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82250A - 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82250A
CN102582250A CN2011104502323A CN201110450232A CN102582250A CN 102582250 A CN102582250 A CN 102582250A CN 2011104502323 A CN2011104502323 A CN 2011104502323A CN 201110450232 A CN201110450232 A CN 201110450232A CN 102582250 A CN102582250 A CN 1025822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member
liquid
ink
injection apparatus
liquid in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5023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82250B (zh
Inventor
土屋宪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003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7866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0039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7866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82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822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822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822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26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by applying pressure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B41J2/16508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connected with the printer fram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具备:具有喷射液体的多个喷嘴的液体喷射头(110);固定有接收从液体喷射头(110)的喷嘴喷射的液体并且能变形的片状构件(117)的液体接收部(116);以及使片状构件(117)变形的变形部(118)。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装置
本申请主张于2011年1月5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1-000392号的优先权和2011年1月5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1-000393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将墨滴从喷墨头的喷嘴向记录纸(介质)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众所周知有喷墨式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在这样的打印机中,为了维持或者恢复喷墨头的喷嘴的喷射特性,进行从喷嘴向记录纸以外其它的场所喷射墨水的冲洗处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83658号公报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废墨水堆积在设于冲洗箱内的多孔体,需要用于使用清洗液对多孔体进行清洗的清洗机构,所以存在装置构成复杂化之类的问题。此外,由于使用清洗液进行冲洗,故存在产生频繁地更换存积清洗后的废液的废液容器的麻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进行清洗处理就能够防止废墨水的堆积的液体喷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具有喷射液体的多个喷嘴的液体喷射头;液体接收部,该液体接收部固定有片状构件,该片状构件接收从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所述喷嘴喷射的所述液体,并且能够变形;以及使所述片状构件变形的变形部。
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通过变形部使片状构件变形,无需进行清洗处理就能除去附着于该片状构件的液体。此外,即便是附着于片状构件的液体固化而产生了固化膜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变形部使片状构件变形来使固化膜破裂、进而将固化膜从片状构件剥离。因此,不进行片状构件的清洗处理就能够将液体从片状构件除去,从而能够防止液体在片状构件上固化而堆积之类的不良情况的产生。
此外,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上述变形部使上述片状构件的形状相对于上述片状构件在接收上述液体时的形状发生变化。
根据该构成,通过使形状相对于片状构件在接收液体时的形状变化,能够使附着于片状构件的液体的状态发生变化,从而能够使液体流动或除去液体的固化物。
此外,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上述变形部使上述片状构件从与上述片状构件接收上述液体的面相反的一侧向接收上述液体的面的一侧的方向变形。
根据该构成,通过增大附着的液体的变形量,更能够使液体流动或除去液体的固化物。
此外,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上述变形部具有抵接部,该抵接部从与上述片状构件接收上述液体的面相反的一侧与上述片状构件抵接。
根据该构成,通过使抵接部与片状构件抵接能够容易地使片状构件变形。
此外,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通过将上述抵接部抵接于上述片状构件来使附着于上述片状构件的液体的固化物产生龟裂。
根据该构成,通过增大附着的液体的固化物的变形量来产生龟裂、从而容易地将固化物从片状构件剥离并除去。
此外,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上述变形部使上述片状构件的变形量可变,并且在上述片状构件接收到上述液体后经过的时间长的情况下,增大上述片状构件的变形量。
根据该构成,在片状构件接收到液体后经过的时间长的情况下,由于增大片状构件的变形量,故能可靠地将固化物从片状构件剥离并除去。
此外,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上述变形部具有杆部,在使上述液体喷射头移动时,该杆部的一侧的端部能与上述液体喷射头抵接,在所述液体喷射头移动到与从所述喷嘴向上述液体接收部喷射上述液体的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时,上述杆部的位于另一侧的端部的上述抵接部使上述片状构件变形。
根据该构成,能够实现与液体喷射头的移动同步地使片状构件变形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上述变形部使上述片状构件上的与上述抵接部抵接的抵接位置发生变化。
根据该构成,通过使变形位置发生变化,能够高效地除去片状构件上的液体。
此外,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可以具有压力变动部,该压力变动部通过使上述片状构件的与上述液体所喷射的喷射面相反的相反面侧的压力相对于该喷射面侧的压力发生变动来使上述片状构件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能够通过压力变动部使片状构件变形来除去附着于该片状构件的液体。此外,即便是在附着于片状构件的液体固化而产生了固化膜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压力变动部使片状构件变形来使固化膜破裂,从而将其从片状构件剥离。因此,不进行片状构件的清洗处理就能够将液体从片状构件除去,从而能够防止液体在片状构件上固化并堆积之类的不良情况的产生。
此外,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上述压力变动部对由上述片状构件和上述液体接收部形成的受压空间加压或者将该受压空间与大气连通。
根据该构成,由于对由片状构件和液体接收部形成的空间加压或者与大气连通,故能够使片状构件良好地变形。
此外,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在上述液体接收部形成有将上述受压空间的被加压的空气导向上述片状构件的上述喷射面的连通部,并在上述连通部设有能够关闭该连通部的连通部阀。此外,优选上述连通部还具备对上述受压空间加压的泵、从上述泵向上述受压空间供给加压力的供给部、以及能够关闭上述供给部的供给部阀,在打开上述供给部阀并关闭上述连通部阀的状态下驱动上述泵来对上述受压空间进行加压,之后关闭上述供给阀并打开上述连通部阀。
这样一来,例如在向空间供给加压流体来使片状构件变形后,能够通过打开连通部阀来使封闭空间内的加压流体从连通部朝向片状构件的喷射面喷射。因此,能够吹跑残存于片状构件的表面的液体,从而能将液体可靠地从片状构件的表面除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冲洗机构的构成的图。
图3是表示打印机的电构成的框图。
图4是用于说明片状构件的变形动作的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供墨系统的构造的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洗机构的构成的图。
图7是表示冲洗机构的变形例的构成的图。
图8是表示片状构件的变形方法所涉及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例如列举喷墨方式的打印机为例作为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打印机100是输送例如纸、塑料片等片状的介质M并进行打印处理的装置。打印机100具备框体101、向介质M喷射墨水的喷墨机构102、向该喷墨机构102供给墨水的供墨机构103、输送介质M的输送机构104、进行喷墨机构102的维修操作的维护机构105、以及控制这些各个机构的控制装置(控制部)106。
以下,设定XYZ正交坐标系,适当地参照该XYZ正交坐标系对各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液体的喷射方向设为Z方向,将喷射头的移动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Z方向和Y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方向。
框体101形成为以Y方向为长边。在框体101上安装有上述的喷墨机构102、供墨机构103、输送机构104、维护机构105以及控制装置106的各个部分。在框体101设有台板13。台板13是支承介质M的支承构件。台板13配置于框体101中的X方向的中央部分。台板13具有朝向+Z方向的平坦面13a。该平坦面13a作为支承介质M的支承面来使用。
输送机构104具有输送辊、驱动该输送辊的电机等。输送机构104将介质M从框体101的-X侧向该框体101的内部输送,并从该框体101的+X侧向该框体101的外部排出。输送机构104在框体101的内部以使介质M通过台板13上的方式输送该介质M。利用控制装置106控制输送机构104输送的时机、输送量等。
喷墨机构102具有喷射墨水的喷射头110、和保持该喷射头110并使其移动的喷射头移动机构107。喷射头110向被送到台板13上的介质M喷射墨水。喷射头110具有喷射墨水的喷射面(喷嘴形成面)110a。喷射面110a朝向Z方向,并以与例如台板13的平坦面13a对置的方式配置。
喷射头移动机构107具有滑架4。喷射头110固定于该滑架4。滑架4与架设在框体101的长边方向(X方向)的导轴8抵接。喷射头110以及滑架4配置于台板13的+Z方向。
除了滑架4以外,喷射头移动机构107还具有脉冲电机9、由该脉冲电机9驱动而旋转的驱动带轮10、设置于与驱动带轮10在框体101的宽度方向的相反侧的从动带轮11、以及架设在驱动带轮10与从动带轮11之间并与滑架4连接的同步带12。
滑架4与该同步带12连接。滑架4设为能够随着同步带12的旋转而向Y方向移动。在向Y方向移动时,滑架4由导轴8引导。
供墨机构103向喷射头110供给墨水。供墨机构103收容有多个墨盒6。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是将墨盒6收容在与喷射头110不同的位置的结构(非滑架型)。供墨机构103具有连接喷射头110与墨盒6的供给管TB。供墨机构103具有未图示的泵机构,该泵机构经由该供给管TB将存积于墨盒6内的墨水向喷射头110供给。
维护机构105配置于喷射头110的初始位置。该初始位置设定在从对介质M进行打印的区域离开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初始位置设定在台板13的-Y侧。初始位置是在例如打印机100的电源切断时、经过长时间不进行记录时、或进行维护操作时,喷射头110待机的位置。
维护机构105具有擦拭喷射头110的喷射面110a的擦拭机构111、覆盖该喷射面110a的护罩(capping)机构112、以及用于进行从喷射头110的喷嘴NZ(参照图2)喷射墨水的冲洗处理的冲洗机构115。在护罩机构112上连接有例如抽吸泵等抽吸机构113。利用抽吸机构113,护罩机构112能够例如覆盖喷射头110的喷射面110a并抽吸该喷射面110a上的空间。从喷射头110向维护机构105侧排出的废墨水被回收到例如废液回收机构(未图示)中。
图2是表示冲洗机构115的构成的图,图2(a)是表示喷射头110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的图,图2(b)是表示喷射头110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的图。
如图2(a)、(b)所示,冲洗机构115包括接收从喷嘴NZ喷射的墨水L的墨水接收部(液体接收部)116、回收由墨水接收部116接收的墨水的废墨水容器114、设于墨水接收部116并接收从喷嘴NZ喷射的墨水且能变形的片状构件117、以及使该片状构件117变形的变形部118。
墨水接收部116在+Y侧具有沿墨水的喷射方向的1个壁。而且,在-Y侧具有在Z方向、Y方向分离并沿墨水的喷射方向的2个壁。此外,虽然未图示,但还具有在X方向分离并沿墨水的喷射方向形成的2个壁。并且,将片状构件117固定于分离的2个壁上。因此,由墨水接收部116和片状构件117形成的构件具有在Z方向贯通的空间部。
并且,贯通的空间部的喷射头110侧是用于收纳从喷嘴NZ喷射的墨水L、且比形成有喷射头110的喷嘴的面更大的开口。此外,贯通的空间部的远离喷射头110侧将收纳的墨水向废墨水容器114排出。喷射头110侧的开口比远离喷射头110侧的开口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片状构件117的两端熔敷或接合于墨水接收部116等而将片状构件117以倾斜的状态(墨水的弹落面相对于墨水的喷射方向倾斜的状态)进行固定。如果片状构件117是由片状的构件形成、并具有能够由变形部118引起变形的挠性的构件,则能够使用例如金属板、树脂薄膜或橡胶等弹性材料等各种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树脂薄膜作为片状构件117的构成材料。此外,具有吸收性的材料不适用于本申请。
变形部118相对于墨水接收部116、配置于与对介质M进行印刷的区域(以下,称作印刷区域)相反的一侧(-Y侧),并与喷射头110的动作连动来使片状构件117变形。即,在喷射头110从进行喷嘴NZ对墨水接收部116喷射墨水的冲洗处理的冲洗位置(第一位置)H1到达了设定于更加远离印刷区域的方向的片变形位置(第二位置)H2时,变形部118使片状构件117发生变形。
以下,对变形部118的构成进行详述。变形部118包括杆部119、和保持杆部119的保持部120。杆部119在中央部119c弯折,并且中央部119c固定于保持部120,从而一侧的端部119a以及另一侧的端部119b能以中央部119c为中心转动。另一侧的端部119b具有与片状构件117抵接的抵接部122。抵接部122具有凸状的曲率,在如后述那样地抵接片状构件117时,能够使片状构件117良好地变形而不对其造成损伤。
如图2(a)所示,保持部120支承弹簧构件(施力构件)121的一端侧,弹簧构件121的另一端侧对杆部119的一侧的端部119a施力。在喷射头110位于印刷区域、冲洗位置H1、或冲洗位置H1与片变形位置H2之间的情况下,杆部119不与喷射头110抵接。在该状态下,一侧的端部119a被弹簧构件121施力而近似垂直地配置。此时,杆部119的另一侧的端部119b保持在从片状构件117分离了的位置。
另一方面,在喷射头110从冲洗位置H1移向片变形位置H2的途中,杆部119的一侧的端部119a的由保持部120保持的保持面的相反面与喷射头110抵接。随着喷射头110向片变形位置H2移动,杆部119的另一侧的端部119b以中央部119c为中心、与一侧的端部119a一起向逆时计旋转方向移动。即,杆部119的另一侧的端部119b向片状构件117移动,进而在喷射头110到达了片变形位置H2时、如图2(b)所示、设于另一侧的端部119b的抵接部122通过按压两端固定了的片状构件117的中央部来使其以向Z方向弯曲的方式变形。
根据这样的构成,打印机100能够通过利用变形部118使片状构件117变形来将附着于该片状构件117的墨水除去。
图3是表示打印机100的电构成的框图。打印机100具有对打印机100整体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106。在控制装置106上连接有输入与打印机100的动作相关的各种信息的输入装置IP、和存储与打印机100的动作相关的各种信息的存储装置MR等,并连接有上述的输送机构104、喷射头移动机构107、以及维护机构105等。
控制装置106,能够控制维护机构105中的例如抽吸机构113。
接下来,对如上所述构成的打印机100的冲洗动作进行说明。
在进行冲洗动作时,控制装置106使喷射头110移动到初始位置,成为使喷射头110的喷射面110a与冲洗机构115对置的状态。具体而言,控制装置106使喷射头110移动到冲洗位置H1。冲洗位置H1是喷射头110的喷射面110a对置地配置于片状构件117上方的位置,并且是从喷射头110喷射的墨水附着于片状构件117的位置。
在该位置,墨水从喷嘴NZ中喷射而被排出。排出的墨水弹落在设于墨水接收部116的片状构件117。通过利用片状构件接收墨水来抑制喷射的墨水因空气阻力而速度下降、进而悬浮而成为雾状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片状构件117以倾斜的状态被固定于墨水接收部116,故弹落于片状构件117的墨水大部分从片状构件117的表面向下方流下并被废墨水容器114回收(参照图2)。
然而,作为墨水,在喷射例如粘性高的颜料墨水、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的情况下,即便是将片状构件117设为倾斜的状态、也难以从片状构件117的表面流下。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0,在从喷嘴NZ向片状构件117喷射墨水L后,使片状构件117变形,从而通过进一步增大倾斜的角度来减少残存于片状构件117的表面的墨水L的量。此外,这样利用变形部118使片状构件117发生变形可以在每次冲洗处理时进行,也可以在经过规定时间后、接着最初执行的冲洗处理来进行。
具体而言,控制装置106使喷射头110从冲洗位置H1向片变形位置H2移动来驱动变形部118,从而使片状构件117变形。此外,在从喷嘴NZ向片状构件117喷射墨水时,由于杆部119的一侧的端部119a被弹簧构件121施力、故杆部119的另一侧的端部119b被保持在从片状构件117分离了的位置(参照图2(a))。
在喷射头110从冲洗位置H1向片变形位置H2移动的途中,杆部119的一侧的端部119a与喷射头110抵接。若喷射头110进一步移动,则杆部119以中央部119c为中心旋转移动以使设于另一侧的端部119b的抵接部122逐渐靠近片状构件117。进而,在喷射头110到达了片变形位置H2时,片状构件117被抵接部122按压,由此片状构件117的中央附近弯曲地变形(参照图2(b))。换言之,使片状构件117的形状相对于片状构件117接收墨水时的形状(图2(a))发生变化。这里,由于抵接部122具有凸状的曲率,故能够使片状构件117良好地变形而不对其造成损伤。
这样由于通过被抵接部122按压而变形了的片状构件117根据抵接部122的形状急剧地变形,从而倾斜的角度变大,故能够通过使墨水从片状构件117的表面向墨水接收部116内滑落来除去附着于片状构件117的墨水。因此,无需另外设置用于进行清洗片状构件117的清洗处理的机构。
但是,即便是使片状构件117发生了变形也难以将附着的墨水完全除去。这是由于墨水呈薄膜状地残存于片状构件117。在该状态下,当切断了打印机100的电源时或经过长时间不进行打印处理时,会使附着于片状构件117的表面的墨水L固化而产生固化膜。进而,之后所冲洗的墨水附着于固化膜上。于是,与附着在片状构件上时相比,墨水变得难以流下。因此,残存的墨水进一步增加,并渐渐地堆积。以往,需要将那样的固化膜剥落,但是很难将变成了薄膜状的固化物剥落,并且,在空间上难以在接受冲洗的部分设置进行削除操作的机构。在本申请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打印机100,通过使喷射头110直接向片变形位置H2移动来驱动变形部118,从而能够使片状构件117变形来将固化膜从片状构件117的表面剥离。具体而言,若片状构件117被抵接部122从附着有墨水面的相反侧向附着有墨水面的方向按压,则如图4(a)所示、片状构件117根据抵接部122的形状弯曲。由于位于比弯曲了的片状构件117更靠近外侧的固化膜L1的变形量比弯曲前大,故附着于片状构件117的表面的固化膜L1破裂。虽然图中的裂缝有一处,但实际上以在多个位置发生龟裂的方式破裂,所以易于将固化膜L1从片状构件117剥离。进而,若抵接部122离开后片状构件117恢复平坦的状态,则如图4(b)所示、破裂了的固化膜L1因自重而以倾斜的状态从被固定了的片状构件117的表面向下方滑落、进而被回收到废墨水容器114内。
此外,打印机100可以构成为在使片状构件117变形后,使喷射头110向冲洗位置H1移动、并如图4(c)所示那样从喷嘴NZ向墨水接收部116的片状构件117喷射墨水L。这样,即便是在通过如上述那样地使片状构件117变形、破裂了的固化膜L1的碎片残存于片表面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固化膜L1的碎片和从喷嘴NZ喷射的墨水一起向下方流动来回收到废墨水容器114。
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0,通过变形部118使片状构件117变形而不进行清洗处理,就能够除去附着于该片状构件117的墨水。此外,即便是在附着于片状构件117的墨水固化而产生了固化膜的情况下,变形部118也能够使片状构件117变形来使固化膜破裂、从而将其从片状构件剥离。因此,不进行片状构件117的清洗处理就能够将墨水从片状构件117除去,进而能够防止墨水在片状构件117上固化并堆积之类的不良情况的产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片状构件117是以倾斜的状态被固定于墨水接收部116,所以在使片状构件117变形时,能够使该片状构件117上的墨水或者固化膜L1因自重而向下方滑动,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墨水的除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变形部118与喷射头110的动作联动来使片状构件117变形,故对于变形部118不需要使用其他的动力机构,从而能够简化打印机100的装置构成。由于变形部118能够利用随着喷射头110的移动而移动的杆部119使片状构件117变形,故能够简化装置构成,进而能够防止成本的增加。此外,由于抵接部122具有凸状的曲率,故能够使片状构件117良好地变形而不对其造成损伤。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变形部118相对于墨水接收部116配置于与印刷区域相反的一侧,故只要喷射头110不从冲洗位置H1移动到片变形位置H2,杆部119就不与片状构件117抵接。因此,即便是在喷射头110进行通常打印处理时沿导轴8在印刷区域内移动时,也能够防止因杆部119与片状构件117多次抵接而产生动作声、异响之类的不良情况的产生。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在于供墨系统的构造以及使固定于冲洗机构115的墨水接收部116的片状构件117变形的构造,除此以外的构成都相同。
因此,下面主要对供墨系统的构造以及使片状构件117变形的构造进行说明,省略或简略对除此以外的构成的详细的说明。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0的供墨系统的构成的图。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0具有供给系统300,其通过对设于墨盒6内的墨水包(ink pack)6a加压来经由供给管TB向喷射头110侧供给墨水。供给系统300具有能够通过膨胀收缩来对墨水包6a加压的膨胀收缩构件301、泵302、以及将从泵302送来的空气向膨胀收缩构件301输送的输送管303。此外,泵302与控制装置106电连接,并由控制装置106控制其驱动。
泵302是能够与大气连通的结构。由此,供给系统300通过反复进行因经由输送管303供给压缩空气而膨胀了的膨胀收缩构件301按压墨水包6a的动作、以及因与大气连通而使按压墨水包6a的膨胀收缩构件301缩小的动作,能够经由供给管TB从墨水包6a向喷射头110高效地压送墨水来进行供给。
此外,输送管303包括两个分支部303a、303b,在每个分支部303a、303b上设有阀V1、V2。阀V1、V2与控制装置106电连接来控制各自的开闭动作。膨胀收缩构件301与分支部303a的一端侧连接,并且后述的冲洗机构215的一部分与分支部303b的一端侧连接。
控制装置106在从墨水包6a向喷射头110供给墨水时,在打开上述阀V1并且关闭了上述阀V2的状态下驱动泵302。另一方面,控制装置106能够通过在关闭上述阀V1并且打开了上述阀V2的状态下驱动泵302来向冲洗机构215侧供给压缩空气。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洗机构215的构成的图。
如图6(a)所示,冲洗机构215具有:接收从喷嘴NZ喷射的墨水的墨水接收部116;回收由墨水接收部116接收的墨水的废墨水容器114;设于墨水接收部116、接收从喷嘴NZ喷射的墨水并且能变形的片状构件117;以及使该片状构件117变形的变形部(压力变动部)218。
墨水接收部116在+Y侧具有沿墨水的喷射方向的1个壁116a。并且,在-Y侧具有在Z方向、Y方向分离并沿墨水的喷射方向的2个壁116b、116c。另外,还具有连接壁116b、116c的底板116d。
此外,虽然未图示,但还具有在X方向分离并沿墨水的喷射方向形成的2个壁。并且,将片状构件117的外周部全部固定于壁116b、116c、以及在X方向分离并沿墨水的喷射方向形成的2个壁。因此,由墨水接收部116和片状构件117形成的构件具有在Z方向贯通的空间部。
并且,贯通的空间部的喷射头110侧是用于收纳从喷嘴NZ喷射的墨水L、且比形成有喷射头110的喷嘴的面更大的开口。此外,贯通的空间部的远离喷射头110侧将收纳的墨水向废墨水容器114排出。喷射头110侧的开口比远离喷射头110侧的开口大。
片状构件117的与喷射头110相反的一侧和墨水接收构件116构成受压空间K。
变形部218构成压力变动部,该压力变动部通过使相对于片状构件117的墨水所喷射的喷射面117a侧(以下,称作表面侧)的与该喷射面117a侧相反的相反面侧(以下,称作背面侧)的压力变动来使片状构件117变形。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形部218,以经由上述分支部303b而连接的供给系统300的泵302作为动力源,通过向大气压状态的上述受压空间K供给加压空气来使其成为加压状态、或者使该受压空间K与大气连通而成为大气压状态来使片状构件117的表面侧以及背面侧的压力变动,进而使片状构件117能在图6(b)所示的箭头的方向变形。
基于这样的构成,打印机100能够通过利用变形部218使片状构件117变形来将附着于该片状构件117的墨水除去。
在进行冲洗动作时,控制装置106使喷射头110移动到初始位置,从而成为使喷射头110的喷射面110a与冲洗机构115对置的状态。具体而言,控制装置106使喷射头110移动到冲洗位置H1。冲洗位置H1是喷射头110的喷射面110a对置地配置于片状构件117上的位置,并且是从喷射头110喷射的墨水附着于片状构件117的位置。
在该位置,墨水从喷嘴NZ中喷射而被排出。排出的墨水弹落在设于墨水接收部116的片状构件117上。通过利用片状构件接收墨水来抑制喷射的墨水因空气阻力而速度下降、进而悬浮而成为雾状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0在从喷嘴NZ向片状构件117喷射墨水L后,使片状构件117变形,从而通过进一步增大倾斜的角度来减少残存于片状构件117的表面的墨水L的量。
具体而言,控制装置106在关闭阀V1并且打开了阀V2的状态下驱动泵302,进而通过经由分支部303b向受压空间K供给加压空气而成为加压状态。片状构件117由于端部固定所以中央部膨胀。由此片状构件117的倾斜加剧,从而喷射到片状构件117的墨水流下。之后,通过使受压空间K与大气连通而成为大气压状态来使膨胀了的片状构件117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由此,能够使片状构件117的表面侧以及背面侧的压力变动,从而使片状构件117变形(参照图6(b))。
即便是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墨水从由变形部218引起变形了的片状构件117的表面向墨水接收部116内滑落,能够将附着于片状构件117的墨水除去。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0,通过由变形部218引起片状构件117变形,能够将固化膜从片状构件117的表面剥离。
变形例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冲洗机构315的构成的图。如图7所示,冲洗机构315包括墨水接收部216、废墨水容器114、片状构件117、以及使该片状构件117变形的变形部218。在墨水接收部216形成有连通部217,其连通形成于片状构件117和墨水接收部116之间的受压空间K与片状构件117中的喷射面117a(表面)的附近的空间,在该连通部217设有能关闭该连通部217的作为连通部阀的关闭阀V3。此外,将关闭阀V3与控制装置106电连接来控制其开闭动作。
以下,对变形例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动作进行说明。
控制装置106在通过冲洗处理从喷嘴NZ向片状构件117喷射墨水后,在将关闭阀V3关闭了的状态下,通过驱动变形部218向受压空间K送入加压空气,使得片状构件117变形为凸状,使墨水L从片状构件117的表面向墨水接收部116内滑落,能够将附着于片状构件117的墨水L除去。
接着,控制装置106不使泵302与大气连通而打开关闭阀V3。由此,受压空间K内的压缩空气经由连通部217引导而向喷射面117a喷出。因此,即使在片状构件117残存了墨水L的情况下,也能够如上述那样通过向喷射面117a喷出空气来可靠地除去。此外,对于固化了的墨水,即使在使片状构件117变形时、固化膜破裂后剥离却没有滑落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喷出的压缩空气将其吹跑。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变形部118、218使片状构件117的相同的位置变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具体而言,优选变形部118、218使片状构件117的变形位置从上方侧向下方侧变化。例如,可以代替变形部118的杆部119的抵接部122、通过设置能够以与片状构件117抵接的状态移动的辊机构来使片状构件117的变形位置发生变化。此外,也可以通过使利用变形部218向受压空间K内供给压缩空气的方向发生变化来使片状构件117的变形位置发生变化。
如图8所示,根据该构成,由于使片状构件117从上方侧向下方侧变形,所以能够使该片状构件117上的墨水向下方滑动来将其良好地除去。
此外,可以根据变形部118、218使片状构件117变形的时机,使片状构件117的变形量发生变化。例如,对于利用冲洗处理从喷嘴NZ向片状构件117上喷射了墨水后使该片状构件117变形、以及在向片状构件117上喷射墨水之前使片状构件117变形这两种情况,使片状构件117的变形量在该两种情况下发生变化。
具体而言,对于刚刚进行冲洗处理之后使片状构件117变形的情况下的变形量,与如切断了打印机100的电源的情况等那样地经过长时间后使片状构件117变形的情况下的变形量相比大。换言之,从片状构件117接收到墨水后的时间越长,片状构件117的变形量越大。
这是由于:在刚刚进行了冲洗处理之后使片状构件117变形的情况下,由于片状构件117上的墨水还没有固化,所以即便是减小片状构件117的变形量也能够使墨水从片状构件117上滑落。与此相对,在经过长时间后使片状构件117变形的情况下,附着于片状构件117的表面的墨水可能会固化成膜状,而通过增大片状构件117的变形量就能可靠地除去固化膜。
此外,本申请中的变形是指使两端固定的片状构件以片状构件的附着了墨水的一侧形成为外侧的方式弯折或弯曲。换言之,片状构件的形状相对于片状构件接收所冲洗的墨水时的形状发生变化。并非仅使片状构件不改变形状地移动、或仅改变片状构件的姿势。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将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应用于喷墨式的打印机,但也可以应用于喷射或排出墨水以外的其他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即,能够应用于具有排出微小量的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等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其中,液滴是指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排出的液体的状态,还包括粒状、泪状、线状地拉长的形状。此外,这里所说的液体只要是能够被液体喷射装置喷射的材料即可。
例如,只要是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的物质即可,不仅包括粘性高或者低的液态、胶体溶液、凝胶水、其它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态树脂、液状金属(金属融液)那样的流态还有作为物质的一个状态的液体物质,还包括由颜料、金属颗粒等固体物质构成的功能材料的颗粒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混合后的物质等。此外,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例子,可以列举出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的墨水。这里,所谓墨水是指一般的水性墨水、油性墨水以及胶状油墨、热溶性油墨等包括各种液体混合物的墨水。
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例,可以是例如喷射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含有被用于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的电极材料或颜色材料等的材料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喷射用于生物芯片制造的活体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作为精密移液管使用的喷射作为样品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印染装置、微型分配器等。
还可以采用:在钟表或照相机等精密机器中、在点状孔隙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用于光通信元件等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向基板上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为了蚀刻基板等、喷射酸或者碱等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符号说明
NZ...喷嘴;H1...冲洗位置(第一位置);H2...片变形位置(第二位置);4...滑架;100...喷射头(液体喷射头);106...控制装置(控制部);116...墨水接收部(液体接收部);117...片状构件;118、218...变形部;119a...一侧的端部;119b...另一侧的端部;121...弹簧构件(施力构件);219...杆部。

Claims (12)

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喷射液体的多个喷嘴的液体喷射头;
液体接收部,该液体接收部固定有能够变形的片状构件,该片状构件接收从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所述喷嘴喷射的所述液体;以及
使所述片状构件变形的变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形部使所述片状构件的形状相对于所述片状构件在接收所述液体时的形状发生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形部使所述片状构件从与所述片状构件接收所述液体的面相反的一侧向接收所述液体的面的一侧的方向变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形部具有抵接部,该抵接部从与所述片状构件接收所述液体的面相反的一侧与所述片状构件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片状构件来使附着于所述片状构件的液体的固化物产生龟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形部能够改变所述片状构件的变形量,并且在所述片状构件接收到所述液体后经过的时间长的情况下,增大所述片状构件的变形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形部具有杆部,在使所述液体喷射头移动时,该杆部的一侧的端部能与所述液体喷射头抵接,
在所述液体喷射头移动到与从所述喷嘴向所述液体接收部喷射所述液体的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时,位于所述杆部的另一侧的端部的所述抵接部使所述片状构件变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形部使所述片状构件上的与所述抵接部抵接的抵接位置发生变化。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压力变动部,该压力变动部通过使所述片状构件的与所述液体所喷射的喷射面相反的相反面侧的压力相对于该喷射面侧的压力发生变动来使所述片状构件变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变动部,对由所述片状构件和所述液体接收部形成的受压空间进行加压或者将该受压空间与大气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液体接收部形成有将所述受压空间的被加压的空气导向所述片状构件的所述喷射面的连通部,并在所述连通部设有能够关闭该连通部的连通部阀。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对所述受压空间加压的泵、从所述泵向所述受压空间供给加压力的供给部、以及能够关闭所述供给部的供给部阀,
在打开所述供给部阀并关闭所述连通部阀的状态下驱动所述泵,对所述受压空间进行加压,之后关闭所述供给阀并打开所述连通部阀。
CN201110450232.3A 2011-01-05 2011-12-29 液体喷射装置 Active CN1025822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00393A JP5678666B2 (ja) 2011-01-05 2011-01-05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1-000393 2011-01-05
JP2011000392A JP5678665B2 (ja) 2011-01-05 2011-01-05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1-000392 2011-01-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82250A true CN102582250A (zh) 2012-07-18
CN102582250B CN102582250B (zh) 2015-07-08

Family

ID=46380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50232.3A Active CN102582250B (zh) 2011-01-05 2011-12-29 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511791B2 (zh)
CN (1) CN10258225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8783A (zh) * 2018-10-02 2020-04-1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喷墨印刷设备
US11634636B2 (en) 2018-03-30 2023-04-25 Zeon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esin thin film stripped piece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40000A (en) * 1988-05-12 1991-08-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a space saving ink recovery system
US5517222A (en) * 1991-07-01 1996-05-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rotary drum with ink receptor
US5699092A (en) * 1992-06-26 1997-12-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US6742864B2 (en) * 2002-04-30 2004-06-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Waste ink removal system
US20040113973A1 (en) * 2002-09-25 2004-06-1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7283658A (ja) * 2006-04-18 2007-11-0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インクフラッシン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40000A (en) * 1988-05-12 1991-08-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a space saving ink recovery system
US5517222A (en) * 1991-07-01 1996-05-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rotary drum with ink receptor
US5699092A (en) * 1992-06-26 1997-12-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US6742864B2 (en) * 2002-04-30 2004-06-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Waste ink removal system
US20040113973A1 (en) * 2002-09-25 2004-06-1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7283658A (ja) * 2006-04-18 2007-11-0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インクフラッシング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34636B2 (en) 2018-03-30 2023-04-25 Zeon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esin thin film stripped pieces
CN110978783A (zh) * 2018-10-02 2020-04-1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喷墨印刷设备
CN110978783B (zh) * 2018-10-02 2023-10-2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喷墨印刷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82250B (zh) 2015-07-08
US8511791B2 (en) 2013-08-20
US20120169809A1 (en) 2012-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30659B2 (ja) 液滴吐出装置
US8382238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5655519B2 (ja) 液体供給バルブ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CN102152638B (zh) 流体喷射装置及擦拭方法
JP5493944B2 (ja) クリーニング方法及び流体噴射装置
JP2007083496A (ja) 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液滴吐出装置並びに液滴吐出ヘッド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CN103302981A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2582250B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2189786A (zh) 液体喷射装置
JP5756593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5678665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5644309B2 (ja) 流体噴射装置
CN102233738A (zh) 流体喷射装置
JP7124586B2 (ja) 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5258654B2 (ja) 流体噴射装置およ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2011161829A (ja)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ワイピング方法
JP5428917B2 (ja)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ワイピング方法
JP2010052336A (ja) 流体噴射装置
JP5678666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0046855A (ja) 流体噴射装置および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2012218238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5516005B2 (ja)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流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5560749B2 (ja)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5359696B2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2011255620A (ja) 流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