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06967B - 照射器具 - Google Patents

照射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06967B
CN102606967B CN201110427109.XA CN201110427109A CN102606967B CN 102606967 B CN102606967 B CN 102606967B CN 201110427109 A CN201110427109 A CN 201110427109A CN 102606967 B CN102606967 B CN 1026069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pattern
light quantity
photochromic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2710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06967A (zh
Inventor
前田光
小林浩明
速水拓
上本泰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06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069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069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0696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能够通过控制多个光源的控制形式来改变房间氛围的照射器具。控制部(62)控制下部单元(40)及上部单元(30),能够选择光量一定而使光色变化的第1模式、光色一定而使光量变化的第2模式、使光量及光色同时变化的第3模式。而且,控制部能够通过输出比分别调整上部单元(30)的光量及下部单元(40)的光量。因此,控制部(62)能够通过对第1模式至第3模式进行选择,容易地变更房间的演示效果或氛围。

Description

照射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LED(发光二级管)作为光源,主要安装于天花板面上并对下方空间侧进行照射的照射器具。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LED作为光源,安装于天花板面上并对下方空间侧进行照射的照射器具广为人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如图27所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照射器具100具有从天花板面101介以电线102悬挂支撑的器具主体103。在器具主体103的底面分别安装有向下方空间侧照射光的多个LED104。器具主体103从上方观察形成八边形,各边由例如丙烯酸树脂这样的透光材料构成,并安装有与作为光源的LED104光学结合的导光体105。
各导光体105分别形成梯形的平板形状,并构成为:在一面上设有例如由镀银构成的、对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层(未作图示),由此使LED104的光向另一面侧射出。此外,在器具主体103的下侧设有使设于器具主体103的LED104的光扩散的扩散板106。
由此,通过改变导光体105的朝向,能够容易地改变配光。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4363387号公报(图1)
以往,在使用LED的吊灯中,对光量或光色进行改变。
但是,所存在的问题是:光量或光色的设定是针对房间整体的配光进行的,而并没有对房间整体的氛围、或天花板面、墙面、地面等房间的部位进行区分照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以往的问题而完成的,因此,其目的是提供能够通过控制多个光源的控制形式来改变房间氛围的照射器具。
本发明的照射器具具有:多个上部单元,设于被安装面侧,具有主要对上方空间侧进行照射的多个上部侧LED光源;多个下部单元,设于所述上部单元的下方空间侧,具有主要对所述下方空间侧进行照射的多个下部侧LED光源;控制部,控制所述多个上部单元及所述多个下部单元,所述控制部可以选择光量一定而使光色变化的第1模式、光色一定而使光量变化的第2模式、和使光量及光色同时变化的第3模式,同时,可以通过输出比分别调整所述上部单元的光量及所述下部单元的光量。
此外,本发明的照射器具中,所述控制部可以选择适合电视视听的第4模式。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照射装置,其具有的效果是:通过控制部对第1模式至第3模式进行选择,能够容易地改变房间的演示效果(演出)或氛围。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下方观察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照射器具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从下方观察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照射器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通过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照射器具的中心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器具主体的概略剖视图。
图5是下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介以透镜盖照射的下部单元的光的方向说明图。
图7是器具主体和反射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8(A)是从下方观察的反射板的仰视图;(B)是从(A)中B方向观察的侧视图;(C)是从(A)中C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图8(A)中IX-XI位置的剖面形状的模式放大图。
图10是表示图8(A)中X-X位置的剖面形状的模式放大图。
图11是从上方观察的照射器具的平面图。
图12是上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表示上部单元的光的照射方向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器具主体、反射部件及上框的安装部的剖视图。
图15(A)是表示上框的上表面相对于天花板面平行的情况的剖视图;(B)是表示具有角度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16(A)是从下方观察的面板的仰视图;(B)乃至(C)是表示孔的例子的放大图。
图17(A)是作为面板盖的其他例子的、表示面板盖比面板的宽度小的情况的面板的仰视图;(B)是表示沿面板的四个边设置面板盖的情况的仰视图;(C)是在圆形的面板上设置面板盖的情况的仰视图。
图18是表示进行照射的房间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9(A)是表示第1模式中的房间的配光状态的说明图;(B)是表示照射光的光色及光量的表。
图20(A)是表示第2模式中的房间的配光状态的说明图;(B)是表示照射光的光色及光量的表。
图21(A)是表示第2模式中的房间的其他配光状态的说明图;(B)是表示照射光的光色及光量的表。
图22(A)是表示第3模式中的房间的配光状态的说明图;(B)是表示照射光的光色及光量的表。
图23(A)是表示第3模式中的房间的其他配光状态的说明图;(B)是表示照射光的光色及光量的表。
图24(A)是表示第4模式中的房间的配光状态的说明图;(B)是表示照射光的光色及光量的表。
图25是从下方观察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照射器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照射器具中所使用的反射板及下部单元的配置的仰视图。
图27是以往的照射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照射器具加以说明。
再者,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将照射器具安装于被安装面并对下方空间侧进行照射的情况加以说明。
因此,除了特别示出的情况,上(上方空间侧、上侧等)的意思是天花板面侧,下(下方空间侧、下侧等)的意思是地面侧。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照射器具10适合安装于作为被安装面的天花板面11等并主要对下方空间侧进行照射。
如图2及图3所示,照射器具10具有例如正方形的板状的器具主体20,在该主体的中央具有用于向安装于天花板面11的吊顶插座(引つ掛けシ一リング)12进行安装的安装配件21。
在器具主体20的上侧(即,天花板面11侧)设有上部单元30、上框32以及上面板31。此外,在器具主体20的下侧(即,照射方向侧)设有作为LED单元的下部单元40、作为反射部件的反射板60,在反射板60的下方空间侧安装使所接收的光扩散的透光性面板50。
如图4所示,器具主体20由一整张的钣金形成,在中央具有在安装状态下与天花板面11平行的上段201,在上段201的外侧具有下段202。此外,具有上段201和下段202之间的上纵壁203和从下段202朝向下方空间侧的下纵壁204。
再者,这里所谓的一整张的钣金并不限于由一张金属板通过弯曲加工所形成的钣金,也包含通过焊接、连接部件(螺钉等)连接的钣金。
天花板面11侧的上段201俯视下为例如正方形,上纵壁203从四边向下方空间侧设置。同样,下纵壁204从下段202的四边向下方空间侧设置。
在对置的一对上纵壁203的外面,以向外照射的方式安装具有作为光源的上部侧LED光源33的上部单元30。在此,在各上纵壁203分别设有例如1个上部单元30(参照图11),但其数量并不限于此。
作为器具主体20中的上部侧LED光源33的照射方向前方的下段202的上表面,优选施以例如涂白等反射率高的涂装或镜面加工。
此外,在对置的一对下纵壁204的内面,以向器具主体20的内侧照射的方式安装具有作为光源的下部侧LED光源42的下部单元40。在此,在各下纵壁204分别设有例如2个下部单元40(参照图11),但其数量并不限于此。
因此,上部侧LED光源33及下部侧LED光源42的所有光源均安装于由1张钣金构成的器具主体20上。
由此,形成相对于上部单元30的放热区域R1及相对于下部单元40的放热区域R2。
再者,也可以通过具有热传导率为0.1W/mK以上的放热性的聚碳酸酯或丙烯酸来形成器具主体20。
如图7所示,在器具主体20的中央部下表面贯通地设有用于将器具主体20安装于天花板面11的吊顶插座12的安装配件21。在该安装配件21的周围,自器具主体20的下表面向下方空间侧突出设置沿整个圆周包围安装配件21的配件壳24。在配件壳24可拆装地安装盖61。此外,在器具主体20的下表面设置控制照射器具10的点亮的控制部62。
再者,如后所述,盖61的下表面611及控制部62的下表面621构成反射板60的一部分。
此外,在器具主体20,沿未设置下部单元40的一对对边分别设有一对安装用开口部25。
如图5所示,下部单元40整体上形成细长的长方形,在最下层具有长方形的主体43。为了使放热性得到提高,主体43由丙烯酸形成,并设有用于将下部单元40安装于器具主体20的一对托架431。
由此,能够使下部侧LED光源42发出的热量高效地放热,因此,能够大幅度地延长下部单元40的寿命。
在主体43上安装装有多个下部侧LED光源42的LED基板44。例如,下部侧LED光源42在LED基板44上排列于一排直线上。
在主体43上配置覆盖下部侧LED光源42及作为透镜覆盖LED基板44的由难燃性树脂形成的透光性的透镜盖45。
由此,使得用户等不会直接接触下部侧LED光源42,同时,能够使下部侧LED光源42所发出的光聚光。
此外,如图6所示,从下部侧LED光源42发出的光通过透镜盖45,由此,以相对于天花板面11的平行方向的角度θ1向被安装面侧照射。此时的聚光角度为2·θ2。例如,可以设定角度θ1为5度,角度θ2为10度。
再者,取代通过透镜盖45将由下部单元40产生的照射方向向被安装面侧设定角度θ1,也可以预先将下部侧LED光源42的朝向向被安装面侧设定角度θ1。
如图3及图7所示,在器具主体20的下方空间侧(在图3的下方)安装有比器具主体20小一圈的整体上为矩形的反射板60(参照图2)。
即,反射板60安装于装在器具主体20的外缘部的下部单元40的内侧,其下表面被施以涂白或镜面加工,以便进行光反射。下部单元40向反射板60的下表面照射光。
再者,为了说明的方便,在图8至图10中,将使用状态下的下侧作为上加以图示。
如图7及图8所示,反射板60整体上为矩形,呈向下方空间侧(在图8至图10中的上方)突起的大致四棱锥形。由反射板60的四个边构成的外周边601形成同一平面,沿未设有下部单元40的一对对边各设有一对安装用开口部66。
外周边601的内侧具有作为避开安装配件21的倾斜面的、由连接对置的外周边601的中心点602之间的线分割的四个区域631(仅对图8中的一部分使用剖面线来表示)、632、633、634。
再者,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各区域进行总称的情况下,以“区域63”来表示。
各区域63俯视时为矩形,具有正交的两条外周边601、601和作为与相邻区域63的边界的两条交线L1、L1。各区域63向反射板60的顶点P1倾斜,顶点P1为朝向下方向空间侧最高的点。各区域63通过连接相邻的两个中心点602、602的划分线L2被划分为角点P2侧和顶点P1侧。而且,顶点P1侧具有在顶点P1的附近与划分线L2大致平行的划分线L3和在交线L1的附近从顶点P1侧向外周边601加宽的划分线L4。
基于图9,对各区域63中沿着连接顶点P1和角点P2的线(在图8(A)中使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剖面构成加以说明。
角点P2与和划分线L2的交点P3之间由向上方(在图中为下方)凸出的半径R1的圆(以后,用“圆R1”来表示)构成。此外,交点P3与和划分线L3的交点P4之间由向上方(在图中为下方)凸出的半径R2的圆(用“圆R2”来表示)构成。在交点P3,圆R1的切线和圆R2的切线一致,圆R1与圆R2之间平滑连接,没有明显的边界。
再者,两圆R1、R2的半径为R1>R2。
交点P4与顶点P1之间由向下方空间侧(在图中为上方)凸出的半径R3的圆(以后,用“圆R3”来表示)构成。在交点P4,圆R2的切线与圆R3的切线一致,两圆R2、R3平滑连接,没用明显的边界。此外,在顶点P1,圆R3的切线是水平的。
接着,基于图10,对与相邻区间63的关系加以说明。再者,图10中,对铅垂方向的尺寸进行夸张显示。
如图10所示,夹着相邻区域63的交线L1的划分线L4,L4之间由向下方空间侧(在图中为上方)凸出的半径R4的圆(用“圆R4”来表示)构成。圆R4的切线在交线L1上是水平的。
再者,如图8(A)所示,划分线L4、L4随着朝向顶点P1宽度变窄,在划分线L3相交并消失。因此,圆R4也在划分线L3消失。
圆R4的外侧连接前述向上方空间侧凸出的圆R2。划分线L4上的圆R4的切线与圆R2的切线一致,圆R4与圆R2之间平滑连接,没有明显的边界。再者,圆R1及圆R2在图9所示的剖面内的半径分别为R1及R2,在图10所示的剖面中半径有所不同,因此,图中的圆R1的半径用R1B表示,圆R2的半径用R2B表示。
如图7及图8(A)所示,在反射板60的中央部与设于器具主体20的配件壳24相对应地设有安装配件用开口部64,在安装配件用开口部64可拆装地安装盖61。
由此,使安装配件21相对于吊顶插座12可拆装。
再者,盖61的下表面611形成前述的形状,同时,与反射板60一样进行光反射。
此外,在反射板60的规定位置设有安装于器具主体20的控制部62用的开口部65,控制部62的下表面621自开口部65向反射板60的表面露出。由此,实现反射板60的薄型化。在此,控制部62的下表面621例如跨设于交线L1及一对划分线L4、L4,形成前述的形状,同时,与反射板60一样进行光反射。
因此,在已安装盖61及控制部62的状态下,反射板60形成前述形状。
因此,由下部单元40发出的光向反射板60照射并向下方空间侧反射。此时,反射板60的形状由具有规定半径的圆弧面的组合形成,各圆的边界上的切线构成共用,因此,进行均匀反射,向面板50入射。
由此,如图7所示,即使是以规定间隔配置两个下部单元40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光向与两下部单元40之间相对应的区域照射,因此,能够防止暗部的产生。
如图11所示,上部单元30安装于以包围设于器具主体20的安装配件21的周围的方式设置的器具主体20的上纵壁203的外面,使光向外照射。
此外,上部单元30在俯视时配置于器具主体20中的下部单元40(在图11中用虚线表示)的内侧。
再者,上部单元30的平面配置可以在接近安装配件21的位置,即器具主体20的中央侧,或者也可以在器具主体20的外缘侧。
在接近安装配件21的情况下,能够在更广的面积内向天花板面11照射间接光,照射器具10变为浮游的感觉,能够给出轻薄感。
此外,在设于器具主体20的外缘侧的情况下,上部单元30和下部单元40距离接近,因此可以缩短电力供应用的配线,减少长期使用时停留在照射器具10的上表面的灰尘等。
如图12所示,上部单元30整体上为细长的长方形,在最下层具有长方形的主体34。为了使放热性得到提高,主体34由丙烯酸形成,并设有用于将上部单元30安装于器具主体20的一对托架341。
由此,能够使上部侧LED光源33发出的热量高效地放热,因此,能够大幅度地延长上部单元30的寿命。
在主体34上安装装有多个上部侧LED光源33的LED基板35。例如,上部侧LED光源33在LED基板35上排列于一排直线上。
在主体34上配置覆盖上部侧LED光源33及LED基板35的由难燃性树脂形成的透光性的透镜盖36。
由此,使得用户等不会直接接触上部侧LED光源33,同时,能够使上部侧LED光源33所发出的光聚光。
如图13所示,优选从上部侧LED光源33发出的光通过透镜盖36,由此向与水平方向相比朝向天花板面11侧(被安装面侧)的方向进行照射。或者,取代通过透镜盖36将由上部单元30产生的照射方向向被安装面侧设定,也可以预先将上部侧LED光源33的朝向向被安装面侧设定。
再者,上部单元30的高度优选大于安装于器具主体20的安装配件21的高度。
此外,优选将下部单元40的光量设为上部单元30的光量以上。
如图14所示,在器具主体20的上方空间侧(天花板面11侧)配置有上框32,在器具主体20的上侧配置上框32,在器具主体20的下侧配置反射板60。在上框32的下表面向下方空间侧突出设置卡止突起322。卡止突起322贯穿器具主体20的开25及反射板60的安装用开口部66,将上框32、器具主体22、和反射板60一体化地进行安装。
另一方面,反射板60通过螺钉23安装于器具主体20(参照图2),由于将由薄板构成的反射板60安装于薄板的器具主体20,螺钉23的顶端有时会突出。
因此,将上框32的高度H1设为大于自器具主体20的上表面突出的螺钉23的突出量H2,使螺钉23的顶端不从上框32突出。
如图3及图11所示,上框32位于下部单元40和配置于与下部单元40相比俯视时更接近器具主体20的中心侧的上部单元30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间。
图15(A)中示出上框32的上表面321相对于天花板面11平行的情况。上表面321不透射光,优选施以涂白或镜面加工。
这种情况下,在上表面321所反射的光向安装有照射器具10的附近的天花板面11侧照射,因此,适用于想要使向天花板面11或壁面W(参照图18)的照射范围比较窄的情况。
另一方面,图15(B)中示出上框32的上表面321相对于天花板面11具有角度的情况。上表面321不透射光,优选施以涂白或镜面加工。
这种情况下,通过调整上表面321的倾斜角度,在上表面321反射的光将到达远处,因此,适用于想要使向天花板面11或壁面W(参照图18)的照射范围比较广的情况。
再者,也可以由相对于天花板面11平行的面和具有角度的面组合形成上框32的上表面。
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下部单元40的下方空间侧可拆装地安装面板50。面板50使所照射的光扩散,在多个位置设有光透射率低的面板盖51。
如图16所示,面板盖51沿着面板50中相对于器具主体20的中心对称的端部附近的对置的两边设置。此外面板盖51与设置下部单元40的位置(在图16(A)中用虚线表示)相对应地设置。
此外,面板盖51具有至少一个第1孔52,在第1孔52的内侧配置亮度传感器、人感传感器、热传感器、用于接收来自信号发送装置的信号的接收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
而且,面板盖51具有第2孔53,在第2孔53的内侧配置有发送用于表示照射装置10的工作状态的信号的发信装置。
在多个下部单元40沿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成直线状的情况下,优选将第1孔52及第2孔53设于下部单元40之间(参照图16(A))。
例如,在两个下部单元40沿长度方向排列设置的情况下,如图16(A)所示,第1孔52及第2孔53可以设于面板盖51的大致中央。
此外,孔52、52的形状也并不限于圆孔。
再有,设置孔52、53的位置并不限于一个面板盖51,也可以设置于多个面板盖51。
图17(A)至(C)中示出面板盖51的其他例子。
图17(A)中示出使面板盖51的长度比面板50的宽度小、使光的不透射部分窄的情况。
图17(B)中示出沿面板50的四个边设置面板盖512的情况。
而且,图17(C)中示出将两个面板盖513设于圆形面板50B上的对称位置的情况。面板盖513与面板50B的形状相对应,成为部分圆弧状。
接着,对借助于控制部62的对下部单元40及上部单元30的控制加以说明。
控制部62控制下部单元40的下部侧LED光源42及上部单元30的上部侧LED光源33,可以选择以下的模式。
即,控制部62可以选择光量一定而使光色变化的第1模式,光色一定而使光量变化的第2模式,使光量及光色同时变化的第3模式,及适合电视视听的第4模式。
如图18所示,通过照射器具10照射的房间R俯视时为矩形,具有四个壁面W1、W2、W3、W4。在壁面W1的下方空间侧放置电视TV,在房间R的中央放置桌子T。此外,壁面W4与壁面W2相对设置,与W2同样被控制。
图19中示出光量一定而使光色变化的第1模式。该情况下,控制部62控制下部侧LED光源42及上部侧LED光源33,维持输出一定而使光色变化。再者,光色的变化可以通过在下部单元40和上部单元30设置光色不同的下部侧LED光源42和上部侧LED光源33,改变各光色的输出的比例来调整。或者,也可以通过改变各下部侧LED光源42及各上部侧LED光源33的光色来调整。
即,如图19(A)所示,照射器具10以一定的输出将整个房间R照亮。而且如图19(B)所示,以一定的输出(在此,例如100%的输出)在白色到灯泡色之间改变光色。
再者,在图19(B)的表中,以白色/灯泡色来表示白色和灯泡色的比例。比例可以从白色(100/0)到灯泡色(0/100)连续变化。
此外,在此举例示出输出100%的情况,但也可以在面板盖51的第1孔52的内侧设置照度传感器(未作图示),在规定的照度使光色变化。
此外,控制部62能够分别控制上部单元30和下部单元40的光量和光色,能够通过输出比(出力比)分别调整上部单元30的光量及下部单元40的光量。
图20中示出光色一定而使光量变化的第2模式。
如图20(A)所示,照射器具10对整个房间R进行照射的同时,特别照亮桌子T。因此,控制部62以与对壁面W进行照射的上部单元30的输出相比提高对桌子T进行照射的下部单元40的输出来照亮桌子T的方式进行控制。例如,使下部单元40中对桌子T进行照射的下部侧LED光源42的输出为100%,降低其他下部侧LED光源42及上部侧LED光源33的输出。
这时,如图20(B)所示,可以以一定的光色(在此为100%的白色)使下部单元40及上部单元30的输出在例如100%到10%之间连续变化。
再者,作为特殊情况,也可包含逐渐关闭照射器具10的情况(即,使输出变为0%的情况)。
图21中示出光色一定而使光量变化的第2模式的其他的例子。
如图21(A)所示,照射器具10主要对房间R的天花板面11及壁面W进行照射。即,控制部62以与对地面侧进行照射的下部单元40的输出相比提高对天花板面11及壁面W进行照射的上部单元30的输出来照亮天花板11面及壁面W的方式进行控制。
这时,如图21(B)所示,可以以一定的光色(在此为100%的灯泡色)使上部单元30的输出在例如100%到10%之间连续变化。
图22示出使光色及光量变化的第3模式。
如图22(A)所示,照射器具10对整个房间R进行照射。
这时,如图22(B)所示,控制部62同时控制上部单元30及下部单元40的光量及光色,以所希望的光量来获得所希望的光色的照射光。
再者,在仅使如图23所示的夜灯点亮的情况下,控制部62在图22所示的第3模式下通过降低下部单元40及上部单元30的光量,也可以使其作为夜灯点亮。此外,同时,控制部62也可以调整夜灯的光色。
例如,如图23(B)所示,控制部62能够将作为夜灯的输出(光量)的上限限制在10%,在白色和灯泡色之间调整光色。
图24示出作为适合电视视听的配光状态的第4模式。
如图24(A)所示,作为适合电视视听的配光状态,可以举例示出的情况是:照射器具10仅对电视TV侧的壁面W1的上部进行照射,不对房间R的其他部分进行照射。
该情况下,控制部62仅使上部单元30中电视TV侧的上部单元30点亮。控制部62使电视TV侧的上部单元30例如以输出100%的光量的灯泡色点亮,对壁面W1的上部进行照射。
再者,这时,控制部62也可以使上部单元30A的光量和光色变化。
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照射器具10设置于天花板面11侧,具有主要对壁面W进行照射的多个上部单元30和设置于上部单元30的下方空间侧、主要对地面进行照射的多个下部单元40。此外,照射器具10具有控制上部单元30及下部单元40的控制部62。
控制部62可选择光量一定而使光色变化的第1模式、光色一定而使光量变化的第2模式、使光量及光色同时变化的第3模式。而且,控制部62可以以输出比分别调整上部单元30的光量及下部单元40的光量。
因此,控制部62能够通过对第1模式至第3模式进行选择,容易地变更房间R的演示效果或氛围。
此外,控制部62可以选择适合电视TV视听的第4模式,因此,能够制造视听电视TV时的房间R的氛围。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照射器具加以说明。
再者,为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的照射器具10共用的部位附加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25及图26所述,第2实施方式的照射器具10B中的反射板60B具有面向中央向下方空间侧倾斜的倾斜面67,呈整体向下方空间侧突起的山形。反射板60B的下表面被施以涂白或镜面加工,以便进行光反射。
反射部件60B中与器具主体20的一对下纵壁204(参照图4)对置的两端部分别设有凹陷的开口部671。设于一对下纵壁204的下部单元40从开口部671向反射部件60B的下方空间侧突出。此外,中央部672变高,以便不与设于器具主体20中心的安装配件21干扰。
因此,从下部单元40发出的光向距面板50的下部单元40最远的部分,即反射板60的中央部672照射。然后,在倾斜面67及中央部672向下方空间侧反射,向面板50入射。
再者,如前面图6中所述,从下部侧LED光源42发出的光通过透镜盖45以角度θ1向被安装面侧照射,由此,能够确保使光在反射板60B反射,向面板50入射并发光。
此外,如在第1实施方式的反射板60所示,也可以在反射板60B的中央设置安装配件用开口部(64)并可拆装地安装盖(61)。
而且,也可以在反射板60B设置控制部62用的开口部(65),使控制部62的下表面621构成反射板60B的一部分。
再者,本发明的照射器具并不限于前述实施方式,可以适当变形、改良等。
例如,在设于面板50的面板该51的第1孔52的内侧设置人感传感器,控制部可以基于来自人感传感器的信号调整光量。
符号说明
10照射器具
11天花板面(被安装面)
30上部单元
33上部侧LED光源
40下部单元
42下部侧LED光源
62控制部
TV电视
W、W1壁面

Claims (2)

1.一种照射器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器具主体;
反射板,安装于所述器具主体的下方;
多个上部单元,设于天花板面侧,具有主要对壁面进行照射的多个上部侧LED光源;
多个下部单元,设于所述上部单元的下方空间侧,具有主要对所述下方空间侧的地面进行照射的多个下部侧LED光源;以及
控制部,控制所述多个上部单元及所述多个下部单元,
所述上部单元以向所述器具主体的外侧照射的方式安装,所述下部单元以向所述器具主体的内侧照射的方式安装,
所述反射板安装于所述下部单元的内侧,所述下部单元的光通过所述反射板而向下部反射,
所述控制部能够选择光量一定而使光色变化的第1模式、光色一定而使光量变化的第2模式和使光量及光色同时变化的第3模式,并且能够通过输出比分别调整所述上部单元的光量及所述下部单元的光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射器具,其中,
所述控制部能够选择适合于电视视听的第4模式。
CN201110427109.XA 2011-01-25 2011-12-19 照射器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069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12827/2011 2011-01-25
JP2011012827A JP5736543B2 (ja) 2011-01-25 2011-01-25 照明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06967A CN102606967A (zh) 2012-07-25
CN102606967B true CN102606967B (zh) 2015-11-18

Family

ID=46524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2710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06967B (zh) 2011-01-25 2011-12-19 照射器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36543B2 (zh)
CN (1) CN1026069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25095B1 (ja) * 2013-08-01 2014-06-18 アイリスオーヤマ株式会社 Led照明装置
JP2015211021A (ja) * 2014-04-30 2015-11-24 コイズミ照明株式会社 照明制御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93535Y (zh) * 2005-06-17 2006-07-05 惠阳金谊灯饰有限公司 一种装饰灯
CN1862080A (zh) * 2005-05-14 2006-11-15 通快克罗伊策医疗系统两合公司 具有分区强度控制的手术灯
CN201246611Y (zh) * 2008-04-23 2009-05-27 高远 多功能便携照明灯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49912B2 (ja) * 2006-03-29 2011-08-17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照明器具
JP2009076214A (ja) * 2007-09-18 2009-04-09 Nec Lighting Ltd 照明器具
JP4740934B2 (ja) * 2007-12-07 2011-08-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CN201373343Y (zh) * 2009-03-09 2009-12-30 亚德光机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装置
CN201636719U (zh) * 2009-11-23 2010-11-17 无锡爱迪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灯罩上的热能led灯
CN201666515U (zh) * 2010-03-23 2010-12-08 东莞市贻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饰照明灯具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2080A (zh) * 2005-05-14 2006-11-15 通快克罗伊策医疗系统两合公司 具有分区强度控制的手术灯
CN2793535Y (zh) * 2005-06-17 2006-07-05 惠阳金谊灯饰有限公司 一种装饰灯
CN201246611Y (zh) * 2008-04-23 2009-05-27 高远 多功能便携照明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06967A (zh) 2012-07-25
JP2012155938A (ja) 2012-08-16
JP5736543B2 (ja) 2015-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61274B1 (en) Background light effects led light fixture with light guided second light sources
RU2537700C2 (ru) Светильник с фоновым отображением, использующим рассеивающие пикселы между нерассеивающих источников света
US20130044497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US20120033420A1 (en) Led lamp having broad and uniform light distribution
KR101062839B1 (ko) 넓고 균일한 배광을 가지는 led 조명
EP2562474B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EP2647906A2 (en) Wide icicle-type light-adjusting lens for diffusing the light of an led
JP2009026584A (ja) 照明装置
CN103649621A (zh) 照明装置
JP2008192609A (ja) 照明装置及びその集光板
JP2012182117A (ja) 管型照明器具、管型照明器具用筐体及び両面内照式看板装置
CN102606967B (zh) 照射器具
JP2010238420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KR101078850B1 (ko) 도광판을 사용한 조명기구
JP5302421B2 (ja) 屋内照明装置および内部空間を照明する方法
JP4506611B2 (ja) Led照明器具
KR20090112178A (ko) 발광다이오드를 이용한 평판조명장치
JP5624642B2 (ja) Led照明装置
KR101826066B1 (ko) 천장등용 이미지패널
KR101059781B1 (ko) Led 조명기구
CN113790403A (zh) 一种模拟自然光照的灯具
JP6270519B2 (ja)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照明装置
JP4506646B2 (ja) 照明器具
JP5591971B1 (ja) Led照明装置
JP5481582B1 (ja) Led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026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Termination date: 20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