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35658A - 液压缓冲装置和阻尼力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压缓冲装置和阻尼力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35658A
CN102635658A CN2012100265836A CN201210026583A CN102635658A CN 102635658 A CN102635658 A CN 102635658A CN 2012100265836 A CN2012100265836 A CN 2012100265836A CN 201210026583 A CN201210026583 A CN 201210026583A CN 102635658 A CN102635658 A CN 1026356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nut
base end
end part
columnar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265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押江雄己
松竹泰伯
金子谦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ow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ow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wa Corp filed Critical Show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35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56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16F9/348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annular discs or other plate-like elements which may or may not have a spring action, opera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r singly, e.g. annular discs positioned on top of the valve or piston body
    • F16F9/3485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annular discs or other plate-like elements which may or may not have a spring action, opera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r singly, e.g. annular discs positioned on top of the valve or piston body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supporting elements intended to guide or limit the movement of the annular dis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压缓冲装置和阻尼力产生装置。能够在抑制阻尼力的紊乱或响应性的下降的同时实现零件数目的削减和组装的容易化。液压缓冲装置具备:阀体,其对被封闭的空间进行划分,并且形成有将所划分的空间连通的油路;阀(33),其覆盖阀体的油路的开口端;螺栓,其贯穿阀体和阀;及螺母(35),其与螺栓一起紧固阀体和阀,螺栓或螺母具有:头部(351),其被工具嵌合;及基端部(352),其配置于比头部靠阀侧的位置以与阀接触,且基端部具有相对于头部的外形向半径方向外侧伸出的凸缘部(352a),基端部的与阀对置的对置部位在比凸缘部的半径方向的最外端靠内侧的位置与阀接触,对置部位的比接触部位靠外侧的区域不与阀接触。

Description

液压缓冲装置和阻尼力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缓冲装置和阻尼力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车辆的悬架装置中,为了适当缓和在行驶中从路面向车身传递的振动而提高乘车舒服感、操控性,具备使用阻尼力产生装置的液压缓冲装置。
并且,例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液压缓冲装置如下述这样构成。即,由供活塞滑动的内缸和设置于内缸的外侧的外缸这样的双层缸体构成液压缸,并且,该液压缓冲装置具备:通过将阻尼力产生阀等安装于插入到内缸中的活塞杆而构成的活塞式滑阀(piston valve)装置;和由阻尼力产生阀等构成并设置于底部的底阀(bottom valve)装置。在活塞式滑阀装置中,在活塞杆上安装将空间进行划分且形成有油路的活塞、阀止挡件(valve stopper)、阀座等,并用螺母将它们固定。在底阀装置中,用螺栓和螺母将对空间进行划分且形成有油路的底部部件、和阻尼力产生阀等固定。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27900号公报
为了实现液压缓冲装置的低价化,可以考虑下述情况:由划分空间且形成有油路的活塞等划分部件、阻尼力产生用阀、螺栓、螺母构成阀装置,省略阀止挡件和阀座,由此实现零件数目的削减和组装的容易化。可是,如果仅省略阀止挡件和阀座,则有可能在组装阀装置时,用于旋转并紧固螺母的工具与减振用阀接触而导致该阀发生变形。
因此,可以考虑使用凸缘螺母来代替一般的螺母,而不仅仅是省略阀止挡件和阀座。可是,如果使用凸缘螺母,阻尼力产生用阀发生变形的基点的直径比使用阀座的情况下要大,因此,阀变得难以变形,从而导致油液难以顺畅地流动。其结果是液压缓冲装置有可能产生阻尼力紊乱、响应性下降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阻尼力紊乱、响应性下降的同时实现零件数目的削减和组装的容易化的装置。
基于这样的目的,本发明的液压缓冲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缓冲装置具备:划分部件,其对被封闭的空间进行划分,并且形成有将所划分的空间连通的连通通道;阀,其覆盖所述划分部件的所述连通通道的开口端;螺栓,其贯穿所述划分部件和所述阀;以及螺母,其与所述螺栓一起紧固所述划分部件和所述阀,所述螺栓或所述螺母具有:头部,其被工具嵌合;和基端部,其配置于比该头部靠所述阀侧的位置以与该阀接触,并且,所述基端部具有相对于比该头部的外形向半径方向的外侧伸出的伸出部,该基端部的与该阀对置的对置部位在比该伸出部的半径方向的最外端靠内侧的位置与该阀接触,该基端部的与该阀对置的对置部位的、比接触部位靠外侧的区域不与该阀接触。
在此,所述基端部的比与所述阀接触的接触部位靠外侧的区域可以相对于通过该接触部位的水平面倾斜。
此外,所述基端部的比与所述阀接触的接触部位靠外侧的区域可以是相对于通过该接触部位的水平面倾斜的倾斜面,并在该倾斜面的表面设置有凹凸。
此外,所述基端部的与所述阀对置的部位可以构成为:在该阀以与该基端部接触的接触部位为基点发生变形的情况下,所述基端部的与所述阀对置的部位与该阀的最外端接触。
此外,所述基端部与所述阀可以进行面接触。
根据其他的观点可知,本发明的液压缓冲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缓冲装置具备:划分部件,其对被封闭的空间进行划分,并且形成有将所划分的空间连通的连通通道;阀,其覆盖所述划分部件的所述连通通道的开口端;杆,其具有贯穿所述划分部件和所述阀的圆柱状的第1圆柱部、和外径比该第1圆柱部的外径大的圆柱状的第2圆柱部;以及螺母,其与在所述杆的所述第1圆柱部形成的外螺纹一起紧固所述划分部件和所述阀,所述杆的所述第2圆柱部的与所述阀对置的对置部位在比该第2圆柱部的外周面靠内侧的位置与该阀接触,所述杆的所述第2圆柱部的与所述阀对置的对置部位的、比接触部位靠外侧的区域不与该阀接触。
根据其他的观点可知,本发明为一种在被封闭的空间内封入有油液的液压缓冲装置的阻尼力产生装置,所述阻尼力产生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力产生装置具备:划分部件,其对所述被封闭的空间进行划分,并且形成有将所划分的空间连通的连通通道;阀,其覆盖所述划分部件的所述连通通道的开口端;螺栓,其贯穿所述划分部件和所述阀;以及螺母,其与所述螺栓一起紧固所述划分部件和所述阀,所述螺栓或所述螺母具有:头部,其被工具嵌合;和基端部,其配置于比该头部靠所述阀侧的位置以与该阀接触,并且,所述基端部具有相对于比该头部的外形向半径方向的外侧伸出的伸出部,该基端部在比该伸出部的半径方向的最外端靠内侧的位置与该阀接触,该基端部的比接触部位靠外侧的区域不与该阀接触。
根据其他的观点可知,本发明为一种在被封闭的空间内封入有油液的液压缓冲装置的阻尼力产生装置,所述阻尼力产生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力产生装置具备:划分部件,其对所述被封闭的空间进行划分,并且形成有将所划分的空间连通的连通通道;阀,其覆盖所述划分部件的所述连通通道的开口端;杆,其具有贯穿所述划分部件和所述阀的圆柱状的第1圆柱部、和外径比该第1圆柱部的外径大的圆柱状的第2圆柱部;以及螺母,其与在所述杆的所述第1圆柱部形成的外螺纹一起紧固所述划分部件和所述阀,所述杆的所述第2圆柱部的与所述阀对置的对置部位在比该第2圆柱部的外周面靠内侧的位置与该阀接触,所述杆的所述第2圆柱部的与所述阀对置的对置部位的、比接触部位靠外侧的区域不与该阀接触。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抑制阻尼力的紊乱和响应性的下降的同时实现零件数目的削减和组装的容易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的概要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第1阀装置的结构部件的分解图。
图3是示出第2阀装置的结构部件的分解图。
图4是第1阀装置和第2阀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在液压缓冲装置进行压缩行程时的油液的流动的图。
图6是示出在液压缓冲装置进行拉伸行程时的油液的流动的图。
图7是示出将第1阀装置单元化时的情况的图。
图8是第1阀装置的螺母的放大剖视图,是将图4中的Z部分放大后的图。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第2阀在液压缓冲装置的拉伸行程时的变形的图。
图10是示出第1阀装置的螺母的其他形态的图。
图11是示出第1阀装置的螺母的其他形态的图。
图12是示出第1阀装置的螺母的其他形态的图。
图13是示出第1阀装置的螺母的其他形态的图。
图14是示出第2阀装置的其他形态的图。
标号说明
10:液压缸;11:外缸;12:内缸;13:底盖;22:活塞杆;30:第1阀装置;31:阀体;32:第1阀;33:第2阀;34:螺栓;35:螺母;36:垫圈;40:第2阀装置;41:活塞;42:第1阀;43:第2阀;44:垫圈;45:螺母;100:液压缓冲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00的概要结构的图。
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00是构成撑杆型悬架的一部分的多缸型液压缓冲装置。
如图1所示,液压缓冲装置100具备液压缸10,该液压缸10具有:薄壁圆筒状的外缸11;薄壁圆筒状的内缸12,其被收纳于外缸11内;以及底盖13,其堵塞圆筒状的外缸11的圆筒中心线方向(在图1中为上下方向)的一个端部。以下,将外缸11的圆筒中心线方向仅称为“中心线方向”。
此外,液压缓冲装置100具备:作为划分部件的一个例子的活塞41,该活塞41以能够沿中心线方向移动的方式插入于内缸12内;活塞杆22,其沿中心线方向延伸,并且以中心线方向的一个端部(在图1中为下端部)支承活塞41;以及杆引导件25,其配置于外缸11的内侧,并对活塞杆22进行引导。活塞41与内缸12的内周接触,将内缸12内的封入有液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油液)的空间划分为比活塞41靠中心线方向的一个端部侧的第1油室Y1、和比活塞41靠中心线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侧的第2油室Y2。
此外,液压缓冲装置100具备油液封27,该油液封27相对于杆引导件25设置在与活塞41相反的一侧,该油液封27防止液压缸10内的液体泄漏或异物混入到液压缸10内。
此外,液压缓冲装置100具备:第1阀装置30,其配置于内缸12的中心线方向的一个端部;和第2阀装置40,其配置于活塞杆22的中心线方向的一个端部。
此外,液压缓冲装置100具备:托架51,其用于与安装该液压缓冲装置100的车轮的转向节(未图示)连结;上弹簧座(未图示),其安装于活塞杆22的中心线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在图1中为上端部);以及下弹簧座52,其与上弹簧座一起支承弹簧(未图示)。
并且,如以上这样构成的液压缓冲装置100吸收安装有该液压缓冲装置100的车辆在行驶时的冲击力。
以下,对各结构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在液压缸10中,外缸11的中心线方向的长度比内缸12的中心线方向的长度长,内缸12被配置成与外缸11同心。即,内缸12的中心线方向的一个端部经由作为构成第1阀装置30的部件之一的后述的阀体31和底盖13被外缸11的中心线方向的一个端部支承。另一方面,内缸12的中心线方向的另一个端部被杆引导件25支承。由此,内缸12与外缸11同心地配置成:内缸12的外周与外缸11的内周之间的间隙沿着中心线方向成为一定的。并且,由内缸12的外周和外缸11的内周形成了贮存室(reservior)R。在本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00中,以封入有油液的油室、和封入有空气、惰性气体等的气室来划分该贮存室R。如图1所示,第1阀装置30借助后述的阀体31划分第1油室Y1和贮存室R。
此外,将底盖13安装于外缸11的中心线方向的一个端部,并将外缸11的中心线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向内径方向进行滚压(roll)铆接以将其封闭,由此,内缸12的中心线方向的位置经由油液封27、杆引导件25、第1阀装置30等而确定。
活塞41为具有沿中心线方向形成的多个油路的圆柱状的部件,并构成后述的第2阀装置40的一部分。也包括活塞41在内,对该第2阀装置40在后面进行详述。
活塞杆22为实心的部件,其具有:圆柱状的杆部22a;用于将活塞41等安装在中心线方向的一个端部的一侧安装部22b;以及用于在中心线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将该活塞杆22安装至车身的另一侧安装部22c。在一侧安装部22b和另一侧安装部22c的末端的外表面切削出螺旋状的槽,从而形成外螺纹,作为螺栓发挥作用。在后面对一侧安装部22b进行详述。另一侧安装部22c经由固定(mount)橡胶等被安装至车身。
接下来,对第1阀装置30和第2阀装置40进行说明。
图2是示出第1阀装置30的结构部件的分解图。
图3是示出第2阀装置40的结构部件的分解图。
图4是第1阀装置30和第2阀装置40的剖视图。
第1阀装置30具备:阀体31,其具有沿中心线方向形成的多个油路;第1阀32,其用于堵塞形成于阀体31的多个油路中的一部分油路的中心线方向的一个端部;以及第2阀33,其用于堵塞形成于阀体31的多个油路中的一部分油路的中心线方向的另一个端部。此外,第1阀装置30具备螺栓34和螺母35,所述螺栓34和螺母35用于将分体构成的阀体31、第1阀32以及第2阀33等单元化。此外,第1阀装置30具备垫圈36,该垫圈36被配置在螺栓34的后述的头部34b与第1阀32之间。
阀体31具有圆盘状的圆盘状部311和圆筒状的圆筒状部312,该圆筒状的圆筒状部312从该圆盘状部311的半径方向的最外部沿中心线方向延伸,阀体31划分出液压缸10内的封闭的空间。这样,阀体31作为划分部件的一个例子发挥作用。
在圆盘状部311形成有:螺栓孔311a,其沿中心线方向形成,以供螺栓34的轴部34a穿过;第1油路311b,其沿中心线方向形成于比螺栓孔311a靠半径方向的外侧的部位;以及第2油路311c,其沿中心线方向形成于比第1油路311b靠半径方向的外侧的部位。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第1油路311b和第2油路311c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并作为连通第1油室Y1与贮存室R的连通通道的一个例子发挥作用。只是,在从半径方向的中心观察的情况下,第1油路311b和第2油路311c没有沿相同的方向形成,第1油路311b与第2油路311c形成于沿圆周方向相对错开的位置。这些第1油路311b和第2油路311c的开口端分别形成于比圆盘状部311的中心线方向的端面低的位置。换而言之,圆盘状部311的中心线方向的一个端部的、形成有第1油路311b和第2油路311c的区域分别凹陷为环状。此外,圆盘状部311的中心线方向的另一个端部的、形成有第1油路311b和第2油路311c的区域分别凹陷为环状。
此外,圆盘状部311在中心线方向的另一个端部的最外径部位具有比半径方向的中心侧的端面凹陷的阶梯部311d。通过使该阶梯部311d与内缸12的中心线方向的一个端部接触,从而确定内缸12的中心线方向的位置。
圆筒状部312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凹部312a,所述多个凹部312a在圆筒状部312的中心线方向的一个端部侧从端面凹陷。借助该凹部312a将圆筒状部312的内部与贮存室R连通。
第1阀32是形成有供螺栓34的轴部34a穿过的螺栓孔32a的圆盘状的部件。并且,第1阀32的外径被设定为堵塞第1油路311b的大小、且为将第2油路311c敞开的大小。
第2阀33是形成有供螺栓34的轴部34a穿过的螺栓孔33a的圆盘状的部件。并且,第2阀33的外径被设定为堵塞第2油路311c的大小。此外,在第2阀33的、在从半径方向的中心观察的情况下与第1油路311b对应的位置,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9个)油液孔33b。
螺栓34具备:在末端部切削出螺旋状的槽的轴部34a、和六棱柱状的头部34b。
螺母35具备:由工具嵌合的六棱柱状的头部351、和配设于比头部351靠第2阀33侧的基端部352。在所述头部351和基端部352的沿中心线方向形成的孔内切削出螺旋状的槽,从而形成内螺纹。此外,基端部352具有成为比头部351的外形即六边形大的外形那样的半径的凸缘部352a(参照图7)。该凸缘部352a为比头部351的外形向半径方向的外侧伸出的伸出部的一个例子。在后面详述该螺母35的基端部352的形状。
垫圈36为形成有供螺栓34的轴部34a穿过的螺栓孔36a的圆盘状的部件。通过将该垫圈36配置在螺栓34的头部34b与第1阀32之间,从而使螺栓34的头部34b与第1阀32之间产生与该垫圈36的厚度相应的量的间隙。
第2阀装置40具备:上述的活塞41;第1阀42,其用于堵塞形成于活塞41的多个油路中的一部分油路的中心线方向的一个端部;第2阀43,其用于堵塞形成于活塞41的多个油路中的一部分油路的中心线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以及垫圈44,其配置于活塞杆22与第2阀43之间。此外,第2阀装置40具备:螺母45,该螺母45用于与作为活塞杆22的第1圆柱部的一个例子的一侧安装部22b一起,将分体构成的活塞41、第1阀42、第2阀43以及垫圈44单元化。
在活塞41形成有:螺栓孔41a,其沿中心线方向形成,以供活塞杆22的一侧安装部22b穿过;第1油路41b,其沿中心线方向形成于比螺栓孔41a靠半径方向的外侧的部位;以及第2油路41c,其沿中心线方向形成于比第1油路41b靠半径方向的外侧的部位。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第1油路41b和第2油路41c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并作为连通第1油室Y1与第2油室Y2的连通通道的一个例子发挥作用。只是,在从半径方向的中心观察的情况下,第1油路41b和第2油路41c没有沿相同的方向形成,第1油路41b与第2油路41c形成于沿圆周方向相对错开的位置。这些第1油路41b和第2油路41c的开口端分别形成于比中心线方向的端面低的位置。换而言之,活塞41的中心线方向的一个端部的、形成有第1油路41b和第2油路41c的区域分别凹陷为环状。此外,活塞41的中心线方向的另一个端部的、形成有第1油路41b和第2油路41c的区域分别凹陷为环状。
第1阀42是形成有供活塞杆22的一侧安装部22b穿过的螺栓孔42a的圆盘状的部件。并且,第1阀42的外径被设定为堵塞第1油路41b的大小、且为将第2油路41c敞开的大小。
第2阀43是形成有供活塞杆22的一侧安装部22b穿过的螺栓孔43a的圆盘状的部件。并且,第2阀43的外径被设定为堵塞第2油路41c的大小。此外,在第2阀43的、在从半径方向的中心观察的情况下与第1油路41b对应的位置,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9个)油液孔43b。
垫圈44是形成有供活塞杆22的一侧安装部22b穿过的螺栓孔44a的圆盘状的部件。通过将该垫圈44配置在活塞杆22的一侧安装部22b与第2阀43之间,从而使活塞杆22与第2阀43之间产生与该垫圈44的厚度相应的量的间隙。
螺母45具备:由工具嵌合的六棱柱状的头部451、和配设于比头部451靠第1阀42侧的基端部452。在所述头部451和基端部452的沿中心线方向形成的孔内切削出螺旋状的槽,从而形成内螺纹。此外,基端部452具有成为比头部451的外形即六边形大的外形那样的半径的凸缘部452a。该凸缘部452a为比头部451的外形向半径方向的外侧伸出的伸出部的一个例子。在后面详述该螺母45的基端部452的形状。
接下来,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液压缓冲装置100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对液压缓冲装置100在压缩行程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5是示出油液在液压缓冲装置100的压缩行程时的流动的图。
当活塞杆22如空白箭头那样相对于液压缸10向中心线方向的一个端部侧(在图5中为下方)移动时,借助于活塞41的移动来挤压第1油室Y1内的油液,第2阀装置40下表面的压力上升,高压作用于第2阀装置40的第2油路41c(参照图3)。其结果是,堵塞该第2油路41c的第2阀43打开,油液如图5的箭头A所示那样通过第2油路41c而流入于第2阀装置40上方的第2油室Y2。这一油液从第1油室Y1向第2油室Y2的流动被第2阀43和第2油路41c节流(絞る),得到液压缓冲装置100在压缩行程时的阻尼力。这样,借助第2阀装置40的第2阀43、第2油路41c产生压缩侧阻尼力,该压缩侧阻尼力由第2阀43的刚性、第2油路41c的直径等决定。
此外,因活塞杆22向中心线方向的一个端部侧的移动而升高的第1油室Y1的压力作用于第1阀装置30的第1油路311b,使堵塞该第1油路311b的第1阀32打开。并且,如图5的箭头B所示,第1油室Y1内的油液通过阀体31的第1油路311b、凹部312a而流入到在内缸12与外缸11之间形成的贮存室R。这一油液从第1油室Y1向贮存室R的流动被第1阀32和第1油路311b节流,得到液压缓冲装置100进行压缩行程时的阻尼力。这样,借助第1阀装置30的第1阀32、第1油路311b产生压缩侧阻尼力,该压缩侧阻尼力由第1阀32的刚性、第1油路311b的直径等决定。
接下来,对液压缓冲装置100在拉伸行程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6是示出在液压缓冲装置100进行拉伸行程时的油液的流动的图。
当活塞杆22如空白箭头那样相对于液压缸10向中心线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侧(在图6中为上方)移动时,由于在第1油室Y1中缺乏该移动的体积部分(体積分)的油液而形成负压。由此,第2油室Y2内的油液通过第2阀装置40的第1油路41b,并将堵塞该第1油路41b的第1阀42打开,如图6的箭头C那样流入到第1油室Y1。这一油液从第2油室Y2向第1油室Y1的流动被第2阀装置40的第1阀42和第1油路41b节流,得到液压缓冲装置100进行拉伸行程时的阻尼力。这样,借助第2阀装置40的第1阀42、第1油路41b产生拉伸侧阻尼力,拉伸侧阻尼力由第1阀42的刚性、第1油路41b的直径等决定。
此外,当活塞杆22沿着图6的空白箭头的方向移动时,贮存室R内的油液通过第1阀装置30的阀体31的凹部312a、第2油路311c,并将封闭该第2油路311c的第2阀33打开,如图6的箭头D那样流入到第1油室Y1内。这一油液从贮存室R向第1油室Y1的流动被第1阀装置30的第2阀33和第2油路311c节流,得到液压缓冲装置100在拉伸行程时的阻尼力。这样,借助第1阀装置30的第2阀33、第2油路311c产生拉伸侧阻尼力,拉伸侧阻尼力由第1阀装置30的第2阀33的刚性、第2油路311c的直径等决定。
接下来,对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构成并进行作用的液压缓冲装置100中的第1阀装置30的螺母35的形状进行详述。
在将第1阀装置30组装到液压缓冲装置100之前,将第1阀装置30单元化,将单元化后的第1阀装置30以与底盖13接触的方式插入于外缸11内。然后,将内缸12以与第1阀装置30接触的方式插入于外缸11内。
并且,第1阀装置30的螺母35具有与螺栓34一起使阀体31、第1阀32、第2阀33以及垫圈36单元化的功能。
图7是示出将第1阀装置30单元化时的情况的图。
如图7所示,当将第1阀装置30单元化时,在用固定工具61按住螺栓34的头部34b以使其不旋转的状态下,使螺栓34的轴部34a穿过垫圈36、第1阀32、阀体31、第2阀33,然后使用螺母35进行紧固。此时,将旋转用工具62的末端部与螺母35嵌合并使旋转用工具62旋转来使螺母35旋转,从而提高紧固力。
在本实施方式的螺母35中,将基端部352的凸缘部352a的外径设定为下述这样的大小:即,在借助旋转用工具62使螺母35旋转时,足够抑制旋转用工具62与凸缘部352a碰撞、或旋转用工具62与第2阀33接触的大小。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第1阀装置30中,得以抑制在将第1阀装置30单元化时因旋转用工具62与第2阀33接触而导致第2阀33变形的情况发生。其结果是,得以抑制因第2阀33变形而导致阻尼力紊乱的情况发生。
在此,也可以不在螺母35上设置凸缘部352a,而在螺母35与第2阀33之间夹设例如外径为凸缘部352a的外径以上的圆盘状的部件,以避免在利用螺母35进行紧固时旋转用工具62与第2阀33接触。不过,通过如本实施方式的螺母35那样在螺母35上设置凸缘部352a,能够削减零件数目,并且,能够容易地组装第1阀装置30。此外,通过使用设置有凸缘部352a的螺母35,能够抑制在使用没有凸缘部352a的螺母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的、螺母的表面和背面的错误组装。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螺母35的、与第2阀33对置的部位的形状如以下这样构成。
图8是第1阀装置30的螺母35的放大剖视图,是将图4中的Z部分扩大后的图。
如图8所示,螺母35的基端部352的、与第2阀33对置的部位形成为下述这样的凸形状:半径比形成凸缘部352a的侧面的最大半径部位小的部位352b(以下,有时也称作“凸部352b”)成为最靠第2阀33侧(在图8中为下侧)。更具体而言形成为:从凸部352b朝向半径方向外侧的部位即外侧部位352c成为相对于水平面呈锐角(例如15度)的倾斜面。并且,形成为:从凸部352b朝向半径方向内侧的部位即内侧部位352d成为相对于水平面呈锐角(例如5度)的倾斜面。另外,外侧部位352c的倾斜面与内侧部位352d的倾斜面相交的曲线(圆形)为凸部352b,但是,也可以使外侧部位352c的倾斜面与内侧部位352d的倾斜面相交的部位在圆周方向的整个区域内以相同的曲率倒圆,并将该倒圆的区域中的最靠第2阀33侧(在图8中为下侧)的部位作为凸部352b。凸部352b作为与第2阀33接触的接触部位的一个例子发挥作用。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第2阀33在液压缓冲装置100的拉伸行程时的变形的图。
在具有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螺母35的第1阀装置30中,在液压缓冲装置100进行拉伸行程时,由于活塞杆22的朝向拉伸侧的动作,使得第2阀33如图9(a)所示那样以与螺母35的凸部352b接触的部位为基点进行弯曲。
在此,将螺母35的与第2阀33对置的一侧的形状为例如基端部352的凸缘部352a的最大半径部位最靠第2阀33侧(在图9中为下侧)的情况作为比较结构。在螺母为该比较结构的情况下,在液压缓冲装置100进行拉伸行程时,第2阀33如图9(b)所示那样以与螺母35的凸缘部352a的最大半径部位接触的部位为基点进行弯曲。即,在螺母35为该比较结构的情况下,成为第2阀33进行弯曲的基点的位置比本实施方式的螺母35的情况靠外侧。换而言之,在是本实施方式的螺母35的情况下,成为第2阀33进行弯曲的基点的位置比比较结构的情况靠内侧。
其结果是,在第1阀装置30中,通过具有本实施方式的螺母35,第2阀33变得比具有比较结构的螺母的情况容易变形,使得在液压缓冲装置100进行拉伸行程时油液从贮存室R向第1油室Y1的流动变得更加顺畅。由此,能够抑制下述情况:由于在拉伸行程时从贮存室R流向第1油室Y1的油液的量不足而导致液压缓冲装置100的阻尼力紊乱、或响应性降低。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第1阀装置30中,通过使螺母35形成为本实施方式这样的形状,能够在实现第1阀装置30的零件数目的削减和组装的容易化的同时抑制在进行单元化时第2阀33的变形,并且,能够抑制在拉伸行程时的阻尼力紊乱和响应性下降。
接下来,对第2阀装置40的螺母45的形状进行详述。
与第1阀装置30同样,在将第2阀装置40组装至液压缓冲装置100之前将其单元化,将单元化后的第2阀装置40插入到内缸12内。
第2阀装置40的螺母45具有与活塞杆22的一侧安装部22b一起将活塞41、第1阀42、第2阀43以及垫圈44单元化的功能。
并且,当将第2阀装置40单元化时,在用固定器件按住活塞杆22的一侧安装部22b以使其不旋转的状态下,如采用图7说明将第1阀装置30单元化那样,使一侧安装部22b穿过垫圈44、第2阀43、活塞41、第1阀42,然后使用螺母45进行紧固。此时,将旋转用工具62与螺母45嵌合并使旋转用工具62旋转来使螺母45旋转,从而提高紧固力。
在本实施方式的螺母45中,将基端部452的凸缘部452a的外径设定为下述这样的大小:即,在借助旋转用工具62使螺母45旋转时,足够抑制旋转用工具62与凸缘部452a碰撞、或旋转用工具62与第1阀42接触。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第2阀装置40中,得以抑制在将第2阀装置40单元化时因旋转用工具62与第1阀42接触而导致第1阀42变形的情况发生。其结果是,得以抑制因第1阀42变形而导致阻尼力紊乱的情况发生。此外,通过在螺母45上设置凸缘部452a,与不设置凸缘部452a、而在螺母45与第1阀42之间夹设例如外径为凸缘部452a的外径以上的圆盘状的部件的结构相比,能够削减零件数目,并且,能够容易地组装第2阀装置40。此外,能够抑制螺母45的错误组装。
此外,优选的是,第2阀装置40的螺母45的、与第1阀42对置的部位的形状和第1阀装置30的上述的螺母35的形状相同。
即,螺母45的与第1阀42对置的部位形成为下述这样的凸形状:半径比形成基端部452的凸缘部452a(参照图4)的侧面的最大半径部位小的部位452b(以下,有时也称作“凸部452b”)成为最靠第1阀42侧。更具体而言形成为:从凸部452b朝向半径方向外侧的部位即外侧部位452c成为相对于水平面呈锐角(例如15度)的倾斜面。并且,形成为:从凸部452b朝向半径方向内侧的部位即内侧部位452d成为相对于水平面呈锐角(例如5度)的倾斜面。另外,外侧部位452c的倾斜面与内侧部位452d的倾斜面相交的曲线(圆形)为凸部452b,但是,也可以使外侧部位452c的倾斜面与内侧部位452d的倾斜面相交的部位在圆周方向的整个区域内以相同的曲率倒圆,并将该倒圆的区域中的最靠第1阀42侧的部位作为凸部452b。凸部452b作为与第1阀42接触的接触部位的一个例子发挥作用。
在具有这样构成的螺母45的第2阀装置40中,在液压缓冲装置100进行拉伸行程时,第1阀42被因活塞杆22的朝向拉伸侧的动作而升压的油液推压,使得第1阀42以与螺母45的凸部452b接触的部位为基点进行弯曲。其结果是,第1阀42变得比具有上述的比较结构的螺母的情况容易变形,使得在液压缓冲装置100进行拉伸行程时油液从第2油室Y2向第1油室Y1的流动变得顺畅。由此,能够抑制下述情况:由于在拉伸行程时从第2油室Y2流向第1油室Y1的油液的量不足而导致液压缓冲装置100的阻尼力紊乱或响应性降低。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第2阀装置40中,通过使螺母45形成为本实施方式这样的形状,能够在实现第2阀装置40的零件数目的削减和组装的容易化的同时抑制第1阀42在进行单元化时的变形,并且能够抑制在拉伸行程时的阻尼力紊乱和响应性下降。
图10是示出第1阀装置30的螺母35的其他形态的图。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1阀装置30的螺母35的从凸部352b朝向半径方向的内侧的部位即内侧部位352d形成为相对于水平面呈锐角,但并不特别限定于这样的形状。例如,如图10所示,也可以使内侧部位352d的整个面为与第2阀33接触的水平面。由此,螺母35与第2阀33接触的接触区域变大,从而能够抑制在第2阀33产生的应力。
这对于第2阀装置40的螺母45也是同样的,也可以使内侧部位452d的整个面为与第1阀42接触的水平面。由此,螺母45与第1阀42接触的接触区域变大,从而能够抑制在第1阀42产生的应力。
图11是示出第1阀装置30的螺母35的其他形态的图。
第1阀装置30的螺母35的外侧部位352c为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倾斜面,但如图11所示,也可以在该倾斜面的表面设置凹凸。由此,当第2阀33在液压缓冲装置100进行拉伸行程时弯曲的时候,外侧部位352c与第2阀33接触的接触面积变小,从而能够抑制因第2阀33贴附于外侧部位352c而导致液压缓冲装置100的阻尼力紊乱。
这对于第2阀装置40的螺母45也是同样的,也可以在作为倾斜面的外侧部位452c的表面设置凹凸。由此,当第1阀42在液压缓冲装置100进行拉伸行程时弯曲的时候,外侧部位452c与第1阀42接触的接触面积变小,从而能够抑制因第1阀42贴附于外侧部位452c而导致液压缓冲装置100的阻尼力紊乱。
图12是示出第1阀装置30的螺母35的其他形态的图。
第1阀装置30的螺母35的外侧部位352c也可以不是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倾斜面。
只要螺母35的外侧部位352c构成为在液压缓冲装置100进行拉伸行程时使得第2阀33以凸部352b为基点发生弯曲即可,如图12所示,也可以是在比凸部352b靠中心线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侧形成的水平面。
这对于第2阀装置40的螺母45也是同样的,螺母45的外侧部位452c也可以是在比凸部452b靠中心线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侧形成的水平面。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第1阀装置30的螺母35的凸缘部352a的外径设定为下述这样的大小:即,在使螺母35旋转时,足够抑制旋转用工具62与该凸缘部352a碰撞、或旋转用工具62与第2阀33接触的大小。但是,也可以如下述这样构成。
图13是示出第1阀装置30的螺母35的其他形态的图。
如图13所示,第1阀装置30的螺母35也可以为:基端部352的凸缘部352a的外径为与第2阀33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大小,并且,外侧部位352c由相对于水平面呈锐角(例如15度)的倾斜面和下述这样的水平面构成,所述水平面形成为相对于通过凸部352b的水平面向中心线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侧偏移预先所确定的距离d1。
在螺母35为这样的形状的情况下,在液压缓冲装置100进行拉伸行程时第2阀33以凸部352b为基点发生弯曲的情况下,第2阀33的最外径部与基端部352的外侧部位352c接触,抑制进一步的变形。换而言之,能够调整第2阀33在液压缓冲装置100进行拉伸行程时的变形量。由此,通过使用具有图13所示的螺母35的第1阀装置30,能够以更高精度调整液压缓冲装置100的拉伸行程时的阻尼力。另外,根据在液压缓冲装置100的拉伸行程时所要求的阻尼力来设定外侧部位352c的水平面与通过凸部352b的水平面之间的距离d1即可。此外,凸缘部352a的外径为在第2阀33弯曲时足以碰撞(突き当たる)到第2阀33的最外径部的大小即可。
这对于第2阀装置40的螺母45也是同样的,螺母45也可以为:基端部452的凸缘部452a的外径为与第1阀42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大小,并且,外侧部位452c由相对于水平面呈锐角的倾斜面和下述这样的水平面构成,所述水平面形成为相对于通过凸部452b的水平面向中心线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侧偏移距离d2。
在螺母45为这样的形状的情况下,在液压缓冲装置100进行拉伸行程时第1阀42以凸部452b为基点发生弯曲的情况下,第1阀42的最外径部与基端部452的外侧部位452c接触,抑制进一步的变形。换而言之,能够调整第1阀42在液压缓冲装置100进行拉伸行程时的变形量。由此,能够以更高精度调整液压缓冲装置100的拉伸行程时的阻尼力。另外,根据在液压缓冲装置100的压缩行程时所要求的阻尼力来设定外侧部位452c的水平面与通过凸部452b的水平面之间的距离d2即可。此外,凸缘部452a的外径为在第1阀42弯曲时足以碰撞到第1阀42的最外径部的大小即可。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主要对第1阀装置30的螺母35的基端部352和第2阀装置40的螺母45的基端部452进行了叙述,但也可以在第1阀装置30的螺栓34上设置与基端部352形状相同的部位。此外,也可以将活塞杆22的与第2阀43对置的部位设置为与基端部452的和第1阀42相对置的部位的形状相同的形状。
即,由下述部分构成第1阀装置30的螺栓34:轴部34a;与工具嵌合的头部34b;以及配置于轴部34a与头部34b之间的、与上述的基端部352形状相同的螺栓基端部(未图示)。并且,也可以取消垫圈36,以使螺栓基端部与第1阀32接触的方式紧固第1阀32等。由此,即使借助旋转用工具62使螺栓34旋转而使紧固力提高,以将第1阀装置30单元化,也能够抑制因旋转用工具62与第1阀32接触而导致第1阀32变形的情况,从而能够抑制阻尼力紊乱。此外,通过取消垫圈36,能够在实现零件数目的削减和组装的容易化的同时,抑制压缩行程时的阻尼力的紊乱和响应性的下降。
图14是示出第2阀装置40的其他形态的图。
如图14所示,也可以将作为活塞杆22的第2圆柱部的一个例子的杆部22a的中心线方向的一个端部、即与第2阀43对置的部位形成为下述这样的凸形状:半径比形成杆部22a的外周面的最大半径部位小的部位22d(以下,有时也称作“凸部22d”)成为最靠第2阀43侧。更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地形成为:从凸部22d朝向半径方向外侧的部位即外侧部位22e成为相对于水平面呈锐角(例如15度)的倾斜面。并且形成为:从凸部22d朝向半径方向内侧的部位即内侧部位22f成为相对于水平面呈锐角(例如5度)的倾斜面。并且,取消垫圈44,以使活塞杆22的杆部22a的中心线方向的一个端部与第2阀43接触的方式,借助活塞杆22的一侧安装部22b和螺母45紧固第2阀43、活塞41、第1阀42。即,取消垫圈44,使得活塞杆22的凸部22d作为与第2阀43接触的接触部位的一个例子发挥作用。由此,通过取消垫圈44,能够在实现零件数目的削减和组装的容易化的同时,抑制压缩行程时的阻尼力的紊乱和响应性的下降。
另外,外侧部位22e的倾斜面与内侧部位22f的倾斜面相交的曲线(圆形)为凸部22d,但是,也可以使外侧部位22e的倾斜面与内侧部位22f的倾斜面相交的部位在圆周方向的整个区域内以相同的曲率倒圆,并将该倒圆的区域中的最靠第2阀43侧(在图14中为下侧)的部位作为凸部22d。
此外,也可以使活塞杆22的杆部22a的中心线方向的一个端部的内侧部位22f的整个面为与第2阀43接触的水平面。由此,杆部22a与第2阀43接触的接触区域变大,从而能够抑制在第2阀43产生的应力。
此外,也可以在活塞杆22的杆部22a的、作为倾斜面的外侧部位22e的表面设置凹凸。由此,当第2阀43在液压缓冲装置100进行压缩行程时发生弯曲的时候,外侧部位22e与第2阀43接触的接触面积变小,从而能够抑制因第2阀43贴附于外侧部位22e而导致液压缓冲装置100的阻尼力紊乱。此外,如上述那样,外侧部位22e也可以是在比凸部22d靠中心线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侧形成的水平面。

Claims (8)

1.一种液压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缓冲装置具备:
划分部件,其对被封闭的空间进行划分,并且形成有将所划分的空间连通的连通通道;
阀,其覆盖所述划分部件的所述连通通道的开口端;
螺栓,其贯穿所述划分部件和所述阀;以及
螺母,其与所述螺栓一起紧固所述划分部件和所述阀,
所述螺栓或所述螺母具有:
头部,其被工具嵌合;和
基端部,其配置于比该头部靠所述阀侧的位置以与该阀接触,并且,所述基端部具有相对于该头部的外形向半径方向的外侧伸出的伸出部,
该基端部的与该阀对置的对置部位在比该伸出部的半径方向的最外端靠内侧的位置与该阀接触,该基端部的与该阀对置的对置部位的、比接触部位靠外侧的区域不与该阀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端部的比与所述阀接触的接触部位靠外侧的区域相对于通过该接触部位的水平面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端部的比与所述阀接触的接触部位靠外侧的区域为相对于通过该接触部位的水平面倾斜的倾斜面,在该倾斜面的表面设置有凹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端部的与所述阀对置的部位构成为:在该阀以与该基端部接触的接触部位为基点发生变形的情况下,所述基端部的与所述阀对置的部位与该阀的最外端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压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端部与所述阀进行面接触。
6.一种液压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缓冲装置具备:
划分部件,其对被封闭的空间进行划分,并且形成有将所划分的空间连通的连通通道;
阀,其覆盖所述划分部件的所述连通通道的开口端;
杆,其具有贯穿所述划分部件和所述阀的圆柱状的第1圆柱部、和外径比该第1圆柱部的外径大的圆柱状的第2圆柱部;以及
螺母,其与在所述杆的所述第1圆柱部形成的外螺纹一起紧固所述划分部件和所述阀,
所述杆的所述第2圆柱部的与所述阀对置的对置部位在比该第2圆柱部的外周面靠内侧的位置与该阀接触,所述杆的所述第2圆柱部的与所述阀对置的对置部位的、比接触部位靠外侧的区域不与该阀接触。
7.一种阻尼力产生装置,该阻尼力产生装置是在被封闭的空间内封入有油液的液压缓冲装置的阻尼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力产生装置具备:
划分部件,其对所述被封闭的空间进行划分,并且形成有将所划分的空间连通的连通通道;
阀,其覆盖所述划分部件的所述连通通道的开口端;
螺栓,其贯穿所述划分部件和所述阀;以及
螺母,其与所述螺栓一起紧固所述划分部件和所述阀,
所述螺栓或所述螺母具有:
头部,其被工具嵌合;和
基端部,其配置于比该头部靠所述阀侧的位置以与该阀接触,并且,所述基端部具有相对于该头部的外形向半径方向的外侧伸出的伸出部,
该基端部在比该伸出部的半径方向的最外端靠内侧的位置与该阀接触,该基端部的比接触部位靠外侧的区域不与该阀接触。
8.一种阻尼力产生装置,该阻尼力产生装置是在被封闭的空间内封入有油液的液压缓冲装置的阻尼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力产生装置具备:
划分部件,其对所述被封闭的空间进行划分,并且形成有将所划分的空间连通的连通通道;
阀,其覆盖所述划分部件的所述连通通道的开口端;
杆,其具有贯穿所述划分部件和所述阀的圆柱状的第1圆柱部、和外径比该第1圆柱部的外径大的圆柱状的第2圆柱部;以及
螺母,其与在所述杆的所述第1圆柱部形成的外螺纹一起紧固所述划分部件和所述阀,
所述杆的所述第2圆柱部的与所述阀对置的对置部位在比该第2圆柱部的外周面靠内侧的位置与该阀接触,所述杆的所述第2圆柱部的与所述阀对置的对置部位的、比接触部位靠外侧的区域不与该阀接触。
CN2012100265836A 2011-02-09 2012-02-07 液压缓冲装置和阻尼力产生装置 Pending CN1026356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25756 2011-02-09
JP2011025756A JP2012163187A (ja) 2011-02-09 2011-02-09 油圧緩衝装置および減衰力発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35658A true CN102635658A (zh) 2012-08-15

Family

ID=46599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265836A Pending CN102635658A (zh) 2011-02-09 2012-02-07 液压缓冲装置和阻尼力产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99429A1 (zh)
JP (1) JP2012163187A (zh)
CN (1) CN10263565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3025A (zh) * 2016-04-27 2018-12-21 Kyb株式会社 阻尼力调整阀和缓冲器
CN114542647A (zh) * 2020-11-27 2022-05-2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减振器的阀系组件和具有其的减振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18211A1 (ja) * 2011-03-02 2012-09-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減衰力可変ダンパ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530973B1 (de) * 1967-01-21 1970-04-16 Bilstein August Fa selbtpumpenden hydropneumatisches federbein mit innerer niveauregelung fur kraftfahrzeuge
JPH0516418Y2 (zh) * 1987-03-02 1993-04-30
US6672436B1 (en) * 2000-04-19 2004-01-06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Variable bleed orifice valving
JP2004211879A (ja) * 2003-01-08 2004-07-29 Showa Corp 油圧緩衝器のボトムバルブ装置
JP2006064099A (ja) * 2004-08-27 2006-03-09 Kayaba Ind Co Ltd リーフスプリング
JP2006132555A (ja) * 2004-11-02 2006-05-25 Kayaba Ind Co Ltd 減衰力発生部構造
JP4918022B2 (ja) * 2007-11-27 2012-04-18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油圧緩衝器の減衰力調整構造
JP5192441B2 (ja) * 2009-05-20 2013-05-08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減衰バルブ
JP5456618B2 (ja) * 2010-06-21 2014-04-02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油圧緩衝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3025A (zh) * 2016-04-27 2018-12-21 Kyb株式会社 阻尼力调整阀和缓冲器
CN114542647A (zh) * 2020-11-27 2022-05-2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减振器的阀系组件和具有其的减振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99429A1 (en) 2012-08-09
JP2012163187A (ja) 201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97268B2 (ja) ダンパーチューブ強化スリーブ
CN104094013B (zh) 缓冲器
US6464053B1 (en) Single piece piston
CN101796323B (zh) 具有全位移阀组件的减振器
JP2018109446A (ja) 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
US20060283676A1 (en) Four-piece piston
CN101290071B (zh) 牵引工具张紧系统的板阀
US10145439B2 (en) Variable radius spring disc for vehicle shock absorber
CN104603495B (zh) 多级可调谐递减阀
CN110873144B (zh) 减震器
US20070200311A1 (en) Wheel suspension
CN102635658A (zh) 液压缓冲装置和阻尼力产生装置
US20120024647A1 (en) Cylinder apparatu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shock absorber
US8342303B2 (en) Valve apparatus
JP4663379B2 (ja) 車両用油圧緩衝器
CN102892598A (zh) 悬挂装置
CN103671675A (zh) 液压缓冲器和阀
US10442266B2 (en) Air spring standing piston bearing
CN2679420Y (zh) 可调式减震器
CN103339404B (zh) 用于具有排放可调谐性的减震器阀的支撑垫圈
JP5997392B2 (ja) 油圧緩衝器
CN103223832B (zh) 汽车底盘悬架控制臂连接的球窝衬套
CN103241085B (zh) 汽车底盘悬架控制臂连接的球窝衬套结构
US11479072B2 (en) Top mount with integrated jounce damper
US8495816B2 (en) Method for adjusting the throttling action of a val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