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08949U - 一种用于超快冷和层流冷却双系统并行的供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超快冷和层流冷却双系统并行的供水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108949U CN203108949U CN 201220722733 CN201220722733U CN203108949U CN 203108949 U CN203108949 U CN 203108949U CN 201220722733 CN201220722733 CN 201220722733 CN 201220722733 U CN201220722733 U CN 201220722733U CN 203108949 U CN203108949 U CN 20310894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cooling
- water supply
- laminar flow
- control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超快冷和层流冷却双系统并行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包括冷水池、供水泵组、供水总管、高位水箱、高位水箱供水管、调节阀、开闭阀和层流冷却装置供水管路;所述供水泵组的进水端连接到所述冷水池,所述供水总管连接所述供水泵组的出水端和超快冷装置;所述高位水箱通过高位水箱供水管连接到所述供水总管上;所述层流冷却装置供水管路连接所述高位水箱和层流冷却装置。在高位水箱供水管路上安装有调节阀。本实用新型利用同一套供水系统满足超快冷单独使用、层流冷却单独使用、超快冷和层流冷却同时使用等各种工况的工艺用水需求,有效的节约了水系统投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轧制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中厚板轧后冷却装置的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轧后冷却装置形式有超快冷装置和层流冷却装置等,也有将超快冷装置和层流冷却装置同时配置的生产线。不同的冷却装置对供水系统的配置要求有所不同。层流冷却装置用水压力较低,一般采用高位水箱供水,也就是通过供水泵组将水送至高位水箱,高位水箱内的冷却水在自重的作用下,供向层流冷却装置,所以供水过程水压比较稳定,同时由于高位水箱具备储水调流功能,用水过程能耗较低。超快冷装置的用水特点是冷却水的压力较高,如果采用高位水箱供水,一次性投资较大,所以一般采用水泵直接供水。
一般情况下,生产厂只配备一种形式的冷却装置,因此对供水系统的设计要求相对简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超快冷和层流冷却同时配置的冷却装置,由于对供水系统的要求不同和生产工艺的需求,一般需要分别配置供水泵组,设备投资非常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超快冷和层流冷却双系统并行的供水系统,该供水系统能够满足超快冷装置和层流冷却装置同时用水且只采用一套供水泵组。
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超快冷和层流冷却双系统并行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包括冷水池、供水泵组、供水总管、高位水箱、高位水箱供水管、调节阀、开闭阀和层流冷却装置供水管路;所述供水泵组的进水端连接到所述冷水池,所述供水总管连接所述供水泵组的出水端和超快冷装置;所述高位水箱通过高位水箱供水管连接到所述供水总管上;所述层流冷却装置供水管路连接所述高位水箱和层流冷却装置。
根据上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高位水箱供水管路上安装有调节阀,调节阀根据生产工艺需求确定开口度,超快冷单独使用时,调节阀开口度设定为0%;层流冷却单独使用时,调节阀开口度设定为100%;超快冷和层流冷却同时使用时,如果层流冷却平均用水量在500m3/h以下,调节阀开口度设定为10%,层流冷却平均用水量在500~1000m3/h之间时,调节阀开口度设定为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同一套供水系统满足超快冷单独使用、层流冷却单独使用、超快冷和层流冷却同时使用等各种工况的工艺用水需求,有效的节约了水系统投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供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冷水池1、供水泵组2、供水总管3、高位水箱供水管4、调节阀5、高位水箱6、开闭阀7、超快冷装置8、层流冷却装置供水管路9、层流冷却装置10。供水泵组2的进水端连接到冷水池1,负责从冷水池1取水并经供水泵组2增压后由供水总管3送至高位水箱6或超快冷装置8,在高水水箱供水管4上安装有调节阀5,用于调整高位水箱6供水量,在供水总管3的高位水箱6之后的位置(即高位水箱供水管4与供水总管连接处之后的位置)安装有开闭阀7,用于超快冷8检修时使用,高位水箱6里面的冷却水由自重经层流冷却装置供水管路9供给层流冷却装置使用。
供水泵组2为全变频泵组,型号为24SH-9,Q=2850m3/h,H=75m,数量3台;高位水箱容积100 m3。超快冷装置单独使用时的最大用水需求:水压5bar,水量6500m3/h;层流冷却装置单独使用时最大用水需求:水压1bar,水量2500 m3/h;超快冷和层流冷却同时使用时,超快冷水压5bar、最大水量6000m3/h,层流冷却水压1bar,最大水1500 m3/h。以上水量均为生产极端品种或规格时的极限用水量,对于一般品种和规格,实际用水量远小于最大用水量。
正常生产时,开闭阀7常开。当层流冷却单独使用时,调节阀5打开至100%,开启一台供水泵即可满足生产用水需求,供水总管3内大部分水流向高位水箱,只有一少部分水流向超快冷装置8,供喷嘴自水冷、设备自水冷使用,控制系统进行高位水箱水位闭环控制,在高位水箱上安装有液位计检测水箱液位。当高位水箱水位较低时,提高水泵频率,当水位较高时,降低水泵频率。当超快冷单独使用时,调节阀5关闭(即调节至0%)(如果层流冷却有自水冷需要,调节阀5可给以适当开度5~10%,使冷却水能打到高位水箱即可),根据超快冷工艺用水需求确定开启水泵台数,控制系统根据超快冷工艺需求进行压力闭环,压力检测点位于超快冷装置分流集水管。当超快冷和层流冷却同时使用时,将调节阀5开启到适当开度,根据工艺用水需求确定开启水泵台数。控制系统根据超快冷工艺需求进行压力闭环。对于中厚板生产,超快冷装置和层流冷却装置的间隙时间大于过钢时间,可以利用间隙时间打开调节阀5对高位水箱补水,避免水箱水位低于下限,调节阀5开度需要满足高位最小补水量要求。最小补水量=(最大用水量×用水时间)/单块钢板轧制时间,对于不同规格、品种的钢板以上参数有所不同,因此调节阀5的开度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如果层流冷却平均用水量在500m3/h以下,调节阀开口度设定为10%,层流冷却平均用水量在500~1000m3/h之间时,调节阀开口度设定为15%。
Claims (2)
1.一种用于超快冷和层流冷却双系统并行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包括冷水池、供水泵组、供水总管、高位水箱、高位水箱供水管、调节阀、开闭阀和层流冷却装置供水管路;所述供水泵组的进水端连接到所述冷水池,所述供水总管连接所述供水泵组的出水端和超快冷装置;所述高位水箱通过高位水箱供水管连接到所述供水总管上;所述层流冷却装置供水管路连接所述高位水箱和层流冷却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高位水箱供水管路上安装有调节阀,调节阀根据生产工艺需求确定开口度,超快冷单独使用时,调节阀开口度设定为0%;层流冷却单独使用时,调节阀开口度设定为100%;超快冷和层流冷却同时使用时,如果层流冷却平均用水量在500m3/h以下,调节阀开口度设定为10%,层流冷却平均用水量在500~1000m3/h之间时,调节阀开口度设定为1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722733 CN203108949U (zh) | 2012-12-25 | 2012-12-25 | 一种用于超快冷和层流冷却双系统并行的供水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722733 CN203108949U (zh) | 2012-12-25 | 2012-12-25 | 一种用于超快冷和层流冷却双系统并行的供水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108949U true CN203108949U (zh) | 2013-08-07 |
Family
ID=48889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722733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08949U (zh) | 2012-12-25 | 2012-12-25 | 一种用于超快冷和层流冷却双系统并行的供水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10894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42053A (zh) * | 2012-12-25 | 2013-04-17 | 东北大学 | 一种用于超快冷和层流冷却双系统并行的供水系统 |
CN116042991A (zh) * | 2022-12-23 | 2023-05-02 | 东北大学 | 一种冷却系统梯度分流供水装置以及供水方法 |
-
2012
- 2012-12-25 CN CN 201220722733 patent/CN20310894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42053A (zh) * | 2012-12-25 | 2013-04-17 | 东北大学 | 一种用于超快冷和层流冷却双系统并行的供水系统 |
CN103042053B (zh) * | 2012-12-25 | 2015-12-02 | 东北大学 | 一种用于超快冷和层流冷却双系统并行的供水系统 |
CN116042991A (zh) * | 2022-12-23 | 2023-05-02 | 东北大学 | 一种冷却系统梯度分流供水装置以及供水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108949U (zh) | 一种用于超快冷和层流冷却双系统并行的供水系统 | |
CN103042053B (zh) | 一种用于超快冷和层流冷却双系统并行的供水系统 | |
CN205012403U (zh) | 一种具有泄压回流装置的供水系统 | |
CN104805260B (zh) | 冷却供水系统及其缓冲供水方法 | |
CN204099314U (zh) | 高低压独立分开式的自动厚度液压控制系统 | |
CN202531209U (zh) | 可调压力的矿用高低压水能交换系统 | |
CN202761759U (zh) | 疾病防控消毒液喷洒控制器 | |
CN100365216C (zh) | 一种二次加压泵站供水系统 | |
CN204806758U (zh) | 一种水电厂外循环冷却供水系统 | |
CN205834146U (zh) | 改进的连铸机二冷段的冷却装置 | |
CN202148563U (zh) | 一种供水减压系统 | |
CN203578406U (zh) | 小棒材穿水冷却稳定装置 | |
CN202360837U (zh) | 集成式调压换向分段控制阀 | |
CN101967817B (zh) | 一种水土侵蚀抗冲仪 | |
CN208768644U (zh) | 一种节水型市政绿化装置 | |
CN207418807U (zh) | 在线驻波淬火装置 | |
CN206595121U (zh) | 一种电力变压器补油装置 | |
CN104365446A (zh) | 一种适于干旱地区的自动延时渗灌装置 | |
CN217267828U (zh) | 一种用于球磨车间的稳压供水系统 | |
CN201797821U (zh) | 一种农田低压管道浮球定额给水装置 | |
CN203603131U (zh) | 农田低压输水管道旋盖防冲式定额取水口 | |
CN203516243U (zh) | 进油节流回路 | |
CN203546826U (zh) | 用于自来水管网的末端增压装置 | |
CN202635261U (zh) | 卷盘式喷灌机 | |
CN203049681U (zh) | 差压变量水池无吸程两用供水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202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