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9572B - 救心滴丸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救心滴丸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79572B CN102579572B CN201210036166.XA CN201210036166A CN102579572B CN 102579572 B CN102579572 B CN 102579572B CN 201210036166 A CN201210036166 A CN 201210036166A CN 102579572 B CN102579572 B CN 10257957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coct
- production process
- rhizoma chuanxiong
- heart disease
- he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救心滴丸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原料:川芎∶丹参∶冰片=(65-85)∶(40-60)∶(3-9)准备原料;(2)将川芎和丹参混合并加水分别煎煮两次;(3)将步骤(2)中两次煎煮后得到的溶液合并,浓缩;(4)向步骤(3)浓缩后得到的浓缩液中加入乙醇,过滤并浓缩后得清膏;(5)取冰片,加乙醇至完全溶解,得增溶液;(6)取聚乙二醇-6000,加热熔融;(7)将步骤(4)中得到的清膏、步骤(5)中得到的增溶液和步骤(6)中的聚乙二醇-6000熔融物混合,并搅拌均匀后得中间体。本发明救心滴丸生产工艺生产出的救心滴丸能够有效地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延长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并且用量较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生产工艺,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救心滴丸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冠心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分为如下五种类型: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和猝死型;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型,最严重的是心肌梗死和猝死两种类型。
其中,管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首位。现有技术中的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疗效不理想;心绞痛的发作次数相对还是比较高,药物作用效果的持续时间短,并且用量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救心滴丸生产工艺,生产出的救心滴丸能够有效地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延长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并且用量较少。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救心滴丸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原料:按照川芎、丹参和冰片三者的质量之比为:川芎∶丹参∶冰片=(65-85)∶(40-60)∶(3-9)准备原料;
(2)将川芎和丹参混合并加水分别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2-3小时,第二次煎煮1.5-2.5小时;
(3)将步骤(2)中两次煎煮后得到的溶液合并,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20-1.25;
(4)向步骤(3)浓缩后得到的浓缩液中加入乙醇,所加乙醇的体积为浓缩液体积的0.9-1.1倍,过滤并浓缩后得清膏;
(5)取冰片,加乙醇至完全溶解,得增溶液;
(6)取聚乙二醇-6000,加热熔融,聚乙二醇-6000与川芎的质量之比为:聚乙二醇-6000∶川芎=(40-60)∶(65-85);
(7)将步骤(4)中得到的清膏、步骤(5)中得到的增溶液和步骤(6)中的聚乙二醇-6000熔融物混合,并搅拌均匀后得中间体。
上述救心滴丸生产工艺,在步骤(1)中:按照川芎∶丹参∶冰片=75∶50∶6准备原料;在步骤(2)中:第一次煎煮2.5小时,第二次煎煮2小时;在(4)中:所加乙醇的体积与浓缩液体积相等。
上述救心滴丸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原料:川芎75克、丹参50克和冰片6克;
(2)将川芎和丹参混合并加水分别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2.5小时,第二次煎煮2小时;
(3)将步骤(2)中两次煎煮后得到的溶液合并,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20-1.25;
(4)向步骤(3)浓缩后得到的浓缩液中加入等体积的乙醇,过滤并浓缩至70Ml,得清膏;
(5)取冰片,加乙醇至完全溶解,得增溶液;
(6)取50克聚乙二醇-6000,加热熔融;
(7)将步骤(4)中得到的清膏、步骤(5)中得到的增溶液和步骤(6)中的聚乙二醇-6000熔融物混合,并搅拌均匀后得中间体。
上述救心滴丸生产工艺,在步骤(7)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将中间体在95℃时熔融,滴制,离心去油,4-6目筛选滴丸,利用电热风使滴丸在20℃-25℃干燥,包装,成品检验,入库。
上述救心滴丸生产工艺,将原辅料首先利用紫外灯照射后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本发明救心滴丸生产工艺生产的救心滴丸能够有效地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延长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并且用量较少。性状:本品为淡红色的滴丸;气香,味微苦。功能与主治:行气活血,通络,祛瘀止痛,迅速缓解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用法用量:舌下含服,一次4-6粒,一日3次;急性发作时,一次12-16粒。28天为一个疗程或遵医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救心滴丸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原料:按照川芎、丹参和冰片三者的质量之比为:川芎∶丹参∶冰片=65∶40∶3准备原料;
(2)将川芎和丹参混合并加水分别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2-3小时,第二次煎煮1.5-2.5小时;
(3)将步骤(2)中两次煎煮后得到的溶液合并,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20-1.25;
(4)向步骤(3)浓缩后得到的浓缩液中加入乙醇,所加乙醇的体积为浓缩液体积的0.9-1.1倍,过滤并浓缩后得清膏;
(5)取冰片,加乙醇至完全溶解,得增溶液;
(6)取聚乙二醇-6000,加热熔融,聚乙二醇-6000与川芎的质量之比为:聚乙二醇-6000∶川芎=(40-60)∶(65-85);
(7)将步骤(4)中得到的清膏、步骤(5)中得到的增溶液和步骤(6)中的聚乙二醇-6000熔融物混合,并搅拌均匀后得中间体;可以利用上述中间体分别制备救心滴丸(4-6目筛选滴丸)。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川芎、丹参和冰片三者的质量之比为:川芎∶丹参∶冰片=85∶60∶9。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川芎、丹参和冰片三者的质量之比为:川芎∶丹参∶冰片=70∶45∶7。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川芎、丹参和冰片三者的质量之比为:川芎∶丹参∶冰片=80∶55∶8。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川芎、丹参和冰片三者的质量之比为:川芎∶丹参∶冰片=75∶50∶6。
实施例6
救心滴丸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原料:川芎75克、丹参50克和冰片6克,利用紫外灯照射30分钟后使用;
(2)将川芎和丹参混合并加水分别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2.5小时,第二次煎煮2小时;
(3)将步骤(2)中两次煎煮后得到的溶液合并,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20-1.25;
(4)向步骤(3)浓缩后得到的浓缩液中加入等体积的乙醇,过滤并浓缩至70mL,得清膏;
(5)取冰片,加乙醇至完全溶解,得增溶液;
(6)取50克聚乙二醇-6000,加热熔融;
(7)将步骤(4)中得到的清膏、步骤(5)中得到的增溶液和步骤(6)中的聚乙二醇-6000熔融物混合,并搅拌均匀后得中间体。
(8)将中间体在95℃时熔融,滴制,离心去油,4-6目筛选滴丸,利用电热风使滴丸在20℃-25℃干燥,包装,成品检验,入库。
实施例1至实施例6中的救心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一般资料
1.1病历选择
为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62例;其中住院38例,门诊24例,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6例(AP),不稳定型心绞痛16例(UAP),无痛性心肌缺血10例,伴有心律失常者22例。男性48例,女性14例;年龄42-69岁。
1.2方法
救心滴丸每次4-6粒,每日3次,含服,疗程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率等变化。
1.3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临床疗效观察
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减轻II级为显效;减轻I-II级为有效;症状改善<I级为无效;结果见表1。救心滴丸对稳定型心绞痛效果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1.30%和75.00%,组间比较P<0.01。
表1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临床类型 | 例数 | 显效率(%) | 有效率(%) | 总有效率(%) |
AP | 46 | 60.87 | 30.43 | 91.30* |
UAP | 16 | 31.25 | 43.75 | 75.00 |
与UAP组相比较:*P<0.01
同时还观察了13例患者用救心滴丸迅速止痛效果(以含药3min内止痛为有效),有效率可达76.92%。
2.2心电图改善情况
2.4.1治疗前静息心电图有缺血性ST-T改变者46例,治疗后ST-T改善≥50%为有效。46例中24例有效,有效率为52.17%.其中无痛性心肌缺血50.00%有效。
2.4.2伴有心律失常者22例,治疗后心律失常消失或减少≥50%为有效。22例中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45.45%。
2.3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
测定前停用阿司匹林、潘生丁及一切抗凝药物。血小板聚集测定采用ADP为诱导剂,使用北京普利生仪器公司生产的血小板聚集率测定仪(LBY-NJ2);血液粘度测定采用旋转式血液粘度计(R80A,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生产),结果见表2。救心滴丸对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液粘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表2对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液粘度的影响(n=62)
观察指标 | 治疗前 | 治疗后 |
血小板聚集率(%) | 79.60±15.73 | 59.96±15.11* |
全血粘度高切值 | 7.39±1.22 | 5.11±1.27* |
血浆粘度 | 2.22±0.76 | 1.99±0.81* |
红细胞压积 | 44.5±5.01 | 41.99±4.46 |
红细胞聚集率 | 8.89±1.23 | 6.59±3.06* |
纤维蛋白原 | 5.06±1.60 | 3.2±1.58* |
与治疗前比较:*P<0.05
3讨论
救心滴丸由川芎、丹参、冰片组成,其主要成分川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具有心血管方面的药理作用。本研究62例冠心病患者应用救心滴丸治疗,对稳定型心绞痛显效率60.87%,总有效率91.30%,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总有效率75%。同时用于快速止痛13例中,10例能在含药3min内有效缓解胸痛,有效率可达76.92%。对静息心电图缺血型ST-T改变者心电图改善率为52.17%。
本研究证实,救心滴丸对降低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血粘度的明显效果。治疗前后除红细胞压积变化无显著性意义外,对血小板聚集率、全血粘度高切值、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虑、纤维蛋白原等均有明显作用(P<0.05)。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具有抗心绞痛、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血小板聚集率、降低血液粘度及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且具有耐受性好等优点,对冠心病、心绞痛有确切的疗效,可广泛用于临床,对急救、治疗及预防冠心病据有关阔的前景。
实施例1至实施例6中的救心滴丸对冠心病患者回圈内皮组织的内皮素
基因表达的影响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70例均为门诊患者,按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诊断为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中,男28例,女7例;年龄50-82岁,平均57.2岁;病程14天-16年,其中1-5年占60.4%。对照组35例中男26例,女9例;年龄54-80岁,平均58.3岁;病程20天-14年,1-5年占62.1%。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另择健康对照组30名,男25名,女5名,年龄50-80岁,平均58岁。
2给药方法治疗组用救心滴丸,每次4-6粒,每日三次。对照组服二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片,山东博山制药厂生产,批号9803041)10mg,每日3次。两组均于用药前及用药1个月后做有关检查,然后追踪观察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变化3个月。
3实验室测定方法
3.1范本RNA提取取全血1mL加入溶血试剂(NH4CL 3.59,NH4CO3 35mg,二蒸或三蒸水500ml混匀即成),然后采用异硫氰酸胍(Serva产品)-酚-氯仿一步法提取RNA,其吸收光密度(IOD)260nm/280nm比例在1.8-2.0之间。同时以血管内皮细胞株的培养细胞(上海胸科医院肿瘤研究室提供)作为对照组。
3.2RT-PCR检测
(1)cDNA合成(RT):取范本RNA 1μg加入寡聚去氧胸苷酸(Qligo-dt,Sigma公司产品),去氧核三磷酸(dNTP,Promega公司),乌髓母细胞增生病毒(AMV)逆转录酶和第一链互补DNA(cDNA)缓冲液,总反应体积20μL,在42℃保温30min,95℃变性3min。
(2)PCR反应:ET-1基因引物由美国Cybesyn公司合成,序列如下:Primer-1(引物1),5’CGT TGC TOC TGC TOC TOC TTG ATG G-3’。Primer-25’AAG ATC CCA GOC AGC ATG GAG AGC G-3’。反应体系Cdna 4μL、dNTP,Primer1.2,10×Taq缓冲液,Taq DNA聚合酶(耐热的DNA聚合酶,华美公司),总体积25μL。并按以下参数在PCR扩增仪(MJ.Reseanch,INC,USA)上进行;94℃变性1min,60℃退火1min,72℃延伸1min,回圈35次,回圈终末72℃加热10min,终止反应。同时β-actin引物取代ET-1因物进行PCR反应。
(3)PCR产物分析:取PCR产物10mL,加溴酚蓝指示剂进行2%琼脂糖凝胶(含0.5mg/L溴化乙锭)电泳,在电压100V通电30min。电泳结束后,紫外灯光下观察到546bp的条带即为阳性。本组监测以β-actin为内参照,以血管内皮细胞株为对照组。对阳性条带照相后用图像分析仪(VDS ImageSepstem)检测ET-PCR产物吸收光密度(IOD)。
二、结果
1心绞痛的疗效观察疗效评定按文献标准。心绞痛症状共有IV级(轻、中、较重、重)。疗效分级:显效为症状消失或减轻2级;有效为症状减轻1级或<2级,无效为症状减轻<1级或无改善。治疗组(30例)心绞痛显效12例(40%),有效16例(50%)总有效率90%;对照组(30例);心绞痛显效12例(40%),有效15例(50%),总有效率90%,P>0.05。
2治疗前后心电图的改善治疗组心电图显效9例(30%),有效9例(30%),总有效率60%;对照组心电图显效8例(27%),有效8例(27%),总有效率54%,P>0.05。
3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内皮细胞ET-1mRNA的表达70例患者予治疗前从内皮细胞mRNA反转录后经35次回圈扩增后,测得ET-1基因表达,其中有59例出现546bp的阳性条带。69例中,治疗组为29例,对照组30例,经统计学处理,P>0.05。而健康者30名中,无一名阳性,与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4救心滴丸对内皮细胞ET-1mRNA表达的影响经两种药物治疗后,分别对两组中出现阳性条带的患者重复测定ET-1基因。救心滴丸治疗组29例中有6例未检测到阳性条带。而对照组无一例变化,与治疗组比较,P<0.05。
5两组治疗前后ET-1PCR产物的相对量(吸收光密度值,IOD)比较见表1。经救心滴丸治疗后,ET-1PCR产物的吸收光密度与治疗前及经消心痛治疗后比较,明显减少(P<0.05=,说明救心滴丸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表达ET-1mRNA。
表1两组治疗前后ET-1PCR产物的相对量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ΔP<0.05
三、讨论
内皮素是迄今所知作用最强、持续最久的缩血管活性多肽,冠状动脉对内皮素的反应最为敏感。人体内的内皮素有三种异形肽,其中ET-1主要在内皮细胞内表达,通过旁分泌方式调节局部血管紧张度。局部ET释放的增加,并一定反应血浆水准的变化。因此,检测血管内皮细胞ET-1mRNA表达才有意义。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中存在少量0然更替的脱落细胞即回圈内皮细胞,它是目前在活体内唯一可以特异而直接地反映血管内皮损伤的指示物,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我们运用PT-PCR法来检测回圈内皮细胞的ET-1基因表达情况,并通过图像分析仪测定吸收光密度(IOD)半定量地放映ET-1基因的转录水准。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人比较,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其内皮细胞表达ET-1mRNA明显增加,可见血管内皮细胞局部ET-1的大量释放直接参与了心绞痛的发病。救心滴丸是由川芎、丹参、冰片组成,具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功效。本组29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救心滴丸治疗后,在心绞痛症状缓解及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同时,血管内皮细胞ET-1mRNA表达也明显减少,与消心痛治疗组(n=3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前后ET-1PCR产物的相对量比较也证实了这一点。结果表明,救心滴丸也可直接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细胞ET-1mRNA的表达水准来缓解心绞痛的发作。多年来的研究证明,川芎具有降低血小板聚集性、抗凝血、钙拮抗作用。救心滴丸是否通过这些作用抑制了内皮细胞的前内皮素原的转录,这点有待进一步研究。内皮素表达水准的升高作为危重疾病时回圈和呼吸衰竭的一个重要指征,运用救心滴丸来控制内皮素的产生与分泌、对抗内皮素的作用将可为危重疾病的抢救寻找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实施例1至实施例6中的救心滴丸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I、实验材料
(一)实验动物:昆明种小白鼠,体重20-22g,雌雄各半,合格证号:9901018。动物购0黑龙江省中医研究动物室。
(二)试验药物:救心滴丸,每粒含0.14g生药,成品规格:35mg/粒。实验时配成最大浓度供灌胃给药。
II、试验方法与结果
一、LD50测定
按卫生部新药审批有关规定,进行了救心滴丸LD50测定,因限于给药浓度及给药体积,未能测出小鼠的LD50值。
二、最大耐受量试验
取小鼠20只,雌雄各半,饥饿十四小时后,以27.8g生药/kg剂量给小鼠灌胃(最大浓度、最大体积),24小时内共给药三次,观察一周。动物活动自如,外观状态良好,饮食饮水,排便均正常,皮毛光亮,口、眼、鼻无异常分泌物,七日内无一只动物死亡。因限于给药浓度及给药体积,测出小鼠每日给药的最大耐受量为>83.4g生药/kg,结果见下表。
救心滴丸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结果表明,救心滴丸以83.4g生药/kg(为临床用量的1390倍)剂量灌胃给药,动物状态良好,未见明显的急性毒性反应。
实施例1至实施例6中的救心滴丸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I、实验材料
(一)实验动物:Wistar大鼠,体重60-80g(5周龄),雌雄均用,合格证号:0101027,动物购自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动物室。
(二)实验药物:救心滴丸,每粒含0.14g生药,成品规格:35mg/粒。实验时以蒸馏水配成所需浓度,供灌胃给药。对照组给同体积的蒸馏水。
II、实验方法
因限于给药浓度及给药体积,未能测出小鼠的LD50值。按卫生部新药审批有关规定,取60只大鼠,雌雄各半,正常饲养一周后用于试验。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救心滴丸5.12、2.56g/kg两个剂量给药组,每组雌雄各10只。每天给药一次,连续给药60天,对照组给蒸馏水10ml/kg,间隔10天称一次体重。末次给药24小时,将其中30只动物(每组雌雄各5只)称重,断头处死,同时采血,做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取心、肝、脾、胃、肾、肾上腺、睾丸-附睾、子宫-卵巢称重,并做病理检查。将其余30只继续停药饲养15天后,动物同样断头处死,上述各项指标重新进行检查。
III、实验结果
一、经60天给药后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经60天给药后,二个剂量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动物体重增长均匀。
二、经60天给药对大鼠体征的影响:
经过给药期间观察,动物活动自如,皮毛光亮,外观状态良好,进食、进水、排便均正常,无任何异常反应,给药期间无一死亡。
三、经60天给药后对大鼠体内各主要脏器指数的影响:
救心滴丸经60天给药后,脏器指数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均在正常值范围内。
四、停药15天后对大鼠体内各主要脏器指数的影响:
停药15天后,脏器指数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均在正常值范围内。
五、经60天给药后对大鼠血常规的影响:
经60天给药后,血常规各项指标: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分叶(G)、淋巴(L)等,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均在正常值范围内。
六、停药15天后血常规变化情况:
经15天停药后,血常规各项指标检查,各组间无明显差异,所有值均在正常值范围内。
七、经60天给药后对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
血清中肌酐(CRE)、尿素氮(BUN)、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含量各组间无明显差异,所有值均在正常值范围内。
八、停药15天后,肝、肾功能变化情况:
经15天停药后,上述各项指标检查结果表明,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肝、肾功能均正常。
九、经60天给药后对大鼠体内各主要脏器的影响及停药后恢复情况:
经显微镜下观察:长期毒性实验动物主要脏器病理检查结果表明,给药组及对照组均有个别动物可见肺部有轻度炎症,属动物处死时所致,并未见肺部有其他病理改变,主要脏器心、肝、脾、胃、肾、肾上腺、睾丸-附睾、子宫-卵巢等组织结构正常,未见药物引起的病理变化。停药15天后,病理检查结果表明,除对照组有一只动物肺组织和部分肺泡内可见淤血外(属动物处死时所致),并未见肺部有其他病理改变,也未见其他主要脏器有明显的组织结构改变。说明救心滴丸经60天给药后对动物主要脏器无明显影响。
综上所述,救心滴丸以5.12、2.56g/kg(为临床用量的85.3倍、62.7倍)剂量给大鼠灌胃60天,对大鼠体重、生长状态、行为活动、进食、进水、排便均正常,血常规、肝、肾功能及体内主要脏器均无明显的毒性反应。各项指标证实该新药使用安全,无毒副作用。
实施例1至实施例6中的救心滴丸药效学实验研究
I、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Wistar大鼠,体重180-220g,200-240g,雌雄均用,合格证号:0201018:昆明种小白鼠,体重18-22g,雌雄均用,合格证号:0201017。所有动物均购自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动物室。
实验药物:救心滴丸,35mg/粒,每粒含生药0.14g;复方丹参滴丸,天津天上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20412,成品规格:25mg/粒,每粒含生药0.12g。实验时均口服给药,药物剂量按生药量计算。垂体后叶素(Pit)注射液,由南京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批号:010901;异丙肾上腺素(Iso)注射液,由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20501。
II、方法与结果
对异丙肾上腺素(Iso)小鼠心肌缺血的影响
1.1对异丙肾上腺素(Iso)引起心肌缺血小树耐缺氧能力的影响
取50只小鼠,体重18-22g,随机分为5组。(1)Iso模型组;(2)复方丹参滴丸1.8g/kg;(3)、(4)、(5)分别为救心滴丸1.8、0.9、0.45g/kg三个剂量给药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5天。末次给药后45min,所有动物均腹腔注射Iso20mg/kg,15min后将每只小鼠分别放入盛有3g碱石灰的200ml密闭容器中,记录小鼠存活时间。
结果表明:救心滴丸和复方丹参滴丸均能明显延长Iso引起心肌缺血小鼠的存活时间。
1.2一次给药后不同时间对Iso引起的心肌缺血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
取90只小鼠,饥饿12小时后,随机分为9组。(1)Iso模型组;(2)复方丹参滴丸1.8g/kg组;(3)救心滴丸1.8g/kg组;(4)Iso模型组;(5)复方丹参滴丸1.8g/kg组;(6)救心滴丸1.8g/kg组;(7)Iso模型组;(8)复方丹参滴丸1.8g/kg组;(9)救心滴丸1.8g/kg组。(1)、(2)、(3)组给药20分钟后,(4)、(5)、(6)组给药30分钟后,(7)、(8)、(9)组给药60分钟后,各组均腹腔注射Iso20mg/kg,15min后将每只小鼠分别放入盛有3g碱石灰的200mL密闭容器中,记录小鼠存活时间。
结果表明:救心滴丸1.8g/kg组在给药20分钟、30分钟和60分钟均能明显延长Iso小鼠的存活时间;而复方丹参滴丸1.8g/kg组只在给药60分钟能延长Iso小鼠的存活时间,说明救心滴丸的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复方丹参滴丸。
对大鼠心肌梗赛的影响
取大鼠40只,雄性,体重200-240g,随机分为5组。(1)缺血对照组;(2)复方丹参滴丸1.28g/kg;(3)、(4)、(5)组分别为救心滴丸1.28、0.64、0.32g/kg三个剂量给药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5天,末次给药后30分钟,按文献(徐叔云等《药理实验方法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方法造成大量实验性心肌梗塞模型。大鼠用乙醚浅麻醉,自主呼吸,于左侧迅速开胸,暴露心脏并块而轻地挤出心脏,在动脉圆锥与左心耳之间用无损伤缝合线结扎冠脉左前降支,迅速送回心脏,充分排出胸腔内空气,快速关闭胸腔,整个手术45秒内完成。给药前及术后15分钟记录ECG(L∏),测定T波的变化作为判断心肌缺血标准。术后4小时,颈动脉取血,在0~4℃制备血清,采用日本70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测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结果表明:救心滴丸和复方丹参滴丸1.28g/kg组能明显抑制冠脉结扎造成心肌缺血大鼠血清CPK的升高。
颈动脉取血后,迅速取出心脏,冲洗。分别采用Pyrogallol-NBT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救心滴丸1.28g/kg组能明显抑制缺血大鼠心肌MDA的生成,对心肌组织SOD的活性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复方丹参滴丸也可以保护SOD活性,使MDA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
3、对垂体后叶素(Pit)所致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预防作用
取大鼠50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5组。(1)缺血对照组;(2)复方丹参滴丸1.28g/kg组;(3)、(4)、(5)组分别为救心滴丸1.28、0.64、0.32g/kg三个剂量给药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5天,末次给药后30分钟,每组动物用戊巴比妥钠麻醉,测麻醉大鼠ECG(L∏);舌静脉注射Pit0.5U/kg,测给Pit即刻、30S、1min、3min、5min、10min、15min各点心电图。以给Pit30S(第一期)、3min(第二期)T波低平(低于原高度50%以上)或倒置作为缺血指标,组间进行X2检验统计。结果表明:救心滴丸对Pit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各期T波改变有明显的保健作用,其作用明显强于复方丹参滴丸。
于给Pit后15分钟处死大鼠取血,按上述方法测定血清CPK、LDH和AST。结果表明:救心滴丸1.28、0.64g/kg组能明显抑制Pit造成心肌缺血大鼠血清LDH和CPK的升高,其作用明显强于复方丹参滴丸。
颈动脉取血后,迅速取出心脏,冲洗。按上述方法测定心肌SOD和MDA含量。结果表明:救心滴丸和复方丹参滴丸能明显保护Pit所致缺血大鼠心肌组织SOD活性,救心滴丸1.28g/kg组还能明显减少心肌MDA的生成。
4、对垂体后叶素(Pit)所致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治疗作用
取大鼠50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5组。(1)缺血对照组;(2)复方丹参滴丸1.28g/kg组;(3)、(4)、(5)组分别为救心滴丸1.28、0.64、0.32g/kg三个剂量给药组。实验前将大鼠饥饿14小时,用戊巴比妥钠麻醉,测麻醉大鼠心电图(∏导联)。舌静脉注射Pit0.5U/kg立刻测∏导联心电图,然后给药,测给药后30S、1min、2min、3min、5min、10min、15min、20min、30min的心电图。以给药20min时T波低平(低于原高度50%以上)、倒置或T波高耸作为心肌缺血指标,反之为心肌缺血得到改善。结果表明:救心滴丸和复方丹参滴丸对垂体后叶素(Pit)引起的大鼠心电图急性缺血性改变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III、小结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救心滴丸对垂体后叶素(Pit)引起的大鼠心电图急性缺血性改变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说明该药急性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中1.28g/kg组的作用明显好于复方丹参滴丸,救心滴丸对心肌梗塞大鼠血清CPK的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注射Pit大鼠血清中CPK和LDH的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许多文献报道,心肌缺血时伴有氧自由基生成,后者可转变成羟自由基而引起心肌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破坏膜功能而加剧心肌缺血,SOD是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特异性酶,心肌缺血时SOD活性降低。救心滴丸能明显保护大鼠的心肌组织SOD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物MDA的生成,说明该药具有明显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救心滴丸还能够明显延长异丙肾上腺素(Iso)小鼠耐缺氧时间,在同为临床用量20倍时,其作用效果和起效时间明显强于复方丹参滴丸。
综上所述,救心滴丸对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降低心肌耗氧量,其作用效果和起效时间又明显强于复方丹参滴丸,这为该药用于临床上紧急救治和日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实施例1至实施例6中的救心滴丸治疗灌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临
床观察
管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首位。用救心滴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心绞痛84例,并与迪奥心血康治疗的40例对照观察,结果表明:救心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理想。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124例患者均符合1993年卫生部药政局《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并符合1979年WHO指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为每周发作2次以上的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患者。排出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其他心脏病、合并中度以上高血压[血压>24/14kPa(1kPa=7.5mmHg)]心肺功能严重障碍、重度心律失常、重度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及妊娠、哺乳期妇女。
124例患者为两院住院及门诊病人,住院与门诊患者比为3∶2。所有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4例,男52例,女32例,年龄43岁~78例,平均63±12岁;病程1年~12年,平均4.3±1.2年。对照组40例,男234例,女16例,年龄39岁~76岁,平均61±11岁;病程1年~15年,平均4.6±1.6年。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救心滴丸,每次4~6粒,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地奥心血康,批号:990501,每次0.2g,每日3次。2组疗程均为4周。2组患者治疗前均停服其他心血管药物(包括扩血管药、抗血小板药及降血脂等药物)1周;治疗期间发生心绞痛可服硝酸甘油并做好用药剂量和次数的记录。
1.3观察专案
1.3.1详细记录患者心绞痛发作的频率、部位、程度、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心率及血压。
1.3.2用药前后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以ST段下降导联数(NST)和ST段压低总和(∑ST)表示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以心率(HR)、收缩压(SBP)2项乘积(RPP)代表心肌耗氧的程度即心肌耗氧指数。
1.3.3治疗前后抽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项目包括全血粘度、红细胞比容和红细胞聚焦指数)、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poAl、ApoB),同时做肝功能、肾功能、血、尿常规化验。
1.4疗效标准
1.4.1心绞痛疗效: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80%以上或同等劳累程度不引起心绞痛;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均减少50%~80%;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不足50%;加重: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消耗量增加。
1.4.2心电图疗效:显效: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移治疗后回升1.5mm以上或主要导联T波倒置变浅达50%以上,或T波平坦转直立;无效:静息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加重:静息心电图ST段较治疗前下降≥0.5mm,主要T波加深≥50%或直立T波变为平坦,或平坦T波转为倒置。
2结果
2.1心绞痛疗效
2.1.12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的疗效比较
2.1.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的比较见表2。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3P<0.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4P<0.01
2.2心电图疗效
2.2.12组患者治疗后心电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后心电疗效比较
2.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ST、NST、HR、SBP、RPP的比较见表4。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比较见表5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比较见表6
表4 2组患者治疗后∑ST,NST,HR,SBP和RPP的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3P<0.05,4P<0.0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3P<0.05,4P<0.0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3P<0.05,4P<0.01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病位在心,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血液粘滞度增高与冠心病发生有直接关系;与缺血性心电图ST段压低相关。本病西医治疗主要用硝酸酯类,虽可迅速缓解心绞痛,但可产生耐药性。中医多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方法治疗;救心滴丸是根据传统中医理论,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制成的新型纯中药滴丸剂,能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流量,舒张血管平滑肌,降低心肌耗氧量,防治心肌缺血,抗血小板表面活性及聚集作用;并且有显著的抑制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损伤,清除自由基及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增加,降血脂和抗衰老作用。方中川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瘀,养血安神;冰片芳香开窍,引药入心通阳定痛。三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川芎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并能降低血小板聚集,还可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元分泌与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有钙离子阻滞作用,膜稳定工作用或刺激间质胶元酶(MMP)分泌;丹参有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通过降低血液粘滞性使血流加速、降低血管阻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提高纤溶酶活性酶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改善微循环。
通过临床观察,认为救心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明显,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次数,药效持续时间长,治疗后能够有效地减少硝酸甘油的用量,能改善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及降低心肌耗氧量,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是TC、TG、ApoB下降,HDLC,ApoAl上升。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救心滴丸未引起任何不良反应,认为此药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较为理想的药物。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创造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发明创造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5)
1.救心滴丸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原料:按照川芎、丹参和冰片三者的质量之比为:川芎∶丹参∶冰片=(65-85)∶(40-60)∶(3-9)准备原料;
(2)将川芎和丹参混合并加水分别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2-3小时,第二次煎煮1.5-2.5小时;
(3)将步骤(2)中两次煎煮后得到的溶液合并,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20-1.25;
(4)向步骤(3)浓缩后得到的浓缩液中加入乙醇,所加乙醇的体积为浓缩液体积的0.9-1.1倍,过滤并浓缩后得清膏;
(5)取冰片,加乙醇至完全溶解,得增溶液;
(6)取聚乙二醇-6000,加热熔融,聚乙二醇-6000与川芎的质量之比为:聚乙二醇-6000∶川芎=(40-60)∶(65-85);
(7)将步骤(4)中得到的清膏、步骤(5)中得到的增溶液和步骤(6)中的聚乙二醇-6000熔融物混合,并搅拌均匀后得中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心滴丸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按照川芎∶丹参∶冰片=75∶50∶6准备原料;在步骤(2)中:第一次煎煮2.5小时,第二次煎煮2小时;在(4)中:所加乙醇的体积与浓缩液体积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心滴丸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原料:川芎75克、丹参50克和冰片6克;
(2)将川芎和丹参混合并加水分别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2.5小时,第二次煎煮2小时;
(3)将步骤(2)中两次煎煮后得到的溶液合并,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20-1.25;
(4)向步骤(3)浓缩后得到的浓缩液中加入等体积的乙醇,过滤并浓缩至70Ml,得清膏;
(5)取冰片,加乙醇至完全溶解,得增溶液;
(6)取50克聚乙二醇-6000,加热熔融;
(7)将步骤(4)中得到的清膏、步骤(5)中得到的增溶液和步骤(6)中的聚乙二醇-6000熔融物混合,并搅拌均匀后得中间体。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救心滴丸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7)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将中间体在95℃时熔融,滴制,离心去油,4-6目筛选滴丸,利用电热风使滴丸在20℃-25℃干燥,包装,成品检验,入库。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救心滴丸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将原辅料首先利用紫外灯照射后使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36166.XA CN102579572B (zh) | 2012-02-17 | 2012-02-17 | 救心滴丸生产工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36166.XA CN102579572B (zh) | 2012-02-17 | 2012-02-17 | 救心滴丸生产工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79572A CN102579572A (zh) | 2012-07-18 |
CN102579572B true CN102579572B (zh) | 2014-04-02 |
Family
ID=46469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36166.XA Active CN102579572B (zh) | 2012-02-17 | 2012-02-17 | 救心滴丸生产工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57957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88839A (zh) * | 2013-12-06 | 2015-06-10 |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六中药厂 | 速效心痛缓释片的制备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78334B (zh) * | 2004-11-26 | 2010-05-12 | 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滴丸 |
CN101085004B (zh) * | 2006-06-08 | 2012-07-18 | 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含丹参、川芎和冰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 |
-
2012
- 2012-02-17 CN CN201210036166.XA patent/CN102579572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79572A (zh) | 2012-07-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20172523A (ja) | ユウリコマ・ロンギフォリア抽出物並びに免疫系の増強及び/又は刺激におけるその使用 | |
CN101085000B (zh) | 一种含丹酚酸b的复方丹参冻干粉针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151291A (zh) | 樟芝用于治疗疾病的用途 | |
CN102153668A (zh) | 一种抗癌的黄绿蜜环菌多糖及提取工艺 | |
CN102872227B (zh) |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葛兰心宁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2089784A (zh) | 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预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 |
CN102579572B (zh) | 救心滴丸生产工艺 | |
CN106668348A (zh) | 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组合物 | |
Ma et al. | Intervention and effect analysis of 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 combined with aerobic exercise to interfere with type 2 diabetes. | |
CN111920891B (zh) | 一种温中止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2204956B (zh) | 一种用于中风恢复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287755A (zh) | 一种治疗脓毒症心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1843669B (zh) | 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中药有效部位组合物 | |
CN101085002B (zh) | 一种含冰片的复方丹参冻干粉针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112405B (zh) |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552397A (zh) | 救心滴丸配方 | |
WO2004048358A1 (en) | Control of cancer with annonaceous extracts | |
CN1899410A (zh) | 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质量控制方法 | |
CN105194352B (zh) | 一种改善学习记忆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920808B (zh) | 一种治疗动脉硬化、冠心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189288B (zh) | 一种治疗心肌梗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8420842A (zh) | 一种抗痛风作用的苦碟子制剂 | |
CN108567753A (zh) | 都梁滴丸及其制备工艺 | |
CN101991757A (zh) | 一种补肾助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596429B (zh) | 一种防治ii型糖尿病的莲子心总黄酮的制备及其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