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98764B - 基站、通信方法和移动站 - Google Patents

基站、通信方法和移动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98764B
CN102598764B CN200980162208.0A CN200980162208A CN102598764B CN 102598764 B CN102598764 B CN 102598764B CN 200980162208 A CN200980162208 A CN 200980162208A CN 102598764 B CN102598764 B CN 1025987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ty
base station
belonging
movement station
coeffic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622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98764A (zh
Inventor
田中良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98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87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987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87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H04J11/005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using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7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基站(11)针对形成移动站(12)的周边小区(C2、C3)的基站请求协调发送。取得部(11a)取得与移动站(12)的周边小区(C2、C3)有关的各接收功率。计算部(11b)计算利用与周边小区(C2、C3)对应的各系数对由取得部(11a)取得的各接收功率进行加权而得到的各值。选择部(11d)根据由计算部(11b)计算出的各值,从周边小区(C2、C3)中选择请求协调发送的小区。

Description

基站、通信方法和移动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通信方法和移动站。
背景技术
在便携电话等的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如下的蜂窝方式:组合基站可进行收发的多个区(小区)而覆盖较宽的区,伴随移动站的移动而切换基站来继续进行通信。目前,例如正在进行基于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方式的第3世代移动通信方式的服务。另一方面,研究了能够进行更高速的通信的次世代移动通信方式。
例如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中研究了LTE(Long TermEvolution)和LTE-advanced(例如参照下述非专利文献1。)。在LTE-advanced中,作为吞吐量或覆盖范围(小区端用户的吞吐量)的改善手法,研究了基于多个小区的协调通信技术的导入。在下行链路协调通信中,针对某个移动站进行来自多个小区的下行链路协调发送。在上行链路协调通信中,针对某个移动站进行基于多个小区的上行链路协调接收。
在LTE-advanced中,作为下行链路协调发送方法,例如研究了Joint transmission(JT)、Fast Cell Selection(FS)、Coordinated Beamforming(CB)、Coordinated Scheduling(CS)等。
并且,在LTE系统中,各基站彼此进行通信以便实现越区切换和干扰控制。在该通信中使用的线路被规定为X2接口(例如参照下述非专利文献2。)。与LTE同样,在LTE-advanced中也考虑使用X2接口这种接口。
在协调通信中,在协调小区的数量较多的情况下,移动站中的测定处理、从移动站针对基站的测定结果通知信息变大。并且,在基站间收发的控制信息也变大。因此,存在预先选择少数小区作为候选小区的技术。作为候选小区的选择方法,例如使用周边小区的参照信号的接收功率。通过选择接收功率大的小区作为候选小区,选择在未选择为候选小区的情况下成为较大干扰源的小区作为候选小区,降低干扰。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R 36.912 V9.0.0”、2009年9月、2009年10月21日检索、因特网<URL:http://www.3gpp.org/ftp/Specs/archive/36_series/36.423/36423-900.zip>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6.423 V9.0.0”、2009年9月、2009年10月21日检索、因特网<URL:http://www.3gpp.org/ftp/Specs/archive/36_series/36.912/36912-900.zip>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基于协调通信的干扰降低效果还由于协调小区的接收功率以外的要因而不同。因此,在根据接收功率选择协调小区的技术中,存在无法充分降低干扰、无法提高通信品质的问题。
公开的基站、通信方法和移动站的目的在于,消除上述问题点,提高通信品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目的,公开技术的要件在于,基站针对形成移动站的周边小区的基站请求协调发送,取得与所述移动站的周边小区有关的各接收功率,计算利用与所述周边小区对应的各系数对所取得的各接收功率进行加权而得到的各值,根据所计算出的各值,从所述周边小区中选择请求所述协调发送的小区。
发明效果
根据公开的基站、通信方法和移动站,能够提高通信品质。
附图说明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移动站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下行链路中的协调发送的第1例的图。
图3是示出基站间的网络的一例的图。
图4是示出下行链路的协调发送中的第2例的图。
图5是示出下行链路中的基站的动作例1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下行链路中的协调发送的处理的一例的顺序图。
图7是示出下行链路中的控制信息的定期收发的一例的顺序图。
图8是示出下行链路中的协调小区的定期更新的一例的顺序图。
图9是示出下行链路中的基站的动作例2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下行链路中的基站的动作例3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多个参数和权重函数的一例的图。
图12-1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12-2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移动站的结构的框图。
图13是示出上行链路中的协调接收的第1例的图。
图14是示出上行链路的协调接收中的第2例的图。
图15是示出上行链路中的基站的动作例1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上行链路中的协调接收的处理的一例的顺序图。
图17是示出上行链路中的控制信息的定期收发的一例的顺序图。
图18是示出上行链路中的协调小区的定期更新的一例的顺序图。
图19是示出上行链路中的基站的动作例2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上行链路中的基站的动作例3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该基站、通信方法和移动站的优选实施方式。该基站、通信方法和移动站根据通过在各小区中设定的系数进行加权而得到的各小区的接收功率,选择进行协调通信的协调小区,由此,优选选择干扰降低效果大的小区作为协调小区,提高通信品质。
(实施方式1)
在实施方式1中,对下行链路中的协调发送进行说明。
(通信系统的结构)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的框图。图1-1所示的通信系统10包括小区C1~C3,是针对移动站12进行基于协调小区的协调发送的通信系统。基站11是通信系统10中的基站。小区C1是移动站12的所属小区。并且,小区C1是由基站11管理的小区。小区C2、C3可以是由基站11管理的小区,也可以是由与基站11不同的基站管理的小区。
基站11使用小区C1与移动站12进行无线通信。并且,基站11是针对形成移动站12的周边小区(例如小区C2、C3)的基站请求协调发送的基站。具体而言,基站11具有取得部11a、设定部11b、计算部11c、选择部11d、控制部11e。
取得部11a取得从移动站12的周边小区针对移动站12的参照信号的各接收功率。具体而言,取得部11a取得移动站12的所属小区(小区C1)的接收功率、以及与移动站12的所属小区不同的非所属小区(小区C2、C3)的各接收功率。
例如,取得部11a向移动站12发送请求来自周边小区的接收功率的测定的周边小区测定请求。移动站12根据来自取得部11a的周边小区测定请求,测定从小区C1~C3发送的参照信号S1~S3的接收功率,向基站11发送测定结果。取得部11a取得从移动站12发送的测定结果。取得部11a向计算部11c通知所取得的各接收功率。
设定部11b设定非所属小区(小区C2、C3)的加权的各系数。具体而言,设定部11b针对非所属小区中的、基于参加协调发送的干扰降低效果大的小区设定相对较大的系数,针对干扰降低效果小的小区设定相对较小的系数。基于设定部11b的各系数的设定在后面详细叙述。设定部11b向计算部11c通知所设定的各系数。
计算部11c计算利用从设定部11b通知的各系数对从取得部11a通知的各接收功率进行加权而得到的各值。具体而言,计算部11c计算利用各系数对非所属小区的各接收功率相对于所属小区的接收功率的各比率进行加权而得到的值。即,计算部11c计算利用小区C2的系数对小区C1和小区C2的接收功率的比率进行加权而得到的值和利用小区C3的系数对小区C1和小区C3的接收功率的比率进行加权而得到的值。计算部11c向选择部11d通知所计算出的各值。
选择部11d根据从计算部11c通知的各值,从移动站12的非所属小区(小区C2、C3)中选择协调小区。具体而言,选择部11d对各值与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选择协调小区。例如,选择部11d选择小区C2、C3中的、从计算部11c通知的值为阈值以上的小区作为协调小区。选择部11d向控制部11e通知选择出的协调小区。
控制部11e使用从选择部11d通知的协调小区进行针对移动站12的协调发送。例如在由选择部11d选择了小区C2作为协调小区的情况下,控制部11e使用移动站12的所属小区即小区C1和作为协调小区选择的小区C2,进行针对移动站12的协调发送。
具体而言,在小区C2是由基站11管理的小区的情况下,控制部11e控制小区C1和小区C2,以使得小区C1和小区C2协调发送数据。并且,在小区C2是由与基站11不同的基站管理的小区的情况下,控制部11e向管理小区C2的基站发送协调通信请求,以使得与基于小区C1的数据发送协调发送数据。
例如,在将通信系统10应用于LTE-advanced的情况下,作为下行链路协调通信方式,能够使用JT、FS、CB或CS等。在JT中,使用相同的无线资源,从多个小区对移动站12同时发送同一数据。在移动站12中,接收对来自多个小区的信号进行合成后的数据,所以,通过合成增益和分集增益,改善接收SINR(Signal to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
在FS中,对移动站12同时发送数据的小区为1个,但是,根据无线传播状况对进行发送的小区进行切换。在CB和CS中,使用同一无线资源,在协调小区中对分别不同的移动站进行发送,并且,对调度和预编码控制等进行协调控制。通过协调控制,能够减小彼此的干扰,所以能够改善通信品质。在CB中,在协调小区间主要对预编码进行协调控制。在CS中,在协调小区间主要对调度进行协调控制。
上述取得部11a例如能够通过与移动站12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接口实现。并且,设定部11b、计算部11c和选择部11d例如通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运算电路实现。并且,控制部11e例如通过与移动站12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接口和CPU等运算电路实现。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移动站的结构的框图。在图1-2中,对与图1-1所示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标号,并省略说明。如图1-2所示,实施方式1的移动站12具有测定部12a、通知部12b、接收部12c。
测定部12a测定从移动站12(本站)的周边小区(小区C1~C3)针对移动站12的各接收功率。测定部12a向通知部12b输出所测定的各接收功率。通知部12b向基站11通知从测定部12a输出的各接收功率(标号A1)。例如当从基站11发送周边小区测定请求后,测定部12a测定来自周边小区的各接收功率,通知部12b向基站11发送测定结果。
由此,基站11能够计算利用在移动站12的周边小区中设定的各系数对移动站12的周边小区的各接收功率进行加权而得到的各值,根据计算出的各值选择协调小区。移动站12的接收部12c接收使用由基站11选择出的协调小区协调发送的数据。
由此,接收部12c能够根据利用与周边小区对应的各系数对来自移动站12的周边小区的各接收功率进行加权而得到的各值,接收由从周边小区中选择出的一部分或全部小区协调发送的数据。例如,接收部12c接收由小区C1和小区C2协调发送的数据D1、D3。
图2是示出下行链路中的协调发送的第1例的图。通信系统20包括基站N1~N7。基站N1是管理小区C11~C13的基站。同样,基站N2~N7分别是管理小区C21~C23、小区C31~C33、小区C41~C43、小区C51~C53、小区C61~C63和小区C71~C73的基站。
这里,移动站U1位于小区C41。该情况下,小区C41成为移动站U1的所属小区(移动站U1登录的小区)。并且,在通信系统20中,与移动站U1的所属小区即区C41一起,使用小区C13和小区C23等其他小区进行针对移动站U1的协调发送。
图3是示出基站间的网络的一例的图。如图3所示,基站N1~N7例如通过路径R12~R14、R24、R25、R34、R36、R45~R47、R57、R67彼此连接。例如,基站N4通过路径R14与基站N1连接。并且,基站N4通过路径R24与基站N2连接。路径R12~R14、R24、R25、R34、R36、R45~R47、R57、R67例如分别是有线的通信路径,例如通过X2接口实现。
(协调小区的选择)
接着,对由基站N4选择协调小区的情况进行说明。这里,设各小区中的除了移动站U1的所属小区(小区C41)以外的小区为非所属小区i(i=1、2、3、…)。基站N4的计算部11c例如计算下述(1)式的左边的值。并且,基站N4的选择部11d选择移动站U1的非所属小区i中的、例如满足下述(1)式的非所属小区i作为协调小区。
[数式1]
w i P i P 0 &GreaterEqual; &gamma;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1 )
在上述(1)式中,接收功率P0是由移动站U1测定的来自所属小区(小区C41)的参照信号的接收功率。接收功率Pi是由移动站U1测定的来自非所属小区i的参照信号的接收功率。系数wi是由基站N4的设定部11b设定的非所属小区i的加权系数。γ是阈值。
这样,基站N4的计算部11c计算利用系数wi对非所属小区i的接收功率Pi相对于所属小区的接收功率P0的各比率进行加权而得到的值。然后,基站N4的选择部11d对由计算部11c计算出的值与阈值γ进行比较,选择由计算部11c计算出的值为阈值γ以上的非所属小区i作为协调小区。由此,能够优先选择非所属小区i中的、基于参加协调发送的干扰降低效果大的小区。
(基于小区间通信的延迟量的加权系数的设定)
基站N4的设定部11b例如通过下述(2)式设定上述(1)式的系数wi。在下述(2)式中,延迟量τi是移动站U1的所属小区(小区C41)与非所属小区i之间的小区间通信的延迟量。τTH是延迟量τi的阈值。
[数式2]
w i = &alpha; ( if &tau; i < &tau; TH ) &beta; ( if &tau; i &GreaterEqual; &tau; HT ) ( &alpha; > &beta;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2 )
由此,延迟量τi小于阈值τTH的非所属小区i的系数wi比延迟量τi为阈值τTH以上的非所属小区i的系数wi大(α>β)。这样,基站N4使延迟量τi相对较小的非所属小区i的系数wi比延迟量τi相对较大的非所属小区i的系数wi大。
在延迟量τi小的非所属小区i中,调度信息和预编码控制信息等信息与实际的无线传播路径的状况的偏差小。因此,延迟量τi小的非所属小区i的基于协调通信的干扰降低效果大。因此,通过增大延迟量τi小的非所属小区i的系数wi而优先作为协调小区选择,能够提高基于协调通信的干扰降低效果。
基站N4具有延迟取得部,该延迟取得部取得移动站U1的所属小区与非所属小区i之间的小区间通信的延迟量τi。基站N4的延迟取得部例如由CPU等运算电路实现。例如,移动站U1的所属小区与非所属小区i之间的小区间通信的延迟量τi预先存储在基站N4的存储器中,基站N4的延迟取得部从基站N4的存储器取得延迟量τi
或者,基站N4的延迟取得部也可以测定小区间通信的延迟量τi。具体而言,基站N4的延迟取得部对非所属小区i发送响应请求信号,通过测定接收到针对所发送的响应请求信号的响应信号之前的时间,取得延迟量τi。设定部11b根据由基站N4的延迟取得部取得的延迟量τi设定系数wi
另外,非所属小区i中的例如小区C42、C43由与移动站U1的所属小区(小区C41)相同的基站N4管理,所以,小区间通信的延迟量能够视为零。因此,根据上述(2)式,优先选择小区C42、C43作为协调小区。这里,作为进行协调发送的协调小区,假设选择小区C23、C42。接着,对基于小区C41和作为协调小区选择的小区C23、C42的下行链路的协调发送进行说明。
图4是示出下行链路的协调发送中的第2例的图。在图4中,对与图2所示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标号,并省略说明。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移动站U1属于小区C41。并且,移动站U2属于小区C23。例如,在通信系统20中,对同一基站管理的协调小区应用JT,对不同基站管理的协调小区应用CB。
具体而言,基站N4同时从小区C41、C42向移动站U1发送数据(JT)。并且,基站N4进行针对移动站U1的信号的波束成形,以便减小针对移动站U2的干扰(CB)。并且,基站N2使用小区C23向移动站U2发送数据,并且进行针对移动站U2的信号的波束成形,以便减小针对移动站U1的干扰(CB)。
图5是示出下行链路中的基站的动作例1的流程图。这里,说明进行针对移动站U1的协调发送时的基站N4的动作的一例。首先,基站N4取得移动站U1的各个非所属小区i中的、与小区C41之间的小区间通信的延迟量τi(步骤S501)。
接着,从移动站U1取得从周边小区针对移动站U1的各接收功率(步骤S502)。在由步骤S502取得的各接收功率中包含来自移动站U1的所属小区(小区C41)的接收功率P0和来自非所属小区i的接收功率Pi。接着,根据由步骤S501取得的延迟量τi,设定非所属小区i的加权系数wi(步骤S503)。
接着,根据由步骤S502取得的各接收功率,计算利用由步骤S503设定的加权系数wi对来自非所属小区i的相对接收功率(Pi/P0)进行加权而得到的值(步骤S504)。来自非所属小区i的相对接收功率是来自非所属小区i的接收功率Pi相对于来自移动站U1的所属小区(小区C41)的接收功率P0的比率。
接着,根据由步骤S504计算出的值选择协调小区的候选(步骤S505)。接着,针对由步骤S505选择出的协调小区的候选确认可否进行协调发送(步骤S506)。接着,从移动站U1接收表示CSI的测定结果的CSI报告(步骤S507)。
接着,在与协调小区之间收发CoMP(Coordinated Multiple-Point transmission andreception)信息(步骤S508)。通过步骤S508收发CoMP信息的协调小区例如是从由步骤S505选择出的协调小区的候选中去除由步骤S506确认为无法进行针对移动站U1的协调发送的小区以外的小区。
接着,与通过步骤S508收发CoMP信息的协调小区一起,进行针对移动站U1的协调发送(步骤S509),返回步骤S502。通过反复进行以上的步骤,基站N4能够优先选择干扰降低效果大的非所属小区i作为协调小区。
在步骤S501中,基站N4例如预先存储基站N4与基站N1~N3、N5~N7之间的通信的各延迟量,由此,取得与各小区有关的小区间通信的延迟量τi。例如,基站N4取得基站N4与基站N2之间的通信的延迟量作为与小区C23有关的延迟量τi。并且,小区C42是自身管理的小区,所以,基站N4取得延迟量零作为与小区C42有关的延迟量τi
在步骤S502中,基站N4例如向移动站U1发送请求测定来自周边小区的参照信号的接收功率的周边小区测定请求。移动站U1根据从基站N4发送的周边小区测定请求,测定来自周边各小区的参照信号的接收功率,向基站N4发送测定结果。由此,基站N4能够取得周边小区的各接收功率。
在步骤S503中,基站N4例如通过上述(2)式设定加权系数。在步骤S504中,基站N4例如通过上述(1)式的左边,计算利用加权系数wi对其他非所属小区Pi相对于移动站U1的所属小区的接收功率P0的相对接收功率进行加权而得到的值。在步骤S505中,基站N4例如通过上述(1)式选择协调小区的候选。
在步骤S506中,基站N4例如向管理协调小区的候选的基站发送协调通信请求,根据基于协调通信请求而发送的协调通信请求响应确认可否进行协调发送。在步骤S507中,基站N4例如向移动站U1发送请求CSI报告的CSI请求,根据CSI请求接收从移动站U1发送的CSI报告。
并且,也可以定期进行CSI报告的接收和CoMP信息的收发。例如在步骤S509之后返回步骤S507。由此,即使由于移动站U1的移动等而使无线传播特性变动,也能够根据定期接收的CSI报告和CoMP信息更新通信参数,进行适当的协调发送。
图6是示出下行链路中的协调发送的处理的一例的顺序图。首先,基站N4使用小区C41向移动站U1发送周边小区测定请求(步骤S601)。周边小区测定请求是请求测定来自周边小区的参照信号的接收功率的信号。接着,移动站U1向小区C41发送针对由步骤S601发送的周边小区测定请求的测定请求响应(步骤S602)。在测定请求响应中包含来自周边小区的参照信号的接收功率的测定结果。
基站N4根据由步骤S602发送的测定请求响应中包含的测定结果,选择协调小区的候选。这里,假设选择小区C23和小区C42作为协调小区的候选。接着,基站N4针对对作为协调小区的候选选择的小区C23进行管理的基站N2发送协调通信请求(步骤S603)。另外,小区C42是由基站N4管理的小区,所以,基站N4也可以不发送与小区C42有关的协调通信请求。
接着,基站N2向基站N4发送协调通信请求响应,该协调通信请求响应表示可否进行针对由步骤S603从基站N4发送的协调通信请求的协调发送(步骤S604)。这里,假设从基站N2向基站N4发送表示能够进行协调发送的协调通信请求响应。
接着,基站N4使用小区C41向移动站U1发送CSI请求(步骤S605)。并且,基站N2使用小区C23向移动站U2发送CSI请求(步骤S606)。CSI请求是请求测定CSI的信号。接着,移动站U1根据由步骤S605发送的CSI请求进行CSI的测定,向小区C41发送表示测定结果的CSI报告(步骤S607)。并且,移动站U2根据由步骤S606发送的CSI请求进行CSI的测定,向小区C23发送表示测定结果的CSI报告(步骤S608)。
接着,基站N4向基站N2发送CoMP信息(步骤S609)。并且,基站N2向基站N4发送CoMP信息(步骤S610)。CoMP信息包含协调发送所需要的信息。
接着,基站N4通过基于小区C41和小区C42的协调发送(JT),向移动站U1发送数据(步骤S611)。并且,在步骤S611中,基站N4进行针对移动站U1的信号的波束成形,以便减小针对移动站U2的干扰(CB)。并且,在步骤S611中,根据由步骤S607接收到的CSI报告和由步骤S610接收到的CoMP信息,设定协调发送的参数。
并且,基站N2通过小区C23向移动站U2发送数据(步骤S612)。并且,在步骤S612中,基站N2进行针对移动站U1的信号的波束成形,以便减小针对移动站U1的干扰(CB)。并且,在步骤S612中,根据由步骤S608接收到的CSI报告和由步骤S609接收到的CoMP信息,设定协调发送的参数。
图7是示出下行链路中的控制信息的定期收发的一例的顺序图。在图7中,说明定期进行CSI报告的接收和CoMP信息的收发的情况。例如在图6所示的步骤S612之后,基站N4使用小区C41向移动站U1发送CSI请求(步骤S701)。并且,基站N2使用小区C23向移动站U2发送CSI请求(步骤S702)。
接着,移动站U1根据由步骤S701发送的CSI请求进行CSI的测定,向小区C41发送表示测定结果的CSI报告(步骤S703)。并且,移动站U2根据由步骤S702发送的CSI请求进行CSI的测定,向小区C23发送表示测定结果的CSI报告(步骤S704)。接着,基站N4向基站N2发送CoMP信息(步骤S705)。并且,基站N2向基站N4发送CoMP信息(步骤S706)。
接着,基站N4通过基于小区C41和小区C42的协调发送,向移动站U1发送数据(步骤S707)。并且,基站N2通过小区C23向移动站U2发送数据(步骤S708)。接着,基站N4通过基于小区C41和小区C42的协调发送,向移动站U1发送数据(步骤S709)。并且,基站N2通过小区C23向移动站U2发送数据(步骤S710)。接着,基站N4通过基于小区C41和小区C42的协调发送,向移动站U1发送数据(步骤S711)。并且,基站N2通过小区C23向移动站U2发送数据(步骤S712)。
在步骤S707、S709、S711中,基站N4进行针对移动站U1的信号的波束成形,以便减小针对移动站U2的干扰。并且,在步骤S707、S709、S711中,基站N4根据由步骤S703接收到的CSI报告和由步骤S706接收到的CoMP信息,设定协调发送的参数。
在步骤S708、S710、S712中,基站N2进行针对移动站U2的信号的波束成形,以便减小针对移动站U1的干扰。并且,在步骤S708、S710、S712中,基站N2根据由步骤S704接收到的CSI报告和由步骤S705接收到的CoMP信息,设定协调发送的参数。
步骤S713~S722与步骤S701~S710相同,所以省略说明。这样,一边进行针对移动站U1和移动站U2的协调发送,一边定期进行CSI报告的接收和CoMP信息的收发,由此,即使由于移动站U1和移动站U2的移动等而使无线传播特性变动,也能够进行适当的协调发送。
图8是示出下行链路中的协调小区的定期更新的一例的顺序图。图8所示的步骤S801~S804与图6所示的步骤S601~S604相同。在步骤S804之后经过一定时间后,基站N4使用小区C41向移动站U1发送周边小区测定请求(步骤S805)。
接着,移动站U1向小区C41发送针对由步骤S805发送的周边小区测定请求的测定请求响应(步骤S806)。小区C41根据由步骤S806发送的测定请求响应所包含的测定结果,选择协调小区的候选。这里,假设选择小区C31和小区C42作为协调小区的候选。
接着,基站N4对针对未作为协调小区的候选选择的小区C23进行管理的基站N2发送协调通信结束通知(步骤S807)。接着,基站N2向基站N4发送针对由步骤S807发送的协调通信结束通知的结束通知响应(步骤S808)。
接着,基站N4对作为协调小区的候选选择的小区C31发送协调通信请求(步骤S809)。接着,基站N3向基站N4发送协调通信请求响应,该协调通信请求响应表示可否进行针对由步骤S809发送的协调通信请求的协调发送(步骤S810)。这里,假设从基站N3向基站N4发送表示能够进行协调发送的协调通信请求响应。
由此,能够从使用小区C23和小区C42的协调发送切换为使用小区C31和小区C42的协调发送。这样,通过定期测定移动站U1中的接收功率并更新协调小区,即使由于移动站U1的移动等而使无线传播特性变动,也能够进行适当的协调发送。
(基于移动站的移动速度的加权系数的设定)
基站N4例如也可以通过下述(3)式设定上述(1)式的系数wi。在下述(3)式中,延迟量τi是移动站U1的所属小区(小区C41)与非所属小区i之间的小区间通信的延迟量。估计速度vj是在移动站j的所属小区(小区C41)中估计出的移动站j的估计速度。阈值cTH是延迟量τi与估计速度vj之积的阈值。
[数式3]
w i = &alpha; ( if v j &tau; i < c TH ) &beta; ( if v j &tau; i &GreaterEqual; c HT ) ( &alpha; > &beta;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3 )
由此,延迟量τi与估计速度vj之积小于阈值cTH的非所属小区i的系数wi比延迟量τi与估计速度vj之积为阈值cTH以上的非所属小区i的系数wi大(α>β)。这样,基站N4使小区间通信的延迟量与估计速度之积相对较小的非所属小区i的系数wi比小区间通信的延迟量与估计速度之积相对较大的非所属小区i的小区间通信的系数wi大。
在小区间通信的延迟量小的非所属小区i中,调度信息和预编码控制信息等信息与实际的无线传播路径的状况的偏差小。并且,移动站的移动速度越小,该偏差越小。因此,延迟量τi与估计速度vj之积小的非所属小区i的基于协调通信的干扰降低效果大。因此,通过增大延迟量τi与估计速度vj之积小的非所属小区i的系数wi而优先作为协调小区选择,能够提高基于协调通信的干扰降低效果。
基站N4具有估计部,该估计部估计移动站U1的移动速度作为估计速度vj。基站N4的估计部例如由CPU等运算电路实现。基站N4的估计部例如定期估计各移动站的移动速度,以便实现基站N4管理的小区C41~C43中的越区切换。设定部11b根据由基站N4的估计部估计出的估计速度vj设定系数wi
图9是示出下行链路中的基站的动作例2的流程图。这里,对根据延迟量τi与估计速度vj之积设定系数wi时的基站N4的动作的一例进行说明。图9所示的步骤S901、S902与图5所示的步骤S501、S502相同,所以省略说明。接着步骤S902,基站N4估计移动站U1的移动速度(步骤S903)。
图9所示的步骤S904~S910与图5所示的步骤S503~S509相同。其中,在步骤S904中,根据由步骤S901取得的延迟量τi和由步骤S903估计出的移动站U1的估计速度vj,设定非所属小区i的加权系数wi(步骤S904)。
这样,估计移动站U1的估计速度vj,根据延迟量τi和估计速度vj设定非所属小区i的加权系数wi,由此,能够优先选择干扰降低效果大的非所属小区i作为协调小区。
(基于可应用的协调通信方式的加权系数的设定)
基站N4例如也可以通过下述(4)式设定上述(1)式的系数wi。在下述(4)式中,条件“JT can be used”是表示在非所属小区i中可应用JT的条件。条件“only CB/CScan be used”是表示在非所属小区i中仅能够应用CB或CS、不能够应用JT的条件。
[数式4]
w i = &alpha; ( if JT can be used ) &beta; ( if only CB / CScan be used ) ( &alpha; > &beta;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4 )
由此,可应用JT的非所属小区i的系数wi比不能够应用JT的非所属小区i的系数wi大(α>β)。这样,基站N4根据可应用的协调通信方式设定非所属小区i的系数wi
与不能够应用JT的非所属小区i相比,可应用JT的非所属小区i的基于协调通信的干扰降低效果大。因此,通过使可应用JT的非所属小区i的系数wi比不能够应用JT的非所属小区i的系数wi大而优先作为协调小区选择,能够提高基于协调通信的干扰降低效果。
基站N4具有方式取得部,该方式取得部取得非所属小区i的可应用的协调通信方式。基站N4的方式取得部例如由CPU等运算电路实现。例如,包含非所属小区i的可应用的协调通信方式的信息预先存储在基站N4的存储器中,基站N4的方式取得部从基站N4的存储器取得非所属小区i的可应用的协调通信方式。
或者,基站N4的方式取得部也可以从非所属小区i接收非所属小区i的可应用的协调通信方式。具体而言,基站N4的方式取得部对非所属小区i发送方式通知请求,通过针对所发送的方式通知请求而从非所属小区i通知的信息,取得非所属小区i的可应用的协调通信方式。设定部11b根据由基站N4的方式取得部取得的协调通信方式设定系数wi
图10是示出下行链路中的基站的动作例3的流程图。这里,对根据可应用的协调通信方式设定系数wi时的基站N4的动作的一例进行说明。首先,基站N4取得与移动站U1的周边小区有关的周边小区信息(步骤S1001)。在周边小区信息中包含表示非所属小区i的可应用的协调通信方式的信息。
图10所示的步骤S1002~S1009与图5所示的步骤S502~S509相同。其中,在步骤S1003中,根据由步骤S1001取得的周边小区信息所包含的非所属小区i的可应用的协调通信方式设定非所属小区i的加权系数wi
这样,取得周边小区信息,根据非所属小区i的可应用的协调通信方式设定非所属小区i的加权系数wi,由此,能够优先选择基于协调通信的干扰降低效果大的非所属小区i作为协调小区。
(基于多个参数的加权系数的设定)
基站N4例如也可以通过下述(5)式设定上述(1)式的系数wi。在下述(5)式中,权重函数fk是基于第k参数的权重函数。xk是第k参数。c是常数。
[数式5]
w i = c &Pi; k f k ( x k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5 )
图11是示出多个参数和权重函数的一例的图。例如在基站N4的存储器中存储图11所示的表1100。表1100将第k参数(k=1~5)与权重函数fk对应起来。第1参数是非所属小区i中的小区间通信的延迟量,例如是上述的延迟量τi。与第1参数对应的权重函数f1是随着延迟量的增加而减少的函数。
第2参数是移动站的移动速度,例如是上述的估计速度vj。与第2参数对应的权重函数f2是随着移动速度的增加而减少的函数。第3参数是在非所属小区i中可应用的协调通信方式。与第3参数对应的权重函数f3是在可应用JT的情况下比可应用CB或CS的情况(不可应用JT的情况)大的函数。
第4参数是非所属小区i的发送天线数。与第4参数对应的权重函数f4是随着天线数的减少而减少的函数。第5参数是非所属小区i中的用户复用数。与第5参数对应的权重函数f5是随着用户复用数的增加而减少的函数。
例如,基站N4的设定部11b从各基站接收包含第3~第4参数等信息的周边小区信息,使用接收到的周边小区信息、表1100和上述(5)式设定非所属小区i的系数wi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1的基站,根据通过在各小区中设定的系数进行加权而得到的各小区的接收功率,选择进行协调发送的协调小区,由此,能够优先选择干扰降低效果大的小区作为协调小区。由此,能够降低干扰并提高通信品质。并且,将干扰降低效果小的小区从协调小区中除外,由此,能够减少为了进行协调发送而进行通信的协调小区数、移动站中的测定处理、从移动站到基站的反馈信息量等。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对下行链路中的协调发送进行说明,但是,在实施方式2中对上行链路中的协调接收进行说明。
(通信系统的结构)
图12-1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通信系统的框图。在图12-1中,对与图1所示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标号,并省略说明。图12-1所示的通信系统10是针对移动站12进行基于协调小区的协调接收的通信系统。基站11是对形成移动站12的周边小区(例如小区C2、C3)的基站请求协调接收的基站。
基站11的取得部11a取得从移动站12针对移动站12的周边小区的各干扰功率。具体而言,取得部11a取得移动站12的所属小区(小区C1)的干扰功率、以及移动站12的与所属小区不同的非所属小区(小区C2、C3)的各干扰功率。取得部11a向计算部11c通知所取得的各传播损失。
例如,取得部11a取得从周边小区向移动站12发送的下行链路的参照信号的各传播损失,作为从移动站12针对周边小区的干扰功率。具体而言,取得部11a向移动站12发送请求估计从移动站12针对周边小区的传播损失的周边小区估计请求。移动站12根据来自取得部11a的周边小区估计请求,估计从小区C1~C3发送的参照信号的传播损失,向基站11发送估计结果。取得部11a取得从移动站12发送的各传播损失。
或者,取得部11a也可以从小区C1~C3取得从移动站12向小区C1~C3发送的上行链路的参照信号S1~S3的传播损失,作为从移动站12针对周边小区的干扰功率。具体而言,取得部11a向移动站12发送请求估计从移动站12针对周边小区的传播损失的周边小区估计请求。移动站12根据来自取得部11a的周边小区估计请求,向小区C1~C3发送参照信号S1~S3。然后,移动站12从小区C1~C3接收由小区C1~C3根据参照信号S1~S3估计出的各传播损失,向基站11发送所接收到的各传播损失。取得部11a取得从移动站12发送的各传播损失。
计算部11c计算利用从设定部11b通知的各系数对从取得部11a通知的各干扰功率进行加权而得到的各值。具体而言,计算部11c计算利用各系数对非所属小区的各干扰功率相对于所属小区的干扰功率的各比率进行加权而得到的值。即,计算部11c计算利用小区C2的系数对小区C1与小区C2的干扰功率的比率进行加权而得到的值和利用小区C3的系数对小区C1与小区C3的干扰功率的比率进行加权而得到的值。计算部11c向选择部11d通知计算出的各值。
控制部11e使用从选择部11d通知的协调小区进行针对移动站12的协调接收。例如在由选择部11d选择了小区C2作为协调小区的情况下,控制部11e使用移动站12的所属小区即小区C1和作为协调小区选择的小区C2,进行针对移动站12的协调接收。
具体而言,在小区C2是由基站11管理的小区的情况下,控制部11e控制小区C1和小区C2,以使得小区C1和小区C2协调接收数据。并且,在小区C2是由与基站11不同的基站管理的小区的情况下,控制部11e向管理小区C2的基站发送协调通信请求,使得与基于小区C1的数据接收协调接收数据。
图12-2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移动站的结构的框图。在图12-2中,对与图1-2所示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标号,并省略说明。如图12-2所示,实施方式2的移动站12具有估计部12d、通知部12b、发送部12e。
估计部12d估计从移动站12(本站)针对周边小区(小区C1~C3)的各干扰功率。估计部12d向通知部12b输出所测定的各干扰功率。通知部12b向基站11通知从估计部12d输出的各干扰功率(标号A2)。例如当从基站11发送周边小区估计请求后,估计部12d测定针对周边小区的各干扰功率,通知部12b向基站11发送测定结果。
由此,基站11能够计算利用在移动站12的周边小区中设定的各系数对从移动站12针对周边小区的各干扰功率进行加权而得到的各值,根据计算出的各值选择协调小区。移动站12的发送部12e发送使用由基站11选择出的协调小区协调接收的数据。
由此,发送部12e能够根据利用与周边小区对应的各系数对从移动站12针对周边小区的各干扰功率进行加权而得到的各值,发送由从周边小区中选择出的一部分或全部小区协调接收的数据。例如,发送部12e发送由小区C1和小区C2协调接收的数据D1、D3。
图13是示出上行链路中的协调接收的第1例的图。在图13中,对与图2所示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标号,并省略说明。这里,在通信系统20中,与移动站U1的所属小区即小区C41一起,使用小区C13和小区C23等其他小区对来自移动站U1的数据进行协调接收。
(协调小区的选择)
接着,对由基站N4选择协调小区的情况进行说明。基站N4选择移动站U1的非所属小区i中的、例如满足下述(6)式的非所属小区i作为协调小区。
[数式6]
w i PL i PL 0 &GreaterEqual; &gamma;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6 )
在上述(6)式中,传播损失PL0是从移动站U1针对移动站U1的所属小区(小区C41)的参照信号的传播损失。传播损失PLi是从移动站U1针对非所属小区i的参照信号的传播损失。系数wi是非所属小区i的加权系数。γ是阈值。关于系数wi的设定,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系数wi的设定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图14是示出上行链路的协调接收中的第2例的图。在图14中,对与图4或图13所示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标号,并省略说明。在通信系统20中,基站N4通过小区C41、C42同时接收来自移动站U1的数据(JT)。并且,移动站U1进行针对小区C41、C42的信号的波束成形,以便减小针对小区C23的干扰(CB)。
并且,基站N2使用小区C23接收来自移动站U2的数据。并且,移动站U2进行针对小区C23的信号的波束成形,以便减小针对小区C41、C42的干扰(CB)。
图15是示出上行链路中的基站的动作例1的流程图。这里,说明进行来自移动站U1的数据的协调接收时的基站N4的动作的一例。首先,基站N4取得移动站U1的各个非所属小区i中的、与小区C41之间的小区间通信的延迟量τi(步骤S1501)。
接着,取得由移动站U1估计出的移动站U1与周边小区之间的各传播损失(步骤S1502)。在移动站U1与周边小区之间的各传播损失中包含移动站U1的所属小区(小区C41)的传播损失PL0和非所属小区i的传播损失PLi。接着,根据由步骤S1501取得的延迟量τi,设定非所属小区i的加权系数wi(步骤S1503)。
接着,根据由步骤S1502取得的各传播损失,计算利用由步骤S1503设定的加权系数wi对相对传播损失进行加权而得到的值(步骤S1504)。相对传播损失是非所属小区i的传播损失PLi相对于移动站U1的所属小区的传播损失PL0的比率。接着,根据由步骤S1504计算出的值选择协调小区的候选(步骤S1505)。
接着,针对由步骤S1505选择出的协调小区的候选确认可否进行协调接收(步骤S1506)。接着,在与协调小区之间收发CoMP信息(步骤S1507)。收发CoMP信息的协调小区例如是从由步骤S1505选择出的协调小区的候选中去除由步骤S1506确认为无法进行协调接收的小区以外的小区。CoMP信息例如是如下的值:根据来自移动站U1的参照信号进行上行链路的传播路估计,根据估计结果计算调度和协调接收中的天线加权信息等。
接着,与通过步骤S1507收发CoMP信息的协调小区一起,进行来自移动站U1的数据的协调接收(步骤S1508),返回步骤S1502。通过反复进行以上的步骤,基站N4能够优先选择干扰降低效果大的非所属小区i作为协调小区。
在步骤S1502中,基站N4例如向移动站U1发送请求估计从移动站U1针对周边小区的各传播损失的周边小区估计请求。移动站U1根据从基站N4发送的周边小区估计请求,估计与周边小区之间的各传播损失,向基站N4发送估计结果。由此,基站N4能够取得周边小区的各传播损失。
在步骤S1504中,基站N4例如通过上述(6)式,计算利用加权系数wi对非所属小区Pi相对于移动站U1的所属小区的传播损失PL0的相对传播损失进行加权而得到的值。并且,也可以定期进行CoMP信息的收发。例如在步骤S1508之后返回步骤S1507。由此,即使由于移动站U1的移动等而使无线传播特性变动,也能够根据定期接收的CSI报告和CoMP信息更新通信参数,进行适当的协调发送。
图16是示出上行链路中的协调接收的处理的一例的顺序图。首先,基站N4使用小区C41向移动站U1发送周边小区估计请求(步骤S1601)。周边小区估计请求是请求估计周边小区的各传播损失的信号。接着,移动站U1向小区C41发送针对由步骤S1601发送的周边小区估计请求的估计请求响应(步骤S1602)。在估计请求响应中包含周边小区的各传播损失的估计结果。
基站N4根据由步骤S1602发送的估计请求响应中包含的估计结果,选择协调小区的候选。这里,假设选择小区C23和小区C42作为协调小区的候选。接着,基站N4针对对作为协调小区的候选选择的小区C23进行管理的基站N2发送协调通信请求(步骤S1603)。另外,小区C42是由基站N4管理的小区,所以,基站N4也可以不发送与小区C42有关的协调通信请求。
接着,基站N2向基站N4发送协调通信请求响应,该协调通信请求响应表示可否进行针对由步骤S1603从基站N4发送的协调通信请求的协调接收(步骤S1604)。这里,假设从基站N2向基站N4发送表示能够进行协调接收的协调通信请求响应。接着,基站N4向基站N4发送CoMP信息(步骤S1605)。并且,基站N2向基站N2发送CoMP信息(步骤S1606)。
接着,基站N4通过基于小区C41和小区C42的协调接收(JT),接收来自移动站U1的数据(步骤S1607)。并且,在步骤S1607中,移动站U1进行针对小区C41和小区C42的信号的波束成形,以便减小针对小区C23的干扰(CB)。并且,在步骤S1607中,根据由步骤S1604接收到的CSI报告和由步骤S1606接收到的CoMP信息,设定协调接收的参数。
并且,基站N2通过小区C23接收来自移动站U2的数据(步骤S1608)。在步骤S1608中,移动站U2进行针对小区C23的信号的波束成形,以便减小针对小区C41和小区C42的干扰(CB)。并且,在步骤S1608中,根据由步骤S1603接收到的CSI报告和由步骤S1605接收到的CoMP信息,设定协调接收的参数。
图17是示出上行链路中的控制信息的定期收发的一例的顺序图。在图17中,说明定期进行CoMP信息的收发的情况。例如在图16所示的步骤S1608之后,基站N4向基站N2发送CoMP信息(步骤S1701)。并且,基站N2向基站N4发送CoMP信息(步骤S1702)。
接着,基站N4通过基于小区C41和小区C42的协调接收,接收来自移动站U1的数据(步骤S1703),基站N2通过小区C23接收来自移动站U2的数据(步骤S1704)。接着,基站N4通过基于小区C41和小区C42的协调接收,接收来自移动站U1的数据(步骤S1705),基站N2通过小区C23接收来自移动站U2的数据(步骤S1706)。接着,基站N4通过基于小区C41和小区C42的协调接收,接收来自移动站U1的数据(步骤S1707),基站N2通过小区C23接收来自移动站U2的数据(步骤S1708)。
在步骤S1703、S1705、S1707中,移动站U1进行针对小区C41、C42的信号的波束成形,以便减小针对小区C23的干扰。在步骤S1704、S1706、S1708中,移动站U2进行针对小区C23的信号的波束成形,以便减小针对小区C41、C42的干扰。
步骤S1709~S1714与步骤S1701~S1706相同,所以省略说明。这样,一边进行针对移动站U1和移动站U2的协调接收,一边定期进行CoMP信息的收发,由此,即使由于移动站U1和移动站U2的移动等而使无线传播特性变动,也能够进行适当的协调接收。
图18是示出上行链路中的协调小区的定期更新的一例的顺序图。图18所示的步骤S1801~S1804与图16所示的步骤S1601~S1604相同。在步骤S1804之后经过一定时间后,基站N4使用小区C41向移动站U1发送周边小区估计请求(步骤S1805)。接着,移动站U1向小区C41发送针对由步骤S1805发送的周边小区估计请求的估计请求响应(步骤S1806)。
小区C41根据由步骤S1806发送的估计请求响应所包含的估计结果,选择协调小区的候选。这里,假设选择小区C31和小区C42作为协调小区的候选。
接着,基站N4对针对未作为协调小区的候选选择的小区C23进行管理的基站N2发送协调通信结束通知(步骤S1807)。接着,基站N2向基站N4发送针对由步骤S1807发送的协调通信结束通知的结束通知响应(步骤S1808)。
接着,基站N4对作为协调小区的候选选择的小区C31发送协调通信请求(步骤S1809)。接着,基站N3向基站N4发送协调通信请求响应,该协调通信请求响应表示可否进行针对由步骤S1809发送的协调通信请求的协调接收(步骤S1810)。这里,假设从基站N3向基站N4发送表示能够进行协调接收的协调通信请求响应。
由此,能够从使用小区C23和小区C42的协调接收切换为使用小区C31和小区C42的协调接收。这样,通过定期估计移动站U1中的传播损失并更新协调小区,即使由于移动站U1的移动等而使无线传播特性变动,也能够进行适当的协调接收。
(基于移动站的移动速度的加权系数的设定)
基站N4例如也可以通过上述(3)式设定上述(6)式的系数wi,由此,根据延迟量τi与估计速度vj之积设定系数wi
图19是示出上行链路中的基站的动作例2的流程图。这里,对根据延迟量τi与估计速度vj之积设定系数wi时的基站N4的动作的一例进行说明。图19所示的步骤S1901、S1902与图15所示的步骤S1501、S1502相同。接着步骤S1902,基站N4估计移动站U1的移动速度(步骤S1903)。
图19所示的步骤S1904~S1909与图15所示的步骤S1503~S1508相同。其中,在步骤S1904中,根据由步骤S1901取得的延迟量τi和由步骤S1903估计出的移动站U1的估计速度vj,设定加权系数wi(步骤S1904)。
这样,估计移动站U1的估计速度vj,根据延迟量τi和估计速度vj设定非所属小区i的加权系数wi,由此,能够优先选择干扰降低效果大的非所属小区i作为协调小区。
(基于可应用的协调通信方式的加权系数的设定)
基站N4例如也可以通过上述(4)式设定上述(6)式的系数wi,由此,根据可应用的协调通信方式设定系数wi
图20是示出上行链路中的基站的动作例3的流程图。这里,对根据可应用的协调通信方式设定系数wi时的基站N4的动作的一例进行说明。首先,基站N4取得与移动站U1的周边小区有关的周边小区信息(步骤S2001)。在周边小区信息中包含表示非所属小区i的可应用的协调通信方式的信息。
图20所示的步骤S2002~S2008与图15所示的步骤S1502~S1508相同。其中,在步骤S2003中,根据由步骤S2001取得的周边小区信息所包含的非所属小区i的可应用的协调通信方式设定非所属小区i的加权系数wi
这样,取得周边小区信息,根据非所属小区i的可应用的协调通信方式设定非所属小区i的加权系数wi,由此,能够优先选择基于协调通信的干扰降低效果大的非所属小区i作为协调小区。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2的基站,根据通过在各小区中设定的系数进行加权而得到的各小区的接收功率,选择进行协调接收的协调小区,由此,能够优先选择干扰降低效果大的小区作为协调小区。由此,能够降低干扰并提高通信品质。并且,将干扰降低效果小的小区从协调小区中除外,由此,能够减少为了进行协调接收而进行通信的协调小区数、移动站中的测定处理、从移动站到基站的反馈信息量等。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基站、通信方法和移动站,能够优先选择干扰降低效果大的小区作为协调小区,能够提高通信品质。
标号说明
10、20:通信系统;C1~C3、C11~C13、C21~C23、C31~C33、C41~C43、C51~C53、C61~C63、C71~C73:小区;S1~S3:参照信号;N1~N7:基站;U1、U2:移动站。

Claims (12)

1.一种基站,其向形成移动站的周边小区的基站请求协调发送,所述基站包括:
设定部,其设定各周边小区的系数,其中,所述系数设定如下:针对非所属小区中的、与所属小区之间的小区间通信的延迟量小于阈值的非所属小区,设定大于所述延迟量为所述阈值以上的非所属小区的系数;
取得部,其取得对于所述移动站的各周边小区的接收功率,所述接收功率为所述移动站的所述所属小区的所述接收功率和所述周边小区中的与所述所属小区不同的各非所属小区的所述接收功率;
计算部,其计算各所述非所属小区的所述接收功率相对于所述所属小区的所述接收功率的比率,并通知给选择部,其中,所述比率是利用所述非所属小区的所述系数进行加权而得到的;以及
选择部,其根据所述计算部通知的所述比率,从所述周边小区中选择请求所述协调发送的小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
该基站还包括控制部,该控制部使用由所述选择部选择出的所述小区进行所述协调发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选择部对所述比率和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选择请求所述协调发送的小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
该基站还包括延迟量取得部,该延迟量取得部取得各非所属小区的所述延迟量,其中,
所述设定部根据所述取得的延迟量设定所述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设定部针对所述非所属小区中的、所述移动站的移动速度与所述延迟量之积小于所述阈值的非所属小区,设定大于所述积为所述阈值以上的非所属小区的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中,
该基站还包括估计部,该估计部估计所述移动站的所述移动速度,其中,
所述设定部根据由所述估计部估计出的所述移动速度设定所述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设定部根据能够应用于所述非所属小区的协调通信方式设定各周边小区的所述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中,
该基站还包括方式取得部,该方式取得部从各非所属小区取得所述协调通信方式,其中,
所述设定部根据通过所述方式取得部取得的所述协调通信方式设定所述系数。
9.一种基站,其向形成移动站的周边小区的基站请求协调接收,所述基站包括:
设定部,其设定各周边小区的系数,其中,所述系数设定如下:针对非所属小区中的、与所属小区之间的小区间通信的延迟量小于阈值的非所属小区,设定大于所述延迟量为所述阈值以上的非所属小区的系数;
取得部,其取得从所述移动站针对所述移动站的各周边小区的干扰功率,所述干扰功率为所述移动站的所属小区的所述干扰功率和所述周边小区中的与所述所属小区不同的各非所属小区的所述干扰功率;
计算部,其计算各所述非所属小区的所述干扰功率相对于所述所属小区的所述干扰功率的比率,并通知给选择部,其中,所述比率是利用所述非所属小区的所述系数进行加权而得到的;以及
选择部,其根据所述通知部通知的所述比率,从所述周边小区中选择请求所述协调接收的小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取得部取得从各周边小区针对所述移动站的传播损失,作为所述干扰功率。
11.一种通信方法,向形成移动站的周边小区的基站请求协调发送,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设定各周边小区的系数,其中,所述系数设定如下:针对非所属小区中的、与所属小区之间的小区间通信的延迟量小于阈值的非所属小区,设定大于所述延迟量为所述阈值以上的非所属小区的系数;
取得对于所述移动站的各周边小区的接收功率,所述接收功率为所述移动站的所述所属小区的所述接收功率和所述周边小区中的与所述所属小区不同的各非所属小区的所述接收功率;
计算各所述非所属小区的所述接收功率相对于所述所属小区的所述接收功率的比率,进行通知,其中,所述比率是利用所述非所属小区的所述系数进行加权而得到的,以及
根据所述通知的所述比率,选择请求所述协调发送的小区。
12.一种通信方法,向形成移动站的周边小区的基站请求协调接收,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设定各周边小区的系数,其中,所述系数设定如下:针对非所属小区中的、与所属小区之间的小区间通信的延迟量小于阈值的非所属小区,设定大于所述延迟量为所述阈值以上的非所属小区的系数;
取得从所述移动站针对所述移动站的各周边小区的干扰功率,所述干扰功率为所述移动站的所属小区的所述干扰功率和所述周边小区中的与所述所属小区不同的各非所属小区的所述干扰功率;
计算各所述非所属小区的所述干扰功率相对于所述所属小区的所述干扰功率的比率,并进行通知,其中,所述比率是利用所述非所属小区的所述系数进行加权而得到的,根据所述通知的比率,选择请求所述协调接收的小区。
CN200980162208.0A 2009-10-30 2009-10-30 基站、通信方法和移动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987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68665 WO2011052067A1 (ja) 2009-10-30 2009-10-30 基地局、通信方法および移動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8764A CN102598764A (zh) 2012-07-18
CN102598764B true CN102598764B (zh) 2016-08-24

Family

ID=43921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6220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98764B (zh) 2009-10-30 2009-10-30 基站、通信方法和移动站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483747B2 (zh)
EP (2) EP2498410B1 (zh)
JP (1) JP5229398B2 (zh)
KR (1) KR101345879B1 (zh)
CN (1) CN102598764B (zh)
WO (1) WO20110520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04161A (ja) * 2009-06-18 2011-01-06 Sharp Corp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20140038613A1 (en) * 2011-04-11 2014-02-0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US9491717B2 (en) 2011-05-06 2016-11-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in a network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cell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JP5599369B2 (ja) * 2011-06-14 2014-10-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2857934B (zh) 2011-06-28 2017-04-26 索尼公司 合作集合选择方法和装置
WO2013024522A1 (ja) * 2011-08-12 2013-02-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EP2768268A4 (en) * 2011-10-13 2015-12-02 Fujitsu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JP5905240B2 (ja) * 2011-11-02 2016-04-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
US9641295B2 (en) 2012-01-19 2017-05-02 Kyocera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WO2013108903A1 (ja) * 2012-01-19 2013-07-25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WO2013141147A1 (ja) 2012-03-19 2013-09-26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JP5849851B2 (ja) * 2012-04-26 2016-02-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端末装置制御方法
WO2014027732A1 (en) * 2012-08-13 2014-02-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rigger condition for client co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033813A1 (ja) * 2012-08-27 2014-03-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基地局
WO2014091615A1 (ja) * 2012-12-14 2014-06-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04104420B (zh) * 2013-04-09 2018-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协作发射集的确定方法和基站
EP3065458B1 (en) * 2013-10-29 2019-09-11 Kyocera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CN104995942B (zh) * 2013-12-10 2019-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管理设备及小区管理方法
WO2016027131A1 (en) * 2014-08-21 2016-02-2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efining cell coordination group to which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techniques such as comp can be applied
US10044414B2 (en) * 2014-10-10 2018-08-07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
CN110545575B (zh) * 2016-04-23 2022-06-21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窄带移动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1097A (zh) * 2006-01-13 2007-07-18 阿尔卡特朗讯 执行子载波分配的方法及其基站、移动终端和多小区网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78216B2 (ja) * 1995-12-13 2000-08-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選択方法
US6658045B1 (en) * 1999-02-22 2003-12-02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CDMA communications system adaptive to mobile unit speed
JP3764146B2 (ja) * 2003-02-07 2006-04-05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機における基地局の選択方法、無線機及び制御回路
KR20060012099A (ko) * 2004-08-02 2006-02-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 적용되는 핸드오버 수행 방법
KR20060065999A (ko) * 2004-12-11 2006-06-1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광네트워크에서의 멀티캐스트 라우팅 방법
JP4761890B2 (ja) * 2005-08-23 2011-08-3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伝送速度制御方法、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回線制御局
US7978650B2 (en) * 2005-10-19 2011-07-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multicast/broadcast service in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
CN101166073A (zh) * 2006-10-17 2008-04-2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应用于多跳通信系统的协作分集通信方法
JP4946610B2 (ja) * 2007-04-27 2012-06-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上りアクセス送信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US7885689B2 (en) * 2007-06-14 2011-02-08 Alcatel-Lucent Usa Inc. Suppressing interference using beamforming of uplink signals received at multiple base stations
KR100964438B1 (ko) * 2008-12-19 2010-06-16 성균관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효과적인 다중 셀 간섭 제어 서비스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8620280B2 (en) * 2009-04-27 2013-12-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ownlink single-user multi-cell mimo systems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1097A (zh) * 2006-01-13 2007-07-18 阿尔卡特朗讯 执行子载波分配的方法及其基站、移动终端和多小区网络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istributed Dynamic CoMP for LTE-Advanced;3GPP;《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8B》;20091012;5-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08599A1 (en) 2012-08-16
KR20120062000A (ko) 2012-06-13
EP2496012A4 (en) 2012-09-12
KR101345879B1 (ko) 2014-01-22
JPWO2011052067A1 (ja) 2013-03-14
US8483747B2 (en) 2013-07-09
JP5229398B2 (ja) 2013-07-03
EP2498410A1 (en) 2012-09-12
CN102598764A (zh) 2012-07-18
WO2011052067A1 (ja) 2011-05-05
EP2498410B1 (en) 2013-10-23
EP2496012A1 (en) 2012-09-05
EP2496012B1 (en) 2016-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98764B (zh) 基站、通信方法和移动站
CN102959885B (zh) 避免认知无线电通信中的干扰
CN107615853A (zh) 移动台、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8913972B2 (en) Antenna clustering for multi-antenna aperture selection
CN103259581A (zh) 一种进行天线校准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US10833736B2 (en) Hybrid beamforming method for beam-based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CN105376723B (zh) 一种实现无线链路处理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TW201212558A (en) Methods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1777558B2 (en) Active set management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s
CN102870483A (zh) 通过空间复用调度无线链接的方法和系统
TWI572159B (zh) 在多進多出之無線傳輸系統中傳輸和/或接收用天線節段之選擇方法和裝置
CN104919847A (zh) 用于估计小区间干扰的用户设备和方法
KR20130110602A (ko) 다중 셀룰러 네트워크에서 신호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JP2017175207A (ja) 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
CN116232402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US10455591B2 (en) Apparatuses, methods, computer progra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interference avoidance
US11032841B2 (en) Downlink active set management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s
US2023023902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0535579A (zh) 下行数据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10140299A (zh) 用于管理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通信的无线设备及其中执行的方法
WO2012070614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伝送路選択方法、及び伝送路選択プログラム
Moon et al. Coordinated Millimeter Wave Beam Selection Using Fingerprint for Cellular-Connecte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EP2595436B1 (en) A method and a network node for localization of a user equipment
JP617998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共同受信装置及びユーザ端末
Israr et al. Path loss modeling of WLAN and WiMAX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

Termination date: 202010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