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02477A - 燃料箱罩结构 - Google Patents

燃料箱罩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02477A
CN102602477A CN2012100119238A CN201210011923A CN102602477A CN 102602477 A CN102602477 A CN 102602477A CN 2012100119238 A CN2012100119238 A CN 2012100119238A CN 201210011923 A CN201210011923 A CN 201210011923A CN 102602477 A CN102602477 A CN 1026024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tank
tank cover
engagement section
pump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119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02477B (zh
Inventor
前田匡雅
池田英喜
木下雅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02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024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024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024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燃料箱罩结构,把向燃料箱上分别安装的加油托盘和燃料箱罩一体化。该燃料箱罩结构,在燃料箱(20)上覆盖把前侧的托盘部(40)和后侧的泵罩部(50)形成一体的燃料箱罩(30)。托盘部(40)是向上敞开的凹部,泵罩部(50)是向下敞开的凹部,相反地形成凹凸。在燃料箱罩(30)的前部设置衬垫(32),向漏斗颈(25)的周围卡止。在燃料箱罩(30)的后部设置卡合突部(56),使爪(56a)向在凸缘部(24)的卡止突部(24b)形成的卡合孔(24c)卡止。在燃料箱罩(30)的左右设置滑动卡合部(54),使分别与凸缘部(24)的左右两侧滑动卡合。

Description

燃料箱罩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把机动两轮车等燃料箱的上面覆盖而安装的燃料箱罩结构。
背景技术
在机动两轮车等燃料箱的上面后部设置加油口,在前部内置燃料泵,把其上部向燃料箱的上面固定,且把该燃料泵的上方用泵罩覆盖,有这样向燃料箱的周围联接安装的结构(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96553号公报
若如上述现有例那样把泵罩向燃料箱联接,则难于提高生产性。在把加油口形成在燃料箱上面的情况下,有时要在加油口的周边设置加油托盘,在把它与泵罩是分别形成时,零件个数增加且组装工时增加,因此,要求有具有泵罩和加油托盘的功能且能够提高生产性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实现该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内容1记载发明的燃料箱罩结构被安装于燃料箱,在被车体架支承的燃料箱的上面设置加油口,且在被收容于燃料箱内的燃料泵的上部设置燃料吐出口,该燃料吐出口设置在燃料箱的上面,具备有把该燃料泵上部覆盖的泵罩部,其中,
该燃料箱罩把覆盖加油口周围而设置的托盘部和所述泵罩部形成一体,
且在所述托盘部形成有把所述加油口包围的开口部,把环状的弹性部件与该开口部嵌合,使外周部与所述开口部的内周贴紧,使所述弹性部件的内周部与所述加油口的周围贴紧,
进而,在燃料箱罩的周围设置有与所述燃料箱卡合的卡合部,利用该卡合部和所述弹性部件把所述燃料箱罩向所述燃料箱安装。
本发明内容2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的发明内容1中,所述托盘部形成有把所述加油口的周围包围并向上方敞开的托盘侧凹部,
所述泵罩部形成有向下方敞开的泵侧凹部,所述泵侧凹部与该托盘侧凹部邻接,并使彼此朝向相反方向的所述托盘侧凹部和所述泵侧凹部组合。
本发明内容3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的发明内容1或2中,在所述燃料箱罩相对的一对端部的一个端部形成所述开口部,把所述弹性部件嵌合,
在另一个端部形成第一卡合部,其构成所述卡合部的一部分,且向设置在所述燃料箱的卡合孔插入而卡合。
本发明内容4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的发明内容3中,在所述开口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之间形成所述泵罩部,该泵罩部在与连结所述开口部和所述第一卡合部的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两端部设置有构成所述卡合部一部分的第二卡合部。
本发明内容5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的发明内容4中,所述第二卡合部形成为朝向所述燃料箱内侧的コ形状,把在所述燃料箱周边缘形成的凸缘部上下夹住。
本发明内容6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的发明内容1~5任一项中,从所述泵罩部形成有连结所述卡合部的延伸部,且设置有把配管向该延伸部的至少一个固定的配管固定部。
本发明内容7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的发明内容1~6任一项中,在所述托盘部形成有把流体向外部排出的排出口,
把该托盘部的底部配置成向一个方向倾斜,在该底部的最下部附近形成所述排出口,
且从所述底部的倾斜方向端部开始形成斜面状隆起的倾斜引导壁,
把所述倾斜引导壁设置成俯视时与所述底部的倾斜方向交叉,
所述底部与所述倾斜引导壁的边界线相对所述倾斜方向倾斜,以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处于比所述最下部高的位置,并使另一端成为所述最下部。
本发明内容8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的发明内容1~7任一项中,把固定所述燃料泵的螺栓朝向上方地设置在所述燃料箱的上面,
且在所述燃料箱罩的下侧面竖立设置有向所述螺栓的前端延伸的肋。
根据本发明内容1记载的发明,由于在燃料箱罩把成为加油托盘的托盘部和成为燃料泵的罩的泵罩部形成为一体,所以能够减少零件个数。由于使弹性部件即衬垫向加油口的周围贴紧嵌合,且利用设置在其他部位的卡合部把燃料箱罩向燃料箱安装,所以与利用联接部件把燃料箱罩向燃料箱安装的结构相比,生产性被提高。
根据本发明内容2记载的发明,由于把托盘部和泵罩部分别形成为在上下方向朝向相反方向的凹部,所以不会使燃料箱罩在高度方向大型化,能够兼顾其功能性和刚性。
根据本发明内容3记载的发明,由于在燃料箱的相对位置设置有由第一卡合部和弹性部件构成的弹性嵌合部,所以首先能够由第一卡合部进行燃料箱与燃料箱罩的定位,接着能够由位于相反侧的弹性部件向加油口周围来贴紧固定,因此,即使不使用联接部件,也能够抑制燃料箱与燃料箱罩之间的晃动来进行固定。
根据本发明内容4记载的发明,利用在与连结开口部和第一卡合部的方向大致正交方向的泵罩部的两端部形成的各第二卡合部,能够减少燃料箱罩的晃动。
根据本发明内容5记载的发明,由于把第二卡合部向燃料箱的凸缘部组装时不使燃料箱罩弹性变形地进行组装,通过使第二卡合部沿凸缘滑动而使第二卡合部与凸缘卡合,所以能够提高燃料箱罩的强度,且能够谋求提高生产性。
根据本发明内容6记载的发明,由于在连结泵罩部与第一和第二卡合部的延伸部分设置有配管固定部,所以能够在燃料箱的上面进行配管的固定,有效地活用延伸部分,使延伸部分也具有功能而多功能化。
根据本发明内容7记载的发明,由于使托盘部倾斜,在最下部附近设置排出口,把托盘部与泵罩部的区分壁作为倾斜引导壁,对该倾斜引导壁进行研究,创意出底部朝向最下部的下方倾斜,所以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就把流体的流动向排出口引导,能够提高排出性。
根据本发明内容8记载的发明,假设在燃料箱罩被作用有负载的情况下,利用肋与螺栓或向螺栓联接的螺母部件进行抵接而能够使负载不作用到燃料箱上面,能够避免燃料箱罩与燃料泵产生干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机动两轮车外观的右侧视图;
图2是表示燃料箱周围部分的车体主要部分的左侧视图;
图3是图2燃料箱周围部分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燃料箱周围部分的该立体图;
图5是燃料箱周围部分的背面视图;
图6是图2的6-6线剖视图;
图7是燃料箱的侧视图;
图8是燃料箱的俯视图;
图9是燃料箱罩的左侧视图;
图10是从斜后方表示燃料箱罩的立体图;
图11是使燃料箱罩翻转而表示内侧的立体图;
图12A和B是相对衬垫的平面和燃料箱而表示固定结构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后车架   13加强管   20燃料箱   25漏斗颈(フィラ一ネット)
30燃料箱罩   32衬垫   40托盘部   50泵罩部
51本体部   54滑动卡合部   56卡合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一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机动两轮车外观的右侧视图,图2是把车座和车体罩省略而表示车体左侧面中燃料箱周围部分的图,图3是燃料箱周围部分的俯视图,图4是燃料箱周围部分的立体图,图5是燃料箱周围部分的背面视图,图6是图2的6-6线剖视图。
首先,在图1中,在车体前部,在被未图示的车体架前端部自由转动地支承的前叉1下端,支承有前轮2,利用上方的车把3来转向。
车体前部被前部车体罩4所覆盖,夹住其鞍部4a地在车把3的后方配置有车座5。车座5是前后方向长的双人车座,前半部是驾驶员车座5a,后半部是副车座5b。
车座5被车体架和后述的燃料箱所支承,前端部通过隐藏在驾驶员车座5a下看不到的铰链而与燃料箱自由转动地连结,通过以该铰链为中心从后端部侧向前方转动而能够被打开。
当把车座5打开,则能够向配置在驾驶员车座5a下方的燃料箱进行加油。
车座5的下方被后部车体罩6覆盖,在其内侧配置有车体架和燃料箱。7是发动机,8是后轮,9是缓冲器。
图2把车座5和后部车体罩6省略而表示车体侧面中央部的内侧,车体架10具备有:沿车体中心而向前后方向配置的主车架11、从其后端部向斜上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后车架12、把该一对后车架12的前部和主车架11的后端部之间斜着连结的左右一对加强管13。
后车架12在弯曲部12a大致水平地弯曲并向后方延伸,把弯曲部12a的前方部分叫做后车架前部12b,把后方部分叫做后车架后部12c。
发动机7被支承在主车架11的下方,通过被收容在链条盒14内的看不到的链条来驱动后轮8。
链条盒14被固定在后叉15,后叉15的前端在图中看不到,但能够自由摇动地被支承在后车架12的下部,后端部则经由缓冲器9而与后车架12的弯曲部12a连结。
在被主车架11、后车架12和加强管13包围的空间内配置有燃料箱20。燃料箱20通过把设置在前方侧底部的托架21安装在设置于加强管13前后方向中间部的撑架16而被加强管13支承,把后部由设置在后车架12的弯曲部12a附近的燃料箱用撑架17来支承。
燃料箱20的上面中,形成有安装了燃料盖22的加油口25a的前部与后车架12的弯曲部12a是大致相同的高度,而后方侧则低一层而成为台阶。
在燃料箱20的上面设置有燃料箱罩30。燃料箱罩30把前部侧的托盘部和后部侧的泵罩部形成一体。在燃料箱20的前端部设置有铰链23,并把车座5的前端部安装在此,能够自由转动地开闭。
排泄管31从燃料箱罩30的侧面沿燃料箱罩30向后方延伸,在弯曲部12a附近向下方弯曲,并沿后车架前部12b向下方延伸而到达车体下部。
排泄管31把加油时向燃料箱罩30上溢出的燃料等流体(以下单叫做流体)从车体下部向地面排出。后部车体罩6的上边缘6a沿燃料箱20的凸缘部24向后方延伸,然后向设置在弯曲部12a的车座支承撑架18上露出地弯曲。
排泄管31在燃料箱用撑架17之上向下方弯曲,向后部车体罩6的内侧进入。附图标记19是后挡泥板。
图3是去掉车座5而从上方表示燃料箱20的图,俯视看形状的燃料箱罩30把燃料箱20上面的大半部分覆盖。前部是成为加油托盘的托盘部40,后部是泵罩部50。
托盘部40在前端中央嵌合有相当于是本发明环状弹性部件的环状衬垫32,加油口25a位于衬垫32的中央部。衬垫32是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的公知的密封材料,外周部与设置在托盘部40的开口46(本发明中设置在托盘部而把加油口包围的开口部,参照图10)卡合。
在托盘部40的后部一侧(本例是左侧)形成有向外侧伸出的排出部42。排泄管31的前端与该排出部42连接。
泵罩部50成为燃料箱罩的一部分,具有把构成燃料泵60的基部61上方覆盖的本体部51。基部61被配置成向左右方向横长,供给电力的电线束62向一端延伸,燃料软管63与另一端连接。
在本体部51的侧部设置有成为本发明延伸部的朝向左右的伸出部52、53,形成在各自前端部的本发明卡合部和成为第二卡合部的滑动卡合部54与凸缘部24的侧部卡合。连结左右滑动卡合部54的线大致与车体中心线正交,被形成在泵罩部50的左右两侧。
在左侧的伸出部52一体形成有进一步向后方延伸的后方伸出部52a,利用在此形成的夹子52b而把排泄管31的中间部卡止。后方伸出部52a是延伸部的一部分,延伸到靠近燃料箱20的后端,排泄管31通过伸出部52和后方伸出部52a之上而朝向后方地配管。
从本体部51的后部还设置有成为本发明延伸部的后方延伸部55,在其右侧端部一体突出形成有朝向上方的夹子55a,该夹子55a把设置在燃料泵基部61的与燃料吐出口61a连接的燃料软管63中间部夹住。燃料软管63通过后方延伸部55之上而向后方延伸,在凸缘部24的后方被形成在后挡泥板19上的夹子63a卡止。燃料软管63从夹子63a部分向前方弯曲返回而向凸缘部24下出去,与配置在发动机7附近的电子燃料喷射装置(图示省略)连接。
后方延伸部55的左侧部分成为进而向后方突出的卡合突部56(本发明的卡合部和第一卡合部),在此,与在凸缘部24的后端向后方突出形成的卡止突部24b上开口的卡合孔24c(参照图8)卡合。
该卡合突部56成为本发明的第一卡合部,其位置被配置成相对把燃料箱罩30的前端部向燃料箱20的上面前端部卡合的衬垫32而在前后方向大致相对,连结衬垫32与卡合突部56的线大致沿车体中心线。
由此,能够把燃料箱罩30的前后端部分别在燃料箱20的前后部各自以弹性嵌合来安装。
燃料箱20在凸缘部24的后端部左右利用螺栓17b而向形成在车体架的燃料箱用撑架17联接。
在后方延伸部55的左侧设置有与夹子55a同样结构的夹子55b,与燃料泵的基部61连接的电线束62中间部被卡止在此。电线束62在后方延伸部55和卡合突部56的上方向后方延伸,在向卡合突部56的后方露出的地方被夹子62a向车座支承撑架18的侧部卡止。
图5表示燃料箱20的后部侧支承结构,在分别焊接于左右一对后车架前部12b的上部的燃料箱用撑架17之上承载着凸缘部24的后部,通过从上方由螺栓17b向设置在燃料箱用撑架17的焊接螺母17a联接而被固定。
图6表示燃料箱20的内部,把燃料泵60从上方向燃料箱20的后部插入而配置成上下方向长。燃料泵60的上部成为基部61,向燃料箱20的上面突出,并在此向燃料箱20的上面固定。基部61的上方被本体部51覆盖。
在配置有基部61的燃料箱20的上面设置有形成了泵安装孔27的泵安装凹部28,把燃料泵60的本体部从泵安装孔27向燃料箱20内插入,使基部61的底部向泵安装凹部28就座,由此而把泵安装孔27封闭。
如图6的放大部所示,在把泵安装凹部28的泵安装孔27包围的左右部分形成一体地设置有泵安装配件26,使从基部61延伸的安装凸缘65与该泵安装配件26重叠,使从泵安装配件26竖立设置的螺栓26a通过形成在该安装凸缘65的通孔66而与螺母67联接,由此而把基部61固定在泵安装凹部28上。
基部61的上端比燃料盖22低,覆盖基部61的本体部51也比燃料盖22低。因此,在覆盖车座5时,也是其底部接触而负载不会波及到本体部51和基部61。且向燃料盖22之上重叠的车座5的底面与燃料盖22之间保持非接触而形成有足够大的间隙,车座5的负载不直接向燃料盖22作用。
图7是燃料箱20的侧视图,图8是其俯视图。这些图中,燃料箱20在凸缘部24被上下对准地焊接而一体化。在燃料箱20的上面前端部焊接有用于安装铰链23的托架23a,在其后方成为高一层的鼓出部20a向上方突出地设置有筒状的漏斗颈25。漏斗颈25的开口部是加油口25a,在其上端安装着燃料盖22。
漏斗颈25被向燃料箱20的鼓出部20a焊接。由于这样在燃料箱20的上面前部把漏斗颈25与托架23a焊接而使燃料箱20的前部刚性高,所以能够把铰链23向托架23a安装而由燃料箱20的前部来承受车座5的负载。
燃料箱20的上面中,鼓出部20a的后方部分是低一层的台阶部20b。在该台阶部20b设置有进一步向下方凹下的泵安装凹部28,把泵安装配件26焊接在此。
如图8所示,在泵安装凹部28开口有泵安装孔27,夹住该泵安装孔27而左右成圆弧状的一对泵安装配件26相对配置,并分别向泵安装凹部28的表面焊接。
图9是燃料箱罩30的左侧视图,图10是从斜前方表示燃料箱罩30的立体图,图11是使翻转而表示内侧的立体图。
如图9所示,燃料箱罩30是覆盖燃料箱20上面的树脂制部件,整体向一个方向倾斜,本例是向前上方倾斜配置,前端部通过衬垫32向加油口25a安装,后端部通过卡合突部56而向燃料箱20的后端部安装(参照图3)。
因此,从侧面看托盘部40的底部45是在前后方向如箭头C所示那样向后下方倾斜,在其延长线上设置有排泄管42a。利用该排泄管42a能够把加油时向托盘部40溢出的流体迅速地向托盘部40外排出。
在卡合突部56的下面向下方突出地形成有爪56a,通过把该爪56a向在燃料箱20的凸缘部24后端部设置的卡止突部24b所形成的卡合孔24c(图8)插入,能够使爪56a向卡止突部24b卡合,能够把燃料箱罩30的后端部迅速地向燃料箱20的后端部安装。
如图10和图11所示,托盘部40是在燃料箱罩30的前部作为向上敞开的托盘侧凹部而形成,泵罩部50则相反是在燃料箱罩30的后部作为向下敞开的泵罩侧凹部而形成。
通过这样把凹凸相反地在同一部件一体成形,能够使燃料箱罩30在高度方向上不会大型化。且由于能够提高刚性而能够兼顾功能性和刚性。
如图10所示,托盘部40和泵罩部50被倾斜引导壁43和排出部42的后壁42b而划分出前后。
托盘部40利用把周围包围的环状壁44而能够把加油时从加油口25a溢出的流体收容在内侧。倾斜引导壁43和后壁42b是环状壁44的一部分,构成其后部。
在托盘部40的底部45前方形成有开口46。该开口46的边缘部成为厚壁部46a,衬垫32的外周部与这里嵌合。
在托盘部40的后部形成的倾斜引导壁43具有上侧向后倾斜的后倾斜面,且倾斜引导壁43的上下方向的幅度即斜面宽度被形成得是越去往车体右侧越宽,相反地,朝向车体左侧的排出部42则是宽度逐渐变窄。但倾斜引导壁43上端部的高度在左右方向是一定的,底部45在左右方向的高度也是一定的,因此,底部45与倾斜引导壁43的边界线47相对底部45的箭头C的倾斜方向倾斜,俯视看时与底部45的倾斜方向C交叉,从车体右侧向车体左侧如箭头D所示那样后方倾斜。
在此,若把边界线47的车体右侧端部作为47a,把车体左侧端部作为47b,则如图3和图10所示,由于倾斜引导壁43的斜面宽度越去往车体右侧就越变宽,所以边界线47越在车体右侧就越靠车体前方,成为车体右侧的端部47a位于最前方,车体左侧的端部47b位于最后方。
在图9的圆圈包围部A,原理性地表示了边界线47的端部47a与端部47b的位置关系。由于底部45作为整体而向后下方倾斜,所以位于最前方的车体右侧的端部47a成为最高位置,相反地,位于最后方的车体左侧的端部47b成为最低位置,两端部之间产生高度h的高低差。因此,把端部47a和端部47b直线状连结的边界线47,从端部47a朝向端部47b,且朝向车体后方和车体左侧地向下倾斜。但该倾斜方向也可以是左右任一个,主要是按照排出部42的位置来决定。
底部45与排出部42的后壁42b的连接部成为底部45的最下部45a,该最下部45a位于倾斜引导壁43的后方。
因此,边界线47的车体左侧的端部47b与底部45的最下部45a是大致相同的高度,或是最下部45a稍微低。
如图9和图10所示,排出部42成为流体积存部,其底部形成有比最下部45a还低的深的凹部,在其后壁42b形成有排出口42c,与排泄管42a连通。排出口42c被形成在底部45的最下部45a附近且是大致相同的高度。
排泄管42a是管状并向排出部42的外侧(斜后方)突出,排泄管31的前端与该排泄管42a连接。
当使底部45倾斜,且使底部45与倾斜引导壁43的边界线47这样地倾斜,则向托盘部40内溢出的流体首先如箭头C所示那样在后倾的底部45上朝向后方的倾斜引导壁43流动,到达了倾斜引导壁43的流体则进而向箭头D的方向沿倾斜引导壁43向最下部45a流动,在最下部45a顺利地向排出部42流入。进而,向排出部42积存的流体从排出口42c通过排泄管42a而被排泄管31向外部排出。
这样,利用底部45前后方向的箭头C所示的倾斜和边界线47的箭头D所示的倾斜,能够使向倾斜引导壁43流来的流体通过倾斜引导壁43而向最下部45a顺利流动,迅速地被向排出部42引导。
如图11所示,泵罩部50的本体部51被竖立壁57包围而成为向下方敞开的凹部。该本体部51在左右和前后具有间隔地竖立设置有十字状的肋58,在其前端部的十字状交叉部分形成有缺口凹部58a。如图6所示,该缺口凹部58a位于螺栓26a的上方,螺栓26a的前端向缺口凹部58a进入。
这样一来则如图6的放大部所示,假如在本体部51上被加有车座5的负载时,也是缺口凹部58a的底部与螺栓26a的前端抵接而阻止本体部51向下方移动并承受车座5的负载,所以能够使本体部51的负载不向基部61波及。
在缺口凹部58a的底部与螺栓26a的前端抵接而还不能阻止本体部51向下方移动的情况下,进而则是通过肋58的前端与螺母67抵接,能够阻止本体部51向下方移动。
因此,能够使车座5的负载不作用到燃料箱20上面,能够避免泵罩部50与燃料泵60产生干涉。
如图10的放大部所示,滑动卡合部54是朝向内侧敞开的コ形状,使侧壁54b的一部分大致水平地向内侧突出而成为下引导部54c,在上壁54a与下引导部54c之间则形成与凸缘部24的壁厚度相当的空间54d。凸缘部24左右方向的最大侧突出部24d与该空间54d嵌合,能够被上壁54a和下引导部54c夹住。
于是,使滑动卡合部54位于在凸缘部24的最大侧突出部24d附近,只要使上壁54a与凸缘部24的上面滑动接触地向前后方向(例如箭头E方向)滑动,则最大侧突出部24d与空间54d嵌合,左右的滑动卡合部54在凸缘部24的两侧被卡止。
这时,预先设定各部分的位置,以使衬垫32的中央孔32b来到漏斗颈25之上,使卡合突部56的爪56a来到卡合孔24c之上。
夹子52b、夹子55a和55b成为配管固定部,被设置在形成于泵罩部50的本体部51周围而把本体部51与第一和第二卡合部连结的延伸部分。于是,能够在燃料箱的上面进行配管固定,且能够有效地活用延伸部分而使延伸部分也具有功能地多功能化。配管零件可以是各种电线束和管,进而可以是各种缆线等。
图12表示衬垫32,A是衬垫32的俯视图,B是把衬垫32向漏斗颈25的周围弹性嵌合状态的剖视图。
如A所示,衬垫32是由具有弹性的环状橡胶形成。衬垫32的内外周为厚壁部,内周侧厚壁部32a是包围中央孔32b的密封部,其内径比漏斗颈25的外径稍微小。外周侧厚壁部32c的外径比开口46的内径稍微大。
如B所示,衬垫32被嵌合在漏斗颈25与开口46之间。在外周侧厚壁部32c形成有向径向外侧敞开的截面コ形状的嵌合槽32d。嵌合槽32d的径向底部的径与开口46的内径大致一致。
于是,当预先把嵌合槽32d外嵌在开口46的厚壁部46a,则衬垫32就被紧密地安装在开口46的内侧。
在该状态下,把中央孔32b向漏斗颈25之上对准并向漏斗颈25地向下方按压,于是漏斗颈25贯通中央孔32b而向上方突出并弹性嵌合。由此,衬垫32的内周侧厚壁部32a是内周面与漏斗颈25的外周面贴紧,燃料箱罩30的前部与漏斗颈25嵌合并被固定。
且利用衬垫的弹性而能够防止固定时的松动。
而且,由于内周侧厚壁部32a的内周面与漏斗颈25的外周面之间贴紧而被良好地密封,能够阻止流体从开口46的边缘部与漏斗颈25的抵接部泄漏。
这样,燃料箱罩30的前部利用衬垫32而能够简单迅速地通过弹性嵌合向漏斗颈25的周围固定,这时,即使出现稍微的尺寸误差,也能够利用衬垫32的弹性把它吸收。
为了把该燃料箱罩30向燃料箱20安装,首先使左右的滑动卡合部54位于凸缘部24的左右最大侧突出部24d附近,使コ形状的空间54d与凸缘部24对准,使燃料箱罩30向前后方向滑动。当最大侧突出部24d进入到コ形状的空间54d内,则凸缘部24的左右两侧部与滑动卡合部54卡合。
由此,利用左右两端部的滑动卡合部54,能够减少燃料箱罩30的晃动。
由于不使燃料箱罩30弹性变形地进行组装,通过使第二卡合部沿凸缘滑动而能够使滑动卡合部54与凸缘部24卡合,所以能够提高燃料箱罩30的强度,且能够谋求提高生产性。
当使左右的滑动卡合部54与凸缘部24的左右卡合,则卡合突部56与在凸缘部24的后端部突出的卡止突部24b重叠,因此,把爪56a向卡止突部24b的卡合孔24c插入。于是,通过爪56a的插入而与卡止突部24b卡合,燃料箱罩30的后端部侧被定位。
当把衬垫32的中央孔32b对准漏斗颈25按压,则衬垫32弹性变形而向中央孔32b的周围嵌合贴紧,燃料箱罩30的前部利用衬垫32的弹性嵌合而被固定在漏斗颈25的周围,燃料箱罩30被前后左右地安装在燃料箱20。
通过这样使设置在燃料箱罩30前端部的弹性部件即衬垫32向设置有加油口25a的漏斗颈25周围贴紧嵌合,且通过使设置在相反侧即后端部的卡合突部56与凸缘部24的后端部卡合,则把燃料箱罩30的前后安装在燃料箱20,因此,与利用联接部件把燃料箱罩向燃料箱安装的结构相比,生产性被提高。
由于在燃料箱20前后方向的相对位置设置有由卡合突部56和衬垫32构成的弹性嵌合部,所以首先能够由燃料箱罩30后端部的卡合突部56进行燃料箱20与燃料箱罩30的定位,接着能够由位于相反侧即前端部的衬垫32向漏斗颈25周围来贴紧固定,因此,即使不使用联接部件,也能够抑制燃料箱20与燃料箱罩30之间的晃动来进行固定。
由于在燃料箱罩30把成为加油托盘的托盘部40和成为燃料泵的罩的泵罩部50形成为一体,所以能够减少零件个数。
由于把托盘部40和泵罩部50分别形成为在上下方向朝向相反方向的凹部,所以不会使燃料箱罩30在高度方向大型化,能够兼顾其功能性和刚性。
由于使托盘部40倾斜且在最下部设置排出部42,所以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就把流体的流动向排出部42引导,能够提高排出性。

Claims (8)

1.一种燃料箱罩结构,其被安装于燃料箱(20),在被车体架(10)支承的燃料箱(20)的上面设置加油口(25a),且在被收容于燃料箱(20)内的燃料泵(60)的上部设置燃料吐出口(61a),该燃料吐出口(61a)设置在燃料箱(20)的上面,具备有把该燃料泵(60)上部覆盖的泵罩部(50),其特征在于,
该燃料箱罩(30)把覆盖加油口(25a)周围而设置的托盘部(40)和所述泵罩部(50)形成一体,
且在所述托盘部(40)形成有把所述加油口(25a)包围的开口部(46),把环状的弹性部件(32)与该开口部(46)嵌合,使外周部与所述开口部(46)的内周贴紧,使所述弹性部件(32)的内周部与所述加油口(25a)的周围贴紧,
进而,在燃料箱罩(30)的周围设置有与所述燃料箱(20)卡合的卡合部(54、56),利用该卡合部(54、56)和所述弹性部件(32)把所述燃料箱罩(30)向所述燃料箱(20)安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箱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部(40)形成有把所述加油口(25a)的周围包围并向上方敞开的托盘侧凹部,
所述泵罩部(50)形成有向下方敞开的泵侧凹部,所述泵侧凹部与该托盘侧凹部邻接,并使彼此朝向相反方向的所述托盘侧凹部和所述泵侧凹部组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箱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燃料箱罩(30)相对的一对端部的一个端部形成所述开口部(46),把所述弹性部件(32)嵌合,
在另一个端部形成有第一卡合部(56),其构成所述卡合部(54、56)的一部分,且向设置在所述燃料箱(20)的卡合孔(24c)插入而卡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箱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口部(46)与所述第一卡合部(56)之间形成所述泵罩部(50),该泵罩部(50)在与连结所述开口部(46)和所述第一卡合部(56)的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两端部设置有构成所述卡合部(54、56)一部分的第二卡合部(5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箱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部(54)形成为朝向所述燃料箱(20)内侧的コ形状,把在所述燃料箱(20)周边缘形成的凸缘部(24)上下夹住。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箱罩结构,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泵罩部(50)形成有连结所述卡合部(54、56)的延伸部(55、52、53),且设置有把配管向该延伸部(55、52、53)的至少一个固定的配管固定部。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箱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托盘部(40)形成有把流体向外部排出的排出口(42c),
把该托盘部(40)的底部(45)配置成向一个方向倾斜,在该底部(45)的最下部(45a)附近形成所述排出口(42c),
且从所述底部(45)的倾斜方向端部开始形成斜面状隆起的倾斜引导壁(43),把所述倾斜引导壁(43)设置成俯视时与所述底部(45)的倾斜方向(C)交叉,
所述底部(45)与所述倾斜引导壁(43)的边界线(47)相对所述倾斜方向(C)倾斜,以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处于比所述最下部(45a)高的位置,并使另一端成为所述最下部(45a)。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箱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把固定所述燃料泵(60)的螺栓(26a)朝向上方地设置在所述燃料箱(20)的上面,
且在所述燃料箱罩(30)的下侧面竖立设置有向所述螺栓(26a)的前端延伸的肋(58)。
CN201210011923.8A 2011-01-18 2012-01-16 燃料箱罩结构 Active CN1026024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08271 2011-01-18
JP2011008271A JP5766446B2 (ja) 2011-01-18 2011-01-18 燃料タンクカバー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02477A true CN102602477A (zh) 2012-07-25
CN102602477B CN102602477B (zh) 2014-06-11

Family

ID=46520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11923.8A Active CN102602477B (zh) 2011-01-18 2012-01-16 燃料箱罩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766446B2 (zh)
CN (1) CN102602477B (zh)
BR (1) BR102012001071B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93112A (zh) * 2013-06-28 2016-05-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
CN114340987A (zh) * 2019-08-26 2022-04-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
CN115126634A (zh) * 2021-03-29 2022-09-30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鞍乘型车辆的燃料管路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68312A (ja) * 2013-09-30 2015-04-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ポンプ取付け構造
JP6207565B2 (ja) * 2015-09-30 2017-10-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ハーネス保持構造
JP6649971B2 (ja) * 2018-02-13 2020-02-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6830077B2 (ja) * 2018-03-28 2021-02-1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タンク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飛行体
JP7391899B2 (ja) * 2021-02-08 2023-12-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0333A (zh) * 2005-12-28 2007-07-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二轮机动车的罩结构
CN101081632A (zh) * 2006-05-31 2007-12-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二轮摩托车的护罩安装结构
CN101234650A (zh) * 2007-01-31 2008-08-06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乘式车辆
CN101468693A (zh) * 2007-12-28 2009-07-0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乘式车辆
CN101837810A (zh) * 2009-03-16 2010-09-22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摩托车
EP2258938A1 (en) * 2008-03-07 2010-12-08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tr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14771A (en) * 1981-01-08 1982-07-16 Yamaha Motor Co Ltd Autobicycle
FR2760714B1 (fr) * 1997-03-14 1999-05-28 Yves Moillo Habillage amovible pour reservoir de moto
JP3849738B2 (ja) * 1999-02-12 2006-11-22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ー型自動二輪車
JP2003054468A (ja) * 2001-08-08 2003-02-26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オーバーフローガソリン受け構造
JP4135431B2 (ja) * 2002-08-06 2008-08-20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給油部構造
JP4176456B2 (ja) * 2002-11-29 2008-11-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燃料系配置構造
US6926110B2 (en) * 2003-07-11 2005-08-09 Harley Davidson Motor Company Group, Inc. Oil tank cover
FR2876345B1 (fr) * 2004-10-08 2007-03-09 Crusio Cruzio Habillage amovible pour reservoir de moto comprenant un corps plastiquement deformable et susceptible de conserver une conformation imposee
DE602007004606D1 (de) * 2007-09-03 2010-03-18 Yamaha Motor Res & Dev Europe Srl Kraftstofftankanordnung für ein Motorrad und mit einer solchen Tankanordnung ausgestattetes Motorrad
JP2009161017A (ja) * 2007-12-28 2009-07-23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5046992B2 (ja) * 2008-02-22 2012-10-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燃料ポンプカバー構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0333A (zh) * 2005-12-28 2007-07-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二轮机动车的罩结构
CN101081632A (zh) * 2006-05-31 2007-12-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二轮摩托车的护罩安装结构
CN101234650A (zh) * 2007-01-31 2008-08-06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乘式车辆
CN101468693A (zh) * 2007-12-28 2009-07-0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乘式车辆
EP2258938A1 (en) * 2008-03-07 2010-12-08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tr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
CN101837810A (zh) * 2009-03-16 2010-09-22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摩托车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93112A (zh) * 2013-06-28 2016-05-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
CN105593112B (zh) * 2013-06-28 2018-07-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
CN114340987A (zh) * 2019-08-26 2022-04-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
CN115126634A (zh) * 2021-03-29 2022-09-30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鞍乘型车辆的燃料管路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02477B (zh) 2014-06-11
JP2012148659A (ja) 2012-08-09
BR102012001071A2 (pt) 2013-11-05
JP5766446B2 (ja) 2015-08-19
BR102012001071B1 (pt) 2020-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02477A (zh) 燃料箱罩结构
US10570858B2 (en) Canister disposing structure of saddle riding vehicle
CN101045476B (zh) 车辆尾灯单元以及配备有该尾灯单元的摩托车
US20150158540A1 (en) Straddle type vehicle
US8973948B2 (en) Fuel tank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JP5727874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CN102556230B (zh) 鞍乘型车辆的内架结构
US9090217B2 (en) Storage part structure for saddle type vehicle
EP2540602A1 (en) Evaporated fuel control device for saddle-type vehicles
CN102030063B (zh) 机动二轮车
CN101970282A (zh) 鞍座型车辆的车身罩结构
US20110239994A1 (en) Evaporative emissions system with canister having improved venting structure, and vehicle including same
CN102963472B (zh) 机动二轮车
EP2163464B1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CN101468694A (zh) 摩托车
US20090101220A1 (en) Removable auxiliary area fuel tank for motorcycles
US20090107565A1 (en) Fuel Tank
EP2502811B1 (en) Evaporated fuel treatment device for motorcycle
US7686121B2 (en) All terrain vehicle
CN103847867A (zh) 自动两轮车
CN110155226B (zh) 鞍乘型车辆
TWI632084B (zh) 跨騎型車輛的燃料槽構造
CN101767620B (zh) 鞍乘型车辆
KR102438371B1 (ko) 차량용 차체
CN103661721A (zh) 跨乘式车辆的框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