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21769A - 光量调整装置、透镜单元以及具备该透镜单元的光学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量调整装置、透镜单元以及具备该透镜单元的光学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21769A
CN102621769A CN2012100211183A CN201210021118A CN102621769A CN 102621769 A CN102621769 A CN 102621769A CN 2012100211183 A CN2012100211183 A CN 2012100211183A CN 201210021118 A CN201210021118 A CN 201210021118A CN 102621769 A CN102621769 A CN 1026217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mentioned
blade
base plate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211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岛桂
望月直人
箱崎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sc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1851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15963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4183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177865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ca Corp filed Critical Nisc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21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17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 G03B9/06Two or more co-operating pivoted blades, e.g. iris ty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aphragms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光量调整装置、透镜单元以及具备该透镜单元的光学设备,在该光量调整装置中,具备由具有曝光开口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构成的一对基板、和能够开闭地支承于上述一对基板间并调节该曝光开口的通过光量的多个光圈叶片,该光圈叶片由叶片基板和辅助基板构成,该叶片基板形成有位于上述曝光开口外的基端部、和相对于上述曝光开口进退而形成光圈开口的叶片部,该辅助基板具备与上述基端部接合的接合面,并且形成有从该接合面贯通基端部的第一轴部、和竖直设置于接合面相反侧的第二轴部。

Description

光量调整装置、透镜单元以及具备该透镜单元的光学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量调整装置,其内置于摄像机、照相机等的摄像装置、或者投影仪及其它投影装置等的光学设备中,调整摄影光量、投影光量等。
背景技术
一般地,众所周知这种光量调整装置作为以下装置,其在摄影光路(或者投影光路)配置具有曝光开口的基板,在该基板的曝光开口周围以等间隔可自由开闭地配置多个光量调节叶片,进行光量调整而将该曝光开口调整成为大口径或小口径。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8-203576号公报中公开了以下可变光圈装置,其在形成于基板的曝光开口周围配置多个叶片,从小直径到大直径以相似形开闭光路口径。这样的光圈装置已知有由多个叶片按近似圆形的口径分多级地进行光量调整的特征。
在该文献中,公开了以下开闭机构,其在中央具有曝光开口的光轴方向前后一对环状基板间,且在曝光开口的周围以鳞片状配置多个光圈叶片,由设于基板的一方的驱动单元同时开闭该多个光圈叶片。
具体地,如图15及图16所示那样,七片光圈叶片104分别由树脂一体成形而形成有叶片部104a和基端部104b。在该基端部104b的表背,由树脂成形一体形成有轴支承于一对环状基板100、110的第一轴部104c和第二轴部104d。该第一轴部104c轴支承在设于环状基板110的轴孔110a中,由该环状基板110的旋转而能在曝光开口周围位移,另外第二轴部104d可滑动地沿设于环状基板100的狭槽导向部100a被引导支承。另外,各光圈叶片104同时动作,从小直径到大直径按相似形开闭曝光开口,进行光量调整。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9-274217号公报中公开了可利用到与日本特开2008-203576号公报同样的开闭机构中的光圈叶片的其它形成方法。
该光圈叶片在如图17所示那样使用激光焊接技术进行制造的方法中,首先把成为叶片基板的薄的片材利用压力加工起模成由叶片部105a和基端部105b构成的叶片形状。
在该起模出的叶片上抵碰与上述第一轴部104c和第二轴部104d相当的轴部105c、105d,在其接合部105f、105g照射激光来进行焊接。另外,为了进行激光焊接,起模出的叶片选择由激光照射热融解的黑色材料,轴部105c、105d选择可透过激光的颜色、材料。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首先,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通过树脂加工一体成形光圈叶片104的叶片部104a、基端部104b、第一和第二轴部104c、104d的情况下,如上述的图16所示那样,叶片部104a的壁厚t1受到树脂成形方面的条件限制,该壁厚t1的界限为0.1mm左右,专利文献2所示的起模的叶片片材的壁厚t0不能制作薄到0.05mm左右。
其结果,由于光圈叶片104的叶片部104a的弯曲量过小,在使曝光开口缩成小口径时叶片彼此重叠,叶片部104a被强制弄翻,存在叶片彼此相互咬住而容易产生不能进行顺畅开闭的动作不良的课题。
另一方面,在如专利文献2那样作为光圈叶片105的叶片基板将薄的片材(壁厚0.05mm左右)通过压力加工起模成形为由叶片部105a和基端部105b构成的叶片形状、对轴部105c、105d进行激光焊接的情况下,可以使光圈叶片105的叶片部105a的壁厚t0制作薄到0.05mm左右,容易得到充分的弯曲量,即使在小口径的状态下叶片彼此相互重叠翻转的状态下,也可以将作用于叶片彼此之间的摩擦负荷抑制得比专利文献1的情况小,叶片彼此难以相互咬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进了动作不良。
但是,在由该激光焊接制作成的光圈叶片105中产生了以下新的课题。首先,在小口径的状态下叶片部105a彼此相互重叠、叶片部105a向上翻转时,在基端部105b和轴部105c、105d的接合部105f、105g施加负荷,其激光焊接部容易剥离。
另外,即使不成为上述那样的不能动作,如图18A所示那样,在把轴部105c、105d激光焊接到基端部105b时,在焊接点处轴部105c、105d容易相对于基端部105b的平面以倾斜角X1、X2倾斜,会相对于轴部105c、105d的基准间隔L0扩大或缩小,结果,有时会由于各光圈叶片的开闭角度不同造成光圈开口形状变形而使得光圈性能恶化。
进而,由于作为叶片基板采用薄的片材,使得支承轴部105d的基端部105b本身变薄而容易弯曲,如图18B所示那样,因轴部105d的重量使得基端部105b弯曲,结果,轴部105d的前端与基板100的狭槽孔100a的狭槽面会产生超过必要量的接触,容易产生动作不良。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做成的,其课题为提供不会产生上述那样的动作不良、不能动作这样的问题并可顺畅地进行光圈叶片的开闭动作的光量调整装置。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课题,在本发明的光量调整装置中,具备一对基板和多个光圈叶片,该一对基板由具有曝光开口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构成,该多个光圈叶片能够开闭地支承于上述一对基板之间,调节该曝光开口的通过光量;上述光圈叶片由叶片基板和辅助基板构成,该叶片基板形成有位于上述曝光开口外的基端部、和相对于上述曝光开口进退而形成光圈开口的叶片部,该辅助基板具备与上述基端部接合的接合面,形成有从该接合面贯通基端部的第一轴部、和竖直设置于接合面相反侧的第二轴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中,具备一对基板和多个光圈叶片,该一对基板由具有曝光开口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构成,该多个光圈叶片能够开闭地支承于上述一对基板之间,且在该曝光开口的周围以规定间隔依次重叠而形成光圈,调节该曝光开口的通过光量;上述光圈叶片由叶片基板和辅助基板构成,该叶片基板形成有位于上述曝光开口外的基端部、和在相对于上述曝光开口进退而形成光圈开口时弯曲的叶片部,该辅助基板具备与上述基端部接合的接合面,形成有从该接合面贯通基端部的第一轴部、和竖直设置于接合面相反侧的第二轴部;上述辅助基板粘贴在上述叶片基板的叶片部在形成光圈开口时弯曲的一侧的基端部上。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中,具备一对基板和多个光圈叶片,该一对基板具有曝光开口并隔开规定间隔地相向,该多个光圈叶片能够开闭地支承于上述一对基板之间,调节该曝光开口的通过光量;上述光圈叶片由叶片基板和第一辅助基板及第二辅助基板构成,该叶片基板由位于上述曝光开口外且形成有第一贯通孔及第二贯通孔至少两个贯通孔的基端部、和相对于上述曝光开口进退而形成光圈开口的叶片部构成,上述第一辅助基板及第二辅助基板夹着上述叶片基板的基端部;上述第一辅助基板具有贯通上述基端部的第一贯通孔并由上述一对基板中的一方支承的第一轴部,上述第二辅助基板具有贯通上述基端部的第二贯通孔并由上述一对基板中的另一方支承的第二轴部,而且,上述第一轴部和上述第二轴部的轴长设定得比上述一对基板的间隔长。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中,具备一对基板和多个光圈叶片,该一对基板具有曝光开口并隔开规定间隔地相向,该多个光圈叶片能够开闭地支承于上述一对基板之间,调节该曝光开口的通过光量;上述光圈叶片由叶片基板和第一辅助基板及第二辅助基板构成,该叶片基板由位于上述曝光开口外并形成有第一贯通孔及第二贯通孔至少两个贯通孔的基端部、和相对于上述曝光开口进退而形成光圈开口的叶片部构成,上述第一辅助基板及第二辅助基板夹着上述叶片基板的基端部;上述第一辅助基板具有贯通上述基端部的第一贯通孔并由上述一对基板中的一方支承的第一轴部、和供上述第二辅助基板的第二轴部在上述基端部的第二贯通孔中贯通的第一轴孔,上述第二辅助基板具有贯通上述基端部的第二贯通孔并由上述一对基板中的另一方支承的第二轴部、和供上述第二辅助基板的第二轴部在上述基端部的第二贯通孔中贯通的第二轴孔,而且,上述第一轴部和上述第二轴部的轴长设定得比上述一对基板的间隔长。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中,具备一对基板和多个光圈叶片,该一对基板由具有曝光开口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构成,该多个光圈叶片在上述一对基板之间调节该曝光开口的通过光量;在上述多个光圈叶片的相互邻接的三个叶片之中,相对于中央的叶片,邻接的一方叶片位于下侧,邻接的另一方叶片位于上侧,在上述一对基板的一方基板上在曝光开口的周围以等间隔依次重叠地进行配设;上述光圈叶片由叶片基板和辅助基板构成,该叶片基板形成有位于上述曝光开口外的基端部、和相对于上述曝光开口进退而形成光圈开口的叶片部,该辅助基板具备与上述基端部接合的接合面,形成有从该接合面贯通基端部的第一轴部、和竖直设置于接合面相反侧的第二轴部;上述辅助基板在与上述一对基板中的另一方基板相向的一侧配置在上述叶片基板上,上述一对基板中的一方基板是开闭上述多个光圈叶片的驱动环,在上述驱动环形成有支承上述辅助基板的第一轴部的轴孔,上述一对基板中的另一方基板是对成为开放直径的曝光开口进行设定的底板,在上述底板形成有引导上述辅助基板的第二轴部的狭槽。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中,在构成上述本发明的上述第一~第四方面的上述多个光圈叶片的相互邻接的三个叶片之中,相对于中央的叶片,邻接的一方叶片位于下侧,邻接的另一方叶片位于上侧,在上述一对基板的一方基板上在曝光开口的周围以等间隔依次重叠地进行配设,上述光圈叶片将上述辅助基板在与上述一对基板中的另一方基板相向的一侧配置在上述叶片基板上。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中,构成本发明的上述第六方面的上述一对基板中的一方基板是开闭上述多个光圈叶片的驱动环,在上述驱动环形成有支承上述辅助基板的第一轴部的轴孔,上述一对基板中的另一方基板是对成为开放直径的曝光开口进行设定的底板,在上述底板形成有引导上述辅助基板的第二轴部的狭槽。
进而,在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所述的透镜单元中,具备摄影透镜、和对通过该摄影透镜的光量进行调整的光量调整装置,其中,上述光量调整装置是如上述第一~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并且,在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所述的光学设备中,具备:透镜单元,该透镜单元具有摄影透镜以及对通过该摄影透镜的光量进行调整的光量调整装置,和受光机构,该受光机构接受由上述光量调整装置进行调整并通过摄影透镜的光量,其特征在于,上述透镜单元是上述第八方面所述的透镜单元。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由叶片基板和辅助基板这两种部件构成光圈叶片,该叶片基板形成有位于上述曝光开口外的基端部和相对于上述曝光开口进退而形成光圈开口的叶片部,该辅助基板具备与上述基端部接合的接合面,形成有从该接合面贯通基端部的第一轴部和竖直设置于接合面相反侧的第二轴部,通过由辅助基板加强需要厚度的基端部,可以使构成叶片基板的基端部本身变薄,可以通过对薄的片材进行起模而形成叶片基板,其结果,可以使由薄的片材构成的叶片基板的叶片部的厚度也比树脂成型的情况薄,即使在把曝光开口缩成小口径时叶片之间重叠的状态下,叶片部也能容易翻转,叶片之间不会相互咬住,可以顺畅地进行开闭,具有能减轻动作不良或不能动作的发生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通过把该辅助基板粘贴在上述叶片基板的叶片部形成光圈开口时弯曲的一侧的基端部上,在把曝光开口缩为小口径时,通过叶片之间的重叠产生叶片的叶片部前端弹性变形地翻转,叶片基板向包入辅助基板的方向弯曲,不会在叶片基板和辅助基板的粘贴部作用相互剥开方向的力,难以剥离,具有可减轻不能动作的发生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通过把自由开闭地支承上述多个光圈叶片的一对基板中的一方基板作为开闭上述多个光圈叶片的驱动环,在该驱动环形成支承上述辅助基板的第一轴部的轴孔,另一方面,把上述一对基板中的另一方基板作为设定成为开放直径的曝光开口的底板,在该底板形成引导上述辅助基板的第二轴部的狭槽,并通过在驱动环的轴孔中插入光圈叶片的第一轴部并依次重叠成鳞片状,可以容易且切实把多个光圈叶片以等间隔配设在形成于驱动环的曝光开口周围,在该状态下从上方覆盖基板的同时把光圈叶片的第二轴部插入底板的狭槽,从而可完成光圈单元的基本组装,具有组装容易而能提高生产率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只要仅仅把第一、第二轴部分别嵌合在叶片基板的第一、第二贯通孔中即可,具有不必像现有技术那样需要把第一、第二轴部利用粘接或焊接固定在叶片基板上这样的效果。另外,由于不必利用粘接或焊接进行固定,所以,与如现有产品那样为了进行粘接或焊接而不得不使用该粘接面或焊接面难以剥离的在材料中混有黑色颜料(炭黑)的特殊叶片基板相比,还可以使用现有技术的光圈装置中所使用的在材料表面上涂敷黑色颜料(炭黑)的一般叶片基板,在成本方面也具有优势。另外,即使第一、第二轴部相对于叶片基板在轴方向产生晃动,也不会影响光圈叶片的开闭动作,不会产生动作不良、不能动作这样的问题,可以提供光圈叶片可顺畅开闭动作的光量调整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在本发明的上述第三方面的效果基础上,通过第一、第二轴部从相互相反侧贯通并支承叶片基板,由第一、第二轴部限制叶片基板的位置,从而使得叶片基板不会相对于第一、第二轴部产生错位,可以提供特别是在小口径的光圈开口中可进行合适的曝光控制的光量调整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即使在把由上述光圈叶片构成的多个光圈叶片重叠成在相互邻接的三个叶片之中相对于中央的叶片邻接的一方叶片位于下侧、邻接的另一方叶片位于上侧的所谓鳞片状而形成光圈的情况下,由于叶片部也能容易翻转而在叶片之间不会相互咬住,可顺畅进行开闭,具有能减轻动作不良或不能动作的发生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通过把自由开闭地支承上述光圈叶片的一对基板中的一方由驱动环构成,把另一方由底板构成,由上述辅助基板一体地成形与形成于该驱动环的轴孔卡合的第一轴部和沿形成于底板的狭槽被引导的第二轴部,从而提高了第一和第二轴部的位置间隔精度,具有第一、第二轴部和一对基板的支承状态更为稳定且可顺畅动作以及形成合适的光圈开口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所述的透镜单元,通过搭载上述的光量调整装置,可以适当地进行光学设备的曝光控制,进而根据具备该透镜单元的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光学设备也具有同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量调整装置的组装分解图。
图2是图1的装置的第一基板(底板)与叶片的组装分解状态的立体说明图。
图3是图1的装置的第二基板(压板)与叶片的组装分解状态的立体说明图。
图4表示图1的装置的各构成的平面状态,图4A表示第一基板(底板),图4B表示第一导向板(第一滑动环)。
图5表示图1的装置的各构成的平面状态,图5A表示驱动环,图5B表示第二导向板(第二滑动环)。
图6是表示图1的装置的光圈叶片和驱动环的开闭状态的说明图,图6A表示光圈叶片的组合状态,图6B表示叶片的开闭轨迹与驱动环的关系。
图7是图1的装置的基板、叶片和驱动环的组装状态的说明图,图7A是剖视图,图7B是图7A的A部放大图,图7C是图7A的B部放大图。
图8是图1的装置的光圈叶片的动作状态说明图,图8A表示大口径状态,图8B表示小口径状态。
图9是表示图1的装置的光圈叶片的开闭轨迹的说明图。
图10是使用于图1的装置的光圈叶片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10A表示其主要部分放大剖面结构,图10B是该光圈叶片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说明图10所示的光圈叶片的状态变化的放大剖视图。
图12是图1的装置的电磁驱动单元的说明图。
图13是组装有图1的装置的摄像装置的概念说明图。
图14是说明图1的装置的光圈叶片的动作状态的剖视图,图14A表示大口径状态,图14B表示小口径状态。
图15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光圈单元的构成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图15所示的光圈叶片的问题的剖视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其它现有技术的光圈单元的构成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图17所示的光圈叶片的问题点的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光量调整装置的组装分解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图19的装置的各部件构成的说明图,图20A是光圈叶片组的立体说明图,图20B是从第二基板(压板)的光圈叶片载置面侧观看的平面图。
图21是用于说明图19的装置的各部件构成的说明图,图21A是从光圈叶片组侧观看第一基板(底板)的平面图,图21B是第一基板(底板)的立体说明图。
图22是用于说明图19的装置的组装状态的各部件配置关系的剖视图。
图23是说明构成图22所示的光圈叶片组的一个光圈叶片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24是构成图23的一个光圈叶片的分解剖视图。
图25是图23的一个光圈叶片的立体图。
图26是用于说明图22的一个光圈叶片的支承状态的示意图。
图27是表示图25的一个光圈叶片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8是表示图19的装置的光圈叶片的开闭轨迹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示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光量调整装置A的组装分解图。如图1所示,光量调整装置A包括第一基板组(底板组)1、叶片组2、第二基板组(驱动环组)3和压板组4。另外,叶片组2能够开闭动作地装入到第一基板组1和驱动环组3之间。根据这样的构成,叶片组2由第一基板组1和第二基板组3夹持成夹心状,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组1、3与压板组4一起由固定螺钉形成一体(未图示)。
[第一基板组的构成]
首先,按图2的局部放大图对第一基板组1的构成进行说明。第一基板组1由底板11和第一滑动环15(第一导向板;以下相同)构成。以下对各构成进行说明。
(底板)
底板11具有曝光开口12,构成为对应于摄像装置的镜筒形状的形状。该底板11由金属、树脂等形成为使装置具有坚韧性的材料、尺寸。图示的底板11通过模制成形混入了玻璃纤维等强化纤维的合成树脂而形成。这是为了把底板11构成为薄型、小型且重量轻。
底板11在中央部设置曝光开口12,开口周缘形成支承光圈叶片的叶片支承面11x(平坦面或凹凸面),在该支承面形成在开闭方向对光圈叶片进行引导(运动限制)的导向槽13。对于该导向槽13的构成在后叙述。图示14是固定压板41的连结突起,在突起内部形成螺纹孔。
(第一导向板)
第一导向板(第一滑动环)15如图2表示其立体结构、如图4B表示平面结构那样,形成为与底板11大体相同形状的环形状。如图7A表示剖面结构那样,该第一导向板15安装在底板11的叶片支承面11x和光圈叶片21之间,避免叶片21直接与底板11接触。图示的第一导向板15形成为与底板11大体相同的平面形状。
该第一导向板15由与后述的叶片部件21的摩擦系数小的树脂薄膜形成。图示的第一导向板15是与后述的叶片部件21相同的材料,例如由聚乙烯树脂薄膜(PET片)的起模成形而形成。另外,如图4B表示其形状那样,形成有与底板11的导向槽13一致的导向槽16。
因此,在由树脂的模制成形形成底板11、由树脂薄膜的起模成形形成第一导向板15的情况下,与底板11的形状精度相比,可以把第一导向板15的形状精度形成为高精细度。这是由于与模制成形相比,通过对由轧制成形而形成为片状的材料进行起模成形,可以得到尺寸精度。另外,通过把第一导向板15的材料设成与光圈叶片21相同的材料,可以使热变化等温度特性与叶片部件实质相同,因为叶片21和导向板15是相同材料,带电列相同,所以,即使两者滑动也不会带静电。
图示的第一导向板15形成为与底板11大体相同的形状,在位于中央的曝光开口12的周缘支承多个光圈叶片21的基端部21x,面对着曝光开口内部地支承叶片部21y。(参照图9)
另外,如图4A及图7C所示,该第一导向板15的导向槽16形成得比底板11的导向槽13小一圈,该导向槽16形成后述的叶片部件的导向销22的导向基准。因此,底板11的导向槽13形成得大,即使导向销22有一些倾斜也不会与之相碰,作为其作用是用于覆盖以便不从导向槽16射入外光。
另外,若第一导向板15的上述静电对策采用别的方法,则可以设成仅有底板11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替代第一导向板15的导向槽16,而是将底板11的导向槽13作为叶片部件的导向销22的导向基准。
[叶片部件]
接着,基于图8到图10对叶片组2的构成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该叶片组2由多个光圈叶片21a~21i构成。图示的光圈叶片21由九个叶片构成,各叶片的形状形成为相同形状。图9表示光圈叶片21的动作状态,基端部21x借助于上述第一滑动环15由底板11支承。另外,叶片的叶片部21y开闭曝光开口12。此时,多个叶片部件的叶片部21相互重叠成鳞片状,在从图8A的大口径到图8B的小口径之间缩小曝光开口12,进行光量调整。
对于该叶片部件21a~21i,基于图10和图11及图14表示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叙述。另外,图9是表示图1的装置的光圈叶片的开闭轨迹的说明图,图10是该光圈叶片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10A表示其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结构,图10B是该光圈叶片的分解立体图,图14是说明图1的装置的光圈叶片的动作状态的剖视图,图14A表示大口径的状态,图14B表示小口径的状态。
首先,如图10B所示,叶片部件107(21)由叶片基板108和辅助基板109构成。叶片基板108是通过对将混有黑色颜料的树脂材料(聚酯)由延压加工形成为片状的片材进行压力加工而起模成由叶片部108a和基端部108b构成的叶片形状的部件,在该基端部108b形成轴孔108b、定位用孔108c和长孔108d。辅助基板109是由树脂材料(聚碳酸酯)成形为与基端部108b的外形大体相似形状的部件,第一轴部109c(导向销22)和第二轴部109b(动作销23)竖直设立于其表背。该第一轴部109c配置在各叶片部件中面对第二基板100(底板11)侧的位置上,第二轴部109b配置于其相反面(后述的第二基板侧)。如后所述,该第一轴部109c(导向销22)形成为根部与第一导向板15的导向槽16嵌合、其前端部收纳于底板11的导向槽13内的形式。另外,第二轴部109b(动作销23)从叶片基板108的轴孔108b突出,与后述的第一基板110(动作部件31)的轴孔121(33)嵌合。另外,在与叶片基板108的定位用孔108c和长孔108d相向的位置上形成定位用孔109d和长孔109e,在制作各叶片部件21a~21i时使用夹具定位了叶片基板108和辅助基板109两者的状态下,如图10A所示,照射激光来对焊接部107a、107b、107c进行适当焊接而形成一体。另外,叶片基板108和辅助基板109也可以使用粘接剂、其它固定手段而形成一体。
另外,把叶片基板108配置在第一基板110(动作部件31)侧并把辅助基板109配置在第二基板100(底板11)侧的理由在于,在光圈口径成为图8B所示的小口径的状况下,成为例如在叶片部件21a的叶片部前端和叶片部件21f的叶片部前端之间插入叶片部件21b到叶片部件21e的叶片部前端的状态。其结果,如图11及图14所示,叶片部件107(21)的叶片部108a成为如虚线所示那样卷起的状态。此时,如图所示,通过叶片基板108向包着辅助基板109的方向弯曲,在叶片部件107(21)的基端部108b上不作用从辅助基板109剥下叶片基板108的负荷,难以剥离,防止了导致动作不良或不能动作这样的事态。
[导向槽和导向销的关系]
对形成于上述底板11的导向槽13、形成于第一导向板15的导向槽16和形成于各叶片部件21的导向销22(第一轴部109c)的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7A、图7C所示,底板11的导向槽13由凹槽构成,形成为不能透过底板外部光的盲孔形状。另外,因为由模制成形形成底板11的关系,形成拔模斜度θ,其平均内径设定为dc。
另外,第一导向板15的导向槽16由内径db的贯通孔形成。该贯通孔由树脂薄膜得起模成形形成为均一直径。
另一方面,在各光圈叶片21a~21i竖直设立导向销22,其外径设定为da。那么,该销外径da与导向槽内径db的关系设定为da≤db<dc的关系。即,第一导向板15的导向槽16比底板11的导向槽13宽度小(db<dc),设定成适合于导向销外径da的尺寸(da≤db)。
因此,如该图所示,竖直设立于各叶片部件21a~21i的导向销(第一轴部109c(22))22与第一导向板15的导向槽16卡合而被运动限制,不与底板11的导向槽13接触。为此,导向销(第一轴部109c(22))22不会与具有斜度θ的底板11的导向槽13不稳定地卡合。由此,叶片部件21既不倾斜,也不上浮。
[第二基板组的构成]
基于图3对第二基板组(驱动环组)3和压板组4进行说明。压板组4由压板41、加强板42和固定于压板的驱动单元M构成。另外,第二基板组(驱动环组)3由动作部件(驱动环)31和第二滑动环(第二导向板)36构成。以下对各构成进行说明。
“压板”
如图3所示,压板41形成为在中央部具有开口43的环形状,形成为与上述的底板11大体相同的形状。图示的压板41由树脂模制成形而在外周的一部分设置驱动单元M的安装座46。后述的驱动单元M用螺钉等固定于该安装座46。图示45是用螺钉把压板41固定在底板11的连结突起14上的连结孔。
“加强板”
如图3所示,加强板42由金属等比较坚韧的板材构成,加强树脂制的压板41。因此,在压板41得到充分的强度时可以省略加强板42。该加强板42形成为与压板41大体相同的形状,在中央形成开口44。
上述压板41的开口43和加强板42的开口44都设定为比曝光开口12的开口直径D大,开口43的开口直径D1、开口44的开口直径D2和曝光开口12的开口直径D设定成D2≥D1>D。
第二基板组(驱动环组)3由把驱动马达(后述的驱动单元)M的驱动传递到光圈叶片21的动作部件(驱动环)31、和第二滑动环(第二导向板)36构成。
“驱动环”
如图3所示,动作部件(驱动环)31例如由树脂的模制成形形成为在中央部具有曝光开口12的环形状(以下称为“驱动环”)。该驱动环31借助于加强板42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压板41上。为此,在驱动环31上,在曝光开口12的周缘形成凸缘32和卡合突起34。凸缘32与压板41的开口43和加强板42的开口44嵌合,按与曝光开口12的中心一致的旋转中心转动。另外,卡合突起34形成在与加强板42滑动接触的面上,辅助两者顺畅地滑动。
如上述所示,驱动环31自由转动地组装于压板41,在其周缘的一部分形成从动齿35。该从动齿35设置在与安装于压板41的安装座46的后述的驱动单元M的驱动齿轮53啮合的位置上。
在上述驱动环31中,与竖直设立于各光圈叶片21a~21i的动作销(第二轴部109b)23嵌合的嵌合孔33设于曝光开口12的周缘。该嵌合孔33对应于光圈叶片21的个数在曝光开口12的周缘配置多个(图示为九处)。
在这样的构成中,驱动环31自由转动地由按压基板41支承,由驱动单元M的驱动齿轮53旋转规定角度。另外,驱动环31的旋转传递给各叶片部件21a~21i。
“第二导向板”
如图3所示,第二导向板(第二滑动环;以下相同)36由在中央具有曝光开口12的树脂薄膜(例如聚乙烯等的树脂薄膜)形成,夹置于驱动环31和叶片部件21之间。这是为了避免叶片部件21和驱动环31直接接触,获得光圈叶片顺畅的开闭运动。图示的第二导向板36由与光圈叶片21相同的材料构成。这样,由于相互滑动的叶片和滑动环为相同的材料,热变化等温度特性与叶片部件实质上相同,叶片与滑动环为相同材料,带电列相同,因而,即使两者滑动也不带静电。
上述第二导向板36形成为与驱动环31同样的环形状。在该第二导向板36上在与驱动环31的嵌合孔33一致的位置设置卡合孔37。如图7B所示,该驱动环31的嵌合孔33和滑动环的卡合孔37,按下式那样设定形成于各叶片的第二轴部109b(动作销)23的外径de、驱动环31的嵌合孔33的直径dd、第二导向板36的卡合孔37的直径df的关系。
de≤dd<df(式1)
即,叶片的动作销(第二轴部109b)23的外径de与驱动环31的嵌合孔33的直径dd相互适合地嵌合,第二导向板36的卡合孔37的直径df设定为比动作销(第二轴部109b)23的外径de充分大。由此,叶片的动作销(第二轴部109b)23实质上与驱动环31的嵌合孔33嵌合,而不与第二导向板36的卡合孔37卡合。
这样把驱动环31的嵌合孔33(直径dd)设定成比第二导向板36的卡合孔37(直径df)小是因为以下的原因。第二导向板36夹设于驱动环31与叶片21之间。为此,由叶片21的开闭运动或驱动环31的转动运动也使得第二导向板36也旋转运动。此时,第二导向板36的卡合孔37和驱动环31的嵌合孔33发生错位,或者当由加工精度导致孔径不同时如图8B所示在嵌合孔相互间产生相位差Δt1。该相位差会形成晃动而影响叶片的开闭。
若存在这样的晃动(相位差Δt1),则在多个光圈叶片中,某个叶片以快Δt1的量旋转,某个叶片以慢Δt1的量旋转。另外,导致叶片前端的开闭位置错开。因此,本发明把第二导向板36的卡合孔37设定为比驱动环31的嵌合孔33大,将孔径设定成不与叶片的动作销(第二轴部109b)23卡合。
[驱动单元M]
图12表示驱动单元M的一个实施方式。该图的驱动单元M包括磁性转子50、定子线圈51、驱动旋转轴52、驱动齿轮53、磁轭54。磁性转子50将驱动旋转轴52和永久磁铁56构成为一体,驱动旋转轴52的两端部用轴承支承于线圈框55。永久磁铁56在外周形成NS两极,在驱动旋转轴52安装驱动齿轮53。另外,定子线圈51由线圈框55及缠绕在其上的线圈58构成。因为该线圈框55在内部放置转子,所以在左右或上下分割为两部分。托架57与该线圈框55形成一体,在外周嵌装磁轭54。
根据这样的构成,若对线圈58通电,则磁性转子50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正反旋转规定角度,使驱动齿轮53正反旋转。这样构成的驱动单元M用螺钉等把托架57固定在压板41的安装座46上。另外,使驱动齿轮53与驱动环31的从动齿35啮合。由此,驱动环31向图3的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以规定角度往复运动,使光圈叶片21进行开闭动作。
[组装状态的说明]
按图1说明光量调整装置A的组装状态。如上所示,首先,在把驱动单元M安装在压板41的状态下,重叠加强板42,组装压板组4,其后以驱动环31的从动齿35与驱动单元M的驱动齿轮53啮合的方式设置驱动环31。进而,使第二导向板36与驱动环31重叠,使第二导向板36的卡合孔37与驱动环31的嵌合孔33的孔位置对准,组装第二基板组3。
另外,如图2所示,相对于该第二基板组3,使第一~第九光圈叶片21a~21i的各动作销(第二轴部109b)23借助于第二导向板36的卡合孔37与驱动环31的嵌合孔33嵌合,同时依次重叠第一~第九光圈叶片21a~21i。另外,如图8所示,把最后重叠的第九光圈叶片21i的叶片部21y插入到第一光圈叶片21a的基端部21x的下方。通过进行该组装,第一~第九光圈叶片21a~21i中的任何光圈叶片21都可以重叠成相对于邻接的光圈叶片21中的一个光圈叶片位于上侧、相对于另一个光圈叶片位于下侧的状态,即所谓的鳞片状。通过把这样重叠成鳞片状的光圈叶片收缩为小口径,如图8B所示,通过第一~第九光圈叶片21a~21i的各叶片部重叠,即使在图示小口径状态下第一基板组1没有支承,也可以保持成与光圈开口平面大体平行。
接着,使第一导向板15与底板11重叠,使第一导向板15的导向槽16与底板11的导向槽13的槽位置对准,组装第一基板组1,在把第一~第九光圈叶片21a~21i依次重叠在第二基板组3上的状况时成为图2的上下相反的状态下,在该各叶片部件21a~21i上重叠第一基板组1,使各叶片部件21的导向销(第一轴部109c(22))22与第一导向板15的导向槽16嵌合,把各叶片部件21的导向销(第一轴部109c(22))22的前端部收纳于底板11的导向槽13内。
于是,用固定螺钉固定底板11和压板41。由此,如图1所示依次向上重叠底板11、第一导向板15、叶片部件21、第二导向板36、驱动环31、加强板42、压板41,形成一体。
[叶片的开闭动作]
接着,按图8及图9对光圈叶片的开闭动作进行说明。图8A表示在曝光开口12周围配置多个光圈叶片时的大口径的状态,图8B表示小口径的状态。另外,图9表示该多个叶片中的一个叶片的开闭动作状态。如该图8A所示,在曝光开口12周围,在以光路中心O为基准隔开规定角度的位置(图示为使九个叶片各隔开角度40度的位置)把多个光圈叶片21a~21i配置成鳞片状。各光圈叶片21a~21i将导向销22与形成于底板11的导向槽13嵌合。与此同时,形成于各光圈叶片21a~21i的动作销23与驱动环31的轴孔33嵌合。
另外,驱动环31利用上述的驱动单元M以光路中心O为中心在规定角度范围内向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按图9对此时的叶片的开闭动作进行说明。动作销23由驱动环31的旋转在从图示光路中心O起的半径L的圆弧轨迹x-x上沿该图的顺时针方向从图示c点旋转移动到d点。另外,导向销22沿导向槽16在图示y-7y轨迹上从a点移动到b点。
光圈叶片21由该动作销23和导向销22的移动从该图的实线(大口径状态)开闭移动成该图的虚线(小口径状态)。另外,图示的装置在为小口径状态时,曝光开口12设定为小光圈状态,在为大口径状态时设定为全开状态。因此,光圈叶片21根据供给到驱动单元M的电流从小光圈状态到全开状态以任意开口径进行开闭,调整通过曝光开口12的光量的大小。
[摄像装置]
接着,基于图13对使用上述光量调整装置A的摄像装置进行说明。在照相机、摄像机等的透镜镜筒上组装上述的光量调整装置。图示B是配置于摄影光路上的前透镜,C是后透镜,由这些透镜等对拍摄物像进行成像,在其成像面配置摄像机构S。作为摄像机构S使用CCD等的固体摄像元件或者感光薄膜等。另外,控制构成为由CPU控制电路、曝光控制电路及快门驱动电路执行。图示的SW1是主电源开关,SW2表示快门释放开闭。作为照相机装置的控制,由于采用其它自动调焦电路等是众所周知的构成,所以省略说明。
于是,在组装于透镜镜筒的前透镜B和后透镜C之间组装光圈装置E和快门装置(未图示)。在该光圈装置E上组装上述光圈叶片21及驱动单元M。随后,控制CPU设定曝光量、快门速度等摄影条件,向曝光控制电路及快门驱动电路发出指示信号。首先,曝光量由曝光控制电路按来自控制CPU的指示信号向驱动装置M的线圈供给规定方向的电流。这样,光圈叶片21借助于驱动齿轮53从动作销23传递驱动装置M的旋转,将曝光开口12缩小为最佳曝光量。
接着,当操作释放按钮时,在CCD等的固体摄像元件的情况下放出已经充电的电荷,开始摄影。在此,快门驱动电路在经过由控制CPU预先设定的曝光时间后,接收快门动作开始的信号,向驱动装置的线圈供给快门关闭方向的电流。在该快门动作后,在摄像机构S为CCD(固体摄像元件)的情况下,向图像处理电路转送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器等中。
以上说明的光量调整装置搭载利用于没有图示的例如具备摄影透镜、调整通过该摄影透镜的光量的光量调整装置和对由该光量调整装置调整并通过摄影透镜的光量进行感光的感光机构的、照相机、投影仪、光学显微镜等的光学设备。
在本实施方式中,公开了在叶片部件21安装有设置了第一及第二轴部的辅助基板109的构成,但本申请不限于此,也可以为使用以下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叶片部件20的构成。另外,对于共同的机构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图19是本发明的光量调整装置A的组装分解图。如图19所示,光量调整装置A包括第一基板(底板)10、光圈叶片组20、第二基板(驱动环)30和按压部件40。另外,光圈叶片组20能够开闭移动地组装在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30之间。由这样的构成,光圈叶片组20以夹心状由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30夹持,处于该夹心状的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30与按压部件40一起由固定螺钉形成为一体(未图示)。
以下,基于图20到图28对各部件进行说明。图20A是光圈叶片组的立体说明图,图20B是从第二基板(压板)的光圈叶片载置面侧观看的平面图,图21A是从光圈叶片组侧观看第一基板的平面图,图21B是第一基板(底板)的立体说明图,图22是用于说明图19的装置的组装状态的各部件配置关系的剖视图,图23是说明构成图22所示的光圈叶片组的一个光圈叶片构成的剖视图,图24是构成图23的一个光圈叶片的分解剖视图,图25是图23的一个光圈叶片的立体图,图28是表示图19的装置的光圈叶片的开闭轨迹的说明图。
[第一基板的构成]
首先,对图21所示的第一基板10的构成进行说明。第一基板10一般是指底板,是成为装置安装基准的部件。
该底板11具有曝光开口12,构成为与摄像装置的镜筒形状对应的形状。该底板11由金属、树脂等形成为使装置具有坚韧性的材料、尺寸。图示的底板11由对混入玻璃纤维等强化纤维的合成树脂进行模制成形而形成。这是为了使底板11构成为薄型、小型且重量轻。
底板11在中央部设置曝光开口12,开口周缘形成支承光圈叶片21的叶片支承面11x(平坦面或凹凸面),在该支承面11x上形成在开闭方向对光圈叶片进行引导(运动限制)的导向槽13。对于该导向槽13的构成在后叙述。图示14是固定压板41的连结突起,在突起内部形成螺纹孔。另外,导向槽13没有贯通基板的孔,形成有自由滑动地引导光圈叶片21的第二轴部24a的导向面和进行遮掩使得光不从曝光开口12以外漏出的底面,但也可以是现有技术装置中的一般的贯通导向槽。
[光圈叶片组的构成]
接着,基于图2(a)对光圈叶片组20的构成进行说明。如图所示,该光圈叶片组20由多个光圈叶片21(21a~21i)构成。图示的光圈叶片21由九个叶片构成,各叶片的形状形成为相同形状。图10表示光圈叶片21的动作状态,基端部21x由上述的底板11支承。另外,叶片的叶片部21y开闭曝光开口12。此时,多个叶片部件的叶片部21相互重叠成鳞片状,在从图11(a)的大口径到图11(b)的小口径之间缩小曝光开口12,进行光量调整。
基于图22到图25对该光圈叶片21(21a~21i)进行详细叙述。首先,如图24所示,光圈叶片21由叶片基板122、辅助第一基板123和辅助第二基板124构成。叶片基板122是通过对混有黑色颜料的树脂材料(聚酯)由轧制加工成形为片状的片材进行压力加工而起模成由构成叶片部21y的叶片部122a和构成基端部21x的基端部122b组成的叶片形状。在该基端部122b形成供辅助第一基板123的第一轴部123a贯通的定位孔122c和供辅助第二基板124的第二轴部124a贯通的定位孔122d。另一方面,辅助第一基板123由树脂材料(聚碳酸酯)成形为与基端部122b的外形大体相似的形状,形成有供第一轴部123a(动作销)和辅助第二基板124的第二轴部124a(导向销)贯通的嵌合孔123b。另外,辅助第二基板124与辅助第一基板123相反,可使用相同部件,形成有供第二轴部124a(导向销)和辅助第一基板123的第一轴部123a(动作销)贯通的嵌合孔124b。
另外,如图23及图25所示,相对于叶片基板122的定位孔122c,插入辅助第一基板123的第一轴部123a并使之与位于相反侧的辅助第二基板124的嵌合孔124b嵌合,使辅助第一基板123的第一轴部123a向叶片基板122的相反侧突出。同时,相对于叶片基板122的定位孔122d,插入辅助第二基板124的第二轴部124a并使之与位于相反侧的辅助第一基板123的嵌合孔123b嵌合,使辅助第二基板124的第二轴部124a向叶片基板122的相反侧突出。这样,通过由辅助第一基板123的第一轴部123a和辅助第二基板124的第二轴部124a从相互相反方向以夹心方式支承叶片基板122,使叶片基板122、辅助第一基板123和辅助第二基板124成为一体,构成一个光圈叶片21。
另外,通过把这样由辅助第一基板123和辅助第二基板124以夹心方式支承的叶片基板122如图22所示,再由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30以夹心方式支承,辅助第一基板123的第一轴部123a和辅助第二基板124的第二轴部124a都不从叶片基板122的定位孔122c、122d脱开,不需要像现有技术装置那样在叶片基板122上分别焊接或粘接辅助第一基板123和辅助第二基板124,不会产生动作不良或不能动作这样的事态。
进而,基于图26对此进行详细叙述。图26是用于说明图22的一个光圈叶片的支承状态的示意图,图26A表示成为一体的一个光圈叶片21因振动、冲击使得与叶片基板122嵌合的辅助第一基板123和辅助第二基板124都离开叶片基板122的状态,图26B表示成为一体的一个光圈叶片21处于预先设定的基准位置的状态,图26C表示成为一体的一个光圈叶片21受到装置姿态影响而位移到第一基板(基板)10侧的状态,图26D表示成为一体的一个光圈叶片21受到装置姿态影响而位移到第二基板(驱动环)30侧的状态。对于图26A到图26D的任意状态,如图所示,辅助第一基板123的第一轴部123a都不会从第二基板(驱动环)30的轴孔33脱开,同样辅助第二基板124的第二轴部124a也都不会从第一基板(基板)10的导向槽13脱开。因此,由辅助第一基板23的第一轴部23a和辅助第二基板124的第二轴部124a嵌合支承的叶片基板122在图26A到图26D中的任意状态下都始终由第一基板(底板)10和第二基板(驱动环)30切实地支承,结果,不会产生动作不良或不能动作这样的事态。
为了保持这样的状态,如图26A所示,相对于第一基板(基板)10和第二基板(驱动环)30的规定间隔L0,将辅助第一基板123的第一轴部123a的轴长L1和辅助第二基板124的第二轴部124a的轴长L2,都预先设定成为在图26A到图26D的任意状态下都不会从第二基板(驱动环)30的轴孔33和第一基板(基板)10的导向槽13脱开的长度。
<其它的实施例>
另外,如图27所示,在叶片基板122的定位孔122c中插入并嵌合辅助第一基板123的第一轴部123a,使辅助第一基板123的第一轴部123a向叶片基板122相反侧突出。同时,在叶片基板122的定位孔122d中插入并嵌合辅助第二基板124的第二轴部124a,使辅助第二基板124的第二轴部124a向叶片基板122的相反侧突出。这样,通过由辅助第一基板123的第一轴部123a和辅助第二基板124的第二轴部124a从相互相反方向以夹心方式支承叶片基板122,使叶片基板122、辅助第一基板123和辅助第二基板124成为一体,也可以构成一个光圈叶片121。但是,因为辅助第一基板123和辅助第二基板124分别可旋转地支承于叶片基板122,所以与上述实施例不同,需要设为即使辅助基板旋转也不会产生其他影响的形状。
[第二基板的构成]
接着,基于图20B对第二基板30的构成进行说明。第二基板30一般地是指驱动环,是接受驱动单元M的驱动而适当开闭驱动光圈叶片21(21a~21i)的部件,如图19及图22所示,该驱动环31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压板41上。
如图所示,该驱动环31例如由树脂的模制成形而形成为在中央部具有曝光开口12的环形,在曝光开口12的周缘形成凸缘32和卡合突起34。凸缘32与压板41的开口43嵌合,以与曝光开口12的中心一致的旋转中心进行转动。
另外,如上所述,驱动环31自由转动地组装于压板41,在其周缘的一部分形成从动齿35。该从动齿35设在与安装于压板41的安装座46的后述的驱动单元M的驱动齿轮53啮合的位置上。
进而,在驱动环31上,在曝光开口12的周缘设置与竖直立设于各光圈叶片21a~21i的辅助第一基板123的第一轴部123a(动作销)嵌合的嵌合孔33。该嵌合孔33对应于光圈叶片21的个数在曝光开口12的周缘配置多个(图示为九处)。
在这样的构成中,驱动环31自由转动地由推压基板41支承,利用驱动单元M的驱动齿轮53旋转规定角度。另外,驱动环31的旋转传递给各叶片部件21a~21i。
另外,对于驱动单元的构成、光量调整装置A的组装工序、光圈叶片的开闭动作及使用该光量调整装置A的摄像装置已在前面叙述,所以省略说明。
本申请要求2011年1月3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1-018513号及2011年2月2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1-041831号的优先权。
附图标记说明
A:光量调整装置,1:第一基板组(底板组),11:底板(一对基板<第二基板>),12:曝光开口,13:狭槽(导向槽),15:第一导向板,16:导向槽,2:叶片组,21(107):叶片部件(光圈叶片),108:叶片基板,21x(108b):基端部,21y(108a):叶片部,109:辅助基板,109a:接合面,109b:第一轴部,109c:第二轴部,3:第二基板组(驱动环组),31:驱动环(一对基板<第一基板>),111:轴孔,36(120):第二导向板,4:压板组,41:压板,42:加强板,M:驱动单元,10:第一基板(底板),20:光圈叶片组,30:第二基板(驱动环),40:按压部件,122:叶片基板,123:辅助第一基板,123a:第一轴部,123b:嵌合孔,124:辅助第二基板,124a:第二轴部,124b:嵌合孔。

Claims (9)

1.一种光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对基板,该一对基板由具有曝光开口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构成,和
多个光圈叶片,该多个光圈叶片能够开闭地支承于上述一对基板之间,调节该曝光开口的通过光量;
上述光圈叶片由叶片基板和辅助基板构成,
该叶片基板形成有位于上述曝光开口外的基端部、和相对于上述曝光开口进退而形成光圈开口的叶片部,
该辅助基板具备与上述基端部接合的接合面,形成有从该接合面贯通基端部的第一轴部、和竖直设置于接合面相反侧的第二轴部。
2.一种光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对基板,该一对基板由具有曝光开口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构成,和
多个光圈叶片,该多个光圈叶片能够开闭地支承于上述一对基板之间,且在该曝光开口的周围以规定间隔依次重叠而形成光圈,调节该曝光开口的通过光量;
上述光圈叶片由叶片基板和辅助基板构成,
该叶片基板形成有位于上述曝光开口外的基端部、和在相对于上述曝光开口进退而形成光圈开口时弯曲的叶片部,
该辅助基板具备与上述基端部接合的接合面,形成有从该接合面贯通基端部的第一轴部、和竖直设置于接合面相反侧的第二轴部;
上述辅助基板粘贴在上述基端部上。
3.一种光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对基板,该一对基板由具有曝光开口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构成,和
多个光圈叶片,该多个光圈叶片在上述一对基板之间调节该曝光开口的通过光量;
在上述多个光圈叶片的相互邻接的三个叶片之中,相对于中央的叶片,邻接的一方叶片位于下侧,邻接的另一方叶片位于上侧,在上述一对基板的一方基板上在曝光开口的周围以等间隔依次重叠地进行配设;
上述光圈叶片由叶片基板和辅助基板构成,
该叶片基板形成有位于上述曝光开口外的基端部、和相对于上述曝光开口进退而形成光圈开口的叶片部,
该辅助基板具备与上述基端部接合的接合面,形成有从该接合面贯通基端部的第一轴部、和竖直设置于接合面相反侧的第二轴部;
上述辅助基板在与上述一对基板中的另一方基板相向的一侧配置在上述叶片基板上,
上述一对基板中的一方基板是开闭上述多个光圈叶片的驱动环,
在上述驱动环形成有支承上述辅助基板的第一轴部的轴孔,
上述一对基板中的另一方基板是对成为开放直径的曝光开口进行设定的底板,
在上述底板形成有引导上述辅助基板的第二轴部的狭槽。
4.一种光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对基板,该一对基板具有曝光开口并隔开规定间隔地相向,和
多个光圈叶片,该多个光圈叶片能够开闭地支承于上述一对基板之间,调节该曝光开口的通过光量;
上述光圈叶片由叶片基板和第一辅助基板及第二辅助基板构成,
该叶片基板由位于上述曝光开口外且形成有第一贯通孔及第二贯通孔至少两个贯通孔的基端部、和相对于上述曝光开口进退而形成光圈开口的叶片部构成,
上述第一辅助基板及第二辅助基板夹着上述叶片基板的基端部;
上述第一辅助基板具有贯通上述基端部的第一贯通孔并由上述一对基板中的一方支承的第一轴部,
上述第二辅助基板具有贯通上述基端部的第二贯通孔并由上述一对基板中的另一方支承的第二轴部,而且,
上述第一轴部和上述第二轴部的轴长设定得比上述一对基板的间隔长。
5.一种光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对基板,该一对基板具有曝光开口并隔开规定间隔地相向,和
多个光圈叶片,该多个光圈叶片能够开闭地支承于上述一对基板之间,调节该曝光开口的通过光量;
上述光圈叶片由叶片基板和第一辅助基板及第二辅助基板构成,
该叶片基板由位于上述曝光开口外并形成有第一贯通孔及第二贯通孔至少两个贯通孔的基端部、和相对于上述曝光开口进退而形成光圈开口的叶片部构成,
上述第一辅助基板及第二辅助基板夹着上述叶片基板的基端部;
上述第一辅助基板具有贯通上述基端部的第一贯通孔并由上述一对基板中的一方支承的第一轴部、和供上述第二辅助基板的第二轴部在上述基端部的第二贯通孔中贯通的第一轴孔,
上述第二辅助基板具有贯通上述基端部的第二贯通孔并由上述一对基板中的另一方支承的第二轴部、和供上述第二辅助基板的第二轴部在上述基端部的第二贯通孔中贯通的第二轴孔,而且,
上述第一轴部和上述第二轴部的轴长设定得比上述一对基板的间隔长。
6.如权利要求1、2、4或5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多个光圈叶片的相互邻接的三个叶片之中,相对于中央的叶片,邻接的一方叶片位于下侧,邻接的另一方叶片位于上侧,在上述一对基板的一方基板上在曝光开口的周围以等间隔依次重叠地进行配设,
上述光圈叶片将上述辅助基板在与上述一对基板中的另一方基板相向的一侧配置在上述叶片基板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基板中的一方基板是开闭上述多个光圈叶片的驱动环,
在上述驱动环形成有支承上述辅助基板的第一轴部的轴孔,
上述一对基板中的另一方基板是对成为开放直径的曝光开口进行设定的底板,
在上述底板形成有引导上述辅助基板的第二轴部的狭槽。
8.一种透镜单元,该透镜单元具备:
摄影透镜,和
对通过该摄影透镜的光量进行调整的光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量调整装置是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
9.一种光学设备,该光学设备具备:
透镜单元,该透镜单元具有摄影透镜以及对通过该摄影透镜的光量进行调整的光量调整装置,和
受光机构,该受光机构接受由上述光量调整装置进行调整并通过摄影透镜的光量,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镜单元是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单元。
CN2012100211183A 2011-01-31 2012-01-31 光量调整装置、透镜单元以及具备该透镜单元的光学设备 Pending CN1026217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18513 2011-01-31
JP2011018513A JP2012159637A (ja) 2011-01-31 2011-01-31 光量調整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光学機器
JP2011041831A JP2012177865A (ja) 2011-02-28 2011-02-28 光量調整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光学機器
JP2011-041831 2011-02-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21769A true CN102621769A (zh) 2012-08-01

Family

ID=46561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211183A Pending CN102621769A (zh) 2011-01-31 2012-01-31 光量调整装置、透镜单元以及具备该透镜单元的光学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94796A1 (zh)
CN (1) CN10262176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0518B (zh) * 2016-09-30 2019-09-01 揚明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光路調整裝置
CN110579925A (zh) * 2018-06-08 2019-12-17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
CN113885269A (zh) * 2021-10-29 2022-01-04 河南皓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光圈调节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53098B2 (ja) * 2012-04-24 2016-07-20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絞り装置及び光学機器
JP6166262B2 (ja) * 2012-08-24 2017-07-19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光量調節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JP6099924B2 (ja) * 2012-10-04 2017-03-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機器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6071396B2 (ja) * 2012-10-04 2017-0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機器
JP2014115445A (ja) * 2012-12-10 2014-06-26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学装置
KR101664553B1 (ko) * 2014-08-20 2016-10-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램프의 쉴딩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34877B2 (en) * 2007-02-23 2011-05-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iaphragm blad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light quantity controller having the sam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0518B (zh) * 2016-09-30 2019-09-01 揚明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光路調整裝置
CN110579925A (zh) * 2018-06-08 2019-12-17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
CN110579925B (zh) * 2018-06-08 2021-08-20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
CN113885269A (zh) * 2021-10-29 2022-01-04 河南皓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光圈调节装置
CN113885269B (zh) * 2021-10-29 2023-03-31 河南皓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光圈调节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94796A1 (en) 2012-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21769A (zh) 光量调整装置、透镜单元以及具备该透镜单元的光学设备
CN102466943B (zh) 光量调整装置及摄像装置
EP1691228B1 (en) Lens unit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7450834B2 (en) Lens unit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7460775B2 (en) Optical apparatus including efficiently arranged shake correction means
CN102778802A (zh) 光量调整装置、透镜组件及设置了该透镜组件的光学设备
US20090122420A1 (en) Lens drive device, spring memb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for
KR100495351B1 (ko) 모터 및 광량조절장치
JPH10253869A (ja) 光学素子の位置補正装置、合焦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US7758261B2 (en) Light amount adjustment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20050169622A1 (en)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terminal equipped with the camera module
US7751699B2 (en) Image blur correcting mechanism and image-capture apparatus
JP2006337780A (ja) 光量調節装置
JP2009053572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047460B2 (ja) 撮像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3011713A (ja) 光量調整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5047459B2 (ja) 光量調節装置、撮像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368697B2 (ja) 光量調節装置、レンズ装置、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03035860A (ja) 光学機器
JP2012159637A (ja) 光量調整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光学機器
JP5701581B2 (ja) 光量調整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4673728B2 (ja) カメラ用レンズの駆動装置
JP4610319B2 (ja) 駆動力伝達機構及び撮像装置
JP2013020165A (ja) 光量調整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光学機器
JP3241982B2 (ja) バックフォーカス制御方式afカメラの視度補正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