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08729B - 摄影用光学透镜组 - Google Patents

摄影用光学透镜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08729B
CN102608729B CN201110086097.9A CN201110086097A CN102608729B CN 102608729 B CN102608729 B CN 102608729B CN 201110086097 A CN201110086097 A CN 201110086097A CN 102608729 B CN102608729 B CN 1026087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side optical
optical surface
thing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860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08729A (zh
Inventor
许伯纶
黄歆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08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08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08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087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3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our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2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 G02B3/04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with continuous faces that are rotationally symmetrical but deviate from a true sphere, e.g. so called "aspheric"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沿着光轴排列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正或负屈折力之第一透镜;一具正屈折力之第二透镜;一具负屈折力之第三透镜,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为凸面,至少一光学面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凸面,至少一光学面为非球面;另包含一光圈与设置于成像面之影像感测组件;满足关系式:0.5<CT3/CT4<1.5、f/EPD<1.8;其中,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焦距为f,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3,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4,光学透镜组入射瞳直径为EPD。藉此,本发明除具有良好的像差修正外,更具有较大的场视角并可应用于红外线波段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摄影用光学透镜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特别是关于一种由四个透镜构成广域场视角并可应用于红外线波段的光学透镜组,以应用于电子产品上。
背景技术
近年来,车载或监视用的摄影需求益加迫切,在车载的摄影系用于全天域的路况或车前或车后景像的摄录,因此主要需求为广角并兼可摄录红外线波长段的影像,使较宽的影像与黑暗环境的影像可藉由光学镜头而进行取像。另外的应用,如道路或建筑物的监视系统,也需求较大的场视角与一般光线兼可红外线波段可以良好取像的光学镜头。再者,近来盛行的交互式电玩游戏,其亦使用近红外线取像方式来检测玩家的实时动作型态,以达到玩家与游戏间互动的娱乐效果,更对在红外线波段可以取像的光学镜头,有相当迫切需求。
在广角的固定焦距光学镜头的光学透镜组,有许多不同的设计,藉由科技的进步,现在的电子产品发展的趋势主要为朝向小型化,例如数字相机(Digital Camera)、网络相机(Web Camera)、移动电话镜头(Mobile phone Camera)等,使用者需求较小型且低成本的光学透镜组外,同时也希望能达到具有良好的像差修正能力,具高分辨率、高成像质量的光学透镜组。
在广角的光学透镜组设计上,已知有二镜片式、三镜片式、四镜片式及五镜片式以上之不同设计,如美国专利公开号US2009/080089、US2010/157443、US2010/231686等采用三镜片式、欧洲专利EP2056151采用四镜片式设计;五镜片以上设计如WIPO专利公开号WO2010007845、美国专利US7,768,719等,然而以成像质量考虑,四镜片式及五镜片式光学镜头组在像差的修正、广角所造成的畸变修正,较具优势;其中,又以四镜片式相较五镜片式的镜片数量较少,制造成本较低,可使用于广角且成像质量良好的光学镜头。
在各种具有较大场视角的四镜片式光学透镜组设计中,现有技术系以不同的正或负屈折力组合;其中以负屈折力之第一透镜、正屈折力之第二透镜、正屈折力之第三透镜、负屈折力之第四透镜组合之设计,如美国专利US6,043,941等;以正屈折力之第一透镜、负屈折力之第二透镜、正屈折力之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组合之设计,如美国专利US2003/161054等;以负屈折力之第一透镜、负屈折力之第二透镜、正屈折力之第三透镜、正屈折力之第四透镜组合之设计,如欧洲专利EP2009476等。
然而在较大的场视角的设计下,在离轴接近影像边缘将有较大的像差,为达高质量光学透镜组的要求,应有更佳的设计可以对像差进行良好的补偿;且为能使用于小型的光学镜头,于增大场视角的同时,却不能牺牲光学有效半径;又为符合全天候的取像需求,光学透镜组应可在红外线波段仍能有良好的像差修正。为此,本发明提出更实用性的设计,利用四个透镜的屈折力、凸面与凹面的组合,除有效提高场视角外,更可在一般光线与红外线波段均有良好的像差修正能力,以应用于电子产品及交互式电玩游戏的红外线取像光学镜头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摄影用光学透镜组,沿着光轴排列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或负的屈折力;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为凸面,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至少有一光学面为非球面;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至少有一光学面为非球面;并满足下列关系式:
0.5<CT3/CT4<1.5    (1)
f/EPD<1.8          (2)
其中,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f为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焦距,EPD为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入射瞳直径。
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另设有一光圈,进一步满足下列关系式:
0.65<SL/TTL<0.85  (3)
其中,SL为光圈至光学透镜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TTL为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本发明之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可再包含一影像感测组件,影像感测组件设置于成像面处,可将被摄物成像;其中,影像感测组件可为CCD(ChargeCoupled Device)感光组件、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Sensor)感光组件或感光胶卷等,不为所限;进一步满足下列关系式:
TTL/ImgH<8.0    (4)
其中,TTL为于光轴上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至成像面的距离,ImgH为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
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如前所述,其中,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凸面、其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为凹面,且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与其像侧光学面至少有一光学面设有至少一反曲点;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系由塑料材质制成,并满足下列关系式之一或其组合:
较佳地,f/EPD<1.4          (5)
进一步地,f/EPD<1.2        (14)
0.1<R5/R6<0.8              (6)
较佳地,0.7<CT3/CT4<1.2    (7)
2.0<DS1/DS2<4.0            (8)
0.2<f/f2<1.0               (9)
-0.5<f/f1<0.2              (10)
其中,f为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焦距,EPD为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入射瞳直径,R5为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之曲率半径,R6为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之曲率半径,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DS1为光圈物侧之最近透镜表面至光圈于光轴上的距离,例如在光轴上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至光圈的距离,DS2为光圈像侧之最近透镜表面至光圈于光轴上的距离,例如在光轴上光圈至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的距离,f2为第二透镜之焦距,f1为第一透镜之焦距。
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影用光学透镜组,沿着光轴排列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另设有一光圈与一设置于成像面之影像感测组件;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或负的屈折力;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为塑料材质制成,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为凸面,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至少有一光学面为非球面,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至少有一光学面设有至少一反曲点;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为塑料材质制成,其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至少有一光学面为非球面;摄影用光学透镜组除满足式(1)、(2)、(3)与(4)外,并满足下列关系式之一或其组合:
较佳地,f/EPD<1.4    (5)
进一步地,f/EPD<1.2  (14)
0.05<ET3/CT3<0.60    (11)
0.75<Yf/Yr<1.30      (12)
0<T34/T12<0.1        (13)
其中,f为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焦距,EPD为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入射瞳直径,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ET3为第三透镜光学最大有效径处之宽度;Yf为光学透镜组中最靠近物侧之透镜表面的有效最大半径,Yr为光学透镜组中最靠近像侧之透镜表面的有效最大半径;T12为在光轴上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至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的距离,T34为在光轴上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至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的距离。
本发明另一个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摄影用光学透镜组,沿着光轴排列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像侧光学面为凸面;第三透镜具负屈折力,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为凸面,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至少有一光学面为非球面;第四透镜具正屈折力,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与其像侧光学面至少有一光学面为非球面;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另设置一光圈,并满足下列关系式:
0.5<CT3/CT4<1.5     (1)
0.2<f/f2<1.0        (9)
0.65<SL/TTL<0.85    (3)
其中,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f为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焦距,f2为第二透镜之焦距,SL为于光轴上光圈至光学透镜组之成像面的距离,TTL为于光轴上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至成像面的距离。
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如前所述,其中,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凹面,第四透镜系由塑料材质制成,并满足下列关系式之一或其组合:
0.1<R5/R6<0.8        (6)
-0.5<f/f1<0.2        (10)
较佳地,0.3<f/f2<0.8 (15)
0.75<Yf/Yr<1.30      (12)
0.05<ET3/CT3<0.60    (11)
f/EPD<1.8            (2)
0<T34/T12<0.1        (13)
其中,R5为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之曲率半径,R6为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之曲率半径,f为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焦距,EPD为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入射瞳直径,f1为第一透镜之焦距,f2为第二透镜之焦距,Yf为光学透镜组中最靠近物侧之透镜表面的有效最大半径,Yr为光学透镜组中最靠近像侧之透镜表面的有效最大半径,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ET3为第三透镜光学最大有效径处之宽度;T12为在光轴上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至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的距离,T34为在光轴上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至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的距离。
本发明藉由上述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以适当的间距组合配置,可在较大的场视角下,具有良好的像差修正与具有优势的光学传递函数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本发明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中,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采用具屈折力的透镜,组合后可增大场视角;第三透镜采用负屈折力的透镜,可有效对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所产生的像差做补正、使周边像减少畸变,且同时在红外线波段也能有修正像差的能力,以提高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解像力;第四透镜具正屈折力,可进一步提高屈折力并调合光学传递函数,使整体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像差与畸变能符合高分辨率的要求。
又本发明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中,可将光圈置于光学透镜组置于第一透镜之后、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之前,如此安排,将使光学透镜组的出射瞳(exitpupil)与成像面产生较长的距离、入射瞳可设置较大,影像可采直接入射的方式由影像感测组件所接收,除避免暗角发生外,如此即为像侧的远心(telecentric)效果;通常远心效果可提高成像面的亮度,可增加影像感测组件的CCD或CMOS接收图像的效率。
若在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设置有反曲点,可导引射出第三透镜边缘之影像光线的角度,使离轴视场的影像光线的角度导引至影像感测组件,由影像感测组件所接收。
本发明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中,在系统入射瞳直径与出射瞳直径得以限制不要差异过大,使光学透镜组的场视角可以加大,进而使得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总长度变得较短,更可使光学透镜组的光学有效区域尽量减少,使光学透镜组的直径减少,以适合用于小型电子产品;另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为凸面,经与凸面在物侧的第四透镜组合,可有效修正像散。再者藉由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为塑料材料所制成,且使用简单的面型,有利于制造及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A系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组示意图;
图1B系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像差曲线图;
图2A系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组示意图;
图2B系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像差曲线图;
图3A系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组示意图;
图3B系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之像差曲线图;
图4A系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组示意图;
图4B系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之像差曲线图;
图5A系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组示意图;
图5B系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之像差曲线图;
图6A系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组示意图;
图6B系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之像差曲线图;
图7系本发明光学透镜组符号说明图;
图8系表一,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数据;
图9系表二,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
图10系表三,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数据;
图11系表四,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
图12系表五,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数据;
图13系表六,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
图14系表七,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数据;
图15系表八,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
图16系表九,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数据;
图17系表十,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
图18系表十一,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数据;
图19系表十二,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以及
图20系表十三,为本发明第一至六实施例的相关关系式的数据。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1、201、301、401、501、601:光圈;
102、202、302、602:孔径光阑;
110、210、310、410、510、610:第一透镜;
111、211、311、411、511、611: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
112、212、312、412、512、612: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
120、220、320、420、520、620:第二透镜;
121、221、321、421、521、621: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
122、222、322、422、522、622:第二透镜像侧光学面;
130、230、330、430、530、630:第三透镜;
131、231、331、431、531、631: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
132、232、332、432、532、632: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
140、240、340、440、540、640:第四透镜;
141、241、341、441、541、641: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
142、242、342、442、542、642:第四透镜像侧光学面;
160、260、360、460、560、660:滤光片;
170、270、370、470、570、670:成像面;
180、280、380、480、580、680:影像感测组件;
CT3: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
CT4: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
EPD: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入射瞳直径;
ET3:第三透镜光学最大有效径处之宽度;
DS1:光圈物侧之最近透镜表面至光圈于光轴上的距离;
DS2:光圈像侧之最近透镜表面至光圈于光轴上的距离;
f: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整体之焦距;
f1:第一透镜之焦距;
f2:第二透镜之焦距;
R5: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之曲率半径;
R6: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之曲率半径;
SL:光圈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TTL:光轴上第一透镜的物侧光学面至成像面的距离;
T12:在光轴上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至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的距离;
T34:在光轴上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至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的距离;
ImgH: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
Fno:光圈值;
HFOV:最大视角的一半;
Yf:光学透镜组中最靠近物侧之透镜表面的有效最大半径;以及
Yr:光学透镜组中最靠近像侧之透镜表面的有效最大半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影用光学透镜组,请参阅图1A,摄影用光学透镜组沿着光轴排列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110)、光圈(101)、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孔径光阑(102)、滤光片(160)及影像感测组件(180);其中,第一透镜(110)具有负的屈折力,第一透镜(110)物侧光学面(111)及像侧光学面(112)可为非球面或球面所构成;第二透镜(120)为具正屈折力,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121)为凹面、第二透镜像侧光学面(122)为凸面,其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121)及像侧光学面(122)可为非球面或球面所构成;第三透镜(130)为具负屈折力,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131)为凹面、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132)为凸面,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131)及像侧光学面(132)至少有一光学面为非球面;其中,第四透镜(140)为具正屈折力,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141)为凸面、第四透镜像侧光学面(142)为凸面;其中,影像感测组件(180)设置于成像面(170)处,可将被摄物成像;其中,孔径光阑(102)设置于第四透镜像侧光学面(142)与成像面(170)之间,以减少杂散光,有助于提升影像质量。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及第四透镜(140)之非球面光学面,其非球面之方程式(Aspherical Surface Formula)为式(16)所构成:
X ( Y ) = ( Y 2 / R ) 1 + ( 1 - ( 1 + K ) ( Y / R ) 2 ) + &Sigma; i ( A i ) &CenterDot; ( Y i )
其中,
X: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Y的点,其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顶点之切面的相对高度;
Y:非球面曲线上的点与光轴的距离;
K:锥面系数;
Ai:第i阶非球面系数。
在本发明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中,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的材质可为玻璃或塑料,光学面可设置球面或非球面,若使用非球面的光学面,则可藉由光学面的曲率半径来改变其屈折力,用以消减像差,进而减少光学透镜组的透镜使用数目,可以有效降低光学透镜组的总长度。由此,本发明之摄影用光学透镜组藉由前述之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光圈(101)及影像感测组件(180)配置,满足第一组关系式:式(1)、式(2)、式(3);当限制第三透镜(130),使其至少有一光学面设有至少一反曲点,且当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以塑料材质制成,则可由第三透镜(130)的反曲点所形成的面形变化,改变第三透镜(130)的屈折力,可将被摄物的影像光线进行屈折,进而缩短光学透镜组的全长,满足式(4)的条件。
又本发明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中,将光圈(101)置于第一透镜(110)之后与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120)之前,若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焦距f与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入射瞳直径EPD比值满足式(5)或进一步满足式(14);当最靠近物侧之透镜表面的有效最大半径Yf(参见图7,在此为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111)之光学有效最大半径,以下各实施例类同,不再赘述)与最靠近像侧之透镜表面的有效最大半径Yr(参见图7,在此为第四透镜像侧光学面(142)之光学有效最大半径,以下各实施例类同,不再赘述)满足式(12),可进一步增加像侧的远心效果并使入射瞳与出射瞳的比值接近,以此增加了远心效果,除可提高成像面的亮度,并可增加影像感测组件(180)接收影像的效率,更可限缩光学有效径的大小,使其趋向直径较小的设计。本发明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中,孔径光阑(102)的形式可为耀光光阑(Glare Stop)或视场光阑(Field Stop)等,并不限定,用以减少杂散光,有助于提升影像质量。
当限制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131)之近轴处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132)之近轴处曲率半径R6比值时,可限制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131)与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132)曲率变化不致于过大,减少制作的困难以节省成本。
当在第二透镜(120)之焦距f2、第一透镜(110)之焦距f1分别与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焦距f之比值满足式(9)与式(10)时,可调配第一透镜(110)与第二透镜(120)之屈折力,有助于修正像差与缩短全长。当限制式(7)、式(8)、式(11)与式(13)之一或其组合,使第三透镜(130)在光轴上的厚度CT3、第四透镜(140)在光轴上的厚度CT4、第三透镜(130)光学最大有效径处之宽度ET3(参见图7所示)、在光轴上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132)至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141)的距离T34、光圈(101)物侧之最近透镜表面至光圈于光轴上的距离DS1(参见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在光轴上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111)至光圈(101)的距离,以下各实施例类同,不再赘述)与光圈像侧之最近透镜表面至光圈(101)于光轴上的距离DS2(参见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在光轴上光圈(101)至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121)的距离,以下各实施例类同,不再赘述),可进行空气间隔的调配,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目的之用途,并可藉此缩短光学透镜组的全长。
本发明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将藉由以下具体实施例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请参阅图1A,第一实施例之像差曲线请参阅图1B。第一实施例之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主要由四片透镜、光圈(101)、孔径光阑(102)、滤光片(160)及影像感测组件(180)所构成的光学透镜组;本实施例特别于红外线波长有良好像差修正效果,可用于一般光线与红外线波段的取像;在光轴上,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有屈折力之第一透镜(110),在本实施例第一透镜(110)为具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制造之透镜,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111)为凸面、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112)为凹面,其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111)及像侧光学面(112)皆为非球面;一光圈(101);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120),为塑料材质制造之透镜,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121)为凹面、第二透镜像侧光学面(122)为凸面,其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121)及像侧光学面(122)皆为非球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130),为塑料材质制造之透镜,其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131)为凹面、其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132)为凸面,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131)与像侧光学面(132)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131)设有一反曲点;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140),为塑料材质制造之透镜,其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141)为凸面、其第四透镜像侧光学面(142)为凸面,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141)与像侧光学面(142)为非球面,第四透镜像侧光学面(142)并设置有反曲点;一孔径光阑(102);一玻璃材质制成之滤光片(filter)(160),为平板玻璃用以调整成像的光线波长区段;及一设置于成像面(170)上之影像感测组件(180);各透镜使用的材料如图8(即表一)所示。
本实施例的光学数据如图8(即表一)所示,其中,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111)、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112)、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121)、第二透镜像侧光学面(122)、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131)、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132)、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141)与第四透镜像侧光学面(142)均使用式(16)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构成,其非球面系数如图9(即表二)所示。
本第一实施例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中,整体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焦距为f=5.08(毫米),构成的整体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焦距与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入射瞳直径比f/EPD=0.97、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44.6(度)。
参见表一,在本实施例中,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第三透镜(130)在光轴上的厚度CT3、第四透镜(140)在光轴上的厚度CT4、光轴上光圈(101)至光学透镜组之成像面(170)的距离SL、光轴上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111)至成像面(170)的距离TTL、影像感测组件(180)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光圈(101)物侧的最近透镜表面至光圈(101)于光轴上的距离(在光轴上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111)至光圈(101)的距离)DX、光圈(101)像侧的最近透镜表面至光圈(101)于光轴上的距离(在光轴上光圈(101)至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121)的距离)DS2,其间的关系式如下:CT3/CT4=0.74、SL/TTL=0.79、TTL/ImgH=4.85、DS1/DS2=2.46。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之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系可用于红外线波段,其相关焦距与折射率的计算,系以波长850.0nm为基准;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焦距f、第一透镜(110)之焦距f1、第二透镜(120)之焦距f2、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131)之曲率半径R5、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132)之曲率半径R6,其间的关系式如下:f/f1=-0.29、f/f2=0.62、R5/R6=0.25。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130)在光轴上的厚度CT3、第三透镜(130)光学最大有效径处之宽度ET3、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111)之光学有效最大半径Yf、第四透镜像侧光学面(142)之光学有效最大半径Yr、在光轴上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112)至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121)的距离T12、在光轴上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132)至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141)的距离T34,其间的关系式如下:ET3/CT3=0.17、T34/T12=0.02、Yf/Yr=0.97;相关关系式数据请参见图20(即表十三)。
由图8(即表一)之光学数据及由图1B之像差曲线图可知,藉由本发明之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本实施例,在球差(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breation)、像散(astigmatic field curving)与畸变(distortion)有良好的补偿效果。
<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请参阅图2A,第二实施例之像差曲线请参阅图2B。第二实施例之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主要由四片透镜、光圈(201)、孔径光阑(202)、滤光片(260)及影像感测组件(280)所构成的光学透镜组;本实施例特别于红外线波长有良好像差修正效果,可用于一般光线与红外线波段的取像;在光轴上,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有屈折力之第一透镜(210),在本实施例第一透镜(210)为具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制造之透镜,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211)为凸面、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212)为凹面,其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211)及像侧光学面(212)皆为非球面;一光圈(201);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220),为塑料材质制造之透镜,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221)为凹面、第二透镜像侧光学面(222)为凸面,其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221)及像侧光学面(222)皆为非球面;一孔径光阑(202);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230),为塑料材质制造之透镜,其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231)为凹面、其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232)为凸面,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231)与像侧光学面(232)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231)设有一反曲点;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240),为塑料材质制造之透镜,其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241)为凸面、其第四透镜像侧光学面(242)为凸面,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241)与像侧光学面(242)为非球面,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241)并设置有反曲点;一玻璃材质制成之滤光片(260),为平板玻璃用以调整成像的光线波长区段;及一设置于成像面(270)上之影像感测组件(280);各透镜使用的材料如图10(即表三)所示。
本实施例的光学数据如图10(即表三)所示,其中,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211)、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212)、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221)、第二透镜像侧光学面(222)、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231)、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232)、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241)与第四透镜像侧光学面(242)均使用式(16)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构成,其非球面系数如图11(即表四)所示。
本实施例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中,整体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焦距为f=4.68(毫米),构成的整体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焦距与光学透镜组入射瞳直径比f/EPD=0.95、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40.8(度)。
参见表三,在本实施例中,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第三透镜(230)在光轴上的厚度CT3、第四透镜(240)在光轴上的厚度CT4、光轴上光圈(201)至光学透镜组之成像面(270)的距离SL、光轴上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211)至成像面(270)的距离TTL、影像感测组件(280)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光圈(201)物侧的最近透镜表面至光圈(201)于光轴上的距离(在光轴上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211)至光圈(201)的距离)DS1、光圈(201)像侧的最近透镜表面至光圈(201)于光轴上的距离(在光轴上光圈(201)至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221)的距离)DS2,其间的关系式如下:CT3/CT4=1.00、SL/TTL=0.78、TTL/ImgH=4.92、DS1/DS2=3.20。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之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系可用于红外线波段,其相关焦距与折射率的计算,系以波长850.0nm为基准;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焦距f、第一透镜(210)之焦距f1、第二透镜(220)之焦距f2、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231)之曲率半径R5、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232)之曲率半径RX,其间的关系式如下:f/f1=-0.28、f/f2=0.63、R5/R6=0.36。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230)在光轴上的厚度CT3、第三透镜(230)光学最大有效径处之宽度ET3、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211)之光学有效最大半径Yf、第四透镜像侧光学面(242)之光学有效最大半径Yr、在光轴上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212)至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221)的距离T12、在光轴上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232)至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241)的距离T34,其间的关系式如下:ET3/CT3=0.36、T34/T12=0.06、Yf/Yr=0.97;相关关系式数据请参见图20(即表十三)。
由图10(即表三)之光学数据及由图2B之像差曲线图可知,藉由本发明之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本实施例,在球差、像散与畸变有良好的补偿效果。
<第三实施例>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请参阅图3A,第三实施例之像差曲线请参阅图3B。第三实施例之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主要由四片透镜、光圈(301)、孔径光阑(302)、滤光片(360)及影像感测组件(380)所构成的光学透镜组;本实施例特别于红外线波长有良好像差修正效果,可用于一般光线与红外线波段的取像;在光轴上,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有屈折力之第一透镜(310),在本实施例第一透镜(310)为具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制造之透镜,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311)为凸面、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312)为凹面,其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311)及像侧光学面(312)皆为非球面;一光圈(301);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320),为塑料材质制造之透镜,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321)为凹面、第二透镜像侧光学面(322)为凸面,其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321)及像侧光学面(322)皆为非球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330),为塑料材质制造之透镜,其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331)为凹面、其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332)为凸面,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331)与像侧光学面(332)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331)设有一反曲点;一孔径光阑(302);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340),为塑料材质制造之透镜,其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341)为凸面、其第四透镜像侧光学面(342)为凸面,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341)与像侧光学面(342)为非球面,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341)并设置有反曲点;一玻璃材质制成之滤光片(360),为平板玻璃用以调整成像的光线波长区段;及一设置于成像面(370)上之影像感测组件(380)各透镜使用的材料如图12(即表五)所示。
本实施例的光学数据如图12(即表五)所示,其中,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311)、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312)、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321)、第二透镜像侧光学面(322)、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331)、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332)、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341)与第四透镜像侧光学面(342)均使用式(16)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构成,其非球面系数如图13(即表六)所示。
本实施例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中,整体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焦距为f=4.84(毫米),构成的整体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焦距与光学透镜组入射瞳直径比f/EPD=0.97、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40.2(度)。
参见表五,在本实施例中,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第三透镜(330)在光轴上的厚度CT3、第四透镜(340)在光轴上的厚度CT4、光轴上光圈(301)至光学透镜组之成像面(370)的距离SL、光轴上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311)至成像面(370)的距离TTL、影像感测组件(380)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光圈(301)物侧的最近透镜表面至光圈(301)于光轴上的距离(在光轴上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311)至光圈(301)的距离)DS1、光圈(301)像侧的最近透镜表面至光圈(301)于光轴上的距离(在光轴上光圈(301)至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321)的距离)DS2,其间的关系式如下:CT3/CT4=1.05、SL/TTL=0.76、TTL/ImgH=4.95、DS1/DS2=2.63。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之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系可用于红外线波段,其相关焦距与折射率的计算,系以波长850.0nm为基准;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焦距f、第一透镜(310)之焦距f1、第二透镜(320)之焦距f2、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331)之曲率半径R5、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332)之曲率半径R6,其间的关系式如下:f/f1=-0.26、f/f2=0.67、R5/R6=0.38。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330)在光轴上的厚度CT3、第三透镜(330)光学最大有效径处之宽度ET3、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311)之光学有效最大半径Yf、第四透镜像侧光学面(342)之光学有效最大半径Yr、在光轴上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312)至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321)的距离T12、在光轴上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332)至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341)的距离T34,其间的关系式如下:ET3/CT3=0.34、T34/T12=0.02、Yf/Yr=1.10;相关关系式数据请参见图20(即表十三)。
由图12(即表五)之光学数据及由图3B之像差曲线图可知,藉由本发明之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本实施例,在球差、像散与畸变有良好的补偿效果。
<第四实施例>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请参阅图4A,第四实施例之像差曲线请参阅图4B。第四实施例之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主要由四片透镜、光圈(401)、滤光片(460)及影像感测组件(480)所构成的光学透镜组;本实施例特别于红外线波长有良好像差修正效果,可用于一般光线与红外线波段的取像;在光轴上,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有屈折力之第一透镜(410),在本实施例第一透镜(410)为具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制造之透镜,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411)为凹面、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412)为凹面,其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411)及像侧光学面(412)皆为非球面;一光圈(401);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420),为塑料材质制造之透镜,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421)为凹面、第二透镜像侧光学面(422)为凸面,其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421)及像侧光学面(422)皆为非球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430),为塑料材质制造之透镜,其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431)为凹面、其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432)为凸面,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431)与像侧光学面(432)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431)设有一反曲点;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440),为塑料材质制造之透镜,其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441)为凸面、其第四透镜像侧光学面(442)为凹面,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441)与像侧光学面(442)为非球面,第四透镜像侧光学面(442)并设置有反曲点;一玻璃材质制成之滤光片(460),为平板玻璃用以调整成像的光线波长区段;及一设置于成像面(470)上之影像感测组件(480);各透镜使用的材料如图14(即表七)所示。
本实施例的光学数据如图14(即表七)所示,其中,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411)、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412)、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421)、第二透镜像侧光学面(422)、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431)、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432)、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441)与第四透镜像侧光学面(442)均使用式(16)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构成,其非球面系数如图15(即表八)所示。
本实施例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中,整体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焦距为f=4.90(毫米),构成的整体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焦距与光学透镜组入射瞳直径比f/EPD=1.30、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40.2(度)。
参见表七,在本实施例中,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第三透镜(430)在光轴上的厚度CT3、第四透镜(440)在光轴上的厚度CT4、光轴上光圈(401)至光学透镜组之成像面(470)的距离SL、光轴上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411)至成像面(470)的距离TTL、影像感测组件(480)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光圈(401)物侧的最近透镜表面至光圈(401)于光轴上的距离(在光轴上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411)至光圈(401)的距离)DS1、光圈(401)像侧的最近透镜表面至光圈(401)于光轴上的距离(在光轴上光圈(401)至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421)的距离)DS2,其间的关系式如下:CT3/CT4=0.90、SL/TTL=0.73、TTL/ImgH=4.55、DS1/DS2=2.90。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之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系可用于红外线波段,其相关焦距与折射率的计算,系以波长850.0nm为基准;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焦距f、第一透镜(410)之焦距f1、第二透镜(420)之焦距f2、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431)之曲率半径R5、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432)之曲率半径R6,其间的关系式如下:f/f1=-0.20、f/f2=0.59、R5/R6=0.4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430)在光轴上的厚度CT3、第三透镜(430)光学最大有效径处之宽度ET3、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411)之光学有效最大半径Yf、第四透镜像侧光学面(442)之光学有效最大半径Yr、在光轴上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412)至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421)的距离T12、在光轴上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432)至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441)的距离T34,其间的关系式如下:ET3/CT3=0.32、T34/T12=0.02、Yf/Yr=1.12;相关关系式数据请参见图20(即表十三)。
由图14(即表七)之光学数据及由图4B之像差曲线图可知,藉由本发明之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本实施例,在球差、像散与畸变有良好的补偿效果。
<第五实施例>
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请参阅图5A,第五实施例之像差曲线请参阅图5B。第五实施例之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主要由四片透镜、光圈(501)、滤光片(560)及影像感测组件(580)所构成的光学透镜组;本实施例可用于一般光线的取像;在光轴上,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有屈折力之第一透镜(510),在本实施例第一透镜(510)为具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制造之透镜,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511)为凸面、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512)为凸面,其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511)及像侧光学面(512)皆为非球面;一光圈(501);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520),为塑料材质制造之透镜,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521)为凹面、第二透镜像侧光学面(522)为凸面,其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521)及像侧光学面(522)皆为非球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530),为塑料材质制造之透镜,其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531)为凹面、其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532)为凸面,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531)与像侧光学面(532)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531)与像侧光学面(532)均设有反曲点;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540),为塑料材质制造之透镜,其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541)为凸面、其第四透镜像侧光学面(542)为凹面,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541)与像侧光学面(542)为非球面,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541)与像侧光学面(542)设置有反曲点;一玻璃材质制成之滤光片(560),为平板玻璃用以调整成像的光线波长区段;及一设置于成像面(570)上之影像感测组件(580);各透镜使用的材料如图16(即表九)所示。
本实施例的光学数据如图16(即表九)所示,其中,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511)、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512)、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521)、第二透镜像侧光学面(522)、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531)、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532)、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541)与第四透镜像侧光学面(542)均使用式(16)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构成,其非球面系数如图17(即表十)所示。
本实施例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中,整体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焦距为f=4.65(毫米),构成的整体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焦距与光学透镜组入射瞳直径比f/EPD=1.30、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38.4(度)。
参见表九,在本实施例中,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第三透镜(530)在光轴上的厚度CT3、第四透镜(540)在光轴上的厚度CT4、光轴上光圈(501)至光学透镜组之成像面(570)的距离SL、光轴上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511)至成像面(570)的距离TTL、影像感测组件(580)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光圈(501)物侧的最近透镜表面至光圈(501)于光轴上的距离(在光轴上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511)至光圈(501)的距离)DS1、光圈(501)像侧的最近透镜表面至光圈(501)于光轴上的距离(在光轴上光圈(501)至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521)的距离)DS2,其间的关系式如下:CT3/CT4=0.65、SL/TTL=0.76、TTL/ImgH=3.48、DS1/DS2=3.56。
在本实施例中,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焦距f、第一透镜(510)之焦距f1、第二透镜(520)之焦距f2、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531)之曲率半径R5、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532)之曲率半径R6,其间的关系式如下:f/f1=0.08、f/f2=0.34、R5/R6=0.67。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530)在光轴上的厚度CT3、第三透镜(530)光学最大有效径处之宽度ET3、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511)之光学有效最大半径Yf、第四透镜像侧光学面(542)之光学有效最大半径Yr、在光轴上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512)至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521)的距离T12、在光轴上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532)至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541)的距离T34,其间的关系式如下:ET3/CT3=0.30、T34/T12=0.02、Yf/Yr=0.83;相关关系式数据请参见图20(即表十三)。
由图16(即表九)之光学数据及由图5B之像差曲线图可知,藉由本发明之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本实施例,在球差、像散与畸变有良好的补偿效果。
<第六实施例>
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请参阅图6A,第六实施例之像差曲线请参阅图6B。第六实施例之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主要由四片透镜、光圈(601)、孔径光阑(602)、滤光片(660)及影像感测组件(680)所构成的光学透镜组;本实施例除可用于一般光线的取像,在红外线波长也有良好像差修正效果;在光轴上,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有屈折力之第一透镜(610),在本实施例第一透镜(610)为具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制造之透镜,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611)为凹面、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612)为凹面,其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611)及像侧光学面(612)皆为非球面;一光圈(601);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620),为塑料材质制造之透镜,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621)为凹面、第二透镜像侧光学面(622)为凸面,其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621)及像侧光学面(622)皆为非球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630),为塑料材质制造之透镜,其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631)为凹面、其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632)为凸面,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631)与像侧光学面(632)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631)设有反曲点;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640),为塑料材质制造之透镜,其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641)为凸面、其第四透镜像侧光学面(642)为凸面,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641)与像侧光学面(642)为非球面,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641)与像侧光学面(642)并设置有反曲点;一孔径光阑(602);一玻璃材质制成之滤光片(660),为平板玻璃用以调整成像的光线波长区段;及一设置于成像面(670)上之影像感测组件(680);各透镜使用的材料如图18(即表十一)所示。
本实施例的光学数据如图18(即表十一)所示,其中,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611)、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612)、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621)、第二透镜像侧光学面(622)、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631)、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632)、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641)与第四透镜像侧光学面(642)均使用式(16)之非球面方程式所构成,其非球面系数如图19(即表十二)所示。
本实施例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中,整体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焦距为f=5.44(毫米),构成的整体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焦距与光学透镜组入射瞳直径比f/EPD=1.20、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42.0(度)。
参见表十一,在本实施例中,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第三透镜(630)在光轴上的厚度CT3、第四透镜(640)在光轴上的厚度CT4、光轴上光圈(601)至光学透镜组之成像面(670)的距离SL、光轴上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611)至成像面(670)的距离TTL、影像感测组件(680)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光圈(601)物侧的最近透镜表面至光圈(601)于光轴上的距离(在光轴上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611)至光圈(601)的距离)DS1、光圈(601)像侧的最近透镜表面至光圈(601)于光轴上的距离(在光轴上光圈(601)至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621)的距离)DS2,其间的关系式如下:CT3/CT4=0.97、SL/TTL=0.79、TTL/ImgH=3.78、DS1/DS2=2.95。
在本实施例中,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焦距f、第一透镜(610)之焦距f1、第二透镜(620)之焦距f2、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631)之曲率半径R5、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632)之曲率半径R6,其间的关系式如下:f/f1=-0.08、f/f2=0.34、R5/R6=0.4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630)在光轴上的厚度CT3、第三透镜(630)光学最大有效径处之宽度ET3、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611)之光学有效最大半径Yf、第四透镜像侧光学面(642)之光学有效最大半径Yr、在光轴上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612)至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621)的距离T12、在光轴上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632)至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641)的距离T34,其间的关系式如下:ET3/CT3=0.45、T34/T12=0.02、Yf/Yr=0.92;相关关系式数据请参见图20(即表十三)。
由图18(即表十一)之光学数据及由图6B之像差曲线图可知,藉由本发明之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本实施例,在球差、像散与畸变有良好的补偿效果。
本发明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中,透镜的材质可为玻璃或塑料,若透镜的材质为玻璃,则可以增加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若透镜材质为塑料,则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可于透镜光学面上设置非球面,可以容易制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状,获得较多的控制变量,用以消减像差,进而缩减透镜使用的数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发明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总长度。
本发明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中,若透镜表面系为凸面,则表示所述的透镜表面于近轴处为凸面;若透镜表面系为凹面,则表示所述的透镜表面于近轴处为凹面。
表一至表十三(分别对应图8至第20图)所示为本发明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实施例的不同数值变化表,然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数值变化皆属具体实验所得,即使使用不同数值,相同结构的产品仍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故以上的说明所描述及图式中所说明仅做为例示性,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23)

1.一种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沿着光轴排列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
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为凸面,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至少有一光学面为非球面;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至少有一光学面为非球面;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另设置一光圈,构成一入射瞳;
其中,所述的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3,所述的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4,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焦距为f,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入射瞳直径为EPD,系满足下列关系式:
0.5<CT3/CT4<1.2
f/EPD<1.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光圈至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L,所述的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至所述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
0.65<SL/TTL<0.8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三透镜与所述的第四透镜由塑料材质制成,所述的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至少有一光学面设有至少一反曲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另设置一影像感测组件于所述的成像面处供被摄物成像;在光轴上,所述的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至所述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所述的影像感测组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满足下列关系式:
TTL/ImgH<8.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焦距f、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入射瞳直径EPD满足下列关系式:
f/EPD<1.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透镜为具有负屈折力,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凸面、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为凹面;所述的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的曲率半径为R5,所述的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的曲率半径为R6,满足下列关系式:
0.1<R5/R6<0.8。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3、所述的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4满足下列关系式:
0.7<CT3/CT4<1.2。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光轴上所述的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至所述的光圈的距离为DS1,在光轴上所述的光圈至所述的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的距离为DS2,满足下列关系式:
2.0<DS1/DS2<4.0。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焦距为f,所述的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满足下列关系式:
0.2<f/f2<1.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焦距为f,所述的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满足下列关系式:
-0.5<f/f1<0.2。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焦距f、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入射瞳直径EPD满足下列关系式:
f/EPD<1.2。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3,所述的第三透镜光学最大有效径处的宽度为ET3,满足下列关系式:
0.05<ET3/CT3<0.60。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的光学有效最大半径为Yf,所述的第四透镜像侧光学面的光学有效最大半径为Yr,满足下列关系式:
0.75<Yf/Yr<1.30。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光轴上所述的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至所述的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的距离为T12,在光轴上所述的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至所述的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的距离为T34,满足下列关系式:
0<T34/T12<0.1。
15.一种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沿着光轴排列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所述的第二透镜像侧光学面为凸面;
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为凸面,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至少有一光学面为非球面;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与像侧光学面至少有一光学面为非球面;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另设置一光圈,构成一入射瞳;
其中,所述的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3,所述的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4,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焦距为f,所述的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在光轴上所述的光圈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L,在光轴上所述的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至所述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系满足下列关系式:
0.5<CT3/CT4<1.2
0.2<f/f2<1.0
0.65<SL/TTL<0.85。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为凹面,所述的第四透镜由塑料材质制成。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三透镜物侧光学面的曲率半径为R5,所述的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的曲率半径为R6,满足下列关系式:
0.1<R5/R6<0.8。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之焦距为f,所述的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满足下列关系式:
-0.5<f/f1<0.2。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焦距f、所述的第二透镜的焦距f2满足下列关系式:
0.3<f/f2<0.8。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透镜物侧光学面的光学有效最大半径为Yf,所述的第四透镜像侧光学面的光学有效最大半径为Yr,满足下列关系式:
0.75<Yf/Yr<1.30。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3,所述的第三透镜光学最大有效径处的宽度为ET3,满足下列关系式:
0.05<ET3/CT3<0.60。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的焦距f,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入射瞳直径为EPD,满足下列关系式:
f/EPD<1.8。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光轴上所述的第一透镜像侧光学面至所述的第二透镜物侧光学面的距离为T12,在光轴上所述的第三透镜像侧光学面至所述的第四透镜物侧光学面的距离为T34,满足下列关系式:
0<T34/T12<0.1。
CN201110086097.9A 2011-01-20 2011-04-01 摄影用光学透镜组 Active CN1026087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02191 2011-01-20
TW100102191A TWI432821B (zh) 2011-01-20 2011-01-20 攝影用光學透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08729A CN102608729A (zh) 2012-07-25
CN102608729B true CN102608729B (zh) 2014-02-26

Family

ID=4461166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9719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84202U (zh) 2011-01-20 2011-04-01 摄影用光学透镜组
CN201110086097.9A Active CN102608729B (zh) 2011-01-20 2011-04-01 摄影用光学透镜组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9719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84202U (zh) 2011-01-20 2011-04-01 摄影用光学透镜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179616B1 (zh)
CN (2) CN201984202U (zh)
TW (1) TWI4328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32821B (zh) * 2011-01-20 2014-04-01 Largan Precision Co 攝影用光學透鏡組
TWI457594B (zh) * 2011-08-26 2014-10-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鏡頭
JP5893437B2 (ja) 2012-02-24 2016-03-23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広角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US9459430B2 (en) * 2012-03-20 2016-10-0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Wide-angle depth imaging lens construction
JP5906859B2 (ja) * 2012-03-21 2016-04-20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赤外線用光学系
TWI570467B (zh) 2012-07-06 2017-02-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影像拾取系統組
TWI472793B (zh) * 2012-09-14 2015-02-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影光學系統鏡組
TWI467222B (zh) * 2012-09-19 2015-01-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擷取系統鏡組
JP6047701B2 (ja) * 2012-11-30 2016-12-21 株式会社オプトロジック 撮像レンズ
KR20150012571A (ko) * 2013-07-25 2015-02-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촬상 렌즈 시스템 및 이를 채용한 촬상 장치
CN103913823B (zh) 2013-11-29 2017-01-04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3913816B (zh) 2013-11-29 2016-05-1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3969807B (zh) 2013-12-30 2016-04-20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3969809B (zh) * 2013-12-30 2016-08-3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5589182B (zh) 2014-10-24 2018-02-02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KR101699681B1 (ko) * 2014-10-28 2017-02-09 주식회사 코렌 촬영 렌즈 광학계
TWI585451B (zh) * 2015-07-02 2017-06-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585452B (zh) * 2015-07-02 2017-06-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585453B (zh) * 2015-07-13 2017-06-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606257B (zh) * 2015-10-08 2017-11-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683127B (zh) * 2015-12-18 2020-01-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CN105467549A (zh) * 2016-01-29 2016-04-06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 f5mm大相对孔径机械被动式无热化镜头及其补偿调节方法
TWI626465B (zh) * 2016-03-24 2018-06-1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572895B (zh) 2016-04-06 2017-03-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系統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79444B (zh) * 2016-04-22 2019-12-1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612356B (zh) * 2016-04-22 2018-01-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620952B (zh) 2016-04-28 2018-04-1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620953B (zh) 2016-04-28 2018-04-1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622796B (zh) * 2016-07-18 2018-05-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635310B (zh) * 2016-07-18 2018-09-1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620968B (zh) 2016-12-15 2018-04-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攝像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US11280981B2 (en) * 2017-03-30 2022-03-22 Zhejiang Sunny Optical Co., Ltd Camera lens assembly comprising four lenses of +−++, ++−+ or +−−+ regractive powers
CN109212716B (zh) * 2017-07-06 2020-12-11 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片式红外单波长镜片组
TWI781947B (zh) * 2017-07-19 2022-11-01 揚明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
KR101956705B1 (ko) 2017-08-21 2019-03-1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WO2019037420A1 (zh) * 2017-08-24 2019-02-28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透镜组
CN107315236B (zh) * 2017-08-24 2019-10-11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透镜组
TWI634360B (zh) 2017-09-29 2018-09-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N108732726B (zh) * 2018-06-01 2021-08-17 戴雅贝森(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透镜和光谱仪
TWI706182B (zh) 2018-07-12 2020-10-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768128B (zh) * 2018-09-21 2022-06-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模組及其光學成像系統、製造方法
CN109613678B (zh) * 2018-12-25 2024-04-1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TWI688786B (zh) 2019-03-26 2020-03-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取像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US10948702B2 (en) * 2019-07-02 2021-03-16 Northrop Grumman Systems Corporation Unobscured two-mirror catadioptric optical system for a multispectral imaging apparatus
JPWO2021015106A1 (zh) * 2019-07-24 2021-01-28
TWI755625B (zh) * 2019-08-30 2022-02-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754166B (zh) * 2019-08-30 2022-02-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730517B (zh) 2019-11-29 2021-06-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透鏡系統及電子裝置
CN112666688B (zh) * 2019-12-27 2022-03-04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2882198B (zh) * 2021-01-26 2023-05-05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红外热成像光学系统及其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8662A (zh) * 2007-10-11 2009-04-1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
CN101614863A (zh) * 2008-06-23 2009-12-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投影镜头
US20100165483A1 (en) * 2008-12-27 2010-07-01 Hsiang-Chi Tang Optical Lens System for Taking Image
US7848032B1 (en) * 2009-09-15 2010-12-07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lens assembly
CN201984202U (zh) * 2011-01-20 2011-09-21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摄影用光学透镜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41788B2 (ja) 1996-07-23 2006-02-01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結像レンズ
JP2003241082A (ja) 2002-02-20 2003-08-27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ローコストな単焦点レンズ
JP5006118B2 (ja) 2007-06-25 2012-08-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超広角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9047947A (ja) 2007-08-21 2009-03-05 Fujinon Corp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KR100930167B1 (ko) 2007-09-19 2009-12-0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초광각 광학계
JP2009075315A (ja) 2007-09-20 2009-04-09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広角レンズ
WO2010007845A1 (ja) 2008-07-17 2010-01-21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広角光学系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308777B2 (ja) 2008-11-10 2013-10-0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広角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JP5308778B2 (ja) 2008-11-10 2013-10-0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広角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8662A (zh) * 2007-10-11 2009-04-1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
US20090097137A1 (en) * 2007-10-11 2009-04-16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Wide-angle lens with high resolution
CN101614863A (zh) * 2008-06-23 2009-12-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投影镜头
US20100165483A1 (en) * 2008-12-27 2010-07-01 Hsiang-Chi Tang Optical Lens System for Taking Image
US7848032B1 (en) * 2009-09-15 2010-12-07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lens assembly
CN201984202U (zh) * 2011-01-20 2011-09-21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摄影用光学透镜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32821B (zh) 2014-04-01
US8179616B1 (en) 2012-05-15
CN102608729A (zh) 2012-07-25
CN201984202U (zh) 2011-09-21
TW201232090A (en) 2012-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08729B (zh) 摄影用光学透镜组
CN102608730B (zh) 摄像用光学透镜组
CN102890332B (zh) 光学影像撷取系统
CN202904111U (zh) 光学摄影镜片系统
US9103962B2 (en) Wide-angle optical lens assembly
CN202854391U (zh) 影像系统镜组
CN103852858B (zh) 影像撷取光学镜组
CN202886720U (zh) 光学影像拾取系统组
CN102736215B (zh) 影像拾取镜组
CN101995641B (zh) 摄像透镜系统
CN202693893U (zh) 光学成像系统镜组
CN103257430B (zh) 光学镜头
CN102736214B (zh) 取像摄影镜头组
CN102692695B (zh) 取像镜头组
CN102313970B (zh) 成像光学镜片组
CN102236153B (zh) 取像用光学镜头
CN103777310A (zh) 光学摄像系统组
CN103091817A (zh) 摄影系统
CN102778742B (zh) 影像拾取镜头
CN103472568A (zh) 取像光学系统镜组
CN104076488A (zh) 影像拾取光学系统
CN103246049A (zh) 取像光学镜片系统
CN103246050A (zh) 影像撷取光学透镜组
CN103135203A (zh) 成像光学镜片系统
CN102269861B (zh) 摄像光学镜片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