状态开始的转动角度相当),在使用者进行上述那样的室内机主体的维护操作时,存在难以操作的课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将正面装饰面板保持为打开状态的保持构造中,支承打开状态的正面装饰面板的卡定臂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枢轴支承于正面装饰面板的左右侧壁的内向面下部,在正面装饰面板关闭时,卡定臂沿上下方向延伸,而以大致沿正面装饰面板的左右侧壁的方式收纳,因此,必须使卡定臂的长度短于正面装饰面板的上下方向长度(高度),卡定臂的长度被限制,与上述同样地,卡定臂的长度不足够,因此无法增大正面装饰面板的保持为打开状态时的打开角度,存在难以进行室内机主体的维护操作的课题。
此外,在正面装饰面板关闭时,卡定臂以大致沿上下方向的方式收纳在正面装饰面板的左右侧壁,因此必须使卡定臂的长度(成为大致沿侧壁的状态下的室内机主体的进深方向的方向上的长度)短于正面装饰面板的左右侧壁的进深长度,因此,在室内机为大型且例如正面装饰面板在左右方向上长等情况下,在正面装饰面板的重量大的情况下,即使欲在室内机主体的左右方向两端部的两个部位利用卡定臂支承正面装饰面板并保持该正面装饰面板打开的状态,卡定臂的刚性不充分,存在无法确保稳定地保持打开状态的正面装饰面板的课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3所述的将正面装饰面板保持为打开状态的保持构造中,若将保持臂的支承位置配置在室内机主体的上部,则在结构上也能够将正面装饰面板保持为以大的打开角度打开的状态,但在正面装饰面板关闭时,将面板保持臂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收纳在前面框的前表面,因此,前面框的前表面需要具有用于收纳该面板保持臂的空间。但是,为了确保该空间而使前面框在左右方向上变长并使室内机主体大型化不是好的方案。更何况若在室内机主体的左右两端的两个部位进行利用面板保持臂支承打开状态的正面装饰面板,则必须使用于收纳面板保持臂的空间分别形成在前面框的左右两侧。为了不增大室内机主体的左右方向长度地确保收纳左右两个面板保持臂的空间,必须使面板保持臂的左右方向宽度尽可能短。因此,在室内机为大型且例如正面装饰面板在左右方向上长的情况等下,在正面装饰面板的重量大的情况下,即使欲利用面板保持臂支承打开状态的正面装饰面板并保持该状态,面板保持臂的刚性不充分,存在无法稳定地保持正面装饰面板的打开状态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其能够稳定地将正面装饰面板保持为以大的打开角度打开的状态,使用者容易进行过滤器的装卸和清扫等室内机主体的维护操作。
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包括:室内机主体,其具有吸入口和吹出口,在内部收纳有换热器和贯流风机;正面装饰面板,其安装于该室内机主体的前表面侧,从正面来看呈大致矩形,且以室内机主体的上部为转动中心沿上下方向转动并且开闭自如;保持臂,其设置在该正面装饰面板的背面,介于打开状态的正面装饰面板与室内机主体之间,将正面装饰面板保持为以规定的打开角度打开的状态;臂转动轴,其与该保持臂的一端连接,在正面装饰面板关闭时横倒地收纳在正面装饰面板的背面与室内机主体之间的保持臂相对于正面装饰面板大致成直角地立起,处于该立起状态的保持臂的另一端与室内机主体的前表面侧抵接,由此,将正面装饰面板保持为以规定的打开角度打开的状态,保持臂从横倒的状态以臂转动轴为转动中心沿正面装饰面板的长度方向、即左右方向转动并立起。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其能够稳定地将正面装饰面板保持为以大的打开角度打开的状态,使用者进行室内机主体的维护操作时,操作性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室内机的正面装饰面板打开时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室内机的纵剖视图(正面装饰面板为封闭状态)。
图4是图2的状态的室内机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图1的室内机的正面装饰面板的转动轴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1的室内机的正面装饰面板的卡定突起的立体图。
图7是从背面侧观察到图1的室内机的正面装饰面板的立体图。
图8是图1的室内机的正面装饰面板的后视图。
图9是图1的室内机的保持臂的立体图。
图10是图7的正面装饰面板的保持臂被安装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12是图1的室内机的保持臂处于横倒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图12的状态的保持臂的卡定孔附近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14是图1的室内机的保持臂处于立起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16是图7的正面装饰面板的保持臂为立起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位于图1的室内机的右侧的臂承受部的立体图。
图18是位于图1的室内机的左侧的臂承受部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7的臂承受部与保持臂抵接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0是图18的臂承受部与保持臂抵接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1是图1的室内机利用保持臂保持正面装饰面板的打开状态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2是图1的室内机利用保持臂保持正面装饰面板的打开状态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室内机1的正面装饰面板10打开时的立体图。并且,图3是图1的室内机1的纵剖视图,图4是图2所示的状态的室内机1的侧视图。该室内机1为壁挂式,设置在进行空气调节的房间的墙壁面的靠近顶棚的上部,如图1~4所示,该室内机1包括室内机主体50和正面装饰面板10,该正面装饰面板10安装在该主体50的前表面侧,并以室内机主体50的上部为转动中心沿上下方向转动且开闭自如。室内机1与配置在房间外的室外机(未图示)利用制冷剂配管连接而构成制冷循环回路。
正面装饰面板10通常如图3所示那样关闭,在该关闭状态下,位于正面部分的正面面板部10a面向室内,非常有助于该室内机1的外观装饰。如图1~3所示,作为室内机主体50的壳体,包括位于墙壁面侧的背面壳52和位于该背面壳52的前方的前面框51。并且,正面装饰面板10安装于前面框51的前表面,该正面装饰面板10具有正面面板部10a,该正面面板部10a呈在上下方向上向正面侧凸出的曲面形状。在背面壳52的正面侧保持有贯流风机2、以围绕该贯流风机2的方式配置的换热器3。
以与背面壳52接触的方式位于背面壳52的前方(正面侧)的前面框51为框体,在内部收纳有自背面壳52向前方突出的上述的贯流风机2、换热器3。并且,在前面框51的下部,形成有沿室内机主体50的左右方向较长地延伸的吹出口53(参照图3)。在吹出口53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调整吹出空气的风向的上下风向调整板4,在室内机1运转停止时,利用前后两个上下风向调整板4堵塞吹出口53。
另外,在前面框51和背面壳52的上表面设有形成为格子状的室内空气的吸入口54(参照图1)。在前面框51的前表面,在中央的主纵格棱56的左右两侧,具有用于确保强度的一些格棱并形成开口55,自上表面的吸入口54吸入的室内空气也自该前表面的开口55向主体50内部流入。
该室内机1的具有控制基板等的电气零件收纳部6(参照图1、2)位于室内机主体50的右侧端部。电气零件收纳部6也收纳在壳体内。在此,在本说明书中,关于呈在左右方向上细长的形状的室内机1的左右方向,在从正面观察室内机1的状态下、即从正面来看,将右方向定义为右侧,将左方向定义为左侧。
在前面框51的前表面,在左右方向的两端附近和中央上部共3个部位设有轴承部57,该轴承部57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正面装饰面板10的背面上部的面板转动轴12。中央部的轴承部57形成在主纵格棱56的上部,位于右侧的轴承部57形成在电气零件收纳部6的上方。
另外,在前面框51的前表面下部,在左右方向的两端附近和在它们之间沿左右方向隔有距离的两个部位共计4个部位,形成有卡定爪58,该卡定爪58卡定形成在正面装饰面板10的背面下部的面板卡定突起13(参照图7)并对其进行保持。位于最右侧的卡定爪58形成在电气零件收纳部6的下方。
图5是表示设于正面装饰面板10的背面侧上部的面板转动轴12的立体图,图6同样地是表示设于正面装饰面板10的背面侧下部的面板卡定突起13的立体图。图5所示的面板转动轴12设在正面装饰面板10的中央部,在此如图示那样,面板转动轴12以沿左右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在直立设置于正面装饰面板10的背面上部的轴臂11的顶端部。轴臂11在正面装饰面板10关闭的状态下从正面面板部10a的背面向室内机主体50的方向突出,呈在中途向上方改变方向的大致L字状,在其顶端部分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的面板转动轴12。
另外,如图6所示,在正面装饰面板10关闭的状态下,形成在正面装饰面板10的背面下部的面板卡定突起13从正面面板部10a的背面向室内机主体50的方向突出,其顶端部13a为菱形形状。另一方面,卡定该面板卡定突起13的前面框51的卡定爪58具有从上下两侧夹着该面板卡定突起13的菱形形状的顶端部13a的上下两片板状片(参照图17、18),利用在各个板状片的顶端以彼此相对的方式形成的钩状部,卡住面板卡定突起13的菱形形状的顶端部13a并保持面板卡定突起13。
正面装饰面板10的背面的面板卡定突起13的位置如将在后面进行说明的图7所示那样,为正面面板部10a的背面下部。另外,面板卡定突起13的菱形形状的顶端部13a在上下方向(铅直方向)上呈菱形形状,但也可以形成为在左右方向(水平方向)上呈菱形形状,此时,卡定爪58的板状片以从左右两侧夹着面板卡定突起13的顶端部13a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地设置。
如图3所示,室内机主体50在比纵剖面的中央稍微靠下的位置具有贯流风机2,以围绕该贯流风机2的前方和上方的方式,呈逆V字形状地配置有换热器3。并且,在壳体上表面的吸入口54的下游侧且在换热器3的上游侧,配置有装卸自如的过滤器5。过滤器5在室内机主体50的前表面侧位于前面框51前表面的开口55的前方,以在其前方和上方覆盖换热器3的方式,呈角部缓和地弯曲的逆L字状地安装。另外,在图1、2所示的室内机主体50中,省略了过滤器5的图示。
通过贯流风机2的旋转,从壳体(前面框51和背面壳52)上表面的吸入口54向室内机主体50的内部吸入室内空气。既存在从上方直接将室内空气向下地吸入内部的室内空气,也存在经由前表面的开口55吸入的室内空气。室内空气在吸入室内机主体50内部的过程中通过过滤器5,此时,与室内空气一起被吸入的漂在室内的灰尘被过滤器5捕捉。因此,除去了灰尘的室内空气到达换热器3。
通过过滤器5的室内空气继续通过换热器3,但在该过程中,室内空气与在制冷循环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且在为制冷运转时被冷却,在为制热运转时被加热而成为调节空气,从吹出口53向室内吹出。由此进行室内的空气调节。从吹出口53吹出的调节空气的气流被未图示的左右风向调整板调整为左右方向,被上下风向调整板4调整为上下方向。另外,在室内机1的运转停止时,上下风向调整板4转动到堵塞吹出口53的位置而停止,防止通过吹出口53清楚地看到室内机主体50的内部。
在正面装饰面板10关闭的状态下,面板卡定突起13的菱形形状的顶端部13a钩挂于室内机主体50侧的卡定爪58并被保持,因此,正面装饰面板10不会相对于室内机主体50突起,而稳定地维持关闭的状态。以下,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正面装饰面板10关闭的状态表现为封闭状态。正面装饰面板10的封闭状态是指正面装饰面板10关闭的状态。同样地,有时将关闭正面装饰面板10表现为封闭。图3的纵剖视图表示正面装饰面板10的封闭状态。
使用者在打开正面装饰面板10时,将手指搭在正面装饰面板10的下端、侧壁10b的下部,将正面装饰面板10的下部拉到跟前侧,则面板卡定突起13的菱形形状的顶端部13a向前方移动,此时,卡定爪58以向上下两侧扩展的方式弹性变形,解除卡定爪58的钩挂并解除利用卡定爪58的保持。
在自卡定爪58卸下面板卡定突起13之后,若直接使正面装饰面板10的下部以向跟前侧拉起的方式移动,则正面装饰面板10以在室内机主体50的上部被轴承部57旋转滑动地支承的面板转动轴12为中心向上方转动,成为正面装饰面板10打开的状态。图2是正面装饰面板10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正面装饰面板10打开的状态的侧视图,如图2、图4所示,通过打开正面装饰面板10,能够使室内机主体50的前表面露出到室内。
另外,在使正面装饰面板10为关闭的状态时,若使打开的正面装饰面板10的下部以向室内机主体50侧压下的方式移动,则以位于室内机主体50上部的面板转动轴12为中心向下方转动,在面板卡定突起13的菱形形状的顶端部13a向进深侧移动时,使卡定爪58以向上下两侧扩展的方式弹性变形,使该顶端部13a进入卡定爪58内,并再次被卡定爪58钩挂而被保持,向稳定的封闭状态过渡。此时,面板卡定突起13被夹入时的卡定爪58的弹性变形能够自面板卡定突起13经由侧壁10b等被使用者通过手感感觉到,因此使用者能够通过该手感识别通过卡定爪58保持的情况、即关闭正面装饰面板10的操作顺利地完成的情况。
另外,在正面装饰面板10的背面,形成有四棱锥状的引导突起14(参照图6),上述引导突起14并列在面板卡定突起13的左右中的一侧的横向,在正面装饰面板10关闭时,这些引导突起14被在前面框51的下部形成于卡定爪58的横向附近的引导槽59(参照图17、18)引导并进入,收纳在此处,由此,封闭状态的正面装饰面板10相对于室内机主体50的位置能够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进行微调。
该室内机1为制冷能力、制热能力强的(例如8.0kW的)大型机,正面装饰面板10的左右方向宽度(长度方向宽度)长,重量也大,在正面装饰面板10开闭时,为了防止正面装饰面板10的自身重量所引起的挠曲并顺利地进行开闭动作,不仅在左右方向两端附近,还在中央部设置面板转动轴12与轴承部57的嵌合部位,支承正面装饰面板10的转动,但也可以根据正面装饰面板10的大小、重量的不同,省略中央部的转动支承,仅在左右两端附近的两个部位进行支承等,根据正面装饰面板的大小、重量来增减转动支承点的数量。
同样地,在正面装饰面板10封闭时,防止正面装饰面板10下部突起并维持稳定的封闭状态的面板卡定突起13与卡定爪58的钩挂也可以根据正面装饰面板10的大小、重量的不同而增减其数量,例如仅为左右两端附近的两个部位,或者再在中央部加设一个部位而共计3个部位等。
由此,说明本实施方式1所示的室内机1的特征结构、即将正面装饰面板10保持为以规定大小的打开角度打开的状态的保持构造。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正面装饰面板10打开的状态表现为解放状态。正面装饰面板10的打开状态是指正面装饰面板10打开的状态。同样地,有时将打开正面装饰面板10表现为开放正面装饰面板10。
在该室内机1中,为了保持正面装饰面板10的打开状态,也形成为如下保持构造:在正面装饰面板10与室内机主体50之间夹设板状的保持臂30,利用保持臂30相对于室内机主体50支承打开的正面装饰面板10并保持其打开状态的保持构造。
但是,在该室内机1中,特征点在于,在保持正面装饰面板10的打开状态时,使横倒地收纳在正面装饰面板10的背面上的板状的保持臂30向左右方向转动而立起,另外,在不需要保持正面装饰面板10的打开状态时,使板状的保持臂30以其长度方向大致沿正面装饰面板10的长度方向、即左右方向的方式横倒地收纳在正面装饰面板10的背面上,以下详细地说明。
图7是从背面(与室内机主体50相对的面)侧观察到正面装饰面板10的立体图,图8是正面装饰面板10的后视图。如两图所示,在正面装饰面板10背面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附近分别设置有保持臂30。图7、图8表示不需要保持正面装饰面板10的打开状态时的横倒地收纳在正面装饰面板10的背面上的状态下的保持臂30。另外,图9是保持臂30的单体立体图。
保持臂30是与正面装饰面板10独立地成形的树脂零件,如图示那样,为大致直角三角形的板状构件,该直角三角形呈如下形状:与直角邻接的两边(邻边)中的一边为比另一边长的长边,另一边为短边,该直角三角形以位于其短边的短边部30a沿室内机1的上下方向、位于长边的长边部30b沿室内机1的长度方向即左右方向的方式平躺(横倒)在正面面板部10a的背面上。并且,在该状态下,位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斜边部30c位于比长边部30b靠上方的位置。另外,在室内机1设置在室内的墙壁上时,室内机1的上下方向为重力方向。
在斜边部30c与长边部30b交叉的部分,形成有曲面形状的曲面状顶端部30d。在保持臂30如图7所示那样为横倒状态时,分别配置在左右方向两侧的两个保持臂30以彼此的曲面状顶端部30d相对的方式收纳在正面装饰面板10的背面上。图3是正面装饰面板10为关闭状态的室内机1的纵剖视图,因此,保持臂30平躺在正面面板部10a的背面上,保持臂30在正面装饰面板10背面上收纳在正面装饰面板10背面与室内机主体50前表面之间。
该保持臂30为直角三角形,将其长边部30b延伸的方向作为保持臂30的长度方向,保持臂30以其长度方向沿正面装饰面板10的长度方向即左右方向的方式横倒在正面面板部10a的背面上。保持臂30的长度方向与收纳其的从正面来看为矩形的正面装饰面板10的长度方向大致一致。
像这样,在不通过保持臂30保持正面装饰面板10的打开状态时,保持臂30以其长度方向大致沿在左右方向上长的细长形状的正面装饰面板10的左右方向的方式成为横倒状态,并收纳于正面装饰面板10背面上的空间,因此,能够使保持臂3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足够长。像这样,能够确保能够变长的收纳空间。由此所产生的作用效果见后述。
图9表示位于室内机1的右侧的保持臂30,如图示那样,在作为保持臂30的一端的短边部30a上,经由接合片31以与短边部30a平行地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连接有圆筒状的臂转动轴32。臂转动轴32在成为其轴向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比接合片31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长,臂转动轴32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沿上下方向在规定的长度内没有与接合片31的连接部位,具有独立的圆筒形状。像这样,保持臂30的一端与臂转动轴32连接,另一端形成有曲面状顶端部30d。
另外,保持臂30在如图7所示那样横倒在正面面板部10a的背面上的状态下,在朝向室内机主体50的方向的面(与正面装饰面板10相对的面的相反一侧的面)上以自该面突起的方式突出地形成有使用者能够抓住的把手33。该把手33设置在比短边部30a靠近曲面状顶端部30d的位置。此外,在把手33的下侧设有沿板状的保持臂30的板厚方向贯通的大致矩形的孔、即卡定孔34。
另外,以下,在保持臂30横倒在正面面板部10a的背面上、正面装饰面板10为关闭的状态时,将保持臂30的朝向室内机主体50的方向的面称作主体相对面。并且,将与该主体相对面相反的一侧的面称作面板相对面。把手33在主体相对面上突出。并且,把手33以跨越在矩形的卡定孔34的相对的两个内侧面之间的方式形成。在该保持臂30中,把手33跨越在卡定孔34的在长度方向上相对的内侧面之间,但也可以以跨越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内侧面之间的方式形成。但是,沿长度方向跨越的情况能够加长把手33的长度,具有使用者容易抓住的优点。
另外,在臂转动轴32附近的保持臂30的主体相对面上,换而言之,在短边部30a附近的主体相对面上,形成有自该面突出且顶端呈钩状的臂突起35。并且,该臂突起35的顶端的钩状部35a大致向臂转动轴32的方向突出。另外,臂突起35若在短边部30a附近,则也可以不是从保持臂30的主体相对面上突出,而是从接合片31的相同侧的面上突出,还可以以跨越两者的方式形成。
另外,在此,该保持臂30呈大致直角三角形,但若其形状为细长形状,则也可以为等腰三角形等其他的三角形,也可以不是三角形而是矩形、梯形这样的四边形。对于任意一种细长形状的保持臂,都使其细长形状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臂转动轴32连接,在另一端设置形成为曲面状的曲面状顶端部30d。并且,以其长度方向大致沿正面装饰面板10的长度方向的方式横倒,收纳在正面装饰面板10背面上的空间。
在此,保持臂的长度方向是指该保持臂的细长形状较长地延伸的方向,若如保持臂30那样为直角三角形,则保持臂的长度方向为长的邻边延伸的方向,若为等腰三角形(除直角等腰三角形之外)、其他的三角形,则保持臂的长度方向为如下方向,即,以与臂转动轴32连接的端面为底边、连接该底边的中心和不位于该底边上的顶点而成的线段所延伸的方向。另外,若为矩形,则其长边方向为长度方向,若为梯形,则如下方向为长度方向,即,使臂转动轴32与成为相互平行的对边中的一边(上底或下底)的端面连接,与上底及下底正交的方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臂30、接合片31、臂转动轴32、把手33、卡定孔34、臂突起35一体地树脂成型。另外,利用图9所示的位于室内机1的右侧的保持臂30进行了说明,而除了长度方向的方向以180度不同之外,位于室内机1的左侧的保持臂30与位于右侧的保持臂30为相同的结构。
接下来,说明用于将保持臂30稳定地保持为如图7、图8所示那样的横倒状态的、形成在正面装饰面板10侧的支承构造,以及它们对保持臂30的支承作用。图10是从背面侧观察到与正面装饰面板10独立的保持臂30被安装之前的状态的正面装饰面板10的立体图,是从图7中除去了保持臂30的图。另外,图11是稳定地支承设在正面装饰面板10背面的保持臂30的支承构造的立体图,是图10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该图11表示支承位于室内机1右侧的保持臂30的支承构造。
作为用于支承横倒在正面面板部10a的背面上的保持臂30、稳定地保持该状态的支承构造,在正面面板部10a的背面具有:臂轴支承台20,其载置与保持臂30连接的臂转动轴32并支承其转动;第1载置片15和第2载置片16,该第1载置片15和第2载置片16将保持臂30以在其长度方向隔有规定间隔的方式载置;臂卡定突起17,其设在上述两个载置片15、16之间,向着主体相对面侧穿过保持臂30的卡定孔34,在顶端具有钩挂主体相对面上的卡定孔34的开口边缘的钩状部17a;三角形的引导片18,其使钩状部17a突出的方向的卡定孔34的内侧面向臂卡定突起17的方向移动。
如图11所示,臂轴支承台20在从曲面状的正面面板部10a的背面稍微突起的位置具有平坦的支承面21。在该支承面21上载置臂转动轴32。并且,该支承面21支承臂转动轴32,该臂转动轴32在后述的保持臂30从横倒状态立起时在大致90度的范围内转动。
另外,在臂轴支承台20上,在支承面21的上下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与该支承面21成直角的墙壁面、即止动面22。两止动面22彼此相对。此外,在各止动面22的靠正面装饰面板10左右方向的端部,形成有贯通止动面22的止动孔23。详细见后述,在位于支承面21两端的止动孔23内,与保持臂30连接的臂转动轴32的呈独立的圆筒形状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进入。分别位于支承面21两端的止动孔23彼此相对,连接彼此的孔中心的线段与正面装饰面板10的上下方向大致平行。由此,臂转动轴32以其轴向沿正面装饰面板10的上下方向的方式设置。
另外,在正面面板部10a的背面上,在臂轴支承台20的最靠左右方向端部的位置,以朝向室内机主体50侧(正面装饰面板10封闭时)的方式直立设置有“コ”字状的臂支承壁24。在臂支承壁24的中央部,设有凹陷为矩形的卡定凹槽24a。并且,臂支承壁24的“コ”字状开口的一侧的顶端面24b朝向支承面21侧。臂支承壁24设置在臂转动轴32与侧壁10b之间,并且设置在臂转动轴32的靠左右方向的外侧(靠端部)的一侧的与臂转动轴32邻接的位置。
若将从保持臂30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的正中间开始到曲面状顶端部30d为止的部分称作靠顶端区域,则在第1载置片15和第2载置片16上载置保持臂30的靠顶端区域。两载置片15、16的载置面15a、16a均与保持臂30的面板相对面接触,防止保持臂30的靠顶端区域与正面面板部10a的背面直接接触。因此,保持臂30不会相对于正面面板部10a向左右方向倾斜,而在距正面面板部10的背面为一定高度的位置保持与长度方向平行。
第1载置片15以与正面装饰面板10的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式突出设置。并且,分别与载置保持臂30的载置面15a的两端(上端、下端)连接,随着远离载置面15a而彼此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逐渐变大的引导倾斜面15b分别设在两端。以相同的构造在第2载置片16的载置面16a的两端设有引导倾斜面16b。
臂卡定突起17和引导片18在正面装饰面板10的上下方向上并列地配置。臂卡定突起17和引导片18都从正面面板部10a的背面向室内机主体50侧(正面装饰面板10封闭时)的方向突出设置。形成于臂卡定突起17的顶端部的钩状部17a向引导片18所位于的一侧的180度相反的方向突出。
引导片18从左右方向来看为三角形的板状片,具有调整倾斜面18a,该调整倾斜面18a向与臂卡定突起17的钩状部17a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调整倾斜面18a以如下方式倾斜,即,从引导片18的顶点(顶端)开始,越朝向正面面板部10a的背面,与臂卡定突起17的距离越大。
图11所示的保持臂30的支承构造是支承位于室内机1右侧的保持臂30的支承构造,支承位于室内机1左侧的保持臂30的支承构造与位于右侧的保持臂30的支承构造除了在左右方向上的方向以180度不同之外,为相同的结构。另外,这些支承构造被一体地形成于树脂制的正面装饰面板10。
图12是保持臂30支承于形成在正面面板部10a的背面的支承构造且横倒的状态(横倒状态)的立体图。并且,图13是表示图12的状态中的臂卡定突起17和卡定孔34周边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在图12中,臂转动轴32载置在臂轴支承台20的支承面21上。并且,臂转动轴32的没有与接合片31的连接部位且呈圆筒形状独立的两端部(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进入止动孔23。连接臂转动轴32和保持臂30的接合片3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与位于接合片31上下的止动面22接触,由此限制臂转动轴32的向着轴向(上下方向)的移动量。并且,臂转动轴32进入止动孔23的长度比其被限制的移动量长,因此臂转动轴32不会从止动孔23拔出。
在图12所示那样的保持臂30的横倒状态下,如图13所示,在第1载置片15和第2载置片16上分别载置保持臂30的靠顶端区域。并且,臂卡定突起17穿过保持臂30的卡定孔34,位于其顶端部的钩状部17a在保持臂30的主体相对面上突出。通过使钩状部17a钩挂在卡定孔34的主体相对面侧的开口边缘,将保持臂30向室内机主体50侧的移动量限制为极小量。由此,防止处于横倒状态的保持臂30的靠顶端区域的突起,并且,防止保持臂30以臂转动轴32为中心自由转动。即,通过使臂卡定突起17的钩状部17a钩挂于卡定孔34的开口边缘,能够限制保持臂30的转动,维持横倒状态。
接下来,按照使用者进行操作的步骤,对如下动作进行说明,即,使用图7、图8、图12所示的横倒地收纳在正面装饰面板10的背面上的状态下的保持臂30,将正面装饰面板10保持为以规定大小的打开角度打开的状态的动作。使正面装饰面板10向上方转动并打开的操作如上述那样,在此省略说明。
利用一只手支承图4所示的打开状态的正面装饰面板10,并利用另一只手抓住配置在该手的同一侧的保持臂30的把手33,施加使保持臂30立起的力。此时,保持臂30的卡定孔34的开口边缘推起钩状部17a,在此时的力的作用下,臂卡定突起17以向与钩状部17a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的方式弹性变形,使钩状部17a的钩挂解除。在钩挂被解除的同时,臂卡定突起17的弹性变形解除。若这样抓住把手33使保持臂30立起,则臂转动轴32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突起被臂轴支承台20的止动孔23抑制,因此保持臂30以臂转动轴32为中心转动而立起。
此时,臂转动轴32以与正面装饰面板10的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式安装于臂轴支承台20,因此保持臂30沿正面装饰面板10的左右方向转动而立起。另外,在保持臂30转动时,连接臂转动轴32和保持臂30的接合片31与臂轴支承台20的止动面22接触,从而,向上下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因此,立起的保持臂30不会在上下方向上错位。另外,以下,有时也将像这样横倒的保持臂30转动大约90度而立起的情况表现为立起。
图14是保持臂30从横倒状态转动大约90度而相对于正面面板部10大致成直角地立起的状态(以下,有时也将该状态称作立起状态)的保持臂30周围的立体图。在该图14中,表示配置在室内机1右侧的保持臂30。并且,图15是表示图14中的臂轴支承台20附近的放大立体图。
在使保持臂30转动大约90度时,保持臂30的主体相对面与臂支承壁24的“コ”字状顶端面24b冲突,从而使进一步的转动被阻止,保持臂30成为立起状态。并且,在该保持臂30一边转动一边向立起状态变化时,竖立设置在短边部30a附近的臂突起35进入臂轴支承台20的形成于臂支承壁24的卡定凹槽24a内。
并且,形成在臂突起35的顶端部的钩状部35a与卡定凹槽24a的底部边缘(支承面21侧)接触,通过与此时的使用者的欲使保持臂30转动的力相对的来自臂支承壁24的反作用力,臂突起35向与钩状部35a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弹性变形,由此,钩状部35a越过卡定凹槽24a的底部边缘,如图15所示那样向与进入侧(支承面21侧)相反的一侧突出。在突出的同时,臂突起35的弹性变形被解除。
通过使臂突起35的钩状部35a钩挂在臂支承壁24的卡定凹槽24a的底部边缘(与支承面21侧相反的一侧),能够防止图15所示的立起状态的保持臂30向返回原来的横倒状态的方向自由地转动。换而言之,限制向原来的横倒的方向的返回转动。另外,保持臂30的主体相对面与臂支承壁24的“コ”字状顶端面24b接触并被支承,由此,大于90度的转动、即越过立起状态的转动被阻止。由此,能够维持保持臂30的稳定的立起状态。
另外,以在此时点处于立起状态的保持臂30不与室内机主体50接触的方式,在比利用保持臂30保持正面装饰面板10的打开状态时的规定的打开角度稍大的打开角度的状态下,支承利用一只手支承的正面装饰面板10。在此,打开角度如图4所示那样,为正面装饰面板10的上下方向与室内机主体50的上下方向所成的钝角,表示正面装饰面板10的从封闭状态开始的转动角度,在该打开角度为0度时,正面装饰面板10为关闭的状态,正面装饰面板10的上下方向与室内机主体50的上下方向平行。
使用者能够经由把手33通过手感(喀哒的感觉)感觉到臂突起35的钩状部35a越过臂支承壁24的卡定凹槽24a的底部边缘时臂突起35的弹性变形解除。通过该手感,使用者能够识别到保持臂30为正常的立起状态的情况,能够防止在未正常立起的状态下手离开把手33使转动停止。
在使一方的保持臂30处于稳定的正常的立起状态之后,使手离开把手33,更换支承打开状态的正面装饰面板10的手,使另一方的保持臂30同样地转动而成为立起状态。图16是从背面侧观察到处于正常的立起状态的正面装饰面板10的立体图,该正常的立起状态为:在左右两侧以彼此分开的方式配置的两个保持臂30转动大约90度而立起,利用臂支承壁24的支承防止大于90度的转动,并且,利用臂突起35的钩状部35a的钩挂防止向横倒状态的返回转动。另外,图16的虚线箭头对使图7所示的横倒状态的两个保持臂30成为立起状态时进行表示。
左右两个保持臂30分别按顺序转动,但如图16所示,位于右侧的保持臂30向正面装饰面板10的右方向转动而立起,位于左侧的保持臂30向左方向转动而立起。像这样,分别配置在正面装饰面板10的背面的左右两端附近的两个保持臂30以彼此对开的姿势转动而立起。因此,能够在正面装饰面板10背面的左右两侧的端部配置处于立起状态的保持臂30。
在使左右两个保持臂30成为正常的立起状态时,使支承于保持打开角度的、稍大于规定角度地打开的位置的正面装饰面板10稍微向下方转动,使处于立起状态的保持臂30的突出端、即曲面状顶端部30d分别与形成在室内机主体50的前面框51的前表面下部的臂承受部60抵接。图17是表示与位于室内机1右侧的保持臂30抵接的臂承受部60的立体图,图18是表示与位于室内机1左侧的保持臂30抵接的臂承受部60的立体图。各臂承受部60的前面框51的前表面的位置关系为图2所示那样。
各臂承受部60由围绕四周的框体和形成在该框体内的平坦面构成。围绕四周的框体利用如下部分构成:在前面框51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为凸状的肋60a;原本就形成于前面框51的壁面、台阶。在图17所示的位于右侧的臂承受部60中,在除下侧之外的三侧设有肋60a,在下侧利用前面框51的台阶,由此形成围绕四周的框体。另外,在图18所示的位于左侧的臂承受部60中,在上侧和右侧设有肋60a,在左侧利用前面框51的壁面,在下侧利用前面框51的台阶,由此形成围绕四周的框体。
图19是表示位于室内机1右侧的保持臂30为立起状态且与相对的室内机主体50的臂承受部60抵接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0是表示位于室内机1左侧的保持臂30为立起状态且与相对的室内机主体50的臂承受部60抵接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示那样,位于正确的立起状态的保持臂30的曲面状顶端部30d与前面框51的臂承受部60的框内的平坦面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抵接。这是因为,在正面装饰面板10为封闭状态时,臂转动轴32位于臂承受部60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的前方,为了使臂转动轴32位于这样的位置,将臂轴支承台20的止动孔23设在正面装饰面板10的背面。
使用者使左右两个保持臂30的曲面状顶端部30d与各个臂承受部60抵接,由此,左右两个保持臂30支承打开状态的正面装饰面板10,避免正面装饰面板10在其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向下方转动而关闭,将正面装饰面板10保持为打开的状态。以此时的打开角度成为所希望的打开角度(规定的打开角度)的方式调整保持臂30的长度。保持臂30与正面面板部10的背面大致成直角。并且,在该状态下,位于右侧的保持臂30的把手33的突出方向为室内机1的右方向(参照图19),位于左侧的保持臂30的把手33的突出方向为室内机1的左方向。
在此,位于室内机1右侧的保持臂30例如如图16所示那样与位于左侧的保持臂30相比位于沿左右方向稍微离开正面装饰面板10的侧壁10b的位置,这是因为,在室内机主体50的右端部设有电气零件收纳部6,在前面框51的前表面以避开该电气零件收纳部6的方式形成臂承受部60。
在保持臂30的曲面状顶端部30d与臂承受部60的平坦面之间的接触部位(抵接部位),同时作用有正面装饰面板10的自身重量,因此保持臂30的抵接位置不会发生错位。即使假如万一产生保持臂30的位置在臂承受部60上移动的情况,臂承受部60的包括肋60a在内的四周的框体成为止动件,与它们的某一位置接触而使错位移动停止,能够避免使用者不希望的正面装饰面板10的关闭动作的发生。
使用者使分别横倒在正面装饰面板10的背面的左右两侧的两个保持臂30分别向左右方向转动大致90度而立起,使成为立起状态的突出端的曲面状顶端部30d同与各自相对应的前面框51的臂承受部60抵接,由此,正面装饰面板10被保持为以规定的打开角度打开的状态。图21是利用保持臂30将正面装饰面板10保持为以规定的打开角度打开的状态时的室内机1的立体图,图22是处于图21的状态(正面装饰面板10的打开状态的保持形态)的室内机1的侧视图。
如它们图示的那样,从正面装饰面板10的背面向室内机主体50延伸的立起状态的保持臂30夹设在正面装饰面板10与室内机主体50之间并支承正面装饰面板10,由此,能够以打开大的打开角度的状态保持正面装饰面板10。在该室内机1中,以将正面装饰面板10打开大约60度的打开角度的状态保持正面装饰面板10,能够使室内机主体50的前表面较大地露出在室内。
像这样,能够以大的打开角度保持正面装饰面板10的打开状态是由于以下的理由。成为使保持臂30转动时的转动中心的臂转动轴32以其轴向大致沿正面装饰面板10的上下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设置,使保持臂30沿正面装饰面板10的长度方向、即左右方向转动而立起,由此,在正面装饰面板10封闭时,使板状的保持臂30的长度方向大致沿从正面来看大致为矩形的正面装饰面板10的长度方向、即左右方向,使保持臂30横倒在正面装饰面板10的正面面板部10a背面上,能够收纳在正面装饰面板10的背面与室内机主体50的前表面之间。
并且,正面装饰面板10的长度方向、即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在其背面上,使处于横倒状态的保持臂30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左右方向的空间被充分展开。因此,能够将保持臂30的长度方向长度设定得足够长,达到以打开所希望的较大的打开角度的状态保持正面装饰面板10所需要的长度。
由此,如该室内机1那样,能够使保持臂30的立起高度H(参照图14)大于等于正面装饰面板10的高度(上下方向宽度),保持臂30的立起高度H是在保持臂30立起的状态下从正面装饰面板10的正面面板部10a的背面到保持臂30的突出端、即曲面状顶端部30d的沿保持臂30的长度方向的距离。能够将保持臂30的长度方向长度设定为成为这样的立起高度H的长度。
在作为在先的现有技术文献公开的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所示的、利用一端被枢轴支承并且以该端为中心沿上下方向转动的臂支承打开状态的正面装饰面板的情况下,为了将该臂收纳在正面装饰面板的背面或者在封闭时利用正面装饰面板覆盖而不露出到室内,必须使臂的长度方向(在该情况下为正面装饰面板的上下方向)的最大长度短于正面装饰面板的高度,无法使从正面装饰面板的背面开始的(专利文献2)臂或者从室内机主体侧的前面框的前表面开始的(专利文献3)臂的立起高度大于等于正面装饰面板的高度。但是,在该室内机1中,如上述那样,能够将正面装饰面板10的立起高度H设定为与正面装饰面板10的高度相同或在正面装饰面板10的高度以上。因此,在该室内机1中,利用保持臂30,能够将正面装饰面板10保持为以与现有技术相比大的打开角度打开的状态。
如图22所示,在该室内机1中,设定为以大约60度的打开角度(规定的打开角度大约为60度)保持正面装饰面板10的打开状态,但也可以使保持臂3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更长,而以大于60度的打开角度保持。能够像这样使保持臂30的长度比现在长,是因为从正面来看为矩形的正面装饰面板10在左右方向上长,能够收纳横倒状态时的保持臂30的空间仍然十分宽裕,因此没有问题。
但是,由于室内机1设置在室内的墙壁面上部,因此若将正面装饰面板10的保持打开状态时的规定的打开角度设定为大于90度的角度,则有可能存在如下问题:在到达该规定的打开角度之前的打开角度,正面装饰面板10与顶棚接触,向上方的进一步转动被限制。若如此,则无法使保持臂30成为正确的立起状态,无法将正面装饰面板10保持为打开的状态。因此,优选将正面装饰面板10的保持打开状态时的打开角度(规定的打开角度)设定为90度以下。
另外,在正面装饰面板10封闭时,将板状的保持臂30以其长度方向大致沿正面装饰面板10的左右方向的方式横倒地收纳在正面装饰面板10的背面上,因此,不仅能够将保持臂30的长度方向长度设定得长,而且能够将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分别与长度方向和板厚方向正交的方向)、即横倒状态时的保持臂3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最大值)设定得长。
在作为在先的现有技术文献公开的专利文献2中,在封闭时沿正面装饰面板的侧壁收纳板状的臂,因此必须使宽度方向的长度小于侧壁的进深宽度。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3中,板状的臂的宽度方向为室内机主体的左右方向,因此,在加长其宽度方向时,为了确保其收纳位置,必须使室内机主体沿左右方向变长。但是,在该室内机1中,在保持臂30的上下能够收纳的空间被展开,因此在收纳于正面装饰面板10的高度的范围内,能够将其宽度方向的长度设定得长。
因此,对于保持臂30,通过加长其长度方向的长度且使宽度方向的长度(最大值)也长于例如侧壁10b的前后方向的长度(进深宽度),能够充分地提高板状的保持臂30的刚性。由此,能够实现如下保持臂30,该保持臂30具有足够的支承打开状态的正面装饰面板10所需要的强度,能够利用该保持臂30稳定地保持以大的打开角度(规定的打开角度)打开的状态下的正面装饰面板10。
另外,利用沿上下方向呈曲面形状的正面面板部10a的背面上的空间收纳横倒状态的保持臂30,因此板状的保持臂30的板厚也能够在正面装饰面板10封闭时该保持臂30不与室内机主体50接触的范围内加厚,或者在主体相对面上或在除靠顶端区域之外的面板相对面上以凸状形成强度加强用的肋,来提高保持臂30的刚性。通过这样也能够利用保持臂30稳定地保持以较大的打开角度打开的正面装饰面板10。
另外,使用者在使保持臂30立起时,抓住突出在主体相对面上的把手33使保持臂30转动,因此使保持臂30转动的力容易作用于保持臂30,操作性良好。并且,此时利用右手抓住配置在室内机1右侧的保持臂30的把手33使其向右方向转动大约90度,并且利用左手抓住配置在左侧的保持臂30的把手33使其向左方向转动,因此作为站立在室内机1前方的斜下方的位置进行操作的使用者的动作,与抓住把手33使其向靠近自己的方向或远离自己的方向沿上下方向转动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带给手腕等身体的负担较小的容易操作的顺利的动作使保持臂30立起,操作性也非常优良。
另外,在使保持臂30立起时,能够借助把手33,通过手感感觉到防止保持臂30进行返回转动的臂突起35顶端部的钩状部35a越过竖立设置于臂轴支承台20的臂支承壁22的卡定凹槽22a的底部边缘时臂突起35的弹性变形解除,因此使用者通过感觉该手感(喀哒这样的感觉),能够识别到保持臂30为正确的(正常的)立起状态的情况、即该操作被正确地完成的情况。
因此,能够防止如下这样的情况的发生,即:未正常立起,却使保持臂30与室内机主体50抵接,在正面装饰面板10的自身重量的作用下保持臂30向原来的横倒状态的方向进行返回转动,且能够使使用者具有安心感地结束操作,操作的可靠性也得到提高。另外,即使万一发生上述那样的情况,臂承受部60的四方的框体中位于靠左右方向中心的位置的框体(左右两侧均为肋60a担当)与保持臂30的面板相对面的顶端部接触,使返回转动在此处停止,因此正面装饰面板10也不会关闭。
按照上述那样的步骤如图21、图22所示那样利用沿左右方向转动而成为立起状态的保持臂30将正面装饰面板10稳定地保持为以较大的打开角度打开的状态,由此能够使室内机主体50的前表面较大地露出在室内。通过设为这样的状态,使用者能够直接通过肉眼观察较大地露出的室内机主体50的前表面,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例如为了清扫过滤器5而装卸过滤器5,或将室内机主体50的前表面擦干净,或通过肉眼检查内部等室内机主体50的维护操作,维护操作的操作性优良。
接下来,说明使用者完成维护操作、解除利用保持臂30对正面装饰面板10的打开状态的保持、然后使通常状态的正面装饰面板10返回到关闭状态的操作。
首先,使保持为打开状态的正面装饰面板10稍微向上方转动,使两个保持臂30的曲面状顶端部30b离开与各自相对应的臂承受部60而成为悬浮的状态。利用一只手支承该状态的正面装饰面板10,并利用另一只手抓住在与该手相同的一侧立起的保持臂30的把手33,施加使保持臂30横倒的力。此时,在该力的作用下臂突起35发生弹性变形,钩挂于臂支承壁24的卡定凹槽24a的底部边缘(与支承面21侧相反的一侧)的臂突起35的钩状部35a越过卡定凹槽24a的底部边缘向支承面21侧移动,使钩状部35a的钩挂被解除。
继续施加使保持臂30横倒的力,以臂转动轴32为转动中心,使保持臂30向平躺的方向转动。于是,保持臂30的长边部30b和斜边部30c中的某一方同第1载置片15的引导倾斜面15b和第2载置片16的引导倾斜面16b中的任意一方或双方接触,沿该引导倾斜面移动,修正保持臂30在正面装饰面板10上相对于上下方向的位置。在正面装饰面板10封闭时若斜边部30c与位于上侧的引导倾斜面接触并进行移动,则位置被调整向下方,相反地若长边部30b与位于下侧的引导倾斜面接触并进行移动,则位置被调整向上方。
在与引导倾斜面接触并进行移动时,保持臂30的卡定孔34的开口边缘(面板相对面侧)与臂卡定突起17的钩状部17a上表面接触。在正面装饰面板10为封闭状态(图3所示的状态)时卡定孔34的位于上侧的开口边缘与臂卡定突起17冲突。
若就这样借助把手33向使保持臂30横倒的方向转动保持臂30,则被卡定孔34的上侧开口边缘推压的臂卡定突起17以向下侧的开口边缘的方向、换而言之向与钩状部17a突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的方式弹性变形,卡定孔34的上侧开口边缘越过钩状部17a,钩状部17a向主体相对面侧跳出。在跳出的同时,臂卡定突起17的弹性变形解除。
并且,与此同时,卡定孔34的下侧内侧面与引导片18的调整倾斜面18a接触,并在接触的同时向横倒方向移动。保持臂30沿调整倾斜面18a向正面面板部10a的背面移动,上述调整倾斜面18a是随着朝向正面面板部10a的背面去而逐渐展开的三角形的引导片18的与臂卡定突起17侧相反的一侧的倾斜面,由此向封闭时的正面装饰面板10的下侧调整保持臂30的位置,卡定孔34上侧的内侧面与臂卡定突起17接触。利用第1载置片15的引导倾斜面15b或第2载置片16的引导倾斜面16b粗略地调整向横倒状态转动的保持臂30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利用引导片18的调整倾斜面18a进行上下方向的位置的微调整。
因此,臂卡定突起17的穿过卡定孔34的钩状部17a可靠地突出在保持臂30的主体相对面上,牢固地钩挂在卡定孔34的上侧开口边缘的主体相对面侧(参照图13)。在卡定孔34的开口边缘越过臂卡定突起17的钩状部17a、钩状部17a突出在保持臂30的主体相对面上的时刻,使该保持臂30横倒的操作结束。此时,由于正面装饰面板10为打开状态,因此保持臂30的主体相对面大致朝向下方,钩状部17a与保持臂30的卡定孔34的开口边缘(主体相对面侧)接触。
保持臂30钩挂于臂卡定突起17的钩状部17a,而不会以臂转动轴32为中心自由地转动,而是向横倒状态过渡。在使一方的保持臂30成为横倒状态之后,将手离开把手33,更换用于支持打开状态的正面装饰面板10的手,以使另一方的保持臂30同样地转动而成为横倒状态,如图7所示的状态。
使用者能够借助把手33通过手感(喀哒这样的感觉),感觉到转动的保持臂30的卡定孔34的开口边缘越过臂卡定突起17的钩状部17a时臂卡定突起17的弹性变形解除。通过感觉该手感,使用者能够识别到使保持臂30成为横倒状态的操作正常结束的情况,因此能够具有安心感地结束操作。另外,能够防止没有成为准确的横倒状态、保持臂30未受到臂卡定突起17的转动阻止作用而自由地转动。另外,还能够防止保持臂30在正面装饰面板10背面与室内机主体50之间的收纳空间内晃动。
另外,对于保持臂30,在使用者在转动时抓住的把手33的下方,设有卡定孔34,该卡定孔34具有钩挂臂卡定突起17的钩状部17a的开口边缘,换而言之,由于以跨越卡定孔34的方式架设把手33,因此,使用者赋予使保持臂30转动的力的把手33与该力所作用的臂卡定突起17的钩状部17a的距离近,因此,能够将作用于保持臂30的两者之间的力矩抑制得较小,使用者能够顺利地使臂卡定突起17的钩状部17a越过卡定孔34的开口边缘,操作性优良。这一点在使保持臂30成为立起状态时也是同样的。
另外,在将把手33以架设在卡定孔34的相对的内侧面之间的方式设置时,使保持臂30的板状片与把手33的板状片不重叠即可,因此具有能够简化使树脂制的保持臂30成型时的模具构造的优点。
在两个保持臂30成为横倒状态之后,使用者使正面装饰面板10向下方转动而关闭。使正面装饰面板10成为封闭状态的操作如上述那样,在此省略说明。由此,再如图3所示,正面装饰面板10关闭,横倒在正面装饰面板10的背面上的保持臂30返回到收纳状态。此时,保持臂30的靠顶端区域的面板相对面与第1载置片15的载置面15a和第2载置片16的载置面16a接触。臂转动轴32载置于臂轴支承台20的支承面21,保持臂30的靠顶端区域载置于第1载置片15和第2载置片16,由此,保持臂30不会相对于正面面板部10a的左右方向倾斜,在一定的高度位置保持与长度方向大致平行。
在该室内机1中,在正面装饰面板10背面的左右两侧的端部各设有一个共计两个保持臂30,但若为左右方向的长度短且轻量的正面装饰面板,则也可以只设置其中的一个保持臂,利用一个保持臂保持该正面装饰面板的打开状态。
另外,在该室内机1中,在保持臂30未使用时,至少在正面装饰面板10关闭时,使保持臂30的长度方向沿从正面来看呈大致矩形的正面装饰面板10的长度方向、即左右方向横倒,若由保持臂30的相对于正面装饰面板10的上下方向的安装位置、与室内机主体50的臂承受部60的上下方向的位置的关系,使保持臂30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正面装饰面板10的左右方向例如在上下分别至少倾斜到30度左右,则也能够将保持臂30设定得足够长,得到能够将正面装饰面板10保持为以大的打开角度打开的状态的效果。使保持臂30的长度方向大致沿正面装饰面板10的长度方向、即左右方向这样的情况,包括该范围的倾斜。
另外,在该室内机1中,将臂转动轴32的轴向以沿正面装饰面板10的上下方向的方式设置,以该臂转动轴32为转动中心,使保持臂30沿正面装饰面板10的长度方向、即左右方向转动,若由保持臂30的相对于正面装饰面板10的上下方向的安装位置、与室内机主体50的臂承受部60的上下方向的位置的关系,使臂转动轴32的轴向相对于正面装饰面板10的上下方向例如在左右分别至少倾斜到30度左右,则即使使保持臂30以相对于正面装饰面板10的左右方向倾斜的状态转动,也能够将保持臂30设定得足够长,得到能够将正面装饰面板10保持为以较大的打开角度打开的状态的效果。臂转动轴32大致沿正面装饰面板10的上下方向的情况包括该范围的倾斜。
正面装饰面板10通常为树脂成型,但为了使其具有外观的高级感,存在如下结构:例如在转动轴12、面板卡定突起13一体形成在背面的树脂制面板的前表面安装金属制面板,使该金属制面板面向室内。像这样构成的正面装饰面板具有金属制面板,因此,其重量与仅由树脂构成的正面装饰面板的重量相比相应地加重。由于本实施方式所示的保持臂30如上述那样能够取得较大的在横倒状态下的收纳空间,因此能够提高刚性,所以,即使对于这样的重量显著增大的正面装饰面板,也能够稳定地保持其打开状态,更进一步发挥保持臂30的效果。
另外,无论正面装饰面板10是能相对于室内机主体50装卸的结构或者是不能相对于室内机主体50装卸的结构,都能取得该效果。
附图标记说明
1室内机;2贯流风机;3换热器;4风向调整板;5过滤器;6电气零件收纳部;10正面装饰面板;10a正面面板部;10b侧壁;11轴臂;12面板转动轴;13面板卡定突起;13a菱形形状顶端部;14引导突起;15第1载置片;15a载置面;15b引导倾斜面;16第2载置片;16a载置面;16b引导倾斜面;17臂卡定突起;17a钩状部;18引导片;18a调整倾斜面;20臂轴支承台;21支承面;22止动面;23止动孔;24臂支承壁;24a卡定凹槽;30保持臂;30a短边部;30b长边部;30c斜边部;30d曲面状顶端部;31接合片;32臂转动轴;33把手;34卡定孔;35臂突起;35a钩状部;50室内机主体;51前面框;52背面壳;53吹出口;54吸入口;55开口;56主纵格棱;57轴承部;58卡定爪;59引导槽;60臂承受部。

Claims (8)

1.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具有:
室内机主体,该室内机主体具有吸入口和吹出口,在内部收纳有换热器和贯流风机;
正面装饰面板,该正面装饰面板安装于该室内机主体的前表面侧,从正面来看呈大致矩形,并且以上述室内机主体的上部为转动中心在上下方向转动,开闭自如;
保持臂,该保持臂设置于上述正面装饰面板的背面,夹设于打开状态的上述正面装饰面板与上述室内机主体之间,将上述正面装饰面板保持为以规定的打开角度打开的状态;
臂转动轴,该臂转动轴与上述保持臂的一端连接,
使在上述正面装饰面板关闭时横倒地收纳在上述正面装饰面板的背面与上述室内机主体之间的上述保持臂相对于上述正面装饰面板大致呈直角地立起,使处于该立起状态的上述保持臂的另一端与上述室内机主体的前表面侧抵接,由此,将上述正面装饰面板保持为以规定的打开角度打开的状态,
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臂从横倒的状态开始,以上述臂转动轴为转动中心,在上述正面装饰面板的长度方向、即左右方向转动并立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臂转动轴以其轴向大致沿上述正面装饰面板的上下方向的方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臂,至少在上述正面装饰面板关闭时,以其长度方向大致沿上述正面装饰面板的长度方向、即左右方向的方式横倒在上述正面装饰面板的背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正面装饰面板的背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分开地设置上述保持臂,从正面观察该室内机时,位于右侧的保持臂向右方转动并立起,位于左侧的保持臂向左方转动并立起。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臂突起,该臂突起突出设置在主体相对面上的上述臂转动轴的附近,在顶端具有大致沿上述臂转动轴的方向突出的钩状部,上述主体相对面是横倒地收纳在上述正面装饰面板的背面与上述室内机主体之间的状态下的上述保持臂的、朝向上述室内机主体的方向的面;
臂支承壁,该臂支承壁位于在左右方向上与上述臂转动轴邻接的位置,并且直立设置在上述正面装饰面板的背面上,
在上述保持臂为立起状态时,上述臂突起的钩状部钩挂于上述臂支承壁,上述保持臂向横倒的方向的返回转动被限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保持臂为立起状态时,上述保持臂的主体相对面与上述臂支承壁接触,上述保持臂越过立起状态的转动被限制。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卡定孔,上述保持臂为板状,该卡定孔沿上述保持臂的板厚方向贯通;
臂卡定突起,该臂卡定突起突出设置在上述正面装饰面板的背面,在顶端形成有钩状部,
在上述保持臂横倒在上述正面装饰面板的背面上时,上述臂卡定突起的钩状部钩挂于上述卡定孔的开口边缘,上述保持臂的转动被限制,维持横倒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定孔为大致矩形,
该空调机的室内机具有把手,该把手以跨越上述卡定孔的相对的内侧面之间的方式形成,在上述主体相对面上突出。
CN201210027928.XA 2011-02-09 2012-02-09 空调机的室内机 Active CN1026358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26086A JP5527242B2 (ja) 2011-02-09 2011-02-09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11-026086 2011-02-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35895A true CN102635895A (zh) 2012-08-15
CN102635895B CN102635895B (zh) 2015-01-14

Family

ID=46620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27928.XA Active CN102635895B (zh) 2011-02-09 2012-02-09 空调机的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527242B2 (zh)
CN (1) CN10263589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5590A (zh) * 2017-01-18 2017-05-31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1351206A (zh) * 2018-12-20 2020-06-30 日立环球生活方案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器
CN111837002A (zh) * 2018-03-19 2020-10-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68071A (ja) * 2014-09-30 2016-05-09 日本バイリーン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ユニットの装着構造
AU2015405043B2 (en) 2015-08-06 2018-11-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s
CN109959144A (zh) * 2019-04-22 2019-07-02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装饰组件及空调器
CN110118432A (zh) * 2019-05-30 2019-08-13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面板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CN112240639B (zh) * 2019-07-18 2024-04-26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机的端盖装配方法、结构及空调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24146Y (zh) * 2002-02-06 2002-12-04 蒋继峰 分体式双向空调室内机
CN1693801A (zh) * 2004-05-09 2005-11-0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的前面面板挂钩结构
CN201050862Y (zh) * 2007-04-28 2008-04-23 海尔集团公司 挂式空调装饰罩壳连接装置
CN201103997Y (zh) * 2007-10-11 2008-08-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面板打开支撑机构
JP2009097762A (ja) * 2007-10-16 2009-05-07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空気調和機
CN101596064A (zh) * 2009-06-30 2009-12-09 宫雪山 能便捷收拢的蚊帐支架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24146Y (zh) * 2002-02-06 2002-12-04 蒋继峰 分体式双向空调室内机
CN1693801A (zh) * 2004-05-09 2005-11-0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的前面面板挂钩结构
CN201050862Y (zh) * 2007-04-28 2008-04-23 海尔集团公司 挂式空调装饰罩壳连接装置
CN201103997Y (zh) * 2007-10-11 2008-08-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面板打开支撑机构
JP2009097762A (ja) * 2007-10-16 2009-05-07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空気調和機
CN101596064A (zh) * 2009-06-30 2009-12-09 宫雪山 能便捷收拢的蚊帐支架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5590A (zh) * 2017-01-18 2017-05-31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6765590B (zh) * 2017-01-18 2022-06-03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1837002A (zh) * 2018-03-19 2020-10-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11837002B (zh) * 2018-03-19 2022-07-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11351206A (zh) * 2018-12-20 2020-06-30 日立环球生活方案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35895B (zh) 2015-01-14
JP2012163307A (ja) 2012-08-30
JP5527242B2 (ja) 2014-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35895A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05276712A (zh) 除湿机
CN104748238B (zh)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室内机的机壳
CA2952283C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CN104764184B (zh) 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止推结构以及空调器室内机装置
CN104515202A (zh) 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CN106594883A (zh) 空调器室内机的壳体组件、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3980447U (zh) 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CN205402975U (zh) 空调器
CN202885206U (zh) 具有左右、上下送风功能的导风板组件及分体落地式空调
CN107036173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A2956888C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CN204629966U (zh) 空调器室内机的外壳及其空调器室内机
CN101017016B (zh)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JP2014145542A5 (zh)
CN106545904A (zh) 烟机空调室内机及烟机空调
CN203083026U (zh) 室内机
JP5649302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10145815A (zh) 除湿机
KR100814026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01726044B (zh) 空调
CN205648282U (zh) 线控器防水盒
CN101086353B (zh) 窗式空调器的前面格栅装配结构
CN204629998U (zh) 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止推结构以及空调器室内机装置
CN101109548B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