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19549A - 可调压力的矿用高低压水能交换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可调压力的矿用高低压水能交换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19549A
CN102619549A CN2012101065108A CN201210106510A CN102619549A CN 102619549 A CN102619549 A CN 102619549A CN 2012101065108 A CN2012101065108 A CN 2012101065108A CN 201210106510 A CN201210106510 A CN 201210106510A CN 102619549 A CN102619549 A CN 1026195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ressure
valve
flow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065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19549B (zh
Inventor
陈孜虎
姬建虎
张习军
董浩民
褚召祥
闫洪远
刘俊杰
刘利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TEG Chongq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AL SCIENCE AND INDUSTRY GROUP CHONGQI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AL SCIENCE AND INDUSTRY GROUP CHONGQING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COAL SCIENCE AND INDUSTRY GROUP CHONGQI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21010651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195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195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95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195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95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压力的矿用高低压水能交换系统,包括与液压站、三腔室水能交换装置连接的通过工业控制计算机组成的监控系统的井下集控制中心系统,在把高压冷冻水卸压的同时,把热水从井下经水能转换管输送到地面,达到冷热水之间的势能交换;通过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流量的信号来控制电动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对冷水流量进行调节使之与末端负荷相匹配;井下循环水处理单元保证了热水的回水质量,确保流经阀门的水质,提高了阀门的使用寿命;变频补水系统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液压站的作用是根据工业控制计算机指令控制阀门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开启和关闭,保证系统的连续稳定的运行,并对系统设备的状态进行监测。

Description

可调压力的矿用高低压水能交换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井冷、热水交换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高压冷水将低压的热水推送至地面的矿井冷、热水交换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加大,导致矿井地面集中制冷机组的冷水输送到井下时,水的静压就已经远远超过了末端空冷器的承压范围,这种高低压交换装置可以使高压冷水压力降低到能够满足空冷器使用要求,并且冷损失极小。这种装置利用U型管原理,进水管道、回水管道构成一个U型管,实现高压冷水将低压的热水推送地面上,从而实现能量交换,就不需要用泵直接将热水输送到地面,降低运行费用。但是对整个降温系统而言,如何克服机组的制冷负荷和末端负荷无法相匹配的问题;如何提高三通水分配器的流通效率以及如何改善管道中由于压力波动出现的管道水击和涌浪现象;再者,冷热水循环的过程中由于水质中含有一些杂质,使得水质达不到要求,从而恶化了各种阀门的工作环境,缩短了阀门的使用寿命;使得管道系统发生一定程度的漏水或者循环水的损失现象,如果回水管道中的压力在冷热水循环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化,无法确保整个系统中输入的冷水和输出的热水流量的相等,这样无法保证系统的连续稳定的运行。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监控降温系统运行状况,使制冷机组输出和末端负荷相匹配;能够提供流通效率的三通水分配器;改善管道水击和涌浪;提高回水质量、延长阀门的使用寿命;同时要保证系统连续稳定运行的大落差的矿井水压力交换装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能够对井下降温系统集中监控、提高回水质量、延长阀门的使用寿命、同时要保证系统连续稳定运行的大落差的矿井水压力交换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可调压力的矿用高低压水能交换系统,包括地面制冷站、三腔室水能交换装置、电动调节阀、末端空冷器水流量调节装置、空冷器、回水超压泄放单元、循环水处理单元、变频补水单元、水处理单元,所述地面制冷站通过三腔室水能交换装置与末端空冷器水流量调节装置连接,所述末端空冷器水流量调节装置经过空冷器后的水依次经过回水超压泄放单元、循环水处理单元和变频补水单元后,通过三腔室水能交换装置循环流入到水处理单元输入到地面制冷站;
还包括液压站、电动调节阀和井下集控制中心系统,所述液压站与三腔室水能交换装置连接,所述电动调节阀与末端空冷器水流量调节装置连接,所述井下集控制中心系统分别与地面制冷站、液压站、三腔室水能交换装置、末端空冷器水流量调节装置、变频补水单元连接;所述井下集控制中心系统用于监控三腔室水能交换系统中的工作状态及工作面环境状况,与地面制冷站控制中心进行实时的数据交换,根据井下制冷负荷来控制地面制冷站的工况,根据各个工作面总的制冷量负荷对末端空冷器水流量调节装置的冷冻水进水管道的电动调节阀开度进行控制,所述井下集控制中心系统用于根据变频补水单元的状态来控制流入到三腔室水能交换装置的流水量。
进一步,所述井下集控制中心系统包括监控与报警系统、水泵变频控制系统、PLC控制单元、末端流量调节单元和信号采集单元;
所述监控与报警系统,用于分析判断系统状态信号及控制相应的系统状态,同时对超过预设值进行报警;
所述水泵变频控制系统,用于调节变频器的工作频率,所述变频器的工作频率与回水流量与进水流量的流量差相匹配;
所述PLC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液压站的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
所述末端流量调节单元,用于对末端空冷器的水流量调节;
所述数据采集控制单元,用于采集控制系统的状态参数。
进一步,所述井下集控制中心系统还包括高压管道流量传感器、低压管道流量传感器、腔体压力传感器、液压控制阀门和腔体压力平衡阀门;所述高压管道流量传感器设置于高压循环管道的冷水侧用于采集高压循环管道中液体的流量信号,所述低压管道流量传感器设置于低压循环管道的热水侧用于采集低压循环管道中液体的流量信号,所述腔体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水能转换管的三通水分配器处用于采集水能转换管内的压力信号,所述流量信号和压力信号分别输入到工业控制计算机的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工业控制计算机的输出端与液压控制阀门连接并控制液压控制阀门的开关动作。
进一步,所述循环水处理单元包括预过滤器和自动过滤器,所述预过滤器设置于低压循环管道出水端用于过滤从低压循环管道进入水能转换管中液体;所述自动过滤器设置于预过滤器的出水端与回水泵之间。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于三腔室水能交换装置进水管端的三通水分配器,从地面制冷站达到三腔室水能交换装置进水管端的高压冷冻水通过三通水分配器流入三腔室水能交换装置的腔体内形成低压冷水,所述低压冷水经过三通水分配器送往空冷器。
进一步,所述三通水分配器,包括三通阀体,所述三通阀体上设置有低压水管道连接孔、高压水管道连接孔、腔体管接口;所述低压水管道连接孔为通孔,所述低压水管道连接孔与高压水管道连接孔形成T字型三通孔,所述腔体管接口通过焊接与腔体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液压控制阀门,所述液压控制阀门设置于三通水分配器的高压水管道连接孔和低压水管道连接孔处;所述液压控制阀门包括阀座、阀体、阀芯整流体、阀杆、管道出口、液压缸和液体入口;所述阀芯整流体为流线型,所述阀杆一端与液压缸连接,另一端与阀芯整流体连接,所述阀杆与阀芯整流体形成阀芯设置于阀体内部,所述阀座设置于液体入口处,所述阀体上还设置有管道出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集中监控系统对降温系统进行监控,通过PROFIBUSDP/MPI工业总线方式实现对高低压转换系统的各个控制对象的控制和设备工作状态及工作面环境状况进行监控;并且,可以实现集中控制中心与地面制冷站控制中心进行实时的数据交换,根据井下制冷负荷来控制地面制冷站的工况,使地面制冷站的工况和实际制冷负荷相匹配,降低制冷站的运行能耗;根据各个工作面总的制冷量负荷通过末端空冷器冷水流量调节装置对冷冻水进水电动调节阀开度进行控制,使冷冻水与工作面制冷需求相匹配,实现了制冷环节的节能,并且降低了系统水循环的运行费用,对液压阀门的开启和关闭进行动态控制;同时实现对系统关键设备进行故障监测;
本发明通过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流量的信号来控制电动调节阀的开度,对冷水流量进行调节使之与末端负荷相匹配,井下循环水处理单元保证了热水的回水质量,确保流经阀门的水质,提高了阀门的使用寿命;变频补水和回水超压泄放单元保证了系统的稳定运行,保证系统的连续稳定的运行,并通过集中控制中心对系统设备的状态进行监测。
本发明中液压阀门内部采用流线型结构形式,降低了阀门开启关闭的阻力,减少在断开和开启时高压水对阀门的冲击,降低高压水流动过程中在腔体内产生的涌浪和水击。
本发明中的管道连接采用三通水分配器,省去了法兰,安装维护方便,并且可以获得较大的流通面积,降低了管道阻力,减少了水泵的功耗。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高低压水能交换系统原理图;
图2为以高低压转换装置为核心的降温系统图;
图3为腔体管道和三通水分配器的连接及液压阀门和三通水分配器的连接图;
图4为高低压水能交换系统原理框图;
图5为高低压水能交换系统连接框图;
图6为液压控制阀门结构图;
图7为液压阀门内部结构图;
图8为三通水分配器结构图。
图3中,31-三通水分配器、32-液压阀门、33-液压缸、34-腔体管道、35-高压侧冷水进水管道、36-低压侧冷水进水管道、37-热水回水高压侧单向阀、38-热水回水低压侧单向阀;
图6、7中,61-阀体  62-阀杆 63-阀座  64-阀芯、65-阀芯整流体、66-管道出口、67-液压缸、68-液体入口;
图8中,81是腔体管,82是螺纹孔,83是高压水管道连接孔,84是连接腔体压力平衡阀用接口,85是低压水管道连接孔,86是高压水管道液压控制阀门的液压缸接头通孔,87是通风孔,88是三通水分配器模块,89是腔体和三通分配器模块焊接焊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图1为高低压水能交换系统原理图;图2为以高低压转换装置为核心的降温系统图;图3为腔体管道和三通水分配器的连接及液压阀门和三通水分配器的连接图;图4为高低压水能交换系统原理框图;图5为高低压水能交换系统连接框图;图6为液压控制阀门结构图;图7为液压阀门内部结构图;图8为三通水分配器结构图。如图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可调压力的矿用高低压水能交换系统,包括地面制冷站、三腔室水能交换装置、电动调节阀、末端空冷器水流量调节装置、空冷器、回水超压泄放单元、循环水处理单元、变频补水单元、水处理单元,所述地面制冷站通过三腔室水能交换装置与末端空冷器水流量调节装置连接,所述末端空冷器水流量调节装置经过空冷器后的水依次经过回水超压泄放单元、循环水处理单元和变频补水单元后,通过三腔室水能交换装置循环流入到水处理单元输入到地面制冷站;还包括液压站、电动调节阀和井下集控制中心系统,所述液压站与三腔室水能交换装置连接,所述电动调节阀与末端空冷器水流量调节装置连接,所述井下集控制中心系统分别与地面制冷站、液压站、三腔室水能交换装置、末端空冷器水流量调节装置、变频补水单元连接;所述井下集控制中心系统用于监控三腔室水能交换系统中的工作状态及工作面环境状况,与地面制冷站控制中心进行实时的数据交换,根据井下制冷负荷来控制地面制冷站的工况,根据各个工作面总的制冷量负荷对末端空冷器水流量调节装置的冷冻水进水管道的电动调节阀开度进行控制,所述井下集控制中心系统用于根据变频补水单元的状态来控制流入到三腔室水能交换装置的流水量。
所述井下集控制中心系统包括监控与报警系统、水泵变频控制系统、PLC控制单元、末端流量调节单元和信号采集单元;
所述监控与报警系统,用于对液压阀门开、关,回水泵轴承温度,变频补水泵的运行,末端流量调节单元,空冷器进出口温度,补水箱水位,进水回水温度、压力和流量等参数进行数据采集,并发出相应控制指令;对回水泵轴承超温、水箱低低位、进水回水温度超限等报警;
所述水泵变频控制系统,用于当回水流量低于进水流量时,工控机根据流量差计算出补水水泵变频器的工作频率,并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控制变频器在对应的频率下运行,从而对回水流量进行补充,使得进回水流量相等;
所述PLC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液压站的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进而控制电磁阀的开启或者关闭;
所述末端流量调节单元,用于对末端空冷器的水流量调节,它由空冷器进水和回水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电动调节阀和一段长直管道构成。控制中心的上位机根据进回水温度差和流量信号控制电动调节阀的开度,对冷水流量进行调节使之与末端负荷相匹配。
所述数据采集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系统各种参数的采集,包括进水回水温度、压力和流量,液压阀门开、关状态,回水泵轴承温度,变频补水泵的运行状态,空冷器进出口温度,补水箱水位等信号。
所述井下集控制中心系统还包括高压管道流量传感器、低压管道流量传感器、腔体压力传感器、液压控制阀门和腔体压力平衡阀门;所述高压管道流量传感器设置于高压循环管道的冷水侧用于采集高压循环管道中液体的流量信号,所述低压管道流量传感器设置于低压循环管道的热水侧用于采集低压循环管道中液体的流量信号,所述腔体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水能转换管的三通水分配器处用于采集水能转换管内的压力信号,所述流量信号和压力信号分别输入到工业控制计算机的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工业控制计算机的输出端与液压控制阀门连接并控制液压控制阀门的开关动作。
所述循环水处理单元包括预过滤器和自动过滤器,所述预过滤器设置于低压循环管道出水端用于过滤从低压循环管道进入水能转换管中液体;所述自动过滤器设置于预过滤器的出水端与回水泵之间。
还包括设置于三腔室水能交换装置进水管端的三通水分配器31,从地面制冷站达到三腔室水能交换装置进水管端的高压冷冻水通过三通水分配器流入三腔室水能交换装置的腔体内形成低压冷水,所述低压冷水经过三通水分配器送往空冷器。
图3中,三通水分配器31设置在所述腔体管道34的一端,该处的三通水分配器31通过高压侧冷水进水管道35和低压侧冷水进水管道36的液压控制阀门32连接,每个液压控制阀门32均设置有液压缸33,所述腔体管道34的另一端也设置有三通水分配器31,该处的三通水分配器31与热水回水高压侧单向阀37和热水回水低压侧单向阀38连接。
所述三通水分配器31,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设置有腔体管接口、螺纹孔、高压水管道连接孔、平衡阀接口、低压水管道连接孔、液压缸接头通孔、通风孔;
三通水分配器内部结构:由一个通孔和一个与通孔垂直的孔形成T字型孔,在与阀门连接端设置了若干螺栓孔,以固定阀门和液压缸;低压侧阀门设置在通孔方向上,高压侧水管道与通孔方向垂直。
还包括液压控制阀门32,所述液压控制阀门设置于三通水分配器的高压水管道连接孔和低压水管道连接孔处;
所述液压控制阀门包括阀座63、阀芯64、阀体61、阀芯整流体65、阀杆62、管道出口66、液压缸67和液体入口68;所述阀芯整流体流线型,所述阀杆一端与液压缸连接,另一端与阀芯整流体连接,所述阀杆与阀芯整流体形成阀芯设置于阀体内部,所述阀座设置于液体入口处,所述阀体上还设置有管道出口。
液压控制阀门的执行机构(驱动阀门开关的阀杆及液压缸)跟液压流通方向一致,阀体中心采用了导流结构的模块,内部流道采用流线型设计,压力损失极小,阀瓣的关闭行程短,改善流体的流通稳定性,关闭速度快,显著减少了水锤和涌浪现象的出现,对管道有很好保护作用。
所述的液压控制阀门采用特殊结构形式,降低了阀门开启关闭的阻力,减少在断开和开启时高压水对阀门的冲击,降低高压水流动过程中在腔体内产生的涌浪和水击;
三通水分配器结构图中,81是腔体管,82是螺纹孔,83是高压水管道连接孔,84是连接腔体压力平衡阀用接口,85是低压水管道连接孔,86是高压水管道液压控制阀门的液压缸接头通孔,87是通风孔,88是三通水分配器模块,89是腔体和三通分配器模块焊接焊缝。这种结构克服了一般三通分配器存在的结构复杂、加工工作量大、安装困难等问题;其具有的优点如下:相对于传统的三通接头,安装更加方便,大大降低了安装工作量,提高了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三通水分配器模块有效的提高了水的流通面积,降低了接头流通阻力,提高了管道的流通效率,进而降低系统循环水泵的能耗。
所述的三通水分配器的转换模块进行优化设计,针对管道连接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更加优化的三通水分配器;其优点在于:省去了法兰,安装维护方便,并且可以获得较大的流通面积,降低了管道阻力,减少了水泵的功耗。
该三通水分配器采用矩形的外型更易于加工,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而不是法兰连接连接固定在管道腔体的端部,因此可以简化安装的任务量。
相对于传统的三通接头,安装更加方便,大大降低了安装工作量,提高了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三通水分配器模块有效的提高了水的流通面积,降低了接头流通阻力,提高了管道的流通效率,进而降低系统循环水泵的能耗。
工控机为核心的集中控制中心和液压控制站;所述工控机的输入端接收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采集的信号,所述工控机的输出端与设置于低压循环管道冷水侧的进水电动调节阀连接;所述的集中控制中心,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核心,对降温系统进行监控,通过PROFIBUSDP/MPI工业总线方式实现对高低压转换系统的各个控制对象和设备工作状态及工作面环境状况进行监控,同时,集中控制中心可以与地面制冷站控制中心进行实时的数据交换,根据井下制冷负荷来控制地面制冷站的工况;根据各个工作面总的制冷量负荷对冷冻水进水管道的电动调节阀开度进行控制,使冷冻水与工作面制冷需求相匹配,实现了制冷环境的节能,并且降低了系统水循环的运行费用,对液压阀门的开启和关闭进行动态控制;同时实现对系统关键设备进行故障监测。
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还包括变频补水和回水超压泄放单元,所述变频补水和回水超压泄放单元包括蓄水池、补水泵、卸压补水电动闸阀、卸压补水减压阀、安全阀门、排气阀、卸压补水流量传感器,所述卸压补水减压阀通过卸压补水电动闸阀来控制注入蓄水池的水量,所述补水泵用于将蓄水池中的液体补入低压循环管道中,所述安全阀门设置于回水泵的出水端和蓄水池之间,所述排气阀设置于管道较高位置,防止因管道内气体无法排出而造成的管道堵塞,所述卸压补水流量传感器设置于补水泵出水端和低压循环管道之间;
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还包括井下循环水处理单元,所述井下循环水处理单元包括预过滤器和自动过滤器,所述预过滤器设置于低压循环管道出水端用于过滤从低压循环管道进入水能转换管中液体,所述自动过滤器设置于预过滤器的出水端与回水泵之间;
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的预过滤器为Y型过滤器,预过滤器的网孔为8mm,以便只滤除水中的粗污染物,所述自动过滤器为全自动自清洗过滤器,自动过滤器的网孔为300μ,以滤除水中的悬浮颗粒物;
集中监控系统还包括高压管道流量传感器、低压管道流量传感器、腔体压力传感器、液压控制阀门和腔体压力平衡阀门,及末端空冷器冷水流量调节单元,所述高压管道流量传感器设置于高压循环管道的冷水侧用于采集高压循环管道中液体的流量信号,所述低压管道流量传感器设置于低压循环管道的热水侧用于采集低压循环管道中液体的流量信号,所述腔体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水能转换管的三通水分配器处用于采集水能转换管内的压力信号,所述流量信号和压力信号分别输入到工控机的输入端,所述工控机的输出端与液压控制阀门连接并控制液压控制阀门的开关动作;
变频补水和回水超压泄放单元还包括用于维持热水侧回水压力值的安全阀,所述设置于冷冻水循环泵和蓄水池之间;
集中监控系统还包括液压站和工业控制计算机,所述工业控制计算的监控系统采用总线连接方式实现通讯,所述液压站的电磁阀通过工控机控制液压阀门的开启和关闭;
所述的排气阀,在井下高低压水能交换系统高压侧和低压侧管道最高处合适的位置设置排气阀,使管道内的气体及时排空,保证管道中的水流通畅;
所述的泵站和过滤器之间设置弹性伸缩补偿器,以吸收管线、容器等由热胀冷缩产生的尺寸变化。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做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  可调压力的矿用高低压水能交换系统,包括地面制冷站、三腔室水能交换装置、电动调节阀、末端空冷器水流量调节装置、空冷器、回水超压泄放单元、循环水处理单元、变频补水单元、水处理单元,所述地面制冷站通过三腔室水能交换装置与末端空冷器水流量调节装置连接,所述末端空冷器水流量调节装置经过空冷器后的水依次经过回水超压泄放单元、循环水处理单元和变频补水单元后,通过三腔室水能交换装置循环流入到水处理单元输入到地面制冷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站、电动调节阀和井下集控制中心系统,所述液压站与三腔室水能交换装置连接,所述电动调节阀与末端空冷器水流量调节装置连接,所述井下集控制中心系统分别与地面制冷站、液压站、三腔室水能交换装置、末端空冷器水流量调节装置、变频补水单元连接;所述井下集控制中心系统用于监控三腔室水能交换系统中的工作状态及工作面环境状况,与地面制冷站控制中心进行实时的数据交换,根据井下制冷负荷来控制地面制冷站的工况,根据各个工作面总的制冷量负荷对末端空冷器水流量调节装置的冷冻水进水管道的电动调节阀开度进行控制,所述井下集控制中心系统用于根据变频补水单元的状态来控制流入到三腔室水能交换装置的流水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压力的矿用高低压水能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集控制中心系统包括监控与报警系统、水泵变频控制系统、PLC控制单元、末端流量调节单元和信号采集单元;
所述监控与报警系统,用于分析判断系统状态信号及控制相应的系统状态,同时对超过预设值进行报警;
所述水泵变频控制系统,用于调节变频器的工作频率,所述变频器的工作频率与回水流量与进水流量的流量差相匹配;
所述PLC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液压站的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
所述末端流量调节单元,用于对末端空冷器的水流量调节;
所述数据采集控制单元,用于采集控制系统的状态参数。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压力的矿用高低压水能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集控制中心系统还包括高压管道流量传感器、低压管道流量传感器、腔体压力传感器、液压控制阀门和腔体压力平衡阀门;所述高压管道流量传感器设置于高压循环管道的冷水侧用于采集高压循环管道中液体的流量信号,所述低压管道流量传感器设置于低压循环管道的热水侧用于采集低压循环管道中液体的流量信号,所述腔体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水能转换管的三通水分配器处用于采集水能转换管内的压力信号,所述流量信号和压力信号分别输入到工业控制计算机的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工业控制计算机的输出端与液压控制阀门连接并控制液压控制阀门的开关动作。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压力的矿用高低压水能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处理单元包括预过滤器和自动过滤器,所述预过滤器设置于低压循环管道出水端用于过滤从低压循环管道进入水能转换管中液体;所述自动过滤器设置于预过滤器的出水端与回水泵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压力的矿用高低压水能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三腔室水能交换装置进水管端的三通水分配器,从地面制冷站达到三腔室水能交换装置进水管端的高压冷冻水通过三通水分配器流入三腔室水能交换装置的腔体内形成低压冷水,所述低压冷水经过三通水分配器送往空冷器。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压力的矿用高低压水能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水分配器,包括三通阀体,所述三通阀体上设置有低压水管道连接孔、高压水管道连接孔、腔体管接口;所述低压水管道连接孔为通孔,所述低压水管道连接孔与高压水管道连接孔形成T字型三通孔,所述腔体管接口通过焊接与腔体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压力的矿用高低压水能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控制阀门,所述液压控制阀门设置于三通水分配器的高压水管道连接孔和低压水管道连接孔处;所述液压控制阀门包括阀座、阀体、阀芯整流体、阀杆、管道出口、液压缸和液体入口;所述阀芯整流体为流线型,所述阀杆一端与液压缸连接,另一端与阀芯整流体连接,所述阀杆与阀芯整流体形成阀芯设置于阀体内部,所述阀座设置于液体入口处,所述阀体上还设置有管道出口。
CN201210106510.8A 2012-04-12 2012-04-12 可调压力的矿用高低压水能交换系统 Active CN1026195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06510.8A CN102619549B (zh) 2012-04-12 2012-04-12 可调压力的矿用高低压水能交换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06510.8A CN102619549B (zh) 2012-04-12 2012-04-12 可调压力的矿用高低压水能交换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19549A true CN102619549A (zh) 2012-08-01
CN102619549B CN102619549B (zh) 2014-04-09

Family

ID=46559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06510.8A Active CN102619549B (zh) 2012-04-12 2012-04-12 可调压力的矿用高低压水能交换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19549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5784A (zh) * 2014-06-12 2014-08-27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在深部热害矿井中应用的冷热水压力交换系统
CN105464666A (zh) * 2015-12-30 2016-04-06 天地上海采掘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铝机的水系统
CN106969447A (zh) * 2017-04-12 2017-07-21 王慧敏 一种降低能耗的水冷与水地源中央空调系统
CN108072137A (zh) * 2018-01-10 2018-05-25 杭州富春云科技有限公司 Idc机房内冷冻水型精密空调的供水系统
CN108915972A (zh) * 2018-07-25 2018-11-30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柱塞式两腔压力势能交换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12870822A (zh) * 2021-03-18 2021-06-01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热网循环水旁流处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3803855A (zh) * 2020-06-16 2021-12-17 江苏远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点钳位自适应ahu控制方法和系统
RU2810861C1 (ru) * 2023-09-12 2023-12-28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Концерн "Созвездие"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ый испытательный комплекс по проверке заданных параметров подвижных комплексов связи и управления в установленном интервале температур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06320A (ja) * 2005-04-28 2006-11-09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20070193292A1 (en) * 2006-02-22 2007-08-23 Denso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2121392A (zh) * 2011-01-05 2011-07-13 大连亿斯德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矿井散热回收降温系统
CN201902226U (zh) * 2010-11-22 2011-07-20 陈炬 组合式矿井降温系统
CN202117700U (zh) * 2011-05-23 2012-01-18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一种在矿井中使用的高低压水能交换系统
CN202531209U (zh) * 2012-04-12 2012-11-14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可调压力的矿用高低压水能交换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06320A (ja) * 2005-04-28 2006-11-09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20070193292A1 (en) * 2006-02-22 2007-08-23 Denso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201902226U (zh) * 2010-11-22 2011-07-20 陈炬 组合式矿井降温系统
CN102121392A (zh) * 2011-01-05 2011-07-13 大连亿斯德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矿井散热回收降温系统
CN202117700U (zh) * 2011-05-23 2012-01-18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一种在矿井中使用的高低压水能交换系统
CN202531209U (zh) * 2012-04-12 2012-11-14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可调压力的矿用高低压水能交换系统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5784A (zh) * 2014-06-12 2014-08-27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在深部热害矿井中应用的冷热水压力交换系统
CN105464666A (zh) * 2015-12-30 2016-04-06 天地上海采掘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铝机的水系统
CN106969447A (zh) * 2017-04-12 2017-07-21 王慧敏 一种降低能耗的水冷与水地源中央空调系统
CN108072137A (zh) * 2018-01-10 2018-05-25 杭州富春云科技有限公司 Idc机房内冷冻水型精密空调的供水系统
CN108915972A (zh) * 2018-07-25 2018-11-30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柱塞式两腔压力势能交换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13803855A (zh) * 2020-06-16 2021-12-17 江苏远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点钳位自适应ahu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2870822A (zh) * 2021-03-18 2021-06-01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热网循环水旁流处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870822B (zh) * 2021-03-18 2024-01-23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热网循环水旁流处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RU2810861C1 (ru) * 2023-09-12 2023-12-28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Концерн "Созвездие"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ый испытательный комплекс по проверке заданных параметров подвижных комплексов связи и управления в установленном интервале температу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19549B (zh) 201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19549B (zh) 可调压力的矿用高低压水能交换系统
CN204513882U (zh) 一种工艺冷却水恒温恒压控制装置
CN202531209U (zh) 可调压力的矿用高低压水能交换系统
CN206868317U (zh) 一种烧结机单齿辊循环冷却水系统
CN102749202B (zh) 发动机磨合台架水循环系统
CN203867604U (zh) 一种在深部热害矿井中应用的冷热水压力交换系统
CN202660005U (zh) 自力式温控阀
CN201415135Y (zh) 一种温度控制实验设备
CN104005784A (zh) 一种在深部热害矿井中应用的冷热水压力交换系统
CN202693313U (zh) 发动机台架试验水循环系统
CN202117700U (zh) 一种在矿井中使用的高低压水能交换系统
CN210440042U (zh) 一种tbm用带有自动控制的外水循环系统
CN103042053A (zh) 一种用于超快冷和层流冷却双系统并行的供水系统
CN203629160U (zh) 一种结晶罐制冷装置
CN110344840B (zh) Tbm用带有自动控制的外水循环系统及外水循环方法
CN203476678U (zh) 一种基于变频器的变流量节能水系统
CN203108949U (zh) 一种用于超快冷和层流冷却双系统并行的供水系统
CN203978479U (zh) 矿用薄膜式高低压转换装置
CN203614209U (zh) 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装置和具有其的发动机实验装置
CN201747803U (zh) 轴瓦冷却器
CN110067589A (zh) 深井重力输冰及绕流导向式快速可控融冰装置及方法
CN204755296U (zh) 一种泥浆泵喷淋水冷却装置
CN212615732U (zh) 液压油站的冷却系统
CN203703570U (zh) 一种水冷式稀油站
CN217176823U (zh) 一种节能型两级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en Guangcai

Inventor after: Zhao Xusheng

Inventor after: Chen Jinhua

Inventor after: Chen Zihu

Inventor after: Ji Jianhu

Inventor after: Zhang Xijun

Inventor after: Dong Haomin

Inventor after: Chu Zhaoxiang

Inventor after: Yan Hongyuan

Inventor after: Liu Junjie

Inventor after: Liu Liya

Inventor before: Chen Zihu

Inventor before: Ji Jianhu

Inventor before: Zhang Xijun

Inventor before: Dong Haomin

Inventor before: Chu Zhaoxiang

Inventor before: Yan Hongyuan

Inventor before: Liu Junjie

Inventor before: Liu Liya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CHEN ZIHU JI JIANHU ZHANG XIJUN DONG HAOMIN CHU ZHAOXIANG YAN HONGYUAN LIUJUNJIE LIU LIYA TO: WEN GUANGCAI CHEN ZIHU JI JIANHU ZHANG XIJUN DONG HAOMIN CHU ZHAOXIANG YAN HONGYUAN LIU JUNJIE LIU LIYA ZHAO XUSHENG CHEN JINHU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CHINA COAL TECHNOLOGY ENGINEERING GROUP CHONGQI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CHINA COAL SCIENCE AND INDUSTRY GROUP CHONGQING RESEARCH INSTITUT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00039 Chongqing Jiulongpo Branch City Road No. 6

Patentee after: China Coal Technology Engineering Group Chongqing Research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Department of City Road, Jiulongpo District, Chongqing c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rlang Metro 400039 No. 6

Patentee before: China Coal Science and Industry Group Chongqing Research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