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06655A - 对置型盘式制动器 - Google Patents

对置型盘式制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06655A
CN102606655A CN201210016847XA CN201210016847A CN102606655A CN 102606655 A CN102606655 A CN 102606655A CN 201210016847X A CN201210016847X A CN 201210016847XA CN 201210016847 A CN201210016847 A CN 201210016847A CN 102606655 A CN102606655 A CN 1026066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side
pressure relief
inboard
seal groove
disc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168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正纯
五明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v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dv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dv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06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066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对置型盘式制动器。利用对置型盘式制动器实现制动感的稳定化,通过确保可靠的活塞返回量而降低各个垫片的打滑。在设置于制动钳的内侧气缸部的内侧密封槽的盘式转动件侧端壁,设置有容许内侧活塞密封件的内周部朝向盘式转动件侧的弹性变形的低压后让部和高压后让部。在设置于制动钳的外侧气缸部的外侧密封槽的盘式转动件侧端壁,设置有容许外侧活塞密封件的内周部朝向盘式转动件侧的弹性变形的低压后让部和高压后让部。内侧的低压后让部和外侧的低压后让部形成为相同形状,内侧的高压后让部和外侧的高压后让部形成为不同的形状,内侧的高压后让部的容积设置为比外侧的高压后让部的容积小规定量。

Description

对置型盘式制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车辆中为了对车轮进行制动而采用的对置型盘式制动器。
背景技术
例如,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对置型盘式制动器(Disc Brake)具备:盘式转动件(Disc Rotor),该盘式转动件固定于车轮;制动钳(Caliper),该制动钳具有配置于该盘式转动件的内侧并固定于车辆的非旋转部的内侧气缸部、以及配置于上述盘式转动件的外侧、以跨过上述盘式转动件的外周的方式与上述内侧气缸部连结且与上述内侧气缸部对置的外侧气缸部;内侧垫片,该内侧垫片夹装在上述盘式转动件与上述内侧气缸部之间;外侧垫片,该外侧垫片夹装在上述盘式转动件与上述外侧气缸部之间;内侧活塞,该内侧活塞以能够沿转动轴向移动的方式收纳于设置于上述内侧气缸部的气缸孔,在制动时,利用液压沿转动轴向朝向上述盘式转动件的外周部内侧面按压上述内侧垫片;外侧活塞,该外侧垫片以能够沿转动轴向移动的方式收纳于设置于上述外侧气缸部的气缸孔且与上述内侧活塞对置,在制动时,利用液压沿转动轴向朝向上述盘式转动件的外周部外侧面按压上述外侧垫片;内侧活塞密封件,该内侧活塞密封件组装于设置于上述内侧气缸部的环状的内侧密封槽,在内周与上述内侧活塞的中间部外周卡合;以及外侧活塞密封件,该外侧活塞密封件组装于设置于上述外侧气缸部的环状的外侧密封槽,在内周与上述外侧活塞的中间部外周卡合。另外,上述内侧活塞和外侧活塞通常利用相同材料形成为相同形状,上述内侧活塞密封件和外侧密封件通常利用相同材料形成为相同形状。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8-3722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对置型盘式制动器中,在内侧密封槽的盘式转动件侧端壁设置的后让部(容许由制动时的液压引起的内侧活塞密封件上的内周部朝向盘式转动件侧的弹性变形)和在外侧密封槽的盘式转动件侧端壁设置的后让部,均通过对各个密封槽的槽边部进行一段倒角而形成,外侧的倒角量(回滚量)设定为比内侧的倒角量大规定量。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对置型盘式制动器中,为了对在制动时制动钳的外侧气缸部因比内侧气缸部弯曲得大而离开盘式转动件较远的情况进行校正,而进行了上述设定,但在制动时的液压为达到设定值(例如1MPa左右)之前的低压时,制动钳上的外侧气缸部与内侧气缸部的弯曲量之差与制动时的垫片的厚度方向的压缩量相比小到能够无视,几乎没有差。
因此,在制动时的液压为达到设定值(例如1MPa左右)之前的低压时,存在外侧活塞密封件上的内周部朝向盘式转动件侧的弹性变形,比内侧活塞密封件上的内周部朝向盘式转动件侧的弹性变形大的情况,在制动后除压时,虽然内侧活塞通过内侧活塞密封件的弹性复原而可靠地返回,但外侧活塞可能会通过外侧活塞密封件的弹性复原而过度返回。由此,虽然能够在外侧可靠地降低外侧垫片的打滑(与盘式转动件的滑动接触),但在之后的制动时外侧活塞的到制动为止的行程(无效行程)增大,担心制动感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对置型盘式制动器具备:
盘式转动件,该盘式转动件固定于车轮;
制动钳,该制动钳具有:内侧气缸部,该内侧气缸部配置于该盘式转动件的内侧,且固定于车辆的非旋转部;以及外侧气缸部,该外侧气缸部配置于所述盘式转动件的外侧,以跨所述盘式转动件的外周的方式与所述内侧气缸部连结,且与所述内侧气缸部对置;
内侧垫片,该内侧垫片夹装在所述盘式转动件与所述内侧气缸部之间;
外侧垫片,该外侧垫片夹装在所述盘式转动件与所述外侧气缸部之间;
内侧活塞,该内侧活塞以能够沿转动轴向移动的方式收纳于设于所述内侧气缸部的气缸孔,在制动时,利用液压而沿转动轴向朝向所述盘式转动件的外周部内侧面按压所述内侧垫片;
外侧活塞,该外侧垫片以能够沿转动轴向移动的方式收纳于设于所述外侧气缸部的气缸孔且与所述内侧活塞对置,在制动时,利用液压而沿转动轴向朝向所述盘式转动件的外周部外侧面按压所述外侧垫片;
内侧活塞密封件,该内侧活塞密封件组装于设于所述内侧气缸部的环状的内侧密封槽,在内周与所述内侧活塞的中间部外周卡合;以及,
外侧活塞密封件,该外侧活塞密封件组装于设于所述外侧气缸的环状的外侧密封槽,在内周与所述外侧活塞的中间部外周卡合,
并且,
在所述内侧密封槽的盘式转动件侧端壁设置有:低压后让部,该低压后让部在制动时的液压为达到设定值(例如1MPa左右)之前的低压时,容许所述内侧活塞密封件的内周部朝向盘式转动件侧的弹性变形;以及高压后让部,该高压后让部在制动时的液压为设定值以上的高压时,容许所述内侧活塞密封件的内周部朝向盘式转动件侧的弹性变形,
并且,
在所述外侧密封槽的盘式转动件侧端壁设置有:低压后让部,该低压后让部在制动时的液压为达到设定值之前的低压时,容许所述外侧活塞密封件的内周部朝向盘式转动件侧的弹性变形;以及高压后让部,该高压后让部在制动时的液压为设定值以上的高压时,容许所述外侧活塞密封件的内周部朝向盘式转动件侧的弹性变形,
所述内侧密封槽的低压后让部和所述外侧密封槽的低压后让部形成为相同形状,所述内侧密封槽的高压后让部和所述外侧密封槽的高压后让部形成为不同的形状,所述内侧密封槽的高压后让部的容积比所述外侧密封槽的高压后让部的容积小规定量。
在本发明的对置型盘式制动器中,当在制动时液压供给至制动钳的内侧气缸部和外侧气缸部时,内侧活塞沿转动轴向朝向盘式转动件的外周部内侧面按压内侧垫片,并且,外侧活塞沿转动轴向朝向盘式转动件的外周部外侧面按压外侧垫片。因此,盘式转动件因被内侧垫片和外侧垫片夹持而制动。并且,在制动解除时,从制动钳的内侧气缸部和外侧气缸部排除液压,盘式转动件被内侧垫片和外侧垫片的夹持被松开而解除制动。
另外,在本发明的对置型盘式制动器中,在内侧密封槽的低压后让部(制动时的液压为达到设定值(例如1MPa左右)之前的低压时,容许内侧活塞密封件的内周部朝向盘式转动件侧的弹性变形的部件)、和外侧密封槽的低压后让部(制动时的液压为达到设定值(例如1MPa左右)之前的低压时,容许外侧活塞密封件的内周部朝向盘式转动件侧的弹性变形的部件)形成为相同形状。
因此,在制动时的液压为达到设定值(例如1MPa左右)之前的低压时,制动钳的外侧气缸部和内侧气缸部的弯曲量几乎没有差,与该情况相结合,外侧活塞密封件的内周部朝向盘式转动件侧的弹性变形与内侧活塞密封件的内周部的朝向盘式转动件侧的弹性变形大致相同。因此,在制动后除压时,内侧活塞因内侧活塞密封件的弹性复原而可靠地返回,并且,外侧活塞因外侧活塞密封件的弹性复原而可靠地返回,外侧活塞不会因外侧活塞密封件的弹性复原而过度返回。由此,在外侧,能够可靠地降低外侧垫片的打滑,并且在之后的制动时,外侧活塞的进行制动之前的行程(无效行程)不会不必要地增大,能够防止制动感的恶化。
另一方面,在制动时的液压为设定值(例如1MPa左右)以上的高压时(最高压为例如7~10MPa时),在外侧,制动钳的外侧气缸部的弯曲量与内侧气缸部的弯曲量相比较,根据液压的增大而依次增大,并且,外侧活塞密封的内周部的朝盘式转动件侧的弹性变形,比内侧活塞密封件的内周部朝向盘式转动件侧的弹性变形大。因此,在制动后除压时,外侧活塞因外侧活塞密封件的弹性复原而可靠地返回。由此,能够可靠地降低外侧垫片的滑动,并且在之后的制动时,外侧活塞的进行制动之前的行程(无效行程)不会不必要地增大,能够防止制动感的恶化。
另外,在制动时的液压从低压到高压的整个区域中,在制动后除压时,内侧活塞因内侧活塞密封件的弹性复原而可靠地返回。由此,能够在内侧可靠地降低内侧垫片的打滑,并且在之后的制动时,内侧活塞的进行制动之前的行程(无效行程)不会不必要地增大,能够防止了制动感觉的恶化。
其结果是,在基于本发明的对置型盘式制动器中,在制动时的液压在从低压到高压的整个区域中,能够实现与制动钳的弯曲对应的外侧活塞密封件和内侧活塞密封件的弹性变形量,能够实现制动感的稳定化,并且能够通过确保可靠的活塞返回量而降低各个垫片的摩擦。
在实施上述本发明时,上述内侧密封槽的低压后让部以及高压后让部、和上述外侧密封槽的低压后让部以及高压后让部也可以通过对各个密封槽的槽边部(盘式转动件侧端壁的内周部)进行倒角而形成。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简单的形状低价制造内侧密封槽的低压后让部以及高压后让部、和外侧密封槽的低压后让部以及高压后让部。
在该情况下,形成上述内侧密封槽的低压后让部以及高压后让部的倒角为一段倒角,形成上述外侧密封槽的低压后让部以及高压后让部的倒角为二段倒角。并且,形成上述内侧密封槽的低压后让部以及高压后让部的倒角、和形成上述外侧密封槽的低压后让部以及高压后让部的倒角也可以均采用二段倒角。在上述情况下,与后者相比,由于前者的段部个数少,因此容易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简要示出本发明的对置型盘式制动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制动钳的内侧密封槽和外侧密封槽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内侧活塞、内侧活塞密封件、外侧活塞、外侧活塞密封件在制动解除时的简要的动作说明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内侧活塞、内侧活塞密封件、外侧活塞、外侧活塞密封件在低压制动时的简要的动作说明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内侧活塞、内侧活塞密封件、外侧活塞、外侧活塞密封件在高压制动时的简要的动作说明图。
图6是示出制动钳的内侧密封槽和外侧密封槽的第一变形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当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7是示出制动钳的内侧密封槽和外侧密封槽的第二变形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当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盘式转动件;20:制动钳;21:内侧气缸部;21a:气缸孔;21b:内侧密封槽;Ia:内侧密封槽的低压后让部;lb:内侧密封槽的高压后让部;21c:安装脚部;22:外侧气缸部;22a:气缸孔;22b:外侧密封槽;Oa:外侧密封槽的低压后让部;Ob:外侧密封槽的高压后让部;30:内侧垫片;40:外侧垫片;50:内侧活塞;60:外侧活塞;70:内侧活塞密封件;80:外侧活塞密封件;90:支承销;100:对置型盘式制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简要示出本发明的对置型盘式制动器的一个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的盘式制动器100具备固定于车轮(省略图示)且与该车轮一体旋转的盘式转动件10,并且具备用于对该盘式转动件10进行制动的制动钳20、内侧垫片30、外侧垫片40、内侧活塞50、外侧活塞60、内侧活塞密封件70、外侧活塞密封件80等。
制动钳20利用铸铁、轻金属合金或者轻金属铸造而成,具有:内侧气缸部21,该内侧气缸部21配置于盘式转动件10的内侧(图1左侧),且固定于车辆的非旋转部(省略图示的车身);和外侧气缸部22,该外侧气缸部22配置于盘式转动件10的外侧(图1右侧),以跨过盘式转动件10的外周的方式与内侧气缸部21连结,且与内侧气缸部21对置。
在内侧气缸部21设置有沿转动轴向延伸且朝向盘式转动件10开口的气缸孔21a,并且设置有环状的内侧密封槽21b。并且,在内侧气缸部21设置有用于将制动钳20固定于车辆的非旋转部(车身)的安装脚部21c。另一方面,在外侧气缸部22设置有沿转动轴向延伸且朝向盘式转动件10开口的气缸孔22a,并且设置有环状的外侧密封槽22b。
内侧垫片30经由支承销90以能够在转动轴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制动钳20,且夹装在盘式转动件10与内侧气缸部21之间。另一方面,外侧垫片40经由支承销40以能够在转动轴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制动钳20,且夹装在盘式转动件10和外侧气缸部22之间。
内侧活塞50构成为,以能够在转动轴向移动的方式收纳于设置于内侧气缸部21的气缸孔21a,在制动时,通过液压而沿转动轴向朝向盘式转动件10的外周部内侧面按压内侧垫片30。另一方面,外侧活塞60构成为,以能够在转动轴向移动的方式收纳于设置于外侧气缸部22的气缸孔22a,在制动时,通过液压而沿转动轴向朝向盘式转动件10的外周部外侧面按压外侧垫片40。另外,内侧活塞50和外侧活塞60利用相同材料形成为相同形状。
内侧活塞密封件70构成为,安装于设于内侧气缸部21的环状的内侧密封槽21b,在内周与内侧活塞50的中间部外周卡合,制动时在内侧密封槽21b内弹性变形,制动解除时在内侧密封槽21b内弹性复原。另一方面,外侧活塞密封槽80构成为,安装于设于外侧气缸部22的环状的外侧密封槽22b,在内周与外侧活塞60的中间部外周卡合,制动时在外侧密封槽22b内弹性变形,制动解除时在外侧密封槽22b内弹性复原。另外,内侧活塞密封件70和外侧活塞密封件80利用相同原材料形成为相同形状。并且构成为,在各个活塞密封件70、80的与各个活塞50、60之间的卡合部(内周部),各个活塞50、60根据各个垫片30、40的线性磨损而相对于各个活塞密封件70、80向盘式转动件10侧滑动。
然而,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2的(a)图以及图3的(a)图所示,在内侧密封槽21b的盘式转动件侧端壁(图示右侧端壁)设置有:低压后让部Ia(参照图4的(a)图),该低压后让部Ia在制动时的液压为达到设定值(例如1MPa左右)之前的低压时,容许内侧活塞密封件70的内周部朝向盘式转动件10侧的弹性变形;以及高压后让部Ib(参照图5的(a)图),该高压后让部Ib在制动时的液压为设定值以上的高压时(最高高压为例如7~10MPa左右时),容许内侧活塞密封件70的内周部朝向盘式转动件10侧的弹性变形。
并且,如图2的(b)图以及图3的(b)图所示,在外侧密封槽22b的盘式转动件侧端壁(图示左侧端壁)设置有:低压后让部Oa(参照图4的(b)图),该低压后让部Oa在制动时的液压为达到设定值(例如1MPa左右)之前的低压时,容许外侧活塞密封件80的内周部朝向盘式转动件10侧的弹性变形;以及高压后让部Ob(参照图5的(b)图),该高压后让部Ob在制动时的液压为设定值以上的高压时(最高高压为例如7~10MPa左右时),容许外侧活塞密封件80的内周部朝向盘式转动件10侧的弹性变形。
上述的内侧密封槽21b的低压后让部Ia以及高压后让部Ib通过对内侧密封槽21b的槽边部(盘式转动件侧端壁的内周部)进行倒角(一段倒角)而形成,外侧密封槽22b的低压后让部Oa以及高压后让部Ob通过对外侧密封槽22b的槽边部(盘式转动件侧端壁的内周部)进行倒角(二段倒角)而形成,如图2所示,各个倒角的高度H0(径向宽度)形成为相同。
并且,形成内侧密封槽21b的低压后让部Ia以及高压后让部Ib的一段倒角的倒角角度θ0、和形成外侧密封槽22b的低压后让部Oa的二段倒角的第一段倒角角度θ0形成为相同。并且,形成外侧密封槽22b的高压后让部Ob的二段倒角的第二段倒角角度θ2设为比形成外侧密封槽22b的低压后让部Oa的二段倒角的第一段倒角角度θ0大。
因此,内侧密封槽21b的低压后让部Ia与外侧密封槽22b的低压后让部Oa形成为相同形状,内侧密封槽21b的高压后让部Ib和外侧密封槽22b的高压后让部Ob形成为不同的形状,内侧密封槽21b的高压后让部Ib被设为与外侧密封槽22b的高压后让部Ob相比,容积小规定量。另外,对于内侧密封槽21b和外侧密封槽22b,除了上述各个后让部的形状和结构之外,其他的形状、结构相同。
在如上构成的该实施方式中,在制动时,当液压供给至制动钳20的内侧气缸部21和外侧气缸部22时,内侧活塞50转动轴向朝向盘式转动件10的外周部内侧面按压内侧垫片30,并且,外侧活塞60沿转动轴向朝向盘式转动件10的外周部外侧面按压外侧垫片40。因此,盘式转动件10被内侧垫片30和外侧垫片40夹持而制动。并且,在制动解除时,液压从制动钳20的内侧气缸部21和外侧气缸部22被排除,盘式转动件10被内侧垫片30和外侧垫片40的夹持被松开,从而解除制动。
然而,在该实施方式中,内侧密封槽21b的低压后让部Ia(在制动时的液压为达到设定值(例如1MPa左右)之前的低压时,例如,如图4的(a)图所示那样容许内侧活塞密封件70的内周部朝向盘式转动件侧的弹性变形(L1)的部件)、与外侧密封槽22b的低压后让部Oa(制动时的液压为达到设定值(例如1MPa左右)之前的低压时,例如,如图4的(b)图所示那样容许外侧活塞密封件80的内周部朝向盘式转动件侧的弹性变形(L1)的部件)形成为相同形状。
因此,在制动时的液压为达到设定值(例如1MPa)之前的低压时,制动钳20的外侧气缸部22和内侧气缸部21的弯曲量之差,与制动时的垫片在厚度方向的压缩量相比小到能够无视,几乎没有差,与该情况相结合,外侧活塞密封槽80的内周部朝向盘式转动件侧的弹性变形(参照图4的(b)图的L1)与内侧活塞密封件70的内周部朝向盘式转动件侧的弹性变形(参照图4的(a)图的L1)大致相同。因此,在制动后除压时,内侧活塞50通过内侧活塞密封件70的弹性复原而可靠地返回,并且,外侧活塞60通过外侧活塞密封件80的弹性复原而可靠地返回,外侧活塞60不会通过外侧活塞密封件80的弹性复原(从图4的(b)图的弹性变形状态朝向图3的(b)图的初期状态的复原)而过度返回。由此,能够在外侧可靠地降低外侧垫片40的打滑,并且在之后的制动时,外侧活塞60的进行制动之前的行程(无效行程)不会不必要地增大,能够防止制动感恶化。
另一方面,在制动时的液压为设定值(例如1MPa左右)以上的高压时(最高压为例如7~10MPa左右时),在外侧,制动钳20处的外侧气缸部22的弯曲量与内侧气缸部21的弯曲量相比,与液压的增大相应地依次增大,并且,外侧活塞密封件80的内周部朝向盘式转动件侧的弹性变形(参照图5的(b)图的L3),比内侧活塞密封件70的内周部朝向盘式转动件侧的弹性变形(参照图5的(a)图的L2(L1<L2<L3))大。因此,在制动后除压时,外侧活塞60通过外侧活塞密封件80的弹性复原(从图5的(b)图的弹性变形状态朝向图3的(b)图的初始状态的复原)而可靠地恢复。由此,能够可靠地降低外侧垫片40的打滑,并且在之后的制动时,外侧活塞60的进行制动之前的行程(无效行程)不会不必要地增大,能够防止制动感恶化。
另外,在制动时的液压从低压到高压的整个区域中,在制动后除压时,内侧活塞50通过内侧活塞密封件70的弹性复原(从图4的(a)图或者图5的(a)图的弹性变形状态朝向图3的(a)图的初始状态的复原)而可靠地恢复。由此,在内侧,能够可靠地降低内侧垫片30的打滑,并且在之后的制动时,内侧活塞50的进行制动之前的行程(无效行程)不会不必要地增大,从而能够防止制动感恶化。
其结果是,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制动时的液压从低压到高压的整个区域中,能够实现与制动钳20的弯曲对应的外侧活塞密封件80以及内侧活塞密封件70的弹性变形量,能够实现制动感的稳定化,并且能够通过确保可靠的活塞返回量而降低各个垫片30、40的打滑。
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内侧密封槽21b的低压后让部Ia以及高压后让部Ib、和外侧密封槽22b的低压后让部Oa以及高压后让部Ob,通过对各个密封槽21b、22b的槽边部(盘式转动件侧端壁的内周部)进行倒角而形成,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形状低价制造内侧密封槽21b的低压后让部Ia以及高压后让部Ib、和外侧密封槽22b的低压后让部Oa以及高压后让部Ob。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通过在内侧密封槽21b的槽边部(盘式转动件侧端壁的内周部)实施倒角(一段倒角),而形成内侧密封槽21b的低压后让部Ia以及高压后让部Ib,通过在外侧密封槽22b的槽边部(盘式转动件侧端壁的内周部)实施倒角(二段倒角)而形成外侧密封槽22b的低压后让部Oa以及高压后让部Ob并加以实施,但也可以如图6或者图7所示那样形成内侧密封槽21b的低压后让部Ia以及高压后让部Ib、和外侧密封槽22b的低压后让部Oa以及高压后让部Ob而加以实施。
在图6所示的第一变形实施方式中,内侧密封槽21b的低压后让部Ia以及高压后让部Ib,通过对内侧密封槽21b的槽边部(盘式转动件侧端壁的内周部)进行倒角(二段倒角)而形成,外侧密封槽22b的低压后让部Oa以及高压后让部Ob,通过在外侧密封槽22b的槽边部(盘式转动件侧端壁的内周部)进行倒角(二段倒角)而形成,各个倒角的第一段的高度H0以及倒角角度θ0和第二段的高度H1分别设为相同。并且,形成外侧密封槽22b的高压后让部Ob的二段倒角的第二段的倒角角度θ2,比形成内侧密封槽21b的高压后让部Ib的二段倒角的第二段的倒角角度θ1大。
另一方面,在图7所示的第二变形实施方式中,内侧密封槽21b的低压后让部Ia以及高压后让部Ib,通过在内侧密封槽21b的槽边部(盘式转动件侧端壁的内周部)进行倒角(二段倒角)而形成,外侧密封槽22b的低压后让部Oa以及高压后让部Ob,通过在外侧密封槽22b的槽边部(盘式转动件侧端壁的内周部)进行倒角(二段倒角)而形成,各个倒角的第一段的倒角角度θ0和第二段的倒角角度θ2分别设为相同。并且,形成外侧密封槽22b的高压后让部Ob的二段倒角的第二段的高度H3,比形成内侧密封槽21b的高压后让部Ib的二段倒角的第二段的高度H2大。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各个变形实施方式中,虽然内侧密封槽21b的低压后让部Ia以及高压后让部Ib通过对内侧密封槽21b的槽边部进行倒角而形成,外侧密封槽22b的低压后让部Oa以及高压后让部Ob通过对外侧密封槽22b的槽边部进行倒角而形成,但也可以将上述各个后让部形成为倒角以外的结构(例如,相对于图2~图7的截面为直线状倒角,使截面形成为曲线状的弧面)而加以实施。

Claims (4)

1.一种对置型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盘式转动件,该盘式转动件固定于车轮;
制动钳,该制动钳具有:内侧气缸部,该内侧气缸部配置于该盘式转动件的内侧,且固定于车辆的非旋转部;以及外侧气缸部,该外侧气缸部配置于所述盘式转动件的外侧,以跨所述盘式转动件的外周的方式与所述内侧气缸部连结,且与所述内侧气缸部对置;
内侧垫片,该内侧垫片夹装在所述盘式转动件与所述内侧气缸部之间;
外侧垫片,该外侧垫片夹装在所述盘式转动件与所述外侧气缸部之间;
内侧活塞,该内侧活塞以能够沿转动轴向移动的方式收纳于设于所述内侧气缸部的气缸孔,在制动时,该内侧活塞利用液压而沿转动轴向朝向所述盘式转动件的外周部内侧面按压所述内侧垫片;
外侧活塞,该外侧活塞以能够沿转动轴向移动的方式收纳于设于所述外侧气缸部的气缸孔且与所述内侧活塞对置,在制动时,该外侧活塞利用液压而沿转动轴向朝向所述盘式转动件的外周部外侧面按压所述外侧垫片;
内侧活塞密封件,该内侧活塞密封件组装于设于所述内侧气缸部的环状的内侧密封槽,在内周与所述内侧活塞的中间部外周卡合;以及,
外侧活塞密封件,该外侧活塞密封件组装于设于所述外侧气缸的环状的外侧密封槽,在内周与所述外侧活塞的中间部外周卡合,
并且,
在所述内侧密封槽的盘式转动件侧端壁设置有:低压后让部,该低压后让部在制动时的液压为达到设定值之前的低压时,容许所述内侧活塞密封件的内周部朝向盘式转动件侧的弹性变形;以及高压后让部,该高压后让部在制动时的液压为设定值以上的高压时,容许所述内侧活塞密封件的内周部朝向盘式转动件侧的弹性变形,并且,
在所述外侧密封槽的盘式转动件侧端壁设置有:低压后让部,该低压后让部在制动时的液压为达到设定值之前的低压时,容许所述外侧活塞密封件的内周部朝向盘式转动件侧的弹性变形;以及高压后让部,该高压后让部在制动时的液压为设定值以上的高压时,容许所述外侧活塞密封件的内周部朝向盘式转动件侧的弹性变形,
所述内侧密封槽的低压后让部和所述外侧密封槽的低压后让部形成为相同形状,所述内侧密封槽的高压后让部和所述外侧密封槽的高压后让部形成为不同的形状,所述内侧密封槽的高压后让部的容积比所述外侧密封槽的高压后让部的容积小规定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置型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密封槽的低压后让部以及高压后让部和所述外侧密封槽的低压后让部以及高压后让部通过对各个密封槽的槽边部进行倒角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置型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内侧密封槽的低压后让部以及高压后让部的倒角为一段倒角,形成所述外侧密封槽的低压后让部以及高压后让部的倒角为二段倒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置型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内侧密封槽的低压后让部以及高压后让部的倒角、和形成所述外侧密封槽的低压后让部以及高压后让部的倒角均为二段倒角。
CN201210016847XA 2011-01-19 2012-01-18 对置型盘式制动器 Pending CN1026066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08774A JP2012149699A (ja) 2011-01-19 2011-01-19 対向型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2011-008774 2011-01-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06655A true CN102606655A (zh) 2012-07-25

Family

ID=46524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16847XA Pending CN102606655A (zh) 2011-01-19 2012-01-18 对置型盘式制动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149699A (zh)
CN (1) CN102606655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27162A (zh) * 2012-11-22 2013-02-13 金东� 自助式刹车制动器
CN104879403A (zh) * 2015-06-26 2015-09-02 芜湖创智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盘式制动装置
CN114096759A (zh) * 2019-07-05 2022-02-25 株式会社万都 钳式制动器
CN114096760A (zh) * 2019-07-05 2022-02-25 株式会社万都 钳式制动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27162A (zh) * 2012-11-22 2013-02-13 金东� 自助式刹车制动器
CN102927162B (zh) * 2012-11-22 2015-04-15 金东� 自助式刹车制动器
CN104879403A (zh) * 2015-06-26 2015-09-02 芜湖创智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盘式制动装置
CN114096759A (zh) * 2019-07-05 2022-02-25 株式会社万都 钳式制动器
CN114096760A (zh) * 2019-07-05 2022-02-25 株式会社万都 钳式制动器
CN114096760B (zh) * 2019-07-05 2024-04-19 汉拿万都株式会社 钳式制动器
CN114096759B (zh) * 2019-07-05 2024-04-26 汉拿万都株式会社 钳式制动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49699A (ja) 201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75738B2 (en) Disc brake
EP2171304B1 (en) Vehicle disc brake device
US20100243385A1 (en) Vehicle disk brake
EP2208907B1 (en) Rollback seal
US8561762B2 (en) Brake piston with steel core and phenolic outer layer
CN102606655A (zh) 对置型盘式制动器
JPH10325432A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US11965567B2 (en) Disc brake
CN105736604A (zh) 车辆盘式制动器
EP2971839B1 (en) Tensioned brake pad
CN105317885A (zh) 浮钳盘式制动器
KR20070060520A (ko) 디스크브레이크
US6910554B2 (en) Caliper assembly for a disc brake
US20120125723A1 (en) Disk brake assembly
JP6265927B2 (ja) 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5370684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CN211343814U (zh) 电子驻车卡钳
JP5459493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JP6113494B2 (ja) 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H1037987A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JP2005090757A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CN105276042A (zh) 带冷却系统的浮钳盘式制动器
JP6267930B2 (ja) 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の樹脂ピストン
JP2014126066A (ja) 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H08170659A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