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98789A - 控制站装置、移动站装置、网关装置、移动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控制站装置、移动站装置、网关装置、移动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98789A
CN102598789A CN201080049997XA CN201080049997A CN102598789A CN 102598789 A CN102598789 A CN 102598789A CN 201080049997X A CN201080049997X A CN 201080049997XA CN 201080049997 A CN201080049997 A CN 201080049997A CN 102598789 A CN102598789 A CN 1025987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data flow
acc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
hand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999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新本真史
直江宏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98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87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7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a plurality of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s, e.g. multi-call or multi-bearer end-to-end data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26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agreed or negotiated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36/28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agreed or negotiated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connections, e.g. multi-call or multi-bearer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04W36/14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90Services for handling of emergency or hazardous situations, e.g. earthquake and tsunami warning systems [ET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50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emergency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控制站装置与移动站装置之间设定有经由第1接入网络的转发路径而进行多个数据流的通信的通路,并在从移动站装置接收到用于经由第2接入网络的转发路径来进行通信的位置登记请求时,根据位置登记请求,在有请求的通信中所含的数据流之中,对于被判定为转发路径的切换被许可的数据流,将转发路径切换成第2接入网络,而对于被判定为不被许可的数据流,以第1接入网络继续通信。由此,基于运营商的策略,能提供一种按照对于紧急呼叫以经由一者的接入网络的通信路径进行通信、同时对于一般呼叫不限制通信地经由另一者的接入网络来进行通信的方式来进行越区切换控制的移动通信系统等。

Description

控制站装置、移动站装置、网关装置、移动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与建立了保障规定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的承载转发路径的第1接入网络和建立了不同于第1接入网络的转发路径的第2接入网络进行连接的移动站装置、以及设有经由第1接入网络的转发路径来进行多个数据流的通信的通路的控制站装置等。
背景技术
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关于移动站不同的网络间(例如,3GPP规格的网络与WLAN之间等)进行越区切换的控制,已知有各种各样的方法。
在此,关于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移动控制(越区切换),例如已被非专利文献1或非专利文献2所确定。在此,利用图23对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进行说明。图23的移动通信系统是非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方式。
在图23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对于核心网络而连接有多个接入网络(接入网络A、接入网络B)。另外,UE(User Equipment;移动站)经由接入网络与核心网络进行连接。UE经由接入网络A以及接入网络B中任意一者均能与核心网络进行连接。
在此,接入网络A是可设定QoS的通信路径,诸如是由3GPP的规格所确定的网络。并且,在接入网络A中配置有连接UE的eNB(基站)。UE经由eNB、网关SGW(Serving GW:服务网关)与核心网络进行连接。
而且,对UE转发通信数据的PGW(Packet Data Gateway:控制站)设置在核心网络中。PGW与接入网络A经由SGW而连接。
此外,在核心网络中设置有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管理站),该MME从UE接受转发路径建立的请求,并对用于建立经由了eNB、SGW的UE与PGW之间的转发路径即EPS承载(EPS bearer)的过程进行主导。EPS承载是经由了接入网络A的在UE与PGW间的转发路径。
另一方面,在接入网络B中设置有UE所连接的AR(Access Router;接入路由器),UE经由AR在与核心网络内的PGW之间建立基于DSMIPv6(Dual-Stack MIPv6)的转发路径而进行连接。(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3)。
UE通过DSMIPv6的转发路径或者EPS承载的任意一者的转发路径与PGW相连接。成为通信对方的UE中也同样地建立了转发路径,UE间的通信分别通过各自的通信路径,进行经由了PGW的通信。
在非专利文献1中规定了:UE在经由了接入网络B的DSMIPv6的转发路径与经由了接入网络A的承载的转发路径之间切换通信路径而继续进行通信的越区切换过程。
并且,近年来,同时建立经由了接入网络B的DSMIPv6的转发路径与经由了接入网络A的承载的转发路径,并根据应用来进行区分使用的功能扩展(例如非专利文献4)。
在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分组通信系统)中,通信路径的传输能力为低速,应用也并不是必须基于宽带通信。由此,按照每一应用,也不必提供分配了应用所需的频带的通信路径这样的复杂控制。
但是,近年来随着因特网的爆发性普及,应用出现多样化,尽管存在WEB接入或FTP等可以不将频带确保为一定程度以上的应用、或如语音通信那样不需要大的频带的应用,但需要最低限度的频带的应用、或者视频配送等若不保障大频带则难以动作的应用等各种应用也变得逐渐普及。
在非专利文献2中,经由接入网络B通过DSMIPv6的转发路径进行通信的UE向接入网络A进行越区切换的情况下,首先建立经由了接入网络A的通信路径即承载,UE的所有通信需要一次从DSMIPv6的通信路径切换为基于承载的通信路径。
在非专利文献4中能够假设UE通过DSMIPv6的通信路径进行多个数据流的通信的状况。数据流是指,由应用或通信对方能够识别的通信种类,例如能够将语音通信或WEB接入这样的应用作为不同的数据流进行识别。
在现有技术的越区切换中,UE以及PGW中不对数据流进行通信路径的管理,因此UE的所有的数据流在越区切换中需要同时切换通信路径来进行越区切换。具体而言,将从将语音通信的数据流a与WEB接入的数据流b通过DSMIPv6转发路径进行通信的状态起进行越区切换的情况下,首先,建立经由了接入网络A的通信路径即承载,在UE与PGW中通过将数据流a以及数据流b的转发路径从DSMIPv6的转发路径向承载的转发路径切换通信路径来进行越区切换。即,不能够同时保持承载的通信路径与DSMIPv6的转发路径。
但是,在非专利文献4中,能够按照每个数据流来选择承载的通信路径和DSMIPv6的转发路径并进行通信。接入网络A以及接入网络B能够通过例如LTE(长期演进)或无线LAN等不同的接入网络来构筑,传输速度或QoS的有无等性能不同。另一方面,对于应用,由各自的性质所要求的传输速度或QoS的必要性等特性不同。由此,根据数据流而适用的接入网络也不同。在此,具有对于数据流管理传输路径的单元,能够以数据流单位来进行越区切换过程。
但是,该越区切换过程是由UE主导并请求越区切换的次序来进行的。UE在指定了IP数据流的基础上,选择承载的通信路径、DSMIPv6的转发路径并进行越区切换请求。因此,在网络运营商根据网络内的状态而判断为不能进行越区切换的情况下,通过仅设为不许可UE的请求的响应来禁止进行越区切换。
在先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TS23.402 Architecture enhancements for non-3GPPaccesses
非专利文献2:TS23.401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enhancements for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access
非专利文献3:Mobile IPv6 Support for Dual Stack Hosts and Routers,draft-ietf-next-memo-v4traversal-05.txt
非专利文献4:TR23.861 Multi access PDN connectivity and IP flowmobility
发明的概要
发明所解决的课题
在非专利文献1中所确定的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分组通信系统)中,能够进行语音通话数据的收发。并且,该语音通信支持紧急呼叫通信。
紧急呼叫通话设为在紧急时或灾害时的紧急事态下被使用,要求运营商按照最优先紧急呼叫通信并且质量不发生劣化且通信不中断的方式进行运用。
由此,在现有技术中,例如在灾害时发生巨量通信的情况下,网络运营商为了尽可能地使紧急呼叫的通信成为可能而限制一般呼叫。也就是说,核心网络内的通信中为了优先紧急呼叫通信,而发生了使UE的其他通信不能进行这样的状态。
在这样的状态下,假如运营商运营多个无线接入网络(例如无线接入网络A、无线接入网络B)与核心网络进行连接的网络,运营商能够进行下述运用,即,对于紧急呼叫的通信,指示经由能对维持了质量的通信路径进行提供的无线接入网络A来进行,而另一方面,对于其他的通信,可以通过经由了无线接入网络B的通信路径来进行,如此,例如在灾害时巨量的通信发生的情况下,在现有网络中,网络运营商为了尽可能保障紧急呼叫的通信,能够一边使紧急呼叫集中在一者的接入系统中一边进行质量管理,并在另一者的接入系统中对一般呼叫也不进行限制地提供通信。
在现有技术中,UE指定服务并与网络进行连接,在连接时所取得的IP地址与服务建立对应地进行管理。例如,请求语音通话服务并进行连接的UE利用在连接时所取得的IP地址来进行语音通话的通信。
但是,UE在请求用于识别包含紧急呼叫和其他的一般呼叫在内的语音通话通信的数据流的越区切换的情况下,接收到越区切换请求的核心网络内的管理装置不对紧急呼叫与一般呼叫进行区分,而只能作为一个语音通话的数据流,而对越区切换进行不许可或许可。由此,运营商不能进行对紧急呼叫通信和一般呼叫通信分配不同的接入网络而进行通信的运用。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按照根据运营商的策略将紧急呼叫以经由了一者的接入网络的通信路径来进行通信、同时不对一般呼叫限制通信地经由另一者的接入网络来进行通信的方式来进行越区切换控制的移动通信系统等。
另外,在上述中示出了对紧急呼叫与一般呼叫进行区别并提供经由了不同的接入系统的通信的示例,但在本发明中,对于通过包含多个数据流的数据流识别信息而请求越区切换的UE,根据运营商的策略,不限于紧急呼叫,也可按照选择特定的数据流并指定接入系统而进行通信的方式进行控制。
解决课题的手段
鉴于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控制站装置与移动站装置间设定有经由第1接入网络的转发路径进行多个数据流的通信的通路,所述移动站装置能与建立了保障规定QoS的承载转发路径的第1接入网络以及建立了与第1接入网络不同的转发路径的第2接入网络进行连接,所述控制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数据流判定单元,其针对所述数据流来判定转发路径的切换的许可与否;和位置登记请求接收单元,其从所述移动站装置接收用于经由第2接入网络的转发路径来进行通信的位置登记请求,根据所述位置登记请求,在有请求的通信中所含的数据流之中,对于由所述数据流判定单元判定为转发路径的切换被许可的数据流,将转发路径切换为第2接入网络,而对于由所述数据流判定单元判断为转发路径的切换不被许可的数据流,以第1接入网络继续通信。
另外,本发明的控制站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有位置登记响应发送单元,其基于由所述位置登记请求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位置登记请求,将表示位置登记的可否的位置登记响应发送给所述移动站装置,其中,在所述位置登记响应中包含与由所述数据流判定单元判定为转发路径的切换不被许可的数据流有关的信息。
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能与建立了保障规定QoS的承载转发路径的第1接入网络以及建立了与第1接入网络不同的转发路径的第2接入网络进行连接,并与控制站装置间设定有经由第1接入网络的转发路径而进行多个数据流的通信的通路,所述移动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位置登记请求发送单元,其发送用于经由所述第2接入网络的转发路径来进行通信的位置登记请求;位置登记响应接收单元,其接收由所述控制站装置基于所述位置登记请求而生成的表示位置登记的可否的位置登记响应;和转发路径切换单元,其基于由所述位置登记响应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位置登记响应,切换与所述控制站装置的通信的转发路径,其中,在所述位置登记响应中包含与转发路径的切换不被许可的数据流有关的信息,所述转发路径切换单元对于所述位置登记响应中所含的数据流,经由第1接入网络而进行通信,对于其他的数据流,将转发路径切换为第2接入网络来进行通信。
本发明的网关装置使移动站装置与控制站装置经由第2接入网络的转发路径进行连接,所述移动站装置能与建立了保障规定QoS的承载转发路径的第1接入网络以及建立了与第1接入网络不同的转发路径的第2接入网络进行连接,所述控制站装置设定有经由第1接入网络的转发路径而进行多个数据流的通信的通路,所述网关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位置登记响应接收单元,其从所述控制站装置接收位置登记响应,该位置登记响应中包含有与转发路径的切换不被许可的数据流有关的信息;和位置登记响应发送单元,其通过第2接入网络的转发路径将所述位置登记响应发送给所述移动站装置。
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具备移动站装置和控制站装置,所述移动站装置能与建立了保障规定QoS的承载转发路径的第1接入网络以及建立了与第1接入网络不同的转发路径的第2接入网络进行连接,所述控制站装置设定有经由第1接入网络的转发路径而进行多个数据流的通信的通路,所述移动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站装置具备:数据流判定单元,其针对所述数据流来判定转发路径的切换的许可与否;和位置登记请求接收单元,其从所述移动站装置接收用于经由第2接入网络的转发路径来进行通信的位置登记请求,根据所述位置登记请求,在有请求的通信中所含的数据流之中,对于由所述数据流判定单元判定为转发路径的切换被许可的数据流,将转发路径切换为第2接入网络,而对于由所述数据流判定单元判定为转发路径的切换不被许可的数据流,以第1接入网络继续通信。
本发明的通信方法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具备移动站装置和控制站装置,所述移动站装置能与建立了保障规定QoS的承载转发路径的第1接入网络以及建立了与第1接入网络不同的转发路径的第2接入网络进行连接,所述控制站装置设定有经由第1接入网络的转发路径而进行多个数据流的通信的通路,所述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站装置,针对所述数据流来判定转发路径的切换的许可与否,并且,从所述移动站装置接收用于经由第2接入网络的转发路径来进行通信的位置登记请求,根据所述位置登记请求,在有请求的通信中所含的数据流之中,对于判定为所述转发路径的切换被许可的数据流,将转发路径切换为第2接入网络,而对于判断为转发路径的切换不被许可的数据流,以第1接入网络继续通信。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与移动站装置间设定有经由第1接入网络的转发路径进行多个数据流的通信的通路的控制站装置中,所述移动站装置能与建立了保障规定QoS的承载转发路径的第1接入网络以及建立了与第1接入网络不同的转发路径的第2接入网络进行连接,其中,所述控制站装置从所述移动站装置接收用于经由第2接入网络的转发路径来进行通信的位置登记请求,并根据所述位置登记请求,在有请求的通信中所含的数据流之中,对于判定为转发路径的切换被许可的数据流,将转发路径切换为第2接入网络,而对于判断为转发路径的切换不被许可的数据流,以第1接入网络继续通信。
因此,例如能够由网络的运营商来指定用于禁止紧急呼叫等的转发路径的切换(越区切换)的通信,能够对于一般呼叫与紧急呼叫而利用不同的转发路径来进行通信。由此,能进行如下的运用:例如,一边对于紧急呼叫确保保障了QoS的通信,一边进行一般呼叫的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UE的功能构成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连接管理表的数据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PGW的功能构成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越区切换策略管理表的数据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通信路径建立过程的流程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越区切换过程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越区切换可否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用于说明伴随着第1实施方式中的越区切换可否判定处理的过程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UE的功能构成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连接管理表的数据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PGW的功能构成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GW的功能构成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越区切换过程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伴随着第2实施方式中的越区切换可否判定处理的过程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UE的功能构成的图。
图19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连接管理表的数据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GW的功能构成的图。
图21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越区切换过程的图。
图22是用于说明伴随着第3实施方式中的越区切换可否判定处理的过程的图。
图23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中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对于在应用本发明的情况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实施方式,利用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1.第1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第1实施方式。
[1.1网络构成]
首先,利用图1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网络构成。图1是用于说明在应用了本发明的情况下的移动通信系统1的概略的图。如本图所示那样,移动通信系统中,与核心网络连接有接入网络A以及接入网络B。在此,设接入网络A与接入网络B为不同的网络,例如,作为接入网络A,设为3GPP规格的网络,作为接入网络B的一个示例,设为non-3GPP的网络(例如,DSMIPv6)。
首先,UE10(移动站:User Equipment)经由多个无线接入网络与核心网络相连接。接入网络A具备UE10所连接的基站(eNB50),其与核心网络经由网关(SGW30)相连接。
在核心网络中设置有用于将从其他的移动站发送来的以移动站为目的地的通信数据进行转发的控制站装置即GW(PGW20),GW(PGW20)与SGW30相连接。并且,在核心网络中设置有管理装置(MME40),其从UE10接收转发路径建立的请求,并主导用于建立经由了eNB50、SGW30的在UE10与PGW20间的转发路径即承载(EPS承载)的过程。EPS承载是经由了接入网络A的在UE10与PGW20之间的支持QoS的转发路径。
在接入网络B中设置有UE所连接的接入路由器(AR60),UE10经由AR60在与核心网络内的PGW20之间建立基于DSMIPv6的转发路径而进行连接。
接入网络A是诸如作为便携式电话网的通信标准组织的3GPP所确定的无线接入网络即LTE(Long Term Evolution)等,接入网络B是无线LAN或WiMAX等的接入网络。并且,核心网络是基于非专利文献1记载的3GPP所确定的SA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系统架构演进)的网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利用了分组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1中,UE10通过经由了接入网络A的且支持QoS的承载所形成的转发路径与经由了接入网络B的基于DSMIPv6的转发路径,来与核心网络进行连接。
[1.2装置构成]
接下来,关于各装置的功能构成,利用附图进行简单说明。另外,关于SGW30、MME40、eNB50以及AR60,由于其与SAE中的现有的装置相同,故省略构成的详细说明。
[1.2.1UE的构成]
首先,关于移动站的UE10的构成,参照图2的框图来进行说明。在此,作为UE10的具体的一个示例,假设为经由多个接入网络与核心网络同时进行连接的便携式终端或PDA等的终端。
如图2所示,UE10构成为:控制部100与第1收发部110、第2收发部120、存储部130、承载建立处理部140、DSMIPv6处理部150、分组收发部160相连接。
控制部100是用于控制UE10的功能部。控制部100通过读出存储在存储部130中的各种程序并执行,来实现各处理。
第1收发部110以及第2收发部120是UE10用于与各接入网络进行连接的功能部。第1收发部110是用于与接入网络A进行连接的功能部,第2收发部120是用于与接入网络B进行连接的功能部。第1收发部110以及第2收发部120分别与外部天线连接。
存储部130是用于存储UE10的各种动作中所需的程序、数据等的功能部。并且,存储部130存储将用于识别应用的数据流识别信息与用于进行发送的转发路径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的数据流管理表132。分组收发部160在发送数据的情况下,参照数据流管理表132,按照数据流的每一个来选择转发路径,并从与转发路径对应的收发部进行发送。
在此,图3(a)表示数据流管理表的数据构成的一个示例。如图3(a)所示,将数据流识别信息(例如,“数据流1(TFT1,FlowID1)”)与转发路径(例如,“EPS承载1”)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数据流识别信息是能够识别应用的信息,能够利用由IP地址、端口编号以及协议编号等构成的TFT(Traffic Flow Template:业务流模板)。另外,通过在UE10和PGW20预先相互保持用于特定TFT的数据流ID,还能够在数据流识别信息中使用数据流ID。
承载建立处理部140是用于执行下述处理的功能部,即,经由SGW30来建立经由了接入网络A的与PGW20之间的通信路径即EPS承载这样的处理。
DSMIPv6处理部150是用于经由接入网络B来建立与核心网络连接的基于DSMIPv6的转发路径的功能部。另外,分组收发部160是用于收发具体的数据(分组)的功能部。将从高层所接受的数据分解为分组并发送。另外,实现将接收到的分组传递给高层的功能。
[1.2.2PGW的构成]
接下来,关于本实施方式中的PGW20的构成,以图4为基础进行说明。PGW20构成为:控制部200与收发部210、存储部230、承载建立处理部240、DSMIPv6处理部250、分组收发部260连接。
控制部200是用于控制PGW20的功能部。控制部200读出存储在存储部230中的各种程序并执行,由此来实现各处理。
收发部210与路由器或者交换机进行有线连接,是用于进行分组的收发的功能部。例如,通过一般所利用的Ethernet(注册商标)等作为网络的连接方式来进行收发。
存储部230是用于存储PGW20的各种动作中所需的程序、数据等的功能部。并且,存储部230存储有将用于识别应用的数据流识别信息与进行发送的转发路径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的数据流管理表232、运营商对越区切换策略进行定义的越区切换策略管理表234。分组收发部260在发送数据的情况下,参照数据流管理表232,按照数据流的每一个来选择转发路径,从与转发路径对应的收发部来进行发送。
在此,图3(a)表示数据流管理表的数据构成的一个示例。如图3(a)所示,将数据流识别信息(例如,“数据流1(TFT1,FlowID1)”)与转发路径(例如,“EPS承载1”)建立对应地存储。数据流识别信息是能够识别应用的信息,能够利用由IP地址、端口编号以及协议编号等构成的TFT(Traffic Flow Template)。另外,通过在UE10与PGW20预先相互保持用于特定TFT的数据流ID,还能够在数据流信息中利用数据流ID。
越区切换策略管理表234是将特定的数据流和许可进行与该数据流相应的通信数据的收发的接入网络(转发路径)建立对应的管理表。
图5表示越区切换策略管理表234的数据构成的一个示例。如图5所示,应用(数据流)(例如,“紧急呼叫”)与许可或禁止该应用的通信的接入网络(例如,作为许可的网络设为“接入网络A”,作为禁止的网络设为“接入网络B”)建立对应。
另外,应用可利用前述的数据流识别信息来识别特定的数据流,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表示基于ARP(Allocation and Retention Priority:分配保持优先级)等的通信的优先级的现有的QoS信息来进行识别。因此,越区切换策略管理表234中,可根据数据流识别信息,来控制通信的接入的许可/禁止,也可根据QoS等级来控制通信的接入的许可/禁止。
PGW20预先保持有TFT或ARP与应用间的对应。因此,具体而言,通过保持在越区切换策略管理表234中的TFT或ARP,能够解决与紧急呼叫对应的情形。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已反映了运营商的策略的越区切换策略管理表234预先设定在PGW20内为例进行叙述,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通过来自其他的外部装置(例如,PCRF(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Function: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等)的信息通知来动态地设定在PGW20内。
承载建立处理部240是用于执行下述处理的功能部,即,经由SGW30来建立经由了接入网络A的与UE10之间的通信路径即EPS承载这样的处理。
DSMIPv6处理部250是用于经由接入网络B来建立与UE10连接的基于DSMIPv6的转发路径的功能部。另外,分组收发部260是用于收发具体的数据(分组)的功能部。
[1.3.通信路径建立过程]
接下来,说明如图1所示的网络中,UE10经由接入网络A与核心网络进行连接从而建立通信路径的过程、以及经由接入网络B与核心网络进行连接从而建立通信路径的过程。
首先,利用图6对经由接入网络A向核心网络进行连接从而建立通信路径的次序进行说明。
(1)UE10基于现有方法执行附着(attach)过程(S100)。具体而言,UE10将附着请求发送给MME40。在附着请求中包含用于认证UE10并许可接入的UE10的识别信息。另外,包含用于识别要连接的PGW20的接入点名称(APN)。并且,接入点名称选择PGW20,并且与UE10所请求的服务相对应。例如,UE10与语音通话服务对应地通过接入点名称来执行附着过程。
接收到附着请求的MME40基于现有方法,通过与UE10、eNB50间的过程,来执行认证以及接入许可的处理。MME40通过在附着信息中所含的UE10的订户识别信息等来进行认证以及接入的许可。
MME40针对被许可了连接的UE10,执行默认EPS承载(EPS承载1)的建立处理。过程是基于现有过程,并通过UE10、eNB50、MME40、SGW30以及PGW20间的控制消息的收发来执行过程的。
接收到附着请求的MME40对PGW20发送默认EPS承载建立请求。PGW20在接收到默认EPS承载建立请求后,执行建立EPS承载(EPS承载1)的处理。另外,“默认EPS承载”,不是满足特定的应用的通信数据(数据流)所要求的QoS等级的转发路径,而是用于使UE10与PGW20之间的通信成为可能的转发路径。
(2)UE10在默认EPS承载(EPS承载1)建立后,向PGW20发送基于DSMIPv6的位置登记请求(S102)。在消息中包含有UE10的识别信息、UE10的HoA(Home Address:本机地址)以及成为位置信息的CoA(Care-of-Address:转交地址)。
(3)PGW20向UE10发送位置登记响应,完成DSMIPv6的位置登记处理(S104)。
在此,如以现有的SAE所规定的那样,经由了接入网络A的连接是以DSMIPv6所确定的向本机链路的连接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在图6的S102、S104中说明的DSMIPv6的位置登记过程。
其后,UE10建立特定EPS承载(EPS承载2)来作为用于经由接入网络A进行语音通话的支持QoS的传输路径。特定EPS承载是用于使通信在UE10与PGW20之间成为可能的转发路径,且是保障UE10所请求的QoS等级的转发路径。
(4)UE10在建立了默认EPS承载后,为了建立用于进行特定的通信的通信路径,将特定EPS承载建立请求发送给MME40(S106)。
在此,在消息中,作为与将该特定EPS承载用作通信路径的数据流有关的信息,包含有数据流识别信息以及QoS等级。数据流识别信息是能够识别应用的信息,例如,能够利用由IP地址、端口编号、协议编号等构成的TFT(Traffic Flow Template)。
另外,通过在UE10与PGW20中预先相互保持用于特定TFT的数据流ID,还能在数据流识别信息中利用数据流ID。由此,UE10将使用建立的特定EPS承载作为通信路径的数据流、以及与数据流对应的QoS等级(在该数据流中所保障的QoS等级)进行通知。在本实施方式中,指定了“TFT1”作为数据流识别信息中所含的TFT。TFT1是用于对紧急呼叫的通信进行识别的数据流识别信息。
来自该UE10的请求诸如是用于建立进行紧急呼叫的特定EPS承载的请求,并不是与在建立了默认EPS承载后的DSMIPv6的位置登记处理(图6的S102、S104)完成进行联动而进行的,是以用户发出紧急呼叫等为契机而发送的。
(5)MME40从UE10接收特定EPS承载建立请求,执行特定EPS承载(EPS承载2)的建立处理(S108)。
过程基于现有的处理,从MME40向PGW20发送特定EPS承载建立请求,其后,通过UE10、eNB50、MME40、SGW30以及PGW20间的控制消息的收发来执行EPS承载建立处理。
(6)其后,PGW20以及UE10以已建立的特定EPS承载,来开始紧急呼叫的通信数据的收发(S110)。关于该语音通话的通信数据,能够不对紧急呼叫与其以外的一般呼叫进行区分地维持QoS质量来进行通信。
另外,UE10,并不限于紧急呼叫,能够为了需要特定的质量的通信而以相同的过程来建立特定EPS承载。因此,UE10能够针对数据流而建立多个特定EPS承载来进行通信。例如,能够分别建立针对紧急呼叫的EPS承载和针对一般呼叫的EPS承载。
并且,UE10能够对于无需特定质量的通信将默认EPS承载(EPS承载1)作为转发路径来进行通信。
因此,例如,能够对于WEB接入等的通信将EPS承载1作为转发路径进行通信,而对于紧急呼叫则将EPS承载2作为转发路径进行通信。UE10还能建立特定EPS承载(例如,EPS承载3),对于除紧急呼叫外的一般呼叫,将EPS承载3作为转发路径而进行通信。
(7)UE10将由DSMIPv6所确定的位置登记请求发送给PGW20(S112)。在消息中包含UE10的识别信息、UE10的HoA以及成为位置信息的CoA。另外,位置登记请求中包含用于识别数据流的信息并进行发送。本实施方式中,指定“TFT1”作为数据流识别信息中所含的TFT。
(8)PGW20接收由DSMIPv6所确定的位置登记请求,向UE10发送位置登记响应(S114)。在图6的S110中,示出了特定EPS承载建立后在UE10与PGW20间将EPS承载2作为转发路径而开始通信的例子,但也可以在S108的EPS承载建立处理中,限于建立EPS承载2,通过S114的位置登记响应,如S110那样地开始TFT1的数据收发。
UE10通过上述的过程来更新数据流管理表132。在数据流管理表132中,将已建立的EPS承载相对于数据流识别信息建立对应地进行管理。例如,如图3(b)所示那样,将为了紧急呼叫而建立的EPS承载2相对于用于识别紧急呼叫的数据流识别信息即“TFT1”建立对应。另外,在对其他的一般呼叫建立了EPS承载3的情况下,将EPS承载3相对于用于识别一般呼叫的数据流识别信息(例如“TFT2”)建立对应地进行管理。
在PGW20中,也同样地对数据流管理表232进行更新。在数据流管理表232中,将已建立的EPS承载相对于数据流识别信息建立对应地进行管理。例如,如图3(b)所示那样,将为了紧急呼叫而建立的EPS承载2相对于识别紧急呼叫的数据流识别信息即TFT1建立对应。另外,在对于其他的一般呼叫而建立了EPS承载3的情况下,将EPS承载3相对于用于识别一般呼叫的数据流识别信息(例如“TFT2”)建立对应地进行管理。
通过以上的过程,UE10经由接入网络A而连接,能够进行通信。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图6的S106中,示出了UE10发送特定EPS承载建立请求并通过S108来建立EPS承载的过程例,但特定EPS承载建立可通过别的次序来进行。
例如,可以通过在附着过程(S100)后所建立的EPS承载1来开始紧急呼叫通信,核心网络内的装置(例如PGW20)从通信内容中检测开始紧急呼叫通信的情况,开始EPS承载建立处理(S108)。在该情况下,UE10不必发送特定EPS承载建立请求(S106)。
并且,并不限于紧急呼叫通信,在其他的通信中也相同地,核心网络内的装置(例如,PGW20)检测到开始了特定的通信的情况,能开始EPS承载建立处理(S108)。
接下来,利用图7的序列图来说明UE10经由接入网络B与核心网络连接并建立DSMIPv6的通信路径的UE10、AR60以及PGW20的过程。在此,UE10为了与接入网络B进行连接,利用第2收发部120来对控制信息进行收发,并执行过程。
(1)UE10经由接入网络B进行附着过程(S150)。附着的过程基于现有的DSMIPv6的连接过程来进行。
作为具体例,UE10首先进行用于从接入网络B取得本地IP地址的认证过程。过程是以UE10、AR60之间的过程以及AR60与PGW20之间的过程的组合来进行的。AR60设置在UE10的服务区域中,且是UE10所连接的AR,是PGW20预先通过UE10所保持的信息而选择的AR。认证、接入许可处理根据UE10的识别信息或订户信息等的档案(profile),并基于运营商的策略由PGW20或者AR60来进行。
接下来,从AR60对经认证后许可接入的UE10分配本地IP地址。所分配的本地IP地址是IPv4或者IPv6地址,作为DSMIPv6的CoA(Care-of-Address)使用。分配方法是基于因特网中广泛使用的DHCP或无国界IP地址分配过程来进行的。
在UE10、PGW20之间,执行将DSMIPv6的控制消息进行加密并进行收发的用于建立安全保密关联的设置处理。作为处理,基于DSMIPv6的现有方法,并基于IKEv2、EAP等来进行。
在该步骤中,PGW20对UE10通知IPv6地址或者IPv6网络前缀。UE10将分配给的IPv6地址作为HoA(Home Address)。在分配了网络前缀的情况下,基于该网络前缀来生成HoA。通过该过程,UE10能够向PGW20利用加密后的控制消息而安全地进行位置登记处理。
(2)UE1将DSMIPv6所确定的位置登记请求发送给PGW20(S152)。在消息中包含有UE10的识别信息、UE10的HoA以及成为位置信息的CoA。另外,在S150的附着过程中,容许不进行地址分配,在该情况下,UE10能够基于DSMIPv6并通过本消息来请求HoA的分配。
(3)PGW20建立DSMIPv6转发路径,向UE10发送位置登记响应(S154)。在位置登记响应中含有HoA以及CoA。另外,通过S152的位置登记请求,能够分配IPv4地址的HoA。另外,在接收到位置登记响应的UE10中也完成转发路径建立处理。
通过以上的过程,UE10经由接入网络B进行连接,建立通信路径。另外,尽管说明了UE10先进行经由了接入网络A的连接、再进行经由了接入网络B的连接,但还能够调换顺序来进行连接。
[1.4.越区切换过程]
接下来,利用附图,说明将UE10的通信从接入网络A越区切换为接入网络B的情况下的过程。在此,UE10利用与接入网络B连接的第2收发部120收发控制信息来执行过程。首先,利用图7进行说明。在此,说明UE10通过前述的次序,已建立DSMIP转发路径的情形。
(1)UE10将由DSMIPv6所确定的位置登记请求发送给PGW20,请求越区切换(S156)。在位置登记请求中不包含用于紧急呼叫或一般呼叫的个别的TFT(TFT1或TFT2)而包含用于识别含有紧急呼叫以及一般呼叫的语音通话的数据流识别信息来进行发送。
在此,数据流识别信息是上述那样的能够识别应用的信息,是由IP地址、端口编号以及协议编号等构成的TFT(Traffic Flow Template)等。用于紧急呼叫的TFT1与用于一般呼叫的TFT2是大致相同的信息,为了区别这些,能够利用TFT的QoS信息等的信息要素。
因此,通过将QoS信息表记为ANY等,能够设为包含用于紧急呼叫的TFT1和用于一般呼叫的TFT2、用于识别语音通话的数据流识别信息(TFT3)。
也就是说,为了接受某服务而通过附着过程与核心网络进行连接的UE10,能够保持针对含有进行通信的多个数据流在内的服务的TFT。由此,无需为了紧急呼叫或一般呼叫而个别地指定TFT来分别发送越区切换请求,从而能简化过程。
在图7的S156(位置登记请求(越区切换请求))中,UE10通过赋予用于识别语音通话的数据流识别信息即TFT3,来对PGW20请求语音通话服务的越区切换。
另外,UE10在请求进行UE10的所有通信的越区切换的情况下,还能够如现有技术那样不赋予数据流识别信息地发送位置登记请求。
接收到位置登记请求的PGW20对越区切换的可否进行判断并将位置登记响应发送给UE10。越区切换的可否的判断例如基于图8所示的越区切换可否判定处理来进行。
首先,PGW20接收位置登记请求(步骤S10)。接下来,PGW20参照越区切换策略管理表234,对有无表示不进行还是进行特定的通信的越区切换的越区切换策略进行确认(步骤S12)。在此,作为越区切换策略的一个示例,禁止紧急呼叫通信向接入网络B的越区切换等。
运营商能够考虑网络通信量或通信状况,通过动态地更新越区切换策略管理表234来保持越区切换策略,在此,保持为禁止紧急呼叫通信经由接入网络B而进行通信。
在不存在越区切换策略的情况下(步骤S12;否),PGW20如现有那样将位置登记响应发送给UE10,进行许可越区切换的通知(步骤S20)。使用图9(a)来说明该情况下的过程。
(1)PGW20将位置登记响应发送给UE10(S160)。位置登记响应如现有那样,表示容许包含TFT3的所有数据流的通信的越区切换。
(2)UE10以及PGW20将通过TFT3所识别的所有数据流,即所有的语音通话的通信切换成DSMIP转发路径并继续进行数据的收发(S162)。
UE10在切换转发路径时,如图3(c)所示那样地对数据流管理表132进行更新,将以TFT3所识别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DSMIP转发路径。具体而言,将语音通话(TFT3)所包含的、紧急呼叫(TFT1)以及一般呼叫(TFT2)的转发路径切换为DSMIP转发路径。相同地,PGW20也将数据流管理表232如图3(c)所示那样,将针对以TFT3所识别的数据流的通信的转发路径更新为DSMIP转发路径。
返回至图8,在步骤S12中存在越区切换策略的情况下(步骤S12;是),PGW20确认:在基于请求越区切换的数据流识别信息的通信中是否含有禁止越区切换的通信,所禁止的通信是否在进行(步骤S14)。
例如,将数据流识别信息作为语音通话的数据流而请求了越区切换的情况下,PGW20参照在越区切换策略管理表234中越区切换被禁止的通信,其结果,检测到紧急呼叫被禁止越区切换,且探测到越区切换请求的语音通话的数据流包含识别紧急呼叫的数据流。并且,PGW20判断是否通过UE10正在进行紧急呼叫的通信。
为了判断是否正在进行紧急呼叫的通信,基于识别紧急呼叫的数据流识别信息,对实际的通信量进行监视,能够确认紧急呼叫的通信是否正在进行,也能够通过建立了用于紧急呼叫的EPS承载(EPS承载2)的情形来进行确认。与紧急呼叫无关地,对是否正在进行禁止越区切换的数据流的通信的判断也能够通过相同的方法来进行。
在包含有禁止越区切换的数据流的通信正被进行的情况下(步骤S14;是),PGW20向UE10通知仅被禁止的数据流的越区切换不许可(步骤S16)。使用图9(b)对该情况下的过程进行说明。
(1)PGW20为了通知对禁止越区切换的数据流的越区切换的不许可、以及其他的数据流的越区切换许可而将位置登记响应(通知仅紧急呼叫的越区切换不许可)发送给UE10(S170)。在位置登记响应的信息要素中包含与禁止越区切换的数据流有关的信息地进行发送。
与禁止越区切换的数据流有关的信息可以是诸如TFT等的数据流识别信息,也可以是用于识别EPS承载等的转发路径的信息。具体而言,在对本实施方式的紧急呼叫的数据流进行禁止的情况下,可以通知识别紧急呼叫的TFT1,也可以通知EPS承载2。
(2)关于越区切换被许可的数据流,UE10以及PGW20将从EPS承载向DSMIP转发路径切换通信路径后继续进行通信(数据的收发)(S172)。
具体而言,UE10在以TFT2的数据流识别信息所识别的一般呼叫通过EPS承载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将TFT2的数据的收发切换至DSMIP转发路径并继续进行数据的收发。
(3)关于越区切换不被许可的数据流,UE10以及PGW20不进行越区切换而继续以EPS承载进行通信(数据的收发)(S174)。具体而言,UE10将以TFT1的数据流识别信息所识别的紧急呼叫通过EPS承载2继续通信。
UE10在切换转发路径时,如图3(d)所示那样,对于数据流管理表132,将越区切换被许可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DSMIP转发路径”。具体而言,通过针对语音通话(TFT3)的越区切换请求,不对越区切换不被许可的紧急呼叫(TFT1)的转发路径进行变更,而将其他的数据流的通信(例如一般呼叫(TFT2))的转发路径切换为DSMIP转发路径。相同地,PGW20在切换转发路径时,如图3(d)所示那样,对于数据流管理表232,将越区切换被许可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DSMIP转发路径”。
返回图8进行说明,在禁止越区切换的通信未在进行的情况下(步骤S14;否),PGW20向UE10通知越区切换许可,并且通知与禁止越区切换的数据流的通信有关的信息(步骤S18)。使用图9(c)对该情况下的数据流进行说明。
(1)PGW20为了通知越区切换许可而发送位置登记响应(对紧急呼叫附加进行通知)(S180)。其中,在位置登记响应的信息要素中附加有与禁止越区切换的数据流的通信有关的信息。例如,通知紧急呼叫的通信今后不能以DSMIP转发路径来进行。
与禁止越区切换的数据流的通信有关的信息可以是诸如TFT等的数据流识别信息,也可以是用于识别EPS承载等的转发路径的信息。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对紧急呼叫的数据流进行禁止的情况下,可以通知用于识别紧急呼叫的TFT1,也可以通知EPS承载2。
(2)关于越区切换被许可的数据流,UE10以及PGW20从EPS承载至DSMIP转发路径切换通信路径而继续进行通信(数据的收发)(S182)。具体而言,UE10在以TFT2的数据流识别信息所识别的一般呼叫通过EPS承载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将TFT2的数据的收发切换为DSMIP转发路径并继续通信。
其后,UE10在进行越区切换被禁止的数据流的通信的情况下,经由接入网络A,建立通信路径并进行通信。
UE10在转发路径的切换时,如图3(e)所示那样,对于数据流管理表132,将越区切换被许可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DSMIP转发路径”。具体而言,将以针对语音通话(TFT3)的越区切换请求而被许可的通信(例如一般呼叫(TFT2))的转发路径切换为DSMIP转发路径。相同地,PGW20在转发路径的切换时,如图3(e)所示那样,对于数据流管理表232,将越区切换被许可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DSMIP转发路径”。
由此,在核心网络内的管理装置中,通过应用运营商策略,能够按照紧急呼叫的通信仅经由接入网络A来进行的方式进行运用。即使本来在经由了接入网络B的通信路径中能够维持进行紧急呼叫通信的质量,且能够容许从经由了接入网络A的通信路径向接入网络B的越区切换,也能够与想要运用为使紧急呼叫的通信经由接入网络A进行、且使经由了接入网络B的通信是紧急呼叫以外的一般呼叫的通信这样的方式等的运营商策略相对应。
也就是说,网络运营商通过基于网内的通信状况等的运营商策略,对于UE的越区切换请求,能够以数据流或承载单位来控制越区切换的许可/许可。
另外,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紧急呼叫作为禁止越区切换的特定的通信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运营商能够指定特定的通信。并且,禁止越区切换的特定的通信并不限于指定一个,也能够指定多个。
[2.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附图来详细说明第2实施方式。
[2.1网络构成]
首先,利用图10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网络构成。图10是用于说明应用了本发明的情况下的移动通信系统2的概略的图。如本图所示,移动通信系统中,将核心网络与接入网络A以及接入网络B相连接。在此,设接入网络A与接入网络B为不同的网络,例如,作为接入网络A,设为3GPP规格的网络,作为接入网络B的一个示例,设为non-3GPP的网络。
与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1不同的点在于:在第1实施方式中的接入网络B是以DSMIPv6为基础建立了转发路径,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以PMIPv6为基础对转发路径进行建立。
这是基于移动管理方法的不同,在第1实施方式的DSMIPv6中是通过UE10与PGW20来进行了移动管理,而在本实施方式的PMIPv6中,由网络内部的GW70取代UE12来进行UE12的移动管理功能。以往人们已知基于该Proxy功能(代理功能)的该移动管理功能作为Proxy MobileIPv6(PMIPv6)。通过该Proxy功能,UE12将不需要移动管理功能,从而具有能够减轻处理负荷的优点。
首先,UE12(移动站:User Equipment)经由多个无线接入网络与核心网络相连接。在接入网络A中具备UE12所连接的基站(eNB50),经由网关(SGW30)与核心网络相连接。
在核心网络中设置有GW(PGW22)作为将从其他的移动站发送来的以移动站为目的地的通信数据进行转发的控制站装置,且与SGW30相连接。并且,在核心网络中设置有管理装置(MME40),其从UE12接受转发路径建立的请求,并主导用于建立经由了eNB50、SGW30的在UE12与PGW22间的转发路径即承载(EPS承载)的过程。EPS承载是经由了接入网络A的在UE12与PGW22之间的支持QoS的转发路径。
接入网络B经由网关装置(GW70)与核心网络进行连接。在此,将接入网络B与核心网络进行连接的GW70是核心网络内的装置。UE12通过UE12与GW70之间所建立的基于IPsec的转发路径和GW70与PGW22之间所建立的基于PMIPv6的转发路径,与PGW22连接。
接入网络A是例如作为便携式电话网的通信标准组织的3GPP所确定的无线接入网络即LTE(Long Term Evolution)等,接入网络B是无线LAN或WiMAX等的接入网络。并且,核心网络是基于3GPP所确定的SA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的网络。
如上所述,在利用了本实施方式中的分组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UE12通过经由了接入网络A的基于支持QoS的承载的转发路径、以及经由了接入网络B的基于IPsec的转发路径和基于PMIPv6的转发路径,与核心网络进行连接。
[2.2装置构成]
接下来,利用附图来简单说明各装置构成。另外,关于SGW30、MME40以及eNB50,其与SAE中的现有的装置相同,故省略构成的详细说明。
[2.2.1UE的构成]
首先,利用图11的框图,对作为移动站的UE12的构成进行说明。在此,作为UE12的具体的一个示例,设为经由多个接入网络与核心网络同时连接的便携式终端或PDA等的终端。另外,图11的UE12中,对于与图2所示的UE10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赋予了相同的标号的功能部的说明。
如图11所示,UE12将控制部100与第1收发部110、第2收发部120、存储部330、承载建立处理部140、IPsec处理部350、分组收发部160相连接而构成。
存储部330是与存储部130同样地存储有UE12的各种动作中所需的程序、数据等的功能部。并且,存储部330存储将用于识别应用的数据流识别信息与进行发送的转发路径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的数据流管理表332。
在此,图12(a)表示数据流管理表332的数据构成的一个示例,如图12(a)所示,将数据流识别信息(例如,“数据流1(TFT1,FlowID1)”)与转发路径(例如,“EPS承载1”)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
IPsec处理部350是用于建立经由接入网络B而与核心网络连接的基于IPsec的转发路径的功能部。
[2.2.2PGW的构成]
接下来,关于本实施方式中的PGW22的构成,基于图13进行说明。另外,图13的PGW22中,对于与图4所示的PGW20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赋予了相同的标号的功能部的说明。
PGW22将控制部200与收发部210、存储部430、承载建立处理部240、PMIPv6处理部450、分组收发部260连接而构成。
存储部430是与存储部230同样地存储PGW22的各种动作中所需的程序、数据等的功能部。并且,存储部430存储将用于识别应用的数据流识别信息与进行发送的转发路径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的数据流管理表432、越区切换策略管理表234。
在此,图12(a)表示数据流管理表432的数据构成的一个示例。如图12(a)所示,将数据流识别信息(例如,“数据流1(TFT1,FlowID1)”)与转发路径(例如,“EPS承载1”)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数据流识别信息是能够识别应用的信息,能够利用由IP地址、端口编号以及协议编号等构成的TFT(Traffic Flow Template)。另外,通过在UE和PGW预先相互保持用于特定TFT的数据流ID,还能够在数据流识别信息中利用数据流ID。
PMIPv6处理部450是用于建立经由接入网络B与UE12连接的基于PMIPv6的转发路径的功能部。
[2.2.3GW的构成]
接下来,关于本实施方式中的GW70的构成,基于图14进行说明。GW70构成为:将控制部500与收发部510、存储部530、IPsec处理部540、PMIPv6处理部550、分组收发部560相连接。
控制部500是用于控制GW70的功能部。控制部500通过读出存储在存储部530中的各种程序并执行来实现各处理。
收发部510与路由器或交换机进行有线连接,是用于进行分组的收发的功能部。例如,作为网络的连接方式,通过一般所利用的Ethernet(注册商标)等来进行收发。
存储部530是用于存储GW70的各种动作中所需的程序、数据等的功能部。并且,存储部530存储有将用于识别应用的数据流识别信息与进行发送的转发路径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的数据流管理表532。分组收发部560在发送数据的情况下,参照数据流管理表532,按照数据流的每一个来选择转发路径,并从与转发路径对应的收发部进行发送。
在此,图12(e)表示数据流管理表532的数据构成的一个示例。如图12(e)所示,将数据流识别信息(例如,“数据流1”)与转发路径(例如,“IPsec转发路径以及PMIP转发路径”)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
GW70在接收到从PGW22至UE12的分组的情况下,基于数据流管理表532来解决IPsec转发路径,并向UE12进行发送。另外,在经由IPsec转发路径而接收到由UE12发送的分组的情况下,基于数据流管理表532来解决PMIP转发路径,并向PGW22进行发送。
IPsec处理部540是执行用于建立与UE12的通信路径即基于IPsec的转发路径这样的处理的功能部。
PMIPv6处理部550是用于建立与PGW22的通信路径即基于PMIPv6的转发路径的功能部。另外,分组收发部560是用于收发具体的数据(分组)的功能部。
[2.3通信路径建立过程]
接下来,图10所示的网络中,UE12通过经由接入网络A与核心网络进行连接来建立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建立过程与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通信路径建立过程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通信路径建立过程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点在于,在通过图6的S100完成附着过程并建立了默认EPS承载(EPS承载1)后,UE10与PGW20进行基于DSMIPv6的位置登记过程(图6的S102、S104)),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图6的S100完成附着过程并建立了默认EPS承载(EPS承载1)后,SGW30与PGW22进行基于PMIPv6的位置登记过程。
接下来,利用图15的序列图,说明用于使UE12经由接入网络B与核心网络连接并建立DSMIPv6的通信路径的UE12、GW70以及PGW22的过程。在此,UE12利用与接入网络B连接的第2收发部120来执行控制信息的收发、过程。
(1)UE12经由接入网络B进行IPsec隧道设定过程(S200)。
具体而言,UE12进行主导,与GW70进行用于设定IPsec隧道的过程。IPsec隧道的设定基于IKEv2等的在以往所利用的IPsec隧道设定过程所利用的密钥交换过程来进行。与UE12间设定IPsec隧道的GW70是用于对接入网络B和核心网络的进行连接的、核心网络内的装置,UE12利用DNS服务等来探测GW70。
另外,UE12在该过程中发送消息,消息中包含用于识别所连接的PGW22的接入点名称(APN)。
(2)GW70至完成IPsec隧道建立为止,在与UE12请求连接的PGW22之间进行UE12的认证、接入许可过程(S202)。认证、接入许可处理是根据UE12的识别信息或订户信息等的档案,基于运营商的策略,来由PGW22或者GW70进行的。
(3)UE12被认证且许可接入时,GW70将由PMIPv6所确定的位置登记请求发送给PGW22(S204)。在消息中包含UE12的识别信息、UE12的HoA以及成为位置信息的GW70的地址。
(4)PGW22基于PMIPv6,将位置登记响应发送给GW70(S206)。在位置登记响应中包含HoA以及CoA。另外,能够根据(3)的请求(S204的请求),分配IPv4地址的HoA。由此,在GW70与PGW22之间建立PMIP转发路径。
通过以上的过程,UE12经由接入网络B进行连接,建立通信路径。
另外,尽管在此说明了UE12进行经由了接入网络A的连接、再进行经由了接入网络B的连接,但还能够变换顺序来进行连接。
[2.4越区切换过程]
接下来,关于将UE12的通信从接入网络A越区切换为接入网络B的情况下的过程,利用图8以及图15~16进行说明。在此,UE12利用与接入网络B连接的第2收发部120来进行控制信息的收发,并执行过程。
首先,基于图15进行说明。在此,UE12通过前述的次序,已建立IPsec转发路径以及PMIP转发路径。并且设为UE12处于建立了特定EPS承载且正在进行通信的状态。
(5)UE12通过将数据流切换请求发送给GW70,由此来请求越区切换(S208)。在数据流切换请求中不包含用于紧急呼叫或一般呼叫的个别的TFT(TFT1或TFT2)而包含用于识别紧急呼叫以及一般呼叫的语音通话的数据流识别信息来进行发送。
数据流识别信息是能够识别应用的信息,是由IP地址、端口编号以及协议编号等构成的TFT(Traffic Flow Template)等,用于紧急呼叫的TFT1与用于一般呼叫的TFT2是大致相同的信息,为了区分这些消息,能够利用TFT的QoS信息等的信息要素。
因此,通过将QoS信息表记为ANY等,能够设为包含用于紧急呼叫的TFT1和用于一般呼叫的TFT2、且用于识别语音通话的数据流识别信息(TFT3)。另外,数据流识别信息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是数据流ID。
也就是说,为了接受某服务而通过附着过程与核心网络进行连接的UE12,能够保持针对服务的TFT,该服务含有进行通信的多个数据流。由此,无需为了紧急呼叫或一般呼叫而个别地指定TFT来分别发送越区切换请求,从而能简化过程。
另外,UE12在请求使UE12的所有通信进行越区切换的情况下,还能够如现有技术那样不赋予数据流识别信息而指示使所有通信进行越区切换。
在图15的数据流切换请求(S208)中,UE12通过赋予用于识别语音通话的数据流识别信息即TFT3,对GW70请求语音通话服务的越区切换。
(6)GW70在从UE12接收到数据流切换请求时,通过将由PMIPv6所确定的位置登记请求发送给PGW22,来请求越区切换(S210)。在位置登记请求中包含数据流切换请求中所含的数据流识别信息来进行发送。
接收到位置登记请求的PGW22判断越区切换的可否,并将位置登记响应向UE12进行发送。越区切换的可否的判断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例如,基于图8所示的越区切换可否判定处理来进行。
PGW22确认越区切换策略的有无,在存在越区切换策略的情况下(步骤S12;是),PGW22确认:在基于请求了越区切换的数据流识别信息所进行的通信中是否包含被禁止越区切换的通信,被禁止的通信是否正在进行(步骤S14)。例如,数据流识别信息作为语音通话的数据流而请求了越区切换的情况下,PGW22在越区切换策略管理表234中参照越区切换被禁止的通信,其结果,检测到紧急呼叫被禁止越区切换,并且,探测到越区切换请求的语音通话的数据流包含用于识别紧急呼叫的数据流。进而,PGW22判断是否正由UE12进行紧急呼叫的通信。
为了判断是否正在进行紧急呼叫的通信,基于用于识别紧急呼叫的数据流识别信息,对实际的通信量进行监视,能够确认紧急呼叫的通信是否正在进行,也能够通过建立了用于紧急呼叫的EPS承载(EPS承载2)的情形来进行确认。与紧急呼叫无关地,对是否正在进行禁止越区切换的数据流的通信的判断也能够通过相同的方法来进行。
在此,关于图8的步骤S16、S18以及S20中所执行的过程,利用图16进行说明。
(a)步骤S16中的过程
首先,关于步骤S16中的过程,利用图16(a)进行说明。
(a-1)PGW22为了通知禁止越区切换的数据流的越区切换的不许可、以及其他的数据流的越区切换许可,将位置登记响应(通知仅紧急呼叫的越区切换不许可)发送给GW70(S220)。在位置登记响应的信息要素中包含与禁止进行越区切换的数据流有关的信息来进行发送。
与禁止进行越区切换的数据流有关的信息可以是诸如TFT等的数据流识别信息,也可以是用于识别EPS承载等的转发路径的信息。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禁止紧急呼叫的数据流的情况下,可通知用于识别紧急呼叫的TFT1,也可以通知EPS承载2。
(a-2)GW70接收位置登记响应,将数据流切换响应(通知仅紧急呼叫的越区切换的不许可)向UE12进行发送(S222)。在数据流切换响应中包含与位置登记响应中所含的禁止进行越区切换的数据流有关的信息来进行发送。
(a-3)针对许可进行越区切换的数据流的通信,UE12以及PGW22将从EPS承载切换为IPsec转发路径以及PMIP转发路径并继续进行通信(数据的收发)(S224)。具体而言,在UE12以TFT2的数据流识别信息所识别的一般呼叫的EPS承载3进行了通信的情况下,通过将TFT2的数据的收发,切换为基于UE12与GW70之间的IPsec转发路径和在GW70与PGW22之间的PMIP转发路径所进行的通信。
(a-4)UE12以及PGW22对于越区切换不被许可的数据流的通信,不进行越区切换,通过EPS承载而继续进行通信(数据的收发)(S226)。具体而言,UE12将以TFT1的数据流识别信息所识别的紧急呼叫通过EPS承载2继续通信。
随之,UE12的数据流管理表332中,如图12(b)所示那样将对越区切换被许可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IPsec转发路径”。具体而言,将针对以TFT2所识别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IPsec转发路径”。针对越区切换不被许可的通信,不进行更新。因此,对于以TFT1所识别的紧急呼叫的通信路径保持“EPS承载2”不变。
并且,PGW22的数据流管理表432中,如图12(c)所示那样将针对越区切换被许可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PMIP转发路径”。具体而言将针对以TFT2所识别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PMIP转发路径”。针对越区切换不被许可的通信,不进行更新。因此,对于以TFT1所识别的紧急呼叫的通信路径保持“EPS承载2”不变。
并且,GW70的数据流管理表532中,如图12(d)所示那样,将针对越区切换被许可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IPsec转发路径以及PMIP转发路径”。具体而言,将针对以TFT2所识别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IPsec转发路径以及PMIP转发路径”。GW70从IPsec转发路径接收UE12所发送的TFT2的数据流的分组,参照数据流管理表532并向PMIP转发路径进行发送。并且,从PGW22发送来的以UE12为目的地的TFT2的数据流的分组从PMIP转发路径接收,并参照数据流管理表532向IPsec转发路径进行发送。
(b)步骤S18中的过程
接下来,关于步骤S18中的过程,利用图16(b)进行说明。
(b-1)PGW22为了许可通知,将位置登记响应(通知紧急呼叫不可)向GW70进行发送(S230)。其中,对位置登记响应的信息要素附加与禁止进行越区切换的数据流的通信有关的信息。例如,通知紧急呼叫的通信今后不以PMIP转发路径进行。
与禁止进行越区切换的数据流的通信有关的信息例如可以是TFT等的数据流识别信息,也可以是用于识别EPS承载等的转发路径的信息。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禁止紧急呼叫的数据流的情况下,可通知用于识别紧急呼叫的TFT1,也可以通知EPS承载2。
(b-2)GW70接收位置登记响应,将数据流切换响应(通知紧急呼叫不可)向UE12进行发送(S232)。在数据流切换响应中包含位置登记响应中所含的与禁止进行越区切换的数据流的通信有关的信息来进行发送。
(b-3)UE12以及PGW22,针对许可越区切换的数据流,从EPS承载至IPsec转发路径以及PMIP转发路径,切换通信路径并继续通信(S234)。具体而言,在UE12通过以TFT2的数据流识别信息所识别的一般呼叫的EPS承载3进行了通信的情况下,将TFT2的数据的收发切换成IPsec转发路径以及PMIP转发路径并继续通信。
其后,在UE12进行越区切换被禁止的数据流的通信的情况下,经由接入网络A来建立通信路径而进行通信。
随之,UE12的数据流管理表332中,如图12(b)所示那样,将针对越区切换被许可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IPsec转发路径”。具体而言,将针对以TFT2所识别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IPsec转发路径”。另外,可保持针对越区切换不被许可的通信的转发路径。也就是说,将针对以TFT1所识别的紧急呼叫的通信路径与“EPS承载2”等已建立的EPS承载建立对应。
并且,PGW22的数据流管理表432中,如图12(c)所示那样,将针对越区切换被许可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PMIP转发路径”。具体而言,将针对以TFT2所识别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PMIP转发路径”。另外,可保持针对越区切换不被许可的通信的转发路径。也就是说,将针对以TFT1所识别的紧急呼叫的通信路径与“EPS承载2”等已建立的EPS承载建立对应。
并且,GW70的数据流管理表532中,如图12(d)所示那样,将针对越区切换被许可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IPsec转发路径以及PMIP转发路径”。具体而言,将针对以TFT2所识别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IPsec转发路径以及PMIP转发路径”。
GW70从IPsec转发路径接收UE12所发送的TFT2的数据流的分组,参照数据流管理表532并向PMIP转发路径进行发送。并且,从PMIP转发路径接收从PGW22发送来的以UE12为目的地的TFT2的数据流的分组,参照数据流管理表532向IPsec转发路径进行发送。
(c)步骤S20中的过程
接下来,关于步骤S20中的过程,利用图16(c)进行说明。
(c-1)PGW22将位置登记响应向GW70进行发送(S240)。位置登记响应如现有那样表示容许包含UE12所请求的所有数据流的通信的越区切换。
(c-2)GW70从PGW22接收位置登记响应,并确认容许所有的通信的越区切换,向UE12发送数据流切换响应(S242)。数据流切换响应表示容许UE12所请求的所有通信的越区切换。
(c-3)UE12以及PGW22将UE12所请求的所有的通信的转发路径,切换为IPsec转发路径与PMIP转发路径并继续进行通信(数据的收发)(S244)。UE12与PGW22通过在UE12与GW70之间的IPsec转发路径和在GW70与PGW22之间的PMIP转发路径而相连接。
具体而言,在通过用于识别包含有紧急呼叫(TFT1)与其他的一般呼叫(TFT2)的语音通话的通信数据流的TFT3而请求了越区切换的情况下,将所有的紧急呼叫与其他的一般呼叫进行越区切换并继续通信。
随之,UE12的数据流管理表332中,如图12(f)所示那样,将针对越区切换被许可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IPsec转发路径”。具体而言将针对以TFT1、TFT2所识别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IPsec转发路径”。另外,可以删除针对TFT1以及TFT2的对应信息,将针对以TFT3所识别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设为“IPsec转发路径”并建立对应地进行管理。
并且,PGW22的数据流管理表432中,如图12(g)所示那样,将针对越区切换被许可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PMIP转发路径”。具体而言将针对以TFT1、TFT2所识别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PMIP转发路径”。另外,也可以保持针对越区切换不被许可的通信的转发路径。另外,也可以删除针对TFT1以及TFT2的对应信息,将针对以TFT3所识别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设为IPsec转发路径并建立对应地进行管理。
并且,GW70的数据流管理表532中,如图12(h)所示那样,将针对越区切换被许可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IPsec转发路径以及PMIP转发路径”。具体而言,将针对以TFT1以及TFT2所识别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IPsec转发路径以及PMIP转发路径”。
另外,也可以删除针对TFT1以及TFT2的对应信息,将针对以TFT3所识别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设为“IPsec转发路径”并建立对应地进行管理。GW70从IPsec转发路径接收UE12所发送的TFT3的数据流的分组,参照数据流管理表532并向PMIP转发路径进行发送。并且,从PMIP转发路径接收从PGW22发送来的以UE12为目的地的TFT3的数据流的分组,参照数据流管理表532并向IPsec转发路径进行发送。
在现有技术的越区切换中,在进行越区切换的接入网络中紧急呼叫被禁止的情况下,只能将包含一般呼叫而连接的越区切换设为不受理,而通过以上,能够进行除了紧急呼叫通信外的一般呼叫的越区切换。并且,越区切换的决定能够在核心网络内基于运营商策略来进行。
由此,通过在核心网络内的管理装置中应用运营商策略,能够按照紧急呼叫的通信仅经由接入网络A来进行的方式进行运用。即使本来在经由了接入网络B的通信路径中能够维持进行紧急呼叫通信的质量,且能容许从经由了接入网络A的通信路径向接入网络B的越区切换,也能够与想要运用为使紧急呼叫的通信经由接入网络A进行、且使经由了接入网络B的通信是紧急呼叫以外的一般呼叫的通信这样的方式等的运营商策略相对应。
也就是说,网络运营商通过基于网内的通信状况等的运营商策略,对于UE的越区切换请求,能够以数据流或承载单位来控制越区切换的许可/许可。
另外,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紧急呼叫作为禁止进行越区切换的特定的通信而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运营商能够指定特定的通信。并且,禁止进行越区切换的特定的通信并不限于被指定一个,也能够指定多个。
[3.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关于在适用本发明的情况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3实施方式,利用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利用图17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网络构成。图17是将第2实施方式的网络构成的UE置换为UE14、将GW置换为GW74的构成,与第2实施方式不同的点在于,第2实施方式的用于连接接入网络B与核心网络的GW70是存在于核心网络内的装置,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接入网络B内的装置。
这基于运营商的运用方式的不同。在第2实施方式中,核心网络运营商与接入网络B的运营商是不同的运营商,并且是在运营商间没有建立信赖关系的情况。具体而言,是不许可使用由核心网络内所提供的UE的认证功能的情况。由此,在经由接入网络B进行连接的情况下,UE需要通过IPsec等的安全保密功能来与核心网络进行连接。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与第2实施方式不同,核心网络运营商与接入网络的运营商是相同的运营商,或者在运营商间有信赖关系的情况,具体而言,是许可使用在核心网络内所提供的UE的认证功能的情况。
首先,UE14(移动站:User Equipment)经由多个无线接入网络而与核心网络相连接。在接入网络A具备UE14所连接的基站(eNB50),经由网关(SGW30)与核心网络相连接。
在核心网络中设置有用于转发将从其他的移动站发送来的以移动站为目的地的通信数据的GW(PGW22),GW(PGW22)与SGW30连接。并且,在核心网络中设置有管理装置(MME40),管理装置(MME40)从UE14接受转发路径建立的请求,并主导用于建立经由了eNB50、SGW30的在UE14与PGW22之间的转发路径即承载(EPS承载)的过程。EPS承载是经由了接入网络A的UE14与PGW22之间的支持QoS的转发路径。
接入网络B经由GW74与核心网络进行连接。在此,连接接入网络B与核心网络的GW74是接入网络B内的装置。由于运营商间存在信赖关系,所以,GW74能够与核心网络内的PGW22进行连接。UE14无需建立在UE14与GW74之间建立的基于IPsec的转发路径,通过为了与接入网络B连接而建立的无线链路以及在GW74与PGW22之间建立的基于PMIPv6的转发路径,与PGW22相连接。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利用了分组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UE14通过经由了接入网络A的支持QoS的承载所形成的转发路径、以及经由了接入网络B的无线链路以及基于PMIPv6的转发路径而与核心网络进行连接。
[3.2装置构成]
接下来,利用附图来简单说明各装置构成。另外,关于SGW30、MME40、eNB50,由于其与SAE中的现有的装置相同,另外PGW22的构成与第2实施方式的装置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3.2.1UE的构成]
首先,关于作为移动站的UE14的构成,利用图18的框图来进行说明。在此,作为UE14的具体的一个示例,设为经由多个接入网络与核心网络同时连接的便携式终端或PDA等的终端。另外,图18的UE14中,对于与图11所示的UE12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赋予了相同的标号的功能部的说明。
如图18所示,UE14将控制部100与第1收发部110、第2收发部120、存储部630、承载建立处理部140、无线链路建立处理部650、分组收发部160相连接而构成。
存储部630是存储有UE14的各种动作中所需的程序、数据等的功能部。并且,存储部630存储将用于识别应用的数据流识别信息与进行发送的转发路径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的数据流管理表632。
在此,图19(a)表示数据流管理表632的数据构成的一个示例,如图19(a)所示,将数据流识别信息(例如,“数据流1(TFT1,FlowID1)”)与转发路径(例如,“EPS承载1”)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
无线链路建立处理部650是用于建立经由接入网络B与核心网络进行连接的无线通信路径的功能部。
[3.2.2GW的构成]
接下来,利用图20的框图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GW74的构成。另外,图20的GW74中,对于与图14所示的PGW70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赋予了相同的标号的功能部的说明。
GW74将控制部500与收发部510、存储部730、无线链路建立处理部740、PMIPv6处理部550、分组收发部560连接而构成。
存储部730是存储GW74的各种动作中所需的程序、数据等的功能部。并且,存储部730存储将用于识别应用的数据流识别信息与进行发送的转发路径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的数据流管理表732。
在此,图19(e)表示数据流管理表的数据构成的一个示例。如图19(e)所示那样,将数据流识别信息(例如,“数据流1(TFT1,FlowID1)”)与转发路径(例如,“无线链路以及PMIP转发路径”)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
GW74在接收到从PGW22至UE14的分组的情况下,基于数据流管理表732来解决无线链路,并向UE14进行发送。另外,在接收到由UE14发送的分组的情况下,基于数据流管理表732来解决PMIP转发路径,并向PGW22进行发送。
无线链路建立处理部740是执行用于建立UE14与接入网络B进行无线连接并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路径这样的处理的功能部。
[3.3通信路径建立过程]
在图17所示的网络中,关于UE14通过经由接入网络A与核心网络进行连接来建立通信路径的过程,与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通信路径建立过程相同,因此在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接下来,利用图21,说明用于使UE14经由接入网络B与核心网络连接、并建立无线链路以及PMIPv6的通信路径的UE14、GW74以及PGW22的过程。在此,UE14利用与接入网络B连接的第2收发部120来进行控制信息的收发、过程。
(1)UE14检测能与接入网络B进行无线连接,执行用于连接的认证以及接入许可过程(S300)。
认证、接入许可的过程是在UE14、GW74、核心网络内的认证装置(例如PGW22)之间,根据UE的识别信息或订户信息等的详情信息,并基于运营商的策略来进行的。
与UE14建立了无线链路的GW74是将接入网络B与核心网络进行连接的接入网络B内的装置,UE14利用DNS服务等来探测GW74。
另外,UE14在该过程中,在消息中包含用于识别要连接的PGW的接入点名称(APN)来发送消息。
(2)UE14被认证且许可接入后,UE14将附着请求发送给GW74(S302)。UE14在附着请求中包含用于识别进行连接的PGW的接入点名称(APN)来进行发送。
(3)接收到附着请求的GW74将由PMIPv6所确定的位置登记请求发送给PGW22(S304)。在消息中包含有UE14的识别信息、UE14的HoA以及成为位置信息的GW74的地址。
另外,在S300中,UE14被认证且许可接入后,UE14不必一定如S302那样地发送附着请求。在该情况下,GW74检测S300的认证、接入许可过程的完成,并以此为契机,GW74将由PMIPv6所确定的位置登记请求向PGW22进行发送。
(4)PGW22基于PMIPv6将位置登记响应发送给GW74(S306)。在位置登记响应中包含HoA以及CoA。另外,通过S304的请求,能够分配IPv4地址的HoA。由此,在GW74与PGW20之间建立了PMIP转发路径。
(5)GW74将附着完成通知发送给UE14(S308)。由此,在UE14与GW74之间建立了无线链路。
通过以上的过程,UE14经由接入网络B进行连接,建立通信路径。
在此,尽管说明了UE14进行经由了接入网络A的连接、再进行经由了接入网络B的连接,但还能够调换顺序来进行连接。
[3.4越区切换过程]
接下来,关于将UE14的通信从接入网络A至接入网络B进行越区切换的情况下的过程,利用图8、图21以及22进行说明。在此,UE14利用与接入网络B进行连接的第2收发部120来进行控制信息的收发,执行过程。
首先,利用图21进行说明。在此,UE14通过前述的次序,已建立了无线链路以及PMIP转发路径。并且,设为UE12已建立特定EPS承载并正在进行通信的状态。
(6)UE14通过将数据流切换请求发送给GW74,来请求越区切换(S310)。在数据流切换请求中不包含用于紧急呼叫或一般呼叫的个别的TFT(TFT1或TFT2)而包含有用于识别紧急呼叫以及一般呼叫的语音通话的数据流识别信息来进行发送。
数据流识别信息是能够识别应用的信息,是由IP地址、端口编号以及协议编号等构成的TFT(Traffic Flow Template)等,用于紧急呼叫的TFT1与用于一般呼叫的TFT2是大致相同的信息,为了区分这些消息,能够利用TFT的QoS信息等的信息要素。
因此,通过将QoS信息表记为ANY等,能够设为包含用于紧急呼叫的TFT1和用于一般呼叫的TFT2、且用于识别语音通话的数据流识别信息(TFT3)。另外,数据流识别信息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是数据流ID。
也就是说,为了接受某服务而通过附着过程与核心网络进行连接的UE14,能够保持针对服务的TFT,该服务含有进行通信的多个数据流。由此,无需为了紧急呼叫或一般呼叫而个别地指定TFT来分别发送越区切换请求,从而能简化过程。
另外,UE14在请求使UE14的所有通信进行越区切换的情况下,还能够如现有技术那样不赋予数据流识别信息而指示使所有通信进行越区切换。
在图21的数据流切换请求(S310)中,UE14通过赋予用于识别语音通话的数据流识别信息即TFT3,来对GW74请求语音通话服务的越区切换。
(7)GW74在从UE14接收到数据流切换请求时,通过将由PMIPv6所确定的位置登记请求发送给PGW22,来请求越区切换(S210)。在位置登记请求中包含数据流切换请求中所含的数据流识别信息来进行发送。
接收到位置登记请求的PGW22判断越区切换的可否,并将位置登记响应向UE14进行发送。越区切换的可否的判断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地,例如,基于图8所示的越区切换可否判定处理来进行。
PGW22确认越区切换策略的有无,在存在有越区切换策略的情况下(步骤S12;是),PGW22确认:在基于请求了越区切换的数据流识别信息所进行的通信中是否包含被禁止越区切换的通信,被禁止的通信是否正在进行(步骤S14)。
例如,数据流识别信息作为语音通话的数据流而请求了越区切换的情况下,PGW22在越区切换策略管理表234中参照越区切换被禁止的通信,其结果,检测到紧急呼叫被禁止越区切换的情况,并且,探测到越区切换请求的语音通话的数据流包含用于识别紧急呼叫的数据流。进而,PGW22判断是否正由UE14进行紧急呼叫的通信。
为了判断是否正在进行紧急呼叫的通信,基于用于识别紧急呼叫的数据流识别信息,对实际的通信量进行监视,能够确认紧急呼叫的通信是否正在进行,也能够通过建立了用于紧急呼叫的EPS承载(EPS承载2)的情形来进行确认。与紧急呼叫无关地,对是否正在进行禁止越区切换的数据流的通信的判断也可以通过相同的方法来进行。
在此,关于图8的步骤S16、S18以及S20中所执行的过程,利用图22进行说明。
(a)步骤S16中的过程
首先,关于步骤S16中的过程,利用图22(a)进行说明。
(a-1)PGW22为了通知禁止越区切换的数据流的越区切换的不受理、以及其他的数据流的越区切换许可,将位置登记响应(通知仅紧急呼叫的越区切换不受理)发送给GW74(S320)。在位置登记响应的信息要素中包含与禁止进行越区切换的数据流有关的信息来进行发送。
与禁止进行越区切换的数据流有关的信息可以是诸如TFT等的数据流识别信息,也可以是用于识别EPS承载等的转发路径的信息。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禁止紧急呼叫的数据流的情况下,可以通知用于识别紧急呼叫的TFT1,也可以通知EPS承载2。
(a-2)GW74接收位置登记响应,将数据流切换响应(通知仅紧急呼叫的越区切换的不受理)向UE14进行发送(S322)。在数据流切换响应中包含与位置登记响应中所含的禁止进行越区切换的数据流有关的信息来进行发送。
(a-3)关于许可进行越区切换的数据流的通信,UE14、GW74以及PGW22从EPS承载切换为IPsec转发路径以及PMIP转发路径,并继续进行通信(数据的收发)(S324)。具体而言,UE14在以TFT2的数据流识别信息所识别的一般呼叫的EPS承载3进行了通信的情况下,将TFT2的数据的收发通过UE14与GW74之间的无线链路和在GW74与PGW22之间的PMIP转发路径来进行连接并通信。
(a-4)UE14以及PGW22对于越区切换不被受理的数据流,不进行越区切换,而通过EPS承载继续通信(S326)。具体而言,UE12将以TFT1的数据流识别信息所识别的紧急呼叫通过EPS承载2继续通信。
随之,UE14的数据流管理表632中,如图19(b)所示那样将针对越区切换被许可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无线链路”。具体而言,将针对以TFT2所识别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无线链路”。针对越区切换不被受理的通信,不进行更新。因此,对于以TFT1所识别的紧急呼叫的通信路径保持“EPS承载2”不变。
并且,PGW22的数据流管理表432中,如图19(c)所示那样将针对越区切换被许可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PMIP转发路径”。具体而言将针对以TFT2所识别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PMIP转发路径”。针对越区切换不被受理的通信,不进行更新。因此,对于以TFT1所识别的紧急呼叫的通信路径保持“EPS承载2”不变。
并且,GW74的数据流管理表732中,如图19(d)所示那样,将针对越区切换被许可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无线链路以及PMIP转发路径”。具体而言,将针对以TFT2所识别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无线链路以及PMIP转发路径”。GW74从无线链路接收UE14所发送的TFT2的数据流的分组,参照数据流管理表732并向PMIP转发路径进行发送。并且,将从PGW22发送来的以UE12为目的地的TFT2的数据流的分组从PMIP转发路径接收,并参照数据流管理表732向无线链路进行发送。
(b)步骤S18中的过程
接下来,关于步骤S18中的过程,利用图22(b)进行说明。
(b-1)PGW22为了许可通知,将位置登记响应(通知紧急呼叫不可)向GW74进行发送(S330)。其中,对位置登记响应的信息要素附加与禁止进行越区切换的数据流的通信有关的信息。例如,通知紧急呼叫的通信今后不能以PMIP转发路径进行。
与禁止进行越区切换的数据流的通信有关的信息例如可以是TFT等的数据流识别信息,也可以是用于识别EPS承载等的转发路径的信息。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禁止紧急呼叫的数据流的情况下,可以通知用于识别紧急呼叫的TFT1,也可以通知EPS承载2。
(b-2)GW74接收位置登记响应,将数据流切换响应(通知紧急呼叫不可)向UE14进行发送(S332)。在数据流切换响应中包含位置登记响应中所含的与禁止进行越区切换的数据流的通信有关的信息来进行发送。
(b-3)UE14、GW74以及PGW22,对于许可越区切换的数据流,从EPS承载切换至无线链路以及PMIP转发路径,并继续通信(S334)。具体而言,在UE14通过以TFT2的数据流识别信息所识别的一般呼叫的EPS承载3进行了通信的情况下,将TFT2的数据的收发切换成无线链路以及PMIP转发路径,并继续通信。
其后,在UE14进行越区切换被禁止的通信的情况下,经由接入网络A来建立通信路径,并进行通信。
随之,UE14的数据流管理表632如图19(b)所示那样,将针对越区切换被许可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无线链路”。具体而言,将针对以TFT2所识别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无线链路”。另外,可保持针对越区切换不被许可的通信的转发路径。也就是说,将针对以TFT1所识别的紧急呼叫的通信路径与“EPS承载2”等已建立的EPS承载建立对应。
并且,PGW22的数据流管理表432中,如图19(c)所示那样,将针对越区切换被许可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PMIP转发路径”。具体而言,将针对以TFT2所识别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PMIP转发路径”。另外,可以保持针对越区切换不被许可的通信的转发路径。也就是说,将针对以TFT1所识别的紧急呼叫的通信路径与“EPS承载2”等已建立的EPS承载建立对应。
并且,GW74的数据流管理表732如图19(d)所示那样,将针对越区切换被许可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无线链路以及PMIP转发路径”。具体而言,将针对以TFT2所识别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无线链路以及PMIP转发路径”。GW74从无线链路接收UE14所发送的TFT2的数据流的分组,参照数据流管理表732并向PMIP转发路径进行发送。并且,从无线链路接收从PGW22发送来的以UE14为目的地的TFT2的数据流的分组,参照数据流管理表732向IPsec转发路径进行发送。
(c)步骤S20中的过程
接下来,关于步骤S20中的过程,利用图22(c)进行说明。
(c-1)PGW22将位置登记响应向GW74进行发送(S340)。位置登记响应如现有那样表示容许包含UE14所请求的所有数据流的通信的越区切换。
(c-2)GW74从PGW22接收位置登记响应,并确认容许所有的通信的越区切换,向UE14发送数据流切换响应(S342)。数据流切换响应表示容许UE14所请求的所有通信的越区切换。
(c-3)UE14以及PGW22将UE14所请求的所有通信的转发路径切换为无线链路以及PMIP转发路径,并继续通信(数据的收发)(S344)。UE14与PGW22通过在UE14与GW74之间的无线链路和在GW74与PGW22之间的PMIP转发路径而相连接。
具体而言,在通过用于识别包含有紧急呼叫(TFT1)与其他的一般呼叫(TFT2)的语音通话的通信数据流的TFT3而请求了越区切换的情况下,将所有的紧急呼叫和其他的一般呼叫进行越区切换,并继续通信。
随之,UE14的数据流管理表632如图19(f)所示那样,将针对越区切换被许可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无线链路”。具体而言,将针对以TFT1、TFT2所识别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无线链路”。或者,可以删除针对TFT1以及TFT2的对应信息,将针对以TFT3所识别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设为“无线链路”并建立对应地进行管理。
并且,PGW22的数据流管理表432如图19(g)所示那样,将针对越区切换被许可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PMIP转发路径”。具体而言,将针对以TFT1、TFT2所识别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PMIP转发路径”。另外,也可以保持针对越区切换不被许可的通信的转发路径。
或者,也可以删除针对TFT1以及TFT2的对应信息,将针对以TFT3所识别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设为“PMIP转发路径”并建立对应地进行管理。
并且,GW70的数据流管理表732如图19(h)所示那样,将针对越区切换被许可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无线链路以及PMIP转发路径”。具体而言,将针对以TFT1以及TFT2所识别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更新为“无线链路以及PMIP转发路径”。
另外,也可以删除针对TFT1以及TFT2的对应信息,将针对以TFT3所识别的数据流的转发路径设为“无线链路以及PMIP转发路径”并建立对应地进行管理。GW74从无线链路接收UE12所发送的TFT3的数据流的分组,参照数据流管理表732并向PMIP转发路径进行发送。并且,从PMIP转发路径接收从PGW22发送来的以UE14为目的地的TFT3的数据流的分组,参照数据流管理表732并向无线链路进行发送。
在现有技术的越区切换中,在进行越区切换的接入网络中紧急呼叫被禁止的情况下,只能将包含一般呼叫而连接的越区切换设为不许可,而通过以上,能够进行除了紧急呼叫通信外的一般呼叫的越区切换。并且,越区切换的决定能够在核心网络内基于运营商策略来进行。
由此,通过在核心网络内的管理装置中应用运营商策略,能够按照紧急呼叫的通信仅经由接入网络A来进行的方式进行运用。即使本来在经由了接入网络B的通信路径中能够维持进行紧急呼叫通信的质量,且能容许从经由了接入网络A的通信路径向接入网络B的越区切换,也能够与想要运用为使紧急呼叫的通信经由接入网络A进行、且使经由了接入网络B的通信是紧急呼叫以外的一般呼叫的通信这样的方式等的运营商策略相对应。
也就是说,网络运营商通过基于网内的通信状况等的运营商策略,对于UE的越区切换请求,能够以数据流或承载单位来控制越区切换的许可/许可。
另外,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紧急呼叫作为禁止进行越区切换的特定的通信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运营商能够指定特定的通信。并且,禁止进行越区切换的特定的通信并不限于被指定一个,也能够指定多个。
[4.变形例]
以上,参照附图详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具体的构成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未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的设计均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中。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通过各装置所动作的程序是控制CPU等以实现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功能的程序(使计算机发挥功能的程序)。而且,这些装置中所处理的信息在该处理时被临时性存储于临时存储装置(例如,RAM)中,其后,被存储于各种ROM或HDD的存储装置中,并根据需要由CPU读出,进行修正、写入。
在此,作为存储程序的记录介质,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ROM或非易失性的存储卡等)、光记录介质、光磁记录介质(例如,DVD(DigitalVersatile Disc:数字多功能光盘)、MO(Magneto Optical Disc:磁光盘)、MD(Mini Disc:迷你光盘)、CD(Compact Disc:光盘)、BD等)、磁记录介质(例如,磁带、软盘等)等中任意一种。另外,也有下述的情况:通过执行加载的程序,不仅实现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功能,而且还基于该程序的指示,通过与操作系统或其他应用程序等进行共同处理,来实现本发明的功能。
另外,在流通于市场中的情况下,能够在可移动型的记录介质中存储程序并进行流通,或转发至经由因特网等的网络所连接的服务器计算机。在该情况下,服务器计算机的存储装置自然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另外,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装置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作为典型的集成电路即LSI(Large Scale Integraion:大规模集成电路)来实现。各装置的各功能块可个别地进行芯片化,也可以将一部分或者全部进行集成后进行芯片化。另外,关于集成电路化的方法并不限于LSI的专用电路,也可由通用的处理器来实现。另外,在因半导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了可替代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不用说还能够利用基于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标号说明
1、2、3       移动通信系统
10、12、14    UE
100           控制部
110           第1收发部
120           第2收发部
130、330、630 存储部
132、332、632 数据流管理表
140           承载建立处理部
150           DSMIPv6处理部
160           分组收发部
350           IPsec处理部
650           无线链路建立处理部
20、22        PGW
200           控制部
210           收发部
230、430      存储部
232、432      数据流管理表
234           越区切换策略管理表
240           承载建立处理部
250           DSMIPv6处理部
260           分组收发部
450           PMIPv6处理部
30            SGW
40            MME
50            eNB
60            AR
70、74        GW
500           控制部
510           收发部
530、730      存储部
532、732      数据流管理表
540           IPsec处理部
550           PMIPv6处理部
560           分组收发部
740           无线链路建立处理部

Claims (6)

1.一种控制站装置,与移动站装置间设定有经由第1接入网络的转发路径进行多个数据流的通信的通路,所述移动站装置能与建立了保障规定QoS的承载转发路径的第1接入网络以及建立了与第1接入网络不同的转发路径的第2接入网络进行连接,所述控制站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有:
数据流判定单元,其针对所述数据流来判定转发路径的切换的许可与否;和
位置登记请求接收单元,其从所述移动站装置接收用于经由第2接入网络的转发路径来进行通信的位置登记请求,
根据所述位置登记请求,在有请求的通信中所含的数据流之中,对于由所述数据流判定单元判定为转发路径的切换被许可的数据流,将转发路径切换为第2接入网络,而对于由所述数据流判定单元判定为转发路径的切换不被许可的数据流,以第1接入网络继续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站装置还具有:位置登记响应发送单元,其基于由所述位置登记请求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位置登记请求,将表示位置登记的可否的位置登记响应发送给所述移动站装置,
其中,在所述位置登记响应中包含与由所述数据流判定单元判定为转发路径的切换不被许可的数据流有关的信息。
3.一种移动站装置,能与建立了保障规定QoS的承载转发路径的第1接入网络以及建立了与第1接入网络不同的转发路径的第2接入网络进行连接,并与控制站装置间设定有经由第1接入网络的转发路径而进行多个数据流的通信的通路,所述移动站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有:
位置登记请求发送单元,其发送用于经由所述第2接入网络的转发路径来进行通信的位置登记请求;
位置登记响应接收单元,其接收由所述控制站装置基于所述位置登记请求而生成的表示位置登记的可否的位置登记响应;和
转发路径切换单元,其基于由所述位置登记响应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位置登记响应,切换与所述控制站装置的通信的转发路径,
其中,在所述位置登记响应中包含与转发路径的切换不被许可的数据流有关的信息,
所述转发路径切换单元对于所述位置登记响应中所含的数据流,经由第1接入网络来进行通信,对于其他的数据流,将转发路径切换为第2接入网络来进行通信。
4.一种网关装置,使移动站装置与控制站装置经由第2接入网络的转发路径进行连接,所述移动站装置能与建立了保障规定QoS的承载转发路径的第1接入网络以及建立了与第1接入网络不同的转发路径的第2接入网络进行连接,所述控制站装置设定有经由第1接入网络的转发路径而进行多个数据流的通信的通路,所述网关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位置登记响应接收单元,其从所述控制站装置接收位置登记响应,该位置登记响应中包含有与转发路径的切换不被许可的数据流有关的信息;和
位置登记响应发送单元,其通过第2接入网络的转发路径将所述位置登记响应发送给所述移动站装置。
5.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具备移动站装置和控制站装置,所述移动站装置能与建立了保障规定QoS的承载转发路径的第1接入网络以及建立了与第1接入网络不同的转发路径的第2接入网络进行连接,所述控制站装置设定有经由第1接入网络的转发路径而进行多个数据流的通信的通路,所述移动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站装置具备:
数据流判定单元,其针对所述数据流来判定转发路径的切换的许可与否;和
位置登记请求接收单元,其从所述移动站装置接收用于经由第2接入网络的转发路径来进行通信的位置登记请求,
根据所述位置登记请求,在有请求的通信中所含的数据流之中,对于由所述数据流判定单元判定为转发路径的切换被许可的数据流,将转发路径切换为第2接入网络,而对于由所述数据流判定单元判定为转发路径的切换不被许可的数据流,以第1接入网络继续通信。
6.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具备移动站装置和控制站装置,所述移动站装置能与建立了保障规定QoS的承载转发路径的第1接入网络以及建立了与第1接入网络不同的转发路径的第2接入网络进行连接,所述控制站装置设定有经由第1接入网络的转发路径而进行多个数据流的通信的通路,所述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站装置针对所述数据流来判定转发路径的切换的许可与否,并且,从所述移动站装置接收用于经由第2接入网络的转发路径来进行通信的位置登记请求,
根据所述位置登记请求,在有请求的通信中所含的数据流之中,对于判定为所述转发路径的切换被许可的数据流,将转发路径切换为第2接入网络,而对于判定为转发路径的切换不被许可的数据流,以第1接入网络继续通信。
CN201080049997XA 2009-11-06 2010-11-05 控制站装置、移动站装置、网关装置、移动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Pending CN1025987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55422 2009-11-06
JP2009255422 2009-11-06
PCT/JP2010/069704 WO2011055787A1 (ja) 2009-11-06 2010-11-05 制御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ゲートウェイ装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8789A true CN102598789A (zh) 2012-07-18

Family

ID=43970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9997XA Pending CN102598789A (zh) 2009-11-06 2010-11-05 控制站装置、移动站装置、网关装置、移动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18897A1 (zh)
EP (1) EP2498545A1 (zh)
JP (1) JPWO2011055787A1 (zh)
CN (1) CN102598789A (zh)
MX (1) MX2012005196A (zh)
WO (1) WO201105578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3331A (zh) * 2014-04-07 2016-10-26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中继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45312B2 (en) * 2007-12-31 2016-09-13 United States Cellular Corporation Enhanced configuration and handoff scheme for Femto systems
US20120218975A1 (en) * 2009-11-06 2012-08-3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gateway apparatu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5779053B2 (ja) * 2011-09-09 2015-09-1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5749617B2 (ja) * 2011-09-28 2015-07-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Ue、andsf、移動通信システム、pgw及び通信方法
JP5778061B2 (ja) * 2012-03-16 2015-09-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ハンドオーバ管理装置、基地局及びハンドオーバ管理方法
EP3340680B1 (en) * 2012-08-02 2023-02-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node and a method for providing an interface between base stations
CN103702364B (zh) * 2012-09-27 2017-08-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9906997B2 (en) * 2013-04-23 2018-02-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inactivity ind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344890B2 (en) * 2013-07-12 2016-05-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uste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access scenarios
CN103476015A (zh) * 2013-08-27 2013-12-2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力应急通信链路系统及通信链路的构建方法
US20150109927A1 (en) * 2013-10-18 2015-04-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se station to access point interface for data bearer routing
WO2015152659A1 (ko) * 2014-04-02 2015-10-0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룰러 망과 무선랜 망 간 트래픽 스티어링 방법 및 장치
EP3007516B1 (en) * 2014-10-06 2017-08-30 Motorola Mobility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net protocol (IP) flow mobility
JP2019145858A (ja) * 2016-06-30 2019-08-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制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20230107325A1 (en) 2020-03-31 2023-04-06 Nec Corporation Node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7842A (zh) * 2003-12-12 2005-06-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用户终端选择分组数据关口的方法
US20080316971A1 (en) * 2007-06-22 2008-12-2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handover operation
CN101394667A (zh) * 2008-09-19 2009-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紧急会话切换方法
CN101444120A (zh) * 2006-03-13 2009-05-27 诺基亚公司 一种用于通信系统中切换期间传输信息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08034B1 (en) * 1999-09-13 2004-03-16 Nortel Networks Ltd. End-to-end quality of service guarantee in a wireless environment
FR2818854B1 (fr) * 2000-12-22 2003-03-28 Matra Nortel Communications Procede d'etablissement de chemins de communication entre des points d'acces d'un systeme de commutation, et systeme de commutation mettant en oeuvre le procede
JP2004363730A (ja) * 2003-06-02 2004-12-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システム間ハンドオーバ方式及び携帯端末及びシステム
JP4496733B2 (ja) * 2003-08-06 2010-07-0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ハンドオーバ方法
US7301938B2 (en) * 2004-04-14 2007-11-2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transferring a packet switched to a circuit switched call
JP4776202B2 (ja) * 2004-10-01 2011-09-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通信路切り替え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KR100824239B1 (ko) * 2005-11-07 2008-04-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홉 릴레이 방식을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시스템에서 이동 중계국의 핸드오버를 처리하기 위한 장치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7842A (zh) * 2003-12-12 2005-06-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用户终端选择分组数据关口的方法
CN101444120A (zh) * 2006-03-13 2009-05-27 诺基亚公司 一种用于通信系统中切换期间传输信息的方法
US20080316971A1 (en) * 2007-06-22 2008-12-2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handover operation
CN101394667A (zh) * 2008-09-19 2009-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紧急会话切换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3331A (zh) * 2014-04-07 2016-10-26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中继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1055787A1 (ja) 2013-03-28
MX2012005196A (es) 2012-06-12
EP2498545A1 (en) 2012-09-12
WO2011055787A1 (ja) 2011-05-12
US20120218897A1 (en) 201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98789A (zh) 控制站装置、移动站装置、网关装置、移动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US10548060B2 (en) Control station, mobile st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0502591C (zh) 为无缝ip级别的切换确定最佳目标访问路由器的协议
JP5204855B2 (ja) 制御局、移動局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CN101682631B (zh) 用于通信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2696259A (zh) 控制站装置、移动站装置、网关装置、移动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US7633898B2 (en) Mobile IP addressing
US2008030579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changing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Controller Capabilitie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933598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effecting handover in integrated wireless systems
WO2014112638A1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ue
CN106416380A (zh) 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7431873B (zh) 终端装置、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及可信无线区域网络接入网关
CHAMOLI A Decision Model for Universal Seamless Handoff Archite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