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24130A - 电机后盖 - Google Patents

电机后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24130A
CN102624130A CN2012100791668A CN201210079166A CN102624130A CN 102624130 A CN102624130 A CN 102624130A CN 2012100791668 A CN2012100791668 A CN 2012100791668A CN 201210079166 A CN201210079166 A CN 201210079166A CN 102624130 A CN102624130 A CN 1026241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rear cover
height
stay pipe
otic pla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791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元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XINGNU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XINGNU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XINGNU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XINGNU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7916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24130A/zh
Publication of CN102624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41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机后盖,包括整体呈圆管形的本体,本体的底部中心设置有支撑管,且支撑管与本体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板,支撑管的高度等于支撑板的厚度,本体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支撑管的高度的三倍。通过将本体的高度设置在支撑管的高度的三倍或者三倍以下,是为了将整个电机后盖的深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以内,这样既保证正常的工作需要,又不浪费材料,还可以减轻整个电机的重量,使电机搬运更加方便,而且在压铸铸模时,铸模难度降低,生产成本也降低,同时防止电机后盖因深度太深而易变形的情况发生,对比现有技术,此电机后盖具有结构简单、铸模形状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制造成本低、整体重量轻的优点。

Description

电机后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10KW电机后盖。
背景技术
电动机(Motors)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它是利用通电线圈(也就是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鼠笼式闭合铝框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电动机按使用电源不同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电力系统中的电动机大部分是交流电机,可以是同步电机或者是异步电机(电机定子磁场转速与转子旋转转速不保持同步速)。电动机主要由定子与转子组成,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磁场方向)方向有关。电动机工作原理是磁场对电流受力的作用,使电动机转动。
端盖一般是指轴向尺寸大于径向尺寸的电机两端的盖子,主要作用是确定转子的轴的空间位置,当然需要与不同形式的轴承配合,通过端盖连接到固定电机定子的外壳上,保证转子与定子的间隙,一般是铸铁工艺,小电机也可以板材冲压成型,端盖一般分为前盖和后盖,根据其在电机的位置来确定。
现有的电机后盖由于制造需要,通常采用压铸而成。压力铸造包括低压铸造和高压铸造,均是依靠额外增加的压力将熔融金属液瞬间压入铸造型腔。而现有的电机后盖在设计时深度太深,造成压铸加工困难,且极易变形,如图1~4所示,此电机后盖包括整体呈圆管形设置的本体11,本体11的底部中心设置一个支撑管12,且此支撑管12通过四块支撑板13与本体11的底部连接,支撑管12的高度等于支撑板13的厚度(此处是指支撑板13的最厚处的厚度),且均为20mm,本体11的高度为110mm,由此数据可以得知本体11内的深度(本体11的高度减去支撑板13的厚度)是支撑板13的厚度的4.5倍,由此可见此电机后盖的深度太深,不仅会在压铸时使铸模形状较为复杂,增加铸模制造难度和制作时间,从而使生产效率降低,加工成本增加,而且电机后盖的深度太深,也就是说制造电机后盖的原材料需求较多,严重浪费原材料,同时还会增加整个电机的重量,影响电机搬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机后盖,其具有结构简单、铸模形状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制造成本低、整体重量轻的优点。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后盖,包括整体呈圆管形的本体,所述本体的底部中心设置有支撑管,且所述支撑管与所述本体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板,所述支撑管的高度等于所述支撑板的厚度,所述本体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支撑管的高度的三倍。采用此设计是为了将整个电机后盖的深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以内,既保证正常的工作需要,又不浪费材料,还可以减轻电机后盖的重量,进一步的降低整个电机的重量,使电机搬运更加方便,而且经过此改进的电机后盖,在压铸铸模时,铸模难度降低,生产成本也降低,同时防止电机后盖因深度太深而易变形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所述支撑管与所述本体之间设置有四块支撑板,且所述相邻的两块支撑板之间呈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外围、对应所述支撑板处均匀分布有两块固定耳板和两块支撑耳板,且所述的两块固定耳板呈相邻设置,所述的两块支撑耳板也呈相邻设置,所述支撑耳板包括呈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第一部分上开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部分上开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固定耳板上也开有第一固定孔,且所述的四个第一固定孔均匀分布在一个圆周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支脚。
优选的,所述本体、支撑管、支撑板、固定耳板、支撑耳板以及支脚采用一体式铸造而成,且均采用ZL102铝合金制造。采用一体式铸造而成可以减少电机后盖的加工工序,进一步提升加工速度,使生产效率提高,而且还可以增加电机后盖的制造精度,同时采用ZL102铝合金作为铸造原材料,可以利用该合金的铸造性能优良、无热裂及疏松倾向、气密性较高、密度小、耐蚀性好的优点,使电机后盖在铸造时能够获得强度高、重量轻以及铸造性能优良的毛坯件,为电机制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本体的高度设置在支撑管的高度的三倍或者三倍以下,是为了将整个电机后盖的深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以内,这样既保证正常的工作需要,又不浪费材料,还可以减轻电机后盖的重量,进一步的降低整个电机的重量,使电机搬运更加方便,而且经过此改进的电机后盖,在压铸铸模时,铸模难度降低,生产成本也降低,同时防止电机后盖因深度太深而易变形的情况发生;通过将本体、支撑管、支撑板、固定耳板、支撑耳板以及支脚采用一体式铸造而成,且均采用ZL102铝合金制造,可以减少电机后盖的加工工序,进一步提升加工速度,使生产效率提高,而且还可以增加电机后盖的制造精度,同时采用ZL102铝合金作为铸造原材料,可以利用该合金的铸造性能优良、无热裂及疏松倾向、气密性较高、密度小、耐蚀性好的优点,使电机后盖在铸造时能够获得强度高、重量轻以及铸造性能优良的毛坯件,为电机制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比现有技术,此电机后盖具有结构简单、铸模形状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制造成本低、整体重量轻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电机后盖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仰视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电机后盖的主视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图5的仰视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侧视示意图。
图1~4中:
11、本体;12、支撑管;13、支撑板;
图5~8中:
1、本体;2、支撑管;3、支撑板;4、固定耳板;5、支撑耳板;6、第一固定孔;7、第二固定孔;8、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5~8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电机后盖,包括整体呈圆管形的本体1,本体1的整体高度为50mm,本体1的底部中心设置有一个支撑管2,且支撑管2与本体1之间设置有四块支撑板3,支撑管2的高度等于支撑板3的厚度,且均为20mm,其中相邻的支撑板3与支撑板3之间呈垂直设置,由图可见,本体1的高度等于支撑管2的高度的2.5倍,采用此设计是为了将整个电机后盖的深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以内,既保证正常的工作需要,又不浪费材料,还可以减轻电机后盖的重量,进一步的降低整个电机的重量,使电机搬运更加方便,而且经过此改进的电机后盖,在压铸铸模时,铸模难度降低,生产成本也降低,同时防止电机后盖因深度太深而易变形的情况发生。
本体1外围、对应支撑板3处均匀分布有两块固定耳板4和两块支撑耳板5,且两块固定耳板4呈相邻设置,两块支撑耳板5也呈相邻设置,支撑耳板5包括呈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本体1连接,第一部分上开有第一固定孔6,第二部分上开有第二固定孔7,固定耳板4上也开有第一固定孔6,且此四个第一固定孔6均匀分布在一个圆周上,支撑板3与本体1的连接处设置支脚8。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支撑管2、支撑板3、固定耳板4、支撑耳板5以及支脚8采用一体式铸造而成,且均采用ZL102铝合金制造。采用一体式铸造而成可以减少电机后盖的加工工序,进一步提升加工速度,使生产效率提高,而且还可以增加电机后盖的制造精度,同时采用ZL102铝合金作为铸造原材料,可以利用该合金的铸造性能优良、无热裂及疏松倾向、气密性较高、密度小、耐蚀性好的优点,使电机后盖在铸造时能够获得强度高、重量轻以及铸造性能优良的毛坯件,为电机制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电机后盖,包括整体呈圆管形的本体,所述本体的底部中心设置有支撑管,且所述支撑管与所述本体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的高度等于所述支撑板的厚度,所述本体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支撑管的高度的三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与所述本体之间设置有四块支撑板,且所述相邻的两块支撑板之间呈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外围、对应所述支撑板处均匀分布有两块固定耳板和两块支撑耳板,且所述的两块固定耳板呈相邻设置,所述的两块支撑耳板也呈相邻设置,所述支撑耳板包括呈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第一部分上开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部分上开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固定耳板上也开有第一固定孔,且所述的四个第一固定孔均匀分布在一个圆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支脚。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电机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支撑管、支撑板、固定耳板、支撑耳板以及支脚采用一体式铸造而成,且均采用ZL102铝合金制造。
CN2012100791668A 2012-03-22 2012-03-22 电机后盖 Pending CN1026241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791668A CN102624130A (zh) 2012-03-22 2012-03-22 电机后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791668A CN102624130A (zh) 2012-03-22 2012-03-22 电机后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24130A true CN102624130A (zh) 2012-08-01

Family

ID=46563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791668A Pending CN102624130A (zh) 2012-03-22 2012-03-22 电机后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24130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84664Y (zh) * 2006-03-24 2007-03-28 金银荃 起动电机后盖
CN200990530Y (zh) * 2006-09-14 2007-12-12 金银荃 用于汽车及农用车的起动电机
CN101867249A (zh) * 2009-02-27 2010-10-20 索尤若驱动有限及两合公司 固定装置
WO2011027033A2 (en) * 2009-09-01 2011-03-10 Abb Oy End shield for an electrical machine
CN202153683U (zh) * 2011-08-16 2012-02-29 重庆神驰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端盖
CN202651948U (zh) * 2012-03-22 2013-01-02 无锡星诺电气有限公司 电机后盖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84664Y (zh) * 2006-03-24 2007-03-28 金银荃 起动电机后盖
CN200990530Y (zh) * 2006-09-14 2007-12-12 金银荃 用于汽车及农用车的起动电机
CN101867249A (zh) * 2009-02-27 2010-10-20 索尤若驱动有限及两合公司 固定装置
WO2011027033A2 (en) * 2009-09-01 2011-03-10 Abb Oy End shield for an electrical machine
CN202153683U (zh) * 2011-08-16 2012-02-29 重庆神驰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端盖
CN202651948U (zh) * 2012-03-22 2013-01-02 无锡星诺电气有限公司 电机后盖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83562U (zh) 定子铁芯及定子、电机
CN105099053B (zh) 一体式电机水冷壳体
CN105846568A (zh) 一种外转子轮毂电机的模块化转子
CN203261138U (zh) 定子及电机
CN202651948U (zh) 电机后盖
CN202513801U (zh) 小型永磁无刷直流电机
CN102624130A (zh) 电机后盖
CN204615532U (zh) 一种电机的外转子结构及其应用的外转子电机
CN207382138U (zh) 一种散热好的无铁芯电机
CN201797420U (zh) 一种盘式电机线圈定型装置
CN203660689U (zh) 电机转子
CN204392014U (zh) 一种线圈成型工装
CN201708672U (zh) 电动马达
CN203747606U (zh) 一种新型定子结构永磁交流伺服电机
CN204231065U (zh) 一种电机用端盖
CN205231910U (zh) 一种蛇形水槽式水冷电机座
CN204906144U (zh) 一体式永磁同步电机壳体
CN104348288A (zh) 一种电机用端盖
CN203942425U (zh) 一种铸铝转子及其应用的电机
CN203071679U (zh) 一种电机转子结构
CN201639377U (zh) 一种圆底槽的定子冲片
CN203190802U (zh) 炉体侧封板
CN204947802U (zh) 一种风冷电机机构
CN202651927U (zh) 一种三相无刷永磁电机的转子
CN105490437A (zh) 一种蛇形水槽式水冷电机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