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15212B - 瓶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以及瓶罐 - Google Patents

瓶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以及瓶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15212B
CN102615212B CN201110032353.6A CN201110032353A CN102615212B CN 102615212 B CN102615212 B CN 102615212B CN 201110032353 A CN201110032353 A CN 201110032353A CN 102615212 B CN102615212 B CN 1026152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cervical region
protuberance
bore portion
fillet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23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15212A (zh
Inventor
細井正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TEMIRA Canmak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al Ca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al Can Corp filed Critical Universal Can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03235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152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15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52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152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52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瓶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以及瓶罐。本发明对可成型为所述瓶罐的有底筒状体实施加工,以使具有底部的所述有底筒状体顺序成型出躯体部、肩部、颈部、口径部;成型出的所述颈部包括与所述肩部连接的凸部、与所述口径部连接的凹部、以及连接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的过渡曲面,成型出的所述口径部具有裙部、螺纹部、卷曲部;其中,在成型所述颈部时,使所述过渡曲面成型为曲率半径在2mm~4.5mm范围内的形状,以有效确保所述螺纹部的圆度。

Description

瓶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以及瓶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瓶罐的制造技术,特别涉及金属制瓶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以及金属制瓶罐(本文将“金属瓶罐”简称为“瓶罐”)。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使用瓶来装盛液体,尤其是各类饮料。瓶一般包括用来装盛液体的瓶罐和用于密封瓶罐的盖,盖可以通过与瓶罐之间的螺纹配合而反复地打开和闭合,使得瓶罐中倒出部分液体后剩下的液体还能再被密封。
现有技术为了得到上述的瓶罐,首先需要经过拉深(Cupping)、减薄拉伸、切边(Trimming)、洗涤-干燥、侧涂-干燥、印刷-重涂-底部边缘涂敷-干燥、内表面涂敷-干燥等多道加工工序成型出如图1a所示的具有底部11和壁部101的有底筒状体100。
然后,对有底筒状体100进行内表面检查并合格后,利用一制造装置对有底筒状体100进行加工,使有底筒状体100的壁部101依次成型出如图1b中所示出的躯体部12、位于躯体部12上方的肩部13、位于肩部13上方的颈部14、位于颈部14上方的口径部15,以及,位于口径部15的侧壁15a并靠近颈部14的裙部16、位于口径部15的侧壁15a并位于裙部16上方的螺纹部17、使口径部15具有顶部15b的卷曲部18。从而,使如图1a所示的有底筒状体100成型为如图1b所示的瓶罐10。
其中,如图2所示(图2所示剖视图的剖面平行于瓶罐10的轴线C1、并省略了剖面线),颈部14具有一靠近肩部13、并与肩部13连接的凸部14a,一靠近口径部15、并与口径部15连接的凹部14b,以及,连接凸部14a和凹部14b的过渡曲面14c。
在图2中示出的颈部14的凹部14b先于螺纹部17成型,主要用于在螺纹部17环绕于口径部15的侧壁15a成型时确保螺纹部17的圆度(即,在垂直于瓶罐10的轴线C1的截面外轮廓接近于圆型的程度)。然而,由于现有技术在成型颈部14时,容易导致颈部14的形状存在缺陷,从而使颈部14不具有足够的强度来有效地确保螺纹部17的圆度。
而如果螺纹部17的圆度被破坏,则盖与瓶罐10之间的螺纹配合也会受到影响,从而难以确保盖对瓶罐10的有效密封。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发现,本发明提供一种瓶罐的制造方法、一种瓶罐的制造装置、以及一种瓶罐。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瓶罐的制造方法,对可成型为所述瓶罐的有底筒状体实施加工,以使具有底部的所述有底筒状体顺序成型出躯体部、肩部、颈部、口径部;
成型出的所述颈部包括与所述肩部连接的凸部、与所述口径部连接的凹部、以及连接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的过渡曲面;
成型出的所述口径部具有裙部、螺纹部、卷曲部;
该制造方法的主要特征在于:在成型所述颈部时,使所述过渡曲面成型为曲率半径在2mm~4.5mm范围内的形状。从而,能够在成型所述螺纹部时,避免所述过渡曲面具有曲率半径过小的形状时所导致的所述口径部在所述螺纹部的区域处的折皱,以及,避免所述过渡曲面具有曲率半径过大的形状时所导致的所述口径部在所述螺纹部的区域处的歪曲。进而,能够通过具有合理形状的过渡曲面的颈部有效确保所述螺纹部的圆度。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瓶罐的制造装置,其对可成型为所述瓶罐的有底筒状体实施加工,并装设有使具有底部的所述有底筒状体顺序成型出躯体部、肩部、颈部、口径部的若干加工工具;
成型出的所述颈部包括与所述肩部连接的凸部、与所述口径部连接的凹 部、以及连接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的过渡曲面;
成型出的所述口径部具有裙部、螺纹部、卷曲部;
该制造装置的主要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加工工具中的用于成型所述颈部的加工工具的形状,能够使所述过渡曲面成型为曲率半径在2mm~4.5mm范围内的形状。从而,能够在成型所述螺纹部时,避免所述过渡曲面具有曲率半径过小的形状时所导致的所述口径部在所述螺纹部的区域处的折皱,以及,避免所述过渡曲面具有曲率半径过大的形状时所导致的所述口径部在所述螺纹部的区域处的歪曲。进而,能够通过具有合理形状的过渡曲面的颈部有效确保所述螺纹部的圆度。
相应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瓶罐,该瓶罐具有躯体部、肩部、颈部、口径部;
所述颈部包括与所述肩部连接的凸部、与所述口径部连接的凹部、以及连接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的过渡曲面;
所述口径部具有裙部、螺纹部、卷曲部;
该瓶罐的主要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曲面成型为曲率半径在2mm~4.5mm范围内的形状。从而,该瓶罐的螺纹部在成型时,能够避免所述过渡曲面具有曲率半径过小的形状时所导致的所述口径部在所述螺纹部的区域处的折皱,以及,避免所述过渡曲面具有曲率半径过大的形状时所导致的所述口径部在所述螺纹部的区域处的歪曲。而且,该瓶罐在使用过程中受力时也同样能够避免上述的情况出现。进而,该瓶罐的螺纹部能够由于具有合理形状的过渡曲面的颈部而确保具有所需的圆度。
附图说明
图1a为根据现有技术的有底筒状体的示意图。
图1b为根据现有技术的由如图1a所示的有底筒状体成型的瓶罐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现有技术的如图1b的瓶罐在颈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瓶罐的制造方式所得到的瓶罐在颈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为螺纹部成型加工时的受力示意图。
图5a至图5c为根据本发明的瓶罐的制造装置的简化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30:瓶罐
100、300:有底筒状体
101:壁部
11:底部
12:躯体部
13、33:肩部
14、34:颈部
14a、34a:颈部的凸部
14b、34b:颈部的凹部
14c、34c:过渡曲面
15、35:口径部
15a、35a:口径部的侧壁
15b、35b:口径部的顶部
16、36:裙部
17、37:螺纹部
18、38:卷曲部
40:螺纹形成工具
41:螺纹形成工具的内体
42:螺纹形成工具的外体
5:制造装置
51:工件保持部
511:工件保持部的圆盘
512:工件保持部的基垫
513:工件保持部的入口
514:工件保持部的出口
52:工具保持部
521:工具保持部的圆盘
522:工具保持部的加工工具
53:支撑部
54:驱动部
C1、C2:瓶罐的轴线
C3:螺纹形成工具的轴线
C4:制造装置的轴线
F:螺纹部成型加工时所受的力
R:过渡曲面的曲率半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3(图3所示剖视图的剖面平行于瓶罐30的轴线C2、并省略了剖面线),除了未在图3中示出的底部和躯体部之外,本实施例中的瓶罐30还具有肩部33、颈部34、以及口径部35。
其中,颈部34具有一靠近肩部33、并与肩部33连接的凸部34a,一靠近口径部35、并与口径部35连接的凹部34b,以及,连接凸部34a和凹部34b的过渡曲面34c;而口径部35具有位于侧壁35a并靠近颈部34的裙部36、位于侧壁35a的裙部36上方的螺纹部37、以及形成口径部35的顶部35b的卷曲部38。
前文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的导致圆度(即、在垂直于瓶罐30的轴线C2 的截面外轮廓接近于圆型的程度)无法得到保证的颈部34的形状存在缺陷,主要是由图3所示的瓶罐30纵向(平行于轴线C2)剖面内的颈部34的过渡曲面34c的曲率半径R不合理所致。
具体说,如图4所示,如果口径部35在利用螺纹形成工具40的内体41和外体42成型螺纹部37时受到可能破坏圆度的外力F,则由于颈部34的凸部34a连接肩部33、凹部34b连接口径部35,因而,该外力F会传递至颈部34的凹部34b,并由凹部34b通过过渡曲面34c传递至凸部34a。此时,凸部34a由于受到锥状的肩部33的限制而不易导致其圆度被破坏,同时,受肩部33限制的凸部34a还会通过过渡曲面34c限制凹部34b的圆度被破坏,进而,再由受凸部34a限制的凹部34b来限制口径部35、尤其是口径部35的螺纹部37的圆度被破坏。
但是,如果过渡曲面34c的曲率半径R不合理,则可能破坏圆度的外力F就不易由凹部34b通过过渡曲面34c传递至凸部34a,相应地,受肩部33限制的凸部34a无法通过过渡曲面34c有效地限制凹部34b的圆度被破坏,进而,凹部34b也就难以限制口径部35、尤其是口径部35的螺纹部37的圆度被破坏。
例如:
当上述的过渡曲面34c的曲率半径R过大时,过渡曲面34c的强度就会变弱。此时,如果可能破坏圆度的外力F由凹部34b通过过渡曲面34c向凸部34a传递,则由于过渡曲面34c的强度较弱,因而容易出现外力F被过渡曲面34c吸收、并导致过渡曲面34c的某一部分变形,从而导致过渡曲面34c所在的颈部34出现歪曲,进而导致口径部35出现歪曲。而当口径部35出现歪曲时,就会偏离于与螺纹形成工具40的轴线C3之间的平行关系,因而,也就导致口径部35、尤其是口径部35的螺纹部37的圆度被破坏。
再例如:
当上述的过渡曲面34c的曲率半径R过小时,虽然过渡曲面34c的强度就会很大,但凸部34a和凹部34b之间就近似地变为通过带有尖角的棱边连 接、而非平滑过渡。此时,可能破坏圆度的外力F就难以由凹部34b传递至凸部34a,而且,由于过渡曲面34c的强度很大、并大于凹部34b和口径部35,因而,凹部34b受过渡曲面34c的限制而不会产生破坏圆度的形变,但口径部35、尤其是口径部35的螺纹部37却由于外力F而产生破坏圆度的形变,从而,由于凹部34b和口径部35的形状的不匹配,使口径部35、尤其是口径部35的螺纹部37出现折皱。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施例对如图3所示结构的瓶罐30进行了试验。
所述的试验所采用的评价标准主要有重封转矩(Reseal Torque),该重封转矩评价标准主要用来表示在盖拧紧于瓶罐30的过程中,当拧到规定位置时所感觉到的抗力。
当然,理想状态下,重封转矩应无限接近于零。但是,从实际应用的经验考虑,15N·cm也可以允许。因此,本发明以15N·cm为标准进行所述的试验。
将瓶罐30的所有样本以过渡曲面34c的曲率半径R取不同值(除曲率半径R之外的其余尺寸均取常规值)划分为若干组,每组包括50个瓶罐30的样本。经过对每组瓶罐30的样本的试验,确定当以曲率半径R在2mm~4.5mm的范围内时,能够避免前文所述的问题。
由此,本实施例在制造如图3所示的瓶罐30的过程中,当成型颈部34时,需要使过渡曲面34c成型为曲率半径R在2mm~4.5mm范围内的形状。从而,能够在之后成型螺纹部37时,避免过渡曲面34c具有曲率半径R过小的形状时所导致的口径部35在螺纹部37的区域处的折皱,以及,避免过渡曲面34c具有曲率半径R过大的形状时所导致的口径部35的歪曲。进而,能够通过具有合理形状的过渡曲面34c的颈部34有效确保螺纹部37的圆度。
为了实现上述制造过程,本实施例相应地提供了一种瓶罐30的制造装 置。
参见图5a至图5c(图5b为图5a的A向视图、图5c为图5a的B向视图),上述的制造装置5通常包括工件保持部51和工具保持部52。工件保持部51和工具保持部52可绕轴线C4相对旋转、以及可沿轴线C4相对前进和后退地被支撑部53支撑并被驱动部54驱动。
工件保持部51具有一圆盘511,该圆盘511朝向工具保持部52的一面装设有环状排列的若干基垫512(图5a和图5b中仅示出了所有基垫512中的一部分、并省略了其余部分),每个基垫512持有可成型为瓶罐30的有底筒状体300(图5a中未示出、图5b中示为圆形虚线);
工具保持部52具有另一圆盘521,该圆盘521朝向工件保持部51的一面装设有环状排列的若干加工工具522(图5a和图5c中仅示出了所有加工工具522中的一部分、并省略了其余部分),若干加工工具522与有底筒状体300的开口相向设置、并可按照环状排列的顺序依次使有底筒状体300的各部分成型为瓶罐30的相应部分形状。
在加工时,驱动部54驱动工件保持部51与工具保持部52之间绕轴线T有节奏地相对旋转和停止,使基垫512与加工工具522之间同步地错位。有底筒状体300可放置于旋转至入口513处并停止的基垫512中,并随该基垫512依次旋转至后续对应每一加工工具522的位置处并停止。基垫512停止的每一位置处对应的加工工具522能够实现基垫512所保持的有底筒状体300的相应工序。以此类推,当基垫512旋转并停止于出口514处,其保持的有底筒状体300已完成所有工序并成型为瓶罐30。
针对如前文所述的瓶罐30的制造过程,工具保持部52的圆盘521所装设的环状排列的加工工具522应至少包括:使有底筒状体300顺序成型出躯体部、肩部33、颈部34、口径部35的若干加工工具。但是,其中的用于成型颈部34的加工工具的形状,应当能够使过渡曲面34c成型为曲率半径R在2mm~4.5mm范围内的形状。从而,能够在之后成型螺纹部37时,避免过渡曲面34c具有曲率半径R过小的形状时所导致的口径部35在螺纹部37 的区域处的折皱,以及,避免过渡曲面34c具有曲率半径R过大的形状时所导致的口径部35的歪曲。进而,能够通过具有合理形状的过渡曲面34c的颈部34有效确保螺纹部37的圆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以及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瓶罐的制造方法,对可成型为所述瓶罐的有底筒状体实施加工,以使具有底部的所述有底筒状体顺序成型出躯体部、肩部、颈部、口径部;
成型出的所述颈部包括与所述肩部连接的凸部、与所述口径部相邻并连接的凹部、以及平滑连接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并与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相邻的过渡曲面,所述颈部中的从与所述口径部相邻的部分至所述过渡曲面与所述凸部相连的部分被形成为整体凹进;
成型出的所述口径部具有裙部、螺纹部、卷曲部;
其特征在于:在成型所述颈部时,使所述过渡曲面成型为曲率半径在2mm~4.5mm范围内的形状。
2.一种瓶罐的制造装置,其对可成型为所述瓶罐的有底筒状体实施加工,并装设有使具有底部的所述有底筒状体顺序成型出躯体部、肩部、颈部、口径部的若干加工工具;
成型出的所述颈部包括与所述肩部连接的凸部、与所述口径部相邻并连接的凹部、以及平滑连接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并与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相邻的过渡曲面,所述颈部中的从与所述口径部相邻的部分至所述过渡曲面与所述凸部相连的部分被形成为整体凹进;
成型出的所述口径部具有裙部、螺纹部、卷曲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加工工具中的用于成型所述颈部的加工工具的形状,能够使所述过渡曲面成型为曲率半径在2mm~4.5mm范围内的形状。
3.一种瓶罐,所述瓶罐具有躯体部、肩部、颈部、口径部;
所述颈部包括与所述肩部连接的凸部、与所述口径部相邻并连接的凹部、以及平滑连接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并与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相邻的过渡曲面,所述颈部中的从与所述口径部相邻的部分至所述过渡曲面与所述凸部相连的部分被形成为整体凹进;
所述口径部具有裙部、螺纹部、卷曲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曲面成型为曲率半径在2mm~4.5mm范围内的形状。
CN201110032353.6A 2011-01-27 2011-01-27 瓶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以及瓶罐 Active CN1026152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32353.6A CN102615212B (zh) 2011-01-27 2011-01-27 瓶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以及瓶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32353.6A CN102615212B (zh) 2011-01-27 2011-01-27 瓶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以及瓶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15212A CN102615212A (zh) 2012-08-01
CN102615212B true CN102615212B (zh) 2017-03-01

Family

ID=46555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2353.6A Active CN102615212B (zh) 2011-01-27 2011-01-27 瓶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以及瓶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152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27229B2 (ja) * 2018-03-30 2022-03-01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キャップ付きボトル型缶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JP7447443B2 (ja) * 2018-12-04 2024-03-12 アルテミラ製缶株式会社 缶体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47750A1 (en) * 1999-11-26 2002-10-09 Takeuchi Press Industries Co., Ltd. Metal container with thread
JP2004160468A (ja) * 2002-11-11 2004-06-10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ボトル缶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ネジ成形装置
TW200508099A (en) * 2002-02-28 2005-03-01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bottle can
CN101084150A (zh) * 2004-12-24 2007-12-05 环宇制罐株式会社 瓶罐的制造方法
JP4260566B2 (ja) * 2003-07-30 2009-04-30 ユニバーサル製缶株式会社 ボトル缶の製造方法
CN202156595U (zh) * 2011-01-27 2012-03-07 环宇制罐株式会社 瓶罐的制造装置以及瓶罐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47750A1 (en) * 1999-11-26 2002-10-09 Takeuchi Press Industries Co., Ltd. Metal container with thread
TW200508099A (en) * 2002-02-28 2005-03-01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bottle can
JP2004160468A (ja) * 2002-11-11 2004-06-10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ボトル缶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ネジ成形装置
JP4260566B2 (ja) * 2003-07-30 2009-04-30 ユニバーサル製缶株式会社 ボトル缶の製造方法
CN101084150A (zh) * 2004-12-24 2007-12-05 环宇制罐株式会社 瓶罐的制造方法
CN202156595U (zh) * 2011-01-27 2012-03-07 环宇制罐株式会社 瓶罐的制造装置以及瓶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15212A (zh) 2012-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92456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readed bottle can and threaded bottle can
TWI669247B (zh) 瓶罐、帶蓋瓶罐及瓶罐的製造方法
CN102615212B (zh) 瓶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以及瓶罐
JPWO2012144490A1 (ja) ねじ付きボトル缶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5090290B2 (ja) ボトル缶
CN107054877A (zh) 一种钢桶内衬袋
CN202156595U (zh) 瓶罐的制造装置以及瓶罐
CN102616421B (zh) 瓶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以及瓶罐
CA2770659C (en) Conversion of existing open top container to reclosable can
JP2005052890A (ja) ボトル缶体の製造装置及びボトル缶体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ボトル缶
CN202163664U (zh) 瓶罐的制造装置以及瓶罐
CN104129552B (zh) 一种液体装储瓶防伪装置
CN203222206U (zh) 塑料容器的密封口结构
CN202288830U (zh) 眼药水瓶
JP4706822B2 (ja) ネジ付金属キャップ及びネジ付金属キャップ封口容器
JP4495113B2 (ja) ボトル缶の製造方法及びキャップ付きボトル缶
RU2422340C1 (ru) Бутылка, выполненная из тянутого стекла
CN207670963U (zh) 一种多次封口的易拉罐
JPH063852U (ja) Ppキャップ用壜口
CN203832995U (zh) 一体式螺牙简易包装瓶
TW503204B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transparent lift ring of built-in opener
CN109292247B (zh) 一种新型尖嘴瓶盖
CN206969298U (zh) 易开口的热封饮料瓶
CN103213742A (zh) 塑料容器的密封口结构
JP7260979B2 (ja) ボトル缶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ALTEMIRA Canmak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Universal Can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