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98753B - 移动通信系统、中继站装置、基站装置、无线电中继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中继站装置、基站装置、无线电中继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98753B
CN102598753B CN201080049097.5A CN201080049097A CN102598753B CN 102598753 B CN102598753 B CN 102598753B CN 201080049097 A CN201080049097 A CN 201080049097A CN 102598753 B CN102598753 B CN 1025987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signal
station
radio
base st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909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98753A (zh
Inventor
网中洋明
屉木高广
丸田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98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87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987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875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57Selecting relay station operation mode, e.g. between amplify and forward mode, decode and forward mode or FDD - and TDD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一个实施例中,中继站(11)通过回程链路从供体基站(10)接收第一无线电信号,将要发送到移动站(12)的传输信息被编码到该第一无线电信号中。当编码在第一无线电信号中的传输信息是寻址到移动站(12)的单播信息时,中继站(11)解码单播信息并生成第三无线电信号,单播信息被重新编码到该第三无线电信号中。另外,中继站(11)被配置为使得当编码到第一无线电信号中的传输信息是多播信息时,中继站(11)能够省略解码多播信息的操作。通过这种方式,防止了相对于预定义的发送定时延迟的多播信息被从中继站(11)发送。

Description

移动通信系统、中继站装置、基站装置、无线电中继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在基站和移动站之间中继无线电信号的中继站的移动通信系统,具体地,涉及用于中继同时传递给多个移动站的多播信息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3GPP(第三代伙伴项目)对LTE高级(高级长期演进)的学习项目中,已经检查了对无线电中继站(以下,“RN:中继节点”)的介绍。RN是用于增大位于小区边缘处的移动站(以下,“UE:用户设备”)的通信速度并扩展基站(以下,“eNB:演进节点B”)的小区范围的技术中的一种。注意,“小区(cell)”意味着基站的覆盖区域。
在3GPP中,具有与RN相连接的功能的基站(eNB:演进节点B)被称为“供体eNB(以下,DeNB)”。在本说明书中,仅当说明涉及与RN连接并因此对于DeNB是独特的事情时,术语“DeNB”才被用于将DeNB与普通的eNB区分开来。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属于在其间没有任意RN的DeNB的移动站(以下,“UE:用户设备”)被称为“eNB-UE”。与此相反,属于RN的移动站被称为“RN-UE”。另外,当说明eNB-UE和RN-UE所共有的事情时,它们被简单地称为“UE”。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形成DeNB和RN之间的连接以及上部RN和下部RN之间的连接的无线电接口被称为“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同时,在eNB和eNB-UE之间的无线电接口以及RN和RN-UE之间的无线电接口被称为“接入链路(access link)”。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可使用相同的无线电频率(带内模式),或者可使用彼此不同的无线电频率(带外模式)。
根据其中继操作(根据其层)可对RN进行分类。在最简单的中继操作中,仅执行对从DeNB发送的无线电信号的放大和重新发送。像这样的执行在物理层中完成的中继操作的RN被称为“第1层转发器(repeater)”。第1层转发器并不对从DeNB发送的数据执行解码和重新编码。与此相反,执行对从DeNB发送的数据执行解码和重新编码的RN被称为“第2层中继”。注意,在第2层中继中,对无线电资源的调度取决于DeNB。已经扩展了第2层中继的功能并因此本质上具有与eNB相同的功能的RN被称为“第3层中继”、“第3层无线路由器”、“自回程eNB”等。第3层中继具有其自身的小区ID,并且执行其自身的调动、移动管理等。本说明书主要讨论第2层中继和第3层中继。
另外,在3GPP版本9中,标准化了MBSFN(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单频网络)。MBSFN提供了SFN(单频网络)中的MBMS(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其为广播类型的服务。在MBSFN中,多个邻近基站使用相同的频率资源,并且同时发送相同的多播/广播数据(MBMS数据)。在以下的说明中,被从多个基站同步传输的MBMS数据编码的下行链路信号被称为“MBSFN信号”。
UE不能将同时在多个小区上发送的MBSFN信号与在单个小区上发送的MBMS信号区分开来。即,位于小区边界的UE将从多个小区到达的MBSFN看作是多路径信号。在将OFDM用作下行链路通信机制的LTE中,必须以这种方式来设计系统:MBSFN信号的多路径延迟保持在OFDM信号的保护间隔内,以便防止MBSFN信号的接收特性的劣化。为了减少多路径延迟,属于MBSFN同步区域的多个基站基于MBMS调度信息同时发送编码了相同的MBMS数据的MBSFN信号。
图1示出了MBSFN的逻辑体系架构。演进节点B(eNB)901A至901C分别形成小区902A至902C,并且向UE 903提供MBSFN服务。在本说明书中,提供MBSFN服务的小区902A至902C被称为“MBSFN服务小区”。同时,向UE提供普通单播服务的小区被称为“单播小区”。注意,MBMS服务是通过将与单播服务的子载波相同的子载波以时分方式使用而提供的。即,MBSFN服务小区902A至902C并不在所有时刻提供MBMS服务,而是还向UE 903提供单播服务。
MME 904、MCE 905和MBMS GW 906执行对由MBSFN提供MBMS服务的控制。MME(移动管理实体)904通过S1-MME接口与eNB 901A至901C相连接,并且执行对属于小区902A至902C的UE 903的移动管理和会话管理。
MCE(多小区/多播协作实体)905是包括在E-UTRAN中的实体,并且通过M2接口与eNB 901A至901C相连接。M2接口是涉及提供MBMS服务的控制平面(C平面)接口。通过利用M2接口,MCE 905确定用于MBSFN同步区域内的eNB 901A至901C的MBSFN操作的无线电资源(时间和频率资源)、调制机制、编码机制等。MCE 905将指示用于MBSFN操作的无线电资源(时间和频率资源)等的“MBMS调度信息”提供给eNB 901A至901C。
另外,MCE 905通过M3接口与MME 904相连接。M3接口是E-UTRAN和EPC(演进分组核心)之间的C平面接口。响应于从EPC(具体地,从MME 904)发布的指示MBMS会话的开始或停止的消息,MCE905开始或停止MBMS会话。
MBMS GW 905通过M1接口与eNB 901A至901C相连接。M1接口是涉及提供MBMS服务的用户平面(U平面)接口。MBMS GW 905通过利用IP多播将MBMS数据(MBMS分组)发送到eNB 901A至901C。
MBSFN服务小区902A至902C中的MBSFN服务和单播服务之间的切换是基于子帧来实施的。根据与LTE高级(LTE-Advanced)相兼容的LTE的规定,下行链路发送和上行链路发送是基于10毫秒(10ms)无线电帧来实施的。图2示出了根据LTE FDD(频分复用)的无线电帧的结构示图。一个无线电帧是由10个子帧(#0至#9)组成的。每个子帧由两个时隙组成。每个时隙的长度是0.5毫秒。每个时隙包括多个(NSYMB个)时域中的OFDM符号。由时域中的一个OFDM符号和频域中的一个载波所定义的无线电资源被称为“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资源元素是采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的LTE/E-UTRAN下行链路中的最小的无线电资源分配单位。另外,由时域中的连续NSYMB个OFDM符号(等同于一个时隙)和频域中的连续NSC个OFDM子载波所定义的资源单位被称为“资源块”(resource block)。除了需要支持特殊的多路径环境的情形,在带有平常使用的循环前缀的LTE下行链路的情形中,NSYMB的值是7,而NSC的值是12。
参照图3来说明MBSFN服务小区902A至902C中的MBSFN服务和单播服务之间的切换。图3示出了调度MBSFN子帧和普通子帧的具体示例。在图3中,小区912是不提供MBMS服务的单播小区。MBSFN服务小区902A至902C根据从MCE 905提供的“MBMS调度信息”来在预定子帧中发送MBMS数据。
针对作为将要由多个UE接收的多播信息的MBMS数据的发送,MCH(多播信道)和PMCH(物理多播信道)被分别用作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PMCH被映射至的子帧被称为“MBSFN子帧”。为了使得可以区分普通子帧(用于传输单播数据的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被映射到其上)和MBSFN子帧,不同的RS(参考信号)被指派到这两种类型的子帧中的不同资源元素。
引用列表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36.330 v9.1.0(2009-09),“Evol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N)and 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2”,第15章。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申请的发明人已经发现,当MBSFN传输将要实施在使用RN的LTE高级网络环境中时,出现以下问题。即,当RN传输MBSFN信号时,与MBMS信号通过直接路径从DeNB传输的情形相比,出现不可避免的延迟时间。因此,存在如下可能:RN不能根据预定的发送调度来发送MBMS数据。延迟于发送调度的MBSFN信号是不希望的,因为其可能具有对UE的不利效果,即,由于多路径延迟的增加,导致MBSFN信号的接收特点的劣化。
图4和图5以更加详细的方式说明了该问题。图4是通过在图1中所示的MBSFN体系架构中添加RN 920所获得的。RN 920将回程链路连接至eNB(DeNB)901A。RN 920通过回程链路(BL)接收从DeNB 901A发送的用户数据,并且通过接入链路(AL)将用户数据发送到UE 903。为了使RN 920能够发送MBSFN信号,DeNB 901A需要通过利用回程链路将从MBMS GW 906接收的MBMS数据发送到RN 920。另外,RN 920需要通过执行信号处理(诸如,回程链路的无线电信号的解调制和信道解码)来恢复MBMS数据。另外,RN 920还需要将经恢复的MBMS数据映射到MBMS的传输信道(MCH:多播信道)上,并且执行信号处理,诸如信道编码、调制和OFDM信号生成。由于这些延迟时间的累积,存在如下可能:RN 920不能根据发送调度来发送MBSFN信号。
图5中的定时示图示出了典型的示例,其中,不能根据发送调度来执行由RN 920所进行的MBSFN信号发送。在时间T1,MBMS GW 906将MBMS数据(MBMS分组)多播至eNB 901A至901C。在时间T2,eNB901A通过回程链路将MBMS数据传输到RN 920。在时间T3,eNB 901A至901C根据MBMS调度信息来在MBSFN子帧中发送编码了MBMS数据的无线电信号(MBSFN信号)。在图5中所示的示例中,RN 920需要从回程无线电信号获取MBMS数据并生成编码了MBMS数据的MBSFN信号所必须的信号处理时间。结果,RN 920不能在时间T3根据MBMS调度信息来执行发送。RN 920在时间T4处发送MBMS信号,其晚于调度。
基于上述发明人的发现,已经做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包括在基站和移动站之间中继无线电信号的中继站的网络中,提供能够防止相对于预定义的发送定时延迟的MBSFN信号被从中继站发送的移动通信系统、装置、方法和程序。
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第一基站和在所述第一基站和移动站之间中继无线电信号的中继站。第一基站被配置为(i)在第一帧中发送第一无线电信号,将要通过所述中继站发送到所述移动站的传输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一无线电信号中,并且(ii)在与邻近基站同步的发送定时处,在第二帧中发送第二无线电信号,将要由多个节点所接收的第一多播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二无线电信号中。中继站被配置为能够接收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中继站还被配置为使得(i)当编码在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中的所述传输信息是寻址到所述移动站的单播信息时,所述中继站从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解码所述单播信息,并且,将第三无线电信号发送到所述移动站,所述单播信息被编码到该第三无线电信号中,并且(ii)当编码在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中的所述传输信息是具有与所述第一多播信息相同的内容的第二多播信息时,所述中继站能够忽略从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中解码所述第二多播信息。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第一基站和在所述第一基站和移动站之间中继无线电信号的中继站。第一基站被配置为(i)在第一帧中发送第一无线电信号,将要通过所述中继站发送到所述移动站的单播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一无线电信号中,并且(ii)在与邻近基站同步的发送定时处,在第二帧中发送第二无线电信号,将要由多个节点所接收的多播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二无线电信号中。中继站被配置为(i)一旦接收到在所述第一帧中发送的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从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中解码所述单播信息,并且,向所述移动站发送第三无线电信号,所述单播信息被编码到该第三无线电信号中,并且(ii)一旦接收到在所述第二帧中发送的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放大并重新发送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而不从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中解码所述多播信息。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第一基站和接收从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无线电信号并将所接收的无线电信号中继到移动站的中继站。第一基站被配置为(i)在第一帧中发送第一无线电信号,将要通过所述中继站发送到所述移动站的传输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一无线电信号中,并且,(ii)在与邻近基站同步的发送定时处,在第二帧中发送第二无线电信号,将要由多个节点所接收的第一多播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二无线电信号中。传输信息包括具有与所述第一多播信息相同的内容的第二多播信息。中继站被配置为以与所述发送定时同步地将第三无线电信号发送到所述移动站,从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解码的所述第二多播信息被重新编码到该第三无线电信号中。另外,第一无线电信号在比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的发送早余量时间的定时处被发送,所述第二多播信息被编码在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中,所述第一多播信息被编码在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中,该余量时间长于由所述中继站所执行的对所述第二多播信息的中继处理所需的延迟时间。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第一基站和在所述第一基站和移动站之间中继无线电信号的中继站。第一基站被配置为(i)在第一帧中发送第一无线电信号,将要通过所述中继站发送到所述移动站的传输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一无线电信号中,并且(ii)在与邻近基站同步的发送定时处,在第二帧中发送第二无线电信号,将要由多个节点所接收的第一多播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二无线电信号中。中继站被配置为(i)接收在所述第一帧中所发送的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从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解码所述传输信息,以及将第三无线电信号发送到所述移动站,所述传输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三无线电信号中。另外,所述传输信息包括寻址到所述移动站的单播信息,并且,并不包括需要与所述发送定时同步地发送的多播信息。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在第一基站和移动站之间中继无线电信号的中继站设备。第一基站被配置为(i)在第一帧中发送第一无线电信号,将要通过所述中继站发送到所述移动站的传输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一无线电信号中,并且(ii)在与邻近基站同步的发送定时处,在第二帧中发送第二无线电信号,将要由多个节点所接收的第一多播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二无线电信号中。
中继站设备包括第一通信单元、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该第一通信单元能够接收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该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能够从由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所接收的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解码所述传输信息,并且生成第三无线电信号,所述传输信息被重新编码在该第三无线电信号中。该第二通信单元能够将所述第三无线电信号发送到所述移动站。另外,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被配置为使得(i)当所述传输信息是寻址到所述移动站的单播信息时,所述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从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解码所述单播信息,并且(ii)当编码在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中的所述传输信息是具有与所述第一多播信息相同的内容的第二多播信息时,所述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能够忽略从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中解码所述第二多播信息。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在第一基站和移动站之间中继无线电信号的中继站设备。该中继站设备包括第一通信单元、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该第一通信单元能够接收第一无线电信号,将要发送到所述基站的单播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一无线电信号中,并且该第一无线电信号在第一帧中被从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第一通信单元还被配置为能够接收第二无线电信号,将要由多个节点所接收的多播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二无线电信号中,该第二无线电信号在与邻近基站同步的发送定时处在第二帧中被从所述第一基站发送。该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能够从由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所接收的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解码所述单播信息,并且生成第三无线电信号,所述单播信息被重新编码在该第三无线电信号中。该第二通信单元能够将所述第三无线电信号发送到所述移动站,并且放大并重新发送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而不经过从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中解码所述多播信息的处理。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基站设备。该基站设备被配置为(i)在第一帧中发送第一无线电信号,将要通过所述中继站发送到所述移动站的传输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一无线电信号中,(ii)在与邻近基站同步的发送定时处,在第二帧中发送第二无线电信号,将要由多个节点所接收的第一多播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二无线电信号中。所述传输信息包括具有与所述第一多播信息相同的内容的第二多播信息。另外,基站设备被配置为在比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的发送早余量时间的定时处发送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所述第二多播信息被编码在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中,所述第一多播信息被编码在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中,该余量时间长于由所述中继站所执行的对所述第二多播信息的中继处理所需的延迟时间。
在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由中继站所执行的无线电中继方法,该中继站在第一基站和移动站之间中继无线电信号。所述第一基站被配置为(i)在第一帧中发送第一无线电信号,将要通过所述中继站发送到所述移动站的传输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一无线电信号中,并且(ii)在与邻近基站同步的发送定时处,在第二帧中发送第二无线电信号,将要由多个节点所接收的第一多播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二无线电信号中。所述方法包括:
(a)接收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
(b)当编码在所接收的第一无线电信号中的所述传输信息是寻址到所述移动站的单播信息时,解码所述单播信息并生成第三无线电信号,所述单播信息被重新编码到该第三无线电信号中;
(c)当编码在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中的所述传输信息是具有与所述第一多播信息相同的内容的第二多播信息时,忽略从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中解码所述第二多播信息;以及
(d)将所述第三无线电信号发送到所述移动站。
在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在中继站中执行的无线电中继方法,该中继站在第一基站和移动站之间中继无线电信号。所述方法包括:
(a)接收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将要发送到所述移动站的单播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一无线电信号中,并且该第一无线电信号在第一帧中被从所述第一基站发送;
(b)从所接收的第一无线电信号解码所述单播信息,并且生成第三无线电信号,所述单播信息被重新编码在该第三无线电信号中;
(c)将所述第三无线电信号发送到所述移动站;
(d)接收第二无线电信号,将要由多个节点所接收的多播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二无线电信号中,并且该第二无线电信号在与邻近基站同步的发送定时处在第二帧中被从所述第一基站发送;
(e)放大并重新发送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而不经过从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解码所述多播信息的处理。
在本发明的第十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存储了程序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该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与中继站相关的信号处理,该中继站在第一基站和移动站之间中继无线电信号。所述第一基站被配置为(i)在第一帧中发送第一无线电信号,将要通过所述中继站发送到所述移动站的传输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一无线电信号中,并且(ii)在与邻近基站同步的发送定时处,在第二帧中发送第二无线电信号,将要由多个节点所接收的第一多播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二无线电信号中。
由运行该程序的计算机所执行的所述信号处理包括:
(a)当编码在由所述中继站所接收的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中的所述传输信息是寻址到所述移动站的单播信息时,解码所述单播信息并生成第三无线电信号,所述单播信息被重新编码到该第三无线电信号中;以及
(b)当编码在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中的所述传输信息是具有与所述第一多播信息相同的内容的第二多播信息时,忽略解码所述第二多播信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在基站和移动站之间中继无线电信号的中继站的网络中提供能够防止相对于预定义的发送定时延迟的MBSFN信号被从中继站发送的移动通信系统、装置、方法和程序。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MBSFN的逻辑体系架构;
图2示出了根据LTE FDD的无线电帧的结构示图;
图3示出了调度MBSFN子帧和普通子帧的具体示例;
图4示出了用于执行通过利用RN所进行的MBSFN发送的网络配置示例;
图5是示出了通过利用RN所执行的MBSFN发送的定时示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说明性示例的基站(eNB)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8是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说明性示例的中继站(RN)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9是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说明性示例的MBMS服务控制单元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10是示出了由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说明性示例的基站(eNB)所执行的下行链路发送操作的具体示例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了由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说明性示例的中继站(RN)所执行的中继操作的具体示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说明性示例的中继站(RN)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13是示出了图12中所示的框图的主要部分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14是示出了由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说明性示例的中继站(RN)所执行的中继操作的具体示例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了由根据本发明的第三说明性示例的基站(eNB)所执行的下行链路发送操作的具体示例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了由根据本发明的第三说明性示例的中继站(RN)所执行的中继操作的具体示例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了由根据本发明的第四说明性示例的中继站(RN)所执行的中继操作的具体示例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了由根据本发明的第五说明性示例的基站(eNB)所执行的下行链路发送操作的具体示例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了由根据本发明的第三说明性示例的中继站(RN)所执行的中继操作的具体示例的流程图;以及
图20是示出了由根据本发明的第五说明性示例的MBMS服务控制单元所执行的MBMS数据发送操作的具体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示图,以下详细说明了适于如下情形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具体说明性实施例:在一网络(该网络包括在基站和移动站之间中继无线电信号的中继站)中执行MBSFN传输。遍及示图,相同的标号被指派给相同的组件,并且,为了使说明清晰,酌情省去重复的说明。
另外,虽然通过将LTE高级系统用作示例来说明以下说明性的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但是,在这些说明性实施例中所示的技术还可被应用到移动通信系统,而非LTE高级系统。
<第一说明性实施例>
图6示出了根据本说明性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虽然在图6中仅示出了一个RN 11、一个RN-UE 12和一个eNB-UE 13,但是,这些设备中的每一个的数量可以是大于1的。根据本说明性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是包括RN的LTE高级系统,并且已经扩展了功能以执行MBSFN发送。基站(DeNB)10形成基站小区(eNB小区)100,并且执行与eNB-UE 13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通信。另外,eNB 10是具有与RN相连接的功能的DeNB,并且与RN 11连接有回程链路。
RN 11形成中继站小区(RN小区)110,并且通过接入链路来执行与RN-UE 12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通信。注意,回程链路的下行链路无线电频率和接入链路的下行链路无线电频率可以彼此不同。RN 11通过回程链路接收从DeNB 10发送的无线电信号,通过执行DFT(离散傅里叶变换)和解调制(符号解映射)来恢复物理信道的序列,并且通过执行信号处理(诸如,对物理信道的数据序列的信道解码)来恢复传输信道的比特序列,以及获取从DeNB 10发送的并包括在经恢复的传输信道中的传输信息。另外,RN 11通过将所获取的传输信息映射到用于将所获取的信息发送到RN-UE 12的传输信道上并执行诸如信道编码、调制和OFDM信号生成(IDFT:逆离散傅里叶变换)之类的信号处理来生成将要发送到接入链路的无线电信号。注意,取决于RN 11所终止的层,传输信息的内容是不同的。传输信息例如可以是传输信道数据、逻辑信道数据或用户数据(IP分组)。类似于下行链路信号延迟,RN 11还执行传输处理,其包括对从RN-UE 12所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的解码和重新编码。
MBMS服务控制单元15将MBMS数据提供到DeNB 10,并且将指示MBMS数据被编码于其中的MBSFN信号的发送定时(即,发送子帧)的MBMS调度信息发送到DeNB 10。即,MBMS服务控制单元15具有上述MCE和MBMS-GW的功能。MBMS服务控制单元15的功能可被分割并布置在无线电接入网(E-UTRAN)和核心网络(EPC)中。MBMS服务控制单元15可由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实现。另外,MBMS服务控制单元15可包括执行IP分组传输的路由器。
以下说明了根据本说明性实施例的DeNB 10、RN 11和MBMS服务控制单元15的配置示例。图7是示出了DeNB 10的配置示例的框图。在图7中,无线电通信单元101是模拟前端。即,无线电通信单元101从执行对发送数据的基带信号处理的发送数据处理单元602接收OFDM信号,并且通过执行包括D/A转换、频率转换(升频转换)和放大的发送处理来生成将要发送到eNB-UE 13或RN 11的下行链路信号。另外,无线电通信单元101针对从eNB-UE 13或RN 11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执行包括放大、频率转换(降频转换)和A/D转换的接收处理,并且将所获得的基带OFDM信号提供到接收数据处理单元103。
发送数据处理单元102针对发送数据执行数字基带信号处理。即,发送数据处理单元102从通信单元104获得将要发送到eNB-UE 13或RN 11的用户数据(其包括单播数据和MBMS数据)和控制数据。发送数据处理单元102将这些发送数据映射到传输信道(BCH(广播信道)、DL-SCH(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CH(寻呼信道)或MCH(多播信道))上,并且通过执行对传输信道的复用、纠错编码、速率匹配、交织等来生成物理信道(PBCH(物理广播信道)、PDCS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或PMCH(物理多播信道))。另外,发送数据处理单元102通过执行加扰、调制(符号映射)等来生成每个物理信道的发送符号序列。另外,发送数据处理单元102通过执行包括层映射(当实现了MIMO(多输入/多输出)时)、预编码(当实现了MIMO时)、映射到资源元素、IDFT和添加保护间隔(循环前缀)的信号处理来从发送符号序列生成发送基带OFDM信号。
接收数据处理单元103执行用于恢复所接收的数据的数字基带信号处理。即,接收数据处理单元103通过对从无线电通信单元101所提供的接收基带SC-FDMA信号执行包括DFT、解调制(符号解映射)、解扰和信道解码的信号处理来恢复从eNB-UE 13、RN-UE 12或RN 11发送的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所获得的用户数据和部分控制数据通过通信单元104被传输到核心网(未示出)。
调度控制单元105执行对RN 11和eNB-UE 13之间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发送调度。另外,基于从MBMS服务控制单元15所获得的MBMS调度信息,调度控制单元105执行对编码了MBMS数据的MBSFN信号的发送调度。
顺便提及,如上所述,编码了MBMS数据的PMCH被映射到MBSFN子帧中的资源元素。与此相反,普通子帧或MBSFN子帧可被用于发送寻址到RN的物理信道。注意,当相同的频率被用于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时,RN 11需要确保空隙时段(gap period),在该空隙时段期间,停止向RN-UE 12的发送,并且RN 11需要在该空隙时段处从DeNB 10接收。为了辅助确保空隙时段,已知MBSFN子帧被用于从DeNB 10到RN 11的发送。在除了MBMS服务时段以外的MBSFN子帧中,RN-UE 12可认识到其无需从RN 11接收下行链路信号。
图8是示出了RN 11的配置示例的框图。在图8中,接入链路通信单元111具有与DeNB 10的无线电通信单元101类似的功能。即,接入链路无线电通信单元111经由天线将下行链路信号发送到RN-UE 12,并且经由天线从RN-UE 12接收上行链路信号。同时,回程链路无线电通信单元114是模拟前端,其将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到DeNB 10并从DeNB 10接收下行链路信号。
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12执行数字基带信号处理,以将来自DeNB10的下行链路信号中继到RN-UE 12。即,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112从回程链路无线电通信单元114接收基带OFDM信号。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112通过执行诸如DFT、解调制和信道解码之类的信号处理来恢复传输信道的比特序列,并且从包括在经恢复的传输信道中的DeNB 10获取传输信息。另外,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112通过将所获取的传输信息映射到用于将所获取的信息发送到RN-UE 12的传输信道上并执行诸如信道编码、调制和IDFT之类的信号处理来生成将要发送到接入链路的基带OFDM信号。所生成的基带OFDM信号被提供到接入链路无线电通信单元111。
上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112执行数字基带信号处理,以将来自RN-UE12的上行链路信号中继到DeNB 10。即,上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112从接入链路无线电通信单元111接收基带SC-FDMA信号。上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112通过执行诸如DFT、解调制和信道解码之类的信号处理来恢复上行链路信道数据。另外,上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112通过将所获得的上行链路信道数据映射到用于将所获得的信息发送到DeNB 10的传输信道上并执行诸如信道编码、调制和IDFT之类的信号处理来生成将要发送到回程链路的基带SC-FDMA信号。所生成的SC-FDMA信号被提供到回程链路无线电通信单元114。
调度控制单元115执行对接入链路和回程链路的发送调度。另外,调度控制单元115基于从MBMS服务控制单元15所获得的MBMS调度信息来控制无线电通信单元111和114,以在DeNB 10发送MBSFN信号时停止利用与MBSFN信号相同的频率的信号发送。
图9是示出了MBMS服务控制单元15的配置示例的框图。MBSFN控制器151具有上述MCE的功能。即,MBSFN控制器151与位于MBSFN同步区域中的基站(其包括DeNB 10)执行关于MBSFN的信令。MBSFN控制器151将MBMS调度信息发送到基站(其包括位于MBSFN同步区域中的DeNB 10)。
转发单元152具有上述MBMS GW的功能。即,转发单元152从MBMS数据源获取MBMS数据,并且将所获得的MBMS数据发送到位于MBSFN同步区域中的基站(其包括DeNB 10)。
接下来,以下说明了由DeNB 10所执行的下行链路发送操作和由RN11所执行的中继操作的具体示例。图10是示出了由DeNB 10所执行的下行链路发送操作的具体示例的流程图。在步骤S101中,调度控制单元105通过通信单元104从MBMS服务控制单元15接收MBMS调度信息。在步骤S102中,调度控制单元105通过发送数据处理单元102和无线电通信单元101并通过回程链路将MBMS调度信息发送到RN 11。
在步骤S103中,发送数据处理单元102和无线电通信单元101通过回程链路根据由调度控制单元105所做出的调度来发送编码了RN-UE 12的单播数据的无线电信号。
在步骤S104中,通信单元104从MBMS服务控制单元15接收MBMS数据。在步骤S105中,发送数据处理单元102和无线电通信单元101根据由调度控制单元105所做出的调度来传输编码了MBMS数据的无线电信号。
在步骤S106中,发送数据处理单元102和无线电通信单元101发送编码了MBMS数据的下行链路信号(MBSFN信号)。根据由调度控制单元105基于MBMS调度信息所做出的调度,该发送在与邻近基站同步的发送定时处被执行。
注意,图10中将单播数据发送到回程链路(步骤S103)与其他发送数据(MBMS调度信息的发送和MBMS数据的发送)无关。即,如果针对这些发送对资源元素的使用不是重叠的,则可在任意给定定时处执行步骤S103。
图11是示出了由RN 11所执行的中继操作的具体示例的流程图。在步骤S201中,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112从回程链路的所接收的信号解码MBMS调度信息,并且将所解码的信息存储在存储器(未示出)中。即,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112通过执行对所接收的信号的解调制和信道解码来恢复传输信道,并且从所恢复的传输信道获取作为传输信息的MBMS调度信息。
在步骤S202中,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112从回程链路的所接收的信号解码作为传输信息的单播数据。另外,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112通过执行针对单播数据的重新编码和调制处理来生成编码了单播数据的下行链路信号。即,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112通过将单播数据映射到传输信道(诸如,DL-SCH)上并执行针对传输信道的比特序列的信道编码和调制处理来生成将要发送到接入链路的下行链路信号(基带OFDM信号)。在步骤S203中,接入链路无线电通信单元111将编码了寻址到RN-UE 12的单播数据的下行链路信号发送到接入链路。
在步骤S204中,调度控制单元115和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112忽略包括在传输信息中的MBMS数据。具体地,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112可省略对传输信道(MCH)的解码,该传输信道(MCH)包括通过回程链路从DeNB 10传输的MBMS数据。这是因为根据本说明性实施例的RN11不将MBMS数据传输到RN-UE 12。
在步骤S205中,调度控制单元115基于MBMS调度信息来控制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112和接入链路无线电通信单元111,以停止在MBSFN子帧中向接入链路的下行链路发送,在MBSFN子帧上,MBSFN信号被从DeNB 10发送。
注意,在步骤S205中的对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停止可针对DeNB 10用于MBSFN发送所使用的频带而被实施。当RN 11用于下行链路发送所使用的频带不同于DeNB 10的MBSFN发送的频带时,例如当RN 11在中继操作中执行频率变换时,RN 11无需停止下行链路信号发送。
如上所述,根据本说明性实施例的RN 11被以如下方式配置:当编码在将要通过回程链路从DeNB 10发送的无线电信号中的传输信息是多播信息(即,MBMS数据)时,RN 11并不将编码了多播信息的无线电信号(MBMS信号)发送到RN-UE 12。具体地,RN 11可省略对包括通过回程链路从DeNB 10传输的MBMS数据的传输信道(MCH)的解码。即,根据本说明性实施例的RN 11并不执行MBSFN发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防止相对于由MBMS调度信息所定义的发送定时而延迟的MBSFN信号被从RN 11发送。
另外,如作为图11中的RN 11的操作的具体示例所示出的,RN 11停止在MBSFN子帧中向接入链路的下行链路发送,在该MBSFN子帧上,MBSFN信号被从DeNB 10发送。结果,可以减少对接收MBSFN信号的eNB-UE 13和RN-UE 12的干扰。
<第二说明性实施例>
在上述第一说明性实施例中,示出了当DeNB 10执行MBSFN发送时RN 11停止下行链路信号发送的示例。在本说明性实施例中,示出了如下示例:当DeNB 10执行MBSFN发送时,RN 11通过从第2层或第3层中继操作切换到第1层转发器操作来以很小的延迟放大并中继MBSFN信号。
根据本说明性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配置可以类似于图6中所示的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配置。图12是示出了执行第2层或第3层中继操作与第1层转发器操作之间的切换的RN 11的配置示例的框图。在图12中所示的配置中,在回程链路无线电通信单元114和接入链路无线电通信单元111之间设置了旁路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112的旁路信号线216。
当DeNB 10发送MBSFN信号时,调度控制单元215基于MBMS调度信息将操作模式切换到第1层转发器操作。具体地,调度控制单元215切换信号路径,使得由回程链路无线电通信单元114所接收的接收信号经由旁路信号线216被提供到接入链路无线电通信单元111(同时旁路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112)。注意,只有下行链路信号需要通过第1层转发器操作被放大并重新发送,而上行链路信号无需通过第1层转发器操作而被放大并重新发送。
图13示出了能够切换下行链路信号中继操作的回程链路无线电通信单元114和接入链路无线电通信单元111的配置示例。在图13中所示的示例中,经由天线所接收的回程链路的下行链路信号通过用于频带选择的带通滤波器1141和低噪声放大器1142被提供到RF(射频)开关1143。RF开关1143响应于从调度控制单元215所提供的SW控制信号而操作,并且在混合器1144和旁路信号线216之间切换输入的RF信号(下行链路信号)的目的地。当将要执行包括解码和重新编码的普通第2层或第3层中继操作时,调度控制单元215可控制RF开关1143,以选择混合器1144。在另一方面,当将要执行对MBSFN信号的第1层中继操作时,调度控制单元215可控制RF开关1143,以选择旁路信号线216。
混合器1144通过将RF信号乘以由频率合成器1145所生成的本地信号来将RF信号(下行链路信号)向下转换成基带频带。由混合器1144向下转换的接收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1145被提供给A/D转换器1146。
执行数字基带处理的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112执行包括DFT、解调制(符号解映射)和信道解码的信号处理,并且通过利用由A/D转换器1146所抽样的接收信号数据序列来执行对传输信道(TCH)的解复用。通过这种方式,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112从DeNB 10恢复传输信息。另外,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112通过执行包括针对传输信息的TCH复用、信道编码、调制(符号映射)和IDFT的信号处理来生成将要发送到接入链路的下行链路信号数据序列(基带OFDM信号)。下行链路信号数据序列被提供到接入链路无线电通信单元111。
当执行第2层或第3层中继操作时,使用了包括在图13中所示的接入链路无线电通信单元111中的D/A转换器1111、混合器1112、频率合成器1113和带通滤波器1114。即,D/A转换器1111将下行链路信号数据序列(基带OFDM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且将所获得的模拟信号提供到混合器1112。混合器1112通过由频率合成器1113所生成的本地信号来复用模拟基带OFDM信号,以生成RF频带的发送信号。由混合器1112所生成的RF频带发送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BPF)1114被提供到定向耦合器(directional coupler)1115。定向耦合器1115组合从BPF 1114所提供的信号和从电平调节器(level adjustor)1117所提供的信号,并且将所组合的信号提供到发送功率放大器1116。发送功率放大器1116放大发送信号,并且将所放大的信号输出到天线。
包括在图13中所示的接入链路无线电通信单元111中的电平调节器1117调节通过旁路信号线216从RF开关1143所提供的RF频带接收信号的信号电平,以符合发送功率放大器1116的输入动态范围。例如,可变衰减器或可变增益放大器可被用于电平调节器1117。
注意,图13中的电路配置仅示出了概念性的和代表性的示例。例如,可酌情变更图13中的放大器和滤波器的位置。另外,图13中的电路配置是直接转换类型,但是,其可以是外差(heterodyne)类型的。
图14是示出了根据本说明性实施例的RN 11的中继操作流程的具体示例。在图14中所示的步骤中,步骤S201至S204可以类似于图11中所示的对应步骤。在图14中的步骤S305中,调度控制单元115基于MBMS调度信息来控制无线电通信单元111和114,以在MBSFN子帧中执行第1层转发器操作,在该MBSFN子帧上,MBSFN信号被从DeNB 10发送。在该步骤中,调度控制单元115控制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112来停止发送通过解码和重新编码处理所生成的中继信号。
类似于第一说明性实施例,当传输信息是多播信息(即,MBMS数据)时,根据本说明性实施例的RN 11忽略编码到将要通过回程链路被从DeNB 10发送的无线电信号中的传输信息。具体地,RN 11可省略对传输信道(MCH)的解码,该传输信道(MCH)包括通过回程链路被从DeNB10传输的MBMS数据。通过这种方式,RN 11并不发送通过在RN 11中所执行的解码和重新编码处理所生成的编码了MBMS数据的下行链路信号。因此,可以防止相对于由MBMS调度信息所定义的发送定时而延迟的MBSFN信号被从RN 11发送。
另外,根据本说明性实施例的RN 11在MBSFN信号被从DeNB 10发送时切换到第1层转发器操作。即,在MBSFN信号被从DeNB 10发送时,RN 11放大并重新发送从DeNB 10接收的MBSFN信号,而不执行解码和重新编码。通过这种方式,可防止将由解码和重新编码所导致的延迟,并且因此,MBSFN信号被用很小的延迟重新发送。因此,可以减小多路径延迟的增大。另外,与下行链路发送被停止的情形(如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情形)相比,可以扩展MBSFN服务区域。
<第三说明性实施例>
在本说明性实施例中,DeNB 10通过回程链路来防止MBMS数据传输到RN 11。通过这种方式,除了能够防止由于RN 11中所执行的解码和重新编码而被延迟的MBSFN信号被发送以外,预期还将提升回程链路的无线电资源的使用效率。
根据本说明性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配置和每个装置的配置可以类似于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配置。图15是示出了根据本说明性实施例的DeNB 10的下行链路发送操作的具体示例的流程图。图15与在第一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说明的图10类似,除了图15并未包括步骤S105以外。即,根据本说明性实施例的DeNB 10并不将MBMS数据传输到RN 11,即使DeNB 10从MBMS服务控制单元15接收MBMS数据。
图16是示出了根据本说明性实施例的RN 11的中继操作的具体示例的流程图。在图16中所示的步骤中,步骤S201至S203可类似于图11中所示的对应步骤。注意,由于来自DeNB 10的传输信息中并未包括MBMS数据,因此涉及MBMS数据的步骤(步骤S204)是不必要的。
在图16中的步骤S404中,在MBSFN子帧中(在该子帧上,MBSFN信号被从DeNB 10发送),RN 11如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情形那样停止向接入链路的下行链路发送,或者如第二说明性实施例的情形那样切换到第1层转发器操作。
<第四说明性实施例>
在本说明性实施例中,RN 11确定RN 11是否能根据预定调度发送通过回程链路从DeNB 10传输的MBMS数据。当确定发送是可能的时,RN11根据MBMS发送调度来发送通过由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112所执行的解码和重新编码所生成的MBSFN信号。在另一方面,当确定发送是不可能的时,RN 11并不发送重新编码了通过回程链路所发送的MBMS数据的MBMS信号。注意,当并不发送重新编码了MBMS数据的MBSFN信号时,RN 11可以在MBSFN子帧中(在该子帧上,MBSFN信号被从DeNB 10发送),如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情形那样停止到接入链路的下行链路发送,或者如第二说明性实施例的情形那样切换到第1层转发器操作。
根据本说明性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配置和每个装置的配置可以类似于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配置。图17是示出了根据本说明性实施例的RN11的中继操作的具体示例的流程图。在图17中所示的步骤中,步骤S201至S203可类似于图11中所示的对应步骤。
在图17的步骤S504中,RN 11(调度控制单元115或215)基于MBMS调度信息来确定包括在传输信息中的MBMS数据是否可被中继。RN 11可确定RN 11是否能在由MBMS调度信息所确定的发送时间之前完成包括MBMS数据到MCH的映射、信道编码、调制(符号映射)和OFDM信号生成(IFDT)的信号处理。具体地,RN 11可比较余量时间(margin time)(T)和上述信号处理所需的内部处理时间(T1),并且当T等于或大于T1时,确定中继是可能的。在另一方面,当T小于T1时,RN 11可确定中继是不可能的。内部处理时间T1可被预先存储在RN11的非易失存储器中,或者可通过基于对过去记录的处理的统计处理来在调度控制单元115(215)中计算。
当在步骤S504中确定“中继是不可能的”时,RN 11忽略包括在传输信息中的MBMS数据,并且并不发送通过解码和重新编码所生成的MBSFN信号(步骤S505)。在步骤S506中,在MBSFN信号被从DeNB10发送的MBSFN子帧中,RN 11如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情形那样停止到接入链路的下行链路发送,或者如第二说明性实施例的情形那样切换到第1层转发器操作。
当在步骤S504中确定“中继是可能的”时,下行链路数据发送单元112将从回程链路的所接收的信号所解码的MBMS数据映射到MCH上并生成PMCH(步骤S507)。另外,下行链路数据发送单元112通过层映射、资源元素映射和OFDM信号生成(IDFT)来生成OFDM信号。
在步骤S508中,接入链路无线电通信单元111在MBSFN子帧中向下行链路发送RF频带OFDM信号(MBSFN信号),该RF频带OFDM信号(MBSFN信号)包括通过解码和重新编码所生成的PMCH,在MBSFN子帧上,MBSFN信号被从DeNB 10发送。
在本说明性实施例中,RN 11确定RN 11是否能在由MBMS调度信息所定义的发送定时之前完成包括解码和重新编码的信号处理并从而执行MBSFN发送。当不能在发送定时之前执行MBSFN发送时,不发送通过解码和重新编码所生成的MBSFN信号。因此,可以防止相对于发送定时延迟的MBSFN信号被从RN 11发送。
<第五说明性实施例>
在上述第四说明性实施例中,示出了RN 11确定RN 11是否能在由MBMS调度信息所定义的发送定时之前执行MBSFN发送的示例。在本说明性实施例中,说明了如下示例:DeNB 10考虑由RN 11所执行的信号处理所需的延迟时间,并且因此在发送定时之前用足够的余量时间来将MBMS数据传输到RN 11。
根据本说明性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配置和每个装置的配置可以类似于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配置。图18是示出了根据本说明性实施例的DeNB 10的下行链路发送操作的具体示例的流程图。在图18中所示的步骤中,步骤S101至S104和S106可类似于图10中所示的对应步骤。
在步骤S605中,DeNB 10(调度控制单元105)确定将MBMS数据传输到RN 11是否是可能的。针对传输是否可能的决定,可计算从MBMS数据被从MBMS服务控制单元15所获取的时间、MBMS数据传输到RN11的所调度的时间、或当前时间到由调度所确定的发送时间处的余量时间(T),并且,该余量时间(T)可与在RN 11中所执行的传输处理所需的内部处理时间(T1)相比较。当T等于或大于T1时,DeNB 10可确定中继是可能的。在另一方面,当T小于T1时,RN 11可确定中继是不可能的。DeNB 10可从RN 11接收RN 11的内部处理时间T1。可替换地,操作员可将RN 11的内部处理时间T1设定在DeNB 10中。
在传输在步骤S605中被确定为可能的条件下,DeNB 10通过回程链路将MBMS数据发送到RN 11(步骤S606)。
图19是示出了根据本说明性实施例的RN 11的中继操作的具体示例的流程图。在图19中所示的步骤中,步骤S201至S203可类似于图11中所示的对应步骤。
当来自DeNB 10的传输信息中不包括MBMS数据(步骤S704处为否)时,在MBSFN信号被从DeNB 10发送的MBSFN子帧中,RN 11如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情形那样停止到接入链路的下行链路发送,或者如第二说明性实施例的情形那样切换到第1层转发器操作。
当来自DeNB 10的传输信息中包括MBMS数据(步骤S704处为是)时,RN 11(下行链路数据发送单元112)将从回程链路的所接收信号解码的MBMS数据映射到MCH上并生成PMCH(步骤S706)。另外,下行链路数据发送单元112通过层映射、资源元素映射和OFDM信号生成(IDFT)来生成OFDM信号。
在步骤S707中,RN 11(接入链路无线电通信单元111)在MBSFN子帧中(在该子帧上,MBSFN信号被从DeNB 10发送)向下行链路发送包括通过解码和重新编码所生成的PMCH的RF频带OFDM信号(MBSFN信号)。
如上所述,在本说明性实施例中,DeNB 10考虑由RN 11所执行的信号处理所需的延迟时间,并且因此,在发送定时之前以足够的余量时间将MBMS数据传输到RN 11。通过这种方式,即便当RN 11中出现内部处理延迟时,RN 11也能根据预定发送调度来发送MBSFN信号。因此,可以防止相对于由MBMS调度信息所定义的发送定时而延迟的任意MBSFN信号被从RN 11发送。
注意,考虑了由RN 11所执行的信号处理所需的延迟时间的MBMS数据发送处理可由MBMS服务控制单元15执行,而非DeNB 10执行,或者可与DeNB 10合作执行。图20是示出了由MBMS服务控制单元15所执行的MBMS数据发送操作的具体示例的流程图。在步骤S801中,MBMS数据控制单元15(MBSFN控制器151)将MBMS调度信息发送到DeNB 10和RN 11。在步骤S802中,MBMS数据控制单元15(转发单元152)基于MBMS调度信息和RN 11的内部处理时间(T1)在发送定时之前以足够的余量时间将MBMS数据发送到RN 11。在步骤S803中,MBMS数据控制单元15(转发单元152)将MBMS数据发送到DeNB10。注意,一般而言,通过利用IP多播来执行对MBMS数据的发送。在这种情形中,步骤S803可与步骤S802同时执行。
<其他说明性实施例>
在第一至第五说明性实施例中,说明了利用EPS/E-UTRAN的具体示例。但是,在这些说明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技术,即,用于防止相对于预定义的发送定时延迟的MBSFN信号被从中继站发送的技术,还可被应用到其他类型的移动通信系统中。
由上述第一至第五说明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每个装置(DeNB 10、RN11、MBMS服务控制单元15)所执行的任意处理可通过利用如下部件来实现:ASIC(专用集成电路)、DSP(数字信号处理器)、MPU(微处理单元)、CPU(中央处理单元)或者包括以上组合的计算机系统。具体地,包括关于以上所说明的每个装置的处理流程的指令群组的程序可参照序列图或流程图来被计算机系统执行。
该程序可被存储在各种类型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并且因此被提供给计算机。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各种类型的有形存储介质。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磁记录介质(诸如,柔性盘、磁盘和硬盘驱动器)、磁光记录介质(诸如,磁光盘)、CD-ROM(只读存储器)、CD-R和CD-R/W以及半导体存储器(诸如,掩膜ROM、PROM(可编程ROM)、EPROM(可擦写PROM)、闪速ROM和RAM(随机访问存储器))。另外,通过利用各种类型的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程序可被提供到计算机。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电信号、光信号和电磁波。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可被用于通过有线通信路径(诸如,电线和光纤)或无线通信路径将程序提供给计算机。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说明性实施例,并且显然,可做出各种修改,只要其不偏离上述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即可。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09年10月27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9-246380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被结合于此。
参考标号列表
10    基站(eNB)
11    中继站(RN:中继节点)
12    属于中继站的移动站(RN-UE)
13    属于基站的移动站(eNB-UE)
15    MBMS服务控制单元
100   基站单元(eNB单元)
110   无线电通信单元
102    发送数据处理单元
103    接收数据处理单元
104    通信单元
105    调度控制单元
111    接入链路无线电通信单元
112    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
113    上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
114    回程链路无线电通信单元
115    调度控制单元
151    MBMS控制器
152    转发单元
215    调度单元
216    旁路信号线

Claims (31)

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第一基站和在所述第一基站和移动站之间中继无线电信号的中继站,其中
所述第一基站被配置为(i)在第一帧中发送第一无线电信号,将要通过所述中继站发送到所述移动站的传输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一无线电信号中,并且(ii)在与邻近基站同步的发送定时处在第二帧中发送第二无线电信号,将要由多个节点接收的第一多播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二无线电信号中,并且
所述中继站被配置为能够接收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并且还被配置为使得(i)当编码在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中的所述传输信息是寻址到所述移动站的单播信息时,所述中继站从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解码所述单播信息,并且将第三无线电信号发送到所述移动站,所述单播信息被编码到该第三无线电信号中,并且(ii)当编码在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中的所述传输信息是具有与所述第一多播信息相同的内容的第二多播信息时,所述中继站能够省略从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中解码所述第二多播信息的操作,并且
所述中继站通过所述第一基站来接收调度信息,该调度信息用于确定由所述第一基站所执行的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发送的定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中继站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发送定时处停止将无线电信号发送到所述移动站,所述单播信息被编码在该无线电信号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中继站还被配置为接收在所述发送定时处从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并且放大并重新发送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而不从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中解码所述第一多播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中继站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发送定时处停止利用与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相同的无线电资源的下行链路发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中继站还被配置为取决于所述中继站是否能与所述发送定时同步地发送所述第三无线电信号,确定是否将通过重新编码所述第二多播信息所生成的第三无线电信号发送到所述移动站,该第二多播信息被从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中解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中继站基于从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解码的所述第二多播信息的获取时间和所述发送定时之间的余量时间来确定是否发送所述第三无线电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当所述余量时间超过预定阈值时,所述中继站执行对所述第三无线电信号的发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所述阈值是基于一处理时间确定的,该处理时间是通过执行对所述第二多播信息的重新编码来生成物理信道的比特序列和通过执行对所述比特序列的调制处理来生成所述第三无线电信号所需的处理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多播信息是由3GPP(第三代伙伴项目)所指定的MBMS(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数据或者包括MBMS数据的MCH(多播信道)。
10.一种移动通信系统,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第一基站和在所述第一基站和移动站之间中继无线电信号的中继站,其中
所述第一基站被配置为(i)在第一帧中发送第一无线电信号,将要通过所述中继站发送到所述移动站的单播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一无线电信号中,并且(ii)在与邻近基站同步的发送定时处在第二帧中发送第二无线电信号,将要由多个节点接收的多播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二无线电信号中,并且
所述中继站被配置为(i)一旦接收到在所述第一帧中发送的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从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中解码所述单播信息,并且向所述移动站发送第三无线电信号,所述单播信息被编码到该第三无线电信号中,并且(ii)一旦接收到在所述第二帧中发送的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放大并重新发送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而不从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中解码所述多播信息,并且
所述中继站通过所述第一基站来接收调度信息,该调度信息用于确定由所述第一基站所执行的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发送的定时。
1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第一基站和接收从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无线电信号并将所接收的无线电信号中继到移动站的中继站,其中
所述第一基站被配置为(i)在第一帧中发送第一无线电信号,将要通过所述中继站发送到所述移动站的传输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一无线电信号中,并且(ii)在与邻近基站同步的发送定时处在第二帧中发送第二无线电信号,将要由多个节点所接收的第一多播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二无线电信号中,
所述传输信息包括具有与所述第一多播信息相同的内容的第二多播信息,
所述中继站被配置为与所述发送定时同步地将第三无线电信号发送到所述移动站,从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解码的所述第二多播信息被重新编码到该第三无线电信号中,并且
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在比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的发送早余量时间的定时处被发送,所述第二多播信息被编码在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中,所述第一多播信息被编码在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中,该余量时间长于由所述中继站所执行的对所述第二多播信息的中继处理所需的延迟时间,并且
所述中继站通过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用于确定所述发送定时的调度信息。
12.一种移动通信系统,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第一基站和在所述第一基站和移动站之间中继无线电信号的中继站,其中
所述第一基站被配置为(i)在第一帧中发送第一无线电信号,将要通过所述中继站发送到所述移动站的传输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一无线电信号中,并且(ii)在与邻近基站同步的发送定时处在第二帧中发送第二无线电信号,将要由多个节点接收的第一多播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二无线电信号中,
所述中继站被配置为(i)接收在所述第一帧中所发送的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从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解码所述传输信息,并将第三无线电信号发送到所述移动站,所述传输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三无线电信号中,并且
所述传输信息包括寻址到所述移动站的单播信息,并且不包括需要与所述发送定时同步地发送的多播信息,并且
所述中继站通过所述第一基站来接收调度信息,该调度信息用于确定由所述第一基站所执行的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发送的定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中继站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发送定时处停止将无线电信号发送到所述移动站,所述传输信息被编码在该无线电信号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中继站还被配置为接收在所述发送定时处从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并且放大并重新发送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而不从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中解码所述多播信息。
15.一种在第一基站和移动站之间中继无线电信号的中继站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基站被配置为(i)在第一帧中发送第一无线电信号,将要通过所述中继站发送到所述移动站的传输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一无线电信号中,并且(ii)在与邻近基站同步的发送定时处在第二帧中发送第二无线电信号,将要由多个节点接收的第一多播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二无线电信号中,
所述中继站设备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该第一通信单元能够接收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
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该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能够从由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所接收的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解码所述传输信息,并且生成第三无线电信号,所述传输信息被重新编码在该第三无线电信号中;以及
第二通信单元,该第二通信单元能够将所述第三无线电信号发送到所述移动站,并且
所述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被配置为使得(i)当所述传输信息是寻址到所述移动站的单播信息时,所述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从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解码所述单播信息,并且(ii)当编码在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中的所述传输信息是具有与所述第一多播信息相同的内容的第二多播信息时,所述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能够省略从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中解码所述第二多播信息的操作,并且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通过所述第一基站来接收调度信息,该调度信息用于确定由所述第一基站所执行的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发送的定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中继站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通信单元还能够在所述发送定时处停止将无线电信号发送到所述移动站,所述单播信息被编码在该无线电信号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中继站设备,
其中,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还能够接收在所述发送定时处发送的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并且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还能够放大并重新发送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而不经过从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中解码所述第一多播信息的处理。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中继站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通信单元还能够在所述发送定时处停止利用与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相同的无线电资源的下行链路发送。
19.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中继站设备,其中,当所述传输信息包括具有与所述第一多播信息相同的内容的第二多播信息时,如果能与所述发送定时同步地发送第三无线电信号,则所述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生成包括重新编码的第二多播信息的所述第三无线电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中继站设备,其中,是否生成包括重新编码的第二多播信息的所述第三无线电信号是基于从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解码的所述第二多播信息的获取时间和所述发送定时之间的余量时间来确定的。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中继站设备,其中,当所述余量时间超过预定阈值时,则生成包括重新编码的第二多播信息的所述第三无线电信号。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中继站设备,其中,所述阈值是基于一处理时间确定的,该处理时间是通过执行对所述第二多播信息的重新编码来生成物理信道的比特序列和通过执行对所述比特序列的调制处理来生成所述第三无线电信号所需的处理时间。
23.一种在第一基站和移动站之间中继无线电信号的中继站设备,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该第一通信单元能够接收第一无线电信号和接收第二无线电信号,将要发送到所述移动站的单播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一无线电信号中并且该第一无线电信号在第一帧中被从所述第一基站发送,将要由多个节点接收的多播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二无线电信号中,并且该第二无线电信号在与邻近基站同步的发送定时处在第二帧中被从所述第一基站发送;
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该下行链路数据处理单元能够从由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所接收的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解码所述单播信息,并且生成第三无线电信号,所述单播信息被重新编码在该第三无线电信号中;以及
第二通信单元,该第二通信单元能够将所述第三无线电信号发送到所述移动站,并且放大并重新发送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而不经过从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中解码所述多播信息的处理,其中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通过所述第一基站来接收调度信息,该调度信息用于确定由所述第一基站所执行的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发送的定时。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中继站设备,其中,所述多播信息是由3GPP(第三代伙伴项目)所指定的MBMS(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数据或者包括MBMS数据的MCH(多播信道)。
25.一种基站设备,被配置为:
(i)在第一帧中发送第一无线电信号,将要通过中继站发送到移动站的传输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一无线电信号中;以及
(ii)在与邻近基站同步的发送定时处在第二帧中发送第二无线电信号,将要由多个节点接收的第一多播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二无线电信号中,其中
所述传输信息包括具有与所述第一多播信息相同的内容的第二多播信息,并且
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在比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的发送早余量时间的定时处被发送,所述第二多播信息被编码在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中,所述第一多播信息被编码在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中,该余量时间长于由所述中继站所执行的对所述第二多播信息的中继处理所需的延迟时间,并且
所述中继站通过所述基站设备来接收调度信息,该调度信息用于确定由所述基站设备所执行的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发送的定时。
26.一种由中继站所执行的无线电中继方法,该中继站在第一基站和移动站之间中继无线电信号,其中
所述第一基站被配置为(i)在第一帧中发送第一无线电信号,将要通过所述中继站发送到所述移动站的传输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一无线电信号中,并且(ii)在与邻近基站同步的发送定时处在第二帧中发送第二无线电信号,将要由多个节点接收的第一多播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二无线电信号中,并且所述中继站通过所述第一基站来接收调度信息,该调度信息用于确定由所述第一基站所执行的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发送的定时,
所述方法包括:
(a)接收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
(b)当编码在所接收的第一无线电信号中的所述传输信息是寻址到所述移动站的单播信息时,解码所述单播信息并生成第三无线电信号,所述单播信息被重新编码到该第三无线电信号中;
(c)当编码在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中的所述传输信息是具有与所述第一多播信息相同的内容的第二多播信息时,省略从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中解码所述第二多播信息的操作;以及
(d)将所述第三无线电信号发送到所述移动站。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发送定时处停止将无线电信号发送到所述移动站,所述单播信息被编码在该无线电信号中。
28.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在所述发送定时处从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以及
放大并重新发送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而不从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中解码所述第一多播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发送定时处停止利用与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相同的无线电资源的下行链路发送。
30.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取决于所述第三无线电信号是否被与所述发送定时同步地发送,确定是否将通过重新编码从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解码的所述第二多播信息所生成的所述第三无线电信号发送到所述移动站;以及
如果第三无线电信号被与所述发送定时同步地发送,则生成包括重新编码的第二多播信息的所述第三无线电信号。
31.一种在中继站中执行的无线电中继方法,该中继站在第一基站和移动站之间中继无线电信号,所述方法包括:
(a)接收第一无线电信号,将要发送到所述移动站的单播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一无线电信号中并且该第一无线电信号在第一帧中被从所述第一基站发送;
(b)从所接收的第一无线电信号解码所述单播信息,并且生成第三无线电信号,所述单播信息被重新编码在该第三无线电信号中;
(c)将所述第三无线电信号发送到所述移动站;
(d)接收第二无线电信号,将要由多个节点接收的多播信息被编码在该第二无线电信号中,并且该第二无线电信号在与邻近基站同步的发送定时处在第二帧中被从所述第一基站发送;
(e)放大并重新发送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而不经过从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解码所述多播信息的处理,其中
所述中继站通过所述第一基站来接收调度信息,该调度信息用于确定由所述第一基站所执行的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发送的定时。
CN201080049097.5A 2009-10-27 2010-10-01 移动通信系统、中继站装置、基站装置、无线电中继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987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46380 2009-10-27
JP2009246380 2009-10-27
PCT/JP2010/005922 WO2011052135A1 (ja) 2009-10-27 2010-10-01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中継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中継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8753A CN102598753A (zh) 2012-07-18
CN102598753B true CN102598753B (zh) 2015-04-29

Family

ID=43921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909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98753B (zh) 2009-10-27 2010-10-01 移动通信系统、中继站装置、基站装置、无线电中继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811257B2 (zh)
EP (1) EP2496004B1 (zh)
JP (1) JP5565416B2 (zh)
KR (1) KR101385695B1 (zh)
CN (1) CN102598753B (zh)
WO (1) WO20110521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91098B2 (en) * 2011-01-14 2015-11-1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apability reporting for relay nodes in wireless networks
GB2493328B (en) 2011-07-08 2015-12-23 Sca Ipla Holdings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mobile communicatons device, relay node and method
CN103814533B (zh) * 2011-09-20 2017-06-3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在无线网络中中继单播和多播数据
KR102000093B1 (ko) * 2012-01-27 2019-07-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603066B2 (en) * 2012-06-18 2017-03-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EMBMS service continuity during UE mobility
CN103828403A (zh) * 2012-09-17 2014-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物理资源块prb的指示、识别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US20140126454A1 (en) * 2012-11-05 2014-05-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Embms support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US9414357B2 (en) * 2013-04-17 2016-08-09 Alcatel Lucent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obtaining a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in a network multi-input multi-output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4284293A (zh) * 2013-07-09 2015-01-14 数码士控股有限公司 Lte蜂窝覆盖区内的d2d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5359430A (zh) * 2013-07-10 2016-02-24 Kt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lan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GB2523328A (en) * 2014-02-19 2015-08-26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559576B1 (ko) 2017-01-10 2023-07-2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엑스홀 네트워크에서 저지연 서비스를 위한 통신 방법
IT201800000832A1 (it) * 2018-01-12 2019-07-12 Inst Rundfunktechnik Gmbh Sender und/oder empfänger zum senden bzw. empfangen von rundfunkinformationssignalen
WO2020109955A1 (en) * 2018-11-30 2020-06-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for providing lower-layer split full spatial sample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9828A (zh) * 2007-04-30 2008-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服务的系统和方法
CN101388704A (zh) * 2008-10-16 2009-03-18 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播和多播业务叠加时的传输方法及移动通信系统
EP2068576A1 (en) * 2006-10-03 2009-06-10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lay st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y transmission channel setting method
CN101516063A (zh) * 2008-02-21 2009-08-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媒体广播和组播业务传输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03508B2 (en) * 2001-06-13 2007-04-10 Ntt Docomo,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base stations, mobile stations,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s in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606205B2 (en) * 2002-10-28 2009-10-20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election diversity for multicasting content
US7450503B1 (en) * 2002-12-24 2008-11-11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to multicast guaranteed and best-effort traffic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FR2849734A1 (fr) * 2003-01-06 2004-07-09 Thomson Licensing Sa Systeme de reception de signeaux dvb-t avec reemission isofrequence
WO2008004102A2 (en) * 2006-07-06 2008-01-10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Wireless access point security for multi-hop networks
EP2057774B1 (en) * 2006-08-23 2013-07-24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bms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iving based on a cellular system
GB2453527A (en) * 2007-09-28 2009-04-15 Fujitsu Ltd Signalling method in a frame-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220788B1 (en) * 2007-12-14 2018-02-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aptive radio repeaters
CN103763775B (zh) * 2007-12-17 2017-04-12 Tcl通讯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
JP2009182572A (ja) 2008-01-30 2009-08-13 Toshiba Corp 電源回路
JP5157483B2 (ja) * 2008-01-30 2013-03-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CN101981993B (zh) * 2008-03-31 2015-08-12 夏普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
US8675537B2 (en) * 2008-04-07 2014-03-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MBSFN subframes to send unicast information
US8265098B2 (en) * 2008-07-11 2012-09-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Flash position signaling: multiplexing an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S9031053B2 (en) * 2008-10-23 2015-05-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 a relay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00120442A1 (en) * 2008-11-12 2010-05-13 Motorola, Inc. Resource sharing in relay operations with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4771345B2 (ja) 2009-07-14 2011-09-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携帯機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68576A1 (en) * 2006-10-03 2009-06-10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lay st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y transmission channel setting method
CN101299828A (zh) * 2007-04-30 2008-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服务的系统和方法
CN101516063A (zh) * 2008-02-21 2009-08-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媒体广播和组播业务传输方法
CN101388704A (zh) * 2008-10-16 2009-03-18 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播和多播业务叠加时的传输方法及移动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52135A1 (ja) 2011-05-05
JP5565416B2 (ja) 2014-08-06
EP2496004A1 (en) 2012-09-05
JPWO2011052135A1 (ja) 2013-03-14
CN102598753A (zh) 2012-07-18
US8811257B2 (en) 2014-08-19
KR101385695B1 (ko) 2014-04-17
KR20120080209A (ko) 2012-07-16
EP2496004B1 (en) 2016-03-02
US20120213145A1 (en) 2012-08-23
EP2496004A4 (en) 201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98753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继站装置、基站装置、无线电中继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US11627561B2 (en) Relay reception synchron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9621314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using MBSFN subframe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449929B (zh) 用于无线通信网络的中继站、无线通信系统及中继通信方法
KR101245505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KR20100110746A (ko) 멀티캐스트 브로드캐스트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CN103814533A (zh) 在无线网络中中继单播和多播数据
CN103548366B (zh) 与中继协作的mbms发射
CN101977101A (zh) 一种LTE-A中Type I relay的R-PDCCH信道设计结构
CN102792609A (zh) 多跳中继网络中的频分双工
US8605641B2 (en) Method of supporting a 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supporting relay
KR101412180B1 (ko) Mbs 통신망에서 중계전송을 수행하는 단말장치 및 그 장치를 통한 중계전송방법
JP2011146984A (ja) 中継装置及び中継方法
JP2013048483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9

Termination date: 2018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