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97276A - 连续退火炉的气体射流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续退火炉的气体射流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97276A
CN102597276A CN2010800487972A CN201080048797A CN102597276A CN 102597276 A CN102597276 A CN 102597276A CN 2010800487972 A CN2010800487972 A CN 2010800487972A CN 201080048797 A CN201080048797 A CN 201080048797A CN 102597276 A CN102597276 A CN 1025972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band
gas
pressure head
nozzle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879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97276B (zh
Inventor
小林弘和
武田玄太郎
高桥秀行
佐佐木成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FE Steel Corp
JFE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KK Corp filed Critical N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97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72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972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72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9/00Cooling of furnaces or of charges there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52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wires; for strips ; for rods of unlimited length
    • C21D9/54Furnaces for treating strips or wire
    • C21D9/56Continuous furnaces for strip or wire
    • C21D9/573Continuous furnaces for strip or wire with coo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52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wires; for strips ; for rods of unlimited length
    • C21D9/54Furnaces for treating strips or wire
    • C21D9/56Continuous furnaces for strip or wire
    • C21D9/573Continuous furnaces for strip or wire with cooling
    • C21D9/5735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B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GENERAL; OPEN SINTERING OR LIKE APPARATUS
    • F27B9/00Furnaces through which the charge is moved mechanically, e.g. of tunnel type; Similar furnaces in which the charge moves by gravity
    • F27B9/28Furnaces through which the charge is moved mechanically, e.g. of tunnel type; Similar furnaces in which the charge moves by gravity for treating continuous lengths of 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Strip Materials And Filament Materials (AREA)
  • Heat Treatments In General, Especially Conveying And Coo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连续退火炉的气体射流冷却装置,能够降低钢带宽度方向的温度分布的不均匀、在气体喷射速度快时的钢带的抖动。构成为与钢带正反面对置并在钢带长边方向上间隔L地分别配置多个长度比钢带宽度长的管状的压力头部,另外从该压力头部突出地设于该压力头部的喷嘴在钢带宽度方向上间隔W地配置多个,喷嘴在钢带长边方向上锯齿状地配置,以钢带正反面的压力头部的钢带长边方向间隔为所述钢带长边方向的压力头部间隔L的1/3以上、2/3以下的方式在钢带长边方向错开地配置钢带正反面的压力头部的位置,以相对于钢带正反面的一侧的喷嘴组的喷嘴、钢带正反面的另一侧的喷嘴组的喷嘴在钢带宽度方向的错开量为所述钢带宽度方向的喷嘴间隔W的1/6以上、1/3以下的方式在钢带宽度方向错开地配置钢带正反面的喷嘴。

Description

连续退火炉的气体射流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续退火炉的气体射流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连续退火炉中,对钢带连续地进行加热、均热以及冷却,并根据必要进行过时效处理(over ageing)的工序。为了使钢带的特性成为所希望的特性,除了加热温度、均热时间之外,均匀地对该钢带进行急速冷却很重要。近几年,汽车用材料等高强度钢开发在进展,进行了为了实现所希望的拉伸强度、弯曲特性、伸长率特性等而从退火温度900~800℃急冷至300~150℃左右的工艺开发。
钢带的冷却中,采用各种冷却介质,根据该冷媒的选择不同,钢带的冷却速度也不同。
若将水作为冷却介质使用,能够进行高速冷却,但是由于淬火应变而产生钢带的形状变化是最大的难点,并且,由于与水的接触而在钢带的表面产生氧化膜,需要将其除去的设备,不能期望高经济性、高生产率。
有在辊内部通过水或者其它的冷却介质、使钢带与被冷却了的辊表面接触来进行冷却的辊冷却方法。该方法中,当钢带接触冷却辊时,局部存在非接触的部分,钢带的宽度方向的冷却易产生不均匀,从而多有弯曲、材质不匀等的操作以及材质上的问题。
作为其它的冷却手法而实际使用将气体作为冷媒的冷却方法。该方法与所述的水冷、辊冷相比,冷却速度慢,但在钢带的宽度方向上能够比较均匀地进行冷却。为了提高气体冷却的最大的难点的冷却速度,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箱状的头部安装喷射气体的细长的突出喷嘴并使前端极力接近钢带来提高热传递率并提高冷却速度的装置,专利文献2公开了投入氢来提高冷却效率的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463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44104号公报
但是,本发明人们研究发现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那样的问题。
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从喷嘴喷射的气体在钢带上流动或向头部侧反弹地流动,但由于设置有箱状的头部,从而成为气体易滞留的构造。因此,炉内气体温度易上升,无法获得所希望的冷却能力。亦可知,喷射气体压力越高,该现象的影响越大。另外,该箱状头部接受来自钢带的放射热而易使温度升高,因此存在总的冷却能力降低的问题。另外,由于突出喷嘴长度为150~200mm,压力损失大,而需要强力的增压器,从而消耗电力大,在操作成本上不推荐。
专利文献2的方法向头部导入均匀浓度(20~80%)的氢气,但钢带宽度方向的温度分布会由于气体流动或炉壁、头部构造等的影响而产生不匀,如果在钢带宽度方向相同地进行冷却,会在宽度方向由于温度分布而产生材质不匀。并且,由于会产生钢带的抖动,从而对喷射气体速度设置限制(100~190m/s)。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如下气体射流冷却装置,即,能够降低钢带宽度方向的温度分布的不均匀和气体喷射速度快时钢带的抖动(fluttering),并实现高效率冷却。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主旨如下所述。
(1)连续退火炉的气体射流冷却装置,多个长度比钢带宽度长的管状的压力头部,与钢带的正反面对置地在钢带宽度方向上延伸配置,并且在钢带长边方向上以间隔L排列配置,另外,在该压力头部以间隔W配置有多个从该压力头部突出设置的喷嘴,并且所述喷嘴在钢带长边方向上锯齿状地配置,其特征在于,
以钢带正反面的压力头部的钢带长边方向间隔为所述钢带长边方向的压力头部间隔L的1/3以上、2/3以下的方式,在钢带长边方向错开地配置钢带正反面的压力头部的位置,
并且,以钢带正反面的另一侧的喷嘴组的喷嘴相对于钢带正反面的一侧的喷嘴组的喷嘴的钢带宽度方向的错开量为所述钢带宽度方向的喷嘴间隔W的1/6以上、1/3以下的方式,在钢带宽度方向错开地配置钢带正反面的喷嘴。
(2)根据(1)所述的连续退火炉的气体射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压力头部在钢带宽度方向被分割为3份以上7份以下,向所述各压力头部供给气体的主头部被分割为与压力头部数量相同的主头部,这些主头部向与所述各压力头部的钢带宽度方向位置相同的各分割头部供给气体,各分割而成的主头部能够分别独立地进行头部压力的调整。
(3)根据(2)所述的连续退火炉的气体射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入所述各分割而成的各主头部的气体为连续退火炉的环境气体。
(4)根据(3)所述的连续退火炉的气体射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够调整向所述各分割而成的各主头部进一步导入的氢气或者含有体积百分比为30%以上的氢气的氮-氢的混合气体的导入量。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续退火炉的气体射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设置的喷嘴具有喷嘴底部开口面积比喷嘴前端部开口面积大的锥形构造,该锥形角度为4°以上且30°以下,突出部的长度为20mm以上且120mm以下。
根据本发明,即使来自喷嘴的气体喷出速度快,也能够防止气体的滞留,促进冷却带的气体循环,从而能够最大限地发挥喷嘴冷却能力,并实现高效率冷却。并且,没有由钢带的抖动而引起的擦伤或钢带宽度方向的材质不匀,从而能够制造材质均匀且漂亮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气体射流冷却装置的压力头部以及喷嘴的配置的纵剖视图。
图2是表示喷嘴的开口部的配置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气体射流冷却装置的钢带的连续退火炉的冷却带的要部的纵剖视图。
图4是表示利用气体射流冷却装置的气体射流对钢带作用的力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当钢带成为C弯曲形状时钢带宽度方向的温度曲线的示意图。
图6表示在钢带宽度方向分割了压力头部的气体射流冷却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a)是主视图,(b)是侧视图。
图7是表示气体射流冷却装置的压力头部的其它的剖面形状的纵剖视图。
图8是表示气体射流冷却装置的压力头部的其它的剖面形状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8,具体地说明在钢带的连续退火炉的冷却带配置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气体射流冷却装置时的实施方式。另外,本说明书中,炉内气体、导入压力头部等的气体的成分组成的百分比为体积百分比。
图3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气体射流冷却装置的钢带的连续退火炉的冷却带的要部的纵剖视图。图3中,1是冷却带,2~4是辊,5、6是按压辊,7~10是气体射流冷却装置,11是压力头部,17是主头部,13~16是送风风扇,S是钢带。
冷却带1由一个温度控制区域或者多个温度控制区域构成。本实施方式中,温度控制区域由4个区域构成,在各区域设有气体射流冷却装置7~10。
冷却气体(冷媒)使用送风风扇13~16,向各主头部17送风,并从各主头部17向各压力头部11送风。
图1是对气体射流冷却装置的压力头部11与喷嘴12的配置进行说明的纵剖视图。
气体射流冷却装置7~10中,分别在钢带的正面与反面,沿钢带行进方向串联配置有多个压力头部11。在各压力头部11的钢带对置侧,多个从该压力头部11突出设置的喷嘴12在钢带宽度方向等间隔地配置。压力头部11形成为圆管形状。压力头部11在钢带宽度方向延伸,其长度比钢带宽度长。
从喷嘴12向钢带S喷射非氧化性的冷却气体(N2、H2或者它们的混合气体等)。冷却气体通常使用送风风扇13~16来送风。此时,可以使炉内气体进行内部循环,也可以从外部导入气体。通常,该冷却带中,将退火后的900~600℃左右的钢带冷却至550~200℃左右。
喷嘴12的形状可以为喷嘴底部开口面积比喷嘴前端部开口面积大的带有锥形的突出构造。通过使喷嘴底部开口面积比喷嘴前端部开口面积大而作成锥形构造,能够减小压力损失,以小型的喷嘴得到高喷出速度,并且从喷嘴喷出后的气体速度的衰减也小。通过实验确认到的结果是,锥形角度(θ:参照图1)在4°以上且30°以下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并且,喷嘴的突出长度(H:参照图1)在20mm以上且120mm以下较好。若比20mm短,则由于在钢带-压力头部间积存热的原因,冷却效果会降低。若比120mm长,则压力损失会变大,喷射风量会变少。更优选40~100mm。
图2是表示喷嘴12的开口部的配置的主视图。压力头部11分别在钢带的正反面、在钢带长边方向上以等间隔L配置多个。因此,喷嘴12也在钢带长边方向上以等间隔L配置。另外,各压力头部11的喷嘴12在钢带宽度方向上以等间隔W配置多个。
另外,分别在钢带的正面与反面,钢带长边方向下游的压力头部11的喷嘴12的钢带宽度方向位置以位于其紧接着的上游的压力头部11的喷嘴12间的方式锯齿状地配置。即,所谓“锯齿状地配置”的状态,例如,为在图2的以实线表示的钢带长边方向的正面喷嘴位置的情况下、在钢带长边方向的紧接着的上游沿钢带宽度方向错开地配置于喷嘴12间的状态。另外,相同地,例如,为在图2的以虚线表示的钢带长边方向的反面喷嘴位置的情况下、在钢带长边方向的紧接着的上游沿钢带宽度方向错开地配置于喷嘴12间的状态。一般可知:像这样锯齿状地配置喷嘴12时,1个喷嘴作用的范围最佳,且冷却能力高。
在这样的喷嘴配置中,发现在钢带的正面与反面、在钢带长边方向错开地配置压力头部11的情况下,即、在钢带的正面与反面、在钢带长边方向错开地配置喷嘴12的情况下,能够抑制钢带的振动。钢带的振动是由来自喷嘴的以高速喷射的乱流沿形状不稳定的钢带流动的伴随流的混乱等引起的。对能够抑制钢带的振动的条件详细研究的结果是,发现以使钢带的正面与反面的压力头部的钢带长边方向的间隔(图2的尺寸L1)为所述压力头部间隔L的1/3以上、2/3以下的方式,在钢带的正面与反面沿钢带长边方向错开配置压力头部11的位置,能产生上述效果。若将钢带的正面与反面的压力头部的钢带长边方向的错开量设为比所述压力头部间隔L的1/3小、或比2/3大,则钢带的正面与反面的长边方向的喷嘴间隔过近而无法得到振动抑制效果。
对于该机械装置考虑如下。图4表示利用气体射流冷却装置的压力头部的喷嘴来对钢带施加的力的关系。当将气体碰撞钢带S的压力设为P、钢带S的张力设为T、将在钢带的正面与反面上钢带长边方向上最近的喷嘴间隔设为Z时,在钢带上作用旋转力矩PZ,并在钢带S作用向长边方向弯曲的力。相对于将钢带弯曲的力,钢带的张力T产生使钢带笔直地延伸的复元力。认为利用该复元力能抑制振动。
并且,发现在钢带的正面与反面的喷嘴位置在钢带宽度方向上错开的情况下,能够消除温度分布的不均匀而得到材质均匀的钢带。钢带的正面与反面之中,若另一侧的喷嘴组相对于一侧的喷嘴组的钢带宽度方向的错开量(图2中的W1)为所述钢带宽度方向的喷嘴间隔W(参照图2)的1/6以上、1/3以下,则能减少温度分布的不均匀。若所述钢带的正面与反面的喷嘴的钢带宽度方向的错开量(图2中的W1)比所述的钢带宽度方向的喷嘴间隔W的1/6小、或者比1/3大,则钢带的正面与反面的喷嘴在钢带宽度方向离得过远而无法得到温度分布均匀化的效果。
冷却气体在导入主头部17之后,从主头部17送向各压力头部11。优选将各主头部17作成在钢带宽度方向上分割为3份以上7份以下的分割构造,并与该分割数相对应地,将压力头部11作成在钢带宽度方向分割为3份以上7份以下的构造。分割主头部能够向宽度方向位置对应的、即宽度方向位置相同的各分割而成的压力头部供给气体,并且,各分割主头部17能够进行头部压力的调整。
在宽度方向切断钢带而成的剖面为弯曲成字母C的形状,所谓C弯曲的情况下,钢带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分布为如图5所示地在钢带中心部集中冷的气体从而中心部的温度降低的分布。该情况下,通过在钢带宽度方向分割主头部17,并与之对应地在钢带宽度方向分割压力头部11,调整主头部17的钢带宽度方向的压力,能够在钢带宽度方向上改变压力头部11的气体喷射量(头部压力),来进行钢带温度的调整。若钢带宽度方向的头部分割数比3份少,则无法使温度分布均匀。并且,到7份为止都可看出温度分布的改善,但即使比7份更多,与7份相比温度分布上也看不出改善。因此,从设备成本方面看,7份以下较好。
作为导入压力头部11的冷却气体,能够使用连续退火炉的冷却带的炉内气体。为了制造出还原环境气,冷却带的炉内气体的氢浓度通常为5~20%左右。通过使冷却气体的氢浓度比冷却带的炉内气体的氢浓度高,能够提高冷却能力。通过向主头部17导入含有氢浓度比冷却带的炉内气体的氢浓度高的气体,能够提高被导入压力头部11的冷却气体的氢浓度。当含有比冷却带的炉内气体更高浓度的氢气的气体中的氢浓度不足30%时,不认为有提高冷却能力的效果,从而向主头部17导入的含有氢气浓度比冷却带的炉内气体高的气体优选为,氢气、或者含有体积百分比为30%以上的氢气的氮气-氢气的混合气体。
在钢带宽度方向上分割了主头部17与压力头部11的情况下,能够向各主头部17导入氢气、或者氢气浓度为30%以上的氮气-氢气的混合气体,另外,也能够调整其流量,从而能够使钢带宽度方向的温度均匀性更加好。
图6表示在将主头部与压力头部钢带宽度方向上分割为5份,能够调整每个分割头部的气体压力与氢气量的气体射流冷却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a)是主视图,(b)是侧视图。在钢带正反面分别配置了多个压力头部。图6中,为便于说明,只表示了一侧的3个压力头部。
图6中,设置有喷嘴的各压力头部11如虚线所示地在钢带宽度方向被分割为5份。11-1~11-5为分割形成的分割压力头部。压力头部11按每个分割压力头部划分。在各分割压力头部11-1~11-5的背面,配置有在铅垂方向延伸、数量与压力头部11的分割数相同的分割主头部17-1~17-5。分割主头部17-1~17-5分别与分割压力头部11-1组~11-5组的各组分割压力头部连接。
在分割主头部17-1~17-5分别连接有环境气体导入管18-1~18-5和高浓度氢气导入管19-1~19-5,环境气体导入管18-1~18-5导入冷却带的炉内气体(环境气体),高浓度氢气导入管19-1~19-5导入含有氢气浓度比炉内气体高的气体。环境气体导入管18-1~18-5、高浓度氢气导入管19-1~19-5分别具备调整开度或者压力的机构20-1~20-5、21-1~21-5,分割主头部17-1~17-5构成为,通过对调整开度或者压力的机构20-1~20-5、21-1~21-5进行操作,能够对分割主头部17-1~17-5各自的内部压力、氢气浓度进行调整。导入分割主头部17-1~17-5的气体向与该头部连接的各分割压力头部11-1~11-5导出。
通过对分割主头部17-1~17-5的内部压力、氢气浓度进行调整,能够变更压力头部11的钢带宽度方向的冷却能力,调整钢带宽度方向的温度分布。
图6中,压力头部11按每个分割压力头部划分,但也可以不按每个分割压力头部设置,而通过对分割主头部17-1~17-5的内部压力与氢气浓度之中的任一个或者双方进行变更来变更压力头部11的钢带宽度方向的冷却能力,由此进行钢带宽度方向的温度分布的调整。
钢带的正面与反面之中的另一侧的压力头部、主头部也与上述相同地构成。该另一侧的主头部以及与其宽度方向位置对应的所述分割主头部17-1~17-5通过绕钢带端部侧方形成的头部管连通(未图示)。通过像这样地构成,在钢带的正面与反面发现上述的作用效果。
当欲制造冷却效率良好的锯齿配置的喷嘴时,构造上容易的是如专利文献1所述地能够在长边方向配置多列喷嘴的、使用1个大的箱状头部的情况。但是,该形式中,成为气体容易滞留于钢带与箱状头部间的构造,因此炉内气体温度容易上升上,无法获得希望的冷却能力。亦可知,喷射气体压力越高(风量越多),该现象的影响越大。另外,该箱状头部接受来自钢带的辐射热而使温度容易升高,从而也存在总的冷却能力降低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中,设为相对于1列喷嘴列带有1个压力头部的形式,成为能够通过变更压力头部间的缝隙来消除上述的问题的头部构造。但是,若压力头部的剖面积小,则容易在宽度方向上产生风量分布。该问题能够通过在钢带宽度方向上分割压力头部来消除,但在钢带宽度方向不分割压力头部的情况下,优选增大压力头部的剖面积。增大压力头部的剖面积,不需要使压力头部的剖面形状为圆形,可以如图7、图8所示,设为长方形类型或梯形类型等来确保剖面积。头部剖面形状不限于这些形状。
实施例
在连续熔融锌镀金生产线的均热带之后的冷却带,设置下述的式样的气体射流冷却装置,来进行高张力钢带的制造实验。
[本发明例、对比例]
作为图1~图3所示的气体射流冷却装置。
压力头部:相当于剖面圆形50A,长度1750mm
喷嘴径:前端ф20mm,基部ф28.8mm
喷嘴突出高度:50mm
喷嘴锥形角度:10.058°
喷嘴~钢带距离:100mm
压力头部的喷嘴配置:以间距(W)140mm设置12个
钢带长边方向的压力头部的配置:正反面均以间距(L)125mm设置65列
压力头部的宽度方向分割数:5份。在中央的分割压力头部配置4个喷嘴,在其外侧的分割压力头部、端部侧分割压力头部各配置2个喷嘴,中央、其外侧、端部侧的分割压力头部长分别为560mm、280mm、315mm。
对于如上述那样构成的钢带的正面与反面的喷嘴组而言,相对于钢带的正面侧喷嘴组,钢带的反面侧喷嘴组以在钢带长边方向上错开长边方向压力头部间距(L)的1/4~1/2(31.25mm~62.5mm)、并在钢带宽度方向错开喷嘴间距(W)的1/7~1/4(20mm~35mm)的方式配置。
冷却区域数:4
以往例
基于专利文献1的记载的冷却喷嘴如下配置。
压力头部(冷却箱):宽度1700mm×长边7000mm(1个区域大小)
喷嘴径:前端ф20mm,基部ф40mm
宽度方向的喷嘴间距:40mm
宽度方向的喷嘴个数:40个
喷嘴高度:200mm
长边方向的喷嘴间距:270mm
长边方向的喷嘴列数:25列
突出喷嘴的喷嘴前端的开口面积的总和配置为在冷却箱的表面积的2~4%的范围内。
头部宽度方向的分割:无
喷嘴~钢带距离:100mm
1个冷却区域的压力头部数:1个(箱形状)
冷却区域数:4
表1表示在上述冷却设备通过板厚1.4mm、板宽度1400mm的钢带的结果。冷却停止温度为冷却带出侧温度。宽度方向最大温度偏差为冷却带出侧的钢带宽度方向的最大温度差。钢带的最大振幅为利用配置于第四个冷却区域(No.4区域)中间的激光位移仪来测量到的最大振幅。
对于本发明例、对比例而言,从设于冷却带的吸气口对作为冷却气体的由H2:10%、剩余部分为N2气体构成的冷却带的环境气体进行吸引,并利用由供冷却水所流动的金属管构成的水冷式的气体冷却器来冷却,将该冷却了的气体利用送风风扇向各主头部供给。从设于冷却带的吸气口对从压力头部的喷嘴喷出的气体进行吸引,并循环使用。本发明例的一部分构成为,进一步利用与该头部连接的高浓度氢气导入管将氢气供给至边缘侧分割主头部。
本发明例中,以边确认出侧钢带温度分布、边减少宽度方向温度差的方式进行向各分割主头部供给气体的压力调整。
对于供给氢气的发明例而言,实验开始时为10%的氢浓度随着实验的进行而缓缓增加,实验结束时的氢浓度:No.1为17%、No.2为18%。导入氢气的分割主头部与不导入氢气的分割主头部的氢浓度差小。
对于以往例而言,将利用气体冷却器冷却了的由H2:10%、剩余部分为N2气体构成的冷却带的环境气体供给至压力头部。再次从冷却带的吸气口吸引从压力头部的喷嘴喷出的冷却气体,并循环使用。
从喷嘴喷出的气体温度在钢带温度高而热取出量多的No.1区域侧高,而在No.4区域侧低。喷出气体温度约为110~50℃左右。
Figure BDA0000158133630000111
对于以往例而言,当冷却带出侧温度高、并且钢带宽度方向的温度不均匀和板的抖动大。本发明例与以往例相比,冷却带出侧温度低80℃,降低了钢带宽度方向的温度不均匀与板的抖动双方。对比例与以往例相比,虽冷却带出侧温度低,但无法同时将钢带宽度方向的温度不均匀与板的抖动双方降低为低的水准。
工业上的应用可行性
根据本发明的气体射流冷却装置,能够提高冷却能力并防止冷却不匀的产生,从而能够作为配置于连续退火炉的冷却带的气体射流冷却装置来利用。
附图标记说明:
1...冷却带;2~4...辊;5、6...按压辊;7~10...气体射流冷却装置;11...压力头部;11-1~11-5...分割压力头部;12...喷嘴;13~16...送风风扇;17...主头部;17-1~17-5...分割主头部;18-1~18-5...环境气体导入管;19-1~19-5...高浓度氢气导入管;20-1~20-5、21-1~21-5...调整开度或者压力的机构;S...钢带。

Claims (5)

1.一种连续退火炉的气体射流冷却装置,多个长度比钢带宽度长的管状的压力头部,与钢带的正反面对置地在钢带宽度方向上延伸配置,并且在钢带长边方向上以间隔L排列配置,另外,在该压力头部以间隔W配置有多个从该压力头部突出设置的喷嘴,并且所述喷嘴在钢带长边方向上锯齿状地配置,
该连续退火炉的气体射流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
以钢带正反面的压力头部的钢带长边方向间隔为所述钢带长边方向的压力头部间隔L的1/3以上、2/3以下的方式,在钢带长边方向错开地配置钢带正反面的压力头部的位置,
并且,以钢带正反面的另一侧的喷嘴组的喷嘴相对于钢带正反面的一侧的喷嘴组的喷嘴的钢带宽度方向的错开量为所述钢带宽度方向的喷嘴间隔W的1/6以上、1/3以下的方式,在钢带宽度方向错开地配置钢带正反面的喷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退火炉的气体射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压力头部在钢带宽度方向被分割为3份以上7份以下,向所述各压力头部供给气体的主头部被分割为与压力头部数量相同的主头部,这些主头部向与所述各压力头部的钢带宽度方向位置相同的各分割头部供给气体,各分割而成的主头部能够分别独立地进行头部压力的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退火炉的气体射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导入所述各分割而成的各主头部的气体为连续退火炉的环境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退火炉的气体射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能够调整向所述各分割而成的各主头部进一步导入的氢气或者含有体积百分比为30%以上的氢气的氮-氢的混合气体的导入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续退火炉的气体射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设置的喷嘴具有喷嘴底部开口面积比喷嘴前端部开口面积大的锥形构造,该锥形角度为4°以上且30°以下,突出部的长度为20mm以上且120mm以下。
CN2010800487972A 2009-10-27 2010-10-27 连续退火炉的气体射流冷却装置 Active CN1025972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46043A JP4977878B2 (ja) 2009-10-27 2009-10-27 連続焼鈍炉のガスジェット冷却装置
JP2009-246043 2009-10-27
PCT/JP2010/069542 WO2011052792A1 (ja) 2009-10-27 2010-10-27 連続焼鈍炉のガスジェット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7276A true CN102597276A (zh) 2012-07-18
CN102597276B CN102597276B (zh) 2013-11-06

Family

ID=43922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87972A Active CN102597276B (zh) 2009-10-27 2010-10-27 连续退火炉的气体射流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480949B2 (zh)
EP (1) EP2495343B1 (zh)
JP (1) JP4977878B2 (zh)
KR (1) KR101328415B1 (zh)
CN (1) CN102597276B (zh)
BR (1) BR112012009729A2 (zh)
MX (1) MX2012004444A (zh)
WO (1) WO201105279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2085A (zh) * 2017-11-20 2020-03-17 普锐特冶金技术日本有限公司 金属板的冷却装置以及金属板的连续热处理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77878B2 (ja) * 2009-10-27 2012-07-18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連続焼鈍炉のガスジェット冷却装置
US10927426B2 (en) * 2016-04-05 2021-02-23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Cooling equipment for continuous annealing furnace
JP7106959B2 (ja) * 2017-07-04 2022-07-27 大同特殊鋼株式会社 熱処理炉
DE102018100842B3 (de) * 2018-01-16 2019-05-09 Ebner Industrieofenbau Gmbh Durchlaufofen für Aluminiumbänder
CN111699055B (zh) * 2018-02-17 2022-09-27 首要金属科技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冷却系统
ES2951333T3 (es) * 2019-07-11 2023-10-19 John Cockerill S A Dispositivo de enfriamiento para soplar gas sobre una superficie de una banda móvil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92141Y (zh) * 2003-04-22 2005-04-13 秦皇岛图成玻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加热方式的玻璃钢化炉
JP2007277668A (ja) * 2006-04-10 2007-10-25 Nippon Steel Corp 鋼帯の冷却装置
CN201031250Y (zh) * 2007-05-17 2008-03-05 天津市天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侧吹喷流加热式铝卷材退火炉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8606772A (pt) * 1985-07-18 1987-10-13 Nippon Kokan Kk Linha de tratamento continuo para fitas de aco com um forno de aquecimento por chama direta
JP2001040421A (ja) * 1999-07-27 2001-02-13 Nkk Corp 金属帯のガス冷却装置
JP4332017B2 (ja) 2003-11-18 2009-09-16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連続焼鈍炉の鋼帯の冷却装置
JP2006144104A (ja) 2004-11-24 2006-06-08 Nippon Steel Corp 溶融亜鉛メッキ用鋼板の連続焼鈍装置及び連続焼鈍方法
DK2100673T3 (da) * 2008-03-14 2011-05-09 Arcelormittal France Fremgangsmåde og indretning til blæsning af en gas på et fremførende bånd
JP4977878B2 (ja) * 2009-10-27 2012-07-18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連続焼鈍炉のガスジェット冷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92141Y (zh) * 2003-04-22 2005-04-13 秦皇岛图成玻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加热方式的玻璃钢化炉
JP2007277668A (ja) * 2006-04-10 2007-10-25 Nippon Steel Corp 鋼帯の冷却装置
CN201031250Y (zh) * 2007-05-17 2008-03-05 天津市天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侧吹喷流加热式铝卷材退火炉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2085A (zh) * 2017-11-20 2020-03-17 普锐特冶金技术日本有限公司 金属板的冷却装置以及金属板的连续热处理设备
CN110892085B (zh) * 2017-11-20 2021-12-10 普锐特冶金技术日本有限公司 金属板的冷却装置以及金属板的连续热处理设备
US11286539B2 (en) 2017-11-20 2022-03-29 Primetals Technologies Japan, Ltd. Cooling apparatus for metal strip and continuous heat treatment facility for metal strip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95343A1 (en) 2012-09-05
EP2495343A4 (en) 2015-04-29
KR101328415B1 (ko) 2013-11-14
WO2011052792A1 (ja) 2011-05-05
US8480949B2 (en) 2013-07-09
BR112012009729A2 (pt) 2016-05-17
US20120205842A1 (en) 2012-08-16
EP2495343B1 (en) 2017-08-16
KR20120069735A (ko) 2012-06-28
MX2012004444A (es) 2012-05-08
JP2011094162A (ja) 2011-05-12
CN102597276B (zh) 2013-11-06
JP4977878B2 (ja) 2012-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97276B (zh) 连续退火炉的气体射流冷却装置
CN101622083B (zh) 热轧钢带的冷却装置和方法
CN102378655B (zh) 热轧钢板的冷却装置
CN102371283B (zh) 用于改善中厚板轧后超快速冷却均匀性的方法
KR20090061073A (ko) 열연강대의 냉각 방법
KR20060049160A (ko) 가스분사 냉각장치
CN102421544A (zh) 热轧钢板的冷却方法及冷却装置
CN100572568C (zh) 限制鼓气或鼓风冷却区中钢条或铝条振动的方法和设备
JP2010185101A (ja) 連続焼鈍炉のガスジェット冷却装置
CN101792847A (zh) 一种钢板轧制后直接热处理工艺技术
CN100457926C (zh) 高强度低合金钢待温坯加速冷却装置
CN208485937U (zh) 一种用于高磁感取向硅钢渗氮处理的氨气喷管结构
CN103286147A (zh) 热轧板带生产线层流冷却方法
CN200952025Y (zh) 高强度低合金钢待温坯加速冷却系统
JP2009082931A (ja) 棒鋼の制御冷却装置
KR100527064B1 (ko) 고온의 선재를 냉각시키는데 사용되는 분무노즐 및 그것을이용한 경강선재 제조방법
JP4901276B2 (ja) 鋼帯の冷却装置
CN102747213B (zh) 一种高强钢连续热处理的冷却方法
CN101981208B (zh) 马氏体类不锈钢管的热处理工序用气冷设备
US6358465B1 (en) Device for exchanging heat with a flat product
CN111194298A (zh) 通过热交换器将玻璃质玻璃板进行热预加应力的装置和方法
CN219409846U (zh) 铝带连续热处理设备
CN102492825B (zh) 钢带贝马复相淬火系统
CN115717183A (zh) 一种集约化热卷连续热处理的柔性淬火工艺
CN115679054A (zh) 集约化热卷连续热处理的全气雾式、雾水混合式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